<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辯論

2023-06-07

第一篇: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辯論

轉基因生物與食物安全辯論材料

——2014級15班第八學習小組

一.觀點:

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雖然是生物科技進步的象征,但并不標志著人類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縱地球上的生命,其安全性只是理論上的,但實踐中卻有很多問題,已有多方多例報道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給人類帶來了悲劇,其安全性值得質疑,不應大力推廣。

二.開場陳述詞:

親愛的同學們,可愛的對方辯友。 大家都是學生物的,那么對于轉基因植物與食品的定義性質我不再多說。但必須強調,作為一個辯題,我們不能孤立地只看到轉基因植物與食品這兩個中心名詞,還因關注其產生、發展、以及進入廣大人民生活的商業化過程中的種種影響。因此我方站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以轉基因植物與食品是否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為標準評判其利弊??沙掷m發展觀作為一種科學發展觀,已被中共十五確定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的戰略。它主要包括社會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生態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我方將就以下幾個方面提出我方論點。

就自然生態、資源方面,我們不難發現,轉基因植物與食品的種植、生產過程是一種不和諧的過程,是一種對資源掠奪式的發展過程,這主要表現在:

1 轉基因植物本身是一種集成了異種優勢基因的改造物種,當進入自然生態系統之后,很有可能演變成生物入侵者。與其它異種植物競爭,掠奪資源。如2001年加拿大的GM油菜事件,這種抗多種除草劑的自播油菜侵入其它農田,儼然成為了“超級雜草“。

2 “基因擴散“,大量的轉基因生物進入自然界之后很可能會與野生物種雜交,造成基因污染,從而影響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3 有些抗蟲或抗真菌的基因會對非目標生物起作用,并且會通過食物鏈累積、級聯,破壞生態系統結構。而且由于蟲害抗性的出現,反而增加農藥使用量

就社會、經濟方面而言。其開發過程中違背可持續發展中調以人為本的需求而不是市場商品的需求性原則,轉基因植物的推廣種植會破壞當地農業結構,而其商業化的過程中更是打破可持續發展“走向國家和國際平等的定義 ”。

1 轉基因作物盲目追求高產,不顧實際需求。美國由于糧食生產過剩而不得不使1/3的耕地輪流休耕(沒有合理利用„„)。同時農產品廉價地出口使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在世界市場上處于更加不利的境地,更會把貧困國家的農業人口逼上絕路。而自己本國的農民則享受著高額的農業補貼。

2 外國資本通過資金滲透,然后傾銷廉價的轉基因作物作為扭轉貿易平衡的手段。如我國的大豆產業從自給自足尚能出口到現在60%~70%依賴進口轉基因大豆。

3 國際資本家利用轉基因植物專利榨取他國農民,控制他國經濟主權。如阿根廷農業的悲劇,原本的其農業自給自足還能產生大量剩余,后為償還美國國債,大面積種植孟山都的轉基因大豆,達到其種植面積的99%,其生活在貧困線下的人口比例,由5%到上升2002年的51%。增加了近十倍!

最后對人類個體而言,轉基因植物與食品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綜上所述,我方認為轉基因植物與食品弊大于利!

三.辯手敘述材料:

一辯發言: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固然是科技進步的產物,但它畢竟是一種新生事物,其安全性只是停留于理論成分、數據的分析,還有待于實踐的檢驗;轉基因生物是按照人們的主觀意愿把一種生物的基因強加于另一種生物,這種外源基因的加入擾亂了該生物的正常秩序,影響了該生物的正常生活,是否還會影響該生物的傳種接代,有待于證實;這種轉基因生物進入生態系統,其生活力、適應力是否會受影響,對其它生物的生存是否構成威脅,都還是未知。所以我方認為,不應盲目推廣使用。

二辯發言:人們對于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的憂慮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對人體健康是否有害,一是對生態環境是否構成潛在威脅。 對于人體,基因的某種轉移也許會產生新的毒素和過敏原,引起意想不到的中毒或過敏反應。例如,一些科學家發現,轉基因食品可令肝臟發大;英國科學家普斯陶伊實驗,連續喂食老鼠基因改良土豆,發現部分老鼠的腎、脾。大腦等器官收縮或發育不正常,免疫系統變弱,等等。 20世紀80年代以來,生物技術領域中基因工程技術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通過生物遺傳信息的人為操作進行轉移,使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生物特性進行改變,利用基因工程技術這各種可以打破生物種屬間的自然隔離屏障進行人為轉移,新的遺傳工程體正源源不斷問世。這一新的發展勢態,一方面展示出先進科學技術在生產上的巨大的應用前景,另一方面也預示著可能帶來人體其他鍵康和對生態環境引發不利影響。

三辯發言:

1.營養破壞:轉基因食品中的主要營養成分、微量營養素及抗營養因子的變化,會降低食品的營養價值,使其營養結構失衡??茖W家們認為外來基因會以一種人們目前還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壞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2.或不安全:未進行較長時間的安全性試驗:基因化食品改變了我們所食用食品的自然屬性,它所使用的生物物質不是人類食品安全提供的部份,未進行長時間的安全試驗,沒有人知道這類食品是安全的。 3.嗜酸性肌痛:Mayeno,A.N.等(1994)報告,發生一種新的,不明原因的病癥,主要表現為嗜酸性肌痛。臨床表現有麻痹、神經問題、痛性腫脹、皮膚發癢、心臟出現問題,記憶缺乏、頭痛、光敏、消瘦(Brenneman,D.E.等,1993;Love,L.A.等,1993)。后查明系日本一公司生的基因化工程細菌產生的色氨酸所致。食用者在3個月后發病,導致37人死亡,1500人體部份麻痹,5000多人發生偶爾性無力。據測定,含量為0.1%便可殺死人體。

4.胃腸道問題:最令人擔心的是插入到轉基因大豆里的基因轉移到生活在我們腸道的細菌的DNA里面去,并繼續發揮作用。這意味著吃Bt玉米所造成的玉米片,會把我們的腸道細菌轉變成生活著的農藥制造廠,可能直至我們死為止。美國人在過去十年中,有著大幅增加的胃腸道的問題。這種大量增加,醫生多認為食用轉基因食品造成的。最嚴重的問題還不止此。

5.過敏:在轉基因操作中,含有從細菌中提取的基因的食品有可能導致過敏現象的擴展,使人發生過敏反應,特別是對兒童,孕婦和具有過敏體質的成人。比如:科學家將玉米的某段基因加入到大豆、小麥和貝類動物的基因中,蛋白質也隨基因加了進去,那么,以前吃玉米過敏的人就可能對這些大豆、小麥和貝類食品過敏。 6.心腦血管疾?。哼@些轉基因大豆里,被他們的生物科學家植入了飽和脂肪基因。這些基因導致轉基因大豆生產出來的豆油,在進入人體以后,會形成大量的飽和脂肪,增加了血液的血粘稠度,為脂肪肝、高血脂、腦血栓等重大心腦血管疾病埋下了慢性定時炸彈。 7.引發新疾?。恨D基因技術采用耐抗菌素基因來標識轉基因化的農作物,這就意味著農作物帶有耐抗菌素的基因。這些基因通過細菌而影響我們。英國的研究顯示,轉基因作物中的突變基因可能會進入到生物體內,其結果可能會導致新的疾病。如果類似結果發生在人和動物體內,就可能培養出功效最強的、抗菌素也無法殺死的超級細菌。

四辯發言: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是一種按照人們自己的意愿操縱,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創造出來的新生物類型,有悖于達爾文自然選擇的漫長特性,其安全性應該質疑。理由如下:

(1)人類只是萬物生靈中的一員,其本身的生存都需受到生物圈萬物及其無機環境的漫長選擇,人類自作聰明,越俎代皰創造了轉基因生物新類型,打破了只有大自然才擁有改造生物、創造生物能力的自然法則。而這些生物還只是人類在實驗室中按照人們的意愿把一種生物的基因強加于另一種生物創造出來的生物新類型,其生活力、適應力、安全性只有在它融合生物圈中經過漫長的自然選擇才能顯現,所以我方提醒正方,不要因為轉入蘇云金桿菌基因的西紅柿無害的個別事例蒙蔽了雙眼,盲目過早下結論:轉基因生物、食品無害。

(2)現實生活中轉基因生物、食品有害的事例屢見不鮮:①1999年5月20日的《自然》雜志報導:帝王蝶的幼蟲在吃了某種轉基因玉米的花粉沾染過的牛奶草葉子后,近一半的個體死亡,幸存的也不能正常發育,有可能導致該物種的絕滅,我們難道還要重道恐龍絕跡的覆轍嗎?②1997年德國農民種植轉基因玉米Bt-176,玉米長勢喜人,毫無蟲害;2001年他用該玉米喂母牛,牛開始劇烈腹瀉以致70多頭牛死亡,這難道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嗎?③據中央電視臺報道,某種轉基因糧食使男性精子成活率下降至50%,嚴重影響了民族的繁榮昌盛。④已發現一種轉基因大豆人食之后會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轉基因生物、食品的危害性事例不勝枚舉,希望大家慎重食用,少食或不食。

(3)更為嚴重的是,轉基因生物、食品的危害是基于一種生物的基因根植于另一種生物的遺傳物質當中,它的存在不僅干擾了原生物基因的表達,影響著該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動,關鍵是它會隨著該生物的遺傳而代代相傳,正如HIV病毒感染并整合到人的T淋巴細胞DNA中去,它的繁衍通過血液又遺傳給后代,影響深遠,危害子孫后代,難以治愈,后果不堪設想。一些不法分子也可能趁機在一個簡陋的小實驗室里,就能把艾滋病病毒與感冒病毒組裝在一起,使艾滋病毒像感冒一樣,大范圍傳播。制造出帶瘟疫基因的超級細菌,利用這種生化武器危害社會,那將比原子彈等核武器更可怕,這樣,世界的末日還才是真的來臨了。同學們,你我在座的每位都無法逃脫此厄運,你們愿意遭此劫難嗎?

總之,我方認為,轉基因生物、食品作為一種新事物,存在諸多未知,其危害性也初見端倪,還是不要盲目崇拜的好,溫馨提示正方同學不要因盲目食用把自己年輕的生命搭進去了啰!

四.自由論述材料 :

1.環境污染.這個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顯眼的壞處.2.物種滅絕加快.這是由環境污染和人類的捕殺所造成的.也屬于科技發展的壞處.3.人身安全越來越沒保障.現在平均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犯罪行為發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與當下時新科技相關.尤其是槍械犯罪,更是讓普通人民防不勝防.而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已經可以看出,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的戰爭所造成的破壞與損失以遠遠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類滅亡的命運.4.人類身體素質大不如前.隨著科技發展,氣車,火車,飛機等各種交通工具的出現使人類的日常生活發生了重大改變,人類已經不再總是依賴自己的兩條腿,因而現在的人類的身體素質和以前相比已經是不能相提并論.以前項羽"力拔山河氣蓋兮"在當今的社會已經是不可能再出現.而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則有可能使人的四肢萎縮,使人類出現一個新的形態.5.各種新興病菌不斷出現,很多病菌的殺傷力已經遠遠超過以前的病菌的破壞力.這是由于醫藥科技的迅速發展加快了病毒的變種.以至于科技的發展速度已經跟不上病毒的變種速度.或許有一天人類會滅亡于某一場大的瘟疫. 五.事例: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是公眾最為擔心的問題,科學家們也針對這個問題開展了大量的實驗和辯論。

1.其中,法國科學家塞拉利尼關于使用抗除草劑的NK603轉基因玉米喂養小鼠的實驗結果更是引起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的激烈討論。

2012年9月,法國科學家塞拉利尼在《食品與化學毒理學》發表文章稱,使用抗除草劑的NK603轉基因玉米喂養的試驗鼠出現高致癌率,試驗老鼠身上乒乓球大小的腫瘤很快傳遍世界,也登上了中國各大媒體網站的顯著位置。

7月13日,塞拉利尼剛現身研討會就引起媒體的關注。針對外界對小白鼠致癌試驗的質疑,塞拉利尼回應說,“我們進行的是全世界最棒的測試和分析,這個事件當中我們做出了好幾百例的證明,相關的數據進行了詳細的記錄。”

塞拉利尼說:“我們做動物90天的試驗已經發現了問題,90天的相關測試都證明孟山都的產品對肝和腎都是有害的,所以90天的實驗肯定不行。孟山都生產的全世界十幾種轉基因產品中,我們看到哺乳動物的肝和腎都出現相關問題,我們認為肯定是與消費或食用轉基因有關。”

目前,轉基因試驗有個規定,即90天的哺乳動物試驗證明安全就可以進行食用。但是塞拉利尼團隊在世界首次突破了90天界線。塞拉利尼說,這是世界上的第一個長期的研究,而且我們有針對性地對腫瘤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兩年間50只鼠的34個器官都增大了,我們做了200個小白鼠的實驗。”

塞拉利尼舉例說,試驗不僅看腎臟肝臟方面的相關數據,還有對性激素的影響,這些影響也間接地導致了老鼠的死亡,其中試驗雄鼠在食用轉基因飼料一年后死亡,雌鼠八個月就死,雌鼠的死亡率更快。“我們進一步觀察發現,差不多90%都是乳腺方面的腫瘤,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腫瘤。我們的結論是,轉基因對肝、腎還有乳腺肯定會產生影響,是不安全的,我們要停止使用。

2.1997德國農民克勞納開始種植先正達Bt-176玉米試驗田,頭三年,玉米長勢喜人、毫無蟲害,當2001年,他將這種玉米用來喂養母牛時,牛開始劇烈腹瀉并停止產奶,最后,他總共損失了70頭牛。

3.1998年秋,蘇格蘭Rowett研究所的普茲泰教授(Pusztai)就在電視上公開宣稱,他的實驗證明,實驗鼠腎臟、胸腺和脾臟生長異?;蛭s或生長不當,腦部萎縮,多個重要器官也遭到破壞,免疫系統變弱。

4.2004年先正達研發的轉基因Bt-176玉米爆發丑聞,德國黑森州北部農民從1997年開始試種Bt-176玉米,并用作奶牛的補充飼料,2000年當農民開始提高該玉米在飼料中的比例后,所有的牛都死了。2004年瑞士聯邦技術研究院地球植物學研究所海爾比克教授發現,Bt-176中的用來毒殺歐洲玉米螟的Bt毒素,無法分解,最終毒死了奶牛。

5.2005年5月22日,英國《獨立報》又披露了知名生物技術公司“孟山都”的一份報告,以轉基因食品喂養的老鼠出現器官變異和血液成份改變的現象。

6.2006年,俄羅斯科學院高級神經活動和神經生理研究所科學家伊琳娜?艾爾馬科娃博士研究發現,食用轉基因大豆食物的老鼠,其幼鼠一半以上在出生后頭三個星期死亡,是沒有食用轉基因大豆老鼠死亡率的6倍。

7.2007年,在奧地利政府的資助下,澤特克教授及其研究小組對孟都山公司研發的“轉基因玉米NK603(抗除草劑)和轉基因玉米MON810(Bt抗蟲)的雜交品種”進行了實驗。在經過長達20周的觀察之后,發現轉基因產品影響了小鼠的生殖能力。

8.2007年10月和11月,美國《紐約時報》等媒體報道,經過長期周密跟蹤觀察,發現有兩種轉基因玉米種植導致傷害蝴蝶生存,對生態環境安全的威脅程度已經超出可接受水平。為此,歐盟已經做出了初步決定、禁止該轉基因玉米的種子銷售使用。

9.2004年7月28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完成了特別專題研究并發布研究報告,指明:轉基因食品可導致難以預見的主基因(Host DNA)破壞,而用現有的審核和監測系統,美國各政府機構不能發現這些破壞。美國國家科學院列舉了審核轉基因食品產品的時候所沒發現的異常:

- 食用了轉基因玉米等轉基因食物的老鼠,出現血細胞和肝臟細胞異常、肝臟比沒食用的更重;

食用了轉基因玉米飼料的母牛,在德國實驗農場非正常死亡; 英國市場出現轉基因大豆食品后,居民的過敏癥上升了50%,巴西出現同樣狀況;

第二篇: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摘要:本文介紹了什么是轉基因食品,重點闡述它的潛在威脅,包括對我們人類的和對大自然的。另外,還列出了多年來各國的實驗室對轉基因食品的危害的研究。最后,說明我國對轉基因食品的市場管理,以及目前轉基因食品的各種檢測方法。

關鍵詞:轉基因食品 , 安全性

The saf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Yanhui Zheng,0910502102,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09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what is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mainly elaborates its potential threats, including our human and the nature. Additional, still lists for years to the countries of the laboratory of the danger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Finally, in our country that to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market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detection method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Key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afety

現在食品問題層出不窮,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的安全,但是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卻未引起人們的重視。據我國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陳曉亞院士估計,如果算上人類食用的轉基因植物的深加工產品,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轉基因食品的概率將近70%。而我國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居世界第4位,排在美國、阿根廷、加拿大之后。面對這樣驚人的數字,加強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研究和控制,切實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不該被我們遺忘。

1.何為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是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形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們所需要的目標轉變。以轉基因生物為直接食品或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2.轉基因食品潛在的安全性問題

2.1.食品安全性因素

2.1.1減少食物的營養價值或降低食物中重要成分的含量

更高的產量?更好看的外表?然而食物的某種成分的改變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如美國有報道,在具有抗除草劑基因的大豆中,異黃酮類激素等防癌成分減少了。轉基因食物的主要動機是滿足某種商品價值, 沒經過長期的安全性實驗,食品的隱患可能要等到幾年后才顯現出來。

2.1.2引起人類過敏反應

轉基因技術中的蛋白質轉移可能會產生不能預見的變態反應源,從而引起人體對原本不過敏的食物產生過敏,分割重組后的新的蛋白質性狀是否完全符合我們設想的需求有待考證。如把巴西胡桃的基因移植到黃豆上去,結果卻使一些對胡桃過敏的人在吃黃豆時產生過敏反應。

2.1.3產生對人類不利的毒素

基因的人工提煉和添加,有可能增加和積聚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不可預見的生物突變.甚至會使原來的毒素水平提高,或產生新的毒素或副產品。1999年Losey等試驗發現,在一種植物馬利筋葉片上撒有轉基因Bt玉米花粉后,普羅克西普斑蝶食用葉片減少,長得慢,4d的幼蟲的死亡率變為44%,而對照組(飼喂不撒Bt玉米花粉的葉片)死亡率為0%。轉基因作物產生的殺蟲劑毒素可由根部滲入周圍,但尚不清楚會產生何種影響。[1]

2.1.4產生抗菌素耐藥性細菌

基因技術采用耐抗菌素(如抗卡那霉素、鏈霉素等)基因來標識轉基因化的農作物,這就意味著農作物帶有耐抗菌素的基因。英國的研究顯示,轉基因作物中的突變基因可能會進入到生物有機體,突變的基因如跨越種群和轉移至細菌,其結果可能會導致新的疾病;如出現無法治療并廣泛傳播的、對生物造成嚴重威脅的疾病,其后果不堪設想。

2.2.環境安全性因素

.對于生態系統而言,轉基因食品是對特定物種進行干預,人為使之在生存環境中獲得競爭優勢,這必將使自然生存法則時效性破壞,引起生態平衡的變化,且基因化的生物、細菌、病毒等進入環境,保存或恢復是不可能的,其較化學或核污染嚴重,危害更是不可逆轉。

2.2.1物種多樣性的破壞

2.2.2基因的污染

轉基因技術可能使某些基因流入自然界,引起難以預料的影響;基因化的生物、細菌、病毒等進入環境,保存或恢復是不可能的,其較化學或核污染嚴重,危害是不可逆轉的。且其他生物吃了轉基因食品后可能會產生畸形或滅絕

2.2.3引進自然界本不存在的新物種

轉基因技術可能使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種出現,如種植抗蟲轉基因作物后可能使害蟲產生免疫并遺傳,從而產生更加難以消滅的超級害蟲,這些新物種可能對地壤、野生近緣種、普通作物、相鄰的植物

及環境造成破壞。

2.2.4環境的污染

有資料證明,基因化的農作物對除草劑具有抵抗力,實際耐用藥量高于正常的3倍,農民知道其對除草劑有抵抗力,會直接或不直接地提高除草劑等化學藥物的使用量。造成對環境的污染。

2.2.5生態系統的破壞

轉基因技術使某種物種的性狀改變,如A昆蟲以B植物為食物,我們認為改變B植物為轉基因抗蟲植物,提高了B植物產量,但A昆蟲因缺乏食物使蟲的密度大幅下降,引起以A昆蟲為食物的天敵C生物的生存危機,進而引起整個生態平衡的破壞,將來可能暴發某種蟲害大面積流行等。

3.世界各國發現的轉基因農產品的風險事件

1998年秋,蘇格蘭Rowett研究所的普茲泰教授就在電視上公開宣稱,他的實驗證明,食用了轉基因土豆的實驗鼠腎臟、胸腺和脾臟生長異?;蛭s或生長不當,腦部萎縮,多個重要器官也遭到破壞,免疫系統變弱。

1997-1998年,英國等實驗分析發現轉基因食品導致某些動物健康異常和種植區域出現異常。英國政府資助的研究顯示,食用了轉基因土豆的老鼠出現了肝臟癌癥早期癥狀、睪丸發育不全、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部分萎縮等異?,F象。

1998年,歐盟國家通過法律,把轉基因農產品作業嚴格限制在實驗室環境或封閉區域之內。1999年,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者John Losey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報告,用涂有轉Bt基因玉米花粉的葉片喂養斑蝶,導致44%的幼蟲死亡。

2004年先正達研發的轉基因Bt-176玉米爆發丑聞,德國黑森州北部農民從1997年開始試種Bt-176玉米,并用作奶牛的補充飼料,2000年當農民開始提高該玉米在飼料中的比例后,所有的牛都死了。2004年瑞士聯邦技術研究院踢球植物學研究所海爾比克教授發現,Bt-176中的用來毒殺歐洲玉米螟的Bt毒素,無法分解,最終毒死了奶牛。

2005年5月22日,英國《獨立報》又披露了知名生物技術公司“孟山都”的一份報告,以轉基因食品喂養的老鼠出現器官變異和血液成份改變的現象。

2005年11月16日,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一項持續4個星期的實驗表明,被喂食了轉基因豌豆的小白鼠的肺部產生了炎癥,小白鼠發生過敏反應,并對其他過敏原更加敏感,并據此叫停了歷時10年、耗資300萬美元的轉基因項目。

2006年,俄羅斯科學院高級神經活動和神經生理研究所科學家伊琳娜.艾爾馬科娃博士研究發現,食用轉基因大豆食物的老鼠,其幼鼠一半以上在出生后頭三個星期死亡,是食用非轉基因大豆老鼠死亡率的6倍。

2007年,在奧地利政府的資助下,澤特克教授及其研究小組對孟都山公司研發的“轉基因玉米NK603(抗除草劑)和轉基因玉米MON810(Bt抗蟲)的雜交品種”進行了實驗。在經過長達20周的觀察之后,發現轉基因產品影響了小鼠的生殖能力。

2008年,意大利的科學家發表了一個長期實驗的研究果。他們用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喂養雌性小鼠長達24個月,結果發現食用GM大豆的雌性小鼠肝臟出現異常。

2007年10月和11月,美國《紐約時報》等媒體報道,經過長期周密跟蹤觀察,發現有兩種轉基因玉米種植導致傷害蝴蝶生存,對生態環境安全的威脅程度已經超出可接受水平。為此,歐盟已經做出了初步決定、禁止該轉基因玉米的種子銷售使用。

2007年,法國科學家證實,孟山都公司出產的一種轉基因玉米對人體肝臟和腎臟具有毒性。 2008年,美國科學家也證實了長時間喂食轉基因玉米,小白鼠的免疫系統會受到損害,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同年《農業與食品化學》雜志上。

2009年12月,法國科學家發表了新的研究結果并證實,孟山都公司出產的二種轉基因玉米(NK603,可耐受廣譜除草劑--農達;MON810,含有一種BT基因,可被轉譯成Cry1Ab毒蛋白)以及美國

Covance Laboratories公司出產(但代表孟山都)的一種轉基因玉米(MON863,含有另一種BT基因,可被轉譯成Cry3Bb1毒蛋白)主要對大鼠的肝臟和腎臟具有毒性,這些副作用是性別依賴的、也時常是劑量依賴的;其他副作用也見于大鼠的心臟、腎上腺、脾和造血系統。

4.從檢測上把關

綜上所述,我們不禁為轉基因食品煩憂,但可以讓中國消費者放心的是,國內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都經過了嚴格檢測,而且都有清晰標志。上海交大特聘教授張大兵介紹,我國采用的是“0閾值”的強制標識制度,哪怕產品中有一點點的轉基因成分,都必須注明;相比之下,美國則采用5%閾值的自愿標識,即如果轉基因成分不超過5%,就不需要標識,即使超過5%,也由商家自行決定是否標識。不少外國企業也反映,中國對進口轉基因產品把關最嚴,企業必須提交的材料比其他國家多得多。

為確保轉基因食品安全,我國科學家正在不斷尋找更快更準的檢測技術。目前可以做到在4-5小時內,完成從采樣到出檢測結果的全過程。張大兵說:“我們的目標是,以后市民在自家廚房里也能檢測!”

這是目前的檢驗方法:①檢測轉基因成分所獨有的DNA序列。采用人工檢測或儀器檢測對堿基對進行測定,可精確確定轉基因成分。②采用PCR技術進行檢測?!秶T時報》曾報道,檢驗檢疫科學院采用“親合吸附-PCE Hyb-ELISA”檢測方法,能特異的檢測35S啟動子和Nos終止子核酸系列,這2種核酸系列存在目前已知的絕大部分轉基因成分中。③基因ID法進行檢測。由John B. Fugan于2000年提[2]

出的新方法,或采用異酸胍鹽抽提法以避免DNA的降解和污染。④農作物身份識別系統。美國ADM公司稱他們建立了一套農作物身份識別系統,可以保證向國外供應農產品時,不含轉基因作物。

REFERENCES

[1]John Losey , Natural ,1999.

[2]Michael Anthony ,GM CROPS-JUST THE SCIENCE,research documenting the limitations,risks,and alternatives.

第三篇: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探討

論文摘要: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進行了討論,闡述了其對人類的直接影響和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并提出對轉基因風險的預防措施。

英文摘要:The safety of transgenic food is discussed,including the to the human directly affects and influenced the eco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to genetically modified risk.隨著經濟的發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但是,轉基因食品領域的安全性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我國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居世界第4位,排在美國、阿根廷、加拿大之后,雖然我國已制定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農業轉基因進口安全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但處于轉型時期的 中國 經常有 法律 法規較為先進而執行不力的現象,更何況在這方面的制度還做得遠遠不夠。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有其特殊性,因為它較少引起急性中毒而帶來轟動效應,而消費者處于弱勢地位,局限于知識、財力、時間,不可能深入探討這個問題,只能依靠現行漏洞百出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捉襟見肘地應對出現的情況與問題。前些年關于轉基因水稻的那場討論,已暴露出某些學者和官員已成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因此,加強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研究和控制,切實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對人類的直接影響

轉基因食物對人類本身將帶來一系列直接或潛在的安全影響。

1.1沒有經過長期的安全性研究

轉基因食物從1993年出現到現在僅10多年,改變了人類食品的 自然 屬性,未經過長期的安全性試驗,沒有人知道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我們知道許多認為安全的藥物可能數年后才顯示出隱患,食物的效應應更為長期。

1.2減少食物的營養價值或降低食物中重要成分

轉基因食物的主要動機是滿足某種商品價值,如更高的產量、更好看的外表,而食物的某種成分的改變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如美國有報道,在具有抗除草劑基因的大豆中,異黃酮類激素等防癌成分減少了。

1.3引起人類過敏反應

轉基因技術會在生物中產生不能預見的變態反應源。如把巴西胡桃的基因移植到黃豆上去,結果卻使一些對胡桃過敏的人在吃黃豆時產生過敏反應。

1.4產生對人類不利的毒素副產品

轉基因作物產生不可預見的生物突變,使原來的毒素水平提高,產生新的毒素或副產品。1999年Losey等試驗發現,在一種植物馬利筋葉片上撒有轉基因Bt玉米花粉后,普羅克西普斑蝶食用葉片減少,長得慢,4d的幼蟲的死亡率變為44%,而對照組(飼喂不撒Bt玉米花粉的葉片)死亡率為0%。轉基因作物產生的殺蟲劑毒素可由根部滲入周圍,但尚不清楚會產生何種影響。

1.5產生抗菌素耐藥性細菌

基因技術采用耐抗菌素(如抗卡那霉素、鏈霉素等)基因來標識轉基因化的農作物,這就意味著農作物帶有耐抗菌素的基因。英國的研究顯示,轉基因作物中的突變基因可能會進入到生物有機體,突變的基因如跨越種群和轉移至細菌,其結果可能會導致新的疾病;如出現無法 治療 并廣泛傳播的、對生物造成嚴重威脅的疾病,其后果不堪設想。

1.6 直接引起人類急性中毒

有些基因在治病同時可能引起某些人急性中毒效應。如《南方周末》2006年10月19日報道,美國一名病人在接受生物藥品臨床試驗的過程中死亡,導致當時正在進行的12個基因治療項目全面遭禁。后來其他的一些病人也因為新增的基因而患上癌癥,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下令中止此類試驗。

二、對生態系統(包括環境)的影響

生態系統是各種動物、植物與環境的一種動態平衡系統,而轉基因食品是人為對特定物種進行干預,改變其性狀,因而也改變了該物種在食物鏈和生態系統中的位置,引起一系列不可預料和復雜的變化。

2.1轉基因技術本身的不足

雖然基因技術 發展 可以將DNA進行切割,將一異源基因引入另一生物,但不能完全準確地預見作用后產生的新的蛋白質的性狀是否完全吻合我們的要求。

2.2物種多樣性的破壞

基因技術加上商業營銷將使某類作物如超級水稻為某一公司壟斷供應種子,使原來多個品種減少為同一基因的單一品種,當真菌、病毒、蟲害侵襲這種植物時,會發生嚴重的產量減產,也引起生態平衡的變化。

2.3基因的污染

轉基因技術可能使某些基因流入 自然 界,引起難以預料的影響;基因化的生物、細菌、病毒等進入環境,保存或恢復是不可能的,其較化學或核污染嚴重,危害是不可逆轉的。

2.4引進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種

轉基因技術可能使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種出現,如超級雜草、超級昆蟲等,可能對地壤、野生近緣種、普通作物、相鄰的植物及環境造成破壞。

2.5環保的影響

有資料證明,基因化的農作物對除草劑具有抵抗力,實際耐用藥量高于正常的3倍,農民知道其對除草劑有抵抗力,會直接或不直接地提高除草劑等化學藥物的使用量。

2.6生態系統的破壞

轉基因技術使某種物種的性狀改變,如A昆蟲以B植物為食物,我們認為改變B植物為轉基因抗蟲植物,提高了B植物產量,但A昆蟲因缺乏食物使蟲的密度大幅下降,引起以A昆蟲為食物的天敵C生物的生存危機,進而引起整個生態平衡的破壞,將來可能暴發某種蟲害大面積流行等

三、對轉基因風險的預防

3.1嚴格控制境外轉基因食品進入

對國外轉基因食品進入我國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程序審批,可以在WTO框架下采取必要的技術、措施進行限制,這方面檢驗檢疫系統應有較大作為空間。

3.2加強國內市場控制

雖然我國農業部已發布一系列對轉基因食品的管理措施,但是我國國內市場的管理是較為混亂,如轉基因水稻還未批準上市,但有眾多報道轉基因水稻已流入市場。因此,必須完善這方面的法規,嚴格執法,重罰甚至采用刑法嚴懲不法商人,當然這也依賴于整體執法環境的改善。

3.3加強轉基因生物的檢測技術研究

目前國內有眾多機構對轉基因生物的檢測技術進行研究,但食物加工從原料到成品經過多個加工環節,要嚴格區分轉基因成分存在較大困難,可采用以下檢測方法:①檢測轉基因成分所獨有的DNA序列。采用人工檢測或儀器檢測對堿基對進行測定,可精確確定轉基因成分。②采用PCR技術進行檢測?!秶T時報》曾報道,檢驗檢疫 科學 院采用“親合吸附-PCE

Hyb-ELISA”檢測方法,能特異的檢測35S啟動子和Nos終止子核酸系列,這2種核酸系列存在目前已知的絕大部分轉基因成分中。③基因ID法進行檢測。由John B. Fugan于2000年提出的新方法,或采用異酸胍鹽抽提法以避免DNA的降解和污染。④農作物身份識別系統。美國ADM公司稱他們建立了一套農作物身份識別系統,可以保證向國外供應農產品時,不含轉基因作物。

3.4加強對轉基因作物投入商業應用的安全性評價

在關系到生命安全的事情上,必須慎之又慎。加強審批程序,要求特定品種轉基因作物上市前必須做好必要的科學研究,提供相關材料,進行必要的安全性評價、風險評估。

參考文獻:

①魏偉 錢迎倩 馬克平 裴克全 桑衛國 《自然資源學報》 2001 第2期萬方數據

③余春燕 勵建榮 顧青 于平 《食品工業科技》 2005 第12期維普資訊網

⑤袁軍 宋林 《環境保護》 2001 第3期維普資訊網

第四篇:轉基因食品的安全—中期小結

一、轉基因食品的定義與發展前景

1.轉基因和轉基因食品的定義:

“轉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改變生物的基因片斷,或將一種生物的基因片斷植入另一種生物,使其生物性狀或機能發生部分改變。這一技術稱為轉基因技術,或基因工程技術。經轉基因技術修飾的生物體常被稱為“遺傳修飾過的生物體”。以轉基因生物體直接作為食品或以其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2.轉基因食品的發展前景:

美國是轉基因食品的發源地,轉基因技術水平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也是世界上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最廣泛的國家。1983年,美國成功培植了世界上第一例含有抗生素藥類抗體的煙草。1993年,第一種市場化的轉基因食物——保鮮延熟型西紅柿在美國上市,高科技產物轉基因食品從此就與普通市民的消費聯系在一起。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全力進行轉基因技術開發并促其商品化,轉基因食品以驚人的速度向全球擴散。

轉基因食品的發展前景在這場爭論中似乎變得撲朔迷離,其實這也并不是轉基因食品才獨有的現象?;仡櫄v史上技術產品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不難發現,任何技術產品的形成與發展方向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社會需求引導了它的出現,它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推動了它的發展,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相互爭論與“磋商”的結果決定了它的演變方向,這一過程并不是事先可以預測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越來越明顯地成為社會大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與整個社會大系統及其子系統之間的復雜聯系與相互作用也變得越來越突出。

對于轉基因食品,我們應看到,對其社會需求是存在的。它承負著人們渴望緩解饑餓與貧窮的沉重期待,也凝聚著人們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生活水平的喜悅憧憬。這就是它賴以存在與發展的意義所在。

無論如何,零風險是不存在的,也沒有什么絕對安全。但是,因噎廢食,無所作為才是最大的風險!

二、轉基因食品的利弊

轉基因食品的“利”大于“弊”

1.過去改變植物的品種主要是通過育種,這種傳統的育種方式需要的時間長,雜交出的品種不易控制,目的性差,其后代可能高產但不抗病,也可能抗病但不高產,也許是高產但品質差,所以必需一次一次地進行選育。而轉基因技術就不同了,可以選擇任何一個目的基因轉進去,就可得到一個相應的新品種,不用再花那么長的時間篩選了。

2.傳統的育種只能是水稻對水稻,玉米對玉米,進行雜交,不能水稻對玉米,水稻更不能和細菌進行雜交。而轉基因技術不但可以把不同植物的基因進行組合,而且還可以把動物的基因,甚至人的基因組合到植物里去。比如:科學家看中了一種北極熊的基因,認為它有抵抗冷凍的作用,于是將其分離取出,再植入番茄之中,培育出耐寒番茄。

3.通過轉基因技術可培育高產、優質、抗病毒、抗蟲、抗寒、抗旱、抗澇、抗鹽堿、 抗除草劑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種,以減少對農藥化肥和水的依賴,降低農業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改善食品的質量,緩解世界糧食短缺的矛盾。例如:馬鈴薯植人天蠶素的基因后,抗清枯病、軟腐病的能力大大提高,過去這兩種病每年會帶來近三成的減產,一種抗科羅拉多馬鈴薯甲蟲的馬鈴薯,可使美國每年少用37萬kg的殺蟲劑;阿根廷播種轉基因豆種后,大豆抗病和抗雜草能力大為增加,使用農藥和除草劑的量減少,生產成本比原來下降了15%。

4.利用轉基因技術生產有利于健康和抗疾病的食品。杜邦和孟山都公司即將推出多種可榨取有益心臟的食用油的大豆。兩大公司還將聯手推出味道更鮮美且更容易消化的強化大豆新品種。艾爾姆公司與其他公司合作,正在研究高含量抗癌物質的西紅柿,以及可用于生產血紅蛋白的玉米和大豆。此外,含疫苗的香蕉和馬鈴薯也正在加緊研究中;日本科學家利用轉基因技術成功培育出可減少血清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硬化的水稻新品種;歐洲科學家新培育出了米粒中富含維生素A和鐵的轉基因稻,這一成果有可能幫助降低全球范圍內、特別是以稻米為主食的發展中國家缺鐵性貧血和維生素A缺乏癥的發病率。

5.基因食品可以擺脫季節、氣候的影響,讓人們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新鮮的瓜菜。同時,人們還發現轉基因作物結出的果實,無論外形還是味道都別具風味。英國的科學 家將一種可以破壞葉綠素變異的基因移植到草中,可以使之四季常青,除了具有綠化 功能之外,還使畜牧業受益,因青草的營養比干草高,而使肉的質量提高。

6.利用轉基因技術,把生長素基因、多產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蟲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外源基因導入動物的精子、卵細胞或受精卵,可培育出生長周期短、產仔多、生蛋多、泌乳量高,生產的肉類、皮毛品質與加工性能好,并具有抗病性的動物。

轉基因食品的“弊”大于“利”

1.首先是毒性問題。一些研究學者認為,對于基因的人工提煉和添加,可能在達到某些人們想達到的效果的同時,也增加和積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2.其次是過敏反應問題。對于一種食物過敏的人有時還會對一種以前他們不過敏的食物產生過敏,比如:科學家將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麥和貝類動物的基因中,蛋白質也隨基因加了進去,那么,以前吃玉米過敏的人就可能對這些核桃、小麥和貝類食品過敏。

3.第三是營養問題??茖W家們認為外來基因會以一種人們目前還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壞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4.第四是對抗生素的抵抗作用。當科學家把一個外來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細菌中去,這個基因會與別的基因連接在一起。人們在服用了這種改良食物后,食物會在人體內將抗藥性基因傳給致病的細菌,使人體產生抗藥性。

5.是對環境的威脅。在許多基因改良品種中包含有從桿菌中提取出來的細菌基因,這種基因會產生一種對昆蟲和害蟲有毒的蛋白質。在一次實驗室研究中,一種蝴蝶的幼蟲在吃了含桿菌基因的馬利筋屬植物的花粉之后,產生了死亡或不正常發育的現象,這引起了生態學家們的另一種擔心,那些不在改良范圍之內的其它物種有可能成為改良物種的受害者。

6.生物學家們擔心為了培養一些更具優良特性,比如說具有更強的抗病蟲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對農作物進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會通過花粉等媒介傳播給野生物種。

三、轉基因食品的種類

第一類,植物性轉基因食品

植物性轉基因食品很多。例如,面包生產需要高蛋白質含量的小麥,而目前的小麥品種含蛋白質較低,將高效表達的蛋白基因轉入小麥,將會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焙烤性能。 番茄是一種營養豐富、經濟價值很高的果蔬,但它不耐貯藏。為了解決番茄這類果實的貯藏問題,研究者發現,控制植物衰老激素乙烯合成的酶基因,是導致植物衰老的重要基因,如果能夠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抑制這個基因的表達,那么衰老激素乙烯的生物合成就會得到控制,番茄也就不會容易變軟和腐爛了。美國、中國等國家的多位科學家經過努力,已培育出了這樣的番茄新品種。這種番茄抗衰老,抗軟化,耐貯藏,能長途運輸,可減少加工生產及運輸中的浪費。

第二類,動物性轉基因食品

動物性轉基因食品也有很多種類。比如,牛體內轉入了人的基因,牛長大后產生的牛乳中含有基因藥物,提取后可用于人類病癥的治療。在豬的基因組中轉入人的生長素基因,豬的生長速度增加了一倍,豬肉質量大大提高,現在這樣的豬肉已在澳大利亞被請上了餐桌。

第三類,轉基因微生物食品

微生物是轉基因最常用的轉化材料,所以,轉基因微生物比較容易培育,應用也最廣泛。例如,生產奶酪的凝乳酶,以往只能從殺死的小牛的胃中才能取出,現在利用轉基因微生物已能夠使凝乳酶在體外大量產生,避免了小牛的無辜死亡,也降低了生產成本。 第四類,轉基因特殊食品

科學家利用生物遺傳工程,將普通的蔬菜、水果、糧食等農作物,變成能預防疾病的神奇的“疫苗食品”??茖W家培育出了一種能預防霍亂的苜蓿植物。用這種苜蓿來喂小白鼠,能使小白鼠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強。而且這種霍亂抗原,能經受胃酸的腐蝕而不被破壞,并能激發人體對霍亂的免疫能力。于是,越來越多的抗病基因正在被轉入植物,使人們在品嘗鮮果美味的同時,達到防病的目的。

第五篇:轉基因食品安全及發展綜述

摘要食品安全是一個重大的世界性的公共衛生問題,但隨著全世界人口不斷增長、而耕地面積不斷下降,轉基因作物以其高產、抗蟲、抗病等優良性能的出現,是社會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但其安全性到目前為止,尚無定論,本文通過介紹轉基因食品的基本特點、檢測方法和一些國際國內的不同觀點,使人們能更全面的了解轉基因食品.科學的去對待轉基因食品,給予其最大的支持,使它真正的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和好處,使它的價值真正的體現,以便我們更好的利用好科學技術服務于人類。作為一種利用新技術生產的食品,國內外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息過。研究發現,轉基因技術是有助于解決糧食危機、降低環境污染、增加農民收入、改善食品結構和功能、緩解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中國應在確保安全和消費者自主選擇的前提下,積極開發轉基因食品。

[關鍵詞] 轉基因;食品;現狀;安全性

一、引言

轉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GMfood)是指利用轉基因生物生產和加工的食品,我國規定的轉基因食品還包括添加劑。由于技術的原因,目前轉基因植物食品的發展遠遠領先于轉基因動物和轉基因微生物兩種轉基因產品。隨著全世界人口在短時間內迅速增長,而環境條件的進一步惡化,一方面加速了耕地面積沙漠化速度,另一方面,大量農藥化肥的使用使病蟲害逐漸產生抗性、畝產下降,使環境進一步惡化。為了滿足人類對糧食的需要,具有抗蟲、抗病、高產轉基因作物的出現勢在必然。但是到目前未知,有關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無定論,也一直是各國科學家們爭論的焦點。在快速發展的同時, 轉基因技術在食品生產中的應用已成為國內最有爭議的話題之一。充分理解這種爭議和制定出合適的公共政策所需要的一個關鍵信息是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和需求意愿隨著全世界人口在短時間內迅速增長,而環境條件的進一步惡化,一方面加速了耕地面積沙漠化速度,另一方面,大量農藥化肥的使用使病蟲害逐漸產生抗性、畝產下降,使環境進一步惡化。為了滿足人類對糧食的需要,具有抗蟲、抗病、高產轉基因作物的出現勢在必然。但是到目前未知,有關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無定論,也一直是各國科學家們爭論的焦點。

二、主要內容

1 轉基因食品發展狀況

1.1 轉基因作物種植呈現高速發展態勢

1983 年,世界上第一例轉基因作物(Genetically ModifiedCrops,GMC)———煙草問世,標志著人類利用轉基因技術改良農作物的開始。1986 年,首批轉基因作物—抗蟲和抗除草劑棉花進入田間試驗。1992 年,中國種植了抗黃瓜花葉病毒和煙草花葉病毒雙價轉基因煙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商品化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開創了轉基因作物商品化應用的先河。1993 年,轉基因農作物—延熟番茄獲得美國農業部批準進入商業化生產種植,1994 年,獲得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 FDA) 批準進入市場[1][2]。此后,轉基因作物的研究和應用得到了迅猛發展,世界上許多國家開始研究轉基因作物,并將通過試種審核的品種應用于大規模商業化種植。迄今為止,全世界己分離出植物目的基因百余個,轉基因研究在多達35 科,200 余種植物中獲得了成功,已有近千例轉基因植物被批準進入田間試驗,現己批準了48 個轉基因農作物品種進行商業化生產。目前,全球種植的主要轉基因農作物有4 種:即玉米、棉花、大豆和油菜,其它轉基因農作物包括煙草、番木瓜、土豆、西紅柿、亞麻、向日葵、香蕉和一些瓜菜類植物。這些轉基因植物所涉及性狀包括抗蟲、抗病毒、抗細菌、抗真菌、抗除草劑、抗逆境、品質改良,以及為提高產量潛力而對生長發育的調控等方面。

1.2 轉基因農作物的種植面積

1983 年世界上第一例轉基因植物在美國成功培植,標志著轉基因技術的正式誕生。1996 年,基因改良農作物商業化動作的第一年,約有430 萬公頃農作物采用生物技術育種,在隨后近20 年時間里,轉基因技術獲得了迅猛發展,2001 年全球轉基因(GM-

geneticallymodified)作物種植面積超過5000 萬公頃,2002 年更是創出了歷史新高,達5867 萬公頃。自轉基因作物中獲益的農民數量從2000 年的350 萬增加到了2001 年的550 萬。2001 年度從GM 作物中獲益的農民有3/4 以上是資源貧乏地區的種植者。據報告,2006 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增加了1200 萬公頃,增幅為13%,達到了1.02 億公頃;其中發展中國家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增加700 萬公頃,增長率為21%,遠遠高于工業化國家9%的增長率。目前,種植轉基因作物的發展中國家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國的40%。種植轉基因作物的農戶數量首次超過1000 萬戶,從2005 年的850 萬戶增加到1030 萬戶。農業生物技術應用國際服務組織(ISSAAA)估計,在今后10 年的商業化過程中,由于采用“基因疊加”,并且擴大了具有農藝學、改善品質和抗旱性等重要特性的農作物的種植面積,轉基因作物的種植范圍將繼續擴大,預計到2025 年將有40 多個國家的2000 多萬戶農戶種植2 億公頃的轉基因作物。

1.3轉基因農作物的種類及分布

目前,全球進行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種類主要包括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土豆、煙草、番茄、南瓜和木瓜等。其中,轉基因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占主導地位,其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較小。2000 年與2001 年相比,轉基因大豆面積增加了320 萬公頃,增長

9.6%;轉基因玉米面積增加260 萬公頃,增長26.5%;轉基因油菜面積增加30 萬公頃,增長11.1%;轉基因棉花面積持平。從2002 年全球四種主要轉基因作物面積占當年該作物種植總面積的比例來看,轉基因大豆為最高,占51%,比2001 年提高了5 個百分點;棉花次之,占20%;油菜第三,占12%,比2001 年增加了1 個百分點;玉米最低,占9%,比2001 年提高了2 個百分點。以2006 年為例,全球轉基因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分別為5860 萬公頃、2520 萬公頃、1340 萬公頃和480 萬公頃,各占轉基因作物總面積的 57%、25%、13%和5%。在全球轉基因作物面積迅速擴大的同時,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也在不斷增多。2002 年全球有16 個國家的550 萬~600 萬農民種植轉基因作物,而2001 年和1996 年分別只有13 個和6 個國家種植轉基因作物,2002 年,9 個發展中國家種植轉基因作物,總面積達1600萬公頃,約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總面積的27%,其中轉基因作物種植面達百萬公頃以上的國家共有4 個。1997 年以來,發展中國家轉基因作物面積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總面積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趨勢,其中1997 年為14%,1998 年為16%,1999 年為18%,2000 年為24%,2001年為26%,2002 年為27%。依次為美國3900 萬公頃,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總面積的66.4%;阿根廷1350 萬公頃,占23%;加拿大350 萬公頃,占6%;中國210 萬公頃,占

3.6%。這四個國家的轉基因作物面積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總面積的99%,另外12 個國家(南非、澳大利亞、印度、羅馬尼亞、西班牙、烏拉圭、墨西哥、保加利亞、印度尼西亞、哥倫比亞、洪都拉斯、法國) 的轉基因作物面積之和僅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總面積的1%。2006 年,美國以及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印度和中國依然是全球轉基因作物的主要種植國,22 個轉基因作物種植國包括11 個發展中國家和11 個工業化國家[3][4],前8 個國家的種植面積都超過了100萬公頃———這為全球轉基因作物在未來實現增長奠定了廣泛、穩定的基礎。

1.3 轉基因作物的性狀分布

自從轉基因農作物商品化以來,抗除草劑一直是轉基因作物主要的性狀,其次是抗蟲。2003 年全球抗除草劑作物大豆、玉米、棉花的種植面積(4970 萬公頃) 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總面積的73%;抗蟲性狀的轉基因作物(全球共1220 萬公頃) 占全球轉基因作物面積的18%;抗蟲兼抗除草劑的作物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總面積的8%。值得注意的是,從2002 年到200

3年,抗除草劑兼抗蟲的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都有所增加,從2002 年的440 萬公頃增加到580 萬公頃并且全球轉基因作物市場上多抗性狀基因作物面積增長的趨勢將會持續下去。 2.轉基因食品安全性

目前各國科學家們討論的重點是轉基因食品在人體內是否會發生突變而有害人體健康,也是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產生懷疑的主要方面。轉基因食品中的營養成分、毒性、食物過敏物質以及抗生素標記基因等經人體胃腸道的吸收而將基因轉移至腸道微生物中,將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應包括有無毒性、有無過敏性、抗生素 抗性標記基因是否導致人體對抗生素產生抗性以及營養成分是否改變等。

2.1. 轉基因食品的“毒性”

所謂轉基因食品的毒性,主要是指以下兩方面而言:首先,提供外源基因的生物很可能是不能作為食物的有毒生物,其基因轉入作為食品的生物后,產生有毒物質;其次,新基因的轉入,打破了原來生物基[5]

2.2. 抗生素的抗性

由于抗生素抗性基因是目前轉基因植物食品中常用的標記基因,雖然抗生素標記基因對人體的健康是否會造成小利的影響,但在評估潛在健康問題時,仍應考慮人體和動物抗生素的使用以及腸道微生物對抗生素的抗性,抗生素抗性通過轉移或遺傳轉入物而進入食物鏈

[2],是否會進入人和動物體內的微生物中,從而產生耐藥的細菌或病毒,使其具有對某一種抗生素的抗性,從而影響抗生素治療的有效性。

2.3. 引起自然界生物鏈的變化

隨著轉基因技術的發展,轉基因食品也引起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方面的事件:蘇格蘭帶凝集素(Lectin) 基因的改良馬鈴薯事件[6];美國的轉基因Bt 玉米花粉能導致非目標害蟲黑麥金斑蝶;由于基因漂流,在加拿大的油菜地里發現了個別油菜植株可以抗1~3 種除草劑,被人們稱為為“超級雜草”;全球范圍的禽流感等均引起世界范圍的震驚。由此可見,轉基因作物并非能夠完全以人們的意愿進行發展,就目前的情況來說,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是科學家們難以在短時間內攻克的難題之一

3.各國對轉基因食品的管理制度

3. 1 歐盟模式: 歐盟對轉基因食品持謹慎態度,認為重組DNA 技術有潛在危險,提出對于轉基因產品管理的兩大原則: 安全預防和事先知情同意。其規定轉基因食品不得: ①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造成危害; ②誤導消費者; ③與其取代的食品存在差異,即正常消費導致消費者營養不良。如果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存在差異,則需說明其組成成分、營養價值、對特定人群的健康影響等。所有食品的轉基因成分超過1%,必須進行標識[7]。

3. 2 美國模式: 美國對轉基因食品的流通和監管較寬松,采用以產品為基礎的管理模式,對轉基因食品采“可靠科學原則”,任何食品都只考察其本身是否危害人類健康,而不論其是否為轉基因技術產品,其指導思想是認為轉基因技術和生產普通食品技術并無本質區別。

3. 3 日本模式: 日本采取了基于生產過程的管理措施。關于轉基因產品立法主要是在“對于在農業和工業中應用重組DNA 生物的框架”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2001 年制定了《轉基因食品標識法》,目前已經建立了兩個關于重組DNA 生物體試驗的指南和6 個關于重組DNA 物體產業應用的指南,其管理模式是對轉基因食品既不過分嚴格也不過于寬松[8]。

3. 4 中國模式: 我國轉基因食品政策十分嚴格和謹慎。1993 年國家科委頒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從技術角度對轉基因生物研究進行宏觀管理。1996 年農業部頒布了《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從保護我國農業遺傳資源和農業生產安全角度對轉基因生物的實驗研究、環境釋放和商品化生產進行管理。2001 年國務院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2002 年衛生部出臺了《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就轉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和營養質量評價、申報與批準、標識、監督等進行了管理。2006 年,農業部

發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加工審批辦法》。根據上述法規,我國對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出口活動實施全面監管。2010 年,我國召開的第十一屆三次政協會議期間,農業部宣布從未批準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種子進口到中國境內商業化種植,在國內也沒有轉基因糧食作物種植。[9]農業部將本著高度負責任的態度,積極穩妥推進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發應用。

4. 對轉基因食品應采取的對策

4. 1 加快有關立法工作。有關部門要密切合作,制定和發布實施有關管理法規,包括出入境檢驗檢疫管理法規,建立審批制度和標識制度,防止進口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對我國的人體健康、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造成危害。

4. 2 重視風險評估。在投放市場之前要進行深入的實驗研究,評估轉基因生物對人體健康、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的潛在危害,以推動轉基因生物實驗研究和產業化工作,同時確保非轉基因農產品和食品的順利出口[10]。轉基因食品究竟有無安全問題,有多大風險,現在沒有定論,目前我國市場上銷售的轉基因食品,均是經過國家相關質檢部門檢測的,但非轉基因食品肯定更安全。所以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應有更多的知情權、選擇權。

結語

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轉基因食品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自然環境的不斷惡化,尤其是土地沙漠化的程度不斷增加,人口也在不斷則增加,因此轉基因食品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雖然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以來飽受爭議,但在未來并未影響其發展,在21 世紀,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同時,尤其是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定能解決其安全問題??傊?,在當前糧食形勢嚴峻的形勢下,轉基因食品的出現對解決糧食問題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畢竟轉基因作物具有高產、抗蟲、抗病等特點;但是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做好安全性評價并建立起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價體系,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有力的科學技術支撐。

考文獻

[1] 聶凌鴻,寧正祥. 轉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評價[J]. 食物安全,2004,( 2) : 16 - 18.

[2] 方輝,等. 轉基因食品的發展現狀及安全性評價[J]. 西北植物學報,2003,23( 4) : 688 - 692.

[3] Jin H. Romano G,Marshall C,Donaldson AE,et al. Tyrosinehydroxylasegene regulation in human neuronal progenitor cells doesnot depend on Nurr1as in t he murine and rat systems[J]. Journalof Cellulary Physiology,2006,207( 1) : 49 - 57.

[4] 王?;? 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安全的影響[J]. 廣東農業科學,2009,7( 3) : 21 - 23.

[5] Zheng K,Heydari B,Simon D K. A common NURR1 polymorphism associatedwit h Parkinson disease and diffuse Lewy body disease[J]. Archives ofNeurology,2003,60( 5) : 722 - 725.

[6] 陳思禮. 轉基因生物與環境安全[J]. 中國熱帶醫學,2008,8 ( 4 ) :662 - 665. [7] Nichols WC,Uniacke SK,Pankratz N,et al. Evaluation of t herole of Nurr1in a large sample of familial Parkinson’s disease[J]. Movement Disorders, 2004,19( 6) : 649 - 655.

[8] 劉旭霞,歐陽鄧亞. 日本轉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對我國的啟示[J].法治研究,2009( 7) : 42 - 45.

[9] 危朝. 國內無轉基因糧食種植[M]. 京華時報,2010,3: 6 - 7.

[10] 霍飛,等. 轉基因食品的發展現狀及安全性評價[J]. 中國公共衛生,2003,19( 9) : 1132 - 1134.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質檢人員日常工作內容下一篇:致接力運動員的加油稿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