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第13課新興力量的崛起

2023-06-25

第一篇:第13課新興力量的崛起

第13課 英國的新生

無法無天工作室——第13課 英國的新生

考點名稱: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從1640年查理一世召開新議會的事件開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結束,以新貴族階級為代表推翻封建統治建立起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社會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議會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君主制)”、“內閣制”,頒布《權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力進行制約,人類社會由專制轉向民主,由人治轉向法制。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后在政治、經濟、宗教上的對比: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背景:

1.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和發展,它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最基礎的條件: (1)新航路開辟后,英國成為大西洋航路的中心,便利了英國的海外貿易和掠奪。

(2)海外貿易的拓展,推動了英國工業革命的發展,手工工場在制呢、采煤、煉鐵、造船等領域建立并得到發展。 (3)隨著制呢業的發展,“圈地運動”愈演愈烈,英國農村出現許多的資本主義牧場和農場,同時出現農業工人。在英國,資本主義已深入農村。

2.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形成,他們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主要推動者和領導階級,是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興起的必要條件。

3.海上霸權的確立,16世紀統治英國的都鐸王朝在竭力削弱舊貴族的勢力,同時鼓勵工商業和海外掠奪,打敗了老牌的殖民強國西班牙,建立了海上霸權,這一切客觀上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

4.封建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隨著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封建專制統治和資本主義發展的矛盾,成為英國社會的根本矛盾,它們矛盾的不斷激化,最終成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原因。

5.封建王朝專制統治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 17世紀,斯圖亞特王朝厲行專制,經常觸犯到資產階級的利益。又實行宗

1 無法無天工作室——第13課 英國的新生

教專制,迫害“清教徒”。導致階級矛盾激化。

6.清教運動宗教改革后,英國國教在英國確立統治地位,清教運動主要目的是清除國教中的天主教殘余,這與資產階級的反封建斗爭有非常多的共同要求。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推行封建專制統治,鼓吹“君權神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權利受到侵害,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2.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

3.爆發: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恢復議會,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用議會要求限制王權。 4.內戰:

(1)查理一世派兵鎮壓議會,挑起內戰??藗愅柭暑I議會軍在納西比戰役中,擊潰王軍主力。1649年初,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這一年,英國宣布成立共和國。

(2)克倫威爾的獨裁統治:共和國成立后,他掌握了國家大權。不久,他驅散議會,就任“護國主”,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統治。

(3)封建王朝的復辟:1660年詹姆士二世復辟,1688年“光榮革命”,由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不滿國王專制統治,發動了宮廷政變。國王的女兒瑪麗和女婿威廉共同執政。 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

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推動了世界的進程。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

1.推翻了英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本主義的君主立憲制,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道路; 2.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加速了英國資本主義市場體系形成;

3.促進了英國的工業發展,使英國成為工業革命的起源地,英國逐漸成為歐洲最發達的國家;

4.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議會制度,對其他各國產生巨大影響,并為其他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樹立了榜樣。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知識結構圖:

2 無法無天工作室——第13課 英國的新生

考點名稱:“君權神授”下的英國

君權神授:

君權神授是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一種政治理論。認為皇帝的權力是神給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間行使權力,管理人民。

1603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指定詹姆士為其繼承人后駕崩。詹姆士即位為英格蘭國王,自封為大不列顛王國,史稱詹姆士一世,時年36歲。1625年,詹姆士一世駕崩。詹姆士一世不了解英國議會,看不起議會下院,鼓吹君權神授論。1611年,他第一次解散議會。

斯圖亞特王朝:

斯圖亞特王朝,是1371年至1714年間統治蘇格蘭和1603年至1714年間統治英格蘭和愛爾蘭的王朝。

1638年發生了蘇格蘭人民起義。查理一世為了籌措軍費,于1640年重召國會。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議員在國會組成了主張限制王權的反對派,與查理一世開始了近2年的斗爭。這場斗爭最終于1642年8月升級為英國內戰。這場戰爭的結果便是查理一世于1649年被處決,其后英格蘭成為一個共和聯邦,進入聯邦-護國公時期。在此期間,斯圖亞特王室失去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的王位,大部分成員被迫流亡海外。

1658年9月奧利弗·克倫威爾去世后,英國各地高級軍官和議會之間展開爭奪權力的斗爭,國內政局動蕩。駐扎在蘇格蘭的喬治·蒙克將軍回師倫敦,并與流亡法國的查理·斯圖亞特達成復辟協議。1660年5月查理·斯圖亞特重返回到倫敦登基即位為查理二世,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英國早期資本主義生產迅速發展:

1.原因:新航路開辟以后,英國利用它處在大西洋航路的中心地位,積極開展對外貿易,進行殖民掠奪,促進了國內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

2.表現:以圈占農民土地而出現的資本主義性質的牧場、農場在擴大;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成長起來。

3.結果:資產階級成長起來,他們有的開設工場,有的經商,也有的從事金融業。貴族中也有人從事和資產階級類似的經濟活動,他們被稱為新貴族。

考點名稱:長期議會與兩次內戰

長期議會:

17世紀初期,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宣揚“君權神授”,厲行專制統治,擅自強征新稅,隨意解散議會,同議會展開了激烈的沖突。1640年11月,查理一世為了籌措軍費,被迫重開議會。這屆議會一直存在到1653年,史稱“長期議會”。長期議會做出了一系列譴責暴政和限制王權的重大措施,揭開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

英國內戰:

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內戰,組織王軍,向議會軍發起進攻。1643年,克倫威爾前往英格蘭東部,募集了一支主要由自耕農和城市平民組成的騎兵,在馬斯頓荒原戰役(1644.7),納西比戰役(1645)等戰役中屢次擊潰王黨軍。內戰結束后,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處死。英吉利共和國時代開始。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一般特點:

1.從革命背景看,資本主義都獲得一定的發展,但是不成熟; 2.從革命過程看,資產階級革命都具有曲折性;

3.從革命結果看,經過武力革命都取得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3 無法無天工作室——第13課 英國的新生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階級基礎:

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結成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領導者。

英國早期資本主義發展的原因:

1.英國通過海外殖民掠奪,積累了大量財富和市場; 2.英國手工業獲得大力發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一步發展; 3.農村的圈地運動制造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市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背景: 1.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2.階級基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結成了資產階級革命的領導者;

3.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的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 1.封建專制統治阻礙英國資本主義發展; 2.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勢力的壯大;

3.文藝復興的思想解放動搖了專制統治的精神支柱。

納西比之戰:

4 無法無天工作室——第13課 英國的新生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示意圖:

考點名稱:共和國與護國政治

克倫威爾:

奧利弗·克倫威爾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宗教領袖。在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是資產階級――新貴族集團的代表人物、獨立派的首領。在1642年一1648年兩次內戰中,先后統率“鐵騎軍”和新模范軍,戰勝了王黨的軍隊。1645年6月在納西比戰役中取得對王黨的決定性勝利。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農壓力下,處死國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國。1653年,建立軍事獨裁統治,自任“護國主”。

護國政治出現的主要原因:

資本主義發展水平不高,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結成的聯盟取得了革命的領導權。

對克倫威爾的評價:

克倫威爾是一個具有兩重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共和國成立前的克倫威爾應基本肯定,后期應基本否定。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第一階段,克倫威爾可以算是資產階級革命家,他貢獻空出,用武力

5 無法無天工作室——第13課 英國的新生

擊潰了王軍主力,鎮壓王黨叛亂,處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共和國成立后,克倫威爾逐漸走向反動,遠征愛爾蘭,并對愛爾蘭進行大肆掠奪,在遠征愛爾蘭的問題上不存有兩重性的問題??藗愅柕淖o國政治是走向復辟的過渡形式,因此談不上是新制度的探索者。他鎮壓民主派運動,發動一系列的商業戰爭,激化了社會矛盾。他在當時新舊交替的政治激蕩中,對過去是激進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權論者;對未來則是保守的,主張王權,不是激進的共和主義者,是一個矛盾的歷史人物。

護國主克倫威爾:

考點名稱:光榮革命

“光榮革命”:

1688年,輝格黨聯合一部分托利黨發動政變,邀請信奉新教的荷蘭執政威廉和瑪麗共同入主英國,詹姆士二世逃亡法國。第二年威廉和瑪麗共同即位。這次政變沒有發生流血沖突,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光榮革命”。它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

輝格黨和托利黨的形成:

17世紀70年代末,在政治斗爭尖銳化的條件下,英國形成了兩黨,輝格黨代表金融資本家、大商人、新貴族等的利益;托利黨代表貴族地主和國教上層教徒的利益。19世紀中期,輝格黨發展成為自由黨,托利黨發展成為保守黨。

光榮革命的內涵:

光榮革命為建立有限的君主統治的觀念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同時光榮革命體現了資產階級、新貴族同封建舊貴族的妥協。

6 無法無天工作室——第13課 英國的新生

瑪麗和威廉:

英國議會選擇威廉和瑪麗發動光榮革命繼承王位的原因:

1.荷蘭是法國海上貿易的死敵,以此可以形成英荷聯盟,限制法國;

2.威廉是新教徒,瑪麗為英國國教教徒,兩人共同入主可以防止天主教勢力復蘇;

3.威廉作為荷蘭執政,擁軍事力量同詹姆士二世抗衡,瑪麗是詹姆士二世的女兒,具有繼承權。

考點名稱:《權利法案》

《權利法案》:

《權利法案》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文件,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政體的理論和法律基礎,確立了議會高于王權的原則,具有憲法的性質,標志著君主立憲制開始在英國建立,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

君主立憲制:

君主立憲制又稱立憲君主制,或稱“虛君共和”,是相對于君主獨裁制的一種國家體制。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實上的共和政體。1689年英國通過《權利法案》,明確限制了皇權,從法律上確認了“議會主權”原則,國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率先實現了君主立憲制。

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1.英國君主立憲制度是君主制、貴族制和民主制融為一體的混合物。?

7 無法無天工作室——第13課 英國的新生

2.國王是國家元首,但由議會掌權,國王實際上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而作為國家的象征地位更突出。? 3.英國資產階級代議制是君主立憲制,以議會內閣為核心。國家的權力中心在議會,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

《權利法案》的意義:

1.為限制國王的權力提供的法律保障。 2.確立了議會的權力。

3.英國從此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

君主立憲制的影響:

1.推翻了封建王權對資本主義的阻礙; 2.保留了王位,實現了政權的和平過渡;

3.君主立憲制為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重要經驗。

英國權利架構圖:

《權利法案》主要內容:

英國《權利法案》(theBillofRights),全稱《國民權利與自由和王位繼承宣言》,內容并不多,只有短短的十三條: 1.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2.近來以國王權威擅自廢除法律或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3.設立審理宗教事務之欽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類指令與法庭,皆為非法而有害。

4、凡未經國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國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

5.向國王請愿,乃臣民之權利,一切對此項請愿之判罪或控告,皆為非法。 6.除經國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

8 無法無天工作室——第13課 英國的新生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為防衛起見,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許可范圍內,置備武器。 8.議會之選舉應是自由的。

9.國會內之演說自由、辯論或議事之自由,不應在國會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彈劾或訊問。 10.不應要求過多的保釋金,亦不應強課過分之罰款,更不應濫施殘酷非常之刑罰。 11.陪審官應予正式記名列表并陳報之,凡審理叛國犯案件之陪審官應為自由世襲地領有人。 12.定罪前,特定人的一切讓與及對罰金與沒收財產所做的一切承諾,皆屬非法而無效。 13.為申雪一切訴冤,并為修正、加強與維護法律起見,國會應時常集會。

第二篇:第13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

第13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

(一)

教學目標:

1、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的發明和傳播?;鹚幵谲娛律系膹V泛應用。

2、沈括和《夢溪筆談》、郭守敬和《授時歷》。

3、探究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的發明和傳播,初步培養學生進行歷史感知、歷史想象形象思維能力及概括、歸納的能力。

4、指導學生觀察本課中的有關插圖、閱讀有關歷史材料,培養學生注意觀察學習的習慣和依據史料獲得歷史信息的方法。

5、通過對四大發明的介紹及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學習古代科學家勤于探索,堅持不懈、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活字印發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及向世界的傳播。 難點:充分認識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世界歷史的影響。 教學方法:講授法 提問法 教學過程:

導入:中華文明悠久綿長,提問:中國古代的四大文明是什么?(學生答略)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

一、 活字印刷的發明和傳播

教師:四大文明是我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東漢時宦官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紙的問題解決了,大家知道我們手中的課本是怎么印刷的嗎?(學生思考)

生:(掃描、靜電復印、膠印、油印)

師:這是現代印刷手段,那么一千多年前人們是用什么方法來傳播文化呢?(學生思考) 生:手抄。

師:對,那么手抄有什么缺點呢?(學生思考并作答)

歸納:費時、效率低、易抄錯漏抄。隨著文化不斷發展,抄書已不能滿足人們對文化的需要,這為印刷發明提供了客觀要求。

師:印章和石刻長期使用又給印刷術的發明提供了啟示。雕版印刷應運而生。提問:我國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學生思考) 生:唐朝《金剛經》。

師:雕版印刷比手抄方便許多,一次可印幾百上千本。但大家知道它有什么缺點嗎?(學生思考并作答)

生:費時費工,發現錯別字需整版重新雕刻。

師:對,如宋太祖時刻印《大藏經》,花了12年,雕版達13萬塊,因此,印刷術的改革創新已經成為文化事業發展的需要,北宋時平民畢升在世界上首先創造了活字印刷術。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的過程。體會發明創造性的艱辛。然后提問:活字印刷有哪幾道工序?和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創新”表現在哪里?

生:刻字—排版—印刷—拆版。“創新”表現在突出兩個變:⑴變死字為活字,⑵變死版式為活版。

師:活字印刷是印刷品史上的一次革命,它提高了印刷效率,,但由于泥活字易損壞,難著墨,未能大力推廣。直到元朝時王楨發明了木活字才大力推廣。

二、指南針的發明和傳播

師: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學知識。人們除了知道磁石吸鐵,還知道磁石能夠指示方向。早在戰國時,人們就制成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叫做“司南”。然后教師可提出如下思考題:⑴司南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是根據什么樣原理制成的?⑵羅盤針比司南有哪些進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這種導航儀為什么會在北宋很快應用?它的廣泛應用對中國和世界航海事業有何作用?(然后指導學生看書,共同完成上述問題。第一個問題由學生答,第二問在學生答后教師進行歸納。)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航海業迫切需要一種準確可靠的導航儀器,于是指南針應用于海上。北宋時還只是“陰晦則觀指南針”。到了南宋,則是“舟舶來往,惟以指南針為則,晝夜守視唯謹,毫厘之差,生死系矣”??梢?,指南針的應用使人類可以全天候航行,將“原始航海時代推至終年”。

指南針被人們贊譽為“水上之友”,它在南宋時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環球航行和發現美洲,提供了重要條件。

古代中國不但有紛呈異彩的冷兵器,而且也最先跨入火器國家行列。

三、 火藥的應用和傳播

師:火藥是怎樣發明的?它有哪些作用?

生:道士在煉丹的過程中發現的,它用來制造鞭炮、彈藥、開山、采礦。 師:中國是火藥的故鄉,火藥在唐朝末年用于軍事,宋元時期廣泛用于戰爭。指導學生看圖突火槍,指出突火槍是古代的一種用火藥發射彈藥的竹管射擊器,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擊火器,是火槍、火炮的鼻祖。 四 、沈括和郭守敬

師:指導學生看書,同時注意歸納他們的主要成就。 (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再補充)最后

思考 :宋元時期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宋元文化是在隋唐文化高度發展的基礎上的繼續發展;第二,宋元時期的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小結

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啟明清,以自已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獨特的風格創造了中華文明史上的又一高峰。四大發明是中國的先民以罕見的聰明才智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千古的足跡,是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象征。 練習鞏固:

1、北宋時、 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這種方法既 ,又 ,大大 。直到15世紀,歐洲才出現,比我國晚約 年。

2、 時,人們制成了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 時,制成了指南針,開始用于航海。 時,海外貿易發展,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還由

傳入歐洲,為 。

3、 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

時,火藥開始用于軍事上。

時,火藥武器廣泛的用于戰爭,主要有 、 、 等。 世紀,火藥和火藥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4、 、 、 、 是我國人民的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

第三篇:第13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

(一)

一、自學內容:燦爛的宋元文化

二、自學目標:

1、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及向世界的傳播。

2、科學家沈括、郭守敬的科學成就及貢獻。

三、自學重點: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及向世界的傳播。

四、自學過程:

1、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時間: 人物:

優點、地位:既 又 ,大大促進了 的傳播。比歐洲早約 年 。

2、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

戰國時: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

北宋時:出現 并開始應用于 。

南宋時:廣泛用于航海,還由阿拉伯人傳入

影 響: 的發明和應用為后來歐洲航海家的航?;顒?,創造了條件。

唐宋中期:書籍里已有 的記載。

火藥 唐末:火藥開始用于

宋元時:廣泛用于 ,

13、14世紀傳入 。

沈括: 時期科學家,著有《 》,他創制的 ,領先世界 多年; 這一名稱由沈括開始使用

郭守敬: 時期科學家,他編成的 比現行公歷的確立早約 年,還主持開鑿了 。

五、建構知網

六、學效測試

(一)、選擇題。

1、以下是小明同學對《資治通鑒》相關內容的總結,其中有誤的一項是 ( )

A.造紙術 B.火藥 C.活字印刷術 D.指南針

2、觀察右圖儀器,想一想,這一儀器什么時候開始被用于航海事業(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3、活動課上,老師問同學們,如果你是宋朝人,你們已經懂得哪些新的科學

技術?同學們眾說紛紜,你認為下列觀點中不正確的是 ( )

A.用黏土制成陶活字,然后排版印刷 B.能制造火藥武器

C.掌握了轉輪排字技術 D.將磁化的鋼針固定在一個刻有方位的盤中,用來指向。

4、以學習主題統攬各階段歷史是學習歷史的一個好方法。學習主題"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統攬的是 ( )

A.秦漢時期的歷史 B.南北朝時期的歷史 C.隋唐時期的歷史 D.宋元時期的歷史

5、假如以下人物能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當他們看到下圖的情景時,感到最欣慰和激動的應該是( )

A.蔡倫 B.畢升 C.張衡 D.華佗

6、王二在一次戰斗中看見了幾件新穎的火藥武器。王二的曾祖父年輕時曾在某本書書中看到了有關火藥配方的記載。據所學知識,分析王二和王二的曾祖父可能分別生活于 ( )

A.隋朝、唐朝中期 B.唐朝末年、唐朝中期

C.唐朝初期、唐朝中期 D.唐朝末年、北宋初年

7、陳功同學要尋找畢升活字印刷術的最原始出處,他應該查閱 ( )

A.《授時歷》 B.《夢溪筆跡》 C.《資治通鑒》 D.《齊民要術》

8、如果邀請郭守敬參加一次學術交流會,作為主持人的你應該怎樣介紹 ( )

①他是我國元朝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水利學家 ②他著有《授時歷》 ③他還主持開鑿了北京附近的通惠河 ④他曾預言石油在未來"必大行于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題

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京奧運會上的焰火 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禮花

材料二:至此,中國古代四大發明:造紙術、火藥、活字印刷術和指南針,已經全部在表演中呈現。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懂得在勞動當中凝結智慧,在實踐當中謀求發展,因而書寫了中國歷史上眾多的盛世宏篇。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解說詞。

請回答:

(1)閱讀材料一的兩幅圖片,指出圖中所示與我國四大發明中的哪一個發明關系最密切?它的發明者是誰?

(2)閱讀材料二,指出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在當時有何作用?

-第十五課 明朝君權的加強

一、 自學內容:明朝君權的加強

二、 自學目標:

掌握明朝加強君主專制的主要措施以及特點。

三、 自學重難點:

重點: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

難點:八股取士。

四、 自學過程:

㈠.閱讀教材,第一標題"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完成學案。

1.明朝的建立:__ 朝末年,政治腐敗,災害頻繁。導致農民起義,__年初, 以__為都城,改稱_ ,建立__ 朝。

2.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

①在地方:廢除___ ,設立直屬中央的___,分管__政、__和__政。

②在中央:廢除__,撤銷___,由__、__、__、__、_、__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__負責。全國的___大權,都集中到了___手里。

③建立: __機構___ 。④科舉制:利用" __",束縛人民的思想,加強君主的統治。

㈡.閱讀教材,第二標題"靖難之役和遷都北京",完成學案。

1. 靖難之役:

①.背景:為了鞏固統治,__先后把眾多的子孫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予__大權。___死后,繼位的__看到藩王的勢力日益膨脹,對自己構成嚴重威脅,下令實行 ___。

②.過程:在削藩的過程中,北平的燕王__,打出"___ "旗號,起兵反對___,史稱"____ "。

③.結果:靖難之役以___ 的勝利告終。 ___稱帝,他就是____ 。

2. 明成祖遷都:

①時間:

②遷都: (改北平為 )

③目的:加強___ 對___ 的控制。

3. 明成祖強化君權的措施:

①繼續執行___ 政策。

②在錦衣衛之外,增設特務機構___ ,由皇帝親信的宦官統領,以加強對臣民的___和___ 。

五、 建構知識網

明朝建立: 朝末年,政治腐敗,災害頻繁。導致農民起義, 年初, 以 為都城,改稱 ,建立 朝。

明太祖加強

君權的措施 地方:廢除 。設 。

中央:廢除 。撤銷 ,權分 部

措施 君權加強

建立: 機構------ 。

科舉制: 取士(四書五經)

靖難之役: 封藩---- 削藩----- 打出"靖難"

旗號,起兵反對 ,獲勝。

朱棣( 祖)改北平為 , 年遷都北京。

靖難之役和 遷都北京 繼續

遷都北京 措施 君主專制高度強化

增設

六、 學效測試

1.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員,有事上京參見朱元璋皇帝,應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陽

2.蕭蕭搜集了一張人物的圖像(右圖一)下列史實與圖中人物活動相符的有( )①建立明朝 ②廢除丞相制度 ③建立東廠 ④靖難之役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3.下列遷都中,以加強中央對被控制為目的的是( )

A.盤庚遷殷 B.周平王東遷 C.孝文帝遷都洛陽 D.明成祖遷都北京

4.右圖二是電影《錦衣衛》的宣傳畫冊,你知道這部電視劇反映的

是什么時期的歷史( )

A.宋朝 B.明朝 C.清朝 D.元朝

5、穿越時空隧道,小明來到明朝,他想拜訪明太祖統治后期的政府衙門,那么他不可能如愿的是( )

A.丞相府里熱鬧非凡 B.錦衣衛的頭子召見了他

C.六部長官接見了他 D.拜訪殿閣大學士

6.如果你是右圖三中的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

A.熟讀四書五經 B.在考試卷中發揮自己對朝政的見解

C.會寫作規范的八股文 D.成為聽命于皇帝的官吏

7.明成祖遷都北京的時間是( )

A.1368年 B.1405年 C.1421年 D.1433年

8.與燕王朱棣登上皇位的過程相似的是( )

A.東漢光武帝劉秀 B.唐太宗李世民 C.宋太祖趙匡胤 D.東晉開過皇帝司馬睿

9.某歷史興趣小組同學搜集了一組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建立者的圖像,請你按時間順序為其排列(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③①④

①李世民 ②嬴政 ③朱元璋 ④趙匡胤

8.看圖回答問題:

⑴.右圖中的人物是誰?

⑵.該人物建國后,采取了哪些鞏固統治的措施?

--

第十一課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一.自學內容: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二.自學目標:

1.流行的穿著大辦、飲食的主要特點;居住條件和房屋建筑的樣式。

2.交通旅行的條件;文化娛樂活動、節慶風俗等。

三.自學重難點:

1.物質方面的。

2.精神方面的。

四.自學過程:

㈠.閱讀教材61頁-63頁,第一標題"衣食住行等風俗的變化"認真回答問題

1. 北宋初年,崇尚 。后來奢侈之風盛行,統治者的衣飾 。受 影響,勞動者多穿小袖狹身的短衣。

2. 的陋習逐漸傳開,這反映婦女受 越來越嚴重。

3. 那時的飲食相當豐富。 城里的食品有二百多種, 上的小吃很多, 還有冷飲。北宋的肉食中以 為多,南方人吃 多。

4. 宋代農村百姓的住房多為 。城市平民的住房,平面多為長方形,屋頂以 或 覆蓋。稍講究些的外建門屋,內為 。貴族官僚的宅第相當 。前堂后寢,以穿廊相連,兩側還有耳房和偏院。

5. 宋朝缺 ,人們多用 車,也有 車。達官貴人出門 已很普遍,士大夫一般騎 、 。那時的交通 比較發達,供住宿的 很多。

㈡.閱讀教材,63頁-64頁第二標題"熱鬧的"瓦子"和歡樂的節日"完成練習

1. 隨著城市的繁榮,宋代的 階層不斷壯大,市民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

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做 。 中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 。許多窮苦藝人在這里賣藝謀生。 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氣。

2. 今天的傳統節日,像 、 、 、 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稱 為元旦,最受重視。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掛

貼 。飲酒唱歌至天明,稱為 。

㈢.學效測試

1. 北宋結束了唐朝末年以來的藩鎮割據局面,但經過五十多年的戰亂,北宋初年經濟凋敝,以下是某校七年級學生對這一時期社會風俗的記錄,其中與史實不符的是( )

A. 絲綢是當時人們的主要衣服原料 B.衣帽上不得綴飾珠玉

C.各級官員的服色有嚴格的限制 D.普通 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的衣服

在中國很長一段時期里曾把"三寸金蓮"作為衡量女性美麗的一個重要標準。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馬皇后,就因喲一雙大腳而受盡嘲笑。請據此回答2-3題

2. 婦女纏足的陋習開始于( )

A. 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3. 當時婦女纏足的陋習逐漸傳開,反映出( )

A. 當時婦女以小腳為美 B.婦女纏足可以不用下地干活

C.當時統治階級的需要 D.婦女受到的封建束縛越來越嚴重

3. 豬肉是今天我國消費者最喜歡的肉類產品,因為豬肉所含氨基酸的構成比例接近人體需要,屬于優質蛋白質,易被人體充分吸收。北宋肉食以下列哪種肉為最多( )

A. 狗肉 B.羊肉 C.豬肉 D.馬肉

4. 下列關于宋代的衣食住行中的"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北宋東京夜市小吃豐富,有二百多種B.宋代 北方以面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C.南宋時期的南方人吃牛肉較多 D.南北方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5. 下列關于宋代人民居住條件的表述正確的是( )

A. 宋代農村百姓住房多為低矮的瓦房 B.宋代富裕人家多住兩層樓房

C.城市平民住房多為正方形 D.宋代貴族官僚住宅宏麗

6. 在宋代時期的東京,如果你想去城內的娛樂場所應該去( )

A. 瓦子 B.肆子 C.勾欄 D.邸店

7.瓦子在宋代大興,它的出現標志著一場城市生活、城市景觀變革的完成。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階層不斷壯大 C.農民的需要 D.達官貴人的需要

8.北宋初期,東京一位居民熱情地接待來東京趕考的朋友,他請朋友游玩時,不可能辦到的是( )

A.到城里品嘗冷飲 B.在酒店使用交子支付酒錢

C.安排朋友在邸店住宿D.在瓦子里觀看踢球表演

9.節日是世界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下列關于宋代的節日習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宋代中秋節最受重視 B.宋代有貼桃符的習俗

C.宋代有"守歲"的習俗 D.今天的傳統節日宋代大多都有

10.宋詩利"邸店如云屯"中的"邸店"指的是( )

A.飯店 B.驛館 C.旅店 D.商店

11.下列哪種節日在宋代還沒有出現( )

A.春節 B.端午節 C.中秋節 D.植樹節

12.兩宋時期,達官貴人出行時所用的交通工具通常是( )

A.馬車 B.牛車 C.船 D.轎子

13.判斷改錯題

某導演拍攝了一部反映宋代社會生活的電視劇,下面這段文字是對其中幾個場景的描述,請找出與史實不符的地方并說明理由。

北宋年間,一位出身貧寒的窮苦書生在十載寒窗后準備進京趕考。臨行前,他的母親親手為他縫制了一件藍布長衫,準備了干糧、馬匹送他出發,盼望他早日及第。因為旅店稀少,他一路風餐露宿來到了臨安。畢竟是天子腳下,京城的繁華讓他大開眼界:魚店的生意很紅火,食客不斷,大街小巷店鋪林立,貨物品種齊全。

⑴. 錯誤:

第四篇:第13課《海峽兩岸的交往》

壽陽三中 劉麗芬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①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方針;“九二共識” 及“汪辜會談”;江澤民提出的八項主張;海峽兩岸交往概況。

②培養并鍛煉學生以下能力:歸納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觀評價歷史現象的能力、獲取歷史信息、處理歷史信息、史論結合地陳述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結合教材與其他課程資源,證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通過閱讀課文,歸納黨和政府在不同時期的對臺方針政策,歸納兩岸關系從隔絕到交往日益密切的變化,認識到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3.情感態度價值觀借助于信息技術展現中共從客觀實際出發與時俱進地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史實,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國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實代表,激發愛黨情感;通過歸納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實際,聯系港澳回歸,認識到統一是大勢所趨,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堅決反對臺獨分子的分裂活動。

二.教學設計

1.教學重點 :黨和政府確立的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祖國大陸與臺灣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 突破方法:通過對教材課文的研讀、以時間為線索找出不同時期我黨對臺灣的政策與方針,及通過展示兩岸加強聯系的圖片讓學生歸納為四個方面:政治交往,民間交往,經濟交流,文化交流。得出中國共產黨把國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人民利益忠實代表的認識,提升愛黨情懷。

2.教學難點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突破方法:與香港、澳門對比,分析一國兩制對解決臺灣問題的科學性,使學生認識中共尊重臺灣歷史與客觀實際與時俱進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真誠和努力是海峽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基礎,堅定臺灣問題和平解決、祖國統一大業終將實現的信心。

三.課前準備

1.指導學生上網收集有關證明臺灣是中國領土的史料和海峽兩岸日益密切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并在課堂上作簡潔介。

3.教師課前準備:收集詩朗誦《鄉愁》,歌曲《大中國》視頻及與本課相關資料,制作課件。

4.指導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并完成學案。

四.教學方法

講述法,討論法,直觀教學法,探究法及多媒體輔助教學等

五.教學過程

(一)完成學案,梳理知識(相信你能行!) 1.“一國兩制”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 制度,臺灣,香港和澳門實行 制度。

2. 和 的回歸祖國,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3. 黨和政府對臺灣問題的政策:(1) 新中國成立初,明確提出要 , (2)20世紀50年代中期,確立了爭取用 解放臺灣,

(3)改革開放以后在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基礎上,形成了 的對臺基本方針。

(4)1995年,江澤民提出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促進和平統一進程的 ,是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指導思想。其中堅持 ,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

4. 兩岸僵局的打破:(1)1979年,人民解放軍停止炮擊金門、媽祖,中央人民政府倡議海峽兩岸直接實行 、 、 。 (2)1987年臺灣當局被迫調整 政策——海峽兩岸同胞近 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 。

(3)兩個民間團體的成立,1990年 成立 了,1991年

成立了

,1992年兩會達成 共識, (4)1993年,海協會會長 和?;鶗麻L 在 舉行會談,把 寫進協議,這就是著名的 ,海峽兩岸的關系發展邁出了 。

5.目前阻撓祖國統一的勢力:一是 ,二是

。

6.日益密切的交往:20多年來,在 基本方針的指導下,海峽兩岸經濟上 、 的局面初步形成。

7.在“一國兩制”框架下,臺灣比港、澳享有的更大權利是 (

)

A.社會制度不變 B.生活方式不變

C.法律基本不變 D.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

8.20世紀90年代初,海協會和?;鶗_成的重要共識是 ( )

①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②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 ③推進和平統一祖國大業 ④海峽兩岸直接實現通郵、通航、通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9.學生上網收集有關證明臺灣是中國領土的史料

10.你認為目前促進兩岸統一的因素有哪些?你準備作出什么努力?

(二)課堂學習研討

1.創設情景,視頻播放《鄉愁》,學生體會臺灣同胞的思鄉之情。 2.師生共同回顧臺灣的歷史及問題由來,讓學生明白明確臺灣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

3.學生學習新課,引導探究

(1)臺灣問題與香港、澳門問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駁斥臺獨,討論目前促進兩岸統一的因素有哪些?你準備作出什么努力? (3)組織學生根據p68頁動腦筋回答: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迅速發展的基礎是什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播放《鄉愁》

小時侯,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呵,鄉愁是一方窄窄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那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作為中國的領土,兩岸的人民卻不能自由往來,甚至處于長期的隔絕,長期骨肉分離的狀態,為什么會這樣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3課《海峽兩岸的交往》,了解臺灣與大陸的關系。 一.臺灣的歷史及問題由來

請同學們看地圖,給大家介紹一下臺灣省的地理位置?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三國時期,就有萬人大船隊從大陸到達臺灣(當時叫作夷洲);元朝時,中央政府設澎湖“巡檢司正式對臺灣實行管轄。荷蘭人趁明末大陸大亂,占據了臺灣南部, 1662年抗清將領鄭成功收復臺灣,荷蘭人占據臺灣38年的歷史結束了。

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大力號召大陸民眾移居臺灣,開墾土地,發展生產,興辦教育,發展貿易。臺灣的經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1684鄭成功之孫鄭克爽于向清政府具表請求歸順。隸屬福建省。

清朝敗于甲午戰爭后,臺灣曾被日本割占了50年。但是,在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日本就已經按照國際慣例把臺灣歸還我國了。我國政府對臺灣擁有當然的主權。1949年蔣介石敗走臺灣后,把臺灣作為國民黨 “反攻大陸、復興黨國”的基地。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第七艦隊阻止祖國大陸解放臺灣,美國政府插手干預中國內政、阻撓中國統一,造成了臺灣海峽地區的長期緊張對峙局勢。所以還沒有與大陸統一起來。所以臺灣居民以漢族為主,是福建等大陸居民的后裔。語言以漢語為主,方言是閩南語,文字是方塊字,是和大陸一樣的方塊字,文化背景,民族習性相同。春節,元宵,端午,清明中秋等節日相同說明海峽兩岸同根同祖,血肉相連。

要想完全實現祖國的統一,就必須解決臺灣問題。黨和政府對臺灣的方針在歷史上有什么變化?這個問題將來如何解決?請同學們閱讀新課。(組織學生閱讀課文,對重要的人名、組織名稱、事件[或方針內容]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要求人人過關。)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二、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1、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為了解決臺灣問題提出過哪些方針?

建國初期:A.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

B. 20世紀50 年代中期: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

C. 改革開放以后:確立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并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中央政府對臺灣回歸后的政策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政策有何異同?答:港澳問題是西方殖民主義者侵華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是主權外交問題;臺灣問題雖然也是歷史遺留問題,但是中國內戰的產物,屬內政問題。 (2)同: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權,都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異:臺灣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而港澳只能由中央政府派駐的駐港澳部隊行使防護責任。

D,胡錦濤四點意見《反分裂國家法》

想一想: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對臺政策不斷地發展和變化,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怎樣的精神?

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地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始終把國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國家、民族利益的忠實代表。 2.兩岸僵局的打破

A. 1979年,人民解放軍停止炮擊金門、馬祖。中央政府提倡三通 B. 1987年,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并逐步開放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對臺灣的政策,從和平解決到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再到江八點、胡錦濤的四點意見。四代領導集體的不懈的努力終于換來可喜的成果。1987年,在兩岸關系的發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你知道為什么這樣說嗎?(38年凍結的堅冰終于開始融化了)。

在兩岸關系發展的過程中,兩個民間組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你能告訴我是哪兩個組織嗎?海峽交流基金會和我海峽交流協會

1992年,兩會達成了一個著名的共識,就是媒體經常報道的九二共識,你知道是就什么原則達成的共識嗎?

1993年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和?;鶗亩麻L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把“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寫進協議,這就是著名的“汪辜會談”,兩岸的關系從此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在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始了頻繁的交往。

C.1992年,臺灣“?;鶗?rdquo;和大陸“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D.1993年,兩會舉行“汪辜會談”,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E. 1995年,江澤民提出了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

3、目前,阻撓統一的勢力來自哪些方面?

一、是利用臺灣問題牽制我國的外國反華勢力,

二、是蓄意制造分裂的臺灣當局。

教師過渡:面對著這種復雜的局面,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一方面在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反分裂、反“臺獨”斗爭;另一方面經過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和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繼續密切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中國政府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駁斥臺獨:你認為目前促進兩岸統一的因素有哪些? 祖國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一國兩制”政策的巨大感召力; 香港、澳門的回歸,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改革開放,國力增強,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

“一個中國”的原則得到聯合國和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承認。

三、日益密切的交往

1、請你說說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重要表現。

(點講解政治交往和經濟交流,政治交往由國民黨主席連戰的和平之旅,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大陸一行,從海峽兩岸高層的會晤的增多,來說明政治交往日益密切。而中國的統一大業也是兩岸經濟共同發展的必然需要,政治上的分裂對兩岸的經濟發展的阻礙作用是很明顯的,所以經濟發展呼喚著政治上的統一,而統一后的國家又可以促進整體經濟,除此,統一還有民族認同感,民族使命感的需要等等。

2、組織學生根據64頁“動腦筋”討論回答: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迅速發展的基礎是什么?(都是炎黃子孫,有緊密相連的血脈關系,有共同的文字、語言和傳統文化,還有黨和政府堅持推進祖國的統一大業等。)

3、你怎樣認識兩岸統一這個問題?(中國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我們要自覺樹立起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責任感,維護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堅決反對臺獨分子的分裂活動。)

(三)課內鞏固訓練

1.(南京市2009年中考)2009年5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并同他舉行會談。雙方都認為: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堅持 ( )

A.和平統一方針 B.通郵、通航、通商政策

C.互補互利原則 D.一個中國原則 2.海峽兩岸同胞近38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是在 ( )

A.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后 B.“九二共識”后

C.“汪辜會談”后 D.江澤民提出八項主張后

3.海峽兩岸關系邁出重要的一步是在 ( )

A.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成立 B.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的成立 C.汪辜會談 D. 江澤民提出發展兩岸關系八項主張

4.當前阻礙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是 ( )

A.民間交往 B.兩岸“三通” C.臺灣分裂勢力 D.日本對臺灣的支持

5.材料一: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shāng)。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春愁》丘逢甲作于1896年

材料二:2003年12月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訪問美國時,會見華僑和留學生各界代表,談到關系時說“淺淺的海峽,國之大殤(shāng),鄉之深愁!” 請回答:(1)材料一中“去年今日割臺灣”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國之大殤,鄉之深愁!”是指什么?

(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我國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什么?截至目前已經成功解決了哪兩個問題?

六.教師總結

通過對臺灣及國際形勢的分析,我們意識到解決臺灣問題的艱難、復雜、任重而道遠。然而兩岸交往日益密切充分說明:統一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但在這個過程中非和平方式的情況都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溫家寶總理曾深情地說“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同室操戈,骨肉相殘,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悲哀。因此,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會盡最大的努力推進國家的和平統一。我們期待著他的早日到來,我們堅信它必將到來!

七.板書

一.臺灣的歷史及問題的由來 二.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1.政府對臺灣問題的政策 2.兩岸僵局的打破 3目前阻撓統一的勢力

三、兩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八.學生課后知識延伸拓展

1.小組討論:黨和政府采取和平統一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有什么重要的意義?

2. 完成導學練第13課內容

九.教學反思

本課在人教版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中,是第十二課《香港和澳門回歸的》繼續。知識點多而散,不容易整合。但從前課學習中已經對“一國兩制”有所認識,報紙電視網絡也成為他們獲取知識的渠道,把這節課的側重點放在主要以臺灣和大陸的交流方式為主線,介紹了50年來臺灣和大陸關系的變化,旨在說明臺灣是中國不可以分割的一個部分,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大潮流所在。讓同學們認識到統一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黨和國家為了臺灣能夠順利回到祖國懷抱,正在做著不懈的努力。

在情感體驗上,抓住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這條主線,設計一系列的情景,讓學生體驗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

第五篇:第13課 兩漢經濟的發展[教案][

第十三課兩漢經濟的發展

一、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通過學生回答犁壁、耬車、水排對生產發展的作用使學生感受到生產工具對生產的巨大促進作用。引導學生觀察書中《東漢牛耕圖》、《耬車》,分析兩種工具的功能,鍛煉學生識圖能力同時意識到歷史文物的價值。

能力方面:通過學生自己填寫“戰國秦漢經濟發展簡表”認識到社會生產的不斷進步,并培養學生歸納能力。通過了解“兩漢農業和手工業有哪些新的成就”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

思想方面:兩漢是我國封建經濟的發展時期,農業、手工業有很大發展,涌現出許多領先世界的成就,我們應該為之驕傲和自豪。

二、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兩漢時期經濟發展情況,包括水利興修與農業生產的進步、手工業技術的提高及商業繁榮的基本史實。

教學難點:分析認識兩漢時期經濟發展的原因。

三、教學思想:充分利用書上的內容和補充的資料吸引學生的興趣,設計恰當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掌握漢朝農業、手工業的新成就“新”在哪里。

四、教學過程:

導入:兩漢是我國封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期。漢朝的統治者,實行了一些緩和階級矛盾和重視農業的政策,經過人民的辛勤勞動,社會經濟呈現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顯著的特點。本課我們將學習兩漢農業、手工業的新成就,商業和都市的新氣象。 導入:

生:經濟蕭條、國家貧困、一片荒涼的景象。

漢初統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賦稅、徭役、兵役負擔,注重農業發展。 漢武帝時實現了政治、經濟、思想、軍事上的大一統。

[師]經過統治者的治理,西漢經濟有了發展。東漢時期統治者也勵精圖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兩漢經濟的發展這一節。

首先,請同學們分成三組自由閱讀,了解本課的大致概況,然后分別進入實況:以農民、手工業者、商人的身份介紹自己的國家和生活。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教師適當加以指導。(10分鐘)

一、治理黃河和農業的進步

[師]:在兩漢時期,為了提高農作物產量,使黃河之水變的水旱從人,統治者都采取了什么措施? 生:漢武帝治理黃河;東漢明帝時王景負責治理。(學生復述)

[師]:由此看來,兩漢時大規模治理黃河有兩次,一次是漢武帝時,一次是東漢明帝時王景負責治理。 [板書]漢武帝時治理黃河 東漢明帝時王景負責治理黃河

補充:黃河原稱“河水”,西漢初年開始有了黃河的稱呼。先秦時期,黃河流域環境狀況良好,適合農業生產。中游氣候溫和,森林覆蓋率在50%以上。下游氣候濕潤,湖泊較多。秦漢時期,這一區域的森林開始遭到破壞。到了秦始皇時期,因大興宮室,砍伐殆盡。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嚴重,黃河水泥沙含量增多,河床因泥沙淤積而抬升,黃河開始泛濫。因此,治理黃河成了漢朝統治者不得不時常關心的大事。漢武帝與東漢明帝兩次大規模治理黃河,正是認識到了“農業是天下之本,水利是農業之本”。不過同學們應該明白的一點是漢武帝也不是一開始就想治理黃河的,他對黃河水患的認識有一個可以說是相當漫長的過程。聽任黃河水泛濫了二十多年,直至影響到了國家財政收入,他才下決心治河的?,F在哪位同學來回答第一個動腦筋題目?

生:田蚡是為了個人的私利不讓治河的。因為他的田產在黃河北岸,河道南移,可使他免除水患。

武帝又迷信思想,所以會聽田蚡的話。

當黃河決堤影響到財政收入了,漢武帝才派人去治理,而且親自力行。 [師]:這次治理有何效果?

生:黃河有八十多年沒有泛濫。到景帝時派王景治理黃河,這次黃河有八百多年沒有改道。 [教師過渡]:兩漢農業的發展,除了水利興修之外,它的另一個表現為農具的改進。 [師]:如果你生活在兩漢時期,你是一位農民,為了提高農作物產量,你可以怎么做? 生:①在耕犁上安裝犁壁。便于翻土碎土。(這比歐洲早了一千多年)

②發明了耬車,用于播種,大大提高了播種速度。

③使用二牛抬杠的方法,節省了人力,提高了速度,增加了產量。 (扶犁者用牛鼻串環來控制牛的方向,用犁箭來控制犁的深度。) [板書]農業工具:犁壁出現、二牛抬杠法、耬車 [補充]課本第73頁 耬車

耬車的構成分為種子箱、播種器、輸種管、開溝器、牽引裝置。由牛牽引,利用前進時的搖擺振動,使種子由種子箱落入播種器和輸種管,然后通過開溝器上的小孔搖落于耬腿開的溝內。優點在于將開溝、下種兩項作業合二為一,播種均勻,深淺一致且能節省種子,一次可播兩行,提高了勞動效率。 [師]:由此可以看出生產工具的改進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漢代我國農業生產處于世界先進行列的原因是什么?

生:(1)勞動人民善于創造和發明,制造了一批先進的生產工具。

(2)統治者重視農業,輕徭薄賦,減輕人民的負擔。

[師]:下面我們再看下農作物的種植(哪位同學來回答一下,當時種植的農作物有哪些?) 生:南北分別以水稻、小麥為主;桑麻廣泛種植。

[師]:請同學們想一下,當時大規模的種桑、種麻為了什么? 生:種桑為了養蠶,種麻為了織布。

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二目,絲織和冶鐵技術的提高

二、絲織和冶鐵技術的提高

[師]:你是位手工業者,你以何為生?

生:我進行紡織,我用提花機織出的絲綢質地精良、薄如蟬翼,我還會染色,能織出精美的花紋,這些東西深受外國人的喜愛。

[補充]:絲綢是中國馳名世界的傳統產品,古代西方稱中國為“絲國”,中國通往西域各國的商路叫絲綢之路。種桑養蠶最早的是中國,而且長期是世界上唯一種桑養蠶的國家。到了漢代就已經有了很高的紡織技術。20世紀70年代發掘的長沙馬王堆漢墓,給我們提供了實物證據。僅在一號墓中,就出土了絲織品成衣五十多件(不包括穿在死者身上的),衣料四十多卷,此外,還有繡枕、香巾、鞋襪和香囊等。絲織品種類別也由很多,簡單就是一個漢代絲綢博物館。其中一件素紗單衣,衣長128厘米,袖長190厘米,薄如蟬翼,輕軟透明,總重量才49克令人贊嘆不已。 [師]:除了紡織,還有其他的嗎? 生:我還會冶鐵。

[補充]:當時南陽太守杜詩發明了水排,用于冶鐵,這節約了我們作坊的人力,而且用這種工具冶的鐵質量非常好。我們還在勞動中提煉了的鋼材制作方法,這是我國發明的。

[師]:這種水排工具的發明,比歐洲早了一千多年,這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由于冶鐵效率和鑄造技術的提高,也進一步促進了鐵器的普遍使用。鐵質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銅兵器。從漢代長安武庫遺址出土的兵器看,都是用鋼材制成的。

三、商業的興盛

[師]:當時你們生活在長安和洛陽,生活環境怎么樣? 生:①規模宏大、繁榮。二京是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

②環境好:街道寬闊筆直,兩旁綠樹成蔭,還有較為完備的排水溝,下水道。

[補充]:下面請同學們看75頁的東漢市集畫像磚,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兩漢商業活動的具體情況。這個畫像磚出土于四川廣漢周村,磚左邊有一門,門上題“東市門”。磚右端是市樓。市樓又名“旗亭”,是市場交易管理機構。樓頂上裝飾一只鳳,二樓上懸掛一個鼓,早晚擊鼓以通告開閉門市。樓下端坐兩人,可能是管理市場的官吏。市門與市樓之間為交易場所,有擺攤販賣的,有討價還價的。這塊畫像磚,生動地反映了東漢市集交易繁忙的景象。

[師]:除了我們上面講過的以外,兩漢時期,在城市管理方面還有一些規定(請同學們看P75動腦筋)這些規定對不對?你怎么看? 生:回答

[教師總結]:由此可以看出,我們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問題,不能簡單地用對與不對來概括,對于這些規定我們應該看到好的一面,比如保護環境,規范市場秩序。當然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對商業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則不利于商業的發展。 [師]:商人們為了生存,你們怎樣努力?

生:我們在城角的市里做買賣,和老百姓討價還價,還和一些外國人、少數民族做生意。 [師]:城市如此繁華,那統治者應該很鼓勵你們了?像現在咱們還主張大力引進外資呢? 生:那個時候可不這樣,漢代統治者擔心農業生產受到影響,采取抑商政策。

[師]:兩漢時期統治者實行重農抑商政策,限制商業的發展,而且還不允許商人做官,不允許穿絲綢衣服,不允許上人的子女讀書,這些政策都不利于商業的發展。但仍然沒能阻礙到城市的繁榮和商業的發展。

[教師過渡]:那么當時漢武帝為了抑制商人牟取暴利,增加中央的財政收入,還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生:統一貨幣和鹽鐵官營。

[師]:前面我們講漢武帝大一統時期,他實行大一統有一個客觀背景是商人勢力膨脹,諸侯坐大。由于經商致富快,盡管漢代商人地位很低,但還是有人棄農抑商。到漢代中期出現了一些大商人,他們家財萬貫,權勢很大,不利于中央的集權統一。因此,漢武帝時開始采取抑制商人的措施,其中統一鑄幣權和鹽鐵官營就是實現經濟上大一統的重要措施。

[師]:這節課的內容我們就學到這里,最后我想問問同學們,通過自我探究,你們都學到了哪些先進的科技發明?

生:耕犁上安裝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發明樓車,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發明了水排。 [師]這些科技發明都是我們的祖先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有的發明比歐洲早一千多年,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希望他們的創造精神能夠鼓舞我們學習的斗志!

[師]今天這節課,在同學們的互助合作下我們簡單地了解了兩漢時期經濟發展的情況,那么,誰能概括一下農業、手工業、商業的關系么? (學生討論)

生:農業發展關系著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師:的確如此,農業的發展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也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這三者之間是息息相關的,在以后的歷史學習中我們會更多地接觸到這類信息,希望大家積極踴躍的去探索!

小結:請同學們自己依據提綱回首一下本課所學,將重點知識鞏固好。

板書

第十三課兩漢經濟的發展

一、治理黃河和農業的進步

1、漢武帝時治理黃河 、 東漢明帝時王景負責治理黃河

2、農業工具:犁壁、二牛抬杠法、耬車

3、農作物

二、絲織和冶鐵技術的提高

1、提花機、染色

2、水排

三、商業的興盛

1、城市繁榮、環境好

2、統一貨幣和鹽鐵官營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09年春季學期工作總結下一篇:第26章反比例函數學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