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建黨大業觀后感3000字

2023-06-30

第一篇:建黨大業觀后感3000字

建國大業觀后感3000字

《建國大業》觀后感

建國雖然離我們很遙遠, 我們無法身臨其境。但《建國大業》這部影片帶我們走進其中, 走近那個時代,讓我們體會到建國道路是困難重重。國內外的勢力全都壓在共產黨的肩上, 然而,這不僅沒有使他們退卻,反而使得他們更加團結一致,突破重重阻撓,終于中華人民 共和國成立了。 《建國大業》簡述了中共與國民黨在抗戰勝利后,對如何建國,如何安撫深受戰爭創傷 的百姓采取了不一樣的政策,雙方利益分歧巨大,導致了內戰的全面爆發。共產黨人重視各 民主黨派的力量,選擇了民主建國,成立聯合政府,并以分田地的方式關注了勞苦大眾的利 益。而已蔣公為首的國民黨人卻選擇了一黨治國,漠視共產黨人與其他民主黨派的存在,漠 視勞苦大眾的利益,結果失敗了。 那么共產黨為什么會成功,而國民黨為什么會失利呢? 第一,共產黨之所以得天下,一是因為得民心,二是因為得人才。從《建國大業》一片 來看,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調始終灌注整部影片, 當時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產黨陣 營,這也是政治協商制度誕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證。相比之下,另一陣營的國民黨,派系 紛爭內耗,一黨獨攬,自挖墻腳,眾親叛離,諸如蔣經國、白崇禧等經世之才的一度無奈落 寂,恰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國民黨高級將領李宗仁率部圍剿延安的時候,毛澤東講了一句至今都叫人較好的名言: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們會以一個延安換回整個中國"。這正是當 年共產黨高級領導人以人為本的真實寫照。死守延安,無疑會傷亡慘重,代價太大,不能做 到對人的關愛勝過對地的關愛。毛澤東優先選擇了對人的關愛,他的決策無疑是高明的。 抗戰勝利后,國共兩黨對各民主黨派都采取了拉攏的政策。召開舊政協時,國民黨承諾 和平、民主建國,但其自恃實力強大,很快撕毀《雙十協定》 ,悍然發動全面內戰,欲圖消 滅共產黨,把各民主黨派當成花瓶一樣作為民主的擺設。試想,在國家民族遭受日本帝國主 義侵略時,國民黨人是出了大力的,但共產黨人和各民主黨派也是出了一定的力的,同樣也 有流血犧牲,國民黨卻妄想一黨獨大,遭致共產黨人和各民主黨派的聯合抵抗。最后,共產 黨人由于贏得了民心,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同樣,在政治上也把各民主黨派給爭取過來, 與各民主黨派一起在 1949 年 9 月 30 日以新政協的名義通電世界各主要國家, 宣告中華人民 共和國成立了。 正如唐太宗所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在國民黨在與共產黨在對國家權力的爭奪上, 國民黨以一黨私利為重,漠視共產黨人、各民主黨派的以及勞苦大眾的利益。而共產黨則把 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置于首位,深得民心。 第二,國民黨自身嚴重腐敗。黨政軍皆然。而共產黨自身清廉,團結一心,同仇敵愾, 全黨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擊退了國內外的反動勢力。 第三,國民黨社會貧富懸殊極

大。四大家族占據了大量的社會財富,而普通百姓一貧如 洗,社會矛盾激化。而共產黨與人民同甘共苦,大家有粥喝粥,有飯吃飯,走進群眾,深入 民心。 第四, 國民黨的經濟金融政策嚴重失敗, 當時全國經濟片混亂。 蔣經國到上海戡亂整治, 只打老虎,不拍蒼蠅的想法也未能實現。 以上的種種原因導致國民黨走向失敗,而共產黨則邁向成功。 看了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民族危機,內外戰爭不斷,人民出 于水深火熱之中,在這個曾經一度輝煌耀眼的東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戰火,滾滾的狼煙??粗娪?,想著歷史,心中無限感慨。遐想當年歷史的種種,心中激起了年輕人澎湃的漣漪, 心在起伏。我感到悲哀,自責,同時也感到了沉重的歷史使命感。悲哀自己是個熱血年輕人 卻只能靜靜的坐在這里,觀看著這一幕幕讓人心酸,無奈的歷史;自責自己身為新一代的年 輕人卻沒有實力,沒有業績,沒有本事去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一點點貢獻和犧牲。寒窗苦讀 十幾年,終于也考上了大學。但是對于自己未來的道路卻是一片迷茫,找不到目標。 我們新一代年輕人作為祖國未來的繼承人, 卻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我們向溫室中的花朵 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 新聞中經常出現某某學生因為受不了什么打擊而自殺, 最近我們學 校附近的學校竟出現了“裸奔”事件。由此可見,共產黨在歷史長河中積累流傳下來的精神 已經被時間沖刷殆盡了。最近,甲流更加肆虐,我們學校中被隔離的人一個接著一個,我們 也失去了強勁的體魄。面對這些我們感到了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 作為獨立個體的每個人在生活舞臺上扮演不同角色共同構成一個推動社會向前的原動 力。一個時代、一個社會,其發展方向及其速度,相當程度取決于這個社會人的素質。小平 同志曾反復強調、胡錦濤總書記多次重申: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的后勁大小, 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所謂“素質”,指的是人的基本條件和基本能力中包含的思想水 平和文化素質,其歸根結蒂是人的認識水平,即世界觀的認識觀點。青年在跨世紀的改革中 能否擔當一個歷史賦予的使命,關鍵在于是否建立正確的、科學的、激人奮進的世界觀。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變化著的時代,必然要求主觀認識不斷著眼現實,開拓新思維。 創造新方式,提出新觀點,占領新領域,以創新求發展。這是時代給我們提供的一種契機, 為我們世界觀的改造從認識論和方法論上尋找生長點提供了廣闊“舞臺”。 如果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身處在這個劇變頻增、競爭激烈的時代,面臨著經濟全 球化、社會多元化的挑戰,青年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上所擔負的“天下興亡” 最直接、最沉重。責任,就在于我們要把祖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 家, 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這就需要青年人把強烈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和為 社會服務的具體行動。每一個學子都無法“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心只讀圣賢書”,正如種子無 法脫離土壤而憑空成長為參天大樹, 青年也無法脫離社會而自行成才, 這是從古至今相同的 道理。志愿者精神,深層的內核就是社會責任感。青年志愿者行動無疑是青年社會責任與自 身成長關系的一個示范: 沒有心懷天下、 情系蒼生的社會責任感就不會有獻身志愿服務的行 動,就談不上愛國和報國;同樣,沒有專業知識和技能,也就不能有效地為社會公眾服務。 犧牲奉獻的精神,源于我們對社會進步和歷史走向抱有的持久關注;專業知識和技能,來自 我們日常不懈的學習和工作實踐。 有的青年學生和工作人員,缺乏一種“興亡在抱”的社會關注興趣,把自己封閉起來做學 問、干工作,結果成了社會中冷漠平庸的一員,不會給他人帶來熱量或任何利益;也有的青 年,僅憑一腔熱情就沖上社會實踐的第一線,急于參加志愿服務,卻往往發現缺乏所需的知 識和技能而徒勞無功。 在汶川抗震救災的現場上, 許多志愿救援者因缺乏必要的救護知識而 留下了遺憾。還有一些青年,把自身情況與志愿服務較好地結合起來,如南京的公務員汪學 靜,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為社區居民提供志愿服務,一方面服務了群眾,密切了干 群關系;另一方面,從中了解了民情民意,積累了工作經驗,提高了綜合素質,實現了一舉 多得。弘揚志愿者精神,正是需要這種不失熱情而又腳踏實地的務實態度,將自身實際與志 愿服務的要求結合起來, 在提高素質的基礎上, 為社會公眾提供所需而自己又能夠勝任的服 務,從而實現服務熱情與服務效果的相得益彰。 作為一名有理想、有知識的當代青年,報效國家是我們的最高追求,而獻身志愿服務、 做好本職工作,同樣是報國的有效途徑。要實現胡錦濤同志的期望,就要志存高遠并腳踏實 地,把志愿服務同加強學習、做好本職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兩者互為表里、互為促進, 更好地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為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做出貢獻。

第二篇:建國大業觀后感3000字

學號:2011104522 姓名:張奇峰

班級:11信計2班

《建國大業》觀后感

所謂的歷史片,一定是打了時代的標簽,《建國大業》所講的,其實是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10月前的國家編年史,并順便道出人心向背定成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千古道理。共產黨的勝利和國民黨的失敗,歷史書上已經講了無數遍,正義和邪惡也擺的明朗,《建國大業》所突破的一個思想關卡,就是把國軍從牢籠中解放,用“國民黨也是人”的全新觀念替代了“國民黨是吃人老虎”的陳腐思想。這當然是思想領域的一大進步,既順應了“和諧社會”的理念,又弘揚了“和平解放”的思想,相信海峽那邊的朋友聽到這樣的消息,也會覺得寬慰的吧。

看過《建國大業》,你應該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那個歷史反復的年頭風云詭譎,充斥著爾虞我詐和暗地紛爭,黨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懷回應紛至沓來的利劍,毫無計較本方的利害得失。從重慶談判、政協會議的和平時光,到烽煙再起、內戰轟鳴的殘酷歲月,作為中國旗幟的共產黨屹立不搖,靠的是領導人的氣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漸升級。黃建新的任務基本上是在還原歷史,他拋棄了明暗對立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安插了第三方,即民主黨派的歷史視點,主席說的好:“民族資產階級有種兩面性,我們要把他們爭取過來”所以這部片子的重心,并不是耍槍桿子玩炮灰炫耀武力,而是以千千萬萬革命者的氣場、無窮無盡國民軍的沮喪、隔岸觀火的民主黨派之轉變來看待人心問題,這個江山并不是打來的,而根本是以民心換來的。

民心所向,意味著大多數人支持,《建國大業》在“數量”這個字眼上做的尤其漂亮,除了參與出演的人數創下了國產片記錄,其他諸如布景、道具、服裝也都刷新了歷史,一百七十二位明星都是獨擋一面的好手,擺在一起都能開春節聯歡晚會了。如此全民皆兵的演出自然也離不開主旋律的號召力,它證明了我們黨依然擁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這絕然不是空話,譬如說《建國大業》省下了三四個億的演員工資,大腕只拿飯盒分文不取,除了高尚的愛黨愛國熱情驅動,真想不出其他合理解釋的理由了。當然有些猥瑣輿論會批評這些演員擺姿態、唱高調、假熱情、馬屁精„„我想說這話的人要不是心理陰暗,就是自由主義、資產階級分子,如今社會開明世風日上,方才會放他們一馬,要是換階級斗爭時代,估計早就拖出去槍斃掉了。 當然,“數量”是人心最有利的表達形式,蔣公能坐下來和偉大毛主席心平氣和的談判,就是因為咱有幾十萬條破槍,那時候還是“雙十協定”,國共定下了互不侵犯的盟約,末了蔣公反悔開火,民主黨派開始認清了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并在情感上倒向了我黨一方;國際友人也同樣識趣,不管是杜魯門、馬歇爾、司徒雷登還是斯大林,都緩緩的開始對失落的蔣公說“不”。環境的顛覆更映襯了雙方的多助寡助,毛主席身邊團繞了無數赤膽忠肝的角色,有范偉扮演的廚子、黃曉明扮演的解放軍,登高一呼開城牽馬的傅作義,戰功顯赫無人能及的林副統帥„„甚至在淮海戰役之后,主席和周、劉、朱等幾位統帥醉酒當歌,更是難能的灑脫和氣魄。張國立扮演的蔣公雖然足夠壓場,能表現的卻只是落寞惆悵,一個在風雨飄搖中守不住寸土的亡國之君,脫了軍服坐在冰冷的石級上,勝敗也早已一目了然,編劇不會忘了給蔣公的痛處撒把鹽,于是又安排了馮玉祥的燈籠會、蔣經國與孔家大少的互掐、以及蔣公和李宗仁白崇禧的掰手腕,意在告訴我們國軍內部早已不合,從而不動聲色的反襯我方同志大團結的和諧局面。

片中戰斗打響的篇幅不多,但是只要一出來就是人山人海,《大決戰》曾經給的最宏大、最全面的視角,《建國大業》用一個全鏡頭就可以壓倒這種氣魄。西苑機場的閱兵式成就了轟轟烈烈的造神運動,毛主席氣鎮全局,儼然揭開了歷史新的篇章;聞一多慷慨激昂的演講臺下同樣是人頭攢動,這個中學課本上描述過的場面講的還是“數量”的意義:殺了李公樸,還有聞一多,殺了聞一多,還有后來人„„革命先烈是永遠殺不完的,所謂的前仆后繼就是這個道理,聞一多死在明亮的燈光下,等于豎起了一個大大的豐碑。黃建新當然不是百分百的歌功頌德,至少他在片中安排了一個向毛人鳳出賣主席寓所位置的奸細,后來一出現就被槍斃掉了,歷史上的爭議人物也沒有給與回避態度,譬如東北野戰軍司令林彪,就受到毛主席“肚子里吃下國軍百萬兵”的夸贊;對國民黨高官的刻畫,黃建新基本上是寬容化的,不過一旦轉到毛人鳳和特務分子,就總是陰險和奸詐,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至于蔣家父子被描寫的有血有肉,可能是在照顧臺灣同胞的情緒,不過就我目前看到的這個版本來說,去寶島上映的概率應該是零。

比較揪心的是在兩個多小時里講完四年多的故事,實在是一件和抗戰同樣艱巨的任務,劇情趕得很緊,事件、會議、人物一個接一個,看著壓根就不嫌煩,就是有點短了。如果能延長到十幾個小時(指環王三部曲就這么干的)俺就更愿意看,而且樂的再多買兩張票支持票房。片中會議賊多,壓縮了故事情節和人物戲份,就免不了走馬觀花的感覺,腕兒們在這里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他們本人都能當做標簽,即使人物賊多,我們也壓根沒法認錯。影片中對歷史會議、歷史人物,都用了字幕解釋法,顯得有點臃腫,不過為了普及中國人的歷史知識,這些標注又有存在的必然性,我納悶的是字幕還能講歷史,那些貼片廣告是干啥用的呢?一部主旋律電影的片頭貼上十幾分鐘的廣告,實在是夠我崩潰的,如果是宣傳國產品牌我也認了,但是看來看去好些外國牌子就有些不倫不類了。

話說回來,《建國大業》的雄渾不僅表現在數量上,還在質量上,在電影里,那就是氣場。唐國強演毛主席、演帝王都好多年了,壓住場自然不成問題,張國立也演過帝王,當然也不差,這二位爺擺在一起,估計誰都不敢再上鏡頭湊熱鬧。愛“飚戲”的孫紅雷號稱搶戲王,平日搶的人家主角慘白,這次跟二位爺打了個照面,就輸的很慘,戲沒搶到還換的賤相百出,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姜文這個戲精倒還是老辣,挺挺胸脯就搶了張國立不少風頭,甚至是那位帝王專業戶陳道明,在車里密謀的一場戲中也黯淡下來。馮小剛的氣場是假的,陳凱歌卻是真的,只可惜那版馮玉祥一臉賤相,狠狠的顛覆了人們對這位梟雄的崇高敬意,片中凱爺朝特務腳底開槍,命令他們不許搞暗的,耳邊不自覺的又冒出當年那句話:“做人,不能無恥到這種地步”。

國軍的軍裝還是比咱的漂亮,據說腕兒們今年搶著做國軍,就是為了跟劇組要一套衣服,整部劇中的明星大體掃一眼,兩伙陣營還是分得很明顯:我黨領導人還是那些特型演員,基本特征就是形神俱備,名氣就基本上扔一邊了;扮演國軍的諸人就是不折不扣的明星,范兒要緊,像不像就不算問題了,王學圻、尤勇、胡軍、李連杰、陳寶國、劉德華等人赫然在列,就是為了能壓得住場。還是有些演員的戲份被剪掉了,比如侯勇版的陳賡,李幼斌版的報社記者、鄧超版的徐悲鴻都沒了,那些有笑點的演員卻都還保留著,范偉、葛優、王寶強、郭德綱、馮鞏等人出來就是讓你樂,這也反映了咱們的“主旋律影片”向“主流電影”的跨越,《建國大業》告訴我們革命歷史題材不必瞪著眼握著拳看,咱們完全可以靠著椅背伸懶腰,可以大笑,還可以吃爆米花,所謂的嚴肅,都可以丟垃圾桶了。

除了國共兩黨,民主黨派的刻畫同樣很有力道,民革、民盟等黨派屢屢受毛主席邀請北上,雖心有所屬,采用的策略還都是打太極。張瀾、李濟深、宋慶齡等人還是很好的反射出“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以及他們的軟弱(這是毛主席說的),他們作壁上觀、靜待時局,不輕易為動,更加重了他們本身的復雜性以及身處這個水深火熱時局里的身不由己。這些民主黨派在大局落定之際投誠,毛主席不計前嫌親迎接納,并許以國家副主席和人大代表之席位,從而將共產黨、毛主席的豁達胸懷鋪展的淋漓盡致。影片最后以定國歌、國旗而結束,眾代表在激烈討論選定四星環繞的五星紅旗,只是再度重申了建國大業其實是人心所向的道理,在那個風口浪尖的年頭,也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第三篇:建黨偉業觀后感3000字

觀《建黨偉業》后感

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那些歷史的見證品已逐漸被世人所淡忘,但唯一能讓我們銘記的是敢于為革命事業而犧牲,敢于為革命事業而流血,敢于在列強的欺凌下,依然懷揣振興中華理想的那份豪情壯志?;氐侥浅錆M戰火硝煙的時代,感受先輩們的成長歷程,讓我們更能明白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

這部歷史大片以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陳獨秀/李大釗發動的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為主線,以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高級領導人,如開國主席毛澤東,副主席劉少奇,國家總理周恩來,朱德總司令,共和國大元帥陳毅,政委鄧小平,以及各民主黨派人士如宋教仁,蔡鍔,胡適之等愛國志士在祖國風雨飄搖的危難關頭積極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為輔線,結合一些重大歷史片斷,故事徐徐展開,主次分明,既有蒙太奇式的懸念,又有娓娓道來的清晰脈絡。整部片子下來,結構嚴謹,歷史真實,人物演繹生動豐滿,戰爭場面氣勢磅礴,畫面唯美,極具觀賞性。不愧是明星陣容,歷史人物性格演繹非常精準。一句話,一個夸張的動作,就把人物的人格魅力,人性弱點,政治信仰等一一呈現出來。給觀眾一個個有靈有性的最真的歷史人物。

許多曇花一現的人物在這一時期走馬燈一樣你方唱罷我登場,其中不乏袁世凱、吳佩孚等亂世梟雄,扮演袁世凱的周潤發一如既往地展示出大腕的實力,雖然沒有在《子彈飛》里黑老大使用的夸張動作,但眼神演的特別好,通過豐富的面部表情傳達出一個歷史人物的無奈、野心和愚蠢。此外,劉德華扮演的蔡鍔還是有一定亮點的,特別是和小鳳仙的情感戲更是通過語言和眼神傳達出了一代英雄的隱忍和抱負。

第四篇:近代史《建黨偉業》觀后感3000字

《建黨偉業》—— 觀后感

《建黨偉業》是2011年放映的一部經典紅色愛國主義的電影,也是為建黨90周年獻禮的影片。影片講的是從辛亥革命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期間所發生的大事件,包含辛亥革命、十月革命后的五四運動,以及社會精英們為國家赴湯蹈火共同成立共產黨等。

初高中的我對歷史毫無興趣可言,雖然《建黨偉業》的大名早有耳聞,可還是沒有去看。第一次看《建黨偉業》是在時隔6年的大學的課堂上,如今感覺有些相見恨晚。老師在課堂上分兩次放了這部電影,我們邊看老師邊講解??催^之后的第一印象就是共產黨原來這么強大啊,竟然在幾十年間經歷了這么多事情。

出于敬仰和自己的求知欲,課后自己抽時間又把這部電影看了兩遍,只求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期間所發生的每一件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拉開辛亥革命序幕,清王朝瀕臨滅亡,國民黨成立。1912年2月12日,孫文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打開中國進步的大門。在這個上朝的鏡頭中,裕隆皇后帶著6歲的溥儀,做清朝最后一次早朝,太監宣讀退位詔書。清廷遜位儀式場面宏大,影片中,袁世凱跪拜“謝主隆恩”,實際上,資料顯示袁世凱并沒有參加清廷遜位儀式。小皇帝上朝玩玩具,他根本不理解自己面對的是怎樣的危急時刻。隆裕太后作為一個女人,也是無能為力?;适宜ノ?,北洋軍閥有逼宮之勢,她只能流淚。

袁世凱與段祺瑞等人逼迫清帝退位,并于1912年3月10日共推袁世凱出任臨時大總統,準備締造“共和”政體。

宋教仁被暗殺,“二次革命”開始。在討袁的“二次革命”期間,上海檢察廳的很多原始檔案都被陳其美的士兵有意搗毀,真相更是難以查明。1916年,陳其美亦被同時參加革命的同門派成員暗殺。

張勛第一次出鏡,給了一個背影,正是這個帶辮子的背影才會讓人想起“辮帥”張勛這位將軍。張勛,以“辮帥”聞名。進入民國,為表示對清廷的愚忠,居然不讓手下的將士剪去辮子。提到張勛,不得不說他也是江西人,江西得以受張勛大元帥很多恩惠。資料顯示張勛對老家特別有感情,所居赤田村的老鄉,張勛每家奉送大瓦房一座。鄉親只要開口,張勛竭力滿足。在張勛得勢期間,奉新一縣當過各地縣知事(縣長)的就有47人之多。民國時期北京的江西會館,南昌會館,都由張勛出錢建設。北京的奉新會館,居然建了五個,東西南北中各一座;宣武門外的江西會館要算是北京最豪華的西式建筑,不僅有洋樓花園,而且有自己的發電機,可以在里面唱戲,經常是燈火通明。在北京求學的江西籍人士,張勛個個給獎學金;至于奉新縣的大學生,吃穿度用,一切花費全由張勛包下。

之后,“ 二次革命 ”失敗,一戰爆發,袁世凱稱帝。為了實現稱帝的夢想,袁世凱雖對日方顯示強硬態度,但背后卻秘密接受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

“二十一條”前四項主要還是歷史問題的轉移和經濟問題,這些地盤或利益,早已或德或日,非德即日,反正中國已喪失有多年了,不會成自己的。但最后一項要求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

1915年5月9日,袁世凱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被接受日本“二十一條”的這一天,被全國教育聯合會定為“國恥日”,又稱“五九國恥”。 消息一經泄露,舉國上下輿論沸騰,反日情緒高漲。12月25日,蔡鍔在云南通電全國,起兵討袁。次日,蔡鍔組織護國軍分頭向四川、廣西進攻,護國戰爭爆發。護國軍不過區區數千人,且餉械不濟,打了一個多月,才推進到敘府(宜賓)。爾后,就再難擴大戰果了,勉強維持著與北洋軍的對峙局面。此時,各地軍閥也覺得時機到了。馮國璋等五省將軍通電,要求取消帝制,嚴懲禍首。在前敵與護國軍對峙的統帥曹錕等通電,要求取消帝制。五國駐華公使也勸告袁世凱“緩辦帝制”。次年6月6日,袁世凱憂憤成疾,一命嗚呼,護國戰爭結束。 同年11月8日, 年僅34歲的蔡鍔病逝于日本福岡大學醫院。

1917年7月1日,張勛發起復辟,歷時12天以失敗告終。

舉國上下開始反思,袁世凱、張勛的復辟注定失敗,國家需要進步。巴黎和談失敗激發著中國人民的憤怒情緒。1919年5月4日,中國巴黎外交失敗促使“五四運動”爆發,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打下了基礎。“五四運動”是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當時的中國充分詮釋了“自古弱國無外交”的定律。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從5月1日開始,北京的學生紛紛罷課,組織演講、宣傳,隨后天津、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工人也給予支持。學生火燒趙家樓,毒打在場章宗祥,致其50多處受傷,無軍警干預,這卻讓辜鴻銘發出“學生是暴徒”的言語。 1919年6月28日中國代表拒簽《凡爾賽條約》。影片中的中國代表到場并憤怒地表達了中國不妥協的立場,歷史上中國代表并沒有出席簽約儀式,中國只能用這種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憤怒。雖然《凡爾賽條約》并沒有要回我們失去的領土,但這個問題在1921年華盛頓會議上得到了解決。在這次會議上負責山東問題并最終虎口奪食的,還是33歲的顧維鈞。1922年2月4日,顧維鈞代表中國與日本簽訂《解決山東問題懸案條約》及《附約》,日本無可奈何地一步步交出了強占的山東權益。

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1920年4月,經共產國際批準,俄共(布)遠東局派維經斯基等一行準備在遠東建立共產國際支部,來華了解中國情況。他們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后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共同討論了建黨問題。8月,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其他共產組織也相繼建立。1921年3月,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等人彼此來往交流,誓要建立代表無產階級的政黨。

維經斯基回國不久,1921午6月,共產國際派馬林等到上海。他們建議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上海黨的發起組在李達的主持下進行了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并向各地黨組織寫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選派兩名代表出席大會,來自北京、漢口、廣州、長沙、濟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前全部到達上海。1921年7月22日,十三位來自全國各地的黨員代表集結在上海博文女校宿舍。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了黨的名稱——中國共產黨。會議秘密召開的途中,由于會場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國巡捕搜查,經王會悟的提議,最后一天的會議改在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艇上舉行。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至此影片也落下帷幕。 電影中還有一個鏡頭描寫的是一對情侶在旅館殉情??吹臅r候陰森森的,電影營造的氛圍總感覺有大事要發生,結果并沒有??傄詾殛惞╇y活過這一晚。老師講解說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一個片段,旅館的情侶殉情,登上報紙,xxx念了報紙上的日期,實際上就是在告訴大家建黨的具體日期。建黨之后,由于戰爭頻發,資料丟失,建黨的具體日期也無人知曉,但建黨的當天,報紙上刊登了這對情侶殉情的新聞,因此查閱了大量上海報紙才找到這則新聞,并推算出建黨的準確日期就是1927年7月23日。

前前后后,《建黨偉業》我一共看了三遍,每一遍都對共產黨的成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從對歷史不了解不感興趣變得好奇起來。這篇觀后感我按時間順序記錄了歷史發生的事件,每一個事件在電影中都有很好的詮釋,邊觀看影片,邊搜索記錄下這些事件,也讓我加深了對這些故事的印象,對中國共產黨有了更高層次的認識。以前口頭上說道“共產黨員”并沒有很深刻的認識,現在我對“我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感到自豪。中國共產黨建黨那段崢嶸歲月,讓我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崇高的信仰,以及他們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執著地去努力奮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們的革命精神所感動,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禮,思想境界也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于我而言,《建黨偉業》是一部提升個人名族意識的一部很特別的電影。其中最喜歡的是劉德華扮演的蔡鍔將軍,查閱了很多資料之后讓我對他贊不絕口,不愧是護國大將軍!

第五篇: 觀建國大業建黨大業后感

中國近代史是一段亂象紛呈的歷史,這是一個充滿理想與戰爭,追尋真理與和平的年代,無數有志青年為百廢待興的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督▏髽I》和《建黨偉業》兩部影片就是以這份亂的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從辛亥革命開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幾十年間的一些大事件,在這幾十年里,許許多多影響中國歷史發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發生在這幾十年,比如: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護法戰爭、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抗日戰爭,國共合作,等等。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中國共產黨能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不可未不艱辛。下面就談一下“歷史是怎樣選擇中國共產黨的”。

要選擇就必須先產生,要談產生就得說一下產生的歷史背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中國共產黨誕生,期間共有四次有著較大影響的運動。1:1851-1864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最終失敗。究其原因,其存在嚴重的階級局限性、本位主義、狹隘的小農心理......所謂階級局限性,是指只能從本階級出發看問題這一弊端,其局限程度與本階級的生產力發展程度有很大關系,生產力越發達,階級局限性的體現就越不明顯?!督h偉業》中有一段關于“新文化與舊文化”的辯論。陳、李等人就因是否要尊孔尚孔出現爭執。如果從階級局限性分析,儒家學說代表的是地主階級的利益,而地主階級是農業社會的產物生產力水平低下。所以到了封建王朝被推翻后,儒家思想不能適應時代(另外說一下,我們現在所說的不與當代所倡導的儒家思想相矛盾,我們現在所倡導的只關于儒家思想中修身養性方面的精華)而共產黨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代表的是工人階級的利益,就當是時代和現在來講,工人階級一直是一個能代表先進生產力的階級,所以馬克思主義能沿用至今,仍能指導生產力的發展。2: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失敗原因除了二者是以不觸動封建統治為前提的原因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洋務派和維新派的權力是由封建統治集團所賦予的,是封建王朝的權力,它既可以支撐一件事業,反過來也可以破壞這個事業。3:最后就是推翻了封建王朝的辛亥革命,失敗原因: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不能充分發動人民大眾,資產階級代表的只是一小部分;不能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這從《建黨偉業》一開始陶成章被刺就能看出,國民黨內派系眾多,黨內部團結。除了以上原因,上述運動的失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沒有科學的理論指導都沒有找到真正適合中國的、能救中國的道路。而共產黨則不同,五四運動后緊接著俄國的十月革命就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成立,開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積極抗戰,國共合作最終取得勝利。雖然后來合作失敗,但共產黨已經取得民心,并從中得到了許多經驗教訓。同時在抗戰過程中,共產黨積極進行抗日根據地的建設,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后來土地革命時期,共產黨結合實際適時調整政策,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經過艱難困苦,到最后三大戰役打跑了國民黨,成立了新中國。

所以說共產黨的成功占了天時、地利、人和,并有無數熱愛祖國的共產黨人或非共產黨人為祖國的發展貢獻、犧牲,直接或間接的促成了共產黨的產生與發展。就拿蔡鍔(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來說,其實他并非如電影中自己所說的愛美人不要江山,他是有家室、有老婆的。二十幾歲歲就因發動重九起義(1911年10月30日(農歷九月初九日)滇軍將領蔡鍔、唐繼堯受武昌起義勝利的鼓舞,決定在昆明舉行武裝起義,宣布云南獨立。起義部隊在講武堂師生作內應的情況下,從北校場發起攻城。蔡鍔等部從東南進攻,經過一夜激戰,于次日晨完全占領全城,活捉總督李經羲,其他上層人物或死或逃,徹底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統治。起義成功后即成立云南都督府,蔡鍔任都督。)名震西陲,后被召入北京任職。袁世凱堅持復辟時,對梁啟超的這位愛徒(1898年考入長沙時務學堂,師從梁啟超、譚嗣同,接受了梁啟超等人維新思想。)十分忌諱,加緊防范蔡鍔離京出走。為了麻痹袁世凱的監視,在梁啟超的策劃下,北京城上演了一場歷史著名的“美女救英雄”的故事。從不涉足花柳的蔡鍔,開始天天泡北京八大胡同,與云吉班的窯姐小鳳仙生出無數風流韻事,鬧得滿城風雨。因小鳳仙是風塵女子,蔡鍔夫婦反目離婚,而蔡鍔的母親又偏袒兒媳,一怒下帶著兒媳回湖南老家去了。蔡鍔就在家眷安然離京之后,在小鳳仙的掩護下脫離虎口,最終幫助孫中山推翻了袁世凱。如果沒有蔡鍔的軍事力量,袁世凱就算不能坐穩皇帝寶座,也會在這個位置上多蹦幾年。

所以說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有必然也有偶然,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經過不斷的調整與發展,最終被歷史所選擇。重溫中國共產黨建黨以及新中國建國那段崢嶸歲月,感受革命先輩崇高的信仰,以及他們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執著地去努力奮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們的革命精神所感動,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禮,思想境界也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中國因為有了共產黨,才能走上和平發展的道路,富強的道路,才有了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我們要珍惜如今的生活,不忘先烈的流血犧牲,居安思危,為祖國以后的發展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某公司2019年工作計劃下一篇:檢討書1000字考試退步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