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黃州時期蘇軾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黃州時期蘇軾范文

論蘇軾黃州時期的散文

摘要:“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的重要轉折點,是蘇軾人生經歷和文學創作的黃金時期,由此,蘇軾進入了一個新的人生階段,進入了一個新的美學等級,他的詩文創作也漸漸走向成熟,并達到頂峰。本文以蘇軾在黃州期間的散文創作為研究對象,從三個階段探尋蘇軾的思想感情變化脈絡,力求透過文字呈現一個命運坎坷、主體意識強烈和生活情趣化的蘇軾。

關鍵詞:蘇軾,黃州,散文,曠達,平淡

蘇軾的一生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烏臺詩案對于蘇軾的仕途人生而言是一個低潮,但卻是其散文創作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其實蘇軾后期詩文創作之所以能夠達到頂峰,多半要歸功于“烏臺詩案”。因為仕途的不得意和死里逃生的殘酷現實,使蘇軾走出了宦海朝堂,將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多的寄托于佛法禪意、青山秀水之中,回歸了自我的純凈和空靈。

以烏臺詩案為界,蘇軾的散文在創作風格上有著明顯的差異。蘇軾由當初的“奮厲有當世志”、“致君堯舜”,轉變為“聊從造物游”的藝術人生。詩案前,詩人嫉惡如仇,如遇有邪惡,便“如蠅在臺,吐之乃已”。他指責積貧積弱的朝廷,他渴望“致君堯舜”,然而“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詩案后,當蘇軾的腳步踏上黃州的時候,就預示著他的詩文風格與入獄前大不相同。盡管蘇軾在黃州居住的時間只有四年多一點,但黃州的謫貶生活,使蘇拭遠離政壇,從具體的政治傾軋、爭斗和哀傷中擺 脫出來,重新認識社會,重新評價人生的意義。從此,他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以及緊張與憤怒,全部消失,代之而出現的,則是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和藹的和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透露出一種珠玉含暈斂而不發的才華氣質。所以當蘇軾邀游赤壁之時,面對“江上之清風與山問之明月”,發出了“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深刻感嘆。

從蘇軾散文創作的階段性來看,黃州散文是他的輝煌時期。較之黃州以前的散文,這一時期的散文如前后《赤壁賦》中的曠逸情懷讀之令人情思渺渺;《記承天寺夜游》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的空靈超然;《記游定惠院》則可以看出作者的怡然情懷;再如《書雪》中的民胞物與的胸襟;《二紅飯》中不屈于生活壓力的人格自信;《書田》中的知命達觀的心胸;《書贈何圣可》中的詼諧幽默;《書硯》中的“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的人生態度等等,這些文章,全面揭露了蘇軾灑脫曠怡的襟懷。而《答李端叔書》更是明確指明了蘇軾文藝思想從外在社會關懷向人情人生關懷演變的歷程。對以前外在的為官、為事而作文進行了反思。“自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不為人識。” 拋棄塵俗與外在名利,回到真實,回到真我,蘇軾以這種人生的認識和體驗“為喜”。在那劫后余生的四年零兩個月的貶滴生涯里,蘇軾正是以超于一切窮通禍福的曠達襟懷,將黃州時期清雅的生活內容、睿智的思想情感和深的生活哲理引入散文中,才情勃發而佳作頻出。

以下我們從三個階段來考察蘇軾的黃州散文。

一、苦惱、壓抑與自嘲

——從寓居定惠寺到躬耕東坡

蘇軾初到黃州,居無定所,經濟拮據,處境艱難,因而心情也起伏不定,復雜多變。他從監獄里走來,死里逃生,帶著一個極小的官職,實際上是一個流放罪犯的身份。他很疲倦,也很狼狽,蕭條的黃州沒有給他預備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廟中住下。四周一片靜寂,連一個朋友也沒有,他的苦悶無人傾訴。

于是他自嘲:“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①”他“寓居定惠寺之東”時,看到“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貴也”②,免不了發出“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的感嘆。而當他觸目蕭瑟之景后,他又傷感地訴說“鸛鶴來何處,號鳴滿夕陽。”鸛鶴的哀鳴一點點地融人了滴血的殘陽,這又何曾不是作者心靈的折射呢? 情緒上的起伏不定,表現了他思想的苦悶,因而這一時期的散文創作大多以書信為主。如《答秦太虛書》、《答言上人書》、《與王定國》、《與王元直》、《與李公擇》„„此外還作了一些題畫詩、題畫文,如《書蒲永升畫后》,替別人作一些傳記,如《方山子傳》、《石氏畫苑記》等等。從這些散文中可以看出,蘇軾的困頓、苦悶、謹慎,小心。心態如秋的他在給密友的信中說“仆罪大責輕,謫居以來,杜門念咎而已。平生親識,亦斷往還,理故宜爾。而釋老數公,乃復千里致辭問,情義之厚,有加于平日。以此知道德高風,果在世外也。” 據有關資料記載:元豐三年(1080年),蘇軾曾借天慶觀道士堂,冬至后坐了整整49天。

但他又試圖沖破郁結于心中的陰霾,舒展自己的個性,不時迸發出一兩句哲思妙語。他在《答李瑞書》中說“謫居無事,默白觀省,回視三十年來所為,多其病矣。”“足下所見皆故我,非真我也。③”

在《方山子傳》和《石氏書苑記》中:滑稽幽默而急公好義識慮甚遠的石康伯,甘于貧困、隱居山中的俠士方山子都是他所欽慕的人物。再從他的一些鮮為人知的參禪悟道的散文式的文字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出,他這時期的佛老思想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這些都表明他的思想與散文創作都在向“思無邪”的方向邁進,如果說他在經歷了思想苦悶情感郁結的第一階段后,個性與心靈有所釋放的話,那么《臨皋閑題》中“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便是作者的金石之音。

蘇軾畢竟是蘇軾,在苦難生活中仍然能夠苦中作樂,文章中也不乏積極開朗的一面?!洞鹎靥摃肪褪沁@一時期較為典型的一篇散文,他給秦觀看了一下他自己的食譜:有醇釅的村酒,數量豐富的柑桔、柿子、一尺多長的山芋、北方風味的羊肉,而豬、牛、獐、鹿竟然和泥土一樣不值錢。魚蟹簡直是白拿!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看就看。黃州官府里的廚師一個個都是作酒做菜的好手!他自己也覺得未免吹噓了點,所以對秦觀說“展讀至此,想見掀髯一笑也”。在上文剛剛說完“痛自節省”后,下文便如此津津樂道,如果不是作者達觀的生活態度和他敢于放下士大夫的清高架子與百姓打成一片,恐怕也是寫不出這樣的文字來的。這也算是苦中作樂在散文創作中的體現吧。

在《與李公擇》這封信中,他一反常態,反過來勸說寬慰自己的李常說:“吾 ①② 蘇軾《蘇東坡全集》 中國書店出版 1986年 267頁

蘇軾《蘇東坡全集》 中國書店出版 1986年 315頁 ③ 蘇軾《蘇軾文集》20卷

中華書局 1986年 145頁 儕雖老且窮,而道理貫心肝,志義填骨髓,真須談笑死生之際,若見仆窮困便相于邑則與不學道者大不相遠矣①”。字里行間散發著大徹大悟后的一股豪邁之氣。他如果沒有用拂塵拭去身上世俗的勇氣,沒有修養到“物我兩忘,身心皆空”的境界,是很難寫出這樣的文字來的。這些文字雖然不能與《赤壁賦》相提并論,但其去留無意的胸懷也令人欽慕不已。

二、求索,超越與放達

——從筑雪堂到后《赤壁賦》

蘇東坡不僅將內心的郁結苦悶訴諸山水,而且借一般的山川景色表達了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哲理,這也是他究天問地,苦苦求索的結果。當他與客泛舟于赤壁之下,飽覽“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景色之際,禁不住誦起“明月之詩、窈窕之章”,不禁唱起“桂棹兮蘭槳,望美人兮天一方”來表明心跡。接著借簫聲吹出“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悲音和客人指陳歷史、吊古傷今的情緒,轉向對宇宙人生的闡釋。從“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哀嘆到“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的幻想,這是他理念升華的過程,從遙遠的歷史與眼前的景色中概括出“變”與“不變”的哲理。以此作為精神的寄托,從而擴展為一種處世觀念,使文章主題透過江山景色深入到了深奧的理性思考之中:世間萬物都在“變”與“不變”之中,短暫的人生也是如此,到底哪些東西是瞬息萬變、永不復存的?哪些是百代之后而萬古長青的呢?作者心中自有答案:“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從思想上看,前《赤壁賦》本身就是一個探究真理的過程;從藝術上看,通過寫景記物,抒情辯理做到了詩情畫意與哲理的完善統一。作者的抑郁與不快在大自然的對話中得到了解脫。走出了心靈的陰霾,這其實也是東坡先生個性的張揚。

作者這時完全洗去了蒙在身上的塵埃,回復到了起初的自我。他這種執著于美好理想、不斷追求真理的精神及其抒解心中苦悶并加以高超表現的藝術手段,使其前后《赤壁賦》有了很高的審美價值,人們喜歡的不是憂讒畏譏的蘇東坡,也不是惴惴不安的蘇東坡,更不是黯然神傷的蘇東坡。而是在生活中與在文學作品中一樣率真、風趣、大智大慧、個性張揚的蘇東坡。

第一階段的兩年時間,蘇軾大多數時間花在遷居、念經誦道上,花在了為《易》經作傳、為《論語》作注上,還沒有擺脫烏臺詩案的陰影。然而,兩年后的他,不僅逐漸習慣了本地的生活,與三教九流相處甚為融洽,而且也更加懂得了生活,從物質、精神兩個面進行提高。他喝湯藥、向弟弟討教養生之法,寫寫有關修身養性的文章,他這時已經大徹大悟。知道世上有些事不是個人能預測、控制或改變得了的。與其悲悲戚戚,不如開開心心。他既食肉,作《豬肉頌》,大講豬肉的烹飪法,又到寺廟里誦經,以擺脫塵世的煩惱。他今年攜妓出游,明年又潛心拜佛。有詩為證:“前年開閣放柳枝,今朝洗心歸佛祖”。他還與下層百姓中的郭藥師、馬書生、古先生等交游甚好。而他思想上也更多地傾向于平民化。學問對于他,已經不是炫耀的資本或求官的敲門磚,而是內心真情真性的流露。

在歷來為人稱道的后《赤壁賦》中,有一段驚心動魄的攀登懸崖的描寫:履巉巖,披蒙首、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鶴之老巢,俯馮夷之幽宮。這種描寫顯然是對朝廷政局之艱險和個人探索精神的暗示,對于這么深刻的內容,能這樣信筆 ① 蘇軾《蘇軾文集》51卷

中華書局 1986年 571頁 拈來的人恐怕寥寥無幾,而那“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云涌”的描寫,更是對自己澎湃的心潮、激蕩的思想的隱喻,接下來“悄然而悲,肅然而恐”以至于不得不“反而登舟,聽其所止而休焉”的敘述則是作者面對嚴酷現實無可奈何的一種心理表現,篇末對“戛然耳鳴”的孤鶴的刻畫,以及夢中孤鶴化道、猛然驚悟的描寫與前《赤壁賦》中“飄飄乎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比喻相輝映,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光照千古??梢哉f,在宋代的散文中創作中,很少有人能像蘇軾這樣把一個人復雜多變、亦夢亦真的精神世界表現得如此淋漓盡致的。也許正是蘇軾憑借自己的博學多才、對佛老的深入研究以及開朗樂觀的生活態度。才使得他能如此高水平地把士大夫普遍存在的仕與隱的矛盾、懷才不遇的凄涼,表現得如此美麗的。

三、灑脫、曠逸與佛道

——從《記承天寺夜游》到《記游定慧院》,情感的歸于平淡與思想個性在散文中了無痕跡的表現。

作者寫文章除了對“意”的強調之外,就是對“平淡”的追求了。他最崇拜的是陶潛。他曾作詞云“夢中了了醉中醒,只淵明,是前身!”現在我們來打量一下來黃州已經三年多,年齡將近50歲的東坡居士,不難發現,“烏臺詩案”的影子在他臉上很難找到了,他心灰意冷過,但更多的是泰然處之,樂呵呵地。而這時對他最好的形容詞就是他對弟弟說的話“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這也是蘇東坡在黃州參禪拜佛潛心老莊的修煉之果。以前他寫過《超然亭記》,其實這時,他才真正的超然了。

《記承天寺夜游》標志著作者黃州時期散文達到的最高境界。在這篇類似日記的隨筆中僅83個字,卻寫得空靈透明、神韻十足??此坪敛唤浺?,實則字字透著一股靈氣一股禪意。他將個人心靈的釋放與禪思秒理糅合成了一幅潑墨寫意畫,能使人感受到景物之秀美之空明,觸及到作者跳動的脈搏,但卻無法說清楚究竟妙在何處。也許這就是作者散文臻于最高境界的奧妙所在。

如“積水空明”這個隱喻寫的就是月色,作者的生花妙筆定格了黃州土地上那個一派清虛靜謐、空明縹緲的月夜。用“藻荇交錯”喻月下竹柏之影。作者的新穎之處在于隱喻先聲奪人造成一種庭院積水的錯覺,進而寫澄清的水中交錯的倒影。正當讀者有撲朔迷離之感時,作者用筆輕輕帶出“蓋竹柏影也”使人頓悟。蘇軾在自己坎坷的命運中表現了曠達的襟懷,寫出了對人生意義的哲學問答:“何處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我們不妨說,這一片月色,就是作者此時的心境,而最后一句話,如世外高人之妙語,醍醐灌頂,洗卻讀者許多塵埃。

而《記游定慧院》亦“醉臥小板閣上”的適意之態,聽悲風曉月錚錚然的琴聲之姿,無不給人一種“非人間”的悠遠平和之味。一次,“客尚欲飲,而鄧忽興盡,乃徑歸”,更是魏晉風度在北宋的重現。一言蔽之,作者這時無論在思想上、生活上,還是在藝術上都達到了一種返樸歸真、平淡悠遠的境界。

循著蘇軾思想感情變化的脈絡,即經歷了“苦惱、壓抑與自嘲——求索,超越與放達——灑脫、曠逸與佛道”三個階段,我們就會看到蘇軾在逆境中曾經歷樣的苦悶和掙扎,也就更加欣賞他超脫苦悶后的樂觀與曠達,從而學會像他那樣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苦難、迎接挑戰,用智慧去化解人生矛盾,用審美的眼光看生活,使我們的人生更具光彩。

參考文獻:

1、林語堂 《蘇東坡傳》 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年

2、劉乃昌 《蘇軾散文選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l998年

3、徐中玉 《蘇東坡文集導讀》 巴蜀書社,1990年

4、蘇軾 《蘇東坡全集》 中國書店出版,1986年

5、蘇軾 《蘇軾文集》 中華書局,1986年

6、周洋 《試析莊子對蘇軾散文的影響》 2008年8月第27卷

7、楊勝寬 《蘇軾書體散文析論》 2009年19月第24卷第10期

8、王曉冬 《蘇軾游記散文風格淺論》2001年3月第15卷第1期

第二篇:蘇軾在黃州教案

東坡與黃州

一、導入

2000年,法國《世界報》評選了1000年的12位英雄,包括神圣的古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的皇帝,其中唯一入選的中國人是蘇軾?!妒澜鐖蟆酚脙蓚€整版的篇幅詳細介紹一個中國人的生平,尚屬首次。

而蘇軾是怎樣寫自己的一生呢?《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

(從海南島儋州貶所北歸途經潤州(鎮江)時,在金山寺看到李公麟(北宋名畫家,蘇軾好友)所畫東坡像,回顧一生,心潮難平,感慨萬千,寫下了《自題金山畫像》。)

余秋雨在《東坡突圍》里說,蘇東坡成全了黃州,黃州也成全了蘇東坡。黃州之于東坡到底有多深的意義?今天我們來看--------東坡與黃州。

二、東坡與黃州

從“烏臺詩案”中走出來,是在太皇太后、張方平、王安石等人的求情之下,

從“烏臺詩案”中走出來,蘇軾來到了黃州,帶著生死攸關的心驚膽戰,帶著劫后余生的慶幸。初到黃州,他這樣說:

1、《初到黃州》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自笑”里有無限的辛酸。“逐客”,貶謫之人,“員外”,定額以外的官員。“只慚”句,慚愧的是我對政事已經沒有絲毫益處,還要耗費官府的壓酒囊——壓酒濾糟的布袋,官俸一部分用實物抵數。

從中,我們讀出了蘇軾的什么情感呢?

——自嘲,嘲笑自己,是無盡的辛酸。里面有不能有所作為的痛苦,希望有補于世的愿望??墒撬K究是寂寞的,請看他的《卜算子》。

2、《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大家看看,從哪些字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缺月、疏、獨、孤、恨、寒枝、寂寞、冷。——孤獨。這是精神上的孤獨,語言極美,道盡了他精神上的遭遇。日子再貧窮都能有辦法解決,但內心的孤獨與寂寞卻是他人無法理解,更難以釋懷的。

不僅有內心的孤獨,還有人情的凄涼。請讀讀——

3、《答李端叔書》

“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

曾經大名鼎鼎的蘇軾也泯然于眾了!正是這種難言的孤獨和凄涼,使他徹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鬧,尋找無言的山水,訴說內心。他的心靈在變化在成長,看一看他著名的《定風波》。

4、《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本來是生活中的一件普通小事,.......但卻寫出了詞人的處世態度。“莫聽”“何妨”

1 “誰怕”“也無風雨也無晴”,無所謂風雨,無所謂天晴。不畏坎坷,安之若素。這是一種人生的豁達,在這里,他的心靈在不斷成長。再看——

5、《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上闋寫醉態,先一個“醒復醉”,再一個“仿佛”,就把他縱飲的豪興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無人開門,便“倚杖聽江聲”。這是一種達觀的人生態度,一種獨特的個性和真情。

下闋寫酒醒時的思考:“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化用莊子的“汝身非汝

有也”。長恨身在仕途,身子不歸自己所有,什么時候才能忘卻名利的追逐?(感覺也是一種自我嘲笑)這一句既有哲理又有自己的性情,表達出一種無法解脫而又要求解脫的人生困惑與感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可以找學生說說)夜深人靜,水波不興,乘上小船從此消逝,在江海中了卻余生。

這只是他的愿望,希望精神解脫,可卻嚇壞了知州徐君猷,幾經尋找,卻發現他在家里酣眠。這首詞讓我們感受到了蘇軾心中的開闊。

三、升華

林語堂:“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方面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無家的小孩。”

這是林語堂心目中的蘇東坡,其實,文人的內心往往都有儒家的仁愛,佛家的慈悲,東坡也不例外。但這樣的心靈怎能在政治的沉浮中游刃有余呢?東坡為什么被圍攻?蘇轍說:“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

其實,蘇洵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名二子說》,軾,車前的橫梁,沒什么用,但人只有扶著它才能高瞻遠矚,故字子瞻。轍,車轍,無功也無過。由著走,跟著走,故,字子由。果然,蘇軾有不可掩飾的英邁之氣,蘇轍則寡言少欲,君子不黨。所以,兄弟倆命運也不同,一個處風口浪尖,一個平坦一生。

蘇軾在黃州這幾年也重新認識了自己,看他的《洗兒戲作》:“人皆養兒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應該是蘇軾的覺醒吧!只可惜,小兒子蘇遁還是在去汝州的途中早夭。

蘇軾在黃州完成了心靈的成長。盡管如此,我們覺著,如果人生可以重新來過,恐怕蘇軾還是這個蘇軾吧!

蘇東坡這個人,之所以了不起,某種意義上講,他比陶淵明、李白更像一個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他入仕,他擔當,他受苦難,但是他在苦難中堅持自己的磊落與曠達,性情鑄就不朽。我們可能無法成為他那樣的大家,但他的豁達、開闊、樂觀與堅持足以讓我們癡迷,當我們癡迷于這一切的時候,東坡便是我們心靈上的朋友!黃州也成為了我們仰望東坡的一畝方田!

下節課我們接著說,東坡與黃州,請課下閱讀以下幾首詞。 《念奴嬌 赤壁懷古》等。

第三篇:2011.8新版蘇軾黃州 Microsoft Word 文檔

蘇軾與黃州

——2011年文學講座發言稿

郭建設

我們的黃州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城內名勝古跡眾多:禹王城、安國寺、青云塔……它們見證了黃州2000多年的文明史。盛唐大詩人李白寫有《赤壁送別歌》;晚唐詩人杜牧曾任黃州刺史,寫有《赤壁》詩……可謂是地靈人杰,但是,影響黃州最大的,或者說,使得黃州對中國,對中華文化影響最大的恐怕要算蘇東坡。

與蘇軾連得最緊密的景點是赤壁。{點ppt②——蘇軾與黃州}被稱為湖北境內五赤壁之冠的黃州赤壁,有人稱之為‚文冠天下,翰墨飄香?的文赤壁,有人稱之為‚舳艫千里,東風一炬?的武赤壁,有人稱之為‚坡仙伴周郎,詩文并矛戟?的文武赤壁。{點ppt③——文赤壁--“文冠天下,翰墨飄香”}北宋時,相傳為孫曹交兵的赤壁古戰場到底在哪里,有漢川、漢陽、黃州、武昌、蒲圻等5種說法。每一種傳說,在陳壽《三國志》以及裴松之所作的注中,都可以找到一些根據,難以斷定孰是孰非。當年的赤壁之戰是不是在黃州打的,尚在爭鳴考證之中,但東坡赤壁的名聲卻早已是蜚聲世界了。{點ppt④——東坡赤壁}有了蘇東坡寫在黃州的那些杰作,就宣告著黃州進入了一個新的美學等級。

2000年,法國評出12位世界名人,蘇東坡名列其中。他的詞、賦、文在古今中外影響都很大,二賦一詞(指前、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都收進了《古文觀止》。東亞東南亞一些國家(如日本)將蘇軾的詞、賦選入中學課本作為學生學習漢語的范文。

1 我國一些大中專院校也將其作為教材。著名劇作家曹禺,不顧八十高齡,病臥僵床,一邊戴著氧氣罩,一邊讀蘇軾的《前赤壁賦》??梢娞K軾黃州詞、賦,有時可以成為生命的元素,精神的寄托,思想的養分;同時,它們又是中華民族文化精華之一,是中華民族子孫們引以為驕傲和自豪的不朽之作。國盛興文。這些名詞名賦,為人民所喜愛,所鑒賞,所研究,并以此,增強了對祖國傳統文化的崇尚之意,加深了對社會主義祖國‚如畫江山?的熱愛之情,提升了人們的思想境界。而蘇軾留給我們的最大遺產,并不是這些文字的產品,而應該是他的人格,他的風度,他那被后世知識分子津津樂道的‚東坡精神?。

蘇東坡的身上,集中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執著和直率,成熟和天真,正直和迂闊,種種互相對立、色彩紛呈的面貌。{點ppt⑤}

東坡原本就不是一個脫離政治、流連山水的山水詩人,他首先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政治家。他生長在號稱‚百年無事?的北宋中葉,當時社會文化在中唐以后又一次出現了繁榮的景象,同時由于豪強的兼并,戰備的松懈,官僚機構的龐大而無能,北宋王朝的內外危機又正在潛滋暗長。且不說這種局面發展到南宋,給歷史留下了多少悲歡離合、令人扼腕的事變和故事,僅僅只說當時的蘇軾,對北宋積貧積弱的局勢感到不安,積極向朝廷獻言上策,提出加強法制、消除政治腐敗、加強戰備等等主張。由于‚民本?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礎,就勢必與王安石以對國民加重賦斂為主要手段,以加強皇權、增加中央府庫儲存為根本方針的變法發生沖突。這樣,在他歌吟山水風光的詩句里,就時時透露出他對社會的深沉思考和對人生的哲理性思辨。這

2 些或直露、或含蓄地評說時事的詩作,埋下了詩人政治惡運的種子。果然,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蘇軾44歲時,就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以作詩譏諷新法的所謂‚訕謗罪?逮捕入獄。同年8月18日進了御史臺監獄,御史臺又稱‚烏臺?,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

{點ppt⑥}后來,蘇軾在經歷了一番傷體勞心的磨折后,到哲宗即位,舊黨執政,才被召還朝。然而當司馬光為首的舊黨要廢除一切新法的時候,蘇軾又主張對新法要作一點分析,吸取那些對國家對老百姓有好處的措施,反對執政大臣的一意孤行。這樣一來他又受到舊黨中程頤一派的攻擊,再次被逐出京城,去了杭、穎、定三州做知府。到他59歲時,新黨重掌政權,他再一次先后被貶嶺南的惠州和海南島的瓊州??偠灾?,他的執著、直率、認真讓他老是不合時宜。

現在,回過頭來,說說‚烏臺詩案?對他的處罰。

他雖然保住了性命,卻被降職,貶謫黃州。從春風得意的科場奇才,到謫居落寞的犯罪官員,經歷了人生巨大落差的蘇軾在黃州將有什么樣的磨礪和收獲呢?有一個傳說,道是東坡知識淵博,見多識廣,才高心傲。他與王安石交往甚厚,一日,見王安石書案之上一首沒寫完的‚詠菊?詩,說是‚昨日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 {點ppt⑦}東坡是寫詩的高手,菊花詩都寫爛了,心想,誰都知道菊花‚抱頭死?也不會‚零落成泥碾作塵?的,這位當朝宰相連這個基本常識也不懂,于是他提筆接上兩句:‚秋花不似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點ppt⑧}誰知,他被貶黃州后的某一天,秋風瑟瑟,他緩步來到雪堂前坡,只見金黃色的菊花瓣兒紛紛落地,他大吃一驚,眼珠差點掉到

3 地上了。卻原來全天下的菊花都不落花瓣兒,唯獨黃州的菊花落花瓣兒。蘇東坡嘆道:‚唉,真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啊!?后來,蘇軾還為亂改菊花詩的事,專程到京城,向王安石‚負荊請罪?,認錯道歉。這個傳說是否真實,無從考證,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黃州的四年生活,蘇東坡決不會僅僅學到一點普通的生物知識。

那一年(這已經是建中靖國元年即公元1101年了),當東坡終于結束連續三度被貶的生活,在儋州遇赦,北歸途中到了鎮江,游金山寺,在《自題金山畫像》中,他對自己的一生作了這樣的總結:{點ppt⑨}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如何理解蘇東坡的這個說法,如何看待他的‚平生功業?呢?按照傳統意識,蘇軾‚平生功業?的建立期,應該是在任翰林學士、禮部尚書以及杭州、潁州等高官期。但蘇軾在此所指的功業觀顯然不同,也就是與一般人的認識不同,蘇軾所謂的‚平生功業?,指的是他在這些貶謫地的作為,他把自己的平生功業定位在黃州、惠州、儋州,既是政治自嘲,是他苦難屈辱一生的真實寫照,又是對傳統的功業觀所作的新的審視和新的人生價值判斷。他的這種新的人生價值追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對現代人也有很多啟迪。這樣,黃州時期就成了蘇軾建立‚平生功業?的第一站。

蘇軾在困頓的黃州時期,沒有忘記承擔人生的責任和義務,適時地而且是成功地調整了生活方式,進入了一種被后人津津樂道的藝術的人生境界,創立了澤被千古的東坡精神。具體說來,東坡在黃州的

4 ‚平生功業?起碼體現在三個方面。{點ppt⑩}

一是如他在《與李公擇》一文中所說的‚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也就是他矢志不渝的堅持正義、忠于國家和人民的信念以及不為命運多舛而改變的追求知識追求真理的行為;

二是如他在《雪堂記》一文里所說的‚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機?;也就是他踏踏實實生活,實實在在生存所留下的人生軌跡;

三是如他在《定風波》一詞里所說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也就是他運用哲學智慧成功地調適了自己的心態,從而氣定神閑,笑對人生風雨的人格魅力。

先來說說東坡黃州功業的的第一個方面,就是他矢志不渝的堅持正義、忠于國家和人民的信念以及不為命運多舛而改變的追求知識追求真理的行為。

這個方面的具體表現是:{點兩下ppt11}第一,堅持矢志不渝的目標,磨礪堅忍不拔的生活意志,努力追求人生有價值的東西,不因為任何挫折而放棄。第二,實現人生目標的具體過程,磨練生活意志的具體表現,就是承擔起人生的責任和義務。第三,在任何情境下,都能做出對社會對他人有益的事,都會顯示出生命的寶貴價值。(參見楊勝寬《蘇軾人格研究》,四川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在黃州,東坡身居雪堂心懷天下:《道山清話》中說東坡在雪堂每天都要將杜牧的《阿房宮賦》《過華清宮》讀好幾遍,每讀完一遍,便嗟嘆不已,到了深夜還不能入睡;他說自己替人抄寫《過華清宮》詩,已經抄了三四十本了。他為什么‚咨嗟嘆息?不能入睡,為什么反復抄寫呢,是因為《阿房宮賦》和《過華清宮》借古諷時,揭露了

5 統治階級為一己私利而不恤民生疾苦的罪惡,正好反映了自己憂國憂民的類似的心緒。這件事很真實地揭示了蘇軾在逆境中可貴的‚憂國心猶在?(就是為國事憂慮的心情長存不減)的精神。

讀《與朱鄂州書》和《黃鄂之風》,我們了解到,蘇軾剛到黃州,得知鄂州、黃州一帶的百姓因為貧窮而將小孩兒溺死的惡習很嚴重,便寢食難安,連忙寫信給朱壽昌太守呼吁制止,并表示如果每年能養活一百個小孩,他愿意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抽出十千錢來資助他們。另一方面他又和安國寺住持繼連、進士古道耕等人組織育兒會,推舉誠實博愛的古道耕擔任會長,極力拯救兒童。

讀《圣散子序》,我們了解到,當黃州傳染病流行的時候,蘇軾向巢谷苦求圣散子藥方,配成中藥廣為散發,救活的人不計其數。(“和此藥散之,所活不可勝數。”)

讀《書雪》一文,我們了解到,蘇軾在東坡上種麥,那一年正碰上下大雪,這本是豐收的預兆,可是他卻憂慮老百姓缺衣少糧,難以挨過寒冬,耿耿于懷,難以入眠。(“舍外無薪米者,亦耿耿不寐,悲夫!”)

蘇東坡不僅具有堅強的信念,仁慈的愛心,而且有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他在黃州的艱苦條件下辛勤讀書寫作,每天晚上三更以后才睡覺,從而使自己的藝術才能獲得了一次蒸餾和升華。在黃州的四年里,蘇軾的的文學創作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最為輝煌的成就。他寫詩200多首,詞66首,賦3篇,文章(包括小品)170多篇,書信280多封。這些創作是皇皇中國文學史上的不朽作品。在這種難得的(對于許多人恐怕更是難熬的)環境里,他手抄了《金剛經》、又第三次手抄了《漢書》,同時成就了父親蘇洵之志,寫了9卷《易傳》、5卷

6 《論語說》。正如《東坡易傳》(卷五)中所說的,一個有志者絕不因為命運曲折而拋棄了自己的志向(“君子不以命廢志。”)。這對于他此后對人生價值的重新認定,他的生活方式的轉換以及人格發展的走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社會科學之外的領域,蘇軾也有廣泛的興趣和一定深度的造詣。他對水利、農業、醫學都不乏研究,在造酒、制墨方面,也都留有佳話。至于烹調,至今宴會上仍有‚東坡肉?的名菜,就是他在黃州所配制。東坡創制的菜點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菜系。東坡菜共66類,其中35類為黃州時期所研制;東坡酒7種,其中東坡蜜酒、‚黃州壓茅柴酒?在黃州釀成。每道菜,每種小吃的創制,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都有一首通俗的詩歌,都滲透了蘇東坡生活方式轉移后,與黃州人親密和諧的情誼。他寫《豬肉頌》教黃州人烹飪:‚凈洗鍋,少著水,柴頭罨(yǎn)煙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黃州好豬肉,價錢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和自家君莫管。?他吃了黃州的魚、黃州的筍,贊不絕口,并且近百次去樊口,同在那里開酒店、以打漁為生的好友,詩人潘大臨以武昌魚佐酒,并對聞名遐邇的武昌魚進行考察,創制了東坡鳊魚、東坡鯽魚、東坡筍等名菜,又作《鳊魚》、《煮魚法》、《魚蠻子》等詩文,留下了‚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初到黃州》)、‚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浣溪沙》)等優美詩句。{點ppt12}

以上是蘇軾黃州功業的第一個方面。‚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也就是他矢志不渝的堅持正義、忠于國家和人民的信念以及不為命運

7 多舛而改變的追求知識追求真理的行為。下面再來說說第二個方面,就是他踏踏實實生活,實實在在生存所留下的人生軌跡。{點ppt13}

東坡在《雪堂記》中說:‚吾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機。?意思是說,要努力避免世人中常見的投機取巧變詐求利之事,但是決不逃避現實社會的實際事務。

當時,最實際的事務莫過于生存下來。來到黃州,他的職務是:團練副使本州安臵、不得簽書公事。‚團練副使?大體相當于現在人民武裝部副部長,但這個副部長沒有簽字權和行政權,只是個空頭官銜。他的身份本質上是由黃州官府代為看管的犯罪官員,除了一份微薄的實物配給之外,沒有俸祿薪水。蘇軾做了二十多年官,‚俸入所得,隨手輒盡? {點ppt14}(蘇軾《與章子厚書》),所以到黃州后,一家老小二十多口人的花銷就成了大問題。按照當地的物價水平,一斗米大約20文錢,一匹絹大約1200文錢,再加上各種雜七雜八的花銷,一個月下來怎么也得4000多文錢。不過這難不倒蘇軾,錢多我就多花,錢少我就計劃著花。于是他精心計劃:今后每天花費不超過150文錢。每月初一取出4500文錢,分為30份,掛在屋梁上。每天早上用叉子挑下一份,然后將叉子藏起來。而且每天盡量節省著用,省下錢來另外存在一個大竹筒里,作為接待客人的費用。(蘇軾《答秦太虛書》)

但就算這樣精打細算,手里的一點積蓄也只能支撐一年多。那么,一年以后怎么辦呢?東坡說,到了錢用光的時候,再作籌劃,不需要提前發愁。(《答秦太虛書》:“至時,別作經畫,水到渠成,不須預慮。以此,胸中都無一事。”)看來,聰明人從不給自己提前預支煩惱!

8 在朋友馬正卿的幫助下,蘇軾申請到五十畝荒坡地。他脫下文人的長袍,穿上農夫的短打,自己動手,開荒種地。元豐四年二月蘇軾一家開始在東坡墾荒。接著潘生、郭生、古生自愿參加了進來,周圍的一些百姓也參加了進來。他們燒去荒草、除去瓦礫、修復水井、栽上樹木、種上蔬菜和莊稼。這個‚東坡?曾是舊時營防的廢地。蘇軾《念奴嬌》詞中的‚故壘?大概就是這兒吧,‚赤壁?正好是在‚故壘西邊?。

按照朝廷規定,蘇軾這樣的犯罪官員無權享受官府提供的住宅。那就自己動手吧,蘇軾在種地的東坡園中修建了五間瓦舍。瓦舍在大雪紛飛的冬季建成,他在廳堂四壁涂白如雪,起居坐臥,四面環顧,俱為雪景,故而美其名曰‚雪堂?(《雪堂記》)。雪堂不僅解決了家庭住房的困難,從此也成為蘇軾在黃州精神生活的重要象征。

白居易當年被貶為忠州刺史時,曾作《東坡種花》詩:{點ppt15} ‚朝上東坡步,夕上東坡步。東坡何所愛,愛此新成樹。?蘇軾一向喜歡白居易,現在,這塊地正好在黃州城東門外,于是蘇軾干脆給這塊地取名‚東坡?,并自稱‚東坡居士?( 南宋政治家、文學家周必大《二老堂詩話》)。蘇東坡這個名號就是這么來的,它在民間的影響可要比蘇軾這個名號大多了!

在一般文人看來,開荒種地本來就不是什么體面的事情,一塊廢棄的坡地,偏偏稱作什么‚東坡?!一個犯罪的官員,被貶到這么一個窮困偏僻的地方,潦倒不堪,卻還要自稱什么‚居士?!但蘇軾就是與眾不同。誰說文人不能種地?誰說種地的人就不能自稱居士?居

9 士的本意是指在家修行的佛教徒,但‚東坡居士?這個稱謂顯然超越了本意的內涵,擁有更豐富的魅力——黃州的蘇軾,是個平凡的養家糊口的勞動者,是個善于在勞動中尋找審美趣味的文人,也是個勇于在苦難中擺脫心靈枷鎖的哲人。{點ppt16}

東坡躬耕于田間,在平凡山水中找尋歷史遺跡,讀書、寫作仍然是他生活的主要內容,但也有時間和精力去觀察社會,去接觸各階層的人士。上到地方長官,下到流民、乞丐、和尚、道士、農民、漁民、商人、醫生、秀才,其中也有老婆婆和小朋友,蘇軾與他們相處十分親和。他以普通黃州人的自我意識來觀照生活。于是,一幅幅黃州生活畫面在他筆端繪成。他寫下了《東坡八首》,沒有感傷,沒有抱怨,更沒有哀愁,倒是從勞動中獲得了一些過去不懂的知識和前所未有的感受。清新而充實的詩句,既沒有陶(潛)詩‚悠然見南山?的道家氣,也沒有王(維)詩‚空山不見人?的入禪味,而是一份份既執著現實又超越現實,從現實生活中去感悟生命本體存在的物質精神生活的記錄。

我們讀一讀其中的一首吧。{點4下到ppt20}第五首這樣寫道:‚良農惜地力,幸此十年荒。桑柘(zhè)未及成,一麥庶可望。投種未逾月,覆塊已蒼蒼。農夫告我言,勿使苗葉昌。君欲富餅餌,要須縱牛羊。再拜謝苦言,得飽不敢忘。?——說的是:一個好的農民是很珍惜土地的,我僥幸得到這塊撂荒了十年的土地。桑樹柘(zhè)樹等不及長成,一季麥子那是不久就可指望的了。我撒下種子不到一個月,麥苗兒就蒼蒼郁郁蓋住了土壤,農民朋友告訴我,冬天不能讓麥子瘋

10 長,你要想來年有饅頭面條吃,現在就要讓牛羊踩踏麥苗抑制它瘋長。我深深感謝這些朋友,日后吃飽了肚子決不能忘了他們。——你看,生活氣息多么濃厚。

此時的蘇軾對待體力勞動已經具有了審美的感受,他不只是將體力勞動看作是普通意義上的勞動,而是能從一個更高的視角去看待體力勞動,使普通的勞動有了新的意義,既不同于一般道家的歸隱田園式,也不同于儒家落魄潦倒時不得已而為之的局促人生,而是一種安時處順、任其自然的人生經歷,脫離世俗功利和肉體痛苦的生命活動,因此初步具有了形而上的意義,為他的審美的人生境界開辟了途徑。

他甚至發明了一種名叫秧馬的種稻機具,減輕農活的勞動強度。 除了通過自己的精打細算節約用度和親身勞動豐衣足食之外,東坡讓自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黃州人。蘇軾往往一葉扁舟一雙草鞋,放浪山水之間,與漁夫老農雜處,展示出在困境中融入大自然融入老百姓,從中體味人生之樂的境界。黃州赤壁、安國寺、承天寺是他與友人常游的地方。尤其是赤壁,當年面臨大江,波流浸灌,與海相若。二賦一詞就是與赤壁親近的最好收獲。黃州不僅有赤壁這誘人的風光,而且長江南岸武昌(今天的鄂州)西山以及臨近的浠水蘭溪(今稱浠河)、蘄春天峰麓、黃梅五祖寺等風景名勝,風雨云月,陰晴朝暮,千姿百態。東坡和友人,往往扁舟雙槳、拐杖草鞋,出入波浪之間,田間野外,可謂一路風情一路詩。東坡又運用自己的智慧,戲謔幽默,拉近了與黃州人的感情距離,活現了‚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林語堂語)。浠水名醫龐安常,耳朵失聰。蘇軾在沙湖染

11 病,前往求治,陳述病情要通過紙和筆,東坡說:‚我把手當嘴巴,您把眼當耳朵,都是一代特異之人。?病愈,相攜同游清泉寺,痛飲而歸。后來又順蘭溪下至長江邊散花洲,再順巴河上至烏龍潭(在今羅田縣城西邊五里處)(見《龐安常善醫》諸文)。他覺得‚五年嚴遣,已甘魚鳥之鄉”(幾年的被貶生活,已經覺得在這有魚有鳥的地方生活很甜美了), ‚淡然無憂樂”、“寵辱皆忘?,平日‚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推罵?(《答李端叔書一首》,《文集》卷49第1432頁),把自己看成是‚民之一?。 {點2下至ppt22}

這就是是蘇軾黃州功業的第二個方面。‚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機?; 踏踏實實地生活,實實在在地生存,留下自己的人生軌跡。下面再來說說第三個方面。蘇東坡運用哲學智慧成功地調適了自己的心態,從而氣定神閑,笑對人生風雨的人格魅力。{點2下至ppt24}

清末秀才王國維,是我國近現代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全才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他認為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只有四個:屈原、陶潛、杜甫和蘇軾。他在《文學小言〃六》中寫道:‚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四偉人中,每人所代表的時代與思想又有所不同。如果說,屈原和杜甫表現了儒家的忠君、愛民、‚致君堯舜?等進取的觀念,蘇軾的人生觀念,則提供了如何使儒家的進取與佛老的退避批判地結合統一的范例;如果說,陶潛是封建社會前期的產物,提供了以歸隱的行為來批判現實的方式,蘇軾則是封建社會后期的投影,提供了比歸隱更高一層次的批判現實的道路。

12 蘇東坡和陶淵明是不一樣的。

中國的知識分子一貫秉承源自孟子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信條,陶淵明是因為自己的志向不能實現(“有志不獲騁”)而‚歸去來兮?;‚兼濟?不得,便去‚獨善?。他集儒、道于一身,把田園當作心靈的避難所,借以逃避熙來攘往的污濁世界,進而體察山林田園的‚真意?,并最后消隱在其中。對此,東坡是贊賞的,他寫了大量的‚和陶詩?,影響甚廣,甚至以自己的這些詩確立了陶淵明的大詩人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講,今天我們所認識的陶淵明就是蘇軾給塑造出來的。然而,贊賞歸贊賞,崇拜歸崇拜,蘇軾并沒有步陶淵明的后塵,他沒有在東坡雪堂里‚消弭?( mǐ)了自我,他既不避世,也不避人,而是‚澄懷觀道?, {點ppt25} 就是胸襟純凈地體悟,求得對生活更深的理解,使自我得到進一步發展。蘇東坡勞作十分艱辛,生活十分貧苦,但他不象陶淵明那樣‚心遠地自偏?,而是把這種‚造物?的安排看成是感悟人生的天賜良機。他寫了一首詩,題目叫《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他在詩中高唱道:‚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點ppt26} (《詩集》卷20第1036頁) 是說,敢問海棠姑娘何故淪落此間?想來應該是造物主別有深意,故意安排她來點綴這一方土地,照亮這蠻荒的原野。詩里的‚海棠姑娘?顯然有著自喻的色彩;他又在《紅梅三首》詩中以梅花自比,說‚也知造物含深意,故與施朱發妙姿?, {點

ppt27}意思是,我也知道造物主是有深意的,所以施于梅花這鮮紅的顏色讓她呈現這么美妙的姿態。(《詩集》卷21第1106頁)這里表現了一種樂觀曠達、恣放向上的情

13 懷,與陶淵明的怡然自得式的隱士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當然,這種‚深意?絕非‚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之類的為將來兼濟天下而進行的修身安排,而是以此為契機,超越了傳統人格,建立了新的人格。

蘇軾臵換了此前中國知識分子‚兼濟?和‚獨善?的人格基礎,即不論實行‚兼濟?還是實行‚獨善?,都不從主觀上要求對外在社會準則的認同,而是讓它們成為豐富自我、發展自我的兩種手段。因此,他滿肚皮不合時宜,既得罪了改革派又得罪了保守派。他深知自己只要稍微巴結附和其中一派就會官運亨通,但他決不肯屈己隨人。也正是因為如此,‚兼濟?和‚獨善?才在他身上得以統一,這兩種傳統的行為方式才有了新的意義。

蘇軾淪落黃州,受到的打擊是巨大的,憂愁的心緒是可以想見的。若讓這種憂愁不加節制地延伸擴大,就會在郁悶中斷送一切,包括功業在內。蘇軾的聰明和成功之處就在于善于通過自我克制排遣消釋苦悶憂患,而努力達成一種超脫、達觀的情懷。這種方式最完美、最切實、最生動地展示了東坡居士形象,而成為東坡文化精神的象征,為后世文人士大夫所仿效。同時,他的黃州功業也在這新的生活方式中得到藝術的實現。

請聽他的那首《定風波》詞——{點2下ppt28}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

14 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是黃州公元1082年3月的一個下午,日子很普通,與平時沒有任何的區別。

正是乍暖還寒的時節,一陣突如其來的黃昏急雨不約而至,一陣風來,卷起地上的塵土撲人臉面,雨點打在林中的葉子上啪啪作響。

這時,從轉彎的山路上,走出了一群匆匆忙忙的行人。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都在左躲右閃,狼狽不堪地避著雨。惟有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拄著一根竹杖,氣定神閑地緩步走著,雨點密密地打在他高大的身軀之上,他卻似渾然不覺。臉上一片紅潤,大概是剛剛痛飲了一壇子杜康的緣故吧。在山頭夕陽重新綻開笑臉相迎之時,只見他緩緩地轉過頭,望著來時的路途中那曾經的蕭瑟,一聲長吟:‚歸去吧歸去吧,也無風雨也無晴!?話一出口,帶著一股濃濃的四川口音,回蕩在湖北黃岡的山野之中,與煙靄風聲夕陽草莽相應和……

這個下午,一代文豪蘇東坡,拄著他的竹杖,穿著他的芒鞋,在黃州泥濘不堪的黃泥路上,以這么一身特殊的裝束,正向我們徐徐走來……

這種超凡脫俗的境界是怎么達到的?也許是禮佛悟道的結晶?{點ppt29}

蘇東坡曾經在定惠院和僧人住在一起,后來又常到安國寺靜坐,‚歸誠佛僧?,專心研讀佛經,同時,對道家和道教也作了深入的探討。但蘇東坡從來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或者道教徒。他汲取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積極因素而形成一種新的人格。儒家的入世和有為,引導他熱愛生活和人生;道家的無為特別是莊子的齊物論,又使他淡泊

15 名利,在逆境中也顯得從容自如;佛家的靜達圓通,則啟迪他走向圓融和通達。他的人生態度也成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這個范式就是進退自如,寵辱不驚。他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主要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在這種思想影響下。東坡的詩文創作也無疑體現了深切的人文關懷和哲學的思考,能給后人以有益的啟示以至精神的滋養。

他在《送參寥詩》中說:‚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就自覺地在文學創作中將‚空、靜?二字演成妙諦,自己悟禪有妙得,對后世影響也極為深遠。

《雪堂記》(《文集》卷12第410頁)通過‚客?與‚蘇子?的辯論,充分展示了東坡對待道家思想的態度。他這番心靈活動的過程,也像他參悟佛理一樣,豐富著自己的心靈,發展著自我。

除了用佛道之理凈化思想,東坡還用酒來放脫精神,在與黃州人廣泛社交之中,借詩酒風流的方式,取得了輝煌的文學成就,同時也展示了灑脫的東坡居士形象。他在《與李方叔》信中說:‚暑中既不飲酒,無緣作字。?而他一旦進入半酣狀態的酒的境界之中,短暫地沉浸在樂淘淘的藝術天地里,藝術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其內外交養所形成的藝術的潛象與潛力,讓他創造出一個個清空的藝術境界,塑造了至今仍然活躍在人們心目中具有曠達特質的坡翁形象。他不僅在文學上造詣極高,書法繪畫都有好作品留在黃州。

從借酒率意再引申一步,日常的口福之享、山水清風,都可以用作放飛生命的平臺。那首七律《初到黃州》完整版是這樣的:{點ppt30}

16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臵,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這是在發牢騷,卻是一種詼諧的自嘲。逆境中往往能夠苦中作樂,這就是東坡人格的基本特征。詩人說自己平生都在為個嘴巴在奔忙,沒料到這次被貶到黃州,反倒如了心愿。黃州既有水產又有山珍,官職是員外安臵,這種在正常官職員額之外安臵的閑官自古就是為詩人專設的,別人還輪不上呢。你們貶我做散官,讓我得著空閑,卻還要費你們酒囊飯袋。這些幽默的說法,雖然實質上還是屬于苦中尋樂,但不是又讓我們從中看到了詩人面對人生挫折,超然自解的樂觀態度嗎?

聽說日本人特別崇拜蘇東坡。一般公司職員,因競爭激烈而容易犯心胸狹窄的毛病,比如從高級主管降到中級主管,人就受不了,要自殺。學習蘇東坡,心胸為之一變,再不想死了。這也許是可信的。想想蘇東坡,我們今天的人還有什么委屈不能承受的?

《記承天寺夜游》(《文集》卷71第2260頁)一文記敘了東坡與張懷民夜游承天寺的經過和感受,僅一百零二字,卻極為精警動人。其結句說:‚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點ppt31}這一方面表現出他心靈的空明澄澈,另一方面是說人心即是標準,只要有閑心,便就有‚閑人?,便就有美景。但月夜常設而‚閑人?惟少。這時的他顯然已經擺脫了世俗的價值標準,使自己的心靈上升到了一

17 種澄明的境界。

《赤壁賦》通過水與月的辨析,把自然萬物和歷史、人生放到一個更大乃至無窮的參照系中去考察,以詩情為哲理,實現對人生的審美超越。這種超越把人從現實局促的功利之心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不再拘泥于一時一事的得失成敗,而是有更開闊的胸懷和更深邃的眼光。文中說:‚只有江上的清風,與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的便是聲音,眼睛看到的便是色彩,取用它們沒有人禁止,享用它們無窮無盡,這是大自然的無窮無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zànɡ,出于佛家語的“無盡藏海”『像海之能包羅萬物』)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這里有享有的意思。”)作者追求的是一種‚安適?之境。‚適?的含義是什么?就是對自然進行睿智的觀察思考,通過對人生進行內省體驗,去和自然親近,去細細咀嚼和發現自然之美而安適。{點ppt32}

《書臨皋亭》里這樣描述他的人生境界:{點ppt33} ‚東坡居士酒醉飯飽,倚于幾上,白云左繞,清江右回,重門洞開,林巒岔入。當是時,若有所思而無所思,以受萬物之備?。這種無思之思,確實是一種人生崇高需要的滿足。

蘇軾的曠達是一種人生態度。這種人生態度使他的黃州作品充滿趣味。如有一天他在監倉劉唐年家里吃到一種油煎的米粉餅,又香又酥,他不禁嘖嘖稱贊,就問劉唐年:‚為甚酥??——這是什么糕點呢?在座的客人哈哈大笑,因為這是劉家自制的餅,沒有名字。東坡說就叫‚為甚酥?吧。另一天,蘇軾到潘大臨家里品嘗潘家自釀的酒,酒味很酸,他笑著說:‚不要是做醋的時候錯著了水吧!?于是提議潘

18 家將自家的酒命名為‚錯著水?。后來東坡還曾寫詩向劉唐年討要他們家的煎餅吃,說:‚已傾潘子‘錯著水’,更覓君家‘為甚酥’!? {點ppt34}

一個人,如果他既有經天緯地之才,又能醉心于周遭,縱情于生活,那他就跟神仙相差無幾了。難怪在東坡生前,人們就已經稱呼他為‚坡仙?了。這是對他人格魅力的充分肯定,也是對他灑脫淡定人生態度的贊賞。黃州人民早已把蘇東坡視為黃州的一分子,至今還津津樂道于蘇軾在黃州的諸多傳說,如蘇子耕種的荒地,蘇子種下的青竹,蘇子命名的‚遺愛湖?。特別是蘇子烹飪的紅燒肉,蘇子自創的餅,如今都被冠以東坡肉、東坡餅而家喻戶曉,代代相傳。蘇東坡不僅給黃州留下了如此諸多的念想,還留下了以一詞兩賦為代表的一大批不朽的文學文藝作品,更給黃州留下了做人的一種智慧。在生活中能如此淡定,又如此執著;如此實在,又如此曠達。那還有什么風雨能阻擋我們前行的步伐?

(如時間多可打開《蘇軾詩詞》講一講)

第四篇:論蘇軾密州時期詞風的變化

密州時期是蘇軾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時期,就其詞來說,突出表現在題材的開拓、風格的轉變、詞境的提升等方面。究其原因,這既與蘇軾本人生活際遇的改變息息相關,同時也和蘇軾詞學觀念的轉變密不可分。綜觀蘇詞的發展歷程,密州時期是承上啟下的一個重要階段,對這一時期蘇詞的觀照和研究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蘇軾;密州;詞;原因;影響

Abstract

The period of Mizhou is important for Sushi’s ci. For his ci, the outstanding express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me, the transition of the styl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aning and so on. There are two reasons: one is the experience, the other is the theory of ci. All in all, the period of Mizhou deserves researching. Key words:Sushi; Mizhou; ci; reasons; affection

中國最大的論文知識平臺

前 言 ................................................. 2

一、密州時期蘇詞題材的開拓和表現 ......................... 3

(一)“無處話凄涼”——悼亡詞 ......................... 4

(二)“此般風味應無價”——節序詞 ..................... 4

(三)“且將新火試新茶”——詠春詞 .................... 5

(四)“西北望,射天狼”——詠懷詞 .................... 6

二、密州時期蘇詞詞風的變化及原因 ........................ 7

三、密州時期蘇詞詞境的提升和影響 ........................ 8

總 結 ................................................ 9

參考文獻 ................................................ 9

致 謝 ............................... 錯誤!未定義書簽。

中國最大的論文知識平臺

論蘇軾密州時期詞風的變化

前 言

蘇軾和蘇詞歷來為眾人所關注,研究成果頗豐。王水照、朱剛的《蘇軾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和孔凡禮《蘇軾年譜》(中華書局,1998年版)都很有深度地對蘇軾生平及相關情況做了詳細的闡述。龍榆生、石聲淮、唐玲玲、薛瑞生、鄒同慶、王宗堂、曾棗莊等學者對蘇詞及相關資料進行了收集整理,為蘇詞研究打下了一個堅實基礎。近幾年來,對蘇詞的研究涉及到各個方面,其中對蘇詞演變的探索,蘇詞的分期,蘇詞的詞風轉變,蘇軾的“以詩為詞”等方面的研究是其中的重點。筆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廣泛收集研究相關資料,仔細閱讀相關文獻,力圖對蘇詞價值作出自己的評判。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人。蘇軾,弟弟蘇轍,還有父親蘇洵,父子三人被稱為“三蘇”。蘇軾整個的政治命運都與北宋時期的黨爭密切聯系,他的文學創作也受此影響,王水照先生在《論蘇軾創作的發展階段》一文中認為按照蘇軾生活經歷的變遷可以把他的文學創作分為七個階段:

一、嘉祐、治平初入仕途時期。

二、熙寧在朝任職時期。

三、熙寧、元豐時期的外任期。

四、貶謫黃州時期。

五、元祐在朝時期。

六、元祐、紹圣時期的外任期。

七、貶謫惠州、儋州時期。①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十二月,蘇軾離開繁華似錦的杭州,來到了蝗災旱災嚴重,百姓忍受著巨大困苦的凄慘清冷的密州,擔任知州。這樣一直到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十二月,再次接到調令,以祠部員外郎直史館的身份移知河中府。②整整兩個年頭,蘇軾與民同樂,為當地的百姓謀福,致力于滅蝗蟲、修筑水利工程等等,與此同時,也為整個詞壇作出了重大貢獻。

王灼的《碧雞漫志》云:“東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③ 主要說的是蘇軾詞沖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提升了詞的意境,沖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正如蘇軾在《與鮮于子俊書》的信中說道:“近卻頗做小詞,雖無柳

④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開創了與婉約派并立的豪放詞派,對詞的革新和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蘇軾作為宋詞的杰出代表人物,通判杭州時期、知密州時期和被貶黃州時期是其整個詞創作的重要階段。而知密州時期尤為關鍵,雖然在詞作數量上,不及通判杭州時期與被貶黃州時期那么的豐富,僅為十八首,但是在題材的拓展上,有氣勢非凡的出獵詞,有溫馨美好的農田詞,還有感人肺腑的悼亡詞等等,詞作質量也大多居于上等,同時,也開啟了豪放開闊的詞風,并深深地打著“自是一 ①②王水照:《論蘇軾創作的發展階段》,《社會科學戰線》,1984年第一期。 參見孔凡禮的《蘇軾年譜》。 ③唐圭璋:《詞話叢編》,中華書局2005年第2版,第85頁。 ④蘇軾:《蘇軾文集》,孔凡禮點校,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1560頁。

中國最大的論文知識平臺

家”的烙印。對蘇軾密州時期詞風的變化進行探究,不管是對蘇詞本身的認識來說,還是蘇詞對后世的影響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一、密州時期蘇詞題材的開拓和表現

蘇軾是一個情感異常充沛的文人。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中就指出蘇軾是一個注重情感表達的人,無論是兄弟之情、朋友之情,還是夫妻之情。詞來源于情,只有感情如此細膩敏感的人,才能體察入微,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以及個人的所思所想。蘇軾本人自述其文學創作理論時說道:“吾文如萬斛源泉,不擇地皆可出。某平生無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達意,自謂世間樂事無逾此者”。①這也正是蘇軾詞創作的初衷。蘇軾對百姓關心同情之心,對朋友遠行離別的不舍,對亡妻的勿忘懷念之意,以及對兄弟的遠望相思之情,都形諸于筆端。

(一)“無處話凄涼”——悼亡詞

蘇軾在熙寧八年(1075)正月二十日,寫下了懷念亡故十年的妻子王弗的悼亡詞《江神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江神子②

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暫且不說,對于詞題材的拓展意義,更重要的是這首詞飽含著深情,并且也展現了蘇軾詞的感人肺腑的魅力。“十年生死兩茫茫”說明了十年的陰陽相隔,但是卻一直難以忘懷,自然得就像平時的呼吸一樣,已經不用刻意地去想念對方。同時,人的容顏也經不起時間的摧殘而變得“塵滿面,鬢如霜”,因而,夢里重相遇,也認不出了。與此同時,內心的糾結,也無從談起,只能以淚表達,“此時無聲勝有聲”,到每年的忌日那天,只會更加肝腸寸斷。王弗生前是一個好妻子,隨著時間越久,停留在蘇軾的腦海里的只會是經過沉淀的更加美好的東西。

而對于詞題材的拓展上,開創了悼亡詞,并作了這首佳作。

蘇軾早年也寫過很多表達對妻子王弗之情的詞,大約最早的那首是《南鄉子》(寒玉細凝膚):

南鄉子 集句

寒玉細凝膚(吳融)。清歌一曲《倒金壺》(鄭谷)。冶葉倡條遍相識(李 ①②林語堂:《蘇東坡傳》,張振玉譯,現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25頁。

所有詞作均選自王宗堂等:《蘇軾詞編年校注》,中華書局2002年版。

中國最大的論文知識平臺

商隱),凈如。豆蔻花哨二月初(杜牧)。

年少即須臾(白居易)。芳時偷得醉功夫(白居易)。羅帳細垂銀燭背(韓偓),歡娛?;淼闷缴鉄o(杜牧)。

縱觀全詞,不難發現每一句詞都有出處,模仿痕跡很濃重。雖然也有評價說:“集句雖用現成的句子,但要作好,很不容易。作者必須博覽強記,巧于運用,組織得自然渾成”,①但是這也終究不是創作,而是組織。當然,在詞創作的初期,也是情有可原的。與密州時期的悼亡詞《江神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相比,顯然是很稚嫩的。而《江神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用詞的簡潔且精確,弦外之音,強烈的畫面感,以及情感的深沉都顯而易見地傳達出密州時期詞風的變化。因而,無疑這是這一時期詞風變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往后推及蘇軾后期的詞創作,關于另外一個陪伴其后半生的重要女性朝云而所作的悼亡詞《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霧):

西江月 梅花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幺鳳。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 此詞堪與《江神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相媲美,兩首作品稱得上是姊妹篇。“玉骨”、“冰姿”這兩詞雖然是在表現梅花之潔白品質和綽約風姿,但是卻象征著亡妾朝云的美,同時,蘇軾自比海仙,被素潔的自然美,“洗妝不褪”的風姿所吸引。全詞透露著一種超越世俗的空靈美,相比另外一首著名的悼亡詞《江神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更為灑脫。

(二)“此般風味應無價”——節序詞

蘇軾從“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杭州,到了蕭條冷清的受災地區密州,心里必然有強烈的落差感。而這也反映在了他在密州時期的最初創作的詞《蝶戀花·密州上元》:

蝶戀花 密州上元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風味應無價。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鹄錈粝∷断??;杌柩┮庠拼挂?。

這是蘇軾在密州過的第一個元宵。“燈火錢塘”和“寂寞山城”的鮮明對比,讓詞人不免覺得失去往日縱情歡娛的活力,陷入自我愁苦和百姓困苦的境地。錢塘的元宵熱鬧,百姓燦爛地笑著,香氣四溢,風味值無價。而密州所有的一切都是冷色調的,盡管也有人說最后一句“昏昏雪意云垂野”是豐年的祥兆,但也終究敵不過整個本應歡慶的節日卻一片凄冷的失落感。這也稱得上是寫實之作。

而密州時期最佳的節序詞要數《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水調歌頭

①石聲淮、唐玲玲:《東坡樂府編年箋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中國最大的論文知識平臺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真的是這一時期另一佳作。雖然這首詞所表現的主題是自古就有的中秋思鄉的文學主題,但卻憑借其天上人間的自然穿越以及曠達樂觀的個人胸懷而讓這首詞作品展現其無窮的魅力,無論古今,都廣為人傳唱與研究。宋代胡仔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①“這首詞把人間與天上、理想與現實、郁悶與自慰、意境與哲理有機地融為一體。想象豐富大膽、縱橫馳騁,境界開闊深遠、視通萬里,感情深沉誠摯、跌宕起伏,語言平易樸實、揮灑自如,是一篇杰出的浪漫主義作品”。②因而,這也是蘇軾密州時期詞風變化的典型代表之一。這時候的蘇軾在詞創作上,更為成熟了,能夠隨著自己的想象,并轉化成屬于自己的文字。雖然兄弟兩個人相隔兩地,又是人月兩團圓的中秋時節,但是蘇軾卻轉悲為喜,借景融情。

(三)“且將新火試新茶”——詠春詞

蘇軾不但對愛人兄弟情意綿綿,而且對美好的春色也甚是喜歡。一有空暇,就會和三三兩兩的朋友出去踏春,同時,也不由自主地作詞詠唱。吟詠春天真的是蘇軾很愛的詞作主題,透露著蘇軾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愿意對一切積極美好的東西表現喜愛之情。在密州的這段時間中,一共創作了五首關于春天的詞作,它們分別是《雨中花》(今歲花時深院)、《一叢花》(今年春淺臘侵年)、《望江南》(春未老)、《望江南》(春已老)、《臨江仙》(九十日春都過了),但是對于第一首的話,其實確切的說是在賞秋色:

雨中花

初至密州,以累歲旱蝗,齋素累月。方春牡丹盛開,遂不獲一賞。至九月,忽開千葉一朵,雨中特為置酒,遂作此詞。

今歲花時深院,盡日東風,蕩飏茶煙。但有綠苔芳草,柳絮榆錢。聞道城西,長廊古寺,甲第名園。有國艷帶酒,天香染袂,為我留連。

清明過了,殘紅無處,對此淚灑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會聊追短景,清商不假馀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態,付與明年。

在這首詞作的序里面交代了蘇軾剛到密州時,所面對多年的旱災蝗災的困境,蘇軾作為全城百姓的父母官,齋戒幾個月求雨,這份關心百姓的情意和責任感,讓人覺得高興。但也有遺憾就是錯過了賞春的時機,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天有情,居然到晚秋時節,有一支牡丹獨自開放,樂煞詞人,“雨中特為置酒”。而這也正好彌補了“不獲一賞”的缺憾。盡管時間不對,但是這并不妨礙到詞人賞春的興致,以及對美好春光的愛戀之情,對那朵珍貴的牡丹不禁發出“不如留取,十分春態,為我留連”。

①②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后集卷三十九。 于培杰、孫言誠:《蘇東坡詞選》,花山文藝出版社1984年版,第1120頁。

中國最大的論文知識平臺

不過,寫得好的應該是《望江南》(春未老):

望江南 暮春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剛到晚春,還未春殘,登上超然臺遙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視野開闊,一幅朦朦朧朧的水墨畫。即使酒勁過去,嘆息思鄉,也不忘用“新火試新茶”,珍惜年華。“遠近交錯,時空轉移,色澤變幻,明暗相襯,無愧丹青高手。思鄉情切之際,卻說‘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一掃憂思,心境超然”。①而相比約作于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二月的《減字木蘭花》(鶯初解語):

減字木蘭花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休辭醉倒?;ú豢撮_人易老。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不難發現,第一層是寫描寫美好春光,第二層是寫勸告珍惜春色。也明顯地看到“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些是化用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同時整首詞的風格境界也比《望江南》(春未老)要低,沒有一種開闊釋懷的感覺。

(四)“西北望,射天狼”——詠懷詞

除了賞春游玩,也有祈雨歸途中,繞道出獵,而寫下了豪氣沖天的《江神子》(老夫聊發少年狂):

江神子 獵詞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詞感情縱橫奔放,如長江大河,瞬息千里,詞中表現自己的胸襟見識,情感興趣,希望和理想,姿態橫出,‘狂’態畢露。以壯詞述壯志,表現了東坡樂府的豪邁風格”。②同時,這也是蘇軾密州時期詞風變化的典型代表之一。相較于詞創作的初期,總是纏綿于兒女情長,歌舞妓女之中,而這首詞完全沖破了詞專寫男女戀情的狹窄題材,而抒發了厚重的愛國之情。蘇軾自稱“老夫”,頗有三國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意味。最后一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狂態畢露。

不過,這一時期也有顯露退隱之情的詞,如《減字木蘭花》(閑哉令尹):

減字木蘭花 送東武令趙晦之

①②朱德才:《蘇軾在密州》,齊魯書社1995年版,第158頁。 唐玲玲:《東坡樂府研究》,巴蜀書社1992年版,第1858頁。

中國最大的論文知識平臺

閑哉令尹。三仕已之無喜慍。我獨何人。猶把虛名玷縉紳。 不如歸去。二頃良田無覓處。歸去來兮。待有良田是幾時。

詞的第二層,表示想要辭官,歸退田園。這首詞也直接引用了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的句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品的藝術價值。不過,卻反映了積極入世和消極出世這兩方面在詞人蘇軾身上的矛盾。

二、密州時期蘇詞詞風的變化及原因

蘇軾密州時期的詞風有很大的變化,綜上所述,變化有三個方面:第一,對花間詞風的突破,有悼亡詞、出獵詞等;第二,豪放詞風的創立;第三,脫離模仿,自是一家。從而,為黃州時期的巔峰創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那么,是哪些原因促使蘇軾密州時期的詞風變化的呢?

首先是蘇軾本人對詞的熱衷之情。對于詞,很多文人都只把它當做吟詠風月的工具,即使文學家歐陽修,也曾創作了一系列的艷詞。而蘇軾雖然也會時不時陷入這個窠臼,但是最終卻走出來了。從亦步亦趨地模仿“柳七郎風韻”到自己的獨立開辟詞的世界。這一過程都是對詞的喜愛而大力促成的。同時,“以詩為詞”理念,使詞的地位上升。盡管女詞人李清照曾批評蘇軾詞“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者”,①但是正因為如此,蘇詞才可以如此地自由抒發真性情,遇到觸動情感的事,便下筆成詞篇。

其次是蘇軾本人的政治遭遇和生活遭遇。在積貧積弱的宋朝,蘇東坡作為一個正直忠義之人,并身為君王的臣子,百姓的父母官,當然,定要為國效忠,為民謀福。官場上甚是失意,同時眾多親人早早地離開了自己,而又身處異鄉。并且總是看到深受自然災害迫害而困難重重的百姓,再聯想到自己的處境,甚是凄涼。因而,在妻子王弗死后的第十年寫出了感人至深的《江神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同時,與弟弟子由雖然在密州時期為官之地相距不遠,但還是在中秋團圓佳節之際,不能相聚,感觸頗多,揮筆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再次是在密州時期時,蘇軾本人的儒釋道交雜的哲學思想。“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儒家思想,讓蘇軾本人雖屢遭打擊,卻還是意氣風發,“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道家的超脫思想,又讓他不如歸去。佛家的隨遇而安,也總能讓他不管自然環境多惡劣,也總能和鄰居好友一起尋找生活中的點滴樂趣。而在黃州時期的詞創作中,被林語堂稱為“流浪漢狂想曲”的《楚詞·黃泥坂詞》,其中有一段是“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草為茵而塊為枕兮,穆華堂之清宴。紛墜露之濕衣兮,升素月之團團。感父老之呼覺兮,恐牛羊之予踐”,②顯出了蘇軾經過儒釋道的矛盾融合而后變成了一個老頑童了!

最后也是作為密州時期詞風的變化的基本原因,那就是蘇軾本人的文學才能。如果蘇軾沒有飽讀詩書,從小做好文學素材的儲備,那么也就不可能有詞創作初期的模仿之作,也更不可能走得更遠。又如果沒有蘇軾的主動去探索詞創作的理論,并付諸于實踐,那么也就不可能有詞創作從幼稚走向成熟,形成了自家的風格,“蘇東坡‘大江東去’,有銅將軍鐵綽板之譏;柳七‘曉風殘月’,謂可令十七 ①②李清照:《詞論》,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頁。 林語堂:《蘇東坡傳》,張振玉譯,現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350頁。

中國最大的論文知識平臺

八女郎按紅牙枟板歌之。此袁绹語也,后人遂奉為美談。然仆謂東坡詞,自有橫槊氣概,固有英雄本色;柳纖艷處亦麗以淫耳”。①但是也有瑕疵,“蘇軾把詞‘詩化’乃至‘散文化’也有一定的流弊,帶來議論過多、句子太散或粗率淺陋等缺點,這是他為詞的革新付出的代價”。②不管怎么樣,蘇軾的個人文學才能,能把自己所遇到的事大都能夠轉化成文學創作的生活素材,并融入個人真摯的情感,使得蘇詞散發著永久的光芒。

三、密州時期蘇詞詞境的提升和影響

蘇軾在密州這一時期詞作品和詞理論不僅對自己的后期創作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還對后來的人的影響是巨大的。蘇軾對詞的題材內容進行了拓展,使得后人創作的素材選擇更自由。與此同時,蘇軾把創作手法和其它文學創作融合在一起,使詞得到更充分地發展。

雖然也有人論說“雖然密州、徐州詞題材較為廣泛,從此詞多為長調,豪放特色漸趨顯現,可謂初露鋒芒。但思想較多體現儒家思想,風格主要為豪放之風,比起黃州時期的詞的內容的廣泛性,風格的多樣性,思想的豐富性,佳篇的層出性來講,則遠遠不如,密州似乎僅有密州三曲可謂佳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而黃州時期,佳篇可謂俯拾皆是”。③但是密州時期作為蘇軾詞創作的變化時期,已經很不容易了,而在這一時期,能有這樣的詞風變化則是更難得了。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并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④蘇軾正是如此,從格調不高的花間詞和杭州交友宴飲詞到密州時期的悼亡詞、出獵詞等,蘇詞在這一時期的詞境得到很大提升。不再是局限于追求濃艷以及個人歡娛,而是提高到人生意義的思考和忠君報國的抱負。

正如王闿運《湘綺樓詞評》所道:“大開大闔之筆,亦他人所不能。才子才子,勝詩文字多矣。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自由穿梭于天上人間,境界開闊。”⑤

而對于后人的影響來說,一方面是精神層次上,蘇詞創作中日益體現的豁達向上的情懷,關心百姓疾苦的憂民思想,以及重視親情友情愛情的表達,都讓同時期的人以及后來的人敬佩和崇尚;另一方面是對于詞創作和詞理論方面的,蘇軾的優秀的詞創作,開一代風氣之先,給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讓后來的人爭相模仿,影響后來的人的詞創作,而至于蘇軾的詞理論方面,給后來的人的詞創作有了比較明確的指導作用,盡管蘇軾的文學才能不可以被他人復制, ①②王水照:《蘇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775頁。 王水照:《蘇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780頁。 ③趙偉:《試論黃州時期蘇軾創作的轉型》,《學術交流》,2009年第11 期。 ④王國維:《校注人間詞話》,徐調孚校注,中華書局,2003年新1版,卷上。 ⑤轉引自吳熊和:《唐宋詞匯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一卷。

中國最大的論文知識平臺

但是至少讓后人對詞創作的眼界開闊點,不拘泥原有的詞形式,激起詞創作的熱情,更自由地創作出自己的作品。

總 結

綜上所述,蘇軾密州時期詞風的變化有其一定的社會背景,再加上各方面的原因,從而有了眾多的主要表現,最終對同時期以及后來的人產生巨大的影響。在蘇軾密州時期詞風的主要表現方面:第一,擴大詞的題材、開拓新的詞境;第二,內容豐富, 涵蘊深刻;第三,“自是一家”的風格與以詩為詞的探索。①這些都已經被前面研究的人歸納以及總結了,而我在此基礎上,對蘇軾前后時期的作品與密州時期的作品做了一個比較,以此來開拓。但因本人學識有限,未能作更廣闊的闡釋。同時,對于詞學理論方面的薄弱,未能詳細闡釋密州時期的詞理論的開創以及運用,為本文另一不足之處。因此,有待于個人學識的增加,以更好地解讀蘇軾密州時期詞風的變化。

參考文獻

1、孔凡禮:《蘇軾年譜》,中華書局,2005年版。

2、王水照、朱剛:《蘇軾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四川大學中文系唐宋文學研究室:《蘇軾資料集編》,中華書局,1994年版。

4、王水照:《蘇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5、林語堂:《蘇東坡傳》,張振玉譯,現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6、王宗堂等:《蘇軾詞編年校注》,中華書局,2002年版。

7、于培杰、孫言誠:《蘇東坡詞選》,花山文藝出版社,1984年版。

8、曾棗莊:《蘇詞匯評》,四川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9、薛瑞生:《東坡詞編年箋證》,三秦出版社,1998年版。

10、石聲淮、唐玲玲:《東坡樂府編年箋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11、朱德才:《蘇軾在密州》,齊魯書社,1995年版。

12、唐玲玲:《東坡樂府研究》,巴蜀書社,1992年版。

13、龍榆生:《東坡樂府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①薛祥生:《略論蘇軾的密州詞》,《長沙水電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3年第1期。

中國最大的論文知識平臺

第五篇:2009黃州工業園情況黃州工業園工作總結(xiexiebang推薦)

黃州工業園工作總結

2009年,在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和區直各部門以及路口鎮、禹王街道辦事處的大力支持下,黃州工業園(轄路口工業區和禹王高新區)開發建設取得了較快發展,路口工業區已基本建成,禹王高新區已全面啟動。黃州工業園已逐步成為黃州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新的增長極。

一、主要成績

黃州工業園路口工業區:到2009年底,路口工業區規劃面積2000畝已全部建成,落戶企業26家,協議投資16.72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1.7億元。一是投產企業生產正常。19家投產企業實際產值7.46億元,完成銷售收入6.52億元,實現稅收1980萬元。黃岡市新昌紡織有限公司800臺(套)噴水織機和捻絲機處于滿負荷生產狀態,全年可生產高檔仿真絲面料坯布8000萬米,實現產值2.3億元,銷售收入2億元,稅收500萬元。湖北信柳工藝有限公司借助品牌優勢,營造規模效應,充分發揮信譽和誠信的經營理念,成功實現出口銷售600萬美元。中牧藥業有限公司黃岡分公司是國家一類獸藥“喹烯酮”獨家生產基地,已正式投入生產,該藥無毒、無殘留、無污染、無耐藥性和無任何毒副作用,是國內外較為理想的飼料添加新藥,也是我國具有自己知識產權的動物專用藥。二是新建企業加快建設。

1、裕泰飼料項目建設速度快,已完成圍墻、生產車間和辦公大樓已完成鋼結構工作量和部分設備安裝,2010年6月竣工投產;

2、廣廈汽車已完成主體車間,2010年5月投產;

3、大信高科已完成主體

- 1 突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投資5億元的中糧油料項目已正式落戶園區。五是與太平洋建設集團簽訂了基礎設施建設框架協議和唐渡四路建設原則性意見,并正式進場建設。

二、主要作法

(一)抓龍頭,讓規劃引領發展

黃州工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區是黃州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黨政一把手親自掛帥,并成立建設指揮部,從規劃入手,立足高起點、大規劃、大開發。武漢市城市規劃設計院幫助我們進行“黃州工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設計,整個規劃融入了大武漢開發建設的理念,并與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進行有效對接。湖北省城市規劃設計院對黃州工業園市政工程進行設計,已完成工作量80%,高起點的規劃設計有效的提升了園區對外開發形象。我們已委托專門機構做好區域環評工作,近期可以完成成果。

(二)抓融資,借外力開發園區

園區開發,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僅靠區級財政投入是不夠的。我們積極創新觀念,提出了變“筑巢引鳳”為“引鳳筑巢”工作思路,廣借外力,加以引導,實行以商招商,把土地開發和部分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招商的內容,通過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先行“筑巢”,再引進企業和項目,實現滾動式發展,大力加快園區建設步伐。我們成功的與太平洋建設集團進行合作,首期建設4.57公里,寬50米的疏港大道,正在建設中,預計今年12月建成通車。

(三)抓招商,引產業領軍項目

樹立項目就是園區生命線的觀念,以招商引資統攬全局。靈活運用優惠政策,創造寬松投資環境,利用資源、土地、勞動

- 3

(一)、體制因素制約了園區加快發展

黃州區為市轄區,規劃、土地、環保等職能不全,隨之園區相關職能不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效率,尤其是園區經營性土地收入歸屬不在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我們建議落實省政府鄂改發(2005)26號文件精神,賦予園區規劃、土地、環保等相關職能。

(二)、資金短缺制約了園區基礎建設

黃州工業園建設資金融資渠道單一,基礎設施建設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多年來,區級財政每年能用于投入建設的資金有限,建設資金短缺問題十分突出,而園區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同時,融資渠道也不暢,信貸規模偏小,門檻過高,手續復雜。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難以滿足實際的建設需求,這將是現在和今后一個時期影響園區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杭州濱江新城范文下一篇:紅十字會精神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