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icu多重耐藥菌護理

2022-12-08

第一篇:icu多重耐藥菌護理

ICU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護理與控制

ICU

郭靜

【摘要】目的:探討ICU多重耐藥感染患的護理與控制,針對其特點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以有效預防以及控制了MDRO感染的傳播,有效保障了醫療護理及患者的安全。方法:通過制定預案,加強培訓,加強消毒隔離強調個人防護及相關制度的落實干預多重賴藥菌感染的發生與控制。結論:護理干預在多重耐藥患者的治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ICU多重耐藥菌;感染;護理問題;護理干預;感染控制

1 一般資料

1〃1 多重耐藥是指一種細菌對兩類或兩類以上的抗菌藥物產生耐藥,入住ICU后通過血液,痰液,小便,大便等的檢驗了解病人的感染情況。

2護理干預

2.1 科學落實隔離和防護措施 一旦發現多重賴藥菌感染患者無論是院內還是院外感染,都應該對患者實施有效的消毒隔離措施。盡量將患者安臵在單間病房,若受條件允許,應實施床旁隔離,建立隔離標志。每日對病房進行清潔與消毒。保持病房的通風,定期做好病房空氣監測?;颊叩娜粘I钣闷芬龅綄H藢S?定期和終末嚴格消毒處理,避免探視者使用患者的日常用品和隨意將患者用物帶回家的現象。生活垃圾要放入指導的容器中,防止排泄分泌物污染周圍環境。處理感染部位后要及時洗手或使用快速手部消毒劑擦拭消毒雙手。探視人員接觸患者時按標準預防穿戴防護用品,離開病房時認真清洗雙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劑消毒雙手,防止多重耐藥菌株的社會傳播。

2.2 落實手衛生 嚴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接觸病人 后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劑進行消毒,接觸病人帶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手衛生。病房的保潔人員由于大多文化程度較低,不了解手衛生的重要性,應該對其進行培訓,督促洗手,使他們充分認識手衛生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并防治交叉感染。

2.3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 長期臥床,氣管切開,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的病人,應該定時按需吸痰,吸痰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范,吸痰錢應先濕化氣道,帶無菌手套,吸痰動作時要輕柔,由下向上旋轉提拉,嚴禁反復在氣道內插吸,每次吸痰不超過15秒。盡量吸盡氣囊處及口腔,咽部的分泌物。

對需要保留導尿的患者 在留臵尿管和更換尿管時,應嚴格無菌操作技術,留臵的尿管要妥善固定,導尿管和尿袋應低于膀胱水平,尿袋應低于尿管水平位臵。非必要時無需更換尿管。每天應進行會陰護理至少Bid。傾倒尿液留取標本時,應防止尿液逆流。

對需要留取深靜脈臵管的患者 臵管時應該嚴格無菌操作技術,選擇合適的臵管部位,應首選鎖骨下,盡量避免股靜脈臵管,覆蓋深靜脈臵管的敷貼應每天更換,更換時應無菌操作。

2.4 加強探視人員的管理 嚴格執行探視制度,入ICU必須更換隔離衣,戴口罩帽子,更換專用鞋。確診MDRO感染患者,只允許一名家屬探視,并強調家屬不允許與患者有任何接觸,做好床邊隔離。家屬出入ICU時必須經過雙手的速干手消毒劑的處理

2〃5 配合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優化抗菌藥物應用策略,樹立使用抗生素之前先采集病原學標本。加強根據病原學藥敏結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識。遵循抗生素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有計劃的進行輪換使用。研究顯示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和濫用,既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浪費醫療資源,還能導致菌群失調,使細菌耐藥率增加,同時也增加醫院感染的風險[5]。在臨床輸注上,護士應掌握合理用藥知識,注意抗菌藥物的后效作用(PAE),嚴格掌握執行給藥時間。注意觀察患者病情和藥物使用后的反應及抗生素的配伍禁忌,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減少耐藥菌的感染發生率。

2〃6 提高機體抵抗力 對于年老體弱、有嚴重基礎疾病、免疫力低下清醒的患者,鼓勵他們在不影響疾病治療的同時多進食營養豐富的食品、保持開朗樂觀的心態,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通過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護理干預,加強消毒管理,及時有效的落實消毒隔離措施,嚴格有效的手衛生管理,能有效的預防和控制ICU內MDRO的交叉感染及暴發,從而保障患者及醫療安全。

【參考文獻】

[1] 楊平滿,周建英.常見多重耐藥菌的耐藥機制及防治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12):1434-1437. [2] 張潤香,馮偉.臨床醫務人員洗手現狀與方法探討[J].中華醫院感染雜志,2006,16(10):1138-1139. [3]李毅萍,張景利,劉典浪,等.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8):1079-1080.

[4]許瑞寶,葉麗娟,預防多重耐藥菌感染暴發流行的護理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0.9(5)215-216

[5]梁翠玲,車紅英,龐曉軍,等.562例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的調查分析[J].廣西醫學,2009,31(8):1144-1145

第二篇:ICU多重耐藥菌感染控制措施

一、

1、 多重耐藥感染的監測與報告

各臨床科室應盡可能、盡早地對感染病人送檢病源菌培養,要求送檢病源菌培養率達到感染病人的70%以上。

2、 送檢科細菌室發現耐藥病歷應及時通知臨床科室和院感辦。

3、 臨床醫護人員發現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產超廣譜B-內酰胺酶(ESBLs)的細菌和多重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等應在院內網上報告醫院感染病例上報卡(或電話報告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并盡早就地隔離管理。

二、 多重耐藥菌患者的隔離與預防

1、 嚴格實施隔離措施

(1) 首選單間隔離,也可以將同類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

(2) 氣管切開、氣管插管、深靜脈留置導管、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不能與多重耐藥菌感染者安置在同一房間。

(3) 醫護人員診療、護理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時,應當戴手套,必要時穿隔離衣。診療、護理操作完成后,應及時脫去手套和隔離衣。

(4) 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患者周圍物品、環境和醫療器械需每日清潔、消毒。

(5) 多重耐藥感染的患者到其他科室與部門進行檢查與治療時,所在科室應及時通知相關部門做好預防隔離準備工作。

(6) 接受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檢查的其他科室與部門應積極的實施預防隔離措施,對用后的器械設備需清潔消毒。

(7) 一般診療器械如聽診器、體溫表、血壓計等固定使用。 (8) 共用輪椅、推床在每次使用后需及時消毒。

2、 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

(1) 醫務人員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操作前后、應當洗手。 (2) 接觸患者體液、血液等分泌物以及患者使用過的物品應洗手。 (3) 脫掉手套與隔離衣后應洗手。

(4) 診療、護理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后,無明顯污染時,每診查一個部位應使用快速手消毒劑進行手部消毒。

三、 加強抗菌藥物的應用管理

各科室應認真落實《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衛生部(衛辦醫發(2008)48號)文件精神,正確、合理地使用抗菌藥物,減少多重耐藥菌的產生。

四、 加強多重耐藥菌預防與控制的學習和培訓

1、 各科室應做好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交、接班。

2、 在診療、護理查房時,應準備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預防與控制的內容,組織科內學習相關知識,強化醫務人員對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重視。

3、 加強本科室實習生、進修生管理,使之掌握預防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控制方法,共同保障醫院及患者醫療安全。

五、 監督與管理

1、各科室應認真落實多重耐藥菌的隔離預防措施,配齊相應物品,如手套、口罩、隔離衣,快速手消毒劑,院感辦將定期組織檢查多重耐藥隔離預防措施的落實情況,并納入院感綜合質量考評。

ICU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標準操作規程

一:置管時

1:深靜脈置管時應遵守最大限度的無菌屏障要求。插管部位應鋪大無菌單,操作人員應帶帽子、口罩,穿無菌手術衣;認真執行手消毒程序,戴外科手套,置管過程中手套意外破損應立即更換。 2:權衡利弊后選擇合適的穿刺點,成人應首選鎖骨下靜脈,盡量避免使用股靜脈。 3:宜采用2%氯已定乙醇制劑消毒穿刺點皮膚。 4:宜采用內層含有抗菌成分的導管。

5:還有癤腫、濕疹等皮膚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攜帶有MRS(耐甲氧西林金黃的葡萄球菌)工作人員,在未治愈前不應進行插管工作。 二:插管后

1:應用無菌透明專用貼膜或無菌紗布覆蓋穿刺點,但多汗、滲血明顯的患者宜選無菌紗布。

2:應定期更換穿刺點覆蓋的敷料。更換間隔時間:無菌紗布為2天,專用貼膜可至7天,但敷料出現潮濕、松動、玷污時應立即更換。

3:接觸導管接口或更換敷料時,應進行嚴格的手衛生,并戴檢查手套,不能以手套代替手衛生。 4:保持三通鎖閉清潔,如有血跡等污染應立即更換。

5:患者洗澡或擦身時應注意對導管的保護,不要把導管浸入水中。

6:輸液管更換不宜過頻,但在輸入血或血制品、脂肪乳劑或停止輸液時應及時更換。 7:對無菌操作不嚴的緊急置管,應在48h內更換導管,選擇另一穿刺點。

8:懷疑導管相關感染時,應考慮拔出導管,但不要為預防感染而定期更換導管。 9:應每天評價留置導管的必要性,盡早拔出導管。 三:培訓與管理

1:置管人員和導管維護人員應持續接受導管相關操作和感染預防相關知識的培訓,并熟練掌握相關操作技能,嚴格遵循無菌造作原則。

2:定期公布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R-BSI)的發生率。 四:詢證醫學不推薦的預防措施

1:常規對拔出的導管尖端進行細菌培養。 2: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藥物的藥膏。 3:常規使用抗菌藥物封管來預防CR-BSI。 4:全身用抗菌藥物預防CR-BSI。

5:為了預防感染而定期更換中心靜脈導管和動脈導管。 6:為了預防感染而常規通過導絲更換非隧道式導管。 7:常規在中心靜脈導管內放置過濾器來預防CR-BSI。

導管相關尿路感染預防與控制標準操作規程

一:插管前

1:嚴格掌握留置導尿管的適應癥,應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導尿。 2:仔細檢查無菌導尿包,如過期、外包裝破損、潮濕,不應使用。

3:根據年齡、性別、尿道情況選擇合適的導尿管口徑、類型。成年男性宜選16F,女性宜選14F。 4:對留置導尿患者,應采用密閉式引流系統。 二:插管時

1:使用0.05%~0.1%的聚維酮碘(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圍皮膚粘膜,每一個棉球不能重復使用,程序如下:

(1) 男性:自尿道口、龜頭向外旋轉擦拭消毒,注意擦凈包皮及冠狀溝。

(2) 女性:先清洗外陰,其原則由上至下,由內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兩側大小陰唇,最后肛門。

三:插管后

1:懸垂集尿管,不宜剛與膀胱水平,并及時清空尿袋中尿液。

2:保持尿液引流系統通暢和完整,不應輕易打開導尿管與集尿袋的接口。

3:如要留取尿標本,可從集尿袋采集,但此標本不應用于普通細菌和真菌學檢查。 4:不應常規使用含消毒劑或抗菌藥物的生理鹽水進行膀胱沖洗或灌注來預防尿路感染。 5:疑似導尿管阻塞應更換導管,不得沖洗。

6:保持尿道口清潔,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潔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潔以后應消毒。

7:患者洗澡或擦身時應注意對導管的保護,不應把導管浸入水中。 8:導尿管不慎脫落或導尿管密閉系統被破壞時,應更換導尿管。

10:長期留置導尿管患者,沒有充分證據表明定期更換導尿管可以預防導尿管相關感染,不提倡頻繁更換導尿管。建議更換頻率為兩周一次,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 11:應每天評價留置導尿管的必要性,盡早拔除導尿管。 四:其他預防措施 1:定期對醫務人員進行宣教。

2:定期公布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CAUTI)的發生率。

醫院內肺炎預防與控制標準操作流程

醫院內肺炎(HAP)是我國最常見的醫院感染類型,呼吸機相關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類型,預后較差。

1、對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議使用含0.2%氯已定(洗必泰)漱口或空腔沖洗,每2-6小時一次。

2、如無禁忌癥,應將床頭抬高30度。

3、鼓勵手術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術患者)早期下床活動。

4、指導患者正確咳嗽,必要時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提倡積極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

6、不應常規采用選擇性消化道脫感染(SDD)來預防HAP(VAP)。

7、對于使用呼吸機的患者,還應考慮以下幾點。

(1)嚴格掌握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適應癥,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患者應優先考慮無創通氣; (2)如需插管,盡量使用經口的氣管插管;

(3)有建議保存氣管插管氣囊壓力在20厘米水柱以上。

(4)吸痰時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吸痰前、后,醫務人員應做手衛生;

(5)呼吸機螺紋管和濕化器應每周更換1-2次,有明顯分泌物污染時應及時更換;螺紋管冷凝水應及時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氣道;濕化器添加水應使用無菌用水,每天更換;

(6)每日停用鎮靜劑,評估是否撤機和拔管,減少插管天數。

8、應對醫務人員包括護工,定期進行有關預防措施的教育培訓。

第三篇:ICU多重耐藥菌傳播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一、加強醫務人員的手衛生

醫務人員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手衛生規范,醫務人員在直接接觸患者前后,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操作前后、接觸患者體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觸患者使用過的物品以及從患者 污染部位轉到清潔部位實施操作時,都應當實施手衛生。手上有明顯污染時,應當洗手;無明顯污染時,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劑進行手部消毒。

二、嚴格實施隔離措施

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實施隔離措施,首選單間隔離,也可以將同類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不能將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定植患者與氣管插管、深靜脈置管導管、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

醫務人員實施診療護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觸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傷口、潰爛面、粘膜、血液和體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糞便時,應當使用手套,必要時使用隔離衣。完成對多重耐藥菌或者定植患者的診療護理操作后,必須及時脫去手套和隔離衣。

三、確實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醫務人員應當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特別是實施中心靜脈置管、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時,應當避免污染,減少感染的危險因素。

四、加強環境衛生管理

對患者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設備設施表面,每天用含氯消毒液(1000mg/L)進行擦拭消毒,出現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藥菌感染暴發時,應當增加清潔和消毒頻次。

多重耐藥菌報告流程

根據臨床表現,由醫生對疑似患者送檢---化驗結果陽性者,檢驗科蓋紅章發報告---科室接收者立即報科主任或護士長,同時做好記錄并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床頭卡掛接觸隔離標識)---科主任或護士長報院感科。

第四篇:神經內科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人護理

【關鍵詞】神經內科;多重耐藥菌;護理

【摘要】[目的] 通過對神經內科例多重耐藥感染病人的分析及護理,探討降低醫院多重耐藥菌的發生率的有效防控措施。[方法]通過適時監控耐藥菌和藥敏試驗,有針對性地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采取有效控制和護理措施。[結果]制定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護理措施,建立病人接觸隔離卡,加強病房環境衛生和醫護人員手衛生管理,對實施中心靜脈置管、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留置尿管等操作的患者專門護理,提高了感染控制效果。結論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護理重點在于搞好消毒隔離,預防和控制傳播。

多重耐藥菌(MDR)主要指行細菌培養鑒定后對臨床使用的三類或三類以上的抗菌藥物同時呈現耐藥的細菌[1]。近年來,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細菌耐藥日益增多,多重耐藥菌不斷出現,神經內科危重、老年癱瘓患者多,機體抵抗力差、長時間使用抗生素、開放性氣道和侵入性操作的增加等因素增加了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機會。

臨床資料

我科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共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人17例,都是通過細菌學檢測得出,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例,大腸埃希菌12例,鮑曼不動桿菌屬2例,銅綠假單胞菌1例,奇異變形桿菌1例;病人的基礎病腦梗塞8例,腦出血2例,感染病人中氣管切開1例,留置尿管4例,留置胃管7例 護理

1、 嚴格實施隔離措施

當確診病人為多重耐藥菌感染時,及時落實好隔離措施,并做好隔離標記,在病人的床頭卡和住院病人一覽表處貼上明顯標志,在病歷牌附有并注明隔離的方式、目的、措施等注意事項。盡量安排病人住單間,如沒有單間則安排同類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且做好床邊隔離,控制室內溫度在22~24℃,濕度在60%~65%,室內通風換氣2~3次/天,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清潔;嚴格控制將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與氣管插管、深靜脈留置導管、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

2、 加強醫務人員的手衛生

嚴格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WST313——2009)[2],在對多重耐藥菌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或者接觸患者體液或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觸患者使用過的物品后以及從患者的污染部位轉到清潔部位實施操作時,都應當實施手衛生。手上有明顯污染時,應當洗手;無明顯污染時,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劑進行手部消毒。從而切斷傳播途徑,避免感染其他病人。為了保證手的清洗和消毒,手衛生的設備尤為重要,我們配備了感應式水龍頭,并將洗手示意圖張貼在洗手池上方以推廣七步洗手法,在治療車上放置速干手消毒液,讓醫務人員養成自覺手衛生的習慣。

3、 醫院感染上報

發現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病人,及時上報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及醫務科,給予高度重視,啟動多重耐藥菌管理機制。

4. 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加強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在護理氣管切開、留置尿管、吸痰等操作時,極力避免污染,減少感染的危險因素[3],嚴格執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基本原則,正確、合理地實施抗菌藥物給藥方案,盡早正確取痰標本行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并根據痰培養及藥敏結果合理選擇藥物,減少或者延緩多重耐藥菌的產生。

5. .嚴格探視制度

為切斷通過病人家屬傳播的途徑,在探視上做到定時間、定人數,進入病室

時穿隔離服,戴帽子、口罩,床旁備手消毒劑,并告知家屬接觸病人前后都要進行手衛生。

討論

神經內科危重、老年癱瘓患者多,機體抵抗力差、長時間使用抗生素、開放性氣道和侵入性操作的增加等因素增加了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機會,因此對我科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病人全部進行隔離治療和護理,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控制多重

耐藥菌的傳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避免了院內交叉感染,保障了其他患者的安全,本次對17例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人采取隔離治療和護理。治愈15例,除2例自動出院外無1例多重耐藥菌感染出現交叉感染。

【參考文獻】

[1]賀金梅神經內科多重耐藥菌感染護理對策[J].全科護理,2012,15(5):3001.

[2]崔嫣,董振紅.醫院管理在醫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華醫院感染管理雜志,2009,19(1):82.

[3 ]趙紅梅,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人的護理體會[J].全科護理,2009,7(8):2023.

第五篇:多重耐藥菌

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制度

多重耐藥菌(MDRO)主要是指對臨床使用的三類或三類以上抗菌藥物同時呈現耐藥的細菌。近年來,多重耐藥菌(MDRO)已經逐漸成為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為加強MDRO的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MDRO在醫院內的傳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多重耐藥菌定義

多重耐藥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對臨床使用的三類或三類以上抗菌藥物同時呈現耐藥的細菌?常見多重耐藥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細菌?耐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腸桿菌科細菌(CRE)(如產Ⅰ型新德里金屬β-內酰胺酶[NDM-1]或產碳青霉烯酶[KPC]的腸桿菌科細菌)?耐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鮑曼不動桿菌(CR-AB)?多重耐藥/泛耐藥銅綠假單胞(MDR/PDR-PA)和多重耐藥結核分枝桿菌等?

2、臨床醫師在接診感染性疾病患者后,應送檢相應的病原學標本,并追蹤檢驗結果, 及時發現?早期診斷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若屬于醫院感染散發病例,則于24小時內填寫醫院感染登記表并上報感染管理科?

3、檢驗科進行細菌培養?鑒定?藥敏后,對多重耐藥菌應在檢驗報告上標注,并及時

通知感染管理科?

4、感染管理科每天到檢驗科登記微生物檢驗陽性報告,然后到科室指導隔離工作?

5、檢驗科應定期向全院公布臨床常見分離細菌菌株及其藥敏情況,感染管理科定期

對監測資料匯總?向全院公布?

6、發生醫院感染暴發?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則按照《醫院醫院感染報告制度》要求及時報告?

7、切實落實預防控制措施

(1)臨床科主任?護士長負責病區內的MDRO患者的接觸隔離措施的落實情況, 由科感控醫師和感控護士應積極配合,加強督導?

(2)科室醫院感染監控小組應定期組織醫務人員學習多重耐藥菌的診斷?治療?隔離知識,提高醫務人員對多重耐藥菌感染危險因素?流行病學?預防控制等觀念的認識? (3)多重耐藥菌感染疑為醫院感染爆發時,應嚴格按照醫院感染爆發報告制度及時 上報? (4)明確隔離標志:在住院患者一覽表?病歷夾上?隔離單元粘貼相應的隔離標志?

(5)醫務人員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應當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 (6)遵循標準預防原則,加強職業防護:在實施診療護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觸患者的

傷口?潰爛面?粘膜?體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時,應當戴手套,必要時穿隔離衣?離開患者床旁或房間時,須將防護用品脫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劑擦手?

8、嚴格執行抗菌藥臨床應用基本原則,根據微生物檢測結果?結合臨床合理使用抗

菌藥物?

9、應盡量減少與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觸的醫務人員數量?最好限制每班診療患者者

為醫生?護士各一人,所有診療盡可能由他們完成,包括標本的采集?

10、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實施隔離:首選單間隔離,也可以將同類多重

耐藥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間?隔離病房不足時才考慮進行床邊隔離,不能與氣管插管?深靜脈留置導管?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當感染者較多時,應保護性隔離未感染者?

11、進行床邊隔離時,應在床頭卡位置貼接離標識,提醒醫務人員以及家屬?當實施

床旁隔離時,應先診療護理其他患者,MDRO感染患者安排在最后,?

12、限制患者活動范圍,如患者需離開隔離室進行診斷?治療,或轉科時,應電話通知

相關科室采取措施,防止感染的擴散?同時必須由一名工作人員陪同,并向對方說明對該患者應使用的隔離措施?

13、MDRO感染患者或MDRO攜帶者應隔離至感染癥狀好轉或治愈,連續兩次培養陰

性(每次間隔>24 小時)方可解除隔離,病人出院做好終未消毒處理。

14、加強診療環境的衛生管理:使用專用物品進行清潔和消毒,患者接觸的物體表

面、醫療設備設施表面,每班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清潔和擦拭消毒,抹布、拖布專用,使用后進行消毒處理;出現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暴發時,應增加清潔和消毒頻次;被患者血液、體液污染之處應立即消毒;不能專用的物品如輪椅、擔架等,在每次使用后必須經過清洗及消毒處理。

15、凡有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病人進行手術時,手術醫生必須在手術通知單上注明,手術結束后按規定進行嚴格的終未處理。

16、隔離房間物體表面?地面?儀器應每日用專用清潔物品清潔后消毒,污染時及時

消毒?出現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爆發時應每班次進行清潔?消毒。

17、加強醫療廢物管理:銳器置入銳器盒,其余醫療廢物均放置雙層黃色垃圾袋中,置入轉運

箱中,規范運送至醫院醫療廢物暫存地。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奶奶的愛作文300字下一篇:教導處工作計劃doc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