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風力發電項目合作協議

2023-01-17

第一篇:風力發電項目合作協議

風力發電項目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書模本

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甲方:

乙方:

風能作為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按照國家的產業政策導向,為了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開發風力發電,并開發當地的旅游業發展,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甲乙雙方本著互惠互利,合作雙贏的原則,甲方歡迎乙方在符合***整體規劃,并遵守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到***進行風力發電項目的開發投資建設。因此,甲乙雙方經過友好協商,就開發***風力發電資源,進行風力發電項目的開發協商一致,達成以下的投資合作框架協議:

一、 項目選址:

項目位于***范圍內,符合***的總體開發規劃且滿足風力發電開發條件的地方。具體場地范圍以***政府規劃部門批準的范圍為準。

二、 合作范圍:

甲方同意乙方在本協議書約定期限內對于前款約定范圍的場地進行風力發電項目的開發,包括測風、項目選址、地質鉆探與地形測量、電網接入方案、項目規劃許可等研究工作的權益,并協助乙方按有關規定進行報批。

三、 投資規模:

初步估計該風力發電項目的建設規模約為***萬千瓦,投資總額約為***億元人民幣,總體規劃,分期建設。最終規模將根據測風的情況和規劃的許可以及政府的最終審批決定。

四、 優惠政策:

本協議書簽署后,甲方協助乙方享受***人民政府有關招商引資等的各項優惠政策。

五、 土地政策:

乙方在選定的場地設立測風點所占用的土地應與所在的村鎮辦理臨時用地手續,甲方應予以積極配合,補償事宜參照當地有關臨時用地的政策。風力發電項目的正式建筑物及風機基礎的布點用地,甲方按最優惠的地價提供,乙方根據國家的規定及當地的有關政策辦理完整的土地使用手續。

六、 有效期限:

乙方將在本協議書簽訂之日起三個月內完成場地內的預測風調查和測風設備的安裝、調試,之后開展正式測風,測風期為一年。乙方在正式測風期滿,風資源符合國家發改部門所規定的滿足開發風電場的要求后一年內完成項目一期的預可研、可研、并網及相關的各專題報告,根據風電開發的有關程序辦理相關手續并向省發改委申請項目的立項。在省發改委對項目一期的申請核準后一年內完成項目的設計、監理、設備及工程的招標工作并正式開工,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逾期未完成,而雙方又未能達成新的協議,本協議書的條款自然失效。

而在本協議簽訂后,乙方在符合上述工作程序的前提下,甲方把上述地區的風電開發權獨家授予乙方,不得再授予第三方,除非乙方聲明放棄該開發權或未能遵守本條款在約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工作而使本協議的條款自然失效。

七、 工作配合:

本協議書簽訂后,甲乙雙方成立工作小組,協調項目的前期準備(包括規劃、國土、水利、并網等的許可)及項目報批等工作。甲方協助乙方取得當地有關建設風力發電項目所需的現有的地質、氣象、電力負荷、電網接入及其他相關的資料。雙方積極推動項目的發展。

八、 項目公司:

在雙方簽訂本協議后三個月內,乙方在***設立具有獨立法人的項目公司,開展項目啟動的前期工作,進行該項目的投資開發。

在一年的測風結束后,若風資源符合風力發電開發的要求,乙方根據本協議第六條條款,立即開展項目立項前所需要進行的各項工作。

九、 其他:

雙方同意進一步加強在可再生能源、旅游、環保、農業、礦產資源及其它方面的合作,利用乙方的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為***的經濟發展服務。

同時甲方同意在開發***境內其它地方的風力發電資源時,在同等的條件下,優先考慮乙方進行開發。

十、 后續開發:

在項目的一期取得省發改委同意開展項目的前期工作許可后,乙方正式啟動項目的二期開發的前期工作。后續的開發如此類推。

十一、 本協議書一式四份,雙方各執兩份。

十一、協議書自雙方簽字蓋章后生效,未盡事宜,雙方協商解決。

甲方:

乙方:

第二篇:風力發電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風力發電項目可行性

研究報告

目 錄

1. 總論 ................................................. 5 1.1 項目提出的背景,投資的必要性和經濟意義 ................ 6 1.1.1 項目提出的背景 .................................... 6 1.1.2 投資的必要性 ...................................... 7 1.1.2.1 世界風能開發現狀與展望 .......................... 7 1.1.2.2 風力發電原理 ................................... 10 1.1.2.3 風力發電技術已相當成熟 ......................... 10 1.1.2.4 風能經濟 ....................................... 12 1.1.2.5 風能資源十分豐富 ............................... 14 1.1.2.6 風電成本已具有市場競爭力 ....................... 16 1.1.2.7 我國風電行業的發展歷程 ......................... 17 1.1.2.8 我國風電行業發展現狀 ........................... 19 1.1.2.9 潛在市場及發展趨勢 ............................. 21 1.1.2.9.1 潛在市場 ..................................... 21 1.1.2.9.2 發展趨勢 ..................................... 22 1.1.2.10 我國幾大風電場介紹 ............................ 29 1.1.2.11 國家對風電投資的政策 .......................... 30 1.1.2.11.1 世界鼓勵風電的政策措施 ...................... 30 1.1.2.11.2 長期保護性電價 .............................. 30 1.1.2.11.3 可再生能源配額政策 .......................... 31 1.1.2.11.4 公共效益基金 ................................ 31

1.1.2.11.5 招投標政策 .................................. 32 1.1.2.11.6 我國對風電發展的政策 ........................ 32 1.1.3 投資的經濟意義 ................................... 39 1.2 研究工作的依據和范圍 ............................... 41 1.2.1 國家有關的發展規劃、計劃文件。包括對該行業的鼓勵、特許、限制、禁止等有關規定。 ........................... 41 1.2.2 擬建地區的環境現狀資料 ........................... 42 1.2.3 主要工藝和裝置的技術資料及自然、社會、經濟方面的有關資料等等。 ........................................... 42 1.2.3.1 方案一 ......................................... 42 1.2.3.2 方案二 ......................................... 43 2. 需求預測和擬建規模 .................................. 43 2.1 國內外需求情況的預測 ............................... 44 2.2 國內現有工廠生產能力的調查 ......................... 45 2.3 銷售預測、價格分析、產品競爭能力,進入國際市場的前景 ....................................................... 49 2.4.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 49 2.4.1 方案一 ........................................... 49 2.4.1.1 盈虧平衡分析、利潤、凈現金流量分析 .............. 50 3.投資決策評價 ......................................... 50 3.1.投資期法 ........................................... 50 3.2. 凈現值法 .......................................... 50

3.3 方案二 ............................................. 51 3.4 方案二 ............................................. 53 3.4.1 盈虧平衡分析、利潤、凈現金流量分析 ................ 54 3.4.2 投資決策評價 ..................................... 55 4. 風電企業 ............................................ 56 4.1 戰略計劃 ........................................... 56 5 風險的估計 ........................................... 60 5.1 政策風險 ........................................... 60 5.2 行業風險 ........................................... 60 5.3 技術風險 ........................................... 62 6 實施計劃 ............................................. 62

1. 總論

風能是太陽能的轉化形式,是一種不產生任何污染物排放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

受化石能源日趨枯竭、能源供應安全和保護環境等的驅動,自20 世紀70 年代中期以來,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都重視風能的開發利用。特別是自20 世紀90 年代初以來,現代風能的最主要利用形式——風力發電的發展十分迅速,世界風電機裝機容量的年平均增長率超過了30%,從1990 年的216 萬千瓦上升到2003 年的4020 萬千瓦。

與此同時,限制風能大規模商業開發利用的主要因素——風力發電成本在過去 20 年中有了大幅的下降。

隨風力資源的不同、風電場規模不同和采用技術不同,風力發電成本也有所不同。目前低風力發電成本已降至3~5 美分/千瓦時,高風力發電成本也降至10~12 美分/千瓦時。到2010 年,它們將分別降至2~4 美分/千瓦時和6~9 美分/千瓦時,達到和化石能源相競爭的水平。隨著風能這一態勢的發展,世界風力發電機的裝機容量到 2020 年預計會達到12.45億千瓦,發電量占世界電力消費量的12%。因此,風能將是21 世紀最有發展前途的綠色能源,是當前人類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主要的新動力源之一。

1.1 項目提出的背景,投資的必要性和經濟意義 1.1.1 項目提出的背景

十六大提出 2020 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要實現比2000 年翻兩番的總目標,以多大的能源代價實現這個總目標引起廣泛關注。如果能源消費也隨之翻兩番的話,到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將達到每年近60 億噸標準煤!而我國常規能源的剩余可采總儲量僅為1500 億噸標準煤,僅夠我國使用25 年!國家電監委預計今年的電力缺口在2000 萬千瓦,供需矛盾比去年更加突出。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現階段我國人均能源消費量只有世界人均能源消費水平的一半,而人均電力消費量則僅僅是美國的1/

13、日本的1/8。

解決能源和電力短缺的戰略途徑有兩個:其一是節能,但節能只能緩解緊缺問題;其二是大力增加能源的供給。從能源技術的角度來看,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是:哪些能源才是解決我國能源和電力短缺的最現實的戰略選擇呢?

資料表明,我國的煤炭資源僅能維持 20 年使用;2003 年我國共進口石油1.1 億噸;我國水能資源經濟可開發量為3.9 億千瓦,年發電量1.7 萬億千瓦時;顯然,利用常規能源不能解決我國的能源和電力短缺。

在當前能源緊缺的背景下,發展風電意義重大,發展風電刻不容緩。

1.1.2 投資的必要性

1.1.2.1 世界風能開發現狀與展望

以煤炭、天然氣、石油、水利和核物質為原料或資源的傳統電力開發造成了大量的環境負擔,如環境污染、酸雨、氣候異常、放射性廢物處理、石油泄露等等。而以風能為資源的電力開發對環境的影響則十分微小,具有顯著的環境友好特性,是典型的清潔能源。在四級風區(每小時20~21.4公里),一座750千瓦的風電機,平均每年可以替代熱電廠1179噸的CO2、6.9噸的SO2和4.3噸的NO排放。

風能資源無窮無盡,產能豐富。根據美國風能協會(AWEA)的估計,如果要產生美國可開采風能的能源總量,每年需要燃燒200億桶原油(幾乎是目前世界全部原油產量)。但與石油相比,風能卻是可再生的資源,失而復得,同時風能具有自主性的特點,不會受到國際爭端造成的價格震蕩和禁運等沖擊。AWEA測算,在美國使用現有技術,利用不到1%的土地開發風能,可以提供20%的國家電力需求。而1%的土地中,只有5%是設備安裝等必須使用的,其他95%還可以繼續用于農業或畜牧業。

風能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大多邊遠,風能開發為邊遠地區就業增長、經濟發展、農業用地增加收入等帶來機會。從世界范圍看,風能和太陽能產業可能成為新世紀制造業中就業機會最多的產業之一。

全球風能資源極為豐富,而且分布在幾乎所有地區和國家。技術上可以利用的資源總量估計約53×106 億度/年。1973 年發生石油

危機以后,歐美發達國家為尋找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投入大量經費,動員高科技產業,利用計算機、空氣動力學、結構力學和材料科學等領域的新技術研制現代風力發動機組,開創了風能利用的新時期。

由于風能開發有著巨大的經濟、社會、環保價值和發展前景,經過 30 年的努力,世界風電發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近20年來風電技術有了巨大的進步,風電開發在各種能源開發中增速最快:全球風電裝機總量1997至2002年的5年間增長4倍,由1997年的7600兆瓦增至2002年的31 128兆瓦,增加了2.3萬兆瓦,平均年增幅達32%。而風能售價也已能為電力用戶所承受:一些美國的電力公司提供給客戶的風電優惠售價已達到2~2.5美分/千瓦小時,此售價使得美國家庭有25%的電力可以通過購買風電獲得,而每個月只需支付4~5美元。

風電一直是世界上增長最快并且不斷超越其預期發展速度的能源,1997~2002 年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的平均增長率一直保持在33%,而每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的增長率則更高,平均為35.7%。2004 年歐洲風能協會和綠色和平組織簽署了《風力12——關于2020年風電達到世界電力總量的12%的藍圖》的報告,“風力12%”的藍圖展示出風力發電不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補充能源,已經成為解決世界能源問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根據“風力12”發表的2005~2020 年世界風電和電力需求增長的預測報告,按照風電目前的發展趨勢,將2005~2007 年期間的平均當年裝機容量增長率設為25%是可行的,2008~2012 年期間降為

20%,以后到2015 年期間再降為15%,2017~2020 年期間再降為10%。推算的結果2010 年風電裝機1.98 億千瓦,風電電量0.43×104億度,2020 年風電裝機12.45 億千瓦,風電電量3.05×104 億度,占當時世界總電消費量25.58×104 億度的11.9%。按2007 年預計的裝機容量0.4 億千瓦計算,假設每臺單機1500 千瓦,則需要齒輪箱26667 臺,按每臺120 萬人民幣計算,則市場規模達到320 億元人民幣,而且其市場規模每年還按20%的速度遞增,在2020 年將達到1272 億元人民幣的市場規模。

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世界風電發展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績,世界風力發電成本迅速下降,從1983 年的15.3 美分/度,下降到1999 年的4.9 美分/度,表2 為2003 年世界風能開發利用前10 個國家風電裝機及市場份額。目前歐洲占全世界風電裝機容量的74%。德國為世界風電發展之首。我國風電發展進展極其緩慢。截止到2003 年底,全國風電場總裝機容量僅為56.7 萬千瓦,僅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0.14%。盡管已建有40 個風電場,但平均每個風電場的裝機容量不足1.5 萬千瓦,遠未形成規模效益。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市場份額最低,但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

據《人民日報》2005 年11 月份最新報道:“我國風電發展了20 多年,但至今裝機容量還只有76 萬千瓦,僅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0.2%,伴隨著技術的突破,從200Kw~750Kw風力發電設備的國產化已基本完成,其中600Kw、750Kw 風電設備的國產化率超過90%,國內第一臺單機1200Kw 的風力風電機在新疆達坂城投入使用。風力發

電場的建設異軍突起,風力發電的成本降至每千瓦時0.38 元左右,與火力發電的成本已相當接近。”

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2020年,全球風電裝機總量將達12.6億千瓦。單機平均1.5兆瓦,年總電量達3.1萬億千瓦小時,占2020年全球總發電量的12%。要達到12.6億千瓦的風電容量,總投資估算約需6300億美元,這將是全球機電制造業和風電建設的一個巨大市場。

1.1.2.2 風力發電原理

太陽的輻射造成了地球表面受熱不均,引起大氣層中壓力分布不均,空氣沿水平方向運動形成風。各地風能資源的多少,主要取決于該地每年刮風的時間長短和風的強度如何。

把風能轉變為電能是風能利用中最基本的一種方式。風力發電機一般由風輪、發電機(包括傳動裝置)、調向器(尾翼)、塔架、限速安全機構和儲能裝置等構建組成。風輪是集風裝置,它的作用是把流動空氣的動能轉變為風輪旋轉的機械能。一般它由2~3 個葉片構成。風輪轉動的機械能通過傳動裝置增速齒輪箱傳遞到發電機轉化成電能。

1.1.2.3 風力發電技術已相當成熟

為什么在發達國家中風電的年裝機容量以 35.7%的發展速度高速度增長?一個重要原因是風電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目前單機容量500、600、750 千瓦的風電機組已達到批量商業化生產的水準,成為

當前世界風力發電的主力機型。

更大型、性能更好的機組也已經開發出來,并投入生產試運行。如丹麥新建的幾個風電場,單機容量都在2 兆瓦以上;摩洛哥在北方托萊斯建造的風電場,采用的風電機組功率達到2.1 兆瓦;德國在北海建設近海風電場,總功率在100 萬千瓦,單機功率5 兆瓦,可為6000 戶家庭提供用電,計劃2004 年投產。據國外媒體報道,該公司5 兆瓦的機組是世界上最大的風力發電機,其旋翼區直徑為126 米,面積相當于2 個足球場。發電機塔身和發電機總重1100 噸,發電機由3 片旋翼推動,每片長61.5 米,旋翼最高點離地面183米。該風電場生產出來的電量之大,相當于常規電廠,而且可以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建成。

同時風電機組葉片設計和制造過程中廣泛采用了新技術和新材料。由于現代大部分水準的風電機組都有三個葉片,質量大,制造費用高。為了減輕塔架的自重,有些國家如瑞典把大型的水準軸風機設計成兩個葉片。瑞典Nordic WindpowerAB 公司已完成重量輕的雙葉片500 千瓦和1 兆瓦機組的設計。

此外,風電控制系統和保護系統方面廣泛應用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這不僅可以有效地改善并提高發電總體設計能力和水準,而且對于增強風電設備的保護功能和控制功能也有重大作用。

1.1.2.4 風能經濟

風能產業在過去20年里發生了巨大變化,風電成本下降的速度比任何其它傳統能源都快。過去10年間,建立一個新的天然氣電廠的成本只降低了1/3。相比較而言,世界上的風電裝機容量每翻一番,風電場的成本就下降15%,而20世紀90年代風電裝機容量翻了三番,現在建立一座風電場的成本只及80年代中期的1/5左右,預計到2006年,成本還會再降35%~40%。展望未來20年,影響風能成本的一些因素還會迅速變化,風電成本還會繼續下降。

①風能成本極大依賴風場的風速。風能正比于風速的立方,因此風速增強會引起很大 的電力增長。

②大型風力發電機技術進步帶來成本下降。風機塔越高、龍骨掃描面積(風機葉片掃描面積正比于龍骨長度的平方)越大,風機發出的電力越強。龍骨直徑從80年代的10米增加到50米后,功率則由25千瓦增加到現在常用的750千瓦,電力輸出增加近55倍,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現在的掃描面積是原來的25倍以上,同時由于風機離地面更高,風速也加強了。

③大風場比小風場更具經濟效益。

④風力發電的電子測控系統、龍骨設計和其它技術的進步,使得成本大大降低。一個現代常用的1650千瓦風電機與以往25千瓦風電機相比,以20倍的投資獲得了120倍的電力增長,單位千瓦

電力成本已大大降低。研究表明,優化風電機的配置也能改進項目的產能。

⑤風電企業的財務成本。風電是資本密集型產業,因此財務成本構成風能項目的重要成本變量。分析表明,如果美國的風電場獲得同天然氣電廠相同的利率貸款,其成本將會下降40%。

⑥輸電、稅收、環境和其他政策也影響風場的經濟成本。輸電和電網準入限制對風能成本有較大影響。在產業政策方面,風電開發比較發達的國家都提供了風電的稅收優惠政策。美國聯邦稅則對風能開發提供了產品稅返還(PTC)和風電機5年加速折舊政策,每千瓦小時1.5美分的PTC返還政策可根據年通貨膨脹率進行折算(現在是1.7美分/千瓦小時)。PTC在1992年首次發布,1999年截止后又延長至2001年,之后又再次延期至2003年底。

⑦更加嚴格的環境保護條理將增加風能的競爭力。單位千瓦風電對環境的影響要遠遠低于其他傳統主流發電。風電既不通過消耗資源釋放污染物、廢料,也不產生溫室氣體和破壞環境,也不會有其他能源的開采、鉆探、加工和運輸等過程成本和環境成本。更高的空氣質量和環保標準將意味著風能將變得更加具有競爭力。相反,環境標準的降低或未將發電過程的環境治理成本計算在內,使不潔凈能源的售價很低。但這是具有欺騙性的,這表明,政府和市場忽視了健康和環境成本,從而給了不潔凈能源隱形補貼,而此補貼卻遠高于顯性的對風能的補貼。

⑧風能提供了輔助性的經濟效益。風能開發不依賴化石能源,因

而其經濟表現比較穩定;風能為土地擁有者帶來穩定的收入;風能為邊遠地區帶來稅收。

⑨風電和其它類型能源成本比較。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PG&E公司和美國電力研究所EPRI就曾預言,風能將會是最便宜的能源。這并非癡人說夢,如今風能可以與其它主流能源技術相競爭已成事實?;诂F在市場條件,美國風能協會估計,大一點的風場風電的平均成本已經小于5美分/千瓦小時,這還不包括PTC補貼的1.5美分/千瓦小時,此項10年期的補貼,對30年運營期的風場可以降低風能成本0.7美分/千瓦小時。

1.1.2.5 風能資源十分豐富

為什么發達國家會競相大力發展風電呢?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風力資源非常豐富。按目前技術水平,只要離地10 米高的年平均風速達到5~5.5 m/s(四級風速為5.5—7.9m/s)以上,風力風電就是經濟的??萍歼M步可能把可利用風能的風速要求進一步降至5m/s 以下。

據估計,世界風能資源高達每年53 萬億千瓦時,預計到2020 年世界電力需求會上升至每年25.578 億千瓦時。也就是說,全球可再生的風能資源是整個世界預期電力需求的2倍。

對我國來說,我國擁有可供大規模開發利用的風能資源。據初步探明結果,陸地上可開發的風能資源即達2.53 億千瓦;加上近海(15 米深的淺海地帶)的風能資源,全國可開發風能資源估計在10 億千

瓦以上。與之對照,我國水能資源可開發量僅為3.9億千瓦!我國2003 年的裝機容量已為3.85 億千瓦,所以國外專家評論,中國單靠風力發電就能輕而易舉地將現有的電力生產翻上一翻。

我國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主要分布在西北、華北和東北的草原和戈壁,以及東部和東南沿海及島嶼,這些地區一般都缺少煤碳等常規資源。在時間上冬春季風大、降雨量少,夏季風小、降雨量大,與水電的枯水期和豐水期有較好的互補性。

中國的風能資源主要集中在兩個帶狀地區,一條是“三北(東北、華北、西北)地區豐富帶”,其風能功率密度在200 瓦/平方米~300 瓦/平方米以上,有的可達500 瓦/平方米以上,如阿拉山口、達坂城、輝騰錫勒、錫林浩特的灰騰梁等,這些地區每年可利用風能的小時數在5000 小時以上,有的可達7000 小時以上。“從新疆到東北,面積大、交通方便、地勢平,風速隨高度增加很快,三北地區風能在上百萬千瓦的場地有四五個,這是歐洲沒法比的。其中青海、甘肅、新疆和內蒙可開發的風能儲量分別為1143 萬千瓦、2421 萬千瓦、3433 萬千瓦和6178 萬千瓦,是中國大陸風能儲備最豐富的地區。另一條是“沿海及其島嶼地豐富帶”,其風能功率密度線平行于海岸線。沿海島嶼風能功率密度在500 瓦/平方米以上,如臺山、平潭、東山、南鹿、大陳、嵊泗、南澳、馬祖、馬公、東沙等島嶼,這些地區每年可利用風能的小時數約在7000-8000 小時,年有效風能功率密度在200 瓦/平方米以上。

1.1.2.6 風電成本已具有市場競爭力

長期以來,人們以風電電價高于火電電價為由,一直忽視風電作為清潔能源對于能源短缺和環境保護的意義,忽視了風電作為一項高新技術產業而將帶來的巨大的產業前景,更忽視了風電對于促進邊遠地區經濟發展所能帶來的巨大作用。但近10 年來,風電的電價呈快速下降的趨勢,并且在日趨接近燃煤發電的成本。

以美國為例,風電機組的造價已由 1990 年的1333 美元降至2000 年的790 美元,相應地發電成本由8 美分/千瓦時減少到4 美分/千瓦時,下降了一半,預計2005 年可降至2.5—3.5 美分/千瓦時,達到與常規發電設備相競爭的水準。

美國 1980 年代初期第一個風電場的發電成本高達30 美分/千瓦時。目前,美國政府為所有新建風電場的前十年運行提供1.5 美分/千瓦時的發電稅收減免,使的一些新建風電場的合同電價已降至3 美分/千瓦時以下。

據《人民日報》2005 年11 月07 日第十一版最新報道,“我國的風力發電的成本已降至每千瓦時0.38 元左右,與火力發電的成本已相當接近,具有相當的競爭力”。

風電機組的設計壽命通常為 20~25 年,其運行和維護的費用通常相當于風電機組成 本的3~5%。

風電成本已經可以和新建燃煤電廠競爭,在一些地方甚至可以和燃氣電廠匹敵。

上述比較只計算了風電和化石燃料發電的內部成本(即本身發電的成本),尚未將社會承擔的污染環境這些外部成本計算在內。更為科學、更為平等地比較風電和其他燃料發電成本的話,還應該計算不同發電方式的外部成本。

關于化石燃料或核能發電的外部成本,由于存在大量的不確定因素,一般難以被具體確認和量化。但是歐洲最近公布了一個歷時10 年的研究項目的成果(在歐盟15 個成員國進行評估包括計算一系列燃料成本的“Extern E”計劃),給出了不同燃料的外部成本,整個研究的結論是,如果把環境和健康有關的外部成本計算在內,來自煤或石油的電力成本會增加一倍,而來自天然氣的成本會增加30%,核電則要面對更大的外部成本,如公眾的責任、核廢料和電廠退役等。而風電的外部成本最小,與現行價格比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1.1.2.7 我國風電行業的發展歷程

我國的風電場建設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 1986~1990 年我國并網風電項目的探索和示范階段。其特點是項目規模小,單機容量小,最大單機200Kw,總裝機容量4.2 千千瓦。

第二階段是 1991~1995 年示范項目取得成效并逐步推廣階段。共建5 個風電場,安裝風機131 臺,裝機容量3.3 萬千瓦,最大單機500Kw。

第三階段是 1996 年后擴大建設規模階段。其特點是項目規模和

裝機容量較大,發展速度較快,平均年新增裝機容量6.18 萬千瓦,最大單機容量達到1300Kw。

截止 2002 年底,全國共建32 個風電場,總裝機容量達到46.62 萬千瓦。在所有風電場中,裝機容量居前三位依次為新疆達坂城二場、廣東南澳風電場和內蒙古惠騰錫勒風電場。

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實施和一系列優惠政策出臺,風電的發展依法得到鼓勵,風電的發展在未來幾年內必將進入爆炸性的增長的階段。根據最新資料,2005 年1~9 月,國家發改委審批同意開工的風電場達到8 個,總裝機容量達到80 萬千瓦,預計全年將會達到120 萬千瓦。2003 年底,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10 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57 萬千瓦;2004 年底,新增風電裝機容量20 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76 萬千瓦,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增長近2 倍。根據政府提出的最新風電發展目標,到2020 年全國風電裝機容量要達到3000 萬千瓦,而到2003 年底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僅有56 萬千瓦,占全國電力總裝機

容量的0.14%。這表明在今后的17 年中,年均要新增風電裝機容量170 多萬千瓦。按每臺風機800kw 計算,其每年的市場容量在2125 臺以上。

1.1.2.8 我國風電行業發展現狀

我國自 1983 年山東引進3 臺丹麥Vestas 55kW 風力風電機組,開始了并網風力發電技術的試驗和示范。“七五”、“八五”期間國家計委、國家科委都開列了研制并網風力發電機組的重點攻關項目。1994 年全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1.29 萬千瓦,年裝機容量首次突破萬千瓦大關,2003 年年裝機容量首次達到10 萬千瓦。特別是進入“九五”期間,在國家有關優惠政策和國家經貿委“雙加工程”的推動下,全國風電裝機容量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1994~1999 年期間,全國21 個風電場共裝機容量為24.9 萬千瓦,年裝機4.15萬千瓦。表明我國風電場建設在這6 年間已步入產業化階段。在后來的發展中,又能及時跟上國際大中型風電機組的發展步伐。如德國從1993 年開始安裝500kW 風電機組,而我國新疆達坂城2 號場于1993 年也在國內率先安裝了4 臺500kW 的風電機組。特別是在“九五”期間,450~750kW 的大中型風電機組倍受青睞。在“九五”期間的4 年間,共裝機22.5 萬千瓦,占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的85.7%。雖然風電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最近幾年的發展較緩慢,與發達國家比差距還非常大,德國2003 年的裝機容量為267 萬千瓦,累計達到1461 萬千瓦,而我國2003 年的裝機容量僅有10 萬千瓦,累計達到57 萬千瓦。

從 1984 年研制200kW 風電機組以來,已經歷時整整15 個年頭。目前,國產風電機組在我國的風電場中還未占一席之地。國家已經出臺了相關政策,加快風電機組的國產化率,爭取盡快將國內風電

市場,從外商手里奪取回來。這些外商企業,主要來自丹麥(占70.7%)、德國(占12.8%)、美國(占6.9%)、西班牙(占5%)和荷蘭(占0.7%)等國家。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最近在非公開場合明確表示,風電市場寧可發展速度慢一點,也要扶持民族工業,不能再蹈汽車工業覆轍。

風電機組是風電場的核心設備,在風電場的建設投資中風機設備費是風力發電項目投資的主要部分,約占總投資的60~80%,因此風電機組的狀況成為一個國家風電發展的重 要指標。

由于我國風電發展與世界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風電機組的制造水平相差更大,我國各年裝機的主導機型與世界主流機型存在幾年的滯后。如2000 年后,兆瓦級風電機組已成為世界風電市場的主流機型,但我國裝機的主導機型仍然是600kW。

風電機組的生產和制造是反映一個國家風電發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中國從 20 世紀70年代開始研制大型并網風電機組,但直到1997 年在國家“乘風計劃”支持下,才真正從科研走向市場。

目前,我國已基本掌握了200~800kW 大型風電機組的制造技術,主要零部件都能自己制造,并開始研制兆瓦級機組。國內的市場份額有了很大提高目前,600 和800kW 機組的技術已經通過支付技術轉讓費購進全套制造技術或與國外合資生產等方式引進,現在新疆金風公司、西安維德風電公司以及洛陽拖-美德風電公司投入批量生產。

1.1.2.9 潛在市場及發展趨勢 1.1.2.9.1 潛在市場

風電,“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與太陽能發電、生物能發電、地熱發電和海洋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相比,風電居于首位。它幾乎是沒有污染的綠色能源,除了靠近時有增速箱“磨牙”和風機葉片沖擊空氣“霍霍”的噪音(300 米外小于55dB)、若與燃煤火電相比,同樣發1kW·h 電,風電可減排二氧化碳0.75kg,二氧化氮0.0045kg,二氧化硫0.006kg,煙塵0.0052kg。風力發電時,幾乎不消耗礦物資源和水資源(潤滑油脂除外),若再與燃煤火電比,同發1kW·h 電,可節約標煤0.39kg 和水3kg,這對缺煤、缺水、缺油或交通運輸不便的區,尤其可貴。

風能是當前技術和經濟上最具商業化規模開發條件的新能源,同時隨著風力發電機國產化程度的提高,風力成本還可大幅度下降,有專家預測本世紀內可下降40%,而火電與核電成本下降的空間十分有限或幾乎沒有。

在當前我國電力供需矛盾突出的態勢下,開發風力風電可以優化調整電力結構,是極富生命力的。因為一般從秋末至暮春是盛風期,風電可滿發,而這期間恰逢水電枯水期,可補充電網中水電之不足,這對水電比重較大或徑流水電站較多的電網來說,更具風水互補、均衡出力的作用。

風電場與常規火電廠或水電廠比較,由于單機容量小,可以分散建設,也可以集中建設,幾百千瓦到幾十萬千瓦都行,非常靈活。融

21

資相對容易,基礎建設周期短,一般從簽訂設備采購合同到建成投產只需一年時間,投產快,有利于資金周轉,及早還貸。

風電的突出優點是環境效益好,不排放任何有害氣體和廢棄物。風電場雖然占了大片面積,但風電機組基礎使用的面積很小,不影響農田和牧場的正常使用。多風的地方往往是孤島、荒灘或山地,對解決遠距電網的老少邊區用電、脫貧致富將發揮重大作用。建設風電場的同時也能開發旅游資源,風電場設在海邊,背襯蔚藍大海,一排排白色巨輪競相旋轉,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由于風速是隨時變化的,風電的不穩定性會給電網帶來一定的波動,但只要風電容量小于電網容量的10%,不會有明顯的影響。目前,許多電網內都建設有調峰用的抽水蓄能電站,使風電的這個缺點可以得到克服,更充分地利用風力資源。

1.1.2.9.2 發展趨勢

風電一直是世界上增長最快并且不斷超越其預期發展速度的能源,1997~2002 年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的平均增長率一直保持在33%,而每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的增長率則更高,平均為35.7%。2004 年歐洲風能協會和綠色和平組織簽署了《風力12——關于2020年風電達到世界電力總量的12%的藍圖》的報告,“風力12%”的藍圖展示出風力發電不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補充能源,已經成為解決世界能源問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根據“風力 12”發表的2005~2020 年世界風電和電力需求增

22

長的預測報告,按照風電目前的發展趨勢,將2005~2007 年期間的平均當年裝機容量增長率設為25%是可行的,2008~2012 年期間降為20%,以后到2015 年期間再降為15%,2017~2020 年期間再降為10%。推算的結果2010 年風電裝機1.98 億千瓦,風電電量0.43×104 億度,2020 年風電裝機12.45 億千瓦,風電電量3.05×104 億度,占當時世界總電消費量25.58×104億度的11.9%。按2007 年預計的裝機容量0.4 億千瓦計算,假設每臺單機1500 千瓦,則需要齒輪箱26667 臺,按每臺120 萬人民幣計算,則市場規模達到320 億圓人民幣,而且其市場規模每年還按20%的速度遞增,在2020 年將達到1272 億圓人民幣的市場規模。

2005 年3 月,隨著《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有關的大型風力發電建設的消息就不絕于耳。甘肅、內蒙古、黑龍江、江蘇都紛紛開始上馬動輒10 億元的風力發電項目。國內風力發電產業“風”起云涌。

3 月9 日,江蘇鹽城市發改委投資處表示,總投資16 億元的鹽城東臺風力發電場項目

得到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獲準項目招標,預計2007 年底全部建成運行。

3 月18 日,黑龍江最大的風能開發項目“十文字風力發電”在穆棱市興建,投資超過10 億元。工程總體規劃設計裝機11.3 萬千瓦。

3 月18 日,內蒙古自治區達茂旗宣布將利用當地豐富的風力資

23

源,大力發展風電項目。據當地媒體報道,達茂旗為此專門成立了風電項目開發領導小組,目前已經引進了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電力投資有限公司、內蒙古北方新能源電力公司、美國金州公司、加拿大風能開發公司、德國英華威公司6 家大型風能開發企業,簽訂協議總裝機容量590 萬千瓦,協議總金額472 億元人民幣。

3 月24 日,甘肅省投資10 億元開發的安西風電場項目,日前被發展改革委批復進入特許權招標程序。該項目總投資約10 億元、一期規模10 萬千瓦、遠期規劃100 萬千瓦。預計2006 年初可開工建設。

10 月15 日,我國目前最大的風力發電項目——國華尚義風電項目一期工程竣工并網發電,成為張家口市大力開發風電能源的一個標志。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到2006 年底,該市風電總裝機容量最低將達到24.8 萬千瓦。張北、尚義、沽源、康保等10 縣與市外開發商簽訂開發協議,簽訂合作開發協議28 項,累計簽約的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達到1258萬千瓦,占全國2020 年遠景規劃的60%多,其中4 家已經開工建設

11 月14 日一個總投資40 億元的風力發電項目近日在包頭市固陽縣開始正式啟動,這個項目是建設一個50 萬千瓦的風力發電場。

在廣州, 中國——綠色和平最新報告《風力廣東》指出,廣東省有能力在2020 年,實現2,000 萬千瓦的風電裝機容量。這樣的裝機規模每年將發電350 億千瓦時,相當于目前全省用電量的17%,或廣州市全年的用電量,并能減少2,900 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4

綠色和平氣候變化和可再生能源項目主任楊愛倫說:“潔凈、可靠的風電可為廣東高速的經濟發展提供能源;同時,發展可再生能源將減少導致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排放。因此,對于廣東來說,發展風電無疑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風力廣東》是綠色和平委托世界著名的風能顧問加勒德哈森伙伴有限公司(GarradHassan & Partners)撰寫的,報告基于一系列先進的廣東風資源分析數據,以及對在全世界范圍內相關技術的豐富知識,勾畫了廣東省風力發電的藍圖。

加勒德哈森伙伴有限公司首席代表高輝說:“廣東的風速狀況大致和世界第一風電大國德國差不多。只要有好的政策支持,到2020 年實現風電裝機2,000 萬千瓦,是一個合理并可行的目標。”

至 2004 年底,廣東省風電裝機容量為86,000 千瓦,在全國名列第四。在談到廣東省的優勢時,中國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俊峰指出,廣東省經濟基礎好、風電發展經驗豐富、融資能力強、電力需求增長快,這些都為大規模地開發其風力資源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廣東省不僅是我國經濟最發達,人口最多的省份,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亦居前列。中國科學家指出,廣東的二氧化碳濃度為全國最高的地區之一,并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年來,廣東省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氣候的溫室效應增強,各種極端氣候事件顯著增加,旱澇頻率增大。

發展風能,刻不容緩。報告認為,中國將形成強大的風機制造產業,足以支持宏偉的風電發展計劃。新產業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

25

也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發展風電將大大減少因使用化石燃料發電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報告還建議,廣東應該和比鄰的香港就風電開發一起努力。目前,兩地不但在能源方面有合作,還共同承擔著由傳統發電方式造成的污染。香港在盡力開發其自身資源的同時,也可以到廣東省投資風電項目。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楊愛倫說:“國際金融機構,如亞洲發展銀行、世界銀行,都應該更積極地投資于廣東乃至整個中國的風電發展。”

《風力廣東》是綠色和平旗艦“彩虹勇士號-亞洲潔凈能源之旅”的其中一個主要活動,旨在通過宣傳廣東風電的潛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拯救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

在江蘇,投資 8 億元、裝機容量10 萬千瓦的江蘇如東縣風力發電場二期工程目前已開工,將在2007 年上半年建成,年可發電2.24 億度。洋口港經濟開發區副主任、新能源局局長徐曉明說,如東正計劃增加投資5 億元、5 萬千瓦裝機容量,使二期的裝機容量達到15 萬千瓦;正進行預可行性研究的三期工程——80 萬千瓦淺海灘涂風電場項目的投資也計劃從60 億元增加到80 億元。如付諸實施,如東風力發電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場。

江蘇是全國最缺電的省份之一,同時又是風能大省,潛在風力發電量 2200 萬干瓦,占中國風能資源近1/10。如東縣境內海岸線長達106 公里,全年風力有效發電時間達7941小時。投資近8 億元、裝機容量10 萬千瓦的風電場一期已于去年8 月開工,有望在年底發

26

電,年發電量2.3 億度。徐曉明表示,作為國家特許權招標項目,如東風電場旨在探索促進風力發電的規?;l展和商業化經營。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要求,一期工程發電機組累計發電利用小時數達3 萬小時前為第一段電價執行期,通過特許權招標方式確定,全部由電網公司收購;3 萬小時后為第二階段,與其他發電企業競價上網。 風力發電是新能源中比較成熟的一種,如充分利用,可成為僅次于火電、水電的第三大電源。目前,長三角正掀起一輪風力發電熱:總投資16 億元、年上網電量4.24 億千瓦時的鹽城東臺風力發電場項目已得到國家發改委批復;南通啟東40 億元風電項目已向江蘇省發改委申報;年初,浙江舟山市岱山縣計劃投資20 億元,建設總裝機容量達20 萬千瓦的海上風電場;上海也正在擬訂《10 萬千瓦近海風力發電場計劃》等可再生能源計劃,希望到2010 年,可再生資源發電達到發電總裝機容量的5%。

2004 年11 月27 日,著名物理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何祚庥院士應邀在福州大學“海峽兩岸科教創新論壇”作專題報告指出,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及大型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是解決中國能源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并建議海峽兩岸攜手合作,共同發展海上大型風電產業。他預計,風力發電(包括風機和電能)將成為未來中國的第一大產業。他認為,我國風電如果以每年30%的速度發展,到2020 年占到全部電力的10%具有可行性。相對于水電、核電而言,風電更有望成為解決我國能源和電力可持續發展戰略最現實的途徑之一。

2005 年1~9 月,國家發改委審批同意開工的風電場達到8 個,

27

總裝機容量達到80 萬千瓦,預計全年將會達到120 萬千瓦。如按每臺風機800kW 計算,每臺增速齒輪箱50 萬元人民幣計算,則國內的市場規??蛇_1500 臺,7.5 億元人民幣,而且市場每年至少要以60%的速度增長。

據有關專家預測,我國風電場的建設將向以下方向發展: ①總結特許權風電場開發經驗,在全國范圍內開發幾十個 10~20 萬千瓦規模的大型風電場;推行固定電價方式(或稱“保護”電價、購電法)的激勵政策,促進中小型風電場的發展,培育穩定的風電市場。

②風電設備制造企業抓住新增市場機遇,擴大現有產品生產批量的同時,繼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實現產品升級換代,滿足市場對兆瓦級機組的需求,在積累實際經驗的基礎上,提高自主開發能力,降低機組生產成本。

③風電的發展與當地的經濟承受能力和電網容量相適應。在經濟發達能源短缺的沿海地區加速風電發展;在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隨著電網容量增長和大規模開發風電,在政策上要解決跨省區銷售風電的問題,如配額制,綠色電力交易等。

④規模開發和分散開發相結合。以規?;瘞赢a業化,設想建立幾個百萬千瓦級超大型風電基地。因地制宜開發各地具有較好條件的中小型風電場。農村電網增強后可以考慮單機分散并網,如丹麥、德國目前的方式,德國雖然沒有10 萬千瓦規模的風電場,但風電裝機已經超過1200 萬千瓦,分布式電源也是未來電力結構發展的一種趨

28

勢。

⑤海上風能資源比陸上大,不但風速高,而且很少有靜風期,能更有效地利用風電機組以提高發電容量。海水表面粗糙度低,海平面摩擦力小,風速隨高度的變化小,不需要很高的塔架,可以降低風電機組成本。海上風的湍流強度低,又沒有復雜地形對氣流的影響,作用在風電機組上的疲勞載荷減少,可以延長使用壽命。一般估計風速比平原沿岸高20%,發電量可增加70%,在陸上設計壽命為20 年的風電機組在海上可達25~30 年。要認真研究國外開發海上風能的經驗,開始資源勘測和示范工程準備,為今后大規模發展海上風電創造條件。

1.1.2.10 我國幾大風電場介紹

新疆是一個風能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有九大風能利用區,總面積 15 萬平方公里,可裝機8000 萬千瓦。

達坂城風場座落在達坂城山口東西長約 80km,南北寬約20km,是南北疆氣流活動的主要通道,這個地區風能蘊藏量為250 億千瓦時,可裝機容量400 萬千瓦。2003 年底已裝機299 臺,總裝機容量20 萬千瓦,是我國最大的風電場。

廣東南澳風電場地處臺灣海峽喇叭口西南端,素有“風縣”之稱?,F有各類發電機130臺,容量5.7 萬千瓦,是中國第二大風力風電場,其最終目標是總裝機容量20 萬千瓦,建成亞洲最大的海島風電場。

29

內蒙古輝騰錫勒風電場位于內蒙古烏蘭察布盟錫林以南,是我國重要的風電場之一,規劃裝機容量400 萬千瓦。輝騰錫勒具有建世界一流風電場的有利條件:豐富的風能資源儲量,風力資源品質良好,土地成本低廉,靠近電網,交通方便。1996 年開始建設,現裝機容量近10 萬千瓦。

1.1.2.11 國家對風電投資的政策 1.1.2.11.1 世界鼓勵風電的政策措施

在最近十年世界風電之所以得到飛速發展,是世界各國積極采取各種激勵政策加以鼓勵和引導的結果。下面介紹一下保護性電價、配額制、可再生能源效益基金和招投標4 種 最主要的政策。

1.1.2.11.2 長期保護性電價

長期保護性電價(Feed-in-Tariff)政策為風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開發商提供的上網電價以及電力公司的購電合同。上網電價由政府部門或電力監督機構確定。價格水平和購電合同期限都應具有足夠的吸引力,以保證將社會資金吸引到可再生能源部門。長期保護性電價政策的吸引力在于它消除了風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通常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從實踐看,保護性電價是一種有效地刺激風電發展的措施。目前歐洲有14 個國家采用這一政策。德國、丹麥等國風電迅速增長,主要歸功于保護性電價政策措施的實施。我國目前實施

30

的風電電價政策也是保護性電價政策的一種類型。

1.1.2.11.3 可再生能源配額政策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Renewable Portfolio System,RPS)是以數量為基礎的政策。該政策規定,在指定日期之前總電力供應量中可再生能源應達到一個目標數量。還規定了達標的責任人,通常是電力零售供應商。通常引人可交易的綠色證書機制來審計和監督RPS政策的執行。如我國將對電力企業規定可再生能源發電容量不小于總裝機容量5%的配額。如一個大的發電企業有1000 萬千瓦火力發電裝機容量,就必須按照5%的配額發展50 萬千瓦風力發電項目。配額制政策的優勢在于它是一種框架性政策,容易融合其他政策措施,并有多種設計方案,利于保持政策的連續性。配額制目標保證可再生能源市場逐步擴大,綠色證書交易機制中的競爭和交易則促進發電成本不斷降低,交易市場提供了更寬廣的配

額完成方式,也提供了資源和資金協調分配的途徑。

1.1.2.11.4 公共效益基金

公共效益基金(Public Benefit Fund,PBF)是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一種融資機制。設立PBF 的動機是為了幫助那些不能完全通過市場競爭方式達到其目的地特定公共政策提供啟動資金。合理運用這種手段可以有效地彌補市場在處理外部性缺陷,使得產品或服務的價格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其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從而實現公

31

平性的原則,同時也促進整個行業朝著真實成本更低的方向改進。設立公共效益基金已經成為發達國家非 常通行的政策。

1.1.2.11.5 招投標政策

招投標政策是指政府采用招投標程序選擇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開發商。能提供最低上網電價的開發商中標,中標開發商負責風電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和維護,政府與中標開發商簽訂電力購買協議,保證在規定期間內以竟標電價收購全部電量。該政策的優勢因素表現在招投標政策采用競爭方式選擇項目開發商,對降低風電成本有很好的刺激作用。招投標政策利用了具有法律效益的合同約束,保障可再生能源電力上網,有助于降低投資者風險并有助于項目融資。該政策與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結合,能加強政策的作用。我國的正在進行風電場特許權招標試點,就是實施該政策的表現形式。

1.1.2.11.6 我國對風電發展的政策

原國家計委于 2002 年12 月對江蘇如東市和廣東惠來市兩個風電場特許權示范項目建議書批復,明確規定為促進風電規?;l展和商業化經營,每個風電場建設規模為10 萬千瓦,單機容量不小于600kW,機組采購本地化率不低于50%。項目通過公開招標選擇投資者,承諾上網電價最低和設備本地化率最高的投標人為中標人。特許經營期為第一臺機組投產后25 年,經營期內執行兩段制電價政策,

32

第一段為風電場累計上網電量相當于達到等效滿負荷小時數3 萬小時之前,執行投標人在投標書中要求的上網電價,第二段為3萬小時的電量之后到特許期結束,執行當時電力市場中的平均上網電價。風電場建成后的可供電量由所在地電網企業按上述電價收購,風電電價對銷售電價的影響納入全省電價方

案統一考慮。這是我國電力體制改革,廠網分家后風電發展的重要舉措,明確了風電不參與電力市場競爭,對規定的上網電量承諾固定電價,引人投資者競爭的機制,降低上網電價,打破電力部門辦風電的壟斷,有利于吸引國內外各種投資者。對于銀行安排基本建設貸款的風電項目可給予2%財政貼息。

江蘇如東風電場作為亞洲最大的風電工程,被國家發改委明確批復為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 繼去年 8 月成功啟動100 兆瓦一期工程后,現今二期建設規模為150 兆瓦,完成后預計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37 萬噸,實現減排收入1000 萬元,無論是在環境保護抑或成本增殖方面都凸顯了風電新時代的到來。其三期規劃總裝機容量達到85 萬千瓦,投資超過50 億元

2002 年4 月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通知,即規定風力發電企業的增值稅減半 征收。

2005 年2 月28 日,《可再生能源法》頒布,在《可再生能源法》的條文中,投資人士寄予厚望的有關風力發電強制上網、全額收購、分類定價等等原則都得到了保留。此外,《可再生能源法》明確規定

33

了風力發電的接入成本將由電網承擔,這實在是一大利好?!犊稍偕茉捶ā返念C布在發展風力發電的過程中無疑是一個里程碑。從技術上來講,現在風力發電機組的技術已經基本成熟,國內也開始有企業能夠生產600 千瓦的發電機組,隨著各地大規模地上馬風力項目,相信很快會把成本降下來;從市場上講,現在投資火力發電,風險已經開始呈現,煤價居高不下、貸款審批趨嚴,還受到越來越多的環保壓力,而投資風力發電,國家可以承諾全額收購電力、允許較高的上網費用、在貸款、土地、稅收等方

面還有不少優惠;從政策上講,遵循國家指出的投資方向無疑是個省心、省力的投資選擇。

在 2005 年5 月17 日結束的全國風電建設前期會議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局決定,在2010 年建立起完備的風力發電工業體系,風電技術水平和裝備能力達到國際水平。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局局長徐錠明說,目前中國已裝備風力發電機1300 多臺,

建成43 個風電場,風電裝機容量為76 萬千瓦,但目前仍處在風電建設的初期階段,風電事業受到風機制造水平較低、科技人才不足和政策措施跟不上等三大因素制約。

中國幅員遼闊,風能資源豐富,風電又屬綠色能源,發展風電的條件很好。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局計劃,到2010 年,全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400 萬千瓦,大型風電場基本立足于國內制造的裝備,風電上網電價進一步降低,使風力發電基本能與常規電力相競爭。

34

同時,研究制訂促進風電發展的法規和政策,使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等市場保障政策和具體措施落實到位。到2020 年,全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2000 萬千瓦,在風能資源豐富

的地區建成若干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風電在局部地區電力供應中達到較高比例,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

按照徐錠明的說法,今后幾年,全國要搞幾次風電建設大戰役,徹底提升風電工業水平,使風電從目前的“游擊隊”水平變成“正規軍”水平,風能利用遍布全國城鄉。

據《人民日報》2005 年11 月07 日第十一版報道:

“我國風力發電發展了 20 多年,但至今裝機容量還只有76 萬千瓦,僅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0.2%?,F在,跨越式發展的機會終于來了!我們要將基礎研究的成果運用于設備設計和制造,在世界風能界刮起一陣強勁的‘中國風’!”今天,國內第一個風電葉片自主研發機構———華翼風電葉片研發中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宣告成立,師昌緒、徐建中、何祚庥等12 位院士難掩心中的激動。

事實上,強勁的“中國風”已經刮起。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部門的支持下,目前,從200 千瓦到750 千瓦風能發電設備的國產化已基本完成,其中600 千瓦、750 千瓦風電設備的國產化率超過了95%;完全自主研制的1000 千瓦以上風電機組已開發成功,國內第一臺單機1200 千瓦的風力發電機在新疆達坂城投入使用;在保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能源設備產業基地,600 千瓦、750 千瓦風機葉片的制造成本只有國外產品的30%,而重心偏矩、葉片平衡、葉

35

片強度等指標大大優于國外同類產品,迫使國外這兩個系列的產品全面退出中國市場。

伴隨著技術上的突破,風力發電廠的建設如異軍突起。在廣東、江蘇、吉林,上百臺風機組成的風力發電廠正在加緊建設,風力發電的成本降至每千瓦時0.38 元左右,與火力發電的成本已相當接近。

“國內風電技術和產業的這些成績,來之不易。而將來的發展,更是擔子不輕。”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說,根據發改委正在制訂的可再生能源規劃,到2020 年,我國風力發電的總裝機容量要達到3000 萬千瓦。按這個速度發展,今后15 年內每年的裝機容量將是過去20 年總量的3 倍。

我國的風力發電經過 20 多年發展,到2004 年底,已在14 個省區市建立起43 個風力發電廠,累計安裝風力發電機組1292 臺,總裝機容量為76.4 萬千瓦。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風力發電的研究和制造能力都有不小差距,絕大多數風力發電廠都是利用發達國家的貸款購買國外設備,規模小,成本高。國產風電面臨著提高研發設計制造能力、提高引進設備國產化率、降低成本等三大難題。過去 10 年,風電一直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能源。目前全球風電裝機容量達4760 萬千瓦,風力發電量占世界總電量的0.5%,預計2020 年風力發電將占世界電力總量的12%。據理論推算,中國風能可開發的裝機容量為2.53 億千瓦,居世界前列。

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最近指出,根據我國的國情,要實現

36

風電產業化,需要采取分步實施的方法。在《可再生能源法》的政策框架體系下,我們將2020 年目標分為三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2005 至2010 年,完善我國的風電發展的政策框架體系,完善我國陸地風資源普查工作,開始著手海上風資源試點普查工作,建立和健全我國的風機檢測和認證制度,進行有關風電并網可靠性研究,籌建風機設計和風電場開發的國家隊。國家用50 萬千瓦的風電場資源,采取風電場開發和風機整機制造供貨聯合(一體化)招標的方式,支持2 到3 家國內獨資或合資控股的、年產兆瓦級風機20 萬千瓦的制造(總裝)廠,實現新建風電場的風機全部本地化供應(風機零部件的本地化生產率要達到90%)。在風機檢測和認證方面,在2009 年前完成兩輪自主知識產權風機的整機現場檢測,2010 年前頒發我國的風機認證標識。

第二階段:2011 年至2015 年,建立起專業化的國家隊,能夠進行獨立自主的風機設計、風電場設計、風電場運行管理。另外,國家再用50 萬千瓦的風電場資源,采取風電場開發和風機制造供貨聯合(一體化)招標的方式,再支持2 家國內獨資或合資控股的、年產兆瓦級風機20 萬千瓦的制造(總裝)廠。與此同時,全面開展我國沿海地區的近海海上風資源普查工作,完善我國風電場開發、風機制造的工業基礎。到2015 年末,至少應有5 家國內獨資或合資控股的、年產兆瓦級風機20 萬千瓦的制造(總裝)廠,實現國內新建風電場的風機零部件95%以上本地化生產。

第三階段:2016 年至2020 年,全面實現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

37

風電場開發和運營,以及風機制造的工業產業化,并走出國門,進入世界風電市場。

隨著風力發電這種新型能源日益受到各方的“追捧”,國家也開始對風力發電的管理

進行進一步的規范。2005 年8 月10 日,國家發改委在其網站上公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下稱《通知》),對風電場建設的核準和風電場上網電價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確和規范。

總裝機容量 5 萬千瓦及以下的風電項目已經下放到各省(區、市)發展改革委核準。

《通知》規定,風電場建設的核準要以風電發展規劃為基礎,核準的內容主要是風電場規模、場址條件和風電設備國產化率。風電場建設規模要與電力系統、風能資源狀況等有關條件相協調;風電場址距電網相對較近,易于送出;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不滿足設備國產化率要求的風電場不允許建設,進口設備海關要照章納稅。

《通知》還對風電場上網電價的確定進行了規定:風電場的上網電價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按照成本加收益的原則分地區測算確定,并向社會公布。風電特許權建設項目的電價則通過招標方式確定,但是,不得高于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規定 的上網電價水平。

這項《通知》最大的變化是強調了風電設備的國產化和明確了風

38

電設備的進口關稅不能減免。這明顯體現了國家要鼓勵國產風電設備制造業的發展。目前海關規定的風機整機進口稅率為12%,部件為3%。但是進口環節增值稅為17%,實際進口風機時征稅31%,因此一般風電項目投資中設備要占70%。在沒有國產設備的情況下,進口稅使風電成本增加約20%。

2004 年我國76.4 萬千瓦的風電裝機容量中,82%來自進口,其中丹麥NECMICON 公司一家的產品,就占到中國總裝機容量的30%。多年以來,國內不少有實力的設備制造企業、科研機構一直在試圖加快風力發電設備的國產化進程,然而直到今天,進口設備壟斷國內市場的局面仍在持續。

成本高、回報期長是阻礙國內風電設備制造迅速擴張的主要原因。要制造一個裝機容量在650 千瓦的風力發電設備,大概就要投入300 萬到400 萬元的資金,雖然制造時期用不了一年,但回報期卻需要10 年,因此,這樣的高門檻,像650 千瓦這樣大功率的風力發電設備國內產的就比較少,只有二三家在生產。

目前已經有很多國內企業看到了風電設備制造的潛力和前景,開始投入設備制造的開發工作,而國外一些著名的風電設備制造公司如丹麥的Vestas 以及美國GE 公司已經對在國內設廠或與國內企業合作開始“躍躍欲動”,有的已經在建廠,有的已經開始在“圈地”。

1.1.3 投資的經濟意義

39

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2020年,全球風電裝機總量將達12.6億千瓦。單機平均1.5兆瓦,年總電量達3.1萬億千瓦小時,占2020年全球總發電量的12%。要達到12.6億千瓦的風電容量,總投資估算約需6300億美元,這將是全球機電制造業和風電建設的一個巨大市場。

在 20 世紀80 年代,諾基亞抓住了信息化的浪潮的機遇,從一家生產衛生紙的企業成長為世界頂級的通訊設備制造商;微軟在IBM 的腳下成長為象IBM 一樣的巨人。在二十一世紀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大發展的浪潮下,如果我們不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將錯失成為世界頂級企業的機會。

在風電事業上進行投資將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國內能源短缺的現狀下,投資可再生能源領域在好滿足了市場需求符合中國的能源戰略,同時具有經濟環保的效益。

以風能為資源的電力開發對環境的影響則十分微小,具有顯著的環境友好特性,是典型的清潔能源。在四級風區(每小時20~21.4公里),一座750千瓦的風電機,平均每年可以替代熱電廠1179噸的CO2、6.9噸的SO2和4.3噸的NO排放。

風能資源無窮無盡,產能豐富。與石油相比,風能是可再生的資源,失而復得,同時風能具有自主性的特點,不會受到國際爭端造成的價格震蕩和禁運等沖擊。利用不到1%的土地開發風能,可以提供20%的國家電力需求。而1%的土地中,只有5%是設備安裝等必須使用的,其他95%還可以繼續用于農業或畜牧業。

40

風能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大多邊遠,風能開發為邊遠地區就業增長、經濟發展、農業用地增加收入等帶來機會。從世界范圍看,風能和太陽能產業可能成為新世紀制造業中就業機會最多的產業之一。

1.2 研究工作的依據和范圍

1.2.1 國家有關的發展規劃、計劃文件。包括對該行業的鼓勵、特許、限制、禁止等有關規定。 國家出臺的政策和法規有:

1. 2000~2015 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規劃

2. 2002 年4 月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文,對風力發電實行按增值稅應納稅額減半征收的優惠政策。

3. 國家計委于2002 年12 月對江蘇如東市和廣東惠來市兩個風電場特許權示范項目建議書批復,開展風電場特許權招標,風電不參與市場競爭。

4. 《可再生能源法》 2005 年2 月28 日頒布 2006 年1 月1 日起實施明確規定風力發電強制上網、全額收購、分類定價、風力發電的接入成本由電網承擔等原則。

5. 2005 年8 月10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規定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不滿足設備國產化率要求的風電場不允許建設,進口設備海關要照章納稅。

6. 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 年風電裝機容量將要達到3000萬千瓦。

41

7. 國家“十一五”規劃,樹立科學的發展規,走自主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2.2 擬建地區的環境現狀資料

重慶市是西部的老工業基地,機型制造業基礎雄厚,是裝備制造業的基地。在該地區投資建廠,在人才、資源和政策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具有可行性。

1.2.3 主要工藝和裝置的技術資料及自然、社會、經濟方面的有關資料等等。 1.2.3.1 方案一

公司的規模初期按年產 500 臺設計,隨著風電市場的擴大再增加設備,擴大生產能力,按流水線方式組織生產。

公司約需要7000 千萬的投資。公司的規模初期控制在100 人左 右。每臺份齒輪箱上,有9 個齒輪件,內齒圈一般情況下采用調質件,可不磨齒,其余8件為滲碳淬火齒輪要磨齒,生產能力按年產500 臺計算,每年共有4000 個齒輪需要磨齒,按每個齒輪平均磨齒時間6 小時,一年350 天計算,需要磨齒機3 臺,按Φ500 直徑2 臺,Φ800 直徑1 臺配置。滾齒機也按3 臺配置,Φ500 直徑2 臺,Φ1200(可擴展至1600)高效滾齒機1 臺,可滾內外斜齒,主要用于加工內齒圈和直徑較大的齒輪。箱體和行星架的加工采用龍門鏜銑床和落地鏜銑床各一臺。主要和關鍵設備采用進口或高精度的設備。

42

方案一的優點是自己可以比較有效地控制加工質量和進度,對市場的反應敏捷及時;缺點是所需資金比較大,資金籌措可能會比較困難。

1.2.3.2 方案二

考慮到方案一所需資金大,不易籌措的實際困難,為了及時把握當前這一良好發展時機,我們準備先從簡單處著手,可考慮采用生產外包這一方式,可以減少加工設備的大筆資金投入,集中精力抓住設計技術的提高,同時通過有效的手段來控制和保證外包生產的質量進度。

生產外包后對廠房和設備的要求大幅度降低,主要的設備為裝配試驗設備。

該方案的優點是所需資金較少,項目容易啟動,在固定資產上的投資僅有 40 萬,總投入資金約160 萬,相對易于啟動和實施;缺點是主要零部件的加工都通過外協來進行,進度和質量取決于供應商,很多因素處于非有效控制狀態,抗風險的能力比較低,自身或者外界突發事件的影響,可能對本項目產生嚴重的影響。為盡量減少風險,增強抗風險的能力,我們必須盡力加大資金的投入量。

采用本方案,成敗的關鍵在于合格供應商的選擇和如何對其質量、進度和成本價格進行有效的控制上。

2. 需求預測和擬建規模

43

2.1 國內外需求情況的預測

援引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的話,根據發改委正在制訂的可再生能源規劃,到2020年,我國風力發電的總裝機容量要達到3000 萬千瓦。按這個速度發展,今后15 年內每年的裝機容量將是過去20 年總量的3 倍。而在2004 年底的風電裝機容量為76 萬千瓦,也就是說,今后每年將新增風電裝機容量近200 萬千瓦,平均按每臺風機1500kW,其增速齒輪箱每臺120 萬人民幣,其齒輪箱的市場規模為平均每年1334 臺,16 億元人民幣。因此,風電齒輪箱是齒輪箱市場中一個快速增長的細分市場。

風電一直是世界上增長最快并且不斷超越其預期發展速度的能源,1997~2002 年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的平均增長率一直保持在33%,而每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的增長率則更高,平均為35.7%。2004 年歐洲風能協會和綠色和平組織簽署了《風力12——關于2020年風電達到世界電力總量的12%的藍圖》的報告,“風力12%”的藍圖展示出風力發電不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補充能源,已經成為解決世界能源問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根據“風力12”發表的2005~2020 年世界風電和電力需求增長的預測報告

按照風電目前的發展趨勢,將2005~2007 年期間的平均當年裝機容量增長率設為25%是可行的,2008~2012 年期間降為20%,以后到2015 年期間再降為15%,2017~2020 年期間再降為10%。推算的結果2010 年風電裝機1.98 億千瓦,風電電量0.43×104億度,2020

44

年風電裝機12.45 億千瓦,風電電量3.05×104 億度,占當時世界總電消費量25.58×104 億度的11.9%。按2007 年預計的裝機容量0.4 億千瓦計算,假設每臺單機1500 千瓦,則需要齒輪箱26667 臺,按每臺120 萬人民幣計算,則市場規模達到320 億圓人民幣,而且其市場規模每年還按20%的速度遞增,在2020 年將達到1272 億圓人民幣的市場規模。

在國內市場,預測在 2006~2010 年“十一五”期間,在《可再生能源法》和國家及各省市有關政策的支持下,國內風電市場每年將按60%的速度增長。假設2005 年的風電總裝機容量為80 萬千瓦,則到2010 年風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840 萬千瓦,當年新增裝機容量為315 萬千瓦。

根據以上預測,公司“十一五”的目標為到 2010 年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00 萬千瓦以上,齒輪箱產量達到1500 臺,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35%,銷售額達到7.5 億元,利潤1.0 億元。

公司的遠期戰略目標為,從 2010 年起產品走向世界,并向齒輪箱的其他市場和風電成套總裝發展,爭取在2020 年建成為世界一流的風電設備供應商,當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000 千瓦以上,在世界風電市場的占有率超過8%,銷售額突破100 億元。

2.2 國內現有工廠生產能力的調查

45

國內風電成套設備供應商主要有新疆金風公司,2005 年的目標是裝機達到500 臺約40 萬千萬。

作為中國自己的風電設備供應商——金風科技公司是在科技部支持下成長起來的一家風力發電企業,2004 年科技部批準金風科技公司成立了“國家風能風電工程中心”。金風科技公司在8 年中完成了從第一臺產品的生產、試驗,到國產風電設備的產業化推廣。2004 至2005 年,中國風電市場的年新增裝機容量從不到200MW 增長到近600MW,增長率為198%。在如此迅猛增長的市場當中,國產風機仍保持著25%以上的市場占有率,而金風公司的市場份額也從占國產份額的82%增長到90%。

除金風公司外還有 20 家左右小的風電成套設備供應商,比較有實力的如浙江運達公司。浙江運達風力發電工程有限公司以風力發電產品開發、市場開拓、質量控制和設備總成套為主要業務,通過虛擬制造的方式來完成產品的生產。該有較規范的規章制度和質量保證體系,已通過ISO9001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并且公司效益良好。為了增強經濟實力,2003 年5 月底完成了增資擴股,由原來的注冊資金1000 萬元增加到2551 萬元,這為公司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該公司已被審定批準為浙江省風力發電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并于2003 年11 月成為區外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在大中型風力發電機組開發研究方面擁有十分豐富的經驗。通過與國內各大專業配套廠合作,逐步形成了國內風力發電機組的專業制造基地。公司擁有良好的科研基礎和一支素質良好的專業技術隊伍,其中教授級高工5 人,

46

均在我國風力發電技術領域做出突出貢獻,并被國務院批準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高級工程師7 人,工程師15 人,其中大部分在丹麥、德國接受過風力發電技術專業培訓;公司的主要技術骨干曾經主持或參加了國家“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重點科技攻關計劃中的風力發電專題項目,具有較強的開拓、創新意識。該公司現主要產品為250kW、600kW 和750kW 風力發電機組,該系列機組均采用失速型三漿葉、上風向、水平軸布置,配有先進的PD 集散控制系統,其中250kW、600kW 機組已完全實現國產化,該系列機組在國內有非常好的市場前景,目前250kW 機組和750kW 機組產品在東南沿海地區也顯現出較好的市場開發潛力。該公司在國家“八五”科技攻關中完成的200kW/250kW 風力發電機組,已安裝在浙江蒼南風電場、廣東南澳風電場及大連長海風電場。1998 年11 月,該產品被國家科技部等六部委批準,頒發了“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該公司在“九五”期間,完成了國家科技部“九五”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專題“大型風力發電機組研制”、國家計委“九五”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專題“600kW 風力發電機組總體設計關鍵技術研究”以及浙江省重大科技項目“600kW 風力發電機組研制”。目前新開發成功的750kW 風力發電機組是該公司承擔的國家“十五”重點科技攻關計劃課題。通過與德國Repower 公司的合作,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首批2 臺750kW 機組已出售給山東長島,已于9 月底并網發電,并以此為基礎正在進行國家863 項目MW 級大型風力機產品的開發。

東汽通過引進德國技術,開始進入風電成套設備制造領域,目前

47

的重點在1.5MW 風機上。

在風電增速箱制造方面,目前國內主要為重慶齒輪箱有限責任公司和南京高精齒輪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重慶齒輪箱有限責任公司在設計方面暫時處于行業領先的地位,而南京高精齒輪股份有限公司則在制造方面處于行業領先的地位。

重慶齒輪箱有限責任公司始建于 1966 年,于1972 年投產。占地面積53 萬平方米?,F有職工2000 余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484 余人,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8 人,高級工程師55 人,高級會計師2 人,高級經濟師7 人,享受國務院津貼8 人。公司是中國最大500家機械工業企業之一,國家一級計量單位,國家大型軍工企業。重慶市工業企業50 強,重慶市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重點單位。公司從92 年連續多年被評為重慶市工業50 強,具有每年生產各類齒輪箱約1000 臺的能力。其中大型齒輪箱(單重50 噸以上)年產120-150 余臺,中型齒輪箱(單重10 噸以上)年產約300 余臺,具有年產聯軸節減振器2000 余臺的能力。該公司現擁有總資產8.9 億元,其中固定資產原值5.3 億元,固定資產凈值3.5 億元;2005 年重慶齒輪箱有限責任公司主營業務收入9.6 億元,工業總產值10.2 億元,產出以每年35%以上的速度增長。該公司2005 年風電齒輪箱產量為年產300 臺,預計到2010 年達到年產1200 臺的生產能力。

南京高精齒輪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一家齒輪箱專業制造廠,2005 年風電齒輪箱產量達到了年產600 臺,他們聘請了三名日本人對風

48

電齒輪箱制造進行管理,具有相當強的上升空間。

2.3 銷售預測、價格分析、產品競爭能力,進入國際市場的前景

公司 2006~2010 年風電市場預測及公司目標見表8。每臺800kw 齒輪箱的成本詳見表9,加工費與材料費基本相當。從表中可以看出每臺齒輪箱的變動成本為42 萬,銷售價格50 萬,利潤為8 萬。風電齒輪箱的制造其提前期在60 天左右,毛坯采購需要30 天左右,加工制造需要30 天左右。

風電齒輪箱在國內制造,由于制造成本低,只要質量好是很容易打入國際市場的。此外,由于我們是在質量和可靠性上展開差異化競爭,在國際市場上應該是很有競爭力的。 2.4.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2.4.1 方案一

根據公司初期的規模,固定資產總投資約7000 千萬,其中驀集資金4000 千瓦,銀行貸款3000 千萬,資產負債率控制在40%左右。要使公司運轉,至少需要征地和裝配廠房的建設,估計至少需要500 萬左右啟動資金。在組織擁有設計和營銷能力后,可以采用虛擬組織的形式,生產制造可以采用外協加工的方式,當具有一定資本后,再購買設備自己加工。

公司在 2010 年底要達到1500 臺的產量,7.5 億的銷售收入,總投資約需1.7 億元,分三期進行建設,前期投資規模為7000 千萬,產量為500 臺,中期和后期各為5000 千萬。

49

2.4.1.1 盈虧平衡分析、利潤、凈現金流量分析

按照當前國內的制造水平和市場行情,800kw 齒輪箱,每臺齒輪箱的變動費用為42 萬,售價50 萬。7000 千萬的固定資產投資,按十年直線法計提折舊,每年的折舊費為700 萬,其他固定費用假設為100 萬,則每年的固定費用合計為800 萬。則盈虧平衡點為:(700+100)/(50-42)=100 臺,即盈虧平衡點為100 臺,產量在100 臺以下則虧損,在100 臺以上則盈利。

如在 2009 和2010 年,各追加5000 千萬的設備投資,并按十年直線法計提折舊,每年增加的其他固定費用按100 萬計算。

3.投資決策評價 3.1.投資期法

在不追加投資的情況下,投資回收期=4+(7000-6695)/2144=4.14(年)。 3.2. 凈現值法

采用凈現值法計算,在不追加投資的情況下,假設該項目具有10 年的生命周期,剩余資產的殘值不計,則在其10 年生命周期內的總凈現值(NPV)為5772.97 萬元,投資回收期不到6 年。項目實施帶來的凈現值與總收益表萬元

年次 各年的凈現金流量(NCF)5%的復利現值系數 現值 累計現值

第一年 -300 0.952 -285.60 -285.60

50

第三篇:2004風力發電場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程

電力工程部分第二篇 水力發電工程

3 其 他

《風力發電場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程》DL/T 5067—1996

10土建工程

10.2中央集中控制及生產生活建筑物

10.2.1應確定中央集中控制、生產、辦公、生活福利建筑物的規模、位置和內外交通,說明各建筑物的結構型式和建筑標準(含裝修)。

10.2.2應選擇生活水源、排水地點、污水處理方式。

10.2.4應提出選定方案的土建工程量。

11施工組織設計

11.4主體工程施工

11.4.2應提出中央集中控制及生產生活建筑物施工方法。

12環境影響評價

12.1環境狀況

應敘述項目影響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狀況。

12.2環境影響預測評價

應敘述本項目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有關因子影響的預測和評價。

12.3綜合評價與結論

12.3.1應說明工程對環境產生的有利與不利影響。

12.3.2應提出評價結論。

《風力發電場項目建設工程驗收規程》DL/T 5191—2004

5工程驗收組織機構及職責

5.5工程建設相關單位職責

5.5.2施工單位職責

3各自做好驗收、啟動試運行中安全隔離措施。

4協同建設單位做好單位工程、啟動試運、移交生產驗收前的現場安全、消防、治安保衛、消缺檢修等工作。

5.5.3調試單位職責

3對調試安全、質量負責。

5.5.4生產單位職責

4 做好運行設備與試運設備的安全隔離措施。

5移交生產后,全面負責機組的安全運行和維護管理工作。

5.5.5設計單位職責

2對工程設計方案、設計質量負責。為工程驗收提供設計總結報告。

8工程移交生產驗收

8.0.3驗收應具備的條件

1設備狀態良好,安全運行無重大考核事故。

2對工程整套啟動試運驗收中所發現的設備缺陷已全部消缺。

3運行維護人員已通過業務技能考試和安規考試,能勝任上崗。

105

電力工程部分第二篇 水力發電工程

4各種運行維護管理記錄簿齊全。

5風力發電場和變電運行規程、設備使用手冊和技術說明書及有關規章制度等齊全。 6安全、消防實施齊全良好,且措施落實到位。

9工程竣工驗收

9.0.4工程竣工驗收應提供的資料

4水土保持、環境保護方案執行報告

9.0.5驗收檢查項目

5檢查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護方案執行情況。

106

第四篇:風力發電現狀及復合材料在風力發電上的應用

班級:材料工程111 學號:205110137 姓名:張宇

摘要:本文對中國風能現狀及資源分布,近年來中國風力產業的發展狀況以及復合材料在風電葉片上的應用進行論述。

關鍵詞:風力發電;發展狀況;復合材料;風電葉片

Abstract:This review concerns about the stituation and resource distribution of windy energy in China,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ese wind power-generation enterpris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omposites in wind power-generation.

Key words:Wind power-generation;Development status;Composites;Wind turbine blade 引言

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導致能源消耗不斷增加,我們正面臨日益嚴峻的能源形勢。全球范圍的石油、天然氣能源逐漸枯竭,環境惡化等因素迫使我們尋找更加清潔、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風力發電應運而生。中國風能資源非常豐富,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區及東部沿海風能豐富帶。

風力發電產業市場巨大,競爭激烈。據估計,2006到2010年之間,我國風電葉片的需求量大約在7000多片,2011到2020年的需求量則將達到驚人的50000片。巨大的市場前景使得目前風機行業的競爭空前激烈。整機方面,目前國際市場格局已初步成型。2005年全球超過75%的市場份額被丹麥Vestas、西班牙Gamesa、德國Enercon和美國GE WIND四家企業占據,新進入企業的生存空間不大;國內的整機生產企業中,新疆金風、浙江運達、大連重工集團、東方汽輪機廠等幾家的市場前景被業界看好,這其中又以新疆金風科技在國內品牌中的市場份額最大。葉片市場的情況與整機基本類似,單是丹麥LM Glasfiber公司一家就占據了國際市場40%以上的份額,其產品被GE WIND、西門子、Repower、Nordex等公司全部或部分采用;另外Vestas和Enercon公司也擁有各自的葉片生產部門。國內的葉片生產企業主要有中航保定惠騰、連云港中復連眾復合材料集團等。

風電葉片作為風力發電機組系統最關鍵、最核心的部件之一.葉片的設計及其采用的材料決定著風力發電機組的性能和功率,也決定著其電力成本及價格。復合材料在風力發電上的應用,實際上主要是在風電葉片上的應用。風電葉片占風力發電整個系統成本的20%到30%。制造葉片的材料工藝對其成本有決定性影響,因此材料的選擇、制備工藝的優化對風電葉片十分重要。

1.中國風能資源及其分布

1.1中國風能資源

據有關研究成果預測,我國風能僅次于俄羅斯和美國,居世界第三位,理論儲32260GW,陸地上離地10m高可開發和利用的風能儲量約為2.53億kw(依據陸地上離地10m高度資料計算),近海(水深不超過10米)區域,離海面10米高度層可開發和利用的風能儲量約為7.5億kW,共計10億kW,風能資源非常豐富。

1.2中國風能資源分布

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及附近島嶼以及“三北”(東北、華北、西北)地區。另外,內陸也有個別風能豐富點,海上風能資源也非常豐富。“三北”地區包括東北3省、河北、內蒙古、甘肅、青海、西藏和新疆等省自治區近200km寬的地帶,風功率密度在200~300W/m2以上,有的可達500W/m2以上,可開發利用的風能儲量約2億kW,約占全國陸地可利用儲量的79%。該地區風電場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沒有破壞性風速,是我國連成一片的最大風能資源區,有利于大規模的開發風電場。包括山東,廣西和海南等省市沿海近10km寬的地帶,年有效風功率密度在200W/m2以上,沿海島嶼風功率密度在500W/m2以上,風功率密度線平行于海岸線,可開發利用儲量為0.11億kW,約占全國陸地可利用儲量的4%。東南沿海及其島嶼是我國風能最佳豐富區。我國有海岸線1800km,島嶼6000多個,大有風能開發利用的前景。

2.近年來中國風電產業發展

2.1產業發展現狀

2000至2009年10年間,中國風能產業飛速發展,風能累計裝機的容量平均的怎張速度高達72.8%。從2005年起,總裝機容量的增長速度超過了100%。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中國(不含臺灣省)風電累計裝機超過1000MW的省份超過9個,其中超過2000MW的省份4個,分別為內蒙古(9196.2MW)河北(2788.1 MW)遼寧(2425.3MW)吉林(2063.9MW)內蒙古2009年當年新增裝機5545MW,累計裝機9196.2MW,實現150%的大幅度增長。

從風電零部件制造方面來看,據統計,2004年中國僅有6家風力渦輪機制造商,2009年這一數字已提高到80家以上。已開始生產的內資葉片企業52家,軸承企業16家,齒輪箱企業10家,變流器企業12家,塔筒生產企業則有近100家。其中,葉片制造企業中復連眾、中材科技年供貨已超過500套,中航惠騰年供貨超過2000套;軸承制造企業洛軸、瓦軸、天馬等已具備批量主軸軸承生產供應能力齒輪箱制造企業中南高齒年產超過3000臺,大重減速機超過2000臺、重齒超過1000臺;

從風電整機制造方面來看,2009年,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和四川東汽繼續保持市場前“三甲“的位置,華銳新增裝機34.5萬kW,金風新增裝機272.2萬kW,東汽新增裝機203.5萬kW。聯合動力以裝機容量768MW,占中國新增市場5.6%的優勢,排名全國第四。隨著國產整機產能釋放及零部件配套能力增強,產業鏈瓶頸將消除,產業發展迅速;風電設備市場呈現寡頭壟斷格局,避免了市場無序競爭,有利于領頭企業做大做強。2009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及累計裝機排名前10名制造企業市場份額。內資變流器制造企業供應能力增強,質量獲得客戶認可??梢?,國內風電零部件產業發展的繁榮景象。

2.2國家的優惠政策

中國頒布的政策主要從兩個方面扶持風電行業,一方面是通過財政補貼、電網全額收購、確定風電并網價格,以保證風力發電項目合理盈利,從經紀商進行促進;另一方面是在國內市場啟動的同時,扶持風機制造業發展,為中長期的風電產業發展奠定基礎。歸納為一下四大點:

(1) 風電全額上網

2006年1月1日開始實施《可再生能源法》。該法要求電網企業為可再生能源電力上網提供方便,并全額收購符合標準的可再生能源電量,以使可再生能源電力企業得以生存,并逐步提高其能源市場的競爭力。

(2) 財稅扶持

考慮到現階段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投資成本比較高,《可再生能源法》還分別就設立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為加快技術開發和市場形成提供援助,為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項目提供有財政貼息優惠的貸款,對列入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標的項目提供稅收優惠等扶持措施作了規定。

(4) 上網電價

當前風電定價采用特許權招標方式,導致一些企業以不合理的低價進行投標。風電特許權招標先后作出了三次修改,總的看來,電價在招標中的比重有所減少;技術、國產化率等指標有所加強;風電政策已由過去的注重發電專項了注重扶持中國企業風電設備制造。目前,有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風電電價調整的具體辦法,調整的原則將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開發,特許權招標的定價方式有可能改變,2008年1月第五期風電特許權招標采取中間價方式,就是一個最新的嘗試和探索,避免了惡性低價的競爭局面,有助于風電電價開始向理性回歸,有利于整個風電產業的發展。

(4) 國產化率要求

2005年7月國家出臺了《關于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明確規定了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為滿足要求的風電場建設不許建設,進口設備要按章納稅。2006年風電特許權招標原則規定:每個投標人必須有一個風電設備制造商參與,而且風電設備制造商要向招標人提供保證供應復合75%國產化率風電機組承諾函。投標人在中標后必須并且只能采用投標書中所確定的制造商生產的風機。在政策扶持下,2007年風機國產化率已經達到56%,2010年風機國產化率也達到85%以上。

2.3風電產業發展趨勢

我國海上資源豐富,發展海上風電,將依托于風能資源豐富的海域,同時以“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方式進行整體規劃和布局。目前,我國海上風電開發已經啟動,國內對大容量風電機組的需求也在增加,國內風電制造企業紛紛開發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華銳、金風、東汽、聯合動力、湘電、明陽等都已開始5MW及以上風力發電機組研發。相信隨著整機及零部件技術的不斷進步,大容量海上風電的規?;l展。

3.復合材料在風電葉片上的應用

風力發電裝置最核心的部分是葉片,葉片的結構與性能將直接影響到風力發電的效率及性能。風電葉片的成本占整個風力發電裝置成本的20%左右,因此采用廉價、性能優異的復合材料成為了許多企業研究的方向?,F在使用比較多的復合材料有玻璃纖維增強聚酯樹脂、玻璃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局部采用玻璃纖維或者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作為主承力結構。

3.1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及其優點

碳纖維是由有機纖維經碳化及石墨化處理而得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纖維是一種力學性能優異的新材料。它的比重不到鋼的1/4。碳纖維樹脂復合材料抗拉強度一般都在3500MP以上,是鋼的7~9倍??估瓘椥阅A繛椴牧系膹姸扰c其密度之比可達到2000MPa/(g/cm3)以上,而A3鋼的比強度僅為59MPa/(g/cm3)左右,其比模量也比鋼高。材料的比強度愈高,則構件自重愈小,比模量愈高,則構件的剛度愈大。碳纖維的軸向強度和模量高、無蠕變。耐疲勞性好,比熱及導電性介于非金屬和金屬之間,熱膨脹系數小,耐腐蝕性好,纖維的密度低,X射線透過性好。但其耐沖擊性較差,容易損傷,在強酸作用下發生氧化,與金屬復合時會發生金屬碳化、滲碳及電化學腐蝕現象。因此,碳纖維在使用前須進行表面處理。

使用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能大幅度減少葉片的重量 ,而且比一般的玻璃纖維的增強體模量高3到8倍,可以用于大型風機葉片。碳纖維復合材料具有優異的抗疲勞特性,與樹脂混合后能夠抵抗惡劣的天氣條件。

3.2TM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

TM玻璃纖維具有高強度、高模量的性能,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彈性模量、耐疲勞強度、耐性和耐化學腐蝕性。其密度為2.59-2.63g/cm3,拉伸強度為3000~3200MPa,模量為84~86GPa。是大型風電葉片的首選,但是其密度相比于上述的碳纖維增強體要高,所以其缺點是重量太大。TM玻璃纖維中不含硼和氟,是一種環保型的材料。

4.結論

我國是最早利用風能的國家,國家對風能這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的高度重視,新型復合材料在風電葉片上的應用有利于風電產業的發展,我國風電業將進入一個嶄新的大規模高速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 鐘方國,趙鴻漢.風力發電發展現狀及復合材料在風力發電上的應用[J]. 纖維復合材料,2007,(4):17-24. [2] 楊文宏,高克強,薛忠民等.復合材料風電葉片用增強材料[C]. //玻璃鋼/復合材料學術年會. 2010. [3] 戴春暉,劉鈞,曾竟成等.復合材料風電葉片的發展現狀及若干問題的對策[J]. 玻璃鋼/復合材料,2008,(1):53-56. [4] 秦明,張坤,郭靖.中國風電產業發展綜述[C].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新-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會. 2010. [5] 李祖華.風力發電現狀和復合材料在風機葉片上的應用(1)[J]. 高科技纖維與應用,2008,(2)::8-33. [6] 鐘方國,趙鴻漢.風力發電發展現狀及其復合材料的應用[J]. 熱固性樹脂, 2006:16-21.

第五篇:風力發電

1. 風力發電機主機及風葉:主要發電核心,通過風葉旋轉帶動風力發電機轉子旋轉切割磁力線,從而把旋轉動能轉化成電能。

2. 控制器:通常風力發電機發出的電為不穩定三相交流電,如果直接使用會造成用電器的損壞,控制器的作用除了把風力發電機發出的不穩定三相電通過整流輸出可以給蓄電池充電的直流電,同時控制器也實時檢測風力發電機與蓄電池的電壓,避免風力發電機在大風時電壓過高導致損壞,也防止蓄電池由于過充導致損壞。

3.蓄電池:儲存風力發電機發出的電力以便在需要時使用。

4.逆變器:把蓄電池里的直流電轉換成交流電供給交流負載使用。(直流負載不需要逆變器, 可以直接接蓄電池使用)

5.塔架:幫助支撐及固定風力發電機到地面或任何足夠牢固能安裝風力發電機的介質。

6. 太陽能板(選配):由于風力資源屬于不穩定的自然資源,在部分地區單單依靠風能發電不能完全滿足客戶的用電需求。此時客戶可以按照需求結合太陽能發電,把系統打造成風光互補系統,科學使用各種自然資源有效增加系統發電量。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法律文書簡答題及答案下一篇:法律援助宣傳活動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