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虎頭蛇尾的遺憾——執教“測滑輪組機械效率”教學反思

2022-09-29

本節課是2014年5月28日上午, 我在學校開展“減負提質1+5行動”展示課中執教的一節公開課。在課前的準備中, 我在教學的設計構思上花的時間相對少一些, 而在ppt的制作上則耗費了我大量的時間與精力, 然而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針對本節課的教學, 下面我從五個方面做簡要的分析與切實的反思。

1 教學內容的地位與作用

“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滬科版教材八年級《物理》最后一個學生實驗, 也是中考當中很重要的一個探究性實驗。學習它要以掌握功、機械效率的知識為前提, 同時實驗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的要求也比較高, 在中考中屬于必考內容, 而且在中考中所占比重也比較高,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絕不可掉以輕心。

2 教學目標的制定

依據教學內容, 我把本節課教學應達到的目標定位為以下幾個:一是讓學生練習組裝滑輪組,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二是通過實驗分析影響滑輪組效率的因素, 三是探究提高滑輪組效率的途徑或方法, 四是加深對機械效率意義的理解, 五是培養學生間合作共事與協同配合能力。這五個目標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不可割裂的有機整體。應該說這一目標, 突出了本節課的核心內容, 是合理的, 也是科學的。

3 教學流程的確定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 我的設計思路是:先回顧一下“三種功” (即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的含義, 機械效率的定義、公式, 再出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如何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由學生親手來完成實驗, 最后得出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這樣的流程設計, 契合知識內在的邏輯性, 突出教學的層次性, 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4 實驗小組的優化

為了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實驗, 并盡可能讓每個小組的實驗都比較順利, 我劃分了24個組 (平常是劃分的12個組) , 且對全部49名學生進行了優化組合, 采用了“一好一差”的搭配方式。即便如此, 在實驗中由于學生是第一次進實驗室, 加上該實驗的難度比較大, 所以實驗進行的并不十分順利, 有的小組數據誤差較大, 有的小組就連數據都沒測完, 嚴重拖累了教學進程。

5 實驗難度分析

縱觀整個實驗的全過程, 其難度點有以下幾個:一是滑輪組 (包括動滑輪、定滑輪) 的組裝對學生來說的確困難不小, 二是重物和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不便測量, 三是拉力的測量要求在勻速拉動中對測力計讀數, 比較困難, 四是有的小組因滑輪本身的摩擦比較大導致測量的誤差較大, 五是該實驗要求兩個學生之間務必進行密切的配合才能確保實驗在規定的時間內順利完成……這些客觀存在的難度因素, 勢必對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構成比較嚴峻的挑戰, 從而大大地影響了實驗操作的效率和實驗的成功率。

6 虎頭蛇尾的遺憾

由于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占用時間過長, 導致后面的時間緊張, 因此我在引導學生對實驗數據的分析時僅采納了一個組的實驗數據, 于是就導致了后面對影響滑輪組效率因素的分析不夠全面和充分, 進而導致提高滑輪組效率方法的總結就顯得比較匆忙, 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來充分的討論、提煉和歸納, 也導致了機械效率“萬能公式”沒有時間讓學生在此課堂得以運用, 學生沒有體驗它的“萬能”之處, 個人覺得這是執教此節課最大的遺憾。

雖然自己很不滿意這節課, 但讓我倍感欣慰的是, 通過對這堂實驗展示課的教學, 我有以下收獲:一是我對“測滑輪組機械效率”這一實驗內容的教學重點與難點的把握比以往更為準確, 二是明白了此節實驗課對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的要求是比較高的, 三是明白了今后在執教這節課時應該如何調控好時間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四是我的課件制作水平的確較以往提高了不少。應該說當自己今后再執教這節課時, 我將變得更加從容、自信與得心應手, 可以有效避免虎頭蛇尾的遺憾。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 歡迎投稿、訂閱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高校數學建模課程改革的幾點建議下一篇:淺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的快樂教學原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