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暴雨洪澇災害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暴雨洪澇災害范文

思南遭遇特大暴雨再度陷入洪澇災害

思南臺 張慶慧 覃信林

6月4日凌晨,思南遭遇特大暴雨,繼5月25日洪澇災害后,思南再度陷入洪澇災害,災情異常嚴重。

【同期聲】思南臺記者出境 陳肖依今天凌晨4點左右,特大暴雨襲擊我縣大面積受災嚴重,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塘頭鎮高效農業示范產業園區,那么通過鏡頭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的蔬菜大棚已經全部受損,我現在所站的這個機耕道的積水是超過了40厘米,園區內的積水是超過了一米之高,災情還在進一步惡化中。

思南塘頭關中壩現代高效扶貧農業示范園區,成了水的海洋,各種蔬菜大棚全部破損,投資200多萬的蔬菜無土栽培大棚也毀于一旦,葡萄基地全部被淹。

而處于思南第八中學(原塘頭中學)旁邊的盧尚輝投資200萬元的蔬菜基地,在此次特大暴雨襲擊中也全部被洪水淹沒,今年的收成也所剩無幾。

在思南塘頭鎮商業街,雨后的大水沖擊著塘頭大橋,洪水來勢洶洶,把所有的河邊作物沖刷得一干二凈,位于河床上的農家房屋也搖搖而墜,據商業街居民汪玉華介紹,今早凌晨的暴雨來得還要大些,街面上的摩托車都被沖到了橋面上。

【同期聲】居民汪玉華 沖走了(摩托車)有40到50臺不止了,有好多沖到河里去了,什么垃圾桶、街道兩邊所有都沖跑了。

在思南思林電站的穿洞大土移民新街,也遭遇了暴雨襲擊,周邊的玉米地全部被淹,洪水流進了居民家中。

【同期聲】移民王三妹 昨天晚上這個雨下得非常大,比上次下得更大,到處都淹了,淹得非常嚴重。

【同期聲】移民王守乾昨晚上雨太大了,比前頭大哦,屋里全部淹起了。

災情發生后,思南縣應急辦連續接到全縣各鄉鎮災情報告,市委及思南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及四家班子在家領導也分別到災害一線調查災情,截止目前,還沒有發生洪澇災后事故及人員傷亡,災情正在調查統計當中。

第二篇:重慶暴雨災害反思

重慶暴雨災害反思:簡單預警短信被相關部門忽

2010-05-13 12:58 中國新聞網

重慶5·6風暴災害肆虐了7個縣鄉,致31人死亡,損失慘重,圖為一片狼藉的受災地

廣州“大水浸城”拷問城市管理水平

被忽視的短信

重慶墊江縣氣象局副局長韓強的手機里保存著5月5日的一條短信: “預計今天晚上到明天白天,我縣將有一次雷雨天氣過程,雷雨時局部地區伴有短時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這條帶有“雷雨、大風、冰雹”關鍵詞的短信在當天下午3點半發送到約700人的手機上,包括縣級部門的相關官員,學校、鄉鎮干部、村里的信息員等。在韓強的設想中,如果這個為決策服務的信息傳輸系統起作用的話,這700人可以將信息再度傳播,覆蓋全縣90萬人口,起到預警減災作用。

不過,這一及時的提醒顯然簡單、粗糙,不足以引起任何人警覺。風暴過后的第四天,墊江縣應急辦主任劉洪君在記者提醒之下,才憶起收到這條短信,但在手機上已找不到,它跟日常的天氣預報一樣被刪除了。

在重災區沙坪鎮李白村,許多村民對這種提示短信不以為然,他們也不明白“大風”的危險含義。在氣象術語里,“大風”指風力達8級,陸地表征為“可折斷小樹枝,人迎風前行感到阻力甚大”。村民們想當然地以為就是“風很大”而已。

災難狠狠教育了忽視的人們,5月6日深夜0點48分,沙坪鎮瞬間風力達到了11級,已經是臺風量級的威力。暴雨夾雜著冰雹,持續了整夜。截至10日,全縣20人死亡,1100余間房屋成為廢墟,3萬多間房屋受損。

這是這座內陸縣城自1957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嚴重的災難。應急辦主任劉洪君后來慶幸不是發生在白天:“到處有廣告牌倒下來,白天砸在路上,可能死的人更多。

在普通人眼里,如此猛烈的極端天氣毫無征兆。5月5日白天,晴空萬里,墊江人只是感覺到“悶熱”。在縣氣象局,韓強估計“天氣要轉折了”,他看到大氣氣壓在持續降低,處于不穩定狀態,但無法預測出變化的精度,這被認為是整個氣象界面臨的難題:強對流天氣難以達到“定時定點定量”的精度。

那天,沙坪鎮宣傳委員古成榮在幾個村里查看春耕栽秧,他像往常一樣叮囑要注意防范暴雨,因為從5月份開始,重慶就要進入汛期。李白村支書吳大斌在西瓜地里栽秧,種子不夠,他又去進了一批貨。

村部的大喇叭也很安靜。鄉場上人山人海,這里是信息集散地,村民董超沒有聽到一丁點特強風雹的消息。在他回家路上,田地里是收油菜、插秧的忙碌場景。 縣應急辦也是普通的一天。工作人員鄭維鋒正在準備地質災害、突發事件的應急演練方案。晚上9點多,劉洪君回到家里,睡不著,他記得天氣預報中說到會有暴雨,出于職業敏感,他預計夜里會有事,不過他惦記的是暴雨,每年如期而至的汛期。

每年汛期,墊江都會面臨幾場暴雨。這種對天氣的慣性思維使整個應急系統在今年依然指向“暴雨”,強風的危害被所有人忽略了。

晚上約8點15分,墊江電視臺插播了一條來自縣氣象臺的天氣預報,內容與手機短信相同。不過,從縣應急辦、沙坪鎮到李白村普通村民,幾乎沒有人認真關心這則突然的預告,他們更喜歡看重慶或者中央臺的娛樂頻道。

零點剛過,一切都改變了。一個五十年都難遇的風暴系統醞釀成形,如同過山車一樣猛地把所有人推到頂峰,然后陡然摔下。 31死悲劇

鄭維鋒當天依照排班安排在縣應急辦值夜班。深夜零點多,他接到了縣氣象局電話,稱在全縣范圍內發生了強對流天氣,有大風、暴雨、冰雹,風力8至10級。當時窗外已在刮風,風砸在窗戶上“梆梆”作響。

電話放下不久便一片漆黑,全縣失去電力。

整夜時間,應急辦兩部座機、鄭維鋒的手機幾乎沒有停過通話。交通堵塞、房屋倒塌、人被活埋„„一個個緊急信息接踵而來。

劉洪君在家里給每個鄉鎮、交通、水利等部門挨個打電話,初步確認重災區在沙坪鎮。約2點鐘,他準備趕往那里,所幸風力已減弱。他剛出城不到1公里,一塊巨大的廣告牌倒在路中央,兩旁樹木東倒西歪,許多如大腿般粗的樹枝被巨大的風力折斷,散落一地。

劉洪君看到醫院、警察、交通局人員陸續趕到,一路清理障礙,磕磕碰碰去到沙坪鎮政府時已凌晨3點多,一片忙亂,大部分干部已分散到各個村落查看災情。

31.2米/秒的風力如同高速公路上時速100多公里的汽車在橫沖直撞。董超的3層樓房剛蓋好,他和哥哥、母親睡在二樓。冰雹落在屋頂磚瓦的響聲驚醒了全家人,兄弟倆剛把母親從床上拉起來,寬約四五米的鋁合金窗框整個砸在了母親睡覺的位置上。

暴雨中,村支書吳大斌從一座廢墟里掏出磚木,一個老人的頭部露了出來,他一摸,已經沒有了氣息。 暴雨持續到天亮,董超走出房門,屋外已是一個陌生的世界。路上、田里、屋頂一片狼藉,碎瓦、斷枝遍地,叫喊聲、哭聲此起彼伏。

事后的統計顯示,這場極端天氣襲擊了整個重慶,重災區主要在中部、東北部,大暴雨肆虐了7個縣鄉,46個縣鄉達暴雨。31人死亡,絕大部分是磚木結構的房屋垮塌所致,風雹所過之處莊稼幾乎全毀,風暴過后四天,不少村里的電力還未恢復。

這只是南中國自然災害的開端。5月6日晚上,一場刷新廣州歷史降水量的強降雨突然襲來,廣州城區變澤國。廣東這場降水覆蓋了7市38縣區,持續一個星期,至今仍未完全停息,目前已有22人死亡或失蹤。江西、湖南、貴州等南方大部分地區也幾乎同時遭遇暴雨侵襲,全國已造成94人死亡,上千萬人口受災。

有氣象專家稱,這次特大暴雨過程具有“三個歷史罕見”:雨量之多歷史罕見,雨勢之大歷史罕見,范圍之廣歷史罕見。 全球難解的難題? 不論墊江,還是南中國,這場奪命94條的暴雨災害,異常罕見。

氣象部門再度承受了巨大壓力。廣州媒體引用市民的質疑,認為氣象部門預測遲緩。而在墊江縣李白村,多位村民指責災前政府部門預警不力,否則“至少能減少傷亡”。

風暴罕見,但對于氣象部門的預報和預警準確度的指摘,卻從不罕見,無論是在當年的湖南冰雪災害,還是今年的西南干旱,類似的質疑從不間斷,而諸如今年上海一次正常氣溫預報竟和實際相差7度的笑話,更加劇了公眾的不信任感。

而廣東省氣象臺對此番暴雨災害的官方回應,亦保持著與往常氣象部門強調國際難題的一致論調,“目前的氣象水平對短時強降水仍難以準確、提前數天預測”的結論。中山大學大氣科學系主任溫之平教授則坦承:“氣象部門對于極端天氣的預報非常謹慎,因為一旦發出紅色預警,就會涉及到很多部門停產停業。”在極端天氣上,氣象部門通常采用緩慢修正的方法,廣州暴雨也是由黃色到橙色,最后到紅色警報,但“這個時間的提前量就非常小了”。 “我對自己氣象局的評價,認為工作已經是到位的。”5月10日,墊江縣氣象局副局長韓強反復強調,“大風、冰雹、暴雨,我們的定性是正確的,但是11級風力是預測不到的,這樣的精度,全球范圍內的氣象水平也很難達到。”

據韓強介紹,5月份開始,氣象人員已在關注高溫低壓天氣。在與重慶市氣象臺的會商時,后者的指導意見是“密切關注強對流天氣的變化”。 目前,我國氣象部門在業務上實行5級業務技術體制:國家、區域、省、市、縣。每天,上級部門會下發指導預測意見。“中央氣象臺主要是指導,特別是災難性天氣的預報和服務。各省、地區需要對各縣進行詳細預測,縣一級氣象部門再進行訂正,反饋給上級。”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喬林說。

在墊江縣氣象局的電腦記錄中,5月3日和4日,重慶氣象臺對未來24小時的預測中均出現“暴雨、雷電、短時陣性大風”等強對流天氣的關鍵詞。5月5日16時發布了“大雨到暴雨天氣消息”。

這些預測的缺陷很明顯:缺乏精度,難以真正觸發政府和社會的警覺。“目前強對流天氣預測的難點,就在于定時定點定量。”國家氣象局預報與網絡司副司長畢寶貴說,“能報出六七級大風比較正常,但很難報出11級。”他舉例美國對龍卷風的預測,也只能提前十多分鐘。 “我們采用逐步逼近的方式。在短時內,具體強度還是有可能預測的。”畢寶貴接著說。災難當晚9時46分,重慶氣象臺開始每小時滾動發布兩個小時內的強對流天氣警報,從重慶市氣象局的值班信息來看,11級大風依然未能準確實況報告。“在這樣的天氣面前,我們感覺是心有余力不足。”韓強一直在強調工作到位,只有一次稍微露出了悲觀的神色。缺乏精度的天氣預報在少得可憐的信息傳輸系統中傳播,最終拉響警報,但災難已經發生。 小縣城的氣象現實

5月9日上午,墊江縣氣象局會商室??赡苁侵苣?這里顯得冷清。一名業務員正在電腦前看資料,他有些耳背,需要大聲說話才能聽到。臨窗墻邊放著一排電腦,大部分關閉著,看不到如中央氣象臺滿屏幕衛星云圖、雷達圖像的景象。

這里是進行氣象分析、會商的重要地方。中間是會議桌,玻璃下壓著各種氣象數據。正對著會議桌的墻上,掛著兩臺電視,旁邊是攝像頭??拷呃鹊膲ι蠏熘黜椆ぷ髡鲁?規定每天收看中央和重慶市氣象臺天氣會商時間、每個時刻的工作內容。

氣象觀測站在辦公樓背后的小山頭上。除此之外,全縣共有22個自動觀測點,分布在各個鄉鎮政府附近,有14個只能測溫度和降水量,另8個還可以測風向風速,這些數據實時自動傳輸到氣象部門。

每天下午,業務員要把當日的天氣預報反饋給上級,作為考核評比的標準。目前,在重慶市33個區縣中,墊江排在19名。排名是刺激提高業務水平的一個手段。“我們壓力是很大的。受災之后,市局馬上過來調閱了我們的服務工作流程,看看有沒有失誤的地方。”業務科科長李亮說,“基本上是肯定的。” 強對流天氣的觀測手段主要靠雷達。重慶市有3部,但都不在墊江。我國強對流天氣的預測產品是在1980年代配備雷達之后才逐漸開展起來。“以前只能報有沒有強對流,很難報出大風、強降水,到了近幾年才能分出種類。”畢寶貴介紹說。

進一步發展的轉折點在1990年代末。國家準備統一淘汰舊雷達,配備最先進的多普勒雷達。舊雷達只能觀測強度差,多普勒可以精確到降雨和風強度,從此才能觀測風力和冰雹。“100公里內有兩部雷達的效果是最好的,單個雷達一般不要超過200公里。”畢寶貴說?,F在雷達是東部多,西部少。這主要取決于當地的經濟水平,而西部有些地區偏遠,自然環境差導致難以設置觀測點。如果墊江擁有一部雷達,畢寶貴覺得從理論上講,能增強對強對流天氣的觀測,但最終結果還要依賴預報員的分析水平。

墊江縣氣象局5名業務員第一學歷都是中專,有些并非科班出身。李亮屬“半路出家”,1990年從部隊復員進入氣象局,開始做地面觀測,現在他正在成都氣象學院函授,還有1年就畢業。

包括韓強,業務人員都在函授本科,其中有一人已經畢業。“氣象屬于科技部門,絕對要靠人才。”韓強說。他1994年從四川省氣象學校中專畢業,一直在氣象部門工作。“以前中專都算是高的了,專門學氣象的在縣級氣象局基本沒有。”

上午11點左右,一名業務員打開電視,準備接收日常的市局會商現場視頻。電視上不斷切換重慶各縣區的會商室的畫面,冷冷清清,許多畫面見不到人影。“有時人就在旁邊,市局看不到人就會喊。”李亮說。不過,視頻接收出現問題,一直沒有聲音,會商草草結束。 “逢雨必澇”,怨天?怨地?怨政府? 作者: 南方周末記者 朱紅軍 實習生 袁端端 發自廣州 ■大城市會更頻繁地成為暴雨襲擊的中心

■城市的很多涉水工程,或者處在洪澇風險區的工程一直沒有洪水影響評價體系 ■應急預案不能只是擺在領導的面前,而是要告訴所有的老百姓 ■新的城市防洪規范制訂已近尾聲,將統一防洪和排澇,不日即送國務院 “上帝一咆哮,城市就洪澇”。

上周,一場超強暴雨肆虐中國南方,奪去了近百條生命,暴雨猛于礦難了。 中國城市“逢雨必澇”的怪狀,持續經年,并有愈演愈烈之勢,此輪暴雨所經城市亦幾成澤國,在廣州,1.3萬輛汽車遭遇雨洪沒頂之災,更引發超億元的巨額賠償爭議。

從來只在科學家預測模型里出現的極端氣候的災難性后果已經兵臨城下。除了追問氣候變暖的不可逆的天災因素外,民眾對氣象部門的預警不力普遍指責,更是對城市公共設施的孱弱乃至失效,憤慨不已。

我們的城市怎么了?究竟什么環節制約了難題的解決?南方周末記者問計于國內市政工程設計、城市規劃、防災減災等領域的權威專家,以求灼見。而城市水災害的概念再度被迫切呼吁提上主政者的案頭。 ●受訪者: ●程曉陶 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研究中心副主任 ●謝映霞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工程規劃所所長 ●王 軍 北京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車 伍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環境工程系教授 天災還是人禍? 南方周末:上周的一場暴雨引發全國性災害,僅僅歸咎于極端氣候頻發的自然原因,夠嗎? 車伍:自然原因是很難避免的,但不能都以之為推脫的借口。我們需要反思的是,哪些是我們應該做好卻沒有做好的,這牽涉到認識問題、技術問題、體制管理問題、發展規劃問題、經濟投入問題等等。災難提醒我們,這些都需要一場革命來推動。 程曉陶:呼吁了多年的城市水災害概念,現在一一驗證了。

因為城市熱島效應,大城市正頻繁地成為暴雨襲擊的中心。過去城市規模有限,城市結構也比較簡單,雨水排出去相對容易?,F在城市迅速擴張,城區不透水的硬化面積增大,雨水的自然滲透能力降低,內澇的特點也變得更為迅猛。尤其,現在城市空間的立體開發,地下停車場、地下旅店、地下倉庫,還有地下商店街、地鐵運營系統等等,成為易受暴雨洪澇襲擊的高風險區域。這些新特點都是以前沒有的,所以我們要有新的模式來應對,實際上也不是新問題了,這些年不少省會城市出現內澇情況。 車伍:2007年重慶暴雨災難之后,我們去實地考察,就發現,重慶的城區往山地延伸,山坡的位置會加速雨洪,而地下的管道設施又沒跟上,地面行洪的河道又受到了破壞,一旦超標暴雨來襲,城市受澇的風險就很大,這實際上也是城市化中的通病。 南方周末:以前對于城市暴雨的應對是什么舊模式? 程曉陶:以前提到城市洪水,多半是外洪、江河泛濫、山洪暴發,措施也多是城市外圍的河道溝渠建設和堤壩的加固,城市內澇,一直是個模糊的概念,現有的城市規劃主要是沿用抵御外洪的規范和標準。日本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一次城市水災死了八十多人,兩萬多輛小汽車受災,比廣州這次還要嚴重,從那以后就樹立了“城市型水災”的概念,我們也不能再繼續等待了。 車伍:十幾年前,我做城市雨水研究,別人都會覺得,雨水直接排了不就得了。

我們現在有防洪規劃,只是為了防,為了排,完全是為了應付。而國外,比如美國,在城市建設上強調源頭和最初的設計,所謂的“第一影響開發”,提倡綠色基礎設施,著力于整個城市的生態系統。我們還在重復發達國家的老路,理念還很落后,仍停留在管渠的建設上,以排為主,結果排不勝排,災害不斷。

所以說,這種簡單的排放的模式需要一場革命,包括理念、技術的革命、規范標準的革命、法規的革命、管理的革命一整套系統,才能緩解這種災害。 管道標準不是惟一

南方周末:現在城市的排水管道建設標準,往往是一年一遇或者三年一遇,是不是標準太低了? 王軍:對于城市“澇”的概念一直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所以就城市而言,只能依賴排水管道的標準。一般標準是1-3年一遇,重點地區是3-5年一遇。一年一遇的標準抵御的只是每小時30-40毫米的降雨。而這些至今仍用的是上世紀90年代的城市排水設施規劃規范。 謝映霞:我們正在呼吁,希望盡快出臺城市防澇標準。究竟這水積留在城市里到了多大程度,多長時間內排放不出,才算得上澇,都說不清楚。沒有標準,是積水,還是內澇,你沒法去定性,自然就沒法去界定責任。而許多老城區的管道標準甚至還是解放初期按照蘇聯的標準沿用下來的,當時考慮的更多是經濟合理的標準。

南方周末:如果只是提高排水管道的建設標準,會不會就一勞永逸? 程曉陶:對于防洪標準,也沒法就說統一一個硬性標準全國通行,一般也就是設立一個范圍值,這樣經濟好、意識足的城市取上限,而很多城市可能就會取下限。

新區建設還好辦,可是老城區的困難就很大,管網已經埋在地下了,地面之上已經是高樓林立,這個成本是巨大的。

王軍:按道理說,城市排水標準應該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相應提高,但城市規劃設計時也有個損益比的考慮,提高標準所能避免的損失和需要的投資之間也有個平衡的問題,至于超標的暴雨,往往是短時間的,可能沒法說什么標準就是一定不出問題的,我覺得問題的關鍵更在于有沒有應急的預案,這個預案有沒有貫徹到位。

車伍:我國總體上標準是偏低的,而且有些地方標準在實施上可能打折扣。但要指出的是,一味提高標準也不科學,管道的維護也很不到位。我們曾經對許多城市的排水管道的雨水口,做過實地調查,發現太多的雨水口總是堵塞,如果堵塞,你再高標準的排水管道也形同虛設,所以北京這幾年,每到雨季來臨,都要主動地對上萬管道的雨水口進行疏通。 政府責任有多少? 南方周末:各地似乎一直在改造排水管道,為什么仍然效果不彰? 程曉陶:一方面說,政府應該高度重視這件事,要有持續的投入,搞好基礎設施建設。但現在往往還是大災之后才有大治。比如濟南2007年的那場暴雨一下死了三四十人,政府才開始研究和加大投入。而不出事之前,政府往往關注更迫切的事,比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那些是大家每天都見的煩惱。而這種水災畢竟是多少年才會遇到的事情,政府總是在受到輿論的指責后才會采取行動。

南方周末:城市防洪的管理體制上,是不是也有問題? 程曉陶:過去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城建部門管理的,但是,水要排出去又進入了水利系統的管理范圍。城市向農村急速擴展又衍生出一些問題:擴出來的這部分防洪歸誰解決? 現在有的城市已經改為水務一體化管理了,但是即使改了也還是有分工的。比如說上海有水務局,但排水系統的建設與運營還要有排水公司具體操作。一些問題難免會陷入扯皮、推諉的狀態。比如水利部門和城建部門關于防洪系統與排水系統設計標準的計算方法都是不一樣的。水利部門是用水位來計算,而城建部門是按降雨量來計算的。兩者也沒有絕對的換算值。 南方周末:排水設施久治不愈,可不可以去追究政府的責任? 程曉陶:談及問責,其實是個復雜問題。日本在上世紀快速發展中,老百姓也會有很多指責,受災了就與政府打官司,要求賠償。但一般起訴的官司都不會打贏。理由是沒有人能在短期內把一個防洪的體系修建起來,這必須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遭遇了洪水,難免有一些人會受到損失,這還是天災而不能簡單歸因為人禍。如果將天災都認定為人禍,政府有限的稅收就要大量用于補償,基礎設施的建設就會受到影響,對社會不利;要不影響基礎設施的建設,又要承擔補償的責任,那么政府只有增加稅收,這也會出現很多問題,所以不能輕易地把天災說成人禍。政府可以做的改進是應該制定更為完善的治水計劃,并公布于社會,接受監督,其次也要把客觀存在的風險告訴百姓,以指導社會采取合理的自我防范措施。我們所謂的應急預案不能只是擺在領導的面前,而是要告訴所有的老百姓。 “馬屎皮面光,里面一包糠”

南方周末:有民眾批評我們在城市規劃上,總是輕地下,而重地上。

謝映霞:這也的確是個問題,太重視城市表面的建設,地下的建設跟不上。主政者都希望高樓林立,而對于看不見的地下管線,加上強暴雨也是小概率的事件,往往重視不夠。我們在替一些城市做規劃,一旦遇到投入有限,被精簡或拿掉的部分往往總是地下的部分。 另外是規劃執行的力度。實際情況中,為了經濟效益,不按規劃的事件時有發生。 車伍:中國很多城市的地下規劃,用一句俗語是“馬屎皮面光,里面一包糠”。表面來看是超級現代,但地下就差遠了。其實在城市發展中,排水設施這些地下部分更應該是百年為計的,要有延續性,甚至比地上設施需要更精心的設計和規劃,因為你后期推倒重來,意味著付出的代價更為龐大。

程曉陶:日本后期為了應對城市水災,在大阪和東京修建地下河,因為地下空間已經利用很充分了,甚至將地下河修到地下27米深,東京更是深達60米,正是這些看起來投入巨大的不斷被強化的措施才能保證城市的安全。 要“環評”,也要“洪評”

南方周末:廣州暴雨災害事件中,因為施工工地的違規建設,許多排水設施受到破壞,也影響了排澇效果,為什么會這樣? 程曉陶:現在一些重大工程上馬,都已經硬性要求必須做環境影響評價,不過關就不能上馬,但我們城市的很多涉水工程,或者處在洪澇風險區的工程卻一直沒有洪水影響評價體系。 這是我們正在想建立的一個制度,這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有時候你要修一座橋,修好之后發現它會阻水,怎么辦?這種評價分兩個方面,一個是你會對洪水有什么影響,會不會導致洪水,或者增加可能性和轉移給其他地方。再一個是洪水會給你帶來什么影響。但這個制度,怎么評價,什么程序來評,什么人來評價都是問題。 我們1998年的防洪法里已經說了要做這個,但是這套制度至今還是不完善。不過現在很多河道管理部門已經做了,但城市內部還沒有開始??雌饋磉@個問題也得面對,2008年那次上海被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建設施工把排水管挖斷了。 南方周末:對于逢雨必澇,有沒有什么切實可行的建議? 程曉陶:我們最近在編城市防洪的新規范,已經開始將防洪和排澇統一起來考慮。2002年啟動至今,目前已接近尾聲,快要遞送國務院了。以前的規范偏重工程層面,現在的新規范將在工程建設之外,把預警、調度等非工程的層面也囊括起來。

我們的城市洪澇應急體系,現在看起來和國外的差距還很明顯,我們現在總是籠統地提紅色還是橙色響應級別,而在日本,已經做到具體地區具體針對性設置響應級別的水平,并且會第一時間明確地反饋到公眾中去。 國外如何防御城市水災害? 作者: 資料整理 袁端端 管道建設標準高 排水和蓄水并重 高額保險作保障 強制立法行問責

西方一些國家排水系統的建設早在19世紀中期就開始了,上世紀70年代后,一些發達國家率先進入暴雨雨水的管理階段,許多大城市的排水系統都在不同程度上進行實時控制,建設標準高,體系完善,有些大城市至今用的仍是一兩百年前建成的排水系統,盡管城市規模與當時相比已天壤之別,但排水系統仍運轉自如。

在城市建設上,國外還運用一些生態方法改善雨水系統條件,如采用透水磚鋪裝人行道,增加透水層,減少硬質鋪裝等。德國在城市排澇方面就做得很好,因為極高的綠化率減少了雨水徑流,加速排澇,相比之下我國城市中60%以上為不透水或基本不透水的地面。

為防范城市內澇。國外的城市排水標準普遍比國內要高,美國紐約是“十至十五年一遇”(一年一遇是每小時可排36毫米雨量)標準。日本東京是“五至十年一遇”標準。法國巴黎是“五年一遇”標準。而在我國,北京市是“三年一遇”至“五年一遇”標準,特殊地區“十年一遇”標準。廣州市是一般地區“一年至二年一遇”標準。 在城市排澇方面,西方國家從上世紀70年代開展雨洪調蓄有機結合的模式。例如德國漢堡等城市有容量很大的地下調蓄庫,洪水期有很強的調度水量的能力,消減洪水,既保證汛期排水通暢,又實現了雨水的合理利用。而日本政府規定,在城市中每開發一公頃土地,應附設500立方米的雨洪調蓄池。在城市中廣泛利用公共場所,甚至住宅院落、地下室、地下隧洞等一切可利用的空間調蓄雨洪,減免城市內澇災害。利用停車場、廣場,鋪設透水路面或碎石路面,并建有滲水井,使雨水盡快滲入地下。在運動場下修建大型地下水庫,并利用高層建筑的地下室作為水庫調蓄雨洪。甚至動員有院落的住戶修建3立方米的水池將本戶雨水貯留,作為庭院綠化和清洗用水。在東京、大阪等特大城市還建設地下河,直徑十余米,長度數十公里,將低洼地區雨水導入地下河,排入海中。

此外,國外很多國家早已把防城市內澇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美國早已有強制性防城市內澇的法律,其多個州都立法規定,城市新開發區域必須實行強制的“就地滯洪蓄水”,,對城市內澇防范、治理措施以及問責手段,也規定得相當詳盡。日本的《下水道法》對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和各項技術指標都有嚴格規定,對日本城市的防洪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法國巴黎城市的排水法律體系相當完善,專門制定《城市防洪法》,圍繞城市內澇預防、規劃以及政府責任,進行全方位的立法。

不僅如此,洪水保險也是國外保障公民受災的重要舉措,美國在1968年創立了全美洪水保險制度(NFIP),1970年通過緊急程序,執行全國統一的保險費率,大幅度放寬保險額,如住宅可達25萬美元。(文章來源:南方周末)

第三篇:學校暴雨災害應急預案

> 暴雨洪澇災害應急預案 推薦度: 學校洪水災害應急預案 推薦度: 學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推薦度: 災害應急預案 推薦度: 暴雨天氣應急預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第四篇:暴雨山洪災害情況匯報

安化縣連續遭受8輪暴雨山洪災害情況匯報

中共安化縣委安化縣人民政府

入汛以來,安化縣連續遭受8輪暴雨山洪襲擊。面對接踵而至的汛情災情,縣委、縣政府快速反應,科學調度,沉著應對,全縣上下全力以赴,奮力抗災,實現了不垮一堤一壩、不死一人的目標,取得了抗洪救災階段性勝利。

一、雨情汛情兇猛

今年是安化20余年來降雨持續時間最長,發生山洪災害頻率最高的年份。一是降雨強度大。連續遭受“4.20”、“5·6”、“5·13”、“5·18”、“5·21”、“6.8”、“6.19”、“6.23”共8次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山洪襲擊,今年累計平均降雨達1232.4 mm,超歷史平均值273.6mm。特別是“6.19”特大暴雨中,短短15個小時有13個鄉鎮降雨100mm以上,其中馬路鎮蒼場降雨達353.2mm,居全省此輪降雨之最。二是受災范圍廣。降雨均呈片狀移動分布,造成全縣23個鄉鎮普遍受災。三是受災頻繁。短時期內重復高強度降雨,導致山體普遍蓄水飽和,水庫高長時間水位運行,洪災強度一輪高過一輪。全縣交通、電力、水利等基礎設施和農作物普遍遭受多次損毀。特別是渠江、馬路、奎溪、樂安、平口、龍塘等鄉鎮, 1

8輪降雨,8次受災,損失極重。

二、災害損失嚴重

據初步統計,全縣累計受災人口達181.65萬人次,成災人口160余萬人次,緊急轉移安臵5.4068萬人,因災傷病1149人,直接經濟損失8.116億元,其中農業損失4.339億元。

一是財產損失嚴重。共倒塌房屋480戶2030間,損壞房屋4217戶15514間。死亡大牲畜5046頭,家禽37300羽,沖走木材25000方,沖毀網箱、攔網900處。其中渠江鎮在5月的4次災害中死亡大牲畜475頭、家禽4700羽,沖毀網箱85口、攔網6處,沖走木材4000余立方,大塘、晏家等村河邊低洼地段的房屋、公路全部被水淹沒,僅大塘村就有158棟房屋被淹、40余家店鋪進水。

二是農作物受損嚴重。農作物累計受災面積達28099公頃,成災面積達25888公頃,其中絕收面積5913公頃。“6.23”暴雨山洪中,煙溪鎮農作物受損達7300余畝,其中沖毀稻田252畝,稻田水沖沙壓被損1500多畝,果園、旱土農作物受損5549畝。

三是基礎設施毀壞嚴重。交通、電力、水利、通訊等基礎設施多處毀損。國、省、縣干道多次因山洪中斷,G20

7、S308線、S225線和8條縣道出現2000多處山體滑坡、路基坍塌、涵洞沖毀,沖毀大小橋梁86座,其中渠江鎮城坪大橋(連

接安化至溆浦縣善溪鄉)被沖毀。重要骨干電網、區域電網輪番中斷,倒塌高低壓電桿525根,毀壞變壓器28臺,毀壞輸電線路86000多米。沖毀河堤河壩238處,14處集中供水設施受損,造成近4萬人飲水困難。全縣廣播電視、通訊等設施不同程度受損。

四是地質災害損失嚴重。共誘發地質災害500多處。煙溪鎮姚家村關家、磨槽組出現長400多米、裂縫最寬處120多公分滑坡體,嚴重危及到7戶人家、27個村民、4棟房子的生命財產安全;黃龍村黃泥組15戶移民戶25人也因地質災害面臨房屋倒塌的危險。平口鎮沂溪村稠樹組100多畝山體出現多處裂縫,緊急轉移11戶51人;讓佳村至羅家村公路段因山體滑坡1000多立方米全部中斷,緊急轉移安臵人口近30人。6月24日,梅城鎮建樟村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塌方達5萬多立方米,導致溪溝改向。東坪鎮雙溪村出現多處山體滑坡,泥石流損毀房屋22棟、村組公路19.2公里、電力桿線5100米、渠道1500米、河堤3000米,1400余名群眾被圍困在4條狹長的山沖中。

三、抗災積極主動

省、市及有關部門高度關注安化汛情災情,5月26日,省領導謝康生、省防辦主任白超海來我縣指導防汛工作,省民政廳領導多次來我縣視察災情,市委書記馬勇、市長胡衡

華等領導多次深入災區視察災情、慰問災民,指導抗洪救災工作。面對連續發生的暴雨山洪災害,在上級的堅強領導和統一指揮下,縣委、縣政府動員和組織全縣干部職工和廣大群眾,奮起抗災自救,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一是未雨綢繆,超前部署。進入主汛期后,縣委、縣政府立足防大汛、抗大災,及早動員,及早部署,多次召開縣防指成員單位負責人會議和縣直主要負責人會議,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強化責任,進一步完善防汛抗災工作預案,及時備足防汛物資,組織防汛應急分隊,適時開展演練演習,從思想上、人員上、物質上、技術上切實做好充分應對準備,堅決做到不因災發生群死群傷,不因災垮一堤一壩??茖W編制了《安化縣山洪防治規劃》,將全縣劃分為650個洪泛區、1100處泥石流區和120處地質災害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易發區。針對各區域特點,分別制定地質災害和流域治理方案,規劃通信、交通、村鎮等基礎設施建設,在危險區、警戒區、安全區設臵各類永久性警示牌1400余塊,山洪地質災害明白卡張貼到戶,詳細標明災害類型、轉移路線、安臵地點、轉移信號類型及轉移負責人。

二是科學調度,強化責任。在幾輪強降雨中,縣防指對雨情汛情作出足夠估計,并根據雨情汛情發展,及時果斷啟動應急響應,以快速反應有效避災處險。所有縣級領導在第

一時間全部下到聯系鄉鎮和責任區,坐陣指揮抗洪救災。80多個縣直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下到67座聯系水庫現場值守。各鄉鎮及村組干部全部深入重點區域、重點部位巡查值守,積極做好抗洪救災準備。全縣所有煤礦、非煤礦山統一關停,井下人員及時升井,水庫、骨干山塘嚴格控制在汛限水位以下。

三是以人為本,轉移群眾。在8輪強降雨中,全縣共組織轉移地質災害易發區、洪泛區及水庫、骨干山塘、尾砂庫下游群眾18萬多人次。每當出現重大險情,縣防指直接向當地黨政主要領導下達轉移群眾命令,鄉鎮和村組干部對地質災害點和居住分散的群眾及五保戶、殘疾人開展拉網式大排查,積極組織轉移,確保一戶不少、一人不漏。 “6.8 ”和“6.19”強降雨發生時,正值高考、中考,縣防指制定特別防汛安全預案,對回家路經重要溪河和危險地段的學生一律暫時留校,對其他學生由老師、家長逐一接送,確保安全。對轉移安臵的受災群眾,認真落實救助措施,確保災民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處、有病能及時醫治。

四是通力協作,奮力處險。在幾輪強降雨中,全縣基礎設施損毀嚴重,交通、電力、水利、通信、國土等部門堅決服從縣防指調度,通力協作,在第一時間搶修水毀設施,處臵高低壓線桿、地質災害點、供水工程、通信基站的重要險

情200多處,確保通路、通電、通訊、通水,維護好災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特別是6月23日樂安鎮團安村周家沖水庫發生重大險情后,縣鎮兩級啟動緊急搶險預案,迅速調集600余人駐壩搶險,有效處臵了險情。

第五篇:牟家壩鎮2011年暴雨洪澇災害實施方案.

牟政發【2012】號 牟家壩鎮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2011年暴雨洪澇災害損毀農村民房 恢復重建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會: 現將《牟家壩鎮2011年暴雨洪澇災害損毀農村民房恢復重建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牟家壩鎮2011年暴雨洪澇災害損毀 農村民房恢復重建實施方案

2011年7月至9月我鎮出現大范圍、高強度、持續性降雨過程,引發暴雨洪澇災害,造成許多民房倒塌、受損。為切實做好農村災后民房恢復重建工作,切實保障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根據省市有關政策規定及縣委、縣政府要求,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以人為本,改善民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扎實推進社會主義農村建設的要求,以解決農村困難群眾的基本居住安全問題和實現住有所居為目標,采取以農民自籌為主,政府適當補貼、政策扶持、社會參與為輔的方式,全面實施全鎮災后民房恢復重建工作。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因地制宜,經濟實用的原則。在災后民房恢復重建過程中,要把科學選址防災避災作為一條重要原則,以全鎮移民安置為主,分散建房為輔。

2.堅持規范操作,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按照政策公開、對象公開、補助標準公開的原則,制定管理制度,實行民主評議規范管理,廣泛接受社會監督。通過災民自愿申請、村民民主評議、

鎮政府審核、縣級審批等工作環節,嚴格管理,規范操作。

3.堅持自愿自主、集中節約用地的原則。農村困難群眾是災后重建的主體,要尊重他們的意愿,聽取他們的意見,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要把安全、經濟、適用、節能、節地、環保等要求貫穿災后重建的全過程。新建住房實施集中連片安置,個別重建戶可利用村內空閑地、閑置宅基地和老宅基地進行重建。

三、重建時限

農村災民建房工作從2011年10月開始全面實施,群眾自建的2012年5月底前完成重建任務,集中安置在移民搬遷點的2012年12月底前完成重建任務。

四、申請、審批程序

(一摸清底子,各村要對災民倒塌房屋戶重新調查、摸底、登記,確定重建戶及重建類型。

(二嚴格審批,可享受重建補助政策必須是在2011年7至9月份因受災房屋倒塌或房屋嚴重損壞無法居住需要重建的家庭戶。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不納入補助范圍:

1、有兩處以上住房,其中一處倒塌或嚴重損壞的不納入補助范圍;

2、老人單獨住房因災倒塌或嚴重損壞,但其子女居住條件較好的不納入補助范圍;

3、因災倒塌或損壞的長期無人居住的房屋不納入補助范圍;

4、因災倒塌或嚴重損壞的臨時房、簡易房、圈舍、獨立廚房等不納入補助范圍;

5、有自救能力又不主動籌資建房的不納入補助范圍。

對符合條件的由受災戶個人提出申請,經村民代表民主評議,評議的結果在村務公開欄公示,無異議后,填寫《農村居民房屋恢復重建審批表》及相關證明材料交鎮政府審核,報縣民政局審批。

五、成立災后重建領導小組 組長:董濤(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副組長:李東升(副鎮長 王正岐(副鎮長

成員:張斌陳勇梁君安葉兆俊孟長興鄧長斌劉春蘭何柳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鎮民政辦,陳勇同志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受災民房核查與匯總。

六、分類安置

對符合災后重建條件的家庭戶,按照各自家庭基本情況區別對待,采取不同措施妥善安置。

(一自救類:有一定自救能力的家庭,統一納入移民安置點進行安置,不再新批宅基地。

(二一般困難類:少數居住在邊遠山區,因災、因病、子女求學等導致經濟暫時困難,目前無法進入移民安置點的,由一般戶自建。自建房屋可以為磚混或磚木結構,房屋間數、設計和建設選址不作統一要求,但選址必須避開滑坡點、洪水和泥石流等危險區域。

(三五保類:分散供養的五保對象,不再重建住房,統一轉入敬老院集中供養,重建補助資金劃入所在敬老院。

七、補助標準

倒塌及嚴重受損戶,可享受災后恢復重建補助政策,每戶補助1.5萬元;一般受損戶房屋確需維修加固的,由鎮政府重新審核報縣民政局審批后下撥補助資金。

八、資金管理

全鎮災后農村民房恢復重建補助資金由鎮財政所統一管理,封閉運行,按各戶災后民房恢復重建和修繕戶數撥付。各村要和重建對象簽訂重建協議,并對重建戶按照新建房屋完成基礎、主體完工、竣工且已對原舊房進行了拆除復墾3個過程分別按50%、30%、20%的比例兌付補助資金。一般損壞房屋在修繕時,除對房屋進行維修加固外,還應對房屋外觀進行處理,經鎮政府驗收合格后一次性兌付補助資金。補助資金將通過惠民一卡通直接發放到重建戶或修繕戶手中。

九、建立臺帳及資料 建立臺帳及資料 各村要對倒塌、 損壞房屋全面排查, 摸清自救戶、 一般困難戶、 特殊困難戶、 五保戶和需維修加固的房屋數量。 各村要積極配合鎮 政府對重建戶建立檔案,檔案內容包括:重建戶申請書、災情核查 資料、 村民代表會議和村民監督委員會評議決定及公示資料、 鎮審 核資料、建房協議書、重建前和新建成后房屋狀況對比照片、補助 資金發放資料、竣工驗收資料等,為實施恢復重建提供依據。鎮政 府決定將農村民房恢復重建納入鎮年度目標考核內容當中, 確?;?復重建任務按期完成。 附: 南鄭縣 2011 年 7 至 9 月暴雨災害農

1、 嚴 損 冊( 戶 賬) 居 、

2、南鄭縣 2011 年 7 至 9 月暴雨災害農 損 冊( 損 戶 賬) 居 二 0 一二年二月十五日 -6-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不屈的中華魂范文下一篇:冰心母愛散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