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金磚五國中國貿易論文

2022-04-28

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金磚五國中國貿易論文(精選3篇)》,供大家閱讀,更多內容可以運用本站頂部的搜索功能。經貿合作是新興經濟體融入經濟全球化、加快經濟發展與繁榮的重要引擎。擴大新興經濟體相互間經貿合作,既可以促進金磚國家貿易方向多元化、擴大貿易規模,又可以減輕對傳統主要貿易伙伴——發達經濟體的依賴與依附性。在后金融危機時期發達市場相對低迷,更要求金磚國家尋求和挖掘新的市場,加強相互間的經貿合作不僅有助于彼此的經濟繁榮與發展,也是推動合作機制建設的重要方向。

金磚五國中國貿易論文 篇1:

中國與“金磚國家”貨物貿易互補性研究

摘 要:近年來,“金磚國家”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已經成為了新興經濟體的代表。通過貿易的互補性加強中國與“金磚國家”的貿易合作,可以促進我國改善貿易結構,實現“金磚國家”的貿易長期穩定增長。因此,本文運用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和貿易互補性指數兩種互補性測量標準進行互補性實證分析。通過研究得到,我國進口“金磚國家”產品的貿易互補性較強,而出口產品的貿易互補性較弱,并且得到我國從“金磚國家”主要進口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則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結論。最后針對貿易互補性提出了對策建議,指出今后中國與金磚各國貿易發展中保持核心技術的重要性。

關鍵詞 :“金磚國家” 貿易互補性 顯性比較優勢

1 中國與“金磚國家”貨物貿易發展現狀

2017年9月,在我國廈門舉行了“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要開啟金磚合作第二個“金色十年”,預示著良好的發展前景?!敖鸫u國家”憑借著各自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展現出豐富多彩的商品種類和獨具特色的貿易發展模式,產業布局也擁有廣泛空間??梢钥吹?,“金磚國家”的貿易發展勢不可擋,有進一步實現貿易合作共贏的趨勢。

1.1 中國與巴西貿易概況

巴西是中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國之一,主要體現在中國與巴西進出口貿易額一直較高,據我國海關統計,2017年中巴雙邊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為3436.9億元,巴中進出口總額為748.1億美元,增長27.9%。中國已經成為了巴西第一大出口輸出地和進口來源國。近十年期間,中巴貿易在進出口商品種類和貿易量上都有很多的擴展。雖然金融危機曾一度打擊中巴貿易經濟,但是在2010年之后中國迅速恢復過來,中巴貿易在危機后出現了快速增長的趨勢。

1.2 中國與俄羅斯貿易概況

中俄兩國國土接壤,建交以來貿易發展更加密切。兩國都是經濟大國,中俄兩國經貿關系無論對自身還是世界都顯得極為重要。2017年,中國依舊是俄羅斯排名第一位的出口市場和來源。從2008—2017年,中俄貿易一直不斷有上升的趨勢,其中只有兩次下降較為明顯,分別是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和2013年全球經濟頹廢,但是兩國的貿易結合度依然保持穩定增長,尤其是近幾年普京訪華進行國事訪問,十分重視中俄兩國共同發展,對兩國雙邊貿易也有很大積極影響。

1.3 中國與印度貿易概況

中、印都是發展中大國,也是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市場。從2008—2017年,中印雙邊貿易額將近翻了5.07倍,由原先的166.53億美元增長突破了800億美元,達到了845.4億美元。雖然2008年之后,中印貿易受到危機沖擊而使貿易發展停滯,但兩國積極采取經濟恢復措施得到了改善。就產業結構和商品結構來看,中國與印度十分相似,存在競爭性的同時也會帶來產業內的互補性,中印兩國在礦產品、賤金屬及制品和化工產品上實現互補合作的機會很大。

1.4 中國與南非貿易概況

南非是最晚加入“金磚國家”的成員國,雖然中南貿易變化較其他國家相對平緩,但一直是穩中求進。而且南非在非洲市場中有很突出的地位,與我國開展貿易合作也為中國在非洲市場的開拓中增加了很多優勢。自2010年底加入“金磚國家”之后,南非與我國的貿易關系比原先更加緊密,發展至2017年,中國與南非的雙邊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了1562.3億元,比上年增長33.7%。南非一直以礦產資源而聞名,還有金屬制品、稀有金屬等都是我國從俄進口較多的產品。

2 中國“金磚國家”成員國貨物貿易互補性實證分析

2.1 “金磚國家”的顯性比較優勢分析

2.1.1 顯性比較優勢相關計量方法

本文采取聯合國的《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ITC)方法,并以第三次修訂標準的SITC Rev.3編碼為基礎將所有進出口商品劃分為10大類,分別標記為0~9類,其中可以發現0~4類基本屬于初級產品,6類和8類屬于勞動密集型產品,5類、7類和9類屬于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產品。通過每類產品的細化分類可以看出各成員國不同商品的國家競爭力。

2.1.2 “金磚國家”的顯性比較優勢

從圖1可以看出,中國產品RCA指數變化發展較為平穩,主要是5類、7類、8類有一些上漲下滑的交錯變化,這3類分別是化學品及有關產品、機械和運輸設備,以及雜項制品。第6類是以材料分類的制成品,它的RCA指數始終平穩在1.20以上,接近中等較強競爭優勢的產品??偨Y來說,我國在6類和8類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上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第7類機械和運輸設備和第5類化學品及有關產品都處在逐步提升的過程中,體現了我國技術資本密集型產品有改善的趨勢,我國今后還會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發。

巴西地理位置優越,物產豐富,按照圖2可以明顯看出巴西的食品及活動物、飲料及煙草產品、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動物及植物油等油脂遠比其他幾類的產品高出很多,且都屬于初級產品,這些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很強,尤其是0類、2類、4類的RCA指數都高于2.5。其次,6類和8類的勞動密集型產品RCA指數在不斷下降。因此,巴西現階段還是主要集中在初級產品的生產上,發揮其突出的比較優勢。

俄羅斯是能源豐富的國家,從圖3中顯而易見,最具有比較優勢的是第3類俄羅斯在礦物燃料,潤滑劑和相關材料,在圖3中遙遙領先,遠高于其他幾類產品。具體來看,其RCA指數也都穩定在4~5之間,遠超2.5的衡量標準,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這得益于俄羅斯豐富的礦產資源。除此之外,原本屬于中等較強競爭優勢的就是2類、6類、9類,但也清楚地看到2012年以后就不再具有競爭力了。印度與我國同為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大國,但有別于我國的是,印度在第6類的以材料分類的制成品上相對于第8類的雜項制品比較優勢更為明顯。如圖4所示,印度的初級產品比較優勢較大,尤其是在第0類的食品和活畜產品和第2類的燃料以外的非食用上具有較強優勢。第3類的礦物燃料、潤滑劑及相關材料的RCA指數也有所提升。因此,印度還是主要在部分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上優勢更大。此外印度的機械和運輸設備(7類)的RCA指數處于緩慢上升趨勢。

南非的產業結構與巴西有些相似之處。根據圖5所示,南非的1類、2類、6類具有強競爭力,0類具有正等較強競爭力。優勢比較突出的是第2類的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梢钥闯?,南非的比較優勢也主要集中在0~4類的初級產品,但是第6類主要以材料分類的制成品屬于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南非的產品中RCA指數也比較高。不過2010年之后的南非在第9類未分類商品上突飛猛進,實現了跳躍式的大發展。

如圖7所示,當我國為進口國時,與“金磚國家”互補性較強的產品主要體現在兩類 上,第一是第2類的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我國與巴西、印度、南非的TCI指數分別高達45.43、88.18和32.25;第二是第6類以材料分類的制成品,與印度和南非的TCI指數分別達到了42.40、15.80。我國進口巴西第4類的動植物油、油脂和蠟的TCI指數達到了8.63,進口印度達到了13.39,對巴印這類產品互補性也較強。另外,我國進口印度的化學品及有關產品(5類)(互補指數1.51),我國進口巴西的飲料和煙草產品(1類),互補指數有16.08,進口俄羅斯的雜項制品(8類),互補指數有6.98,也都具有較高的互補性。

圖8是中國出口金磚各國的產品TCI指數結果,中國在 第6類的分類的制成品和第8類的雜項制品 上與各國的TCI指數較為突出,說明在這兩類產品上貿易互補性較強。其中巴西、俄羅斯和南非是第8類出口互補性較強的國家。對于第6類,“金磚國家”大的TCI指數均很高,這表明我國向金磚各國出口相關原材料均有利于推動所有“金磚國家”的經濟增長。此外,我國出口化學品及有關產品(5類)和機械和運輸設備(7類)也有較強互補性,與巴西TCI指數達到了1.10和1.32,與印度達到了7.25和2.50。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通過上述的實證分析,金磚各國的RCA顯性比較優勢中國以及與“金磚國家”的TCI貿易互補性指數,表現了我國與金磚各國存在不同的互補性產品:我國作為進口國時,進口“金磚國家”產品表現出 有較強的貿易互補性 ,且進口的產品大多是資源密集型的,可以加強與巴西、印度、南非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以材料分類的制成品進口,進口巴西、印度的動植物油、油脂和蠟,進口印度的化學品及有關產品,進口巴西的飲料和煙草產品,還有進口俄羅斯的雜項制品。作為出口國時,出口“金磚國家”產品的貿易互補性則弱一些,且出口的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品較多,可以加強與巴西、俄羅斯和南非以材料分類的制成品和雜項制品的出口,以及與巴西、印度化學品及有關產品、機械和運輸設備的出口。從對應的產品分類來看可以發現:中國進口與巴西、印度的出口的貿易互補性較大,而出口與俄羅斯、南非的進口貿易互補性較大。因此,我國應當根據互補性特征的實際情況,加強與巴印的進口貿易,深化與俄南的出口貿易。在貿易中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實現互補共贏。

3.2 建議

(1)加大對外貿易開放水平,推進貿易自由化,增強自身出口優勢。我國應當對金磚各國實施出口導向型的貿易戰略。根據實證分析結果,我國的出口與俄羅斯、南非的進口貿易互補性較巴西、印度更大,因此我國可以根據這樣的出口互補性情況進行有效利用,加強與俄羅斯和南非的出口貿易。在擴大對外貿易開放和貿易自由化方面,“一帶一路”倡議也是與“金磚國家”的協同發展重要機遇,還可以通過建立自由貿易區加強在互補性上較強的產品貿易合作。而且更要注重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技術含量。在整個貨物貿易價值鏈中,增加產品研發、設計的價值鏈環節,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增強自身的出口優勢。

(2)發揮和遵循比較優勢,拓寬互補性領域,優 化貿易結構,建立合理的產業分工。我國應當充分利用金磚各國的比較優勢差異,先選擇幾個互補性強的領域集中進行貿易合作,再逐步加強貿易關系,拓展其他貿易合作。根據上述實證分析結果,在貿易互補性上,中國應當加大對巴西、俄羅斯和南非雜項制品的出口;對巴西和印度化學品及有關產品和機械和運輸設備的出口。加強我國對巴西、南非、印度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的進口,還有對南印兩國以材料分類的制成品的進口。我國應當充分考慮這些互補性較高的產品,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合理的產業分工,根據比較優勢進行有側重點和針對性的出口。

(3)避免惡性競爭,在核心高新技術產業上保持自主獨立性。目前我國與金磚各國的貿易品存在互補性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單一結構下部分商品的競爭性,但是我國仍然可以通過一些措施避免惡性競爭,增強“金磚國家”的共同利益基礎??梢越⒂行Ш献鲄f商機制減少貿易摩擦。但重要的是實現自己獨特的競爭力,這需要我國提高加大對高附加值產品的投入,在核心技術上保持自主獨立性。由最近2018年4月的美對中向中興禁售芯片事件可以得到借鑒,未來不僅是傳統貿易的合作發展,更會是傳統貨物貿易基礎上高附加值的技術或資本密集型產品的貿易,我國應當通過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術。因此,中國接下來與金磚各國的貿易發展重點是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

中國與“金磚國家”貨物貿易發展有較強的互補性,在今后的貿易發展中要完善合作發展機制,不僅要繼續發揮比較優勢,更要注重核心技術上的獨立自主,擁有自己獨特的競爭力,才能在今后的貿易中站穩腳跟,從而進一步推動與“金磚五國”貿易發展的穩步前進。

參考文獻

[1] Growing Trade Relations of BRICS with Low Income Countries: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Role of India and China in Africa’s Development Paradigm[Z].Aparajita Biswas,2011.

[2] 李付忠.中國對“金磚國家”出口貿易的研究[D].南京大學, 2012.

[3] 董穎.中國同金磚其他國家貿易互補性實證研究[D].遼寧大學,2012.

[4] 卜妍.“金磚五國”經濟互補性及合作前景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13.

[5] 鄧真真.中國與“金磚國家”成員國貨物貿易互補性研究[D].河北大學,2016.

[6] 孫明燦.“金磚國家”貿易合作機制存在的問題及我國的應對策略[J].理論月刊,2015(6).

作者:趙玉閣 劉遠眉

金磚五國中國貿易論文 篇2:

探索深化金磚國家經貿投資合作新途徑

經貿合作是新興經濟體融入經濟全球化、加快經濟發展與繁榮的重要引擎。擴大新興經濟體相互間經貿合作,既可以促進金磚國家貿易方向多元化、擴大貿易規模,又可以減輕對傳統主要貿易伙伴——發達經濟體的依賴與依附性。在后金融危機時期發達市場相對低迷,更要求金磚國家尋求和挖掘新的市場,加強相互間的經貿合作不僅有助于彼此的經濟繁榮與發展,也是推動合作機制建設的重要方向。

一、金磚國家擴大經貿合作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的研究證明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的高速增長對一國經濟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影響。作為后發新興經濟體,尤其需要重視和擴大對外貿易,通過參與全球化紅利彌補內部資源的不足或者獲得更大優勢,以推動經濟加速發展和技術進步。金磚國家都是資源稟賦較為豐富的大新興經濟體,但同時也是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經濟體。尤其是印度、中國和南非,其人均國民收入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巴西和俄羅斯也與發達國家保持著巨大的經濟落差。金磚五國均需要繼續維持長期快速發展以縮小與發達經濟體的差距,盡快躋身于世界發達民族之林。為此,除了挖掘自身發展潛力外,還迫切需要擴大對外經濟聯系,增強經濟增長動力。過去十多年,金磚國家經濟快速崛起,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這些國家積極對外開放,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尤其是與發達經濟體開展貿易,獲得了比較優勢和巨大發展紅利。以往金磚國家主要偏重于與發達國家之間開展經貿合作,如中國及其他金磚國家均對發達經濟體具有較高的貿易與投資依賴度。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都是金磚五國前五大出口目的地國家和前三位的外資與技術來源國。盡管中國對新興經濟體的貿易發展速度較快,但中國對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發達經濟體的貿易占其貿易總量的60%以上,而中國對金磚四國的貿易總量只有中美、中歐、中日貿易規模的一半,不及中國—韓國貿易規模,僅占同期中國對外貿易總量的約7%。其余金磚國家也具有這種畸輕畸重的貿易國別方向,這不利于拓寬經貿合作關系和擺脫對發達市場的依賴性。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發達經濟體普遍陷入低迷或者危機狀態,增長乏力,維持與擴大同這些經濟體的經貿合作關系難度很大,而且,繼續片面地強調與發達市場的經貿關系,也不利于金磚國家對外經貿合作關系多元化的發展目標,容易形成對發達經濟體的依賴性與依附性,不利于增強自主性和獨立性。在發達市場波動頻繁和增長乏力的背景下,金磚國家企圖借助擴大與發達市場擴大經貿合作來拉動經濟增長的目標難以實現。因此,金磚國家需要尋求更具潛力的市場,快速增長的金磚國家等新興經濟體正是這樣的替補對象。事實上,近年,金磚國家間的經貿合作正對金磚國家的經濟發展產生著越來越大的推力。如中國從巴西進口的鐵礦石占巴西鐵礦石出口的40%,為巴西經濟發展和出口創匯提供了巨大市場,2010年,中國成為巴西最大的貿易伙伴和投資國,中國市場成為巴西經濟增長的重要元素。中國從俄羅斯大量進口石油和木材等,不僅幫助俄羅斯資源開發,還解決了其開發西伯利亞與遠東資源的勞動力短缺、資金不足等問題。所以,遠未充分利用、日益成長中的金磚國家市場完全可以成為未來金磚國家擴大經貿、投資往來、互利互助的巨大空間。

二、金磚國家經貿合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金磚國家普遍意識到加強經貿合作的重要性,經貿合作得到了拓展和深化,但也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協力推動解決。

(一)金磚國家貿易穩定快速增長

近十年來,金磚國家間的雙邊貿易額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2012年達到3100多億美元,比2000年的158.13億美元增長了20倍,年均增長率超過25%,個別年份超過30%,遠高于全球貿易13.5%的實際增長率,也高于五國總體貿易約16%的平均增長率。2012年在全球貿易增長放緩的情況下,除與印度貿易有所降低外,與其他三國的貿易額依然保持了增長,中俄、中巴雙邊貿易額分別同比增長11.2%和1.8%,分別達到881.6億美元和857.2億美元,與南非貿易也有較快增長。中國相繼成為其他金磚國家的第一大或者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已成為除巴西外其他金磚國家的首要商品進口來源。中國市場占巴西商品出口總額的比重已經從1990年的2%增至2005年左右的5%和2012年的15%。以中國作為交易對手的貿易占金磚五國間貿易流量的85%。

金磚國家之間的貿易方式增多。除了雙邊一般直接貿易,還有加工貿易、直接投資、服務貿易,以及在第三方的投資與合作。2010年前金磚國家之間的投資較少,從2010年開始急劇擴大,尤其是中國對其余金磚國家的投資迅速增長;如截止2005 年底,中國在巴西累計協議投資總額只有1.5 億美元,而2010年一年中國對巴西直接投資就達到170億美元,占巴西當年吸引外國直接投資484.6億美元的三分之一強。三一重工等機械制造商、摩托車生產商都在巴西開設了業務。2011年7月19日,奇瑞汽車在巴西圣保羅州的雅卡雷伊市舉行了奇瑞巴西工廠的開工奠基儀式。奇瑞公司投資4億美元,預計一期年產5萬輛于2013年9月份建成投產,二期建成后,最終產能將達到15萬輛/年。至2012年底,巴西累計對華投資項目400多個,合同金額接近10億美元,巴西對華投資領域主要為制造業和煤炭。截止2010年10月,中印累計簽訂工程和勞務合同368億美元,已完成183億美元,印度成為中國最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場之一。華為印度分公司2010年12月15日宣布未來五年將投資20億美元在印度建立全新的研發中心,擴大在印度的業務規模。中國和印度還開展第三方合作,如2006年9月印度國有石油公司與中石化共同出資8億美元聯合成功競購哥倫比亞一石油公司Omimex de Colombia 50%的股權,并成立一合資公司管理這一資產。中國對南非和俄羅斯的投資近年也有較大增長。截至2011年底,中國在南非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累計超過12億美元,中國對南投資從紡織、服裝、輕工等傳統產業,擴大到能源、礦產、機械、家電、建材等行業。南非在華實際投資接近10億美元。中俄相互投資也有較快增長,雙方直接投資規模從2000年的不足1億美元提高到2011年底的約30億美元,投資重點領域也從一般的食品、服裝、種植、加工擴展到化工、電信、建材、運輸、金融、木材加工、能源和資源開發、科技研發及資本等領域,如2012年6月中國投資公司(CIC)和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Russian Direct Investment Fund,簡稱RDIF)建立了一只聯合私募股權基金。印度電腦公司Sahara、安賽樂米塔爾和塔塔集團是南非市場上的著名外企。巴西與南非的合作也發展很快,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也已進入南非資源和建筑市場。目前,作為中東歐最大的對外投資國,俄羅斯對南非直接投資總額已超過了12億美元,俄羅斯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和葉夫拉茲鋼鐵公司等著名企業已進入南非采礦業和金屬行業。南非對俄投資也已突破3億美元大關。俄羅斯還是南非快速增長的重要游客來源。迄止2012年中國對金磚四國的直接投資額達到230多億美元。

(二)存在的問題

在近年金磚國家經貿合作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應該看到,金磚國家當前的經貿合作規模、結構、質量與效應等均與這些國家的經濟規模、發展速度、市場潛力和經貿合作需求有很大距離。

1、發展水平較低、規模較小,穩定性較差

金磚國家間的貿易穩定性尚顯不足,在經歷數年的高增長之后,2012年的增長出現了減速。2012年與巴西貿易額只增長1.2%,遠低于上年度35%的高增長率,而2012年中印貿易額還出現同比10.1%的降幅,比2011年19.71%的增幅下降明顯。金磚國家之間的貿易額,包括中國與其他四國的貿易額依然很小,2012年中國—金磚四國貿易額只有中國—美國貿易額的約60%,相當于中日貿易規模。與金磚國家五國近30億人口和14萬億美元的GDP規模很不相稱。

2、貿易結構不平衡

金磚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還主要停留在中間產品層次,最終產品占比很低;如中國與俄羅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的貿易主要集中在資源進口和加工產品出口。高附加值、高技術制成品比例很低。俄羅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等抱怨貿易不平等,尤其是俄羅斯認為在充當中國原料附庸,巴西和印度反感中國大規模工業品沖擊其市場。此外,金磚國家之間的進出口不平衡。近年,中國對印度存在較大順差,而對巴西和南非均存在較大逆差,對俄羅斯則順差逆差均有,但幅度較小。中國順差總體順差規模較大,對南非和巴西逆差并不感到太大的威脅,但印度對中國200多億美元(2012年印度對華貿易赤字達到288.7億美元)的年度逆差(超過雙邊貿易額的40%)卻深感不安。俄羅斯也對于中國貿易從以往歷年保持順差到轉向近年的逆差深感不安。

3、合作領域較為狹小、貿易方式比較落后

總體上,金磚國家之間的貿易還基本集中在傳統雙邊商品貿易領域,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網絡貿易、直接投資、多邊投資合作、以及勞務合作、BBT、BOT、BOOT等方式利用還很少。

4、相互間直接投資規模小

按照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13年3月25日在日內瓦發布的報告稱,最近十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金磚國家”在引進和輸出外資方面都出現大幅增長,既是外資的主要吸收國,同時也是重要的對外投資國。但“金磚國家”對外直接投資有42%流向了發達國家,43%流向了周邊國家,相互間的投資只占對外投資總量的2.5%。

5、貿易基礎設施與服務水平較差

金磚國家經貿投資合作促進法規、政策不夠完善,彼此間的投資保護、避免雙重征稅、自由貿易協定、貿易糾紛仲裁規則與機制等均未落實。金磚國家來自四大洲,使用四種官方語言,距離遙遠,民間往來了解較少,各國既懂外語有懂貿易等的復合人才較少,有關各國法律、政策、市場需求等各方面的信息服務缺乏,交通運輸等不夠便利以及成本高昂、匯率波動、信貸融資和保險等不健全均是對金磚國家開展經貿投資合作的重大阻礙。

6、貿易摩擦增多

金磚國家間、尤其是中印間的貿易同構度較高,在國際市場上的沖突與矛盾較多。為了保護國內市場,印度、巴西、南非及俄羅斯等均不同程度地對中國商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其中,印度、巴西和南非較多。在截止2011年底前的幾年內印度對華發起反傾銷動議120起,巴西37起,南非30起,印度為發起最多動議的第一大國,遠超美國同期的87起和歐盟的61起的記錄。金磚國家內部貿易摩擦的增多不僅遏制彼此間本來就不大的貿易合作,還傷害其他領域的合作氛圍。

三、促進金磚經貿合作穩健發展的建議

隨著金磚合作機制的推進,金磚國家的經貿投資理應趁勢發展,邁上新的臺階。為此,金磚國家需要采取綜合性激勵措施。

(一)增強共識和互信,調整經貿政策取向

金磚五國應將發展彼此間的經貿投資合作置于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將其作為最具發展潛力、最需擴大的經貿發展方向。制訂鼓勵金磚國家經貿合作激勵機制并付諸落實。目前,金磚峰會已經連續舉辦四屆,每屆峰會均將擴大經貿合作作為峰會達成協議的最為重要的成果。關鍵在于將這些很好的協議落實到位。各國均要出臺優化貿易與投資環境的優惠政策,如財稅政策、信貸保險、人才培育政策、避免投資雙重征稅、降低貿易救濟措施的實施等。

(二)構建自由貿易區,消除貿易壁壘

建立自貿區(FTA)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貿易合作中的新潮流,迄今全球已有各類FTA 300多個,作為排他習慣雙邊、多邊、區域性自由貿易協議,對于協議內伙伴的貿易投資合作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致力推動合作關系朝前邁進的金磚國家,需要將構建自由貿易區提上合作機制建設日程。探索與以往的比鄰國家的連片自貿區具有不同特點的分散型國家的自貿合作機制、運行特點等,不僅推動商品貨物的自由流動,還將推進人流、資金流、技術流等多元自由流動機制的建立和實施。金磚國家還要推進建立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降低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門檻等。

(三)建立合作融資機構、推進本幣結算

由于金磚國家間的貨幣尚不是全球通用硬通貨,貿易結算和投資合作均需要通過美元或其他硬通貨進行,這不僅對金磚貿易伙伴的融資、結算和保險等產生諸多不便,還有較高的匯兌風險。彼此間經貿與投資合作是極為復雜并具有一定風險的事情。因此,建立金磚國家合作銀行、構建外匯儲備機制、推動本幣結算等有助于金磚國家貿易伙伴融資、擔保、結算、投資便利化,還有助于打破美元霸權,降低金磚國家對美元以及西方金融體系和規則的依賴、金融危機的沖擊。2011年德里第四屆金磚峰會期間,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成員共同簽署了《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多邊本幣授信總協議》和《多邊信用證保兌服務協議》,并提出了建立金磚開發銀行倡議。在2013年3月德班第五屆峰會上正式決定建立這一銀行。未來這一銀行的開通和運行、金磚國建貨幣儲備機制以及多邊本幣授信與結算業務的開展等,將為金磚國家的經貿投資合作提供良好服務。

(四)改善經貿與投資服務網絡

金磚各國的經貿服務網絡幾乎還是空白,這不利于貿易伙伴進入各自的市場。因而,金磚五國相關部門應該積極籌劃和創建多功能信息互享的綜合經貿服務體系,包括建立金磚國家海關、經貿法規、投資、環保、匯率及財稅政策、市場供求信息、貿易伙伴、交通運輸、語言翻譯、人才信息等各種相關信息服務網絡,這將極大地降低金磚國家經貿投資合作的門檻,促進經貿投資活動的繁榮。

作者:林躍勤

金磚五國中國貿易論文 篇3:

東盟五國潛在經濟增長估算與分析

【摘 要】潛在經濟增長是衡量地區經濟增長實力的標志,也是反映實際經濟增長問題的有效方式。它包含了潛在經濟增長率與潛在產出兩個概念,能有效的分析宏觀經濟運行態勢。本文運用HP濾波法分析了東盟五國潛在經濟增長狀況,(1)估算出1961-2013年東盟五國的潛在經濟增長率與潛在產出;(2)計算出各國年度產出缺口并指出了其產出缺口與通貨膨脹率的近似正相關關系;(3)將1961-2013年劃分為五階段分析出了東盟五國潛在經濟增長率的增長幅度不均衡與非平衡化;(4)得出東盟五國在潛在產出中同步性較高,而在潛在經濟增長率上同步性較差的結論。

【關鍵詞】東盟五國;HP濾波法;潛在經濟增長率;潛在產出;產出缺口

一、引言

估算和分析潛在經濟增長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統計經濟實力增長速度的標志,其中潛在經濟增長又包含潛在經濟增長率與潛在產出。本文援用De Masi在1997年提出的潛在產出概念,即指在不引起通貨膨脹的基礎上經濟所能取得的可持續的最大產出,這反映出經濟資源的利用程度。而在經濟統計中潛在產出即為潛在GDP。潛在經濟增長從短期來看能分析出經濟增長偏離潛在經濟增長的程度,確定產業缺口從而確定經濟是否過熱或者過冷,從長期來看分析潛在經濟增長又能更好的預測經濟發展的軌跡,是分析宏觀經濟運行態勢的重要工具。針對潛在經濟增長計算的方法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4種:(1)HP濾波法;(2)生產函數法;(3)趨勢法即Kalman濾波;(4)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法。而其中,大部分學者主要運用HP濾波法以及生產法來分析國家層面的潛在經濟問題。如陳亮、陳霞、吳慧(2012)運用HP濾波法基于日韓及金磚四國等典型國家分析了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變動;郭慶旺、賈俊雪(2004)運用HP濾波與生產法比較估算了中國潛在產出與產出缺口;而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課題組在2011年基于生產函數法估計了中國的潛在產出、產出缺口與通貨膨脹。

東南亞國家聯盟(以下簡稱東盟),是世界經濟發展中迅速崛起的新興經濟體,也是全球重要的制造業生產與出口基地。最初由東盟五國,即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下文簡稱印尼)、菲律賓于1967年成立。本文主要以該五國為研究對象估算其從1961-2013年的潛在經濟增長,并分析其潛在經濟增長變化的趨勢與因素。東盟作為中國的近鄰之國,同時也是中國貿易的重要伙伴之一,其與中國的經濟關系越來越緊密。研究東盟五國經濟發展狀況對于我國有著深遠的意義。所以研究東盟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的學者已越來越多,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學者專門針對東盟國家來估算其潛在經濟增長并分析產出缺口問題。

二、潛在經濟增長的測算方法——HP濾波法

HP濾波法是分析序列組成成分長期趨勢的最廣泛運用的方法,該方法可以較好地分解出時間序列的趨勢要素。其基本原理如下:

設{Yt}是包含趨勢成分和波動成分的經濟時間序列,{YtT}是其中含有的趨勢成分,{YtC}是其中含有的波動成分。則

Yt =YtT +YtC t=1,2,3…T (1)

計算HP濾波就是從{Yt}中將YtT平滑出來,一般地,時間序列{Yt}中可觀測部分趨勢{YtT}常被定義為下面的最小化問題的解:

將(3)式帶入(2)式,就得到HP濾波法的最小化下的損失函數,即

Min∑{(Yt- YtT)2+λ[(Yt+1T- YtT)-(YtT- Yt-1T)]2}(4)

所以最小化問題是由[c(L)YtT]2來調整趨勢的變化,同時隨著λ的改變而同向變化。即HP濾波依賴于參數λ,該參數是必須先確定的。而λ是對趨勢光滑程度和對原數據擬合程度的一個權衡參數,不同的λ值即為不同的濾波器,確定了不同的平滑度。當λ=0時,滿足最小化問題的趨勢序列為{Yt}本身,隨著λ的增加,估計的趨勢越光滑;當λ趨于無窮大時,估計的趨勢將無限接近于線性函數。而對于λ的選擇,尤其是針對年度數據,Eviews軟件默認λ=100,而在國家層面數據上大部分學者的取值也都為λ=100。所以本文主要沿用Backus and Kehoe(1992)認為的平滑參數λ=100[8],來分析東盟五國年度統計數據。

三、基于HP濾波法的東盟五國潛在GDP與產出缺口分析

1.東盟五國潛在GDP估算

本文采用HP濾波法估計東盟五國潛在經濟,其中取平滑度λ=100。數據主要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庫,東盟五國的數據均為1961-2013年,使用的軟件為Eviews6.0。

首先對各國GDP取對數化來消除異方差。然后運用GDP對數化序列估算潛在GDP對數化序列,將消除異方差后的對數化GDP用HP濾波片估算出潛在GDP對數化后,取回原值,并將潛在GDP與實際GDP進行對比。東盟五國潛在GDP與實際GDP趨勢圖見下圖1。

從圖1可以看出,東盟五國的潛在GDP同步性較高,從1961-2013年一直呈上升狀態,并經歷了先期增長較慢、中后期飛速增長的過程。

其中,印尼的潛在GDP總值到2013年是東盟五國中最大的,但是其潛在經濟增長速度卻不是最高;而從潛在增長水平來看,新加坡與泰國的增長速度較快于印尼、馬來西亞與菲律賓,菲律賓的潛在GDP增速最慢。同時圖中五國潛在GDP變化曲線都出現了拐點即說明東盟五國基本上都經歷了潛在GDP增長又慢變快的過程。這是因為對于東盟五國,除了新加坡以外都是自然資源較為豐富的小國,印尼有豐富的礦藏、石油;馬來西亞有橡膠、棕油、石油;菲律賓的糖、鉛產量、椰子以及泰國的糖、大米、鉛產量都很豐富,在東盟成立初期由于本身經濟基礎較差,加上自身政治不穩定因素,所以導致初期潛在GDP變動較為緩慢,而后期,由于東盟貿易區作用逐漸明顯,對外貿易發揮出重要作用,所以潛在GDP逐年大幅提高。而新加坡,雖然物資資源匱乏,但是其在1985年以后充分利用其地理位子優勢逐漸發展成為世界性的金融、轉口貿易、旅游中心,從而導致潛在GDP增幅大幅提高。所以,總體來說,東盟五國的潛在GDP都在持續的增長中,只是各國增長的幅度略有不同。下文將具體分析各國產出缺口與潛在經濟增長率問題。

2.東盟五國產出缺口估算

運用HP濾波法分析完潛在GDP后,計算各國產出缺口。產出缺口反映出潛在產出與實際產出的差距,也是反映出一個地區或國家實際經濟距離潛在可持續的最大產出的距離。通過下表1產出缺口表以及下圖2產出缺口與通貨膨脹率關系圖可以發現,產出缺口與東盟五國宏觀經濟的實際吻合,當實際產出大于潛在產出時,經濟就面臨過熱的問題,通貨膨脹常常出現上升的趨勢。也即是各國產出缺口與通貨膨脹率之間是近似正相關關系。通過產出缺口的計算可以在短期上評估東盟五國通貨膨脹率的壓力。

注:表中數據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其中產出缺口是指現實產出與潛在產出的差額占現實產出的百分比,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庫。

同時,圖2中顯示出東盟五國在1973-1974年普遍通貨膨脹嚴重而此時其產出缺口也較高,說明實際產出遠遠大于了潛在產出,形成經濟過熱現象。而這與東盟五國過度重視經濟快速發展、過多引進外資、重視出口過度以及過分使用積極的財政政策有關,如1974年的東盟五國對外貿易總額出現了近70%的增長[10],這種高額的對外貿易總額短時間內無法被各國經濟有效吸收而直接進入流通消費領域,從而導致出現了1973-1974年東盟五國通貨膨脹嚴重的局面。而從圖上看出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印尼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其通貨膨脹率極高的同時產出缺口也達到歷年之最;印尼、馬來西亞緊隨其后,為金融危機影響下的重災區;而新加坡、菲律賓是受影響最小的國家,其通貨膨脹率與產出缺口變動較小。這些產出缺口與通貨膨脹率關系變化趨勢與現實中的東盟五國經濟發展狀況一致,表明運用HP濾波法估算的東盟五國產出缺口能較為有效的分析各國通貨膨脹率,并解釋宏觀經濟是否出現過熱或過冷的情況。

四、基于HP濾波法的東盟五國潛在經濟增長率分析

本文為了更有利于分析東盟五國潛在經濟增長率變化情況,根據東盟成立的時間以及東盟五國歷經的世界經濟危機的時段,將1961-2013年間分為了五個階段。計算出各時段的平均潛在經濟增長率,具體分析如下表2。

注:數據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統計庫。

從總體來看平均潛在經濟增長率最高的是新加坡,這是新加坡自身基礎設施較好、工業發展較快。地理位置優勢等有關,但是新加坡的平均潛在經濟增長率卻是隨著時間推移而下滑的,從最開始的8%左右下降為6.37%;而平均潛在經濟增長率最低的是菲律賓,尤其是在經歷了第二次石油危機到亞洲金融危機這段時間,平均潛在經濟增長率2%左右。

而從五階段看,情況有所不同。1961-1966年,即東盟成立以前的階段。由于東盟成立以前,五國各自存在貿易壁壘、基礎建設薄弱等一系列問題所以經濟發展存在較多阻礙,然而東盟五國都是發展中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紛紛重視經濟發展,所以除印尼以外平均潛在經濟增長率發展速度較快。

而到了1967-1979年間,即東盟成立到世界經濟出現滯脹危機之前的這段時間。這時東盟剛剛成立,東盟作為一個整體的經濟成就還不顯著。然而,由于東盟各國開始逐漸采取工業化道路,制造業迅速發展,所以各國潛在經濟增長率都較高,導致東盟五國的平均潛在經濟增長率在該階段都高達5%以上。其中新加坡甚至達到10%以上。

1980-1996年為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到東南亞金融危機出現以前的階段。該階段整體呈現出W型經濟增長率波動。從表4也可以看出除了菲律賓以外,其他四國在該階段潛在經濟增長率6%以上。同時這段時間也是東盟五國的經濟戰略轉型期(除新加坡以外,新加坡已與70年代完成),從進口替代型工業向出口導向型轉移。而前一個階段即第二次石油危機時期(1980-1985年)東盟五國中馬來西亞潛在經濟增長率受到的影響最大,這也與馬來西亞為石油生產國有關。但是80年代后期,由于外國資本的引入和政府積極的財政政策扶植增加了對本國資本、勞動力的投入以及出口需求的急速增加,尤其是1987年之后,東盟迅速發展,各國家間相互在貿易、工業、技術等方面合作,共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形成了東盟五國在1986-1996年間的平均潛在經濟增長率普遍增高,這也體現在其出口貿易年增長率均取得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率。

1997-2007年是東南亞金融危機至美國次債危機發生之前的階段。該階段整體來說對東盟五國影平均潛在經濟增長率均受到影響。尤其是1997年出現的投機性亞洲金融危機致使東盟五國均受到嚴重影響。相比于1986-1996年,潛在經濟增長率在該階段分別下降了2.04%、2.14%、3.84%、2.38%。只有菲律賓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1.73%。然而,從2000年左右,東盟五國逐漸意識到其加強與周邊國家經濟、貿易合作的必要性。尤其是在2001年以后,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東盟五國非常重視與中國的經濟貿易合作,開發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外資引進與產業內貿易。這就必然帶來了東盟五國潛在經濟下滑趨勢改善的結果。

最后一個階段是2008-2013年,即從美國次債危機爆發至今。受到美國次債危機、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馬來西亞、泰國的年平均潛在經濟增長率仍繼續下降,但新加坡、印尼與菲律賓平均潛在經濟出現回升,尤其是印尼,在這段時間平均增長6.05%。這與東盟加快區域間以及區域外自由貿易區建設,降低關稅,財政政策刺激經濟不無關系。而在今后一段時間內隨著東盟繼續加強彼此間合作以及深入與其他國家貿易往來,東盟五國潛在經濟增長率保持其較高增長趨勢的可能性仍較大。

五、結論

本文運用HP濾波法估算并分析了1961-2013年間東盟五國的潛在產出、產出缺口以及潛在經濟增長率。研究結果表明東盟五國總體來說潛在產出同步性較高,均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其中以印尼的潛在產出總量為最大。同時,運用HP濾波法估算的產出缺口與各國通貨膨脹率變化趨勢呈近似正相關關系,并得出除去在1973-1974年間五國普遍產出缺口較大、通貨膨脹率較高以外新加坡與菲律賓的產出缺口變化幅度最小,即經濟發展趨勢最為穩定;印尼的產出缺口與通貨膨脹率變動最大,尤其受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結論。而從對東盟五國潛在經濟增長率的估算顯示,東盟五國的總體潛在經濟增長率并不完全同步。其中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同步性較高,而菲律賓卻經歷獨特的潛在經濟增長趨勢。從平均潛在經濟增長率以及五階段分析的結果顯示,在世界范圍內東盟五國的潛在經濟增長率增速都較快,尤其是新加坡年平均潛在經濟增速達到了8%左右,以進入高等收入國家行列,但菲律賓仍在4%。這也表明東盟五國經濟發展仍存在不平衡的現象,即出現在新加坡高速增長的同時菲律賓的增速明顯較慢并經濟基礎建設仍較為薄弱的情況。所以從潛在經濟估算與分析中不難看出,重視區域內協調發展仍然是東盟五國今后一段時期以內的工作重點。

參考文獻:

[1]、[4]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課題組. 基于生產函數法的潛在產出估計、產出缺口及通貨膨脹的關系:1978~2009[J]. 金融研究,2011(3):42-50.

[2]陳亮、陳霞、吳慧. 中國經濟潛在經濟增長率的變動分析——基于日韓及金磚四國等典型國家1960-2010年的經驗比較[J].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2(6):44-55.

[3]、[9]郭慶旺、賈俊雪. 中國潛在產出與產出缺口的估算[J]. 經濟研究,2004(5):31-39.

[5]、[8]韓蓓. HP濾波法及其在地區潛在經濟增長率測算中的應用[J]. 經濟師,2009(1):28-36.

[6]高鐵梅. 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EViews應用及實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41-49.

[7]李敏、陳勝可. EViews統計分析與應用[M]. 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125-144.

[10]馬簡文. 東盟經濟發展的現狀、特點及其前景[J]. 國際貿易問題., 1984(2):28-31.

作者簡介:

屈靜,女,四川成都人,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與經濟發展。

作者:屈婧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輸出中的影視文化論文下一篇: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