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學說閩南話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學說閩南話范文

閩南話罵人

1、猴頭鼠目(面目丑陋)記牛肉賬(涂寫不清)

2、臭頭雞仔(厭惡于人)猴食薄荷(初學吸煙)

3、頭毛親像一普塞(頭發就象一駝屎)。

4、唔人愛(沒人愛)

5、塞您母--閩南語中的臟話,跟干您娘差不多

6、印卯(塞責人事)見公母(決雌雄)

7、山猴(鄉下人氣)三八(二百五意)

8、另附幾句經典用語--

9、查某(女人)正手平(右邊)

10、坎大豬(傻瓜的人)乜代志(什么事)雷公性(性情暴躁)

11、錢無二個不響(互不相讓)三七講四六聽(虛高不得)

12、鱸鰻(流氓之徒)渣埔(男生)好空(有錢)

13、鼻流鼻滴(無法收拾)無某無猴(無可牽掛)

14、驚死人(嚇死人)!!

15、泛泛過(馬虎過活)大細心(偏心偏袒)

16、賽林木(最經典)

17、有淡薄(有點兒)打邊鼓(從旁指點)

18、活跳跳(活得很好)斗鬧熱(湊熱鬧)

19、瓦秧裁(我不知)歹狗(無賴之徒)辭頭路(辭職)

20、叫秀才挑擔(不能稱職)無米兼閏月(無財多事)

21、必開(裂開)食飯(吃乾飯)

22、七桃(游玩之意)看人無(瞧不起人)

23、牽猴(拉皮條)古早冊(古書)

24、古早人(古人)出門人(游子)

25、蝦米(什么事情)厚酒(高度酒)胡螓(蒼蠅)

26、賽林木草基麥

27、雙頭母(兩全其美)話仙(閑聊)

28、林木也草基麥

29、有兩步(有兩下子)行短路(*****)

30、龜身生啊嫁文蟲(全身都生徊蟲)

31、貓鼠拖稱錘(牽累過多)內神通外鬼(自漏機密)

32、餐貝--又名餐吧,跟邵陽的娘雜差不多

33、蹦洗(笨死了)

34、失體面(丟面子)仙公步(?;ㄕ?

35、半頭青(愚笨之人)凸風(好講大話)

36、古早物(古董)代志(事情)

37、

38、驚鬼看目連(既怕勿來)貪字貧字殼(貪心吃虧)

39、把跟合起來念就是多

40、失體統(丟人格)蠓仔(蚊子)

41、卡妹兔(不會吐!

42、必痕(裂縫)破相(殘廢之人)

ki(第四聲)哄賽!

--塞您母A大餐貝泉州地區說的 )!!

43、左手打右手(自相傷害)青瞑看告示(不識裝識)

44、烏腳細蛛肚(形累過多)噪三代(罵人太甚)

45、狗咬貓鼠(多管閑事)殺雞教猴(借事*****)

46、賣見效(不好臉)!!!

47、林木塞,鉆波忙擦,擦喜咯,哇系借塞餓,林來換衣哇誒,里系套了五必,等恰經跌,等高噶跌,等歸塔丟。

48、豬高--很好色的人的稱呼

49、汝(你)倒手爿(左邊)

50、無頭神(健忘)破相(殘廢之人)

51、水鬼升城隍(小人得志)交官窮交鬼死(攀高不得)

52、甲飯配狗塞(吃飯配狗屎)。

53、三只手(扒手)淡薄久(一會兒)

54、你是一個大顆呆(你是一個大呆瓜)

55、出山(出殯儀式)歹譜(謂壞習慣)

56、白賊(好說謊言)漚名聲(臭名聲)好性地(脾氣好)

57、賭林木也基麥

58、棒塞棒啊規領褲(拉屎拉得整褲子)

59、豬哥,妖秀半仔美堅笑,規日七吐八吐砍仔

60、驚生分(怯生人)食糜(吃稀飯)

61、趁錢(賺錢)大細目(不公正)

62、你頭殼壞(你頭腦壞)

63、放水燈(三三兩兩)限死死(限制很死) !!

64、某逮季瑪狼嘎噠,某搜借!

65、夭壽鬼(罵人短命)古早時(古代)

66、說話臭奶歹(說話不清楚),

67、古錐(活潑可愛)青冥牛(文盲)哺(嚼)夭鬼(罵人貪食)

68、妖秀--閩南語中可惡的意思

69、kia(第三聲)林木

70、無半撇(沒本事)兇戒戒(兇惡)

71、秋秋累(羞羞臉)!!

72、扣鱉(哭父罵人)輸人勿輸陣(決不示弱)

73、斗陣走(一塊走)一樣代(同樣的事)

74、麗靠憋啊

75、歹嘴(開口罵人)目屎(眼淚)

76、攔嘴舌(磨嘴皮)大面神(自不知羞)

第二篇:【閩南方言成語】閩南話、閩南語的方言與俗語

半生蠟熟——半生不熟 半死半活——半死不活 扒頭控耳——撓頭抓耳

報雞城狗——照顧一人,引起眾人追逐,喻指牽一發動全身 放刁吹鱉——威脅恐嚇。同“放刁拳比”差不多 捧碗甩筷——甩碗扔筷子。 飽狗占屎——喻指貪得無厭

變面變孔——臉色說變就變。喻指喜怒無常 拼死拼活——拼老命做事 盤山過嶺——翻山越嶺

盤屎過甕——把事情重新做一遍。形容越弄越糟糕,毫無意義的重復

笨腳笨手——形容手腳不靈活

傍神福綠——靠神獲取福綠,指乘機沾點好處 傍官靠勢——依仗官勢。

搬嘴搬舌——四處傳話,挑撥離間

搬嘴小姑——像小姑仔愛學舌,指愛搬弄是非 撇手掠腳——捋袖揮拳,擺出打架姿勢 歹款歹制——性格暴躁,性格偏僻 歹心毒幸——心地陰險,手段殘忍 歹聲歹嗽——聲音嚴肅,說話嚴厲帶有責備之義 歹銅舊錫——破銅爛鐵

歹囝浪蕩——浪蕩公子,行為不檢 扶腳蒱手——扶手抬腳

騙請害餓——說要請客讓人餓肚子空等 鼻流瀾滴——鼻涕口水任隨流淌。同“鼻流汁滴” 欲吃唔做——光吃不做 欲長倒短——同”想長倒短 欲死欲活——要死要活

無影無跡——同“無影無只”形容沒有根據的事 無閑無工——沒有閑工夫 無暝無日——沒日沒夜

無嘴無舌——不會講話,形容不善交際 無即無或——沒這沒那

無眠損神——缺少睡眠有損精力 無閑切切——忙著做事 無頭無面——面目不清 無鼻無目——事情未清楚 無大無細——不講禮貌

無聲無說——沒人說話,沒有聲音。喻指音信全無 無性無塊——沒有性子,好脾氣 無拍無算——毫無打算,缺乏計劃 無天無地——無法無天 無相輸贏——不相上下 無顧體面——不顧面子 無囝無兒——沒兒子也沒女兒 無空倘鉆——無孔可鉆,無懈可擊 目白舌吐——目瞪口呆

目淆無扣——不識時務,不知道危險 名聲透屎——臭名遠揚 賣龜買鱉——徒勞無益

掠龜走鱉——顧得了東顧不了西 面憂面Q——愁眉苦臉 袂曉抽退——不知閃退

大牛惜力——牛雖大但不肯使力 大腳大手——花錢大方,不懂得節儉

大箍作菜——雖然身材粗壯,實際是小菜一碟 當頭對面——面對面的意思 直腸直肚——說話不會拐彎抹角 豬欠狗債——有前因必有后果 纏腳鎮手——礙手礙腳 鼎里涂溜——甕中之鱉

跺腳頓蹄——怒氣沖天,亂蹬亂跳 雕花刻柳——精雕細刻 天落紅雨——指事情不可能發生 頭燒耳熱——身體發熱,體溫升高 頭暈目暗——頭暈眼花

頭毛試火——指執意蠻干,自取滅亡 頭目精鳥——機靈透頂 吐氣吹哼——唉聲嘆氣

吐血吐沱——焦急煩惱,連血都吐出來 宰雞教猴——殺雞嚇猴 貪長短到——同貪吃屎漏 添頭貼尾——增添補足 添腳添手——畫蛇添足 脫褲放屁——多此一舉 人來客去——親戚朋友往來 年冬月節——逢年過節

老馬展鬃——年紀雖大,不服老 你甘我愿——彼此甘愿 軟索牽豬——以柔克剛 軟涂深掘——弱肉強食 離頭什仙——頭發散亂

犁頭戴鼎——埋頭苦干,毫無二話 鹿腳馬槍——狐群狗黨 路鰻狗鯊—— 一丘之貉 雷彈切掣——電閃雷鳴 路家散宅——家破人亡 十手五爪——七手八腳

上四袂攝——人到了四十就精力衰退 水流破布——做事拖拖拉拉,說話拉東扯西 汁流汁滴——形容做事拖泥帶水,效果很差 尖腳幼手——手腳細嫩

咀死絕咒——發重誓以求讓人相信 吃飽換餓——工作沒有成效,白花力氣

吃便領現——吃的領的都是現成的,指悠閑安樂 七橫八直——形容亂七八糟

七創八創——隨便做事,不按規矩來 吵家鬧宅——吵得家庭不得安寧 伸腳出手——動手動腳

搶年搶節——年關節日搶購貨物。借著年節趁機撈錢 青暝怨壁——尋找借口,掩飾過失 青暝穿針——瞎干一場

差牛緝馬——以牛追馬。形容方法不對,無濟以事 臭頭爛耳——毛病很多

臭腳撐底——骨子里如屁股一樣臭,本質有毛病 粗嘴野斗——粗言野語 鈍刀利手——刀鈍方顯快刀手 撞門弄戶——撞擊門戶,形容氣勢洶洶 天烏地暗——天昏地暗

貪俗買貴——貪一多便宜結果買得更貴

勞氣著力——費口舌要花力氣。喻做事要看值不值得 錢咸淆粘——形容很小氣

賊頭賊面——從外到里都是賊樣子 柴空米盡——形容家徒四壁,一貧如洗 聘賊顧更——引狼入室 賊仔賊孫——鼠竊狗盜之輩 秤錘拖尾——形容人老珠黃

插嘴插舌——愛插話。指不懂得尊重人 嘴飽目餓——吃著碗里看著鍋里 嘴干喉刮——口干舌燥

嘴尖舌利——話語尖刻,貧嘴薄舌 嘴笑目笑——滿臉笑容

三腳花跳——像動物一樣跳躍。形容連蹦帶跳 三尖六角——高低不平,凹凸不正 三請五催——反復多次催請

三人五目——形容多人過目,事實真切 三不五時——經常的意思

三更半暝——三更半夜。同“三更暝半” 心狂火著——熱得心中起火,心急火燎 雙頭落力——兩頭使勁,雙管齊下 生空生縫——專出壞點子

想空想縫——專想挖空子,挖空心思 生腳生手——添手添腳。喻指無中生有

生頭發尾——渾身上下生瘡發膿,喻指毛病很多 四九日烏——春日陰雨綿綿,喻指缺乏熱情冷落冰霜 四腳拔直——手腳僵硬,形容人死的狀態 四箍遴轉——四面八方,四周圍 四四角角——四四方方 死坐活吃——吃白飯不干活

死豬鎮坫——死豬占板位。占著茅坑不拉屎 辛苦病痛——拖磨過度得病 相教相學——互教互學

屎激開學——大便急了才要建廁所。喻指緊急的事情到眼前才匆忙處理(學:公廁) 瘦人厚膏——身材瘦體質強

數佛做粿——喻指辦事有計劃。也指做事不靈活 見拍見贏——百戰百勝

近街避巷——近鬧市又避居小巷 近廟欺神——在廟附近卻瞧不起神。 雞角身坯——像公雞一樣。指好斗成性 揀精揀肥——喻指過分挑剔 狗兄狗弟——難兄難弟 規頭面汗——滿頭大汗 骨折肉裂——粉身碎骨

拳頭坫坯——喜好斗毆打架,但拳術又不到家 緊腳捷手——手腳麻利

家私伙頭——家具或專業用的工具 假肖六顛——裝瘋賣傻 糾腸糾肚——牽腸掛肚 割腸割肚——心如刀割 儉腸儉肚——省吃儉用

舉箸遮鼻——喻指要知足,不要多占便宜

燒山炎日——陽光灼熱似熱火燒山。形容暑氣逼人 估不而將——不得已而為之

乞吃假仙—— 喻指冒名頂替。魚目混珠 可憐可代——十分可憐 輕聲細說——形容態度和藹 牽聲撥調——故意拉長聲調 起腳動手——動手動腳

起鼎動灶——燒鍋做飯。喻指待人熱情 起早摸暗——起早摸黑 哭爸哭母——叫苦連天

勘頭勘面——頭腦缺根弦,目無尊長亂發脾氣 腳瘸手折——手足殘廢 腳浮手掣——手腳顫抖

瘸腳破相——腳瘸,臉上有毛病。喻指殘廢 五花十色——五顏六色火燒目眉——火燒眉毛 好腳好手——手腳都好使,喻指身體健康 好名好聲——名聲很好

好鑼好鼓——鑼鼓敲得動聽。形容說話投緣 好來好去——雙方感情很好。交往密切 好聲好哨——喻指態度柔和

合字惡寫——合字難寫。喻指凡事合作不容易 歡頭喜面—— 一臉的歡喜。形容春風滿面 血流血滴——血淋淋,傷勢慘重

雨淡水滴——下雨天到處濕漉漉。喻指行動不方便 魚蝦水卒——蝦兵蟹將

胸肌瘦細——形容身材瘦小細弱 引鬼入宅——引狼入室

王哥柳哥——隨意稱兄道弟。喻指不務正業的人或三教九流之輩

烏籃血跡——搖籃之地。喻指故鄉

烏青激血——皮膚青腫淤血。喻指傷勢嚴重 烏嚕白嚕——胡說八道。同“七吐八吐” 烏天暗地——天昏地暗 無做無聲——沒有作聲。喻指不露聲色

唔知頭天——不知頭上天有多高。喻指不知內情亂說 唔知天地——不知天地在哪里。喻指暈頭轉向 唔知頭尾——不知道來龍去脈

紅面赤須——形容人滿臉通紅,也指臉色紅潤 紅膏赤蟹——像煮熟的蟹膏一樣紅

有嘴無瀾——口干舌燥。形容費盡口舌,勸說良苦 有頭無尾——有始無終

有空無筍——形容做事不周全,或不可思議 有七無八——形容亂七八糟

有耳無嘴——勸人只管聽,不要亂插嘴?;蛑覆灰獙ν鈧髟?有嘹有拍——符合旋律節拍。形容做事有板有眼 有空倘鉆——有機可乘

會算袂除——只懂加不懂除。喻指只知利潤不知成本 應嘴應舌——亂頂嘴,不懂禮貌

學嘴學舌——四處亂傳話。喻指搬弄是非 彎街僻巷——喻指偏僻的角落

餓饑失頓——三餐吃不飽。形容經濟困難 歪膏市斜——歪歪斜斜。也指行為不正 歪嘴斜目——眼斜嘴歪。喻指五官不正 冤家量債——冤家對頭,爭吵不休 鴨仔聽雷——不知所云 鴨仔趁陣——盲目跟從。喻指隨大流 惡人無膽——兇惡的人也最膽小 憨頭愚面——傻頭傻腦

憨人厚福——不精明的人更有福分 淹山淹海——大水淹沒一切。

傍賞福綠——靠近別人吃香喝辣。喻指禿子跟著月亮走沾點光

第三篇:儒家學說發展

第三節 仁以為己任

——儒家學說的發展

儒家,影響中國歷史2000多年,甚至還要長久地影響下去,它的光輝閃耀在中國歷史的每一個階段,它的思想烙印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上,它的影子縈繞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夢里。所以,儒家是我們學習中不能跨越的學派,而儒家的文章貫穿著整個中學文言文的學習,并且還將伴隨我們更長的時間,影響我們更長的時間,這個學派的內容必須重點掌握。

現在我們還是要考慮一個問題:關于儒家,現在在重讀經典的良好社會風氣下(我們暫且承認),出現了非常多的人出來講解儒家經典,像于丹等,那么你如何看待他們的解讀呢?(或許你沒有了解過她)你如何有自己的理解呢?在學習了儒家經典之后,我們要來回答這個問題。本節內容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儒家道統的傳承,一個是儒家經典的解讀。

先來了解儒家的發展變化過程,然后回答下面幾個問題:儒家思想從開始到現在實質的內容還是不是“仁”?你如何理解現在的儒家思想?你如何看待孔子和儒家思想? 我們首先要了解的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鬃?,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人,思想家、教育家。關于他的生平我們這里不細說,著名史學家、儒學家錢穆有《孔子傳》,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下??鬃拥乃枷爰畜w現在“仁”上,很多時候,很多東西都是別人這么一說,然后我們就這么一聽的,就像大家說孔子的思想是“仁”,好,那就是“仁”了。實際上,我們并沒有去思考過,真正去想過為什么,或者去理解過“仁”,后面講儒家經典的時候我們再來討論這個問題??鬃?ldquo;仁”的思想從現在的觀點來看是“德政”(為政以德和為政以禮),而如果我們將孔子當做一個老師來看待的話,他所講的實際上就是好好做人。首先要學習,并且注意學習的方法,“學而時習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要有志向,并且堅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要誠懇待人,多替別人著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些是對人的基本要求,這里說的并不詳細。但是從這些里面我們大致可以看到一點,孔子是平易近人的,而且不是枯燥的說教,我們在后面的閱讀里面會更進一步地認識他。從上面的講述中,我們還可以看出一點,孔子的思想是積極的,入世的思想。

下面我們將孔子的思想來和老子的思想進行對比。前面我們大致了解了老子的“清靜無為”、“順乎自然”的思想,那么現在我們從三個方面來比較孔子思想和老子思想。

第一,從孔子和老子為我們描繪的理想世界去看?!抖Y記·大同》中說: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這是孔子推崇的理想社會的標準,可以看出,孔子是從統治者的層面出發,從人自身內在的修養出發,去對社會造成良好的影響,進而達到整個社會的高素質,實現理想社會。很顯然,誰去做這些有修養的人去影響別人,那么孔子就是這樣的人,并且去培養這些人,如何去影響別人,就是通過做官去影響更多的人,因此這就是后來發展成為儒家的入世哲學。

我們再來看老子的理想社會,《道德經》(第八十章)中提到: “小國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我們來想象一下這樣的地方:這個地方人很少,什么瑣碎繁雜的東西都沒有,沒有戰爭,沒有稅賦,沒有壓力,大家每天都開開心心地種自己的地,做自己喜歡的事,也不用和外人交往,這是一種和“大同社會”截然不同的社會。老子就是想找一塊這樣的地方,但不是想去營造這種地方,這就是老子的思想。所以后來我們看到道家思想就形成了出世哲學。

第二,我們從孔子和老子所推崇的核心內容出發。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不管是孔子,還是老子,都有他們自己的道??鬃拥牡朗?ldquo;仁”,老子的“道”是難以詮釋的。既然提到了,我們就不得不對“仁”和“道”進行論述了。當然,這里只是我的個人觀點。“仁”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是有標準的,有的人認為“仁”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的人認為“仁”是“鞠躬精粹,死而后已”,有的人認為“仁”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當然這些認識都是正確的,“忠孝節義”都包含在“仁”的內容之中。我認為“仁”的內涵是實踐。內容是豐富的,但是難的是實踐“仁”的內容,其實這也應該是“仁”所包含的內容。

我們再來看老子的“道”,“順乎自然”,“清靜無為”,這些都讓我們感覺到老子的“道”是飄忽的,難以捉摸的,正如《老子》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它確實是宇宙的大道,我們拋開那些難以理解的詞句,從中也看到了“上善若水”,并非斷章取義,我們確實從中看到了老子的胸懷和終極意義,他實際上和孔子一樣,對世人飽含仁愛之心,他也提倡對世人的仁愛,而我覺得,老子是看透了世界,看透了人性,所以選擇遁世,這也代表了很多哲學家的處世風格,我們可以從后世更多的哲學家身上發現這一點,由此,我們也可以從他對后世的影響中得出結論。 正如很多人所說,孔子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而老子是“知其不可為而無為,無為是為有為”。

第三,我們從孔子和老子對后世的影響來看他們的不同。前面所說的兩點你會覺得他們都有相似之處,最終的結論都是“入世”與“出世”的區別,實際上并非如此,第一點是說明他們終極理想的不同,第二點是說明他們實際的中心思想有想通之處,第三點是說明他們的思想在后世流傳的過程中逐漸出現的不同,從而出現道家與儒家的分歧。而我們所要理解的是道家和儒家之間是一種互補,我們知道一句話“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句話很明顯地帶有儒家和道家的雙重影響,這就是后世流傳過程中出現的“儒道結合”。這里,我們就不詳細地敘說儒家和道家的流傳,因為我們后面馬上就會說到,不做重復。那么總結一下就是,儒家和道家各自發展,但是在整個民族的性格養成中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他們在不斷地融合,形成了現在中華民族的性格,當然這里面還有佛教的影響,可能,或者說我們也已經看到了基督教等西方思想對中華民族產生的影響了。

好,關于孔老我們就說到這里,接下來我們來認識另外一個儒家代表就是我們經??吹降拿献?。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人(也有說鄒國為魯國附屬國),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被尊稱為“亞圣”。孟子主張“性善論”,提倡“仁政”,提出“民貴君輕”思想,言行記錄在《孟子》中。我們在后面學習儒家經典的時候會重點提到。想了解關于孟子更多的信息,我們課后交流。

下面,我們接著介紹儒家學派代表----荀子,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當世尊稱為“荀卿”、“孫卿”(避漢宣帝劉詢諱)。主張“性惡論”,常與孟子“性善論”相比較,這里不做比較。對于儒學的貢獻主要在于對儒家經典的整理和對“禮學”的發展,在儒家一派形成自己的“荀學”,韓非和李斯是其入門弟子,蘇軾《荀卿論》中有說:“荀卿明王道,述禮樂,而李斯以其學亂天下。”荀子作品豐富,我們來學習他晚年的作品《勸學》,來閱讀1.3.1. 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學派在孔子辭世之后總共分為八派,我們就不一一細說了,而關于春秋戰國之后的儒家學派發展,我們在講到時代的時候再細說。

再來看儒家經典,我們應該知道“四書五經”,“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這些書我們都耳熟能詳,不知道聽過多少遍了,那么你了解多少呢?我們課本上選取了很多的小段落,我們也會學習到很多段落,那你對整部書有沒有什么印象呢?你對整個儒家有沒有印象呢?從這些書中,你學習到多少呢?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他能影響中國這么多年呢?好,帶著這么許多問題,我們來重讀經典。 《論語》是記錄孔子以及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書籍,通行的今本《論語》全書共二十篇,其中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和教育原則等。(這里本來有一段“古文經”和“今文經”的懸案,就是古今《論語》之爭,想了解的話我們有空再說,這個懸案到今天也沒有定論。)我們初中階段幾乎每一個學期都要學習《論語》,背誦里面的段落,到了高中,我們還是要學習它,確實 2000多年來,人們也一直在學習《論語》,究竟,它的魅力何在?它的精髓何在?它的光芒何在?讓我們一起來閱讀1.3.2. 學習了《論語》之后,我們來看探討它的意義,這里面很多觀點只是個人觀點,朱熹解讀《論語》是按孔子的生平事跡去看待(據《論語序說》),一個人經歷了些什么,學到了什么,做了些什么,我覺得,從這個方面去看《論語》是恰當的,因為《論語》本身就是一部語錄體的書籍,從孔子的言行中,我們能更好地解讀《論語》。而從另一個方面將《論語》分類看待的有南懷瑾的《論語別裁》,這里是將《論語》重新分類,按照為人處事,為政為民,家國天下等方面去理解。此外,現在我們看見“百家講壇”上對《論語》的一些解讀,那肯定是一種通俗的,娛樂大眾的形式,主要是將我們現在生活中事和《論語》中的話相互聯系,但是也不失為一種解讀《論語》的方法,只是不再注重《論語》的內在精神了。

在大致了解了《論語》之后,我們可以看到:《論語》的精髓在于“仁”,這既是一個指導思想,也是終極目標;《論語》的魅力在于“仁以為己任”,將“仁”這個概念實行下去可以帶來好的結果;《論語》的光芒在于孔子,顏回,曾子等人已經實踐過,并且告訴我們這些可行,可以達到“仁”,所以全天下的人都被這光芒吸引。 認識了《論語》之后,我們來看《孟子》?!睹献印啡珪咂木?,由孟子及其弟子編撰,成書于戰國中期。里面大致論述了孟子的“仁政”、“王道”、“民本”思想,我們來閱讀1.3.3. 我們接下來看《大學》,此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傳為曾子所作,北宋二程極力推崇,南宋朱熹將其單獨列出,作為“四書”之一。我們來大致了解一下,看閱讀1.3.4. 《中庸》原來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和《大學》一樣,經宋代儒學發展,推崇“中庸之道”,朱熹將其列為“四書”之一。在《論語》中,“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標準,其內涵十分豐富,這里我們不討論,我們來看它的實際內容,閱讀1.3.5. 了解了“四書”之后,我們來看“五經”。”“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合稱“詩書禮易春秋”,原來有“六經”,后來《樂經》散佚,剩下“五經”,漢武帝時期設立“五經博士”。我們來了解一下“五經”,閱讀1.3.6. 《詩經》我們這里先不說,留待詩歌再說專題再說,雖然,我們可以理解為“靈氣神韻”;《尚書》主要講的是古代王室誥命、誓詞等,我們可以理解為“帝王之道”;《禮記》是春秋戰國時期禮儀制度的匯編,分為《大戴禮記》(戴德編)和《小戴禮記》(戴圣編)兩種,我們可以理解為“禮儀舉止”;《周易》分為經、傳兩部分,經的部分有六十四部,傳的部分有說是孔子對周易的解讀,我們現在很多人認為《周易》是算命的書,實際上,它是一部哲學書籍,建立在陰陽二元論的基礎之上,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作了總結,并且能夠引導人們做出基本的預測,而我們自己也有這種能力,比如:天空陰云密布,你就知道可能要下雨了,那么我們可以理解為“未卜先知”;《春秋》是一部史書,文字簡短,所以后來出現“春秋三傳”,分別為《公羊傳》、《谷梁傳》和《左傳》,我們接觸比較多的就是左傳了,那么關于《春秋》以及更多內容我們在講到歷史專題的時候再看,這里我們可以理解為“以史為鑒”,這樣儒家通過“五經”來達到鍛造一個完人的目的,試想這樣一個人:文采飛揚,出口成章,胸懷大志,通曉古今,未卜先知,舉止優雅等等等等,那么你覺得這個人會是什么樣子的?而儒家就是要我們大家都成為這個樣子的,這是一個社會的追求,而有時候,我們可以這么理解,這是人類追求完美的自身要求。

我們現在已經學習了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發展和傳承,也閱讀了很多儒家經典,那么你現在對儒家思想有沒有一個大致的概念?儒家對每一個個體有要求,也給出了具體的實現途徑;對一個群體有要求,也給出了目標和規范;對整個社會,整個國家有要求,也給出了具體的辦法和施政綱領。儒家思想主導中國歷史2000多年,就像一位睿智的長者,孜孜不倦地教誨每一位來者,諄諄囑咐,語重心長;就像一條久遠的大河,無聲無息地哺育每一個生靈,汩汩深情,源遠流長;就像一曲悠揚的旋律,輕盈細膩地滌蕩每個人的心靈,聲聲刻骨,句句銘心„„

第四篇:西方行政學說

一、填空

“行政管理”是英文„ 公共行政 „譯為公共管理。 “政府的失敗”是公共„ 規則制約體系„目標。沃爾多 著有„ 新公共行政 „參與者。

1968年„高舉 “社會公平”„ 意義和價值„曙光。 20世紀六„由 純理論 研究轉向 應用 研究。

A:奧斯本„合理 利用資源 ,注重 投入產出„效率。 奧斯本„“任務驅動 „取代“規章驅動 的政府”。 奧斯本„善于 建立市場機制„只靠指令控制 „管理。 B:巴納德„就是 貢獻 與 誘因 „環節。

巴納德„可以分為 協作性理解 和 個人性理解 。 巴納德„ 權威的 „ 被接受的 性質。

巴納德„ 協作 意愿、共同目標和 信息交流 „整體。 布坎南„ 所執行的政策不是最佳政策„確保資源的最

佳配置。

C:從 《行政行為》 一書„ 科學化 „內容。 從思想„受到了 德 國„ 斯坦因 „人物。 從學科發展„ 政治學 „獨立學科的。

D:德魯克認為„ 方案和任務„ 一般工作人員 來制定。 德魯克„分解、實施、評估 „過程。

登哈特„ 民主公民權理論„組織人本主義 „理論。 多屆美國„ 行政組織管理原則。 E:厄威克長期從事著述„系統化。

厄威克„組成: 計劃 ,組織和 控制 。

厄威克認為„ 人事因素 „懲罰人員。 F:法國政治家布丹„ 《政府論》„盧梭 《社會契約論》„。 法默爾„ 反例„ 矛盾 „真理。

法默爾認為„ 語言解釋 „ 實證研究 來發展。

法約爾„“管理過程學派”„管理要素說和管理原則„應用。

法約爾的主要功績„ 組織結構 問題。

法約爾„ 經營與管理 „ 要素分析 來揭示的。

G:公共治理„ 合作、協商、伙伴„確定 共同目標 „理。 古德諾„站在 中小資產階級 „ 集中 。

古德諾„“二分法”„“分離”„“協調”。 古德諾關于“ 政治 „行政 „貢獻。 古德諾„ 政法學 家和 政治學 家。

古利克采用„ 公共部門 „ 私人部門 的基本原則„。 古利克„ 公共財政、人事和 城市政府 這些領域。 官僚制„合法性 、穩定性和 連續性 。

H:懷特認為„ 責任 與 權力 的適當分配為基礎的。 懷特早在„客觀社會環境 以及 科技環境„探討。 懷特指出„ 直接 和 間接 „靈活運用。

懷特作為„ 人事行政 „ 普適性 的理論原則, 霍哲強調„ 官僚組織 „ 創新性和支持性 文化。 霍哲認為„團體的 及 組織的。

霍哲主張„ 改進服務,讓政府 公民的需求 更負責任。 J:進入20世紀„ 公共行政 „ 公共管理 „趨勢。

K:奎德將„方法叫“執行分析”。

奎德認為„考慮 應該怎么辦„„ 應該干什么。 奎德認為„ 運籌學 和 系統分析 的基礎„。 擴大職責„分散責任 和 群眾參與管理„方法。

L:里格斯基于„ 比較研究 創立了 行政生態學 „學科。

里格斯提出„ 異質性 、形式主義和 重疊性。 里格斯在„ 泰國 „ 菲律賓 „深入分析。

林德布洛姆„斷續的漸進分析和 策略分析 三個層次。 林德布洛姆„技術 和 現行計劃 的制約。 M:麥格雷戈„X理論„ 人的行為 、尊重 人格 „Y理論。

麥格雷戈„Y理論„“ 個人目標 和 組織目標”。 目標„(1954)„“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壓制的管理”。 S:所謂公共„ 非市場 的集體„ 政府選擇。 T:泰勒認為„ 職能原則 來„原則。

泰勒所謂„ 適合于其工作 而又 愿意努力干 的人。 W:威爾遜„運用 歷史 方法和 比較 „研究。

威爾遜的政治„ 政治性 因素。 威爾遜„公共輿論 „作用。

威爾遜在„ 研究的起點 和 具體研究內容 „界定。 為了提高„ 計劃職能 與 執行職能 „方法。 韋伯認為„但權威 和 控制„要素之一。 韋伯是„稱作“組織理論之父” 。

沃爾多把„ 新傳統組織理論 „ 現代組織理論 時期。 沃爾多說„ 案例研究方法 „方法。 沃爾多在„ 創造者 „ 評論家 „不同。 X:西方行政„ 科學管理 „泰勒。

西蒙的 “有限理性”„“漸進決策”„批評。 西蒙對西方„ 行為主義 行政學說。

新公共服務„ 登哈特 基于對 新公共管理 „。 新公共„強調批判理論、道德哲學„價值理論 „地位。 行政生態„ 行政現象 „ 行政環境 „對象的。 Y:以西蒙„„新的概念 工具去從事研究。

Z:在德魯克„ 服務性設施”„“提供出色的服務”。

在方法上„ 社會和組織 „ 不間斷 „政策。 在公共行政„即 機械性效率 與 社會性效率 。 在古利克„ 民主制 政府優于 集權制 „評價。

在科學„機關辦公室管理;庫克„教育和市政機構„。 在奎德„ 政治可行性 與 誰是真正的委托人 „方面。 在行政學„西蒙„ 事實 與 價值因素 „理論。 正是法默爾„ 認識論 „ 方法論 意義。

自20世紀70„全面質量管理 „ 滿足公眾 „品質。 綜觀古利克„一體化 和 實踐性 的特征。 作為一位„“一般管理 理論”。

二、單選

1994年克林頓(企業家政府理論)。 A:奧斯本„(改革政府的不良體制)。 奧斯本認為„(政策效果)。 B:被稱作“組織理論之父”„(韋伯)。 被里格斯„(行政生態學)

被視為20世紀„(《政治與市場》)。 被視為世界„(《行政學導論》)。 被譽為“現代„之父”„(巴納德)。 C:長期從事„(美國) 從思想„(德國)。 從組織„(組織結構問題)。 D:德魯克(公共服務機構管理理論)。

三、多選(碰到這里沒有的題目全部選擇)

A:奧斯本„(按業績付酬、按業績管理、按效果預算)。 B:巴納德„(建立和維持„、促成„服務、規定„目標)。 D:登哈特„(后現代„理論、民主„理論、社區„理論、

組織人本主義、新公共行政學)。

E:厄威克„(計劃、組織、控制)。 F:法默爾„(想象、解構、去領地化、變樣)

四、簡答:

1、西方行政學是在什么社會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行政管理真正形成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成為一門獨立學科,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事情。這一時期,不僅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巨大變化使政府管理社會經濟的任務日愈繁重,而且社會關系的日益復雜化也帶來一系列帶有公共性的社會問題,各種社會矛盾和沖突甚至演變成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為了緩和、消除各種社會矛盾,解決各種帶有公共性的社會問題,維持社會穩定和促進社會發展,政府開始轉變過去那種消極、被動的狀態,進而積極、主動地干預社會公共生活和處理社會公共事務,行政管理活動變得越來越重要。在這種背景下,原有的行政管理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有一門科學從理論上指導國家的行政管理活動,以使政府能夠更好履行其職能和完成其使命。于是,行政學便應運而生??茖W管理運動的興起促成了西方行政學的形成和興盛。相關學科的理論發展和政府長期的行政管理實踐也為行政學的產生奠定了重要基礎。

2、威爾遜的行政學說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1.論證了行政學研究的必要性;2.明確了行政學的目標和任務;3.揭示了行政管理的本質;4.說明了行政學研究的歷史淵源;5.提出了其行政學研究方法論;6.提出了其人事行政思想;7.提出了其行政監督思想。

3、古德諾主張如何使政治與行政實現協調?1.政治對行政的適度控制是政治與行政實現協調的重要基礎;2.行

五、論述題: 1.威爾遜對行政學的最大貢獻是什么?試述其主要內容。威爾遜最大的貢獻就在于提出了政治——行政二分法,并據此將行政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從政治學中分離出來。

其主要內容:(1)威爾遜對行政管理的本質主要通過將其與政治和憲政制度等概念進行比較而揭示的。(2)就其與政治的關系而言,一方面,行政管理不同于政治;另一方面,行政管理與政治又密切相關。(3)至于行政管理與憲政制度的關系,他認為,盡管“從政治哲學的角度著眼,行政學的研究是與憲法中主權之恰當分配的研究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但行政管理從本質上不同于憲政制度。(4)威爾遜厘清了政治與行政兩者之間的關系,指出了行政管理的運行方式和適用范圍,從而為行政學研究后來的發展從研究對象上勾畫出了一個初步的框架。

2.古德諾是如何看待“政治與行政”二分法的?聯系實際談談你對此的認識。古德諾在政治與行政二分法問題上的重要貢獻主要并不是在于他率先提出了政治—行政二分法,而是在于他對政治—行政二分法所做的進一步闡釋,從而為其后來所提出的獨創性行政學思想奠定基礎。

(1)古德諾并沒有把政治—行政二分法本身作為討論的重點加以突出,之所以提出應將政治與行政相對地“二分”開,其目的是為了引出這樣的觀點:政府機構之間的分工不可能像政府兩種功能之間的劃分那樣來得一清二楚。政治與行政必須以某種方式取得協調。(2)古德諾通過對政治—行政二分法的進一步闡釋第一次澄清了由這種“二分”的提法而容易造成的一種誤解:認為一種政府功能只存在于一種政府機構之中;在于他第一次指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分權原則的極端形式不能作為任何具體政治組織的基礎。因為這一原則要求存在分立的政府機構,每一機構只限于行使一種被分開的政府功能。然而,實際政治的需要卻要求國家意志的表達與執行之間協調一致。”(3)古德諾在此表現出的興趣,主要已不是在于政治與行政的“分離”,而是在于二者的“協調”。

3.試述韋伯的“官僚制”(1)官僚制的含義:所謂“官僚制”是指一種以分部—分層、集權—統

一、指揮—

E:厄威克„超過(6人)。

厄威克(把古典管理理論系統化)。 F:法默爾„一種(語言)。 法默爾„語詞是(想象)。 法約爾„(開創了組織研究領域)。 G:公共選擇„(經濟人)。

古德諾„名著中(《政治與行政》) 古德諾„即(政黨)。 H:懷特„數目為(7個)。

霍哲„(對人的無形資源的開發)。 J:進入20世紀„(公共治理理論)。 K:奎德把決策„(人)。

法默爾„闡釋(特殊、科學、技術、企業、解釋)。 法約爾„(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 G:古德諾„(執行、司法、準司法、統計、半科學)。 古利克„(目標、程序、服務對象、地點)。 公共治理„(主導者„、組織之間„、系統„): H:懷特„(人才選拔、職位„制定、職務的晉升)。

政的適度集權化是政治與行政實現協調的必要途徑;3.美

國走向政治與行政協調的獨特道路——法外調解;4.美國加強民主與效率協調的主攻方向——政府體制的改革。

4、韋伯所謂“官僚制”有何基本特征?1.合理的分工;2.層級節制的權力體系;3.依照規程辦事的運作機制;4.形式正規的決策文書;5.組織管理的非人格化;6.適應工作需要的專業培訓機制;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5、簡述泰勒實行刺激性的工資報酬制度的主要內容?1.通過工時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個定額或標準;2.采用一種叫做“差別計件制”的刺激性付酬制度;3.工資支付的對象是工人而不是職位,即根據工人的實際工作表現而不是根據工作類別來支付工資。

6、法約爾一般管理理論的核心內容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的基本內容?法約爾一般管理理論的核心內容是指他根據自己長期從事管理實踐的經驗概括出的管理的14條原則,包括:勞動分工;權力和責任;紀律;統一指揮;統一領導;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人員的報酬;集中;等級系列;秩序;公平;人員的穩定;首創精神;人員的團結。

9、厄威克認為對于一切行政組織的管理都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原則是什么?在厄威克看來,下列原則對于一切行政組織的管理都具有普遍適用性:1.目標原則;2.人員與組織結構相適應的原則;3.單頭領導的原則;4.專業參謀

服從等為特征的組織形態,即現代社會實施合法統治的行政組織。從純技術的觀點來看,“官僚制”是效率最高的組織形式,政府、軍隊、宗教團體以及早期的企業都采用的是這種組織形態,它是一種高度理性化組織機構的“理想類型”。

(2)官僚制的基本特征:第一,合理的分工。第二,層級節制的權力體系。第三,依照規程辦事的運作機制。第四,形式正規的決策文書。第五,組織管理的非人格化。第六,適應工作需要的專業培訓機制。第七,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3)官僚制的優點:第一,嚴密性。第二,合理性。第三,穩定性。第四,普適性。

(4)官僚制缺點:壓抑了人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使人成為一種附屬品,只會機械地例行公事,成為沒有精神的專家,沒有情感的享樂人,整個社會將變得毫無生氣。

4.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1)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2)提高勞動生產率關鍵在于為工作挑選“第一流的工人”;(3)實行標準化原理;(4)實行刺激性的工資報酬制度;(5)工人和雇主兩方面都必須來一次“精神革命”;(6)把計劃職能同執行職能分開,變原來的經驗工作法為科學工作法;(7)實行職能工長制;(8)在組織機構的管理控制上實行例外原則。

8.試闡述西蒙提出以決策行為去研究行政學的理由。西蒙提出以決策行為去研究行政學的理由:(1)傳統行政學討論只注意“執行”即“行動”或“做”不注意之前的決策。(2)實現行政組織目標的工作是由基層操作人員執行的。(3)傳統行政學者對一個組織的說明往往不注意組織中其他影響力量與溝通系統。(4)行政決策決定了行政行為是否有效率。(5)行政活動必須發展出運用組織力量的方法,即所謂的行政程序,而這種行政程序就是決策程序,就是劃分組織中每一個人應作哪一部分決策的程序。

9.試分析林德布洛姆推行漸進決策理論的原因。林德布洛姆不僅提出了漸進決策的基本原則,而且還進一步分析了推行漸進決策的原因。在他看來,政策分析之所以不能進行理性化的周密分析,而要采用漸進分析,是因為決

L:里格斯將„(政治神話)。 M:麥格雷戈„基礎(需要層次說)

麥格雷戈提出„(Y理論)。 N:諾貝爾獎„(西蒙)。 R:人們認為„(古利克)。 S:實際上„(漸進決策模式)。

所謂“新公共管理”„(歐洲現象)。 Y:泰勒„(《科學管理原理》)。

泰勒(為工作挑選第一流的工人)。 W:韋伯„(與合理合法權威相適應)。 X:新公共„指的是(社會性效率)。

新公共„人物是(弗雷德里克森)。

霍哲„(轉化„、正確„、建立„、傳播„障礙)。 霍哲從„(為質量而管理、開發人力資源、適應技術、

建設伙伴關系、績效評估)。

W:威爾遜„(國會制政體、行政學研究、國家、美國的憲

法政府)。

韋伯„(神秘化、傳統、合理化—合法化)。

和一般參謀共存的原則;5.授權原則;6.責權相符原則;7.明確性原則;8.控制幅度原則。

10、在巴納德看來,非正式組織的積極功能是什么?巴納德認為,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之間有著密切關系,如果處理得好,非正式組織能為正式組織承擔三項積極功能,從而使正式組織更加穩固、健全、更有效率。這三項積極功能是:1.可以從事正式組織所不便溝通的意見、資料和信息2.可以通過培養組織成員的服務熱誠以及對權威的認同感面維持組織團結3.可以借助于非正式組織的互動關系,避免正式控制過多過濫,進而保持個人自尊、人格完整和獨立選擇力。

13、簡述麥格雷戈的Y理論的思想基礎?麥格雷戈的“Y理論”是需要層次說“概括出來的,需要層次說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在他看來,人的基本需要可以為五個層次: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感情和歸屬上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實現的需要。

15、簡述過渡社會公共行政的特點?在里格斯看來,過渡社會公共行政具有如下特點:1.異質性。是指一個社會在同一時間里同時存在著不同的制度、行為和觀點,極不協調,表現出強烈反差。過渡社會的多元社區、多元經濟形式以及多元價值使其公共行政具有明顯的多元性,即異質性特點。2.重疊性。即行政機構的重疊現象,具體是指,行政機構并不一定產生其應當有的功能,行政行為往往受非行政標準所主宰,而不受行政標準所決定。3.形式

策與政策的制定必然要受到政治、技術和現行計劃的制約,它們決定著決策必然成為漸進過程,他分別從上述這三個方面對推行漸進決策的原因作了分析。首先,決策的漸進性是由政治的一致性所決定的。其次,決策的漸進性也是由技術上的困難造成的。最后,決策的漸進性是由現行計劃的連續性所決定的。

13.聯系實際闡述奎德眼中政策分析的必要性??抡J為,政策分析的必要性可以從決策失誤以及決策機構的低效得到說明。

(1)決策失誤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可以避免的決策失誤,這種決策失誤雖說不是政策分析的責任,但缺乏政策分析是一個重要原因;另一種形式是難以避免的決策失誤,奎德認為這種決策失誤雖然難以完全避免,但運用政策分析可以把損失控制到最小程度,事實上,在所有決策過程中,政策分析都能幫助決策者作出更好的選擇。

(2)決策低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政府部門中參與決策的決策者或潛在的決策者人數多,他們又各自代表不同利益集團這時就很難就目標達成共識;其次,政府機構使用的決策程序和方法十分落后,官樣文章、公文旅行、議而不決策等是這種決策程序的一般特征,而引起巨大社會危害的“試錯法”是最常見的決策方法,這樣,頻繁的決策失誤及其帶來的嚴重后果便可想而知;最后,政府工作人員的不稱職也是政府決策失誤的一個重要原因,許多政府工作人員幾乎沒有任何政策科學的知識,幾乎沒有受過任何政策分析方面的訓練,而且在有些政府機構中幾乎沒有任何專職政策分析員。

上述原因歸結到一點就是缺乏政策分析,也就是說我們沒有充分和恰當地運用政策分析方法去發現我們的目標,去理解并解決我們的問題。從理論上說,政策分析可以在一切決策領域為我們提供幫助。

(聯系實際的例子):奎德在政策分析的必要性中指出政府工作人員的不稱職是導致政府決策低效的一個原因。具體到我國同樣如此,政策的分析要遵循科學的價值觀、科學的程序和方法,這些以上各部分都已經提到。無論理論多么系統、程序多么科學最終還是需要人來掌握、操作。所以對政策分析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是決策科學化

行政管理„(19世紀末20世紀初)。 行政學„基礎是(政治學)。 行政學„文章(《行政學研究》) Y:以布坎南„(公共選擇理論)。 Z:在對新公共„(新公共服務理論)。

在沃爾多看來„(現代組織理論)。 在沃爾„(新公共行政運動產生)。 在行政學研究„(決策)。 政府實施„(政府的責任)。 自學成才„(巴納德)。 最早提出„(德魯克)。

作為古利克„(美國國家公共行政研究所)。

X:西蒙„(情報、抉擇、設計、審查)

Z:在巴納德„(共同的目標、協作的意愿、信息交流)

在下列領域„(公共財政、人事、城市政府)。 在以下„(建立„、為消費„、利用„、鼓勵„、調整„)。

主義。所謂“形式主義”即是指政府所制定的法令和政策不能付諸實施,形同虛設、徒有虛名。

16、簡述新公共行政學動態、開放的組織觀?新公共行政學認為,行政組織中存在著分配、整合、邊際交換和社會情感四種基的運作過程:1.所謂分配過程是指新的公共行政必須關心分配形式,依據從公式行政項目中獲得的效益來處理人的物質的和服務的分配問題,成本—效用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是其最常用的方法。2.所謂整合過程是指通過權威層級來協調組織中成員的工作的過程,其中每個成員都可以視為在該層級中扮演的角色,其各自的任務通過權威層級聯系在一起。3.所謂邊際交換過程是指行政組織與其他組織及目標群體之間建立共生關系的過程。4.所謂社會情感過程實際上是一種社會情感訓練的過程,它也可以被視為行政體制改革的一種基本工具,還可以被視為一種技術。

22、在奧斯本認看來,企業家政府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奧斯本認為,企業家政府的基本特征是:1.掌舵面不是槳2.重妥善授權而非事必躬親23.注重引入競爭機制4.注重目標使命而非繁文縟節5.重產出而非投入6.具備“顧客意識”7.有收益而不浪費8.重預防而不是治療9.重參與協作的分權模式而非層級節制的集權模式10.重市場機制調節而非僅靠行政指令控制。

的基本保證。對我國政策分析人員的培訓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問題。在對待國外政策分析理論的態度上要采取揚棄的態度,吸取其符合我國國情的科學的政策分析方法。

二、堅持公共利益取向的價值觀,決策為民。

三、遵循科學的決策程序和方法,并結合我國實際,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

四、總結經驗、鼓勵創新,為我國政策科學化理論做出貢獻。

14.布坎南所說的“政府失敗”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他對這種“失敗”的根源的分析?

答:(1)所謂“政府的失敗”,是指政府的活動并不總是像應該的那樣“有效”或像理論上所說的能夠做到的那樣“有效”。(2)布坎南對政府工作機構低效率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他認為,導致政府機構工作低效率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①缺乏競爭機制。②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勵機制。③政府機構自我膨脹。④監督信息不完備。⑤政府的尋租行為。(3)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是指所執行的政策不是最佳政策,這種政策不能確保資源的最佳配置。產生這一政府行為的外部原因是缺乏一種約束機制制約政府行為方式。如果約束機制不能提供一種良性壓力,以確保任何人處于某一特權地位時均不能過多地牟取私利,那么再高尚的執政官也不能保證公共利益不被他或他的后繼者有意或無意地損害。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公共選擇理論強調,不應該把增加社會福利與保證人人平等的權力隨便交給某一特權機構或階層,然后再虔誠地等待他們的恩賜。理性的做法應該是使這些特權機構或人物受制于某一硬約束機制并且由公民真正而非形式地掌握該約束機制的最終決策權。 (4)布坎南等就如何對這種失敗進行補救提出了一些頗有啟發性的具體建議。

①創立一種新政治技術,提高社會民主程度。

②在公共部門恢復自由競爭, 改善官僚體制的運轉效率。 ③改革賦稅制度, 約束政府權力。

總之,一旦發生公共生產低效率的問題,就應該從現行體制上尋找原因,從制度創新上去尋找對策,以便從根本上減少政府的失敗。

第五篇:五行學說講稿

第三節 五行學說

這節課我們開始講五行學說,咱們這節課的目的就是要同學們通過五行學說的形成過程,深刻認識和理解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對五行學說形成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在此基礎上,我們下節課講述五行學說的主要內容。

一、五行學說的重要性

1、哲學意義上重要性:我們前面講到精氣學說、陰陽學說。那么氣、陰陽、五行什么關系?我們知道,氣是組成世界萬物的本原,氣本為

一、一分為

二、分陰分陽,由氣發展為陰陽,用陰陽來說明世界。那么陰陽只能告訴我們,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用矛盾的觀點、聯系的觀點去說明世界,去認識世界。但它并不能完全解釋世界事物的多樣性,事物之間關系的復雜性。隨著人們的思維深化,提出來陰變陽合,化生五行,用五行來說明世界的多樣性,來說明事物之間復雜的關系。

2、在中醫學上的重要性:第

一、用它來論證人體的生理功能。從結構上把人體的結構劃分了五個系統。形成了以五臟為中心生理系統。用它來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它論證了臟腑之間的相互關系,就是臟腑之間生克制化的關系。 第

二、用五行學說來闡述人體的病理變化。舉例說明:“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二、 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及由來

“行”的解釋:《說文》人之步趨也。從彳從亍。凡行之屬皆從行?!稜栄拧?ldquo;室中謂之時。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彳,小步也。亍,步止也。”

從“行”的字義我們可以看出來,行重在運動,強調的是物質之間不斷的互相影響、互相轉化,一直處在動態的運動之中。這就啟示我們認識五行學說要有動態變化的觀點,要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 那么,大家是不是有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么是“五”行,而不是四行、六行呢?這個問題先給大家

下面我們講第三個學說,五行學說。五行學說,它是中國古代的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這個學說,它的基本思想,

一、承認世界是物質的,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構成的,世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元素運動變化的結果。因此,中國古代的哲學家用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元素的運動變化,來說明事物的多樣性。

三、最重要的是,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的關系。用事物間普遍聯系的觀點來論述五彩繽紛的世界、復雜的事物之間它們的統一性,確立了中國傳統思維的系統的觀點。因此,現代的科學家認為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普通的系統論以區別于現代科學的系統論,它也是我們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的哲學基礎之一。中醫學將五行學說引入到中醫學以后,用它來論述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問題,形成了中醫學的五行學說。我們這里講述的是中醫學的五行學說。

一、五行的概念

第一個問題講五行的概念。在中醫文獻里面,在中國古代的哲學著作里面,那五行的概念,

一、有常識性的概念。最早在《尚書•洪范》里,就是人類的日常生活觀察到的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五種物質元素、基本材料——木、火、土、金、水,咱們叫五行,印度叫四行,古希臘的醫學叫空氣、水、土和火,我們叫木、火、土、金、水,都是同時代的哲學思想,都是承認世界是由這么幾種物質材料所構成的。那么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化,這個五行,就常識性的基本物質材料的這個概念,具體物質概念,上升為抽象的哲學概念。那么現在怎么樣定義它呢?五行是構成天地萬物的五種基本物質。其

一、確定五行是五種最基本的物質。用以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和多樣性的統一。就是用五行的運動變化來闡述世界的多樣性,來闡述世界的本源。講到這里,我們前面講到氣,天地本于一氣,氣本為一。氣,一物兩體,由一氣,一而

二、分為陰和陽。那么陰陽和五行什么關系呢?氣、陰陽、五行什么關系?一氣分陰陽,氣本為

一、一分為

二、分陰分陽,由氣發展為陰陽,用陰陽來說明世界。那么陰陽只能告訴我們,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用矛盾的觀點、聯系的觀點去說明世界,去認識世界。但它并不能完全解釋世界事物的多樣性,事物之間關系的復雜性。隨著人們的思維深化,提出來陰變陽合,化生五行,用五行來說明世界的多樣性,來說明事物之間復雜的關系。

其二五行的醫學意義。在中醫學里面,五行的醫學意義包括三個內涵。

一、它是物質概念,五種物質材料。比如,中醫學在論述自然的時候說,講蒼天之氣,五常之氣,五氣,也就是五運六氣,這些都是指的這個五行之氣,指的五行,是指的物質來說的。作為人體,可以劃分為五行,那人體的五行就是五臟之氣等等。這一些都是指什么呢?具體的物質概念而言。

二、指事物的屬性。中醫學用五行——木、火、土、金、水它們各自的屬性來說明自然界、人體、健康、疾病的屬性。也就是說,用木、火、土、金、水它們的自身的表現的特有的屬性,來用類比的方法,推及到人體健康和疾病,把自然、人體、健康和疾病用五行的屬性加以歸類,分別用木、火、土、金、水來闡述它們之間的性質和它們的關系。這一點,將來我們下面在講五行學說基本內容的時候,還要進一步講到。它的性質,就是指的五行醫學意義,指的事物屬性來說的。

三、在中醫學里面,五行的醫學意義,是用五行表述宇宙的基本規律,什么規律呢?生克制化是天地自然運動變化的規律,是生命的基本規律。這種規律體現為普通的系統觀。樸素的,普通的系統觀??偨Y五行醫學意義三個不同層次的含義,中醫學的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類)構成天地萬物的基本物質及其運動變化,是表示物質及其屬性的概念??偨Y上面的醫學三個含義,我們最終把它歸納起來,中醫學里面,五行的含義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類)物質。這五種物質構成了天地萬物,這五種物質是不斷地運動變化,用它的屬性來說明事物的屬性。一言以蔽之,要求同學們記住這個定義,概言之,中醫學的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類)構成天地萬物的基本物質及其運動變化。一定強調記住“及其運動變化”,是表示物質及其屬性的概念。這是五行在中醫學當中的醫學含義,最基本的含義。在中醫的五行學說里面,請大家注意,五行的內涵,它不僅僅是哲學的內涵,而是哲學和醫學融為一體,是哲學和醫學的統一體。所以我們在閱讀中醫文獻的時候注意,使用五行的概念,在不同的條件下是從哲學上來說的呢,還是指具體醫學上來說的呢,分清楚條件,這也體現了漢字的多義性,中醫術語的多義性。比如,五行既屬物質,又強調運動,又強調屬性。什么情況下是指屬性而言?什么情況下是指的物質而言?

二、五行的屬性

第二個問題講五行的屬性。我們前面講用五行的屬性來說明自然、人體健康疾病等事物的性質。那么什么是五行的屬性呢?第

一、講講五行屬性的概念。什么叫屬性。注意,屬性在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定義。在我們中醫學里面,涉及到兩個學科,一(個)是哲學,一個是邏輯學。從哲學上來說,屬性,是指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質。比如,我們講氣,氣的固有屬性就是運動,說運動是氣的固有屬性,這是從哲學層次來說,氣是構成天地萬物的本原,是極其細微的物質,運動是氣的根本屬性。

二、從邏輯學來說,是指事物對象的性質和對象之間的關系而言的,包括對象的狀態和動作,這個和哲學的屬性是不一樣的。從邏輯上講,用這個事物的屬性、對象的性質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來對事物進行進行邏輯分類。那么五行的屬性是什么呢?我們定義五行的屬性,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所具有的特有屬性的統稱。我們用一句話概括起來,什么叫做五行的屬性?五行的屬性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所具有的特有屬性的統稱。具體而言,就是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穡,金曰從革,水曰潤下。這就是五行的屬性。中醫的五行學說,就是用五行的屬性對事物進行分類,進行認識,來說明事物之間的復雜關系。

這個事物屬性的分類表,在學習中醫的五行學說,最重要的一個基本功,就是把這個表背下來,牢牢地記住,根據這個表來講它的思想。我們這里選取這個表的事物屬性的五行分類表,取于《內經》。大家注意,中國古代哲學的五行學說,用五行的屬性來對事物進行五分,然后用五行的生克制化的規律來說明世界各種各樣的事物之間的關系,既說明事物的性質,又說明事物之間的關系。有多種多樣的表,就(是)用五行的屬性把天地人、世界萬物所有的屬性一分為五,囊括其中。從天、地、社會、人事乃至于國家制度,都囊括其中,這也是中國古代思想家一種系統的思維方式,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至于同學們將來看書的時候,各種各樣的表,各種各樣的分類,可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我們今天理解,不是看它這個分類哪一點不確切,而是看它這種思想,用系統的思想來認識世界,來分析事物,用生克制化的關系來說明事物之間的復雜的關系,貴在于此,學習五行學說。那么這個表,所涉及到內容,是我們在醫學里面涉及到的最基本的內容。大家看,用木、火、土、金、水的五種物質的及其運動的屬性,從自然到人體,從天地人,把各種各樣的具體事物一分為五,凡是具有相同屬性,都使它們構成了一個系統。比如,以木為例,木曰曲直,在人體以肝為核心,說肝具有木的屬性,那么肝、膽、目、筋、怒、呼、握,這些事物生命現象,通通屬于木類,它們同屬于一個性質,使它們從內到外,形成一個統一整體。自然界春、冬、風、生、青、酸、平旦、角,都具有木的屬性,因此,它們屬同一系統。依此類推,就是用五行的屬性將自然界和人體,各種復雜的事物進行五行的分類,分別納入五個系統,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用這個來說明人體的統一性和人與環境的統一性。再進一步抽象,奠定了中醫學系統的思維方式,(是)非常難能可貴的?,F代的科學家、哲學家,從西方哲學到東方哲學、生物哲學,研究生物現象里面的復雜的因果關系,高度地評價中醫五行學說。換句話說,中國傳統哲學的五行學說——生克制化來闡明事物之間的復雜的因果關系,稱之為復雜的因果樹。那么說明生命現象的復雜因果關系,現代的、一個最好的西方學說叫超循環論。但是它所說明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也沒達到五行學說通過生克制化的規律所闡述的生物現象之間的復雜的因果關系。這個五行學說,現在計算機的專家,清華大學一個著名的科學家正在搞,用五行的生克制化,把它用在計算機上來表述。我們經常在講生克制化,那個時候計算機信息科學和數理科學結合到一起,變成了生物信息學,用生物信息學來表述五行學說的生克制化的概念。那么用五行的屬性來類比,來說明事物的屬性,說明事物之間的關系。我這里面強調一個重點來類比,這是中國古代邏輯思維一個重要的特點。過去我們叫援物比類,也叫取象比類,用邏輯學來說它屬于類比思維。用性,那么肝決不是木,它倆不是等值的,木有這樣的性質,類比說肝也有這樣的性質,肝主疏泄,它具有曲直的特性,但是它倆決不等值,它們還有差異,但是貴在我們中國的古代思想家敢于把肝這一類定它具有木的屬性,便于考察事物之間的關系,它體現出來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所以中國人的這個傳統的類比思維具有高度的想象力,有豐富的創造力,有強大的生命力,是科學研究當中的科學創造思維的最基本的思維方式。當然,類比它僅僅是象,是類似,決不是判斷的“是”,是非的“是”,那就是說和原型還有一定的差異,但畢竟是它有它的長處,而且是難能可貴的長處?,F代科學的系統思維,也是如此。充分地利用類比思維的方法來考察事物,也是培養學生具有創新能力的第一個基本功。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那么邏輯思維第一個培養起來,(是)類比的思維能力,沒有這個,就沒有創新,就不可能有發明創造的能力。但是從邏輯上來說,那么類比思維得出的結論,因為它類似,不是是否的“是”,不是肯定的“是”,它必然又有不確定的一部分。我們來認識五行學說這種思維方式,不是看它得出的結論,不確定的那部分,重在考察、來繼承它那種高度的創造性,豐富的想象力,用那個系統的觀點來考察事物。通過這個表,應該念出這些思想,不僅僅是背下來。這就是中醫的思維方式,是中國古代的科學思維方式,也是中醫學的重要思維方式之一。

三、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第三、我們講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一、五行生克的規律,叫五行生克。第一個規律叫五行相生規律,五行相生。那么記住它的定義,記住它的具體的規律。什么叫五行相生?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間互相滋生和促進的關系。它是一個關系范疇、概念。相生,大家注意,在我們中醫學領域里面,念《中醫基礎理論》的時候,一講相生,馬上想到的是五行相生,我們可以省略“五行”。在另外的環境,僅僅提到相生,那么其它學科無法想到五行相生。所以規范地表述,應該是五行相生,而不僅僅是提到相生的概念。但是特定環境下,在我們《中醫基礎理論》這本書里面,僅僅寫“相生”這兩個字,任何讀這個書的人,都會想到是五行相生。那換了一個環境,大家注意,科學術語在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內涵,有不同的義項。同一個術語,在不同的學科,在特定學科里面,它有不同的義項。在這種情況下,首先必須限定它在什么學科領域里。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間互相滋生、互相促進,是這樣一種關系。就叫做五行相生。那么相生的規律呢?我們分相生的次序和相生的關系。相生的規律,叫以次滋生,循環不已。大家注意,以次滋生,循環不已。我們打出來一個示意圖,叫木、火、土、金、水,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能生木,循環不已。這是它相生的規律之一,它的次序。

二、它們之間的關系。任何兩行之間,按照相生規律,都有一個母子關系。以木、火、土為例,木能生火,木對火而言為之母,火相對木而言為之子。那么火對土而言呢?火能生土,火為土之母,土為火之子。在五行當中,任何一行,在相生關系當中,它既可以是母,又可以是子。那就是在兩行相比較而言,看這個行,比如火,它對木而言,它是木之子,對土而言,它又是土之母了。那火在不同的條件下,它可以為子,也可以為母。這個關系你要非常熟的。

第二、五行相克。五行相克的定義,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之間相互制約的關系。五行相克的規律,

一、次序,叫以次相克,反復無窮。說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叫以次相克,不能違背了這個次序。這是一。第

二、往復無窮,它是循環不已的。關系,五行之間相克,兩行之間關系,叫所勝、所不勝關系。記住一個特殊的術語,相克關系有個所勝、所不勝的關系,誰抑制誰。比如,以水和火為例,水能克火,水是火之所不勝,而火又能克金,那金又是火之所勝。任何一行,和其它行相比較而言,它不同的比較,和不同行的比較,那么它可以是所勝,也可以是所不勝。所以中醫學出現的這個特殊術語——所勝、所不勝的關系,是講五行之間的相克關系,講兩行之間的關系而言的。那么任何一行,既可以是所勝,又可以是所不勝,只是看它和誰相比較而言。這一節課就到這里。

第10 講 五行學說:基本內容

(二) 在中醫學中的運用

(一)

上一節我們講述(了)五行學說的概念,五行的屬性,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講述了五行相生,五行相克的規律。

二我們講五行制化的規律,這個就是把生和克結合起來。第

一、什么叫五行制化?我們定義(五行)制化就是五行之間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結合,五行之間這樣的關系叫做五行制化。這個規律勿須大家去背它,比如,五行制化牽涉到三行之間的關系,講五行生克都是兩行之間的關系。說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能克木,這三者處于這種狀態下,有生有克,才能保持五行木、土、金之間的動態平衡。僅有木克土,無法保證木、土、金之間的平衡。僅有土生金,只有生,沒有金克木,木去克土,它被抑制,也無法保證三者之間的平衡,注意制化規律是指三行之間的關系而言,它包括生和克,它們互相促進和互相制約,保證了五行之間的動態平衡。這個只要同學(們)掌握一個什么叫制化的概念就可以啦。從這個概念來聯想到它(的)規律,掌握它的基本思想。五行之間要想平衡,單純有生,單純有克都不可以,必須是生克同時存在,既要互相促進又要互相制約,這才能保證五行之間處于一個平衡狀態,才保證了事物和生命過程中處于正常狀態,掌握到這樣就可以了。

三、講五行乘侮。

一、五行相乘。定義,五行相乘就是指五行之間相克太過,用四個字,相克太過,五行之間相克太過謂之相乘。那么相乘的規律,次序,與相克同,這是第一。但是被克者更加虛弱,加上后一句話,就表述了五行相乘的規律。五行相侮,最簡單的表述方法,五行之間反克就是五行相侮。那么相侮的規律與相克次序相反,或者說與相乘的次序相反就可以。它反向,相乘的反向,這就是五行乘侮的規律。 這個菱形圖,

一、它表達了五行之間乘侮是同時存在的,在異常情況下乘侮是同時存在的,表達(了)這樣一個思想,有乘必有侮,有侮必有乘。這是個經典的示意圖,菱形圖。以木、金、土為例,當木太過的時候叫氣有余。

一、木可以克土,

二、木可以侮金。只要木太過,同時產生兩個結果,既可以乘土,就是說異常的克,又可以侮金,兩個結果。那就是說乘侮同時存在。當木不及的時候,就是它的功能低下的時候也會出現兩種結果。

一、金能夠加強對木的抑制,金克木;

二、土侮金。它不及的時候也是兩種結果,一是乘,二是侮。這個菱形圖的核心思想乘侮同時存在的,這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比如,木旺乘土,這個最經典的例子說肝胃不和,肝脾不調。如果大家治療的時候,確定治療原則的時候,好,木旺,要亢者抑之,針對的重點就調整木,行不行呢?按照這(種)思想就不全面了。那么旺和衰同時存在,所以既要考慮木,還得要考慮土。治療肝脾不調,那我就治療肝可不可以?不可以。既要調肝又要調脾,那么從兩個方面來調整,達到木土之間的平衡。讀這個菱形圖的思想,它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也體現了中醫學那個系統思想,整體思想,用五行學說來指導臨床實踐,開一個復方來調整,從整體來調節,還有一個重點,絕不是肝有病就調肝,脾有病就調脾。最簡單的方法那是調整兩臟,高明的方法調整三臟。調整三臟叫制化;調整兩臟不是相生就是相克,不是相乘就是相侮。所以最低級最簡單的方法,是調整兩臟之間的關系,高明的方法是調整三臟之間的關系。將來同學們在學習方劑學的時候,如果認真地去讀方劑的方解,古書的方解,認真思考方劑的配伍的原理,就能把這個思想讀出來。

四、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

第四、講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

一、它確立了中醫學的科學觀。什么樣的科學觀呢?它和氣一元論,和陰陽學說有同還有異。相同的(是):其

一、確立了有機的整體觀。我們前面講氣的時候說天地萬物本原于氣,它奠定了中國古代思想家和中醫學從整體角度去看問題這樣一個觀點。天地萬物本原于氣,天地人三才一體,奠定了這個基礎。而陰陽學說從矛盾對立統一這個角度來闡述了世界的統一性,天地萬物都處于矛盾運動的狀態。而五行學說用五行的屬性,用五行的生克制化,進一步詳細地論證了世界萬物和生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建立起了科學的整體觀念。具體怎么做的呢?是以五行為綱。我們看剛才那個表,有時間,有空間,有自然,有人體,從時空、自然和人體,以五行的屬性為綱,將時空、自然和人體復雜的事物一分為五,分為五類,這是一。

二、用五行生克制化的規律來表述時空、自然、人體各類復雜事物之間的關系,形成了天地人三才一體這樣一個系統有機的整體觀。中醫學的整體觀念源于中國古代哲學的整體觀念,那么這個整體觀念,不同的哲學學說都做出了貢獻,只是在五行學說表現得更加突出。陰陽學說僅僅是兩分法,而五行學說就是五分法。陰陽學說僅僅提到事物之間具有互根,相互聯系,相互對立。而五行學說又進一步詳細(地)闡明了在對立互根,對立統一基礎上它們有生克制化這樣一個復雜的關系,就這樣形成了中醫學的整體觀。一用這個觀點看世界,中醫學認為世界天地人是一個整體。二看人,人自身各個系統之間也是一個整體,它們之間是具有生克制化這樣復雜的關系。這是第

一、進一步科學地、詳細地論證了中醫學的整體觀,同氣一元論和陰陽學說一起奠定了中醫學的整體觀念的哲學基礎和思維方法的基礎。其

二、發展變化觀。五行之間是不斷的進行生克制化的變化,而且特點又是如環無端,循環往復,就是不斷的在運動變化。它變化的形式,生克制化,乘侮勝復,我們這里沒有講到乘侮勝復,僅僅講正常的生克制化的關系。通過生克制化的規律的運動變化而且循環反復不斷的運動,奠定了中醫學用發展變化的觀點看待世界,看待生命運動,看待健康問題,看待異常的生命過程,而不是用靜止的觀點。其

三、聯系作用的觀點。五行生克制化,反應了五行之間是互相聯系和互相作用這樣一種規律,用這樣一種觀點來認識世界,來認識生命過程,來認識人體各個系統之間的關系,中醫學認為人和環境是相互作用的,人體各個系統之間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聯系。

二、確立了中醫學的方法論。第

一、確立了中醫學的系統的思維方式,叫樸素的普通系統論思維方式,我們在這里稱它為樸素的系統思維方式,記住是樸素的系統思維方式,而不是現代的科學的系統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思維的規律是什么呢?觀物——取象——比類——運數——求道,這樣一個思維過程。中醫學這個思維過程是源于中國古代的哲學,中國古代哲學氣、陰陽、五行,特別五行學說為我們建立個樸素的系統思維方式,它的基本規律,思維過程,是什么樣的過程呢?我們看前面講那個表的時候,事物的五行分類的時候講,強調說以五行的屬性,(用)事物類比的方法,將事物進行分類,分為五個系統,在這個基礎上運用五行生克制化的規律來闡述事物之間的關系。說第一要觀物,類比類比,那么首先要觀察事物,觀物,要取什么,要取這個物的形象。先觀察,然后看,后看事物的外部的形象,取象。比類,用五行的屬性來類比所觀察的各種各樣的現象,把復雜的現象一分為五。在此基礎上運用五行生克制化的規律,就是運數,來說明事物之間的關系。最后得出結論,闡述了事物之間的發生發展變化規律,叫求道。這是中國古代哲學所確立的東方的典型的思維方式,叫樸素系統思維方式,它具體的過程,歸納起來叫觀物——取象——比類——運數——求道。中醫學用五行學說來說明自然,說明生命,說明健康,說明疾病,就是運用這樣一個規律。比如,辨證論治,四診合參,先取其象,觀物,通過四診,望聞問切,要看這個病人表現的異常生命現象,看他的象,狀態,通過這個現象來取它的象。我們前面講用五行分類,那些表現的正常、異?,F象,分析它異常各種各樣的現象,對這些現象,按照五行的屬性,(看)它和誰象,分別納入到五行那個五類里去。然后再找出臟腑經絡之間復雜的關系,發生了什么異常,運用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乘侮規律,找出它們的關系,最后得出結論,求道,做出一個判斷,辨證結論出來。比如,說肝脾不調,說木旺乘土,肝氣橫逆犯脾,那有肝氣橫逆的病理表現,根據這個表現,現象都收集全了,然后看這個現象,按照五行的屬性,它屬于哪一類,它屬于木類,我們才能判定肝氣,肝氣橫逆。運數,根據五行的生克規律,肝氣橫逆,木旺必克土,這是一個結果;

二、木旺也可能侮金,那么到底是僅僅是木旺克土呢,還是既有克土又侮金了呢?那就是根據這個象來決定。運數,掌握這個規律,僅僅根據這個象,客觀實際,最后得出結論,判斷求道,僅僅是累及到脾,沒有涉及到肺,那么得出結論木旺克土,肝脾不調。這就是中醫辨證論治的過程,也體現了這個樸素的系統的思維方式。這是五行學說這個系統思維方式。這(個)思維方式比氣所奠定起來的整體的系統思維方式,和陰陽學說所奠定的那個系統思維方式更加縝密,更加嚴密,得出的判斷更加準確和具體。

第二個方法論,就是五行分類方法。我們前面講過陰陽二分法,五行學說用五行的屬性對事物進行分類,建立個五分法。因此,在中醫學理論里面所有的事物都分五。比如,七情納入到五行變成五志,雖然我們講七情,可是最后用五行來說明的時候,講這個情之間的關系,它分別和五臟和五志相對應,它不說五臟和七情,那么把七去掉兩個,目的就是為了納入這個五行系統,符合這個五行分類方法。(那)個七,它既不屬于兩分法,那么又不屬于五分法,那怎么辦呢?把那兩個人為地去掉,變成了五分法。五分法就比兩分法,從分類學來說分類更加細致,使人們的認識從抽象進一步到做到具體。這就是在中醫學領域里面常用對事物的分類方法,從邏輯學來說就是二分法和五分法,除此之外還有好多分法,但是最常用的就是兩分法和五分法。

下面講第三個問題。前兩者確立了中醫學的科學觀和中醫學的方法論,這是最重要的。下面用這個科學(觀)和這樣的科學方法論來論述中醫學的基本問題。這都是舉例子,基本問題:

一、用它來論證人體的生理功能。

一、從結構上把人體的結構劃分了五個系統。我們看前面事物五行分類的大表,把人體的結構分為五個系統,是以五臟為中心這樣的五臟的結構系統,成為中醫學的結構理論,系統的結構理論。所以中醫學強調臟腑,奇恒之腑,臟腑經絡是通過五行學說,用五行的屬性經過類比來將人體的臟腑一分為五。那么臟和腑之間呢,臟和腑是以五臟為中心,有臟,有腑,有肢體官竅,就人體本身建立起以五臟為中心的人體五臟系統的結構,形成了中醫學的人體系統結構理論。

二、用它來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大家注意,這句話應該進一步限定。中醫用五行學說,以五行的屬性為據來類比五臟系統,類比五臟,用五行的屬性來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注意,部分的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并沒有完全的說明生理功能。比如說,木曰曲直,用它來類比肝,來說明肝主疏泄這樣的功能。那么如何用木曰曲直解釋肝藏血的功能呢?那么就解釋的理由,用木曰曲直,論據就不是那樣充分了。(用五行的屬性來說明)各個臟腑的生理功能都是一樣,因此,以五行的特性為據,嚴格地說,它說明了五臟的主要生理功能而不是全部。我們把那個主要都去掉,從最一般的規律來說,中醫學建立五臟生理功能的時候,建立生理功能這個學說的時候是以五行屬性為據的,在建立結構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說明它的生理功能,根據五行的屬性,類比臟腑有這個特性,它就有這樣的功能,僅此而已。我們今天看它就是以這個為據論述了五臟的主要生理功能,而不是全部。第

三、這是它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它論證了臟腑之間的相互關系,就是臟腑之間生克制化的關系。臟腑之間的關系,我們講五行的關系僅僅講到生克制化這方面內容,五行之間的關系還有一個五行互藏這樣一個概念。五行互藏,什么叫做五行互藏呢?就是五行之中還有五行。比如,木行,木行本身除了它自身之外,它還包含其他四行,就存在的關系還蘊含著其他四行的關系。咱們的中醫學,張景岳在《類經圖翼》里面表述得最詳述,最詳細,在《內經》五行互藏的關系并沒有明確的表示出來。而中國古代哲學五行學說卻把這個概念論述得很清楚,引入到醫學是張景岳明確提出來五臟之中還有五臟,提出五臟互藏的理論。那么生克制化再加上五臟互藏就是五臟之中還有五臟,把這兩者結合起來,這個系統思維的整體觀不是一個平面的,也不是個線性的,而是一個立體的思維。說五行生克制化,每一行還有上下左右,五行互藏,還有其他四行,那么五行之間有生克制化關系,每一臟自己,每一行自己都體現出了生克制化的關系。一縱一橫形成什么樣的思維呢?就像國外的一些著名的科學家和系統專家評價中醫學五行思維是一個球形的、網狀的思維結構,(是)最科學最高明的思維結構。英國著名的生化專家科學史專家李約瑟在《中國科技史》里面作出了很好的評價。有機會大家可以看看這個書,連他們外國人的眼睛,用外國人的眼光來考察中國人的五行學說,說中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非常高明,它體現了現代科學思維方式,這樣的評價是不為過的。當然在本科生教學大綱中我們只能講到,僅僅講到生克制化,或者說僅僅講到了一個平面的關系,還沒有講到一個立體的思維關系。五行互藏是一個難度很大的一個概念。這個原理,不是在本科生講,那么在研究生,博士生當中去進一步探討去?,F在咱們國內的研究思維科學的一些專家在研究五行的思維模型,研究腦科學的專家在用五行互藏,五行生克制化研究腦科學,研究人的思維模型。第

四、它論證了人體與環境的統一性,我們看原來那個表,上面講過那個圖表,五行事物分類的表,以五行的屬性為例,和自然的各種現象,時空的現象類比起來,形成五個系統,旨在論證事物的統一性,論證人體環境的統一性。這是從五行學說來論證。氣一元論,從天地人本原于氣這個角度來論證天地人三才一體,人與環境是一個統一整體。陰陽學說用陰陽對立統一這樣的一個觀點,從矛盾對立的觀點認識世界運動的基本規律,就是陰陽。那么自然、人都服從這個規律,就這個角度論證了人和自然是統一的。五行學說,以五行屬性為據將自然現象和生命各種現象一分為五,分別納入了木、火、土、金、水五個系統,在此基礎上又通過生克制化這個規律來闡述了人體和自然之間同一系統和另外系統之間生克制化的關系,進一步論證了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整體,建立起了中醫學的科學的整體觀念。

第二、用五行學說來闡述人體的病理變化。這一點同學們作一般了解就可以了。用五行學說來闡述病理變化:

一、用五行來說明發病的規律叫主時發病。給出這個表——五臟和五時之間的關系,這個晝夜的關系,了解就可以了。那么主時發病,說肝病,春季易于發生肝病,因為肝和春它們處于同一系統,這個就叫主時發病,以下依此類推,說肝病旺于春,那么心病旺于夏。除了一般規律之外,還有一個非主時發病。那就受什么呢?受五臟之間生克制化規律影響。一般規律就記住主時發病,就一般來說,肝病在春季容易發病,心(病)在夏季容易發病,腎(病)在冬季容易發病。為什么呢?在五行分類,它們屬于同一系統,這就可以了。講一般規律,還有特殊規律,即有受主時發病規律所制約,又有的不受主時發病規律所制約。中醫看問題非常全面辯證,既講一般規律,又講在不同條件下還會有特殊規律。

二、用它來說明疾病的傳變規律。疾病傳變規律:一是按照相生規律來傳變,那就是母病及子,子病及母這樣來傳變。那么先母臟有病以后累及子臟就稱之為母病及子。比如,肝病傳心,腎病傳肝。肝火旺盛,這個人肯定出現心火上炎的表現,這是必然的,由相生規律所決定的;說腎有病,腎陰不足,肝陰一定不足,因為水能生木,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又叫子盜母氣,說子臟有病必然累及母病,這從相生規律說,肝有病,肝火熾盛,肝氣郁結,也可以損傷腎的陰液,也會損傷腎精。說心有病,心火熾盛同樣也會出現肝火的改變,這是必然的,這是必然的規律,那么所以出現這種結果就是按照相生規律傳變的結果,稱為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

二是按照相克規律傳變:

一、按照相乘的規律傳變,

二、按照相侮的規律傳變。肝旺乘脾,肝旺必然克脾土,肝有病那必然傳到脾,這是必然的規律。所以《金匱》講見肝之病知肝傳脾,這句話根據什么來的呢?理論依據就是按照相乘規律,只要有一臟出現太旺,它必然的結果,乘脾。太過的時候是這樣,那么不及的時候呢?不及的時候,脾虛條件下肝也會表現為乘脾。那么肝太過可以出現,脾不及也可以出現,結果肝旺乘脾。相侮傳變,正常情況下是金能夠克木的,現在肝太旺,這個時候不僅金這個肺不能夠抑制木肝,反而受肝的制約,這種情況就是肝旺侮金。木火刑金這個著名的病理學概念,木火刑金,那就是肝旺侮金,反侮金。肺氣虛的時候,肺本身功能虛的時候,雖然肝不旺,也會表現出來肺虛肝侮這樣的一種狀態。容易理解的是一方的太過。最容易理解,乘,而難以掌握的是反侮的時候。但是有一條必須記住,我們前面講亢害承制菱形圖,念這個菱形圖,得出一個基本的結論,一旦發生相乘,任何一行,它最終結果乘侮同時存在。既然是如此,任何一臟有病,一旦出現相乘,必然出現相侮,那就是說三臟同時發生關系。這個在病理上也反應出來整體的病理觀。 總的就是這個圖,以肝為例,講它和其他臟之間的關系,就是一臟一旦有病以后,通過生克,就是相生關系傳變,乘侮關系傳變會導致哪些病理結果。 第

三、用五行學說來判定疾病的預后。

一、按照五臟的節律來判定預后,預測病情按照五行,牽涉到五運六氣了,那么按照五行的年節律,春夏秋冬,就五行和五氣之間的關系,一年的變化,那么始病,就是容易在什么時候發病,我們前面講春季容易得肝病。一般來說判定病情的輕重按照旬節律來判定的;那么病危都是按照日節律,在一天當中木、火、土、金、水誰當令,二十四小時分開,來判定這一天當中什么時候病情加重?如果判定病危,判定病的輕重呢?是以十日為計來看。用它們的五行所屬,通過五行生克制化的關系來判定病情的輕重。一般來說相生的病輕,而相克病重,按這個規律。引證張志聰《黃帝內經素問集注》一句話,他說“始病則以歲月期之”,年節律期之,“病重則以旬期之”,以旬節律來判定病的重輕,說垂死則以旦暮計之”,這個垂危欲死,以日節律來判定。這一部分內容僅作一個概念的介紹。那么本科生僅僅知道主時發病的規律。一般來說那么春季肝易有病,夏季心易有病,那么冬季腎易有病,僅此而已。年節律,旬節律,日節律就涉及到五運六氣一些基本常識,作為碩士生、博士生階段,希望在這個階段能夠把這個概念搞清楚。它對于我們推斷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規律是有好處的。中醫學在判斷病情發生發展規律,判斷預后的時候不是憑空想象的,它是有理論依據的。那么理論依據之一就是以五行學說為據,按照五行生克制化的規律來判定病情的發生發展變化。第二個,用它來預測疾病傳變的順逆和預后。一般來說,按照相生傳變稱之為順傳,稱之為輕,吉,預后較好。相反,按照乘侮傳變,叫逆傳,病情比較重,就是預后不好,這僅僅是個一般規律。至于說順傳和逆傳,這取自于《難經》。什么叫順傳和逆傳?在不同的著作里面解釋不同的病理發展傳變過程當中,它的概念內涵是不一樣的。在這里面是就相生乘侮傳變而言,兩者相比較而言,相生傳變病情輕,預后好,稱之為順。反之,乘侮傳變病情重,預后不良,稱之為逆。在這里面注意是在相生傳變和乘侮傳變這樣的特定的條件下,說順傳和逆傳,它的概念是相生傳變定義為順,乘侮傳變定義為逆。舍此條件,這個順傳和逆傳的定義(是)不存在的。一定要注意中文講語言學講語境,講語用,在這個語言環境下,順傳和逆傳的語用,它的功能,順傳表示它是相生傳變,逆傳表示到乘侮傳變,離開這個語境不能這樣表達。學中醫難,學中文也難,中醫的表現符號,表達的符號是中文,中文講究語境、語用。那么在這種特定的語境下,它的語用發生變化,就它的義項發生變化。

我們今天將中醫學的哲學基礎,換句話說將中醫學的醫學哲學,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全部講完了。重點需要掌握氣、陰陽、五行的概念,其中難度最大的就是氣的概念。氣是肉眼難以看到的,不斷運動的,精細的物質。運動是氣的屬性,氣的運動表現為升降出入這種形式。在這個基礎上又表現為形與氣,聚則有形,散則無形,表現為形氣的運動狀態,這個形氣的互相轉化,這個運動過程稱之為氣化。升降出入稱之為氣機。氣、氣化、氣機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術語,我們移植過來來說明生命問題。陰陽學說,陰陽是表示事物屬性的一個概念,是指陰氣和陽氣的物質及其物質的屬性,這樣的一個概念,陰陽是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基本規律。而五行學說是用五行,五種物質及其運動變化來說明世界的本原及其物質世界的多樣性。這三個學說為中醫學確立了中醫學的醫學觀:

(一)承認生命是物質的。

(二)生命是在不斷運動變化的,生命運動的規律要遵循氣、陰陽、五行運動變化的規律。

二、確立了中醫學的科學方法論,奠定了中醫學樸素的、系統的、整體的、辯證的科學思維方式。中醫學就是根據氣、陰陽五行學說所確立的自然觀、醫學觀和科學思維方式,乃至于具體的邏輯思維的方法,來論述醫學的問題,從生命、健康到疾病,乃至于養生保健;就是用這樣的思維方式構建了中醫學理論的基本體系,回答了生命的基本問題,回答了健康疾病的基本問題,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和優勢的中醫學理論。這就決定了中醫學理論本學科所建立起來的科學術語、科學概念,既有本門學科的術語,又有從氣、陰陽五行學說,哲學學說里面移植來(的)哲學術語。形式上是哲學術語,而內容上既有哲學的含義,又有醫學本身的具體物質科學生命科學的含義。所以學習中醫理論,無論學習每一個概念,每一個術語,必須搞清楚它它在什么層次上來說明問題,是站在哲學層次來說明問題呢?還是站在生命科學講具體生命過程問題來說明問題呢?這才能把中醫學的基本概念學清楚。由此我們也得出結論,由于漢字具有多義性,而中醫學必須用漢字這個語言符號來表達中醫學的理論,因此也決定了中醫科學術語的多義性。中醫學的內容,語言很簡練,內容非常豐富,思想深邃。這種思維方式有別于西方的思維方式,就是形式邏輯的線性的思維方式,就是任何一個概念術語義項的單一性,線性的關系。所以學習中醫理論不僅僅是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逐步地建立起中醫的科學思維方式。好今天課就到這里。

第11 講 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運用

(二) 中醫學的科學思維

(一) 我們現在開始上課。上一節我們講了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具體講了)在生理、病理上的應用。那么這一節我們接著講五行學說在診斷學的應用。 第

三、指導疾病的診斷。

在診斷學上五行學說的作用有兩種。 1.應用五行學說對疾病進行定位診斷:

診斷疾病。根據五臟和色、味、脈等等它們的五行歸類,然后確定疾病的部位。簡單(地)說,就是根據五行學說來確定疾病的病位診斷。比如,五色,面色青色,青,主肝的顏色,主木;酸味,屬于木行;弦脈屬于肝脈。我們見到面青、喜酸、脈弦,經過四診收集資料以后,我們根據這三點就可以初步推斷其病位在肝。為什么呢?弦、酸、青都屬于木行,這就是根據五行的屬性,五行的歸類,它們屬于哪一行,然后根據這個來確定疾病的部位,定位是哪一臟來的。比如,面色赤、喜苦、脈洪,洪脈、味苦、面赤它們屬于火行范圍,而心屬火,所以病位在心。這是中醫診斷疾病的一個思維方式,根據五行學說來推斷疾病的部位,進行定位診斷。 2.推斷病情:

根據顏色和脈象之間生克關系來推斷病情。對疾病進行定位診斷,是根據所收集來的四診資料,它們屬于哪一行,找出它們的臟腑歸類,歸于何臟,作為臟腑定位診斷。推斷病情是根據五行之間的生克關系來推斷病情。那么臨床常用的主要是從顏色,將來同學們學診斷的時候(還)要進一步學,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內容,也是非常寶貴的經驗。然后根據顏色和脈象之間的生克關系來推斷病情的發生發展規律。比如,我們舉個例子,青色,弦脈,青和弦同屬于木,那就是顏色和脈之間的關系同屬同一類,都屬于木,稱之為色脈相符。那么它的預后,推斷它的病情,平,就是常,輕。青色而出現了浮脈,浮脈屬于金行,那么這個色和脈就出現了克色之脈,用五行的話說,叫做金克水,因此,它的病情相克.我們上一節講了相克傳變,其病為逆,所以它這個傳變,病情發展的趨向不好,為逆。如果青色出現了沉脈,沉屬水一行,那么這個表現為水生木了,色和脈之間叫水生木,青屬木,沉屬水。那么按照相生規律推斷病情的發展規律,我們上一節講到相生傳變為順,因此它的病情的預后為順,生。這個生和死,死,不是死亡的死,是指逆而言的,預后病情向危重方向發展,而生是指的預后良好,稱之為順,生死這個詞在這里不是死亡的死。

五行學說在診斷學的應用,就簡單地介紹到這里。那么同學們就要掌握五行相生相克的規律,掌握五行的屬性,那就又重新回到我們上一節講到五行對事物屬性分類那個大表。把那個記熟了,將來學習診斷學的時候就能正確地應用五行的屬性和五行生克的規律來對疾病進行定位診斷和對疾病的發展趨向作出判斷。

第四、我們講五行學說在防治學上的應用。 它應用非常廣泛,在這里我們只講兩個問題, 1.控制疾病的傳變:

根據什么來控制疾病的傳變呢?按照五行生克制化的規律,截斷病理傳變,控制疾病向前發展。比如,若肝有病,按照五行的生克規律,相乘的規律,肝有病一定要傳到脾,那么我們在治療的時候,在控制的時候,既要抑制肝,同時要保護脾,或者是可以直接判斷到肝有病可能要傳到脾,那么在脾病沒有明顯表現出來(的時候),可以事先扶助脾,提高脾的生理功能,使肝的病理變化不傳到脾去,把這個治療思想叫做控制疾病的傳變。今后同學們在學習《金匱》的時候就會講到有這么一句判斷,它說“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肝有病,根據五行生克規律必須要想到肝病必傳脾,這是個必然的規律。為了控制肝病向脾傳變,

一、在治療上要抑制肝。

二、預防性治療,首先扶助脾的功能,要實脾。這個思想就是用五行生克制化規律來控制疾病傳變。中醫學有一個很著名的理論叫“截斷療法”,就是截斷疾病向前發展。怎樣控制它?防患于未然,那就是根據五行的生克規律來控制五臟系統疾病的發展,也體現出來中醫治未病的思想。 2.確定治則和治法: 在這里僅選擇目前為止臨床常用的應用五行學說所確定治療原則、常用的方法,舉例而言,不是全部內容。

一、確定治療原則:根據相生規律所確定治療原則是“補母瀉子”。那么什么叫“補母”呢?“補母”又稱之為虛者補其母,“補母”的適應證是適用于母子關系失調的虛證。“瀉子”,又稱作實者瀉其子,它的適應證適用于母子關系失調的實證。這個原則,根據相生規律確定的原則,同學們必須牢牢記住什么叫“補母”、“瀉子”,它們的適應證是什么?兩者都是母子的關系失調,而“補母”適用于虛證,“瀉子”適用于實證。至于具體的例子,我們通過常用治法來理解它。在這個原則指導下,制定了具體應用五行學說調整臟腑關系的治療方法。以下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這幾個方法(是)目前臨床常用的,就是同學們必須掌握的。

第一、滋水涵木法。什么叫做滋水涵木法?滋水涵木法是滋養腎陰,以養肝陰的方法,它的適應證是適用于腎陰虧損而肝陰不足,乃至肝陽上亢的證候,它的特點是眩暈,五心煩熱,腰酸膝軟等等。這些癥狀同學們作一般了解就可以了,將來在學習《診斷學》的時候再進一步熟記,這里要求同學們記住它的適應證是腎陰不足而肝陰不足乃至肝陽上亢這樣的證候。腎屬水,肝屬木,腎陰不足導致肝陰不足,用五行的話說叫“水不生木”,根據這個原理所確定治法,中醫學給它確定一個術語叫“滋水涵木法”。

二、益火補土法。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按照五行學說,心屬火,脾屬土,益火補土法的本義是指補心火而益脾土。這在歷代的文獻說得非常清楚。比如,將來同學們學方劑的時候,“人參歸脾湯”用五行學說來解釋,它就是益火補土法的一個代表方劑。過去的方書有專門用五行學說來解釋的,希望同學們將來在學到高年級的時候能夠讀一點方書的原著,看看古人如何利用五行學說來闡述方劑的結構。

二、引申意義。也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益火補土是指補腎火,(也就是)補命門,益脾土。按照第二個含義,也就是我們現行的含義,學術界公認的引申意義,益火補土是指溫腎陽而補脾陽的一個方法。它的適應證是腎陽不足而脾陽不足的證候,或者是脾腎陽虛的證候。它既有腎虛的表現,又有陽虛外寒的表現,又有脾虛的表現。為什么我們現在使用益火補土,取這樣的意義呢?這個意義源于命門學說,中醫臟象學說將來還要講一個命門學說,自從命門學說形成以后,強調命門含有真陰、真水、真陽、真火,我們今天認為命門的水火與腎陽、腎陰同義,只不過是強調它在生命之中的重要作用而已。根據這個學說,它的基本原理是:命門之火為人體臟腑伏火的根本。換言之,腎陽為人身諸陽之本,命水腎陰為人身諸陰之本,這是

一、命門學說原理。第二個的理論依據,中醫有句最經典的判斷,叫做“久病必窮腎”,說任何疾病,不論是從哪一臟開始,五臟系統的疾病最終都要歸結到腎?;谏鲜?,那么現在認為補火生土,強調的是補腎陽而溫脾土。因此,我們現在臨床所習用的益火補土法實際上把它換個說法就是補腎陽而溫脾陽,實際是溫補脾腎。這在臨床應用的時候可以單獨補腎,補腎就可以補脾,在脾陽虛的時候也必須是在中期以后到末期,那么必然要累及到腎,腎陽虛。在這時可以單獨滋腎陽,也可以脾腎雙補,達到益火補土的作用。這就是用兩種學說來解釋益火補土法,這并不等于中醫學的概念是(有)歧義的,不科學的。同樣一個術語,從不同的角度給予定義,可以出現不同的定義。用補心火而益脾土,臨床也非常習用,這是它的本義用五行學說規定。那么中醫學講臟腑之間的關系又出現了命門學說,強調命門在人體(的)重要作用,換句話說,強調腎在五臟系統的作用。根據這個學說益火補土的本義又發展了,反映出中醫理論的不斷地向前發展,今天要求同學們益火補土這個概念只要求后者而不要求前者。

三、培土生金。培土生金法是補脾益氣而補益肺氣的方法,適用于脾肺氣虛的證候。脾屬土,肺屬金,培土生金,調整脾肺之間的關系,按照相生關系來調節它,這個也是臨床非常習用的。比如,肺炎,肺久病咳嗽,有的人大便溏薄,越大便溏薄它咳喘越厲害,那么有經驗的醫生,不治咳,而治瀉,用四君子湯,六君子湯,瀉子則喘愈,這在古書上、臨床醫案上比比皆是,這也是我們臨床常用的方法。那么這個醫生當用這種方法來治療的時候,他頭腦里反映出來就是用五行相生的規律調整脾和肺的這樣一個關系,我們把它(的)方法歸納起來那就叫培土生金,用臟腑的話說那就(是)補脾益肺。那就是說補脾益肺和培土生金同義,一個是從五行的概念來說的,一個從臟腑的概念來說的。

四、金水相生法,這個是現在常用,也是理解起來難度比較大的。金水相生法是肺腎陰液共同來補益的一種方法,注意,不是說金能生水,不是補肺陰而生腎陰,所以我們定義金水相生法是滋補肺腎陰液而治療肺腎陰虛證候的一種方法,它的適應證是肺腎陰虛,或者是肺陰虛的中后期。就是肺陰虛證必須是中期以后,或者是肺腎陰虛,在這種情況下才可以用金水相生的方法,這是它的本義。第

二、現在常用的我們所說的金水相生法是滋腎陰而補肺陰。它的代表方劑,比如“百合固金丸”,那為什么來這樣定義呢?引申到這樣一個意義呢?前面我們講的益火補土,根據命門學說來的。這個也是同樣前面曾經講過一句,“命門真水”,“腎陰為人身諸陰之本,久病必窮腎”,“肺陰虛必然導致腎陰虛”,而導致腎陰虛的時候,根據“腎陰為人身諸陰之本”這個原理,在這種情況下治療的時候,不是補肺陰而滋腎陰,反過來而是把治療重點放在滋腎陰而益肺陰。這個思想在金水相生法中有兩個含義,一個本義和它的引申義,那么剛才舉了個“百合固金丸”,大家將來在學習方劑的時候可以看補肺湯。補肺湯是肺氣虛典型的代表方劑,為什么用補腎藥物?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呢?將來同學們在學習方劑的時候認真去讀這個方子的方解,來體會金水相生法這兩個含義。 下面我們講按照五行相克規律確定的治療原則,治療方法,常用的方法。治療原則是八個字,記住就可以了,叫“抑強扶弱,分清主次”。相乘相克規律表現為乘侮的病理變化,有強也有弱?;驹瓌t叫抑強扶弱,何者為強何者為弱,孰輕孰重,在抑強扶弱的同時一定要分清主次。抑強,就是抑其克者之強,上面那個木旺克土,抑強,瀉肝,屬肝;扶弱,扶其被克者之弱,肝旺必克脾,在調整肝脾之間的關系的時候,按照這樣一個原則,叫既抑制肝還要扶助脾,抑強扶弱。但是在具體處理的時候要必須分清是肝旺為主呢還是脾虛為主呢?分清主次來正確進行調節,調整兩者之間的關系,在這個原則指導下,所制定的常用(的)方法,以下介紹四種:

一、抑木扶土。就是疏肝健脾這樣一種方法,把它轉化為臟腑的概念,疏肝健脾法就是抑制肝木而扶脾土這樣一種方法。它的適應證只要求同學們掌握肝郁脾虛,就是肝失疏泄而導致脾氣虛弱這樣一種狀況,肝旺脾虛這樣一個狀態。僅僅掌握到這個程度。

二、培土制水。脾屬土,這個水是腎屬水,調整脾腎之間的關系,土能克水。那么培土制水法是溫潤脾陽,或者是溫腎健脾而治療水濕泛濫證的一種方法。它適用于脾虛乃至脾腎兩虛而出現水腫這樣的證候,那么先就把它限定到這個程度,調整脾和腎之間的關系。

三、佐金平木。又是最難理解的一個概念。金能夠克木,肺屬金,肝屬木,是調整肝和肺之間的關系,這個方法。那么什么叫做佐金平木法呢?佐金平木法是清肅肺氣而抑制肝木的一種方法。它的適應證是木火刑金。木火刑金按照五行的本義應該是肝火熾盛,肝火犯肺,是相侮的傳變。那么在正常情況下肺金能夠抑制肝木,在病理情況下可以是由肺金傳到肝,也可以由肝反侮肺。這個佐金平木法應用的原理就是木和金之間反侮的作用,把這個方法稱之為佐金平木法,它調整(的)是肝肺兩者之間的關系,在我們本科生教學(的)各門課程當中一個典型的,我們這里講叫木火刑金,那么在《診斷學》里面講叫肝火犯肺證,將來在《內科學》里面講咳嗽的時候,肺熱咳嗽有一個證候,叫肝火犯肺證,它使用的方法,用五行的話說就叫做佐金平木。這是從相侮來考慮的。 最后一個,也是我們今天所講的應用五行確定的治療方法當中最難的一個,叫瀉南補北法。我們前面曾經講過,五方,南、北,北屬于水行,南屬于火行,那么臟腑,水和火是指的心和腎之間的關系,瀉南補北法是調整心腎的關系。那么什么叫做瀉南補北法呢?瀉南補北法是瀉心火而滋腎水的一種方法,它的適應證是心腎不交證。水和火關系失調,中醫學有一個名詞,規定它的科學術語叫做“心腎不交”,也叫“水火不濟”。那么在這里我們要求同學們心腎不交證,只掌握其中之一,叫腎陰不足而心火偏亢,在心腎不交證當中(是)之一,而不是全部。將來同學們在學習臨床課的時候,在學習《傷寒論》(的時候),一個典型的少陰熱化證的代表方劑,黃連阿膠湯證,就是調整腎陰不足而心火偏亢的典型的經典的代表方劑。在后面臟象學說中我們還要進一步講心腎不交,那個心腎不交是個完整的概念,在這里面,瀉南補北法只限定于腎陰不足而心火偏亢,也就是說這里的心腎不交證是腎陰不足而心火偏亢這樣一個候,而不是心腎不交的全部。再強調一次,瀉南補北法它是調整心腎之間的關系,但是僅調整腎陰不足而心火偏亢這個病理變化的狀態,不是心腎之間的關系失調全部它都用瀉南補北法。這就是從字面上看瀉南補北,瀉心火而補腎水,它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應該包括心腎關系失調的全部的證候都可以使用。但是我們給它定義的時候,它的內涵和外延僅僅限定于腎陰不足而心火偏亢,除此條件不能稱之為瀉南補北法。 關于用五行學說指導疾病的防治,重點的內容要求同學們掌握這些。除此之外,用于針灸治療,用于調節精神的情志,根據五志與五行的關系,那么將來在臨床課中還要進一步講,七情病的時候,老師還會進一步講如何調整人的精神狀態,也就是說用精神療法,中醫稱之為活套療法,人事療法,來治療疾病。在當前心身疾病治療當中,它是一個重要的方法。中醫治療疾病這類疾病,不僅僅是施加中藥。這種方法其原理,就是根據五行五志的生克制化規律來調整人的精神狀態。

到此為止,我們把中醫學的氣一元論、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它們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醫學中的作用講完了。要求同學們把掌握氣、陰陽、五行的基本原理作為重點。它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一、掌握這三種學說怎樣為中醫學確立了中醫學的科學觀、自然觀、醫學觀?怎樣確立了中醫學的系統整體的科學思維方法?這是學習這三種學說最重要之處。至于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它闡述中醫學關于生命、健康、疾病的具體問題,這里只作一般的了解,因為在后續課程,還要進一步去講授。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新聞故事化范文下一篇:學習保證書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