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英漢詞匯民俗語義差異的教學探究

2022-10-05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具有人文性, 亦是一種社會現象和文化現象。一個民族在使用語言時所表現出的民族特點和文化特征反映在詞匯上面就形成了詞語的民族文化特色。因此, 不同的語言之間往往有著很大的民俗語義的差異。

1 民俗語義的內涵

透過語言, 我們可以看到使用該種語言的民族的獨特文化, 而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 是語言中能夠獨立運用的最小單位, 是語言中最為活躍的因素。詞匯的文化內涵是使用該語言的民族歷史文化的累積。要真正掌握一門語言, 就必須了解與其密切相關的民族文化??梢哉f, “語言是文化的符號, 文化是語言的管軌”[1]。也就是說, To be bilingual, one must be bicul t u r a l (要掌握兩種語言, 必須掌握兩種文化) 。這種因民族文化的差異而產生的特殊詞義在很大程度上便是詞的民俗語義, 或稱國俗語義。

2 英漢詞匯民俗語義的差異

2.1 一語獨有

由于中西方不同的地理位置、社會習俗、文化背景、歷史經歷, 關于某些事情或者現象的詞匯會傳達中文或者英語語言所獨有的民俗語義。比如英語中Kangaroo (袋鼠) 為澳洲特有動物, 可代指“澳大利亞人”。因為英國議會中的抽議法, 規定議長或委員會主席有權挑選修正案進行辯論辯論可像袋鼠一樣從一個條款跳到另一個條款, 由此也可表示“限制議事法”。同樣中國也存在很多典型的詞語, 包括神話故事、民俗文化、歷史文化、文學典籍中的事物和人物等類似的詞語。

2.2 基本相同

雖然不同民族、地域差異造成生活習俗的差異, 但是由于事物本身的性質一致, 人們對某事物、現象的認知是相同的因而使共有事物詞語產生相同或大體相同的民俗語義。無論是在中英文, “狼”表示“貪婪和兇狠的”, “狐貍”表示的“狡猾和懷疑”, “兔子”則有“迅速”的意思。在英語句子中有這樣一些生動的說法:“He i ma d th at h e tr us ts in t he t am en es s of a wolf”;“I t is m ad f o r a s heep to t r eat o p e a c e w i t h a w o l f”;同樣, 在中文中也有類似的習語, 如“狼心狗肺” (“rapacious as a w o l f a n d s a v a g e a s a c u r”) , “狼子野心” (“wicked intention”) .此外。在中英文中還有許多成語中存在語義基本相同的情況。比如有“burn one’sboat”等同于“破釜沉舟”;“set a thief to catch a thief”等同于“賊喊捉賊”;“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等同于“患難見真情”等等。

2.3 截然相反

由于中西方文化和民俗等背景的不同, 有些詞語在兩種語言中的含義是相互沖突的, 甚至是表達了完全相反的含義。比如龍是一中假想的會噴火的神話動物, 但其在中西方相關的意義是相反的。“龍”在英語中關聯的含義是“可怕的怪物”或“吃人的巨人”。而在中國, 龍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有很多關于龍的成語和習語, 比如“龍的傳人”、“龍子龍孫”、“望子成龍”、“龍騰虎躍”、“龍盤虎踞”等等。

2.4 大相徑庭

漢英兩種語言中有一些對應詞, 從字面上看似一樣, 然而在其文化涵義上沒有什么相同或很少相同之處。比如在英語中owl (貓頭鷹) 是“智慧”的象征 (as wise as an owl) , 而在漢語中貓頭鷹卻成了“兇兆”的象征, 如“夜貓子進宅, 好事不來”。漢語“西風”謂來自西伯利亞肅殺凄涼、摧枯拉朽的秋冬之風, 因而轉指“反動或腐朽勢利”;英語west wind謂來自大西洋的溫暖和煦春風。漢語“最后一根稻草”指溺水之人在生命垂危之時, 撈得一根稻草而獲重生因而指“最后的希望”;而英語The last straw卻表示“使人無法承受的最后一擊”。

2.5 部分相同

在兩種語言中, 中文和英語有時會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了類似概念的東西。比如一些有關顏色的詞語在英漢語言中則有類似的含義。黑色在中英文都指可以引起悲傷的心情, 緊張焦慮, 恐懼, 沮喪和抑郁, 它象征著黑暗, 處理、保護、拒絕、神秘、智慧和死亡。例如, “black art”是指“巫術”, “blacklist”是指“受到懲罰的人員名單”等等。但同時, 英漢在“black”and“黑”之間還有一些不同的含義, 在英文中“黑”與“悲觀”和“非常糟糕”等情緒相聯系;而中文中的“黑”還象征了“忠誠, 正直, 公正”, 例如“黑臉包公”就是指“忠誠和公正的人”。

3 英漢民俗語義的教學

3.1 高校英語教學中英漢民俗語義的必要性

語言與文化、語言與社會是不可分的, 語言總是在文化發展的各個階段完整地、協調地反映文化, 并將其固定下來, 世代相傳, 成為民族文化和知識的載體和集體經驗的儲藏器。從語言教學的角度來說, 讓學生了解這種蘊含在詞語中的反映民族文化特色的語義是非常重要的。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有機結合對成功的語言交際至關重要。弄清外語詞匯的社會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 了解與本族語的異同點, 減少母語和本族文化對外語學習的負遷移, 有助于增強我們的文化交際的能力, 減少或避免文化沖突。

3.2 英漢民俗語義在教學中的體現

正是由于英漢詞匯民俗語義的差異復雜性和重要性,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點強調, 對于這類不對應詞匯, 可結合教學實際, 適當向學生講授影響對應關系的社會文化背景因素, 以便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映文化的語言。此外, 還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對付這類詞匯的方法。如在翻譯中遇到這些詞匯, 可先查閱英語詞典里的定義與注釋, 然后根據上下文, 用一個或幾個近義的詞或一句話把意思表達出來。

除了在課堂教學中增加文化背景知識的講解外, 還可以有針對性地舉辦有關文化習俗方面的講座, 以對比中西方不同的風俗習慣。同時還可借助英語原版電影、電視、錄像、網絡以及多媒體課件等直觀教具作為了解西方社會文化的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 使學生在觀察西方人交談舉止的同時進一步了解西方社會的文化習俗, 從而增加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感性認識, 加深對這類詞語文化內涵的了解, 以利于正確地理解和使用語言。

摘要:民俗語義反映使用該語言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文化和民情風俗, 具有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中西方由于生活環境、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等的不同, 造成了英漢民俗語義在各個方面的差異。在高校英語教學中, 教師首先要對詞匯的民俗語義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注意民俗語義的對比, 幫助學生更好更有效地習得這門語言, 成功掌握這一門語言。

關鍵詞:英漢詞匯,民俗語義差異,大學英語

參考文獻

[1] 邢福義.文化語言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76.

[2] 王德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122.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糖尿病腎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蛋白檢驗分析下一篇: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與應用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