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統籌城鄉要堅持幾化

2022-10-25

第一篇:統籌城鄉要堅持幾化

堅持城鄉統籌促進協調發展

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城鄉二元結構向現代社會經濟結構轉變,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走向。我省統籌城鄉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解決“三農”問題為出發點,以縣域經濟為抓手,大力推進“三個轉變”,加快工業化,推進城鎮化,逐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為此,必須把握以下原則:堅持以促進農民增收為中心任務;堅持以工業化、城鎮化為根本途徑;堅持以市場機制為基本手段;堅持以黨和政府為統籌主體。統籌城鄉發展不僅需要轉變發展觀念、調整發展思路,更需要構建新的制度框架。具體講,重點要構建“五個體系”。一要構建適度傾斜的收入分配體系;二要構建聯動互促的產業發展體系;三要構建城鄉統一的勞動就業體系;四要構建公正平等的社會保障體系;五要構建科學合理的行政管理體系。

——選自省委副書記陶武先在研究班上的講稿《堅持城鄉統籌促進協調發展》

牟緒珩(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統籌城鄉發展要解決現實問題。一是保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對耕地資源的保護;同時對土地征用制度進行改革,保護農民的權益。二是重視解決負擔不公的問題,減少城鄉差別,維護社會公平。三是重視保護進城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認真清理拖欠農民工資,加強生產安全保護。四是縣域經濟要重視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是縣域經濟的支撐,是吸納農村勞動力的主體,對這些企業要給予更多重視和政策上的扶持。

杜光輝(南充市市長):統籌城鄉發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南充市70%以上人口是農民,“三農”問題不解決,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都要受影響。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要大力構建縣域經濟的產業支撐體系,認真研究增加農民收入的現實途徑和政策措施,進一步推進農村勞務開發,要在農村公共設施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通過多元推進,實現城鄉互動。

吳果行(省交通廳廳長):在統籌城鄉發展上,結合我們自身的工作,交通廳將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增加農村公路的投入,2004年擬增加到5.25億元,是2002年的10倍;二是繼續做好“綠色通道”的工作,讓農副產品免費快捷通行;三是擬在2004年補助農村建設小碼頭320個;四是新建農村車站241個;五是擬對邊遠鄉村班車進行扶持,新增通鄉班車120個,新增通村班車1668個。

謝維勤(省財政廳副廳長):統籌城鄉發展要深化農村發展,今年中央出臺許多改革措施,對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民增收有重要意義。當前一是要落實好糧食直補的政策,二是進一步深化農村稅費改革。要盡快把政策落到實處,讓農民得到實惠。

黃忠鑫(省供銷社主任):當前解決“三農”問題不能就農業講農業,而是要從城鄉結合上創新發展思路。要發展小城鎮,推進工業化,促進城市經濟拉動農村發展;農業生產要逐步走專業化,規?;纷?,發展帶狀經濟、塊狀經濟;加大對農村勞動力的培訓,提高農民的素質和市場競爭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扶持龍頭企業,帶領千家萬戶農民闖市場。張勝明(省食品工業協會會長):要把食品工業作為城鄉經濟共同的支撐點和結合點,加快食品工業發展。建議恢復省政府飲料食品領導小組,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資力度,使食品工業成為一大優勢產業,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統籌區域經濟建設全面小康

統籌區域發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不同區域各自的特點和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區域之間互補的整體優勢和綜合比較優勢,形成合理分工和有序競爭的合力,優化生產力布局,促進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逐步扭轉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實現區域共同發展。我們統籌區域發展,要抓住三個環節。一是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二是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合理規劃區域布局;三是必須切實加強宏觀調控,既要保持比較發達的地區快速發展的勢頭,又要扶持發展滯后

地區加快發展。在具體路徑選擇上,要大力發展區域特色經濟,搞好人力資源開發,培育壯大區域發展中心,注重縣域經濟發展,加大區域開放合作力度。

——選自省委副書記、副省長蔣巨峰在研究班上的講稿《統籌區域經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楊安明(巴中市委書記):實現巴中經濟可持續發展,一要整合資源:針對“老少邊窮”現狀,堅持區域發展;打開門戶,積極建設秦巴協作區;確立抓手,大力發展城鎮辦企業、綠化經濟、旅游經濟三大經濟。二要整合力量:抓民辦職教,提高勞動力素質;引進人才,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建設人才隊伍,培養優秀管理者,解決帶頭人的問題。三要解決突出問題:如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老區工作難度大等問題,要認真思考、深入探討、學習先進發達地區的經驗,大力促進巴中的經濟發展。

于偉(樂山市委書記):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縣產業結構趨同,毫無突出的特色和優勢。如何發展區域經濟一直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統籌區域經濟發展,就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經濟,發揮地區比較優勢,加強區域間的合作,實現區域共同發展。

姜保山(省民政廳廳長):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堅持實事求是,突出地方特點,注意保持地方和基層的積極性,在社會保障、社會發展等方面要加大政府投入。

單晨光(省地稅局局長):區域發展面臨很多實際問題,區域發展的核心是市場,市場的核心是資本,受趨利原則的影響,資本都向利潤高的地方流動。因此,區域發展關鍵是找準自己的特點、特色,利用自己的優勢,加快發展。

協調人與自然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實質上是正確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的關系。隨著近年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與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口數量多,人均資源偏低,仍然是我省基本省情;人多耕地少是我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最突出的矛盾;自然資源分布不協調和不合理利用,加劇了我省人與資源的矛盾;生態環境脆弱,人與環境矛盾依然尖銳;環境污染的問題仍較嚴重,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危害。從我省目前省情出發,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為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必須堅持生態優先,推進生態建設;必須加強資源環境保護工作,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選自副省長陳文光在研究班上的講稿《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楊國安(省科技廳廳長):現在有的地方只片面追求經濟發展,而不注重控制人口、不注意保護自然和環境?,F在很多問題屬世界性的問題,如大氣污染、冰川雪線上升等,需要世界各國引起重視,加以解決。作為科技工作者來說,我們既要為經濟建設和發展服務,更要為社會發展服務,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尋求新的能源替代品,保護好自然,保護好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王在銀(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要把發展經濟、控制人口增長率、保護環境、資源合理配置一起抓,統籌協調發展。人口增長率不能有效控制,人均GDP也難以增長提高。在新時期,應繼續執行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長。要從人口安全的高度,以人為本,依法辦事,改進工作方法,改善計劃生育工作條件。從人口素質、人口老齡化、人口就業、出生人口性別比和防治性病、艾滋病等問題方面加強研究探索,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李向志(達州市市長):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對我們欠發達地區,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達州首先有個發展不足的問題,與省內很多地方比,是落后態勢。要按照“五個統籌”,做到科學發展,面臨很多問題。要做到合理開發,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首先要求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實實在在地為老百姓辦實事,我們也希望對欠發達地區要分類指導,加大對這些地區的扶持、支持力度。

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為發展提供新動力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是充分發揮我省比較優勢,解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適應加入世貿組織新形勢,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一定要從本地實際出發,不拘泥某種模式,堅持“適應就是最好的”、“沒有模式就是模式”的理念,把大開發與大開放結合起來,把對外開放與對內開放結合起來,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抓住入世、西部大開發和國外資本及沿海產業轉移的大好機遇,主動出擊,加強與國內外的全面交流與合作。在工作中,要注重抓好四個方面的有機結合。一是抓好擴大內需與增加外需的結合,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努力擴大國內外需求;二是抓好“引進來”與“走出去”的結合,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三是抓好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的結合,推進區域經濟合作;四是抓好人才引進與人才培養的結合,加強我省人力資源能力建設。

——選自副省長黃小祥在研究班上的講稿《關于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葛紅林(成都市市長):結合成都實際,我們感到對外開放不夠,表現為國際化、市場化不夠,成都與杭州、南昌比差距就較大。我們不能跟西部城市比,要和發達地區比。因此,我們在內部要經常講差距,這樣才有緊迫感。政府部門不能單純講GDP,而要更注重財政收入、經濟質量。成都市通過引進INTEL公司的實踐,對于我們樹立政府形象、推進轉變觀念、適應國際規則、鍛煉隊伍,提高服務和競爭水平,都是一種考驗和提升。

唐利民(省招商局局長):要通過制定目標,明確責任,認真考核,注重實效,建立激勵機制,增強執行力,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勢,發揮比較優勢,四川產業門類齊全,應完善各項政策,使之配套,以進一步促進跨地區、跨行業的合作,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佳的效益。要進一步發揮政府在改善環境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和企業在市場中主體作用。

王宋達(省僑聯主席):擴大對外開放要進行科學規劃,確定重點,明確方向,提出中長期發展戰略、目標和工作重點。為了幫助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帶動我省優勢產業和產品參與國際競爭,建議舉辦培訓班,邀請境外人士來川講課,增強企業走出去的信心。秦琳(省對外友協會長):在對外開放中,對外友協將發揮行業優勢,積極走出去、引進來,搞好勞務輸出和智力引進;建立中介組織為外資、外商了解四川,適應中國市場提供服務;積極主動為四川企業開辟國外市場牽線搭橋,為四川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全面發展

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既是一個系統的戰略目標,又是一個有序的發展進程。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的發展觀,用新的發展理念調整經濟社會關系,用全新的機制整合經濟社會資源,用改革開放的方法解決社會發展滯后的問題,用統一的規劃引導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用配套的政策法規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用雄厚的產業基礎支撐經濟社會穩定發展。要按照統籌兼顧的要求,夯實發展基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抓住發展重點,解決好社會發展滯后的突出問題;突破發展難點,解決好影響社會穩定的迫切問題;把握發展關鍵,強化政府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職能;增強發展動力,加快社會事業體制改革;要堅持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選自副省長王懷臣在研究班上的講稿《關于統籌經濟社會發展》

李亞平(省發改委副主任):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是解決當前經濟社會不協調的必然選擇,必須認識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有機統一。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就要強化政府公開管理和社會服務的職能,搞好統籌兼顧,科學制定規劃,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社會事業投入,切實解決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就業困難、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等突出問題。

宋玉鵬(省作協黨組書記):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有明確的針對性,就是社會發展滯后

于經濟發展,因此,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發展。要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就要加大投資力度,建立政府投入的增長機制;要加快社會事業管理體制、投融資體制及運行機制改革的步伐,破除影響社會事業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要完善政策法規,為社會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謝明道(省衛生廳廳長):從衛生事業看,我省存在衛生資源總量不夠、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投入不足、公共衛生體系不健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較差等問題。因此,必須大力抓好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要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在農村,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等方面工作。

楊啟泉(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現在社會事業發展面臨的問題集中反映在“投入不足、發展滯后”上。這樣,導致教育、科技、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公共教育體系、科技創新體系、公共衛生體系、文化事業體系及社會救助體系、社會保障體系、社會危機處理體系等各項社會事業體系不完善、不健全。因此,加大對社會事業投入,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是統籌經濟社會的當務之急,長遠之計。

鄧劍(省移民辦主任):四川人口多、農民多、下崗職工多,就業問題突出。必須下更大的力氣解決就業難的問題。要把就業擺在經濟社會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納入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納入目標考核。要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發展就業容量大的第三產業、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和職業培訓體系,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

以改革為動力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工業化是實現我省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省工業發展要全面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強力推進“三個轉變”,以發展為主題,改革為動力,開放為手段,科技進步為先導,結構調整為主線,資源整合為重點,發揮信息化的帶動作用,提高市場化的配置效率,強化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努力形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布局合理、高效低耗、競爭力強的工業發展格局,走出一條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加快我省工業發展,首先要搞好我省工業化戰略目標和規劃的制定;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形成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鏈和產業群;積極推進技術進步;著力培育大公司、大集團;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園區經濟,培育產業集群;著力開發人才資源;優化工業發展環境。

——選自省委常委、省國資委黨委書記甘道明在研究班上的講稿《四川國企改革與工業發展》

席義方(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四川農業資源相當豐富,但我省還沒有形成在全國有影響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應該加大力度,扶持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做大做強,發揮優勢,帶動農民致富。

楊志文(副省長):四川人力資源成本較低,但目前國外許多勞動密集型產業主要轉移到了沿海,到內地的不多,因為勞動力是可動的,而區位優勢是不可動的,相反有許多IT企業轉移到了四川,這些現象值得我們思考。此外,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不能一刀切,要充分發揮我們的比較優勢,對于四川特有資源,我們要擴大規模,要著力提升產品結構,優化優勢企業,政府要在投資上注意政策導向,促進優勢企業發展。

顏家瑾(省委副秘書長):要以發展為主題,以整合資源為重點,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進步為動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創新,突出企業的主體地位,完善政府的宏觀調控,努力形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競爭力強的工業發展格局,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物質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和充分發揮勞動力優勢的新型工業化路子。黃學玖(綿陽市委書記):加快四川工業發展,必須解決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樹立全黨抓工業的理念,這是四川工業發展的出路。工業不興,農業產業化也帶動不起來。二

是破除工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要研究執政方式,明確黨委管什么、政府管什么、企業做什么。三是樹立誠信觀念,誠信不好,就會影響投資環境的改善,影響工業的發展。

譚力(廣安市委書記):地方經濟的發展必須依靠工業,研究工業問題必須從各地的比較優勢出發。就四川而言既要抓工業企業的發展,又要抓農產品加工企業。抓農產品加工企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條途徑?,F在的“公司加農戶”模式,由于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利益機制,沒有形成利益共同體,因此效果還不明顯。

解洪(宜賓市委書記):在堅定不移地推進工業化的前提下,地方和企業新投資首先要選好產業。那些破壞環境和生態、高排污的產業堅決不能搞。不能為了本地經濟發展,讓一些西遷的高排污產業到本地建廠。政府有關部門要做好產業投資的指導,讓地方和企業搞好選項投資。要制定嚴格的排污標準,加強排污監督、檢查。同時,要建立有效的防污染補償機制。

樹立正確政績觀大興求真務實之風

提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并不是說我們過去對干部政績上的要求和看法是錯誤的。它的意義在于:在新的發展時期和歷史條件下,領導干部的政績觀應該具有與黨的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調整和完善。正確的政績觀,應該是遵循經濟規律、社會規律、自然規律,全面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努力追求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優良、人民安居樂業的政績。正確的政績觀不是簡單的對干部考核指標的增減,更重要的是政府職能、執政方式、發展思路和思想方法的轉變。正確政績觀的本質是對人民利益的態度,因此,必須從執政為民的立場去創造政績;正確政績觀是科學發展觀的體現和保證,因此,必須按全面發展的要求去創造政績;國家的建設既包括經濟建設又包括制度建設,因此,必須注重在基本制度的建設上創造政績;執政黨的自身建設既關系自身也關系執政,因此,必須堅持在黨的建設方面創造政績。

——選自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魏宏在研究班上的講稿《關于樹立正確政績觀的幾個問題》王恒豐(省政協副主席):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不能見物不見人。在工作中,上面要有正確導向,不能說出了問題就是下面的。在考核政績上,至少要有四個方面的指標:一是GDP,二是人民群眾收入的增長,三是就業率,四是生活質量指標。政府應把就業作為重中之重。

陳華江(省紀委副書記):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就要把干部的考核與樹立科學發展觀結合起來,一方面不搞形象工程,另一方面也要通過樹立典型來推進工作;關鍵是要反對那些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在導向上,既要強調發展快,又要強調科學地發展;要加強紀律,對不落實科學發展觀,破壞環境,遺害子孫的要堅決查處。

唐堅(自貢市委書記):在發展思想上,要注意從“以物為本”到“以人為本”轉變;在發展道路上,要注意重點性和全面性的關系;在發展戰略上,要注意非均衡性與協調發展的關系;在發展模式上,要注意梯度發展與跨越式發展的關系。

侯雄飛(雅安市委書記):領導干部作風不正是腐敗,堅持錯誤的發展觀,犧牲環境、破壞生態的只圖一時的發展,也是一種腐敗。只講GDP不行,不講GDP更不行。解決“三農”問題,根本是擴大城鎮經濟規模,減少農業人口規模。

鄧新民(遂寧市委書記):堅持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加快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根本目的。作為領導干部,應該把堅持以人為本體現到執政理念、思想作風和工作之中,貫徹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各個方面,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去。要切實保護人民群眾合法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權益,著力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讓人民群眾越來越多地享受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果。

第二篇:堅持大統籌 構建新型城鄉關系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我國經濟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經濟發展方式的實質性轉變,與城鄉結構和城鄉關系的實質性調整轉換密切相關。近年來,統籌城鄉發展促進不少地區實現了由扶貧攻堅轉入推進城鄉一體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市情、縣情特點也發生了根本變化:一是群眾由基本的生產生活需求向環境、文化、精神等更高層次需求轉變;二是經濟發展由追求高速度向質量型、環保型轉變;三是公共服務由偏重城鎮居民向普惠城鄉居民轉變。在這種形勢下,加大統籌城鄉力度,拉平城鄉政策差距,構建新型城鄉關系,是統籌城鄉的大事之首。

一、構建新型城鄉關系的幾點認識

(一)構建新型城鄉關系的前提是解決好人口與生產要素的流動配置問題

近年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鄉差距仍然很大,問題的癥結在于兩個不協調:一是城鄉之間物質要素流動與人的流動不協調;二是城鄉之間勞動力流動與人口流動不協調。因此,推進農村勞動力和農村人口進城,使農村勞動力和農村人口向城鎮流動與農村資金、土地等生產要素 1 向城鎮流動相一致,實現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尤為關鍵。重點抓好兩方面工作:

1、促進農村勞動力和農村人口進城。一是要構建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市場,促進農民工進城就業,關鍵是農民工與城鎮職工享有同等待遇,保障農民工權益;二是要統籌解決農民工家屬進城問題,包括子女就學和社會保障,讓農民工家庭作為一個社會生活基本單位,在城鎮生存發展下去。

2、促進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在公共資源配置領域,加快向農村延伸覆蓋;在市場配置領域,通過政策干預和財政補償,引導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努力實現“人口進城”與“要素下鄉”雙向推進。一是要加大財政對“三農”的投入;二是要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三農”;三是要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服務“三農”。 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講的:“我們要讓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變為城鎮居民,也要讓農民有一個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二)構建新型城鄉關系的關鍵是拉平城鄉政策差距 構建新型城鄉關系,破除長期以來束縛城鄉居民自由遷徙的制度障礙是根本前提。拉平城鄉政策差距,應著重抓好“四個完善”、“四個統一”、“四個推進”、“四個加快”。

“四個完善”:

2 ——完善城鄉一元化戶籍管理制度。建立戶籍跟著人口走,戶口登記地與實際居住地統一的戶籍管理制度,充分保障城鄉居民平等享受一切權益。

——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健全和完善城鄉居民社會保障一體化體系,城鄉居民在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及生育等各項社會保險方面享受同樣的政策。

——完善城鄉統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城鄉統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農村低保標準,達到城鎮低保水平。進城落戶并符合城鎮低保條件的,可與城鎮低保戶享受同等的其他相關政策待遇。

——完善分區域統一的城鄉住房保障體系。建立分區域統一的城鄉住房保障體系,把縣(區)劃分為城區和鄉鎮(社區)兩類區域實施住房保障。

“四個統一”:

——統一城鄉退役安置及義務兵家庭優待標準。應征入伍的城鄉居民所在家庭享受統一標準的民政優待政策;服役退伍后,有安置卡并聯系到單位的,予以協調安置;有安置卡沒有聯系到單位和沒有安置卡的,統一標準給予貨幣安置。

——統一城鄉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城鄉居民因人身損害賠償,未明確規定適用統一標準的,應積極促成當事人雙方在自愿的前提下使實際賠償標準實現城鄉統一。

3 ——統一城鄉就業失業登記制度。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失業登記管理制度,統一失業保險待遇標準。把各類企業新增崗位的30%用于解決已進城落戶的經過培訓的農村居民,對大量吸納農民進廠務工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稅費減免或優惠政策扶持。

——統一城鄉計劃生育政策。對遷入城鎮或新型社區落戶的農村居民,可繼續享受《陜西省計劃生育條例》中農村居民的相關優惠政策。

“四個推進”:

——推進城鄉教育同質化。實行十二年免費義務教育和學前一年免費教育;加大學前教育,集中利用3-5年時間,為每個鄉鎮配套建設一個公辦幼兒園,配齊配強教師隊伍。使農村學生享受到與城鎮學生同質化的教育。

——推進城鄉環境建設同步化。按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要求,將縣城衛生清掃和保潔機制逐步向鄉村延伸,全面實施城鄉清潔工程,建立衛生保潔長效管理機制。

——推進城鄉公共交通發展。構建城鄉一體的現代交通體系,打造更加完善的交通服務網絡,將公交路線由中心城鎮向新型社區延伸,使城鄉居民出行更加方便。

——推進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在公路沿線基礎好、交通便利的地方,按照土地集約利用、產業聚集發展、農民集中居住、 4 服務管理城鎮化的“三集一化”的標準建設新型社區,將城鎮公共服務功能逐步向農村延伸。

“四個加快”:

——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鼓勵社會資本、企業參與農村土地流轉,領辦或合辦的合作經濟組織享受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政策,領辦或合辦的農業企業享受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優惠政策,加快農業產業集約化、規?;l展,促進農村土地集中流轉。成立縣、鎮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全面開展農村產權交易。

——加快農村產權認證。對農村承包地、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房屋四項產權進行確權頒證。為農戶行使財產的使用權、收益權、轉讓權、租賃權、擔保權、貸款權提供法律依據,促進農村生產要素自由流動。

——加快農村金融信貸改革。創新農村金融管理體制,在農村產權確權頒證的基礎上,推廣農村房屋抵押借款,探索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以及椒果園等多種抵押借款方式。發展農村金融信貸擔保組織,拓寬農村融資渠道。

——加快農民進城落戶。按照農民“進縣城、進鎮、進新型社區”的思路,整合資源,梯次推進,把城市公共服務功能向農村延伸,使農民在新型社區享受到與城里人一樣的公共服務,鼓勵有條件農民進城落戶居住。

二、構建新型城鄉關系是落實大統籌發展的當務之急 市委提出的抓好十件大事和轉型突破年完全符合市縣城鄉統籌城鄉發展工作的實際,我們要以構建新型城鄉關系為抓手,堅持大統籌轉型突破,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強化五種認識,把握六個原則。

五種認識:

1、統籌城鄉發展是一種必然趨勢。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構建和諧的工農關系、城鄉關系,是一種普遍的發展趨向,是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徹底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

2、統籌城鄉發展是一種決策理念。統籌城鄉發展,需要不斷解放思想,跳出就農業論農業、就農村論農村、就農民論農民的傳統思維方式,把城市與農村、工業與農業、農民與市民放在同一個層面來決策。

3、統籌城鄉發展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統籌城鄉涉及到經濟和社會的方方面面,是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不斷進行調整、優化的系統工程,需要對經濟體制、社會管理服務體制、收入分配制度進行深刻變革。

4、統籌城鄉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統籌城鄉發展決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漸進式的改革,必須要經過一個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長期堅持不懈,以點帶面,逐步推進。

5、統籌城鄉發展必須高端發力。必須從更高的決策層面破除城鄉二元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統籌城鄉加速推進。

六個原則:

必須堅持以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為保障;必須堅持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必須堅持以農民受惠為前提;必須堅持以政策引導為基礎;必須堅持以農民思想觀念轉變為主線;必須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

第三篇: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

堅持統籌城鄉發展 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xx區長在全區領導干部讀書會上的講話~年8月31日同志們: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是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要任務。前不久,市委召開了全市領導干部讀書會,著重研究探討了統籌城鄉發展問題。區委舉辦這次讀書會,目的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市委五屆六次全會及全市領導干部讀書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研究探討統籌城鄉發展問題,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理清思路、明確重點,切實加快推進我區城鄉一體化。會前,區委、區政府組織力量進行了專題調查研究,提出了《xx區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會上印發給大家討論,以進一步征求意見,集思廣益,修改完善。昨天,大家聽取了xx大學 xx教授和省農辦

一、深刻領會和正確把握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是一項重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涉及到思想觀念的更新,也包括政策措施的變化;不僅是發展思路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也是產業布局和利益關系的調整;不僅是體制和機制的創新,也是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進。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必須深刻領會其科學內涵,把握精神實質。城鄉一體化是一個新的概念,專家學者的觀點也很多,但至今沒有權威的、完整的、系統的定~釋。在市的讀書會上,大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城鄉一體化戰略的內涵,主要是立足于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堅持城鄉統籌,加快制度創新,積極消除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促進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使城鄉居民擁有平等的權利、平等的義務和平等的發展機會,使城市和農村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發展,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體來說要領會以下幾個方面:

1、城鄉一體化既是一個老課題更是一個全新的發展觀。 馬克思早就指出,必須消滅城鄉差別、工農差別、體力腦力勞動之間的差別。恩格斯最早提出城鄉融合的概念。斯大林把城市和鄉村有同等的生活條件,作為城鄉一體化的標志。在發達國家中,許多現代學者都提出用城鄉一體的新社會結構形態來取代城鄉對立的舊社會結構形態;城與鄉不能截然分開,城與鄉同等重要,城與鄉應當有機結合在一起的理論觀點。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也都證明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不單是城市的,而且是城鄉共同的。城鄉一體化就是城市和農村實現有機結合,以城帶鄉、以鄉促城,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為服務,達到城鄉之間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協調發展。

2、城鄉一體化既是一個常規的發展過程更是城市化的一個新階段。 城鄉一體化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促進城鄉居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變化的過程,是城鄉互相吸收先進和健康因素、摒棄落后因素,逐步形成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新型城鄉關系的過程。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就是要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綜合研究,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推進城鄉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市場信息、政策措施和社會事業發展的一體化,努力改革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在政策上的平等、產業發展上的互補、國民待遇上的一致,讓農民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樣的文明和實惠,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3、城鄉一體化的內容既是全方位的,但其核心是統籌發展。 要堅決摒棄先城市后農村的傳統發展理念,樹立統籌城鄉發展觀念,著力解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努力縮小城鄉差距。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扭轉了重工業輕農業偏向的發展戰略,但是政府的財政偏向依舊沒有改變;體制轉軌為城市工業經濟帶來了發展機遇,但農村經濟仍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弱勢產業,沒有得到國家財政的足夠支持,城鄉差別發展的態勢并沒有得到扭轉。只有堅持城鄉統籌,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徹底糾正城市和工業偏向的發展觀念,才能切實推進城鄉一體化。

4、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手段既是方方面面的,但關鍵是創新制度。 統籌城鄉發展,必須把制度創新作為前提和基礎。城鄉的制度分割導致了城鄉社會成員權力和利益上的差異,也嚴重阻礙了各類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和優化配置,影響了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如果不能消除城鄉制度差異,就不可能從根本上為城鄉統籌提供保障,城鄉差距就會越來越大,城鄉一體化也就不可能實現。推進城鄉一體化,關鍵就是要通過大力實施以戶籍制度為核心的制度改革,努力消除城鄉有別的制度分割,推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5、推進城鄉一體化既要抓第一產業,更要突出產業融合,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這個重點。 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城鄉一體化的推進最終是以大量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城市化的快速推進,以及農業現代化為基本途徑的。因此,實施城鄉一體化戰略必須把解決廣大農民的就業問題、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作為基本途徑,同時積極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促進農民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最終實現轉移農民、保障農民、提高農民、富裕農民的根本目的,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

二、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和現實需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是黨中央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科學把握世界各國現代化發展的一般規律,深刻總結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我們黨處理城鄉關系問題的經驗教訓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這個決策跳出了就農業論農業、就農村論農村、就農民論農民的傳統思維方式,拓寬了加快我國現代化進程的視野和思路。我們一定要站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深刻認識這一重大決策的重大意義。

1、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是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的

迫切任務。 黨中央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新的發展觀,是我們黨在我國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從新世紀新階段發展的全局出發,認真總結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于豐富發展內涵,創新發展理念,開拓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根本指針??茖W發展觀的內涵極為豐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其根本要求是統籌兼顧,具體要求是“五個統籌”。統籌城鄉發展居“五個統籌”之首,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要貫徹這一科學的發展觀,就要求我們在發展目標上,要從過去主要追求經濟增長,轉到更加重視社會發展和環境建設,全面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環境等多方面需求;在發展任務上,要從過去主要通過一部分地方、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推動生產力加快發展,轉到更加關注弱質產業、落后地區和困難群體,推動生產力平衡發展;在發展動力上,要從過去主要依靠資金、勞動的投入,實現經濟的粗放型增長,轉到更加重視科技進步和人力資本開發,實現經濟的集約型增長。這就要求我們實施統籌城鄉發展戰略,把促進城市建設發展與加快農村建設發展結合起來,把推動經濟增長與加快社會發展、環境建設結合起來,把發達地區加快發展與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結合起來,形成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格局。

2、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選擇。 新區組建以來,我區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呈現了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的喜人局面。去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05.1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620美元。國際經驗表明,這一階段正處于由中等收入地區加快向中上收入地區邁進的時期,經濟社會各方面都將會發生重大變化,出現一些新的特點。一方面,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產業結構趨向高級化,消費結構升級加快,特別是城市化加速發展,農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轉移;技術創新活躍,教育和科技事業迅速發展。另一方面,由于城鄉結構、區域結構、產業結構加劇變化,出現了發展不協調、不平衡,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貧富差別不斷擴大,各種利益矛盾日趨復雜的情況。在這個時期,發展有兩種前景,一是繼續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勢頭,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二是可能出現經濟停滯、社會動蕩,陷入“拉美陷阱”。所謂“拉美陷阱”就是拉美一些國家在現代化的進程中,由于偏面追求GDp,忽視協調發展,以致出現債務沉重、通貨膨脹、貧富兩極分化以及地區發展不平衡等一系列問題,最終出現“經濟有增長,社會無發展,大多數人不能分享現代化成果”的現象。要避免“拉美陷阱”,關鍵在于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在當前條件下,提出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戰略,正是順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新的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我們一定要從xx發展的歷史階段出發,把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作為新時期新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突破口來抓,統籌謀劃、統籌改革、統籌建設,并以此推動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

3、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是打造“五個xx”的必然要求。 根據專家的分析判斷,我省已經進入了工業化的中后期階段(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浙江城市化水平達到50.9%),城市正成為區域經濟的增長極,城市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城鄉關系、工農關系越來越密切,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顯得更加緊迫,也更有條件。xx區是湖州中心城市的核心區,是中心城區東擴的主要建設者,是市區乃至全市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堅持城鄉統籌、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市委市政府也對我們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市四套班子領導來xx調研時,市委書記楊仁爭同志更是對我們提出了爭做“統籌城鄉發展的示范區”的明確要求。對照新形勢、新要求,區委一屆四次全會重新梳理了我區今后的發展思路,提出了打造五個xx、建好六個區的目標定位。要實現這些新目標,建設好實力xx、開放xx、信用xx、生態xx、平安xx,關鍵是要處理好城鄉關系。因此,我們必須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xx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的一個大戰略,把發展效益農業、推進城市化、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生態區等各項戰略舉措整合起來,進一步發揮城市化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龍頭帶動作用,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改革和結構調整,形成城市與農村相互促進、農業與工業聯動、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格局。

4、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是解決“三農” 問題的根本途徑。 當前,農村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是城鄉二元結構尚未突破,城鄉差距、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扭轉,農業增效難、農民就業難、農民增收難、農民維權難的問題尚未根本解決,農業是弱質產業、農村是落后社區、農民是弱勢群體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變?!吨袊r民調查》陳桂棣、春桃講的“中國的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并非危言聳聽,并非杞人憂天。有一句話更令人難以忘記,“當我們拿出了今天的作家已經少有的熱情與冷靜,走向中國的農村時,我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憾和隱痛”。我區成立以來,為解決“三農”問題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可以說農業生產力得到了較快的發展,農民收入有了較快的提高,農村的面貌也有了較大的改觀。但從根本上來講,農業增效難、農民增收難、農村社會進步慢的問題還未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城鄉差距、工農差距、地區差距、貧富差距擴大趨勢尚未扭轉;經濟社會發展、投資消費增長、國民收入分配、人口資源環境四大失衡現象未根本扭轉;增收、發展、建設、就業、就醫、求學、進步、養老、減負、維權10個方面“難”的難度還在加大。其深層次原因在于發展戰略、發展機制、發展體制、發展目標和手段四大偏差仍然存在,在于城鄉二元結構沒有完全突破,城鎮化滯后,城鄉分割的政策、制度還沒有得到根本性糾正,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缺乏內在的有機聯系,致使工業發展與城市建設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帶動力不強,過多的勞動力滯留在農業,過多的人口滯留在農村。這種城鄉分割的體制性障礙和發展失衡狀態,造成了“三農”問題的現實困難,農村小康成為我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大的難點。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轉變城鄉二元結構、切實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性、緊迫性,牢牢把握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一本質要求,用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思路,努力解決“三農”問題,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當前以及我區實際來看,統籌城鄉發展面臨著突破傳統格局,實現新發展的良好機遇,也面臨著嚴峻挑戰。具體體現為五個“雙重制約”:一是統籌城鄉發展面臨著觀念、體制上的城市偏向和實際工作中抓“三農”的人不多,抓的力度不夠的雙重制約;二是優化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面臨經濟發展、人口增加的壓力以及保護建設投入不足的雙重制約;三是建設現代農村,改善生活質量,面臨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差和政策二元對待的雙重制約;四是西部山區鄉鎮面臨自我發展能力不強和東西部鄉鎮聯動發展不夠的雙重制約;五是擴大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面臨農民就業能力不強和就業崗位結構性、觀念性短缺的雙重制約。要切實解決好這五個“雙重制約”,我們既要借鑒歷史經驗和學習他人之長,又要順應時代潮流,結合我區實際,更加自覺、更加全面、更大力度地實施統籌城鄉發展戰略??傊?,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是新形勢下科學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的積極探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認識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歷史和現實意義,從xx實際出發,把城鄉發展作為一個整體科學籌劃、協調推進,形成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互動的發展格局,促進湖州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圍繞目標、突出重點,進一步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我區城鄉一體化這次,區委、區政府提請大家討論的《xx區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實施意見》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研究制定的。這個《實施意見》初步提出了我區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的分三步走總體目標,這就是: 按照打造“五個xx”的目標,全面實施統籌城鄉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健全體制,優化配置,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實現城鄉互補、協調發展,以統籌城鄉發展的先發優勢,確保我區在現代化進程中處于全市的前列。到~年,城鄉一體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城鄉差別、東西部差別逐步縮小,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到2010年,初步消除城鄉二元體制結構,形成城鄉地位平等、開放互通、共同進步的發展新格局。到2020年,與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同步,達到城鄉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持續發展,基本實現城鄉一體化。今后一個時期的主要目標是:——全區生產總值~年和2010年分別達到200億元、330億元,年均增長18%;——全區工業總產值~年和2010年分別達到760億元、1420億元,年均增長23%;——全區人均生產總值~年和2010年分別達到5000美元、7000美元,年均增長18%;——全區財政總收入 億元~年和2010年分別達到17.5億元、38.5億元,年均增長30%;——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和2010年分別達到18500元、25500元,年均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和2010年分別達8700元、11200元,年均增長9%;——城市化水平~年和2010年分別達到50%以上、70%以上。要實現上述奮斗目標,在具體工作中要認真把握好四個關系: 一是堅持長遠規劃與著力抓好當前的關系。 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規劃是前提。規劃滯后和缺失,等于沒有奮斗目標,勢必缺乏動力,最后無所作為。因此我們必須強化規劃意識,堅持做到規劃先行,科學地確定城鄉一體化的奮斗目標,著眼于全局、著眼于長遠、著眼于實踐,高起點、高水平地制定實施規劃,并且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形勢的變化逐步完善規劃,不斷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系統性。要在科學規劃的指導下,著力抓好各項實施工作,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推進。實施規劃必須只爭朝夕,立足長遠,抓好當前,根據現有條件和基礎,認真研究確定階段性目標和工作計劃,做到長規劃、短安排,做好做實當前能做可做的事。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正確對待任期有限性和發展長期性的矛盾,不搞形象工程,杜絕形式主義,自覺多做“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工作,甘當城鄉統籌發展的鋪路石,為推進城鄉一體化打好基礎。 二是處理好東部新區建設與加快農村發展的關系。 統籌城鄉發展的本質就是把工業化、城市化、農業農村現代化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鄉一體化是城鄉之間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協調發展的漸進過程,是雙向的、互動的,既不是全部鄉村變城市,也不是城市鄉村化,更不是城鄉一樣化。城鄉一體化強調的是充分發揮城市與農村各自的優勢和作用,城市和農村要在加快發展中互促共進。當前,我們一方面要堅定不移地加快東部新區建設,更好地發揮東部新區對周邊城鎮和農村的輻射帶動能力,加快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業農村的發展;另一方面,要按照城鄉一體化的目標,加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使農村能更好地接受城市文明,逐步實現城鄉一體。 三是加快經濟發展與促進全面進步的關系。 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最終目的是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進步,這也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首先要加快發展。任何時候發展都是第一要務,是前提和基礎。沒有發展,就沒有經濟基礎,一切都是空談。要解決“三農”問題,解決城鄉發展中的一系列難題和矛盾,縮小城鄉差距,關鍵靠經濟的發展。因此,在統籌城鄉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努力把經濟搞上去,為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和根本保證。但我們講加快經濟發展,并不是簡單的經濟增長,經濟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是為了不斷滿足全體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實現人的全面進步。因此,我們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始終要強化統籌發展的觀念,按照實現全面進步的目標,統籌城鄉經濟社會、人與自然的發展,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推動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和人的全面進步。 四是處理好加強政府推動與發揮市場作用的關系。 市場這只“無形的手”是有效配置資源、體現效率原則的一種手段,起到基礎性的作用;而政

第四篇:堅持城鄉統籌就業促進武南和諧發展

---武威市涼州區武南鎮人民政府

(2007年8月14日)

我鎮是全省首批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轄1個街道辦

事處,8個社區,17個村,137個村民小組??側丝?7316人.其中城鎮人口30138人,農業人口27178人,人均占有耕地1.97畝,農村剩余勞動力8261人。

近年來,我鎮以“城鄉統籌就業,促進和諧發展”為目

標,認真落實省市區關于城鄉統籌就業的文件精神,加大城鎮就業再就業力度,促進農村勞務輸出。已安臵下崗失業人員99人,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79人,靈活就業30人,每年農村勞務輸出7500人(次),創勞務收入2700萬元?;緦嵭辛顺擎傁聧徥I人員家庭和零就業家庭成員有1人就業,農村戶有1人勞務輸出和勞務收入“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標,全鎮經濟繁榮,政通人和,和諧發展。

一、 加強領導、健全機構、完善措施

我鎮是一個城鄉結合鎮,是原武威鐵路分局所在地,城

鎮人口的90%屬鐵路職工和離退休人員的家屬。為了實現城鄉統籌就業,鎮上從四個方面加強社保和勞務工作:一是機構人員得到加強。鎮上成立了勞動保障事務所和勞務經濟工作站,8個社區設立了相應的工作機構,抽調和選配了思想 1

素質好,工作能力強,文化程度高的5名干部,8個社區從再就業人員中選配了16名社保和勞務協管員;二是工作經費給予充分保障。鎮上每年對勞動保障事務所和勞務經濟工作站經費給予支持,為社保所和社區添臵了辦公設備,三年累計撥付經費24萬元。干部外出培訓、考察學習、聯系業務等給予了最大限度的保證。三是辦公條件得到極大改善。鎮政府積極主動加強與鐵路部門協調和聯系,建立了長期互助合作關系,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使8個社區辦公用房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突破,平均面積達20平方米;四是工作措施得到完善。在全鎮8個社區17個村開展了零就業家庭和勞動力調查,建立了勞動力信息庫。制定了各項工作制度和獎懲措施,有12名愛崗敬業的信息員得到獎勵。

通過努力,實現了經費有保證、辦事有專人、辦公有場所、工作有措施。

二、 挖掘就業崗位,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

為了促進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零就業家庭成員至少有一人實現就業,確保社會穩定,鎮上采取積極的就業措施,廣開就業門路,創造就業崗位。一是通過挖掘社區公益崗位,主動聯系14家駐鎮單位,先后在政府機關、公安、學校、醫院、敬老院等開發保潔、綠化、治安巡邏、社保、低保、計生協管等公益性崗位,安臵178名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和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二是政府補貼2/3養老基金,

鼓勵下崗失業人員靈活就業,有3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靈活就業。三是依托武南工業園區和小城鎮,抬起“龍頭”,擺好“龍尾”,鼓勵私營企業吸納城鄉新增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有2365名城鄉勞動力在華源肥業、金葉麥芽、宏達超市等69家私營企業實現就業。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18人,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63人。四是利用現有的各項優惠政策,鼓勵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有45名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商貿、餐飲、修理、養殖、運輸。五是積極扶持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積極聯系勞動部門為5名符合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小額擔保貸款10萬元。

通過挖掘就業崗位,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促進了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基本實現了零就業家庭成員至少有一人實現就業的目標。

三、 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 從我鎮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現狀調查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5%,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為

7、8年時間,更重要的是缺乏各種就業所需要的專業技能,輸出后只能從事一些粗、重、臟、險等苦力性工種,收入比較低,主要原因是勞動者自身素質不高。因此,加大他們的技能培訓尤為重要,我們一方面鼓勵引導務工人員到各種技校接受培訓,另一方面在全鎮各村選送了46名應屆高中畢業生,由政府或個人出資,送往黃羊技校、武威職校進行用工單位急需的電焊工、

修理工技能培訓后,輸送到用工單位,受到了用工單位的普遍好評。天津電力建設公司負責人在談到武南的民工時說:“武南的民工能吃苦、技術好。”今年我們繼續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選拔一批優秀青年定向培訓、定向輸送,實現從“苦力型”向“技術型”的轉變,拓寬他們的就業渠道和能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帶動一片”的目標。

四、 狠抓勞務輸出工作,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

面對人多地少、農民收入正處在一個艱難爬坡階段的現狀和農村稅費改革后鄉鎮干部做什么的問題,我鎮在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同時,從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高度來認識和對待勞務輸出工作,既把勞務輸出作為解決“三農”問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也把勞務輸出作為稅費改革后鄉鎮政府職能轉變的有效載體。特別是成立勞務經濟工作站以來,政府面向廣大的勞動力市場,抓宣傳、抓服務、拓渠道、樹品牌,全鎮勞務輸出實現了四個突破性轉變:一是由自發性、分散性輸出向有組織、大規模輸出轉變;二是由季節性、臨時性輸出向長年性、穩定性轉變;三是由苦力型向技能型、智力型轉變;四是低收入向高收入型轉變。

鎮上在機構、場地、人員、經費、工作、制度“六落實”的情況下,在17個村8個社區聘請了48名勞務信息員,制定了工作制度和責任目標。對工作人員和村(社區)信息員

專門進行了培訓,隊伍素質明顯提高。對村(社區)勞務信息員,鎮上拿出資金予以補貼,調動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明確了工作人員和村(社區)信息員的工作職責,配套完善了目標管理、責任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年終嚴格考核獎勤罰懶,使人人肩上有擔子、身上有壓力。

鎮勞務經濟工作站成立以后,首先對全鎮勞動力資源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摸底工作,并對復退軍人和應屆高、初中畢業生、大中專學生等特殊年齡段的新增勞動力和其他剩余勞動力分年齡、分特長、分需求建立了用工檔案,為有目的勞務輸出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礎,使用工單位有什么樣的需求就有什么樣的輸出。在此基礎上,重點做了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與市、區勞務部門的聯系協作。鎮勞務經濟工作站與市、區勞務部門建立了親密友好、互利共榮的合作關系,市、區部門提供的大量可靠用工信息被我鎮所用。二是及時準確地發布用工信息。鎮村(社區)都設立了專門的信息發布欄,及時向社會發布各方面用工信息,盡最大努力滿足群眾的務工需求。僅今年上半年發布信息138期362條。三是在“走出去”下功夫。鎮主要領導多次到本地金業麥芽、宏達超市、裕華木業、華源肥業等商談用工情況,到外地企業考察了解用工情況。四是在“請進來”上求突破。利用原武鐵分局駐鎮優勢,邀請哈密工務段、張掖工務段、武南車

務段等用工單位領導到武南來洽談用工業務。五是建立穩定的勞務輸出基地。鎮上借助過去帶領群眾到新疆打工摘棉花的基礎,主動聯系用工單位,與新疆農六師芳草湖農場三團、新湖農場一團、瑪納斯縣聯系建立了穩定的勞務輸出基地。通過有組織輸出和自發輸出,每年輸出摘棉工近2000人。

通過加強勞務輸出,實現了輸出一人,富裕一戶,帶動一片的目標,加快了全面建設小康的步伐。

第五篇:堅持“四個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

中共常寧市委辦公室

統籌城鄉發展是改變城鄉二元結構,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近年來,常寧立足市情實際,堅持以規劃為藍圖,以產業聚集為支撐,以公共服務為保障,以社會管理為服務,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為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統籌城鄉發展規劃,優化城鄉建設格局。著力于城鄉規劃先行,以統籌規劃促進城鄉建設一體化。一是科學規劃全面覆蓋。按照 “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原則,打破原有城鄉分割的規劃模式,建立覆蓋城鄉的規劃體系。先后投入2000多萬元聘請湖南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修編城市總規,按照“一座城、兩條河、三個環、四個湖,七縱八橫”的城市總體構想定位山水園林城市,“十二五”末將達30平方公里30萬人口的規模,2025年將達70平方公里70萬人口的規模;按照“中心鎮、標準村、宜居房”的要求,正在編制20個鄉鎮的總體規劃。二是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做好11個專項規劃,如電力、道路、公交、消防、改排水、園林綠化、環衛設施、商業網點等,為130余個項目做好修建性詳細規劃,詳規覆蓋率從2008年的30%提高到80%。目前,已編制完成教育黃線、郵政報刊亭等8個專項規劃及27個重點項目控制性詳規。按湘南工礦重鎮的標準,高起點編制完成水松地區總體規劃。抓好塘灣、桐江、蔬菜等一批新農村示范村,著力打造省道S320線沿途蘭江鄉八

一、和群、元山 1

—培元辦事處蓮花新農村建設示范片,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三是完善設施加強對接。把城市和農村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在推進城鄉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中做到統一考慮、統一布局、統一推進,實現共建共享。目前,全市97%的村通了水泥路,單位面積公路密度、萬人公路擁有量居衡陽市前列。全市27個鄉鎮(辦事處)政府所在地及周邊村組都用上了自來水,為15.27萬人解決了飲水安全問題,洋泉水庫集中供水工程開工建設,成為全省縣級中唯一的10萬噸/日供水處理系統。農村電網到組到戶改造率達到100%。

二、統籌城鄉產業布局,促進城鄉經濟發展。一是發揮企業集聚效應。以“一區二園一廊”產業發展為重點,切實提升項目承載力和產業集聚度。“一區”,即水口山經濟開發區,重點在引進高新科技類產業上求突破。“二園”,即松柏有色金屬循環經濟工業園、白沙冶煉工業園,重點發展礦產采選冶煉、資源再生利用的精深加工產業。“一廊”,即宜陽工業走廊,重點發展技能密集型產業,規劃5平方公里,重點承接IT、光伏等產業。積極引進優勢企業向園區集中,實現集群發展,初步形成了鞋帽加工、紡織服飾、玩具制作、電子加工四大產業集群。二是形成農業規模效應。按照“優勢更優、產業連片”的思路培育地方特色產業,推進農業集約化、規?;洜I,重點發展糧食、油茶、烤煙產業。組建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創建蓬塘、三角塘和羅橋等三個糧食高產萬畝示范片。2011年,落實糧食播種面積120.01萬畝,糧食總產45.48萬噸,居衡陽市前列。做響油茶產業品牌,引進中糧集團開發油茶產業,開工建設全國首家油茶批發大市場和

油茶文化風情園,打造百里油茶示范帶和高速公路油茶走廊,成功舉辦兩屆中國(常寧)油茶旅游文化節,向世界伸出“油茶枝”。 堅持煙葉富民,穩定擴大烤煙生產面積,建設萬畝煙葉走廊和湘南濃香型煙葉基地,連續三年完成煙葉收購任務,今年烤煙種植面積擴大到3.8萬畝,預計收購煙葉12萬擔。三是提升三產拉動效應。引進了一批金融保險、電子商務、職業技術教育等新興服務產業;建設了帝煌、印山國際等一批高端品牌酒店,提高接待設施建設水準,鼓勵休閑娛樂業創新發展;引進一批知名物流公司,加快建材大市場、萬村千戶物流配送中心等項目建設,逐漸形成現代化的特色服務體系。打造中國印山、天堂山風景區、塔山西江漂流等旅游品牌。積極發展以果蔬采摘、避暑休閑為主的農業生態休閑產業。

三、統籌城鄉公共服務,推進城鄉全面進步。把社會事業投入的重點放在農村,加快構筑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城鄉公共服務平臺,縮小城鄉公共產品供給差距。一是推進城鄉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在城區,抓好常寧二中和宜陽小學搬遷,建設一批中小學,化解大班額。在農村,大力調整優化教育布局,按照《常寧市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校布局調整規劃》,近年計劃撤并49所(含教學點),目前已撤并11所;加大對農村學校特別是邊遠山區學校的支教力度,每年選派優秀教師到邊遠山區輪流支教,安排新進教師到偏遠地區鍛煉;大力推進寄宿制學校建設,寄宿制學校覆蓋全市95%以上鄉鎮,開設公餐,有力地緩解了外出務工人員的壓力。二是完善城鄉醫療服務體系。近年來,先后投入1400余萬元

對全市35個鄉鎮衛生院進行了改擴建,共增加病床300多張。按照“一村一室”的原則,為所有的衛生室添置了必備的醫療衛生設備,市、鄉、村三級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建立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工作制度,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三是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按照“城鄉一體、全面覆蓋、低點起步、逐步提高”的思路,健全完善就業、養老、醫療、救助等民生保障體系,逐步實現“應保盡保、應助盡助”。在所有的鄉鎮建立了勞動保障站,至2015實現縣鄉兩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網絡互聯,促進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根據經濟發展情況,及時調整農村低保、大病救助和農村五保救助標準,落實城鄉低保對象44038人。積極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農合參合率保持在99.52%以上。積極推行11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大力保障農民的基本健康權益。

四、統籌城鄉社會管理,加快城鄉文明共建。一是生態共建。大力倡導循環生產,把原來無用的廢渣、廢氣、廢水再度進行提煉,提高使用效益,礦產資源利用效率由原來60%提高到現在90%以上,企業效益明顯提升。目前松柏工業園已建成年產值過30億元的冶煉化工循環產業集群,成為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廣泛開展植樹造林,被評為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單位。二是文化共享。建成22家綜合文化站、707家農家書屋,第二輪遠程教育覆蓋全市50%鄉鎮,實現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全覆蓋,“廣播電視村村通”、“互聯網絡村村通”、 “送文化科技下鄉”等活動全面開展,大大豐富了農村精神生活。三是文明共創。堅持以城帶鎮、以鎮帶村,大力開展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省級衛生縣城活動。開展“一隱

兩違”建筑清理整頓,打擊違法違規建設134棟,面積36.7萬平方米。今年,在衡陽市率先開展“環境衛生城鄉同治”大行動,徹底改變城鄉衛生面貌,全市已實施“三清四改”1.5萬多處,建成垃圾池4500多處,臟、亂、差的現象得到有效解決。市民文明意識明顯增強,城鄉面貌明顯改觀。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填充墻裂縫問題處理下一篇:聽高老師的講座有感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