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超聲科探頭消毒登記表

2022-12-29

第一篇:超聲科探頭消毒登記表

超聲探頭消毒MicrosoftWord文檔.

河南省衛生廳文件 豫衛醫 [2011]186號

河南省衛生廳關于印發《河南省醫療機構超聲診療消毒技術規范(試行》的通 知

各省轄市衛生局,省直各醫療機構 : 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超聲診療工作的消毒隔離、 消毒滅菌 工作,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依據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及《三級綜 合醫院評審標準(2011年版》等要求,我廳組織制定了《河南省醫療機構超聲 診療消毒技術規范(試行》,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的意見 和建議請反饋至廳醫政處。

聯 系 人:王秀萍

聯系方式:0371— 65897865 電子郵箱:yzcwxp@163.com 二○一一年九月九日 河南省醫療機構超聲診療消毒技術規范 (試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超聲診療消毒隔離、消毒滅菌工作,保障醫療 質量和醫療安全,特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 本規范適用于開展超聲診療工作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

第三條 開展超聲診療工作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嚴格執行本規范,并將超聲 診療工作中的醫院感染管理、消毒隔離及消毒滅菌工作納入醫療質量管理,加強 監測和監督。

第四條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轄區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超聲診療相關消毒隔 離、消毒滅菌工作的監督管理。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五條 開展超聲診療工作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制定和完善并認真落實超聲 診療管理的消毒隔離、消毒滅菌及醫院感染管理各項規章制度。

第六條 從事超聲診療工作的醫務人員, 須接受相關的醫院感染管理知識與技能 培訓,具備與超聲診療環節相關的清潔、消毒或滅菌、職業衛生安全防護等醫院 感染預防與控制方面的知識,遵循標準預防的原則,嚴格遵守并落實與超聲診療 相關的規章制度。

第七條 超聲診療室建筑布局合理,診療區域與超聲診療器械的清洗、消毒或滅 菌區域分開設置,滿足診療工作需求。

第八條 經完整皮膚、粘膜的超聲診療室須做到防塵、通風、干燥,有足夠的空 間放置設備及設施,并便于移動和清潔。經皮膚粘膜穿刺、活檢、置管、注射藥 物等介入超聲診療室應達到一般手術室Ⅱ類環境標準,并按照衛生部《醫院手術

部(室管理規范(試行》要求進行管理。 第三章 消毒、滅菌和隔離要求

第九條 各醫療機構須根據超聲診療器械的危險程度及材質特點, 選擇適宜的消 毒或滅菌方法,并遵循以下原則: (一進行超聲診療的超聲探頭須做到一人一用一清潔一消毒或滅菌。 (二凡經皮膚黏膜進行穿刺、活檢、置管、注射藥物、手術等進入人體無菌組 織、器官的探頭、光源、導線等超聲醫療用品,使用前必須達到滅菌水平。 (三接觸患者完整皮膚、粘膜,皮膚病或其他皮膚感染性疾病等患者的超聲診 療用探頭,使用前、后須做到一人一用一清潔一消毒。

(四凡經食道、直腸、陰道等體腔進行超聲診療用探頭須做到一人一用一清潔 一消毒。

第十條 經完整皮膚、粘膜的超聲診療室須做到: (一每日工作完畢后,應對物體表面進行清潔擦拭、消毒;當被患者體液污染 時,應及時采用吸濕材料去除可見污染物,再用含有效氯 500-1000mg/L消毒液 擦拭消毒、去除殘留消毒劑,保持清潔。保持診療床清潔,每日更換床單、枕套 等,如被污染應及時更換。

(二皮膚消毒:

1、對完整皮膚患者進行超聲檢查時,無需進行皮膚消毒。

2、對有開放性傷口、皮膚病或皮膚感染性疾病患者進行超聲檢查時,應對患者 的受檢部位進行皮膚消毒。消毒方法可選用 75%酒精消毒 2次,或使用碘伏消毒 液消毒 2次,作用時間不應少于 2min ,然后再進行超聲檢查。

(三物品準備:無菌棉簽、 75%酒精或碘伏皮膚消毒劑,消毒型醫用超聲耦合 劑,探頭無菌保護膜或無菌套,軟紙巾。

第十一條 經皮膚粘膜穿刺、活檢、置管、注射藥物等介入超聲診療室須做到: (一工作人員準備:進行無菌操作時應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工作圓帽、無 菌手套,必要時穿無菌手術衣。

(二 物品準備:手術中使用的超聲探頭須達到滅菌要求 (可采用低溫滅菌方法 。 使用時探頭表面應套無菌保護膜。一次性使用醫療物品嚴禁重復使用。

(三皮膚消毒:消毒范圍以穿刺點為中心,消毒區域應大于 15cm 。先用 2%碘 酊紗布(或大棉球涂擦手術區皮膚,待自然干后,再用 75%酒精紗布(或大棉 球 涂擦 2遍、 脫碘, 作用時間不少于 2min 。 按照手術鋪巾操作要求鋪好無菌巾。 第十二條 按照衛生部 《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 要求, 根據超聲診療環境的不同, 配備適宜的衛生洗手、干手與手消毒及外科手消毒、干手設施,規范醫務人員手 衛生操作。

第十三條 超聲探頭須做到一人一用一清潔一消毒或滅菌。 消毒方式可采用消毒 型醫用超聲耦合劑、消毒凝膠或選用超聲探頭專用消毒劑進行探頭消毒,超聲檢 查后應及時清除探頭上的血漬、體液及分泌物,經清洗、消毒后 備用。

(一經皮膚超聲檢查的探頭 , 須做到一人一用一清潔一消毒。

(二接觸患者破損皮膚、粘膜或經食管、陰道、直腸等體腔進行超聲檢查的探 頭,須做到一人一用一清潔一消毒、外套無菌膜。檢查完畢須對探頭進行有效的 清潔和消毒。

(三手術中超聲探頭須一人一用一清潔一滅菌。使用時探頭表面外套無菌膜。 (四 每班次檢查結束后, 須對超聲探頭等進行徹底清潔、 消毒處理, 干燥保存。 第十四條 超聲診療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要按照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及衛生部《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有關要求進行初步處理。

第十五條 各醫療機構選擇的消毒劑、消毒凝膠或消毒型醫用超聲耦合劑,應同 時具備衛生部批準的消毒劑衛生許可批件、 省級衛生許可證和省級藥品監管機構 批準的二類及以上的醫療器械注冊證,證件應在有效期內。消毒劑應標明有效成 份及其含量;有效成份含量應符合衛生部對皮膚粘膜消毒劑限量值要求。

第十六條 超聲探頭消毒劑不推薦使用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如苯扎溴銨(新潔爾 滅 、 醋酸氯已定 (洗必泰 、 鹽酸聚六亞甲基雙胍。 為不影響超聲波的通透性, 不推薦使用無機抗菌劑納米銀和對人體有一定毒性的乙二醇等。 禁止使用含有纖 維素的消毒凝膠。

第十七條 為保護操作者和被檢查者在超聲診療過程中的安全, 并防止超聲探頭 被腐蝕,超聲探頭所使用的消毒劑、消毒型醫用超聲耦合劑(或消毒凝膠應符 合化學、消毒學、醫學超聲原理;其標準應以國家認定的法定檢測機構出具的檢 驗測試報告為依據;其聲學指標應達到醫藥行業標準 YY 0299-2008醫用超聲耦 合劑的相關標準;生物相容性及其他生物學特征應符合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 對消毒劑的相關要求。 所使用的醇類溶劑僅限于可以生物相容和生物降解的醇類。

第四章 監 測

第十八條 超聲探頭須至少每三個月監測一次,并做好監測記錄。 (一接觸完整皮膚探頭表面細菌菌落總數不得超過 10cfu/件。

(二接觸黏膜探頭表面細菌菌落總數不得超過 5cfu/件,并不得檢出金黃色葡 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

(三進入人體無菌組織的探頭表面須達到無菌水平。 第十九條 超聲探頭消毒效果監測方法: (一 采樣方法:按照衛生部 《消毒技術規范 (2002年版 》 物體表面采樣方法。 (二采樣時間:超聲探頭消毒后、使用前,且探頭須保持干燥。 (三常規采樣部位:超聲探頭。

(四監測方法:細菌菌落總數采用傾碟法進行活菌計數,金黃色葡萄球菌、銅 綠假單胞菌分離鑒定采用 《消毒技術規范 (2002年版 》 2.1.11.2.3、 2.1.11.2.4的方法檢驗。真菌檢驗采用《消毒技術規范(2002年版》 2.1.9.1.7。

(五 結果判定:耦合劑細菌菌落總數、 金黃色葡萄球菌、 銅綠假單胞菌參照 《消 毒技術規范(2002年版》 2.1.11.2進行檢驗。耦合劑真菌檢驗采用《消毒技 術規范(2002年版》 2.1.9.1.7。

第五章 監督檢查評估

第二十條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轄區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超聲診療醫院感染 管理、消毒隔離及消毒滅菌工作的檢查、指導、評價與監督管理,促進超聲診療 工作質量的持續改進。

第二十一條 各醫療機構應對衛生行政部門及其委托的質量控制中心開展的對 超聲診療工作的檢查指導和質量評估予以配合,不得拒絕和阻撓,不得提供虛假 材料。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二條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規范: 滅菌:是指用化學、物理方法達到殺滅一切微生物。

消毒:是指用化學、物理、生物的方法殺滅或消除環境中的致病微生物,達到無 害化。

清潔:是指去除干擾滅活微生物作用的有機物、無機物和可見污染物的去污染過 程。

手衛生:是指醫務人員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

洗手:是指醫務人員用醫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膚污垢、碎屑和部 分致病菌的過程。

衛生手消毒:是指醫務人員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 以減少手部暫居菌的過程。 速干手消毒劑:含有醇類和護膚成分的手消毒劑,包括水劑、凝膠和泡沫型。 醫用超聲耦合劑:在超聲診斷和治療操作中, 充填或涂敷于皮膚—黏膜與探頭 (或 治療頭輻射面之間,用于透射聲波的中介媒質。

消毒凝膠:溶膠或溶液中的膠體粒子或高分子在一定條件下互相連接,形成空間 網狀結構,結構空隙中充滿了作為分散介質的液體,分散體系稱作凝膠。具有消 毒作用的凝膠稱為消毒凝膠。

超聲診療消毒規定

一、探頭

1、 常規探頭:一般接觸皮膚的探頭必要時使用一次性保護性手套或專用探頭套以防止交叉感染。 疑肝炎、性病(外生殖器周圍檢查等疾病,檢查完除規范處置探頭外保護套(膜外,尚應在水龍 頭下(探頭面向下,電纜接線在上,避免進水以軟絨沾肥皂水擦拭和沖洗多次。

2、直腸內探頭、陰道內探頭:每日在使用結束后清潔保存。每次使用前必須先用消毒紙巾將整 個探頭全面擦拭消毒, 再加套質量可靠的消毒隔離套, 用后丟入專用污物桶中。 在使用過程中如發生 外套破裂、脫落,要立即用 75%酒精消毒擦拭探頭 2遍,肥皂水輕擦 3分鐘及流水沖洗 2分鐘,吸 干后,再加套使用。直腸、陰道等腔內探頭所用耦合劑必需經滅菌處理。

3、食道內探頭:在每次使用結束后先按上述 “ 拭、擦、沖 ” 過程處理。然后吸干水滴, 2%戊二醛 泡 20分鐘(消毒要求或 10小時(滅菌要求 。方可供下一患者使用。

4、血管內導管式探頭、尿道內探頭:嚴格按說明書要求操作使用。 術中探頭、腹腔鏡內探頭:與食道內探頭消毒要求相同。

*注:超聲儀器的所有探頭,均禁用碘酒、有機汞或氯化高汞、有機溶劑、過氧乙酸、酸性液、 堿性液等清洗。不準用加溫煮沸或高壓蒸氣消毒。除極少數特殊探頭可用 75%酒精浸泡消毒外,其 他各種探頭可按廠家說明書規定消毒。 (如:使用甲醛氣體或其他氣體熏蒸等

二、耦合劑:選用無刺激性、不致敏、無毒、不致癌、不影響皮膚色素、不腐蝕探頭面材及保護 層、 不溶解塑料外殼及膠合劑、 不發生色素滲入探頭內部的耦合劑。 耦合劑應為中性 (PH =7.0±0.5 , 不含金屬離子或有機溶劑,加熱至 180℃不變質,不霉變及不生長細菌。

在介入性超聲操作過程中, 使用專用的密封包裝滅菌耦合劑, 亦可事先置入手術器械包高壓蒸氣 消毒,或無菌甘油臨時替代。

三、床單:每日更換。已知為

1、 2類傳染性疾病者,應加鋪消毒床單或一次性紙床單,防止交 叉感染。對極度衰弱、大小便失控、腸造瘺、膀胱造瘺、尿失禁、膿液性外漏或引流液滲漏、陰道流 血的患者及嬰幼兒檢查時,應鋪橡皮(或塑料床單。

四、室內消毒:1.一般超聲檢查室: (1紫外線消毒 可在中午或下班后進行,每天 1次。 (最大有效距離:2m 。每半年檢查一次 紫外線消毒器具的性能。

(2擦拭與打掃:每天下班前進行。

(3污染物、污染地面消毒:發現污染物應即予清除。再用含有效氯 500-1000mg/L消毒液擦拭 消毒,去除消毒劑,保持清潔。禁止使用乳酸、甲醛及過氧乙酸等腐蝕儀器的化學品。

(4空氣消毒:建議使用 “ 空氣凈化機 ” 。

2.介入性超聲室:(1 、 (2 、 (3 、 (4同上; (5每周徹底清潔消毒 1次。 B 超探頭殺菌消毒器

地址 273500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山東兗礦集團第二醫院 發明(設計人趙文秀 ; 張興安

專利代理機構濟南魯科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摘要

B 超探頭殺菌消毒器,屬于醫療器械裝置技術領域。目前醫院里用的 B 超探頭不經殺菌消毒就同時給 多個人做 B 超檢查,這樣使用很不衛生,病人也很不情愿,并容易引起一些交叉傳染。該實用新型的 技術方案為:箱體 1上固定有彈簧夾片 2,箱體 1內分別設置有插接槽 4和殺菌消毒燈 3。它的優點 是:結構設計合理實用,構思

巧妙新穎,使用它可快速對 B 超探頭進行殺菌消毒,可以做到每檢查一 個病人給 B 超探頭殺菌消毒一次, 使 B 超檢查過程更衛生, 病人容易接受并避免了檢查過程的交叉傳 染。

導管室 (介入治療室 是在 X 線血管造影機的導向下進行的無菌介入治療, 導管室 (介 入治療室的整體布局除了要符合手術室的無菌要求外,還要有適合 X 線機工作的環 境。

一、布局及設置

(一設置要求:應設在相對獨立區域。地面、墻壁、屋頂裝修應采用光滑、無孔隙, 容易擦洗消毒、不易受化學消毒劑侵蝕的建筑材料,一般地面采用抗靜電材料。造影 間不宜裝對外的窗戶,依靠空調、空氣凈化裝置進行室內氣體交換及溫度調節。室內 應保持恒定的溫度和濕度,溫度為 20℃~25℃,相對濕度為 40%~60%。

(二按外科手術室要求嚴格劃分三區:分限制區、半限制區和非限制區。限制區在 最內側,包括機房、無菌物品存放間、洗手間等;半限制區在中間,包括物品清洗處 理、包裝、洗片、閱片區域,辦公室、敷料室、放射介入術后處理間、暗室、病人觀 察室等;非限制區在外側,包括接受病人處、更衣室、休息室、雜用間、換鞋出、出 入推車交換處等。衛生間設在更衣室內,男女分開,遠離機房、控制室及計算機室, 有利保持機房的濕度在正常范圍內,同時三區之間有門隔開,并設明顯的分界標志。

二、感染管理要求

(一 導管室 (介入治療室 門口安排專人管理, 負責發放拖鞋 (鞋套 、 口罩、 帽子、 參觀衣等,接待門診病人,做好候診室家屬工作。

(二每日晨用清水擦拭地面、物品表面,室內空氣采用空氣凈化消毒機進行消毒; 每日術后均須用清水再次擦拭,污染術后物品及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消毒;術中應隨時 清理消毒血跡、排泄物、嘔吐物,以免污染環境;術后清潔后再次空氣消毒,室內保 持清潔、整齊、干燥。

(三病人行造影術前應常規進行艾滋病、各型肝炎、梅毒等項化驗檢查。陽性者應 通知導管室(介入治療室在隔離介入室進行診療,并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

(四各類診療的器械必須遵照《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一次性使用 導管不得重復使用。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只能一次性使用。

(五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批的產品,其說明書未界定一次性使用的導管,應 按去污染、清洗、滅菌的程序進行處理。達到以下要求:

1、導管應編號并記錄使用情況。

2、使用后的各類導管用含酶清洗液浸泡、清洗。

3、經高效消毒劑消毒后,再用高壓水槍沖洗,蒸餾水高壓沖洗,高壓氣槍干燥。

4、檢查導管的長度,表面是否光滑、打折,用放大鏡檢查有無裂痕,管腔有無阻塞。

5、用密封袋密封,環氧乙烷滅菌,監測合格,注明滅菌日期及失效期。

6、電極導管要檢查測試導電性,并記錄結果。

7、傳染病人用過的導管不得重復使用。

(六 嚴格執行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 認真做好醫療廢物的分類、 收集、 轉運、 交接、 登記等工作。

(七三區分別設置衛生清潔設備,不得混淆使用。各區衛生清潔用物要定 期消毒。

第二篇:超聲探頭及四維知識

超聲探頭的核心是壓電晶體或復合壓電材料。

為了向人發射超聲波,并將經組織界面反射回來的信息轉換為圖象信號,能完成這功能的器件就是超聲換能器。

當在晶片上加一機械振動時,則此時晶片將產生電苛——將機械能轉變為電能,這種效應稱為正電壓效應,當在晶片是加一交變電信號,則此材料將產生與交變信號同樣頻率的機械振動——將電能轉變為機械能,這種效應稱為逆壓電效應。 產生超聲波是晶體的逆壓電效應,或泛稱為壓電效應

二、超聲探頭的種類與臨床應用

線陣探頭、凸陣探頭——主要用于腹部、婦產、外圍血管 扇形掃描探頭 ——主要用于心臟 環陣扇形探頭 ——主要用于腹部

探頭是超聲儀器的重要部件,使用時應避免探頭摔打,牽拉導線,用不帶腐蝕性的清潔劑擦洗探頭殘余耦合劑,儀器不用時應凍結圖像。

三、探頭頻率與振子

單頻探頭:探頭的標稱頻率(如3.5MHz),為發射時振幅最強的頻率。也是探頭的工作頻率。

變頻探頭:通過面板控制,對同一探頭可選擇2——3種頻率(如 3.5MHz. 5.0Mhz)——探頭頻率可變 寬頻探頭:發射時:有一很寬的頻帶范圍,如2MHz——12MH 接收時:分三種情況

(1)選頻接收:在接收回聲中選擇某一特定的中心頻率,保證能達到所要求的診斷深度,盡可能選擇較高頻率的回碭,以獲得最佳的圖像質量

(2)動態接收:在接收時,隨深度變化選取不同的頻率,近場,中場達到好的分辨力和好的穿透力的要求

(3)寬頻接收:接收所有頻率的回聲在中近場包含不同頻率回聲取中頻,遠場只保低頻取高頻,在遠場由于高頻成分衰減,只保留稍低頻率的回聲。

四、高頻探頭:

當頻率在40MHz——100MHz范圍時,稱之為高頻超聲探頭,主要用于皮膚成像,冠狀動脈內成像及眼部成像,如:超聲生物顯微鏡。

任何種類的探頭晶片前面均有匹配層,探頭匹配層可保護壓電振子,減少聲波的諧振,增加頻寬,使聲阻抗與皮膚相近,保證聲波有效透入人體,保證縱向聲波傳播。

探頭的壓電振子保護層,振子引線,吸聲層,探頭及接插機構等是探頭質量的重要因素。

五、振子數:

是超聲探頭的重要指標,也是決定整機具體使用結果的關鍵技術之一。

超聲探頭由若干振子(陣元)組成,并與一定數目的通道對應。振子數可用一定方法測得。 陣元與振子通道的關系:一個陣元可以包括4~6個振子

如256振子只有64陣元,一個陣元包括4個振子,256振子可與256個采集通道對應也可與64采集通道對應,即256振子,64采集通道。

振子數多(包括1

28、2

56、

512、1024振子及通道)理論上成像質量越好,高密集探頭使聲束掃描線密度高,多方向同時接收回聲信號,不需要進行插補處理,圖像細膩,分辯力好。

在數字化波束形成中,接收回聲時全部振子及通道均起作用。

1什么是四維彩超胎兒寫真

四維彩超胎兒寫真是通過四維(動態三維)彩超記錄胎寶寶在媽媽腹中的形態、表情、動作,給未出世的寶寶留下視頻、影像作為永久留念,她記錄下了人生最初的感動。在歐美、港澳,胎兒寫真已經成為每個準媽媽為孩子留下的第一份珍貴的禮物,并且已經像婚紗攝影一樣,從對時尚的追求逐漸變成人生的必須。

2醫學超聲影像工作原理解析:四維彩超與其他彩超的區別

二維彩超、三維彩超、四維彩超,統一采用的是超聲波技術。超聲波是聲波的一種,它可以穿透液體,遇到組織會產生回波(回聲),不同的組織回聲強度也不盡相同。根據這一特點,人們利用計算機收集這些回聲,將其轉化為圖象顯示在屏幕上,以此來觀察人體內部臟器、血管以及胎兒。

二維超聲,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B超,是超聲波切面成像,圖像是一個組織特定部位的斷面,這種圖象只有專業醫生才能看得懂,它是由2個維度(X軸+Y軸)組成的平面,而三維超聲是通過計算機的后期處理,在其垂直的面上加上Z軸,使之成為立體成像。

要讓三維的超聲波圖像動起來,只要加上時間這個軸,就成為動態三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四維彩超立體成像技術,而彩色也是人為加上去的偽彩色。這些都是現代高科技的計算機技術造福人類的成果。在醫學上,它用于診斷人體器官的相關疾病,特別是對胎兒體表的立體成像有著無可比擬的獨特優勢,為給胎兒做寫真提供了可能。

圖像與實體表面基本一致,而且是彩色圖像,便于普通人觀察。 通過四維彩超,我們能真切的看見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模樣。 3四維彩超對寶寶是否有傷害

四維彩超室在三維彩超基礎上加上時間軸,也叫實時三維彩超。利用二維超聲,也就是我們通常所有的B超截面圖實時合成三維影像。而超聲檢查是一種無創性檢查。胎兒超聲檢查是一種間接的方法,不是直接檢查胎兒,而是通過母體間接做檢查,由于通常使用的B超儀器所發出的超聲波是低強度的,對胎兒是沒有任何危害的。 4怎樣才能拍出清晰可愛的四維彩超胎兒寫真 其實拍出來的胎兒照片清晰與否,主要取決于胎位、胎兒面部前方的羊水量、是否有胎盤、臍帶、肢體遮擋等因素,就好比我們平時照相一樣,你背向鏡頭的時候就只能看到你的后背,你側面對著鏡頭就只能看到側臉,只有當你正面對著鏡頭的時候才可以看到完整的臉部;此外,如果你拿東西遮住臉蛋,當然也看不清整個臉部了。所以,是否能照出漂亮的胎兒臉部照片,還要BB的配合呢。不過,一般情況下,如果我們發現胎兒臉部顯示不清,拍照效果不好的時候,都會輕輕推動一下胎兒,盡量讓其轉一個體位,如果BB睡著了,我們會建議孕婦到外面走動走動,然后回來再照一次。孕周越大,胎兒可以活動的空間越少,能在有限的檢查時間內拍出好的照片的機會就越少;孕周過小的時候,胎兒有部分器官又未能顯示清楚,寶寶在各個孕周的大小、形態、動作、表情都不一樣,所以孕媽媽把握好照四維的最好時期。

5、多少周拍四維彩超最合適

我們建議懷孕16-35W之間都可以,如果趕到30W以前效果更好

不同的孕周孩子的表現是不一樣的,就看您想給孩子留下什么樣的留念了。16W-18W左右可以看到寶寶整個身體都在一個鏡頭的畫面,寶寶的胳膊腿的活動情況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20W-26W左右,這個時候寶寶已經長了一些肉肉,一個鏡頭下來可以看到寶寶大半個身體畫面,表情也豐富了

26W以后,因為寶寶已經到大孕周了,一個鏡頭只能看到寶寶的局部了,這個時候肯定是以寶寶的頭部為主,這時能看出寶寶長得像媽媽還是像爸爸嘍,幾乎和出生后沒有區別了。

四維彩超能夠多方位、多角度地觀察宮內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為早期診斷胎兒先天性體表畸形和先天性心臟疾病提供準確的科學依據。過去的B超設備只能檢查胎兒的生理指標,而四維彩超還能對胎兒的體表進行檢查,如唇裂,脊柱裂,大腦、腎、心臟、骨骼發育不良等,以便盡早的進行治療。生個聰明健康的小寶寶,并且將寶寶的樣子和動作制作成照片或VCD,讓寶寶擁有最完整的0歲相冊,這已經不再是幻想。

第三篇:修改淺談醫用超聲探頭的發展_V2

醫用超聲探頭的研究進展

周錫明1,安玉林2,沙憲政3 (1. 岳陽市一人民醫院 設備科,湖南 岳陽,414000 2. 解放軍四零一醫院 醫學工程室,山東 青島,266071 3.中國醫科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系,遼寧 沈陽,110001)

摘要:本文闡述了醫用超聲探頭在醫學超聲設備的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時從材料工藝,結構技術以及應用前景等方面分析了醫用超聲探頭的發展現狀和應用前景。

關鍵詞:醫學超聲設備;醫用超聲探頭;醫學超聲技術 中圖分號類: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以后添加)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Ultrasound Probe

Zhou Ximing1, An Yulin2, Sha Xianzheng3

(翻譯上面的)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t status of medical ultrasonic probe in the development of ultrasonic equipment。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material technology, structur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discussing th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ultrasound probe.

Key words: Medical ultrasonic equipment; Medical ultrasonic probe; Ultrasound technolog隨著科技的進步,醫用超聲診斷設備朝寬頻帶化、數字化、多功能化、多維化、信息化發展?,F今的超聲診斷領域已出現了新的技術,像超聲內窺鏡,超聲CT,多維超聲,血管內超聲等。20 世紀末超聲檢查已占據各類醫學影像檢查方式的四分之一[1]。

超聲探頭是在各類超聲診斷設備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常被稱為超聲診斷儀的“眼睛”,它既能將高頻電能變換為超聲機械能向外輻射,并接收超聲回波將聲能轉換為電能 ,即具有超聲發射和接收雙重功能,其性能和品質直接影響整機的性能。了解超聲探頭的發展對了解醫用超聲診斷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醫用超聲探頭的應用現狀

超聲診斷是一種無損傷、實時性好、無電離輻射、使用方便、低成本、適用范圍廣的影像診斷方法,尤其是現代各種新型超聲診斷設備應用于臨床以來,超聲診斷技術在現代化醫院內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國際公認,醫學超聲成像技術、X-CT、MRI及ECT是現代醫學成像技術的四大醫學影像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心臟科、產科、眼科、肝、腎、膽囊及血管系統等。

醫用超聲探頭作為醫學超聲成像系統中最為

關鍵的聲學部件。醫用超聲探頭的特性具有使用特性和聲學特性兩大方面,使用特性主要有工作頻率、頻帶寬度、靈敏度、分辨率等。而聲學特性是指探頭中換能器的阻抗特性、頻率特性、換能特性、暫態特性、輻射特性和吸收特性等。

醫用超聲探頭的主要特性跟它的換能器有著重要的聯系。目前超聲成像設備上用得最多的醫用超聲探頭是一維陣換能器,該換能器已被應用于體表、小組織、心臟、腹部、婦產科和眼科等部位的超聲診斷中,根據人體不同部位及器官臨床診斷的要求制成不同形狀大小、不同陣元數和不同頻率的一維陣換能器。一維陣換能器又常見為一維線陣和一維凸線陣,凸陣換能器具有線陣換能器可進行多段電子聚焦和機械扇掃換能器具有寬闊視野的優點,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相控陣換能器常用于心臟功能超聲診斷, 心臟功能超聲診斷由于受肋骨的限制,換能器不能像其他換能器一樣隨意移動, 相控陣換能器采用實現順序變角度掃描,臨床應用中一些成像系統也有使用一些高性能換能器來做心臟功能超聲診斷。對于心臟超聲診斷的另一種形式為避開肋骨的影響,采用經食道心臟超聲成像系統,該系統中換能器在平行或垂直于換能器平面的兩個方向控制移動,以達到從心臟側后方進行超聲檢查的最佳位置。

機械扇掃換能器常與內窺鏡技術結合用于胃

腸道疾病診斷, 也可用于外周血管、冠狀動脈等診斷;單陣元凹面圓形換能器一般常應用于眼科成像;目前已有部分采用壓電復合材料的寬頻帶換能器應用在臨床多頻率成像和諧波成像;采用壓電單晶材料制作的高頻換能器有的也應用于眼科超聲成像中,用于婦產科、心臟等部位的超聲成像系統有的也采用二維面陣換能器進行三維成像。

總之,由于超聲醫學工程技術的進步,超聲探頭由原來體外用的長形、圓形、凸形發展到各種腔內探頭、管內探頭,尤其是將數毫米直徑的微型導管探頭置于內窺鏡的頂端或直接導入管腔, 可以介入到腔內和血管內,甚至心臟冠狀動脈內進行診斷以及輔助治療。

2醫用超聲探頭的關鍵技術和發展

目前,醫用探頭種類繁多,其性能也不盡相同。但是其基本結構是類似的,探頭由插頭、壓電振子、聲透鏡、匹配層、吸聲塊、支撐架、聲頭外殼和電纜線構成。其中由壓電振子、匹配層、聲透鏡和吸聲塊組成的醫學超聲換能器是是醫療超聲系統中最為核心的聲學部件,其研制理論及技術涉及到聲學、信息、電子、材料、物理等多個領域。 2.1從材料發展方面來講

壓電振子是探頭中最重要的部件,是一個可逆的機電換能系統。壓電陶瓷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壓電材料[2]。其具有機電轉換效率高、易與電路匹配、性能穩定、易加工和成本低等優點得到廣泛應用。同時,壓電陶瓷材料也存在聲特性阻抗高,不易與人體軟組織及水的聲阻抗匹配;機械品質因數高,帶寬窄;脆性大、抗張強度低、大面積元件成型較難及超薄高頻換能器不易加工等缺陷。

在20世紀90年代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是弛豫型鐵電壓電單晶[3]。2004 年,飛利浦將壓電單晶(PMN-PT)應用到X7-2面陣換能器上,圖像質量有了突破性提高。

基于鋯鈦酸鉛(PZT)陶瓷的壓電復合材料,是將壓電陶瓷和高分子材料按一定的連通方式、一定的體積比例和一定的空間幾何分布復合而成,其機電耦合系數高、聲阻抗較低且易加工成型,在醫用超聲換能器中應用較多的是 1-3 型和 2-2 型[4],其中1-3 型復合材料具有高靈敏度、低聲特性阻抗、

較低的機械品質因數和容易加工成型等特性[5]。復合材料超聲換能器可實現多頻率成像、諧波成像和其他非線性成像,其性能明顯優于普通壓電陶瓷材料制作的換能器。部分諧波成像系統中采用復合材料制作的寬頻帶換能器,并應用于臨床。如Odile Clade 等人用1-3型復合材料研制了中心頻率為 3.5 MHz 凸陣和7 MHz 線陣相比陶瓷換能器帶寬增加了15%~25%[6]。T. R. Shrout 等人使用細顆粒壓電陶瓷制作2-2 型在高頻超聲換能器中有著很好的應用前景[7] 。

壓電材料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復合化、功能特殊化、性能極限化和結構微型化,最近一個階段的發展方向集中在: 高居里溫度壓電材料、細晶粒壓電陶瓷、無鉛壓電材料三個方面[8-9]。 2.2 從結構技術方面來講

傳統壓電超聲換能器,均是基于壓電振子、匹配層、背襯等核心結構[10],然而傳統換能器的設計及工藝,已經難以滿足探頭微型化、集成精密化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國際上有研究者利用由集成半導體工藝衍生而來的 MEMS(Microfabrication Process) 微加工工藝,開發了一類新型的醫用超聲換能器: 微加工超聲換能器 ( Micromachined Ultrasonic Transducers,MUTs) 。MUTs 利用微薄膜的彎曲振動發射和接收超聲波,省卻了傳統換能器中的匹配層和背襯。根據機電轉換機制的不同,MUTs 可以進一步劃分為電容式 cMUT( capacitive MUT) 和壓電式 pMUT( pie-zoelectric MUT) 兩種。cMUT 最大的優勢在于超寬的頻帶寬度[11],其應用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制作技術,以硅材料為襯底,上面生長一層中間留有空隙的支撐體,然后在支撐體上覆蓋一層薄膜,這樣薄膜和硅體之間就形成了一層空氣隙,在薄膜和硅體上分別加以金屬電極,就形成一個具有振動薄膜的電容式超聲換能器。cMUT具有靈敏度高、帶寬寬、易于制造、尺寸小,工作溫度范圍寬及易于實現電子集成等優點。而pMUT 是集壓電薄 / 厚膜技術和硅微加工技術于一體,利用振膜的彎曲振動模式發射和接收超聲波的器件[12]。從而從結構上不斷創新。

3 醫用超聲探頭的應用發展前景

3.1與光學集成應用

醫用超聲內窺鏡以電子內窺鏡系統為基礎,將超聲換能器經由電子內窺鏡活檢通道伸入體腔,接近目標器官,既可以直接觀察粘膜表面的病變,還可以通過超聲掃描獲得器官管壁斷層的組織特征,不但擴大了普通內窺鏡的診斷范圍,而且提高了普通內窺鏡的診斷能力。 醫用超聲內窺鏡是電子內窺鏡技術與超聲傳感技術,微機電技術,現代計算機技術等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融合的產物,是當前應用前景非常廣闊的醫療儀器之一。

隨著內窺鏡在醫學臨床的普及應用, 更加現代化,合理化,人性化,智能化的內窺鏡設計與制造,顯得尤為重要。超聲內窺鏡的探頭細徑化,變頻,兼容性強以及圖像處理自動化的發展進程中同時對醫用超聲探頭的制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現在細徑、高頻以及變頻技術。 3.2與導管介入手術集成醫用

冠狀動脈造影(CAG)是一種安全可靠的有創診斷技術,現已越來越多地被臨床所接受,曾一度被認為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但是CAG只能顯示血管長軸的管腔投影影像,無法分清管腔的實際形態,對病變位于腔內或壁內無法區別,更無法了解斑塊的組織特性。隨著PCI的發展,介入醫師需要對冠脈內的解剖結構及病理生理狀況進行全面的了解以指導介入治療,單純冠脈造影已不能完全滿足臨床的需要,而血管內超聲(IVUS)是無創性的超聲技術和有創性的導管技術結合起來的新的診斷方法,準確掌握血管的管壁和狹窄程度。它對冠脈進行切面顯像,不僅可觀察到管壁結構和管腔形態,還可準確地測量血管直徑、管腔面積和斑塊面積,明確斑塊的性質和偏心程度,明確血管造影中等程度冠脈狹窄病變的性質、嚴重性和穩定性,指導進一步的治療,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

血管內超聲探頭大致劃分為機械旋轉型單探頭和電子掃描陣列式探頭[13]兩種。機械旋轉型式是將裝載有單晶體的轉換器設計在外鞘內,利用一個靈活的傳動軸帶動轉換器發生機械旋轉獲取圖像。電子掃描陣列式通過由多個陣元呈環形排列在導管頂端,通過電子開關的逐次連續激勵,從而獲得

360°橫斷面圖像。

IVUS已被廣泛應由于臨床,但它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IVUS成像中的偽像使近場圖像變得模糊,從而使超聲導管的大小較其實際大小增大。超聲導管與血管長軸不垂直會導致圖像的幾何形狀失真。超聲導管的大小也限制了其在嚴重狹窄病變中的使用。相控陣探頭具有較機械探頭更小的外直徑,但是其分辨率明顯低于機械探頭,影響成像質量。 3.3三維實時動態成像

與傳統二維超聲成像相比,三維超聲成像具有圖像顯示直觀、能得到靶標的容積、面積等的精確測量結果和可以縮短醫師診斷需要的時間等優點,三維超聲成像一直是當前應用及開發的焦點。

目前,主要有兩種獲取三維超聲圖像的方法。一種是利用現有的一維相控線陣獲取一系列空間位置已知的二維超聲圖像,然后再對獲得的圖像進行三維重建,獲取二維圖像主要通過機械驅動掃查法和磁場空間定位掃查法。

另外一種是利用二維面陣探頭控制超聲波束在三維空間的偏轉方向進行聚焦,獲得實時三維空間數據,然后重建得到三維圖像。所以面陣換能器即多維高密度超聲換能器的研制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目前用于臨床的商業化面陣探頭,主要采用單晶材料,然而研制面陣換能器存在著很多技術難題[14],如靈敏度低、陣元引線復雜、系統發射/接收通道數等問題。心臟實時三維超聲成像技術正在逐步發展中。

3.4高頻探頭的高速發展

因醫學成像對更高分辨率的追求,使得高頻超聲(≥20 MHz) 成像成為一個研究熱點。在皮膚科、口腔科、眼科、肌肉骨骼系統疾病的診斷,以及小動物活體成像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此外,超高頻(≥50 MHz) 超聲可以有效地診斷青光眼和眼部腫瘤。美國南加州大學 NIH 醫學超聲換能器技術中心在該領域處于領先地位,Shung K. K 教授領導的團隊研制了多種高頻超聲換能器,例如中心頻率為 67MHz 和 100 MHz 的 32 陣元超聲換能器陣列[15]。加拿大 Sunnybrook 研究中心 S. Foster 教授領導的團隊,研制了( 30 ~ 80) MHz 高頻超聲換能器。美國Volcano 生產的 Revolution 心血管內導管系統,使用了中心頻率為

45 MHz 的相控陣。美國 Boston Sci-entific 研制了含有 40 MHz 機械旋轉超聲換能器的iCross 心血管內導管超聲系統[15]。

4 結束語

醫學超聲成像技術已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作為超聲成像系統核心部件的換能器研發在不斷進行中。從當初的頻帶較窄的壓電陶瓷換能器,發展到目前部分應用于臨床的穿透深、信噪比高的壓電單晶換能器、三維成像換能器和廣泛應用于臨床的寬頻帶換能器。寬頻帶、多維高密度、高頻、微型化腔內集成探頭和環境友好是未來超聲換能器發展的主要方向。醫學超聲技術的發展使得超聲成像成為臨床診斷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 彭 玨,覃正笛,刁現芬,金 程,汪天富,陳思平.醫學超聲關鍵技術研究和進展[J].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2013,34(1):21-26. [2] 裴先茹,高海榮.壓電材料的研究和應用現狀[J].安徽化工,2010,36(003):4-6. [3] Park S E,Shrout T R.Ultrahigh strain and piezoelectric behavior in relaxor based ferroelectric single crystals[J]. JAppl Phys,1997,82(4): 1804-1811. [4] 伍于添.醫學超聲設備原理·設計·應用[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

[5] BirerA,GhohestaniM,CathignolD. Development of a compact self-focusing piezoelectric generator using electrical pre-strain piezocomposite material Ultrason Sonochem, 2004, 11(3-4): 155-160 [6] Clade O,Felix N,Lacaze E. Linear and curved array with advanced electro acoustic and acoustic properties[A]. IEEE Ultrasonics Symposium: IEEE[C], 2002.

[7] Shrout T R,Park S E,Lopath P D,et

al.Innovations in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for ultrasound transducers[A], Society of Photo - Optical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s(SPIE)

Conference Series[C], 1998.

[8] 楊慶慶,李全祿,吳晶等. 壓電材料的研究和

應用現狀[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11,16(S2) : 4-6

[9] 趙亞,李全祿,王勝利等.無鉛壓電陶瓷的研

究與應用進展[J].硅酸鹽通報,2010,29(3) [10] Vos H J,Frijlink M,Droog E,et al. Transducer

for harmonic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maging[J]. IEEE Trans.Ultrason Ferroelectr Freq Control,2005,52 (12) : 2418- 2422. [11] Oralkan O,Ergun A S,Johnson J A, et al.

Capacitive micromachined ultrasonic transducers: Next-generation arrays for acoustic imaging[J]. IEEE Trans. Ultrason.Ferroelectr Freq Control,2002,49(11): 1596-1610.

[12] Akasheh F, Myers T, Fraser J D. et al.

Development of piezoelectric micromachined ultrasonic transducers[J].Sens Actuators A Phys,2004, 111(2) : 275-287.

[13] Schulze-Clewing J,Eberle M J,Stephens D N.

Miniaturized circular array for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C]. IEEE Ultrasonics Symposium: IEEE, 2000

[14] Smith S W,Lee W,Light E D,et al. Two

dimensional arrays for 3-D ultrasound imaging[A]. IEEE Ultrason-ics Symposium: IEEE[C], 2002

[15] Cannata J M,Williams J A,Zhou Q,et

al. Development of a 35-MHz piezo-composite ultrasound array for medical imaging[J]. IEEE Trans. Ultrason. Ferroelectr.Freq. Control,2006,53(1) : 224-236

第四篇:醫用消毒超聲耦合劑-二類耦合劑

醫用消毒超聲耦合劑(西臣邦尼)

醫院使用名單

1, 深圳羅湖區第一人民醫院 2, 東莞莞城醫院

3, 東莞黃江醫院

第五篇:超聲科入科教育

為適應當前醫院的實際情況,加強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醫師管理,加速培養其實際醫療工作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更好的為病人服務,科室根據醫院的《臨床教學工作管理制度》、《進修人員管理制度》,特制訂我科實習、輪轉醫師培養計劃。

一、 目的及宗旨:

1、 敦促實習、輪轉醫師盡早、盡快地掌握超聲的基本原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 鞏固和提高實習、輪轉醫師分析和解決臨床影像診斷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3、除了致力提高其業務能力外,還要注意培養綜合素質,強化服務意識,更全面的了解并熱愛本職工作。

二、總體要求:

1、 每月參與疑難病例討論;

2、 每月參加“科內業務講座”并做好筆記;

3、 每季度接收指導醫師的小測驗一次;

4、 適當參加相應學科組的課題研究。

三、出科考核介紹:

1. 每位同學在出科出科前由帶教老師和本科室負責人進行出科考核。包括出科考試及技能考核。 2. 出科時進行理論考核及技能考核。

超聲科培訓計劃

一、培訓目標:

打下扎實的超聲醫學科臨床工作基礎,能夠掌握正確的超聲醫學臨床工作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盡可能多地展示超聲聲像圖并鼓勵學生接觸臨床,參加實踐,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要注意引導學生努力學習和運用辯證唯主義的觀點、方法,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通過專業理論學習與適當的臨床實踐,使學生初步理解超聲診斷疾病的基本原理,熟悉超聲波檢查的應用范圍,實現以下培訓目標:

1.掌握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的超聲診斷和鑒別診斷,能夠熟練操作超聲儀器,并掌握正確檢查手法。

2.熟悉或了解相關的其他影像學知識,包括其適應癥、檢查方法及主要劉闖價值。

3.熟悉或了解與超聲醫學相關的臨床知識,掌握最基本的臨床急救技能和方法,認識超聲診斷在臨床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培訓要求:

(一)了解超聲波檢查的工作原理、診斷價值、局限性以及在臨床工作中的作用與地位。

(二)了解常用的幾種超聲檢查方法(B型、M型、彩色多普勒超聲)以及超聲波檢查前的注意事項和應用范圍及價值。

(三)理解觀察超聲聲像圖的方法及診斷原則。

(四)了解主要腹部、心臟、婦產、外周血管的正常超聲聲像圖表現,了解一些常見疾病的典型聲像圖特征。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城市客運行業存在問題下一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匯報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