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以身立教為人師表論文

2022-05-16

小伙伴們反映都在為論文煩惱,小編為大家精選了《以身立教為人師表論文(精選3篇)》相關資料,歡迎閱讀!【摘要】《楚辭》涵蓋了屈原的人生使命和心路歷程。王錫榮教授的《楚辭新論及其他》對屈原的政治思想進行了全方位的評價,認為屈原的個人哀傷充分體現在作品中,用文字之妙展現哀傷之美,通過凄美傳說寄托全部情感,塑造了百轉千回的意境。屈原一生都在感嘆時光流逝,因為他政治抱負成空,失去報效祖國的途徑,但又不甘心碌碌無為。

第一篇:以身立教為人師表論文

推進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夯實職業教育立教之本

摘 要 改革開放40年,我國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經歷了恢復發展期(1979-1984年)、體系構筑期(1985-1997年)、調整鞏固期(1998-2011年)、深化發展期(2012-2018年)四個階段,職業教育師資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規模穩定中增長、結構不斷優化、素質不斷提升、體系不斷完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呈現出“從職前培養走向職前培養職后培訓相結合”“從學校培養走向企業參與培養”“從注重數量規模走向高素質專業化”“從??票究茖哟巫呦蜓芯可鷮哟?rdquo;的特點和規律,未來應從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升專業素質能力、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提高教師地位待遇4個方面下大力氣,力求造就一支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雙師型”職教師資隊伍。

關鍵詞 職業教育;師資隊伍;改革開放40年;發展歷程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1]。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最根本依靠力量。對于職業教育來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師資隊伍是其獲得科學發展的重要保障。改革開放40年來,黨和政府把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擺在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位置,我國職業教育師資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在改革開放的不惑之年,對我國職業教育師資隊伍改革發展的歷程進行回顧,總結建設的成就和寶貴經驗,對于新時代推動我國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邁上新臺階具有重要意義。

一、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歷程

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梳理促進我國職教師資發展的重大政策措施,挖掘我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的重大轉折點和重要節點,比較我國職教師資規模、結構、質量、水平等方面的變化,總結我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基于此,把我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的40年歷程分成四個階段:恢復發展期(1979-1984年)、體系構筑期(1985-1997年)、調整鞏固期(1998-2011年)和深化發展期(2012-2018年)。

(一)1979-1984年:恢復發展期

1978年11月,原國家勞動總局向國家計劃委員會報送了《關于恢復四所技工教育師范學院問題的報告》,建議在吉林、天津、山東、河南恢復建設4所技工教育師范學院。1979年1月,國家計劃委員會、教育部向國務院上報的《關于增設四所技術師范學院的請示報告》提出,“目前,技工學校的師資不足、質量不高的問題相當突出,解決師資問題是辦好技工學校、提高辦學質量的重要條件之一。”經中央領導圈閱批準后,同意復建4所技工師范學院,即天津技工師范學院、吉林技工師范學院、山東技工師范學院、河南技工師范學院。1980年10月,國務院批轉的《教育部、國家勞動總局關于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的報告》中指出,“省、自治區、直轄市應積極籌辦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在該政策引導下,我國又陸續建設了一批獨立設置的職業技術師范院校(??茖W校)。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的建設,標志著我國擁有了專門培養職教師資的高等院校。

除恢復重建和新建職業技術師范大學之外,選調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加強教師進修、有計劃培養專業教師也是這一時期加強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措施。198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職工教育工作的決定》指出,“目前,職工學校的教師,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遠遠不能滿足需要。要選調那些能勝任教學的職工和技術人員,擔任專職或兼職教師。”據此拉開了選調、聘請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擔任或兼任專業課和實習指導教學工作的序幕。1983年3月,教育部印發《關于1983-1984學年度全國中等專業學校選派教師到全國重點高等學校進修的通知》,到1985年分三批共選派了440名中等專業學校教師到國家重點高校進修。1983年5月,教育部印發《關于編報1983-1985年培養職業學校專業課師資計劃的通知》,要求各省、市、自治區教育廳(局)“通過各種途徑對專業課師資進行有計劃地培養”。在此政策推動下,華東工程學院、華東水利學院、山東工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學校開設職業技術教育師范系、師范專業或師資班,為職業教育發展培養了大批高質量的師資隊伍。

在職業教師職稱評定制度建設和改革方面,為充分發揮中等專業學校教師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服務的積極性,1980年2月,教育部印發《關于中等專業學校確定與提升教師職務名稱的暫行規定》,將中等專業學校教師職務名稱定為副教授、講師、教員、實習教員4級。同時對這4級職務名稱的確定或提升都規定了具體標準。同年7月,教育部印發《關于中等專業學校確定與提升教師職稱試點工作的通知》,規定各省、市、自治區高教(教育)廳(局)應成立評定職稱領導小組,各校必須建立評審組織負責評審工作。經過試點,到1981年2月,此項工作全面展開。1985年9月,國家教委發出《關于改革中等專業學校教師職稱評定、實行教師職務聘任制的報告》,對中等專業學校教師的職務名稱及任職條件、高級職務的限額和各級職務的結構比例、各級職務的職責、評審與聘任 (或任命)的辦法作出了原則規定。到1989年底,職業技術學校教師職務評聘工作基本完成。

(二)1985-1997年:體系構筑期

1985年5月,《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印發,提出了教育體制改革的方向、指導思想、思路和要求,成為這一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此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等法律政策文件的頒布拉開了職教師資隊伍體系構筑的序幕。

第一,構筑職教法律體系。1993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1995年3月,第八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1995年12月,國務院頒發《教師資格條例》;1996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至此,有關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法律體系基本形成,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有了法律保障。

第二,構筑政策體系。1985年5月印發的《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建立若干職業技術師范院校,有關大專院校、研究機構都要擔負培訓職業技術教育師資的任務,使專業師資有一個穩定的來源。”[1]為進一步落實《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關于加強職教師資的精神,解決職業技術學校師資嚴重不足和質量不高的突出問題,1986年6月,國家教委頒發《關于加強職業技術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幾點意見》,重點是建立健全職業技術教育師資培養系統,著力解決師資的培養和培訓問題。1989年1月,原勞動部頒發《關于加強職業技術培訓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了職業技術培訓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任務,提出加強后備師資的培養、采取多種形式培訓在職教師的多種舉措。1991年10月,《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提出“要本著培養和培訓、專職和兼職相結合的原則,多渠道地解決職業技術教育的師資特別是技能教師來源問題”。這是以國務院名義為職業教育頒發的首個文件,首次提出要建立職教師資繼續教育制度,為未來一定時期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

第三,構筑職教師資培養培訓體系。1986年6月,國家教委印發《關于在四所直屬院校試辦職業技術教育師范班的通知》,規定“有關大專院校要有計劃設置職業技術師范班、專業、系,納入高校招生計劃,為職業技術學校培養師資”,確定在浙江大學、南京工學院、華中工學院、大連理工學院等試辦職業技術教育師范班。1989年10月,國家教委批準浙江大學、天津大學成立職業技術教育學院,承擔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校長、管理干部及師資培養、培訓工作。1993年4月,國家教委委托湖南農業大學、河北農業技術師范學院建立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培訓中心。1994年以后,國家教委又同意同濟大學、東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四川聯合大學等高校設立職業技術學院。1995年,根據國家教委批復,浙江大學、天津大學等院校開始招收職教師資班,招收師資計劃納入學校年度招生計劃。此外,國家教委又先后批準浙江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河北農業技術師范學院等高校建立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到1998年底,全國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共計306個,其中,在高等院校設立的有215個,在中等職業學校設立的有91個;培養培訓專業課師資的基地182個,培養培訓實習指導教師的基地124個。至此,我國職教師資培養培訓體系基本成型。

第四,調整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結構。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教師實踐操作能力較弱、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少、兼職教師尤其能工巧匠少、教師學歷整體不高等問題日益凸顯,在此背景下,調整職教師資結構提上日程。1986年6月,國家教委頒發的《關于加強職業技術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幾點意見》提出,“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又有教學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到校兼課”“注意聘請有實踐經驗的四級以上技工、能工巧匠擔任實習指導教師”。1993年1月,國家教委、農業部、林業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強農村、林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和農民中專農、林類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幾點意見》,要求把“從社會上聘任專、兼職教師”作為職教、成教師資隊伍建設的一條重要原則,大力選調、聘請農林科技人員擔任專、兼職教師。1995年11月,國家教委辦公廳印發《關于制定并落實職業教育師資培養計劃的通知》,要求“依據本地區職教師資隊伍的現狀和職教事業發展規劃,制定本地區職業教育師資培養五年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逐年落實。1996年7月,國家教委頒布《關于取得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的學歷的規定的通知》,規定“取得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各類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級中學畢業及其以上學歷。”1995年,國家教委印發的《關于開展建設示范性職業大學工作的通知》中,將1/3以上是“雙師型”教師作為申請試點建設示范性職業大學的基本條件之一,標志著職教師資建設開始由追求數量向追求素質的轉變。1997年9月,國家教委辦公廳頒布《關于組織中等職業學校在職教師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組織中等職業學校在職教師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以加速實現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學歷達標的要求。1997年9月頒布的《關于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等文件,分別對職教師資的學歷、專業等進行了結構調整,并取得實效。

(三)1998-2011年:調整鞏固期

世紀之交,在確定的“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經濟體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體制改革要繼續深入,精神文明建設要切實加強,各個方面相互配合”事業建設和發展總要求大背景下,國家把職業教育也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國務院先后于2002年、2005年兩次做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在職教師資隊伍建設上,更加注重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建設、職教師資學歷層次和素質提升。

第一,重視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建設。1998年12月,教育部印發《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依托普通高等學校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重點建設50個職業教育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標志著基地建設成為我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1998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于組織推薦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的通知》,正式啟動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選拔工作。2000年8月,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建設的意見》,對進一步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做出全面更加細致的要求。從1998年至2001年,教育部分三批公布了56個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名單。同時,為充分發揮企業在培訓職教師資中的作用,依托上海寶鋼集團公司、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等8家單位建立全國職教師資專業技能培訓示范單位。到2012年,我國已建設93個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8個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示范單位、10個教師企業實踐單位,各省區市也已建立300多個省級基地[2],為職教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支撐保障。

第二,重視“雙師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199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加快建設兼有教師資格和其他專業技術職務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從群體意義上首次提出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結構構成的“雙重性”,為職教教師個體發展和職教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2000年3月,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高職高專教育師資隊伍專題調研工作的通知》,第一次使用了“雙師型”教師與“雙師”素質教師的概念,并對其內涵做出了解釋。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門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以及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均從職稱系列和證書獲得等方面對“雙師型”教師的外在表征形式進行了界定和說明。2010年7月,由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進一步從“制度”建設層面,提出“以‘雙師型’教師為重點,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依托相關高等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截至2012年,近40%的專業教師成為“雙師型”教師,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所占比例達到35.3%,雙師型素質專任教師比例達到51.5%,為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3]。

第三,注重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2005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要求“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切實提高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精神,2006年12月,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10年,培訓15萬名中等職業學校專業骨干教師,其中,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培訓3萬名,省級培訓12萬名。2007年,項目進入全面實施階段。至 2009 年,中央財政已投入 4 億多元,省級財政投入近 6 億元,中職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取得明顯成效,完成了 12 萬多人的國家級和省級專業骨干教師的培訓,80 個重點專業的師資培訓方案、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教學法教材已經通過結題評審和成果驗收,共有近3600 所中職學校、5400 多個專業點得到中央財政資助,聘請教師 12000 余人,90%以上受資助的學校是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學校,80%受資助的專業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相關專業。2011年,為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完成培訓一大批“雙師型”教師、聘任(聘用)一大批有實踐經驗和技能的專兼職教師的工作要求,教育部、財政部決定2011-2015年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投入超過26億元,共組織了45萬名職業院校專業骨干教師參加培訓,中央財政支持2萬名中職學校青年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半年,建設300個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專業點,開發100個職教師資本科專業的培養方案,為進入改革“深水區”的職業教育注入了強勁驅動力。

第四,注重職業院校教師學歷層次提升。1998年12月,教育部印發《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采取多種形式,大力提高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素質,努力實現高中階段教育的教師和校長獲碩士學位者應達到一定比例”。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要求“把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為師資培養、培訓的重點”。為貫徹國家精神,落實《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提出的采取多種形式,大力提高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素質,努力實現“高中階段教育的專任教師和校長中獲碩士學位者應達到一定比例”的要求,2000年5月,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聯合印發《關于開展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工作的通知》,決定在部分全國重點建設的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學校,開展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工作,在2000-2005年間, 平均每年招收約1000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為做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攻讀碩士學位工作,2001年3月,教育部決定成立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工作專家指導小組,同年4月,專家指導小組編寫發布《關于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對中職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的指導思想、培養目標、培養方式、課程設置、論文選題、學位授予等核心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通過這項工作,至2008年,全國已有近4000名教師通過在職學習獲得碩士學位。

第五,實行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1998年2月,國家教育委員會印發《面向二十一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原則意見》,提出“要采取教師到企事業單位進行見習和鍛煉等措施,使文化課教師了解專業知識,使專業課教師掌握專業技能,提高廣大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2002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高等職業(高專)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要求各高職(高專)院校要通過支持教師參與產學研結合、專業實踐能力培訓等措施,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的“雙師”素質。2005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規定“建立職業教育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專業教師每兩年必須有兩個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這是國家首次明確提出建立“教師企業實踐制度”。為了這一工作任務,加快建設一支適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強化技能性和實踐性教學要求的教師隊伍,2006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建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的意見》,闡述了教師企業實踐的科學性和必要性,明確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具體要求、主要內容、實踐形式與組織管理,這是我國首次以“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為名頒布的文件,標志著教師到企業實踐工作的規范化與制度化。2011年11月,教育部、財政部又一次聯合發布《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要求2011-2015年間,教育部、財政部在中等職業學校中需要選2萬名在校青年教師切實地到企業參與專業實踐。這些青年教師要工作兩年以上,35歲以下。企業實踐采取“師帶徒”模式,教師了解企業用人標準,學習所教專業的新知識、新技能, 并結合企業實踐改進實踐教學。

(四)2012-2018年:深化發展期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做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戰略部署,標志著中國職業教育進入新的時期。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對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中國方案”“中國道路”做出了總描繪和總部署。在此背景下,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和職教師資隊伍建設邁入深化發展期。

第一,強化師德師風建設。針對教師整體素質有待提高、隊伍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等問題,2012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要“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定期注冊、業績考核、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的首要內容,對教師實行師德表現一票否決制”等,是指導教師隊伍和強化師德師風建設的綱領性文件。2013年,教育部印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要求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首先要樹立師德為先的理念。2014年9月,習近平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時強調,全國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2014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專門對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原則、要求和主要舉措做出了規定,切實明確高校師德建設工作的責任主體。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要突出師德的建設原則,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突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推動教師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為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為未來一定時期職業教育師德師風建設指明方向。

第二,強化職業院校教師素質。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實施,是加強我國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改革創新實施《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基礎上,國家開始實行新一輪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6年10月,教育部、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2020年)的意見》,強調通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示范培訓”“中高職教師素質協同提升”“校企人員雙向交流合作”等計劃,實現“2020年加快建成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技藝精湛、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專業化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目標。2017年3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于印發〈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項目管理辦法〉的通知》;2017年8月,教育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又印發《關于做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年度項目組織實施工作的通知》,同時配套發布了《職業院校教師示范培訓項目實施指南》《卓越職業院校校長專題研修項目實施指南》《中高職教師素質協同提升項目實施指南》《骨干培訓專家團隊建設項目實施指南》《校企人員雙向交流合作項目實施指南》等5個指南,為2017-2020年各地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子項目提供指導意見和實施依據,標志著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升計劃全面啟動。

第三,強化職教師資培養學歷層次。2001年我國就在職技高師院校啟動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2011年招生范圍擴大到高等職業院校,2014年將這一碩士類別中的大部分學科歸類到教育碩士中,這對于強化我國職教碩士層次師資培育具有重要意義。2013年,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申報的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雙師型”職教師資人才培養項目》正式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該項目是我國首個“雙師型”職教師資博士學位培養項目,填補了我國在職教師資培養領域的空白,標志著我國高層次職教師資培養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形成了本科、碩士、博士相貫通的人才培養格局。到2014年,我國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66.38萬人(不含技工學校),其中具有碩士學位及其以上教師4.14萬人,占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比例6.24%。在碩士學位及其以上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教師4.07萬人,占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的98%??梢?,具有碩士學位教師是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的主體。2015年3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決定將中職學校教學人員和管理人員納入教育碩士培養的范圍,并修訂了教育碩士設置方案,在“教育碩士”中新增“職業技術教育”專業方向,開展“教育碩士(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和培養工作試點。自此,我國職教的師資培養從本科層次提升至研究生層次,為職業學校培養了一批高素質、專業化的高學歷“雙師型”師資,促進了職教師資的全方位和多層次培養,推動了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改革。2015年7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下發《關于公布教育碩士(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試點單位確認結果的通知》,批準45所院校首批開展職業技術教育領域教育碩士培養試點工作。自2016年起,開展職業技術教育領域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和培養工作。2017年,職業技術教育領域教育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1564人,是2015年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報名人數的27.5%;錄取人數為843人,是2015年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錄取人數的40.9%。

第四,強化職教師資標準建設。2011年11月,教育部、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提出共同開發100個職教師資本科專業的培養標準、培養方案、核心課程和特色教材,加強職業教育師資培養體系的內涵建設。2012年8月,國務院制定印發《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完善教師專業發展標準體系,出臺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2013年6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職教師資本科專業培養標準、培養方案、核心課程和特色教材開發項目管理辦法》,對專業教師標準、專業教師培養標準、評價方案、課程資源等的內涵進行了詳細闡釋,明確3年內組織具備條件的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開發100個職教師資本科專業的培養標準、培養方案、核心課程和特色教材,其中專業項目88個,公共項目12個。為構建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系,建設高素質“雙師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2013年9月,教育部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該專業標準是國家對合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范,是引領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養、準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據。

第五,加強“雙師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2014年6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職業教育要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包括完善教師資格標準、實施教師專業標準、健全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辦法、加強校長培訓、落實教師企業實踐制度、推進高水平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2011年《教育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和2013年《教育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3年“國培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還分別提出“建立‘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工作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優化基地的區域和專業布局”“加強對培訓機構和師資團隊的培訓過程監管。嚴格培訓質量監控,細化網絡匿名評估,推動第三方評估,加強訓后實效評估,及時公布檢查結果”等,從建立培訓評估機制、提升培訓質量方面對“雙師型”教師培訓提出要求。2011年出臺的《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和2016年出臺的《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2020年)的意見》,以建立完善“雙師型”教師培訓體系為核心,開創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新局面。兩個《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分別對2011-2015年和2017-2020年的教師培訓進行系統規劃,確立從“組織45萬名職業院校專業骨干教師參加培訓”到“實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師全員培訓”的目標任務,并明確培訓工作開展的實施原則、工作機制和投入機制等[4]。據《2017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顯示,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包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26個地區的“雙師型”教師中位數超過50%。

二、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成效

(一)規模穩定中增長

2003-2017年,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教職工規??傮w穩定,總數量始終在104萬~122萬之間浮動,但專任教師總量在保持總體穩定的情況下略有增長,由2003年的68.6萬人增長到2017年的83.92萬人,見圖1。2003-2017年,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占教職工總數一直呈現增長趨勢,由2003年的63.27%增長到2017年的77.73%,見圖2。2013-2017年,我國高職(???院校教職工數量、專任教師數量、專任教師占比皆呈現增長趨勢,教職工數量由2003年的35.5萬人增長到2017年的66.95萬人,專任教師數量由2003年的19.69萬人增長到2017年的48.21萬人,專任教師占比由2003年的56.16%增長到2017年的72.01%,見圖3和圖4。由此說明,我國職業教育教師配比結構趨于合理。

(二)結構不斷優化

在年齡結構上,2004年中等職業學校(機構)專任教師中,29歲及以下約有16.74萬人,30~34歲12.69萬人,35~39歲11.36萬人,40~44歲6.63萬人,45~49歲4.63萬人,50~54歲2.95萬人,55~59歲1.85萬人,60歲及以上0.25萬人,老中青專任教師比例不合理,年輕教師比例過大。到了2017年,29歲及以下約有10.59萬人,30~34歲11.11萬人,35~39歲11.61萬人,40~44歲10.57萬人,45~49歲10.11萬人,50~54歲7.60萬人,55~59歲2.33萬人,60歲及以上0.12萬人,可以看出,在年齡結構上,老中青專業教師隊伍基本形成一個具有合理比例的綜合體,由此保障了專業教師隊伍正常的新陳代謝,見圖5。

在專兼職教師隊伍方面,根據《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規定,“兼職教師占職業學校專兼職教師總數的比例應在學校崗位設置方案中明確,一般不超過30%。”從圖6可知,2003-2017年,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機構)兼職教師數量基本保持在10萬人左右,占專任教師比較基本維持在20%~30%之間,擁有實踐經驗的企業兼職教師已成為中等職業學校(機構)師資隊伍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在專任教師科類結構方面,中等職業學校(機構)文化基礎課教師由2003年的275898下降到2017年的265472人,專業課教師由278878上升到350740人,實習指導課教師16261上升到24186人,結構逐漸區域合理,見圖7。

在性別結構上,中等職業學校(機構)專任女性教師增幅較快,由2004年占專任教師總量的46.54%增長到2017年的53.64%,男女專任教師比由2004年的1.15∶1下降到2017年的0.86∶1,男女專任教師比例逐漸趨于平衡,見圖8。

(三)素質不斷提升

在學歷分布上,從2003-2017年,中等職業學校(機構)專任教師、聘請校外教師擁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數量基本呈現上升趨勢,擁有本科學歷的教師數量基本穩定在50萬人左右,擁有??茖W歷及高中階段及以下的教師數量呈下降趨勢,碩士學歷、本科學歷、??萍耙韵聦W歷占比逐漸趨于合理,見圖9。

專業教師的職稱結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師的業務水平,也是衡量一個學校專業教師水平與質量的尺度之一。由圖10可知,在2003-2017年間,中等職業學校(機構)專任教師副高級及以上職稱專業教師數量在適當增加,中級基本保持穩定,初級和未定級教師數量適當減少,專業教師的職稱結構逐漸趨于合理,這反映出職業教育專業教師隊伍水平和質量得到提升。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由圖11可知,從2006-2014年間,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數量一直呈現上升趨勢,從2006年的14.26萬人增長到2014年的27.93萬人,到2018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約為32.72%,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結構,提升了職業教育教師隊伍整體水平。

(四)體系不斷完善

1979年,我國開始建設獨立設置的職業技術教育師范學院,到1988年,先后新建立了20所左右,后經過合并、增補、改名,最終形成了8所規模相對穩定,兼具人才培養、職教研究、信息交流、服務咨詢四大功能的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即安徽科技學院、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河南科技學院、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江蘇理工學院、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1989年,國家教委批準在天津大學成立職業技術教育學院,這是首次在綜合大學設立職業技術教育學院,截至2015年,共在29所綜合類學校設立了專門的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包括北京聯合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等。

1988年華東師范大學首批招收2名職業技術教育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1998年,西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高校陸續招收職業技術教育學方向的學生。2001年,華東師范大學第一個在教育學專業設置了職業技術教育學方向的博士點。2007年,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后流動站招收我國第一個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博士后。從2015年起,國務院學位辦在原有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的基礎上,批準了48所高校開展職業技術教育領域教育碩士試點,這48所高校包括8所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學院)、普通師范大學和綜合性高校。自此,我國逐漸構建了一個由碩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職業技術教育學學科體系,形成了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格局[5]。

40年來,除了獨立設置專門的職業技術教育師范學院和在綜合大學設立職業技術教育學院之外,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教育部和各地依托高等院校、中等專業學校建立了一批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承擔師資培養培訓、理論研究與信息服務等職能。1999年,教育部組織建立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到2012年,共建立了93個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10個全國職教師資專業技能培訓示范單位、10個全國職業教師企業實踐單位, 各地建立了300多個省級職教教師培訓基地,至此,我國職業教育多元參與的職教師資培養體系和格局基本形成。

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特點和規律

總結和分析改革開放40年我國職教師資發展的歷程,可以發現我國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呈現出“從職前培養走向職前培養職后培訓相結合”“從學校培養走向企業參與培養”“從注重數量規模走向高素質專業化”“從??票究茖哟巫呦蜓芯可鷮哟?rdquo;的特點和規律。

(一)從職前培養走向職前培養職后培訓相結合

改革開放初期,為解決職業教育師資不足的問題,國家一方面獨立設置了一批專門培養職業教育師資的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另一方面,支持在一些普通本科院校設立職業技術學院等二級學院,逐步形成職教師資獨有的培養模式。到20世紀末,職教師資繼續教育和專業能力提升的問題逐漸凸顯,為此國家依托一些普通高等學校和高等職業院校重點建設50個職業教育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培養培訓基地,由此反映出,終身學習理念下我國職教師資培育逐漸由注重職前培養轉向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相結合。

(二)從學校培養走向企業參與培養

改革開放初期,從建立多所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到綜合性大學成立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再到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重點基地的建立,盡管我國職教師資培養體系初步建立,但在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的過程中,高等院校一直是主體力量。為充分發揮企業在培訓職教師資中的作用, 2001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由6家企業組成的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專業技能培訓示范單位,探索了職教師資培訓工作的新路子。2006年,教育部頒布《教育部關于建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的意見》,要求要選擇一批在行業中代表性較強、技術水平較高、職工培訓基礎較好、重視和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骨干企業,作為重點聯系的職教教師企業實踐基地,由此反映出,企業參與職教師資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

(三)從注重數量規模走向高素質專業化

改革開放初期,國家通過“改”“分”“調”“聘” “留”“設置專門的師資培養機構”[6]等措施大大緩解了職教師資短缺的問題。進入21世紀,職教師資數量基本能滿足職業教育的發展,但與職教已有規模相比總量仍略顯不足,特別是專業實踐能力不強、專業素質不高的問題日益凸顯。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出臺了《關于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2011年,教育部、財政部出臺《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2016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出臺《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2020年)的意見》,目的就是要切實提高職教師資的整體素質,我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從注重數量規模向注重高素質專業化轉變。

(四)從??票究茖哟巫呦蜓芯可鷮哟?/p>

改革開放前夕,我國職教隊伍中大部分教師擁有的是??茖W歷。到了1988年,我國相繼建立了河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北京聯大職業技術師范學院等10所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和若干二級職業技術教育學院開展本科層次的職教師資培育工作。同年,華東師范大學在教育學下首批招收2名職業技術教育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在碩士層次人才培養不斷成熟的基礎上,又于2001年設立了我國第一個職業技術教育學博士點,開始更高層次職業教育研究型人才的培養。隨后,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也都相繼開設了職業技術教育學博士點。2015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決定在“教育碩士”中新增“職業技術教育”專業方向,開展“教育碩士(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和培養工作試點[7]。至此, 我國逐漸形成一個由碩士-博士-博士后縱向一體化多層次的職教師資培育格局,反映出職教師資培養的人才供給由??票究茖哟巫呦蜓芯可鷮哟?。

四、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展望

2018年1月,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以黨中央名義專門印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正式印發。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梢钥闯?,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強調教師隊伍建設的極端重要性,這對新時代職教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應從以下4個方面下大力氣,力求造就一支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雙師型”職教師資隊伍。

(一)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習總書記指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只有具備高尚職業精神的教師才能教出具有高尚職業道德、濃厚職業情感、完善職業人格、高超職業技能、高貴職業品質的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未來,加強職教師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職業教師師德教育形式、廣泛宣傳職業教育師德典范和楷模、構建科學有效的職教師德師風考評機制和聯合懲戒機制,引導廣大職教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成為建設職教師資隊伍的首要任務。

(二)全面提升專業素質能力

習總書記指出“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高素質教師隊伍是由一個一個好老師組成的”“做好老師,要有扎實學識”等等。所謂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知識是前提和基礎,扎實專業知識功底、廣博的通用知識積累、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超強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等是現時代職教師資的基本素養。以此為基礎,通過創新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校企共建的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切實推進職業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和落實好職業院校素質提升計劃等措施,打造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成為新時代職教師資建設的重要任務。

(三)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習總書記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要深化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改革”等。深化職教教師管理領域的綜合改革,是充分激發職教師資隊伍生機活力,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的重要保障。未來通過健全加強職教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完善職業院校教師資格標準、改革職業教育師資培養模式、健全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管理制度、完善校企合作職業教育教師培訓機制、改進職業院校教師招聘制度、建立健全職業院校教師編制動態管理機制、改革職教師資職稱評聘和績效工資分配制度、改革職業院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等,形成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教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

(四)全面提高教師地位待遇

習總書記指出“全黨全社會要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40多年來,職教教師隊伍承擔著培養大國工匠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嘔心瀝血,默默奉獻,應當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安心從教、熱心從教。因此,未來,應深化職教教師職稱評審、職級晉升、績效考核、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切實提高職教師資的地位待遇,加強職業教育育人標兵和楷模的宣傳力度,真正讓職業教育教師成為人人羨慕和尊重的職業。

參 考 文 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EB/OL].(2018-01-31)[2018-08-08].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滿園春色花正濃——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果豐碩[EB/OL].(2013-09-03)[2018-08-08].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s7135/s7589/s7590/201309/t20130902_156704.html.

[3]孫翠香,盧雙盈.“雙師型”教師政策變遷:過程、特點及未來態勢[J].職業技術教育,2013(28):48-54.

[4]郭靜.“雙師型”教師政策分析:文本、執行與展望[J].職教論壇,2018(2):64-69.

[5]劉曉,沈希.我國職教師資培養:歷史、現狀與體系構建[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11):71-76.

[6]孟慶國,曹曄,楊大偉.中國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82,163.

[7]陳鵬,王輝.改革開放40年我國職業技術教育學的嬗變與反思[J].職業技術教育,2018(16):6-13.

作者:平和光 程宇 岳金鳳

第二篇:從個人哀傷到“以身許國”

【摘 要】 《楚辭》涵蓋了屈原的人生使命和心路歷程。王錫榮教授的《楚辭新論及其他》對屈原的政治思想進行了全方位的評價,認為屈原的個人哀傷充分體現在作品中,用文字之妙展現哀傷之美,通過凄美傳說寄托全部情感,塑造了百轉千回的意境。屈原一生都在感嘆時光流逝,因為他政治抱負成空,失去報效祖國的途徑,但又不甘心碌碌無為。

【關 鍵 詞】 “以身許國”;屈原;《楚辭》;個人哀傷

【作者單位】張清波,商丘學院人文學院。

楚辭是我國偉大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創作的一種新詩體,對我國文學的發展產生極大影響。西漢著名詩人劉向將屈原及部分模仿者的相關作品匯編成集,定名為《楚辭》。楚辭采用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帶)方言和聲韻,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不但開創了賦體的先河,還影響到歷朝歷代的散文詩歌創作。王錫榮教授的《楚辭新論及其他》收錄了與楚辭相關的九篇文章,深入分析了屈原的愛國主義與政治思想;對《離騷》的藝術手法、《求女》的指喻、《湘君》《湘夫人》的神格諸問題提出了新說,論點鮮明,論據精確,見解新穎,有較強的說服力,堪稱楚辭研究領域的里程碑之作。王錫榮教授認為,屈原的一生雖然是一個悲劇,作為一個失敗的政治改革者,他宏偉的政治抱負隨江水而逝,但這并不影響他的文學成就,甚至這種“以身許國”的愛國行為無限抬高了他的地位。

一、凄涼迷離的個人哀傷之美

《楚辭》的大多數篇章都采用虛幻的寫法,無論是大自然的變化還是人的聚散離合,都像天上的云彩一樣不可捉摸,字里行間透露著哀傷、憤怒,給人凄涼迷離的感覺[1]。我國志怪古籍《山海經》描述了一個關于瀟湘湖畔的凄美傳說:舜帝前往湘江消滅禍害人間的九條惡龍,體力耗盡,病死后安葬在湘江邊。他的妃子娥皇和女英不顧路途遙遠,到湘江尋找夫君,見到的卻是舜帝的墳墓,兩人滿懷悲痛,哭到嗓子啞了、眼淚干了,最后流出了血淚,滴在一旁的竹子上,這些竹子被后人稱為“湘妃竹”[2]。之后娥皇和女英跳江殉情,這幕愛情悲劇成為讓后世緬懷的經典,充分展現古代奇女子的情深義重,感動了無數人。

屈原根據這個傳說,寫出了兩篇有關神格的賦文,即《湘夫人》《湘君》?!冻o新論及其他》中的《二<湘>神問題新探》,深入探討了湘夫人與湘君的神秘關系。癡情的湘夫人為見到湘君,將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在約會的地點等候多時,但一直沒等到心上人。從滿懷期待到傷心失望,湘夫人的心情發生了很大的起伏,然而又覺得不甘心,劃著小船在湖面上尋找湘君的身影,最終湘君也沒有出現。湘夫人的精神終于到達崩潰的邊緣,在聽到侍女嘆息之后,忍不住淚水長流,將定情之物扔到湖中,心中的感情從信任轉向懷疑,認為湘君已經對她不忠。在宣泄情緒之后,湘夫人發現自己放不下這份感情,這是一種極深的愛,這輩子都無法割舍,所以湘夫人決定繼續等待,不管未來如何都要等下去[3]。故事結束了,卻留下了懸念,能不能等到湘君已經不重要了,真正流傳后世的是這份綿綿情意和無盡的哀思。

王錫榮教授認為,屈原將自己的政治抱負寄托在這二《湘》之中,屈原就是湘夫人,而國君則是湘君,屈原雖然面臨重重挫折,但依然懷著美好的愿景,希望國君能夠懂得他的心,這種愿望至死都沒有消失?!冻o》的個人哀傷反映了屈原內心的情感,他在政治上難以展現平生抱負,心底的憂國憂民之情日積月累,只有通過各種凄美的傳說寄托情感。王錫榮教授認為,《楚辭》的個人哀傷之美是凄涼迷離的,所形成的美感遠遠超過了一些直白的表達方式。這種迷離不是純粹的迷離,而是有一種若隱若現、似有似無的意境,讓人在扼腕嘆息之余產生無限想象,這是《楚辭》的魅力之一。諸如《湘夫人》《湘君》《哀郢》《思美人》等篇章,都能直達人們的內心深處,在思緒婉轉中留下無限回味。

二、感嘆時光流逝的悵惘之情

屈原一生都在感嘆時光流逝,《離騷》有云:“汨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4]字里行間都在表達對時光流逝的哀愁,從日出到日落,人在逐漸變老,不管如何努力,都很難與時間抗爭。時光是最無情的事物,它不斷地流逝、不斷地遠去,無論人們怎樣掙扎,都不會有任何效果。輝煌的人生或者落魄的人生,完美的人生或者有缺憾的人生,漫長的人生或者短暫的人生……在時光面前始終是渺小的,都超越不了永恒的時間[5]。屈原在《離騷》《山鬼》《惜誦》《惜往日》等篇章中將這些意境表達得淋漓盡致。

《楚辭新論及其他》收錄的《<離騷>的浪漫手法與古代巫術》,深入剖析了《離騷》中關于時光流逝的悵惘之情,這不是對個人或者國家的感傷,而是延伸到大自然甚至是整個宇宙的感傷。哀嘆時間的流逝實際上也是一種若隱若現的美,因為時間是抓不住、摸不著的,轉眼即逝,由此體現出時間的珍貴。而時間對于世間萬物來說也是公平的,包括人在內的任何生物所享受到的時間都沒有差別,所以《離騷》對時光流逝的意蘊,實際上是讓人珍惜時間,不能眼睜睜看著時光流走。任何情感包括喜悅、哀傷等都會被時間帶走,漸漸被人淡忘。因此,每個人都要珍惜當下,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與此同時,《離騷》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之情,還體現一種寂寞無處排解的美。生命是短暫的,任何人都無能為力,這讓屈原感到寂寞,感到無作為的哀傷。他為春天的離去感到惋惜;他為秋天的蕭瑟發出感嘆,樹葉黃了,也跟花兒一樣凋落;他把心底的愿望寄托給候鳥,可是候鳥已經一去不復返。

王錫榮教授認為,屈原有偉大的政治抱負,對國家發展抱有美好的愿望,希望國君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治理國家,使國家太平昌盛。但無情的現實給了屈原極大的打擊,在受到朝中奸臣陷害之后,他失去了國君的信任,對政治的美麗幻想就此破滅。他心中的寂寞無處排解,滿腔的哀愁無人訴說,最終投江自盡[6]。在無情的時光中,得不到的事物通常是最美好的,屈原的“美政”窮其一生都未能得到,這成為他心底最美好的夢想,同時也是最傷痛的回憶,只能在字里行間表達出自己的向往和期待。

三、“以身許國”的偉大愛國情懷

屈原是我國古代“以身許國”的典型人物之一,他用跳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他偉大的愛國情懷是永恒不滅的。在那個年代,由于各路諸侯紛爭,天下大亂,許多百姓流離失所。面對這種局勢,屈原憂國憂民,希望救國家于水深火熱之中。屈原出身高貴,在朝中地位顯赫,原本可以衣食無憂,但他懷抱“美政”愿望,用愛國主義的熱情憂國憂民,將生死置之度外,這對于統治階層的人來說是非??少F的。愛國主義從古至今都是一種讓人肅然起敬的精神[7]。正因為如此,《楚辭》能夠讓后人產生思想上的共鳴,觸動心靈的最深處,打動了無數的讀者。王錫榮教授對《楚辭》有多年研究,并將相關的討論與評論文章收入《楚辭新論及其他》,包括《屈原是楚辭的始創者——與岡村繁教授商討》《試論屈原的政治思想——兼與郭沫若先生商討》《怎樣評價屈原的愛國主義》等。王錫榮教授認為,《楚辭》的美來自于個人哀傷,來自于對時光流逝的感嘆,更來自于偉大的愛國情懷,其被世世代代的人所傳頌,體現屈原的個人氣質和魅力。

首先,屈原的愛國情懷提高了《楚辭》的情感層次。屈原的“以身許國”賦予了《楚辭》特殊的內涵,而《楚辭》也充分體現了屈原的偉大。屈原的人生經歷、思想抱負基本上都能夠在作品中體現,他的愛國主義情懷感染和啟迪每一位讀者。從層次上看,愛國情懷高于兒女情長。屈原的《天問》將古老的神話傳說、神秘的自然現象作為叩問的對象,提高了作品的境界和價值,展現了宇宙中的人生哲理。其次,屈原的愛國情懷增加了《楚辭》百轉千回的曲折之美。從本質上看,《楚辭》絕大多數篇章都是幽柔的、虛幻的,具有一唱三嘆的特色,而正因為愛國情懷的存在,使得這種曲折之美變得宏大、厚實,引起讀者的共鳴。王錫榮教授在研究中發現,我國許多傳統文化藝術受到了《楚辭》的影響,不僅形式上百轉幽柔,在內容上也會融入愛國主義思想,成就了許多經典故事[8]。

不少評論家認為,《楚辭》的特色與屈原的偉大愛國情懷是分不開的。明代大學士申時行在《重刻楚辭序》中,高度評價了《楚辭》的藝術之美,認為屈原的愛國情懷不管在哪個朝代,都值得老百姓學習[9]。清人田雯則將屈原奉為“騷之祖”,評論《離騷》對后世散文創作的影響,在為屈原之死感到惋惜的同時,也贊嘆了屈原的“美政”思想和愛國主義精神[9]。在《漁父》中可以發現屈原“以身許國”的原因,屈原“美政”失敗被放逐的時候碰見了一個漁夫,屈原向他表達了自己的人生座右銘:“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4]漁父提出勸告:“世人都已經渾濁,你也隨波逐流吧!世人都已經大醉,你清醒又有什么用,何必要這樣難為自己?”屈原自認為是一個品德高潔的人,他寧愿葬身魚腹也不想在世間茍活。漁父沒有放棄勸導:“你可以離開渾濁的地方呀,世上總會有一片屬于你的凈土。”但依然難以改變屈原視死如歸的意愿,他認為只有用死才能捍衛自己高潔的品德。王錫榮教授仔細分析了屈原的這種心理,認為他主要是牽掛國家和百姓,但統治階層的不作為導致國家前途渺茫,老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他自己也無法置身事外。屈原一生的使命就是拯救蒼生,通過“美政”推動國家走向富強,實現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幫助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當他的使命不能完成時,活著也就失去了意義,或許“以身許國”才是他最好的歸宿。

王錫榮教授認為,屈原骨子里是一個浪漫主義者,這一點在《遠游》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他的遠游是超越現實的,駕著神龍飛到天上,到達神仙居住的靈幻世界,與眾多的神仙暢談,在太微宮玩得非常盡興,還訪問了太儀天庭,觀賞了微閭山的美景。從中可以發現,屈原是向往過凈土的,而在《漁父》中他拒絕了漁父的勸告,說明關于凈土的幻想已經在他心中破滅。他希望遠離這個紛雜的現實世界,使靈魂得到放逐,通過遠游找到更好的慰藉。但在他心靈的最深處,依然埋藏著對祖國和百姓的眷戀,所以終究要回歸現實。他在天上遠游的時候,依然回望危機四伏的楚國,戰亂破壞了老百姓的安寧生活,腐敗的朝廷到處都是奸臣,黑暗的政治、無處不在的勾心斗角影響到民間的淳樸風俗,這讓他痛心萬分。即使是天上美景,也不能讓他游得自在,僅僅是得到短暫的放松,遠遠達不到釋懷。所以凈土對于屈原來說是不存在的,他無法超越自己的人生使命,無法像神仙一樣擺脫人世間的悲傷。如果可以通過自己的死達到警世的作用,他會義無反顧地投向滄浪之水,用身體的消逝回報養育他的楚國。王錫榮教授在《屈原被疏后的經歷問題新考》中指出,屈原的“以身許國”有愚忠的成分,但這是受到歷史條件的限制,而愛國主義可以超越歷史,所以后人依然對屈原保持敬仰,這種精神即使在今天也彌足珍貴。

|參考文獻|

[1]李磊. 當代詩人和古代詩人的對話——讀張煒《楚辭筆記》[J]. 出版廣角,2012(5):86.

[2]陽清,李賀. 從《山海經》到《神異經》《海內十洲記》——博物志怪走向道教仙話的敘事丕變[J]. 廣西社會科學,2015(1):169-175.

[3]趙逵夫,楊瀟沂. 論湘君、湘夫人形象演化及其文化意蘊[J].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58-163.

[4]屈原. 楚辭[M]. 陳書彬,譯.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5]王鏞,張煥君,王琪,等. 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岳夢中飛——王鏞先生訪談錄[J]. 山西檔案,2013(2):5-13.

[6]齊海英. 生態文明意識的非自覺在場——屈原《天問》的新視角解讀[J]. 理論月刊,2016(12):76-80.

[7]鄧永標. 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J]. 出版廣角,2016(10):4.

[8]王錫榮. 楚辭新論及其他[M].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

[9]李誠,熊良智. 楚辭學文庫(第2卷):楚辭評論集覽[M].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張清波

第三篇:小議以身作則在技校班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摘 要:教師是學生生活的導師、道德的引路人,因而必須要做到“以身作則”。本文就從四方面談談“以身作則”在技校班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關鍵詞:班級管理 教師 以身作則

技校班主任的勞動對象是身心都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的青少年。技校的學生普遍被貼有“差生”“壞學生”的標簽,所以他們的心理特點主要是自卑感較強,缺乏自信心。正處于青春期的他們逆反心理也逐漸增強,力求擺脫對大人的依賴,老師和家長的權威也降低,往往導致思想上出現誤區,行為上出現偏差,比如:上課遲到、早退、睡覺、玩游戲,消極對待學習和班級各項活動等。因此技校的班級管理有其特殊性,尤其要做到的一點就是“以身作則”。本文從四個方面談談“以身作則”在技校班級管理中的作用。

一、技校班級管理工作

技校學生的文化基礎普遍較差,底子較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他們自我約束能力很弱, 因此在課堂上很難認真聽講, 在實習中也很難專心投入,但是他們獨立意識與自我表現的欲望卻很強,在處理集體和個人的關系問題上,他們更多的是傾向于個人利益。初高中階段是學生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發展過渡階段,處于這一階段的技校生也有很明顯的特征,尤其表現在心理成熟明顯滯后于生理成熟, 對學生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處理表現出易沖動、是非辨別能力弱、想法固執、單一等特征。班主任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領導者、教育者,學生生活的導師、道德的引路人。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素質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與班主任密切相關。鑒于此,在技校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要以自己的行動給學生做出表率, 樹立其在全班同學中的威信。

二、以身作則的涵義

“以身作則”的意思是:以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教師不僅運用語言去傳授知識,而且用自己的靈魂去塑造靈魂。這種影響和教育是無形的、深刻的、長久的,“言傳”“身教”是教師勞動的顯著特點。教育家陶行知說:“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他深信,這“三躬”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三、以身作則是教育的重要內容

要想讓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作為班主任就應該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自己就必須首先做到,并且比學生做得更好;要求學生不做,自己就必須首先不做。這樣進行教育工作,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校生雖然心智、行為習慣都不成熟,但是可塑性是很大的。老師是學生思想的感染源和模仿對象,尤其是與他們朝夕相處的班主任老師。他們的一舉一動甚至是一言一行都會在學生的心靈留下深刻的印痕。如果班主任舉止大方,說話文雅,嚴格守時,果斷公正,一視同仁,工作認真,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往往會對學生的言行舉止以及學習態度起到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學生往往會自覺守紀,認真完成各項任務。常常會發生這種有趣的現象,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老師帶出來的學生也多是很懂禮儀的,而言語粗俗的老師帶出來的學生的脾氣也會暴躁些。

四、以身作則是樹立教師威信的基礎

教師需要在學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才能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是提倡“以身作則”的先驅,他特別注重以身作則的作用,強調以人格感化學生,傾其一生實踐著以身作則的教育理念。教師是傳授知識給學生的“經師”,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人師”。“人師”本身就是一部活的教科書,是學生心中最完美的榜樣。教師榜樣的教育力量是以直覺的、形象的、具體的形式非常自然地作用于學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潛移默化的陶冶。

技校學生的性格特點存在一些缺陷,但他們擁有敏銳的眼睛,會觀察老師尤其是班主任的言行舉止、思想品德甚至興趣愛好等,并以此效仿,因此班主任教師必須演繹律己、以身作則,既重言教,更要注意身教。比如學生在打掃清潔時有幾處沒有打掃干凈,班主任應該主動幫助打掃而且及時指出;講臺上有臟東西,班主任應該隨手清理掉;地上有廢紙,班主任應該親自拾起來等等。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教師就是一面鏡子,時刻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學生、感化學生,并成為學生的楷模和學習的典范。

教師是根,學生是葉,根深才能葉茂。教師是源,學生是流,源遠才能流長。教育是一項傳播的工作,只有負責傳播知識道理的教師起到以身作則的表率作用,才能保證教育教學質量,才能培養一代代優秀人才,桃李滿天下。

參考文獻:

[1]趙寶軍,王萍.談教師的以身作則與率先垂范[J].吉林教育,2004(Z1).

[2]蔚魯靜,王忠成.試論“以身作則,為人師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3(11).

(作者單位:杭州市輕工高級技工學校)

作者:宗曉萍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新形勢下管理創新論文下一篇:中國古代詩歌鑒賞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