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lesson22教學設計

2023-06-28

第一篇:1esson22教學設計

15 說x22屏x22 教學設計 教案

教學準備

1. 教學目標

1.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2.把握本文說明方法的運用,體會其作用。 3.品味文章詩情畫意的說明語言。

2.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文章詩情畫意的說明語言。 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3. 教學用具 4. 標簽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集實用與裝飾功能于一身。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陳從周先生一道去《說“屏”》。

一、自主探究——預習與交流

【設計意圖:此環節旨在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本】 1.朗讀課文,圈畫文中生字詞。

i) 傖俗(cāng) 休憩(qì) 韶光(sháo) 忒(tuī) 帷幕(wé2.理解課文的重點詞語。 傖俗:粗俗鄙陋。 得體:恰當,恰如其分。 3.作者鏈接 陳從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園林專家,并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主要著述有《蘇州園林》《揚州園林》《園林談叢》《說園》《紹興石橋》《春苔集》《書帶集》《簾青集》《山湖處處》等。

二、閱讀課文.合作與探究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合作學習,質疑、討論,師生共同解決問題?!?/p>

(一)整體感知

1.欣賞各類屏風圖片,說說你對屏風的印象。

【交流點撥】屏風是中國古代居室內重要的家具、裝飾品,其形制、圖案及文字均包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既能表現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也包含了人們祈福迎祥的深刻內涵。各式各樣的屏風,還凝聚著手工藝人富于創意的智慧和巧奪天工的技術。

2.用文中的原話給“屏”下一個定義。

【交流點撥】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 3.文中介紹了關于“屏”的哪些知識? 【交流點撥】①屏風的作用:遮擋視線;起分隔作用;藝術點綴;擋風。

②屏風的分類: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③屏風的設置:屏的設置,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

4.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呢?請找出具體句子。

【交流點撥】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小時候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向往之情;后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贊賞之情。“富有詩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二)文本探究

1.文中運用哪些說明方法?試各舉一例。 【交流點撥】①引用:“屏是真夠吸引人的,„閑倚畫屏?„抱膝看屏山?,也夠得一些閑滋味,未始不能起一點文化休憩的作用。”文章多處引用古詩詞,是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和本文的說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②舉例子:“在古時皇宮的宮廷中,屏就用的更普遍了。”

③分類別:“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2.第2段中寫小時候躲在屏風后望客及古代男女隔屏相望,是為了說明什么?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點撥】是為了說明在室內外放置屏風的作用。這樣寫避免了乏味枯燥的介紹,使文章更生動有趣。

3.本文是一篇說明文,為什么讀來卻充滿著詩情畫意,像是一篇散文?

【交流點撥】一方面是因為作者對屏非常的喜愛、贊賞,作者把這種感情寄托在字里行間,這在全文不少地方都有流露:“„屏?,我們一般都稱為„屏風?,這是很富有詩意的名詞”“后來每次讀到詩詞中詠屏的佳句,見到古畫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另一方面是由于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大量的詩句,不僅有助于說明屏的功用,突出了屏的藝術性,而且給文章增添了無盡的詩情畫意。

(三)語言品味

1.文章引用了許多古詩詞,請品味其詩意。 (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交流點撥】出自唐詩人杜牧《秋夕》一詩。全詩如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這是一首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生活圖景的詩。整首詩描繪出寂靜凄清的環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痛苦。作者開篇的引用給我們營造俊逸清雅的藝術氛圍,流露出自己對屏的喜愛和向往之情。

(2)“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交流點撥】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游園”一出。杜麗娘為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讀“tuī”,“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著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交流點撥】出于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

【教師小結】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和本文的說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2.“屏是真夠吸引人的,„閑倚畫屏?„抱膝看屏山?,也夠得一些閑滋味,未始不能起一點文化休憩的作用。”(怎樣理解句中的“閑滋味”和“文化休憩”?)

【交流點撥】這里的“閑滋味”是由“閑倚畫屏”和“抱膝看屏山”兩個詩句引出的。詩句中的“人”和“屏”都能勾起人們一種閑適的情懷。詩中人因倚畫屏、看屏山而沉浸在一種美好閑適的意境中,而這樣的詩句也能勾起讀者如同詩中人那樣的感受。所以這里稱贊“屏”起了一點“文化休憩”的作用。

3.“……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置”能否換成“放”?“點綴”怎樣理解?)

【交流點撥】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說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

4.“聰明的建筑師、家具師們,以你們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創作。”(“必能”一詞可以去掉嗎?為什么?)

【交流點撥】不能。“必能”表達了作者對“屏”這種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有著堅定的信心。若去掉就沒有這種表達效果了。

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和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待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課后習題

古詩詞中,有許多詩句說到屏,你能找出來嗎?

【交流】①南朝《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②李商隱《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③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④李賀《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⑤《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板書

第二篇:22.《古詩二首》教學設計

A. 夜宿山寺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2、了解詩的內容,能說出從哪兒看出山寺很高。

3、學會4個生字,3個認讀字。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老師帶大家走進一段錄像。(出示課件1:懸空寺的視頻)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看出這是建在什么地方的樓嗎?

2、這座樓就是山西懸空寺的藏經樓,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在這兒游玩,寫下了一首詩:夜宿山寺。(板書課題)看老師怎么寫“宿”和“寺”字。(齊讀課題)

3、你在哪兒見過“宿”這個字?“寺”字你是怎么記住它的?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4、(再讀課題)你從課題中明白了什么?(作者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廟里。) 想象一下,白天人們到廟里參拜、進香,亂糟糟的,晚上的寺廟呢?(安靜)我們應該怎么讀?(輕柔、緩慢)(再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

1、師:聽老師讀一遍課文,想想你聽懂了什么?(師范讀)

2、自己讀一遍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再讀古詩,圈出生字,同桌互相讀一讀。

4、師:老師和大家一起讀讀這首詩,好嗎?老師讀前兩個字,同學們讀后面三個字。(師生共讀)

5、我們交換角色,你們讀前兩個字,老師讀后面三個字。

6、自己練讀,然后齊讀,最后請個別孩子讀。

三、品讀古詩:

1、自己讀,看看能讀懂多少。不懂的地方可以結合書上的插圖認真思考,還可以求助同桌同學,實在不懂的一會兒我們一起交流。

2、有什么問題需要老師和同學幫忙的嗎?(危樓 高百尺 星辰 高聲 恐 驚 天上人)

3、(出示課件2“危樓”)齊讀,并用“危”組詞。問:(看圖)是一座什么樣的樓?(很高)從哪兒能看出它很高?(樓周圍云霧繚繞,直沖云霄;樓上的人很渺小。)(平地而起的大樓看起來已經很高了,何況這是一座建在山上的樓,就更高了。)板書:樓高

齊讀“危樓高百尺”,體會這一行詩還有哪兒表現了樓很高。(高百尺。真的有一百尺嗎?這是李白在夸樓高。李白是一個想象力非常豐富的人,對自己的所見所聞喜歡用夸張的方法。比如他在贊美廬山瀑布時,曾留下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出示課件: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千古佳句。在他的眼中廬山瀑布有三千尺高,可以想見他性格中的大氣和豪爽。)

如果你是李白,看到寺廟的這座高樓這么高,你會是一種什么感情?(學生練讀、指讀。)師:我聽出來了,你重讀了“危”字,為什么這么讀?(危高)

這首詩第一個字就是“危”字,和后面的“高”字巧妙結合,看來這座樓真是高聳入云,氣勢雄偉。

4、還有哪行詩句讓你感覺到這座樓很高?(手可摘星辰)

“摘”這個字我們認識嗎?誰能給它組個詞?(摘抄、采摘、摘葡萄……)你是怎么記住它的?(強調右半邊的“古”字)

讀一讀,說說你是用什么樣的感情讀的?(輕松、高興)為什么感覺輕松?(因為一伸手好像就可以把星星摘下來,說明樓太高了,離天很近。)

(播放視頻)現在我們和李白一起登上了這座山上的一座高樓上,抬頭看,你看到了什么?(繁星點點,一輪明月……)星星離我們那么近,近在咫尺,似乎我們一伸手可以摘到星星。多美的夜空呀!多么高聳入云的高樓呀!讀出李白此時的心情吧!

再讀“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這句詩。(齊讀、指讀)

5、在一個繁星點點的夜晚,站在高聳入云的樓上,李白說“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驚的寫法,組詞)自己讀一讀,你體會到了什么?(李白不敢大聲說話,害怕驚動了天上的仙人。)站在樓上大聲說話,真的會驚動了天上的仙人嗎?(前面我們說過了寺廟的夜很寧靜,萬籟俱寂,樓很高距離天空很近,所以怕大聲說話會打破這夜的寧靜,驚動天上的仙人。)板書:夜靜

那我們應該怎么讀?(聲音小一點。)

6、山中寧靜的夜色,讓人的心也如此沉靜,讓我們齊讀“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一句。

三、結合注釋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危樓高百尺:這座高高的寺廟高不可測。 手可摘星辰:伸出手去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聲語:在這里不敢大聲說話。 恐驚天上人:害怕驚動了天上的仙人。

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全詩的意思。(先自己說一說,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讓學生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及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四、指導朗讀

(1)結合電腦欣賞當時的意境,聽配樂朗讀。(聽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2)與小組成員一起進行練習,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加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加競賽,而后評議出最佳選手。 (4)全體同學伴著音樂進行朗讀。

(5)配樂范讀古詩,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如果你是李白,此時是什么心情? (6)體會詩中出現的兩個“高”字,結合詩句內容談出自己的感受。

(“危樓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繪了寺廟的高聳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說明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聲語”描寫詩人說話時聲音的大小,不敢大聲說話,恐怕驚動了天上的神仙,這兩個字用得巧妙。)

五、 背誦古詩:

1、(看課件圖1)背誦這首古詩。

2、回家我們可以把這首詩背給爸爸媽媽聽。誰想背給爸爸聽,老師來當爸爸。想想怎么說?(師生表演)重點抓住“危樓”和“一百尺”鞏固詩意。

3、如果我是媽媽,讓你說說這幅圖,你會說嗎?(夜深了,李白登上寺廟里的一座高樓,看到湛藍的天空中繁星點點。他不敢大聲說話,恐怕驚動了天上的仙人。)

六、拓展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夜宿山寺》這首詩。誰能說一說,我們是怎么學會這首詩的?(反復誦讀、背誦,結合插圖想象,求助老師和同學,預習查字典了解字詞意思……)這些都是學習古詩的方法。

(出示課件《獨坐敬亭山》)指導孩子用所學的方法大致了解詩意。

同學們,希望大家課后搜集一兩首李白寫的其他古詩記在本上,并用今天學到的這些方法來學習。好老師好童學原創制作,更多視頻課件教案請加微信免費領?。篽aolaoshihaotongxue8

七、布置作業

1、在生字本上抄寫難字

2、找一找李白其它的詩,讀一讀。

八、板書設計: 夜宿山寺 夜靜 星朗、 山高 樓危

B. 敕勒歌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詩中粗獷古樸的意境,想象四野蒼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麗。

3、感受中華經典詩詞的魅力,激發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與傳承文化的責任感、使命感。

教學難點: 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詩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麗。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豐富認知

1、師:這節課,老師將帶著同學們一道去領略大草原的美麗風光,請看大屏幕——

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藍得如此純凈;地上的牧草,長得如此豐茂! PPT2: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會讓人心醉神迷! PPT3:看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們的線條是那么柔美!

PPT4:看這些在草原上縱馬飛奔的牧民們,他們的生活是多么快樂而美好!

3、(出示PPT5)看了這些草原風光圖,請你說說草原給你留下的印象好嗎?指名說。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經去過草原,并且對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動的描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說的——(出示PPT6,師配樂朗讀:“這次,我看到了草原……”)

5、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美嗎?為了表現草原的美。老舍先生這段話共用了200多個漢字。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僅僅用了27個漢字、短短的一首詩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現出來了。你們知道是哪首詩歌嗎?

6、指名說、背。

師:對!正是我們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書)——《敕勒歌》(課前用黑紙覆蓋)

二、練習朗讀,讀出韻味

1、(出示PPT7)聽師范讀《敕勒歌》(配樂)

2、學生跟師練習朗讀《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頓,讀出詩歌的味道。

3、四人小組內合作讀古詩。 合作要求:

①按組號順序依次讀古詩,別人讀時要認真聽。 ②讀完后選出讀得好的同學作為本組代表參加朗讀展示。

4、請各組代表上臺誦讀古詩,強調只請前五名,要求各組代表爭取機會,踴躍上臺。

三、理解詩意,體會詩境

1、師:大家的詩歌讀得真好,可我想問一句:讀懂了嗎?“敕勒”是什么意思?“敕勒”是我國古代一個少數民族的名稱,它后來與另一個少數民族鮮卑族融合到了一起。這首敕勒歌,最早是以鮮卑語在牧民中間傳唱,后來才被翻譯成漢語并廣為流傳。這樣一首只有27個漢字的詩歌為什么流傳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如此強盛的生命力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去弄清其中的原因。讓我們先來看看詩歌的第1句——

2、出示PPT8,請一名男生讀——

3、師:(出示PPT9)在詞典上,“川”字有三種解釋,請你判斷一下,“敕勒川”的“川”應當選擇第幾種解釋?(請用手勢回答)

4、是的,“川”在此處指遼闊無邊的草原,那么“陰山”指什么,你想起了哪句詩歌?詩句“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陰山”與此處的“陰山”指的是同一座山。這座山在今天內蒙古的中部,自西向東綿延數百里。讀著這句詩,你腦海里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指名說。

5、一句“敕勒川,陰山下”,不僅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點,而且描繪出了一望無際的草原,連綿起伏的群山,給人以無限遼闊(板書:連闊)、無比雄偉(板書:“雄偉)的印象。請你讀,讀出這種遼闊雄偉的氣勢來——(指名讀)

6、很好,讓我們來看看詩歌的第2句,請一名女生來讀——

7、要讀懂這句詩,先要了解“穹廬”是什么,看(出示PPT10),“穹廬”就是這些白色的、供敕勒族人生活的氈帳,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蒙古包。請你想想看,“天似穹廬”,是說天空像什么?到底像不像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來想象一下。

師描述:現在,你來到了遼闊無邊的草原中央,抬頭往上看,湛藍的天空是那么高,那么遠;再往前看,一直努力向前看得更遠些,遠處的草原與天空仿佛連在了一起;然后,你向左看、向右看,轉過身向后看,天空和草原的界線全都看不清了。這時,你感覺天空真像——(一頂巨大的蒙古包)把整個草原給——(罩住了、蓋住了)。

8、請睜開眼睛——“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景象你看見了嗎?可你知道為什么在敕勒族人的眼里,他們覺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們的家呢,這說明天空、草原在他們的眼里就是他們的——(家)

9、家在我們的心中,永遠是我們最感溫馨和親切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廬”這個比喻,既寫出了草原的空曠與遼闊,也表達出敕勒族人對于草原的喜愛之情。請大家跟我一起,讀出這種喜愛來。跟師讀——(男生讀、女生讀)

10、讓我們懷著這種喜愛之情,看看詩歌的最后一句,看草原上更加令人喜愛的是什么。

11、(出示PPT11)齊讀,——風吹草低,現出了什么?(牛羊),現出的僅僅是牛羊嗎?只是牛羊嗎?

“天蒼蒼”,”蒼”是什么顏色?(湛藍的顏色);“野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茫茫”是說,草原和天空的界線看不清楚。我們看,天空,一片湛藍;草原,一碧千里,但僅僅藍、綠兩色,是不是有些單調呢?(板書:單調)然而,風吹過,草低伏下去,現出了成群的牛羊。黃的牛,白的羊,這兒一群,那兒一群,有牛羊的地方,就會有什么人?是啊,還有穿著各色服裝的牧民。風吹草低,這一現啊,不僅現出了牛羊,還現出了草原豐富的色彩(板書:→豐富)。請你再想想,除了現出草原豐富的色彩,還現出了什么?

12、草原里,只看到茫茫一片綠色時,畫面是靜止(板書:靜止)的,而這風一吹,草一低,(手勢演示)現出了悠閑地吃著草的牛羊,騎著馬緩緩移動的牧民,草原,頓時充滿生機與活力。風吹草低,這一現啊,不僅現出了牛羊,還現出了草原的靈動(板書:→靈動)。色彩的豐富,畫面的靈動,使敕勒川變得更加美麗(板書:美麗)。

13、為什么只有當風吹過,草低伏,才能現出成群的牛羊呢?這說明草長得怎樣?牧草長得如此茂盛,牛羊一定長得十分的——(肥壯),牛羊長得如此肥壯,就現出了牧民生活的——(富足)。所以,風吹草低,這一現啊,不僅現出了牛羊,還現出了草原的富饒。(板書:富饒)

14、小結:學到這里,相信草原的遼闊雄偉、富饒美麗,已經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敕勒族人民為什么把他們生活的草原寫得這么美?他們贊美草原是要表達怎樣的感情呢?(板書:熱愛家鄉)

過渡:(指板書)正因為這首詩歌不僅寫出了草原的遼闊雄偉、美麗富饒,而且表達了敕勒族人民熱愛家鄉的感情。整首詩中畫面有靜有動,色彩富于變化,僅用27個字,傳達了如此豐富的內容,這正是這首詩流傳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強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天,還沒有哪一首描寫草原的詩歌,能夠超過它。無論哪個人,也包括我們,只要有機會來到草原,心中涌起的一定是這首詩,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這首詩。讓我們一起,再來美美地讀讀這首詩吧!(出示PPT12,生齊讀——敕勒川……)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聽著你們清脆、明亮、甜美的讀書聲,我終于明白: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夠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是因為有一代代的少年兒童,一直都在學習它。我們可以想象,這首詩歌誕生后——

300多年過去了,少年時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們一起,用清脆的聲音讀著——(生齊讀——敕勒川……)

又是300多年過去了,少年時代的司馬光,和宋朝的孩子們一起,用明亮的聲音讀著——(生齊讀——敕勒川……)

時間如流水,轉眼又過去了600多年,少年時代的納蘭性德,與清朝的孩子們一起,用甜美的聲音讀著——(生齊讀——敕勒川……)

2、像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詩詞作品,就叫作——經典(板書:經典),像《敕勒歌》、《烏衣巷》、《望天門山》、《長相思》這樣一篇篇經典詩詞,像《論語》、《大學》、《中庸》、《紅樓夢》、《西游記》這樣一部部經典著作,就構成了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板書:文化)。作為一個中華民族的少年兒童,作為新生的一代,將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承下去,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所以——

今天,我們要讀——(生齊讀——敕勒川……)

將來,我們的子子孫孫仍要讀——(生齊讀——敕勒川……)

3、我相信,只要這種清脆的讀書聲永不停息,中華民族文化的薪火就會代代相傳,中華民族就會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孩子們,傳承文化,我們任重而道遠!

下課! 板書設計: 敕勒歌

經典遼闊雄偉單調→豐富 熱愛家鄉 文化富饒美麗靜止→靈動

第三篇:22海底世界(教學設計)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22《海底世界》第二課時

啟東市南苑小學 丁翠紅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能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并使學生在感受美、欣賞美的過程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興趣。

2.知識能力方面: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使用相關教學軟件,讓學生了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培養他們獲取知識、解決問題、擴展視野的能力。

(3)能與同學進行討論交流,有一定的口頭表述能力,能用流暢、較嚴密的語言闡述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是教學的重點。

2.難點是體會作者把海底動物種類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在你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樣的?

2.大海是個美麗而又神奇的世界,風平浪靜時——(出示圖片)你感覺它像什么?(溫柔的母親、溫順的小兔)

波濤洶涌時——(出示相關圖片)你又感覺它像什么?(暴怒的獅子、發瘋的惡魔) 浩瀚無邊的大海是令人向往的世界,那深不可測的海底又是什么樣的?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誰能用文中的一句話說說海底世界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2.出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齊讀)

3,那么海底世界到底奇異在哪兒呢?請同學們再去認真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三、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細細體會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讀后交流:

(1 )走向大海,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怎樣的海面?(出示海面波濤圖)讓你想到了哪個

成語?

(出示:波濤洶涌)透過這個詞讓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能讀好這個詞嗎?再讀,齊讀

詞語,把海浪讀得更大一點。

(2)師解說:平靜的大海無風也會三尺浪,海面上要是刮起大風,就會卷起滔天巨浪(演

示動態海浪)看著這樣的情景讓你想起了哪些詞?把我們整理的幾個成語一起來讀一

讀。

出示:驚濤拍岸 波浪滔天 驚濤駭浪 滔天巨浪

(3)可是海面上風浪再大卻也只能影響到海面以下幾十米深,你們知道大海有多深?

大海是深不可測的,即使把世界上高達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填進去,也會被海水完全

淹沒。所以——(引讀)出示句子:當海面上波濤洶涌的時候,海底——(引讀)依然

是寧靜的。依然是什么意思呢?(仍然、依舊、仍舊)

讓我們讀得更寧靜些!(齊讀)、

(4)那寧靜的海底是否一點兒聲音也沒有呢?可為什么我們聽不到呢?怎么才能聽到

呢?(要用上特制的水中聽音器)下面就讓我們戴上特制的水中聽音器,靜靜地到海底

去聽一聽。(聽錄音)

你聽到了什么?出示句子:有的像蜜蜂„„有的像人在打呼嚕„„

A.原來海底有這么多奇妙的聲音呀!咱們來讀一讀。

★比較:下面請同學們看看這句話和書中的有什么不同?

出示:有的嗡嗡,有的啾啾,有的汪汪,有的在打鼾„„

①你們覺得哪一句更好一些?(書中那句好,因為把海底的動物發出的聲音用我們比較

熟悉的陸地上的小動物的叫聲來比較,聽起來很親切,很熟悉,也更有趣。)

②那你們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讀出這些聲音的有趣。(指導朗讀)指讀兩名學生,老

師和學生對他們的朗讀進行適當的評價,最后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B.海底除了這些聲音還有其他的聲音嗎?

C.你是怎么知道的?

(書上用了一個省略號,就表示還有很多。)

(5)同學們讀書真仔細,連標點符號都注意到了。除了書中提到的聲音,其它動物還

會發出些什么聲音?請你也用書上的這種方式來說,好嗎?

(6)同學們的想象真豐富。這些聲音都要借助水中聽音器才能聽到,因為這些聲音都

怎么樣呀?書上用了一個什么詞來說明的?

(7)出示“竊竊私語”并理解。你在什么時候聽到過“竊竊私語”?老師現在想看看

什么樣才算是“竊竊私語”,你們能表演一下嗎?

(海底的動物發出的聲音很小,就像剛剛你們說悄悄話一樣。)

(8)指導朗讀。誰來讀讀這段話(有的像蜜蜂„„有的像人在打呼嚕„„)(學生評價,

相機指導朗讀。)

(9)海底動物做不同的事情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所以(引讀)——(出示句子)“當它

們吃東西的時候„„發出警報。”

(10)想象說話:

出示句式)當吃東西時,也許會說;

當行進時,也許會說;

當遇到危險時,也許會說。

★ 海底世界真有趣呀,這么多有趣的聲音交織在一起真像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板

書:聲音多趣)

四、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了解動物的活動方式

1.那么海底的動物又是怎樣活動的呢?

讓我們順著竊竊私語聲,向他們靠近吧。

2.自己快速讀讀第三自然段。找找文中主要介紹了哪些動物。

3.文中主要介紹了哪些動物?你對什么最感興趣?理由呢?

引導學生交流時抓?。?/p>

▲ 海參的“慢”:

a .一生讀句子,再交流為什么感興趣。(因為慢)你從哪里感覺到它慢?(出示句子:

海參„„)師引:一個小時有多長?我們一節課四十分鐘,就算加上下課時間也不到一

個小時,在這么長的時間里,海參只前進了——四米。四米有多長,就是從黑板這一頭

到那一頭,海參行進得可真——(慢)。

b.誰愿意讀讀這句話。聽了他的朗讀,你感覺到海參爬行得很慢了嗎?(學生評讀,

指導朗讀)

c.再追問:海參為什么走得這么慢?

(這是與它的活動方式有關,原來它沒有四肢,是靠肌肉(引)——伸縮爬行。(觀看

錄像)【師解說:瞧,這就是海參,多么像一位老人在慢慢地散步呀!】d.再次指導朗讀這句話:看了海參活動的畫面,相信大家朗讀這句話時會讀得更好。

e。你知道在陸地上也有這種靠肌肉伸縮爬行的動物嗎?——比如蚯蚓、蝸牛、蠶、毛

毛蟲等。

▲梭子魚的“快”:一生讀相關句子,再交流。哪些詞語讓你感覺到梭子魚行進得很快。

(幾十千米、比普通火車還要快)是呀,尤其當它要追趕其它動物時甚至比火車還快呢。

誰來讀。

聽了他的朗讀,你感受到了梭子魚的快了嗎?那你來讀。

▲烏賊和章魚的“退”:指名講。有誰知道烏賊和章魚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呢?

我們一起來畫一畫章魚的逃跑示意圖,好嗎?(畫面演示)

師解說:章魚在海里正悠閑地玩耍,碰到了危險物,就突然向前方噴出墨汁,一溜煙地

逃走了。指導朗讀句子。(讀出有趣)

▲ 貝類的“巴”:

a.貝類巴在哪兒?要是咱們換個詞怎么說?船到哪兒他們就跟到哪兒,做著(引讀)

——免費的長途旅行。

b.從“免費”兩字可以看出貝類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貝類真是又懶又聰明)

c.咱們一起讀讀這句話,感受一下貝類的可愛。

▲ 想看看深水魚嗎?我們再一次到海底去瞧瞧??吹臅r候,要注意那些光點,發揮你

們的想象,那些光點像什么?(看錄像,隨時定格。)

(出示句式:還有些深水魚,它們自身就有發光器官,游動起來像閃爍的星星,

像,還像?!疽姑髦?、絲帶、閃爍的燈、發光的水晶、

螢火蟲、露珠、鉆石】

4.海底的動物的活動方式真是奇妙呀,正是他們讓寧靜的海底世界充滿了活力。板書:

活動各異

五、總結延伸

1.讀到這兒,你覺得海底是個怎樣的世界?

2.是呀,(根據學生回答總結)海底是一個有聲有色的世界,是一個神秘的世界,更是

一個令人向往的世界。

3.在我們心里,海底世界就像一首優美的詩,更像一幅美麗的畫,出示小詩:

海底是首詩,你看,你聽,慢吞吞的海參,蜜蜂的嗡嗡,,,,那是海底動物,那是大自然用彩筆描繪的神奇。共同譜寫的快樂樂章。啊!海底真是一個謎,海底是幅畫,等待聰明的你來探索未知的奧秘!

a.學習了課文,相信同學們對景色奇異的海底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把這首小詩

填完整嗎?同桌試著說說看。

b.伴隨著動聽的音樂,誰來傾訴一下你心中的小詩?(集體交流)

六、教師總結

1.海底是首詩,是幅畫,更是個奧秘,同學們讀了這首詩,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對大海說些什么嗎?或者有什么奇妙的想法?

{只要大家珍惜眼前的一切,奮發努力,將來你們一定會美夢成真。}

2.其實,海底世界不但景色奇異,而且物產豐富,{完成板書}

下堂課我們再來一起學習。

3.最后,讓我們在海底世界那奇異的風光中結束這次海底世界之旅。

板書設計:海底世界

聲音多趣活動各異

第四篇:05-22《設計花瓶》教學設計

第22課 設計花瓶

【教材分析】

本課是3D建模單元第4課,通過前面課程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通過繪制一個圖形再直接拉動的方法建一個立體的模型。本課介紹了拉動中的“旋轉”操作,通過繪制一個圖形的半剖面再通過拉動中的“旋轉”操作建一個模型。相對于直接拉動,通過“旋轉”操作可以建出更多的造型。本課通過建一個花瓶的模型——先繪制花瓶的半剖面,再使用拉動中的“旋轉”工具進行完全拉動,最后使用“殼體”工具進行去殼,學習使用拉動旋轉的方法。使用“表面曲線”工具在花瓶的表面上繪制花朵形狀進行拉動,裝飾花瓶的表面。

【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課程的學習,學生已經體驗了3D建模,能夠通過直接拉升得到三維模型,感受到了建模軟件的“神奇”,也產生了更多的學習需求。本節課將通過拉升旋轉的方式設計更多的造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目標與要求】

1. 學會拉動旋轉和表面曲線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在設計花瓶模型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切身感受3D建模的神奇之處,激發探究學習的興趣。

3. 能夠運用拉動中的旋轉工具建立更多其他造型的花瓶模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運用拉動中的旋轉工具建模。 【教學準備】

學生機房、教學課件。 【教學方法和手段】

采用演示法、任務驅動法、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自主探究完成學習目標?!菊n時安排】 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出示花瓶的圖片

師:這是什么?同學們知道花瓶模型是怎么制作出來的嗎?能夠使用直接拉動的方法制作出來嗎?

師生互動討論。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使用拉動中的旋轉工具建花瓶的模型。 (板書:第22課 設計花瓶)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學生上節課的作品,給學生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也同時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在展示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揭示課題。

二、新授

1. 繪制花瓶的半剖面

師:請學生參照書本,使用直線和樣條曲線繪制花瓶的半剖面。要求:上直線長50 mm,高180 mm,下直線長30 mm。

學生操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看書按照要求完成半剖面的繪制,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 旋轉出花瓶 演示旋轉出花瓶。

總結板書旋轉操作的步驟:(1)單擊選中旋轉軸,(2)單擊選中旋轉面,(3)完全拉動。

提示學生在教師演示的過程中仔細觀察,思考選中后,軸、面分別發生了什么變化。

學生操作。

師:如何能讓花瓶的剖面旋轉60度、100度、270度?請小組開展合作探究。 小組進行匯報。

【設計意圖】拉動中旋轉工具的使用是一個組合操作,老師在演示的過程中適時地提醒學生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3. 繪制立體花朵

師:如何裝飾花瓶呢?可以在花瓶表面進行繪畫。 師演示使用樣條曲線工具畫出花朵。

提示學生繪制花朵時線條不能相交或者重合。 學生操作。

師:請學生嘗試拉動花朵圖形。 學生嘗試操作,師生互動討論。

師適時提示學生圖形上出現點陣時,會與周圍其他的面形成關聯,不能單獨操作。需要將該圖形選項設置為“無”。

學生操作。

師展示并評價學生作品。 布置學生完成“實踐園”。

【設計意圖】通過繪制立體花朵,讓學生了解在立體模型上進行繪制圖形并進行拉動的方法。

三、總結

1. 總結

思考:用旋轉中的拉伸工具還可以做出什么模型呢? 2. 拓展

小小設計師競賽:設計創意花瓶。 師展示并進行評價。

【教案設計:徐婷(南京市秦淮區教師發展中心)】

第五篇:22《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

蘇教版國標本教材小學語文二下22課《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

備課者:長安鎮中心小學

夏勤祥

教材分析:

《猴子種果樹》是一篇寓意深刻、發人深省的童話故事。寫一只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整篇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情節,先寫猴子怎樣種果樹,再寫猴子種果樹的結果,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課文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表演,從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寓意。明白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寓意。明白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認識多音字“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初步感知猴子什么樹也沒種成的原因。 教學重點:

1.會讀生字詞,重點指導書寫“種、澆、施、肥”。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初步感知猴子什么樹也沒種成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只愛吃水果的猴子,你能把它的名字讀準嗎?(出示:猴子)(指名讀,齊讀)

1 2.我們把它的名字寫到白板上好嗎?會學習的小朋友啊,會在老師的身后舉起小手和老師一起寫。“猴”,反犬旁,中間是一個單人,右邊最后一筆是——捺。橫勾,豎勾,橫。(板書完猴子,全班齊讀——猴子)

3.這只小猴子天天都想吃到水果,于是它決定——(貼種果樹)。

4.(出示種)“種”字是本課的一個生字,“禾”字旁,我們在“識字3”當中就學到“禾”字旁和什么有關系?(莊稼、植物)

5.指導書寫“種”。我們一起來寫——“禾”字旁,“禾”字旁的最后一筆是——點。右邊是——中。

6.“種”是個多音字,它還有一個讀音是——“zhǒng”,種子。

7.表示動作的時候要讀成“zhòng”,請大家一起讀——猴子種果樹,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22課。(出示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學習鞏固生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輕松愉快的氛圍,掃除學生閱讀路上的"攔路虎",形成"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p>

二、自讀課文,音準句順。

1.猴子到底種了哪些果樹呢?結果怎樣?請同學們打開書本自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生自由讀文)

2.檢查生字詞情況 (1)出示詞語:

猴子 改種

澆水

施肥

耐心

拔掉

耐心

成活

喜鵲

等不及

不著急

桃三櫻四 (2)指名讀。 (2)齊讀。

(3)去拼音開火車讀,齊讀。 3.指名分段讀課文。

4.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5.讀了這篇課文,誰能告訴老師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出示填空:猴子種果樹時,先種(

),聽了(

)的話,改種(

),接著聽了(

)的話,改種(

),又聽了(

)的話,改種(

),最后(

)。

【自由讀文,在邊讀邊想中學生自然而然地理清了文章的層次,整體把握了文章內容。 】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并隨文識字。

過渡:猴子忙忙碌碌,卻什么也沒有留下。這是怎么回事啊?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猴子種梨樹的情景吧!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然后指名讀。

2.(出示種果樹圖)看,猴子正在給小樹苗——澆水?(出示:澆水) 3.解析:“澆”是個生字,

2 (1)指名讀、齊讀(2)識記字形(3)指導書寫 (4)認識、區分形近字,用形近字填兒歌。

①換個偏旁你還能想到哪些字呢?(燒、撓、曉、繞、饒)指名領讀。 ②那誰能把這些字放到我們這首小兒歌自己讀一讀?

出示兒歌:用火(燒),用水(澆),換上提手(撓)一(撓),左邊絞絲彎彎(繞),豐衣足食很富(饒)。

③小結,齊讀。漢字多有趣呀,認偏旁我們就知道它的意思了。讓我們一起拍著小手把這首兒歌再讀一遍。(生拍手讀兒歌。)

4.除了澆水它還要做什么?(出示:施肥) (1)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2)識記字形

(3)指導寫好“施肥” (4)學生練寫,師生評價。

【隨文識字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這一環節教學中,學生邊讀邊學,通過編兒歌的方式記住了文中的生字?!?/p>

5.師引讀:(出示)猴子很想吃水果,于是它就種了一棵梨樹苗,天天(

)、(

),等著將來吃(

)。

6.你從那個詞感受到了猴子什么樣的心情?(天天澆水、施肥)(急切的心情) 7.想一想:猴子一邊澆水,一邊會對梨樹苗說什么?

說話練習:猴子一邊澆水,一邊對梨樹苗說:“

。”

8.讓我們一起來做這只心急的小猴子吧。(練讀、指讀、評讀、齊讀)

9.小結:猴子最后有沒有吃到自己種的果子呢?咱們下一節課再往下學習這個故事?,F在咱們先來寫寫字吧。

四、指導生字。

1.出示生字:改、耐、拔、喜、想。 2.說一說你用什么方法記住了這些字? 3.教師范寫指導,學生描紅。 4.學生練習寫字。

五、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各組一個詞。

【抓住“天天澆水、施肥”一詞,讓學生對猴子初步評價,相機指導朗讀,感受小猴的心急,為下文的學習作好鋪墊。簡潔而具有感染力的語言描述,順其自然的朗讀,準確到位的互動,入情入境的想象說話,為學生理解課文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p>

第 二 課 時

教學目標:

3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明白猴子什么樹也沒種成的原因。

教學難點:懂得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2課,請大家齊讀課題。 2.詞語大家都認識了嗎?出示詞語,讓學生認讀。 出示:梨樹 杏樹 桃樹 櫻桃樹

(相機給大家說一個詞語:樹木。讓學生分辨它們是否屬于一類。經分辨它們不是一類,樹木包含的范圍較廣。)

出示:烏鴉 喜鵲 杜鵑

(師再說一個詞語:山羊,學生說這不是一類的。) 出示:哇哇 喳喳 咕咕

(再讓生說幾個象聲詞。) 出示:梨五杏四 杏四桃三 桃三櫻二 櫻桃好吃樹難栽

(這些詞語用書中的一個詞語來說就是“農諺”。相機說幾個農諺:冬雪是麥被,春雪是麥鬼。 麥蓋三場被,枕著饅頭睡。)

3.出示填空:

這只猴子種了

次樹,先后種了

樹、

樹、

樹、

樹,結果

。

二、精讀課文,匯報交流

過渡:為什么這只猴子什么樹也沒有種成呢?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課文,找找原因。

1.生默讀課文,師行間巡視指導。

2.同學們都讀完了,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猴子最終什么樹也沒種成呢? 小結板書:沒有主見(視交流情況而定)

過渡:同學們,從第一自然段小猴種梨樹的情形看,應該可以吃到梨子的,可是故事結果卻是(出示:猴子什么樹也沒種成)

3.剛才同學們都提到,這跟三只鳥有關,是哪三只鳥啊?(烏鴉、喜鵲、杜鵑) 4.就讓我們先來看一看烏鴉對猴子的勸告吧。請大家自由地讀一讀課文第2.3自然段,用橫線劃出烏鴉說的話,用波浪線劃出猴子的想法。(生邊讀邊畫)

5.一只烏鴉飛來了,他是怎么說的呢?(出示:烏鴉說的話。)

這段話中烏鴉一見猴子就問:你怎么種梨樹呢?那么猴子就要想了,為什么不能種梨樹呢?烏鴉告訴它什么?

(1)烏鴉說的這句農諺“梨五杏四”是什么意思?(點擊:梨五杏四)

4 你能用文中的話說說嗎?知道什么是農諺嗎?

農民伯伯總結出梨樹要幾年結果?杏樹要幾年結果?這就是——梨五杏四 這就是農諺,農民伯伯總結出來的植物的生長規律就叫做“農諺”。 再讀這個詞——梨五杏四。

(2)最后烏鴉還問它個什么的問題?(指名讀)(相機理解詞語:耐心。)

(3)五年啊,這么長的時間才能吃到果子,你能等得及嗎?等多久都不怕嗎?烏鴉就是對猴子的耐心產生了懷疑,有點替他擔心。你能讀出烏鴉說話時的這種語氣嗎?

6.聽了烏鴉的話,猴子是怎么想的?讀讀你找到的句子。(出示猴子的話) (1)指名讀。

(2)從這位同學的朗讀中,你聽出這是一只怎樣的猴子?(板書:沒耐心)

(3)讓我們一起讀好這只沒有耐心的猴子想的話。

7.多可惜啊,梨樹都已經成活了,可是猴子聽了烏鴉的話就改變了主意,他是怎么做的?(拔掉了梨樹,改種了杏樹)

(1)它把梨樹就這樣拔掉了,這個“拔”字你也能讀準嗎?(指名讀、齊讀。) (2)拔樹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你能用動作表示一下對“拔”的理解嗎? (3)猴子拔掉了梨樹,改種了杏樹。“改”也是個生字,讀好它。

8.猴子改種了杏樹,總該吃到杏子了吧?后來誰又來了?又說了什么,也讓猴子改變了主意嗎?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4—8自然段。

(1)生默讀課文,師行間巡視指導。 (2)讀了這段話,你能完成填空嗎? 出示填空:

聽了(

)說的農諺(

),猴子知道(

)結果的時間比(

)結果的時間長,于是就拔掉(

),改種(

)。

(3)烏鴉一說,猴子就改變了想法,那他聽了喜鵲、杜鵑的話后,又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猴子想的三句話:

“對,五年太長,我可等不及。” “對,四年太長,我也等不及。” “對,三年也太長,我還是等不及。”

(4)仔細讀讀,看看這三句話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讀出猴子的心情有變化嗎? 你能讀出這樣的語氣來嗎?

(6)剛才同學們讀烏鴉和猴子的對話讀得很好,相信下面的對話也能讀好,請你和自己的同桌分角色讀一讀4—7自然段。

9.然而,櫻桃好吃樹難栽,一連幾年,都沒有成活。正是因為猴子沒有耐心,沒有主見,所以它——齊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5 (5)猴子的心情一次比一次急切,一聽別人的話就改變主意,這真是——太沒主見了。

就這樣,這只猴子什么樹也沒有種成。

10.這只猴子最后什么都沒有種成,真是一只既沒耐心又沒主見的猴子(師指板書)。

三、拓展延伸

1.小朋友,如果你是這只猴子, 你會種哪些棵樹?(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側面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

2.學了這篇課文, 你現在最想干什么?(表演) (1)小組之間練一 練,可以加動作、神情等。

(2)愿意展示的小組,上臺表演。(其他同學做評委,選最佳表演獎、最佳創藝獎等) (3)表演。

(4)學生評價。

3.同學們, 猴哥到頭來,什么樹也沒有種成,那么你想對它說什么呢?(把表演猴子的同學留在臺上)

4.猴哥聽了這么多好伙伴的話,你今后會怎么做呢?

5.知錯就改,仍然是只好猴子,相信你今后一定能夠吃到自己種的果子的。

四、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希望每位小朋友今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有主見,爭取把事情做成功,要半途而廢。

五、課后作業 :

1.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完成《同步練習》。

板書設計:

22.

猴子種果樹

烏鴉

梨五杏四

拔 喜鵲

杏四桃三

拔 杜鵑

桃三櫻二

沒主見

沒耐心

6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一千零一夜讀后感30字下一篇:中國夢我的夢14個堅持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