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于漪老師教育思想

2022-08-11

第一篇:于漪老師教育思想

于漪老師教育思想

與心靈接觸的情感教育:語文教學的靈魂

情感教育是心靈相接觸的教育,是一種在感化、陶冶中使學生的素質和品格得以升華的教育。 沒有了情感,語文教學就會失去靈性、靈魂而變得蒼白無力。于漪老師語文情感教育觀是其語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她認為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語文教學重在熏陶感染塑心靈, 用興趣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沒有了情感,語文教育的價值就得不到體現。

一、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

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 是心靈與心靈相溝通的事業,是以精神養育精神、用生命呵護生命的事業。裴斯泰洛奇認為,愛是統攝其他一切感情的核心,也是人性統一的核心,所謂心、腦、手協調發展,也就是愛和智力的協調發展。只有愛才能使知和行統一起來。愛和智力結合構成核心力量,使人成為人,達到人的理想。教育中沒有愛,任何努力都將事倍功半。于漪老師對語文教育事業傾注了滿腔熱情,對學生傾注了深深的愛。

1.對語文深深的愛

于漪老師特別欣賞聞一多的那首《紅燭》:“請將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間,培出慰藉的花兒、結成快樂的果子!”她正是以這種紅燭精神,懷著對語文熾熱真摯的愛,在語文教苑辛勤耕耘,并收獲了累累碩果。

于漪老師說, 一個語文教師對所教學科和所教的學生要滿腔熱情滿腔愛。并認為這種“愛”,應包括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愛,要了解漢語語言文字的悠久歷史,廣泛閱讀流傳下來的豐厚的民族文化遺產, 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有了這種感情,就會覺得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能夠有機會學習祖國豐富、優美的語言,是非常幸福的。教師只有自身擁有這份情感,才能夠在語文教學中, 飽含感情地引導學生欣賞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生動,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由于于漪老師對語文愛得熱烈、深沉、執著,因而教學中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這種感情。語文教師就要懷著春風化雨的熱情, 在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的同時,以美好、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們,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撒下美好的種子。

于漪老師對語文一片深情, 她曾發自肺腑地說:“教中學語文 ,成了我終身從事的高尚職業 ,我為此感到無上光榮與自豪。” 她對語文事業的不斷探索與創新,正源于她對語文深深的愛。

2.對學生滿腔的愛

馬克思說:“人同世界的關系是一種人的關系,你只能用愛來交換愛,只能用信任交換信任……如果,你想感化別人, 那你必須是個實際上能鼓舞和推動別人前進的人。”于漪老師正是“用愛交換愛”,“用信任交換信任”,對學生傾注了滿腔熱情滿腔愛并鼓勵和推動學生不斷前進的。

她常說:“熱愛是教師的天職, 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師生就缺乏共同語言,感情就不能融洽,教育就難有成效。”并說,愛學生,就要給學生愛心、耐心、信心,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感化學生。有人就把于漪老師的語文教育稱為 “愛的教育 ”。愛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愛拉近了師生的感情距離,愛使學生增強了求知欲望和信心, 愛的情感帶來的鼓舞促進了教學高效率的實現。教師只有傾注滿腔愛,全身心投入,才會創出具有自身風格的高水平的教學業績。

“愛是一種情感,它必須在教師和學生的實際交往中,通過人與人的相互接觸,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教育對象的可愛之處,才能引發真情實感。” 知之深,愛之切,一個重要的問題便是如何認識自己的教育對象。 這就需要教師正確看待學生, 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可愛之處。于漪老師非常好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她說,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之中,具有正處在社會化過程中的個性,很容易不討人喜歡,教師要自覺地、有意識地去了解學生,細致入微地去發現學生的可愛之處。她還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生動活潑的“藝術品”,要精心雕琢,不能怕麻煩,要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只有與學生丹心一片,才能與他們心心相印。

于漪老師深知, 人類生活需要在愛的孕育中充實和發展,學生渴望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母愛和師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愛, 它最有滲透力和感染力, 無堅不摧。她說:“表達師愛,不是寫在紙上、說在嘴上的,要用自己的言行來實踐。 老師對學生要情深似海、 師愛蕩漾。”對學生的愛,難就難在這 “ 蕩漾 ” 二字。 所謂 “ 蕩

漾 ”,一是自然和諧,講究真切;二是細雨潤物,講求透徹;三是涓涓細流,講求持久。這些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時體現愛心容易,長期永葆愛心,很難;愛優秀學生,容易,愛發展有明顯缺陷的差生,很難;愛自己的孩子,表達親子之愛,容易,推親子之愛到學生身上,甚至為了愛學生而犧牲親子之愛,更難。然而,這一切,于漪老師都做到了。

正是因為于漪老師對語文教育事業、 對學生有綿綿不盡的愛,才有了她語文教學中春風化雨般的情感。

二、熏陶感染塑心靈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僅是活的知識寶庫,不僅僅是一個專家—善于把人類的智力財富傳授給青年一代, 并在他們心中激起求知欲和點燃熱愛知識的火花,而且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是不同于其他雕塑家的特殊雕塑家。” 于漪老師也說:“教師不是工藝師,而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塑造的對象是青春年少充滿活力的學生,任務是塑造他們的心靈。”

于漪老師還認為,“情”是語文教育的根,語文教育不僅是認知教育,還包括情感教育。語文教師要披文入情、以情激情,為學生創造一個溢滿哲理和情致的情感世界,對學生進行熏陶感染,細水長流地進行滴灌、滲透,塑造他們的心靈 。

1.披文入情,發掘文章蘊含的情愫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 ,觀文者披文以入情 。”“自古至今,一篇篇名詩佳作,之所以傳誦不衰,常讀常新,就是因為作家文人筆墨飽蘸著自己的思想感情, 甚至凝聚著心血和生命。” 好文章必然是作者情動于衷、言溢于表的產物。語文教師要深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首先做到“披文以入情”,認真研讀教材,深入理解語言文字所傳達的情和意,挖掘作品的思想內涵,根據作品中的具體形象,展開豐富的想象,或喚起聯想,或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 生活知識來豐富和補充作品中的形象,真正把作品寄寓的情思化為自己的真情實感,然后啟發引導學生步入文章所蘊含的至真至美的情感世界,使之受到熏陶感染。

于漪老師說:“情忌外加,忌矯揉造作,忌濫。情是文章內在的、固有的,貴在咀嚼語言文字,深刻領悟;教師只有自己真正動情,才能以情感染學生,這種情是真摯的、高尚的。” “披文入情 ”的過程,有賴于教師整體人格結構、知識結構、審美理想的全部參與,是教師個人知、情、意三方面整體的體現。只有如此,才能真切地把文章所蘊含的情愫轉化為自己的真情實感, 才能先燃燒自己,然后撒播感情的火種給學生。

2. 以情激情,喚醒學生內心的情感情感具有感染力量和遷移功能, 因此教師要以情去激情,喚醒學生內心的情感,從而將認知教育與情感教育和諧地統一起來,使整個教學過程情趣盎然。有了教師的教學激情,才會有學生的接受熱情,才會有課堂上師生雙方如癡如醉、物我兩忘的教學境界。于漪老師說:“傳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而不是枯燥的符號,文中所描繪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注的情和意,所闡發的道理就會叩擊學生的心靈,在他們的心中引起共鳴。” 于漪老師善于傳情激情, 她的一笑一顰,一揮手、一投足,都是一種傳遞感情的符號,聲情并茂的辭章就像一根無形的指揮棒去掀動學生感情的潮汐。她能使學生著魔一般地跟隨她漸入文章佳境,與種種高尚的思想接觸,跟諸多高尚的人物對話,在不知不覺之間,思想情操、意志品格受到熏陶和感染,完美地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藝術境界,具有獨特的感染力。

情感容易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因此,要讓學生真正把書讀到心里去, 讓他們的思想情感和課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與作者的喜怒哀樂發生共鳴,教

師應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情境,使學生身歷其境,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心田得到滋潤。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素養的重要特征的第一個標志,就是教師在講課時能直接訴諸學生的理智和心靈。”于漪老師正是以飽滿的教學激情,用巧引、美讀、情講、趣溢等手段創設情境,開啟學生心智、塑造他們的心靈的。

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感覺和思維, 喚醒他們的內心情感, 引發他們心靈的震顫。

3.情感交融,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情感教學要使教材情、教師情、學生情這“三情”合一,融為一體,才能彈奏出優美的教學樂章,也才能真正塑造學生的心靈。

教師尤其要把握好自己的感情。 教師是生活在復雜社會關系中的人,生活中各種不如意的地方,必然會影響教師的教學心境,阻礙教師教學情感的形成。所以教師教學時, 一定要拋開一切影響教學心理的不愉快因素,純凈心理,進入角色。教師還要克服情感冷漠心理,由于教材的固定性,教者經常在作品所描寫的情感世界里遨游,時間一長,感情就淡化、冷漠了。教師要善于克服這種心理定勢,時刻以全新的認識、亢奮的情緒去感染學生。教學中要喚起學生的情感, 還要不斷增強學生的主體情感參與意識, 使之與教師的情感進行交融。“親其師,信其道”,融洽無間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師生的情感交流。于漪老師善于把教師情、 學生情和教材情這“三情”合一,使它們相互交融。她心中充滿陽光,并能撒播陽光到學生心中,照亮學生的心靈。

第二篇:于漪老師的教育觀

“選擇教師,就是選擇了高尚。”正是因為堅信這一點,于漪把自己的一輩子定格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在她心里,教育千斤重——偉大的教育事業,與我們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系

什么樣的教師才算合格?于漪對“合格”有自己的理解。“國家把后代交給教師,國家就放心了;老百姓把自己的子女交給教師,他們就放心了。這才是合格。”

“智如泉涌,行可為表儀者,人師也。”漢代韓嬰在《韓詩外傳》中講的這句話,常常被于漪引用,她視之為座右銘。教師是育人的工作,并非人人可以勝任。也正因此,教了一輩子書的于漪,一輩子都在學做教師。

清醒認識教師崗位:寫錯一個字,影響一大片

教師的身教遠遠重于言教。于漪經常和年輕教師講,教師對學生的作用,絕對不會是零,老師有什么樣的思想觀念,自然會對學生產生相應的影響。蘇步青、謝希德先生這樣的一代有為國為民、憂國憂民意識的教育家,一直被于漪奉為學習的榜樣。

回憶自己教書生涯的起點,于漪說,她也曾經經歷過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階段。 有件事情一直讓于漪刻骨銘心。22歲畢業后剛開始當老師,她給學生講解“陽春白雪、下里巴人”。“我對學生說,下里巴人就是通俗的,而陽春白雪是高雅的。”后來于漪讀宋玉《答楚王問》,才發現自己教的不準確。“有客到楚國都城郢唱《下里》、《巴人》兩首曲子的時候,屬而和者數千人;唱到《陽春》、《白雪》兩首曲子的時候,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到了引商刻羽、雜以流徵的時候,屬而和者數人而已,因此曲彌高和彌寡……”時至今日,于漪還記得當年的“治學不精”,她用這件事情來告誡自己,基礎教育是不能有半點差錯的,因為它是伴隨人的終生的。

還有一次,于漪批改作文,對面坐著一位語文老教師。“他看著我寫睡著了的„著?字,羊字頭下面一個目,我把羊字頭斷下來了。他對我說:你要知道,你寫錯了就會影響一大片,你在黑板上寫一個錯字,可能這個孩子一輩子就寫錯了。”

做教師不能有絲毫懈怠,必須要謙虛謹慎,好學不倦。于漪從此謹記在心。為了把語文教好,她決心拜眾人為師,以兩把尺子伴隨自己的人生:一把尺子量別人的長處。每次教研組開會,她都拿本子記,別人思考問題有精彩之處,她就用心聽,認真記。還有一把尺子,她用來量自己的不足。每一次課上完,于漪都有“教后”,她記下學生的閃光點和自己備課的不足,用以發現備課的漏洞,從而掌握教與學的規律。

一輩子自我教育:學而不厭,勇于實踐

1 回顧自己的教育生涯,于漪說,她有兩根精神支柱,一根支柱叫“學而不厭”,另一根支柱叫“勇于實踐”

設問,如果一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在同一層面移動的,學生怎么會有求知欲?于漪認為,教師為了教好書,起碼要提高一步——要緊扣教材深入學。“教是要教在學生不知道的地方,教在他似懂非懂之處。”因此,對語文教師來說,備課時就要下足功夫,“不能讓字躺在紙面,而是鉆研到讓它站立起來跟你對話。”

1978年評上第一批特級教師后,于漪迄今上了近2000節公開課。堂堂課有人聽,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于漪說,所有的事情都在眾目睽睽之下,這讓她獲得了一個好處:養成嚴謹的習慣,不敢有絲毫懈怠。

于漪還做過班主任,各個層面的學生都帶過。帶教1977屆學生時,由于是特殊時期,全校亂得沒法上課。于漪的年級組有30多位老師,女老師中除了于漪沒有哭過外,其他全部哭過。“我擔任年級組長,天天早上6點多鐘到學校,一直到晚上9點多鐘才走。我當時就想,一定要抓好各個班級的小干部,把他們抓在手里培養。”當時,于漪把小干部們集中起來,一方面抓理論學習,同時她也注重因材施教,發揮學生的特長,組織各種課外小組開展課外活動。粉碎“四人幫”后,1977屆學生參加“文革”后首屆高考,兩個快班的學生都考取了大學。

回想這段當班主任的實踐經歷,于漪感慨:“做老師的一定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孩子是有未來的,一定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

年輕時,于漪多病,加之她的孩子身體狀況欠佳,經常需要跑醫院。但是任教幾十年來,她沒有為家庭私事脫過一節課、請過一次假。她覺得,自己的肩上都挑著千斤重擔,“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現在,一個肩膀挑著國家的未來。今天的教育質量就是明天的國民素質。

追求教育理想境界:胸中有書,目中有人

什么樣的老師才算有水平?于漪有個看法:一個班教好一二十個學生是不稀奇的,要教好每一個學生,那是千難萬難的。當好老師,要有能力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心靈世界。

為了研究學生的心靈世界,于漪甚至還研究了周杰倫和“還珠格格”。為什么?因為一個“還珠格格”就把初中女生全部打倒了,周杰倫起碼打倒了百分之八十的高中女孩子。于是,于漪把周杰倫的磁帶買回去聽,還和學生們討論。于漪對學生們說,她喜歡韓紅的《青藏高原》,歌曲激昂高亢??蓪W生們說,“不好,太露了”;于漪也聽騰格爾的《天堂》,喜歡歌曲唱出的濃濃鄉情,可學生們也不同意她。“周杰倫好在什么地方啊?”于漪去請教她的學生,結果孩子們告訴她:“周杰倫的歌就是學不像,好就好在學不像。”

2 “我怎么也沒有想到這個,我們想的和學生想的距離有多大啊!”在于漪看來,當一名好老師,要懂得和孩子交流,做老師無論如何都不能誤解孩子,不能隨便對孩子說“不”。

“不”是最沒有力量的。教課也是如此。學生作文寫不好,于漪不會對學生說“你怎么不行”,而是會精心地指導,教學生“怎么寫才能好、才能行”。于漪堅持:教育學生要多正面引導,讓他們飲瓊漿,對他們灌醍醐,這樣學生才有精神養料。“教育絕不能高高在上,一定要目中有人,走進學生的世界”。

在于漪的眼中,語文課本不僅有實用功能,還有教育功能、發展功能和審美功能。“比如,《岳陽樓記》里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它不知道哺育了多少代志士仁人,難道語文老師講到這一課,就只講字句知識嗎?”。

教師責任大于天:青年教師,肩負未來希望

退休以后的于漪,始終沒有離開教育工作領域,她把主要精力用于抓教師教育。“教育的希望在青年教師身上。

從上世紀70年代末,于漪就開始帶教年輕教師,手把手地教。時任第二師范學校校長時,她就要求學生“明日教師今日做起”。她出入課堂聽課,聽完課就評,聽一節課,起碼評兩三節課,要站在理論和實踐結合的高度來評課。于漪倡導“活的教育學”,她要讓老師覺得上這堂課是師生都有收獲的,所以要知道好在哪里,為什么好;不足在什么地方,為什么不足,怎樣改進。

“我一輩子上下求索,就是為了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年逾80的于漪,很喜歡和年輕教師交談、交流。于漪說,因為教育事業是常青的,中青年教師的手里,掌握著國家的未來。

三尺講臺,是于漪最舍不得、最牽掛的地方。因為正是這個地方,讓她覺得自己的生命在閃光。“上課就是用生命在歌唱,每節課都影響到孩子的生命質量。”

上海的教育事業興旺發達,在全國有廣泛的影響。當了一輩子教師的上海教師于漪,不僅深感欣慰,也在不斷憧憬未來: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終身發展,希望中青年教師人才輩出,創造教書育人的新業績。“把這個理想變成光輝的現實之時,就不僅是全國的創新,在世界上也是了不起的創新。

于漪格言 論教育

教育是給孩子的心靈滴灌知性與德性。知性是孩子生存和發展的本領,德性是其做人的底線。二者在課堂上是一而

二、二而一的,不是外加的、分離的。

3 辦教育、辦學校不是百米沖刺,而是萬米賽跑,要有勇氣,有毅力,向著理想的目標奔跑。

論教師

教育的質量說到底就是教師的質量。

教師的學歷水平不等于崗位水平,學歷只說明你的受教育程度,在崗位上是要有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的。

論學生

每一個孩子都是藝術品,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一定要目中有人,不僅要走進學生的知識世界,而且要走進他們的生活世界和心靈世界。

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

做教師的千萬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目光來看待學生,每個學生都是“變數”,在發展,在變化,教師加溫到一定程度,他們會開竅,會飛快進步,茁壯成長。

論教學

教育事業真是遺憾的事業。我教了一輩子的課,一輩子沒有上過一堂十全十美的課。 教育界有一個比喻,“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我不太同意。知識會老化,知識結構須更新;學生是活潑的生命體,不是簡單的“容器”!課堂里沒有時代活水流淌,能與學生心靈碰撞、能使學生感奮嗎?

人物簡介

于漪,1929年2月7日出生,196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被首批評為語文特級教師。

自1951年從復旦大學教育系本科畢業分配到中學任教,先后榮獲上海市中小學優秀校長、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戰線先進工作者、教育督導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優秀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兩次被評為上海市教育戰線先進工作者、四次獲上海市勞動模范稱號、五次獲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稱號,首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任全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上海市教師學研究會會長等。歷任第

七、

八、九屆上海市人大常委,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委員。

4 2010年9月獲得“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榮譽稱號,受到胡錦濤總書記親切接見。教育部號召全國教師向“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學習。

第三篇:于漪教育思想集錦

于漪老師的教育思想深深地植根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共產主義事業。立足于育人、樹魂立根和培養文化判斷力等方面。思想立足點高,覆蓋力強,生命力持久。她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三個部分:教文育人,提升教師自身素養 于漪老師認為教育的本質是“育人”,在教育實踐中必須“教文育人”,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提升教師自身的素養。她曾經說過,“教師心中要有共產主義旗幟飄揚”教師胸中要有一團火,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朝氣蓬勃,對學生有感染力、輻射力;教師要“一身正氣,為人師表”,切切實實地為學生做出表率 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需的合格和可靠接班人。 樹魂立根,植根學生的理想信念 “育人要育心,澆花要澆根”,于漪老師認為要培育學生樹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祖國的“魂”,立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根”,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要“在學生心田‘植根’”。針對社會上存在的“輕語文、重外文”的現象,于漪老師指出:“如果我們再不珍惜母語,那么我們離‘自毀長城’的日子就不遠了,也許不多久就會完全被其他語言所代替!”為此,她呼吁:還民族語言之光彩!要通過語文教學,在學生心田做“植根”的工作,植愛國主義的根,植民族精神的根,植志向的根、理想的根,植良好道德情操的根、健康人格的根。“用愛心培育愛心”,于漪老師強調要用“愛心”培育“愛心”,師愛、師德是幫助學生增強樹魂立根的內驅力。她談到,“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針對基礎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輕德、分數決定一切的現象,于漪老師呼吁,要從當前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和重智輕德的重圍中“突圍”出來。教育本質是“育人”而不是“育分”,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以奠定樹魂立根的素質基礎。重視學習先進文化,培養文化判斷力現在的學生面臨著豐富而復雜的文化現象,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文化判斷力的教育,要使學生正確認識、判別、取舍各種文化現象。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重視學習先進文化,培養他們的文化判斷力。于漪老師呼吁:“學校、教師對學生文化生活不能漠然視之,要精心引導他們往高處追求,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引導學生學習先進文化”。教師要著力教會學生在接受與體驗文化的過程中善于對文化信息識別與取舍、評價與更新,幫助學生認真執著地從民族優秀文化和人類進步文化中吮吸養料。學生主體一旦掌握了正確的文化判斷力,就更容易去接受先進文化,深化文化評判,朝著理性和德性的文明方向發展,就會不斷提升思想,陶冶情操,認識社會,感悟人生,塑造優美的心靈,從而可以讓學生終生受益。于漪老師的教育思想不僅局限于學生的讀書,而更多地體現著對學生一生的發展與追求的祝愿與期盼。因此,她的教育思想具有以下特性:時代性 “社會在前進,教育必須具有時代性”。她提出的“三個制高點”,即,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要勇于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二是站在戰略的制高點上,要增強“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責任意識。三是站在與基礎教育先進國家競爭的制高點,要善于吸收先進養料,敢于與發達國家競爭。站在上述三個高度,她又提出“三個瞄準”,即,瞄準二十一世紀的基礎教育,努力把今日的學生培養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有用之才;瞄準國外基礎教育先進國家的教育,從嚴治學,發奮圖強,教出水平;瞄準國內、市內兄弟學校的教育經驗,搏采眾長,力求少走彎路,教出特色。前瞻性 于漪老師認為:“教育效果往往是相對滯后的,因此教育必須克服浮躁,要有前瞻和遠見,要用明天建設者的要求指導今天的教育”。由此她提出了“教在今天,想到明天”。為此,她提出教師首先要自我教育,完善人格。“教師身上挑著千鈞重擔,一頭挑的是學生的現在,一頭挑的是祖國的未來,這就是教師工作的整個世界。”創新性 “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創新”、“辦學要有自己的特色”,為此,于漪老師身體力行,摸索出一系列與之相匹配的可供操作的方法、途徑。于漪老師將楊浦高級中學發展為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積極創新,營造“崇尚奉獻,追求卓越”的校風,塑造“以強烈的責任感、睿智的文化判斷力和健康的心理狀態為特征的學生群體形象”的好學校,是發展自己的辦學特色的重要實踐?;谧约旱慕逃枷?,于漪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具體總結為以下幾點:思想性于漪老師的全部教學改革活動,貫穿著黨的教育方針和“三個面向”這一條紅線。積極踐行“教文育人”。她所上的語文課,充分地體現著“文道統一”的精神,在聽說讀寫訓練中,結合著思想教育,恰似春風化雨,滲入學生的心靈深處,真可謂教養與教育的和諧統一。重學性

重教輕學,是傳統教學的積弊。于漪主張,教師應把從教出發的立足點轉換到從學出發的立足點上來,重視對學法的研究,使教學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為此,教師必須“目中有人”,要研究當代學生的新情況、新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教學。情趣性

于漪主張,講課要有情趣。教學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學生產生鍥而不舍的學習愿望,才能產生實效。為此,教學就須在“得”字上下功夫,學生學有所得,才能對語文學習產生情感和趣味。智能性

如果我們全面地閱讀于漪的教學論文,不難發現他全部語文教學活動中,貫穿著一條重要線索,那就是:運用啟發式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盡力開發他們的智力。如何開發學生的智力,于漪曾寫過不少專論,諸如“談語言和思維的訓練”“談觀察訓練”“談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培養”“談把握記憶的支撐點”等等。這些論述表明,語文教學要通過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主動、活潑的學習中,逐漸成長為聰明有為的人才。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于漪主張讀寫聽說全面訓練。她深感“重讀寫輕聽說”教學的滯后性,因此她十分重視聽力與說話訓練的??v觀于漪的讀、寫、聽、說實踐,可以從中尋找出另一條重要線索,那就是:在教師主導下,讓學生在主動、自覺的學習活動中,逐步地培養起自學能力。文學性

于漪的語文教學,帶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在她不間斷的培養之下,她的學生在發言時能熟練地運用古詩詞,能恰到好處地使用成語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在課堂上一首又一首地背誦古代詩詞。平時她的教學語言也充滿了優美的文學詞語,感染力很強,這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把學生帶入文學的情趣之中,可以提高語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語文教學的效率也就必然隨之提高。整體性

于漪認為,語文教學是個系統工程。教師對每個學期教學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確每堂課、每個單元、每個階段的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在實際教學中,她引導學生遵循文道統一的規律,從整體上去理解、把握課文,使學生不僅理解、把握課文寫什么、怎樣寫,而且理會為什么這樣寫。學生從課堂教學中不僅學到知識、技能,而且受到思想教育。她對于一堂課怎么開頭,選擇什么作突破口以帶起全局,怎樣展開教學進程,怎樣收尾,都有獨創的整體設計。聽她的課,所感受到的是:教學環環緊扣,節奏鮮明,抑揚頓挫,起承轉合,有張有弛,波瀾起伏,引人入勝。而且由于她的整個教學能“和學生的心弦對準音調”,所以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第四篇:記于漪老師

于漪語錄

1.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

2.我有兩把“尺”,一把是量別人長處,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點,自身才有驅動力。因為,“累累創傷,是生命給你最好的東西”。

3.選擇了教師,就選擇了高尚;選擇了教師,就選擇了理想。

4.座右銘:教育工作中,一切以教師人格為依據:智如泉涌,行可為表儀者人師也。

5.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所謂合格,就是不負祖國的期望、人民的囑托。

6.教學參考書畢竟是別人的勞動,只有自己的勞動所得才是帶著生活露水的鮮花,是你自己的心得,學生才容易和你交融。教出自己個性的時候,才是學生收獲最大的時候。因為,教育事業是創造性的事業。

——于漪:《育無止境 愛滿天下》《奉獻是教師的天職》《一個大寫的人》《語文教學要講求綜合效應》《以人為本 教文育人 ——特級教師于漪談語文教學改革》《于漪——為語文教育加“鈣”》

愿作春泥,甘為紅燭

——記于漪老師

“紅燭呀! 流罷!你怎能不流呢? 請將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間,

培出慰藉底花兒,

結成快樂的果子。”

1

用聞一多先生的這首詩來贊揚于漪老師是再恰當不過了。于漪,這位蜚聲海內外的教育家,用她自己的心靈譜寫了一曲壯麗的“紅燭之歌”。“選擇教師,就是選擇了高尚。”正是因為堅信這一點,于漪把自己的一輩子定格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在她心里,教育千斤重——偉大的教育事業,與我們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系。

什么樣的教師才算合格?于漪對“合格”有自己的理解。“國家把后代交給教師,國家就放心了;老百姓把自己的子女交給教師,他們就放心了。這才是合格。”“智如泉涌,行可為表儀者,人師也。”漢代韓嬰在《韓詩外傳》中講的這句話,常常被于漪引用,她視之為座右銘。教師是育人的工作,并非人人可以勝任。也正因此,教了一輩子書的于漪,一輩子都在學做教師。

課堂這個舞臺對我來說,教書育人的分量更重一些。但與于老師相比,深感差距很大。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我們自己如何看待教師這個崗位、這種職業呢?不錯,近年來,教師的待遇改善了,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愿意當教師的人也多了。然而,清醒認識教師職責,還是個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教師是一個崗位、一種職業,但更是一種責任。于漪老師從教多年,卻從未要求過什么。她不計個人得失,一心只為教育。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靠的是什么?是一種清醒的責任意識。教師可以在不同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不同的教學風格,表現出不同的教學藝術,構建不同的教學模式,但是清醒的責任意識和在此基礎上持久的內在動力,是教師完成卓有成效工作的必備條件。讀了于漪老師的文章,對教師這一職業,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幾點認識:

1、對學生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于老師說:“只有對學生真心一片,才能與學生心心相印。”優秀教師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師德 2 情操、無私的奉獻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奮進。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對于任何學生就是一個"愛"字。以無限的真情去關愛,用愛去感化每一個學生的心靈。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不厭其煩的耐心指導,當學生做錯了事的時候,指導分析讓學生知道做錯事的原因。用溫馨的語言教育學生,用母親般的愛感化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猶如父母,甚至勝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2、對工作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作為教師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忠誠教育事業是師德的靈魂。要想成為新世紀的優秀教師,除了學識淵博、教學得法之外,還應有“以育人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靈為己任”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熱愛學生、理解學生、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正確處理自己與學生關系的準則。愛學生是教師職業活動中最寶貴的一種情感,沒有對學生的愛,也就沒有真正成功的教育。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情感,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

3、對教學要與時俱進,不斷改進教法。在教學上,作為教師要從教材、學生實際出發,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保持自己的傳統教學方法優點,博采眾家之長,吸取先進的教學理念,又要有自己的原則,不隨波逐流。經過自己不斷的整合、實踐、調整,融會貫通,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色。

第五篇:于漪老師報告體會

五十年教師生涯,桃李滿天下:半個世紀孜孜不倦,心血灑講壇。這是名師于漪的真實寫照。聽了于漪老師的報告之后,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這位“老太太”如此有激情,如此的人格魅力、如此熱愛教育事業,如此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懷深深打動著我。于漪老師說“做了一輩子的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他老人家一生勤于學習、勇于鉆研的精神是非??少F的。她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她有一個對老師的非常好的詮釋:“智如泉涌,形可以為表議者”聽了她的解釋,我感覺自己愧做一名老師。其中對于老師報告中的兩點感受頗深。

一、“一輩子學做老師”。“自己學,學別人”

像于漪老師這樣的名人,都堅持“一輩子”學習,尤其是她被評為特級教師后更加堅持“學習”,實在是有一種內在的驅動力?;貞涀约旱慕虒W歷程,已有數幾年了,我學到了多少呢?尤其是現在的學生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相互交融,他們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了各方面的知識,學生的學習并不是僅僅局限在課堂上,也并不僅僅來源于課本。老師只有多學習,掌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才能適應現代學生要求,才能很好的駕馭課堂。尤其是在現代新課程理念的感召下,學科交融,更加要求我們不僅要掌握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還要掌握其他學科的知識。才能做一個“智如泉涌”的老師。

于老師不光自己刻苦學習,他還學習別人,學習別人的長處,“用一把尺子量別人的長處”她說如果將辦公室里17名老師的長處學來,他就成長了??梢娫谒难壑?,人人都有長處。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的進步。

二、“屢屢創傷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敢于正面自己的不足”

于老師說:她上的每一節課都傷痕累累。一個特級教師的課應該是無可挑剔的,為什么她還說每一節課都“傷痕累累”呢?那是應為于老師和我們對課的要求不同;于老師對課后的處理和我寫得反思也不一樣。她每一節課后,都會記下自己的不足和自己備課時沒有想到的情況。敢于將自己的不足“光天化日”在眾人面前,是一種多么偉大的境界啊。她曾經講到:在她漫長的教學生涯中,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每天都有人去聽她的課,所以她說,她每天都上公開課,就連早讀課也不放過。因此,她說她的工作都在別人的監督下進行,而屈指一算,至少上了2000多節課,在這些課中,她都發現有毛病,沒有一節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而且她教的兩個班教法也不一樣,她認為她是教了一輩子的遺憾的課,而“屢屢的創傷卻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因為有不足,于是我更加不斷跨越,跨越過去以后,我就進步了。

重新審視自己寫的教學反思,(在于老師的熏陶下,我在這里自我反思)

第一:寫這節課的閃光點,只記閃光點,不計缺點。如果說于老師的課“傷痕累累”的話,那么我的課講是“一無是處”, 自己怎么沒有看到缺點呢?有些時候自己感覺一節課上的很糟糕,教學反思上卻沒有記錄。這樣的教學能有進步嗎?自己與成功的距離就是對待缺點視而不見?;蛘甙炎约旱娜秉c看成是不光彩的東西,設法去掩飾,于老師卻讓我知道了缺點可以帶來成功,關鍵是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缺點。

第二:上課過程中,學生反饋的好多信息也是非常有價值的,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是非常靈活的,如果及時將這些東西記下來,那將是以后備課中非常有價值的東西。于老師讓我知道了要及時撲捉這些靈活的素材,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素材,學生才會更喜歡你上的課。

今后的教育之路還非常漫長,我想我應該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學別人之長,取自己之短,正視自己,虛懷若谷,做一名名副其實的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云南全面貫徹省委下一篇:音樂學期教學計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