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夸美紐斯大教學論語錄

2023-02-28

第一篇:夸美紐斯大教學論語錄

《大教學論》(夸美紐斯)讀書筆記

夸美紐斯(JOhann Alnos COmenius,1592一1670)是“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奠基者,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教育革新家。他總結了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人文主義教育成果和當時進步教育的實際經驗,提出了一套系統而又全面的教育理論。同時,他還帶動了世界范圍內的教育革新運動,為近、現代教育理論體系奠定了基礎,因而被稱為“近代教育學的奠基人”和“現代教育之父”。原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稱他是“一位精髓而有獨到見解的哲學家,他在新生一代的教學和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方面完成了一場革命,他是一位博學而天才的教育家”?!洞蠼虒W論》是他于17世紀20年代創作完成的一部影響深遠的教育名著,這部著作被認為是近代教育學的奠基之作,它構建了教育發展史上的第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同時提出了許多超越時代的先進教育思想,對教育的組織形式和教育方法也進行了創新,夸美紐斯的教育主張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一、夸美紐斯主張普及教育

夸美紐斯主張“人人應當受到一種教育,進學校的人應不限于有錢有勢的少數的子女,而是一切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論貧富,也不管住在城市或鄉村,都應該送入學校。” 夸美紐斯指出,普及教育要從學前期開始。他認為:“人最容易在少年時期去形成,除了這種年齡就不能形成得合適”,“應該趕快對上天的植物及時加以培植、修剪和灌溉,把他們謹慎地形成,使在學問、德行與虔信方面獲得興旺的進展”。他認為一切人都要受教育,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提高人的素質。教育對于國家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是中華民族最根本的事業。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當今世界,人才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教育成為國家競爭力的基礎。在人類社會的深刻變革中,教育發揮著舉足輕重的戰略作用。教育興,則民族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我們國家的現代化、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歸根結底取決于教育。

國民教育的普及程度是一個國家現代化基礎水平和文明發展程度的標志。從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確定到法制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從改革教育管理體制到西部“兩基”攻堅,從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到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多年的奮斗與探索,充分體現了“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的執政理念,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新要求,順應了人民群眾的新期盼,順應了教育改革發展的規律和趨勢。“兩基”目標的全面實現,推動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進步,推動了我國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轉變,促進了教育公平和民生改善。我國是人口大國,人口素質上去了就是最大的優勢,人口素質上不去就是最大的負擔。“兩基”的快速發展,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總人力資本最大的國家和總人力資本增長最快的國家。受教育年限的增長,國民教育基礎規模的壯大,國民素質的大力提高,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國民素質基礎和重要的人力資源基礎,為我國綜合國力提高、民族復興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儲備。

二、夸美紐斯主張教育要適應自然

在《大教學論》一書中,夸美紐斯用了好多章節以含而不露的方式把“教育要適應自然”作為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根本指導原則,夸美紐斯認為,在自然、社會和人類的活動中存在著普遍的規律,一切好的教育教學原則、法則和方法都需要受這種普遍規律的支配,必須服從(或適應)這種普遍規律,這就是自然適應性。其實“教育要適應自然”原則不僅是夸美紐斯教育思想的主線,也是夸美紐斯教學理論的主導原則或基本原理。

夸美紐斯認為,在宇宙萬物和人的活動中存在著一種“秩序”,即普遍規律,特別是人的發展,從生到死,夸美紐斯在末年時期著的《人類改進通論》中的《泛教論》部分把人生分為了七個階段:胎兒期、嬰兒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在《大教學論》中是四階段)總體上是這樣一條連貫的規律,同時各個時期又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特征。“適應”可以解釋為承認規律并發現利用規律。所以,教育適應自然原則,一方面是在教育過程中人們首先應該承認客觀事物特別是人的發展是有規律的,教育工作也是有規律的,而且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內部還有著各自的特征及發展規律。另一方面,人們應該去努力探索并利用人的發展以及教育工作中的規律,教育工作者必須依據人的年齡特征去展開不同的教育。

根據“適應自然”的原則,夸美紐斯創立了他自己的整套教育體系。因為他確信人生來就具有渴求知識和美德的不可遏止的意向,他認為應當研究人的這些生來就有的意向,要給予機會和適當培養,以便滿足人在多方面的自然需要??涿兰~斯不希望學習存在于真空,而希望在以興趣為基礎的活動中展開。“如果不首先喚起學生的興趣,就不要施教。”而且,“任何時候都要講授既有趣又有益的知識,這樣學生才會頭腦充實,積極進取,注意力專注”。實際上在這方面,夸美紐斯是想要教育遵循兒童自然發展的天性,“自始至終要按學生的年齡及其已有的知識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導”??涿兰~斯指出:“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遲鈍的;有些人是溫柔和順從的,有些人是強硬不屈的;有些人渴望求取知識,有些人較愛獲得機械技巧。”教育對他們應當區別對待。因此,他要求學校教育“適合學生的年齡,凡是超出了他們理解的東西就不要給他們學習”。

學生的發展不僅僅是獲得一些知識,掌握一些技能、技巧甚至是技藝,學生人格的健全和諧發展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和歸宿。學生本身的發展水平、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應當是我們選擇教育內容和方法的重要依據,也是教育實踐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因此我們非常有必要倡導“教育要適應自然”的原則。這正如我們中國提倡的“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思想、要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樣的教育對于培養人才是有益的。

三、夸美紐斯強調道德教育

夸美紐斯非常重視道德教育,在他看來,德育比智育更重要??涿兰~斯把世俗道德的培養從宗教教育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部分??涿兰~斯在他的《大教學論》中詳細地闡述了他的道德教育思想。他認為在智力、德行和虔信三方面教育中,德行是最不能缺少的,并深信通過教育可以改變人的德行,認為教育最基本的任務之一就是形成人的德行??涿兰~斯曾說:“我們的真正工作是什么呢?是智慧這種學習,它提高我們,使我們得到穩定,使我們的心靈變高貴――我們把這種學習叫做道德。”夸美紐斯的教育思想帶有濃厚的自然主義色彩,出于對自然界的觀察和對經院教育的否定,提出了帶有濃厚自然主義色彩的道德教育方法。對其道德教育方法的分析與論述,不僅有助于我們理解和全面系統把握夸美紐斯道德教育的方法,還可以為我國目前的學校道德教育在方法上提供某種啟示和幫助。

夸美紐斯認為道德教育就像種地一樣,“假如你不把優良的種子撒在地上,它便生長不出別的東西,只會生長最壞的莠草。但如果你想開墾那塊土地,并能在開春的時候把它犁一遍,撒一遍種子,耕耙一遍,你的工作就比較容易,成功的希望就比較大。”因此,夸美紐斯主張及早的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打好道德教育的基礎,使良好的德行成為兒童的第二天性。 夸美紐斯主張通過實踐來培養人的德行。德行的培養是由經常做正當的事情而學來的,而不是靠文字。一味的叮囑或告誡而不去實踐,在道德教育中是根本行不通的??涿兰~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學論》中寫到“孩子們容易從行走學會行走,從談話學會談話,從寫字學會寫字,同樣,他們可以從服從學會服從,從節制學會節制,從說真話學會真話,從有恒學會有恒。”因此,孩子們同樣會從良好的道德品行中學得良好的道德品行。孩子們會在不斷的工作或游戲中學會忍苦耐勞,從而會產生一種勤奮的品行。此外,兒童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給予他們一定的忠告,對他們加以正確的引導。這樣,他們就能學會日后的生活中所需要的正確行為,同時也會引起他們的身心不斷的發生變化,從而產生良好的性情,并最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

夸美紐斯主張為兒童樹立良好的榜樣,”所謂“榜樣”,夸美紐斯認為是兼指“活”榜樣和書本上的榜樣。書本上的榜樣顯然是指兒童從書本上學習模仿的東西,“活”榜樣是指兒童所模仿的現實生活中的人。“活榜樣”比書本上的榜樣更加重要,兒童既然天生愛好模仿并且榜樣又有著巨大的影響,那么兒童就能夠通過模仿良好的榜樣,免受不良環境的影響。

夸美紐斯在強調榜樣的同時,還提出道德行為的教誨與準則在兒童的道德教育中同樣是必須的。因為,教誨和準則可以去指導工作,防止錯誤。那么這樣一來,模仿就可以得到補充與強化。

夸美紐斯認為道德教育中不僅需要給兒童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而且還要對兒童進行紀律教育。之所以要進行紀律教育的原因在于:我們不可能謹慎到不讓任何惡事得到一個進口,所以,嚴格的紀律是必須用來制止邪惡的傾向的。紀律本身的目的不在于強迫兒童用功,不是單純的為了懲罰;紀律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使兒童以后不在犯錯,是為了保證澄清的德行。所以,教育者在執行紀律時應該對兒童心懷坦誠,使他們明白之所以這樣做是出于對他們的愛,是為了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并非是憎惡他們。如果兒童不明白這一點,就會造成他們輕視一切紀律,甚至是故意違反紀律。

第二篇: 夸美紐斯及其《大教學論》

夸美紐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捷克著名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資產階級教育理論的奠基者之一。生于新教派“捷克兄弟會”會員家庭。12歲失去雙親,中斷了學習生活。16歲由兄弟會資助進入普雷洛夫(Prerau)市拉丁文法學校接受中等教育。1611年,又由兄弟會選送到德國的赫爾博恩(Herborn)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在大學期間,他系統學習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研究了人文主義者的思想,接觸了新興的自然科學知識,了解了宗教改革以來各國的教育發展動向,探討了當時德國著名教育家的教育革新主張,為他后來從事文化教育活動打下了良好的根基。1614年,他回到捷克,在母校普雷洛火拉丁文法學校任教,1618年調任富爾涅克城牧師兼兄弟會學校校長。同年,30年戰爭爆發,捷克完全喪失了獨立,新教徒慘遭迫害,夸美紐斯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失去了全部家產、書稿和妻兒。1627年,隨同30000戶兄弟會員家庭遷往波蘭的黎撒(Lissa)避難,先在該地兄弟會中學任教,后來擔任了校長,又被推選為兄弟會長老。在這里,他完成了他的一些最重要的著作:拉丁文教科書《語言學入門》(1631年)、教育學巨著《大教學論》 (1632年)、學前教育專著《母育學?!?1632年)、中學物理教材《物理學概論》(1633年)。其中《語言學入門》一書很快被譯成了12種歐洲文字和四種亞洲文字,在各國廣泛流行,使夸美紐斯獲得了世界聲譽。

1634年起,他開始探討“泛智論”。1639年出版了《泛智論導言》。1641年,英國邀請他主持編纂“泛智論”工作。不久英國發生內戰,1642年又應邀到瑞典協助解決拉丁文教學問題,用六年時間為瑞典編寫了一套拉丁文教科書、教學法指導書和字典。1648年,30年戰爭結束,他再次回到黎撒主持宗教與教學事務。1650年,接受匈牙利德蘭西瓦亞公國的邀請,擔任長年教育顧問,創辦了一所泛智學校并自任校長。在此期間,他主要撰寫了《泛智學?!?1650年)、《論天賦才能的培養》(1650年)、《組織良好的學校的準則》(1652年)、《青年行為守則》等教育著作和論文。還編寫了著名的兒童初級讀物《世界圖解》(1654年)。這是一本簡化的語言入門,為年齡太小、不能學語言入門的孩子所寫,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附有插圖的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小百科全書,被譯成了多種文字,流行了近200年。1654年,他再次回到黎撒,繼續研究“泛智論”。1656年,黎撒城毀于波蘭與瑞典的戰爭,夸美紐斯應邀前往荷蘭阿姆斯特丹工作和定居。從1657年起,他將他的教育專著、論文和教科書匯編成《救育論著全集》(四卷)陸續出版,留給了人類一份珍貴的教育歷史遺產。

夸美紐斯吸收了歐洲文藝復興以來人文主義教育成果,反映新興資產階級的教育要求,總結自己長期的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全面系統地論述了資產階級教育問題,奠定了歐洲近代資產階級教育理論的基礎。

楊·阿姆司·夸美紐斯(Johann Amos Comennius,1592——1670)是一位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教育家,在捷克被譽為“捷克文化巨子之一”。 他是外國古代教育理論的集大成者——夸美紐斯的教育思想。在歐洲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交替的歷史時期,他吸收歐洲文藝復興以來人文主義教育成果,反映新興資產階級的教育要求,總結自己長期的教育理論與實踐,撰寫了《母育學?!?、《大教學論》、《語言和科學的入門》、《世界圖解》等教育著作,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教育問題,揭露與抨擊了中世紀經院主義教育理論及其實踐的危害,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促進生產和科技發展的教育見解,奠定了歐洲近代教育理論的基礎。因此,他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夸美紐斯的近代教育思想,即“泛智主義”思想強調:人人均應受教育,以及人人均需學習一切??涿兰~斯一言以概之:“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

夸美紐斯的世界觀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從幼年起就深受宗教的影響,基督教的世界觀根深蒂固,認為“敬畏上帝是智慧的開端與結尾”,把《圣經》看作學生的“最甜最好的乳汁”。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唯物主義的感覺論,認為一切事物都受自然秩序所制約,倡導教學工作適應自然秩序的原理。他具有強烈的民主主義思想,同情人民的苦難,卻寄希望于勸說統治者施仁政,企圖憑靠教育的力量建立和平寧靜的社會秩序。

夸美紐斯主張教育對象普及化。他適應時代前進的步伐,繼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者托馬斯·莫爾和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之后,響亮地提出:“一切男女青年都應該入學校。”他從宗教、人的心理、兒童的性格等不同角度論證了人人均可受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的教育理論不以少數人為服務對象,相信人人都可接受科學知識的教育。

論證教育目的世俗化??涿兰~斯主張過好現世生活,他不以消極和禁欲來對待現世人生,要求人們以積極樂觀的精神來理解和對待現世生活,認為追求和享受合理的幸福是符合人的本性的。因此,人們的現世生活就應以服務與享樂為其主要內容。所謂服務,就是為社會、國家和鄰人服務,并醫治社會的病痛;所謂享樂,主要是指心靈獲得快樂。他認為辦學的宗旨應服務于社會,改善世俗生活。

提出教育內容泛智化??涿兰~斯認為,人的智力可以發展,可以增強;人來到世上,自身具有邪惡和善良兩類種子,經過適當的教育,知識、德行和虔信的善良種子可以發展,抑制邪惡的種子,回到原先的圣潔的狀態。他還提出,人人需要也能夠掌握廣博的知識,而不分其性別、宗教、社會地位和經濟財富的差別。他進一步指出,人們智能的差別并非是固定不變的,這取決于教育工作的情況和人們的努力程度,即使智能低的學生,只要教育得法,也能學到廣博的知識。

提倡教學組織班級化??涿兰~斯總結了當時的新的教學組織的實踐經驗,把它們上升為理論,推動了教學組織的班級化。首先他論證了班級授課制的優越性:能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和有利于學生學習;調動了教與學的積極性;節省時間、精力、避免了干擾。其次,他確定班級教學是學校工作的基本單位,并據此制定了學年制以及學期、假期制和學時工作計劃。再次,他還具體說明了班級教學制的要求,應有一定的目標;每個班級應有固定的課本;一切科目都用同一的方法去教導;全班的學生在同時做同樣的功課;每種科目應該與相關的事項一道講授;教學應保持學生的注意等。他所確立的班級教學制的理論和他所提出的關于班級教學制的要求,在近代教育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重視教學方法心理化??涿兰~斯以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為依據,建立了教學方法的新體系。他提出了著名的“自然適應性原則”,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適應自然界的法則;教育則要適應人的本性,要求學校教育、教學要適合兒童的天性。他從適應自然秩序的原理和感覺論出發,提出了一系列教學原則,如直觀性原則、徹底性原則、自覺性積極性原則、系統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和量力性原則。他認為,在上述諸原則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直觀性原則。這樣,他就為學校采用實物教學和運用標本、模型、圖表等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奠定了理論基礎??涿兰~斯并根據他的理論,編寫了西方第一本圖文并茂的適應兒童心理的啟蒙讀物——《世界圖解》,該書被譯成了多種文字,在歐洲流行200多年而不衰。教學方法的心理化是近代教育理論的一大特點和一大優點,因而是教育理論的一大進步,夸美紐斯則是這一理論的開拓者。

夸美紐斯的這些貢獻,充分顯示了他是古代教育理論的集大成者,新時代杰出的教育家。

《大教學論》

《大教學論》(Magna Didactica,1632),1632年用捷克文寫成。1635—1638年間他夸美紐斯聽從友人的勸告,把它譯成了拉丁文,同時作了修改和補充。1657年,他將該書列為《教育論著全集》的首卷首篇公開發表。此書很晚才傳到中國,20世紀初,我國學者王國維對它的內容曾作過簡要介紹。193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傅任敢的中文譯本《大教授學》,后又改譯為《大教學論》。1957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了新l版,譯者去世之前,又將譯文作了較大修改,作為外國教育名著叢書的一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出了新2版。全書共760頁,20余萬字。

本書是夸美紐斯在批判地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經過長期構思、幾經修改而寫成的重要教育論著。正如作者在本書開篇所寫的,本書主要闡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其寫作目的是: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閑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并使基督教的社會因此可以減少黑暗、煩惱、傾軋,增加光明、整飭、和平與寧靜。

該書除前言《致意讀者》等部分外,共計33章,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討論了人生的目的。作者以《圣經》的《創世紀》為根據,加上傳統的神學目的論,認為人不僅要認識自己,而且還要認識上帝,因為上帝是永生、智慧和幸福的根源,人是上帝的造物、愛物和形象。人的終極目標是死后、來生,與上帝相結合。人的生活和住所都有三重,即母親的子宮、世上和天堂,從第一重到第二重,人經歷的是誕生;從第二重到第三重,人經歷的是死亡與復活;到第三重就永不再動、歇在那里。

他認為,現世的人生嚴格講并不是人生,而是永生的序幕,世間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種預備,其目的是使靈魂利用身體作中介,去為未來的生活預備各種有用的事情。人的終極目標是與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為此,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為:理性的動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與愛物。人生成就要:熟悉萬物,具有管束萬物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與萬物均歸于萬有之源的上帝。人類的一切優點都完全表現在博學、德行和虔信這三種品質中,這是今生與來生的基礎,是我們生活的要點。

第六章至第九章討論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學校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作者認為,知識、德行與虔信的種子是天生在我們身上的,但應該從祈禱、教育、行動中去取得,只有受過恰當教育之后,人才能成為一個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從知識、道德、虔信、藝術和身體等方面去發展人。凡是生而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一個人愈是多受教導,他便愈能按照準確的比例勝過別人。塑造人、教育人,應從少年兒童時期開始,因為這時候欲望正在沸騰,思想很迅捷,記憶很牢固。因此,在很小的時候,就要把人形成到合乎智慧的標準,養成良好的習慣。

作者認為,學校的產生為少年兒童接受教育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他建議,不僅有錢有勢的人的子女應該進學校,而且一切城鎮鄉村的男女兒童,不分富貴貧賤,都應該進學校。他堅信人受教育而能獲得發展的可能性,駁斥“智力遲鈍’兒童不宜學習的論調。指出,人的心性愈是遲鈍孱弱,他便愈加需要幫助,使他能盡量擺脫粗獷和愚蠢。世上找不出一個人的智性孱弱到了不能用教化去改進的地步。

第十章至第十四章論證了改革舊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能性,設立新學校的基本原理。作者認為,人人應該受到一種周全的教育,應該借助學校做到:通過科學與藝術的研究來培植我們的才能;學會語文;形成誠篤的德行;虔誠地崇拜上帝。學校應成為造就人的工場,實現真正的人生目的??涿兰~斯指出,當時沒有一所完善的學校,設立了學校的地方,學校不是為整個社會設立的,而只是為富人設立的;學校教導青年的方法是非常嚴酷的,學校變成了兒童恐怖的場所,變成了他們的才智的屠宰場,大部分學生對學習與書本都感到厭惡;繼續學下去的人都沒有獲得一種認真的或廣博的教育,獲得的只是一種荒謬的和害人的教育;學校培養不出合乎德行的品性,培養出的只是一種虛偽的道德外表,一種令人生厭的、外來的文化皮毛和一些專務世俗虛榮的眼光與手腳。

夸美紐斯特別強調要改革舊教育,創辦新學校。新教育的體系主要有以下內容:(1)一切青年都能受到教育;(2)他們都能學到一切可以使人變成有智慧、有德行、能虔信的科目;(3)教育是生活的預備,能在成年以前完成;(4)實施教育不用嚴酷或強迫方法,而用溫和輕快、自然的方法;(5)這種教育應是真實的、徹底的;(6)教育是輕松的,課堂教學每天只有4小時,一個先生可以同時教幾百個學生,而所受的辛苦要比現在教一個學生少10倍。他根據日月運行、動物的活動、人體結構、國家組織以及馬車、大炮、印刷機和時鐘的機械原理,證明在宇宙萬物中存在著一種普遍的自然秩序,并把教育適應自然作為改革學校的主導原則。他要求教師像園丁、畫家和建筑師那樣步隨自然的后塵,從自然中尋找教育工作的秩序。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們的教學藝術的主導原則,這個原則徹底地被掌握以后,藝術的進行立刻便會同自然的運行一樣容易。作者提出了教學的五項原則:(1)延長生命的原則;(2)精簡科目,使知識能夠更快地獲得的原則;(3)抓住機會,使知識一定能被獲得的原則;(4)開發心智,使知識容易獲得的原則;(5)使判斷力變銳利,使知識能夠徹底地被獲得的原則。

第十五章至第十九章重點討論了教學理論,詳細論證了提出的教學原則。作者指出,良好的學校組織主要在于工作與休息分配得當,有賴于讀書、松緩、緊張的間隙與娛樂的分配。教師要引導兒童遵守飲食有節制、身體有運動、注意休息這三個原則,盡可能長久地保持生命與健康。為了使兒童能茁壯成長,作者對教與學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建議,如人類的教育要從兒童時期開始;早晨最宜讀書;一切學科都應加以排列,使其適合學生的年齡;書籍與教學所需的材料必須事先準備好;例證應比規則先出現;時間與學科的劃分應該嚴格遵守等。在這部分作者列舉了大量的自然現象,并結合教學案例進行了詳細論證,最后歸納出規則??涿兰~斯著重對教學的便易性、徹底性和迅速性原則進行了闡述,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如廢除強制灌輸的方法,多方激發兒童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教學應從觀察開始,運用直觀方法;教學內容的安排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近及遠,從一般到特殊,務使先學的為后學的掃清道路;依據學生的智力特點安排課程;加強練習、實踐以鞏固知識;實行班級授課制,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等等。

第二十章至第二十四章主要討論了各科具體教學法和道德、宗教教育方法。作者認為,科學是關于自然的知識,講授科學必須遵守下列規則:(1)向學生講授所有應該知道的事物;(2)所教的內容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3)要通過事物的原因去教;(4)先教事物的一般原則,后教事物的細節;(5)一切事物都必須按照適當的順序去教授;(6)要強調事物之間的區別,使學生得到的知識更清晰和明白。藝術與實踐息息相關,學生學會一種藝術,除了備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之外,還需要三件事:材料的正確利用、熟練的指導、經常實踐。因此,藝術的教學必須強調模仿、練習和不斷的實踐。語文是一種手段,可使我們得到知識,并把知識傳授給別人。語文教學要注意掌握語法規則、和事物的學習相聯系、多實踐運用這三個問題。

夸美紐斯認為,學校是人類的鍛煉所,一切德行都應當培植到青年身上。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他提出了以下建議:(1)主要的德行,如持重、節制、堅忍與正直應當首先培植;(2)持重應當從接受良好的教導,從學習事物間的真正區別和那些事物的相對價值去獲得;(3)節制應當在兒童的飲食、睡眠與起床、工作與游戲等方面去培養;(4)堅忍應當從自我克制中學習;(5)德行應該在邪惡尚未占住心靈之前,早早就教;(6)德行是由經常作正當的事情學來的。

第二十五章主要討論了教材問題,他認為《圣經》是知識的唯一真實來源,學生應以全部時間去尋求它們的真實意義。

第二十六章“論學校的紀律”??涿兰~斯認為,紀律是學校的發動力和推動力,但紀律教育不是強制和鞭撻,應該用良好的榜樣、溫和的言詞,并且不斷誠懇地、直率地關心學生,突發的憤怒只能用在例外的情境上面,應當存心使結果能恢復良好的感情。

第二十七章至第三十一章討論了統一的學校制度以及各級學校的基本方案??涿兰~斯認為,人從誕生到24歲是青春歲月,是培植才智的時期。學習應從嬰兒期開始,一直持續到成年,這24年的時間可分為四個明顯階段: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每期六年,相應地建立符合其年齡特點的學校。在家庭設立母育學校,由母親對1—6歲的幼兒進行學前教育,主要鍛煉各種感覺器官,使之辨別周圍的事物,為以后成長打下基礎。在每個鄉村和城鎮設立國語學校,對所有6—12歲的兒童進行初等教育,主要利用閱讀、書寫、圖畫、唱歌、計數、量長、測重及記憶各種事物等方法去訓練想象力、記憶力,并發展智力。在每個較大的城市設立拉丁學校,學生應當受到訓練,利用辯證法、文法、修辭學以及其他根據因果法則的科學與藝術,去領悟感官收集來的知識并加以判斷。在每個國家或省設立大學,對18—24歲青年中的“智者”進行高等教育,學習與意志緊密相關的四科,即神學教我們恢復靈魂的和諧;哲學教我們恢復心靈的和諧;醫學教我們恢復身體上主要功能的和諧;法學教我們恢復外界事務的和諧??涿兰~斯認為,這四種學校既相聯系,又相區別,母育學校和國語學校收容一切男女青年;拉丁語學校對于志向超出工場以上的學生給予更徹底的教育;大學則訓練未米的教師和學者,使教會、學校與國家永不缺乏適當的領袖。

第三十六章是作者對改良舊學校、改革舊教法,設立新學校、采用新教法的總結。作者認為,新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優點:(1)較之過去的方法,較少的教師可以教較多的學生;(2)這些學生可以得到比較徹底的教導;(3)教導可以進行得較細致、較愉快;(4)這種方法對于愚蠢、落后的孩子也有效;(5)即使沒有教學天才的教師,也能用它,從中得到好處。

第三十三章論述了實現他的教育理想應具備的條件。他呼吁教師、學者、神學家和帝王、官吏全力支持和實現他的教育理想。

本書是夸美紐斯的代表作。該書不限于教學問題的研討,論述了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各種問題,總結了歷史和當時的教育教學經驗,提出了許多寶貴的見解和一系列有利于發展資本主義的教育措施。

本書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有系統的教育學著作,它標志著獨立的教育學產生于世。本書創立的教育學體系,奠定了資產階級教育理論的始基。

本書對世界各國的教育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書中所提的班級授課制是教育史上的進步之舉。由個別教學變為集體教學,為學生創造一個相互學習和激勵的環境,不同課程的變換有利于學習興趣的提高。這對普及教育和大面積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經過夸美紐斯的提倡,它首先在歐洲廣泛推廣開來,之后又擴散到其它各洲。在以后的幾百年教育發展中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本書提出的直觀教學等一系列教學原則,至今仍被教師用于教學實踐之中。

本書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啟迪了近代世界各國的教育革新運動。以當時德國為例,30年戰爭后,哥達公國為恢復被30年戰爭所破壞的教育,根據本書的思想進行教育改革。1642年頒布“學校法”,這個法令是以夸美紐斯主張的“國語學校”為藍本制訂的,這對以后哥達成為歐洲教育最發達的地方起了重大作用。

由于時代的限制,本書也有其局限性。一是過分強調“適應自然原則”,認為感覺是認識的起點和源泉。把教學方法、教學原則同自然現象機械地、簡單地類比,把教學過程建立在了感覺論基礎之上。二是堅持基督教的基本信條,把神學原則和《圣經》的一些思想貫穿在了本書中,使本書具有神秘的宗教神學色彩。

第三篇:夸美紐斯 大教學論 讀后感

《大教學論》 讀書報告

老實說,一直以來我雖然很愛閱讀,但像《大教學論》,《童年的秘密》,《愛彌兒》等這些關于教育理論的名著平時較少研讀,這些不少是在大學才研究的,很是慚愧。而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是我研究較早并且最感興趣的。在閱讀《大教學論》的過程中,我就深深地為之震撼與折服,不僅僅是其行之有效且沿用至今的眾多教育原則與方法,更多是他的深邃完整的哲學體系且與教育體系的完美結合。真切的感受到,他是文藝復興后能夠繼承人文主義并且為之開創了最有效,最廣闊,與最偉大的傳承與發展的途徑————近代教育體系,使得人類真正大踏步地走出中世紀的黑暗,而來到相當光明的“理想時代”的劃時代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拜讀夸美紐斯的作品,感受其中深邃的哲學慧智,我的哲學思想,尤其世界觀與人生觀等得到了神圣的洗禮與啟發。今天,請允許我對他的代表作《大教學論》聊作些許解讀感想,言之有不妥,萬望見諒與寬恕,某謹伏惟,望不吝賜教。

1夸美紐斯簡介:

一.主要經歷:夸美紐斯(1592~1670)捷克偉大的民主主義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論的奠基者,偉大的近代教育實踐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曾被被選為捷克兄弟會的牧師,并主持兄弟會學校,。三十年戰爭(1618~1648)爆發后數十年被迫流亡國外,繼續從事教育活動和社會活動。他尖銳地抨擊中世紀的學校教育二號召“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提出統一學校制度,主張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級授課制度,擴大學科的門類和內容,強調從事物本身獲得知識。主要著作有《母育學?!?、《大教學論》、《語言和科學入門》、《世界圖解》等。他使得教育成為獨立性的學科,起教育思想很多被沿用至今。他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特別重要的位置,堪稱“現代教育之父”。

二.主要哲學思想與世界觀:是堅定的人文主義者,虔誠的新教教徒,繼承并發展培根的唯物主義哲學觀(尤其是歸納法的運用),信奉感覺論(可認識論的一種)。推崇理性主義與自然主義,。認為神學原理同科學原理一樣也是真理,哲學上具有形而上學與機械性等特點。

《大教學論》介紹:標志著教育學成為獨立學科

一.副標題:《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的普遍的藝術》,(“大教學論”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的普遍的藝術”)

二.主要內容:

(一)。主要觀點與目的:

1,教育是個人發展完善與國家建設的最根本與最有效手段。高度肯定教育的作用。

2.教育范圍應包括道德教育、宗教教育,藝術教育和體育等,并且有教無類,不分貧富,資質與性別,年齡,只要是人都應接受教育。

3.教育的終極目的在于促進人的發展,使人得到《圣經》所言的“永生”。 4.教與學相互動,學生勤學,教師也要不斷完善自己,促進教學更有成效。

(二)。提出的主要教育原則與方法及其含義:

1,根本的指導性原則: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含義:

A.教育制度要與大自然一樣不斷發展,現有的教育體系必定要改革

B.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必須適應自然規律。人的感官發展經歷嬰兒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等階段,在不同階段要采取不同教學方法與內容等。 1 主要來自百度百科。

2,其他原則與方法:直觀性原則(依靠感官直接接觸一切事物與知識,從而獲得感

覺與經驗,知識,即感官教學)

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原則(由父母,老師,國家等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望),

鞏固性原則(注重實踐,讓學生盡量與盡快熟記與運用知識),

量力性原則(適應自然,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等各種狀況進行合理教育),

系統性和循序漸進性原則(教育的體系化與整體性,教學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等原則)

泛智教學(教授一切知識,學問、德行和虔信三者兼備),教育俗世化,普及教育(對一切人進行所有知識的教學,人人接受教育),

重視道德教育(早期人文主義思想,理性精神,宗教信仰等內容)

分科教育的教學方法(對自然科學,語文,藝術相對獨立學科等分科教學) 重視學前教育(包括胎教,家庭教育,兒童游戲智慧開發等),

創建教學管理制度(國家重視且管理全國教育,督學制度,統一全國學制,學年制與班級授課制,管理學校各類人員,建設學校紀律與規章制度)。

(三),《大教學論》的主要結構及其內容(全書33章,可分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1-5章),論述人生的目的以及人的可教育性:

第一章: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

第二章:人的終極目標在于投向永生 第三章 今生只是永生的預備

第四章 永生的預備有三個階段:知道自己(并知萬物)管束自己,皈依上帝

第五章 學問、德行與虔信的種子自然存在我們身上

作者認為萬物皆由上帝所創,;《圣經》是認識的源泉,并且萬物皆能自和諧相處,人是最完美的造物,人可以經過教育來完善自己而達到博學、德行和虔信,過好俗世的生活,從而為來世做準備,

第二部分(6—9章),教育的目的與社會作用

第六章,假如要形成一個人,就必須由教育去形成

第七章 ,少年時期是形成健全人的關鍵時期

第八章 青年人應當受到共同的教育,所以學校是必需的 第九章 普及教育,教育對象不分貧富與性別,天賦高下

作者認為學問、德行與虔信的種子自然存在我們身上,就要讓其發芽,成長,教育是健全人的根本與最有效途徑,且少年時期是人的感官,求知欲,理解力等最旺盛的時候,因此要及早教育,學前教育等。尤其重視少年教育。成立學校

是進行和普及教育的最有效途徑,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與能力,并且不分貧富,性別,資質等,讓一切的人都接受教育。并且他還很有意義地根據兒童的天賦做出分類:把兒童分為六類。

一、伶俐,渴于求知,容易受影響的人。這種人最適于受教導,不需監督。

二、伶俐,傾向于遲鈍懶惰。這種人應該加以督促,使其前進。

三、伶俐,渴于求學,倔強??涿兰~斯認為,如能夠正確地對待他們,他們常??梢猿蔀閭ト?。

四、柔順,渴于求知,迂緩遲鈍??涿兰~斯對這學生作了比較全面的分析,要求教師看到這類學生的短處,幫助他們走上正軌,他還說“實際上,這些遲鈍的學生可能更能學到更多學問,因為他們往往比那些伶俐者更能堅持和忍耐”這就中了中國一句古諺:“慧女不如癡男”,的確讓人為之尋味良久。

五、心理脆弱,怠惰。“這種人只要不頑梗,也是可以得到很大的進展的。不過需要巨大的技巧和耐心而已。”

六、智力低,倔強邪惡??涿兰~斯對這類兒童仍寄予滿腔的希望。他比喻說;“不結果實的樹木適當移植以后也能結出果實,所以我們不應該完全灰心,至少應該看看他們的倔強的性格是不是能夠加以克服,把它清除掉。”這體現了他身為一位偉大的教育家的敏銳覺察力和高度的教育熱情與情懷,聞者為之折服。

第三部分(10—14章) 為適應自然法則,舊教育必須且可以改革

第十章 學校教育應該是普遍的

第十一章 在此以前沒有一所完善的學校

第十二章 改良學校是可能的

第十三章 改良學校的基礎應當是萬物的嚴謹秩序

第十四章 教導的嚴謹秩序應當以自然為借鑒,不受其他的限制

作者認為,上帝創立的世界是遵循和諧與自然之道的,人的發展也是如此,教育作為發展人的主要途徑,也必須適時改革,并且只要符合自然規律而又自身和諧運行的話,就是合適的教育體系。好的教育體系,要使人接受周全的教育,即學問、德行與虔信的完善。舊的教育體系(即傳統的教會教育)已經腐敗不堪,沒有自然與和諧地運行:“學校不是為整個社會設立的,而只是為富人設立的”, “方法是非常嚴酷的,學校變成了兒童恐怖的場所,變成了他們的才智的屠宰場,大部分學生對學習與書本都感到厭惡;繼續學下去的人都沒有獲得一種認真的或廣博的教育,獲得的只是一種荒謬的和害人的教育”(見原著)。因此,作者認為必須并可以改革教育體系,讓人人得以教育,且讓學生們可以在自然和諧的教育體系中學習,成為“有學問、德行與虔信的可以永生的人”.他認為新的教育制度要是并且使得學生自然和諧地學習的,為此,他又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教育體系的標準::(1)一切青年都能受到教育即普及教育;(2)他們都能學到一切可以使人變成有智慧、有德行、能虔信的科目,即泛智教學;(3)教育是生活的預備,能在成年以前完成;(4)實施教育不用嚴酷或強迫方法,而用溫和輕快、自然的方法,實則是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原則與遵循自然原則,以及量力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等的綜合;(5)這種教育應是真實的、徹底

的,實則直觀性教學的原則;(6)教育是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每天只有4小時,甚至一個先生可以同時教幾百個學生,而所受的辛苦要比現在教一個學生少10倍,實質體現普及教育的思想。實質上,在該部分,作者所要說的教育原則等已經開始基本呈現出來。

第四部分(15—19章),明確提出并詳細論證各種教育基本原則與某些方法。 第十五章 延長生命的基礎

第十六章 教與學的一般要求:即一定能產生結果的教與學的方法 第十七章 教與學的便易性原則

第十八章 教與學的徹底性原則

第十九章 教與學的簡明性與迅速性原則(直觀性原則等)

作為注重教育實踐和宣傳教育世俗化,從而更快普及教育的偉大教育家,作者在該部分完整地提出并講解其教育原則與部分方法,眾多的教育原則與方法,實質上完全為他的根本的指導性原則:教育要適應自然的原則所貫穿和連接。從遵循人類由嬰兒期發展到幼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的自然規律而不斷采取與更新教育方法;改革符合自然和諧規律的教育體系;再到學校等教育體系要采取自然和諧的教育原則與方法,譬如:直觀性原則,使人更快速地了解新事物和掌握新知識;又如量力性原則,體現自然原則:依據學生自然成長規律,進行自然和諧的教育;這些都無不體現著夸美紐斯教育思想的根本原則:自然性原則,并且他的教育思想本身就是為了取代舊的天主教會教育體系,順應了自然發展規律而自然產生的時代產物。一個自然性原則,囊括了夸美紐斯教育體系的起因與意義,及其社會歷史性。

第五部分(20-25章),專門論述教育方法(分科教育與宗教教育等)

第二十章 科學教學法 第二十一章 藝術教學法 第二十二章 語文教學法

第二十三章 道德教育的方法

第二十四章 灌輸虔信的方法

第二十五章 如何在學校更好地灌輸虔信及其意義

夸美紐斯是位極為重視教育理論實踐化的人,畢竟他的世界觀就是繼承了培根的比較樸素的唯物主義,他所說的感官認識論(即感知論)及其牽引而出的直觀性原則實質上就是要求人們通過實踐來獲取知識與經驗。因此,他的教育原則是實踐的,那

么這個教育體系的實現當然更要通過實踐來實施,于是他就創建包括分科教育,宗教教育在內的各種教育方法。當然,作為想要改革舊教育體系的夸美紐斯,必須盡量讓這些教育方法是科學與和諧地運行,這也體現了他認為上帝創造的自然界以及作為自然地一部分的人類社會是以自然和諧為秩序的思想。同樣,學校作為人類社會的一部分,也必須遵循自然和諧的規律,像分科教育,宗教教育,以及各學科的科學教育方法,實際上確保了夸美紐斯的教育體系的更好地生存與實踐。尤其是對宗教教育的重視,或許有些人難以理解,實質上,撇除當時的天主教會及其經院哲學的舊教育體系的強大阻力不說??涿兰~斯教育體系中滲透的宗教思想使其更“親近”于天主教會,因而可以如其教育原則上說“循序漸進原則”,溫和地逐步改革舊教育體系;另外,無可否認地說,宗教往往可以填補人們的精神世界,實際上,很多偉人都信教,今天,大部分國家都信教,這個教育方法實質上是符合自然和諧規律的。時至今日,這些教育方法依舊在運用,不得不說,夸美紐斯及其教育體系,影響了人類四五個世紀,他是一個如此偉大的教育家,已經是前無古人,并且至今亦后無來者了。

第六部分(26-33章),教育與學校的管理思想

第二十六章 論學校的紀律

第二十七章 論學校根據年齡與學習能力的四重劃分 第二十八章 母育學校素描 第二十九章 國語學校素描 第三十章 拉丁語學校素描 第三十一章 論大學

第三十二章 論教導的普遍和完善的秩序 第三十三章 論普遍實行學校管理制度方法的前提

為了普及教育的目標,必然要實行整齊劃一與紀律嚴明的學校制度,讓盡可能多的人接受新教育,是革除腐朽的舊的教會與經院教育體系的最有效與最有效的途徑。當然,采取集體教學的學校制度以及班級學年制的教學單位,就必須采用各種有效的,積極的紀律與規章來管理學校??涿兰~斯提倡,讓相對強大的國家(即政府)來宏觀調控征稿國家的教育系統,各教育機構(主要為學校)細化管理規章與紀律,確保教學過程的平穩與發展。當然,信奉自然和諧的自然秩序的夸美紐斯認為,紀律是學校的發動力和推動力。但紀律教育不是強制和鞭撻,應該用良好的榜樣、溫和的言詞,并且不斷誠懇地、直率地關心學生。這些說法與做法讓人不禁聯想到依法治國的方針,兩者是驚人的相似:紀律用于管理學校;法律用于管理;國家兩者都是誕生于資產階級運動;而紀律注重以身作則,溫和講理,而法律也講究證據,以理服人(何況法律不近乎人情?)。自此,又一次驗證了夸美紐斯的話:“世界萬物是相互自然和諧地運轉與聯結的”。

在規范教育與學校的管理制度方面,夸美紐斯都圍繞著他的教育原則。他認為,人從誕生到24歲是青春歲月,是接受教育的最有效也是最主要的時期,他把這段時間分為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每期六年,要求相應地建立符合其年齡特點的學校。贊成開展胎教,且在1-6歲的幼兒期,應在家庭設立母育學校,即由母親教育孩子,主要鍛煉各種感覺器官,使之辨別周圍的事物,為以后成長打下基礎。在6-12歲的兒童期,應在每個鄉鎮設立國語學校,對兒童進行初等教育,通過閱讀,書寫,與繪畫等實踐方式,培養孩子感官能力。然后在較大的城市設立拉丁學校,教授修辭學,科學與藝術,辯證法、文法等,讓感官能力基本完善。在國家或省設立大學,對18—24歲青年中的“智者”進行高等教育,此時適當進行宗教思想的灌輸,并且讓學生學習一切有利于“學問,德行,虔信”的知識。在這里,夸美紐斯還指出,女性也應該進校接受教育,說甚至有時候女性比男性更適合學習。

思考與評價:

我閱讀了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也瀏覽了一些對其作研究的書,例如傅任敢先生《夸美紐斯人文主義教育思想與《大教學論》,傅任敢先生對夸美紐斯及其《大教學論》做出了極為深刻與詳細的理解,尤其是從夸氏的哲學方面分析。研讀之后,仿佛我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都接受了一次洗禮,對夸美紐斯的哲學和教育思想更有一番新理解。

夸美紐斯的教育體系無論是從理論角度或者實踐功效來看,都是那么的完整與自圓,他的教育體系已成為一個獨立形態的體系,這也就是為什么說《大教學論》的完成標志著教育開始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的原因了。從世界的自然和諧發展的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哲學觀點)出發,那么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要符合自然和諧的規律的,實質上,這既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時代之潮流:很顯然,人類社會是不斷發展的,文藝復興后,資本主義作為一種新的經濟體制與意識形態,已經從根本上沖擊者早已過時腐朽的中世紀君權神授的封建形態。順應自然之道,改革舊體制,已經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要求,也是越來越多的新經濟既受利益者的強烈愿望,乃至欲望。而莎士比亞,夸美紐斯,伏爾泰等文藝復興運動者或宗教改革或啟蒙者等顯然都是提倡理性的資產階級運動者。因此,他們除了研究新思想之外,最重要的莫過于盡快并盡量地宣傳與普及他們的新思想,也就是利用教育的手段來傳播思想。于是乎,夸美紐斯的教育體系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教育原則,甚至有些是:讓一個老師盡量多的教育學生,甚至幾百個以上;還有直觀性原則以促使學生盡快學會知識;普及教育;讓所有學生都按相同模式學習而忽視某些天才等原則,無非是盡一切可能的傳播新思想。教育是人類思想傳承的主要途徑,并且夸美紐斯還把它不斷普及,很明顯,從此以后,新興資產階級思想得以極快傳播,宣告著新的社會制度與時代的到來。因此我們說:“夸美紐斯開創了人類走進現代的最主要與最有效,最偉大的途徑”。這就是他與其他文藝復興或啟蒙學者最大的區別:他是真正的,最偉大的實踐者,其他的都大多只是理論者。正如前面所說:夸美紐斯以自然性原則作為貫穿所有教育原則的指導性原則,建立了一個超越并要改革舊體系的教育體系,這個體系已經是獨立的,完整的,也就是說,獨立形態的近現代教育學開始了。

今天,像班級授課,分科教育,學校紀律等等教育方法,以及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等等原則依舊為現代教育所沿用與推崇??涿兰~斯,堪稱締造現代社會的首席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人們或者會對夸美紐斯推崇宗教思想而感到疑惑,像培根,等哲學家都信奉基督或其他宗教仿佛與科學與民主的啟蒙理想相悖,實質上不然??涿兰~斯這樣做首先是人類社會發展不足,無法解析一些怪異現象等,既無法完全認識世界的必然結果,也是借助宗教減少天主教會等封建阻力和吸引廣大民眾支持的選擇,這些都是社會歷史條件的必然。但更實質的是,宗教更能為人類提供精神信仰,宗教所說的神話世界,實質上可以看做人類社會發展

的終極目標,而神話人物則寄托人類所要的的智慧與力量的象征,這些是能夠一定條件下給人類提供極大精神信仰的思想,對于鼓舞人們學習新思想,發動資產階級運動有極大幫助。還有,夸美紐斯的自然原則指出教育體系要順應自然而發展,實質上,他明白自己的教育體系逃不出時代的最終約束,因此,這個原則最終是為后世改革創新其教育體系的提醒與理論依據。一代偉大教育家的遠見與偉大可見一斑了!

夸美紐斯,一位經歷十七與十八世紀的思想家,在那個時候,歐洲從黑暗的中世紀向者光明的資產階級時期過渡,夸美紐斯就經歷或目睹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三個變革運動交織大變革的社會歷史階段,并且他本人也投身于這場變革。他是時代的產兒,又以無比強大的力量推動著歷史發展。他開創了以學校制度為主的現代教育體系,從此,這個體系沿用至今,統治世界教育史差不多五個世紀。他的班級授課制的集體教學制度不可阻擋地沖垮了西方的中世紀經院教育,接著又把東方的私孰教育打壓下去,讓家庭教育不堪一擊。從此,人類走上了普及教育之路,大規模地培養人才的時代到來了。人人都接受教育,使得知識與理性無可匹敵地噴發,科學與藝術,思想與文明得到了最有效,最廣泛的傳承途徑,人類真正地進入理性時代,科學時代,文明的時代。

第四篇:讀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有感

(三)

夸美紐斯是第一個討論教學原則的人。今天通過讀《大教學論》第十六章,了解了其中的兩個教學原則。內容讀起來雖然有點別扭,但核心內容與我們現在的類似原則相當。這些原則,可以看出作者都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對于原則的敘述和論證以及結合現狀的分析,生動的語言讓我們不僅易懂,而且還能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

這兩個教學原則是:

一、自然遵守適當的時機。他是這樣敘述的:

1、人類的教育應從人生的青春期開始,就是說,要從兒童時期開始(因為兒童時期等于春天,青年時期等于夏天,成年時期等于秋天,老年時期等于冬天)。

2、早晨最宜于讀書(因為在這里,早晨等于春天,正午等于夏天,黃昏等于秋天,夜間等于冬天)。

3、一切科學都應加以排列,使其適合學生的年齡,凡是超出了他們的理解的東西就不要給他們去學習。我的理解與我們現在的“因材施教”原則差不多。

二、自然先預備材料,然后再給它形狀。他是這樣敘述的:

1、書籍與教學所需的材料必須事先準備好。

2、悟性應該先在事物方面得到教導,然后再教它用語文去把它們表達出來。

3、一切語文都不要從文法去學習,要從合適的作家學習。

4、關于事物的知識應該放在關于它們的組合的知識之前。

5、例證應該比規則先出現。對此,我的理解就是教學知識,應該先具體,后抽象。

由第二個原則我想到了前幾年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其中有一點就是“剔除繁瑣分析的路”。的確,繁瑣分析的語文教學在我國一直存在了幾十年。詞語解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語法等都要我們老師繁瑣分析,學生死記硬背。但學生真正接觸、學習、運用語文材料的機會卻是很少。因為我們老師更多的時間都用來指導學生去“理解”(死記硬背)了,而幾乎沒有了指導學生去閱讀、說話等的機會。學生也疲于“理解”(死記硬背),沒有了閱讀、感悟、運用語文的機會和時間。而夸美紐斯的這一理論離我們現在已經有幾百年時間。我們如能早一點學習并用其于我們的教學實踐,我想我們的語文教學會少走很多彎路,我們的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會早一點得到大面積提高。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于人類的優秀文化,我們沒有理由拒絕。曾經的閉關鎖國,讓我們的國家停滯發展上百年。作為新世紀的中國人,我們再也不能犯這樣的歷史性錯誤。

第五篇:夸美紐斯

夸美紐斯《大教學論》

發布時間: 2007-7-16 11:00:25 被閱覽數:

280 次 來源: 中國國學網

文字 〖 大 中 小 〗 )

夸美紐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捷克著名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資產階級教育理論的奠基者之一。生于新教派“捷克兄弟會”會員家庭。12歲失去雙親,中斷了學習生活。16歲由兄弟會資助進入普雷洛夫(Prerau)市拉丁文法學校接受中等教育。1611年,又由兄弟會選送到德國的赫爾博恩(Herborn)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在大學期間,他系統學習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研究了人文主義者的思想,接觸了新興的自然科學知識,了解了宗教改革以來各國的教育發展動向,探討了當時德國著名教育家的教育革新主張,為他后來從事文化教育活動打下了良好的根基。1614年,他回到捷克,在母校普雷洛火拉丁文法學校任教,1618年調任富爾涅克城牧師兼兄弟會學校校長。同年,30年戰爭爆發,捷克完全喪失了獨立,新教徒慘遭迫害,夸美紐斯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失去了全部家產、書稿和妻兒。1627年,隨同30000戶兄弟會員家庭遷往波蘭的黎撒(Lissa)避難,先在該地兄弟會中學任教,后來擔任了校長,又被推選為兄弟會長老。在這里,他完成了他的一些最重要的著作:拉丁文教科書《語言學入門》(1631年)、教育學巨著《大教學論》 (1632年)、學前教育專著《母育學?!?1632年)、中學物理教材《物理學概論》(1633年)。其中《語言學入門》一書很快被譯成了12種歐洲文字和四種亞洲文字,在各國廣泛流行,使夸美紐斯獲得了世界聲譽。

1634年起,他開始探討“泛智論”。1639年出版了《泛智論導言》。1641年,英國邀請他主持編纂“泛智論”工作。不久英國發生內戰,1642年又應邀到瑞典協助解決拉丁文教學問題,用六年時間為瑞典編寫了一套拉丁文教科書、教學法指導書和字典。1648年,30年戰爭結束,他再次回到黎撒主持宗教與教學事務。1650年,接受匈牙利德蘭西瓦亞公國的邀請,擔任長年教育顧問,創辦了一所泛智學校并自任校長。在此期間,他主要撰寫了《泛智學?!?1650年)、《論天賦才能的培養》(1650年)、《組織良好的學校的準則》(1652年)、《青年行為守則》等教育著作和論文。還編寫了著名的兒童初級讀物《世界圖解》(1654年)。這是一本簡化的語言入門,為年齡太小、不能學語言入門的孩子所寫,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附有插圖的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小百科全書,被譯成了多種文字,流行了近200年。1654年,他再次回到黎撒,繼續研究“泛智論”。1656年,黎撒城毀于波蘭與瑞典的戰爭,夸美紐斯應邀前往荷蘭阿姆斯特丹工作和定居。從1657年起,他將他的教育專著、論文和教科書匯編成《救育論著全集》(四卷)陸續出版,留給了人類一份珍貴的教育歷史遺產。

夸美紐斯吸收了歐洲文藝復興以來人文主義教育成果,反映新興資產階級的教育要求,總結自己長期的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全面系統地論述了資產階級教育問題,奠定了歐洲近代資產階級教育理論的基礎。

《大教學論》(Magna Didactica,1632),1632年用捷克文寫成。1635—1638年間,他聽從友人的勸告,把它譯成了拉丁文,同時作了修改和補充。1657年,他將該書列為《教育論著全集》的首卷首篇公開發表。此書很晚才傳到中國,20世紀初,我國學者王國維對它的內容曾作過簡要介紹。193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傅任敢的中文譯本《大教授學》,后又改譯為《大教學論》。1957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了新l版,譯者去世之前,又將譯文作了較大修改,作為外國教育名著叢書的一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出了新2版。全書共760頁,20余萬字。

本書是夸美紐斯在批判地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經過長期構思、幾經修改而寫成的重要教育論著。正如作者在本書開篇所寫的,本書主要闡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其寫作目的是: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閑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并使基督教的社會因此可以減少黑暗、煩惱、傾軋,增加光明、整飭、和平與寧靜。

該書除前言《致意讀者》等部分外,共計33章,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討論了人生的目的。作者以《圣經》的《創世紀》為根據,加上傳統的神學目的論,認為人不僅要認識自己,而且還要認識上帝,因為上帝是永生、智慧和幸福的根源,人是上帝的造物、愛物和形象。人的終極目標是死后、來生,與上帝相結合。人的生活和住所都有三重,即母親的子宮、世上和天堂,從第一重到第二重,人經歷的是誕生;從第二重到第三重,人經歷的是死亡與復活;到第三重就永不再動、歇在那里。

他認為,現世的人生嚴格講并不是人生,而是永生的序幕,世間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種預備,其目的是使靈魂利用身體作中介,去為未來的生活預備各種有用的事情。人的終極目標是與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為此,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為:理性的動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與愛物。人生成就要:熟悉萬物,具有管束萬物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與萬物均歸于萬有之源的上帝。人類的一切優點都完全表現在博學、德行和虔信這三種品質中,這是今生與來生的基礎,是我們生活的要點。

第六章至第九章討論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學校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作者認為,知識、德行與虔信的種子是天生在我們身上的,但應該從祈禱、教育、行動中去取得,只有受過恰當教育之后,人才能成為一個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從知識、道德、虔信、藝術和身體等方面去發展人。凡是生而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一個人愈是多受教導,他便愈能按照準確的比例勝過別人。塑造人、教育人,應從少年兒童時期開始,因為這時候欲望正在沸騰,思想很迅捷,記憶很牢固。因此,在很小的時候,就要把人形成到合乎智慧的標準,養成良好的習慣。

作者認為,學校的產生為少年兒童接受教育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他建議,不僅有錢有勢的人的子女應該進學校,而且一切城鎮鄉村的男女兒童,不分富貴貧賤,都應該進學校。他堅信人受教育而能獲得發展的可能性,駁斥“智力遲鈍’兒童不宜學習的論調。指出,人的心性愈是遲鈍孱弱,他便愈加需要幫助,使他能盡量擺脫粗獷和愚蠢。世上找不出一個人的智性孱弱到了不能用教化去改進的地步。

第十章至第十四章論證了改革舊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能性,設立新學校的基本原理。作者認為,人人應該受到一種周全的教育,應該借助學校做到:通過科學與藝術的研究來培植我們的才能;學會語文;形成誠篤的德行;虔誠地崇拜上帝。學校應成為造就人的工場,實現真正的人生目的??涿兰~斯指出,當時沒有一所完善的學校,設立了學校的地方,學校不是為整個社會設立的,而只是為富人設立的;學校教導青年的方法是非常嚴酷的,學校變成了兒童恐怖的場所,變成了他們的才智的屠宰場,大部分學生對學習與書本都感到厭惡;繼續學下去的人都沒有獲得一種認真的或廣博的教育,獲得的只是一種荒謬的和害人的教育;學校培養不出合乎德行的品性,培養出的只是一種虛偽的道德外表,一種令人生厭的、外來的文化皮毛和一些專務世俗虛榮的眼光與手腳。

夸美紐斯特別強調要改革舊教育,創辦新學校。新教育的體系主要有以下內容:(1)一切青年都能受到教育;(2)他們都能學到一切可以使人變成有智慧、有德行、能虔信的科目;(3)教育是生活的預備,能在成年以前完成;(4)實施教育不用嚴酷或強迫方法,而用溫和輕快、自然的方法;(5)這種教育應是真實的、徹底的;(6)教育是輕松的,課堂教學每天只有4小時,一個先生可以同時教幾百個學生,而所受的辛苦要比現在教一個學生少10倍。他根據日月運行、動物的活動、人體結構、國家組織以及馬車、大炮、印刷機和時鐘的機械原理,證明在宇宙萬物中存在著一種普遍的自然秩序,并把教育適應自然作為改革學校的主導原則。他要求教師像園丁、畫家和建筑師那樣步隨自然的后塵,從自然中尋找教育工作的秩序。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們的教學藝術的主導原則,這個原則徹底地被掌握以后,藝術的進行立刻便會同自然的運行一樣容易。作者提出了教學的五項原則:(1)延長生命的原則;(2)精簡科目,使知識能夠更快地獲得的原則;(3)抓住機會,使知識一定能被獲得的原則;(4)開發心智,使知識容易獲得的原則;(5)使判斷力變銳利,使知識能夠徹底地被獲得的原則。

第十五章至第十九章重點討論了教學理論,詳細論證了提出的教學原則。作者指出,良好的學校組織主要在于工作與休息分配得當,有賴于讀書、松緩、緊張的間隙與娛樂的分配。教師要引導兒童遵守飲食有節制、身體有運動、注意休息這三個原則,盡可能長久地保持生命與健康。為了使兒童能茁壯成長,作者對教與學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建議,如人類的教育要從兒童時期開始;早晨最宜讀書;一切學科都應加以排列,使其適合學生的年齡;書籍與教學所需的材料必須事先準備好;例證應比規則先出現;時間與學科的劃分應該嚴格遵守等。在這部分作者列舉了大量的自然現象,并結合教學案例進行了詳細論證,最后歸納出規則??涿兰~斯著重對教學的便易性、徹底性和迅速性原則進行了闡述,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如廢除強制灌輸的方法,多方激發兒童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教學應從觀察開始,運用直觀方法;教學內容的安排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近及遠,從一般到特殊,務使先學的為后學的掃清道路;依據學生的智力特點安排課程;加強練習、實踐以鞏固知識;實行班級授課制,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等等。

第二十章至第二十四章主要討論了各科具體教學法和道德、宗教教育方法。作者認為,科學是關于自然的知識,講授科學必須遵守下列規則:(1)向學生講授所有應該知道的事物;(2)所教的內容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3)要通過事物的原因去教;(4)先教事物的一般原則,后教事物的細節;(5)一切事物都必須按照適當的順序去教授;(6)要強調事物之間的區別,使學生得到的知識更清晰和明白。藝術與實踐息息相關,學生學會一種藝術,除了備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之外,還需要三件事:材料的正確利用、熟練的指導、經常實踐。因此,藝術的教學必須強調模仿、練習和不斷的實踐。語文是一種手段,可使我們得到知識,并把知識傳授給別人。語文教學要注意掌握語法規則、和事物的學習相聯系、多實踐運用這三個問題。

夸美紐斯認為,學校是人類的鍛煉所,一切德行都應當培植到青年身上。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他提出了以下建議:(1)主要的德行,如持重、節制、堅忍與正直應當首先培植;(2)持重應當從接受良好的教導,從學習事物間的真正區別和那些事物的相對價值去獲得;(3)節制應當在兒童的飲食、睡眠與起床、工作與游戲等方面去培養;(4)堅忍應當從自我克制中學習;(5)德行應該在邪惡尚未占住心靈之前,早早就教;(6)德行是由經常作正當的事情學來的。

第二十五章主要討論了教材問題,他認為《圣經》是知識的唯一真實來源,學生應以全部時間去尋求它們的真實意義。

第二十六章“論學校的紀律”??涿兰~斯認為,紀律是學校的發動力和推動力,但紀律教育不是強制和鞭撻,應該用良好的榜樣、溫和的言詞,并且不斷誠懇地、直率地關心學生,突發的憤怒只能用在例外的情境上面,應當存心使結果能恢復良好的感情。

第二十七章至第三十一章討論了統一的學校制度以及各級學校的基本方案??涿兰~斯認為,人從誕生到24歲是青春歲月,是培植才智的時期。學習應從嬰兒期開始,一直持續到成年,這24年的時間可分為四個明顯階段: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每期六年,相應地建立符合其年齡特點的學校。在家庭設立母育學校,由母親對1—6歲的幼兒進行學前教育,主要鍛煉各種感覺器官,使之辨別周圍的事物,為以后成長打下基礎。在每個鄉村和城鎮設立國語學校,對所有6—12歲的兒童進行初等教育,主要利用閱讀、書寫、圖畫、唱歌、計數、量長、測重及記憶各種事物等方法去訓練想象力、記憶力,并發展智力。在每個較大的城市設立拉丁學校,學生應當受到訓練,利用辯證法、文法、修辭學以及其他根據因果法則的科學與藝術,去領悟感官收集來的知識并加以判斷。在每個國家或省設立大學,對18—24歲青年中的“智者”進行高等教育,學習與意志緊密相關的四科,即神學教我們恢復靈魂的和諧;哲學教我們恢復心靈的和諧;醫學教我們恢復身體上主要功能的和諧;法學教我們恢復外界事務的和諧??涿兰~斯認為,這四種學校既相聯系,又相區別,母育學校和國語學校收容一切男女青年;拉丁語學校對于志向超出工場以上的學生給予更徹底的教育;大學則訓練未米的教師和學者,使教會、學校與國家永不缺乏適當的領袖。

第三十六章是作者對改良舊學校、改革舊教法,設立新學校、采用新教法的總結。作者認為,新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優點:(1)較之過去的方法,較少的教師可以教較多的學生;(2)這些學生可以得到比較徹底的教導;(3)教導可以進行得較細致、較愉快;(4)這種方法對于愚蠢、落后的孩子也有效;(5)即使沒有教學天才的教師,也能用它,從中得到好處。

第三十三章論述了實現他的教育理想應具備的條件。他呼吁教師、學者、神學家和帝王、官吏全力支持和實現他的教育理想。

本書是夸美紐斯的代表作。該書不限于教學問題的研討,論述了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各種問題,總結了歷史和當時的教育教學經驗,提出了許多寶貴的見解和一系列有利于發展資本主義的教育措施。

本書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有系統的教育學著作,它標志著獨立的教育學產生于世。本書創立的教育學體系,奠定了資產階級教育理論的始基。

本書對世界各國的教育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書中所提的班級授課制是教育史上的進步之舉。由個別教學變為集體教學,為學生創造一個相互學習和激勵的環境,不同課程的變換有利于學習興趣的提高。這對普及教育和大面積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經過夸美紐斯的提倡,它首先在歐洲廣泛推廣開來,之后又擴散到其它各洲。在以后的幾百年教育發展中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本書提出的直觀教學等一系列教學原則,至今仍被教師用于教學實踐之中。

本書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啟迪了近代世界各國的教育革新運動。以當時德國為例,30年戰爭后,哥達公國為恢復被30年戰爭所破壞的教育,根據本書的思想進行教育改革。1642年頒布“學校法”,這個法令是以夸美紐斯主張的“國語學校”為藍本制訂的,這對以后哥達成為歐洲教育最發達的地方起了重大作用。

由于時代的限制,本書也有其局限性。一是過分強調“適應自然原則”,認為感覺是認識的起點和源泉。把教學方法、教學原則同自然現象機械地、簡單地類比,把教學過程建立在了感覺論基礎之上。二是堅持基督教的基本信條,把神學原則和《圣經》的一些思想貫穿在了本書中,使本書具有神秘的宗教神學色彩。(楊秀梅)

夸美紐斯的教育思想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07-09-12

夸美紐斯(1592——1670)是捷克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論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年輕時被選為捷克兄弟會的牧師,并主持兄弟會學校。三十年戰爭(1618——1648)爆發后數十年被迫流亡國外,繼續從事教育活動和社會活動。他尖銳地抨擊中世紀的學校教育二號召“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提出統一學校制度,主張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級授課制度,擴大學科的門類和內容,強調從事物本身獲得知識。從適應自然秩序的原理和感覺論出發,提出了直觀性、徹底性、自覺積極性、系統性、循序漸進和量力性等一系列教學原則,編寫丁多種教科書。主要著作有《母育學?!?、《大教學論》、《語言和科學入門》、《世界圖解》等。

早年失怙

1604年,12歲的夸美紐斯失去了父母;兩位姐姐也相繼夭折。他早年失怙,淪為孤兒,被寄養在姨媽家里。這不幸命運的打擊中斷了他在兄弟會初等學校的學習生活。

1608年,受兄弟會資助,夸美紐斯入普列羅夫市的拉丁文法學校學習。在校三年期間,他刻苦自勵,發憤學習,成績優秀,表現出卓越的才能。

1611年畢業后,夸美紐斯于同年3月30日被“兄弟會”選送到德國的赫爾伯恩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兄弟會選中該校,是因為這所大學盛行加爾文派思潮,它和兄弟會的宗教觀點大同小異之故。大學期間,他在阿爾斯泰德(1588——1638)等進步教授的影響下,系統地學習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研究了人文主義者的思想,接觸了新興的自然科學知識,了解了宗教改革以來各國的教育發展動向,探討了當時德國著名教育家拉特克和安德累雅等人的教育革新主張,為他后來從事文化教育活動打下了良好的根基。從那時起,夸美紐斯就開始收集資料,準備為祖國同胞編寫一本捷克語詞典和捷克文的百科全書。

在此期間,夸美紐斯于1613年在西歐作了短期旅行,訪問了當時的文化名城阿姆斯特丹,并在海得堡大學聽課。他還堅持寫日記,日記中記載著他的著名的哲學命題:“頭腦里的一切沒有不起源于感覺的”。他認為只有感覺所提供的材料,才是最可靠的。

這次旅行使他領略了自然的風采,體察了民眾的生活,熟悉了文化民俗。這些無疑擴大了他的視野,發展了他的認識,使他的思想更具生動實際的意義。

初為人師

1614年,夸美紐斯從海得堡徒步回國,被“兄弟會”委任為他的母校——普列羅夫拉丁文法學校的校長。他以極大的熱誠獻身于教育事業,開始研究教育改革問題。1616年在教育革新上作了第一次嘗試,參照克拉克的方法編寫了一本小型的語法指南《簡易語法規則》。

同年被選為“兄弟會”牧師,在奧爾光茲擔任圣職。

1618年,夸美紐斯被調到富爾涅克城。他身兼二職,既任牧師,又任兄弟會學校校長,他非常熱愛學生,尊敬學生。為了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常帶他們出城遠足。

在任教期間,夸美紐斯不忘“兄弟會”會友,除了牧師所擔任的慈善事業以外,他還關心會友生活,引導他們開展養蜂業,使會友從中受益,自給自足。

夸美紐斯從百忙中擠出時間,潛心研究托瑪斯·莫爾、康帕內拉、路易·維夫斯等人的著作;廣泛閱讀教育著作,撰寫教育、哲學、神學等論文。同時學習繪畫藝術,特別是對地圖學有較深造詣,他筆下的《精制摩拉維亞新地圖》于1627年出版發行,曾經多次再版,被廣泛采用。

夸美紐斯初為人師,熱愛學生,勇于探索,興趣廣泛,顯示出驚人的才華。

國破家亡

夸美紐斯的教育及研究事業剛剛起步,但時乖運蹇,三十年(1618——1648)戰爭爆發了,整個歐洲卷入了戰火,遭受了難以想象的蹂躪。白山一戰,“天主同盟軍”打敗了捷克軍隊,捷克完全喪失了獨立,新教徒慘遭驅逐、流放,財產被沒收,人民遭屠殺;“兄弟會”倍受迫害。

1621年,西班牙雇傭軍攻占富爾涅克,并放火燒城??涿兰~斯的家產、藏書和所有的論文手稿化為灰燼,他本人幸免于難,只帶著幾件僅存的衣服逃出了富爾涅克。當時妻子身懷有孕,只好回到了娘家,跟父母暫居一處。

禍不單行。1622年初,戰爭帶來了瘟疫,他的妻子和兩個孩子染疫喪生,他再次遭到了沉重的打擊。戰爭奪去了祖國的尊嚴和妻兒的生命,也奪去了他研究教育的美好的時光。

夸美紐斯在這國破家亡的黑暗的時代,傷痛祖國的沉淪,憤恨國際間以大凌小,弱肉強食的掠奪戰爭,渴望和平、安寧、光明世界的到來。他以頑強的斗志,站在斗爭的第一線,同反動勢力進行了艱苦的斗爭,成為反封建的斗士。1618年,他發表《致天國書》,以“被壓迫的貧民對上天的控訴”自稱,深刻揭露了當時種種不平等現象,他對上天控拆道:“不公平的是,那些人(富人)有無數的人世上的財物,而我們卻貧窮困苦,可是我們本來跟他們一樣都是你創造的1他們的糧食囤積滿倉,任憑老鼠嚙食,我們卻淪為餓殍;他們的衣柜里堆滿了穿不盡的綾羅綢緞,被蠹蟲所蛀蝕,我們卻衣不蔽體。”

夸美紐斯痛恨戰爭,憂國憂民,對當時不平等的社會制度進行了無情的批判,表現出無所畏懼的氣節。

淚別故國

1624年,德皇斐迪南二世頒布了一項法令,命令把所有新教徒從捷克驅逐出境??涿兰~斯同其他“兄弟會”成員隱居在波希米亞的密林中,繼續從事救國活動,并進行教育研究,教導會員子弟。他們深信良好的教育是復興祖國和改良社會的主要手段。

1625年3月,“兄弟會”在杜布拉維查村舉行元老會,會議決定馬上跟波蘭取得聯系,要求避難,并推選夸美紐斯為談判代表。為了“兄弟會”和祖國的利益,夸美紐斯冒著被捕的危險,來回奔波,終于達成了有關協議。

1627年?月31日,德皇再次下令,以天主教為捷克唯一合法的宗教,市民必須在六個月內公開信奉天主教,否則要被流放國外。因此,1628年2月,夸美紐斯同三萬多戶“兄弟會”家庭告別祖國,遷往波蘭的黎撒城避難。

在離別祖國之際,夸美紐斯的心情極其沉痛,想到多災多難的祖國在異族的統治下,痛苦地呻吟著,可她的子孫們為了生存和圖強卻要離開她……,此時此刻,他怎么也壓抑不住對祖國的熾熱感情,他憤然爬上高山,面對可愛的祖國,雙膝跪倒,淚如雨下,用赤子的熱淚滋潤著母親的心田:“祖國啊——母親,再見吧!”

時代巨著

夸美紐斯在黎撒棲身13年(1628——1640),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獻給了教育事業。他首先幫助“兄弟會”成立了學校,并擔任校長,積極從事教育實踐,積累實踐經驗。在此基礎上,他潛心研究教育理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先后寫成了《語言學入門》(1631)、《語言學初聽》(1633)、教育學巨著《大教學論》(1632)、學前教育專著《母育學?!?1632)和物理教材《物理學概論》(1633)等。其中《大教學論》是他的代表作。

《大教學論》全面地論述了改革中世紀的舊教育、建立資本主義新教育的主張,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第一次把教育學從哲學中獨立出來,完成了教育理論上有史以來的重大變革。它開創了近代教育理論的先河,成為劃時代的巨著。因此,夸美紐斯被稱為近代的“教育巨匠”和“教育理論的始祖”,也有人稱他是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在《大教學論》中,夸美紐斯高度評價了教育對社會的作用,認為“教會與國家的改良在于青年得到合適的教導。”他希望通過教育,改革社會道德普遍墮落的現象,從而“減少黑暗與傾軋”,得到“光明與和平”。同時,他也高度肯定了教育對人發展的作用。認為“假如要形成一個人,就必須由教育去形成”,“只有受過一種占適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為一個人”。(《大教學論》第39頁)他把人的心靈比做園地中的泥土,可以栽種各色花木,結出累累果實。

夸美紐斯尖銳地批評了舊學校的種種弊端,“學校變成了兒童的恐怖場所,變成了他們才智的屠宰場”,提出了教育要適應自然的原則,教育要依據人的自然本性,即兒童的天性和年齡特征。他說:“我們的格言應當是:凡事都要跟隨自然的教導,要按觀察能力的發展第次,要使我們的方法依據這種順序的原則”。于是,他提出了劃分兒童年齡階段的主張,把0一24歲劃成四個階段,即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和青春期,每期6年。

夸美紐斯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民主主張,認為“所有男女青年,不論富貴和貧賤,都應該進學校”。為了實現這一主張,他創制了學校體系,發明了班級授課制,這種主張和體系至今為我們所沿用。

在《大教學論》中,夸美紐斯對教學內容,方法及其藝術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說明,提出了一套教學原則,如直觀性原則,循序漸進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等,奠定了教學論的理論基礎。

這一巨著,以它不朽的思想,經過300多年的考驗,成為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精華和核心。

母育學校

1632年,夸美紐斯出版了《母育學?!芬粫?,在人類史上首次制定了6歲以下兒童詳細的教育大綱,這是他的偉大功績之一。實際上,他也是最先研究家庭教育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

夸美紐斯認為,家庭是兒童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初步階段,父母是兒童們的第一位老師,特別是母親對孩子的教育負有特殊的責任和義務。兒童“應當比金銀珠寶還要珍貴些、可親些,兒童是使我們不忘謙遜、和藹、仁慈、協調等美德的鏡子。”

在《母育學?!防?,夸美紐斯遵循兒童的自然性原則,認為教育內容應由簡到繁,從感覺(看、聽、嘗、觸)訓練到宗教信仰的培養,形成梯度,循序漸進;教育方法應簡單靈活,易于操作。他對兒童的道德培養極為重視,內容有12項之多,由飲食起居一直到宗教禮儀,要求合理得當。

《母育學?!芬唤洶l表,就以其獨有的風格廣為傳播,成為家長們的實用手冊和母親們進行家庭教育的指南,也成了啟開兒童智慧大門的“金鑰匙”。

“萬應靈方”

17世紀時,科學打開了迷人的、引起爭論的宇宙之窗,各方面的知識急劇增長,人們正在探索一個新的世界,這是夸美紐斯的上代人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涿兰~斯敏感地覺察到了正在發生的這一變革,提出了“泛智”思想。所謂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過接受教育而獲得廣泛全面的知識,并使人們的智慧得到全面的、充分的發展。

“泛智”思想的提出,猛烈地沖擊了封建主義的傳統理論和等級制度??涿兰~斯認為,所有人,無論他們處于何種地位、何種文化狀況,不管是男是女,不管宗教信仰,都是可以教育的;所有人,無論智力高低,能力強弱,“受教育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他還列舉了大量的事實,駁斥了“天性愚笨者不能受教育”的錯誤思想,斷言“人的智力生來雖有差異,但世界上找不到一個智力低到不能受教育的人。”(《大教學論》第69頁)

夸美紐斯認為,通過教育可以發展人的智力,可以使他們掌握較廣泛的知識。這樣,人們“可以相互激勵,互相敦促,消除混亂,擺脫貧困,抵御卑污影響,從而迎來社會的安定、民族的獨立以及世界的和平和幸福。”他把泛智論稱為醫活人類一切病癥的“萬應靈方”。他雖然過分地肯定了教育對社會的作用,沒有看到社會混亂的真正原因,但這一思想仍不失其歷史的進步意義。

夸美紐斯的泛智思想,反映了文藝復興以來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宗教蒙昧主義、提倡發展科學的時代精神,也反映了當時廣泛發展教育的民主要求。1639年,他的“泛智論”寫作提綱以《泛智的先聲》(又譯《泛智的導言》)的書名在英國發表,博得了歐洲文化界進步人士的贊賞,也引起了歐洲各國的廣泛重視。

啟蒙智慧

在匈牙利工作期間,夸美紐斯致力改革,開拓創新,編寫了著名的兒童啟蒙讀物《世界圖解》一書。這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附有插圖的兒童百科全書,該書構思新穎、內容廣泛、圖文并茂,堪稱教材一絕。

夸美紐斯在序言中,就說明了本書的特點:“這部書篇幅不大,但它是整個世界和整個語言的鳥瞰,里面充滿了插圖、事物的名稱和描述”。所以,他把《世界圖解》稱為“世界一覽”。

《世界圖解》的內容包羅萬象,不僅涉及到了動物界、植物界,還涉及到了人類,人類的起源、各年齡階段、人類有機體的組成部分、人的活動、道德的特征、人在家庭、城市社會、國家和教會里的關系等內容。附插圖二百幅,均出自作者之手,圖畫逼真生動,形象鮮明。它們和文字對應相配,引人入勝,激發讀者興趣,使所學內容印象深刻。這就使兒童在自然、快樂的情境中逐步、自由地獲取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兒童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得到了美的陶冶,形象思維的能力得以發展,培養了思維習慣,啟開了智慧之門。

從《世界圖解》中,人們可以看到夸美紐斯淵博的知識、精湛的繪畫素養和驚人的構思,也可以窺視到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學原則??涿兰~斯把知識、繪畫和美感溶為一體,代表了他那個時代教育的進步潮流。難怪有人說;“《世界圖解》是夸美紐斯思想的結晶和象征”。

《世界圖解》于1658年出版發行,在歐洲引起了轟動,曾流行近二百年之久,夸美紐斯因此而獲得了世界聲譽。德國哲學家、科學家萊布尼茲(1646——1716)主張應以《世界圖解》作為初級語言教學的教材;德國思想家、文學家歌德(1749——1832)和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1823——1870)也對這本書以高度評價,稱夸美紐斯是“兒童插圖書的創始人”。

“活的字母”

“活的字母”(象征字母表)出自《世界圖解》一書。在字母表中,字母和一些動物的畫圖一一對應,動物所發出的聲音就代表著字母的發音,“活的字母”因此而得名。

夸美紐斯認為,傳統的機械掌握字母的方法非常呆板,學生常常陷入毫無意義的發音練習之中,學而生厭。針對這種弊端,他別出心裁,獨具一格,編排出“象征字母表”,使死的字母變成了會發音的“活字母”。

在《學校——游戲》劇本的第三幕第三場中,夸美紐斯描繪了他發明的“活字母”的教學過程:

教師:孩子們來吧!我們來看看這幅圖畫。

學生:老師,我們很愿意這樣做。

教師;(手指著第一幅畫)這是什么?

學生:鳥。

教師;說得對。什么鳥?

學生:不知道。

教師;(問另一個學生)你知道嗎?

學生;也不知道。

教師:這是烏鴉。你們知道它怎么叫嗎?

學生:不知道。

教師:它這樣叫;啊——啊——啊。你們學它叫吧!

學生;啊——啊——啊。

教師:對。你們知道這個聲音怎么寫嗎?

學生:不知道,

教師:我來教你們。這兒是“A”的寫法。你們每個人在任何書里看到這樣的字形,一定要(象烏鴉叫一樣)“啊——啊——啊”地讀出來。

教師:你們是不是想知道它是怎樣寫的?

學生:想知道。

教師:那很容易學。伊生:你來開始寫一寫,讓其余的人看看。這兒是畫圖用的木制筆桿,用右手的三個手指這樣握住它,然后自上往下這樣寫(大家都摹仿,最后教師又說),這兒是粉筆,把這個字母寫在黑板上第一個字母的旁邊,看,你們已經學會寫這個字母了。你剛才寫的,怎么念出來呢?

學生:“啊”。

教師:念得對,很好。

夸美紐斯的“活字母”在初步識字教學的歷史中,起了極大的作用,以后拼音識字教學法的一切演變,都發軔于此。

和平使者

1654年,夸美紐斯再次回到黎撒,繼續從事“泛智論”的研究。這年4月,“三十年戰爭”波及到波蘭,波蘭當政者懷疑捷克“兄弟會”支持瑞典人,遂將黎撒城付之一炬,捷克“克弟會”失去了最后的主要避難所??涿兰~斯的住宅、圖書館和他準備了40年之久的《捷克語寶庫》手稿也毀于一旦??涿兰~斯又陷入極度的痛苦之中。

夸美紐斯一生中,屢遭戰爭之害,飽受流亡之苦,更有亡國奴的難言之隱,現實使他清醒地認識到,只靠教育是難以得到和平的。因此,他晚年主要從事政治、宗教的研究,以尋求和平之道,渴望民族獨立。晚年,他寫成《關于改進人類事務的總建議》(共七卷)一書,書中提出了一個全面改善人類社會事務的方案。

為了促進文化教育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夸美紐斯提議建立一個國際性的“光明委員會”,負責搜集和推廣各國的科學發明;幫助落后國家發展文化教育;在各國設立科學院、各種科學學會,開辦圖書館,翻譯和出版各種圖書資料。為了改進宗教事務,他主張各國教會在基督教基本教義的基礎上達成協議,成立“世界宗教法庭”,消弭教派紛爭。為了改進政治事務,他建議組成一個處理國際政治事務的最高機構——“世界元老院”,以制止戰爭,“保衛公共幸福”。

1667年5月,夸美紐斯把新作《和平天使》寄給英國和荷蘭的代表,以“和平天使”的身份,呼吁全世界一切民族,在討論國際關系時,應宣傳宗教寬容思想。

夸美紐斯在晚年,為世界和平而大聲疾呼,真可謂是渴望和平的使者。

客逝荷蘭

1688年,夸美紐斯寫成《唯一的必要》一書。他把這部作品獻給荷蘭的魯布拉赫親王,懇求親王宣揚和平,謀求公共幸福,這本書還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眷戀之情:“……我整個一生不是在祖國,而是在流浪中度過的,我的住處時時變動,沒有一個我永久住過的地方”。

1670年11月初,夸美紐斯病倒在床,可他仍不忘“兄弟會”的前途和命運,即使在臨終之際,對尚未完成的“泛智論”著作還耿耿于懷,仍然不忘教育事業。他把兒子叫到床前,一再囑咐要整理好他的所有手稿和草稿,以待出版,留給后世。

1670年11月15日,夸美紐斯帶著對祖國的眷戀之情與世長辭,遺體葬于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拉爾登。

夸美紐斯是新教育學的奠基人、偉大的思想家、杰出的民主主義教育家;這位“捷克文化巨子”始終不渝地熱愛著他的祖國。他是捷克民族獨立的捍衛者,也是一個不懈奮戰的和平戰士。

“夸美紐斯是一位深邃而有獨立見解的哲學家,也是一位博學而天才的教育家,他在新生一代的教學和教育理論實踐上完成了一場革命。”(凱洛夫語)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困難職工幫扶工作經驗下一篇:礦山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