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親子溝通技巧專題講座

2023-03-21

第一篇:親子溝通技巧專題講座

親子溝通講座文字稿

親子溝通的技巧

——走進孩子心靈,促進親子溝通

各位家長,大家好!

今天非常高興與各位家長共同分享親子溝通的技巧這一話題,在講主要內容之前,我預設了幾個問題,不知在座的各位家長,你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遇到過沒有?比如說:孩子不聽話,有逆反心理,有沒有這個現象?(有!)孩子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有沒有這個現象?(有!)孩子喜歡看電視玩手機,有沒有這個現象?(有!)好!我想了解一下,你們在遇到這些問題時,你們都怎么解決?(讓家長自由發言,可以點

一、兩個表現活躍的家長,讓其簡單回答,家長的答案五花八門,不外乎:講道理,打一頓,關起來等)

我想了解一下,我們講道理或者打一頓,或者其它的什么方法,有沒有效果,問題有沒有解決?(沒有!)也就是說我們通常都是用一些沒有效果的方法與孩子溝通。

有的父母說,我們是愛孩子的,有時候說話是過激了一點,但我們也是為了他好,我們相信他會理解的。我們冷靜地想一想,孩子會理解嗎?其實這只是我們做父母的一廂情愿。父母愛孩子天下所有人都相信,只有一個人除外,那就是你的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是以父母付出的多少來衡量,而是以孩子的感受來衡量。一個高中生在一篇作文中寫有這樣一段話:“我感覺我的爸爸媽媽要求太高了,無論我怎樣努力都達不到他們的要求,他們總是挑剔我、批評我、訓斥我、諷刺我、打擊我,還說這都是對我的愛,如果他們愛是這種方式的話,我寧愿不要這種愛。

幾乎所有做父母的都會遇到一個現象: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你的孩子現在就有逆反的心理了,那說明你們的問題現在已經出現了,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現在很聽話,沒有逆反心理,你也不用沾沾自喜,孩子

5、6歲沒有逆反心理,并不保證

7、8沒有,

7、8歲沒有并不保證

12、13歲沒有,

12、13歲沒有并不保證

17、8歲沒有,

17、8歲沒有并不保證20多歲沒有。如果我們招集1000個家長開討論會,這1000個家長中有幼兒園的家長,有

小學生的家長,有中學生的家長,有大學生的家長,大家共同討論孩子的逆反心理現象,我們一定會發現,幼兒園的家長說孩子有逆反心理,小學生家長說孩子存在逆反心理,中學生家長說孩子存在逆反心理,大學生家長也說孩子有逆反心理,最后的結論是,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會有逆反心理。

孩子為什么會有逆反心理?產生逆反心理最直接的原因是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出了問題,父母不知道怎么去與孩子溝通,不知道溝通需要技巧的。

在學習與孩子溝通技巧前,我們有必要認識溝通的兩個核心問題,第一個是對孩子行為的描述;第二個是問題的歸屬。

行為的描述有兩個關鍵詞:行為 感覺

凡是看得見,聽得到的是——行為,比如我班楊建瑤小朋友數學配對,宋小左在給娃娃穿衣服,武宇軒和鄭舒丹在合作玩走迷宮,小朋友們在娃娃家玩耍等等;有幾句話是做父母的常說的,“我的孩子很任性、很淘氣”“我的孩子總是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我的孩子很聽話,很討人喜歡”等等,這些就是我們做父母的感覺,是對孩子的評價。

我們做父母的能幫助孩子改變的是他的行為,可是我們在描述孩子行為的時候,我們常常忽略孩子的行為,說的是自己的感覺,對孩子的判斷。我們不斷地強調自己的感覺,不斷地對孩子進行負面評價,指責、訓斥、辱罵,對孩子幼小的心靈將產生永久性的傷害。比如:孩子早上起床,不愿意自己穿衣裳,要你給他穿,你耐著性子給他穿好了,他又要你給他洗臉,你耐著性子給他洗好了,吃早飯時他又讓你給他拿碗,好!你又做了,吃完早飯,他也不收拾自己的碗筷,這時候,你終于忍不住了,你會怎么說?試試看,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就這么干,你會怎么說?(家長會有各種不同的反應)。“你怎么這么懶!”會不會這樣說?會!請問你是在說孩子的行為還是在說自己的感覺?你是說的自己的感覺,我們換一種說法來看看,“早上起床你不愿意自己穿衣服,讓媽媽幫你穿,還讓媽媽給你洗臉,拿碗,收拾筷子,媽媽很生氣,因為我有很多自己的事情不能做,上班時間也會受影響”。如果你是孩子,聽了剛才那句話“你怎么這么懶!”和聽了這句話,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覺,哪種說法更容易讓你愿意改

變自己的行為?所以當我們清楚地知道我們幫孩子改變的是他的行為的時候,我們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就不會只強調自己的感覺,那什么又是感覺? 不會再去向孩子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就不會再去消極地評價孩子、打罵孩子、訓斥孩子,就不會再去傷害孩子,當我們弄清了什么是行為的時候,我們就清除了孩子溝通中的第一座大山,破除了親子溝通中的第一團迷霧。 接下來我們來說第二個核心問題:問題的歸屬,也就是問題在誰,或者說誰有問題,當我們沒有弄清楚誰有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沒有辦法去解決問題。

我們這里說誰有問題并不是說誰錯了,而是說誰的內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誰有不舒服的感覺有情緒有困擾,說明誰有問題。 比方說:你的孩子用一支彩色畫筆在家里的沙發上、窗簾上、墻壁上亂寫亂畫。大家說這是誰的問題?父母的問題!父母需要保持家里的窗簾、沙發、墻壁的整潔,如果被畫得亂七八糟,還得要花費時間去洗、去擦,這讓父母心理不舒服,對不對?當孩子的行為妨礙了父母的需求,給父母造成了不舒服的感覺,讓父母產生情緒、困擾,我們說,父母有了問題。

孩子在窗簾、沙發上畫畫時候心里會不會難過,不會!他在墻上畫的時候,會不會痛苦?不會!他心里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他有什么問題?相反,窗簾上畫個唐老鴨,沙發上畫個米老鼠,墻上畫了個長頸鹿,他畫的很開心,很有成就感,所以說不是孩子的問題。

再比如孩子對你說:“小明打我還搶走了我的玩具,小明是個大壞蛋。”你們認為這是誰的問題?很顯然是孩子的問題,孩子被欺侮,需求被剝奪,心里委屈,有不舒服的感覺,他有情緒,所以我們說,孩子有了問題。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解決不了,往往不是缺少好的方法,而是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弄清楚到底是誰有問題。

當孩子有了問題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怎么辦?比方說:孩子對你說:“小明是個壞蛋,他朝我臉上灑水,還把我的書也弄濕了,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頓。當你聽到孩子這么說,你怎樣

回應孩子的話?你會怎么說?(讓家長自由發言,并提示家長:如果在平時,你會用什么方式與孩子溝通?你會用什么語氣什么表情與孩子講話?一定要表現出真實的自己,不要為了配合老師的講座掩藏自己的真實面目。) 以下是家長可能出現的回應方式:

1、“告訴老師,讓老師批評他,打人可不對。”

2、“以后不要再和他一塊玩。”

3、“沒關系,與小朋友搞好關系是很重要的。”

4、“小明是和你鬧著玩的,不要計較。”

5、“小明是你很好的朋友,要學會原諒他。”

好!我發現同樣一個問題,不同的家長會有不同的反應,我們對這些反應方式進行歸納分類之后就會發現,總共可分為12種不同的類型,這12種反應方式被稱為親子溝通的大絆腳石,其中任何一種絆腳石都會阻礙了父母與孩子的溝通,這12種絆腳石又是我們做父母的經常運用的(這里有張圖)大家把自己剛才的反應方式對照一下,看看你是屬于其中的哪一種。

1、命令、指示:你朝他臉上灑水,把他的書也弄濕。

2、威脅、警告:你要是跟別人打架,別怪我不客氣。

3、表揚、贊美:媽媽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能很好地解決這件事。

4、安慰、同情:同學之間灑點水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不用計較;書不就是濕了一點點嗎?也不影響,算了,搞好同學關系是很重要的。

5、教訓、說教:你們是同學,你應該原諒他,不應該打架。

6、建議、忠告:你跟老師說,讓老師批評他。

7、詢問、調查:他用什么水灑的?衛生不衛生?書弄濕了多少?還能不能用?他有沒有向你道歉?

8、說服、辯駁:水灑在臉上讓頭腦更清醒,書弄濕了,還

可以曬干,沒有必要去揍人家。

9、貼標簽、評判:你是個沒有腦子的人,就知道打架,從來不想想怎么去解決問題。

10、轉移、退縮:過去的事就算了,別再想它了,還是想想怎么完成你的作業吧。

11、分析、解釋:他把水灑到你臉上,可能是跟你開玩笑,他跟你開玩笑,說明你們的關系很好;把書弄濕可能是玩笑開得有些過火,也許他內心也很愧疚。

12、辱罵、諷刺:打架是野蠻的表現,沒有教養的人才會靠拳頭解決問題。

這12個溝通障礙我們幾乎天天在用,讓我們的親子關系越來越惡化,結果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不愿意與父母說話,孩子越來越認為父母不理解他,越來越疏遠父母,越來越逆反,我們做父母的無論如何,都要好好了解這12個溝通障礙。

有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為什么這12種回答類型都成了溝通中的絆腳石?象警告、威脅、侮辱、諷刺這些回答方式是絆腳石還可以理解一些,為什么連指導、建議、詢問甚至贊美也都成了絆腳石了呢?

我們剛才講過,當孩子有了問題時,他內心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有不舒服的感覺有情緒,當孩子處在這樣一種情緒狀態下,他的心理到底需要什么?我們只要想一想自己就知道了,比如我有了煩惱在向你(挑一位家長)傾訴時,我需要你的指導嗎?難道我不知道怎么去做嗎?我需要你的安慰嗎?難道我的心靈真的那么脆弱嗎?我需要你的贊美嗎?難道我沒有自己的價值感嗎?我需要你的命令、警告、說教、批評、諷刺、分析等等,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嗎?你只不過是我的好朋友,我也只不過向你說說而已,你只要好好聽就行,如果我說的反而不如你說的多,我就不想再給你說了,當孩子有問題向父母訴說時,他是在表達一種情緒,這時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孩子才會向你敞開心扉呢?

大家請注意,這時候我們做父母的需要對他的情緒給予回應,回應的方法就是積極傾聽的技巧,也就是說,當孩子有問題

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要積極傾聽,積極傾聽不是簡單地聽,是要聽懂孩子的情緒,并積極回應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到他的話你聽懂了,你理解了,只有這樣他才感覺到跟你說話能夠被關注、被接納,能有安全感。

我們來看看如何運用積極傾聽來回應孩子搶不到氣球的問題。孩子說:“剛才我和他們一塊玩搶氣球,我總是搶不到。”孩子這樣說,只是在表達一種失望的情緒,并不是真的希望現在手里就有氣球玩。我們怎么回應?(可以讓家長嘗試回答)我們可以這樣說:“你也很想玩氣球,總是搶不到讓你很失望。”這樣說的時候,孩子立刻會感到他被理解了,他的情緒被接納了。 我們再來看看下一個例子,孩子說:“小明打我,還搶走了我的玩具,小明是個大壞蛋。”現在我們知道怎樣與孩子溝通了吧?怎么回應?(可以讓家長嘗試回答)我們可以這樣說:“小明打你,還搶走了你的玩具,讓你很氣憤,你不喜歡小明這樣對待你。”

有的家長可能會想,怎么能這樣說話?孩子的問題不是還是沒有解決嗎?各位家長,我們用積極傾聽是在理解,接納,同理孩子的情緒,情緒是一種能量,當孩子的這種能量被理解接納的時候,他就會產生一種力量感,安全感,孩子會有足夠的能力智慧去解決自己的問題,孩子向父母訴說,是表達情緒,不是在向父母請求解決問題,父母就沒有必要再插手幫助了,有的父母可能會說,我特別痛愛我的孩子,我非要幫助他不可,如果你要真的幫助孩子,那就采用最好的幫助方式,大家知道最好的幫助方式是什么嗎?(讓家長略作思考)是不幫助!把解決問題的責任留給孩子,讓他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去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自己的能力,當他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起來了,他以后就再也不會依賴父母了,這才是真正的愛。下面請家長看一段視頻《醒來》。

看了視頻,我們大家有何感想呢?當父母有問題的時候,不妨讓我們試試以下技巧:

1、和孩子產生共鳴。有時候,孩子需要的是我們能與他們產生共鳴。當孩子給你說一件事的時候,放下手機,離開電視,停下家務,認真聽,用全神貫注的傾聽來代替心不在焉。只有讓

孩子知長在真正的聽他說,親子溝通他才會更愿意把自己的困難、感受告訴家長。

2、不打斷孩子。以關心的態度,使用“哦......”“嗯......”“是這樣啊......”這樣簡單的話來回應孩子,做到只參與,不,先讓孩子說完。一方面表示了家長的關心,另一方面能不打斷孩子,讓孩子在敘述的過程中,自己整理思和感受,從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決辦法。

3、別否定孩子。孩子難過,你說別難過;孩子哭,你說別哭了;孩子緊張,你說別緊張......奇怪的是,我們越是想讓孩子擺脫不好的感受,不管我們的態度多好,孩子也只會也來越難過,慢慢的,孩子難過了也不想給你說。

4、不解釋。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愿望。有時候,孩子對某種東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他們就能比較容易的接受現實。

其實比語言和傾聽技巧更關鍵的是我們的態度。

最后祝愿在座的所有父母都能與孩子和諧相處,讓開心、快樂、幸福充滿家庭,親子溝通的技巧講座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小一班:田宇娟

第二篇:聽親子有效溝通策略講座體會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聽親子有效溝通策略講座體會

聽親子有效溝通策略講座體會

X月X日晚,在我們XX學校舉行了一場關于《親子有效溝通策略》的講座,主講人XX老師用豐富的案例,自己的親身經歷,深入淺出,為我們講述了如何能夠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讓我收獲頗多,獲益匪淺。

雖然我還不是個母親,但是作為一名老師,和孩子的溝通同樣重要,聽著X老師的講座,我不禁反思自己平日里溝通的方式和方法,我做到和他們有效的溝通了嗎?我們的溝通有效嗎?X老師講到幫助孩子面對感受的三個技巧:

1、克制自己的怒火,全神貫注地傾聽。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知道該怎么做,只是面對孩子的很多問題的時候,滿身的怒火讓自己控制不了,面對孩子不好的行為,氣不打一處來,往往在行動上或者語言上采取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我們忘了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一步,那就是傾聽,我們都沒有聽,孩子也沒有為自己的行為有辯解的權利,我們就這么主觀臆斷,把他們的行為扼殺在我們的怒火中。

1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2、用簡單的詞語回應他們的感受,用哦,恩,啊!……很多時候,孩子在講的時候,家長根本沒有認真在聽,很敷衍了事,孩子覺得家長根本是在應付他們,久而久之,孩子將不愿意和家長分享他們的事,那么孩子和家長間將達不到有效的溝通,試問,沒有了溝通,人和人將如何交往呢?

3、說出他們的感受。讓他們能夠表達出自己對于事情的感受,知道他們對于事情是怎么想的。

在和孩子的溝通和培養中,賞識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俗話說,賞識不是萬能的,但是孩子的成長教育中沒有賞識是萬萬不能的。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他們希望,渴望得到大人們的肯定,他們希望自己的努力有人能夠看到,大家能夠表揚他。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是喜歡聽好話的。有研究表明,在孩子的成長中,家長對孩子說不的時候要遠遠大于說好的時候,而家長對于孩子的賞識能讓孩子感受信心,感受肯定,收獲成功。

X老師還指出,贊賞孩子的辦法有很多種,不只是一味的說你真棒,你真好。比如孩子主動打掃房間,我們可以說出我們所看到的,房間真干凈,床鋪的很整齊,書都整齊的擺好了。孩子聽到后,知道這是他的勞動成果,可以換種方式來表揚他。同時也可以描述我們的感受,2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如看著干凈的房間,讓人感覺真舒服。對于孩子的評價,不一定只是家長或者直接感受者,可以對他們的行為進行宣傳,讓孩子聽聽其他人對他是怎么評價的,聽到他人對他的肯定,他的心里會更加開心。

在講座的最后,X老師以一個《媽媽的禮物》故事結尾,故事講述了從幼兒園到大學,媽媽一直用善意的謊言欺騙著兒子,目的是為了兒子能夠不傷心,能夠更好的前進。其實,孩子也知道媽媽在欺騙他,但是,媽媽一次又一次的禮物讓孩子灰暗的心重燃了希望,讓他暗淡的人生有了光彩。記得一個公益廣告是這么播的,一個患有先天性失聰的兒童,爸爸在不厭其煩的教他說話,通過打擊地板,觸摸聲帶的震動,各種方式,而孩子哦,哦,啊,啊說話。只到有一天,孩子發出了從他出生以來最動聽的聲音“爸爸乖”每當看到這里的時候,我的內心都是一陣激動。上帝為他按下了靜音鍵,但卻給他打開了另一扇窗戶。世上沒有誰生來就是傻子,只要你肯用心教,用心去溝通,那么你一定能夠進入孩子的世界,和他們有效的溝通。

3

第三篇:家庭教育與親子溝通公益講座講稿

家庭教育與親子溝通的技巧專題講座

———如何解決親子沖突

各位家長,大家好!

首先,對各位家長放棄休息、放棄玩耍,來參加這次講座,我表示熱烈地歡迎與衷心地感謝!同時,請大家給自己有這樣的學習精神一個熱烈的掌聲!也感謝

校長以及

學校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掌聲給他們!

下面,我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見PPT】。

在座的都是家長,我首先做一個了解:你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通常都遇到哪些問題?比如說:孩子不聽話,有逆反心理,有沒有這個現象?(有!)有時候你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話,孩子反而嫌你羅嗦,有沒有這個現象?(有!)孩子不愿意與父母說話、不愿意與父母溝通,有沒有這個現象?(有!)還有什么問題?(讓家長自由列舉,講師重復2-3個即可)。好!我想了解一下,你們在遇到這些問題時,你們都怎么解決?(讓家長自由發言,可以點

一、兩個表現活躍的家長,讓其簡單回答,家長的答案五花八門,不外乎:講道理,打一頓,關起來等)

我想了解一下,我們講道理或者打一頓,或者其它的什么方法,有沒有效果,問題有沒有解決?(沒有!)也就是說我們通常使用的教育孩子、與孩子溝通的方法大多沒有效果,對不對?我想,大家一定非??释纳谱约航逃⒆拥姆椒?,提高我們教育孩子、與孩子溝通的效果。如果是這樣,那么,你今天來得就很有價值,因為,我們今天講座、交流的主題就是“家庭教育與親子溝通技巧”?!綪PT 家庭教育與親子溝通技巧專題講座】

下面,我們就來講講家庭教育。剛才,大家都是自己的孩子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現在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孩子出了這些問題是誰的責任?(讓家長自由發言,可以點

一、兩個表現活躍的家長,讓其簡單回答。)現在,我們暫時不做結論。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折紙、撕紙游戲。(一張正方形的紙一分為二對折,撕去一半。第一次簡單重復這句話4次,讓每一位家長獨自按要求撕紙,看最后結果有多少家長與老師要求的結果(小三角形)是一樣,分析責任應該由誰承擔;第二次,具體說清楚將紙沿對角線一分為二對折,撕去一半,重復4次。)

從這個互動活動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孩子的一切問題,父母都要承擔100%的責任!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后面,都有一對善于溝通的父母,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每一個問題孩子的后面,都有一對不懂如何教育孩子的父母,都有一個失去和睦的家庭。家長應該、也必須承擔起教育孩子的全部責任。

1 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應如何承擔責任、家庭應發揮怎樣的作用,這就反映了父母的家庭教育觀念?!綪PT

一、教育觀念】父母的家庭教育觀念,是家庭教育的基石。父母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念,就決定了孩子會得到什么樣的家庭教育。

父母的家庭教育觀念,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對家庭教育的看法,或者說認為家庭教育重不重要。有的家長,認為家庭教育有無都無所謂,甚至認為孩子不需父母教育,說什么“樹大自然直”;有的家長認為,教育史學校的事情、是老師的責任。那么,你們認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重要嗎?(重要)【PPT

(一)重要性】為什么?(請一兩個家長說說)他們的分析都很真確、很有道理,概括起來,我認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決定了孩子的發展方向。美國教育家華生曾說過:給我一打健康而又沒有缺陷的嬰兒,把他們放在我所設計的特殊環境里培養,我可以擔保,我能夠把他們中間的任何一個人訓練成我所選擇的任何一類專家一一醫生、律師、藝術家、商界首領,甚至是乞丐或竊賊,而無論他的才能、愛好、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職業和種族是什么。這句話不完全正確,但也很有道理。這就是因為孩子在人生崗開始的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完全被動第接受信息:我們教他什么、他就只能接受什么。因此,父母往往就決定了孩子一生要走的路:死路(瀘州13歲女孩跳河自殺、南京父母打死不愛做作業的兒子)、歪路(每年全國約有6萬名未成年人淪為罪犯、重慶約2千)、跛路【連接PPT考霸李飛】、正路。

我們的家庭教育,不僅決定了孩子的發展方向,而且還會影響孩子的發展高度【PPT孩子發展高度】:家庭教育是人生發展的奠基石,三歲看老:腦神經細胞3歲發育50%、5歲80%,很多心理能力發育的關鍵時期都是在嬰幼兒和童年期。

教育觀念的第二個方面,就體現在教育內容上【PPT教育內容】,即教孩子什么。你們在家里,主要教孩子一些什么?(請一兩個家長說說)我把大家所說的歸納起來,家庭教育的內容,不外乎是這四個方面【PPT】:立規矩、引目標、促心智、傳知識。你們認為哪個內容最重要?現實生活中,你們在哪個內容上花的時間和精力最多?

你們在教育孩子時,有沒有夫妻兩人意見不一致的時候?(有)那你們是怎么處理的?(請一兩個家長說說)。教育觀念的第三個方面,就是體現在父母教育觀念的一致性【PPT一致性】。

由于每個人出生家庭、生長環境、教育經歷等方面的不同,夫妻間的教育觀念存在差異、不一致,也很正常。但當我們面對孩子,對孩子進行教育、提出要求時,卻必須做到一致。否則,孩子就會無所適從。輕者,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重者,將導致孩子形成雙重人格。當然,這個“一致”,又可分為絕對一致和相對一致。所為絕對一致,就是指在任

2 何時間、任何地點、對任何孩子,父母都必須一致。那么,父母在哪些方面應該絕對一致呢?我認為,涉及人身安全、法律道德、社會規范設三方面的事情,父母的態度必須絕對一致。其他事情,則相對一致就行。所為相對一致,即父母對不同孩子、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要求可以不一樣,但在對同一人、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兩人的要求必須一致。當兩人的態度不一致時,怎么辦?三種辦法來解決:分管原則、先說原則、孩子決定。

教育觀念有關內容,我們就簡單介紹到這里。下面,請大家思考:我們是怎樣實現教育目的?也就是說,我們是通過什么途徑來教孩子的?——交流與溝通。下面,我們就來介紹家庭教育的途徑——親子溝通?!綪PT

二、教育途徑——親子溝通】

親子溝通就是指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有人說,父母與孩子的溝通還要什么技巧嗎?答案只有一個字:要!或者說,很有必要!父母與孩子的溝通與成年人之間的溝通沒有本質的區別,我們都知道有一個說法,叫“一句話說得人笑,一句話說得人跳。”這里面就包含著技巧,我們每個人和周圍的人打交道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有的人說話聽起來讓人很舒服,讓人開心,也有人說話讓人聽起來很不舒服,從心里煩!不愿搭理他。

同樣,有的父母與孩子說話,孩子很愛聽,很配合;也有的父母與孩子說話,孩子就不喜歡聽,父母說的多了,孩子就煩,甚至和父母吵鬧、對抗。有沒有這樣的現象?有這個現象的請舉手!好,手放下,這樣的家長都很勇敢。我們給他們掌聲鼓勵一下!也有的孩子,你說他,他就搭拉著腦袋,一句話不說,不理父母,在腦袋里計算著你有沒有完?你什么時候能說完?你說完了,他也解放了,問題照舊,下次還犯,有沒有這樣的現象?有這個現象的請舉手,好!手放下,你們也很勇敢,我們也應當給你們掌聲鼓勵一下,我發現有的家長還是不敢舉手。

我想具體了解一下,各位家長平時是怎么與孩子溝通的,比如說,有一天孩子放學一回到家就對你說:“我們的老師不公平,我和小明我們的數學作業都沒有完成,為什么老師只批評我不批評他。”各位家長,當你聽了孩子的話,你會怎么給孩子說呢?

(讓家長自由表達,不做評論)

(讓助手到現場做筆記,簡單記錄家長的話)

聽了大家的回答,我非常欣慰地告訴大家,你們今天來對了。你們今天聽完我的講座,你們就知道你們的問題出現在哪里,到底怎樣與孩子溝通,溝通的技巧到底有多重要?!綪PT 重要性】

有效的親子溝通會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親子關系變得更和諧?!綪PT 融洽關系】和諧的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礎,親子關系不和諧,可以毫不客氣地講,就沒有家

3 庭教育,父母無法教育孩子。

幾乎所有做父母的都會遇到一個現象: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你的孩子現在就有逆反的心理了,那說明你們的問題現在已經出現了,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現在很聽話,沒有逆反心理,你也不用沾沾自喜,孩子

5、6歲沒有逆反心理,并不保證

7、8沒有,

7、8歲沒有并不保證

12、13歲沒有,

12、13歲沒有并不保證

17、8歲沒有,

17、8歲沒有并不保證20多歲沒有。如果我們招集1000個家長開討論會,這1000個家長中有幼兒園的家長,有小學生的家長,有中學生的家長,有大學生的家長,大家共同討論孩子的逆反心理現象,我們一定會發現,幼兒園的家長說孩子有逆反心理,小學生家長說孩子存在逆反心理,中學生家長說孩子存在逆反心理,大學生家長也說孩子有逆反心理,最后的結論是,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會有逆反心理。

孩子為什么會有逆反心理?有的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出現逆反心理,同意這句話的請舉手!好,手放下!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這句話是錯誤的!孩子在任何年齡階段都不一定非要出現逆反心理不可,孩子出現逆反心理,一定是我們與他的溝通出了問題。父母不知道怎么去與孩子溝通,不知道溝通需要技巧的,更不用說掌握這些技巧了。我們舉個例子,比如孩子放學回家后,你對孩子說:“孩子,你能不能先把老師布置的作業完成,然后就可以毫無顧慮、盡情地其玩。”這是第一種說法;如果我再換一種說法,這樣說:“今天你必須先把老師布置的作業完成,不要找任何借口,不管你高興不高興,只有你做完了作業才能玩。”大家來判斷一下,哪一種說法更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第二種)。

父母與孩子溝通順暢、關系融洽,能給孩子安全感?!綪PT 形成安全感】親子關系不和諧的家庭,孩子內心會缺乏安全感,內心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就好比大樓沒有鋼筋,大樹沒有生機,花草沒有水分和養料,內心缺乏能量,學習成績都會很差,不論你給孩子買多少參考書,報多少培訓班,他的成績都很難提高,因為對孩子來講,他缺少的是能量,是安全感,而不是這些課本知識。

父母與孩子有效的溝通,還能讓孩子親自感受并學習到溝通的技巧?!綪PT 習得溝通技巧】父母既是孩子的老師,更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假如我們做父母的學會了一套好的溝通方式,用這種的方式與孩子溝通,既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又能滿足孩子的需求,與孩子的關系很親密,很和諧,大家都開開心心,那么孩子也學會了你對他的溝通方式。

孩子學會你對他的溝通技巧,他不僅會這樣與你溝通,還會用這樣的技巧與同學溝通,與老師溝通,以后還會與他的同事溝通、領導或下屬或員工溝通,你的孩子的人際關系會很好,不論到哪里人緣都很好,都很受歡迎,這樣的孩子將來會有失敗的人生嗎?美國有

4 一個影響世界的著名的成功學家,叫卡耐基,有沒有聽說過?聽過的請舉手,好,手放下,他有一句話,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成功,85%是靠人際關系,15%是靠專業知識。

所以,我們現在做父母的掌握并運用有效的溝通技巧與孩子溝通,不僅會讓你與孩子的關系更好,讓孩子更幸福,還會讓你的孩子在將來的學習上取得更好的成績,更重要的是,你孩子將來的人際關系會更好,人生更成功!認同的話,掌聲鼓勵一下!

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套溝通理論和技巧,是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發現并整理出來的一套完整的課程。這套課程所提供溝通技巧,幾乎能解決父母教育孩子過程中出現的所有問題。因此,這套課程已在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

如果大家想深入、詳細地了解這套課程的完整理論和系統的技巧,至少需要進行四天時間的培訓。今天這只是一個講座,時間很短,但我盡可能地給大家講詳細點。

這套親子溝通的技巧首先讓我們明白親子溝通的目的是什么。大家來思考一下我們與孩子溝通的目的是什么?在各種答案之中,肯定是要保持親密和諧良好的親子關系。怎樣才能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只要是人與人在一起,時間長了一定會有沖突,尤其是父母與孩子這樣的親密相處,發生沖突在所難免。要不要化解沖突?(要!)這就是親子溝通的一個目的:化解沖突、讓孩子自主成長。這是出現問題后,我們解決問題,是亡羊補牢。最好的境界,就是不讓沖突出現,這就是親子溝通的第二個目的:預防沖突,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由于今天是講座,時間有限,如何化解沖突這方面的內容。

父母與孩子的沖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行為沖突;第二,需求沖突;第三,觀念沖突。(簡單解釋并舉例說明三種沖突)不同的沖突有不同的技巧來溝通解決,因今天講座時間有限,下面我重點與大家交流如何化解行為沖突。

我們首先來看看行為沖突。所謂行為沖突,即因對方的行為而引發的相互沖突。 在行為沖突中,我們與孩子溝通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改變他們的行為。要達到這個目的,有兩個核心問題:一是正確區分行為與評價、二是確認問題歸屬。

因此,我們首先有必要弄清一個概念,什么是行為?有幾句話是做父母的常說的,比如:“我的孩子很任性、很淘氣。”這講的是不是行為?“我的孩子總是好動,注意力不集中”, 這是不是行為?“我的孩子很聽話,很討人喜歡”,這是不是行為?再來一句“我的孩子不愛學習,就愛看電視”, 這是不是行為?我來統計一下,認為剛才那幾句話都是行為的請舉手!認為有的是行為有的不是行為的請舉手!認為都不是行為的請舉手!好,非常明確地告訴大家,以上都不是行為,這些都是我們做父母的感覺,是對孩子的評價。

那么,什么是行為?簡單地講,行為一定是具體的,能看得見,聽得到的,比如說,這有一臺攝像機,有一臺錄音機,凡是能夠拍攝下來的,凡是能夠錄下音來的,都是行為,

5 比如:孩子讓你給他拿襪子,這就是行為,孩子讓你給他疊被子就是行為,那你說孩子懶,這是你的感覺、評價,就不是孩子的行為。再比如:孩子吃飯時,只挑豬肉吃,這是行為;那你說孩子偏食,這是評價;再比如:孩子放學一回到家,就打開電視或者去玩玩具,這是行為,那你說孩不愛學習,這是你的感覺,是評價。

比如:孩子早上起床,讓你給他拿襪子,又讓你給他疊被子,這些事情你當然不想做,但你不做,他寧愿不穿襪子,他寧愿讓被子堆在床上,所以你耐著性子給他拿了襪子,又疊了被子,他又讓你給他收拾書包。這時候,你終于忍不住了,你會怎么說?試試看,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就這么干,你會怎么說?(家長會有各種不同的反應)。“你怎么這么懶!”會不會這樣說?會!請問你是在說孩子的行為還是在說自己的感覺?你是說的自己的感覺。

孩子的行為,讓我們產生感覺,我們要改變的是孩子的行為,可是我們卻強調自己的感覺,結果是孩子的行為沒有改變,我們不舒服的感覺卻不斷地出現,我們不斷地強調自己的感覺,不斷地對孩子進行負面評價,指責、訓斥、辱罵,對孩子幼小的心靈將產生永久性的傷害。因此,父母必須將孩子的行為與我們對孩子的評價區分開來。

好!關于行為我們就講這么多,我們再來復習一下,我們幫助孩子改變的是他的——行為,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行為:凡是看得見,聽得到的是——行為。當我們清楚地知道我們幫孩子改變的是他的行為的時候,當我們弄明白了什么是行為的時候,我們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就不會只強調自己的感覺,就不會再去向孩子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就不會再去消極地評價孩子、打罵孩子、訓斥孩子,就不會再去傷害孩子,當我們弄清了什么是行為的時候,我們就清除了親子溝通中的第一座大山,破除了親子溝通中的第一團迷霧。

我想了解一下,大家現在能不能分清什么是孩子的行為,什么是自己的評價? 能不能分清?(能)非常好,分清什么是行為,什么是評價,大家感覺以后在與孩子溝通時會不會有幫助?感覺會有幫助的請舉手確認一下!好,手放下!在別的地方(也可以舉一個具體的地方)講座的時候,那些家長一學完對自己有幫助的內容就鼓掌,我不知道我們現場的家長會不會(掌聲)。

我們剛才講過,我們在與孩子溝通中,有2個核心的問題,我們總是搞不清楚,第一個是什么?是對孩子行為的描述。第二個就是問題的歸屬,也就是問題在誰,或者說誰有問題,當我們沒有弄清楚誰有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沒有辦法去解決問題。

我們這里說誰有問題并不是說誰錯了,而是說誰的內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誰有不舒服的感覺有情緒有困擾,說明誰有問題。

比方說:你的孩子用一支彩色畫筆在家里的沙發上、窗簾上、墻壁上亂寫亂畫。大家

6 說這是誰的問題?父母的問題!父母需要保持家里的窗簾、沙發、墻壁的整潔,如果被畫得亂七八糟,還得要花費時間去洗、去擦,這讓父母心理不舒服,對不對?當孩子的行為妨礙了父母的需求,給父母造成了不舒服的感覺,讓父母產生情緒、困擾,我們說,父母有了問題。

孩子在窗簾、沙發上畫畫時候心里會不會難過,不會!他在墻上畫的時候,會不會痛苦?不會!他心里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他有什么問題?相反,窗簾上畫個唐老鴨,沙發上畫個米老鼠,墻上畫了個長頸鹿,他畫的很開心,很有成就感,所以說不是孩子的問題或者說孩子沒有問題。

我們再來判斷一下,是剛開始時我們講到的,孩子對你說:“我們的老師不公平,我和小明我們的數學作業都沒有完成,為什么老師只批評我不批評他。”你們認為這是誰的問題?很顯然是孩子的問題,他被批評了,與他有同樣情況的小明卻沒有被批評,他心理不平衡,有不舒服的感覺,他有情緒,所以我們說,孩子有了問題。

認清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有時明明是孩子的問題,父母卻認為是自己的問題,或者把孩子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去解決,通常來講都解決不了,一旦解決不了,父母就會感覺到教育孩子這么麻煩,這么累,人家為什么會教育得這么好,相比之下,會感到自己很無能。

有時候,是父母自己的問題,父母卻把它當成孩子的,認為孩子有問題,就去幫助孩子,改變孩子,結果遇到孩子的拒絕與抵抗,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解決不了,往往不是缺少好的方法,而是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弄清楚到底是誰有問題。

為了讓大家清楚,到底是誰有問題,我們再來舉幾個例子: 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太長,忘了寫作業。 大家來判斷一下,這是誰的問題? 孩子邊玩邊做作業,很晚才能睡覺。 大家來判斷一下,這是誰的問題!

孩子對你說:“小明是個壞蛋,他朝我臉上灑水,還把我的書也弄濕了,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頓。”

大家來判斷一下,這是誰的問題?

孩子在學校體育比賽中沒有獲獎,感到很沮喪。 大家來判斷一下,這是誰的問題?

大家想一想,平時我們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哪些是父母的問題,哪些是孩子的問

7 題?

我想了解一下現在大家能不能分清誰有問題了?能不能?(能!)非常好,分清楚誰有問題,大家感覺以后在與孩子溝通時會不會更有幫助?感覺會更有幫助的請舉手!除了舉手,還會用什么表示?(掌聲)

當孩子有了問題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怎么辦?比方說:剛才我們練習的一個例子:孩子對你說(講師模擬,語氣中帶有情緒):“小明是個壞蛋,他朝我臉上灑水,還把我的書也弄濕了,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頓。”當你聽到孩子這么說,你怎樣回應孩子的話?你會怎么說?(讓家長自由發言,并提示家長:如果在平時,你會用什么方式與孩子溝通?你會用什么語氣什么表情與孩子講話?一定要表現出真實的自己,不要為了配合老師的講座掩藏自己的真實面目。)(此時,盡量讓一位家長記下其他家長回應的語言,以備后面進行分析。)

以下是家長可能出現的回應方式:

1、“告訴老師,讓老師批評他,打人可不對。”

2、“以后不要再和他一塊玩。”

3、“沒關系,與同學搞好關系是很重要的。”

4、“小明是和你鬧著玩的,不要計較。”

5、“小明是你很好的朋友,要學會原諒他。”

好!我發現同樣一個問題,不同的家長會有不同的反應,在培訓班上,時間充足,家長的反應方式更多,盡管反應的方式各種各樣,我們對這些反應方式進行歸納分類之后就會發現,總共可分為12種不同的類型,這12種反應方式被稱為親子溝通的12大絆腳石,其中任何一種絆腳石都會阻礙了父母與孩子的溝通,這12種絆腳石又是我們做父母的經常運用的(這里有張圖)大家把自己剛才的反應方式對照一下,看看你是屬于其中的哪一種。

這12個溝通障礙我們幾乎天天在用,讓我們的親子關系越來越惡化,結果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不愿意與父母說話,孩子越來越認為父母不理解他,越來越疏遠父母,越來越逆反,我們做父母的無論如何,都要好好了解這12個溝通障礙。

這12個絆腳石都有它們典型的語言,每一個絆腳石所傳達的信息,每一個絆腳石對親子溝通、對孩子心理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有很多的內容,如果講清楚、講透徹,大約至少需要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這里我就不再詳細講解了,凡是參加過培訓的,學完這12大溝通障礙之后,就會突然發現自己不會與孩子講話了,一開口就是絆腳石。

有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為什么這12種回答類型都成了溝通中的絆腳石?象警告、威脅、侮辱、諷刺這些回答方式是絆腳石還可以理解一些,為什么連指導、建議、詢問甚至

8 贊美也都成了絆腳石了呢?

我們剛才講過,當孩子有了問題時,他內心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有不舒服的感覺有情緒,當孩子處在這樣一種情緒狀態下,他的心理到底需要什么?我們只要想一想自己就知道了,比如我有了煩惱在向你(挑一位家長)傾訴時,我需要你的指導嗎?難道我不知道怎么去做嗎?我需要你的安慰嗎?難道我的心靈真的那么脆弱嗎?我需要你的贊美嗎?難道我沒有自己的價值感嗎?我需要你的命令、警告、說教、批評、諷刺、分析等等,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嗎?你只不過是我的好朋友,我也只不過向你說說而已,你只要好好聽就行,如果我說的反而不如你說的多,我就不想再給你說了,因為我發現你的問題比我還嚴重。

當孩子有問題向父母訴說時,他是在表達一種情緒,這時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孩子才會向你敞開心扉,在《親子溝通的技巧》中有一套非常簡單又特別有效的技巧,你只要用這套技巧,你的孩子一定會感覺到你這個做父母的確實是真正地理解他、接納他,他會產生一種安全感,這套方法能讓孩子自己找到解決自己問題的方法,這套方法到目前為止可以說是幫助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幫助孩子一輩子的方法。

剛才我們講到,當孩子有問題向父母訴說時,他是在表達一種情緒,這時候,我們怎么辦?大家請注意,這時候我們做父母的需要對他的情緒給予回應,回應的方法就是積極傾聽的技巧。也就是說,當孩子有問題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要積極傾聽,積極傾聽不是簡單地聽,是要聽懂孩子的情緒,并積極回應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到他的話你聽懂了,你理解了,只有這樣他才感覺到跟你說話能夠被關注、被接納,能有安全感。

我們來看看如何運用積極傾聽來回應孩子被灑水弄濕書的問題。孩子說:“小明是個壞蛋,他朝我臉上灑水,還把我的書也弄濕了,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頓。”孩子這樣說,只是在表達一種憤怒的情緒,并不是真的想去揍小明一頓。我們怎么回應?(可以讓家長嘗試回答)我們可以這樣說:“小明朝你臉上灑水,還把你的書弄濕了,這讓你很氣憤。”這樣說的時候,孩子立刻會感到他被理解了,他的情緒被接納了。

我們再來看看剛開始時那個例子,孩子說:“我們的老師不公平,我和小明我們的數學作業都沒有完成,為什么老師只批評我不批評他。”現在我們知道怎樣與孩子溝通了吧?怎么回應?(可以讓家長嘗試回答)我們可以這樣說:“你和小明都沒有完成數學作業,老師只批評了你,沒有批評小明,這讓你心理感覺很不平衡。”

有的家長可能會想,怎么能這樣說話?孩子的問題不是還是沒有解決嗎?各位家長,我們用積極傾聽是在理解,接納,同理孩子的情緒,情緒是一種能量,當孩子的這種能量被理解接納的時候,他就會產生一種力量感、安全感,孩子會有足夠的能力智慧去解決自

9 己的問題,孩子向父母訴說,是表達情緒,不是在向父母請求解決問題,父母就沒有必要再插手幫助了,有的父母可能會說,我特別痛愛我的孩子,我非要幫助他不可,如果你要真的幫助孩子,那就采用最好的幫助方式,大家知道最好的幫助方式是什么嗎?(讓家長略作思考)是不幫助!把解決問題的責任留給孩子,讓他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去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自己的能力,當他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起來了,他以后就再也不會依賴父母了。這才是真正的愛,最好的幫助方式也是最根本的幫助方式。

運用積極傾聽的時候請注意,孩子說話的時候,他是不是帶著一種強烈的情緒,孩子說話時帶不帶情緒可以從他的語音、語調、表情還有一些肢體動作上判斷出來,我們如果發現孩子在說話時帶著強烈的情緒(例如模擬:媽媽,我不想上周六的補習班了,老師講的一點都不好!)那么我們就要回應他的這種情緒,怎么回應?(提示:媽媽聽起來你好像對老師不滿意。)

如果發現孩子說話時不帶情緒(心情平靜地模擬“媽媽,我不想上周六的補習班了,老師講的一點都不好!”),那我們怎么辦?這時候我們應當知道孩子可能有些事情沒有講出來,也許老師講的他聽不懂,也許老師對他沒有給予應有的關注,也許老師批評他了或者其他的事情讓孩子對老師有意見。孩子沒有說出來,我們運用積極傾聽的時候需要了解這些事情,我們可以用敲門的技巧,也就是用一些簡單的反應誘導孩子去說,只有孩子說我們才能夠聽,怎么運用呢?比如:“噢,你感到老師不好,能詳細說說嗎?”或者說:“是什么方面讓你感到老師不好,可以給媽媽說說嗎?”

所謂開門的技巧就是用一些簡單的語言引導孩子說話,比如:“媽媽感覺到你好像有很多話要說。”“你可以跟我說說嗎?”“我很想聽聽這件事。”“我們一起聊一聊。”還有很多類似的語言,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習慣、說話方式以及孩子當時的情況自己設計運用,當孩子說的時候,我們要全神貫注,從孩子的角度去體驗、去思考,并不斷地作出一些簡單的反應,比如:“嗯”“哦!”“是這樣的啊!”“還有呢!”“后來呢?”我們不斷地引導孩子去說,孩子說著說著,可能就會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便是發現不了,如果孩子沒有強烈的需要或是特殊的需要,我們就把解決問題的責任留給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每個孩子都有能力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我們做父母的要狠下心來,給他這樣的機會,如果要想真的幫助,那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幫助,讓孩子去發展、鍛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積極傾聽不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境界,我無法用更多的語言去講解,這需要我們在與孩子的溝通中去修煉與提升。

積極傾聽不僅僅只有這些內容,另外還有積極傾聽的作用、積極傾聽的態度、積極傾

10 聽的主要步驟、積極傾聽的時機、積極傾聽常見的誤區等更多內容都沒有辦法全部講完,大家可以在今后的培訓班做深入的了解。

好!剛才我們講了當孩子有問題時,我們做父母的運用積極傾聽的技巧。下面再介紹當父母有了問題時,怎么辦?我們說父母有問題是指父母的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有了不舒服的感覺,有了情緒,父母的問題,可能是孩子的行為引起的,也可能不是孩子的行為引起,與孩子無關,與孩子無關的、父母的問題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需求的問題,一個是價值觀的問題。這些問題停一會再講。這里我們先講由孩子的行為引起的父母問題,也就是說,孩子的行為干擾了父母,父母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比如說:有一天你的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到你家玩,你們坐在客廳里面聊天,你的孩子要在客廳看電視,他打開電視,把聲音開得很大,讓你和你的朋友無法談話。

這時候你對孩子怎么說?(讓家長說出自己的看法)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拿這道題目去考100個家長,可能會有99個使用的溝通方法是無效的。

對于這道題目,不同的家長會用不同的溝通方法,所有的溝通方法向孩子傳達的信息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是解決方法的信息(投影或張貼)。父母長期這么做,就會遭到孩子的防范、抗拒、敵視,孩子會感覺到受壓制,沒有面子,變得沒有責任感,長大后會屈從別人,希望別人給他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二是貶低信息(投影或張貼)。父母長期這么做,孩子會感到無能,不被人接受,自己笨,沒尊嚴,沒價值,變得自私、懶惰、不體貼人。由于童年時期形成的不良印象會帶入成年,這些貶低信息長期打擊孩子,對孩子以后的人生將會產生毀滅性的影響。

當孩子的行為影響到父母,讓父母有了問題的時候,父母用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溝通才能讓孩子改變自己的行為?在親子溝通的技巧上有一種非常有效、非常人性的方法,叫“我信息”的技巧。

我信息的技巧簡單地講就是父母把孩子不可接受的行為對自己的影響告訴孩子,如果細分的話,我信息的技巧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對不可接受行為的描述,各位請注意,我們是描述孩子的行為、具體行為,不是對孩子的評價,比如剛剛講的那個練習,我們怎么來描述孩子的行為?“你把電視的聲音開得很大,”這就是對孩子具體行為的描述,不加任何評價;第二部分說出自己的感受,直接誠實地告訴孩子他的不可接受的行為給你帶來的不愉快的感受,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你有什么感受?“我的心里面很煩。”第三部分,孩子不可接受行為對父母造成的具體的影響:“我和你叔叔(或阿姨)談話都聽不清楚。”

11 我信息的技巧簡單地講就是:行為+感受+影響,現在我們用完整的我信息的技巧與孩子溝通,怎么說?“你把電視的聲音開得很大,讓我心理很煩,我和你叔叔(或阿姨)在這談話都聽不清楚。”

我相信有的家長可能會有一個疑惑,我這樣說孩子就會不煩我了嗎?孩子一定會停止這種不可接受的行為嗎?我不敢說一定會,但我相信在大多數情況下,孩子會配合,會停止他的不可接受的行為,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特征, 這個共同的特征就是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行為能得到父母的認可、肯定,希望自己的行為能給父母帶快樂,在這個心理基礎上,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重要的需求,就是對責任感的需求,他非常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滿足父母的需求,當父母告訴孩子自己的需求時,孩子就會愿意改變自己的行為滿足父母的需求,讓父母生活得更愉快,這樣他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只是我們做父母不了解孩子這些心理特征,很少給孩子這樣的機會,或者從來都不給孩子這樣的機會,經常是霸王硬上弓,不顧孩子心理感受,強迫孩子改變,導致孩子反抗、不配合。

今天我們了解了這套新的方法,回去之后用一用試試看,不過在你運用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有時候這個方法確實沒有效果,沒有效果可能是由于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我信息的技巧有三個步驟,也是三個關鍵的要素,在運用時沒有說完整,比如:你只說“我現在很煩。”孩子就會莫名其妙,不知道你為什么煩,以前不也是這樣看電視的嗎?他不清楚你的需求,也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對你的影響,所以他不知道改變自己。

第二,表達不準確也會無效果,特別是表達自己的感受的時候,比如說:“我心里很煩”這是我當時的真實感受,如果我說成“我有點不開心”那我傳遞的信息就太弱了,象手機信號太弱就接不到電話一樣,孩子感覺不到你的感受,所以他會繼續他的不可接受行為,當然如果傳達的信息太強烈也會傷害孩子,或者是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第三,親子溝通不對等,孩子有較強的逆反心理,比如說,孩子有問題時,也就是孩子內心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孩子有不舒服的感覺的時候,父母沒有用積極傾聽的技巧協助孩子解決問題,現在輪到你有問題了,有怨報怨,有仇報仇,你活該!

第四,父母和孩子的需求產生沖突時,運用我信息的技巧不會有效。星期天,孩子想去公園,你想讓孩子參加什么興趣班,你用我信息的技巧控制孩子通常是不會有效果的,當父母和孩子在這樣的需求上產生沖突時,有另外一套技巧,叫雙贏的技巧,這套技巧接近完美,歷行幾十年而不衰,并且被用在各種關系的需求沖突、利益沖突上,父母與孩子用這套技巧,雙方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并且都開開心心,這套技巧總共有六大步驟,等會我們再介紹。

這套我信息的技巧的內容還有很多,家長如果要透徹了解并知道如何運用,至少需要

12 花3個小時進行深入學習和體驗。

下面給大家介紹讓親子關系更和諧的雙贏技巧這是一套接近完美的方法。如果說有一種方法能解決父母與孩子之間所有問題、所有沖突的話,在我接觸的所有方法之中,我認為這套雙贏技巧最有效;如果說有一種方法能讓父母教育孩子顯得更民主,更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責任感的話,在我接觸的所有方法之中,我認為還是這套雙贏技巧;如果說有一種方法能適用于各種年齡階段的孩子的話,在我接觸的所有方法之中,我仍然認為是這套雙贏技巧。

在我們詳細介紹這種方法之前,讓我們首先來看看我們絕大多數的父母是用什么方式來教育孩子的,我們只有認清我們教育孩子存在的問題的時候,我們才會改變自己,需求更好的方法。

我們所有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需求,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需求,而且父母和孩子的需求會經常沖突,比如,星期天你想讓孩子參加補習班,可是孩子要你帶他去動物園,沖突就來了。當沖突產生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幾乎毫不例外地可以分為3種,第一種是權威式,孩子要聽從父母的,第二種,溺愛式,父母要聽從孩子的,第三種搖擺式,在權威與溺愛之間搖擺不定。

我們首先來認識一下第一種權威式,當父母與孩子之間有了沖突時,孩子必須服從父母的,如果不聽話,父母就要懲罰,結果是父母贏,孩子輸,乖乖地聽父母的話去上補習班。這種方式看似父母贏了,但是父母卻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孩子輸了,內心會產生怨恨,不服氣,開始消極對抗,這必然會遭到父母更嚴厲的制裁、懲罰。懲罰越嚴厲,反抗越激烈,實在不行,離家出走。父母權威的方式在孩子小的時候還管用,隨著孩子的年齡的增長,這個方法越來越失去威力。做父母的終有一天會聽到孩子的宣布:我沒有你們這樣的父母!做父母的從此徹底破產。這樣的事例現在的報紙、電視上經常會有報道。

我們來看看第二種方式,溺愛式,又叫縱容式,當父母與孩子有了沖突時,父母服從孩子,孩子說了算,這種方式是孩子贏,父母輸,輸了的父母還很自豪地宣布,權威的方式不好,我們應該給孩子自由,我們是用民主方式,這種讓孩子贏的方式讓孩子越來越驕橫,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沒有感恩之心,認為父母生我就應該養我,就應該滿足我,這樣的孩子不懂得什么是責任,最后我們會發現,養這樣的孩子是活受罪,哪輩子欠了他的,他現在來討債。

現在隨著父母的素質越來越高,單純采用權威式或單純采用溺愛式的父母越來越少,第三種是搖擺式的父母越來越多,這樣的父母有的先采用權威法,發現矛盾越來越激烈,

13 于是又改用溺愛法來安撫孩子受傷的心靈,以為只要滿足了孩子的需求,孩子就會更聽話,哪知道孩子更任性,忍無可忍之下又采用權威法,也有的先用溺愛法放縱孩子,看到孩子無法無天,于是又改用權威法來約束孩子,采用權威法自己也感到不舒服,并且矛盾越來越激化,沒辦法又用溺愛法,也有的父母說:在關鍵的重要的事情上,孩子要聽父母的,在一些小事情上,可以讓孩子作主,這樣寬柔相濟,明智結合,其實這種方式并不明智,這種混亂的教育方式會帶給孩子更多的困惑,長期下去會有更嚴重的危害,這里我就不詳細講解了。

不論是權威式還是溺愛式都會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輸與贏,不是父母贏孩子輸,就是孩子贏父母輸,不論誰贏,最后都會失去權威,不論誰輸,輸的一方,心里面都充滿了怨恨,總體上講這種輸與贏的方式讓父母與孩子心里都不愉快,親子之間的沖突不斷加深。

為了讓父母走出這種輸與贏的誤區,為了讓父母與孩子更有效地解決沖突,親子關系更和諧,親子溝通的技巧上推出一套雙贏的技巧,這套技巧在40多年來一直受到家長廣泛的好評,它讓孩子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顯示出對孩子的充分尊重,既滿足了孩子的需求,也滿足了父母的需求,大家都開開心心。

這套雙贏的技巧總共分為六個步驟:

各位家長,今天你學習了這套方法,回家后你如果用這套方法解決你與孩子之間的沖突,你事先要給孩子說清楚:“星期天媽媽想讓你參加數學補習班,你想去動物園看動物,我們的意見不一致,這個問題必須解決,媽媽不希望強迫你放棄參觀動物園,去參加興趣班,這樣你會不開心;媽媽希望你既能到動物園看到小動物,又能參加數學補習班提高數學成績,我想和你一起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找出一個方法,既能滿足你的要求,也能滿足媽媽的要求?”

父母真誠地向孩子發出邀請,我相信沒有孩子會拒絕,當孩子同意后,繼續確認:“你認為現在商量好呢?還是我們再找個時間商量?”雙方確認時間,避免孩子因為受到妨礙而產生抵觸情緒。這是運用這套方法之前的準備階段。

這套雙贏技巧的第一步是明確父母和孩子的需求;第二是提出所有可行的解決方案,盡可能做書面記錄,父母盡可能鼓勵孩子提出解決方案,無論他提的多么不切實際、多么幼稚、多么可笑,父母都不要嘲笑、不要否定,不然的話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父母和孩子互相約定,盡可能提出所有的方案,直到提不出為止,并且對任何人提出的方案都不進行評價。第三步分析、比較所有的解決方案,父母盡量引導孩子思考:“你看這些方案,哪個看起來最好?”“你認為這個方法怎么樣?”這樣還會鍛煉孩子的判斷力。第四步,確定最佳解決方案,在確定最佳方案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試圖說服孩子按照你自己已經確定

14 的方法,一定要顧及孩子的感受。當孩子無法自由地選擇他可以接受的方法時,孩子可能就會拒絕配合執行。當然如果孩子的選擇與父母的需求有沖突,父母一定要用“我信息”的技巧真誠表達。第五步,執行已經確定的方法。在執行之前詳細說明:誰該做什么,什么時候做,怎樣做。商量好之后,就可以執行了。第六步,總結調整改進,確定好的方案是不是可行,只有在執行的過程中才能知道。父母經常問問孩子是不是對確定的方法感到滿意,是不是在做?如果發現有問題及時調整,沒有問題繼續執行。

從資料的反饋上看,凡是運用這套方法的父母一致認為效果特別好,幾乎解決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所有問題。

這六大步驟看似非常簡單,其實里面包含了非常豐富的內容,這些內容不是我這一場講座能講得完的,在培訓班上需要2——3個小時的講解和練習,父母們才能夠了解得更透徹,各位家長如果我們不能夠參加培訓的話,那就多看書,多讀幾遍可能理解得更透徹一些,關于這套方法,以及這套方法在運用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書上都作了詳細的講解說明。

我們上半場講過,沖突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是行為沖突,解決的方法是什么?我信息的技巧和積極傾聽的技巧,第二種沖突是需求沖突,解決方法是雙贏的技巧,第三種沖突是價值觀的沖突,關于解決價值觀沖突的技巧我就不講了,不過我推薦給大家一篇極其經典的文章,這篇文章你最好能重新抄寫或打印下來貼在家中最明顯的地方,經常念一念,最好會背,當你不斷地念的時候,你的價值觀就會不斷地改變,當我們做父母的價值觀改變了,你就會發現孩子的價值觀也隨著改變,你和孩子的沖突漸漸減少甚至消失,你和孩子的關系就會更加和諧,這篇文章在《親子溝通的技巧》這本書187-188頁上,那幾段黑體加粗的字就是。這篇文章的價值極高,遠遠超過了這本書的價格的幾百倍甚至幾千倍。如果大家想在這本書上只學到一篇最重要的內容,那我認為就是這篇文章。

非常感謝大家能堅持到現在,最后祝愿在座的所有父母都能與孩子和諧相處,讓開心、快樂、幸福充滿家庭,親子溝通的技巧講座到此結束,謝謝大家,謝謝

校長!,

15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成長,會接受三個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種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效果是相互疊加,但三者的疊加不是加法,而是乘法!

第四篇:講座稿溝通的技巧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與家長溝通是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因為在我們每天繁瑣的工作中,與家長溝通是 我們必須做的事。 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回顧幾年的班主任生涯,我總結了以下幾個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一、 對學生家庭情況的了解是巧妙溝通的前提。

1、 新接任一個班,幾十個學生來自幾十個家庭,每個家

庭的情況都不同,做為老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調查學生的家庭情況,建立與家長的聯系方式――給每個學生發一張“溝通卡”,上面有父母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特別提醒。這樣的一張溝通卡會成為日后老師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工具。

2、 側面了解,在與相關人的交流中關注自己班學生的家

庭情況,如是否有父母離異,父母外出打工,和誰生活在一起等情況,這就為對學生的教育和與家長的溝通奠定了前提和基礎。

二、 利用好第一次家長會和開放日。

1、 一年級由于剛入學,所以在開學初我們就進行了家長

會,對于這次家長會,我做了精心的準備,首先我寫了家長會詳稿,其中內容要有善意的提醒,必要的要求和需要配合的工作,邏輯要清楚。其次過程中我盡量做到語言流暢,聲音充滿自信,讓家長從我的形象和表達對我放心。最后我向家長承諾:我希望我的孩子受到怎樣的照顧,我就會給予您的孩子怎樣的照顧,讓家長對于我這位看似年輕的教師充滿信任。

2、 學校開放日既是對學校的展示,也是對老師的展示和

推銷,家長帶著期待和審視的目光來到學校,一是想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二是想看看老師的教育和教學。我們首先要讓學生在這個開放日里人人有任務,使每位家長都能看到自己想看的,其次要讓家長感到老師平日教育的有素,最后要上好自己的展示課,讓家長看到教師的素質。

三、 抓住展示的契機。

如趣味運動會,那是開學后一個月進行的一次大型活動,

也是第一次有家長參加的活動,在這次活動前,我精心地選擇了運動員,原則是全員參與。在活動中,觀眾并不總是坐在原地保持沉默,或是玩鬧說笑不成體統,而是在整齊中不乏靈活,我們時而起立背誦這一個月以來課前積累的名言古詩成語,時而活動活動肢體邊唱邊跳,家長不時傳來會心的微笑,有人還驚訝地說:“不知道他們是什么時候背的這些東西。”

四、 微笑面對家長。

我們每天中午和晚上都要出去送放學排,會與一部分家長

見面,每次一出門,見到家長我會首先微笑,讓家長感到我的好,這樣有利于在放學這一最

佳時間與家長溝通。

五、 善于傾聽。

傾聽家長的意見,讓家長表達自己的意見很重要,謙虛誠

懇,專心傾聽,會家長感到老師很重視家長。另外,對于一些十分細心,能“磨叨”的家長,我們的傾聽會讓他盡快停止,如果你多說一句話,可能會引出他的下一話題。

六、 善于表揚。

在接受家長的詢問時,要先說孩子的優點,再委婉地指出

其在學習和日常表現中的問題,并提出自己的建議,這是需要提前做好的工作――把學生分成幾種類型,想好相對應的方案,做到有備無患。

七、 與孩子的交流就是間接地與家長溝通。

在校對學生的每一點好,家長都會了解,都會對老師萬分

的感激,甚至幾倍的回饋給老師,因此,我們不要吝嗇對學生的表揚和鼓勵以及一點點小小的施舍,讓他去做點什么,或給一個莫須有的稱號,這是間接與家長溝通,也是最有成效的溝通。

八、 電話――必不可少的溝通工具。

在這個數字化的社會,手機太不足掛齒了,在我現在的這

個班里,大概還有三分之一的家長我是只聞其聲,未見其人,原因太忙了,因此電話溝通成了必不可少的途徑。

另外在校發生的一些意外事件也必須通過電話與家長第

一時間溝通,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如某位同學在操場游戲時摔倒了,類似這樣的事件,打個電話告訴一下,即使家長不來,也有個心理準備,免得不必要的麻煩。

九、 以上都是理智的做法,然而與家長溝通的過程

中難免會因為某些原因一時沖動發生矛盾。

這就需要我們事后冷靜思考,巧妙解決問題,所謂“不打不成交”,要有本事,有肚量和與你發生沖突的家長關系更好。如在發生事件后,不對孩子產生偏見,反而對他更好,因為在這個關鍵時刻,家長一定會詢問孩子:“老師對你怎么樣?”你對孩子的更好會讓家長感到不好意思,感覺到老師的寬容。

溝通是橋梁,溝通是紐帶,與家長溝通還將繼續,我會不

斷學習新的與家長溝通的技巧,完善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將家

長做為教育的資源,為我所用。

(八)等待一個膽戰的電話

今天姍姍再次撞到墻上,并且把右眼上方的眉毛處撞傷,當我看到她時,血已經淌到了下巴,很嚇人!我看到這一幕馬上想到了一點:如何向她的媽媽、爸爸解釋(因為他們很不

容易相處,十分關心孩子,達到挑剔的程度,但這不是錯,我能理解)。

我馬上拿出面巾紙給她擦拭,把已經滴上一滴血的紗巾摘下,我領著她到衛生室,衛生老師用藥棉花先擦了一下,我擔心地問:“怎么樣?”“沒什么事。”我稍稍放心了些,領著她離開了衛生室,邊走邊想下一步應該如何處理。因為她的爸爸出差,所以回到教室我先給她的媽媽打電話,單位和家里都沒人??粗鴬檴櫟膫?,我再次領著她去找衛生老師,這次衛生老師給她傷口上了些止血消炎的云南白藥。一節課過去了,我仔細觀察她的傷口,周圍好像腫了,又一節課過去,到了中午,我看她笑容多了,我把她的紗巾洗了晾干,晚上放學后,因為學校開會,我只好把她安排到教室自己等媽媽,走時我特意向她解釋我不陪她的原因,并囑咐她不要離開教室,之后我開始等待這個膽戰的電話。

18:50(剛開完會回家要吃飯),我接到了姍姍媽媽的電話:“哎呀,小趙老師,我得謝謝你……這都怪我不細心,在家教育不夠……我看傷口處理得很好,還上了云南白藥,那是挺好的藥……還把紗巾給洗了……孩子放在你手里,我挺放心的……”

姍姍是我班最小的一個孩子,入學時6歲,是班級唯一一個6歲的孩子,當時分班時就是千挑萬選,被校長稱之為“金蛋”,她非常愛笑、愛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小孩,上課時總是接著老師的前半句來個后半句,有時覺得可愛,有時也要提醒。她極具自尊心,如果遇到不會的問題,她總是皺著眉想,那樣子可愛得很。在家里,她的爸爸、媽媽對她的輔導特別到位,看著她飛速的進步,我一直都非常慶幸。但是她的父母也許是因為關心,對她的各方面表現都詢問得徹底,并能針對某些問題提出“可行性”意見,我一度很痛苦,今天的電話讓我舒心了很多。

賞識讓我們的學生可愛

哲學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熱情、向上的學生更是如此。教師的肯定是陽光、空氣和水,是學生成長不可缺少的養料;教師的肯定是一座橋,能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之河;教師的肯定是一種無形的催化劑,能增強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教師的肯定越多,學生就越顯得活潑可愛,學習的勁頭就越足。

迪迪是個愛表現自己的孩子,可有時方式卻又不怎么恰當,也正是因為這一個性注定她敢于管理別人,因此我試著讓她擔任體委,沒想到這一做法,促進了其它方面的發展,使她有了很大的轉變,上課時經常能聽到她精彩的發言,坐姿特別精神,常常被做為同學的榜樣受到表揚,更可貴的是我發現了她的確很有領導能力,不但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在放學排的管理上還受到了家長的稱贊呢。因為這些進步,我情不自禁地給了她許多肯定的評價。接到她媽媽的電話是在期中考試后的一個晚上,簡單地詢問了一下孩子的成績和表現后,這位母親向我表達了她的心情,大概意思是這樣的:孩子經?;貋碚f老師對她的表揚,說自己上課發言了,老師夸她像個小詩人,她高興得不得了,還夸老師的課講得好,其實我的女兒并沒有那么優秀,但是老師對她的賞識,讓她特別有自信,謝謝趙老師。

聽到這樣的話,不光是心情好,其實我更多地是想到像她這樣的孩子得到了老師情不自禁的肯定,使他們多了自信,各方面也都會有提高,孩子、家長都高興。而除了他們,還

有一

部分孩子是多么需要老師去創造這樣的機會給他們,我們就是應該在情不自禁以外,再多一些創造性的賞識。

(二)進步的喜悅

最近我發現了一條非常經典的法則:80/20。在班級管理中,80%的學生可能只要你花費20%的時間,而還有20%的學生需要你投入80%的精力。

在我的班級里有一個他就是那20%之一,他是目前我所任教的三年級學生,從入學到現在他一直表現出極其發散的注意力,不愛寫字,卻愛動手。經過溝通,我了解到他6歲前都不在父母身邊,0到6歲對一個孩子的一生是多么重要,而他卻沒有享受到父母的愛,現在他的媽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之余,我就思考如何拯救這個孩子,為了他的健康成長,為一個母親的付出,為一個家庭的幸福。我要給他愛,這份愛雖然不是母愛,但可能會比母愛更有價值。

王金戰老師說過:當一個學生反復遭遇失敗的打擊,他就變成了差生;所以讓差生變好其實很簡單,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即讓學生反復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差生就變成了優生。這學期剛開學時,我就首先抓住機會表揚他端正的坐姿,因為我的關注,他堅持聽課的時間長了,課堂上舉手發言的次數多了,回答問題聲音也響亮了,連準確性也提高了,這下不用我

表揚了,同學羨慕的眼神,贊賞的目光就足以讓他心里比蜜還甜了。我還當著科任老師的面,為他轉變形象。我答應他會把開學以來這么多進步打電話告訴他媽媽,我認真做了這件事,我選擇了一個他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這個電話不但是在履行諾言,更是為了鼓起孩子堅持下去的信心。

這一切像陽光雨露一樣滋潤著他那顆需要呵護的心靈,他逐漸快樂起來。一節寫字課后,他主動把生字本交給我,我看了他用心寫的字,情不自禁地說:“呀,這么漂亮!”我這么一說,吸引了好多孩子,在我的煽動下他們也都說好,老師和同伴贊嘆的聲音讓他露出了靦腆的微笑,也讓我看到了他逐漸升騰的自信。我一鼓作氣,在他的本上重重地寫了四個字:為你高興!望著他開始閃光的眼睛,我的心也隨之澎湃。他的媽媽在十個一的心里話中寫到:“孩子小心翼翼地拿著本,神秘地讓我猜老師寫了什么,看到他那興奮的樣子,我早已要放棄的心,又重新恢復了自信。”

陽光不可能永遠眷顧,他終于還是打人了!當不止一個人告訴我他的作為時,我真是怒火中燒,看著他沖動的我說:你怎么這么不爭氣,扣分,檢討,……理智的又想這樣的對抗只會讓他心理平衡,為了讓他內疚,我柔聲說:“是不是不怪你?”他不知所措的淚水忍不住傾瀉而出,我剛才的憤怒之火也被澆滅了,這件本不怪他的事也因此讓他內疚不已。

也許這個他的將來我無法預測,但我現在的所做可以讓我在回想他的時候有一份舒心。最后我想改編王金戰老師的一段話對我的學生說:如果我能工作三十年,那么目前我生命的十分之一已融入你們成長的過程。當雄鷹振翅高飛,當勇士奔向征程,當英才大展宏圖,我又會重復我的工作,當你人生的曲線延伸到美好的遠方,你是否還會記起這段最純真的記憶,但我會永遠記住你們,你可能看不到那雙為你的成功而驕傲的眼睛,而我對你的祝福依舊。

(四) 感 恩昨天是感恩節,早上我和孩子們一起唱起了《感恩的心》,班級里充滿了感恩的氣氛。孩子們紛紛說著感恩的話,那么多的孩子說感謝老師,我的心情也被他們調動得積極起來,笑容也不自覺地被“哄得”掛在臉上。時間就在愉快的感恩中流淌。

直到一個孩子說到感謝媽媽時,我們嚴肅起來,因為她說著說著哽咽了,眼淚在眼圈里打轉轉,聽著她的聲音,我們也被感動了,有幾個孩子流淚了,我也忍不住背過身去擦那不爭氣的淚花。多么真摯的情感啊!她的媽媽收到她的祝福和感謝該是多么激動。我讓孩子們把要說的話做成卡片,晚上送給想送的人。孩子們安靜地用心描繪著......

下課時,我收到許多的卡片,我被感動著:“感謝老師對我的幫助,感謝老師對我做的一切,請接受我最真心的祝愿,祝您一生平安、如意、健康、快樂!”“老師,您的燦爛笑容在我心中,您的親切話語永伴我左右,您的熱情激勵鼓舞我前進,您的真誠暖我心房,在這感恩節來來臨之際,真誠地對您說聲謝謝!”“老師就像天空,我們就是天空中飛翔的小鳥......”

多么純潔的心靈,他們理應享受我的愛!

(五)選少先隊員

入學以來,我們一年級學生一直以加入少先隊為目標努力學習,養成好習慣。戴上紅領巾是他們最大的心愿。就要選少先隊員了,其實我的心里也很為難,第一批少先隊員只有十五人,不知該選誰,因為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孩子很多,每個人又多多少少有點不足,怎么辦呢?對,民主選舉是最公平的方式。

在班會課上,我們全體師生開始正式選舉。首先由學生提名,被提到名的同學再參加投票選舉。當我發現同學提名還不夠十五人時,我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優點,進行自我推薦,有兩名學生真的勇敢地進行了自我推薦,我肯定了他們的自信。

最后還剩下五個名額沒有提名,我們先對前面提名的十名學生進行了投票,結果全票通過。這時我發現已經有人因為自己沒被提名而哭鼻子了,我竊喜入隊帶來的效果。剩下的五人怎么選呢?靈機一動,我根據平時的表現在剛才沒有被提名的同學中選了八人到前面,請其他同學進行投票,在八人中票數前五名的同學當選。

整個活動結束時,我問學生:“今天的少先隊員是誰選的?”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是同學!”我說:“對,以后大家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平時不光老師在關注著你,你身邊的同學也都在關注著你,只有你嚴格要求自己,時刻做個好學生,在下次這樣的投票中,同學們才會投你一票。”相信通過這樣的投票選舉,在同學們感到公平的同時,也會受到啟發。

第五篇:班主任與家長溝通技巧專題

新時期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技巧

秦皇島市直機關幼兒園李娜

學生受教育處于三種環境中,即: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而小學生受教育更多是處于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之中。要使小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教師起著特殊的作用:架設學校與家長溝通的橋梁。

怎樣才能溝通老師與家長的聯系,調動起家長關心孩子的積極性,使之主動地、愉快地配合教師搞好學校工作呢?一直以來,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提高自身修養,樹立教師形象。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師先受教育的有效途徑就是加強師德修養。師德修養最可貴的就是為人師表,勇于奉獻。教師的為人師表不僅感化學生的心靈,而且還通過學生作用于感化家庭和社會。

在與家長的接觸中,要始終要讓家長能感受到:你是“一個教師,是多么高尚的人(盧梭)”。如上期學校開展了"向四川災區捐款"的活動,作為教師的我帶頭給災區人民捐款捐物,學生在教師的作用下,紛紛獻出自己的愛心。更令人感動的是曹金囡、曹錳、趙子博等學生家長主動到學校來捐款獻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在與每一位家長的談話中,始終能反映或體現我們老師對學生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把他的孩子交給你教育能令他感覺放心、安心。讓家長非常信任你!記得我剛開始帶現在這個班時,家長很不放心,千方百計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他們孩子在學校里的情況,甚至有人把電話都打到了校長室:有的家長反映作業太多,有的家長要求增加題量,有的家長反映放學

太晚,等等。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現在這種七嘴八舌“支招”的現象已經杜絕,偶爾和家長通幾次電話,交流的都是孩子們的近況,做到彼此心中有數,全程把握學生的情況。

二、信任尊重家長,做到胸襟開闊。

尊重家長、善待家長,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教師要意識到每位家長都希望有個引以為榮的子女,都那么要強、愛面子。教師絕不能“越位”地訓斥家長,“居高臨下”地說:我要你怎么做,你應該怎么做。不能一見面就告狀,埋怨數落家長。結果,使家長產生逆反心理,與教師對著干。教育是理性的行為,與家長的溝通更需要互相尊重、理性和智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當學生有錯時應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但要理解家長的難處,不能訓斥家長,不能把學生的錯誤轉嫁給家長。要尊重家長的情感,對家長做到溫和有禮,以商量談心的方式來交流教育孩子的得與失。對于學生的學習,不給家長增加負擔,但必要的檢查還是應該的。不歧視差生家長,應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家長如果針對教師的工作提出意見,要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做到寬容大度,胸襟開闊。摒棄自己是“專業教育者”,“我懂你不懂”的一些想法,虔誠而耐心地傾聽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同時感謝他們對學校工作的支持。只有這樣,以情動人,才能取得家長的信任,達到同家長互相交流科學的教育學生的方式方法的目的。

三、合理利用家長,做好班級工作

多年的工作經驗使我深深地感到,一個班集體要充滿朝氣,要有很強的凝聚力,光靠教師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

聘請家長擔任我班同學的課外輔導員,不定期地將家長請進教室,為學生上課,帶領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假日活動,是搞好學生與家長、老師與家長工作的方法之一。家長們有的為學生做電腦初級知識的講座,輔導學生怎樣上網;有的為學生講解交通常識„„有一位家長表示:“我沒有什么特長,也沒什么關系,但我能為孩子的活動作后勤工作。”家長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在家長的大力配合下,學生的生活一下子變得絢麗多姿,也增進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彼此了解。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群眾路線大討論發言稿下一篇:起重機司機作業指導書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