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制造企業成本核算方法

2023-06-16

第一篇:制造企業成本核算方法

工業企業制造成本核算有哪幾種方法?

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分為供應、生產、銷售三大環節,其中生產環節為組織產品生產所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按產品對象形成產品生產成本,即為制造成本。產品制造成本核算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到產品銷售成本結轉的正確性,進而影響當期的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因此,對制造成本的審查應作為企業所得稅納稅審查的重點。

一、制造成本的會計核算

制造成本通過“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科目進行核算。“生產成本”科目核算企業進行工業性生產所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生產各種產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設備等所發生的各項費用;該科目設置“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個二級科目。“基本生產成本”二級科目核算企業為完成主要生產目的而進行的產品生產發生的費用,用于計算基本生產的產品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二級科目核算企業為基本生產及其他服務而進行的產品生產和勞務供應發生的費用,用于計算輔助生產產品和勞務成本。該科目按成本核算對象設明細賬,明細賬用多欄式賬頁按成本項目設專欄進行明細核算。

“制造費用”科目核算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按不同的車間、部門設置明細賬,明細賬用多欄式按費用項目內容設專欄進行明細核算。

基本生產發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費用,按成本項目借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貸記有關科目。賬務處理: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直接材料 應付工資

輔助生產發生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費用,按成本項目借記“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貸記有關科目。賬務處理: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直接材料 應付工資

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借記“制造費用”,貸記有關科目。賬務處理: 借:制造費用

貸:原材料(銀行存款、累計折舊等)

月終,制造費用分配給成本核算對象時,賬務處理: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貸:制造費用

“制造費用”科目月末無余額。

二、制造成本的審查要點

審查制造成本,應通過“生產成本”、“制造費用”明細賬歸集的內容、分配的方法,獲取經濟業務中的原始記錄、單據、記賬憑證,采用核對法、審閱法、復算法進行審查。審查要點如下:

⒈審查費用發生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有無虛假成本,有無非生產性費用和擴大成本列支范圍等擠占成本的現象; ⒉跨期攤銷費用,是否按權責發生制原則記入當期成本,有無人為調節利潤的情況; ⒊費用歸集和分配的方式是否正確。有無未按規定將制造費用在不同產品之間分配的情況;

⒋在產品成本計算方法是否準確。有無任意改變方法少記或多記產成品成本及利用保留在產品成本,人為多計算或少計算產品成本,從而調節利潤的情況;

⒌會計處理是否恰當,有無影響當期成本情況。

三、制造成本審查方法

由于工業企業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復雜,會計核算工作量大。因此,注冊稅務師在進行納稅審查時,應當借助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效用,通過了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及對遵守性的測試,分析找出企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而有選擇、有目的、有重點地審查,這樣既能降低審查工作量,又能確保審查質量。

企業的內部控制是指企業的內部管理控制系統,包括為保證企業正常經營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內部控制的職能不僅包括企業最高管理當局用來授權或指揮進行購貨、生產、銷售等經營活動的各種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審核、分析各種信

息資料及報告的程序與步驟,還包括為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綜合計劃,控制和評價而制定或設置的各種規章制度。因此,內部控制的作用能夠提高會計核算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⒈可靠的內部憑證制度。

企業有完善的內部控制憑證,以種類全、內容完整、連續編號的一些處理經濟業務的憑證,作為會計處理依據。 ⒉完善的簿記制度。在可靠的憑證制度基礎上,建立完整的賬簿和報表制度,確保會計記錄的嚴密性。

⒊嚴格核對制度。包括憑證之間的核對,憑證和賬簿之間的核對,賬簿和報表之間的核對等。企業建立嚴格的核對制度,有利于及時改正會計記錄中錯誤,做到證、賬、表三相符。

⒋合理的會計政策和會計程序。企業在遵守國家制定的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還從本單位會計工作實際出發,建立自己的合理會計政策和會計程序,以書面文字形式,作為會計處理方法的依據。 ⒌定期資產盤點制度。

對上述內部控制制度會計體系可靠程度進行遵守性的調查:

第一、采用詢問法。詢問企業是否具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梢圆扇柧淼男问皆O計調查表格,將你想要詢問的項目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對想要問的內容及企業回答,要逐項進行并做好記錄,使你在很短的時間內對企業生產環節的業務流程、控制程序、核算方法有所認識。

第二、采用抽查法。驗證內部控制是否一直在運行,是否取得了預期效果,在多大程度上確保核算的正確性。我們可以對上述的詢問內容,選擇對成本影響最大的項目,抽取樣本—原始單據、憑證進行查看,并對企業回答進行核對,判斷其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通過詢問和抽查,對被查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我們可得出這幾種結論:

第一、依賴程度高。被查企業具有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并且均能有效發揮作用。因此,經濟業務和會計核算發生差錯的可能性很小,可以相應對該環節減少審查的工作量,甚至于可以不查。

第二、依賴程序一般。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較為良好,但存在一定缺陷或薄弱環節,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影響會計核算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可以對薄弱環節項目進行較為深度的審查。

第三、依賴程度低。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明顯失效,大部分經濟業務和會計記錄失控,各項資料和數據經常出錯,從而導致無法依賴。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開展制造成本詳細審查。 審查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操作: 一按成本項目進行審查

產品制造成本構成項目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 ⒈直接材料成本

⑴采用實際成本方法核算

獲取成本計算單、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材料發出匯總表、材料明細賬中各直接材料的單位成本等資料。

①審查成本計算單中直接材料與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中相關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標準是否合理。審查時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非生產耗用材料記入產品成本。如果成本計算單直接材料金額大于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的分配金額,應進一步查明原因,審查材料使用對象有無將非產品耗用材料記入產品成本。但企業會計人員如果有意識地擠占產品成本,在耗用材料進行分配時,就會將非生產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產品成本,使得成本計算單和材料分配匯總表金額相等。核對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問題,可采取通過非生產性項目的審查,即采用“反查法”的方法進行審查,查明問題后,按照誰耗用誰負擔的原則,進行納稅調整。賬務處理: 借:在建工程 應付福利費

貸:本年利潤(或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第二、混淆不同產品成本。通過材料分配率混淆不同產品的成本,相應降低本期暢銷產品成本,以調節跨年度的利潤。審查注意那些不能確指產品耗用的共同混合使用原材料,分配時應科學地選擇分配標志、計算方法及會計記錄。 正確方法:在消耗定額比例法下,通常采用按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或材料定額成本的比例分配。計算處理: 分配率= 材料實際總消耗量(或實際成本)÷各種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該種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分配率 也可以采用其他分配方法。如:產品產量或重量比例分配法。

②抽取材料發出匯總表,選主要材料品種,統計直接材料的發出數量,將其與實際單位成本相乘,計算金額數,并與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中該種材料成本比較,看其是否相等。審查注意下列問題: 第

一、企業是否采取提高成材料單位成本,多計產品成本。

第二、審查領料單授批準及領料人是否簽字,防止虛假領料多計成本。

第三,材料單位成本計價方法是否恰當,有無變更、人為調節成本或利潤。如果企業年度內改變計價方法,應按原計價方法計算發出材料結轉成本,其差額調整材料成本或當期利潤。 審查方法參見“材料成本的審查要點”。 ⑵采用定額成本法

抽查某種產品的生產通知單若產量統計記錄及其直接材料單位消耗定額,根據材料明細賬中各該項直接材料的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直接材料總消耗量和總成本,與有關成本計算單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對,看其是否相等。并注意兩個問題: 第

一、生產通知單是否經過授權批準,防止虛假業務產量增加材料耗用;

第二、單位消耗定額和材料成本計價是否恰當,有無變更、人為改變方法而影響成本。 ⑶采用標準成本法

抽取生產通知單或產量統計記錄,直接材料單位標準用量,直接材料標準單價及發出材料匯總表。

根據產量、標準用量及標準單價計算出標準成本,與成本計算單價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對是否相符,有無利用直接材料成本差異計算以及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前后期是否一致。

除此之外,還應審查廢料及多料的返庫是否及時,是否辦理“假退庫”手續。通過查看“生產成本”賬紅字沖減成本金額,判斷其正確性。 ⒉直接人工成本

⑴對于采用計時工資制的,抽取實際工時統計記錄、人員工資分類表及人工費用分配匯總等,運用核對法開展審查。 ①從成本計算單中選擇核對直接人工成本與人工費用分配匯總表相應的實際工資費用是否相符,查明 有無將非生產人員工資計入成本。

②選 取某月資料核對實際工時記錄與人工費用分配匯總表中相應的實際工時是否相符,查明有無虛報工時、多列工資擴大成本,減少利潤。

③抽取并核對生產部門若干期間的工時臺賬與實際工時統計是否相符,追溯原始工時記錄,確保工資核算真實性。 ④當沒有實際工時統計記錄時,根據人員工資分類表,計算復核人工費用分配匯總表中的直接人工工資費用是否合理正確,有無出現與生產量偏離太大的數據,如有,應進一步查明原因。

⑵對采用計件工資制的,抽取產量統計報告、個人(小組)產量記錄和經批準的單位工資標準或計件工資制度,運用核對法開展審查。

①核對按統計產量和單位工資標準計算的人工費用與成本計算單中直接人工成本是否相符。 ②抽取若干直接人工(小組)產量記錄,審查是否被匯總計入產量統計報表中。

⑶對于采用標準成本法,抽取生產通知單或產量統計報表、工時統計報表和經批準的工時、標準工時工資率、直接人工的工資匯總表等資料,運用核對法進行審查。

①根據產量和單位標準工時計算標準工時總量,再乘以標準工時工資率,以審查其是否與成本計算單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相符。 ②直接人工成本差異的計算與賬務處理是否正確,直接人工的標準成本的年度內有無重大變更。 ⒊制造費用成本

抽取制造費用分配匯總表、按項目分列的制造費用明細賬、與制造費用分配標準有關的統計資料及其相關原始記錄。 ⑴審查“制造費用”賬戶借方發生額歸集的制造費用內容是否正常,開支的標準、發生的費用是否是應歸屬于本期的生產費,不符合規定的應剔除計稅處理。制造費用成本項目中,固定資產折舊為其中的主要內容,其審查方法在第五節中講解。 ⑵在制造費用分配匯總表中選擇一個產品,核對其分攤的制造費用與相應的成本計算單的制造費用是否相符。

⑶制造費用的分配、計算選擇的標準和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分配的方法有無變更,防止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多分配應稅產品成本,相應少分配免稅產品成本。審查發現此類問題應重新正確計算,作出會計調整。 二審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賬戶

輔助生產成本核算內容是為企業生產車間、管理部門、在建工程及輔助生產車間提供產品和勞務的車間所發生的費用。從服務的對象上看,部門多、非生產性占有一定的比例,正確分配輔助生產成本關系到正確計算產品成本。

抽取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生產統計表等原始記錄資料,從分配標準、費用分配方法、費用分配金額三個環節查證輔助生產成本分配是否真實、正確。

⒈審查各車間的費用分配標準。審查有無將為基本建設、專項工程、福利部門提供的水、汽、機械加工、修理修配等勞務費用計入輔助生產;審查是否按實際受益對象進行分配,分配率是否正確,采用復算方法重新計算,對少分配或非生產性費用擠入生產成本的情況 ,調增計稅利潤。

⒉審查分配方法。輔助生產分配方法較為復雜,審查進注意有無年度內任意改變分配方法,使各部門分配金額發生不正常波動的情況。如果存在這樣情況,應按原方法進行計算,其差額調增(調減)計稅利潤。

⒊審查費用分配金額。用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與輔助生產車間統計表對照,當費用分配表中的分配金額大于生產統計表中的費用額時,應進一步查明輔助生產費用歸集有無虛假,抑或統計有差錯。如證實生產統計表正確的情況下,即為多轉生產成本的費用,應調增利潤。 三審查費用確認的原則

會計制度規定,確認費用應遵守權責發生制原則。

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凡是屬于本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其款項是否已收到或支付,均作為本期收入和費用處理;反之,凡不屬于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其款項已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應作為本期的收入或費處理。由此可見權責發生制才能真正按會計期間來正確反映各期的盈虧情況 。

主要審查發生的費用是否歸屬于本期產品負擔,影響當期利潤。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跨期費用,在“預提費用”、“待攤費用”科目進行核算,審查該科目發生的費用是否應由本期產品成本來負擔。應從費用真實性、合法性、計入成本時間和方法加以審查,審查時應注意兩點:

⑴待攤費用應嚴格劃清資本性與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⑵審查預提費用計入當期成本的真實性、合法性,是否符合成本的列支范圍、標準,計提金額是否正確,支付對象是否合理。 ⒈“待攤費用”科目的審查

待攤費用是指企業本期已經支付或已經發生,但應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期按照費用支付或發生的受益期限平均攤入生產成本,且攤銷期在一年以內的各項費用。為了正確貫徹權責發生制 會計核算原則,分行業的會計核算制度都相應地設置了“待攤費用”會計科目,便于企業準確核算應分期攤銷的各項費用和費用攤銷的具體結果。 ⑴“待攤費用”科目會計核算方法

該科目主要核算企業已經發生或已經支付的應由本期及以后各期分別負擔的且分攤期在一年以內的各項費用。如低值易耗品攤銷、出租、出借包裝物攤銷、預付保險費、預付的固定資金資產租金、固定資產修理費用,一次購買印花稅票和一次交納印花稅稅額較大需分攤的數額,以及預付報刊訂閱費用等(若數額小,也可一次性列入支付期相關費用)。“待攤費用”賬戶的借方反映企業已經發生或支付的費用,貸方反映已經攤入相應期間生產成本、費用的金額,該科目的余額一般在借方,表示一定期間內尚未攤銷完畢的各項費用。為了便于準確劃分各項費用受益期限和攤銷期限,“待攤費用”除設置總賬外,還應按各項費用的發生時間和種類設置“待攤費用”明細分類賬。 賬務處理:

發生時:借:待攤費用—XXX 貸:銀行存款(現金、現金、低值易耗品....) 攤銷時。

借:制造費用(生產成本、營業成本、管理費用等) 貸:待攤費用—XXX ⑵“待攤費用”的審查重點及審查的思路

在日常稅收審查工作中,由于“待攤費用”貸方發生額反映企業分期攤入生產經營成本的實際攤銷金額,因此其金額攤銷的正確與否,關鍵是確認受益期或使用期限與攤銷期限是否一致,因而產生納稅審查的重點;但切不可忽視對該科目借方發生額的審查,因為,通過該科目借方發生額的審查,能夠便于審查人員及時 、準確的掌握和了解需攤銷費用的形成或來源是否真實以及費用的性質。因此在日常的稅收審查中,對“待攤費用”科目的審查,其借方發生額和貸方發生額都應作為審查的重點,不能有所側重,更不能有主次之分。 ⑶審查“待攤費用”賬戶借方發生額

企業發生待攤費用時,在正常情況下,“待攤費用”賬戶的借方與“銀行存款”、“低值易耗品”、“包裝物”等賬戶貸方發生額對應。如果與“在建工程”、“其他應收款”等賬戶的貸方發生對應關系,則屬于異?,F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審查。 ①區別生產性費用和非生產性費用的界限

重點審查企業“待攤費用”科目借方發生額中是否有人為混淆成本界限的行為,是否存在將固定資產的購建支出項目列入待攤費用,從而分期攤入生產經營成本。常采取的手段的:

a.企業人為地將本期固定資產購建支出項目金額化整為零,分期、分批列入“待攤費用”賬戶進行攤銷;

b.企業將本期固定資產購建支出金額的部分項目有意識地列入“待攤費用”賬戶實現攤銷。如有規律地將基建人員的工資列入“待攤費用”、基建項目領用的材料、基建項目的借款利息等等。 ②嚴格劃清資本性與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a.審查企業在原有固定資產基礎上進行改建、擴建的資本性支出 有無假借固定資產大修理的名義 ,將從事固定的購建支出費用列入“待攤費用”科目的借方,實現攤銷。

b.審查企業是否有將應列入“遞延資產”核算的開辦費用,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以及攤銷期限不能單獨

歸屬于一個會計期間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支出列入“待攤費用”核算的行為;

c.審查企業有無將應記入“無形資產”科目核算的無形資產受讓及開發性支出費用一次性直接記入 “待攤費用”科目。 通過對“待攤費用”科目借方發生額的審查,從中發現企業是否有人為調節期間生產經營成本的現象。

對企業將“待攤費用”科目作為“蓄水池”人為地調節生產經營利潤的審查重點應放在實行“工效掛鉤”的企業和實行利潤承包企業,審查企業是否有采用調節手段達到承包目標的實現和多計提效益工資的目的。 對“待攤費用”科目借方發生額實施納稅審查,應遵循“追本求源、刨根問底”的原理.

第二篇:制造企業成本核算

成本費用核算細則

第一節 材料費用核算

1.1 企業材料采購成本包括:

(一)購入材料的原價(不含增值稅;不包括購入材料包裝物或容器的押金);

(二)購入材料的外地運雜費;

(三)符合集團主管部門制訂的、材料運輸途中定額損耗率限額內的損耗;

(四)材料入庫前,整理挑選時發生損耗的凈損失,及其整理費用;

(五)進口材料的國外進價,進口環節的各種稅金和其他進口費用。委托其他單位代理進口的商品的采購成本為實際支付給代理單位的全部價款。

1.2 企業采用計劃價格進行材料日常核算的,月終要分類別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不得使用 一個綜合差異率。 除外加工材料可按上月差異率計算材料成本差異外,都應將耗用的材料按當月實際材料成本 差異率計算調整為實際成本。分類差異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本月某類材料 成本差異率 = 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額+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異額 *100% 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

1.3 核算企業生產耗用的各種材料,都要根據合法的材料收發憑證,經過收發、記賬、稽核,按材料的計劃價格或實際價格進行核算。 核算材料成本,要收集當月生產過程中領用、退庫、交庫的全部材料憑證進行核算。對于尚未收取發票已經采購入庫材料的領用,要按計劃成本估價入賬。所領用的材料仍應計入領用 期成本,不準任意提前或延遲實際領用期。外購材料直接發交車間使用時,仍應按照規定的收發程序,辦理材料檢驗和收發手續。

1.4 核算材料成本,應與供應部門發放數核對一致,然后按成本項目進行分配,計入產品成本計算對象或費用項目。

1.5 直接用于產品的材料成本,應當直接計入有關的成本計算對象。凡是由幾種產品共同負擔的材料,可分別按消耗定額比例、耗用重量比例、產品數量比例、主材成本金額比例等方法,在有關的成本計算對象之間進行分配。

1.6 車間(分廠)月末已領未用的產品原材料,必須辦理實物退料或“假退料”手續。 產品完工下場,工作命令執行完畢或中途停止執行時,所有已領未用的原材料應全部退庫,不得移作他用。 1.7 生產過程中的廢料、邊角短料和回收的包裝物,應按月回收交庫。廢料、邊角短料退庫成本,凡是能直接計入產品成本或工作命令的,應直接沖減原材料成本。如果無法計入產品或原工作命令成本的,可以按成本計算期內的全部產品原材料成本的比例扣除,期末在產品可以不分攤廢料回收成本。

1.8 車間(分廠)設有二級材料儲備小倉庫的,必須嚴格按倉庫管理程序,專庫保管,專設賬冊憑證,專人收發保管。二級材料儲備小倉庫的期末存料,應辦理庫存材料的移庫核算手續,不得計入生產成本。 在車間(分廠)二級材料儲備的體制下,供應部門材料倉庫的發料,作為車間(分廠)儲備材料的收入,成本核算要以內部發料憑證為依據。

1.9 不論是準備車間或供應部門,對屬于生產工藝過程的下料工序加工,使材料具有初步零件形狀的,應作為基本生產工序,納入生產成本核算范圍,不應作為自制材料成本。 企業由于生產需要,對庫存材料進行的各種加工,包括外部加工和自制,加工后雖然改變了原有材料的形狀或規格,但仍具有通用材料性質,并入庫待領的,作為自制材料處理。凡是自制材料和自制半成品的界限難以劃分的加工工序,一般應按照加工完成后入庫歸屬,作為區別的標準:

(一)材料加工后仍交供應部門倉庫保管的,作為自制材料。

(二)材料加工后交生產計劃部門所屬毛坯庫或在半制品倉庫保管的,作為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實際成本,應包括:領用材料和加工費用,扣除退庫的余料價值。委托外部加工材料成本,應包括:發生材料成本,外付材料加工費用,扣除下腳廢料回收后的實際價格。

1.10 車間(分廠)領用各種材料,要按照實際領用數量計價,不得把由于倉庫保管責任所造成的材料溢缺、損壞等經濟責任,利用“清帳法”自行修正領用數量,轉嫁給領用部門承擔。倉庫保管材料盈、虧、毀損的核算規定如下:

(一)由于物資自然損耗,在集團主管部門規定自然損耗率范圍以內的,經物資保管部門、 財務部門領導批準,計入管理費用。

(二)由于材料采購入庫和收發工作的疏忽,造成同類材料的型號、規格、顏色等數量相互混雜,但是沒有造成經濟損失,或差額極為微小的材料溢缺的等量調整,經物資保管部門和財務部門領導批準,差額可以計入同類材料價格差異。

(三)由于采購和保管責任而造成盤盈盤虧、毀損的,要由有關責任部門和人員提出書面說明和改進措施,經主管副總經理和財務總監共同簽署后(超過規定限額,要報經上級主管部 門批準)報總經理批準,其盤盈數按計劃價格,盤虧和毀損按實際成本,扣除責任人賠償,并通過規定的待處理核銷程序后計入管理費用。

(四)由于自然災害和各種意外造成的損失,應查清原因,扣除保險公司和有關責任人的賠償,減去殘余價值,經集團分管副總裁批準,將凈損失列入營業外支出。不論是庫內保管物資,或是露天堆放物資,都要定期盤點核實庫存數。如有盤虧或毀損,應按上述規定處理,不得擅自采用定額損耗率予提損耗計入成本。

1.11 車間領用鋼坯材料,要實行計量交接,明確經濟責任??梢灾鹑仗钪祁I料憑證,也可以逐日交接記錄數量,月終匯總填制領料憑證,但不得實行由車間包干采購數量,溢缺不計、責任不清,更不得將鋼坯材料倉庫劃歸車間管轄,轉移物資倉儲職能,削弱物資計量交接,混淆物資保管責任。

1.12 實行鋼材切割核算的企業,應該根據同規格材料的領用成本,減除余料短料價值,按已經切割完工的各產品零件切割后重量的比例,分配核算鋼材切割成本,不得人為隨意劃分。

第二節 低值易耗品費用核算

2.1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構成固定資產的勞動資料。一般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內,或單位價值在兩千元限額內的勞動資料。

2.2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領用的低值易耗品,按下列辦法處理。

(一)一般低值易耗品皆可采用一次性攤銷的辦法,即在領用時一次攤入有關成本費用。

(二)對于單位價值較大,或一次領用數額較大,影響當期成本水平的,可以分期攤銷,但攤銷期限一般不超過一年。

(三)不論采用何種攤銷辦法,企業都應加強對低值易耗品的日常管理,建立在庫、在用臺帳,嚴格按原始憑證辦理借領、退庫和報廢手續。

2.3 產品專用工具和工藝裝備,不管自制或外購,在領用時,按產品型號或工作命令,一次計入產品成本。兩種以上產品共同使用的專用工裝,可以根據產品制造數量和制造工時的比例,分攤計入各種產品成本。專用工裝成本不多的,也可以全部計入當月產品成本。 2.4 企業各種自制通用工具,要納入廠部工具總庫的管理范圍,按照輔助生產核算辦法核算自制成本,并進行完工入庫計價入帳,領用時按規定計入生產成本。 期末庫存的自制工具,要按實物管理制度進行管理,不能采用計量不計價、領用不結算的管理辦法。

2.5 領用工具采用計劃價格核算的企業,應參照材料價格差異分攤辦法,調整為實際成本。

2.6 車間用于產品生產的專用工具、專用型板和模具,按專用工裝進行核算。通用工具,在領用時一次攤銷,但必須將當月報廢的工裝工具辦理廢料交庫手續,沖減報廢月份的工裝工 具領用成本。

第三節 工資及福利費核算

3..1 企業支付全體在冊人員、臨時工、合同工的各項工資,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以及屬于集團規定工資總額范圍內的輔助工資、津貼、補貼、獎金等,都應當根據手續完備的 原始憑證進行計算、支付、匯總、分配。不實行工資總額與產值量掛鉤的企業,計入產品實際成本的工資、獎金和津貼、補貼應該是 當月實際支付的應付工資。

3.2 實行計件工資制的企業,計件生產工人的工資,可以根據上月實際完成合格品的實物量,或按實物量折算的勞動量,乘計件單價計算。計件工人由于從事工藝過程未規定的額外工作,或由于工作條件變更而補付的工資補貼等,應按企業規定的審核程序,編制各類表單后計算發放,并計入產品成本。

3.3 企業應當按照國家的規定計提職工福利費。提取職工福利費的基數,按規定為企業每月實際的應付工資。不準任意變動計提的基數和提存率。

3.4 實行工資總額與產值量掛鉤的企業,在兩級核算的體制下,為了有利于考核,對車間(分廠)的工資費用可按實際支付數進行核算,企業按集團核定的工資總額數與企業實際應付數的差額,列入應付工資待實際發放時轉出。

3.5 企業直接從事產品生產的生產工人工資和福利費,凡是能直接劃分產品成本歸屬的,應直接計入該產品成本。計件工資一般應直接計入有關的成本核算對象。不能直接劃分產品成 本歸屬的計時工資和職工福利費,可以根據產品加工的定額工時,或產品重量的比例等,分配計入各有關的成本核算對象。

3.6 企業在歸集和分配工資費時,應當嚴格區分工資費的用途,不能將應由其他項目負擔的工資費用和應列入產品成本費用中的工資費用混淆。

第四節 動力、折舊和其他費用核算

4.1 企業的動力費用,包括外購和自制的水、電力、蒸汽等費用。外購動力按實際支付數核算,自制動力作為基本生產或輔助生產核算。外購電力需要經過企業變電所變壓輸電的,一般仍應作為外購電力核算。變電所的費用單獨列作基本生產或輔助生產核算。月終結算外購動力成本時,應扣除增值稅,按無稅成本分配核算動力費用。生活福利部門、專項工程等耗用的外購動力,要按含稅實際成本核算,對進項稅金作轉出處理。實行內部結算制的企業,動力費用的結算,可按內部結算單價執行。

4.2 動力費用應當根據實際耗用量分攤計算。能直接劃分產品動力消耗的,應按產品實際耗用量直接計算動力成本。無法劃分產品的動力費用,可以分別車間(分廠)和部門,與其他間接費用同作為加工成本(或制造費用)分攤計算。外購動力費用的實際支出,與內部動力消耗儀表顯示數之間的差額,按下列情況處理:

(一)如果動力供應部門與生產單位抄表時間一致,由于計量誤差(表與表之間)產生的差額分攤計入各受益對象成本。

(二)如果動力供應部門與生產抄表時間不一致,儀表顯示數的差額進行預提處理,單位價格按開票價格計算,但每個季度末必須對預提數進行檢查核對。

4.3 企業計提折舊的范圍,按集團公司固定資產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執行。 4.4 計提折舊的方法,集團公司所屬企業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采用平均年限法,具體按集團公司固定資產管理辦法規定執行。

4.5 企業應按使用車間(分廠)和部門,分別核算折舊費,一般不直接計入產品成本,而作為間接費用分配核算。生產車間計提的折舊,記入制造費用,管理部門應提的折舊計入管理費用;租出固定資產應提的折舊計入其他業務支出。

4.6 固定資產的修理費,按實際發生額一次或分次計入生產成本或期間費用。 修理費用的內容一般包括:房屋、建筑物及設備的修理、維護及保養費用,補付的零星修理費,限額內的簡易料棚,不構成固定資產的小型零星土建改造設施的實際費用等。屬于外包的修理費,按實付金額計算。屬于集團內委托修理的勞務費,可以按實際發生額計算,也可以按集團內勞務結算價格進行結算,以明確雙方的經濟責任,子公司內部維修工人為本車間進行經常性維修工作,一般只計材料消耗,不計人工成本。

第五節 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和預提費用核算

5.1 企業對于一次支付分期攤入當月和以后各月產品成本的各種待攤費用,應按受益期限,分月攤入成本,分攤期限一般不得超過一年。一般情況下在年終結算時結清,不得保留余額。因特殊情況必須保留余額的,應經集團財務部門批準。企業不準利用待攤費用虛減費用,調節成本。

5.2 遞延資產是指不能全部計入當年損益,應當在以后分期攤銷的費用,按照不短于五年的期限平均攤銷。

5.3 對于應由本月成本負擔而在以后月份支付的費用,應在下列費用范圍內通過預提科目計入本月產品成本:

(一)租入固定資產的修理費支出;

(二)按季結算的流動資金借款利息支出;

(三)根據產品質量三包要求,企業在商品出廠后繼續進行的工序費用成本,如安裝調試成本、油漆成本等;

(四)其他按權責發生制原則應該確認為當期的費用,但尚未發生,或者由于結算期滯后與成本計算期不一致的費用。

5.4 預提費用應按項目、按供貨單位進行明細核算,不得在一級會計科目內合并匯總核算。 預提費用與實際發生數的差額,必須及時調整成本負擔數,或在年終結算時結清,不得保留余額。因特殊情況必須保留余額的,應經集團財務部門批準。企業不準利用予提費用虛列費 用,調節成本。

第六節 輔助生產核算

6.1 企業輔助生產車間發生的各項費用,應按照成本核算對象和規定的成本項目進行歸集, 一般可分兩種情況:

(一)只生產一種產品或只提供一種勞務的輔助生產車間、部門,如供水、供電、供汽等部門,可按車間別設置輔助生產成本明細帳。

(二)提供多種產品或多種勞務的輔助生產車間,如工具、修理車間等,除按車間別設置輔 助生產成本明細帳外,還應按各種產品和勞務,分別設立成本計算單,登記直接費用。其他費用可先在制造費用——輔助生產車間明細帳核算,月末再采用適當標準分配計入各有關產品或勞務成本計算單中。 6.2 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

(一)自制的材料、工模具等,完工后轉入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帳戶,各車間領用時,比照材料的核算方法,按用途和數量,轉入有關費用帳戶。

(二)提供水、電、蒸汽等勞務的輔助生產車間,根據各受益部門的耗用數量進行分配。 但由于輔助部門之間也互相提供勞務,所以應先進行輔助部門之間的交互分配,然后再確定實際單位成本,向基本生產車間分配。一般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幾種:

1.直接分配法,即不進行交互分配,僅在各基本生產車間和管理部門等之間,按受益數量進行分配。這種分配方法的標準不夠完整,特別是在輔助部門之間互相提供勞務較多時。

2.一次交互分配法,即分兩次進行分配,第一次只限于各輔助部門之間交互分配費用;第 二次是各輔助生產部門分配前的費用,加上分入費用,減去分出費用,計算出實際費用和單 位成本,再按直接分配法分配給各基本生產車間和管理部門等。

3.內部結算價格分配法,或計劃成本分配法,是根據事先確定的內部結算價格或計劃價格,和各受益單位的實際耗用數量,計算應分配的輔助生產費用。各輔助部門的差異,可列入管理費用。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手續簡單,計算快速,并能考核各輔助生產部門的成本計劃執行情況,有利于廠內經濟核算。但價格若制訂的不準確,會影響成本的準確性,價格一般應以 市場價為基礎。

4.代數分配法,是利用多元方程的原理,計算出各輔助生產車間勞務的單位成本,再按直接分配法分配于各基本生產車間及管理部門等。代數分配法的最大優點是分配結果準確,是其他分配方法所不能達到的,但如企業輔助部門較多,計算起來就較麻煩,所以只適用于輔助生產部門較少,或實現了電算化的企業。 企業可根據其生產特點和其他方面的條件采用某種方法來分配輔助生產費用。但輔助生產車間如有對外銷售產品或對外承制工業性作業,以及為自營基建工程等提供產品或勞務,則必須按工作命令分別歸集每項產品作業的費用,采用定單法核算實際成本。

第七節 制造費用核算

7.1 制造費用的歸集,設置制造費用明細帳,按車間設置帳戶,采用三欄式或多欄式帳頁,按明細項目歸集費用發生額,月末匯總結轉生產成本帳。制造費用明細帳期末應無余額。 第八十八條 制造費用的分配,應分別車間進行。在只生產一種產品的車間,可以直接計入該產品成本。在生產多種產品的車間,應采用適當的分配標準,分配計入各產品成本。分配 方法一般可按生產工時(實際工時或定額工時)比例法,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機器工時比 例法,或財務制度規定的其他分配方法。一般較多采用工時比例法,因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資料容易取得,方法較簡單,在原始記錄和 工時統計資料比較健全的車間,都可采用這種方法。但不論采用實際工時、定額工時、或者機器工時都不應忽視各種機械小時加工費的差別。如果在一個機械型號較多、精密復雜程度相差懸殊的車間里,就必須根據各類機械的折舊、維修、保養等方面費用為依據,計算與編 制設備復雜系數表,再按系數別統計與折算生產工時,據以分配制造費用,這樣更為合理準確。企業應當加強基礎工作,爭取采用這種按系數折合工時的加工費用分配方法。

第八節 在產品、自制半成品、產成品成本核算

8.1 企業各基本生產車間(分廠)必須加強在產品的管理和核算,設置在產品數量臺帳,記錄車間在產品投入、轉移、交庫等數量變動及生產進度。車間(分廠)內部如設有中間庫的,應當設置實物收發保管數量卡片,根據車間內部收發憑證進行登記。為了保證在產品數量的準確性,車間(分廠)計劃調度員要對在產品數量臺帳和中間庫的數量卡片進行定期稽核,作到卡物相符。已制訂另件定額成本并實行二級核算的企業,其車間核算員應設置產品投入產出明細帳,登記毛坯投入,零件交庫及期末在產的數量和定額成本。同時進行內部結算,并負責與生產管理部門半成品庫的明細帳核對,保持帳帳相符,保證在產品成本的準確、完整。

8.2 企業生產管理部門所屬的毛坯庫、零部件庫,都要加強實物管理和記帳核算。實物的收發要有合法的原始憑證。半成品的發放和入庫,都要實行點數交接。也可根據管理要求,實行毛坯、半成品的內部轉移結算。委托外單位加工的自制半成品,應在自制半成品科目下單獨設置委托外部加工自制半成品明 細科目進行核算,控制委托發外加工的實物數量。

8.3 企業對在產品、半成品應當定期組織盤點,防止成本虛增、虛減。要建立全廠在產品的盤存制度,由生產管理部門組織盤存。盤存工作一般可按下列辦法進行:

(一)單件小批生產和輪番投產的生產類型,當產品完工下場時,應及時組織靜態盤點。

(二)成批大量生產的生產類型,應定期組織盤點。在設有實物臺帳的企業,一般每季度盤點一次。

(三)在終了前,要組織在產品、半成品的全面盤存,發生盈虧應查明原因,按照規定的審批權限,經批準后,扣除責任人賠償,計入管理費用。如果沒有在產品實物數量記錄的,必須按月組織盤點。企業應當根據在產品的數量記錄、盤存記錄,正確計算月末產品成本,不得任意估計。

8.4 在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不計算在產品成本如果各月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少,不計算在產品成本對完工產品成本影響很小,可以不計算在 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的生產費用全部由完工產品成本負擔。

(二)在產品成本按年初數固定計算 如果在產品數量各月變化不大,月初月末在產品差額對完工產品成本影響很小,為簡化計算,各月在產品成本可固定按年初數計算。當月發生的生產費用,可全部作為當期完工產品的總成本。但必須在年終進行盤點,并根據實盤的數量重新計算在產品成本。

(三)按直接材料費用計算如果直接材料費用在全部成本中占有較大比重,在產品成本可以只計算直接材料成本,其他費用全部由當期完工產品負擔。(如薄膜產品)計算公式如下: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數量×單位產品材料費用 ,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的費用-月末在產品成本

(四)約當產量法是指將月末在產品按其完工程度折算為完工產品產量,并按在產品約當產量與完工產品產量比例分配加工成本的一種方法。(原材料不折算)。這種方法適用面較廣泛,特別是在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大,且各月在產品數量不穩定的生產車間。為簡化計算,一般采用 50%作為綜合折率,(主要用于機械制造業)計算公式是: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月末在產品數量×完工程度 完工產品加工費用成本=月初在產品加工費用成本+本月發生加工費用-期末在產品加工費用成本

(五)按定額成本計算 是根據月末在產品數量和產品零件定額成本計算在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適用于各項消耗比較準確穩定,定額管理基礎較好,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比較均衡的企業。產生的定額差異全 部由完工產品負擔。使用定額成本計價,簡化了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劃分的手續,并使完工產品成 本指標能及時反映當期成本管理的工作質量。其計算公式是:在產品定額材料成本=∑在產品數量×單件產品材料費用 在產品定額加工成本=∑在產品數量×單件產品加工費用在產品定額成本=在產品定額材料成本+在產品定額加工成本 注:單件加工費用應按加工工藝路線及設備復雜系數、定額加工單價計算。此外,在產品加工成本仍可以采用約當法折算。

(六)定額比例法 是按照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的比例,分配完工產品與在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直接材料按定額消耗比例分配;加工費用按各該定額工時或定額費用比例分配。公式是,以制造費用為例:月初在產品實際制造費用+本月實際發生制造費用 制造費用分配率=————————————————————————*100%本月完工產品定額工時+月末在產品定額工時完工產品應分攤的制造費用=本月完工產品定額工時×制造費用分配率,也可以采用簡易方法進行費用分配,公式如下:月末在產品定額消耗量=月初在產品定額消耗量+本月投入定額消耗量-本月完工產品定額消耗量但這一種計算方法容易掩蓋在產品的盤虧,容易產生誤差,所以采用這一方法必須結合定期盤點制,根據實盤數量及時調整修正在產品成本。集團公司目前在機械制造業推行約當產量法,其他行業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當的方法報集團財務部備案。

8.6 企業的在產品成本按其所采用的成本計算方法,可以選用:

(一)采用定單法核算成本的單件小批生產,在完工產品分月出產時,按定額成本資料結合成本實際發生數,計算出完工產品成本;也可以按照定單加工完成進度計算約當產量,用比例分攤計算在產品與產成品成本。

(二)采用分步法核算成本的連續性復雜工藝生產,如果期初、期末在產品變動不大的,工序在產品可以只計算直接材料成本。

(三)采用簡單法核算成本的連續簡單工藝生產,可以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或只保留在產品的材料成本。

(四)采用定額比例法核算成本的企業,可按照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成本、定額消耗量及定額工時的比例進行分配。

(五)采用定額法計算成本的企業,期末在產品可以按定額成本計算。企業可以根據生產類型和成本計算方法的不同,自行確定合理的在產品核算方法,但不得以估計成本作為在產品成本。

8.7 企業根據管理的需要,對自制半成品的流轉,可以采用成本逐步結轉法或成本平行結轉法。實行成本逐步結轉法,對自制半成品成本項目是否需要還原,應按集團財務部門的規定執行。自制半成品成本的結轉,以使用定額成本為好,不僅簡化了計算,更可以分清經濟責任,且免去了還原計算。

8.8 已經完工的產成品和工業性作業,應在檢查合格后填制完工交庫憑證,辦理入庫手續。已經制造完工的自制材料、自制工具等自制產品,也應按規定程序辦理完工報告或完工交庫手續,劃清產成品和在產品、自制材料和自制半成品的成本界限。企業應當根據本月完工產成品的交庫憑證或統計資料,正確計算產成品實際成本,按月編制分產品的完工產品成本匯總表,并據以結轉產成品成本。

8.9 企業應當加強產成品倉庫的收發管理,要根據檢驗合格的成品交庫單和手續齊全的發貨憑證,記錄成品卡片或成品臺帳。財務部門設置的產成品明細分類帳,要按月與產成品庫核對一致。產成品結轉銷售的明細分類核算,一般應按加權平均計算的實際成本進行,實行訂單加產品型號為核算對象的,也可以按訂單結轉相應成本如空調產品、鍋爐產品等。產成品倉庫發生盈虧毀損,應當及時查明原因和責任。按照規定的待處理核銷程序,在扣除過失人賠償后,計入管理費用。

第九節 銷售成本核算

9.1 產品的銷售成本,一般應當是按加權平均法計算的產成品實際制造成本,實行訂單加產品型號為核算對象的,則按訂單結轉相應成本。當期實際發生的銷售費用,應作為期間費用,全部計入當期損益。結轉銷售成本的方法,亦可采用先進先出法、移動平均法等。但計價方法一經確定,則不能任意變動。若確需變動,應報經集團財務部門批準,并在財務報告中予以說明。

第三篇:制造企業成本的會計核算

(一)

主講老師 丁小云

前 言

2013年8月16日,財政部以財會〔2013〕17號印發《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試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企業產品成本核算既是企業的一項重要會計工作,也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管理活動。制定成本制度對于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提高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也是不斷完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任何一個企業的成功——小到社區的便利商店,大到跨國公司,都離不開成本核算。成本核算不僅能夠提供產品、服務和客戶等方面的成本信息,而且能夠為管理者計劃、控制和決策提供信息。

制造企業為了實現經營目標,必須提供滿足社會需要、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為了正確確定產品的價格,必須以產品為對象,對制造過程中所耗費的各種資源做出全面、分類、綜合的確認、計量、歸集和分配,以計算其相關成本。

第一節 制造企業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

一、制造企業生產經營費用的分類

生產經營費用的分類是正確計算產品成本的重要條件。制造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耗費很多,為了科學地進行成本管理,正確計算產品成本,需要對種類繁多的生產經營費用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一)生產經營費用按經濟內容的分類

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生產費用,按其經濟內容或性質的不同,可分為勞動對象方面的費用、勞動手段方面的費用和活勞動方面的費用等三大類,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八個生產經營費用要素。

1.材料費,是指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所耗用的各種從外單位購入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半成品、包裝物、修理用備件、低值易耗品和其他材料。

2.燃料費,是指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所耗用的各種從外單位購入的各種固體、液體和氣體燃料等。 3.動力費,是指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所耗用的各種從外單位購入的電力、蒸汽等動力。 4.職工薪酬,是指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所發生的職工薪酬。

5.折舊費,是指企業對其擁有或控制的固定資產,按規定計算提取的折舊費。 6.利息支出,是指企業應計入生產經營費用的借款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后的凈額。

7.稅金,是指企業應計入管理費用的各種稅金,如房產稅、印花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等。 8.其他費用,是指企業發生的不屬于以上各項費用要素,但是按規定應計入生產經營費用的各項支出,如辦公費、差旅費、修理費、租賃費、外部加工費、勞動保護費、檢驗費等等。

生產經營費用按照經濟內容分類,可以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耗費了哪些經濟資源,數額各是多少。但這種分類只能反映各費用要素的支出形態,不能說明各種費用的經濟用途,也不能說明費用的發生與企業成本之間的關系,因而不利于成本的分析和考核。因此,對于制造企業的生產經營費用還必須按其經濟用途進行分類。

(二)成本按其經濟用途的分類

在制造業中,成本按其經濟用途劃分,可以分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1.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是指產品在制造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耗費,也就是生產成本(或生產費用)。一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費用三個項目。

(1)直接材料成本,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直接用來構成產品主要部分的各種材料的成本。包括原料、主要材料、外購半成品,以及有助于產品形成的輔助材料成本等。

(2)直接人工成本,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直接從事產品加工的人工薪酬。

(3)制造費用,指在生產過程中,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外所發生的各種生產耗費。包括生產單位固定資產的折舊費、設備租賃費(不包括融資租賃費)、修理費、機物料消耗、勞動保護費、季節性和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等費用。

由于各企業生產特點不同,可根據各項費用支出的比重和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在上述統一成本項目的基礎上,按需要適當增加項目,如“外部加工費”“廢品損失”等。另外,隨著生產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制造費用在產品生產成本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將不斷增大,而生產工人往往必須完成多種產品的生產工作,直接人工成本很難歸屬到各產品中去。這些會使得產品成本結構產生重大的變化。 2.非制造成本

非制造成本是指與產品制造過程沒有聯系的非生產性成本耗費。它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三類。該項成本的發生是為生產產品提供必要的條件,與產品生產本身并不直接相關。其中: (1)銷售費用,指企業在銷售商品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以及為銷售本企業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經營費用。如商品促銷費用、銷售部門的費用、委托代銷費用和商品流通企業的進貨費用等。

(2)管理費用,指企業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各種費用,如公司經費、職工保險費、咨詢費、訴訟費等。

(3)財務費用,指企業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等融資活動而發生的費用,如利息支出、匯兌損失以及相關的手續費等。

成本按經濟用途的分類,是最基本的分類。按照這種分類,可以了解制造成本中各成本項目的金額,分析各成本項目的金額是否合理,以尋求降低成本的途徑;制造成本與非制造成本的劃分,對于正確確定產品成本和當期損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成本按其計入產品成本的方法分類

成本按其計入產品成本的方法,可以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兩大類。

直接成本通常是指與某一特定產品的生產有直接聯系,能夠合理地確認成本發生與成本計算對象的明顯聯系,因而可將有關生產耗費直接計入該產品的成本,如產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間接成本則是指與某一特定產品的生產不具有明顯的直接聯系,不便于或不能合理確定其中有多少是由該種產品所發生的,因而必須先按其發生的地點或用途進行歸集,然后再按適當的標準分配到各有關產品的成本,如制造費用的大部分內容。

將成本劃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可以使成本計算更加準確、簡便。但同時應注意成本項目占產品成本比重的大小、計算技術水平、生產設備布局、生產工人工資制度、原材料利用方式、企業生產特點等因素,以合理確定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二、制造企業成本核算的要求

(一)制造企業成本核算的內容

制造企業的成本核算包括生產費用匯總的核算和產品成本計算兩部分內容。

生產費用的匯總,是指首先根據成本開支范圍,對生產費用進行審核和控制,然后采用一定程序將生產費用按其發生地點和用途進行記錄歸集,并采用一定標準在各成本計算對象間進行分配。

成本計算是指計算出各個成本對象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在制造企業中,由于一個企業往往生產多種產品,而且月末通常存在一部分尚未完工的產品,因此,需要將發生的生產費用在各種產品之間、產成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以求得各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二)制造企業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企業由于生產類型的特點和管理要求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其成本核算也具有不同的特點。但是,對所有企業來說,成本核算提供的信息應具備相關、及時、準確的特征。為此,各個工業企業進行成本核算既要嚴格遵循《企業會計準則》《企業財務通則》對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也要符合《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規定的要求。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正確劃分各種成本費用的界限

為了正確進行成本核算,正確計算產品成本,必須正確劃分以下各種費用支出的界限。 (1)正確劃分生產經營支出與營業外支出的界限

生產經營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生產經營活動直接相關的各項支出。包括資產購置支出、產品制造支出以及各種費用支出。

營業外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生產經營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支出。包括固定資產盤虧、處置固定資產凈損失、處置無形資產凈損失、債務重組損失、罰款支出、公益性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等。

營業外支出與企業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不能作為企業的成本或費用。 (2)正確劃分產品成本與期間費用的界限

產品成本是產品在制造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成本,包括一切與產品生產有關的直接和間接生產成本,產品成本通常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構成。企業的期間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企業發生的生產費用應計入產品的制造成本,產品成本要在產品銷售以后才計入當期損益,而期間費用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劃分產品成本與期間費用的界限,也就是要防止混淆成本和費用的界限,將應計入產品成本的生產耗費計入了期間費用,或者將應計入期間費用的支出計入了制造成本,借以調節各期產品成本和利潤的錯誤做法。 (3)正確劃分不同產品成本的界限 如果企業生產的產品不止一種,為正確計算各種產品的成本,必須將當期發生的生產費用在各種產品之間進行正確地劃分。如果是為生產某種產品而單獨發生的生產費用,應直接計入所屬產品成本中;如果是幾種產品生產過程共同發生的生產費用,應選擇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后計入各產品成本中。分清不同產品的成本,與它們的計劃成本、標準成本相對比,能揭示產品成本的超支或節約情況,并防止在盈利產品與虧損產品之間隨意轉移生產費用的錯誤行為。 (4)正確劃分不同會計期間成本費用的界限

為了按期分析和考核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和結果,正確計算各期損益,還必須正確劃分不同會計期間的成本費用界限。當期發生的成本費用,都應在當期全部入賬,不能延至下期?!镀髽I會計準則》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當期已經發生的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正確劃分各期成本費用的界限,是保證成本核算正確的重要環節,可以防止人為調節各期損益的錯誤行為。 (5)正確劃分在產品和完工產品成本的界限

在月末計算產品成本時,如果某種產品已全部完工,那么,這種產品的各項生產費用之和就是該產品的完工產品成本;如果某種產品沒有完工,那么,這種產品的各項生產費用之和,就是該產品的月末在產品成本;如果某種產品既有完工產品,又有在產品,則應將這種產品的各項生產費用,采用適當的分配方法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分別計算該產品的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

制造企業成本的會計核算

(二)

2.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項基礎工作

為了規范企業的成本核算工作,確保成本信息質量,企業必須重視成本核算的各項基礎工作,沒有健全的基礎工作,成本核算就不能順利進行而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1)做好定額的制訂和修訂工作

定額是在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中,一定生產技術、組織管理條件下,對人力、物力、財力的配備、利用和消耗以及獲得的成果等方面所應遵循的標準或應達到的水平。如產品的材料消耗定額(生產每單位產品或完成每單位工作的材料消耗量)、工時消耗定額等。成本會計人員應積極配合生產技術、設備和動力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材料供應等部門人員,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共同制定或修訂定額。

利用定額,可以查明生產過程中實際消耗量與定額的差異及其原因,明確責任人員,同時定額的制定有利于企業實行例外管理原則,對產生重大差異的重點管理,解決生產中發生差異的關鍵問題,從而加強成本的控制,進一步降低產品成本。定額既要先進,又要切合實際,并應隨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而不斷修訂。如果某種定額與實際的差異經常在5%以上,就應及時調整。各種定額制定后必須認真執行,使定額成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 (2)建立和健全原始記錄工作和憑證制度

正確的成本核算離不開可靠的原始記錄和憑證。原始記錄和憑證是反映生產經營活動的原始資料,是進行成本預測、編制成本計劃、進行成本核算、分析和成本計劃執行情況的依據。工業企業產品生產過程中材料及動力的消耗、工時的消耗、設備的運轉、費用的開支、在產品的內部轉移、廢品的發生與返修、完工產品及自制半成品的檢驗與入庫等,都必須有原始記錄和填制必要的原始憑證,并要制定原始記錄與憑證的合理傳遞流程,及時為成本核算提供可靠的依據。成本會計人員應會同生產技術、勞動工資、設備動力、材料供應等部門,根據企業生產類型和內部管理的需要,制定與成本核算有關的原始憑證傳遞流程,便于執行和檢查,而且也是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手段。 (3)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資的計量、交接和盤存制度

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資的計量、交接和盤存制度,是正確計算產品成本的首要環節。材料物資的收發、領退,在產品、半成品的內部轉移,完工產品的入庫等,均要配備齊全的計量設備、工具和儀表,填制相應的憑證,辦理審批手續,嚴格進行計量和驗收。庫存的各種材料物資、車間的在產品、車間和倉庫的半成品、完工產品均應按規定進行清查盤點。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成本核算的正確性,才能加強生產管理和物資管理。

3.選擇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

企業在進行成本核算時,應根據本企業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本企業生產經營特點和管理要求的成本計算方法進行成本計算。由于產品生產工藝過程和生產組織不同,所采用的成本計算方法也應該有所不同。在同一個企業里,可以采用一種成本計算方法,也可以多種成本計算方法同時使用,但一經選定,一般就不應經常變動。只有按照產品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選用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才能正確、及時地計算各產品成本,為成本管理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

三、制造企業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是指對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進行歸集和分配,最后計算出各種產品的成本和各項期間費用的基本過程。雖然工業企業的成本核算涉及的內容多,采用的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但都遵循一個基本程序,即確定成本核算對象、確定成本項目、設置成本核算賬戶、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

(一)確定成本核算對象

進行成本核算,必須首先確定成本核算對象。成本核算對象是為計算產品成本而確定的歸集生產費用的各個對象,即成本的承擔者。

確定成本核算對象是設置產品成本明細賬、分配生產費用和計算產品成本的前提。

一般情況下,成本核算對象都是產品,但因為不同的企業產品的生產特點不同,管理要求不同,因而具體的成本核算對象也就不同。如對于制造企業,成本核算對象有產品品種、產品批別、產品生產步驟三種。

(二)確定成本項目

成本項目是成本費用按經濟用途劃分成的若干項目。一般產品成本項目至少應設置“直接材料”“直接工資”和“制造費用”三個。如管理上需要了解廢品損失、停工損失的數額,可增設“廢品損失”“停工損失”成本項目;采用分步法核算產品成本的企業,為考核各步驟半成品成本,可增設“自制半成品”成本項目;根據管理的要求,可增設“燃料和動力”“外部加工費”等成本項目;“制造費用”項目可根據管理需要進行合并或分拆。

(三)設置成本核算賬戶

進行成本核算需要設置的成本核算賬戶,主要包括“生產成本”“制造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長期待攤費用”“廢品損失”“停工損失”等總分類賬戶。

(四)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

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時,首先必須對支出的費用進行審核,確定各項費用是否應該開支,已開支的費用是否應該計入產品成本。

其次,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確定應計入本月產品成本的費用。

最后,將應計入本月產品成本的原材料、燃料、動力、工資、折舊費等各種要素費用在各有關產品之間,按照成本項目進行歸集和分配。

(五)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

完工產品是指已經完成全部生產過程,隨時可供銷售的產成品和可對外銷售的自制半成品。

在產品是指正停留在生產車間進行加工制造的在制品,以及正在生產車間返修的廢品和雖已完成了本車間生產、但尚未送驗入庫的產品,已經完成一個或幾個生產步驟但還需繼續加工的半成品。

制造企業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1.確定成本核算對象(品種、批別、步驟等);

2.確定成本項目(材料、燃料和動力、人工、制造費用、廢品損失、停工損失、自制半成品等); 3.設置成本核算賬戶(“生產成本”“制造費用”“廢品損失”“停工損失”等); 4.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審核、確定、歸集和分配); 5.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

四、制造企業成本核算的主要賬戶

企業通過設置有關賬戶登記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生產費用,以便提供各種產品成本信息資料。成本核算包括總分類核算和明細分類核算兩個方面,因此,為了正確進行成本核算,工業企業必須設置相應的總分類賬戶和明細分類賬戶。

(一)“生產成本”賬戶

“生產成本”賬戶屬于成本類賬戶,是用來核算企業進行工業性生產,包括生產各種產品(包括產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設備等所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該賬戶的借方登記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費用以及分配轉入的制造費用,貸方登記完工入庫的產成品、自制半成品的實際成本以及分配轉出的輔助生產費用,期末余額在借方,表示尚未完工的各在產品成本。“生產成本”賬戶應當設置“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個明細分類賬戶進行明細核算。

(二)“制造費用”賬戶

“制造費用”賬戶屬于成本類賬戶,是用來核算企業生產車間、部門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費而發生的各項間接生產費用,如生產車間發生的機物料消耗、車間管理人員工資、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修理費、辦公費、水電費、季節性停工損失等。該賬戶的借方登記實際發生的制造費用,貸方登記分配轉到各成本核算對象的制造費用,除季節性生產企業或采用累計分配率分配制造費用的企業外,本賬戶月末應無余額。“制造費用”賬戶應按不同的車間、部門設置明細賬,并按費用項目設置專欄,進行明細核算。

(三)“長期待攤費用”賬戶

“長期待攤費用”賬戶是資產類賬戶,是用來核算企業已經發生但應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負擔的分攤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項費用,如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發生的改良支出等。該賬戶的借方登記發生的各項長期待攤費用,貸方登記攤銷的長期待攤費用,期末余額在借方,表示企業尚未攤銷完畢的長期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賬戶應按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四)“廢品損失”賬戶

需要單獨核算廢品損失的企業,可以設置“廢品損失”賬戶,以匯集和分配基本生產車間所發生的廢品損失。該賬戶的借方登記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和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貸方登記廢品回收的價值、應收的賠款以及轉出的廢品凈損失;該賬戶月末應無余額。“廢品損失”賬戶下應按生產車間設置明細分類賬,賬內按產品品種分設專戶,并按成本項目設置專欄或專行進行明細核算。

(五)“停工損失”賬戶

需要單獨核算停工損失的企業,可以設置“停工損失”賬戶,以匯集和分配基本生產車間因停工而發生的各種費用。該賬戶的借方登記停工期內所支付的生產工人薪酬、所耗用的燃料和動力費以及應負擔的制造費用等損失,貸方登記予以轉銷的停工損失;該賬戶轉銷后應無余額。“停工損失”賬戶下應按生產車間設置明細分類賬,賬內按產品品種分設專戶,并按成本項目設置專欄或專行進行明細核算。

(六)“銷售費用”賬戶

“銷售費用”賬戶是損益類賬戶,是用來核算企業在銷售產品、提供勞務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包括保險費、包裝費、展覽費和廣告費、產品維修費、預計產品質量保證損失、運輸費、裝卸費等以及為銷售本企業產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含銷售網點、售后服務網點等)的職工薪酬、業務費、折舊費等經營費用。該賬戶的借方登記企業發生的各種銷售費用,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銷售費用,結轉后本賬戶應無余額。“銷售費用”賬戶應按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七)“管理費用”賬戶

“管理費用”賬戶是損益類賬戶,是用來核算企業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所發生的管理費用,包括企業在籌建期間內發生的開辦費、董事會和行政管理部門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生的或者應由企業統一負擔的公司經費(包括行政管理部門職工薪酬、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辦公費、差旅費等)、工會經費、董事會費、聘請中介機構費、咨詢費、訴訟費、業務招待費、房產稅、車船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技術轉讓費、礦產資源補償費、研究費用、排污費等。該賬戶的借方登記企業發生的各種管理費用,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管理費用,結轉后本賬戶應無余額。“管理費用”賬戶應按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八)“財務費用”賬戶

“財務費用”賬戶是損益類賬戶,是用來核算企業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等而發生的籌資費用,包括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匯兌損益以及相關的手續費、企業發生的現金折扣或收到的現金折扣等。該賬戶的借方登記企業發生的各種財務費用,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財務費用,結轉后本賬戶應無余額。“財務費用”賬戶應按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制造企業成本的會計核算

(三)

第二節 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一、要素費用的核算

要素費用是指生產費用按照其經濟內容不同進行分類的項目。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生產費用,按其經濟內容或性質的不同,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六個生產費用要素:材料費、燃料費、動力費、職工薪酬、折舊費以及其他費用。

要素費用:

(一)材料費用的核算

材料費用包括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耗費原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包裝物等而發生的費用。材料費用的核算,包括材料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兩個方面。

1.材料費用的歸集

(1)入庫材料成本的計價:實際成本/計劃成本 (2)發出材料成本的確定:

實際成本:先進先出法、個別計價法、加權平均法。

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成本,除按計劃成本進行分類匯總外,還要計算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將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2.材料費用的分配:編制“材料費用分配表”

需要分配計入各成本計算對象的材料費用在選擇分配方法時,在遵循合理和簡便易行原則的基礎上,通過以下分配方法進行計算分配。

重量分配法:按各產品的重量為標準。

定額耗用量比例分配法:按照各產品的材料消耗定額為標準。

系數法:將各產品的產量按系數折成標準產量,再按標準產量的比例分配。

(1)重量分配法:是按照各種產品的重量為標準來分配材料費用的方法。如果企業生產的幾種產品共同耗用同種材料,而且耗用量的多少又與產品重量有直接聯系,可以選用這種分配法。 (2)定額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定額耗用量比例分配法是指按照各種產品的材料消耗定額為標準來分配材料費用的方法。它一般在材料消耗定額比較準確的情況下采用。 【案例1】

某企業生產A、B、C三種產品,本月共耗用甲材料3 060千克,每千克3.5元。A、B、C三種產品的實際產量分別為120件、180件和240件,單位產品材料定額耗用量分別為3千克、2千克、4千克。 【解析】 (3)系數分配法

系數分配法是指將各種產品的產量按系數折算成標準產量,并按標準產品產量的比例分配材料費用的一種方法,又稱標準產量法。這里的系數是標準產量與各種產品在量上的一種比例關系,如消耗定額、實際產量、體積的比例等。這種方法一般在各種產品的工藝過程基本相同的企業采用。

標準產品的選擇: A:標準產品可選用企業大量的、正常生產的產品。

B:標準產品也可以選擇系列產品中規格型號(或定額耗用量)居中的產品。 【案例2】

某企業生產甲、乙、丙三種產品,共同耗用材料費用32 860元。實際產量分別為:甲產品300件、乙產品400件、丙產品200件。其中,乙產品為標準產品,以材料費用定額作為折合標準,甲、乙、丙三種產品的材料費用定額分別為:120元、100元、150元。根據上述資料,計算并編制材料費用分配表。

【解析】

3.材料費用的賬務處理

發料憑證匯總表是進行材料費用歸集和分配的原始憑證。發料憑證匯總表一般分車間按月編制。根據材料日常核算采用的計價方法,發出材料可采用實際成本計價,也可以采用計劃成本計價。 (1)按實際成本計價的材料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材料在日常核算時,其明細賬均采用數量金額式,由于每次入庫材料的實際成本不同,故每次發出材料的單位成本即單價的確認必選擇一定的方法,并保持相對穩定不變。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采用實際成本計價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采用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方法確定其成本。 (2)按計劃成本計價的材料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產品成本核算的目的是要計算出各種產品的實際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在材料采用計劃成本計價核算時,發出材料全部采用計劃單價計價。制造成本中材料費用的確認計量工作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根據當月發料憑證編制發料憑證匯總表,據以編制轉賬憑證登記入賬;第二步,根據有關材料總賬和明細賬的資料,分配材料成本差異,編制材料成本差異分配表,據以編制轉賬憑證登記入賬。

實際工作中,材料成本差異分配表可單獨編制,也可與發料憑證匯總表結合編制。 分配材料成本差異的關鍵是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 【案例3】

某企業2014年6月根據發料憑證編制的發料憑證匯總表,如表3所示。

【解析】

根據發料憑證匯總表,編制轉賬憑證,并據以登記總賬和有關二級賬,作如下會計分錄: (1)結轉原材料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

530 000 制造費用

7 500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5 800 管理費用

3 200 貸:原材料

546 500 (2)結轉包裝物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

2 500 貸:周轉材料——包裝物

2 500 從材料和材料成本差異賬戶的一級賬和二級賬獲得基礎資料,計算成本差異率,并計算發出材料應分配的材料成本差異,計算結果見表4。

根據發出材料成本差異分配表,編制轉賬憑證,做如下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基本

制造用

212 生產成本——輔助本

管理用

94 貸:材料成異

506.52

本生13 725

生524.48

本差

13 制造企業成本的會計核算

(四)

(二)人工費用的核算

人工費用是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全部勞動報酬。企業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工資總額的組成內容進行工資費用的核算。

1.人工費用的歸集

(1)人工費用總額的組成

2006年財政部在《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應用指南中對職工薪酬做了進一步規定,明確了職工薪酬是指企業職工在職期間和離職后提供的全部貨幣性薪酬和非貨幣性福利,包括提供給職工本人的薪酬,以及提供給職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贍養人的福利等。 (2)人工費用計算的原始資料

企業的人工費用核算,必須有一定的原始記錄作為依據。如工資檔案記錄、考勤記錄、產量記錄和工時記錄等,這些原始記錄是計算應付工資、歸集工資費用、分配工資費用和進行產品成本計算的基礎。同時,也是企業考核勞動消耗定額執行情況,加強勞動紀律,提高出勤率和工時利用率的有效手段。此外,它們還可為企業進行成本分析和成本決策提供有用信息。因此,每個企業都應根據自身生產組織、生產工藝的特點及管理的需要,合理設計考勤記錄、產量記錄和工時記錄的表格,認真做好各項原始記錄的統計工作。

(3)人工費用計算的方法 人工費用的計算是企業歸集和分配直接人工費用的基礎,是進行人工結算和分配的前提。主要包括計時工資的計算和計件工資的計算。

①計時工資的計算

計時工資是根據考勤記錄登記的實際出勤日數和職工的工資標準計算的工資。工資標準按其計算的時間不同,有按月計算的月薪,按日計算的日薪或按小時計算的小時工資等。企業固定職工的計時工資一般按月薪計算;采用月薪制,不管各月日歷天數是多少,每月的標準工資相同。為了按照職工出勤或缺勤天數計算應付的月工資,還應根據月工資標準計算出每日平均工資。

應付月工資一般有四種計算方法:

按30日計算日工資率,按缺勤日數扣月工資; 按30日計算日工資率,按出勤日數計算月工資; 按20.83日計算日工資率,按缺勤日數扣月工資; 按20.83日計算日工資率,按出勤日數計算月工資。

采用哪一種方法,企業可以自行確定,但一旦確定以后,不應任意變動。 【案例4】

假定大地公司職工李一月工資標準為3 600元。10月份31天,病假1天,事假2天,周末休假8天,法定節日3天,出勤17天。根據該職工的工齡,其病假工資按工資標準的90%計算。該職工的病假和事假期間沒有節假日。請按上述四種方法分別計算該職工10月份的標準工資。 【解析】

(1)按30日計算日工資率,按缺勤日數扣月工資: 日工資率=3 600÷30=120 應扣缺勤病假工資=120×1×(1-90%)=12(元) 應扣缺勤事假工資=120×2=240(元) 應付工資=3 600-12-240=3 348(元)

(2)按30日計算日工資率,按出勤日數計算月工資: 應付出勤工資=120×(17+8+3)=3 360(元) 應付病假工資=120×1×90%=108(元) 應付工資=3 360+108=3 468(元)

(3)按20.83日計算日工資率,按缺勤日數扣月工資: 日工資率=3 600÷20.83=172.83 應扣缺勤病假工資=172.83×1×(1-90%)=17.28(元) 應扣缺勤事假工資=172.83×2=345.66(元)

應付工資=3 600-17.28-345.66=3 237.06(元) (4)按20.83日計算日工資率,按出勤日數計算月工資: 應付出勤工資=172.83×17=2 938.11(元) 應付病假工資=172.83×1×90%=155.55(元) 應付工資=2 938.11+155.55=3 093.66(元) ②計件工資的計算

計件工資是根據產量記錄登記的生產產品數量,乘以規定的計件單價計算求得的工資。其計算公式如下:

應付計件工資=產品數量×計件單價

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廢品要分清原因,工廢不付工資,料廢照付工資。 計件工資的計算區分為個人計件和集體計件。 個人計件工資的計算:

職工的計件工資,應根據產量記錄中登記的每個職工的產品(合格品+料廢品)數量,乘以規定的計件單價計算。

集體計件工資的計算:

當生產工人集體從事某項工作且不易分清每個工人的經濟責任時,可采取集體計件工資的計算方式。采用集體計件工資時,應先按集體完成合格品的數量乘以計件單價,計算出集體計件工資總額,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將集體計件工資總額在集體成員內部進行分配。由于職工的級別或工資標準一般體現職工勞動的質量和技術水平,工作日數一般體現勞動數量,因而集體內部大多按每人的工資標準(日工資率或小時工資率)與月工作日數(或工時數)的乘積為比例進行分配。

③其他工資以及“五險一金”和職工福利費的計算,應嚴格遵守國家及單位的有關規定進行。 2.人工費用的分配 支付給不同職工的工資以不同的方式計入產品成本或費用中。其中,生產車間直接從事產品生產的生產工人工資,應記入“生產成本”賬戶中;如果生產多種產品,需按一定的標準分配計入各種產品成本。分配標準一般是產品的實際生產工時、定額工時或產品產量等。生產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應記入“制造費用”賬戶;行政管理人員的工資應列入“管理費用”賬戶;固定資產大修理等工程人員的工資,應記入“在建工程”賬戶;專設銷售機構人員的工資,則應記入“銷售費用”賬戶。

對于人工費用的支付、計提、分配情況,企業應專設“應付職工薪酬”賬戶。該賬戶貸方登記已分配計入有關成本費用項目的職工薪酬數額,借方登記實際發放職工薪酬的數額;該賬戶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應付未付的職工薪酬。“應付職工薪酬”賬戶應當按照“工資”“職工福利”“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非貨幣性福利”“辭退福利”等應付職工薪酬項目設置明細賬戶,進行明細核算。

(三)燃料及動力費用的核算 1.燃料費用的核算

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燃料,實際上也屬于材料,因此,燃料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方法與材料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方法大致相同。如果燃料費用在產品成本中比重較大時,可以與動力費用一起在“生產成本”明細賬中專設“燃料和動力”成本項目,歸集生產中使用的燃料費用。如金額較小,可計入“制造費用”。

2.動力費用的核算

動力費用是指企業外購和自制的電力、熱力等費用。這些費用有的直接用于產品生產,有的用于照明、取暖等。當動力費用在產品制造成本中所占比重較大時,可在產品成本明細賬中單獨設置“工藝用動力”成本項目加以列示:如果所占比重不大,也可并入“直接材料”成本項目內;如果所占比重小時,可作為間接費用處理,記入“制造費用”賬戶。組織和管理生產用動力費用,如照明用電等,其性質屬一般費用,應先在制造費用中歸集。

(四)折舊費的核算

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其實物形態保持不變,但其價值隨著磨損程度,逐漸地轉移到產品成本中去,成為產品成本的組成部分。固定資產損耗價值的轉移在會計上稱為折舊,按月將其計入產品成本(或費用)的數額則稱為折舊費。影響計算折舊費的因素主要有固定資產原始價值、預計使用年限、預計的殘值和預計的清理費用。折舊費的計算方法包括平均使用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限總和法,而大多數企業固定資產的折舊費一般采用平均使用年限法計算。

折舊費的歸集是通過編制各車間、部門折舊計算明細表而匯總編制全廠的折舊計算匯總表進行的。各車間、部門折舊計算明細表是根據月初應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有關資料和確定的折舊計算方法計算編制的。根據規定,某月開始使用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月開始計提;某月份內減少或停用的固定資產,當月仍照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

每月計提折舊時,應按固定資產在生產經營中的用途,分別計入成本或費用?;旧a車間和輔助生產車間使用的固定資產折舊,借記“制造費用”賬戶;廠部及各行政科室使用的固定資產折舊,借記“管理費用”賬戶;專設銷售機構使用的固定資產折舊,借記“銷售費用”賬戶,貸記“累計折舊”賬戶。

(五)其他費用的核算 1.固定資產修理費的核算

固定資產修理費是指為了維護和保持固定資產正常工作狀態所進行的日常修理花費的費用。其主要特點是:修理范圍小,費用支出少,修理次數較頻繁。因此,經常修理費的支出一般直接計入當月生產費用。費用發生時,借記“制造費用”“管理費用”等賬戶,貸記“原材料”“銀行存款”等有關賬戶。

2.長期待攤費用的核算

長期待攤費用是指企業已經發生但應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負擔的分攤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項費用。對于企業已經發生,且攤銷期在1年以下的的費用,如屬于預付款性質的支出計入“預付賬款”中,如預付租金;屬于沉沒成本的,計入當期費用,如固定資產的修理費用等。如果攤銷期在1年以上,則應列入“長期待攤費用”中。

制造企業成本的會計核算

(五)

二、輔助生產費用的核算

(一)輔助生產部門的特點

工業企業的生產車間按其生產職能不同,可以分為基本生產車間和輔助生產車間。 基本生產車間是指從事產品生產的車間, 基本生產車間發生的費用稱為基本生產費用。

輔助生產車間是指為保證企業產品生產正常進行而向基本生產車間、行政管理部門提供服務的生產車間,如為基本生產車間提供修理作業、運輸勞務、供水、供電、供氣等服務,以及為基本生產車間提供工具、刀具、刃具、模具、夾具等的輔助生產車間。輔助生產車間發生的費用稱為輔助生產費用。由于輔助生產是為基本生產服務而進行的生產,所以輔助生產費用最終由基本生產車間所產產品負擔,作為制造費用的一部分計入產品制造成本。

輔助生產車間為企業行政管理部門提供的產品和勞務,這部分的輔助生產成本就不能計入產品制造費用,而列為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

(二)輔助生產成本的歸集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

應付職工薪酬 累計折舊

制造費用——輔助車間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等

注意:

1.輔助生產車間相互之間提供產品或勞務。 2.輔助產品生產:可能有期末余額。

(三)輔助生產成本的分配

輔助生產成本的分配是將歸集在“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賬戶借方的輔助生產費用分配給該車間以外的受益車間(產品)或部門。

借:制造費用——基本車間

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 在建工程 借:其他業務成本

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周轉材料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由于輔助生產車間所產產品和勞務的種類不同,其轉出、分配的程序也不一樣。在實際工作中,對于輔助生產成本的分配,可根據輔助生產情況及輔助生產成本分配的特點,運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計劃成本法及代數分配法來計算分配。

1.直接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是一種不考慮輔助生產車間相互提供勞務的情況,而將輔助生產車間所發生的費用直接分配給輔助生產車間以外的各受益部門的方法。

其基本做法是:先計算出輔助生產車間各種勞務費用分配率,然后用勞務費用分配率乘以各單位和部門受益的勞務量,即為各車間或部門應負擔的輔助生產費用。

直接分配法比較簡單。但由于對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提供勞務不結轉應負擔的費用,所以生產成本是不完整的,分配結果不夠準確。該方法適用于輔助生產車間相互不提供勞務或提供勞務較少的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 【案例5】

某廠設有供電和機修兩個輔助生產車間,在分配費用前,供電車間生產費用為29 120元,機修車間為26 880元。2015年1月供電車間供電88 000度,其中機修車間耗用8 000度,產品生產耗用60 000度,基本生產車間照明耗用6 000度,廠部管理部門耗用14 000度。本月機修車間修理工時為8 480小時,其中供電車間480小時,基本生產車間6 000小時,廠部管理部門2 000小時,見表5。

要求: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輔助生產費用,并編制分配結轉輔助生產費用的會計分錄。 【解析】 借:本

制用

22 344 管用

11 816 貸:電)

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

21 840

造費

理費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

29 120 ——輔助生產成本(機修)

26 880 2.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是指輔助生產車間的費用分兩次進行分配,第一次在各個輔助生產車間之間交互分配,第二次是將各個輔助生產車間經交互分配以后的費用(即交互分配前的費用,加上交互分配轉入費用,減去交互分配轉出費用后的實際費用),再用直接分配法,分配給各個基本生產車間和企業管理部門的方法。

【案例6】

延用【案例5】的資料。

要求: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輔助生產費用,并編制分配結轉輔助生產費用的會計分錄。 【解析】 (1)交互分配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供電)

1 521.51 ——基本生產成本(機修)

2 647.27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機修)

1 521.51 ——基本生產成本(供電)

2 647.27 (2)對外分配 對外待分配費用:

供電:29 120+1 521.51-2 647.27=27 994.24(元) 機修:26 880+2 647.27-1 521.51=28 005.76(元)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20 995.68 制造費用

23 103.89 管理費用

11 900.43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供電)

27 994.24 ——基本生產成本(機修)

28 005.76 3.計劃成本分配法

計劃成本分配法是指先按輔助生產車間提供勞務的計劃單位成本和受益單位的實際耗用量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然后將計劃分配額與實際發生費用進行調整的方法。

可見,按此分配方法對輔助生產費用進行分配要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按產品或勞務的計劃單位成本和各受益單位的實際耗用量進行分配,包括分配給其他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和輔助生產車間以外的受益部門(對外分配)。

第二步:求出輔助生產車間直接發生費用和第一步交互分配來的費用之和(即“實際費用”)與按計劃成本分配轉出費用的差額,將此差額全部計入“管理費用”或按耗用量分配給輔助生產車間以外的受益部門(對外追加分配)。 【案例7】

延用【案例5】資料。該廠每度電的計劃成本為0.35元,機修車間每小時計劃成本為3.46元,輔助生產單位的成本差異全部計入管理費用。

要求:采用計劃成本分配法分配輔助生產費用,并編制分配結轉輔助生產費用的會計分錄。 【解析】

(1)按計劃成本分配

借:生產成本——輔助成本(供電)

1 660.8 ——輔助成本(機修)

2 800 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21 000 制造費用

22 860 管理費用

11 820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供

電)

30 800 ——基本生產成本(機修)

29 340.8 (2)調整成本差異 借:管理費用

320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供電)

19.2 ——基本生產成本(機修)

339.2 4.代數分配法

代數分配法是利用代數中多元一次聯立方程組求解的原理,計算出勞務的單位成本,然后按受益單位的實際勞務受益量乘以單位成本計算出分配額的方法。

其基本程序為:

(1)設未知數,即輔助生產車間勞務的單位成本,并根據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提供勞務的關系建立多元一次聯立方程組;

(2)解聯立方程,求出各輔助生產車間勞務的單位成本;

(3)以(2)求出的單位成本和受益單位的耗用量分配輔助生產費用。 【案例8】

延用【案例5】資料。

要求:采用代數分配法分配輔助生產費用,并編制分配結轉輔助生產費用的會計分錄。 【解析】

借:生產成本——輔助成電)

1 680 ——輔助成本

本(

(

供機修)

生產成本

制用

23 100 管用

11 900 貸:生產電)

——修)

2 800

本——基本生產成

21 000

造費

理費

成本——基本

30 800 基本生產

29 680

成產

成本

本((

供機制造企業成本的會計核算

(六)

三、制造費用的核算

(一)制造費用核算的內容

包括基本生產車間和輔助生產車間。

(二)制造費用的歸集 借:制造費用

貸:原材料

應付職工薪酬 累計折舊等

(三)制造費用的分配 1.生產工時比例法

2.計劃分配率分配法:

(1)年初計算計劃費用分配率;

計劃費用分配率=制造費用計劃總額÷各種產品計劃產量的定額標準之和 (2)各月按此計劃費用分配率計算分配制造費用;

某產品某月應分配制造費用=該產品該月實際產量定額標準×計劃分配率

(3)年末調整:“制造費用”賬戶年末如有余額,表示全年制造費用實際發生額與計劃分配額的差額,一般應在年末調整計入12月份的產品成本。

年末差額分配率=(全年實際制造費用-全年按計劃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費用)÷全年各產品按計劃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費用之和

某產品應負擔的差額=該產品全年按計劃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費用×差額分配率 【案例9】

制造費用的分配(計劃費用分配率分配法)

1.某廠為季節性生產企業,生產甲、乙、丙三種產品,本基本生產車間制造費用預算總額為510 000元;三種產品本年計劃產量分別為2 200件、3 800件、2 200件,單位產品定額工時分別為20小時、10小時和40小時。2014年12月份生產甲產品400件、乙產品500件、丙產品300件,實際發生制造費用60 000元。經查,2014年11月末制造費用本年累計借方發生額為455 000元,貸方發生額為435 000元。“制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明細賬有借方余額20 000元。

2.要求:

(1)計算本計劃制造費用分配率;

(2)按計劃費用分配率分配12月份產品應負擔的制造費用,并編制會計分錄;

(3)將全年制造費用的實際發生額與按計劃費用分配率分配數額的差額調整計入12月份產品成本,因三種產品在開工月份生產份額相差不多,按12月份實際完成的定額工時分配給甲、乙、丙三種產品,并編制會計分錄;

(4)登記制造費用明細賬。 【解析】

(1)本計劃制造費用分配率=510 000÷(2 200×20+3 800×10+2 200×40)=3(元/小時) (2)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

24 000 ——基本生產成本(乙產品)

15 000 ——基本生產成本(丙產品)

36 000 貸:制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

75 000 (3)制造費用差額=20 000+60 000-75 000=5 000(元)

制造費用分配率=5 000÷(400×20+500×10+300 ×40)=0.2(元/小時)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

1 600 ——基本生產成本(乙產品)

1 000 ——基本生產成本(丙產品)

2 400 貸:制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

5 000 (4)登記制造費用明細賬

四、生產損失的核算

分為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兩部分。

(一)廢品損失的歸集和分配

廢品:是指不符合技術文件規定的質量標準,不能按原用途使用或者需要經過修理加工的在產品、半成品和產成品。廢品分可修復廢品和不可修復廢品。 (技術上、經濟上)

廢品損失:可修復廢品損失:是指可修復廢品在返修過程中所發生的修復費用。

不可修復廢品損失:是指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制造成本)扣除回收的材料和廢料價值以及過失單位或個人負擔的賠款后的損失。

1.可修復廢品修復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案例10】

某廠加工車間所生產的乙產品中,發現可修復廢品40件,已修復驗收入庫。根據本月“耗用材料匯總表”“直接人工費用分配表”和“制造費用分配表”提供的資料,本月修復乙產品領用材料4 000元,修復乙產品實際耗用工時1 000小時,小時工資分配率為5.5元,小時制造費用分配率為3元。按

規定,本月發生的40件廢品應由過失人賠償600元。

要求:

(1)核算可修復廢品修復費用; (2)核算過失人賠款; (3)結轉本月廢品凈損失。 【解析】

(1)可修復廢品修復費用 借:廢品損失——乙產品

貸:原材料

4 000 應付職工薪酬

5 500 制造費用

3 000 (2)過失人賠款 借:其他應收款——XX

貸:廢品損失——乙產品

(3)結轉本月廢品凈損失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乙產品)

900 貸:廢品損失——乙產品

2.不可修復廢品損失的歸集和分配

12 500

600

600

11 900 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的計算:

(1)按定額成本計算:廢品數量×單位產品定額成本

(2)按廢品所耗實際成本計算:即全部費用在合格品與廢品之間進行分配。 【案例11】

某廠第二車間2015年1月完工入庫合格甲產品940件,生產中產生不可修復廢品60件,1月甲產品累計生產費用為62 844元,其中直接材料為21 600元,直接人工為23 568元,制造費用為17 676元,甲產品月初月末無在產品。廢品生產成本的計算中,直接材料項目按合格品同等負擔,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可將60件廢品折算為42件合格品,再在廢品和合格品之間分配。廢品殘料處理回收現金510元,已決定由過失人賠償200元。

要求:

(1)計算并結轉不可修復廢品生產成本; (2)登記回收廢品殘料價值; (3)登記過失人應賠償款;

(4)計算并結算廢品凈損失;

(5)根據會計分錄登記廢品損失明細賬和產品生產成本計算單。 【解析】

(1)不可修復廢品生產成本

直接材料項目=21 600÷(940+60)×60=1 296(元) 直接人工項目=23 568÷(940+42)×42=1 008(元) 制造費用項目=17 676÷(940+42)×42=756(元) 廢品生產成本=1 296+1 008+756=3 060(元) 借:廢品損失——甲產品

3 060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

3 060 (2)回收廢品殘料價值 借:庫存現金

510 貸:廢品損失——甲產品

510 (3)過失人應賠償款 借:其他應收款——XX

200 貸:廢品損失——甲產品

200 (4)廢品凈損失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

2 350 貸:廢品損失——甲產品

2 350 (5)登記廢品損失明細賬和產品生產成本計算單

(二)停工損失的歸集和分配

停工損失是指生產車間或班組在停工期間內(非季節性停工期間)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停工期內支付的人工費用和應負擔的制造費用。

企業發生停工的原因是多種多樣,如停電、待料、機械故障、機器設備修理、發生非常災害以及計劃壓縮產量等,都可能引起停工。但由于非常災害造成的停工損失和由于計劃壓縮產量而使主要生產車間連續停產1個月以上或整個企業連續停產10天以上所造成的停工損失,按準則規定由營業外支出列支。

五、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

(一)在產品和完工產品成本核算的意義

(二)在產品與完工產品成本計算模式

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生產費用=完工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

(三)在產品數量的控制與核算

在產品,是指沒有完成全部生產過程、不能作為商品銷售的產品。

廣義:正在車間加工的在產品和已經完成一個或幾個生產步驟但還需繼續加工的在產品兩部分。 狹義:只包括在車間或某一生產步驟中正在加工的那部分產品。

(四)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如果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少。如自來水企業、發電企業。

2.按年初數固定計算在產品成本法:如果在產品數量較多,費用也較大,但各月變化不大。如化工、煉鐵等企業。

制造企業成本的會計核算

(七)

3.在產品按所耗原材料費用計價法:如果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大、變化也較大,且原材料費用所占比重也較大時。如造紙、釀酒企業。

即全部生產費用-月末在產品的原材料費用=完工產品成本 【案例12】 某廠生產的乙產品直接材料費用在產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較大,在產品只計算材料成本。乙產品2015年1月初在產品總成本(即直接材料成本)為50 000元;1月發生生產費用

800 000元,其中直接材料費用600 000元,直接人工費用120 000元,制造費用80 000元;乙產品本月完工300件,月末在產品25件,在產品的原料費用已全部投入,直接材料費用可以按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的數量比例分配。

要求:采用在產品只計算材料成本法計算在產品成本。 【解析】

4.約當產量法:如果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多,變化也較大,成本中材料和其他費用比重相差不大時。 在產品約當產量,是指按照月末在產品盤存數量和完工程度折算為完工產品的數量。 約當產量法計算步驟: (1)計算在產品約當產量 ①投料程度

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各工序在產品投料程度均為100%。

分次在各工序生產開始時投入:各工序在產品在本工序投料均已完成。 隨著生產進程陸續投入:各工序在產品的投料程度按完成比例計算。 ②完工率: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項目。

(2)計算費用分配率=該成本項目生產費用合計數/(本月完工產品數量+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3)計算月末在產品和完工產品成本。 【案例13】

某廠生產的丙產品順序經過第

一、第

二、第三共三道工序加工,單位產品原料消耗定額為1 000元,其中第一工序投料定額為600,第二工序投料定額為300元,第三工序投料定額為100元,原料分別在各道工序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該廠2015年1月盤點確定的丙產品月末在產品數量為400件,其中第一工序200件,第二工序100件,第三工序100件。

要求:

(1)計算各工序月末在產品的投料率; (2)計算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解析】

【案例14】

【案例13】中該廠生產的丙產品,單位產品工時消耗定額為100小時,其中第一工序50小時,第二工序30小時,第三工序20小時。各工序在產品在本工序的完工程度均為50%。

要求:

(1)計算各工序月末在產品的完工率;

(2)計算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解析】

【案例15】

某廠生產的丙產品本月完工驗收入庫數量為2 000件,月末盤點在產品數量為400件,在產品約當量見【案例13】和【案例14】計算結果。丙產品生產成本明細賬歸集的生產費用表明,月初在產品成本為400 000元,其中直接材料300 000元,直接人工44 000元,制造費用56 000元,丙產品本月發生的生產費用為3 435 600元,其中直接材料為2 433 100元,直接人工為441 100元,制造費用為561 400元。

要求:

(1)采用約當產量計算法計算丙產品月末在產品成本和本月完工產品成本; (2)編制結轉本月完工入庫產品成本的會計分錄。 【解析】

會計分錄:

借:庫存商品——丙產品

3 366 320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丙產品)

3 366 320 5.定額比例法

按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定額耗用比例分配。

如果在產品生產過程消耗定額比較穩定、準確,但各月數量變化較大時:

6.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數量×單位定額成本

如果消耗定額比較穩定、準確,而且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不大時:全部生產費用-按定額成本計算的期末在產品成本=完工產品成本。 【案例16】

某廠生產的丁產品是定型產品,有比較健全的定額資料和定額管理制度。丁產品單位產品原材料消耗定額為1 000元,工時消耗定額為100小時。2015年1月完工丁產品2 000件。月末盤點停留在各工序的在產品為400件,其中第一道工序在產品為200件,單位在產品原材料消耗定額為600元,工時消耗定額25小時;第二工序在產品為100件,單位在產品原材料消耗定額為900元,工時消耗定額為65小時;第三工序在產品為100件,單位在產品原料消耗定額為1 000元,工時消耗定額為90小時。根據產品生產成本明細賬提供的資料,丁產品月初在產品為400 000元,其中直接材料300 000元,直接人工44 000元,制造費用56 000元;1月發生生產費用為3 035 600元,其中直接材料2 033 100元,直接人工441 100元,制造費用561 400元。

要求:采用定額比例法計算丁產品月末在產品成本和1月完工產品成本。 【解析】

【案例17】

延用【案例16】丁產品成本計算資料,該廠定額小時直接人工費用分配率為2.2,制造費用分配率為2.8。

要求:采用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算法計算丁產品月末在產品成本和本月完工產品成本。

制造企業成本的會計核算

(八)

第三節 產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一、產品成本核算概述

(一)企業的生產類型及其特點

1.企業的生產按工藝流程的特點劃分

簡單生產:流程不能斷,不能分散在不同地點,如發電企業。 復雜生產:流程可以斷成若干步驟,也可分散在不同地點進行。 連續式復雜生產:前后相連。 平行式復雜生產:平行加工。

2.企業的生產按生產組織的特點劃分

大量生產:品種少、產量大,如紡織、冶金。 成批生產:分批別、輪番生產,如服裝。

單件生產:根據訂貨要求生產特定的產品,如造船、重型機械等。

(二)生產類型的特點和成本管理要求對產品成本計算的影響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成本計算對象:成本費用的承擔者; 2.成本計算期:每次計算產品成本的期間; 3.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

(三)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的選擇 1.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

(1)大量大批簡單生產的企業:品種法; (2)大量大批復雜生產的企業:分步法; (3)單件小批復雜生產的企業:分批法。 2.產品成本計算的輔助方法 不單獨用于計算產品成本。

定額法,分類法,標準成本法,作業成本法。 基本方法與輔助方法結合使用。

二、品種法

(一)品種法的涵義和適用范圍

最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適用單步驟生產或多步驟生產,但管理上不要求按步驟計算產品成本。

(二)品種法的特點

1.以產品品種為成本計算對象; 2.按月定期計算產品成本; 3.月末在產品的計算。

(三)品種法的成本計算程序 1.設置成本計算單(按品種); 2.登記期初余額;

3.歸集和分配當期費用(要素費用、輔助生產費用、制造費用); 4.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 【案例18】 某企業設有一個基本生產車間和供電、鍋爐兩個輔助生產車間,大量生產甲、乙兩種產品,根據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采用品種法計算產品成本。有關成本計算的資料如下:

1.2015年1月初在產品成本

甲產品本月初在產品成本為40 000元,其中直接材料20 000元,直接人工12 000元,制造費用8 000元;乙產品無月初在產品成本。

2.2015年1月生產數量

甲產品本月實際生產工時40 500小時,本月完工800件,月末在產品400件,在產品原材料已全部投入,加工程度為50%。乙產品本月實際生產工時為27 000小時,本月完工500件,月末無在產品。

供電車間本月供電306 000度,其中鍋爐車間30 000度,產品生產200 000度、基本生產車間一般消耗10 000度,廠部管理部門消耗66 000度。

鍋爐車間本月供氣14 500立方米,其中供電車間1 000立方米,基本生產車間10 000立方米,廠部管理部門3 500立方米。

3.2015年1月發生生產費用 (1)本月發出材料匯總見表20。

(2)2015年1月工資結算匯總表見表21。

(3)本月應提折舊費49 000元,其中基本生產車間30 000元,供電車間6 000元,鍋爐車間5 000元,廠部管理部門8 000元。

(4)本月應攤待攤費用(修理費)5 000元,其中基本生產車間2 000元,供電車間1 200元,鍋爐車間800元,廠部管理部門1 000元。

(5)本月以現金支付的費用為6 000元,其中,基本生產車間辦公費1 400元,供電車間辦公費400元,鍋爐車間辦公費200元、修理費800元,廠部管理部門辦公費600元、差旅費2 600元。

(6)本月以銀行存款支付的費用為71 000元,其中,基本生產車間水費2 000元、辦公費1 000元,供電車間外購電力和水費40 000元,鍋爐車間水費20 000元、辦公費800元、修理費1 200元,廠部管理部門辦公費1 800元、差旅費4 000元、招待費200元。

要求: (1)開設甲產品、乙產品成本計算單;開設供電車間,鍋爐車間生產成本明細賬;開設基本生產車間制造費用明細賬和管理費用明細賬。其他總賬和明細賬從略。供電車間和鍋爐車間發生的制造費用,分別記入各自生產成本明細賬,不通過制造費用賬戶。

(2)根據資料進行費用分配和成本計算,編制會計分錄并記入有關賬戶。具體要求如下: 【解析】

(1)根據甲、乙兩種產品直接耗用原材料比例分配共同用料,根據發出材料匯總表和分配結果,編制會計分錄并記入有關賬戶。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

240 000 ——基本生產成本(乙產品)

120 000 ——輔助生產成本(供電)

62 000 ——輔助生產成本(鍋爐)

10 000 制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

4 000 管理費用

6 000 貸:原材料

442 000 (2)根據甲、乙兩種產品的實際生產工時分配產品生產工人工資,根據應付工資匯總表及分配結果,編制會計分錄并記入有關賬戶。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

162 000 ——基本生產成本(乙產品)

108 000 ——輔助生產成本(供電)

10 000 ——輔助生產成本(鍋爐)

12 000 制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

8 000 管理費用

30 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

330 000 (3)編制計提本月折舊的會計分錄并記入有關賬戶。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電)

6 000 ——輔助生產成本(鍋爐)

5 000 制造費用——基本生產車間

30 000 管理費用

8 000 貸:累計舊

49 000 (4)編制本月分攤待攤費用的會計分錄并記入有關賬戶。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電)

1 200 ——基本生產成本爐)

800 制造費用——基本生間

2 000 管理用

1 000 貸:待攤用

5 000 (5)編制本月以現金支付費用的會計分錄并記入有關賬戶。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電)

400 ——輔助生產成本爐)

1 000 制造費用——基本生間

1 400 管理用

3 200 貸:庫存金

6 000 (6)編制本月以銀行存款支付費用的會計分錄并記入有關賬戶。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電)

000 ——輔助生產成本(鍋爐)

000 制造費用——基本生間

3 000 管理用

6 000 貸:銀行款

本((產

本((產

供鍋

供鍋

40 22

71 000 (7)編制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計劃成本分配法)和產品生產用電分配表(生產工時分配法)。輔助生產車間計劃單位成本為電每度0.4元,鍋爐供氣每立方米為4.6元,成本差異計入管理費用;根據產品生產用電分配表和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編制會計分錄并記入有關賬戶。

(8)編制基本生產車間制造費用分配表(生產工時分配表),根據表29的分配結果編制會計分錄并進入有關賬戶。

(9)采用約當產量法計算甲產品月末在產品成本,編制結轉甲、乙兩種產品完工產品成本的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電)

600 ——輔助生產成本(鍋爐)

000 ——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

000 ——基本生產成本(乙產品)

000 制造費用——基本生產間

50 000 管理用

42 50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電)

122 400 ——輔助生產成本(爐)

66 700

4 12

48

32

借:管理費用

2 10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電)

1 800 ——輔助生產成本(爐)

3 900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

040 ——基本生產成本(乙產品)

360 貸:制造用

98 400

59 39

借:庫存商品——甲品

404 568 ——乙品

299 360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甲產品)

568 ——基本生產成本(乙品)

299 360

產產

404

制造企業成本的會計核算

(九)

三、分批法

(一)分批法的涵義和適用范圍

分批法,是按照產品批別作為成本核算對象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

適用范圍:產品通常不重復生產,即使重復,也是不定期的,企業生產(或項目)計劃的編制和核算工作,都是以購買單位的定貨或客戶的項目為依據。

(二)分批法的特點

1.所有的生產費用按產品批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 2.成本計算期與生產周期一致;

3.從理論上講,一般不存在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的問題,但如有批內產品跨月陸續完工時,需要分配。

(三)分批法的成本計算程序 1.設置成本計算單(按批次); 2.登記期初余額;

3.歸集和分配當期費用(要素費用、輔助生產費用、制造費用); 4.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

(四)簡化分批法

不分批計算在產品成本的分批法。適用于批數較多,且月末未完工批數較多的企業。 【案例19】

1.某企業成批生產多種產品,為簡化核算,采用簡化的分批法進行成本計算。2014年6月份有關成本計算資料如下: (1)生產情況

(2)月初在產品成本

6月初在產品成本為1 340 000元,其中直接材料800 000元(9801批次400 000元、9802批次160 000元、9803批次200 000元、9804批次40 000元),直接人工295 000元,制造費用245 000元。月初在產品累計生產工時為100 000小時,其中9801批次34 000小時、9802批次28 000小時、9803批次32 000小時、9804批次6 000小時。

(3)本月發生直接材料費200 000元,全部為9806批次E產品所耗用,本月發生直接人工84 200元,制造費用59 624元,本月實際生產工時26 400小時,其中9801批次6 000小時、9802批次4 000小時、9803批次7 000小時、9804批次5 000小時,9806批次4 400小時。

要求:

(1)開設基本生產成本二級賬和按產品批次設置的產品成本計算單并登記期初余額。 (2)登記本月發生生產費用并按累計間接計入費用分配法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

(3)編制完工產品成本匯總表(見表40),并結轉完工產品成本。

四、分步法

(一)分步法概述

1.分步法的涵義和適用范圍

分步法是以產品的品種及所經過的生產步驟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生產費用,計算各種產品成本及各步驟成本的一種方法。

分步法主要適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驟生產的企業。 2.分步法的特點 (1)成本計算對象

分步法的成本計算對象是每種產品以及每種產品所經過的生產步驟。 (2)成本計算期:一般是定期于月末進行。 (3)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劃分。

(二)逐步結轉分步法

1.逐步結轉分步法的特點和成本計算程序 逐步計算并結轉半成品成本。 2.綜合逐步結轉分步法

上一步驟轉入下一步驟時,不分成本項目而是以綜合余額記入下一步驟的“自制半成品”。 【案例20】

某廠生產的甲產品順序經過第

一、第二和第三共三個基本生產車間加工,第一車間完工產品為A半成品,完工后全部交第二車間繼續加工;第二車間完工產品為B半成品,完工后交第三車間繼續加工;第三車間完工產品為甲產品。甲產品原材料在第一車間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各車間的工資和費用發生比較均衡,月末在產品完工程度均為50%。2015年1月有關計算資料如下: (1)生產數量資料

(2)生產費用資料

要求:根據資料采用逐步結轉分步法(綜合結轉方式)計算甲產品及其A半成品、B半成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按約當產量法計算),編制結轉完工產成品的會計分錄,登記產品生產成本明細賬。 【解析】

會計分錄: 借:庫存商品——甲產品

1 292 500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第三車間)

1 292 500 3.成本還原

成本還原是從最后步驟起,將其耗用上一生產步驟的“半成品”的綜合成本,按照上一生產步驟本月完工半成品的成本項目的比例分解還原為原來的成本項目;如此自后向前逐步分解還原,直到第一生

產步驟為止;然后再將各步驟還原后的相同項目加以匯總,即可求得按原始成本項目反映的產成品成本資料。

成本還原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通過計算成本還原率進行成本還原;另一種是通過計算前幾步驟本月完工半成品的成本項目結構進行成本還原。 (1)計算成本還原率進行成本還原

成本還原率=本月產成品成本中所耗上步半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半成品成本 (2)通過計算前幾個步驟本月完工半成品成本項目的結構進行成本還原。 【案例21】

資料延用【案例20】計算結果。

要求:根據資料采用兩種方法,對第三車間所產甲產品總成本中的自制半成品進行成本還原,并填入表46和表47中。 【解析】

4.分項逐步結轉分步法:是指上一步驟轉入下一步驟的半成品成本,不是以“自制半成品”進行反映的,而是分別成本項目記入下一步驟成本計算單的有關成本項目中,進行分項反映的一種方法。

采用分項結轉分步法計算出來的產品成本,能提供按原始成本項目反映的產品成本結構,不需要進行成本還原。

5.逐步結轉分步法的優缺點

優點:實物結轉與半成品的成本結轉相一致,可以計算出企業實際占用的生產資金數額,便于考核生產資金的占用情況;可以為各步驟消耗半成品、同行業進行半成品成本的對比、企業內部成本分析和考核等提供了半成品成本資料。

缺點:采用綜合結轉法時,若需提供按原始成本項目反映的各產品成本項目的金額,還需進行成本還原,計算工作較為復雜;分項結轉法轉賬手續比較麻煩。

制造企業成本的會計核算

(十)

(三)平行結轉分步法

1.平行結轉分步法的涵義和適用范圍

平行結轉分步法指各步驟不計算半成品成本,而只歸集各步驟本身所發生的費用及各步驟應計入產成品成本的份額,將各步驟應計入產成品成本的份額平行加以匯總,即可計算出完工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也稱不計算半成品成本法。

平行結轉分步法主要在半成品種類較多,又很少對外銷售的企業中采用。 2.平行結轉分步法的特點

(1)成本計算對象是各生產步驟和最終完工產品; (2)半成品成本不隨實物轉移而結轉;

(3)月末,生產費用要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 3.平行結轉分步法的成本計算程序 (1)設置成本計算單; (2)歸集各步驟生產費用,在產成品與在產品間分配; (3)計算每一步驟應計入產成品成本中的份額;

(4)將各步驟中應計入產成品成本中的份額平行匯總,計算產品成本。

4.平行結轉分步法下各步驟應計入產品成本中的份額的計算:

(1)約當產量法:把各步驟全部生產費用按完工產品數量和廣義的在產品數量(約當產量)分配。 注意:廣義的在產品數量包括本步驟在產品的約當產量和以后各步驟的在產品數量。 (2)定額比例法:把全部生產費用按照定額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 【案例22】

某企業生產的甲產品順序經過第

一、第二和第三三個基本生產車間加工,原材料在第一車間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各車間工資和費用發生比較均衡,2015年1月末本車間在產品完工程度均為50%,2015年1月有關成本計算資料如下: (1)生產數量資料

(2)生產費用資料

要求:根據資料采用平行結轉分步法計算甲產品成本,記入產品生產成本明細賬和產品成本計算匯總表根據產品成本計算匯總編制會計分錄。 【解析】

借:庫存商品——甲產品

1 292 500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第一車間)

522 500 ——基本生產成本(第二車間)

385 000 ——基本生產成本(第三車間)

385 000 5.平行結轉分步法的優缺點

優點:各生產步驟月末可以同時進行成本計算,不必等待上一步驟半成品成本的結轉從而加快了成本計算工作的速度,縮短了成本計算的時間;同時,采用平行結轉分步法,能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項目反映的產品成本的構成,有助于進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缺點:采用平行結轉分步法時,半成品成本的結轉同其實物結轉相脫節,各步驟成本計算單上的月末在產品成本與實際結存在該步驟的在產品成本就不一致,因而,不利于加強對生產資金的管理。

(四)逐步結轉分步法與平行結轉分步法的比較 1.成本計算程序不同;

2.各步驟所包括的費用不同; 3.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概念不同; 4.提供的成本資料不同; 5.半成品成本處理方法不同; 6.成本計算的時間不同。

第四節 成本報表的編制和分析

一、成本報表概述

(一)成本報表的涵義

成本報表是會計報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根據日常成本核算資料及其他有關資料定期或不定期編制,用以反映企業產品成本水平、構成及其升降變動情況,考核和分析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成本計劃執行情況及結果的報告文件,是一種內部管理報表。

(二)成本報表的作用

1.綜合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產品成本水平及費用支出情況。

2.可據以分析成本計劃或預算的執行情況、考核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并查明產品成本升降的原因等。

3.為制定和修訂成本計劃提供重要的信息。

(三)成本報表的種類

1.反映產品成本情況的報表:產品生產成本表;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表。 2.反映費用支出的報表:制造費用明細表,期間費用明細表。

(四)成本報表的編制特點 1.更有針對性 2.更具有靈活性 3.更注重時效性

二、成本報表編制、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一)成本報表編制的程序和方法概述

報表的種類、格式、指標項目、編報時間、報送程序和范圍等,由企業根據管理的需要自行決定。

(二)成本報表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1.成本報表分析的意義

通過成本報表分析,可以對企業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有效的控制,并對企業成本計劃的執行結果進行評價;可以提示存在的問題和差距,促使企業尋求降低成本的途徑和方法;可以認識和掌握成本變動的規律性,總結成本管理的經驗和教訓,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水平,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還可以為編制下期成本計劃進行經營決策提供依據。

2.成本報表分析的一般程序

制定計劃→進行分析→編寫分析報告 3.成本報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1)對比分析法 絕對數指標:

①本期實際指標與成本計劃、定額或預算指標對比。

②本期實際指標與前期(上期、上年同期或歷史上最好水平)實際指標對比。 ③企業實際指標與國內外同行業先進指標對比。 相對數指標(比率分析): ①相關指標比率分析 ②構成比率分析 ③動態比率分析 (2)因素分析法

是指某一綜合指標分解為若干個相互聯系的因素,按順序分別計算和分析各因素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

①連環替代法

它是在影響綜合指標的各因素中,順序地把其中一個因素當作可變的,而暫時把其他因素看作不變的,進行替代,從而測定出各個因素對綜合指標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

②差額計算分析法

差額計算分析法是連環替代法的一種簡化形式。它是利用各個因素的實際數與基數之間的差額,計算出各個因素變動對綜合經濟指標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

三、全部產品生產成本報表的編制和分析

(一)按產品品種反映(可比產品成本、不可比產品成本)

表中可列出了可比產品的單位成本、本月總成本和本年累計總成本,又分別列出了上年實際平均數、本年計劃數、本月實際數和本年累計實際平均數,這樣做便于分析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的完成情況。

表中可列出了不可比產品的單位成本、本月總成本和本年總成本,以及全部產品的總成本,還同時列出本年計劃數、本月實際數和本年累計實際平均數。這樣做便于考核不可比產品以及全部產品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

分析:計劃完成情況分析和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目標的完成情況分析。

(二)按成本項目反映

可以分析各成本項目的變動對總成本的影響程度。

按成本項目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發生的產品生產成本表,可分為生產費用和產品成本兩部分。生產費用部分按成本項目反映,產品成本部分是在生產費用合計數的基礎上,加減期初、期末在產品和自制半成品余額計算的產品成本合計數。生產費用和產品成本可以按本年計劃數、本月實際數和本年累計實際數分欄反映,以便于分析利用。如果可比產品單列,還可以增設上年實際數欄。

四、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表的編制和分析

主要產品:經常生產,在全部產品中所占比重較大的那些產品

(一)編制

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表一般包括按成本項目反映的單位成本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兩個部分,并分別反映歷史先進水平、上年實際平均、本年計劃、本月實際和本年累計實際平均的單位成本等。技術經濟指標主要反映每一單位產量所消耗的主要材料、燃料和動力、工時等的數量。

(二)分析

1.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分析:應采用比較分析法,計算實際單位成本比計劃、比上期、比歷史先進水平的升降情況,以便對某些產品進一步按成本項目比較其成本變動情況,查明影響單位成本升降的原因。

2.主要產品單位成本項目的分析:料、工、費。 (1)直接材料項目的分析

①影響材料耗用量變動的因素

材料質量的變化;產品生產工藝和操作方法的改變;產品設計的改進;原材料利用率的變動;原材料作用或配料比例變化。

②影響直接材料價格變動的因素

影響直接材料價格變動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材料采購價格,二是采購費用。 (2)直接人工費用的分析

單位產品直接人工費用的變動,主要受勞動生產率(效率差異)和平均工資水平(工資率差異)兩個因素變化的影響。勞動生產率提高意味著單位產品消耗工時減少,然而,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平均工資水平也有所增長,使單位產品的工資費用有所增加。因此,只有勞動生產率增長超過平均工資水平增長速度時,才會使單位產品成本降低。 (3)制造費用項目的分析

由于制造費用分配標準通常是工時消耗量,因此,單位產品制造費用的變動主要受單位工時消耗量和小時費用分配率變動的影響。

3.技術經濟指標對產品單位成本影響的分析:如產量、產品質量、勞動生產率 (1)產量變動對單位成本的影響

產品成本中既有變動成本也有固定成本,當產量變動時,單位產品的變動費用沒有變化,固定成本總額也不會發生變化,但是單位產品中的固定成本卻會隨產量的增加而減少或隨產量的減少而增加。 (2)產品質量變動對單位成本的影響

企業在生產消耗水平不變的前提下,產品質量提高必然會使單位產品成本降低。產品質量的指標一般有反映本身質量如等級產品和反映工作質量的指標如合格品率、廢品率等。 (3)勞動生產率變動對單位產品成本的影響

勞動生產率提高意味著單位產品工時消耗定額的降低,從而使產品負擔的工資成本相應地減少。但在實際工作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往往伴隨著工資率的增長,從而又會使單位產品成本提高。因此,只有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速度超過工資率增長速度時,才能使產品成本降低。

五、費用報表的編制和分析

(一)各種費用明細表的結構和編制:按項目設置 1.制造費用明細表的結構和編制 2.期間費用明細表的結構和編制

(二)各種費用明細表的分析 1.生產性費用

如制造費用中的折舊費、修理費、機物料消耗等,這些費用的變動與企業生產規模、生產組織、設備利用程度等有直接聯系。這些費用的特點,既不同于與產量增減成正比例變動的變動費用,又不同于固定費用。

2.管理性費用

如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工資、辦公費、業務招待費等。管理性費用的多少主要取決于企業行政管理系統的設置和運行情況以及各項開支標準的執行情況。

3.發展性費用

如職工教育經費、設計制圖費、試驗檢驗費、研究開發費等。這些費用與企業的發展相關,實際上是對企業未來的投資。但是這些費用應當建立在規劃的合理、經濟、可行的基礎上,應將費用的支出與取得的效果聯系起來進行分析評價。

4.防護性費用

如勞動保護費、保險費等。這類費用的變動直接與勞動條件的改善、安全生產等相關。顯然,對這類費用的分析就不能認為支出越少越好,而應結合勞動保護工作的開展情況,分析費用支出的效果。

5.非生產性費用

主要指材料、在產品、產成品的盤虧和毀損。分析這類費用發生的原因,必須從檢查企業生產工作質量、各項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以及庫存材料、在產品和產成品的保管情況入手,并把分析與推行和加強經濟責任制結合起來。

第四篇:工業企業成本費用核算方法

5 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

5.1 企業對于一次支付、分期攤銷的費用,攤銷期限在一年以內的,應當在費用支出時,列作待攤費用,并分別費用項目,按受益期確定分攤額,分月攤入產品成本,不得多攤、少攤或不攤。分攤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長期待攤費用,應通過“長期待攤費用”科目核算。

5.2 企業對于應由本月成本負擔而在以后月份支付的費用,應當在本月提取時,列作預提費用,并分別費用項目計入本月的產品成本,不得多提、少提或不提。預提費用的標準,由企業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并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預提費用與實際發生額差異較大時,應及時調整提取額。多提數額一般應在年終沖減成本,不得保留余額。因特殊情況需要保留余額,應在會計報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中加以說明,并由上級財務機關審查批準。 6 生產損失的核算

生產損失是指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損失,包括廢品損失、停工損失、“三包損失”等。 6.1 廢品損失

6.1.1 企業應對廢品損失進行單獨核算,廢品的報廢損失和修復費用均計算到制造成本。收回材料和廢料的價值以及過失人負擔的賠款應沖減廢品損失成本。

6.1.2 廢品損失的計算,應以質量檢驗部門簽發的廢品記錄和返修為依據,分清責任對象,分別進行核算。

6.1.2.1車間內部發生的屬于本車間責任的廢品損失,應按成本核算對象分別歸集其材料費以及應負擔的人工費和其他費用,直接列入該產品成本計算單的“廢品損失”項內。月末全部計入同種產品的完工產品成本,不留在產品。如當月無完工同種產品時,可結轉下期的同種產品成本。

6.1.2.2發現因上工序車間的責任而造成的廢品損失,應將上工序車間轉入的該項廢品的成本連同本車間發生的直接損失費用或修復費用一并轉入上工序車間。也可采用廢品由上工序車間補料,加工損失轉賬的辦法。由上工序車間將廢品損失列入本期有關產品成本內。

6.1.2.3由于廠部管理部門責任(如材質混淆、工藝失誤等原因)而造成的廢品損失,應轉入廠部財會部門,直接列入本期完工的有關產品成本的“廢品損失”項目內。

6.1.2.4產品(自制半成品)入庫后發現因生產過程造成的廢品損失,應查明原因,按責任歸屬退回責任車間,或轉入廠部財會部門,列入有關產品成本。

6.1.3 經質量檢驗部門鑒定不需要返修而可以降價出售的不合格品,其成本與合格品相同;其售價低于合格品所發生的損失,應體現在銷售損益中,不做廢品損失處理。 企業發生的“三包損失”,以及產品入庫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損失變質的損失,均列入“管理費用”。

輔助生產車間,不單獨核算廢品損失。

6.2 停工損失

6.2.1 車間連續停工三日及以上或全廠性的整日停工,其停工期間支付的生產工人工資和提取的職工福利費,所耗用的燃料和動力費,以及應負擔的制造費用等停工損失由開工生產的產品(不一定是同類產品)負擔。廠部財會部門將停工費用分別成本項目匯集后按照一定標準分配計入當期完工產品的各有關成本項目,不再單另增設“停工損失”成本項目。 6.2.2 少數企業因非季節性和非修理期間的全廠性整月停工,經上級主管財務部門批準,其停工期間所發生的各項費用,計入營業外支出的有關項目內。

6.3 “三包損失”

實行“三包”(包修、包換、包退)的企業,發生的“三包損失”,包括修理費(材料、工資、差旅費等)、退修或調換產品的運雜費、退回報廢產品實際成本減去殘料價值后的凈損失等,應按實際發生額直接計入“管理費用----三包損失”科目。 7 在產品與產成品成本計算 7.1 企業的生產車間一般應設置在產品實物臺賬,記錄各種在產品投料數量、各個階段及工序中在產品的加工數量、完工數量、轉出數量和結存數量。在產品和半成品在車間內部及車間之間傳遞時,要辦理交接手續。

企業的在產品,有實物臺賬記錄的,可以按季盤點;沒有實物臺賬記錄的,必須每月盤點,編制在產品盤點清單,以確定在產品實存數量、完工程度或約當產量,作為計算在產品成本的依據。對于在產品的盤盈、盤虧,應當按照規定報經批準后計入“管理費用”的有關項目。 企業對已完工的產品(包括工業性作業),應當及時辦理檢驗、入庫手續,產成品的賬面結存數量,必須在內定期與實物進行核對盤點。對產成品的盤盈、盤虧,應當按規定報經批準后計入“管理費用”的有關項目。關注《東成空間那點會計文件資料》為上網時間少的會計朋友而備。我們團隊在60多個會計群中收集編著了 《會計財務群雜志問答集》電子書相信對在職的會計同仁有所幫助

7.2 企業應當根據在產品實際結存數量、在產品完工程度,以及完工驗收入庫的產成品數量,結合不同的特點,計算在產品和產成品的成本。

7.2.1 實行按產品批量或定單設置成本計算單的,月末完工產品成本計算單按成本項目所匯集的全部費用,即為完工產品成本。未完工各批產品或定單的成本計算單所匯集的生產費用之和,即為在產品成本。

按批投產、分次完工的產成品,月末計算成本時,完工產品的成本,可暫按定額成本或同種產品最近一期的實際成本計算;該批產品的總成本減去完工產品成本,即為在產品成本。全部產品完工后,再計算全部產品的實際成本。

7.2.2 按品種設置成本計算單,按臺(件)計算產品成本的,如產品結構比較簡單,且生產配套性強,可按月末在產品數量和完工程度,計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再根據約當產量與完工產量的比例,計算在產品和完工產品的成本。

產品結構比較復雜,零部件較多,生產車間完工產品數量按部件轉移,成本按臺(件)結轉的,可分別將當月完工的零部件和在產品按計劃價格(或其他標準:如定額工時、定額材料費等)折算出完工產品數量和在產品數量。

完工產品數量=∑(完工零部件計劃成本或定額工時)/單位產品計劃成本或定額工時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零部件數量X完工程度X計劃單價)/單位產品計劃成本 或=∑(在產品零部件定額工時)/單位產品定額工時

本期該成本計算對象生產費用總額除以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約當產量之和即為單位產品實際成本。根據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約當產量的比例,計算出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成本。 采用約當產量法計算在產品成本時,如材料是一次投入,或材料投入量與加工進度不同步時,應分別計算材料費和人工費的在產品約當產量,再按不同的約當產量計算在產品和完工產品的材料(自制半成品)成本和加工成本(包括燃料和動力、直接工資、制造費用等)。 企業生產的產品品種和生產分工比較穩定,為了便于計算在產品約當產量,可按工序或生產階段分別查定各種產品(或零部件)的在產品成本系數,即某工序上在產品(或零部件)按價值量計算折合完工產品的程度。

某工序在產品成本系數=(產品材料費+截止該工序的加工費)/單位產品計劃成本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X在產品成本系數)

7.2.3 實行大批量連續生產,按品種或產品類別設置成本計算單,進行成本核算的企業或車間,可采用“定額比例法”計算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成本。 定額比例的確定,可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分別采用“定額工時比例法”、“材料定額比例法”、“計劃成本(價格)比例法”等,也可同時采用兩種方法,分別確定材料費和加工費的定額比例。采用“材料定額比例法”計算完工產品材料成本可采用下列方法: 完工產品材料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費X材料費分配率 材料費分配率=(月初在產品材料實際成本+本月發生材料實際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費+月末在產品定額材料費)

燃料和動力、直工福利費、職工福利費、制造費用等,可按當月完工產品實際產量的定額總工時與在產品的定額總工時的比例,將其實際總費用劃分成完工產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 7.2.4 定額管理比較健全,定額資料比較準確的企業,可以根據在產品的結存數量和各項消耗定額,計算在產品成本,再根據全部實際成本扣除在產品成本,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對當月發生的脫離定額的差異,全部計入完工產品成本。

7.2.5 在產品數量很少或期初期末在產品數量基本相等的,可以不計算在產品成本。當期發生的成本費用,全部作為完工產品成本。

7.2.6 在產品數量較多而且各月之間有變化的,如其全部成本中材料費比重很大,也可以只計算在產品的材料成本,當月發生的工資和其他費用,全部計入當月完工產品成本。 7.3 聯產品和副產品

7.3.1各種聯產品,應當視同同類產品,計算其分離時的實際成本;分離后繼續加工的,其成本應當包括分離時的實際成本和加工費用。

7.3.2有副產品的企業,應將各種副產品的價值從總成本的原材料費用中扣除,價值較大的,也可從各個成本項目中比例扣除或單項綜合扣除??鄢母碑a品價值,一般應當根據副產品的出廠價格扣除整理費用和稅金以后的凈額確定。需要繼續加工的副產品,按照上述副產品價值加上加工費用,即為加工后副產品的實際成本。不對外銷售和本企業不能綜合利用的副產品,不應單獨作價沖減產品的實際成本。

7.3.3 企業在同一生產過程生產同品種不同質量等級的產品,其單位成本應當相同,未經事業部批準,不得采用某種分配方法,對各種等級產品確定不同的單位成本。

8 產品銷售成本的結轉 8.1 產品銷售成本的結轉,必須以銷售收入的實現為依據,按照收入與成本配比的原則進行。產品銷售成本的計算口徑必須與銷售收入的計算口徑相一致。不能只計算銷售收入不計算成本,或者只計算成本不計算銷售收入。

8.2 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必須按照規定的方法進行計算。采用實際成本進行產成品明細核算的企業,對于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可以在“分批實際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等方法中選定一種。采用計劃成本的差異及其差異分配率,一般應按產品品種分別計算;如果產品品種繁多,也可按產品類別計算,但不能使用綜合差異率。銷售產品應負擔的成本差異,必須按當月的實際差異率計算。

8.3 采用分期收款結算方式銷售產品的企業,應在分期確認銷售實現的同時,按該批分期收款產品全部銷售成本與全部銷售收入的比率,計算本期應結轉的銷售成本。

9 期間費用的核算

9.1 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營業費用,由廠部財會部門負責歸集和結轉。期間費用除按集團規定的明細項目進行匯集外,還應根據費用的性質和責任歸屬進一步進行分解,按責任單位(部門)核算其發生額。

9.2 當月實際發生的期間費用,分別計入“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內。屬于為取得其他業務收入而支付的銷售費用,應計入“其他業務支出”科目。 9.3 當月歸集的各項期間費用,應在月份終了,采用“賬結法”或“表結法”直接計入當月損益,無需再分配計入各成本核算對象。

9.4 期末編制“主營業務收支明細表”時,期間費用可以按主營業務各項目銷售收入(或銷售成本)的比例,分配計入各項主營業務之中,以便于反映各項目的實現利潤情況。 10 成本費用要素的核算

10.1 成本費用要素內容包括: 10.1.1 外購材料:是指企業為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而耗用的一切由廠外購入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輔助材料、包裝物、修理用備件、低值易耗品等的買價、運雜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等。委托加工材料的加工費和往返運雜費也包括在內。

10.1.2 外購燃料:指企業為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而耗用的各種燃料(包括固體、液體、氣體燃料)的價值,其計算口徑與外購材料相同。

10.1.3 外購動力:是指企業為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而耗用的向外購進的各種動力。 10.1.4 工資:是指企業計入成本費用的職工工資。

10.1.5 職工福利費:是指企業按規定從成本費用中提取的職工福利費。 10.1.6 折舊費:是指企業按照規定計入成本費用的折舊費。

10.1.7 利息支出:是指按規定計入成本費用的借款利息(包括貼現息)支出減去銀行存款利息收入后的凈額。企業經批準發行債券,計入成本費用的利息也應列入本科目。

10.1.8 稅金:是指企業計入成本費用的各種稅金,包括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 10.1.9 其他支出:是指不屬于以上各要素的費用支出,以及計入本期成本費用的待攤費用(不包括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攤銷)和預提費用(不包括預提的利息支出)等。其他支出分為“物質消耗”和“非物質消耗”

10.2 按費用要素核算的成本費用總額與成本費用轉出額之間,存在著下列等式:

10.2.1本期按要素費用核算的成本費用發生額+在產品自制半成品期初余額=本期成本費用轉出額+在產品自制半成品期末余額

10.2.2本期成本費用轉出額=本期商品產品成本+本期完工自制設備成本+其他不包括在商品產品生產成本內的成本費用+本期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結轉額

10.2.3 不包括在商品產品中的成本費用,是指:

10.2.3.1 對本企業在建工程、生活福利部門提供的水電、加工修理、設備安裝等費用。 10.2.3.2 對外和對本企業基本建設、在建工程、生活福利部門提供的運輸勞務費用。

10.2.3.3 轉作待處理財產損失的在產品、自制半成品的盤虧、毀損減去盤盈后的凈損失,應在本項目扣除。

10.2.3.4 轉入“其他業務支出”的各項費用。

10.3 按費用要素歸集成本費用的基本方法是,按成本費用類各總賬科目建立成本費用工作底稿或費用要素核算臺賬,對每個科目都明確其費用要素所對應的會計科目,按借貸關系確定確定各要素的成本費用實際發生額和轉出額。歸集方法可分為由廠部直接歸集和由廠部匯總歸集。

10.3.1 由廠部直接歸集

廠部按成本費用類科目(包括“生產成本”、“制造費用”、“自制半成品”、“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建賬,根據所發生各項經濟業務的經濟性質和科目對應關系,分別列入生產費用和轉出額的有關項目內。 10.3.1.1 成本費用發生額

10.3.1.1.1外購材料和外購燃料,領用時,根據“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在建工程”等科目的貸方計入材料費的發生額;通過分期攤銷方式計入成本費用的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根據“待攤費用”和“長期待攤費用”科目計入發生額;生產領用本企業建設單位的基建材料,通過“工程物資”科目計入發生額;庫存原材料的盤虧和毀損經批準后列入管理費用時,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將其盤虧和毀損減去盤盈后的凈損失計入發生額;材料退庫、生產過程中回收廢料和自制材料交庫、以及計入材料采購成本的自營運輸費用,應根據“原材料”等科目的借方,按其實際成本抵減當期材料費的發生額。 10.3.1.1.2 外購動力,通過“應付賬款”或“銀行存款”科目計入發生額。 10.3.1.1.3 工資,通過“應付工資”科目計入發生額。 10.3.1.1.4 10.3.1.1.5 10.3.1.1.6 10.3.1.1.7 職工福利費,通過“應付福利費”科目計入發生額。 折舊費,通過“累計折舊”科目計入發生額。

利息支出,通過“銀行存款”、“預提費用”科目計入發生額。利息收入抵減發生額。 稅金,計入成本費用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通過“應交稅金”科目計入發生額。印花稅通過“銀行存款”、“待攤費用”科目計入發生額。

10.3.1.1.8 其他支出,通過“現金”、“銀行存款”、“其他應付款”、“待攤費用”、“預提費用”等科目計入發生額。

其他支出按其性質可分為“物質消耗”和“非物質消耗”兩部分,按費用消耗對象屬有形物質還是無形物質為劃分標準。一般以能夠開具增值稅發票的為物耗,其他的為非物耗。 經批準轉入管理費用的庫存商品盤虧和毀損,減去庫存商品盤盈后的凈損失,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計入“其他支出”的“物質消耗”項目內。

10.3.1.2 上述幾個成本費用科目間的內部轉賬,其借、貸方總額相等,相互抵消,不計入成本費用要素的有關項目。

10.3.1.3 成本費用轉出數 商品產品工廠成本,包括轉入成品庫的庫存商品和不通過成品庫而直接發交用戶的產成品和勞務,應分別通過“庫存商品”、“主營業務成本”、“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等科目的借方發生額記列,并與商品產品成本表所列實際總成本一致。 自制設備通過“在建工程”科目記列。

其他不包括在商品產品中的成本費用,應根據“其他應收款”、“其他業務支出”、“在建工程”、“營業外支出”、“應付福利費”、“待處理財產損溢”等科目記列。

本期期間費用結轉額,是指計入當期損益的期間費用。企業在采用“賬結法”計算并結轉本年利潤時,該項目根據“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科目的貸方發生額(或“本年利潤”科目借方發生額)分析填列。

10.3.1.4 期末結余的成本費用,即為“生產成本”和“自制半成品”科目總賬余額之和。 10.3.2 由廠部匯總歸集

廠部財會部門對發生的經濟業務,分成本費用要素向車間轉賬。車間按月編報成本費用表(按成本費用要素支出、內部轉賬、成本費用轉出額、和期初期末在產品余額分項),由廠部財會部門審核匯總,再與廠部的“部室成本費用表”相加,即為全公司的成本費用表。關注《東成空間那點會計文件資料》為上網時間少的會計朋友而備。我們團隊在60多個會計群中收集編著了 《會計財務群雜志問答集》電子書相信對在職的會計同仁有所幫助

第五篇:工業企業成本核算方法 - 副本

工業企業成本核算

一、中小企業的管理特點決定其適用簡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業一般指資產規模不大、產品的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含財務人員)較少的企業,組織體系通常利用垂直式管理體系,管理跨度較小。中小型企業因數量眾多而在國民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到來,掌握先進技術和管理知識的人員創辦新興的科技企業將呈不斷增長趨勢,其中將有為數眾多的小型企業。中小型企業由于由于受到規模、財力和人力的限制,企業內部牽制制度、稽核制度、計量驗收制度、財務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統,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計信息數據采集不準確。

在生產方面具體表現為: 1.沒有專職的成本核算人員;

2.輔助核算部門不獨立核算;

3.車間劃分不明顯或雖明顯但傳遞手續不完善,經常失真;

4.車間管理人員與行政管理人員不易區分。

二、核算方法的選擇

無論什么工業企業,無論什么生產類型的產品,也不論管理要求如何,最終都必須按照產品品種算出產品成本。按產品品種計算成本,是產品成本計算最一般、最起碼的要求,品種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訂單生產,可使用分批法。

同時因小企業一般不對外籌集資金,(待查措詞)不向公共部門報送報表,所執行的也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企業會計制度》或《小企業會計制度》,執行的是參照稅法規定的一種四不像的盡量能起到一些避稅效果的會計政策。這在本文所要介紹的核算方法上也能體現出來。

三、相關科目設置及核算思路

1. 不再分別設置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個科目,將其合并為一個生產成本科目,不按產品設明細帳,直接設原材料、工資及福利費、電力(燃料動力)、制造費用等幾個二級明細科目對大項費用進行歸集。因為一般中小企業經營范圍有限,產品的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歸屬到具體產品外,其它項目并不能歸屬到具體產品,核算到產品沒有實際意義。但當所用原料及所產產品區別較大,可以按產品設明細帳;也可不設,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謂的以表代帳;

2. 因中小企業車間劃分不明顯或雖明顯但傳遞手續不完善,制造費用科目不按車間設明細帳,直接設機物料、修理費、折舊等幾個二級明細科目對車間費用進行歸集。同時因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多參加生產管理,對這種由管理人員參與且發生不會太多、金額不會太大的與生產有關的差旅費、辦公費沒必要再設制造費用-辦公旨同。差旅費什么的二類科目。而是直接記入管理費用。制造費用月底不先進行分配,而是轉到生產成本科目后統一分配;

3. 原材料范圍。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產品構成比例較大的幾種做為原材料,這樣即能減少工作量 ,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進入了成本,可起到一點避稅作用;

4. 對車間月末已領未用的原材料,酌情處理:若價值較低,歸入當月即可;若價值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

5. 廢品損失只在管理上做處理,不單獨做成本核算;

6. 若管理上或生產工藝上非常有必要,設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則不設;

7. 不設在產品科目。生產成本科目月末余額即為其成本(分配方法見下);

8. 不設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記入制造費用---機物料或修理費明細科目,同時設備查帳以備管理需要;若需要設,亦采用一次攤銷法,入帳同時即進行分配;

9. 關于折舊,建議按稅法規定的年限計算,可省去納稅調整的辛苦。稅法沒有明確規定的,再參考財務制度的規定;

10. 對于在產品構成中所占比重較小且數量眾多的存貨建議采用實地盤存制計算每月實際消耗量。

四、日常工作及成本資料的取得

(一)日常

1.成本計算離不開倉庫和車間等單據的傳遞、歸集、整理等,這就需要企業起碼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如庫房管理制度。

2.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記錄、生產通知單、領料單、入庫單等資料要及時轉交會計部門。 3.日常發生的與生產有關的費用歸入生產成本或制造費用科目。

(二)月底

1.計提折舊,結轉制造費用科目到生產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庫月報表,先比對已入財務帳原材料與庫房所報購入數量是否有出入,若有應屬發票未到者,要估價入帳。原材料發出采用加權平均法。 3.取得工資相關資料,計提工資及福利費。

4.由生產車間相關部門提供各工序在產品數量及完工程度。

五、成本費用分配方法

(一)

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業自身的生產技術條件,要能體現受益原則。

2. 分配標準的選擇原則強調所選擇的標準與待分配的費用之間有一定聯系,并且容易取得。 3.能分清受益對象的直接記入,分不清的按一定標準記入。

(二)

1.能直接歸屬到某產品的原材料等大項費用直接歸入相應產品。

2.其它成本費用一律采用產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產品的產值占總產值的比例進行分配,在產品按約當產量計算產值參與分配。

六、成本核算的幾個相關問題

1.成本會計最核心的是了解企業的生產流程和各個關鍵的作業,了解車間最新的生產情況,月底通過編制成本核算報表將財務與業務結合,及時地分析每個月的成本波動,坐在辦公室每天進行核算去沒有什么實際意義。

2.成本核算不只是財務部門、財務人員的事情,而是全部門、全員共同的事情。

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產車間、技術部門、采購部門等多部門的配合;二是計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財務部門的自我評價和時間的驗證,還需要生產、技術等部門的評價,讓生產等部門對自己計算出的結果做個論證等,是有必要的。有時僅財務部門自己檢查有時難以發現問題的。(注意:實際中,財務部門和其它部門檢查的角度或指標多有不同,這好許是易產生差異的原因)

3.成本會計實務可以接受成本會計理論的指引,但要突破相關理論的束縛,不要局限在成本會計理論的框框里面,最好的成本會計核算和管理體系就是最貼近企業生產流程的核算體系,這樣才能反映本公司的生產管理特點,每一個企業的生產特點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層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一樣的關注點,所以在確定整體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體系要有一定的可變性,關鍵的要在成本理論的指導下解決管理層關心的問題,將業務和財務相結合。

4.我國現行的所得稅法是重損益而輕資產,即對期間損益作了大量詳細的禁止性或限制性規定而對資產價值及生產成本的計量卻缺乏相應的規定??墒琴Y產最終會通過折舊、攤銷、銷售等方式轉化為期間費用,現在的資產價值即是今后的期間費用的來源和依據,在我國的成文法中法無禁止即為合法,稅法既然沒有對相關的資產計量作禁止或限制性規定,那么會計功夫的深淺就會決定今后期間費用的多少,而會計本身就是介于藝術和科學之間的一門學科,它離不開估計、判斷并由此衍生出了令人眼花的會計魔術,這為企業納稅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因此現行稅法重損益而輕資產計量的做法無異于開門閉窗。這也為在成本核算這方面提供了足夠的籌劃空間。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遵章守紀廉潔從業心得下一篇:爭做四有好老師演講稿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