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液化石油氣的物理特性

2023-05-21

第一篇:液化石油氣的物理特性

液化石油氣的特性

液化石油氣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特性:

1.常溫易氣化

液化石油氣在常溫常壓下的沸點低于-50℃,因此它在常溫常壓下易氣化。1L液化石油氣可氣化成250—350L,而且比空氣重1.5~2.0倍。由于氣態液化石油氣比空氣重,所以泄漏時常常滯留聚集在地板下面的空隙及地溝、下水道等低洼處,一時不易被吹散,即使在平地上,也能順風沿地面飄流到遠處而不易逸散到空中。因此,在儲存、灌裝、運輸、使用液化石油氣的過程中,一旦發生泄漏,遠處的明火也能將逸散的石油氣點燃而引起燃燒或爆炸。

2.受熱易膨脹

液化石油氣受熱時體積膨脹,蒸氣壓力增大。其體積膨脹系數在15℃時,丙烷為0.0036,丁烷為0.00212,丙烯為O.00294,丁烯為O.00203,相當于水的10~16倍。隨著溫度的升高,液態體積會不斷地膨脹,氣態壓力也不斷增加,大約溫度每升高1℃,體積膨脹0.3%~0.4%,氣壓增加0.02~0.03MPa。國家規定按照純丙烷在48℃時的飽和蒸氣壓確定鋼瓶的設計壓力為1.6MPa,在60℃時剛好充滿整個鋼瓶來設計瓶內容積;并規定鋼瓶的灌裝量為0.42kg/L,在常溫下液態體積大約占鋼瓶內容積的85%,留有15%的氣態空間供液態受熱膨脹。所以,在正常情況下,環境溫度不超過48℃,鋼瓶是不會爆炸的。如果鋼瓶接觸熱源(如用開水燙、用火烤或靠近供熱設備等),那就很危險。因為溫度升高到60℃時鋼瓶內就完全充滿了液化石油氣,氣體膨脹力直接作用于鋼瓶,而后溫度再每升高1℃,壓力就會急劇增加2~3MPa。鋼瓶的爆破壓力一般為8MPa,此時溫度只要升高3~4℃,鋼瓶內的氣壓就可能超過其爆破壓力而爆炸。如果超量灌裝鋼瓶,那就更加危險。據實驗,規定灌裝量為15kg的鋼瓶,超裝1.5kg,在35。C時液態就充滿了瓶內容積,在40℃時就有可能引起鋼瓶爆炸;若超量灌裝2.5千克,在20℃時液態就充滿了瓶內容積,在25℃時就可能使鋼瓶爆炸。如某地一用戶為貪小便宜,通過私人關系在液化氣站往鋼瓶內多灌了2kg液化石油氣,拿回家停放不久就爆炸了,造成物毀人亡。

3.流動易帶電

液化石油氣的電阻率約為1011~1014 Ω·cm,流動時易產生靜電。實驗證明,液化石油氣噴出時產生的靜電電壓可達9000V以上。這主要是因為液化石油氣是一種多組分的混合氣體,氣體中常含有液體或固體雜質,在高速噴出時與管口、噴嘴或破損處產生強烈摩擦所致。液化石油氣中含液體和固體雜質愈多,在管道中流動愈快,產生的靜電荷也就愈多。據測試,靜電電壓在350-450V時所產生的放電火花就可點燃或點爆。

4.遇火易燃爆

液化石油氣的爆炸極限約為1.7%--0.7%,自燃點約為446℃~480℃,最小引燃(爆)能量約為0.26mJ。就是說,液化石油氣在空氣中的濃度處在1.7%,-0.7%的范圍內,只要受到O.26mJ點火能量的作用或受到446,480℃點火源的作用即能引起燃燒或爆炸。1kg液化石油氣與空氣混合濃度達到4%(化學計量濃度)時,能形成12.5m3的爆炸性混合氣,爆速可達2000-3000m/s,爆炸威力相當于10~20kgTNT(炸藥)爆炸的當量。在標準狀況下,1m3液化石油氣完全燃燒大約需要30m3的空氣,產生100760kJ的熱量,形成2100℃的火焰溫度??梢?,液化石油氣一旦燃爆,將會造成嚴重危害。 5.含硫易腐蝕

液化石油氣中大都含有不同程度的微量硫化氫。硫化氫對容器設備內壁有腐蝕作用,含量愈高,腐蝕作用愈強。據測定,民用液化石油氣中硫化氫對鋼瓶的內腐蝕速度可高達O.1mm/a。液化石油氣容器是一種受壓容器,內腐蝕可使容器壁變薄,降低容器的耐壓強度,縮短容器的使用年限,導致容器穿孔漏氣或爆裂,引起火災爆炸事故。同時,容器內壁因受硫化氫的腐蝕作用會生成硫化鐵粉末,附著在容器壁上或沉積于容器底部,隨殘液倒出,遇空氣還有生熱引起自燃的危險。

液化石油氣站事故易發部位及危險點有:罐區、儲罐、灌瓶間、壓氣機室和儀表間、接卸站臺、汽車槽車、氣瓶庫、液化氣管道等。

1.罐區

罐區是液化石油氣站的危險區域,在其內設置了盛裝各種危險品的壓力儲罐和附屬設施。如果罐區選址不當,地面坑洼不平,布局不合理,防火間距不夠,消防水源不足,消防道路不暢,防雷設施不完善等,都會帶來火險隱患,一旦發生火災,容易蔓延,難于撲救。

2.儲罐

儲罐為盛裝液化石油氣的壓力容器。由于罐體材質及附件的缺陷、灌裝操作失誤、疏于試壓檢修等原因,容易發生泄漏、著火、爆炸事故。

3.灌瓶間

在氣瓶灌裝的過程中,由于氣瓶完好程度不同,同時灌裝的注氣連接口又多,裝、卸操作頻繁,氣流速度大,靜電的危險性增多,灌滿程度、氣溫高低、通風排氣條件好壞等一系列因素,都可能造成火災爆炸事故。

4.壓氣機室及儀表間

因其周圍是易燃易爆物品,處于爆炸危險區域,設備故障和儀表失靈誤動作等都可能帶來嚴重火險,導致火災爆炸事故。

5.接卸站臺

接卸站臺有各種裝卸設備和管道,容易發生跑、冒、滴、漏,是事故的多發區。

6.汽車槽車

汽車槽車是運輸和裝卸液化石油氣的機動壓力容器,由于槽車罐體材質缺陷,安全附件不齊全或失靈,嚴重超裝,進入裝卸區排氣管不戴火花熄滅器或靜電接地不良,誤啟動槽車拉斷卸氣管而造成大量液化氣泄漏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火災爆炸事故。

7.氣瓶庫

氣瓶庫是存放大量實瓶和空瓶的場所。由于氣瓶本身的缺陷(如腐蝕、損傷等),角閥不良,嚴重超裝以及氣溫、通風、搬運等一系列原因,都有可能招致火災爆炸事故。

8.液化氣管道

從煉油廠或石油化工廠的液化氣儲備供應總站的儲罐到火車或汽車裝車站臺,以及從卸車站臺送到分配、零售站的儲罐,再送到灌裝間裝瓶,都要管道密閉輸送。液化氣管道涉及的面和點很寬很廣。由于壓力大、流速快,泄漏和靜電帶來的危險比較突出。已有多起事故都是因為管子斷裂、閥門漏氣、高壓液化石油氣噴出,遇明火或靜電放電火花引起著火爆炸。

液化石油氣是從石油的開采、裂解、煉制等生產過程中得到的副產品。液化石油氣是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包括:丙烷(C3H8)、丙烯(C3H6)、丁烷(C4H10)、丁烯(C4H8)和丁二稀(C4H6),同時還含有少量的甲烷(CH4)、乙烷(C2H6)、戊烷(C5H12)及硫化氫(H2S)等成分。從不同生產過程中得到液化石油氣,其組成有所差異。

在常壓條件下,液化石油氣C

3、C4成分的沸點都低于常溫,容易汽化為氣體,由于C5以上成分的沸點較高,在C

3、C4等汽化之后仍以液態殘留在容器之中,因此稱為殘液。我國民用液化石油氣殘液含量較高。

液化石油氣是煉油廠在進行原油催化裂解與熱裂解時所得到的副產品。

催化裂解氣的主要成份如下(%):

氫氣5~

6、甲烷

10、乙烷3~

5、乙烯

3、丙烷16~20、丙烯6~

11、丁烷42~

46、丁烯5~6,含5個碳原子以上的烴類5~12。

熱裂解氣的主要成份如下(%):

氫氣

12、甲烷5~

7、乙烷5~

7、乙烯16~

18、丙烷0.5、丙烯7~

8、丁烷0.2、丁烯4~5,含5個碳原子以上的烴類2~3。

第二篇:液化石油氣主要成份和基本特性

1、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份是丙烷和丁烷,分別為含有三個碳原子和四個碳原子的碳氫化合物,習慣上稱為碳

三、碳四,均為可燃物質。

2、液化石油氣在常溫常壓下無色無味呈氣態。通常會在其中加入一個有明顯氣味的添加劑,這樣在液化氣泄漏時,人們便會覺察。

3、液化石油氣在常溫常壓下無色無味呈氣態,用降溫或增壓的方法可使其轉變為液態,使用前在減壓或升溫,使之轉變為氣態。從液態轉變為氣態時,其體積將膨脹約250-300倍。

4、液態液化石油氣比水輕,一般為水重的0.5-0.6倍。氣態液化石油氣比空氣重,約為空氣的1.5-2倍重。

5、液化石油氣液態時的體積膨脹能力約為水的10-16倍,充滿液態液化石油氣的容器,溫度每升高1度,容器內的壓力會急劇上升。

6、氣態的液化石油氣比重較大,是空氣的1.5-2.0倍,泄漏后易聚集在低洼處,不易擴散。

7、液化石油氣是一種高熱值、無污染的能源。其充分燃燒的產物為二氧化碳和水,它的火焰溫度高達2000攝氏度,其熱值是天然氣的3倍,人工煤氣的5倍。

8、液化石油氣在空氣中的濃度增至一定水平時會使人麻醉發暈,嚴懲時致人喪命。

9、氣態的液化石油氣著火溫度比較低,為360攝氏度—460攝氏度,液化石油氣的濃度達到1.5%-9.5%時即可遇明火爆炸,液化氣一旦出現泄露極易發生危險,故液化氣為易燃、易爆和可燃氣體。

10、液化石油氣的危害性主要有三種:①易燃易爆②凍傷③有毒。

11、液化石油氣屬于甲類危險品。

天然氣成分及特性

1、天然氣的成分?

天然氣以甲烷(CH4)為主要成分的氣體混合物。甲烷含量占95%以上,另外含有少量的乙烷、丁烷等烷烴以及二氧化碳、氧、氮、硫化氫、水份等。

2、天然氣具有哪些特征?

1)密度比空氣輕。如果發生泄漏,會漂浮在空中,比液化石油氣易擴散,所以在安全性上比液化石油氣更好。

2)無毒、無味。(輸送中加入特殊的臭味以防泄漏時可察覺),安全燃燒同樣需要大量的新鮮空氣,1立方米天然氣燃燒需耗用9.52立方米的空氣,同時產生1立方米的二氧化碳和2立方米的水蒸氣;故在用氣時亦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3)易燃、易爆。天然氣和一定的空氣混合后,遇到明火或達到645以上溫度,即刻就會燃燒;在密閉的空間中天然氣的濃度只要達到5—15%,遇到明到645的溫度,就會發生爆炸;發生事故時后果十分嚴重,所以切記安全使用。

第三篇:液化石油氣的MSDS

MSDS

一、化學品標識 化學品中文名稱 化學品英文名稱

二、成分/組成信息 主要成分

三、危險性概述 危險性類別 化學類別 侵入途徑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 慢性影響

四、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 吸入 若有凍傷,就醫治療。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必要時到公司醫務室作進一步處理。 第2.1類易燃氣體。 烴類。 侵入途徑吸入。

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濃度吸入可引起單純窒息。

有頭暈、頭痛、興奮或嗜睡、惡心、嘔吐、脈緩等;重癥者可突然倒 下,尿失禁,意識喪失,甚至呼吸停止??芍缕つw凍傷。

長期接觸低濃度者,可出現頭痛、頭暈、睡眠不佳、易疲勞、情緒不 穩以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 丙烷、丙烯、丁烷、丁烯。 液化石油氣

liquefied petroleum gas;compressed petroleum gas

五、燃爆特性與消防 燃燒性 閃點(℃) 易燃。 -74 爆炸下限[%(V/V)] 5 引燃溫度(℃) 426-537 爆炸上限[%(V/V)] 33 最小點火能(mJ)

0.02 危險特性 極易燃,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熱源和明火有燃燒爆炸 的危險。與氟、氯等接觸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其蒸汽比空氣重, 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切斷氣源。若不能立即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正在燃燒的氣體。噴

滅火方法 滅火劑

六、泄漏應急處理 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

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盡 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

應急處理

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將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 空曠地方或裝設適當噴頭燒掉。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 再用。

七、操作處置與儲存

儲存于陰涼、通風倉間內。倉內溫度不宜超過30℃。遠離火種、熱源。 防止陽光直射。應與氧氣、壓縮空氣、鹵素(氟、氯、溴)、氧化劑等

儲存注意事項

分開存放。儲存間內的照明、通風等設施應采用防爆型,開關設在倉 外。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 備和工具。驗收時要注意品名,注意驗瓶日期,先進倉的先發用。

八、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呼吸系統防護 眼睛防護 身體防護 手防護

九、理化特性 外觀與性狀 熔點(℃) 沸點(℃) 無色氣體或黃棕色油狀液體,有特殊臭味。 -81.8(119kPa) -83.8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護,高濃度環境中,建議佩戴防毒面具。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護,高濃度接觸時可戴安全防護眼鏡。 穿防靜電工作服。 戴一般作業防護手套。

相對密度(水=1)

0.62 相對密度(空氣=

0.91 1)

飽和蒸氣壓(kPa) 4053(16.8℃) 燃燒熱(kJ/mol)

1298.4 臨界溫度(℃) 35.2 臨界壓力(MPa)

6.14 溶解性 微溶于水、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 主要用途 用作燃料。

十、穩定性和反應性 穩定性 聚合危害 避免接觸的條件 禁忌物 穩定。 聚合。 受熱。

強氧化劑、鹵素。

燃燒(分解)產物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十

一、生態學資料 其它有害作用 十

二、廢棄處置 廢棄處置方法 十

三、運輸信息 包裝方法 鋼質氣瓶。

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采用剛瓶運輸時必須戴好 鋼瓶上的安全帽。鋼瓶一般平放,并應將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 高度不得超過車輛的防護欄板,并用三角木墊卡牢,防止滾動。運輸 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裝運該物品的車輛排

運輸注意事項

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 嚴禁與氧化劑、鹵素等混裝混運。夏季應早晚運輸,防止日光曝曬。 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 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建議用焚燒法處置。 該物質對環境有危害,應特別注意對地表水、土壤、大氣和飲用水的 污染。

第四篇:液化石油氣泄漏事故的堵漏

摘要:結合幾起液化氣泄漏事故搶險的經驗和教訓,分析了液化石油氣泄漏事故中堵漏的重要意義,介紹了堵漏前的準備,堵漏的各種方法,堵漏人員的防護及后勤保障,供相關人員商榷。關鍵詞:液化石油氣;泄漏;堵漏液化石油氣泄漏事故在全國范圍內曾多次發生,有的甚至形成惡性爆炸事故,造成了眾多的人員傷亡和巨大的財產損失。液化氣泄漏事故歷來被視為搶險救援的一大難點,但其發展有規律可循。只要搶險人員掌握其特點和規律,運用正確的堵漏方法,不僅能取得搶險成功,而且可以避免和減少人

液化石油氣泄漏事故在全國范圍內曾多次發生,有的甚至形成惡性爆炸事故,造成了眾多的人員傷亡和巨大的財產損失。液化氣泄漏事故歷來被視為搶險救援的一大難點,但其發展有規律可循。只要搶險人員掌握其特點和規律,運用正確的堵漏方法,不僅能取得搶險成功,而且可以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

1 堵漏的意義和面臨的危險

液化石油氣泄漏事故的典型發展過程是泄漏、氣體爆燃、穩定燃燒、儲罐爆炸和連鎖爆炸。液化氣泄漏事故發展迅速而殘酷。液化氣泄漏后,迅速揮發擴散并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隨時可能遇火星發生爆炸。爆炸后,高溫火焰使儲罐溫度、壓力迅速上升而發生儲罐爆炸。儲罐爆炸的威力遠遠超過氣體爆炸,它產生的高溫、沖擊波和爆炸碎片對搶險人員造成傷害并嚴重毀壞其他儲罐而造成連鎖爆炸,但堵住泄漏即可控制險情的發展。

堵漏時,搶險人員處在易燃氣體包圍之中,隨時可能遇火星爆炸傷及搶險人員。 2 堵漏前的準備

2.1 根據氣體擴散情況確定停車位置和進攻方向

液化石油氣的揮發擴散遵循著一定的規律。液化氣泄漏后迅速揮發成氣體,其密度為空氣的1.5至2倍,氣體會沿地面擴散,在地表面和低洼地帶聚集,不易擴散。氣體濃度從泄漏中心向外逐漸降低。近距離區域的氣體濃度高于爆炸濃度上限,為高濃度區;稍遠區域的氣體濃度在爆炸濃度范圍以內,為爆炸危險區;再向外的氣體濃度低于爆炸濃度下限,為低濃度區。如果爆炸危險區或高濃度區出現火星,則爆炸危險區的氣體發生爆炸,高濃度區的氣體快速燃燒消耗,在這個短暫的過程中,高濃度區和爆炸危險區的氣體溫度飆升,體積瞬間膨脹,危害范圍比原高濃度區和爆炸危險區還大,為傷害區,人員在此區域以內將受到傷害;傷害區以外為安全區。從圖1可以看出,傷害區包含了高濃度區、爆炸危險區和部分低濃度區。氣體的擴散受泄漏量的影響,匯漏量大則擴散范圍大。1979年12月18日,吉林市煤氣公司液化氣站的球罐破裂,氣體在幾分鐘內擴散至250米外遇明火發生爆炸。而1986年12月29日,一列液化氣火車槽車行至衡陽站時,一節槽車的安全閥起跳,氣體擴散范圍不過50米。

氣體的擴散還會受到風和地勢的影響。泄漏事故發生的現場往往有風或地勢不平,氣體向下風方向和地勢較低方向的擴散速度明顯快于其它方向,形成不規則形狀的高濃度區、爆炸危險區和傷害區,見圖2。

消防車應??吭谛孤c的上風、側風或地勢較高方向與泄漏點距離較遠的地方,車頭向外,以防風向變化時能迅速調整消防車??奎c。消防車的發動機皮帶在高速運轉時會產生上千伏的靜電電壓,其放電能量足以點燃液化氣。汽車的眾多電氣設備都不是防爆電器,因此必須將消防車布置在爆炸危險區之外。如2000年7月17日吉林省梅河口市合誠液化氣站發生泄漏事故,消防隊員將消防車布置在離罐區150米的上風方向和側風方向,通過水帶長距離供水驅散和稀釋氣體,保證了人員、裝備的安全。

搶險救援應當選擇從泄漏點的上風方向和地勢較高方向接近泄漏點。在此方向上,爆炸危險區和傷害區半徑小,而下風方向和地勢較低方向爆炸危險區和傷害區半徑大,因而從上風方向和地勢較高方向更容易接近泄漏點進行偵察和堵漏。 2.2 根據氣體擴散情況劃定警戒區

對于搶險救援來說,有重要意義的是爆炸危險區和傷害區。爆炸危險區以內要禁絕一切火源,防止氣體爆燃。除進行有效防護的搶險人員以外,其他搶險人員應該被布置在傷害區以外。在實際搶險中,一般是劃定一個包含爆炸危險區和傷害區,并考慮了安全系數的警戒區??蛇\用可燃氣體濃度測試儀在泄漏現場周圍各個方向測試氣體濃度,濃度大于1%的范圍以內為警戒區。因氣態石油氣密度比空氣大,測試儀應布置在貼近地表處。因氣體擴散受泄漏量、風力等條件的影響時刻在變化,警戒范圍要根據測得的數值隨時調整。

警戒區內要禁絕一切火源。液化石油氣的點火能量僅為0.175至0.38mJ,普通火場中常用的電話、電臺等通訊設備,照相機、攝影相機等宣傳設備,手電筒探照燈等照明設備,消防車、扳手等搶險設備都是潛在的火源,不能進入警戒區。進入警戒區使用的工具必須是無火花工具,電器必須是防爆電器。普通的鐵質工具表面涂上石蠟可防止產生火花,水帶接口等外露金屬部分綁上膠帶,可避免水帶拖動時與水泥地面或其它金屬碰撞產生火花,搶險作業時金屬之間發生碰撞可能產生火花的部位,可用水槍對準發生碰撞的部位射水防止火花的產生。

2.3 布置水槍陣地驅散氣體

在劃定警戒范圍和選好進攻方向后,應盡快從外圍組織強有力的水槍梯隊,利用水驅動排煙機、噴霧水槍驅散空氣中的液化氣氣霧,利用開花水槍驅散地面

沉積氣體,整體逐步推進,人為地將氣體向下風方向和地勢較低方向驅散,便于偵察人員、堵漏人員接近泄漏源偵察或堵漏。 2.4 選擇堵漏時機

在搶險救援過程中,堵漏作業一定要抓緊時間在白天進行,以免照明燈具、開關等點燃液化氣。

3 根據泄漏情況選擇恰當的堵漏方法

搶險人員應當通過詢問氣站工作人員、實地查看等方法查明泄漏的具體情況,為堵漏做好準備。搶險人員應當查明的事項有:系統是在漏氣還是漏液,發生泄漏的是管道還是儲罐,泄漏點的形狀是圓孔狀、環狀、帶狀還是不規則形狀。 3.1 漏氣和漏液兩種情況的堵漏

漏氣比漏液的危險性小。當液化石油氣系統發生漏氣時,液化氣在系統內氣化吸熱,使系統內溫度下降,壓力也隨之下降,有利于堵漏搶險作業。而漏液時

液化氣在系統外氣化吸熱,系統內的壓力和溫度均沒有下降,另外如果液體噴到搶險人員的皮膚上還會造成人員凍傷,不利于堵漏作業。

如何判別液化石油氣系統是在漏氣還是漏液呢?漏氣時,由于石油氣不再從空氣中吸收熱量,不會形成白霧;漏液時,由于漏出的液體在罐外氣化吸熱,使環境溫度迅速下降,空氣中的水分凝固形成白茫茫一片霧氣,同時泄漏點會出現結冰現象。

發生漏氣和漏液時堵漏的方法也不同,漏液時可使用凍結的方法堵漏而漏氣時則不能。凍結法是在漏液處纏上一定厚度的繃帶,可使用銅絲加固,然后澆水使繃帶浸水。漏出的液體氣化吸熱,使浸水的繃帶降溫結冰,從而達到止漏的目的。

泄漏止住以后,繃帶的溫度又會逐步上升,尤其是在夏季或有太陽照射的情況下上升更快,使冰層破壞而再次泄漏。為防止氣溫上升冰層破壞,可用棉被進行覆蓋并固定,起到遮擋陽光、保持局部低溫的作用。如2000年3月8日,黑龍江代馬溝路段一輛液化氣槽車傾翻發生漏液,搶險人員使用凍結法堵住泄漏,但3月10日中午氣溫升高,結凍處出現松動險情,搶險人員用棉被覆蓋,遮擋了陽光,保持了結凍處的低溫,排除了險情。 3.2 管道泄漏和儲罐泄漏的堵漏

液化石油氣系統的管道或法蘭泄漏時危險性較小而儲罐泄漏時危險性較大。管道或法蘭泄漏時,泄漏部位一般離儲罐遠,泄漏點與罐體之間有閥門,只要停止輸送氣體、關閉閥門即可切斷泄漏。儲罐泄漏時不能直接關閉閥門切斷泄漏。

因儲罐的管線、閥門眾多,為保證操作正確,必須有熟悉工藝流程的氣站工作人員參加關閉閥門。

閥門是液化石油氣管道上易發生泄漏的部位。閥門法蘭之間的密封墊片在高壓液化石油氣的溶脹作用下易發生老化、開裂等形式的損壞。法蘭分為閥門前法蘭和閥門后法蘭,如果閥門后法蘭發生泄漏,只要關閉閥門即可切斷泄漏;如果閥門前泄漏,則應該關閉該泄漏點更前的閥門進行堵漏,也可利用密封膠填塞,再用繃帶、石棉繩纏繞的方法進行堵漏。 3.3 先注水再堵漏

儲罐底部或從儲罐底部引出的液相管及閥門發生泄漏時,可利用液化氣比水輕且不與水相溶的性質(液相液化氣的比重是水的0.5至0.6倍)通過進液管或排污管向罐內注人一定量的水,在罐內底部形成水墊層,水墊層漫過泄漏點,泄漏點開始噴水后再進行堵漏,此時氣體燃燒爆炸的危險性和堵漏的難度均大大降低,見圖3。如1985年1月6日,北京市煤氣公司云崗儲備廠三號罐底部發生泄漏,搶險人員通過排污管向罐內注水,封閉泄漏口后再進行堵漏,成功排除了險情。

注水法堵漏應注意下列事項:①儲罐的底部、下部或從儲罐引出的液相管及其閥門泄漏時可用注水法,儲罐引出的氣相管及其閥門泄漏用注水法則不能奏效。注水法能否成功的關鍵是水墊層的高度能否達到泄漏點,液相管伸到罐底,水墊層能到;而氣相管伸到罐頂,水墊層不能到。②液化氣的溫度應當還處在50℃以下。液化氣儲罐的設計溫度是50℃以下,注水作業應該在其設計溫度范圍內進行。注入水的溫度不能高于液化石油氣的溫度,否則注入的水會對液化氣起加熱作用,使罐內壓力增加,險情加劇。⑧所注水的體積加上液態液化氣的體積應小于儲罐容積的90%。觀察儲罐的液面計,當液面上升到警戒液位時,應立刻停止注水。④注水作業不能產生火源,當使用氣站的水泵進行注水時,因水泵一般不是防爆型電器,要首先確認泵房、配電房等處的可燃氣體濃度低于1.6%方可進行注水,另外還要防止搶險救援的其它過程中產生的火星點燃液化氣。 3.4 根據泄漏點缺口形狀決定堵漏材料

缺口為圓形時,可用尖木料堵塞。如1988年4月,武漢金屬回收公司液化氣站一儲罐的溫度計被沖掉造成泄漏,該泄漏點為圓形,搶險人員找來木棍,一端削尖,插入溫度計接管孔并錘緊,成功制止了泄漏。

泄漏口為較長的帶狀時,應選擇棉被、石棉被、加壓氣墊或汽車橡膠內胎等較平展的物品作墊,用安全繩、銅絲,石棉繩等加固,再給加壓氣墊或汽車橡膠內胎充氣的方法堵漏。如2000年3月8日黑龍江省代馬溝路段一液化氣槽車傾翻,在罐體上形成長15cm,寬0.3cm的泄漏點,搶險人員使用棉被作墊、用安全繩加固堵住了泄漏。

泄漏點為環狀時,可用石棉繩、棉布條等進行纏繞堵漏。如2000年4月13日,福建省南平市閩北液化氣有限公司外洋站發生泄漏并爆燃,搶險人員撲滅火焰

后發現二號罐的管道進氣閥法蘭泄漏,因泄漏點形狀為環形,搶險人員先放松管道連接處的螺帽,然后在墊片處纏繞石棉繩作墊,再緊螺帽堵住了泄漏。

泄漏點為不規則的形狀時,可用密封膠填塞,再用繃帶,石棉繩加固的方法進行堵漏。 3.5 燃燒階段的堵漏 3.5.1 直接止漏

如果泄漏燃燒點是在管線上而不是在儲罐上,則可直接關閉閥門切斷氣源。如2000年4月13日,福建省南平市閩北液化氣公司外洋儲罐站發生泄漏并燃燒,搶險人員將儲罐的四個進料閥、二個出料閥全部關緊,切斷氣源,從而扭轉了整場滅火戰斗的局面。 3.3.2 先撲滅火焰再堵漏

如果燃燒點就在儲罐上,或燃燒點與儲罐之間的閥門損壞無法關緊,則只能先撲滅火焰,再及時堵漏。

4 堵漏人員的安全防護 4.1 堵漏人員要防燒傷

非搶險人員不得進入警戒范圍。以往搶險人員受傷主要是體表大面積燒傷和呼吸道灼傷。進入警戒范圍的搶險人員必須進行有效防護,應穿全密封消防防化服,排成梯形分隊,每名隊員都得到強水流的跟進掩護。在沒有全密封消防防化服的情況下,搶險人員應當配戴貯壓式空氣呼吸器,防止呼吸道灼傷;內衣應穿棉質汗衫、襯褲并淋濕,頭部使用毛巾包裹并淋濕,然后再穿戰斗服、戰斗靴、戴頭盔防止體表燒傷。

要減少搶險人員數量和人員在警戒范圍的停留時間。能用設備代替人員的應當使用設備,如配合堵漏、驅散氣體時需要長時間噴水,則應當使用帶架水槍和固定水炮。搶險人員作業的間隙要到警戒范圍之外休息和待命。

堵漏時要停止其它作業。其它作業不僅可能產生火星引發爆炸,而且增加了警戒區的人數。1998年3月5日,西安市液化氣管理所發生泄漏,一部分搶險人員堵漏,一部分人員同時進行倒罐作業,結果爆炸發生時增加了人員傷亡數量。 4.2 搶險人員要防凍傷

當泄漏的是液態石油氣時,堵漏搶險人員要戴皮手套穿棉衣以防凍傷。液體泄漏時,在罐外氣化并吸熱,使周圍環境降溫,最低溫度達零下四十多度,如果液體直接噴到人的皮膚上,就會造成人員凍傷。2000年7月17日,吉林梅河口市合誠液化氣站發生液體泄漏。搶險人員未穿防護服直接進行堵漏,結果堵漏未成,反而造成雙手和面部多處凍傷。 5 堵漏的后勤保障

保證可靠的供水對堵漏搶險的成功至關重要。驅散液化氣和對堵漏人員進行防護都需要大量沖水,供水一旦中斷,堵漏搶險人員的安全就失去了保障。如1998年3月5日西安市“3.5”液化氣泄漏事故中,供水中斷導致搶險人員的防護用水不足,大量搶險人員燒傷。

要長時間、高強度供水。一起液化氣泄漏事故往往耗水數千噸。如2000年7月15日,一輛液化氣槽車行至綿陽市劍門路時,與寶成鐵路橋下沿相撞造成泄漏。消防部門在堵漏搶險的6個多小時里共組織供水干線7條,出水槍10支,射水2376噸。

供水中斷的最常見原因是供電中斷。禁戒區劃得過大,就有可能造成水廠、水泵站等部位停電導致停水。如1998年3月5日西安市“3.5”事故中禁火區劃得過大,大面積停電使得距事故現場360m和680m遠的地上消火栓供水中斷,消防隊員只好從遠處運水,供水經常中斷,最終造成嚴重后果。事實上當時液化氣擴散的范圍遠遠沒有達到360m,更沒有達到幾公里外的水泵站,水泵站正常運行是安全和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史群如等.液化石油氣站安全技術與管理.1990.

[2] 郭朋鷗.液化石油氣安全技術與管理.中國勞動出版社,1991. [3] 伍和員.滅火戰術與訓練改革.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9. [4] 孫倫等.中國火災統計年鑒.中國人事出版社,199

9、2001.

第五篇:液化石油氣叉車的管理規定

1、 液化石油氣叉車如果燃料用盡,不會像汽油機一樣讓發動機熄火,當鋼瓶內液化氣用完時,駕駛員會明顯感覺到馬力減弱,但仍能以瓶內殘余的液化氣行駛一段距離,此時駕駛人不要踩油門,將車駛至安全地點,準備充氣(雙顏燃料系統,此時可以切換至汽油繼續行駛一段時間)。

1.1. 液化氣叉車補充燃料有兩種方式 1.1.1.換瓶

根據叉車的設計,鋼瓶可以卸下,再將充過液化氣的新鋼瓶換上即可繼續使用。 1.1.2.在叉車上直接加氣到鋼瓶內

這種方式是指廠內有自設加氣設備而言,叉車需要重起時,就將叉車駛到加氣站旁,直接充氣不必將鋼瓶卸下。

1.2. 不論采取何種加氣方式,應注意事項:

1.2.1. 加氣或換瓶,必須在室外通風良好、安全,并符合當地消防標準的場所進行; 1.2.2. 叉車必須停穩、熄火,操作人員必須離開駕駛座;

1.2.3. 四周嚴禁煙火或接近熱源、火源及低凹之處(以免液化氣積存不散); 1.2.4. 小心處理鋼瓶,自叉車上卸下后,不得碰撞、摔擲或在地上滾動; 1.2.5. 加氣時,必須由經過訓練及有經驗的人員負責進行; 1.2.6. 加氣人員在加氣過程中,必須全程監視,不得離開現場。 1.3加氣步驟

1.3.1.換瓶前,必將出口處手動開關旋緊,讓發動機以怠速繼續旋轉,直接管內的燃料燒盡為止;

1.3.2.在鋼瓶溢出閥出口處有一快換接頭,將其旋開分離(由于此處公、母接頭內部均有逆止裝置,故兩端均不會漏氣,少許漏出屬于正?,F象),將母接頭固定在支架上的公接頭處,以防液化氣軟管隨意擰開造成意外;

1.3.3.小心卸下鋼瓶,將鋼瓶置于直立位置,在鋼瓶的充氣閥上接上充氣接頭(隨車備用); 1.3.4.充氣時,將加氣槍套在瓶上的填充閥上旋緊;

1.3.5.將瓶上“80%液位孔”用手旋開,拉動充氣槍上的扳手,開始加氣;

1.3.6.將鋼瓶內液面達80%時,會有白霧從“80%液位孔”冒出,此時立刻停止加氣,將80%液位孔旋緊關閉,取下加氣槍,此時有少許泄露,屬于正常;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英皇假日酒店員工手冊下一篇:隱患排查治理行動方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