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幼學瓊林拼音版范文

2022-06-30

第一篇:幼學瓊林拼音版范文

幼學瓊林 文事

《幼學瓊林》釋譯(文事)

周道云

考輯

【原文】多才之士,才儲八斗;博學之儒,學富五車。

【注釋】才高八斗:“八斗”是南朝詩人謝靈運稱頌三國魏詩人曹植時用的比喻。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來人們便把“才高八斗”這個成語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學富五車:形容學問淵博?!肚f子》:“惠施多方,其書五車。”陳汝元《金蓮記》:“不佞姓蘇,名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學富五車,才高八斗”。 另一聯略異:名士才儲八斗;鴻儒學富五車。

【譯文】才華橫溢的士人才儲八斗,學識廣博的儒士學富五車。 【原文】三墳五典,乃三皇五帝之書;八索九丘,是八澤九州之志。

【注釋】三墳五典:三墳:指伏羲、神農、黃帝的書;五典:指少昊、顓頊、高辛、唐、虞的書。相傳為我國最早的古籍。

八索九丘:古書名,已經遺失。漢代孔安國《尚書序》:八卦之說,謂之八索;索,求其義也。九洲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

另一聯略異:三墳五典,古圣之真傳;七緯九經,先民之秘要。

【譯文】三墳五典是記載三皇五帝事跡的歷史書;八索九丘是描寫八澤九州的地理志。

【原文】書經載上古唐虞三代之事,故曰《尚書》;易經乃姬周文王周公所系,故曰《周易》。

【注釋】尚書:又稱《書》、《書經》,為一部多體裁文獻匯編,長期被認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但是清華簡證明傳世的《尚書》為偽書。該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戰國時期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因是

1 儒家五經之一,又稱《書經》。

周易: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亦稱易經,簡稱易,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被相傳為周人所做。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于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干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

另一聯略異:《尚書》皆虞夏商周之政事,《周易》乃羲文姬孔之精微。

【譯文】尚書上記載的是上古時期堯、舜和夏、商周三代的政事;周易由周文王、周公所編纂,是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的精心杰作。

【原文】二戴曾刪《禮記》,故曰《戴禮》;二毛曾注《詩經》,故曰《毛詩》。 【注釋】二戴:指漢代戴德、戴圣兄弟,曾刪定《禮記》。 二毛:指西漢毛亨、毛萇叔侄倆,曾注釋《詩經》。

【譯文】戴德、戴圣刪減禮記,所以禮記叫做載禮;毛亨、毛萇曾經注解詩經,故而詩經又名毛詩。

【原文】孔圣修春秋,因獲麒麟而絕筆;太公論韜略,悉假虎豹以名篇。

【注釋】獲麟絕筆:孔子編寫《春秋》時,西狩獲麒麟。于是??鬃泳筒粚懘呵锪?。所以,春秋有一個別稱,叫麟經。不久之后,孔子就死了。麟經成了孔子的絕筆。 韜略:本指《六韜》《三略》,均為古代兵書。引申為戰斗用兵的計謀。

【譯文】孔子修春秋,至魯哀公十四年因捕獲麒麟而停筆,因此春秋別名麒經。太公談論韜略都是借著虎豹來命那篇章之名。

【原文】榮于華袞,乃《春秋》一字之褒;嚴于斧鉞,乃《春秋》一字之貶。 【注釋】華袞:古代王公貴族的多采的禮服。常用以表示極高的榮寵。袞:音滾。袞服的意思是中國古代天子祭祀時所穿的繡有龍的禮服。

斧鉞:是古代酷刑中的一種,意思是用斧鉞劈開頭顱,使人致死。另外,斧鉞在上

2 古代還是用于作戰的兵器,而且是軍權和國家統治權的象征。鉞音月。

【譯文】《春秋》上一個字的褒揚,如同華袞的榮耀;《春秋》上一個字的貶斥,如同斧鉞的嚴厲。

【原文】縑緗黃卷,總謂經書;雁帛鸞箋,通稱簡札。 【注釋】縑緗:淺黃色的絲絹,用來保護書??V音兼。 黃卷:夾在書中滅蟲的黃紙。

雁帛:漢朝曾假稱從一只系有帛書的雁身上得到蘇武的消息,借此向匈奴索還蘇武。 鸞箋:印有鸞鳳的信箋。

簡札:用以書寫的竹簡木札。亦指功用與簡札相同的書寫用品。

另一聯略異:縹緗黃卷,總謂經書;雁帛魚書,通稱簡札。魚書:指書信。 【譯文】縑緗和黃卷都是經書的總稱。雁帛和鸞箋皆為書信的別名。 【原文】錦心繡口,李太白之文章;鐵畫銀鉤,王羲之之字法。

【注釋】錦心繡口:形容才思橫溢,文辭優美。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繡:指繡有花紋、像的紡織品。

鐵畫銀鉤:形容書法家運筆,其點畫剛鍵柔美。

另一聯略異:錦心繡口,李供奉之詞章;鐵畫銀鉤,王右軍之字法。

【譯文】錦心繡口是用來形容李白的詩文,詞藻華麗文思優美,畫銀鉤用來比喻王羲之的書法筆力剛健,生動圓潤。

【原文】雕蟲小技,自謙文學之卑;倚馬可待,羨人作文之速。

【注釋】雕蟲小技:比喻微小的技能,也用來謙稱自己寫的詩作或文章。雕蟲:蛀木的蟲。

倚馬可待:靠著即將出征的戰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寫得快。倚:靠。

3 另一聯略異:雕蟲謙藝學之卑,倚馬夸文思之捷。

【譯文】像雕蟲般的小技自謙藝學的太卑;有倚馬一樣的大才,是稱羨別人寫作神速。

【原文】稱人近來進德,曰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羨人學業精通,曰面壁九年,始有此神悟。

【注釋】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三國時魯肅對呂蒙的贊語?!度龂尽份d:呂蒙原是一介武夫,經孫權勸學后,漸有學識,魯肅稱之士別三日,“非復吳下阿蒙”?,F以“士別三日”形容大有長進、煥然一新,即更刮目相待。

面壁九年:面壁:佛家語,指面對墻壁默坐靜修。原指中國佛教禪宗始祖達摩在少林寺面壁靜修了九年,將法衣傳給了慧可。后比喻在學習上下得功夫極深。 另一聯略異:別來三日,便當刮目相看;面壁九年,方能有此神悟。

【譯文】贊揚別人進步神速就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稱贊別人學業精通,謂面壁九年才能有這樣的神悟。

【原文】五鳳樓手,稱文字之精奇;七步奇才,羨天才之敏捷。

【注釋】五鳳樓手:宋代楊大年的《楊文公談苑》曰:“韓浦、韓洎能為古文,洎常輕浦,語人曰:‘吾兄為文,譬如繩縛草舍,庇風雨而已。予之文,能造五鳳樓手。’浦聞其言,因人遺蜀箋,作詩與洎曰:十樣蠻箋出益州,寄來新自浣溪頭。老兄得此全無用,助爾添修五鳳樓。”宋辛稼軒的《鷓鴣天·夢斷京華故倦游》便用此典,“君家兄弟真堪笑,個個能修五鳳樓。”

七步奇才:指曹植。有七步成詩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氣,文思敏捷。 另一聯略異:五鳳譽其精奇,七步稱其敏速。

【譯文】造五鳳樓是贊他文字的精奇,七步成章是頌揚他才思敏捷七步成詩。 【原文】譽才高,曰今之班馬;羨詩工,曰壓倒元白。

4 【注釋】班馬:指的是漢代的兩位著名歷史學家的簡稱,“班”指班固,“馬”指司馬遷。司馬遷寫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班固寫有斷代史《漢書》,這兩部著作是“前四史”之一。班馬的創作對我國史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壓倒元白:元、白,指唐代詩人元稹和白居易。用來比喻作品勝過同時代有名的作家。楊汝士與白居易、元稹參加宴會,即席作詩,大家推楊汝士的詩最好,楊汝士回去對人說:今日壓倒元白了。

另一聯略異:詩之工者,壓倒元白;才之高者,媲美班馬,

【譯文】稱譽人家才學高尚,便說是當代的班固、司馬遷;稱羨別人善于寫詩,說可以壓倒元稹、白居易。

【原文】漢晁錯多智,景帝號為智囊;高仁裕多詩,時人謂之詩窖。

【注釋】晁錯:是西漢文帝時的智囊人物,漢族,潁川人。漢文帝時,晁錯因文才出眾任太常掌故,后歷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賢文學。在教導太子中受理深刻,辯才非凡,被太子劉啟(即后來的景帝)尊為“智囊”。

智囊:古人用來形容聰明智慧之士,比如秦代的樗里子、西漢的晁錯、三國魏的桓范等人,都曾經被當時人稱為“智囊”。

詩窖子:五代詩人王仁裕的別名。清吳任臣《十國春秋·王仁裕傳》:“生平作詩滿萬首,蜀人呼曰詩窖子。”亦省稱“詩窖”。清陸鳳藻《小知錄》:“詩窖,王仁裕也”。 另一聯略異:晁大夫以多智而號智囊;王仁裕以能詩而稱詩窖。

【譯文】漢代晁錯很有智慧,漢景帝稱他為智囊,王仁裕著詩萬篇,時人稱他為詩窖。

【原文】騷客即是詩人,譽髦乃稱美士。

【注釋】騷客:通常和文人并用,亦稱騷人,是詩人的別稱。源于屈原所作之《離騷》,后人多以騷客來形容詩人,或文人的不得志。

5 譽髦:美好英俊?!对娊洝罚?ldquo;古之人無斁﹐譽髦斯士。”譽髦斯士,謂選拔英杰之士。后因以"譽髦"指有名望的英杰之士。髦音毛。 【譯文】騷客,就是詩人,譽髦,是俊士的美名。 【原文】自古詩稱李杜,至今字仰鐘王。 【注釋】李杜:指李白、杜甫。

鐘王:指三國時書法家鐘繇和晉代書法家王羲之。 另一聯略異:自古詩人推李杜,至今字學仰鍾王。

【譯文】自古以來論詩者推崇李白、杜甫;迄今為止書法界最敬仰的是鐘繇、王羲之。

【原文】白雪陽春,是難和難賡之韻,青錢萬選,乃屢度屢中之文。

【注釋】白雪陽春:原指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較高級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難賡:難以繼續。

青錢萬選:比喻文章出眾。唐代張鶩每次應試都名列前茅。人們稱贊他的文章如青銅錢,萬選萬中,稱他為“青錢學士”。

另一聯略異:陽春白雪,難和難賡;萬選青錢,屢試屢中。

【譯文】陽春白雪的曲調都是最難以和唱的,也最難以接續的高雅之曲;萬選青錢的高才,是形容屢試屢中的好文章。

【原文】驚神泣鬼,皆言詞賦之雄豪。遏云繞梁,原是歌音之嘹亮。 【注釋】驚神泣鬼:形容震動很大,十分感人。

遏云繞梁:遏,音惡,停止。歌聲優美,使游動的浮云為之停下來靜聽,似余音繞著屋梁,不愿散去。遏云:指聲音宏亮、高昂,阻止住行云。繞梁:相傳古代有叫韓娥的女子唱歌換得食物,她走以后,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6 另一聯略異:文賦之雄,可驚神而泣鬼;音詞之妙,每遏云而繞梁。

【譯文】詩文詞賦雄健豪放,鬼神也為之震驚;歌聲優美嘹亮使人難忘,連天上的云都停駐聆聽。

【原文】涉獵不精,是多學之弊,咿唔占畢,皆讀書之聲, 【注釋】涉獵:粗略地閱讀、瀏覽,不深入鉆研。 咿唔:形容讀書的聲音。 占畢:誦讀,吟誦。占音攙。

另一聯略異:涉獵不精,乃好博之弊;咿唔不輟,是勤讀之功。

【譯文】涉獵廣泛不求精深是學習者的弊病,終日咿唔不肯休息,是勤苦誦讀的工夫。

【原文】連篇累牘,總說多文;寸楮尺素,通稱簡札。 【注釋】累牘:形容文字眾多。牘,音讀,文書也。 寸楮:名片、書信。也指小塊的紙。楮音楚。

尺素:素,白絹,古代用絹等織物寫字,通常長一尺,后將“尺素”引申為書信。 簡札:用以書寫的竹簡木札。亦指功用與簡札相同的書寫用品。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板。札,音扎。古時寫字的小木筒。

【譯文】一篇接一篇的書牘一大堆,是形容多文的樣子;一寸寬的紙,一尺長的素,都是說的信札。

【原文】以賂匃文,謂之潤筆;因書得粟,謂之舌耕。 【注釋】匃:古同“丐”。乞求。

潤筆:古代人們用毛筆寫字,但使用毛筆之前,通常會先用水泡一泡,把筆毛泡開、泡軟,這樣毛筆較容易吸收墨汁,寫字時會感覺比較圓潤。因此,毛筆泡水這個動作就叫“潤筆”。后來“潤筆”被泛指為請人家寫文章、寫字、作畫的報酬。

7 粟:小米,中國古稱稷或粟。脫殼制成的糧食,因其粒小,直徑2毫米左右,故名。 舌耕:以教書講學謀生。

另一聯略異:以物求文,謂之潤筆之資;因文得錢,乃曰稽古之力?;牛嚎疾旃糯氖论E,以明辨道理是非、總結知識經驗,從而于今有益、為今所用。 【譯文】請人作詩文書畫的酬勞稱為潤筆。因為教書而得到糧食稱之為舌耕。 【原文】文不加點,機杼自成一家;字無空設,詞意俱從百煉。

【注釋】文不加點: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點:涂上一點,表示刪去,改動、修改的意思。

機杼一家:指文章能獨立經營,自成一家。布局自成一體。機杼:原指織機。 空設:虛置。

百煉:多次鍛煉;久經磨煉。

另一聯略異:文章全美,曰文不加點;文章奇異,曰機杼一家。

【譯文】文思敏捷一氣呵成,無須修改謂之文不加點,這樣的文章新奇,有自己的特色風格稱為機杼一家。字句沒有空設,要使命意遣詞,能夠掃盡虛浮都從百煉。 【原文】襪線之才,自謙才短;記問之學,自愧學膚。

【注釋】襪線:孫光憲《北夢瑣言》載:“韓昭、仕王氏,至禮部尚書、文思殿大學士。粗有文章,至於琴棋書算射法,悉皆涉獵。以此承恩於后主。時有朝士李臺嘏曰:‘韓八座事藝,如拆襪線,無一條長。’”后因謂藝多而無一精者。亦比喻才學短淺。

記問之學:只是記誦書本,以資談助或應答問難的學問。指對學問未融會貫通,不成體系。

學膚:學問膚淺。膚:淺薄。

另一聯略異:襪線之才甚短,記問之學必膚。

8 【譯文】自謙才華不足謂之襪線線之才,自慚學淺,只有書本知識而無見解稱記問之學。

【原文】應試無文,謂之曳白;書成鐫梓,謂之殺青。 【注釋】曳白:卷紙空白,只字未寫。謂考試交白卷。曳音業。 鐫梓:刻印。

殺青:古代是用竹簡寫字,要先將竹烤出水分去掉青皮,稱為殺青。 另一聯略異:曳白乃應試無文,殺青亦風流罪過。

【譯文】參加考試的人,做不出文章而交白卷,叫做曳白;著作完成之后,鐫刻在梓木上,叫做殺青。

【原文】裁詩之苦,費其推敲;曠學之弊,在乎作輟。 【注釋】裁詩:作詩。

推敲:唐代詩人賈島寫“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時,想用推字,又覺得敲字好,邊考慮邊作推和敲的動作,不知不覺沖撞了韓愈的車駕,韓愈問明緣由后說,敲字好。后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復琢磨,反復斟酌。 曠學:荒廢學業。 作輟:停止。輟音綽。

另一聯略異:裁詩曰推敲,曠學曰作輟。

【譯文】斟酌字句反復考慮叫做推敲,剪裁詩章的苦處,費心于文字的推敲?;膹U學業的弊病,是在于不時作輟。

【原文】文章浮薄,何殊月露風云;典籍儲藏,皆在蘭臺石室。 【注釋】浮?。狠p薄,不樸實。 月露風云:比喻無用、華而不實的文字。 典籍:泛指古今圖書。

9 蘭臺:漢代宮內藏書之處,以御史中丞掌之,后世因稱御史臺為“蘭臺”。東漢時班固曾為“蘭臺令史”,受詔撰史,故后世亦稱史官為蘭臺。又唐中宗曾改“秘書省”為蘭臺。

石室:古代藏圖書檔案處。

【譯文】文章浮淺言之無物,如同月露風云;古代典籍圖書的儲藏,都在蘭臺石室。 【原文】祖龍無道,焚書坑儒;唐帝右文,開科取士。 【注釋】祖龍:秦始皇。

無道:指社會政治紛亂,黑暗。不行正道,作壞事。多指暴君或權貴者的惡行。 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毀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的事件。焚,燒;坑,把人活埋;儒,指書生。焚毀典籍,坑殺書生。比喻對文化和文化人的摧殘。 唐帝:指唐太宗李世民。 右文:崇尚文治。

開科取士:指舊舉行科舉考試以選取優異的士人??疲嚎婆e考試。 另一聯略異:秦始皇無道,焚書坑儒;唐太宗好文,開科取士。

【譯文】秦始皇暴虐無道,焚燒書籍,活埋書生。唐太宗網羅人才開科取士。 【原文】依樣葫蘆,正謂行文之剿襲;潦草塞責,不求下語之精詳。

【注釋】依樣葫蘆:照別人畫的葫蘆的樣子畫葫蘆。比喻單純模仿,沒有創新。同“依樣畫葫蘆”。

剿襲:抄襲。“剿”同“抄”。剽竊人言以為己說。

解釋潦草:草率,不精密,不認真;塞:搪塞。形容做事敷衍了事,馬馬虎虎,不負責任。 精詳:精細周詳。

10 另一聯略異:花樣不同,乃謂文章之異;潦草塞責,不求辭語之精。

【譯文】依著舊樣畫出葫蘆,是說人作文章只知抄襲不會創作。草率馬虎語辭不求精詳。

【原文】邪說曰異端,又曰左道;讀書曰肄業,又曰藏修。 【注釋】邪說:荒謬有害的言論。

異端:指不屬于正統思想的思想派別,通常含有負面的含意,或稱旁門左道;但也可指不重要的思想流派,即小道。

左道:手足以右邊為方便,故稱不正當之術為左道。邪門旁道,多指非正統的巫蠱、方術等。旁門左道一詞,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別,現泛指不正派的東西。“左道”一詞儼然有著濃厚的貶義色彩。

肄業:修習課業。古人書所學之文字于方版謂之業,師授生曰授業,生受之于師曰受業,習之曰肄業。今稱在學校學習沒有畢業或尚未畢業的為“肄業”。

藏修:亦作“藏脩?!抖Y記》:“君子之於學也,藏焉,脩焉,息焉,游焉。”鄭玄注:“藏謂懷抱之;脩,習也。”后以“藏修”指專心學習。 另一聯略異:異端左道,邪說橫流;肄業藏修,讀書攻苦。

【譯文】奸邪的論說,叫做異端,又叫旁門左道;讀書學習,叫做肄業,又叫藏修。 【原文】作文曰染翰操觚,從師曰執經問難。

【注釋】染翰操觚:翰:毛筆;操觚:拿木簡寫文章。指提筆作文。觚音孤。 執經問難:手捧經書,質疑問難。后多指弟子從師受業。 另一聯略異:作文曰染翰操觚,請業曰執經問難。

【譯文】古代沒有紙,就在四棱木板上寫字,所以作文稱為染翰操觚;拜師學習,是求教學問,所以叫做執經問難。

【原文】求作文,曰乞揮如椽筆;羨高文,曰才是大方家。

11 【注釋】如椽筆:指大手筆?!稌x書》載:王珣夢見有人給他一支像椽那樣大的筆,要他寫重要文章。不久皇帝死了,所有的文件都由王珣寫成。后用“如椽筆”指文筆雄健遒勁。椽音船。

大方家: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 另一聯略異:求文曰乞如椽筆,譽美曰是大方家。

【譯文】請人寫文章說乞揮如椽筆,稱贊別人文章高妙說這才是大方家。 【原文】競尚佳章,曰洛陽紙貴;不嫌問難,曰明鏡不疲。

【注釋】洛陽紙貴:比喻作品風行一時,廣為流傳。晉代文學家左思構思十年寫出《三都賦》,豪富之家競相買紙傳抄,洛陽因此紙價上漲。

明鏡不疲:明亮的鏡子不為頻繁地照人而疲勞。指有學問的人不怕多請教。比喻人的智慧不會因使用而受損害。

另一聯略異:共羨佳章,洛陽紙貴;喜于答問,明鏡不疲。

【譯文】文章得到大家推崇廣泛流傳稱為洛陽紙貴。有學問的人不嫌別人請教多稱為明鏡不疲。

【原文】稱人書架曰鄴架,稱人嗜學曰書淫。

【注釋】鄴架:唐代李泌被封為鄴侯,藏書很多,故后來稱書架為鄴架。 書淫:沉迷于書的人。

另一聯略異:藏書稱為鄴架,嗜學號為書淫。

【譯文】唐代李泌封鄴侯藏書豐富,后來稱贊他人書多便說鄴架,嗜書成癖好學不倦的人便稱為書淫。

【原文】白居易生七月,便識“之無”二字;唐李賀才七歲,作《高軒過》一篇。 【注釋】《新唐書》載:相傳唐代詩人白居易,生下來七個月時,就認得“之”、“無”兩個字,百試不誤。

12 王定?!短妻浴吩唬喉n愈和皇甫兩位一同拜訪李賀時,賀年僅7歲,“總角荷衣”出迎,并作《高軒過》答謝: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瓏。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云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羅心胸,元精耿耿貫當中。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另一聯略異:樂天七月,便識之無;長吉七歲,作高軒過。

【譯文】白居易出生才七個月,便認識了之、無這兩個字;李賀七歲就有文名,作了高軒過這一篇文章。

【原文】開卷有益,賢君之要語;不學無術,權相之為人。

【注釋】開卷有益: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打開書本,總有益處。常用以勉勵人們勤奮好學,多讀書就會有得益?!稘扑嗾勪洝罚禾谌臻啞队[》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賢君:宋太宗。

不學無術:原指沒有學問因而沒有辦法?,F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班固《漢書·霍光傳》:然光不學亡術,暗于大理。亡音無。學,五經之學。術音述,古籍多通假,術即述,說的是霍光不通官場權術。今人多將不學無術之術,理解為辦法,是不識古文而望文生義。 權相:霍光。

【譯文】只要開卷就有益處,是宋太宗身體力行的話,不知學習沒有道術,是班固對霍光的評語。

【原文】漢劉向校書于天祿,太乙燃藜;趙匡胤代位于后周,陶谷出詔。 【注釋】太乙燃藜:漢代劉向元宵節時一人在祿閣校書,有一個黃衣老人進來吹燃拐杖頭照明,自稱是太乙星的精魂。

13 陶谷出詔: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即皇帝位時,沒有后周皇帝禪位詔書,翰林學士陶谷已寫好詔書,這時就從袖中拿出。

另一聯略異:劉向校書蕓閣,丙夜燃藜;孫康執卷茅詹,隆冬映雪。

【譯文】漢代的劉向,在天祿閣校正五經,元宵這一天,遇見一位老人,自稱是太乙星精,手執青藜杖,為他點燃明亮的火焰;趙匡胤代替后周做皇帝,是在陳橋兵變時,有個翰林學士陶谷,代替后周皇帝擬成禪位詔書。從袖里捧出。 【原文】江淹夢筆生花,文思大進;揚雄夢吐白鳳,詞賦愈奇。

【注釋】夢筆生花: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南朝梁代江淹夢見有人授給他五色筆,后來文辭更妙。

夢吐白鳳:相傳漢揚雄著《太玄經》時夢吐白鳳。后因以比喻出眾的才華或才華出眾之士。

另一聯略異:李白夢筆生花,文藻大進;揚子夢口吐鳳,詞賦愈奇。

【譯文】南朝梁代的江淹夢見筆上生出五彩繽紛的花朵,以后作文,構思謀篇,如行云流水,大有進步;漢代揚雄夢見自己口里吐出白鳳來,再作詞賦,遣詞造句,如有神助,更加新奇。

【原文】李守素通姓氏之學,敬宗名為人物志;虞世南晰古今之理,太宗號為行秘書。

【注釋】李守素:唐代趙州人,世代為山東名族。十八學士之一。被許敬宗稱為人物志。

虞世南:唐代詩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余姚人,唐初書法家,文學家。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歷任秘書監、弘文館學士等。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唐太宗出行,有人請求帶些書,唐太宗說:虞世南就是行走秘書監,不用帶書。

14 另一聯略異:李守素號為人物志,虞世南呼為行秘書。

【譯文】李守素精通姓氏之學,許敬宗戲稱之為人物志。虞世南明悉古今之理,唐太宗稱其為行秘書。

【原文】茹古含今,皆言學博;咀英嚼華,總曰文新。

【注釋】茹古含今:接受、包含古今的所有知識。猶言博古通今。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茹:吃。

【譯文】說人茹古含今,是對學問淵博、通曉古今的稱贊;說人口咀精英,齒嚼華美,都是贊許文章的新奇,不同流俗。

【原文】韓公文望尊隆,泰山北斗,程子涵養潤澤粹,良玉精金。 【注釋】韓公:唐代文學家韓愈,字退之。

泰山北斗: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缎绿茣?middot;韓愈傳贊》:“自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泰山:東岳,在山東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

程子:宋代理學家程顥,人稱為明道先生。 精金良玉:比喻人品純潔,性情溫和。

程頤《程明道先生行狀》:“先生資稟既異,而充養有道,純粹如精金,溫潤如良玉。”精:純潔。良:溫和。

另一聯略異:文望尊隆,韓退之若泰山北斗;涵養純粹,程明道如良玉精金。 【譯文】韓愈文章聲望尊隆,世人景仰他如泰山北斗。程顥涵養純粹,世人比之為良玉精金。

【原文】李白才高,咳唾隨風生珠玉;孫綽詞麗,詩賦擲地作金聲。

【注釋】李白《妾薄命》詩曰:漢帝寵阿嬌,貯之黃金屋??韧俾渚盘?,隨風生珠玉。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卻疏。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

15 收。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孫綽:字興公,晉代人。范榮期稱贊他寫的《天臺賦》擲地會發出金石之聲。劉義慶《世說新語》:“孫興公作《天臺賦》成,以示范榮期云:‘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 擲音至。

另一聯略異:含英咀華,咳唾隨風生珠玉;包今統古,賦詩擲地作金聲。 【譯文】李白詩才極高,脫口而出便是珠玉之句,孫綽博學善文,包今統古,為文詞賦華麗,擲地有金石之聲。

16

第二篇:幼學瓊林 釋道鬼神

【原文】

如來釋迦,即是牟尼,原系成佛之祖;老聃李耳,即是道君,乃為道教之宗①。

鷲嶺、祗園,皆屬佛國;交梨、火棗,盡是仙丹②。 沙門稱釋,始于晉道安③;中國有佛,始于漢明帝。 篯鏗即是彭祖,八百高年;許遜原宰旌陽,一家超舉④。 波羅猶云彼岸,紫府即是仙宮⑤。

曰上方、曰梵剎,總是佛場;曰真宇、曰蕊珠,皆稱仙境⑥。 伊蒲饌可以齋僧,青精飯亦堪供佛⑦。 香積廚僧家所備,仙麟脯仙子所飧⑧。

佛圖澄顯神通,咒蓮生缽;葛仙翁作戲術,吐飯成蜂⑨。 達摩一葦渡江,欒巴噀酒滅火⑩。 吳猛畫江成路,麻姑擲米成珠。

飛錫掛錫,謂僧人之行止;導引胎息,謂道士之修持。 和尚拜禮曰和南,道士拜禮曰稽首。

曰圓寂、曰荼毗,皆言和尚之死;曰羽化、曰尸解,悉言道士之亡。

女道曰巫,男道曰覡,自古攸分;男僧曰僧,女僧曰尼,從來有別。

羽客黃冠,皆稱道士;上人比丘,并美僧人。 檀越檀那,僧家稱施主;燒丹煉汞,道士學神仙。 和尚自謙,謂之空桑子;道士誦經,謂之步虛聲。

菩者普也,薩者濟也,尊稱神祗,故有菩薩之譽;水行龍力 大,陸行象力大,負荷佛法,故有龍象之稱。

儒家謂之世,釋家謂之劫,道家謂之塵,俱謂俗緣之未脫;儒家曰精一,釋家曰三昧,道家曰貞一,總言奧義之無窮。 達摩死后,手攜只履西歸;王喬朝君,舄化雙鳧下降。 辟谷絕粒,神仙能服氣煉形;不滅不生,釋氏惟明心見性。 梁高僧談經入妙,可使頑石點頭,天花墜地;張虛靖煉丹既成,能令龍虎并伏,雞犬俱生。

藏世界于一粟,佛法何其大;貯乾坤于一壺,道法何其玄。 妄誕之言,載鬼一車;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無鬼論》作于晉之阮瞻;《搜神記》撰于晉之干寶。 顏子淵、卜子夏,死為地下修文郎;韓擒虎、寇萊公,死作陰司閻羅王。

至若土谷之神曰社稷,干旱之鬼曰旱魃。 魑魅魍魎,山川之祟;神荼郁壘,啖鬼之神。

仕途偃蹇,鬼神亦為之揶揄;心地光明,吉神自為之呵護。

【注釋】

①如來釋迦:即釋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佛教創始人。姓喬達摩,名悉達多,釋迦族人,為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凈飯王之子。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圣人”,是佛教徒尊稱他的圣號。老聃李耳:老子,道教的始祖。春秋時的思想家,著有《老子》。

②鷲嶺:也稱鷲山、靈山,即靈鷲山,是佛說法之地,在中印度。據說佛常住在那里。祗園:即祗樹給孤獨園。是釋迦牟尼去舍衛國說法時與僧徒停居之處。佛國:佛的出生地,指天竺,即古印度。交梨、火棗:道教認為是神仙吃的兩種水果。

③沙門:梵語音譯“沙門那”的簡稱,也譯作“桑門”,就是僧侶、僧徒。意思是勤修善法,止息惡習。釋:中國佛教對釋迦牟尼的簡稱,后來又泛指佛教。東晉道安受戒,用釋作姓,開中國漢族僧尼稱釋之先河,后來就相襲乘。釋慧皎《高僧傳·釋道安傳》:“初魏晉沙門,依師為姓,故姓名不同。安以為六師之本,莫尊釋迦,乃以釋命氏。”

④篯鏗:即彭祖。姓篯,名鏗。顓頊玄孫,生于夏代,商代被封于彭城,傳說活了八百歲(一說七百六十七歲)。許遜:東晉人,字敬之,汝南人(今屬河南)。曾跟吳猛學道,后舉孝廉,曾是旌陽縣令,后棄官東歸,周游江湖。傳說全家四十二口人在南昌西山同時升天。

⑤波羅:也作“波羅伽”或“波羅蜜多”,梵語音譯,就是波羅蜜,意思是到彼岸,也就是成佛以后的境地。紫府:道家稱呼先人的住所。

⑥上方:指仙和佛所居的天界。梵剎:梵的意思是清凈,剎在此是指竿,也就是掛經幡的柱子。僧人居住的地方,應當豎幡以告眾人。后來泛指佛寺為梵剎。真宇:真人居住的庭宇。蕊珠:神仙居住的地方。道家傳說天上有蕊珠宮,為神仙居住的地方。 ⑦伊蒲饌:在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吃的飯,是用伊蘭、菖蒲做的。青精飯:用南燭葉煎汁浸米,煮飯,顏色為青色。道家認為經常服用可以養顏延壽。

⑧香積廚:佛家指僧寺的食廚。取香義。省作“香廚”。仙麟脯:指仙家食用的用麒麟制成的干肉。

⑨佛圖澄:天竺僧人,相傳西晉末年來中國?!稌x書·佛圖澄傳》中記載佛圖澄曾用缽裝水,燒香念動咒語,使缽中生出蓮花。葛仙翁:葛玄,三國吳方士,字孝先,號仙翁,晉葛洪之從祖父。相傳能夠念動咒語將從口中噴出的飯變成蜜蜂,再張口,蜜蜂又飛入口中變成飯。

⑩達摩:菩提達摩。中國佛教禪宗創始人。傳為天竺香至王第三子。有傳說達摩過金陵的時候與梁武帝話不投機,想回江北,但沒有船只,于是便用一根蘆葦渡過江。欒巴噀酒滅火:噀,噴。欒巴,后漢魏郡內黃人(今河南內黃西北),還有說法為蜀郡(今成都)人,字書元。傳說他通曉道術,漢桓帝賜酒給他,欒巴竟然不飲而向西南噴去,有人告他對皇帝不敬,皇帝召其問之,他說:“成都有火災,故噴酒滅火。”派人查證,成都果然報告發生火災。

吳猛:晉代道士,相傳曾用扇子在江上畫出一條路,自己走過去,然后路就消失了。麻姑: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仙。

飛錫掛錫:佛家語。錫是僧人的錫杖,上面有環,是僧侶隨身帶的物品。僧人遠游持錫杖,投宿時不以杖著地,必掛起,故稱“掛錫”。導引:也作“道引”。古代中國一種強身除病的養生方法,胎息:練氣功時一種功力較深的呼吸方法,也是古代中國養生方法之一,就像胎兒在母親的腹中一樣,能夠不用嘴和鼻子 呼吸。

和南:梵語音譯,也作“婆南”。為僧人合掌問禮,即“稽首”、“敬禮”?!渡仿浴罚?ldquo;若西域相見則合掌,云和南。”稽首:道士向行人舉一手行禮。

圓寂:佛家語。稱僧尼之死為“圓寂”。荼毗:梵語音譯,佛家用語,意思是焚燒的意思。佛教僧尼死后,將尸體火化就是“荼毗”。

巫、覡:古代稱女巫為巫,男巫為覡,都是裝神弄鬼的人。攸分:有區別。

羽客:道士能飛升成仙,因此用“羽客”、“羽人”來稱呼道士。還有說法認為源于南唐道士譚峭。譚峭被唐王賜號“金門羽客”。黃冠:道士戴的束發之冠。用金屬或木頭制成,顏色多為黃色,所以稱“黃冠”。也是道士的別稱。唐代李淳風的父親做道士時,號“黃冠子”。上人:佛教中指智慧德行很高可為僧眾之師的高僧。南朝以后則多作為僧人的尊稱。比丘:佛家稱在家修行的男僧是和尚。按照佛教典章,少年出家,初受戒,稱作沙彌;到二十歲,再受具足戒,才能成為比丘。

檀越檀那:梵語音譯,都是施主的意思。施主:佛教對向寺院施舍財物的世俗信徒的尊稱。燒丹煉汞:道教道術之一。原指將朱砂等藥物放于爐火中燒煉,以制“長生不老”的丹藥。后來又有內外丹之分。把人體當做爐鼎,用靜功和心法修煉精、氣、神的是內丹。

空桑子:《列子》云,有莘氏女采藥,在空桑中得到一個嬰兒,由庖人養大,取名伊。后來,有莘氏女嫁商湯,伊作陪嫁之臣隨往。后來被湯用為相,所以稱伊尹。僧人用此表示自謙,取其沒有父母之意。步虛聲:道士誦經的聲音,仿效空中傳來的神仙聲音。

神祗:天地神靈的總稱,在天是神,在地則為祗。菩薩:原為釋迦牟尼修行還未成佛時候的稱號,后來泛指所崇拜的神像為菩薩。龍象:佛教用語。龍象是大力之象,用來比做諸羅漢中修行勇猛且有最大力者。后用來指高僧。

世、劫、塵:《楞嚴經》記載:三十年為一世,五百年為一劫,千年為一塵。俗緣之未脫:還沒有擺脫世俗的人事關系,不能得道成仙。精一:精心一意,《書·大禹謨》:“惟精惟一。”三昧:梵語音譯,佛教語,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貞一:專一,守一,是道家所謂的保持本性,自然無為。

達摩死后:菩提達摩在少林圓寂后,被葬在熊耳山定林寺,相傳北魏使者宋云出使西域回來,在蔥嶺看見達摩提著一只鞋子走過來,說是到西天去。王喬:漢朝人,曾擔任縣令,相傳可以把兩只鞋子變成野鴨子。舄:古代一種有復底的鞋。鳧:野鴨。 辟谷:也稱“斷谷”、“絕谷”,就是不吃五谷,中國古代的一種修養方法。不滅不生:也作“不生不滅”。佛家則指超脫生死的境界。

頑石點頭:相傳南朝梁高僧道生法師在蘇州講佛法,在講到《涅槃經》提到萬物都有佛性的時候,石頭都點頭。天花墜地:相傳梁武帝時,云光法師在天龍寺講經,感動了上天,寶花紛紛從天上降下。張虛靖:東漢張天師張道陵的七世孫,《列仙傳》載,張虛靖遍游名山,學長生不老之術。龍降虎伏,煉丹升天后,雞犬吃了剩下的藥也得以升天了。龍虎并伏:道家用龍虎比喻心火腎水,抑制嗔怒情欲,使心火下降,腎水滋潤。

藏世界于一粟:釋普濟《五燈會元》:“一粒粟中藏世界。”貯乾坤于一壺:后漢方士費長房,曾經看見一老翁賣藥,掛著一個壺,晚上就在壺中休息,費長房覺得很奇怪,于是拜見老翁,第二天與老翁一同入壺,見里面樓臺壯麗,驚奇道“此別一乾坤也”。于是便隨老翁入山學道。

載鬼一車:把無當做有,言語很是奇怪。鬼瞰其室:揚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瞰,窺伺。

《無鬼論》:晉人阮瞻持無鬼論?!端焉裼洝罚褐竟中≌f集,東晉干寶撰。干寶:字令升,河南新蔡人。

顏子淵、卜子夏:顏子淵,即顏回,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人。卜子夏,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晉國人,另一說法是衛國人。二人都是孔子的學生。韓擒虎:隋代大將,字子通,文武雙全??苋R公:北宋政治家寇準,字平仲,被封萊國公,所以稱寇萊公。 旱魃:古代傳說中能引起旱災的怪物。

魑魅魍魎:指各種各樣的鬼怪,現在多用來比喻各種各樣的壞人。祟:鬼怪禍害人。神荼郁壘:兩個神仙的名字,相傳能夠制伏惡鬼,于是后人都把它當做門神,畫像極丑且兇惡。啖:吃。 仕途偃蹇:仕途不順利。晉代羅友曾對桓溫抱怨說:“在來的路上連鬼都揶揄,他只是為別人做官送行,沒有別人送他去做官。”桓溫于是推薦羅友作襄陽太守。揶揄:戲弄,辱弄?!稏|觀漢記·王霸傳》:“世人皆大笑,舉手揶揄之。”心地:佛教語。佛教認為三界唯心,心像滋生萬物的大地,能隨緣生出一切,所以稱“心地”。

【譯文】

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本是佛教的始祖;謚號為“聃”的李耳就是老子,后來被尊為道教的始祖。

“靈鷲山”和“祗園”都是佛祖說法的地方,屬于佛國;“交梨”、“火棗”全都是道家服用的仙丹。

和尚和僧侶開始以“釋”為姓,源于東晉僧人道安;中國有佛教開始于東漢明帝。

傳說中的篯鏗就是封于彭城的彭祖,壽高達八百歲;東晉許遜本來是旌陽縣令,傳說一家四十二口拔宅飛天,雞犬相隨。

梵語“波羅蜜”就是漢語的“到彼岸”;“紫府”就是道家所說的仙人居住的地方。 說“上方”、說“梵剎”,都是佛教活動的場所;說“真宇”、說“蕊珠”,都是譽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在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的食物可以施舍給僧人;用南燭葉煎汁浸米做成的飯,也可以供養神佛。

香積廚是僧家所必備的齋廚,仙麟脯是神仙所吃的熟食。天竺僧人佛圖澄顯神通,焚香念咒語使缽中生出蓮花;三國道士葛仙翁作法術,張口吐飯能變成蜜蜂。

天竺僧人達摩可以腳踩一根蘆葦渡江,后漢人欒巴則能用嘴噴酒滅掉遠在成都的火災。 晉代道士吳猛可以用羽扇劃開江水變成路;神話中的麻姑則能把米扔在地上變成珍珠。“飛錫”、“掛錫”,是說僧人的出游和停留;“導引”、“胎息”,是說道士的修身養性的方法。 和尚雙手合十行禮叫做“和南”;道士舉一手向人行禮叫做“稽首”。說“圓寂”、說“荼毗”,都是指和尚的死;說“羽化”、說“尸解”,都是指道士的死。 女道士叫做“巫”,男道士叫做“覡”,從古時候就這樣劃分;男僧人稱作“僧”,女僧人稱作“尼”,也是從來就有這樣的區別。 “羽客”、“黃冠”,都是道士的譽稱;“上人”、“比丘”,是對和尚的贊美。“檀越”、“檀那”是佛家稱呼施主;外煉金丹,內修精氣的道士,想做長生不老的神仙。

和尚謙稱自己,說自己無父無母,像有莘氏女采藥,在空桑中撿到的嬰兒,所以稱為“空桑子”;道士念經,仿效神仙的聲音,所以稱之為“步虛聲”。 “菩”就是普遍的意思,“薩”則是救助的意思,因此天地神靈有菩薩的美譽;在水中行走,龍的力量最大,在陸地上行走,象的力氣最大,因此精通佛法的高僧有“龍象”的稱號。 儒家稱的“世”,佛家稱之為“劫”,道家稱之為“塵”,這都是說還沒有擺脫世俗的人事牽連;儒家說“精一”,佛家說“三昧”,道家說“貞一”,這都是說深奧的道理無窮無盡。 達摩死后,有人看見他手提一只鞋從東方歸向西天;后漢王喬朝見皇帝,不用車馬,站在由鞋變成的兩只野鴨身上從天空中降落。 “辟谷絕粒”,神仙不吃五谷,能夠用吐納之法修煉身體;“不滅不生”,釋迦牟尼能內心悟道,超脫生死的境界。

梁朝的高僧道生法師講經,絕妙處能夠使頑石點頭,云光法師說法能夠使上天感動,天上的寶花紛紛降落;張虛靖煉丹成仙后,能夠降龍伏虎,平素養的雞犬都跟著他升天了。

能把整個世界藏在一粒米中,佛家的法力是何等的強大;把整個乾坤貯藏在一把壺里,道家的法術又是多么的玄妙。

無稽之談就好像說裝了一車鬼魂;富貴人家,鬼都要偷窺他的家室。 《無鬼論》是晉朝阮瞻所寫;《搜神記》是東晉干寶所撰??鬃拥耐降茴佔訙Y、卜子商,死了以后在陰間做了修文郎;隋朝大將韓擒虎、北宋丞相寇萊公,死后在地府做閻羅王。 至于說到土神和谷神,就叫做“社稷”;使人間干旱的鬼叫做“旱魃”。 “魑魅”、“魍魎”都是山川中危害人類的精怪;“神荼”、“郁壘”都是吃鬼的門神。 官路困頓不通,連鬼神都要對其拍手戲弄;心地光明磊落,吉神自然呵護庇佑。

第三篇:《幼學瓊林》讀后感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文庫之一的優秀讀物,《幼學瓊林》如一幅長長的畫卷,從天文、地理、鳥獸、花木、人事等各個方面集中展示了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與文化的各個側面,令我如同置身于中華古國悠悠的文明長廊中。漫步在文史科第中,穿越于人事天地間,從中國傳統文明所留給我們的許多細節之中,我讀到了人類生活、思想的方方面面,以最真實的方式去觸及那些歷史所沉淀下來的精華。

書中的精彩篇章不勝枚舉,而其中所勾勒出的歷史人物,令我猶為印象深刻,只須寥寥數字,生動的人物形象便躍然紙上,其工整的對仗,古意盎然的插畫,更襯托出人物與歷史最完美的融合,讀來令人回腸蕩氣。“韓信受胯下之辱;張良有進履之謙”,我看到了“忍辱終成大將”的兩位志士形象;“無面見江東,項羽羞歸故里”,我為項羽壯懷激烈的英雄氣概所折服,這個“一去兮不復返”的“壯士”,終使烏江之水也為之嗚咽,濁浪翻騰的波濤仿佛見證了他高貴的死亡;“衛將軍一舉而朔庭空,仗劍洗劉家日月;薛總管三箭而天山定,彎弓造李氏乾坤”,只言片語,便讓我領略到一代俊杰的雄韜偉略,策馬疆場的大將風范一覽無余;“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羞與噲為伍,韓信降作淮陰”,我眼際浮現出韓信出身貧寒卻心存高貴、志爭上流的武將形象,不免為他助劉邦奪得天下,卻最終被降為淮陰侯的遭遇感嘆造化弄人。

除此之外,書中所搜集的許多歷史資料,更是涉獵到古代宮廷生活、文化生活的各個側面,將其完整地呈現在了我的面前,令我不由感到自己以往的見識淺薄,所知甚少,慶幸這原是幼兒啟蒙讀物的書彌補了我知識上的漏洞。“日為眾陽之宗;月乃太陰之象”,這陰陽之道,原來早在古時便有了研究論述;“大圓乃天之號;陽德為日之稱”,這天、日原來還有“大圓”、“陽德”之別稱;“福建省屬閩中;湖廣地名三楚”,了解了今地古稱,我更是如同置身于千年之前的中國古都,信步在碎石殘垣之間,為中國悠遠的文明而駐足留連„„

小到宮廷器用飲食,大至人事天文地輿,《幼學瓊林》就像是這樣一個窗口,向我展現了多彩的中國文明與文化。我想,在這樣一個外來文化泛濫的年代,其實真正的經典是少之又少,這個時代的藝術不能僅靠幾部電影或者幾首歌曲囊括,真正留存在人們心中具有永恒價值的,應該正是那些傳承了幾千年卻日漸被人們所遺忘的傳統文化吧!而從《幼學瓊林》之中,我便窺到了人生的哲學,小小的一本書仿佛是整個時代的縮影,折射出大大的人類智慧,這“小小”與“大大”之間的距離,難道不需要我們用獨到的眼光審視,用睿智的頭腦權衡嗎? 如果說,中國傳統文化似一朵盛開在歷史與現實邊緣的奇葩,那么《幼學瓊林》,則涵蓋了其中最華彩的篇章,值得我們去反復賞讀,細細玩味其中真意。

我想用一個“全”字來概括這本書。這本書包括了古代社會方方面面的內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幾乎是一本完整的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那么說:“讀了《幼學瓊林》走天下”也絕非溢美之辭了。全書分為四卷,卷一以自然現象(天文 地輿 歲時)朝廷官銜(朝廷 文臣 武職。卷二是介紹人與人間的關系(至親 師友 婚姻)。卷三主要講人事,以及與人有關的事物。卷四主要介紹文事如科舉制度 花鳥草蟲等??傊@本書介紹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同時包含歷史名人的典籍掌故。同時淺顯易懂,瑯瑯上口。

讀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獲是,我了解了我從前怎么也記不住的成語意義。比如“謝人過訪,曰蓬蓽生輝。”我想我是終于記住了這個成語。不會到了人家家里不會說“我的到來使你家蓬蓽生輝了》”還有如“冀郤缺夫妻,相敬如賓。”

我想再不會對客人說“相敬如賓”了,那可是要鬧大笑話的。再有“舉案齊眉,梁鴻配孟光之賢”。當讀《紅樓夢》里的《枉凝眸》有一句“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我們再不會不知道“舉案齊眉”出自哪里了。當然這樣的成語不勝枚舉,要想了解多多,那得我們一覽全書了。

讀完這本書,我還能了解一些地名知識。如“南京原為建業,金陵是其別名”,當讀到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時,我們就會熟悉多了。我想五湖四海大家聽說過吧!可是要問五湖是哪五湖時,不會人人知曉吧!是這么幾個:“饒州之鄱陽,岳州之青草,洞州之丹陽,鄂州之洞庭,蘇州之太湖”。還有介紹動物別名的,“鵝名舒望,鴨號家鳧。”實不相瞞,當我讀到這塊兒,我就想將來要是給孩子取名字我要用“舒望”這兩字。

這本書包含了一些哲學道理。如“命之修短有數,人之富貴在天。”“惟君子安貧,達人知命”原來古人是這么豁達,知人知命的一種完美詮釋。又如“福壽康寧,固人之所欲;死之疾病,亦人所不能無。”這一句話道破了世人苦苦追尋的玄機。真實而無奈,真實,洞破的真實;無奈,無以排遣的無奈。我想這不是一個小孩子需要一時明白的,可是卻是我們每一個人終其一生要去探尋的。當然,生為古代讀物,土生土長的古地土壤,用今天的話來說是有一些過時的東西。比如懸在封建女子頭上的一把刀---三從四德:“何為三從?從父,從夫,從子;何為四德?婦德,婦言,婦工,婦容”。又如:“王凝妻被牽,斷臂投地;文叔妻誓志,引刀割鼻,比女之烈者。”在今天看來這簡直是荒唐可笑嘛!被人拉一下胳膊就要砍去,照這個標準不知有多少女同胞要遭殃。還有那個文叔的妻子簡直有毛病嘛,要表現志,就毀容簡直不可理喻。這本是就實實在在的存在,大家怎么讀呢?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總之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吧!趕快讀讀這本書吧!

第四篇:幼學瓊林傳統文化

幼學瓊林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古代尊師的故事. 2.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學習興趣。 3.積累《幼學瓊林》的古文名句。 4.召開故事會,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自已發現交流并積累尊師故事。

2、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理解古文名句的含義。 教具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和安排:

第一課時

學習“百寶箱”

1.今天我們來學習師生這一節,你都知道古代有哪些尊師的故事,和大家交流一下? 把你知道的故事和人物介紹給大家. 生展示,并交流. 2.自由朗讀《幼學瓊林》中的古文名句,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教師簡介《幼學瓊林》。 4.小組內互相交流學習. 5.熟讀句子,說說自己讀懂了哪些句子的意思,提出難以理解的句子。

6.教師點評釋疑 全班交流。

7.教師范讀,指導學生朗讀古文名句,注意停頓、重音等。 生和老師賽讀,生生賽讀. 8.學生熟讀句子,背誦句子。 9.請背誦下來的學生給大家展示交流. 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布置下節課學生把交流的故事重新潤色、加工、整理好.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都學習了很多名人尊師的故事,你還有什么故事說給小伙伴來聽一聽嗎??

二、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故事情節,回憶有關故事情節

三、教師投影出示課件,學生識讀

四、引導學生從中選擇如立雪程門等成語,講一講成語故事

五、小組交流

先在小組里交流,評出本組的“故事大王”。主要從以下方面評議: (1)講的故事與成語的意思是否符合; (2)內容是否有趣; (3)語言是否連貫、通順。

六、全班交流

各小組的“故事大王”上臺講故事,學生評出“最佳表演獎”“最佳語言獎”。寫出自己交流的成語故事的內容。

七、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板書設計: 總結

《幼學瓊林》是中國古代兒童的啟蒙讀物。

《幼學瓊林》最初叫《幼學須知》,又稱《成語考》、《故事尋源》。一般認為,最初的編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見認為是明景泰年間的進士邱睿。在清朝的嘉靖年間由鄒圣脈作了一些補充,并且更名為《幼學故事瓊林》。后來民國時人費有容、葉浦蓀和蔡東藩等又進行了增補。全書共分四卷。

《幼學瓊林》是駢體文寫成的,全書全部用對偶句寫成,容易誦讀,便于記憶。

第五篇:離騷拼音版人教版

lísāo

chánɡtàixīyǐyǎntìxī

āimínshēnɡzhīduōjiān

,

。 yúsuīhǎoxiūhùyǐjījīxī

jiǎncháosuìãrxītì

雖 jìtì 既

替 yìyú 亦

余 yuànlínɡ 怨

靈 zhînɡnǚ 眾

女 ɡùshí 固

時 bâishãnɡ 背

繩 dùnyù 忳

郁 nínɡkâ 寧

溘 好

修 yúyǐ余

以 xīnzhī心

之 xiūzhī修

之 jíyú嫉

余 súzhī俗

之 mîyǐ墨

以 yìyú邑

余 sǐyǐ死

以 姱

huìrǎnɡ 蕙

纕 suǒshàn 所

善 hàodànɡ 浩

蕩 zhīã之

ɡōnɡqiǎo 工

巧 zhuīqǔ 追

曲 tuïchì佗

liúwánɡ 流

亡 鞿

, xī

, xī

, mãixī 眉

, xī

, xī

,

, 兮

,

yîushēnzhīyǐ又

以 suījiǔsǐqí雖

其 zhōnɡbùcháfū終

yáozhuïwâi,

miǎnɡuījuãr偭

而 jìnɡzhōurïnɡyǐ競

以 wúdúqiïnɡkùn吾

yúbùrěnwâi余

為 誶

替 lǎnchǎi

。

yïuwâihuǐ

。mínxīn

。

yúyǐshànyín余

淫 ɡǎicuî

。

wãidù

。

hūcǐshíyě乎

也 cǐtàiyě

。。

。

。

zhì 鷙 hã 何 qūniǎo 鳥 fānɡ 方 xīnzhī 之 huán 圜 ãrbù 不 zhī 之 yìqún 群 nãnɡ 能 zhìxī 兮 zhōu 周 xī

, xī 兮

zì 自

, rěnqián 前 fū 夫 yïushì 世 shú 孰 ãrãrɡù 而

固 yìdào 異

道 rǎnɡɡîurán 然 ãr 而

。

xiānɡān

?

心 fúqīnɡ 伏

huǐxiānɡ 悔

相 huízhân 回

朕 bùyú 步

余 jìnbù 進

不 zhìjì 制

芰 bùwú 不 吾 而

抑 báiyǐ白

以 dàozhī道

之 chēyǐ車

以 mǎyū馬

於 rùyǐ入

以 hãyǐ荷

以 zhīqí知 其

兮 sǐzhí死

直 bùchá不

察 fùlù復

路 lánɡāo蘭

皋 líyïu離

尤 wãiyī為

衣 yìyǐ亦

,

忍 xī

, xī

, xī

, xī

, xī

, xī

, xī

,

攘 ɡùqiánshânɡ固

圣 yánzhùhū延

乎 jíxínɡmí及

迷 chíjiāoqiū馳

丘 tuìjiānɡfù退

復 jífúrïnɡ集

蓉 ɡǒuyúqínɡ茍

情 詬

。

zhīsuǒhîu之

厚 wújiānɡfǎn吾

反 zhīwâiyuǎn之

遠 qiěyānzhǐ且

止 xiūwúchū修

初 yǐwãishɑnɡ以

裳 qíxìnfānɡ其

。

。

。

。

。

。

。

ɡāo 高 fānɡ 芳 hūyúɡuàn 余

冠 yǔzã 與

澤 fǎnɡùzhī 之 qí 其 yǐjí 岌 zá 雜 yïují 岌 rïu 糅 mùxī 兮 xī 兮 xī

,

,

chánɡyú 長

余 wãizhāo 唯

昭 jiānɡwǎnɡpâi 佩 zhì 質 ɡuānzhī 之 qí 其 hūlù 陸 yïu 猶 sìlí

。 wâikuī

huānɡ

。

反 pâibīn 佩

繽 mínshēnɡ 民

生 suītǐ 雖 體 顧

以 fēnqí紛

其 ɡâyǒu各

有 jiěwú解

吾 游

目 fánshì繁

飾 suǒlâ所

樂 yïuwâi猶

未 兮

, xī

, xī

, biànxī變

兮 將 fānɡ芳 yú余

, 往

觀 fēifēi菲

菲 dúhǎo獨

好 qǐyú豈

余 乎

四 qímí其

彌 xiūyǐ修

以 xīnzhī心

之 荒

。 zhānɡ

。 wãichánɡ為

常 kěchãnɡ可

。

。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銀行信用卡購車范文下一篇:銀行還款承諾書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