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針灸教學范文

2024-04-17

針灸教學范文第1篇

關鍵詞:針灸;臨床治療;提升措施

在中醫學的漫長發展過程中,針灸作為其主要的構成部分,并沒有脫離任何中醫整體觀念以及辯證論證的相關思想引導,在外科、內科以及婦科等不同領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辯證治療方案,即堅持經絡理論的主體地位,將腧穴當作治療的刺激點和作用點,堅持經絡的通路地位,從根本上達到補虛瀉實、平衡陰陽、對人體內臟經絡氣血進行調節的一系列作用,針灸之所以能夠在現代臨床治療中得以重用,主要是在治療方面,能夠發揮出獨特的作用。

一、實行契合針灸臨床治療的辨證體系

經絡人體內部發揮著相對重要的作用,不但具有較為明確的病理和生理意義,也有著一定的治療和辯證意義。著名醫書《靈柩.經脈》中認為經脈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生死,之所以出現各種病癥,主要是由于虛實沒有調理好?,F代臨床治療中很少涉及到關于經絡辯證地相關思想,這將會在一定程度上讓針灸理論所表現出的獨特性遭到淡化,影響到實際的臨床效果。[1]把握好針灸理論的實際核心,構建切實可行的契合針灸臨床辯證體系,是現代針灸臨床治療中提升醫療效果的主要因素。

針灸臨床效果離不開理、方、穴、法、術等幾個方面的準確性,法與理事現階段辯證范疇的主要組成部分,所謂的辯證,就對對經絡病機進行正確的認識,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經絡辯證,它是以經絡學為主要理論基礎,通過經絡理論進行分析,辯證分經、歸納癥候,結合臟腑、八綱的相關理論知識對病機進行探究,科學合理地判斷出病變的邪正盛衰以及性質,是一種綜合性質較強的辯證方法,也是現階段針灸臨床治療中的主體與核心,內容涵蓋十二經脈辨證、經筋、筋別以及皮部辯證等幾個構成部分。

經脈辯證主要包括經脈外循體表病候辯證、臟腑病候辯證以及經脈本身所表現出的氣血辯證等幾個主要方面,在進行臨床針灸治療過程中,要能夠充分使用各種經脈辯證理論,靈活結合臟腑辨證、八綱辯證以及六經辨證等相關理論知識,明確患者的病癥究竟屬于哪一經絡,根據患者的病癥以及體征等相關影響因素來判斷所發病癥是否與臟腑、經絡密切相關,從而判斷出病癥屬于何臟、何經、何腑,并根據實際狀況來選擇合適的脈絡。奇經八脈在人體的經脈系統中有著調節、緩沖的作用。所謂的奇經八脈辯證法也是根據其實際的循行路線、生理功能以及病候作為主要依據來進行醫治。例如任督二脈以及沖脈都來自于會陰穴,這也是造成患者出現天癸病變的主要因素。[2]對于痛經、月經不調、帶下、崩漏以及早產等一系列婦科病癥都可以從奇經角度來對其進行論證?;颊叱霈F的肢體內急外緩可能引起陰蹺病,也可能導致出現表里不合的癲癇、發熱、眼睛開合失常等一系列病癥。

除了上述的奇經辨證以及經脈辯證之外,在進行針灸臨床治療中,還要重視患者的絡脈辯證。絡脈病候涵蓋經脈癥候等一系列癥候外,其病癥還與十二正經有著較為不同的地方,例如收少陰屬于動病,主要表現為心痛、咽喉干燥以及口渴等癥狀,“所生病”主要表現為肋痛、目黃、掌中熱等,絡脈病癥主要表現為虛不能語、實則支膈。

二、重視腧穴特異性、掌握腧穴主治功能

腧穴作為人體的主要臟腑精氣體表部位,是臨床針灸中的主要作用點,掌握好腧穴的歸經、所在部位以及特異性,明確腧穴的主治以及功能是提升臨床針灸效果的主要措施,腧穴的治療主要集中在經脈可能產生的病變以及所在部位發生的局部病變,主要有遠治和近治兩種作用。[3]根據腧穴的不同,所產生的治療效果也各不相同。部分穴位除了具有遠治和近治兩種作用外,還具有特殊的一些作用,也就是腧穴所涵蓋的特異性。所以,在針灸臨床治療中,要重視腧穴的常規功能,科學合理地使用腧穴所具有的特異性。

三、結合患者的病癥,選擇合適的針灸方法

在針灸臨床治療過程中,除了要注意辯證體系之外,還要結合患者的實際病狀表現,選擇科學合理的針灸方法,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針灸治療作為一種臨床外治法,主要包括艾灸、針刺以及拔罐等治療方法,根據針刺所用的相關針具、針刺部位,有休針、電針、電針、眼針、腕踝針、腹針、皮膚針、穴位埋線以及小針刀等,這些針灸方法各不相同,作用也不同。例如小針刀能夠有效治療關節黏連所出現的松懈病癥,這種治療方案較之其他針灸方法而言,具有顯著的優勢。三棱針在進行大椎點刺放血退熱所產生的作用要比體針更加明顯。根據針灸刺激量的大小,可以將其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治療手段,直接灸根據治療目的可以分為化膿和非化膿兩種針灸方案;火罐分為拔罐、游走罐以及閃罐等不同種類,治療效果也各部相同。因此,在臨床針灸過程中,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病位深淺、疾病種類、體制、年齡等運用不同的治療方案,將不同的針灸方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提升臨床治療效果。

四、根據不同的疾病特點選擇合適的治療時間

針灸治療與其他治療方法不同,還要選擇正確的治療時間、留針時間、介入時機以及療程等,重視時間因素,能夠提升針灸臨床治療效果。選擇針灸介入時機,要根據患者的病理節律性、人體生理等一系列因素進行綜合考慮。[4]急性病癥在選擇針灸治療時,一般不進行留針,或者留針時間較短,慢性病的留針時間一般較長,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狀況選擇科學的留針時間以及治療時間,才能提升針灸臨床治療效果。

結語:

針灸治療作為中醫臨床治療的主要手段,能夠有效避免西醫治療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對于減輕患者的病痛、減少患者的支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要想不斷提升針灸治療的臨床效果,就要重視契合針灸臨床治療的辯證體系,重視腧穴的功能性和特異性,結合患者的病癥表現,選擇合適的針灸方案和針灸方法,從而提升臨床針灸的治療效果,促進我國現代醫學事業取得更大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梁繁榮,吳曦.國外針灸發展現狀與展望[J].中國針灸,2006(2)

[2]詹明潔.針灸發展的現狀和思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9(6)

[3]衛洪澧,葛林寶,張仁.針灸臨床現狀分析[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5)

[4]楊宇洋,張文彭,朱建平等.俄羅斯及前蘇聯針灸發展歷史與現狀[J].中國針灸,2012(10)

針灸教學范文第2篇

【關鍵詞】 醫學; 針灸; 教學; 創新

Study on the Acupuncture Medical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New Phase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Experimental Acup-moxibustion Science/LIU Yan-xiang, GUO Yi, ZHOU Dan, 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16):072-074

【Key words】 Medicin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Teaching; Innov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Acumox and Tuina College,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16.023

當今世界,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綜合國力的競爭亦是如此,科技人才的競爭亦是如此;競爭的焦點根源于有科技創新能力的人才競爭,而“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人才的培養靠教育,因此,能否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對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尤其重要。而且《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提出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因此,提高針灸醫學高等教育的質量,培養高素質的針灸醫學專門人才,拓寬針灸醫學創新型人才的成長途徑,大力挖掘拔尖學生的培養試驗,首先要培養針灸醫學大學生的科學精神、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以針灸學院本科生發表學術論文、獲得科技創新基金立項和參加不同級別的學科競賽為衡量標準,通過開展《實驗針灸學》的教學實踐,發現《實驗針灸學》利于培養當代針灸醫學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利于培養針灸醫學大學生的科學精神,并且教學實踐成果顯著。

1 《實驗針灸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實踐成果顯著

本院在《實驗針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對針灸推拿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以“學院挑戰杯”、“學術月”、“發表論文”為切入點,注重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培養;以“技能大賽”、“志愿活動”為導向,注重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

1.1 開展《實驗針灸學》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成果顯著 通過對針灸推拿專業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觀察,針灸學院本科生發表學術論文成績顯著。2010年本校針灸學院本科生發表學術論文7篇,2011年12篇(其中SCI收錄1篇),2012年12篇,截至目前2013年4篇。

通過對針灸推拿專業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觀察,針灸學院本科生獲得科技創新基金立項成績顯著。2012年本校針灸學院本科生獲天津中醫藥大學科技創新基金立項12項,針灸學院本科生申報天津市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獲得立項2項。2013年,針灸學院本科生中標學校第四屆創新基金項目的6項。

通過對針灸推拿專業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觀察,針灸學院本科生參加不同級別的學科競賽成績顯著。2011年針灸學院本科生獲天津市第十一屆“挑戰杯”競賽獲特等獎1項,二等獎4項和三等獎3項;全國首屆“天堰挑戰杯”創意大賽,針灸學院學生獲二等獎1件和優秀獎3件。2012年針灸學院1名本科生參加“振東醫藥杯”首屆三北地區中醫大學生臨床能力競賽中榮獲針灸推拿單項第一名,獲得了團體二等獎。針灸推拿班3名學生參加全國針灸推拿臨床技能大賽,榮獲大賽團體二等獎,單項一等獎1項,2項個人全能三等獎;2項單項等獎;1項單項三等獎。2013年針灸學院本科生1項作品榮獲第一屆“遠志杯”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2013年針灸學院本科生榮獲第十二屆天津市“挑戰杯”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2名學生榮獲天津中醫藥大學“天中科技杯”學術節先進個人各1項。針灸推拿學院學生占全校本科學生總數的12%,挑戰杯獲獎6項占學校獲獎總數的33.3%。

1.2 開展《實驗針灸學》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成果顯著 2010年針灸學院本科生醫療衛生服務團被評為天津市暑期三下鄉市級優秀示范隊,1名學生被評為天津市優秀共青團員和天津市暑期三下鄉市級先進個人。在首屆全國大學生針灸操作技能大賽中榮獲大賽團體二等獎和最佳組織獎,2名學生分獲個人單項一等獎和二等獎。

2011年針灸學院本科生繼續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宣傳中醫中藥知識為群眾送去健康。醫療衛生服務團被評為天津市暑期三下鄉市級優秀示范隊。

2012年針灸學院本科生的社會實踐進一步加強,本院青年志愿者協會堅持關愛白血病患兒和到養老院為老人做服務,共計13次;同時開展“中醫知識高中校園行”活動2次和社區志愿者服務活動4次,推廣中醫針灸知識。針灸學院青年志愿者社會實踐服務團被評為2012年天津市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實踐服務團,1名教師被評為天津市社會實踐先進個人。

2013年針灸學院本科生的社會實踐方面,到養老院和研究所進行志愿服務活動,每周1次;自該年9月開始,每月末為社區老人上門進行健康咨詢志愿服務;5月和10月分別兩次為研究所患兒免費贈送禮物;10月15日,青年志愿者參加“中國針灸學會科普專業委員會志愿者第四團成立儀式”,并成為科普知識宣講團志愿者。各種志愿服務實踐活動累計時長達200小時。2013年1名學生獲得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道德模范稱號1項,同時為第三屆天津市道德模范推薦人選和天津好人推薦人選。2013年學院被評為2013年天津市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實踐服務團;團總支青年志愿者協會被評為2012-2013年度天津市優秀青年志愿服務集體;1名學生被評為2012-2013年度天津市優秀青年志愿者。

2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成效分析

針灸學院一直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本院以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針灸學實驗教學中心為依托,借助“針灸學國家級精品課”、“天津市精品課實驗針灸學”和“天津市精品課經絡腧穴學”的建設與維護,注重針灸推拿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已經探索出了高等醫學院校針灸推拿專業學生培養5年不斷線、臨床見習“早入手,早鍛煉”、實踐活動體驗培養等方面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探索出了“針灸推拿基本功訓練五年不斷線”培養理念,具體體現在新生入學教育注重激發學習興趣,啟發創新思維;一、二年級強調基本功培養、臨床見習;三、四年級重視系統培養、提高培養;畢業年級則加強實地培養。以“學院挑戰杯”、“學術月”、“發表論文”為切入點的創新能力培養;以“技能大賽”、“志愿活動”為導向的實踐能力培養。

本院逐漸形成了有針灸學院特色的學生課外科研活動的體制及制度,深化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經過5年的不斷完善,在健全制度,調動教師,發動學生等方面三管齊下,逐漸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創新能力培養模式?,F已制定了《針灸學院“挑戰杯”競賽項目申請管理辦法》、《評獎辦法》、《學生發表論文的管理辦法》和《競賽指導教師獎勵辦法》等多項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在長期實踐基礎上,針灸學院教學成果“基于CRPCP模式的《實驗針灸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和“三結合、四模塊、五層次——針灸推拿學專業學生品德、技能、創新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分別獲天津中醫藥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一等獎及天津市教學成果二等獎。

3 《實驗針灸學》利于培養當代針灸醫學大學生的科學素養

《實驗針灸學》是傳統針灸學與現代科學相結合而產生的新興交叉學,既根植于廣大針灸臨床醫生豐富的針灸臨床實踐,又根植于廣大科研工作者的實驗針灸學科學研究的實踐,并且與時俱進,融合傳統針灸理論與現代科學技術于一體。1979年北京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會的召開,標志著中國針灸學已發展為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的中西醫結合的新醫學[2]。1982年提出建立《實驗針灸學》課程,1983年編寫出首部《實驗針灸學》教材正式開展本科教學。陳漢平等[3]認為,《實驗針灸學》的誕生就是這種研究的突出成果之一,是發展針灸學術的需要,也是針灸學術進步的重要標志。

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實驗針灸學》自創立之初,就注重培養針灸推拿專業教師的科學精神、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因為《實驗針灸學》(experimental acup-moxibustion science)是應用現代科學技術與實驗方法,研究針灸基本理論、針灸作用原理、針灸作用規律,指導臨床實踐的一門學科[4];因此《實驗針灸學》的教學目標在于把科學素養、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的培養與知識傳授相融合,培養中醫針灸人才科學思維、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為目標。在實踐中還注重學生的創新思維,注重PBL教學[5],從而達到“頂天立地”,“頂天”指掌握學科前沿知識,出理論、出技術;“立地”指培養創新人才,解決實際問題。

4 《實驗針灸學》利于培養當代針灸醫學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隨著現代社會醫學觀念的轉變,如何培養出適應當前社會需要的、既能秉承中醫藥傳統、又具備創新潛力的針灸醫學專門人才是我們也是廣大醫學教育工作者一直在進行研究探索的課題。本院通過深入研究拔尖創新人才的特征及其成長規律,在《實驗針灸學》的教學活動中,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實踐表明,《實驗針灸學》對推動中醫針灸教學改革和學科建設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6]?,F已在全國各中醫藥院校普遍推廣,并被列為針灸專業本科班的必修課和研究生班的選修課。

通過對大陸地區26所高等中醫藥院?!秾嶒炨樉膶W》教學的調查,筆者發現目前90%的中醫藥大學都注重“學生自行設計、學生完成實驗”,這樣更有利于培養針灸推拿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創新意識。通過結合針灸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教學討論[7-10],筆者還發現學生進行階段教學實習之后,學習《實驗針灸學》的興趣更濃。石學敏[11]院士認為應采用現代科技手段研究和發展針灸學。湯德安[3]教授在針灸學領域的教學改革及科研主面作了深入的探索,也提倡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方法研究經絡及針灸作用原理。

2012年頒布的《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文件),強調要“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洞髮W》也曾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因此,培養針灸醫學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加強教育教學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當今國內外高校培養創新實踐型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趨勢。目前國內兄弟院校在《實驗針灸學》教學過程中,也提出了建設性意見[12-13],皆是為了保持我國在針灸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應不斷探索醫學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長效機制,更好地培養出高素質的針灸醫學專門人才,高質量完成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人類的衛生保健事業服務。

參考文獻

[1]閻麗娟,郭義.針灸推拿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醫教育,2012,31(4):50-52.

[2]林文注,郭慧穎,朱忠春.中國實驗針灸學教學的現狀和未來[J].中國針灸,1997,16(7):437-439.

[3]陳漢平,湯德安,劉凡,等.發展實驗針灸,推動學術進步[J].上海針灸雜志,1988,7(1):1-2.

[4]郭義,方劍喬.實驗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1-16.

[5]張東銘,王莉梅,付艷琴,等.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0):150-151.

[6]郭義,劉陽陽,王秀云,等.實驗針灸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醫教育,2011,30(1):34-36.

[7]任國平,孫智軍,漆成軍.針灸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患者吞咽困難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5):136-137.

[8]蔡朝陽.電針配合牽引等綜合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1,9(32):32-33.

[9]王靜珊,茍曉華.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對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4):59-60.

[10]高云華.針灸減肥影響療效的相關因素的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8):149-150.

[11]石學敏.新世紀針灸學科面臨的問題和對策[J].中國針灸,2005,25(4):225-226.

[12]盧巖.《實驗針灸學》實驗課教學改革與探索研究[J].山西中醫,2012,28(8):60-61.

[13]譚亞芹,奧曉靜,戴春玲,等.關于實驗針灸學實驗教學改革之淺見[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12,34(4):467-469.

(收稿日期:2014-03-20) (本文編輯:王宇)

針灸教學范文第3篇

二、 認真鉆研業務、熟悉人體解剖部位和生理、病理作用,掌握中醫理論和推拿按摩知識,做到按摩手法熟練,運用自如。

三、診斷明確、嚴格掌握患者的適應癥及禁忌癥,治療前給患者講解治療過程中的反應,以求病員配合。

四、治療前應洗手,剪短指甲、避免擦傷病員皮膚,按摩時壓力均勻,并以病情需要和部位決定壓力大小,一般均按先輕后重,再輕的步驟進行,不得使蠻力。

五、注意各種理療治療量,保證治療效果,嚴防差錯事故。

六 、嚴格無菌操作,針具一人一用,防止交又感染。凡留針者術者不得離開崗位,并注意觀察病人變化,防止暈針,滯針和斷針,如有發寶迅速處理。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針灸推拿注意解剖位,防止發生意外。

七、 做好針灸推拿的登記統計工作。

針灸教學范文第4篇

2016工作總結已上交,里面所陳述的針康科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在這不再贅述。本計劃可謂是2016工作總結之姐妹篇,重點陳述如何解決科室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的建議與計劃,如下:

一、設置針康科一樓門診,加強科室收住院窗口作用;建議醫院進一步調整門診醫師的績效方案,以刺激門診醫師收住院動能,并采取措施規范門診醫師嚴格按優勢病種收住院科室,從而使病源充分利用,也使患者得到更加專業的治療,同時有利于醫院聲譽的傳播。

二、設立門診醫師收住院獎勵基金。

三、進一步優化藥、檢療占比結構,設立相關的績效獎懲制度。

四、積極參與醫院的分級診療與轉診機制的推進工作,宣傳科室,加強與兄弟單位的溝通,拓展鄉鎮衛生院、診所等基層的病源。

五、積極配合院班子拓展“小兒自閉癥”項目,培訓人員,建議安排王丹醫師、黃丹醫師進修學習相關知識,為以后開展“小兒自閉癥”項目打下基礎。

六、繼續安排全科室醫師輪流外出學習,建議安排文海軍醫師進修正骨推拿,吳丹、朱萍醫師進修提高針刀技術,王丹、黃丹醫師進修小兒推拿、乳腺按摩。細化病種,讓每個醫師專攻一至兩種疾病的診治,讓其成為湘東地區某種疾病的權威。這樣,也有利于拉開與其他兄弟單位的技術差距。

七、建議將現有的治未病室改造成專門的熱敏灸治療室,分男女間,并完善排煙系統。

八、購置臭氧治療儀、偏正光激光治療儀等一線治療設備。

九、建議醫院盡早引進椎間孔鏡及膝關節腔鏡微創技術。搭建重度腰椎病、膝關節病的保守治療→保守治療無效→微創手術→術后康復的完整治療鏈,對醫院拉開與同行差距、傳播醫院聲譽有著極大的作用與意義。

十、繼續加強醫師的病歷質控及診療操作規范,提高護士熱敏灸技術,對熱敏灸操作崗位實施有效期6個月的競聘制度。

十一、細化、優化科室績效分配方案,均衡醫師管床數量。

十二、積極開展本科室優勢病種黑膏藥的制作,并與其他科室合作,針對其他科

室的優勢病種研發針對性治療的黑膏藥。

十三、進一步通過電視、網絡、下鄉送藥等方式推廣三伏三九貼、膏方、養生茶、黑膏藥等特色療法。

針灸教學范文第5篇

摘要 21世紀是信息科學時代,信息的載體就是數據。計算機等學科的迅猛發展,為針灸學領域儲備了大量的數據,但是這些數據背后蘊含哪些尚未發現的特征與規律,缺乏系統深入的挖掘研究,嚴重制約了針灸學的學科發展。作為傳統針灸學與現代科學相結合而形成的新興前沿交叉學科,計算針灸學應運而生,以針灸學中的現象和規律、理論作為研究對象,以解決針灸醫學的關鍵科學問題和提高針灸臨床療效為最終目標,為針灸科學研究鋪開一條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高速路。

關鍵詞 大數據;計算科學;計算針灸學;針灸學

21世紀是信息科學時代,信息是數據的含義,數據是信息的載體。計算機等學科的迅猛發展,為各個領域儲備了大量的數據。但是這些數據背后蘊含的大量新信息、大量新知識,由于缺乏系統深入的分析挖掘發現,仍然沉睡在不被人們關注的角落。而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據處理新技術的產生,使人們的世界觀、思維方式發生著巨變:第一,人們不再僅僅依靠隨機樣本的小數據,同時關注全樣本的大數據。第二,不再只追求數據的精確性,同時也容忍數據的混雜性。第三,不再只是渴求找到線性的因果關系,同時也讓數據自己“發聲”,展示其中復雜的相關關系。隨著新系統、新工具、新模型的大量涌現,計算科學就應運而生。計算科學(也稱科學計算Scientific Computation或SC)是使用強大的計算能力來理解和解決復雜問題的學科。計算生物學就是計算科學的重要分支[1]。

計算生物學(Computational Biology)是開發和應用數據分析及理論的方法、數學建模、計算機仿真技術等,用于生物學、行為學和社會群體系統研究的一門學科。運用計算生物學,科學家有望鑒定基因和生物通路在健康和疾病中的角色,挖掘它們與環境因素之間的關系;發展、評價以及應用以基因組為基礎的診斷方法來預測對疾病的易感性,預測藥物反應,發現疾病的早期診斷標記、疾病在分子水平上的發展機制;應用基因組和代謝通路的知識,通過分子模擬等方法進行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縮短新藥開發周期,從而開發有效的、新的疾病治療方法;發展基于基因組的工具來改善大眾的健康狀況,從而促進人類基因組計劃,造福于人類。分子模擬和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是當前計算生物學研究的一個熱點,也是計算生物學與生物醫藥產業結合最緊密的方向之一。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率先在國內將高性能計算應用于分子模擬和開展藥物設計研究,發展了復雜生物大分子體系理論計算方法,進行了復雜生物大分子長時分子動力學和變構動力學模擬;并在分子模擬的基礎上對30余種重要靶標進行了藥物設計研究[3]。

針灸學作為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天人合一”的高度,將自然界對人有益的干預與人運動狀態與運動方式結合,構建了“以外踹內”“整體調節”“個體診療”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健康維護方法,形成了“真實世界臨床科研的范式”,在疾病醫學暢行的今天,中醫針灸獨具特色與優勢。但由于中醫針灸學是一個“天人合一”的開放復雜巨系統,從人的現象入手,研究人的狀態與自然界干預的關系,只有借助“計算科學”的手段和方法,才能使其個體化診療背后所蘊含的規律、新的信息、知識被重新發現和認識?;谝陨系拇罂茖W背景,一門新的學科——計算針灸學孕育而生了。計算針灸學的創立,是針灸學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它豐富了針灸學內涵,促使幾千年來從臨床實踐發展起來的針灸醫學走上一條臨床實踐、科學實驗、數據計算三輪驅動的新階段,必將推動針灸學的快速發展。

1 計算針灸學是針灸學發展的客觀要求

幾千年發展起來的針灸學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通過觀察的方法,通過長期實踐經驗積累,研究經絡、腧穴以及刺灸方法,探討運用針灸防治疾病規律的一門學科[4],醫學實踐中積累的經驗與古代哲學思想融合所形成的理論體系是它歷久彌新的基石[5]。

20世紀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應用不同的實驗方法與技術對經絡現象、針灸作用原理進行探索,實驗針灸學在歷史潮流驅動下應勢而生,1983年,天津中醫學院(現天津中醫藥大學)創建了實驗針灸學新學科,標志著實驗針灸學學科體系的正式確立。實驗針灸學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應用現代科學技術與實驗方法,研究針灸理論、作用機制和作用原理,指導臨床實踐的一門學科[6]。它是針灸學吸納現代科學的方法和成果而形成的新興交叉學科,是針灸學科的重要分支。

21世紀基于數據驅動的計算生物學、計算藥學、計算神經精神病學、計算社會學等學科的創建和發展方興未艾。針灸學已經應用于臨床500多種疾病的治療,廣泛應用的電子病例記錄和蘊含了大量的針灸臨床診療經驗以及新方法、新技術和新的認識,基于8 000多冊古代醫籍和浩瀚現代文獻所建立的古今文獻數據庫,與大量的動物試驗、人體試驗所產生的針灸對基因組、蛋白組、代謝組影響的數據資源,以及生物醫學已經建立的各種組學數據庫,已經使針灸學擁有了大數據4V特點:

1)Volume:龐大的數據量——針灸研究已有一定的積累。

2)Velocity:數據的快速流轉、動態體系——針灸電子病歷、針灸研究的文獻、針刺信息傳遞復雜性、針灸動態調節、針灸網絡調節、針灸走向世界等,所獲數據都具有快速流轉、動態體系等特點。

3)Variety:數據多樣性——針灸不但具有大量的文本數據、圖像數據、音像數據;檢測數據、監測數據;人體試驗數據、動物試驗數據、古代文獻、現代文獻的數據等等,可以說針灸具有各種類型的數據。針灸大數據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4)Value:數據的巨大價值,再利用、再分析——針灸干預與操作者的經驗密不可分,使用方法與手法操作多樣,取穴靈活多變(辨經、辨位、辨證、辨因都有),針灸操作強調“治神”,醫患互動是關鍵,來自于各方面的針灸數據各方面的關系錯綜復雜,但蘊含著中醫針灸醫師對古代、前人智慧的理解、體驗,蘊含著繼承與創新的結合,其中許多新的發現、新的技術、新的思路淹沒其中。這正是計算針灸學要做的,通過數據再分析,發現新規律、新機制,預測新趨勢等等。

2 計算針灸學的創立,是針灸學發展的必然規律

人體是一個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的聯系而形成的有機整體。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系統,各個細胞、組織、器官以至各個生理系統之間都是相互關聯的。中醫的經絡也是一個復雜網絡調節系統。針灸一種非特異性物理刺激,會引起機體方方面面的整體變化,故針灸的實質就是一個物理刺激激發機體的整體綜合調節反應,激發機體最大的調節潛能,達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具體來說,針灸本身具有復雜干預的屬性,從干預方式來說,就有針刺、艾灸、拔罐、放血、皮膚針等多種方式,單就針刺來說,又有各種針刺手法,如提插補瀉、捻轉補瀉、呼吸補瀉、迎隨補瀉等、手法不同,效應不同。影響針灸效應的因素很多,疾病的狀態、穴位的選擇、刺法灸法、時間因素等等,因此,針灸具有復雜多因素干預的本質屬性,決定了針灸研究必須應用新的方法,計算科學就是重要方法之一,計算針灸學的發展就成了針灸發展的必然。

針灸作用具有小刺激、大反應的特點,針灸的作用最本質的特點就是調節,具有整體調節、網絡調節、品質調節、雙向調節、自限調節等特點[4]。從復雜系統的角度研究針刺的治療規律和機理,這也是中醫整體觀念的精髓。因此,針刺效應的生物學基礎需要從宏觀、整體、系統和動態的角度來認識。以系統生物學理念為指導,發揮多學科交叉優勢,將穴位局部、外周、中樞、靶器官途徑與整體、系統、器官、組織、細胞、分子水平研究相結合,是穴位效應和穴位配伍研究的趨勢所在,也是計算科學的優勢特色領域。

計算針灸學基于大數據,通過知識發現建立假設和構建數學模型,進行計算機仿真并進行檢驗,與臨床和實驗觀察結果進行比較分析,一方面預測和指導進一步的臨床和體內體外實驗研究,另一方面從新的實驗數據中重新進行知識發現、修正假設、完善數學模型,最終闡明針灸理論和針灸干預生命活動的現象、規律和機制。計算針灸學可整合多層次海量數據,進而獲得針灸的可理解的規律性認識,可反映針灸作用蘊含的普遍生物學基礎,從而避免個體差異性??蓪嶒灛F象高度抽象化,源自實驗但又高于實驗??梢?,計算針灸學是以中醫針灸學理論為指導,基于數據驅動,研究針灸作用理論、針灸作用規律和針灸作用原理,指導臨床實踐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是針灸學發展的必然。

3 針灸學、實驗針灸學和計算針灸學的關系

以臨床實踐和觀察方法發展起來的針灸學,建立了針灸學基本的理論和技術體系,是實驗針灸學和計算針灸學創建的基礎,也是實驗針灸學和計算針灸學發展的源泉和指引;以現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方法發展起來的實驗針灸學,在傳統針灸學指導下,研究傳統針灸學“為何”治病的現代科學基礎,也是計算針灸學創建的基礎;計算針灸學以傳統針灸學為指導,以計算科學的方法,以數據驅動,開發和應用數據分析及理論的方法、數學建模和計算機仿真技術,用于針灸學研究(針灸理論、針灸技術、針灸作用規律和原理),是用計算方法來管理、分析針灸數據并從中挖掘發現知識的一門學科,最終指導臨床實踐,從而解決針灸“為何”“更好”治病等問題。計算針灸學是傳統針灸學和實驗針灸學的發展。

實驗針灸學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方法對傳統針灸學的理論、作用規律與原理等內容進行實證研究,獲取的實驗數據可為計算針灸學提供信息來源。計算針灸學是將海量的針灸古籍信息、過往針灸研究數據以及最新實驗所獲得的信息作為數據源,以針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通過計算的方法分析針灸的作用規律與原理,預測針灸最佳適應病癥及最優干預方案。計算針灸學提出實驗及可驗證的假說,用以指導實驗。計算針灸學側重于計算,通過模型構建和計算仿真,研究針灸基本理論、針灸作用原理、針灸作用規律等內容。計算針灸學與實驗針灸學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計算針灸學需要實驗提供數據與驗證,實驗針灸學需要計算提供分析與挖掘,計算針灸學重在回答發生或可能發生什么,而實驗針灸學重在回答為什么發生。

4 計算針灸學的特點

4.1 計算針灸學將獲取全面數據而不只是隨機采樣

過去準確分析大量數據對研究工作者來說是一種挑戰,因為記錄、存儲和分析數據的工具不夠好,因此統計學要求我們隨機采樣(Random Sampling),用盡可能少的數據來證實盡可能重大的發現。隨機采樣確實在過往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科學研究領域研究的主導思想之一,但這只是在不可收集和分析全部數據的情況下的選擇,是信息采集與處理能力受限時代的產物。它的成功依賴于采樣的隨機性,盡管它有很多局限性,但在研究線性因果關系中還是不可或缺的一種方法。如今“大數據”(Big Data)方法,我們可以收集和分析處理“全樣本”、混雜的數據了,它對于研究個體規律、研究關聯關系、復雜關系具有有重要意義,通過計算可以觀察到更多、更細節的信息,可以看到用以前方法根本發現不了的知識。

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被認為是研究干預措施療效的金標準,但由于其要求的條件比較苛刻,有些情況下很難實施,同時由于其納入的研究人群局限,所以研究結果的外推性比較差。針灸的新技術、方法都是在臨床實踐中逐步產生、完善的,對其的發現、優化離不開臨床實際,將真實世界的全樣本的臨床研究與隨機抽樣的精確小樣本研究有機結合,將必然使針灸的研究走上一個新的臺階。[10-11]。

4.2 計算針灸學解決的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而是復雜網絡聯系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薦針灸可治療107種疾病,國內一項研究發現針灸適宜病種高達500多種,針刺作用有別于西藥“點-點”“點-系統”的作用模式,整體調節是中醫針灸的特色與優勢,是針刺臨床應用范圍廣泛且療效顯著的重要原因。但過往實驗研究仍主要遵循“點-點”或“點-系統”的研究模式,即通過調控某一物質,觀察其對某一指標或多個指標的影響,而未考慮針刺整體調節的特點。針刺效果的發揮不是單因素作用的結果,而是多因素、多水平、多系統共同作用的復雜過程[12]。

現代研究認為,生物體作為一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是由無數個大小網絡相互聯系、整合而形成,并不是簡單系統的疊加[13]。美國針灸白皮書指出:目前針灸作用原理尚不清楚,導致針灸基礎研究很難向臨床轉化。其主要原因是針灸基礎研究多關注“干預-效應”兩點之間的線性關系,忽略針灸作為復雜干預產生的整體網絡調節效應[14]。中醫學認為,針灸治療疾病是激發了經絡整體網絡調節而實現的。從穴位刺激到機體效應,兩者并不是直接線性聯系,而是由體內復雜網絡調節系統介導的。中醫針灸的優勢在于整體網絡調節,具有多水平、多環節、多靶點的特點。而這些復雜的網絡關系,需要計算針灸學利用現代科學計算方法來解決。

4.3 計算針灸學將更加注重相關關系,預測是核心內容之一

針刺通過體表物理刺激產生治療疾病的效果,其作用途徑和規律是復雜的,不是簡單的因果關系能夠解釋的。我們的實驗研究都是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開始驗證的,這個假設要么被證實要么被推翻。但實驗過程與環境會被很多因素所影響,針刺起效的其他途徑也很難被控制或排除,因此針灸的機制研究很難得出一個明確因果關系的結論。在大數據時代,一些新的分析計算工具和思路為我們提供了一系列新的視野,通過應用相關關系,我們可以比以前更容易、更快捷、更清楚的分析針灸作用規律。

另一方面,我們利用數學模型從已知的針灸作用規律入手,對針灸治療疾病的靶點效果進行預測,從而提高針灸治療作用效率,減少人力、物理、財力的浪費。因此,構建針灸作用數學模型,預測針灸作用效果,是計算針灸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15]。

我們以目前針灸基礎研究國際較為公認的研究結論“針刺可促進釋放內源性阿片肽物質”為切入點,首先構建與阿片肽相關的蛋白網絡,再挖掘疾病網絡,利用復雜網絡分析構建了基于針刺阿片肽系統的針刺潛在治療病癥預測系統,發現針刺有可能治療15 381種疾病,遠高于目前的針灸疾病譜,計算得出63種疾病可能效果最佳,其中三分之二的疾種與目前臨床試驗證實有效的針刺優勢病種一致[16]。

5 計算針灸學的任務

5.1 研究針灸作用理論科學計算已經和科學理論、科學實驗并列成為探索和研究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三大基本方法。在科學研究領域,計算紛紛從各個研究領域獨立出來,成為這個領域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支,比如計算神經科學、計算精神病學、計算社會學、計算金融學、和計算藥學等等。這些學科的目的是利用計算和建模的方法,來解決各自領域的科學問題。中醫針灸的學位配方中,常有“一對多”和“多對一”的治療方法,也即存在“一穴多臟”與“多穴一臟”乃至“多穴多臟”的通訊機制。這種“網絡化、系統化、全息化”的信息傳遞,除化學信號之外,必然有電信號的傳遞。傳統中醫理論認為經絡是人體客觀存在的有形物質,然而目前的技術手段還無法檢測出經絡存在的物質性基礎,人們發現了許多針灸影響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的證據,在神經系統多個部位記錄到了針灸誘發的信號,并由此提出針灸依賴這些系統進行傳導的假說。但“經絡的實質是什么”這個關鍵的科學問題依然無法得到解決,有研究者認為經絡是虛擬的,它可能是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在某些功能作用上的綜合體現[17]。信息論中有一個基本觀點:“2個空間隔離的組分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協調一致,不管是采取何種方式,都必須有信號的傳輸或信息的交流”。如果把經絡看成功能性的,從“虛擬經絡”角度研究這種電信息傳導通路的生理結構,有助于正確理解古代經絡學說的實質以及確定穴位的相對特異性。利用建立的虛擬經絡模型,研究針灸的信息傳導特性。在針灸實驗基礎上從微觀、介觀和宏觀層次研究針灸不同穴位時相應信息的產生過程及編碼特性。分析虛擬經絡節點的非線性動力學特征,如混沌效應、放大效應,蝴蝶效應等,并在虛擬經絡模型基礎上深入探索穴位、經絡、臟腑三者之間的關系,為臨床選擇最佳穴位和最佳運針手法提供科學的、客觀的量化依據,為現代針灸學的建立提供基礎理論,進而有助于促進針灸學的客觀化、規范化和國際化。見圖1。

5.2 研究針灸作用規律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是一門專門研究計算機怎樣模擬或實現人類的學習行為,以獲取新的知識或技能,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結構使之不斷改善自身的性能的學科[18]。1959年美國的塞繆爾(Samuel)設計了一個下棋程序,這個程序具有學習能力,它可以在不斷的對弈中改善自己的棋藝。4年后,這個程序戰勝了設計者本人。又過了3年,這個程序戰勝了美國一個保持8年之久的常勝不敗的冠軍。在過去,數據分析比事后分析更為重要,事后分析就是“已經發生的事情”。未來的預測本質上仍是歷史分析。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正在幫助開拓一個新領域:“將要發生的事情,或者至少是“可能發生的事情”。此外,還可以教會機器學習算法基于前瞻性的見解做出決策或采取行動。

機器學習已應用于中醫藥相關規律的研究。其中,傳統機器學習算法為中醫癥狀、癥候和證型辨別的客觀化以及中醫藥內在規律的挖掘與發現提供了技術支持。如馮冰等對脈診儀采集的脈診數據先進行雙樹復小波變換,再通過梅爾倒譜系數進行特征提取,最后使用Fuzzy c-means聚類算法進行聚類分析,對脈象的識別準確率可達78.2%,一定程度上可避免醫生主觀判斷對脈象識別的影響[19]。潘主強等在以亞健康數據為主要研究對象,探索不均衡數據的機器學習分類方法;以腎臟疾病為主要研究對象,構建綜合了3種輔助診斷工具的混合分類模型;以心血管病、血脂異常疾病和尿酸升高類疾病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多標記數據分類方法等相關實驗中均取得良好的病癥分類效果,且分類結果符合醫學理論,具有臨床指導意義[20]。裴衛等通過關聯規則、K-means聚類分析等無監督的機器學習算法對589首中醫治療肝病的處方進行了分析,發現機器學習的結果與藥物復雜網絡中的結構完全一致,應用機器學習探究中醫治療肝硬化的中藥組方規律確實可行[21]。

浩如煙海的針灸古典文獻是先人留給我們的防病治病智慧,現代的針灸臨床研究和真實世界的臨床病歷采集所積累的文獻蘊含著寶貴的臨床經驗,凡此等等都構成了針灸的大數據。大數據的價值在于數據分析以及分析基礎上的數據挖掘和智能決策,通過對數據的分析,發現數據的變化以及各數據間的相關性,挖掘以往被忽視的規律,獲得具有洞察力和新價值的新知識,實現對行為的決策和預測。

如我們采用機器學習的方法,對針刺治療疾病的選穴配伍規律等進行了研究。首先進行了針灸數據挖掘基礎詞庫的構建,建立了基于機器學習的針刺文獻數據庫,發現了單穴與配穴、局部配穴與遠近配穴的等針灸腧穴配伍的普適性規律。給出了針灸優勢病種中腧穴配伍處方的核心腧穴,研發了針灸臨床決策支持系統[22]。見圖2~4。

5.3 探索針灸作用機制針灸刺激具有復雜性,其復雜性使得針灸機制的研究開展面臨困難,難以用單一的、特定的生物靶點概括針灸的作用效果。如何為針灸治療尋找生物學特征,是計算針灸學的一個重要的任務。20世紀80年代末,北京醫學院針麻原理觀察組為了研究針刺穴位時的鎮痛規律,對正常人及神經系統疾病患者進行針刺對皮膚痛閾影響的觀察,發現進針后痛閾升高和去針后痛閾恢復均符合指數曲線形式,并進行驗證發現實際測得值和理論值相符,這是基于實驗數據通過計算對針灸作用規律和機制進行探討的有益探索[22]。針灸組學特征研究更是要計算,這包括從一系列針灸組學如穴位組學、針灸效應的表型組(Phenome)、基因組(Genome)、轉錄組(Transcriptome)、蛋白質組(Proteome)、相互作用組(Interactome)、代謝組(Metabolome)等。計算針灸學運用大規模高效的理論模型和數值計算來識別針灸干預機體后基因組、蛋白組、代謝組的變化;研究針灸作用后生物大分子之間相互作用以及生物大分子與配體的相互作用,模擬針灸后生命體內的信息流過程,從而認識針灸作用的規律,應用基因組和代謝通路的知識,通過分子模擬等方法進行計算機輔助針灸設計,開發有效的、新的疾病治療方法。無論是針灸本身的實驗數據挖掘,還是對針灸結果的進一步挖掘,提取特征規律都需要計算?;趯嶒炨樉牡臄祿?,探尋針灸作用的規律與機制是計算針灸學重要研究內容之一。

廣泛深入的數學建模及應用是計算針灸學的重要研究內容,計算針灸學要將眾多知識發現有機地整合起來,把來自各方面的因素聯系在一起,以定量的形式刻畫、從不同角度展現針灸激發生命現象的本質和治療疾病的規律,必然需要建立數學模型通過數學語言的抽象描述來實現。計算針灸學可在前人大量針灸研究基礎上結合現代最新實驗數據記錄,通過收集、整理、學習、分析、挖掘針灸蘊藏的豐富的信息資源,進而揭示針灸作用的客觀規律。

針刺效應機制的研究已從穴位局部、外周、中樞、靶器官不同層面開展了一些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但這些研究多為單一因素的研究,對穴位效應產生的各個環節尚未建立起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復雜網絡模型,缺乏系統的歸納和規律的提煉。如針灸是如何調節機體達到中和狀態的呢?這也需要計算針灸學。我們首先提出“三網聯動”說。見圖5。針灸啟動經穴小網絡,調動機體大網絡,調整機體病網絡,達到陰陽協調、氣血平和的中和狀態。具體來說,就是針灸作為一種創傷性物理刺激,首先激活了針刺穴位微環境小網絡,使針刺信息在穴位局部啟動并級聯放大,進而調動人體自身調節大網絡——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NEI網絡),經NEI調控,針刺效應信息輸出到靶器官,調整疾病網絡(病網絡),產生針灸療效。即針效的產生是針刺啟動穴位局部“穴網絡”,調動機體神經-內分泌-免疫“大網絡”的調節,從而作用于靶器官“病網絡”。三網聯動,糾正疾病的失衡狀態,恢復機體的內穩態,達到“中和”狀態[12]。當機體處于病理狀態時,疾病網絡發生改變,通過機體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等途徑,也可以反映到穴位局部的穴網絡,從而使穴位產生某些陽性反應,如壓痛、條索、結節等,阿是穴的產生即如此。只有將以上個部分建立起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復雜網絡模型,才可能解決針灸作用的規律。

6 小結

我們正處在于一個大數據時代,各行各業均存在大數據,醫療中更是有著比較廣泛的應用,如基因工程、疾病的預測分析、患者的手術方案等,大數據可以幫助醫療機構建立患者的疾病風險跟蹤機制以及幫助醫藥企業提升藥品的臨床使用效果等。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我們需要搜索、處理、分析、歸納、總結其深層次的規律。計算針灸學是針灸學發展的新時代,是傳統針灸學、實驗針灸學與現代計算科學相結合的產物,涉及包括數學、統計學、中醫針灸學、生物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在內的多個學科,以針灸學中的現象和規律作為研究對象,以解決針灸醫學的關鍵科學問題和提高針灸臨床療效為最終目標,它將“發現的科學”和“假設驅動的科學”有機地聯系起來,使得針灸生物信息、知識發現、數學模型和假設檢驗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為針灸科學研究鋪開一條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高速公路。

參考文獻

[1]周宏仁.信息化:從計算機科學到計算科學[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6,31(6):591-598.

[2]程妍,劉仲林.計算生物學——一門充滿活力的新興交叉學科[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6,27(3):11-15.

[3]譚小芹,熊嘉誠,朱亭霏,等.中國藥物分子設計40年發展成就[J].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19,49(11):1375-1394.

[4]梁繁榮,王華.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1-2.

[5]張伯禮.中醫藥發展的機遇與任務[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37(2):145-146.

[6]郭義,方劍喬.實驗針灸學[M].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5:1-2.

[7]李鵬祥.隨機抽樣中必要樣本容量的確定[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5(9):18-19.

[8]梁吉業,馮晨嬌,宋鵬.大數據相關分析綜述[J].計算機學報,2016,39(1):1-18.

[9]Gluud C.循證醫學的臨床實踐[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02,24(6):541-547.

[10]蔡榮林,胡玲,吳子建.循證醫學、真實世界研究在針灸臨床研究中的應用與思考[J].中國針灸,2015,35(9):949-952.

[11]劉佳,何麗云,趙玉鳳,等.基于真實世界國際針灸病例注冊登記研究的關鍵技術[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7,19(12):1920-1923.

[12]Li NC,Li MY,Chen B,et al.A New Perspective of Acupuncture:The Interaction among Three Networks Leads to Neutralization[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9,2019:2326867.

[13]沈自尹.系統生物學和信息醫學在中西醫結合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學報,2006,4(2):111-113.

[14]Langevin HM,Wayne PM,Macpherson H,et al.Paradoxes in acupuncture research:strategies for moving forward[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1,2011:180805.

[15]Xu Y,Hong S,Zhao X,et al.Acupuncture Alleviates Rheumatoid Arthritis by Immune-Network Modulation[J].Am J Chin Med,2018,46(5):997-1019.

[16]齊婧蕾,陳勇,公一囡,等.基于針刺效應靶標蛋白阿片肽的針刺優勢病種的預測研究[J].四川中醫,2020,38(1):176-180.

[17]陳波,李明月,丁沙沙,等.針刺調節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研究進展[J].世界針灸雜志:英文版,2014,24(4):49-53,58.

[18]陳海虹,黃彪,劉峰,等.機器學習原理及應用[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7:2-19.

[19]馮冰,李紹滋.中醫脈診信號的無監督聚類分析研究[J].智能系統學報,2018,13(4):564-570.

[20]潘主強,張林,張磊,等.中醫臨床不均衡數據疾病分類方法研究[J].智能系統學報,2017,12(6):848-856.

[21]裴衛,吳輝坤,李曉東,等.基于機器學習的中醫治療肝硬化組方規律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7,19(6):950-956.

[22]李宛蓉,李博,郭義,等.數據挖掘技術應用于針灸重大問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J].中醫藥學報,2018,46(6):6-9.

[23]韓濟生,湯健,任民峰,等.中樞神經遞質與針刺鎮痛[J].北京醫學院學報,1980,12(1):11-19.

(2020-03-10收稿 責任編輯:王明)

上一篇:農村土地整理下一篇:中醫藥教育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