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省部級職稱論文范文

2023-03-27

省部級職稱論文范文第1篇

1.正部級

胡春華(1963)中共中央委員、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

孫政才(1963)中共中央委員、吉林省委書記

周 強(1960)中共中央委員、湖南省委書記

張慶偉(1961)中共中央委員、河北省委副書記、省長

蘇樹林(1962)中共中央候補委員、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

努爾·白克力(維吾爾族,1961)中共中央候補委員、新疆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

陸 昊(1967)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

曹廣晶(1964)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正部級)、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2.副部級

(1)中央部委機關名單(以姓氏筆畫為序) 蔡振華(1961)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

陳世炬(1963)總書記、國家主席辦公室主任

陳改戶(1960)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

陳文輝(1963)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陳向群(1962)中央組織部部務委員兼組織二局局長

陳小江(1962)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陳元豐(1962)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

丁學東(1960)國務院副秘書長

杜占元(1962)科技部副部長

甘 霖(1963)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副局長、致公黨中央常委(女)

俊(196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韓文秀(1963)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

榮(1960)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女)

胡祖才(1961)國家發改委副主任

黃守宏(1964)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

蔣旭光(1960)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副主任

姜志剛(1960)國資委副主任

景漢朝(1960)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雷鳴山(1961)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三峽工程稽察辦公室)副主任

李干杰(1964)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兼任國家核安全局局長

李國英(1964)水利部副部長

李書磊(1964)中央黨校副校長

連維良(1962)國家發改委副主任

寧(1962)水利部副部長

劉士余(1961)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馬軍勝(1961)信息產業部黨組成員、國家郵政局局長

潘功勝(1963)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潘 岳(1960)環保部副部長

邱小平(1964)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沈春耀(1960)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哲(1960)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

孫大偉(1963)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黨組成員、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

孫華山(1960)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孫紹騁(1960)民政部副部長

田學斌(1963)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

王保安(1963)財政部副部長

超(1960)商務部副部長

王衛民(1965)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

王偉中(1962)科技部副部長

夏 勇(1961)國家保密局局長

信長星(196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姚 剛(1962)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黨委委員

姚增科(1960)監察部副部長

陰和俊(1963)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

尹 力(1962)衛生部副部長、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

張曉明(1964)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

張亞平(1965)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張桃林(1961)農業部副部長、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

濤(1963)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

趙大程(1960)司法部副部長 鄒志武(1962)海關總署副署長

(2)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名單(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兩院)

吉 林(1962)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北京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魯 煒(1960)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市長

陳 剛(1966)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

陳 剛(1965)北京市委常委、朝陽區委書記

程 紅(1966)北京市副市長,民盟市委副主委,市工商聯會長(女)

葛劍平(1962)北京市政協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主委

尹德明(1964)天津市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成其圣(1963)天津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袁桐利(1961)天津市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副書記

熊建平(1960)天津市副市長

任學鋒(1965)天津市副市長

尹海林(1960)天津市副市長

曹小紅(1961)天津市政協副主席(女,回族)

陳永川(1964)天津市政協副主席

沈中陽(1962)天津市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常委

趙 勇(1963)中共中央候補委員、河北省委副書記

張 越(1961)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田向利(1963)河北省委常委、統戰部長(女) 黃 榮(1960)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高建民(1960)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長

湯 濤(1962)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山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長

李兆前(1962)山西省委常委、紀委書記

陳川平(1962)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

王建明(1962)山西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李 佳(1961)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潘逸陽(1961)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政府常務副主席

李鵬新(1960)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長 烏 蘭(1962)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長(女,蒙古族)

王素毅(1961)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統戰部長(蒙古族)

白向群(1962)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蒙古族)

劉新樂(1961)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九三學社自治區委主委 (蒙古族)

唐 軍(1962)遼寧省委常委、大連市委書記

譚作鈞(1968)遼寧省副省長

陳海波(1962)遼寧省沈陽市長

劉政奎(1962)遼寧省政協副主席

竺延風(1961)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吉林省委副書記

高廣濱(1963)吉林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

張安順(1965)吉林省委常委、延邊州委書記

嚴(1967)吉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姜治瑩(1961)吉林省長春市長

劉國中(1962)黑龍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張效廉(1964)黑龍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韓學鍵(1961)黑龍江省委常委、大慶市委書記

楊東奇(1962)黑龍江省委常委、秘書長

杰(1960)黑龍江省委常委、統戰部長(女

郝會龍(1962)黑龍江省委常委、

孫 堯(1963)黑龍江省副省長

) 宋希斌(1963)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長

孫東生(1964)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民建黑龍江省主委

丁薛祥(1962)上海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徐 麟(1963)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黨委書記

艾寶俊(1960)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

弘(1963)上海市委常委、秘書長

沈曉明(1963)上海市副市長

蔡達峰(1960)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高小玫(1961)上海市政協副主席

楊衛澤(1962)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

黃莉新(1962)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女) 樊金龍(1963)江蘇省委常委、秘書長

王燕文(1960)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女)

葛慧君(1963)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長,宣傳部部長(女)

龔 正(1960)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長

陳德榮(1961)浙江省委常委、溫州市委書記

趙一德(1965)浙江省委常委、秘書長

朱從玖(1965)浙江省副省長

梁黎明(1961)浙江省副省長(女)

徐冠巨(1961)浙江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主席

唐一軍(1961)浙江省寧波市政協主席

孫金龍(1962)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安徽省委副書記

炯(1964)安徽省委常委、組織部長

唐承沛(1964)安徽省委常委、秘書長

陳樹隆(1962)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長

吳存榮(1963)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

曹征海(1960)安徽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濤(1962)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安徽省委主委

陳文清(1960)中央紀委委員、福建省委副書記

楊 岳(1968)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

張志南(1960)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長

洪捷序(1960)福建省副省長,九三學社福建省委主委

倪岳峰(1964)福建省副省長 王蒙徽(1960)福建省副省長

王文濤(1964)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

謝 茹(1968)江西省副省長、江西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無黨派,女)

李華棟(1960)江西省政協副主席

孫 偉(1962)山東省委常委、副省長

李 群(1962)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

高曉兵(1962)山東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女)

孫守剛(1965)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王隨蓮(1961)山東省副省長、九三學社山東省主委(女)

毛萬春(1961)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

毛超峰(1965)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王曉東(1960)湖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范銳平(1966)湖北省委常委、襄陽市委書記

黃楚平(1962)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

唐良智(1960)湖北省武漢市長

郭開朗(1960)湖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長

陳肇雄(1961)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長

張文雄(1962)湖南省委常委、長株潭試驗區工委書記

何報翔(1963)湖南省副省長

盛茂林(1960)湖南省副省長

劉蓮玉(1960)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楊維剛(1960)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民盟湖南省委主委

萬慶良(1964)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

嘉(1964)廣東省委常委、珠海市委書記

許瑞生(1962)廣東省副省長

勤(1961)廣東省深圳市長

林念修(1963)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政府副主席

余遠輝(1964)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秘書長

范曉莉(1961)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統戰部長(女)

陳章良(1961)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無黨派)

藍天立(1962)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 李 彬(1962)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廣西主委

李秀領(1962)海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長

孫新陽(1964)海南省委常委、秘書長

李國梁(1964)海南省副省長

康耀紅(1963)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史貽云(1963)海南省政協副主席、民進海南省委主委

王 路(1963)海南省政協副主席、農工黨海南省委主委

翁杰明(1963)重慶市委常委、秘書長

吳政隆(1964)重慶市委常委、萬州區委書記

徐海榮(1964)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凌月明(1962)重慶市副市長 何

挺(1962)重慶市副市長兼公安局長

錢 鋒(1964)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鐘 勉(1963)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長

李昌平(1961)四川省委常委、統戰部長(藏族)

吳靖平(1963)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寧(1960)四川省副省長

曲木史哈(1960)四川省副省長(彝族)

霖(1963)四川省副省長

張雨東(1964)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民進四川省委主委

黃潤秋(1963)四川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四川省委主委

陳敏爾(1960)中共中央候補委員、貴州省委副書記 李

軍(1962)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

宋璇濤(1960)貴州省委常委、紀委書記

劉曉凱(1962)中共中央候補委員、貴州省委常委、統戰部長(苗族)

喻紅秋(1960)貴州省委常委、 (女)

秦如培(1962)貴州省委常委、副省長

廖國勛(1963)貴州省委常委、秘書長(土家族)

金(1962)云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培(1961)云南省委常委、副省長

高 峰(1963)云南省副省長、無黨派

郝 鵬(1960)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

公保扎西(1964)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政協黨組書記、副主席,統戰部部長(藏族)

秦宜智(1965)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政府常務副主席

鄧小剛(1967)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羅布頓珠(1960)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昌都地委書記、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藏族)

董云虎(1962)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

梁田庚(1960)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長

董明俊(1962)西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

丁業現(1960)西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

景俊海(1960)陜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李進權(1961)陜西省政協副主席、民進陜西省委會主委

張曉蘭(1965)甘肅省委常委、紀委書記(女)

虞海燕(1961)甘肅省委常委、副省長

張世珍(1963)甘肅省政協副主席、民盟甘肅省委主委

吉狄馬加(1961)青海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彝族)

玉(1961)青海省委常委、組織部長

毛小兵(1965)青海省委常委、西寧市委書記

科(1962)青海省委常委、玉樹藏族自治州委書記

王令浚(1965)青海省副省長

馬順清(1963)青海省副省長(回族)

張建民(1964)青海省副省長 劉志強(1963)青海省副省長兼公安廳廳長

蘇德良(1960)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自治區公安廳廳長

徐廣國(1964)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銀川市委書記

傅興國(1960)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長

袁家軍(1962)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

李文章(1963)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固原市委書記

姚愛興(1962)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

屈冬玉(1963)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

黃 衛(196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政府常務副主席

努爾蘭·阿不都滿金(哈薩克族,196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

庫熱西·買合蘇提

(維吾爾族,1960)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政府副主席

爾肯江·吐拉洪

(維吾爾族,196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總工會主席

胡 偉(196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

熊選國(196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艾爾肯·吐尼亞孜

(維吾爾族,196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副主席

孔星隆(1962)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常委、副司令員,中國新建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3)人民團體 王

曉(1968)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全國青聯主席

范繼英(1963)全國婦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女)

呂世明(1960)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第五屆主席團副主席

屹(1960)中國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鄧中瀚(1968)中國科協副主席

(4)國有企業

張國清(1964)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總經理

金壯龍(1964)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賀東風(1966)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

譚瑞松(1962)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黨組副書記、總經理 呂世明(1960)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第五屆主席團副主席

杰(1962)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總經理

李國華(1960)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唐登杰(1964)中國兵器集團公司總經理

樊友山(1963)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書記、副總經理

吳 焰(1961)中國人保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

吳生富(1964)中國一重集團董事長

朱福壽(1962)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馬正武(1963)中國誠通控股集團董事長

(5)高校

陳吉寧(1964)清華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胡和平(1962)清華大學黨委書記(副部長級)、校務委員會主任

陳雨露(1966)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楊振斌(1963)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副部長級)

周祖翼(1965)同濟大學黨委書記(副部長級)

紅(1963)東南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奇(1961)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懷進鵬(1962)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孫其信(1962)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6)軍隊(副大軍區)

劉國治(1960)總裝備部副部長,少將

楊學軍(1963)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少將

省部級職稱論文范文第2篇

(1)安全生產方面的教育主要包括黨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標準、規定及公司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本企業安全生產形勢及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故教訓;發生事故后如何搶救、排險、保護現場和及時報告等。

(2)包括本項目生產特點、設備特點、安全基本知識、預防事故的方法及本項目部安全生產制度、規定、安全注意事項,本工種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防護用具使用基本知識等。

(3)包括本班組作業特點、安全操作規程及崗位責任,班組安全活動及紀律,愛護及正確使用安全防護設施及個人勞保防護用品,易發生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對策等。

5、特殊工種作業人員,包括電工、焊工、司爐工、起重機械司機、廠內機動車駕駛員等,必須經有關主管部門培訓考核,取得崗位資格證后并再接受有針對性的安全培訓方可上崗作業。

6、工人調換工種必須進行換崗教育。換崗前,批準換崗的有關部門領導要對換崗工人進行新崗工種的操作規程等方面的教育,未經教育不準上崗。

省部級職稱論文范文第3篇

內容:由設法“編筐”,改為專心“挖井”

文字表達的內容,必須靠豐富的思想充填且指向明確。各種體裁的好文章,無一例外都蘊涵著很強的思想性。這種思想性不是盲目空泛的,而是針對問題、針對事情、針對謬誤來論證和闡述的。它是能抓住實質和要害,一語中的、一針見血的思想性。文字表達力,說到底是思想表達力,是從思想到文字的轉換能力。

即便是寫一些簡單的“豆腐賬”,諸如工作安排或小結等文字材料,其中也應該有鮮活的思想,尤其要搞清楚你在給誰寫,你在對誰寫,你為達到什么目的寫。不能讓別人看了感覺是沒有腦子的人寫的,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當然,思想也不能大而化之、虛無縹緲,而是要有具體的觀點來支撐,也就是你主張什么,提倡什么,反對什么,直截了當,一目了然。

寫作內容,起碼的要求是言之有物,堅決不寫空話、廢話,最好不寫大話、套話,要努力寫真話、實話、精辟的話。但是,不能說過頭的話、不負責的話、傷害別人有害社會的話。機關應用文,最難避免的是套話。減少套話的一個小竅門是,有個管用的“帽子”戴在關鍵之處即可,接下來就該單刀直入,直奔主題了。

我的經驗是,要想提高文字表達力,就得善于用活的思想寫,用新的觀點寫,用準的事實寫,用精的數據寫,用真的感情寫,還要用平實的語言寫。有時,某一個方面的要素用好了,就能基本達到上述目的。

實事和數據,是把文章寫“實”寫“新”兩把利劍。有了實事和數據,文字就有了實感和新意,也就有了生命。實事是事實的具體化。抽象的“事實”,不如具體的“實事”有感染力和說服力。前些年,我曾經寫過一篇研究“三農”的文章,副標題就是“用具體數據說話”。這篇文章5000多字,通篇都是列舉數據和分析數據,立場和觀點都是用翔實的數據支撐的。用新意寫作很重要,不能抄來搬去,總嚼別人吃過的饃。我從來不相信“天下文章一大抄”這句話有什么道理,它只是道破了人們在文字表達方面,確實存在著一種由來已久的歪風邪氣。吃人家的嘴短,抄人家的心虛,沒什么意思。不如自己動腦動筆,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語言寫文章。這不但是對別人文字成果的尊重,也是對自己人格品質的堅守。寫出新意并不難,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高度分析表述事物及道理,新意就會層出不窮。

當下,文字表達的普遍性問題是膚淺,功夫用在形式上多,用在內容上少,自以為嘩眾取寵是本事。解決寫作內容如何深化、深刻、深邃的問題,有效的辦法是把寫作由設法“編筐”改為專心“挖井”。“筐”編得再大,也盛不了多少水;“井”可是能夠越挖越深,井越深水越多。也就是說,不要把提高文字表達力當成“編筐”,而是要當做“挖井”。“編筐”總是想把筐編得更圓更漂亮,“挖井”則是致力于如何把井挖得更深出更多的水。兩個活計用力的方向不同,要達到的目的不同,其中道理與寫作是相通的。

在這方面,最重要的是確立形式為內容服務的意識,形式服從內容而絕不能影響內容。有些本來應該很嚴肅的文稿,很不得當地把形式搞得花里胡哨,什么對仗、排比、押韻應有盡有,內容不得不任由形式擺布。這就顛倒了內容與形式的主次關系,形式喧賓奪主干擾了內容,誤入了“新八股”的窠臼。

結構:地基打歪了,房子肯定也會蓋歪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內容和形式都在結構之中。結構構建好了,內容就有了合理舒適的表達空間,形式也有了錦上添花的表演舞臺。不僅如此,結構還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形式,它對內容的制約影響是基礎性的。道理很簡單,如果地基打歪了,房子肯定也會蓋歪。當一篇大的文稿越寫越別扭的時候,那就需要回過頭來看一看是不是結構出了問題。

從大的分類看,結構可以分為縱向和橫向兩類??v向結構是“線條性”的,橫向結構是“版塊式”的。不同的內容和文體,可采取不同的結構;同一個題目的文章,也可采取不同的結構。這就是結構的彈性和多選擇性。一般而言,結構不要過于復雜,結構越簡約干凈利索,文字表達越簡潔明了。

文章無論長短,邏輯性與層次性不可或缺,這是結構的內在要求。一篇文章總要有一條結構主線,這條主線就是邏輯線索。作者要闡述的思想和觀點,應該按照這條邏輯線索展開,這樣寫出來的文字才能圍繞和突出主題。

增強文字表達的邏輯性,要學會尋找和處理一些重要關系。如:遞進關系、因果關系,還有“輩分”關系。有的文稿遞進關系錯位,跳躍性過大,必然造成結構不穩。有的文章小標題亂了“輩分”,不在一個層次上,就會使結構失去平衡。此外,還要把握好時間順序和空間方位,這些要素都會影響到結構的邏輯性。

文章的結構往往呈現為層次性分布,邏輯性是內在的,層次性是外在的。分層次表達內容,如同建一幢大樓,應當根據功能和容積率,來設計大樓的層次。樓不是越高越好,文章也不是層次越多越好。反之,也不是層次越少越好,更不是可以忽略層次。文章無論長短都要層次分明。即便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寫成文字也應有幾層意思。特別小的文字材料,也可以一個逗號一層意思,一個句號一個觀點,每句話都符合邏輯關系。一篇博士論文,可能需要4—5級標題即4至5個層次。一份會議通知,可能不需要小標題,但層次還是要有的,這種情況下劃分自然段就要體現鮮明的層次性。

同時,結構的安排要有序、嚴謹、周延,通過結構的搭建使內容之間環環相扣。設計結構時,要特別注意內容的有序性和關聯度,不相干的內容不要放到一起,相關的內容要接續緊湊,層次要遞進分明。結構要有利于內容的表達,不能因結構而干擾內容?,F在有一種不好的傾向,不少人很愿意過多地在結構上用勁,卻對文字的內容重視不夠,就像月餅過度包裝一樣,好看不好吃。

語言:對晦澀難懂的說法,要保持距離和警惕

長期以來,有一種不好的文風,不少人喜歡用復雜的語言表達簡單的事情或道理,似乎很怕別人看懂,以顯示自己有學問。我覺得,正確的態度應該相反,那就是用簡單的語言準確地表達出復雜的事情或道理,這才是真本事。

什么是平實的語言?即少用修飾語,忌用生僻詞,不繞圈子,不趕時髦,不追求辭藻華麗,不搞文字花樣游戲,也不要硬湊合轍押韻的“四六句”。要對晦澀難懂的說法保持距離和警惕,能不用最好不用。生動靈活地使用民間語言,也可以把高深的大道理講明白。我寫過一篇短文,題目叫《“二麻”當戒》,不算標點符號125個字,使用的就是民間俗語,效果還真的不錯。此外,文字要簡潔,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要用太長的句子,也不能拉開架子長篇大論。好的文章要以短、以實、以深、以新取勝。常識告訴我們,短句子比長句子好讀好懂,晦澀的長句子看多了會令人犯困。文章要短,句子要短,段落也不宜太長。

對情況要有清晰的表述,對問題要有新的見解,簡潔流暢地表達獨到的思想觀點,不能拖泥帶水,不能車轱轆話反復講。長篇大論的東西可能分量很重,但處于快節奏生活中的人們,不會有多少時間閱讀那些“鴻篇巨著”,所以文字表達還是要在語言的簡潔和流暢上下功夫。

據我的了解,不管是領導者,還是普通讀者,現在的閱讀行情是,寫長了沒人看,寫玄了沒人看,寫慢了沒人看,寫假了更是沒人看,寫虛了還是沒人看。改掉壞文風,有6件好用的常規武器,那就是“短、平、快、新、真、實”。

當然,好文字是寫出來的,更是改出來的。一氣呵成的好文章確實有,但很難得難見,絕大多數好文章都是一個字一個字改出來的。

最后,我還想補充3句話:寫作是最好的思維訓練,也是效果非常好的健腦活動;

學而不思則罔,寫而不思則亂;

上一篇:副高工職稱論文下一篇:機械類職稱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