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利率市場化論文范文

2024-02-05

利率市場化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

利率市場化給商業銀行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利率風險在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中的問題日益突出?,F如今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正處于關鍵時期,面臨著巨大的利率風險挑戰。在利率市場化這一過程中,會逐步加大利率波動幅度和頻率,利率風險將成為影響商業銀行市場發展的一大障礙。而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體制還不夠成熟,結構比較單一,各種有效應對風險的機制還沒有建立。因此,在這種形勢下,我國的商業銀行需要在利率風險管理中進行深刻探索,尋求先進的管理對策,促使我國商業銀行健康穩定發展。

一、利率市場化與利率風險管理的含義

1.利率市場化的含義概述

利率市場化是指政府減少對利率的直接行政手段的控制、干預,而是給予一定的自由波動幅度,讓市場及主體不斷自我平衡、自我定位,在市場供求機制的促使下形成。這一機制的形成將有利于我國各個機構的相互配合、各種資源的有效利用、合理管制,并能夠提升金融機構的整體水平,使我國的商業銀行更好地向前發展。

2.利率風險管理的含義概述

利率風險管理是指,在市場利率變動不確定的情況下會給商業銀行帶來風險波動,避免不了造成無法估計的損失,也就是實際收益會遠遠低于預期所想的收益。這時商業銀行為了控制風險,維持其收入的穩定,不使資產負債而要采取的一種有效的風險管理模式。利率風險問題在銀行的管理中一定會常常遇到,是銀行管理的核心部分,重點是研究利率變動的影響。利率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合理性將會對銀行經營收益的提高,銀行在市場上發展前景、價值的穩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影響的現狀分析

1.利率市場化給我國商業銀行帶來的機遇

促進了商業銀行金融機構的管理創新,業務市場規模的擴大。商業銀行的利率水平在原先是由人民銀行統一管制的,不能隨意改變。這種利率管制體系違背了時代的潮流,阻礙了市場的發展,嚴重影響了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創新,抑制其向前發展。因此商業銀行密切關注對利率風險的管理控制問題,而金融機構產品的創新就能夠很好地規避風險。促進了商業銀行能夠行使經營自主權,提高了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在商業銀行利率嚴格管制時期,商業銀行的業務規模、自身實力都很受限制,各方面的風險成本不能夠承擔,銀行經營管理的成本就很難反映出來。促進了金融市場的完善,營造了一個良好和諧的社會環境。利率市場化是由低水平向高水平過渡最后完善的一個過程。它使各個機構之間公平的展開競爭,相互促進發展。優化了商業銀行客戶結構。市場管制不再受限開放后,這就需要商業銀行關注市場隨時變化的動態情況,調整完善內部結構制定相應可實施的戰略部署,根據自身對風險的承受能力,優化銀行的客戶結構。

2.利率市場化給我國商業銀行帶來的沖擊挑戰

對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及管理難度加劇。市場情況是變幻莫測的,利率完全自主化實行后,利率波動頻繁又難以預測,利率風險問題是必不可少的。對商業銀行的人才競爭、價格競爭加劇。銀行通過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貸款利率來吸引更多的貸款者,這種方式會使存貸利差的減小從而導致銀行收益的減少,利率喪失調節功能。為了謀取更大的競爭空間,競爭方式改變不再簡單局限于對客戶資源份額占有,銀行減小風險控制來獲得利益。那么銀行的道德信用風險則會加大,信譽降低,影響其整體實力。銀行經營管理層的利率風險管理意識落后,利差收入占比過大導致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手段落后,金融市場不發達導致利率風險量化能力薄弱,息差減少、利潤降低、存款分流現象加劇,資產質量下降等一系列的問題。以及各種風險的頻發收益曲線風險、期權風險、基準利率風險、重新定價風險。這些挑戰對商業銀行的發展都有著阻礙作用。

三、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對策建議

1.要完善內外部結構,有明確的風險管理目標

商業銀行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特點和所要發展的目標進行內部結構的治理,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根據市場利率的變動情況進行資產及負債規模的調整。調整資產期限結構、負債期限結構,存款貸款都是商業銀行重要的資產,只有根據市場情況進行相應的變動調整才能不被風險所吞噬。機制的完善,制定合理可行的風險管理制度,對外部市場情況有清晰的認識,才能夠明確未來發展方向。

2.要加強對專業人員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培養

利率風險管理工作需要有專業人士的操作,而我國利率市場化的程度還不夠高、不成熟,風險管理專業的人員又少之又少。所以為了使我國的商業銀行更好地運營就需要培養專門的人才,制定全面系統的培訓計劃,邀請國內外專家進行指導,督促人員對該專業的了解學習并考核,只有專業人員的素質、綜合能力提升了,我國商業銀行應對利率風險的管理才有好的基礎保障。

3.要完善差異化定價體系,加快推動業務轉型

定價體系的完善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工作人員要以市場為導向制定良好的戰略政策,在對資金、管理、風險成本都有了很好地考慮下進行。完善授權約束機制、對貸款利率下浮政策謹慎使用、提升定價能力。業務轉型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在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中。所以要對大客戶進行全面的金融服務,增加客戶對銀行的信賴忠誠度、粘合度,推動集合理財業務的發展,減少利息波動收益的影響,只有如此,商業銀行的收益才會確保穩定,當風險來臨時,有完善可行的體系、對策來應對。

我國在新政策的正確引領下,不斷進行深化體制改革,這也伴隨著國家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進行。在這一進程中,利率風險問題層出不窮而我國抵抗風險能力還不夠。因此,結合本研究對我國這一現狀的分析和利率風險管理的理論研究,我們得出在銀行風險管理中,要注重對利率風險的防范,完善內外部環境,實行強有力的技術手段,使銀行風險來臨時能及時應對。在利率市場化中,只有風險有效防范了,我國的商業銀行市場才能更好地發展,提高社會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左玉寶.我國利率市場化與上市商業銀行再融資研究[D].山東大學,2012.

[2]譚慧敏.利率市場化進程中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1.

[3]楊建東.利率市場化下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研究[J].金融經濟,2013(08).

利率市場化論文范文第2篇

一、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利率市場化發展是突破性的,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我國金融市場目前依舊存在對外開放較晚,股市與金融市場的相互聯系和聯動較弱的現象,這就導致了金融市場信息不對稱和滯后嚴重的問題,市場上使用較多的各類投資模型,如“3因素模型”“CAPM模型”和“BlackLitterman模型”等,在市場上的應用效果不夠好,在預測和判斷各種金融類股票的市場價值和表現上沒有發揮出相應的作用。

隨著市場化進程中不斷推進,金融市場中銀行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促使商業銀行進行了結構上的重組,其在市場上的份額也進行了重新分割。在國際市場上也出現過部分國家在施行了利率市場化以后銀行大面積倒閉的情況。由此可見,金融自由化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巨大的市場效益的同時也會帶來巨大的金融風險,還會受到國際經濟大環境的高度影響,難以做到獨善其身。

二、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轉型的影響

(一)利率市場化通過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影響銀行放貸

中央銀行在貨幣政策的運行中經常使用的調控方法之一就是基準利率調控,我國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別對基準利率進行過部分調整,在2009年、2010年、2011年對基準利率未進行調整,一直到2012年進入恢復期才調整了2次,整個局面呈現出了緩慢恢復的趨勢??梢园l現,我國利率并沒有做到完成的市場化,它無法及時的表現貨幣市場的供求關系及國際金融危機對于我國的經濟市場帶來的沖擊情況,這就導致了我國在貨幣政策調整上出現了滯后現象,調整力度有限。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貨幣政策的松緊程度可以直接影響到銀行增加或減少向外發放貸款的規模,從而調整市場的貨幣流動性和流動目的,這種情況在國有銀行中尤為明顯,這在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我國目前對于金融市場的監管還是比較嚴格,金融市場化程度較低。一旦利率走向市場化以后,金融機構發放貸款時,會根據自身的發展和盈利情況考慮貸款規模,而貨幣政策的情況勢必會被一定程度的忽視,因此,有關的部門如果想要繼續的發揮貨幣政策的作用,可以通過市場業務的公開,規定銀行的存款儲備金,再次貸款及回購的利率高低等方法來做具體的操作。

(二)利率市場化刺激銀行類間接融資競爭局面形成

我國金融市場目前正在按照入世承諾的標準穩步的開展和推進中,運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金融銀行存款和貸款的上下限方面依舊受到了限制。觀察我國目前的市場背景,存在指導性不強,債券市場長期壓制等問題,導致了社會融資慢慢趨向于操作較為容易的間接方式。近期的國際貨幣基金會的相關報告中提出了,因為利率市場化推進的緩慢,金融銀行在開展放貸行為時更趨向于大型企業及國家控股企業,對于中小型企業設置的標準和門檻過高,從而避開中小型企業的放貸行為。在實際情況中,雙方存在較大的自由空間,因為直接融資方式,雙方是可以進行需求協商的,這也是直接融資的最大優勢,投資人和債券購買人的收益高,籌資者和發行人的成本較低。為了改善社會融資中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比例失調的問題,我國在2004年發布了《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緊接著,中國人民銀行也在2012年確定了要成立信用類的債券協調機制,通過以上的辦法,政府部門、市場以及各個行業都開始推進公司信用類的債券市場向市場化的方向發展。在2018年社會融資出現了兩次大規模的調整,7月央行調整了存款類金融機構的項目,將證券和貸款核銷納入其中,9月又對地方進行了調整,這直接反應出了相關政策對于社會融資規模產生的巨大影響和變化,如此高強度的增長現象更是引起了部分專家的呼吁,擔心出現另一次經濟危機。

利率市場化推進還可以使需要資金的借款方和籌資者利用金融市場客觀科學的籌資方式進行籌資行為,各種規模的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運營和信用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融資方法和模式。中小型企業在傳統融資手段下,經常會受到銀行方面放貸手續的限制,繁瑣的審核手續以及各類政策性條款的限制增加了中小型企業的貸款成本,有些中小企業為了降低貸款成本會避開銀行去尋找不規范的民間借貸公司,從而給企業帶來極大的資金風險,影響企業正常發展。但在利率市場化以后,這類情況都被有效的避免,中小型企業開始向債券市場進軍,通過發行公司債券實現融資,借貸相關資金。銀行為了面對融資競爭壓力,緩解市場化帶來的融資環境疲軟,開始向中小型企業投去了橄欖枝,出臺相應的政策吸引中小型企業貸款。這種良性競爭的出現使社會融資區域穩定,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渠道慢慢均衡起來,最大限度的緩解金融危機給市場帶來的沖擊,促進了具有良好風險控制力的貨幣融資市場的形成。

(三)利率市場化促進銀行存款保險制度發展

存款保險制度是一種保護銀行信用的有效制度,市場內的存款類金融機構為所存的錢買保險,國家層面有專門的負責機構去管理這筆保險費用,建立相關的保險基金,一方面保護存款人的利益不受損失,一方面維護銀行的信用。存款保險制度是1933年美國首先推出的,我國并沒有施行這個保險制度,但隨著市場的逐步開放,我國已經具備了相應的條件,相信在未來的時間,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也會提上日程。

保險存款制度對于銀行來說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通過保險制度的保障,銀行的保險基金會受到更多人的青睞,不利的一面是如果出現大規模的保險基金提取情況,央行會限制每家銀行的儲備金,這會對銀行的資金流動帶來影響。因此,對于保險存款制度還是需要尋找一個平衡點,需要金融機構在市場大環境下慢慢調整。

三、結論

對于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而言,利率市場化有雙向的影響作用,這就需要相關的金融機構在市場的各個環節中進行科學有效的協調,不能一蹴而就??v觀全球的經濟狀況,存在了很多不確定性和無限的可能性,目前存在的歐洲債務危機也許會進一步的影響到全球經濟的復蘇,而美國這邊,相關的財務政策一直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加上美國經濟對于全球經濟巨大的影響力,一旦出現問題勢必會給全球經濟帶來風險,再加上很多發達國家經濟體不斷實施著新的寬松貨幣政策,為全球經濟增加了很多不確定的風險問題,這一系列風險因素對我國都有著巨大的影響。中國作為目前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增長迅速,如何在危機重重的全球經濟條件下解決開放利率管制及實現利率市場化等問題是現在我國金融市場內各方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本文認真分析了利率市場化發展過程中給我國金融市場所帶來的各種影響。目前階段來看,我國利率并沒有完全實現市場化,相關的管制措施依舊存在,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市場能力抗風險能力弱的中小金融機構。一旦取消管制,金融機構之間的利率競爭會更加的激烈,而面對壓力,中小型金融機構可能會采取高于金融市場的平均存款利率和低于市場平均貸款利率等方式吸引人們,這樣會導致中小金融機構的成本不斷升高,收益縮小,風險增大。因此,中小金融機構可以適當的學習其他做的好的金融機構的做法,按照利率市場化的方式抱團發展,增強自身的競爭力,通過互補的方式一同面對巨大的競爭壓力。

目前隨著全能型銀行漸漸出現,銀行的經營問題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2007年在經濟危機中破產和面臨破產的大部分都是混合經營模式的金融機構。2011年英國也提出了要在近期完成混合經營模式銀行的拆分。德國的金融專家魏爾克也說混合型銀行經營就是拿人民的錢去做賭博,很多專家認為商業銀行如果繼續朝著全能型方向去發展,所帶來的風險是巨大的,因此需要商業銀行保持本分,做好自己的存款和貸款工作。

(作者單位:山西應用科技學院)

利率市場化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通過對主要國家與地區的利率市場化的路徑與歷程的探究,發現在二戰后各國先后進行了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主要是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漸進式改革和以拉美國家為代表的激進式改革。漸進式與激進式并不是判斷改革成敗的首要因素,本文通過對兩種不同方式的比較,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改革進程與改革路徑。當前處于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中后期,金融當局更應不斷完善金融市場的配套機制,從而能夠保障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有序進行,以及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 改革進程 配套機制 國際經驗

一、引言

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始于1996年。當前貨幣市場的大部分產品已經實現了利率的市場化定價,而僅有貸款利率的浮動下限及存款利率的浮動上限仍然實行一定程度的管制。2012年央行又對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及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放松管制,我國已經進入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最后攻堅階段。

本文分析各國利率市場化的特點機制及經驗教訓,適合我國國情的改革是將利率市場化進程的配套機制不斷完善為首要目標,以漸進式改革為基調。應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完善金融機構準入退出機制,同時完善基準利率,并構建成熟的債券市場,統籌協調利率與匯率改革的關系,金融產品的創新并合理運用,以及貨幣政策框架的調整,從而能夠促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順利進行。

二、主要國家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路徑與歷程

1、漸進式改革路徑與歷程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在二戰后實行了利率管制措施。但在上世紀70年代,利率管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同時伴隨著金融深化理論的興起,各國隨即掀起了一場以利率市場化為核心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國家漸進式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美國:美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始于1970年,持續至1986年。美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經歷了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歷時16年,正式改革持續近6年時間。美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配套機制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 完善存款保險制度:美國在1933年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國家。1980年之前,美國的存款保險制度平穩發展。在1981年之后為了配套利率市場化的改革,美國對存款保險制度進行改革,包括不斷提高存款保險額度以應對經濟發展與通貨膨脹、采用風險差異費率以減少道德風險的產生等措施。這基本上維護了金融系統的穩定與公眾的信心;

② 確立基準利率:美國利率市場化之后,確立了聯邦基金利率為其基準利率。通過官方的可控利率形成市場基準利率,從而各市場利率有參照的基準利率,這樣美國市場的基準利率能真正反映資金的供求狀況;

③ 構建債券市場:美國在利率市場化的開始推出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CD)作為存款利率開放的過渡,這有利于完善商業銀行負債的短期利率曲線。之后在發行品種與規模不斷豐富壯大,美國的市場基準利率走向完善、利率傳導機制暢通;

④ 金融產品創新:美國對金融工具的創新加強了對利率的傳導。在1980年可轉讓支付命令賬戶(NOW)、貨幣市場存款賬戶(MMDA)等一系列新型存款工具以吸引資金回流,從而弱化了銀行脫媒現象。金融市場上的創新通過對監管的規避形成了改革的倒逼機制,而改革的推進又進一步推動了金融創新的發展[1];

⑤ 貨幣政策框架調整:美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中,隨著直接融資和各種創新工具的發展及運用,貨幣總量與實體經濟需求之間的關系不穩定,美聯儲很難通過貨幣增速的目標來實現總需求的調控。因此美聯儲更加注重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

(2)日本:日本的利率市場化進程的總體特點是平穩推進、逐步深入。從1978年算起,歷時16年,與美國進行利率市場化的時間一致。日本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配套機制的措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 建立完善存款保險制度:1971年日本引入存款保險制度,《存款保險法》正式實施。1986年完善法律規章制度,規定“存款保險機構不僅可以對存款人限額內的存款進行支付,也可以對救助破產銀行的銀行提供資金援助”,這增加了存款保險機構的職能和擴大資金使用范圍;

② 完善基準利率:日本利率調整主要通過貼現率的變動,在1996年利率市場化改革后,才運用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作為基準利率。存款利率受到日本銀行的控制。日本政府對利率的調控效率高,使得在利率市場化改革后日本的利率沒有出現大幅度的波動;

③ 構建債券市場:日本債券市場尤其是國債市場發達。在改革進程中,政府引入招標的方式發行中期國債,利率由投票決定。同時日本企業外部資金需求由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轉變為以股票、公司債券為主的直接融資,對銀行的依賴性有所減弱是日本利率市場化得以順利推行的重要條件[2];

④ 金融產品創新:日本在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逐步引入受利率管制較少的金融產品,有利于在原有體系穩定的情況下逐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在20世紀80年代,政府允許銀行間拆借利率彈性化及票據買賣的利率市場化,同時又引進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CDs),通過金融工具的多樣化創新,使得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沖擊較小。

2、激進式改革路徑與歷程

拉美國家自二戰后到20世紀70年代開始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拉美國家長期對工業的保護以及政府的補貼卻導致了普遍的“金融抑制”現象,本國經濟出現惡性通貨膨脹,產生巨大的財政支出并形成了高度集中和僵化的金融體系。

(1)阿根廷:阿根廷受發達國家經典經濟學理論的熏陶和影響,開始金融自由化浪潮。1971年阿根廷開始利率市場化改革。阿根廷從管制利率到全面市場化歷時兩年多的時間,并且金融自由化改革也同時進行。政府對銀行業完全放松管制,放寬對資本項目的限制。但激進的改革忽視了金融體系內部自身調節能力,導致市場混亂。名義利率與通脹率一起攀升導致劣幣驅除良幣,給銀行的經營造成危機,同時高利率吸引外資造成匯率高估,隨后匯率大幅貶值造成債務危機。危機之后國家重新接管利率,改革難以進行。

(2)智利:智利的金融改革包括對利率市場化改革,進行了不到一年。智利運用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模式,利率市場化與銀行私有化、匯率改革、資本項目開放等在同一時間段推進。最后的結果與阿根廷一樣,政府迫不得已重新國有化銀行進行挽救,改革被迫中斷。

三、利率市場化改革配套機制完善的措施及建議

改革開放30余年,我國經濟經歷了跨越式發展,但我國金融業并沒有實現完全的市場化運作。當市場化的利率改革是市場化運作新的嘗試,但改革進程缺少對配套機制的完善。國外成功的改革經驗表明相關配套措施要同步跟進,同時循序漸進的改革進程使得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安全可控[3]。

1、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完善金融機構準入退出機制

長期以來,我國并沒有建立顯性存款保險制度,政府實際上執行的是一種用國家財政資金全額補償金融機構個人債務的隱性存款保險制度。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造成市場化競爭必然有勝有敗,如何處置在競爭中倒下的銀行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因此必須解決利率市場化推行過程中的后顧之憂。上文提到美國在1933年就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日本在1971年利率市場化改革之初就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當前中國已經建立并實施存款保險制度,這對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保障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有效性安全性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確立完善基準利率

基準利率是有效傳遞市場信號、順暢聯通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最終影響經濟個體市場行為的關鍵。從美日的利率市場化經驗可以看出,在改革的初期,美國日本就確立了基準利率,美國確立了聯邦基金利率為基準利率;日本由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作為基準利率。中國在2007年推出了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是央行培育貨幣市場基準利率的一種嘗試。它由貨幣市場上交易相對活躍、信息披露比較充分的銀行間拆借利率構成。Shibor利率的形成及構成側重于隔夜到1月之內的交易品種。為了完善利率市場化的配套機制,鞏固Shibor基準利率的地位,央行在貨幣市場產品定價方面,應該允許Shibor利率先與短期市場產品定價掛鉤,再與中長期市場產品定價掛鉤,從而能夠通過短期市場來引導長期市場的定價。

3、構建成熟的債券市場

成熟的債券市場是一個國家金融市場的基石,是國家實施調控傳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重要載體,對國家整個金融市場的長遠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4]。日本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主要特點就是首先大力發展債券市場、特別是國債市場;美國在取消利率限制之前,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以及銀行間貨幣市場都已經較為成熟。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發展迅速,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債券市場仍有待進一步壯大和完善。目前我國債券市場余額與GDP的比例接近50%,而美國債券市場總規模是同期GDP的三倍多;2011年美國債券市場日成交量達到9000億美元左右,而我國債券市場的日均債券成交量大概是2500億元;而且,在發行種類、產品創新、市場監管等方面也存在諸多需要完善之處[5]。當前為配合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央行利率調控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我國應進一步擴大債券市場規模,豐富債券交易品種,鼓勵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債券市場,允許更多的企業發行債券融資,為建設市場基準利率體系、疏通利率傳導機制等提供良好的條件。

4、統籌協調利率市場化與匯率改革的關系

從國際經驗看,利率市場化改革在先,匯率市場化改革在后,可以較好地規避國際資本對國內金融市場的沖擊。上文提到,利率市場化改革中部分國家出現了匯率升值趨勢,吸引了大量套利的國際資本。由于金融制度以及金融配套機制不健全,以阿根廷和智利為代表的激進式改革國家最后出現了嚴重的匯率和外債危機。日本在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同樣沒有對匯率制度改革完善,導致日元大幅度升值,造成國內需求不足以及經濟衰退。

由于利率與匯率、資本流動等存在密切聯系,因此利率市場化改革與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應當統籌兼顧、協調推進[6]。下一步應對前期人民幣匯率波幅擴大和存款利率上浮擴大后的效果進行跟蹤評估,分析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的承受能力,匯率和存款利率在新的區間運行一段時間后,再考慮進一步同時擴大匯率波動幅度和存款利率上浮區間。

5、金融產品的創新和合理運用

美國和日本在利率市場化改革過程中都以創新貨幣市場金融工具為突破口,對利率市場化改革起到了積極作用。美國的可轉讓支付命令賬戶(NOW)、貨幣市場存款賬戶(MMDA),日本的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CDs)等金融產品的創新將利率市場化改革帶來的金融脫媒的危害降到了最小。央行培育新的利率調控工具傳導央行政策對利率的引導,如超短期的逆回購(SLO)、貸款基礎利率(LPR)、抵押補充貸款(PSL)等金融工具加強了對利率的傳導。因此央行下一步應加強對金融產品的創新,在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促進資金的回流。

6、貨幣政策框架的調整

利率市場化使得市場利率將成為資金供求的決定變量,因此中國目前以貨幣供應量即M2為中間目標的政策調控框架將會調整。美國、日本等利率完全市場化的國家將市場利率作為市場資金稀缺程度的指示燈。利率、匯率等價格型工具將取代貨幣供應量、存款準備金率等數量型工具成為主要貨幣政策手段,因此公開市場操作業務將更加有效。貨幣政策框架的調整將使得我國短期債券收益率更為靈敏地反映央行的操作意圖,而長期收益率由于市場主體預期的穩定,將更加趨近經濟的實際增速,波動性相應減小,傳導機制更加順暢。傳導過程見圖1。

圖1 利率市場化配套機制完善后利率傳導機制設想

參考文獻:

[1]胡新智,袁江.漸進式改革:中國利率市場化的理性選擇——利率市場化的國際經驗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國際經濟評論,2011(6).

[2]陳寶泉,張燕等.日本利率市場化的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J].福建金融,2011(5).

[3]連平,鄂永健.利率市場化:配套機制和銀行挑戰[J].新金融評論,2013(1).

[4]褚旭.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有效性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2.

[5]謝多.中國債券市場發展原因建議與展望[J].中國市場,2013(7).

[6]連平.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攻堅的戰略思考[J].金融監管研究,2013(6).

利率市場化論文范文第4篇

存款利率市場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視角下的路徑選擇

[內容摘要]長期實施利率管制帶來的“租金效應”在促進我國金融深化的同時,存在壟斷均衡、存款搬家以及信貸歧視與信貸集中等問題,損害了金融消費者權益。利率市場化改革過程中,單純放開貸款利率并沒有增加金融消費者權益;全面放開利率理論上可以增加金融消費者福利,但是也要防止出現商業銀行惡性競爭導致資產質量下滑,存、貸利率大幅上調等可能出現的侵犯金融消費者權益的新問題。建議從立法角度強化信息披露,規范金融創新,放寬金融市場準入限制,推動非信貸融資,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等方面著手加強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

作者:梁濤

利率市場化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為全面應對利率市場化的挑戰,商業銀行應加強存貸款利率的管理。首先應符合國家宏觀政策和監管導向,堅守支持實體經濟的宗旨,貫徹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政策意圖。同時,應有助于提升銀行自身經營管理水平,在同業競爭中保持應有的優勢地位,維護好與客戶的關系。加強利率管理,應注重加強體制機制建設,通過內控機制建設抓長效,通過考核機制建設抓實效。當然,更要注重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尤其是利率波動風險和業務處理中的操作風險。

[關鍵詞]商業銀行   存貸款利率   風險防范

近年來,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持續加快,標志性事件是存款利率放開上浮幅度,貸款利率實現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全面應用。隨后,央行又放開信用卡透支利率,由發卡銀行與持卡人協商確定透支利率。利率市場化進程的穩步推進,既為商業銀行提供了更為市場化、公開、透明、自主的經營環境,同時也對其利率管理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如果內部管理失當,將對監管政策執行、經營績效考核、客戶關系維護等方面造成壓力。加強存貸款利率的內部控制已迫在眉睫。

一、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管理應符合國家宏觀政策和監管導向

(一)商業銀行存貸款管理必須符合監管要求

盡管國家宏觀政策對利率進行市場化改革,但并不是對利率沒有管理,而是由國家直接統攬的直接管理模式轉變為商業銀行自主管理利率定價,監管部門仍然會采取相應管理措施。因此,在存貸款利率的執行上,商業銀行仍要遵循監管部門的利率政策。比如,國家對社會福利企業、民族企業、近期的抗疫企業貸款都有專門的利率優惠政策,這也是商業銀行在發放貸款時必須遵守的。對于存款利率,盡管放開了存款利率上限,但并沒有取消存款基準利率,商業銀行開展存款業務還應該在央行公布的基準利率基礎上進行上浮報價。同時,央行已叫停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按實存期限靠檔計息、大額活期存款按特定期限定期存款計息等創新產品的推廣,這也是商業銀行所必須遵守的。對于結構性存款,要確保具備相應的真結構,嚴禁以結構性存款利率吸攬一般性存款。當然,對于存貸款利率,銀保監會也嚴格要求所有商業銀行執行央行的利率報價政策,嚴禁以貸攬存、以貸收費、存貸掛鉤、通過利率優惠的方式進行息轉費操作。

(二)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應嚴格遵守利率自律機制出臺的政策規定

為確保存貸款利率放開之后商業銀行之間的公平、有序競爭,由央行倡導成立了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為銀行間的自律組織,要求各成員銀行約束自己的報價行為,在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采取理性的報價策略,避免不計成本地開展無序存貸款競爭,破壞正常的金融秩序。按照自律機制的要求,各商業銀行應制定各自的存貸款利率管理政策下發全行執行,也就是說,在全國范圍內,一家銀行內部各分支機構執行統一的存貸款利率報價政策,利率具體執行標準的頒布由央行變成了各商業銀行總行,由總行高管層確定一段時期內的利率定價標準。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的另一個功能是成員銀行之間的報價協調,同等規模的商業銀行基本采取相同的利率報價政策,并形成統一的意見,同時考慮不同存貸款規模大小銀行之間的競爭力差異,對不同銀行的報價采取一定程度的差別化,使中小銀行在競爭中更具話語權。當然,利率報價自律機制確定的存貸款利率報價標準是強制執行的,在自律機制內部,設立了專門的秘書處來受理不同銀行之間因利率報價的違規操作而引起的投訴,提交自律機制委員會進行討論,對違規商業銀行進行懲處,形成懲戒措施,以避免無序競爭獲得不當得利。對于處理結果,要報備央行,作為央行的評價依據,在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考核中予以扣分處理。而MPA的結果,對于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影響是廣泛的,既涉及對一家銀行的整體監管評價,又涉及商業銀行從央行獲得的各種政策資源的支持。

(三)利率政策要堅守支持實體經濟、普惠金融、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發展的要求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凸顯了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對經濟社會的支撐作用,但這些企業也正是資金比較緊張、急需商業銀行支持的企業。在體現對這些企業的真正支持力度上,放寬貸款標準是一方面,實行優惠貸款利率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部門紛紛出臺資金補貼支持的同時,央行和銀保監會也要求降低貸款利率,各商業銀行為此都出臺了相應的利率差別化定價政策,對這些企業執行優惠利率,以降低其融資成本、減輕經營成本壓力。

此外,國家對不同類別的企業仍有不同的利率支持政策。比如,區域協同發展戰略,作為國家層面布局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圈、中部新區等的建設,要求各商業銀行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降低資金融通成本,使這些區域的協同發展盡快取得實效。

二、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管理應有助于提升經營管理水平

(一)存貸款利率的報價要與客戶關系維護緊密結合

存貸款利率作為銀行與客戶合作的基本業務要素,對客戶來說,當然是存款利率越高越好,貸款利率越低越好。而對于經營資金的商業銀行來說,營利的基礎卻是存款利率越低越好,貸款利率越高越好。在利率管制的背景下,央行規定了利率標準,雙方照此執行即可,基本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而在利率市場化的大方向下,利率放開就使銀行與客戶的利率談判成為不可回避的一環。在雙方談判的過程中,各自的實力對比決定著利率定價的話語權。能夠為銀行帶來巨大業務份額、使商業銀行存貸款規模迅速激增的大客戶對銀行利率的定價權影響就大,甚至能左右銀行的報價,而大量中小企業及個人客戶,則在談判中處于劣勢地位。這是事實,然而卻不是銀行經營的全部。商業銀行與客戶的合作不僅是獨立的單筆存貸款業務,還廣泛涉及賬戶管理,支付結算,咨詢顧問,信息服務,資金托管,資產管理,跨銀行業務的保險、基金、信托、債券等一系列領域,僅支付結算一項,就涉及票據、匯款、信用卡等資金劃付方式的選擇和資金到賬效率、收費水平等方面,因此,盡管商業銀行面臨客戶對存貸款報價的壓力,各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但在報價基準之外,商業銀行還應從維護客戶關系的角度,通過提供更豐富的產品、更方便的服務渠道、更具人性化和符合客戶心理需求的營銷方式來降低對存貸款報價的壓力,通過為客戶提供更多的資金增值服務,以更好地維護與客戶的關系,實現銀行與客戶雙贏的結果,確保雙方長期緊密合作。

(二)注重銀行同業的利率水平對比,確保競爭優勢和應有的收益水平

隨著利率市場化向縱深發展,各銀行之間的利率水平也越來越呈現出差異化。盡管全國自律機制規定了存款的報價上限,貸款利率也有一個公認的報價標準,但利率執行效果卻在不突破自律標準和監管合規的前提下,各銀行之間大相徑庭。有的營銷部門和分支機構關注同業之間對客戶利率報價的比較,尤其是自身利率報價的劣勢,借以作為向管理層和上級機構申請調減考核任務和增加政策支持的砝碼,卻沒有分析自身的利率報價優勢。實際上,一家銀行對客戶利率的報價水平是否合理,可以通過同業之間利差收益水平的高低來加以驗證。如果一家銀行的存貸款利差水平在同業居于領先地位,則可以部分證明利率報價水平的合理性,但如果利差水平在同業比較中處于下游水平,而營銷部門和分支機構又在頻繁抱怨對客戶利率報價的競爭劣勢,則只能說明利率管理部門的利率政策沒有得到充分執行,在與同業競爭過程中,仍將利率報價作為唯一手段,而沒有通過細分客戶、滿足客戶需求、為客戶創造增值服務來提高銀行收益。

(三)協同考量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提升商業銀行營利水平

隨著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的完成,公司治理機制日趨完善。在資金管理上,統一采用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管理模式,針對存款和貸款分別制定不同的內部價格,這大大減輕了分支機構的資金管理壓力,吸收的存款直接上存總行,發放貸款則由總行統一配置資金,內部價格在全國甚至全球分支機構范圍內標準統一。這種管理會計模式盡管有其獨特的優勢,但隱藏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內部價格的層層傳導呈現出一種逐級衰減的效果,及至最基層,內部價格的呈現并不直觀,這極易導致分支機構不計成本地吸攬存款和發放貸款,只要將業務做成便萬事大吉。而在實行內部計價模式之前,存款與貸款的價格對所有人都是公開的,如果存貸款發生了利差倒掛,或者存貸款之間的利差急劇縮小,基層機構會自主調整業務的選擇,有些虧本的業務品種會直接拒絕,利率的價格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因此,對于基層機構,強化存款利率與貸款利率的直接對比,加強利率的直觀性,而不是完全隔離存款和貸款利率,是在執行FTP管理模式下需要補充和完善的管理內容。

三、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管理應注重加強體制機制建設

(一)完善商業銀行利率內部控制體系,提高監督檢查效能

利率市場化使商業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加劇,而經營的日趨多元化又使操作風險聚集。在這種背景下,強化利率內部控制制度的體系化建設就勢在必行。加強制度建設,各商業銀行的利率戰略管理已基本成型,出臺了全面的利率管理框架來約束和指導各項業務的發展。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推進,利率制度向營銷部門和內控合規部門的覆蓋是必要的。營銷部門應制定具有指導性的利率報價談判體系,并向全行推廣執行,這一體系應考慮客戶的承受和接納能力,確保維護與客戶的關系,保持與自身相匹配的業務份額。同時又要使營銷部門切實擔負起利率管理的職責,不能為了迎合客戶而一味地放松利率報價標準,造成銀行增量不增效,要時刻檢驗本部門本業務條線對利率政策的執行效果,確保貫徹執行集團統一的利率政策意圖,并通過具體的業務跟蹤,以發現利率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偏差和錯誤,及時予以糾正,確保利率執行準確到位。內控合規部門也應建立一套完整的利率內部控制監督評價體系和內部審計檢查流程,從內部審計的視角發現利率政策與實際業務不相匹配的環節,提示利率管理部門及時予以修訂完善。同時,通過系統的現場和非現場檢查,來發現業務營銷和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利率差錯和潛在風險因素,對被審計機構和部門進行利率執行情況全面檢視,提高其利率制度執行的精準度,有效降低各種利率風險。

(二)做好績效評價,科學考核利率執行效果

利率政策執行的效果好壞,需要通過科學的績效考核辦法來進行評價。隨著利率市場化給商業銀行帶來空前的利差收益壓力,商業銀行加大了對利率相關指標的考核力度。存款付息率、貸款收益率、存貸款利差水平等逐步列入績效考核體系,為營銷部門和分支機構指明了經營的戰略重點。然而,盡管如此,由于各方面條件的制約,這些考核指標的效果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一是經營績效考評體系設計的考核指標偏多、利率相關的考核指標所占的比重不大,或者不足以引起被考評單位的重視,使其可以通過其他指標的得分結果來抵補利率相關指標的失分。二是在業務規模導向的考評體系中,利率相關指標的考評總體上是與業務規??己讼嘧蟮?,在兩相沖突的背景下,各被考評單位寧肯選擇業務規模的考核得分。因為利率考核指標往往非一日之功便可成就,大多需要扎實的基礎管理、多年的業務積累和員工素質的提升,而業務規模的擴張在速度上要快得多,因此有的商業銀行不斷擴大業務規模,而對利率管理的改善投入精力不足。三是在經營績效考評辦法之外,對營銷部門和分支機構的專項評價往往多以存貸款、利潤、營業收入等直觀的指標為主,對于利率的重視程度往往沒有那么高。因此,應通過強化專項指標評價,直擊被考評單位的痛點,采取措施提高利率管理的效果,發揮經營績效考評辦法和專項評價的導向作用,揚長避短,實現商業銀行的戰略目標。

四、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管理應注重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一)注重防范利率市場化走勢下面臨的利率波動風險

盡管利率市場化進程已推進多年,但由于我國對金融業長期的強監管態勢,以及銀行貸款在企業融資比例中的持續一家獨大,商業銀行距離利率市場化的要求還相去甚遠。這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利率報價體系仍不是市場化的。盡管各商業銀行的利率管理部門名義上采用的是參照市場化的利率報價體系,但這種報價基本上是管理層直接決定的,僅僅參考了一些研究成果和已有執行經驗,并未真正與市場掛鉤。這種利率報價體系確定之后,下發全國分支機構統一執行,很少考慮各地的區域差別、客戶差別。二是營銷部門和人員沒有對客戶報價的市場化操作經驗,利率價格只是照搬上級行的統一規定,不具備結合客戶需求、客戶接受程度、同業差異和自身營利需求等現實要素,進行市場化報價的能力和主動性。三是缺少必要的利率避險工具。在市場化背景下,利率的跌宕起伏是隨行就市、瞬息萬變的,走勢逆轉可能瞬間發生。但由于長期的利率管制造就的思維固化,商業銀行對利率避險產品工具的開發極不到位。從商業銀行內部來看,外幣利率避險產品較為豐富,而人民幣產品則極其匱乏,基本仍處于開發或初期試點階段。

為適應利率市場化的大趨勢,商業銀行利率管理的工作重心應向基層機構傾斜,通過必要的培訓和宣傳對基層營銷部門和人員培養市場化報價的理念和技能,挖掘其向客戶進行市場化報價以實現客戶滿意和銀行增收互利雙贏效果的潛能,避免簡單地被動執行利率報價規定。同時,銀行也有必要參照外幣的利率避險產品體系,開發更多的人民幣利率避險產品,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降低銀行的利率損失風險。

(二)在銀行產品日趨復雜的背景下防范利率執行中的操作風險

隨著商業銀行業務的發展,銀行為客戶提供的產品服務種類越來越廣泛,客戶的類別構成也日趨復雜,加之商業銀行集團化經營的日趨推進,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也快速向投資銀行、私人銀行、資產管理、股權投資、商品交易等領域擴展。除了深耕境內市場之外,境外市場的拓展也如火如荼。所有這些業務,都涉及資金的劃入存儲和投放運用,盡管在開辦各項業務之前,集團總部為貫徹集團統一的利率風險偏好,出臺了相應的產品利率管理制度,并在操作系統處理上予以提前設置,但在執行過程中,利率的操作風險仍然不可忽視。一是提前擬定的制度流程可能沒有涵蓋全部的業務產品,尤其是商業銀行的產品創新日新月異,新產品推出的速度很快,有些產品設計難免忽略了對利率內部政策制度的考量,使產品在落地過程中潛藏著利率損失的風險。二是基層操作人員對新產品利率制度的獨特要求理解不到位,仍然按照舊有的固化思維模式執行利率制度,難免出現執行上的偏差。三是由于對利率操作風險的關注力度不夠,低級的利率執行差錯仍多有發生,有的是對客戶執行了錯誤的報價,損失了客戶的利益,造成客戶對銀行的不滿甚至投訴,對銀行與客戶的關系造成不良影響;有的是錯誤的利率損害了銀行的利益,向業務合作方追討利率差價幾乎不可能,給銀行經營效益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因此,需提高對利率操作風險的重視程度,提高銀行員工利率執行上的精準度。

(作者單位:中國工商銀行天津市分行,郵政編碼:300074,電子郵箱:zhangxincun2005@sina.com.cn)

上一篇:采礦技術論文下一篇:外匯監管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