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美術組工作思路范文

2023-06-22

美術組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一、審美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由于農村學校各方面條件的限制, 對于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培養, 就更加要求我們立足課堂教學, 在具體實踐中努力創造條件, 讓學生有充足的機會感悟優秀美術作品, 并拓展他們的想象力。

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在讓其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中成長和發展起來的。例如, 在上手工制作課時, 我會提前讓學生回家收集各種生活廢棄物, 類似舊掛歷、易拉罐等, 之后在課堂上通過學生的手工操作使之變廢為寶。這本身就是集審美、創新與實踐為一體的教學過程。由于農村學校的美術工具有限, 我便選擇了膠水和剪刀等簡單的工具, 把事先收集的舊掛歷紙制作成紙老鼠、紙狗、紙馬等動物, 在教學過程中, 讓學生開動思維, 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 由學生介紹此動物的主要特點, 然后, 我指導學生進行分類, 并動手做了動物的頭、脖、身子、腳等主要部分, 利用膠水拼裝后, 學生便學會了動物的基礎作法。接下來, 我便引導學生開動腦筋, 大膽嘗試和創新, 并把自己的想法與大家分享、交流、相互啟發。于是, 在第二節課上, 學生便拿出了許多創新的作品, 例如對紙老鼠的制作, 就不單單只停留在上節課的制作上, 而是有著自己的創造, 出現了一大一小的“母子鼠”、兩大一小的“一家鼠”、抱著心型的“情侶鼠”、夾著蝴蝶結的“紳士鼠”、長出翅膀的“天使鼠”等, 甚至還有學生聯想到動畫片做出的“超人鼠”、灰太狼造型的“灰太鼠”等, 不僅造型多樣, 而且在紙的顏色選擇上也豐富多彩!學生在手工制作的過程中不僅體會到了美術學習的樂趣,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他們對于美的認識, 豐富了他們的想象力, 利于他們的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創設課堂文化情境, 涵養學生人文精神

美術教學并不單純只是一種技能的訓練, 而更應該將其視為一種文化的教學與傳承。美育并不是簡單教學生學會繪畫, 其更重要的意義是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培養創造力和鍛煉其動手能力。而把美術教學提升到文化層次, 可以更加深刻地使學生了解美術的意義, 全面融入與感受美術帶給我們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影響, 從而更重視美術學習。農村由于經濟文化比較落后, 也沒有什么社區文化活動, 因此, 教師要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培養學生關于美術文化生活的學習, 拓展農村學生的知識面, 使其構成完整的知識結構。

首先, 要賦予美術教學一定的文化情景, 讓學生在詩情畫意中陶冶情操, 培養審美能力。尤其是在學習國畫課及中外美術欣賞課時, 文化情景的創設不但有利于學生盡快地融入到作品的文化氛圍中, 而且可以使學生體會到美的多樣性。例如在欣賞古代山水名家的作品時, 可讓學生閉上眼, 在古箏與古琴的配樂下, 使學生融入到一種唯美的情境中去, 接著帶著情景氛圍演示精品繪畫。同時, 根據風格迥異的作品播放與之相配的音樂或詩朗誦, 如在欣賞《江山如此多嬌》《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時, 配以氣勢磅礴的音樂, 同時朗誦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 不僅能感受到詩詞中山河雄偉的氣勢, 而且可以體會到作品中所表達的意境。

其次, 要指導學生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其含義。學生在欣賞了解作品的過程中, 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如山水畫的墨色、意境、透視法、色彩學, 人物畫的主要人物造型、服飾、性格特征描繪, 人文畫發生的歷史背景及相關人物的經歷等。如古希臘的雕塑、近代的油畫作品中的故事等。通過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 指導學生了解作品的含義, 從而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和人文精神。

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研究性學習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 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需要用美術與其他學科相交融的方法來解決各種問題的機會將越來越多, 這就使當今美術課應十分注意以美術為主體并聯合其他學科學習, 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人類社會的豐富性, 了解各學科的共通之處和相異之處, 理解美術對生活用品的獨特貢獻, 使他們真正獲得綜合運用美術以及其他知識、技能來解決學習與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能力。

在具體教學中, 教師應當發掘并進行綜合性內容的教授。例如教授“圖表設計”一課時, 在學習圖表繪制原理的基礎上, 應當挖掘更為深刻的教學內容, 讓學生學習如何將事物和內容分類排列, 并用簡明準確的文字與圖相配的方法來表示, 如何在形式上變平面為立體, 變靜態為動態, 使圖表具有明確、概括、易讀、形象、生動的特點等。

研究性學習是美術學習的一種好方式。教師應鼓勵學生對問題多思考, 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 這是在農村中學教學中更應注意的事項。如在上手工制作動物造型時, 我就組織學生以組為單位, 解決頭部與身子的聯接問題, 學生通過實踐研究后, 做出了三角體、圓柱體等脖子造型, 有效地解決了脖子承重問題。

美術組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初中美術教學的要求是, 通過學習美術, 豐富學生的美術知識, 以及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激發起學生的創造精神和美術實踐能力, 以達到能運用美術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審美能力, 促進人格健康發展。美術的教學目的不僅局限于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傳授, 更為重要的是要培養出健康積極、人格完善的學生。

2. 初中美術教學的困境

2.1不良觀念的影響根深蒂固。

長期以來受到“學好數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觀點的影響, 多數家長和學生都將美術課程視為副科, 忽視美術科的學習, 特別是農村的家長通常認為讓孩子學習美術不僅耽誤學習更浪費錢財, 只要孩子學好文化課就算學習好, 因此不贊同孩子學習美術課程, 挫傷了孩子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誤導了孩子對美術的認識。

2.2學校重視不夠。

初中學校對于美術課教學普遍存在著重視不夠的問題, 師資匱乏, 對教學設備投入不夠, 更有些學校美術課要為主課讓道, 變成了自習課或者其它文化課。有些學校并沒有意識到美術教育和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密切關系, 只重視所謂的主科教學, 從客觀上削弱了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2.3學生的基礎薄弱。

初中美術教師所面對的學生, 相當大的部分只是在小學一、二年級了解過一點簡單的線條和色彩知識, 由于在小學四五年級美術學習中斷, 導致了學生的美術知識幾乎是空白。然而初中的美術教學狀況同樣不夠理想, 在鄉鎮中學中不開設美術課的學校絕不在少數, 縣市直屬的初中有的是初一開設, 也有的是初一、二年級開設, 初三、初四年級開設美術課的學校相當少。致使學生的基礎薄弱, 不能很好地完成美術學習任務。

2.4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 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對教學缺乏熱情, 學生學得枯燥;教學方法陳舊俗套, 內容單調乏味, 重技法輕素養, 人文關懷缺失。還有的老師教法相當落后, 只是死搬硬套書本, 依葫蘆畫瓢, 不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 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如果講課的內容、方式千篇一律, 教師在課堂上單純為了完成所謂的教學任務, 不兼顧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能力, 就會使原本生動有趣的美術教學變得呆板、教條化, 那學生感受不到創新的樂趣, 久而久之便會失去對美術的興趣。

2.5費用昂貴, 成效緩慢, 阻礙了學習興趣。

美術學習本身就是高消費, 筆墨紙硯, 開支都很大, 上好些的美術院校, 每年的學費也非常巨大, 這使許多家長無力承受。并且學美術不能夠立竿見影地看到效益, 這更令家長與學生信心不足。

這一現狀不但危及到美術學科的發展, 而且打擊了美術教師的工作信心。由長遠來看, 也影響了各代人的文化藝術素養, 影響到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繼而從整體上影響了國民的藝術修養和思維水平。面對這種現實及其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影響,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予以足夠的重視, 學校領導要加強全面貫徹《大綱》的自覺意識, 美術課教師也必須積極面對現實, 努力思考并大膽提出學科教學改革的新辦法。

3. 初中美術的教改思路

針對初中美術教學面臨的現狀, 應深入分析和領會新《大綱》, 明確教學的目的, 綜合把握教學內容, 認真分析教材各板塊間的有機聯系。具體來說, 初中美術教學改革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第一, 注重美術課和其他各學科之間的密切配合。努力加強美術課和音樂、歷史、地理、語文等眾多學科間的聯系, 在相關學科的交叉點上作出有效的藝術擴展, 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美術課的興趣, 幫助學生利用形象思維提高有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協調發展, 陶冶學生情操。所以, 積極主動地加強美術和各科教學的聯系, 拓展美術的教學視野, 是有效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途徑。如有機結合初中語文課里的景物描寫來為文章繪制插圖, 老師通過文字與圖畫密切配合, 增加講課的藝術效果, 加強學生對課文的深層理解。

第二, 要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多個方面合理地延伸美術教學, 合理開發第二課堂, 努力豐富提高學生的美術知識和繪畫技能, 為學生特別是學生之中的美術愛好者們提供更多更好的美術創作機會。將“熱愛生活美化生活創造生活”作為有效拓展美術學科第二課堂的指導思想, 并且制定出相應的執行方案,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美好理想、聰明智慧、靈巧雙手來美化校園的文化環境, 并從中認識到自我創造的價值, 感受到創造的樂趣, 樹立起為四化建設不斷創新的寶貴精神。

第三, 要注意創造教學情境, 優化課堂教學, 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由于初中學生的審美能力及繪畫、造型能力比較弱, 因而在講課過程中, 常常出現一些同學由于不會畫畫, 或畫得不好, 而產生了自卑、畏難的心理。針對

我國高校德育內化現狀及成因分析

吳瑤

(洛陽師范學院, 河南洛陽

摘要:當前, 我國高校學生德育工作面臨巨大困境和嚴峻挑戰, 德育理論研究者及一線工作者必須改進和創新高校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徑和機制, 而改進與創新的基本路徑之一就是更加重視大學生對德育的內化。本文在分析高校德育現狀, 以及德育內化現實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 探討了高校德育內化狀態的具體癥結, 以深入剖析該問題的內部原由, 從而為該問題的實際解決提供理論基礎與研究支持。

關鍵詞:高校德育德育內化問題成因

一、高校德育的環境及現狀

德育, 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 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響, 把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轉化為個體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教育。建國以來, 我國高校德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與進步, 目前也越來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視。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要求:“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用正確的方式處理人際關系。” (1) 然而, 就我國高校的德育現狀看, 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與回避的問題。

首先, 表現在德育內容體系中各元素的孤立性, 德育內容的系統性往往被有意或無意地破壞。目前, 學校德育與學生實際、社會環境、時代要求部分脫節。其次, 德育觀存在一定保守性與狹隘性。部分德育工作者和思想政治課教師從一開始就使自己處于絕對主體的狀態:缺乏主動性與創造性。同時, 部分德育主體的施教自省意識嚴重這一點, 我們要在教學中為學生精心選擇和設計一定的充滿感情色彩的情境、環境, 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適當減小學習的難度, 創設一種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 以減輕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懼怕心理, 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四, 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網絡的優勢進行美術教學。運用多媒體、網絡進行美術教學有助于化靜為動、變難為易、突出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電教媒體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等特點, 具有儲存和再現等功能, 在同一屏幕上可以同時顯示相關的文字、圖像及動畫, 這都是其他的教學媒體不能夠達到的。在美術教學中要充分運用多媒體的這一優勢, 通過向學生展示教學的情景, 將教學的重點突出出來, 突破教學難點, 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第五, 加速師資的培養, 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要想發揮美術學科的審美教育作用, 起關鍵作用的是美術老師。一名合格的美術老師不但要有良好的道德素養, 而且要有良好的智能結構?,F在, 我國各個中學的美術教師數目相對較少, 尤其是農村中學, 不但美術教師數目不足, 而且教師的素質相對偏低, 很難勝任美術學科的教學。為

缺失。相當一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自身修養和綜合素質中的德育意蘊, 在現實教育中心口不一、表里不一, 在學生中造成不良影響。最后, 也是最根本的一點, 德育對象的主體性被忽視。部分教師忽視了學生的道德接受性心理, 壓抑了學生的道德再創造, 剝奪了學生的道德體驗權利, 從而使其產生逆反心理, 結果造成德育教育越來越空、越教越難的現狀。

二、德育內化概念的提出與應用

內化是指人將外部事物通過認知活動轉化為內部思維的過程, 這一概念是由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凱姆最先提出的。德育內化就是把外部的社會道德規范轉化為受教育者的內在需要, 成為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觀念, 并且要使符合社會道德要求的思想規范成為受教育者的行為習慣, 從而使學生自覺地、主動地追求道德。

(一) 德育內化實現的途徑、方法與要求。

德育內化過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以一定社會道德要求受教育者, 與受教育者原有思想品德之間的矛盾。德育內化過程也就是這對矛盾不斷演化和不斷解決, 從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不斷提高的過程。其實, 大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就是在外界教育和影響下, 通過自身的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諸要素辯證發展和矛盾運動的復雜過程而實現的。因為大學生原有的品質是不同的, 所以每個人怎樣“內化”有其特殊性。但就“內化”階段而言, 卻是相同的, 這也可以看作是內化過程的規律。高校德育內化可以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了更好地滿足教學需要, 可以為初中美術教師提供假期培訓, 利用寒暑假期對其進行培訓;為初中美術教師創造到高校美術系進修的學習機會;經常開展各個中學之間的美術觀摩教學, 組織青年教師進行專業切磋及作品展示。

4. 結語

總之, 美術課程的學習可以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想象能力, 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創造能力, 以及藝術素質, 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協調發展。美術教育對于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開展美術教育是最終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所以, 美術老師要不斷加強和改革教學工作, 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愛菊.淺談校本教材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 2000, 1.

美術組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1. 鼓勵學生創作, 讓課堂“更新”

首先, 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 設計出多樣化的教案, 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例如《中國青銅藝術》 (蘇少版六年級上冊, 下同) 這一課, 屬于“欣賞·評述”板塊。我對此設計了不同教案:第一種, 學生自主欣賞、評述, 學生點評, 教師總評。第二種, 學生先列出感興趣的青銅器作品, 然后查閱相關資料, 逐一解釋、說明, 師生共同欣賞、總結。第三種, 先用點、線、面或色彩臨摹自己喜歡的青銅器作品, 分析不同的表現形式會出現怎樣的畫面效果, 最后再來欣賞原作。不同的教案針對不同的班級和學生。無論是哪個教案都注重學生的參與,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這樣的教學自然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其次, 要鼓勵學生動手。通過動手, 充分開發學生的能力, 發揮他們的創造力。例如, 教材中有一節關于裝置藝術的內容, 要求學生利用廢舊材料創作一件雕塑。我就讓學生從身邊現有的材料入手, 鼓勵大膽創作。結果不少學生利用鉛筆、鋼筆、小尺、書籍等材料, 創作出了許多造型獨特的文具裝置藝術品。這種新穎的教學形式, 不僅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開拓, 也讓他們的學習興趣高漲起來。

2. 利用信息技術, 讓課堂“更活”

相對于只有粉筆和黑板的傳統教學手段, 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無疑有更大的優勢。首先, 多媒體課件提供的圖形、聲音、文字等交互界面, 能營造出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其次, 利用信息技術能從網上獲得海量的圖畫和視頻, 使教學內容充實, 教學過程生動活潑。這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而且還能讓學生更容易理會和掌握教學內容, 從而加快學習進度, 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 在教學《版面設計》這一課時, 我沒有直接教學生如何進行版面設計, 而是先安排他們用一節課的時間上網查資料。這節課, 學生從網上收集了大量有關壁報編輯的資料和設計素材。在第二課時, 我先讓各學習小組交流本組的創作思路, 并展示收集的資料;接著, 我逐一進行點評;最后由各學習小組根據討論好的方案創作出本組的作品。他們的設計自然是各具特色, 精彩紛呈。這樣的教學安排讓課堂更有活力, 遠比教師一個人從頭到尾“唱獨角戲”效果更好。

3. 融匯其他學科, 讓課堂“更博”

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音樂長于抒發感情而短于敘事狀物;繪畫長于象形賦彩, 短于敘事和表現聲音;文學長于敘事、抒情, 但短于圖畫和聲音。如果它們相互之間能取長補短, 我們的課堂形式不就更生動、教學內容不就更廣博了嗎?為此, 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兩步來實現。

第一步, 要把其他學科的思維方式有機地融入美術學習中。例如上《造型·表現》這一課時, 我們可以讓學生為語文課本配上插圖, 畫完后再加上適當的文字說明, 使畫面更有內涵。“文配畫”“詩配畫”“繪畫與評畫”等多樣的課堂形式, 能拓寬學生的視野, 并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又比如, 在上《畫臉》一課時, 可以先對學生講授臉譜知識, 再讓學生戴著自己繪制的臉譜吟唱幾句京劇;還可以在展示臉譜圖案的同時播放音樂, 讓學生想象音樂中的情緒和形象。再比如, 可以讓學生嘗試用繪畫的形式來“寫”日記, 記下一天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從而讓他們學會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

美術組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源于多種因素, 高職教育沒有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學之路, 美術教學亦如此。

1. 高職院校美術教學目標不明確

一般而言, 高職院校美術教學的目標不僅包括提高學生素質, 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 現在很多高職院校對美術教學的培養目標不夠明確, 只重視理論知識的攝入, 忽視了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以美術平面設計專業為例, 他們過度的把純技巧、純技能的學習放到首位, 這樣學生就會過多的模仿教師, 而不能夠形成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不利于學生社會能力的培養。

2. 高職院校美術教材選擇不專業

源于高職院校美術教育的職業性特征, 教材選取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教材選取必須根據高職院校的職業性特點, 選取和建設具有高職特色, 集理論知識、實踐訓練、綜合素質培養為一體的教材。但是, 在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教材選取的過程中并沒有體現專業性, 教材內容單一、理論化強, 很難適應社會新形勢的發展。

3. 高職院校美術教學理論實踐脫節

一方面, 高職院校教師的實踐能力缺乏。很多從事高職教育的美術老師都是剛剛畢業的學生, 有些雖然有多年的教學經驗, 但是還是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 這樣一來, 在教學過程中過多的教授理論知識, 而忽視了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指導;另一方面, 高職院校實踐基地建設不足。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契合度, 高職院校必須不斷建立實踐基地, 讓學生去實習實踐, 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然而, 有些學校在實踐基地建設方面卻不夠積極, 造成了理論與實踐的脫節。

二、新時期高職院校美術教學的創新思路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才需求的多樣化, 高職院校人才輸出不能夠完全滿足社會人才的供給關系, 畢業生就業難問題開始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為了更好地需求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 必須不斷創新高職院校美術教學整體思路。

1. 積極構建創業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首先, 建立多方聯動的課程體系。在課程體系建設的過程中, 學校應該加強與企業、用人單位、實踐基地、政府等的溝通與合作, 加大對課程體系的論證, 以應用型為基本原則, 以提高創業能力為基礎, 完善課程體系;其次, 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 要充分考慮對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 可以通過專業選修課、課程選修課等方式擴展學生的知識覆蓋面, 可以開設藝術設計、藝術倫理學、創業經濟學等課程, 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再次, 建立動態化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需要根據社會的發展變化做出實時的改變, 不斷培養美術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 進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2. 強化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和培養

第一, 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美術就業生涯規劃。根據高職美術教育的職業性、適應性特征, 學校要高度重視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不斷知道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理想和職業目標, 引導學生進行美術學習和職業規劃, 開展以就業為導向的人生規劃, 不斷拓展學生的就業渠道, 為其順利畢業奠定重要的基礎;第二, 堅持理論學習和實踐的有機統一。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美術教學應該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 遵循“實用為主”的原則, 打好美術基礎, 不斷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專業技能;第三, 開展作品評比, 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在教學過程中, 任課教師要合理安排各種美術作品、藝術作品評比, 一方面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驗, 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更好地提升自我的專業水平。

3. 建立高職美術專業“雙師型”教學團隊

在就業導向背景下的美術教學中, 建立“雙師型”教師團隊尤為重要, 所謂的“雙師”就是指既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 又有相關技能的實際操作經驗和實踐教學的能力, 為了適應高職美術專業學生的就業導向, 必須建立“雙師型”教師團隊。一方面, 要積極引進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研究機構人員到學校任教, 如美術館、藝術館、設計院等。他們不僅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 同時也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 要加大對本校美術任課教師的培訓力度。加大對師資培訓的投入力度, 鼓勵任課教師走出去, 深入到企業、藝術設計院等部門進行調研和學習, 及時了解市場的需求和社會發展的動向, 進而更好的了解新時代對學生的需求, 保證學生更好地就業, 更好地適應社會。

4. 創新美術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 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在高職院校美術教學中還時有存在, 其教學方法和人才培養手段與當前社會的新發展存在一定的差距, 進而影響了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所以說, 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高職院校美術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 明確畢業生的就業方向, 一定要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首先, 要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獨立思考。美術任課教師應該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 讓學生自己去創新, 不斷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思維能力;其次, 積極開展實踐教學。任課教師一定要把美術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合起來, 在實踐過程中考察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 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一, 克服呆板的理論學習策略;再次, 創設問題情景。任課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合理的問題情景, 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情境中真正掌握知識, 提高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水平, 不斷提升自身的美術專業水平, 為將來步入社會立于不敗之地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王琦.藝術設計類學生就業難的成因分析與破解途徑[J].中國電力教育, 2011 (16) .

[2]李志文.高職院校美術教育改革淺論[J].美與時代 (中) , 2011 (01) .

[3]曹超嬋.高職院校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初步探討[J].藝術與設計 (理論) , 2010 (11) .

[4]徐靜.淺析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現狀[J].大舞臺, 2010 (04) .

美術組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一、我國高中美術教育的現狀分析

1.授課方式單一

由于受到我國傳統教學的桎梏, 我國高中教育普遍都處于較為功利的教學。加之美術教學本來就屬于比較邊緣化的學科, 因此在美術教學中大多學教師都是報以敷衍了事的工作態度。并且通過研究發現, 現目前從事美術教學的教育工作者十分缺乏, 許多條件較次的學校甚至沒有專業的美術老師。所以美術教學工作的開展往往都是由美術素養不高的教師代完成, 其教學的質量我們可想而知。此外, 由于教師, 美術素養的缺失, 因此在教學中無可奈何的只有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 這樣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幾乎抹殺了高中學生僅有的繪畫興趣, 這顯然不利于我國人民審美素養的提高。

2.過度宣揚西方的繪畫藝術

眾所周知, 我國藝術與西方藝術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譬如我國的傳統的繪畫如山水畫都是比較注重寫意的, 而西方繪畫卻與之不同他們的傳統繪畫如宮廷畫都是比較注意寫實的有的作品簡直細致入微。當然我們部門片面的評判兩者的優劣, 只有辯證的去欣賞不同藝術的美感。但是現目前由于我國長年的積貧積弱從而在心理層面形成了一種可怕的小民思想, 在這樣的思想左右下, 如今的中國人普遍都媚外的心理, 甚是可悲的是在美術教學中, 許多教學者也抱有這樣的思想, 對西方藝術推崇備至, 而對我國傳統藝術嗤之以鼻。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美術素養的養成, 在某種層面上甚至會致使學生審美觀的扭曲。

二、高中美術教育思路

1.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誠然沒有學習熱情的學生就如沉睡的獅子一樣, 是沒有精力去獵取”知識”的。所以任何教學開展的必要前提都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然高中美術教學也別無二致。因此在美術教學開展前, 首先就要采取適當的方法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但是在培養興趣的同時, 我們也必須符合學生的審美能力, 因為的審美能力是逐漸培養起來的, 誠然, 教師作為一個成年人其審美能力已經受到了長時間的歷練, 因此也具備較強的審美能力??墒蔷透咧猩? 其審美能力還處于被待被開發的階段, 此時學生的審美能力普遍是不強的, 因此教學中要循循漸進的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不能妄圖學生一開始就可以欣賞莫奈、德加、梵高等現實主義的畫, 更不能奢求學生理解畢加索等人的抽象主義繪畫。在教學的伊始, 教師應該給學生欣賞較為古典優美的畫, 如我國著名畫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徐揚的《南巡圖》、抑或是西方宮廷畫系列譬如“圣母”系列??偠灾? 就是要使用在學生審美能力之內的作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藝術的誕生源于靈感, 而靈感的誕生源于積累又源于生活同時還源于輕松的生活環境。就好比我國璀璨的文人山水畫, 哪一副不是來自作者恬靜放曠的胸襟, 哪一副不是源于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當然你也許會舉巴黎現代主義繪畫的那幫人如莫奈、德加他們窮困的例子子來反駁我, 但是我并不想狡辯, 莫奈、梵高這類遠離沙龍的畫家的確過的比較窘困, 但是我們無法否認的是他們都有一顆隨遇而安的心。因此他們才會遺留那么多雋永的作品, 所以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環境是有利于學生審美素養的提高, 也有助于激發出學生的藝術靈感的, 因為只有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生才會很好的認識美, 和創造美。

3.學會辯證的審美

什么是美, 這是一個永遠無法定義的問題。因為每個人心中美的涵義都不一樣, 所以人類的繪畫史甚至于藝術史才會是一直進步的。那么在高中美術教學中, 為了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 那么就應該正確引導學生的審美意識。因此在美術作品賞析教學時, 教師要盡量增大作品的跨度, 不能將目光拘于一隅。譬如, 在講中國傳統的繪畫時, 既要包含人物畫、又必須得有山水畫, 要有明清時的秀麗溫婉當然也少不了秦漢是的粗野放達和唐朝的開明繁榮, 既要有表現市儈的《清明上河圖》, 又必須包含仙人乘鸞跨鳳的《洛神賦》。一言以蔽之,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最主要的是教導學生欣賞美, 因此審美的角度要盡可能的廣闊, 這樣學生看到的才是泰山而非障目之葉。

4.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從本質上講美術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欣賞美是將美由外到內的汲取, 而創造美則是將美由里及外的輸出過程。因此在高中美術教育中, 培養學生美感輸出、表達能力是教學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但是在現實高中美術教育中, 教師不甚重視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僅僅將提高學生鑒賞能力作為教學的關鍵。這些問題都是亟待解決的。在高中美術教學中, 繪畫技巧的傳授至關重要, 但相比之下提高學生創作能力的關鍵還是要放在提升其領悟能力上。而領悟能力的來源通常是對自然及生活的體味, 由此可見美術教學不能僅僅拘泥于形式, 更不能將學生的靈魂束縛在教室之中, 而是應該組織學生到教室外去觀察去領悟美感從而進行有益的創作。

綜上所述, 我國高中美術教育課時安排較少且教學方法欠妥, 為了全面提高我國學生素質, 就需要構建美術教育高效課堂。而構建高效課堂首先就需要培養學生興趣, 其次則是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 最后促進學生審美關照能力的發展, 以此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參考文獻

[1李鵬.淺談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如何打造高效課堂[J].祖國:教育版, 2013.

[2]李明.打造高中美術教育高效課堂的策略[J].中學時代:理論版, 2014.

[3]種美.淺談新課改下的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 2015.

上一篇:行政后勤工作思路下一篇:科組長工作思路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