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標語圖片范文

2023-04-28

標語圖片范文第1篇

2、節約用水光榮,浪費清水可恥

3、請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4、把消耗限制在生態圈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5、你我勤節約,能源才不缺

6、節約與保護資源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7、能源連著你我他,節約能源靠大家

8、勤儉節約光榮,鋪張浪費可恥

9、節約的就是利潤,浪費的就是財富

10、能源節約齊參加,珍惜使用莫亂花

11、愛惜物料節約能源,合理規劃持續發展

12、節約能源做的好,省錢省能又環保

13、環境與人類共存,開發與保護同步

14、發展循環經濟提高企業效益

15、隨手關燈很容易,積少等多省電力

16、節約能源不是口號,是一種行動力

17、節約好比燕銜泥,浪費猶如河缺口

18、若要冷氣耗電少,溫度適當設定好

19、樹立節約意識,倡導節約行為

20、節約能源度危機,共創經濟新契機

21、全員節約,共同行動

22、節約能源做得好,省錢省能又環保

23、節約降低成本,節約提高效益

24、浪費不以量小而為之,節約不以微小而不為

25、廢物利用,創新價值,資源回收,循環利用

26、欲享資源用不竭,各種能源隨手節

27、勤勞是窮人的財富,節約是富人的智慧

28、勤儉節約,點滴做起

29、節約促發展,節約出效益

30、提倡綠色生活實施清潔生產

31、節約創造價值,節省就是贏利

32、降低損耗齊關心,開源節流效益增

33、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類是資源

34、廢料再生,妥善分類,垃圾減量,避免浪費

35、節能盡一份力,環保多一點心

36、節約水電糧食,珍惜能源點滴

37、珍惜能源,創造美好環境

38、隨手關燈一小步,節約能源一大步

39、節約用電沒訣竅,隨手關燈為首要

40、堅持科學發展觀樹立科學資源觀

41、節約降低成本,節約提高效益。

42、節約能源, 從我做起。

43、節約能源,大有可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44、節約是美德,節約是效益,節約是港口發展的動力。

45、節約一滴水,滋潤一方土;節約一度電,照亮一片天。

46、浪費山也空,節約河成海。

47、厲行節約、消除浪費。

48、能源連著你我他,節約能源靠大家。

49、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

50、全員節約、共同行動。

51、樹立節約意識,共創和諧港灣。

標語圖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圖片資源,文化教學,語言增補,文化比較,文化滲透

一、引言

《英語課程標準》1指出, 高中英語課程應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是每位英語教師應當關注的問題, 筆者認為挖掘課本的文化內涵, 活用學生手邊的教材是最便捷有效的途徑。

譯林版《牛津高中英語》 (Advance with English) (Kent et al.2010) 2的一大特點是, 以單元板塊展開任務型教學, 每個單元圍繞一個話題, 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完成各板塊的學習任務。作為每個單元的導入環節, “Welcome to the Unit”是最受學生喜愛的一個板塊, 每單元該板塊都是由四至六幅與本單元話題緊密結合的圖片及三個問題構成, 旨在通過圖片引出相關話題, 再由三個問題引發討論, 以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背景知識, 激發學生興趣, 并保持這種興趣去學習其他板塊, 從而順利完成整個單元的學習。筆者認為, 該教材每單元導入部分的圖片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資源, 如果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圖片資源進行文化教學的滲透, 使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圖片, 展現自己的奇思妙想, 并進行中外文化對比, 就能夠促進學生了解目的語文化、增強跨文化交際的意識, 最終形成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張伊娜 (2000) 指出, 跨文化教學的最高境界應是幫助學生形成對待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正確態度和信念, 跨文化教學的重點應該是“提高意識”而非“認同采納”。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才是解決的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 本文中筆者將結合實際教學案例, 談談如何利用教材圖片資源, 提高高中文化教學實效。

二、利用圖片資源進行文化教學的途徑和方法

圖片文化資源的教學有三種可以借鑒的做法:一是語言增補。導入 (Welcome to the unit) 板塊具有豐富的圖片資源, 而與之配套的語言材料卻很少, 要使學生展開聽說讀寫等活動, 僅靠已有的只言片語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根據圖片圍繞本單元話題補充相應的文字材料, 既讓學生學習了一定的語言知識, 同時也以語言為載體讓學生感受了不同的文化。這種方法概括為語言增補法 (朱一平2007) 。二是“文化比較”即異同比較法。比較母語與目的語文化之間的異同, 以了解不同語言的使用所受文化規約的異同, 利用“同”, 擴大語言習得中的“正遷移”, 指出“異”, 可以防止“負遷移”;同時把文化差異說清楚, 有助于克服學習者的心理障礙。這種文化背景比較法, 是其他一些方法運用的基礎, 具有方法論的意義 (陳光磊1992) 。文化比較通常包括比較與對比兩種類型, 體會中外文化的相同之處或差異。三是“文化滲透”, 就是將文化因素滲透在語言教學過程中, 以文化講解保證語言教學的順利進行 (胡文仲、高一虹1997) 。以下就是筆者運用這三種方法進行文化教學的實例。

(一) 運用“語言增補”幫助學生進行背景知識的積累

導入部分 (Welcome to the unit) 雖然蘊含豐富的圖片資源, 然而與之配套的語言材料卻很少, 要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 激發學生學習該話題的興趣, 使學生能展開聽、說、讀、寫等活動, 僅靠圖片下面配套的一兩句話是不夠的。在教學中, 筆者根據圖片圍繞本單元話題補充相應的文字材料, 讓學生在學習了一定的語言知識的同時, 也以語言為載體讓學生感受了不同的文化。以第二模塊Unit 3 Amazing People為例, 展開如下教學步驟:

步驟一談論圖片

1.教師向學生展示圖片, 提出問題, 要求學生根據問題描述圖片。

問題 (1) Who is he/she?Where does he/she come from?

問題 (2) What is his/her major achievement?

問題 (3) Do you know anything else about him/her?

多數學生對于第三個問題回答不出, 說明他們對于這些名人了解不夠。

2.教師簡要介紹介紹這些名人。對于Mother Teresa, 筆者特意補充了她去世后的告別儀式。“It is reported that after she died, about 400 important figures including queens, presidents, prime ministers and the former First Lady Hillary Clinton came to pay final tribute to her.”對于Bill Gates, 筆者特別強調了他和夫人成立的基金會。“Bill Gates and his wife set up a foundation focusing on improving global health.”對于Beethoven, 筆者強調了他失聰后的堅強不屈。“He was a musician by nature and he didn’t become discouraged or frustrated when he became deaf.”對于鄭和, 筆者強調了他是中國人及他的勇氣和智慧。“He was a great man in our country.His expeditions to the Indian Ocean were significant, which called for great courage and wisdom.”

步驟二聽力配對, 即讓學生聽一些名言并與相關的人名連線。

例如:Beethoven Bill Gates Mother Teresa

A.“One thing I love about this decade is this is a period where the reality is driving the expectation.”

B.“...Music is neither old nor modern:it is either good or bad music, and the date at which it was written has no significance whatever.Dates and periods are of interest only to the student of musical history...”

C.“The other day I dreamed that I was at the gates of heaven...And St.Peter said, ‘Go back to Earth, there are no slums up here.’”

(答案:A.Bill Gates B.Beethoven C.Mother Teresa)

步驟三討論

讓學生分小組討論, 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觀點。

問題 (4) Do you think these people have made a difference to the world?

問題 (5) Which of these people’s achievements has the largest effect on our lives today?

問題 (6) Who is your hero?What are his or her achievements?

學生討論很熱烈, 心目中的英雄各不相同, 但都是積極進取、獲得成功、為人類為社會作出巨大貢獻的人物。

導入部分具有豐富的圖片資源, 而與之配套的語言材料卻很少, 要使學生展開聽說讀寫等活動, 僅靠已有的只言片語是遠遠不夠的。在此案例中, 筆者通過圖片描述、名人簡介、名言匹配、問題討論等環節適當增加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語言材料, 增加語言信息的輸入。其中的名人名言語言凝練優美, 寓意耐人尋味, 蘊含了豐富的哲理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可以啟迪學生的心靈, 同時幫助學生積累了背景知識。四幅圖片讓學生了解古今中外通過個人奮斗而取得成功并為世界作出貢獻的范例, 這些科學、歷史或文化名人的勵志故事及其名言鞭策著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 幫助學生了解世界, 尤其是英語國家的人文風情, 更有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 通過“文化比較”幫助學生感受文化差異

“文化比較”方法即異同比較法, 該方法強調比較母語與所學外語文化之間的異同, 以了解不同語言的使用所受文化規約的異同。通過“相同”的比較, 可以擴大語言習得中的“正遷移”, 通過“差異”的比較, 可以防止文化的“負遷移”。弄清楚文化差異, 有助于克服學習者的心理障礙。文化比較通常包括比較與對比兩種類型, 體會中外文化的相同之處或差異。以Module 5 Unit1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為例, 該單元導入版塊以四幅圖片的方式展示出關于友誼的四條諺語, 筆者據此安排了教學步驟:

步驟一談論圖片

1.請學生根據問題描述圖片

問題 (7) How many persons are there in each picture?

問題 (8) What are they doing in each picture?

問題 (9) Are they good friends?And why?

問題 (10)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each picture?

2.請學生閱讀圖片下方關于友誼的英文諺語, 并思考這些諺語揭示了友誼的什么特性

有學生回答“True friendship has nothing to do with money.”還有學生引用了Aristotle的名言“A true friend is one soul in two bodies.”有人回答“Friendship costs us much time.”有的回答“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Friends influence each other.”真是令人驚喜。

步驟二分享信息

1.讓學生考慮選擇朋友的標準, 及如何與別人相處。

學生給出的擇友標準如下:

A friend is someone who is trustworthy and understanding.

A friend is someone who you respect and who respects you.

A friend is someone who is honest and loving.

A friend is someone who shares your happiness and sorrow.

A friend is someone who is devoted and loyal to you.

A friend is someone who is selfless.

在如何與朋友相處的問題上, 有學生這樣說, “I get on well with my friends.Whenever we have problems, we ask for each other’s opinions and advice.We never hesitate to offer support to each other.I think friendship is largely based on mutual support.”

2.讓學生提供一些自己的例子來說明如何與朋友相處的。

步驟三討論

鼓勵學生想出重要的關于友誼的中文格言或詩歌。

該案例中的四幅圖片是一些描述友誼的英語諺語, 讓學生看到了英語國家人們對友誼的認識與期待。筆者在學生討論的環節中設置了如下問題:

問題 (11) Can you think of any Chinese poems to describe friendship?

該討論用時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 課堂氣氛卻推向了高潮。學生給出了“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等詩句, 令人難忘。這個教學環節使學生認識到中國人民對友誼的表達方式, 同時學生也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共同之處, 每種語言都有其內在獨特的魅力, 盡管表達方式不同, 卻是殊途同歸。這節課上筆者大膽運用了“文化比較”的方法, 對中外贊美友誼的名言和詩句進行了非常有意蘊的對比, 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友誼觀, 也讓學生欣賞了中國古詩, 感受了本國語言的優美。

再以Module 6 Unit 3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為例, 該單元圖片描述了泰國、南非、中東、美國、荷蘭以及日本等六個國家和地區的問候方式。筆者據此安排了教學步驟:

步驟一頭腦風暴

1.首先向學生呈現六幅圖片。

2.通過問題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在不同的國家人們如何相互問候:

問題 (12) What are the people doing in each picture?

問題 (13) In which country do people greet each other in the way in each picture?

步驟二信息匹配

1.向學生呈現六幅圖片的相關英文說明。

2.讓學生將英文說明與六幅圖片進行連線, 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每幅圖的意思。

步驟三討論

組織學生總結、對比較這些不同的問候方式, 并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將國外的問候方式與中國人的問候方式進行對比。

問題 (14) How do Chinese people greet each other?Can you make a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t ways of greeting between th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nd China?

問題 (15) Why do you think people in diff erent countries greet each other in different ways?

步驟四分享信息

1.通過圖片方式向學生展示更多的西方國家的用于問候的身勢語。

2.讓學生用英語描述圖片中的身勢語并解釋其含義。

3.鼓勵學生使用英文和身勢語將不同國家的問候方式在課堂上表演出來。

學生對這部分很感興趣, 爭著猜測不同的身勢語的含義, 猜對了興奮無比, 猜錯了都很好奇, 迫切想知道正確答案。又因為有學生大膽表演身勢語, 課堂氣氛很活躍, 學生們帶著愉悅的心情體驗著不同的文化。該案例中的六幅圖片展現了六個國家不同的問候方式, 通過圖片中形象的比較, 讓學生識別東西方非語言交際方面的差異并進行對比, 激活學生原有背景知識, 并能對兩種文化做出正確的認識。不同的國家身勢語的意義各不相同, 代表著不同的文化內容。筆者在授課過程中還增添了一些英語國家的常用身勢語, 并請學生模仿表演一些簡單的手勢語、體態語并了解他們所表示的意義。身勢語屬于非語言交際, 同語言一樣, 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文化中, 身勢語的意義并不完全相同, 有針對性地向學生介紹相關內容, 有助于幫助他們學習各種身勢語及其表達的意義, 了解英語及其他國家的社會習俗, 并與自己的母語文化進行比較, 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的意識, 以幫助他們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 進行“文化滲透”, 融合文化教學和語言教學

閱讀課中, 除了進行泛讀教學外, 還必須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 因此, 知識點教學是閱讀課的重點之一。以Module 9 Unit3 Reading National Flags, Colors and Cultures為例, 筆者安排了如下的教學步驟:

步驟一呈現圖片

1.向學生展示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新西蘭等不同國家國旗的圖片。

2.鼓勵學生說出每幅國旗分屬于哪些國家。

步驟二快速閱讀

1.讓學生瀏覽課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快速找出這兩段的主旨句并歸納出課文的主要意思。

2.讓學生回答兩個問題:

問題 (16) What does a flag tell us?

問題 (17) What can we learn from a flag?

步驟三仔細閱讀

第一部分法國

1.讓學生仔細閱讀該部分課文, 同時提問:

問題 (18) What’s the name of the French flag?

問題 (19) What are the three colors in the flag?And what does each color represent?

問題 (20) When was it first used?

問題 (21) What happened in 1789?

問題 (22) Why did the Revolution break out?

問題 (23) What was the result of the Revolution?

問題 (24) What was the motto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問題 (25) Why has the French Tricolor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national flags in history?

第二部分美國

2.讓學生仔細閱讀該部分課文, 同時提問:

問題 (26) How many stars and strips are there on the flag?And what do they stand for?

問題 (27) What are the colors of this national flag?And what do they stand for?

問題 (28) When can the“stars and stripes”be seen all over the US?On which day?

問題 (29) Why is it called Independence Day?

問題 (30) Why was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signed?

問題 (31) What change did the Declaration bring about in the USA?

筆者通過問題、圖片、主要詞句的結合幫助學生了解法國與美國國旗的設計與意義、不同顏色的象征意義, 更了解了國旗設計背后的歷史文化, 既進行了“文化內涵”的滲透, 同時也進行了知識點的教學。

三、分析和討論

有句英語諺語說得好, “千言不如一畫” (One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1。單元板塊中豐富多彩的圖片提供了向學生直觀介紹英語國家文化的良好契機, 文化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 創造情境。圖片內容新穎、形式活潑, 圖片的呈現創設了讓學生體驗異國文化的氛圍與情境, 也給學生提供了用英語描繪異國文化的情境。圖片的描述讓學生身臨其境, 感受了目的語文化和本國文化的難以言說的魅力。第二, 呈現詞匯。導入板塊既是閱讀的熱身鋪墊, 也是對本單元話題的導入。對于圖片的描述及提問涉及國內外文化內容, 有助于呈現本單元話題的新詞匯。如Module 3 Unit 3的四幅圖片是世界的四處歷史文明古跡, 根據圖片設計問題可以再現這些古跡的歷史面貌與建筑風格, 追溯其建造緣由, 同時也引入介紹這些文化知識的新詞匯, 如ancient、civilization、enormous、magnificent、cultural heritage、cultural remains等, 這樣既為學生進行深入的閱讀掃清了詞匯障礙, 更為接下來的閱讀和后面一系列活動做好鋪墊。第三, 激發興趣。運用圖片進行文化教學, 挖掘圖片背后的深層文化信息, 適時引入, 使學生進入積極思考、主動描述的狀態并激發學生發現及體驗不同文化現象的愿望和積極性。

當然, 圖片文化資源的教學也有值得反思之處:一是圖片認識表面化。由于有些圖片的話題為學生所熟知, 圖片內容也一目了然, 學生寥寥數語就可描述圖片, 對圖片的認識只停留在表面, 就會失去進一步討論的興趣, 老師對圖片的文化教學也往往不再深入。二是語言文字不匹配。圖片文化資源的教學中還存在語言文字不匹配的現象。圖片的呈現使得學生浮想聯翩, 產生的描述也容易偏離本單元主題, 對圖片反映的文化知識的理解也會隨之發生錯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圖文結合, 相互補充, 應用文字說明, 通過提問、提高學生的觀察力, 引導學生正確觀察圖片, 與圖片相聯系的內容也應進行合理的聯系和闡述, 幫助學生準確闡述圖片中表達的文化內容和對文化內容進行有機的聯想。

四、結語

在教學中, 充分利用單元板塊中的圖片資源, 引導學生挖掘圖片背后豐富的文化內涵, 激發學生學習單元話題的興趣, 激活學生與單元話題有關的已有知識,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進行相關話題的討論, 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可以極大提高文化教學的實效。

參考文獻

陳光磊.1992.語言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語言教學與研究 (3) :19-30.

胡文仲, 高一虹.1997.外語教學與文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張伊娜.2000.外語教育中跨文化教學的重點及其內涵[J].國外外語教學 (3) :28-31.

朱一平.2007.培養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在《牛津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教育[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4) :52-57, 62.

標語圖片范文第3篇

3月27日,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鼎屏鎮第二小學組織學生來到銅鑼山生態園開展實踐活動。圖為小學生在學習采茶。

隨著天氣轉暖,桂北各地陸續進入春耕農忙時節。圖為桂林市臨桂區會仙鎮林灣村農民在犁田。

標語圖片范文第4篇

在使用Excel電子表格時,有時我們需要輸入大段文字或進行表格與文字混排,此時若掌握一些技巧,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一、直接輸入文字

在輸入詞組時,若正好在詞組中間需要換行,則不能用詞組進行輸入,只能把詞組拆開輸入。用這種方法輸入文字后,當我們要對輸入的內容作添加或刪除時,就會發現原來整齊的排版變得雜亂了,此時可用“段落重排”的方法分別對每段文字進行排版。方法是:文字內容改好后,先排好每段第一行文字,按段落要求首行縮進兩個漢字,并在需要的位置回車換行。接著從第二行文字開始選擇需要放置文字的區域,點擊“編輯菜單→填充”項,再點擊“段落重排”,則余下的文字就會整齊排版。

二、定義相關格式輸入文字

1.合并單元格:首先選擇文字放置的區域,然后依次點擊“格式→單元格→對齊”,在文本控制欄下選中“合并單元格”及“自動換行”。接著可放心輸入文字,若輸入的文字超出所定義的表格范圍,則需要調整單元格的行高。注意這種方法在需要換段落時,要用“Alt+Enter”鍵換行。

標語圖片范文第5篇

36層的青島國際廣場大廈辦公面積約為7.6萬平方米,是一座紀念碑式的高科技“雕塑”。

英國Albemarle音樂中心開放

Holder Mathias事務所設計的Albemarle音樂中心正式開放。這座為學生準備的音樂中心位于英國的Hull,是此類建筑中的國家級典范。

南維克路111號獲得美國綠色建筑金質獎

上一篇:愛護花草樹木標語下一篇:安全環保標語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