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哺乳期避孕措施范文

2023-04-27

哺乳期避孕措施范文第1篇

1 仔豬斷奶前的死亡原因

仔豬斷奶前死亡受到多種因素影響, 而且各因素間互相影響、互相作用, 最終導致仔豬死亡的后果。

疾病是造成哺乳仔豬死亡的最重要原因, 尤其是傳染性疾病。如豬藍耳病、豬瘟、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鏈球菌病, 以及雜菌感染等。哺乳期仔豬最容易感染的疾病是大腸桿菌病, 容易引起仔豬腹瀉、脫水和虛弱, 嚴重的導致死亡。很多疾病是由母豬傳播給仔豬的, 尤其是夏季高溫時母豬分娩, 抵抗力降低, 更容易感染和傳播疾病給仔豬。

2 哺乳期母豬的飼養管理

母豬是導致仔豬發病死亡的重要介質。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母豬的免疫力, 使其保持健康的狀態, 是降低哺乳仔豬死亡的有效途徑。哺乳期的母豬不僅把營養和母體抗源傳輸給了仔豬, 同時也容易把致病細菌傳播給仔豬。所以在母豬的飼養過程中, 一定要注意母豬妊娠期的科學管理, 保證母豬具有良好的身體狀況, 促進母豬順利生產, 降低感染子宮炎和乳房炎等疾病的風險。飼養泌乳期的母豬, 應合理搭配飼料營養, 控制好采食量, 確保母豬身體健康、正常泌乳和斷奶后正常發情。具體的飼養措施為, 產后1周使母豬達到最高采食量6.5~7kg/天, 可通過飼喂濕拌料、多次飼喂、調整飼喂時間、及時清理料槽和避免產房溫度過高等措施來實現。

3 仔豬出生時的保育措施

母乳是仔豬獲取免疫抗源的最直接途徑, 所以在仔豬出生后應及時讓仔豬足量吃到初乳。研究表明, 在采食初乳前仔豬的血液抗體含量很低, 幾乎沒有抵抗疾病的免疫力。而采食初乳后仔豬的血液抗體含量提高1000多倍, 采食得越多, 得到的母源抗體就越多。

保溫是提高仔豬成活率的重要途徑。剛出生的仔豬身體溫度調節機能發育不成熟, 對溫度特別是低溫很敏感。仔豬的環境溫度應保持在34℃。當溫度適宜時, 仔豬會向兩個方向躺臥;當溫度偏低時, 仔豬會本能地擠在一起。大型豬場可以采用保溫箱、紅外線燈或電熱板等加熱保溫措施, 小型豬場可以用稻草、碎木屑和干草等墊料保溫。產房應封閉、干燥, 防止氣流穿過。仔豬剛出生時, 體表會有很多體液, 如果任其自然晾干則時間較長, 會降低仔豬的體溫。要用干凈、柔軟的毛巾將剛出生仔豬身上的體液擦干, 盡量減少仔豬體內熱量的散失, 保持體表溫度。

4 哺乳仔豬的保育措施

對于哺乳仔豬的保育應嚴格按照程序來執行。如仔豬出生后2~3天才能補鐵, 如果過早補鐵會產生不良反應;剪牙和斷尾時, 必須嚴格執行消毒程序, 避免引發感染。有的在剪牙時會不小心傷到牙齦, 或牙齒剪不徹底, 殘留了過尖的牙齒刺傷牙齦, 從而導致細菌感染, 引發敗血癥, 或者由于鏈球菌感染導致關節炎。在斷臍或斷尾時應用碘酊充分消毒, 預防傷口感染, 避免腹膜炎和敗血癥等疾病發生。操作時動作要輕柔, 工具要及時消毒, 切斷一切可能導致感染病菌的機會, 以確保仔豬健康成長, 提高成活率。由于哺乳仔豬的采食量較少, 所以教槽料的質量一定要高。一次添加教槽料不宜過多, 以防剩料被污染而影響仔豬健康, 甚至導致腹瀉或其他疾病的發生。

5 哺乳期仔豬常見疾病的防治措施

(1) 腹瀉防治。腹瀉是哺乳期仔豬的多發疾病, 如果只治療發病仔豬, 往往效果不理想。因為仔豬的腹瀉極有可能是由母豬引發的, 尤其是整窩發生腹瀉。病毒性腹瀉是疾病預防的重點和難點, 因為對病毒性腹瀉如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和輪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腹瀉并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案, 主要是防止仔豬脫水, 給仔豬口服補液鹽或口服、靜脈注射、腹腔注射補液藥品。在進行腹腔注射治療時, 應將注射用補液加熱到接近仔豬體溫, 否則容易導致仔豬突然死亡。

(2) 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哺乳仔豬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由偽狂犬病和藍耳病引起。防治首先要做好母豬的免疫, 接種偽狂犬病疫苗可1胎1次, 于產前30~60天接種, 也可每年接種3~4次。藍耳病的免疫可用滅活苗, 于配種前6天和配種后60~70天接種, 對感染嚴重的豬場應考慮接種活苗, 能夠有效控制和預防疾病的發生。

6 哺乳仔豬的保健措施

哺乳期避孕措施范文第2篇

仔豬出生后, 生長發育特別快, 生后10 d的體重為初生重的2.1倍, 1月齡為5~6倍, 2月齡為10~15倍, 第二個月比第一個月增加2~3倍, 由于仔豬生長發育快, 因此物質代謝相當的旺盛。根據仔豬這一特點, 在飼養管理時, 應采取早補料與補好料的有效措施, 從而充分發揮仔豬的生長潛力, 這對提高哺乳仔豬的斷奶窩重, 提高飼料利用率, 降低飼料成本, 提高經濟效益有重要意義。

1.1 補料時間

以出生后7日齡左右開始較好, 這樣在母豬產后3周齡泌乳量下降時, 仔豬已能正式吃上料, 以彌補母乳的不足, 從而保證仔豬正常的生長發育。

1.2 補料方法

可選用少量顆粒熟化乳豬料撒入料槽或干凈的地面上供仔豬舔拱。3~5 d仔豬就能學會吃料, 補料最好用市售的乳料全價配合料, 保證斷奶前要吃足600 g飼料, 才能使仔豬消化道適應非乳飼料, 為斷奶做準備。每次補料時, 應將料槽洗干凈, 必須做到料槽內所補的料一天一換;少喂多次, 開始時每次補料量為一小把/窩, 等仔豬吃完后再逐漸增加;對于個別不食者, 可以將飼料往仔豬嘴內添加或嘴角涂抹;斷奶前1周, 增加補料次數;最好讓每頭哺乳仔豬都吃到飼料, 確保認料。

1.3 補料期間注意事項

飼料必須清潔、新鮮、不喂霉爛、變質飼料;食槽、水槽與用具要經常洗涮與消毒;飼喂時要做到少給勤添, 以防仔豬饑飽不均;補料與補水同時進行, 有的豬場補水比補料更早些, 水要新鮮、充足、勤換;飼料變換時要做到循序漸進, 逐步過渡, 不要突變。

1.4 鐵、硒的補充

1.4.1 補鐵, 防貧血:

仔豬出生時體內貯存的鐵約40~50 mg, 每天生長需7mg, 而仔豬每日從母乳中僅能獲得1~1.3 mg的鐵。如果得不到補充, 一般10日齡前仔豬就會因缺鐵而出現食欲減退、被毛松亂、皮膚及可視粘膜蒼白、輕度腹瀉、精神萎靡及生長停滯, 嚴重者死亡。一般仔豬生后72 h內每頭肌注1.5~2 mL硒鐵制劑 (含右旋糖酐鐵150~200 mg) , 不同窩間要更換新針頭 (最好一豬一針) , 7~10日齡再注射1次。

1.4.2 補硒:

缺硒仔豬表現皮下水腫、肝壞死、心臟衰竭、白肌病、體脂內沉積棕黃色素、體液內積累黃液、幼豬突然死亡等。預防量:每頭仔豬7日齡、28日齡時各注射亞硒酸鈉VE注射液1mL;母豬在分娩前20~25 d肌肉注射0.1%的亞硒硫酸鈉1次, 劑量為每千克體重0.1 mg。

2 消化道不發達, 消化機能不完善

盡管哺乳仔豬胃腸道生長發育很快, 但比起成年豬來說還是不發達的, 且排空速度又快。根據這一特點, 對哺乳仔豬的飼養, 應采取“少喂勤添”的方法, 即每天飼喂的頓數應多些, 而每頓的喂量應少些, 以適應其“易飽易餓”的特點。哺乳仔豬的消化液分泌機制與成年豬不同, 成年豬消化液的分泌是在條件反射的影響下產生的, 即在看、聽、聞的刺激下分泌的;而20~30日齡的哺乳仔豬, 只有當飼料吃入胃內直接刺激胃壁時, 才分泌少量胃液。為此, 早補料、勤補料、補好料, 對促進仔豬胃液分泌, 提高仔豬消化機能與生長發育極為有利, 也是提高仔豬斷奶窩重與豬場經濟效益的最重要手段。

3 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 抗寒力差

初生仔豬皮薄毛稀, 皮下脂肪少, 散熱快;仔豬大腦皮層調溫中樞發育不完善, 又未經四季冷熱的鍛煉, 所以不能進行正常的化學調節, 即在寒冷的刺激下, 不能利用血液中的糖轉化為熱能來維持體溫, 體溫是被動的隨環境溫度的升降而升降。因此在北方冬季與早春產仔時, 要注意搞好防凍防壓工作。

3.1 防凍

仔豬出生時的適宜溫度是33~34℃, 1周齡時為28~30℃, 4周齡時為22~24℃, 斷奶時保持在18~20℃左右。如果達不到上述溫度, 仔豬體溫就會下降, 輕者凍僵, 重者凍死。故應采取必要的防凍措施: (1) 避開在最冷季節產仔, 把產仔季節安排在春季的2—3月份、秋季的8—9月份為好; (2) 產仔時迅速擦干初生仔豬全身粘液, 是防凍的重要措施之一; (3) 如果采取常年產仔, 在冬季應設專用產房或改建為塑料大棚式豬圈, 使圈內溫度達10℃以上, 圈內防賊風與防潮濕也是防凍的措施之一。

3.2 防壓

(1) 提高產房溫度, 平整地面, 墊草不要過長、過厚; (2) 掌握母豬壓死仔豬的規律。母豬多是在吃食或排便后, 回圈躺下時壓死仔豬的, 因此在母豬產后的3~5 d內應派專人值班與巡邏, 一旦發現母豬壓住仔豬, 應馬上提起母豬尾巴或腿, 把小豬救出; (3) 欄圈內設護仔間, 對防凍防壓很有好處。

3.3 缺乏先天性免疫力, 容易得病

母豬子宮血管與胎兒臍帶血管之間被6~7層組織隔開, 限制了母體免疫抗體 (I g) 通過血管向胎兒輸送, 雖然胎盤組織能產生少量抗體, 但維持時間短, 因此初生仔豬體內基本缺乏先天性免疫力。然而, 初乳內含有大量免疫抗體, 只有及早吃到初乳才能使仔豬獲得被動免疫力。常乳中也含有較多的抗體, IgA抗消化力較強, 其防止仔豬腸道疾病的能力較強。

仔豬3周齡左右才開始產生自體免疫抗體, 此時母豬泌乳量開始下降, 乳中抗體也開始減少, 仔豬正處于抗體轉換期 (也叫抗體青黃不接期, 即由乳中獲得抗體快消耗完, 而自身抗體才開始產生) , 極易得病 (如患仔豬白痢等腸道疾病) 。為此, 在飼養管理上要十分注意這一時期, 除了加強泌乳母豬蛋白質營養外, 加強哺乳仔豬蛋白質與礦物質營養, 以及搞好平時的清潔衛生及消毒防疫工作十分重要。

除加強飼養管理外, 還要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仔豬出生后即注射豬瘟疫苗兩個免疫劑量 (超前免疫) , 待2 h后哺乳;16日齡頸部肌肉注射豬水腫病滅活苗1 mL;20日齡肌肉注射藍耳苗2mL;25日齡頸部肌肉注射仔豬腹瀉三價苗2 mL;28日齡注射豬萎縮性鼻炎苗0.5 mL;30日齡注射豬偽犬病疫苗0.5 mL。

哺乳期避孕措施范文第3篇

1 哺乳仔豬死亡原因分析

1.1 凍死

初生仔豬對寒冷的環境非常敏感, 仔豬有利用糖元儲備應付寒冷的能力, 為了維持正常體溫而增加了體內糖元的消耗, 使體內儲存的糖元減少。當新生仔豬對糖元的需求量與糖元的供給量達到一定的差距而又不能及時得到平衡時, 便發生了低血糖癥。還有調節體溫的生理機能不完善, 加上被毛稀少和皮下脂肪少等因素, 在保溫條件差的豬場, 寒冷可凍死仔豬, 同時, 寒冷又是仔豬被壓死、餓死和下痢的誘因。仔豬哺乳期最適溫度:1~7日齡為32~28℃、8~30日齡為28~25℃、舍內溫度控制在20~22℃。

1.2 壓死、踩死

母豬母性較差, 或產后患病, 環境不安靜, 導致母豬脾氣暴躁, 加上仔豬神經反應遲鈍不能及時躲開而被母豬壓死或踩死。有時豬舍環境溫度低, 仔豬在仔豬箱內相互擠壓導致下面的被壓死或是仔豬向母豬腿下、肚下躺臥也容易被母豬壓死或踩死。

1.3 病死

疾病是引起哺乳仔豬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據統計, 由腹瀉引起乳豬死亡的比例高達26.1%, 尤其是仔豬黃白痢、傳染性胃腸炎、生理性腹瀉等。由于哺乳期仔豬胃腸的發育不完全、消化機能不完善, 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產生消化不良, 表現為生理性腹瀉, 也容易受致病性大腸桿菌的侵害而發生仔豬黃白痢, 在寒冷季節則易感染傳染性胃腸炎。

1.4 餓死

母豬母性差、產后少奶或無奶且通過催奶措施效果不佳、乳頭有損傷、產后食欲不振;所產仔豬數大于母豬有效乳頭數, 以及寄養不成功的仔豬等均可因饑餓而死亡。

1.5 咬死

仔豬在某些應激條件下 (如擁擠、空氣質量不佳、光線過強、飼糧中缺乏某些營養物質) 會出現咬尾或咬耳惡癖, 咬傷后發生細菌感染, 重者死亡;某些母性差 (有惡癖) , 產前嚴重營養不良, 產后口渴煩躁的母豬有咬吃仔豬的現象;仔豬寄養時, 保姆母豬認出寄養仔豬不是自己親生仔而咬傷、咬死寄養的仔豬。

1.6 初生重小

初生重對仔豬死亡率也有重要影響, 初生重不足1 kg的仔豬, 死亡率在44%~100%, 隨仔豬初生重的增加, 死亡率下降。

2 預防措施

2.1 加強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

加強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治工作。采取前低后高的飼養方式, 母豬妊娠前期在一定限度內降低營養水平, 妊娠后期 (臨產前1個月) 再適當提高營養水平, 增加飼喂量, 并可添喂油脂, 還應保證常量、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的供給, 從而提高仔豬的初生重。同時做好疫苗的接種工作。對于后備母豬和經產母豬最好在配種前結合當地的實際發病情況作好乙腦、細小病毒、豬瘟、偽狂犬、胃腸炎和萎縮性鼻炎的預防工作。

2.2 做好防凍保溫工作

提高哺乳仔豬育成率, 保溫是關鍵性措施。仔豬生長的最適宜溫度:1~7日齡34~28℃, 8~30日齡28~25℃, 31~60日齡25~23℃。宜采取的保溫措施是:在保證產房舍溫20℃左右基礎上, 可在產欄內設置仔豬保溫箱, 箱內吊250 W或175 W的紅外線燈, 距箱底面40 cm, 或在箱內鋪電熱板, 都能滿足仔豬對溫度的需要。給仔豬保溫的方法是修設保溫欄。因為母豬與仔豬所要求的環境溫度條件是矛盾的, 初生第一天的仔豬的適宜溫度是35℃, 而母豬要求在15~20℃間。解決的辦法就是給仔豬提供局部保溫環境。保溫欄可建在母豬欄內或欄外, 欄的大小為0.48~0.56 m2, 三塊水泥磚高即可。保溫欄與母豬欄設一個高15 cm寬8 cm的口子供仔豬進出, 保溫欄地面鋪上禾秸, 欄內上面用木板或麻袋加蓋以提高欄內溫度, 嚴寒時用電燈、紅外線燈加熱保溫。保溫時間一般7 d左右, 冬天氣溫可酌情延至15~20日齡, 以后體溫調節中樞機能完善, 不需再保溫, 7 d后清掃保溫欄。在保溫欄內給仔豬補料。給仔豬養成在保溫欄內休息的習慣。這樣, 仔豬不會被母豬壓死、踩死。

2.3 采取防壓措施

提高飼養員素質, 完善崗位責任制;母豬產前1周到產后1周, 要求晝夜值班護理;在分娩舍內安裝分娩床, 以保護仔豬和限制母豬活動。

2.4 吃足初乳

初生仔豬不具備先天免疫力, 必須通過吃初乳獲得免疫力。初乳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 每100 m L初乳含免疫球蛋白7~8 g (常乳僅含0.5g) , 初生仔豬腸道上皮24 h內處于原始狀態, 免疫球蛋白很容易滲透進入血液。因此仔豬出生后應盡早吃到初乳, 獲得免疫力。

2.5 固定乳頭

母豬整個哺乳過程持續3~5 min, 但每次哺乳真正放乳的時間僅20~30s, 如果仔豬吃奶位置不固定, 勢必會造成以強欺弱, 強奪弱食, 使弱小仔豬因搶不到乳頭錯過放奶時間而餓死或變成僵豬。因此, 在仔豬生后2 d內, 應人工固定奶頭, 保證全窩仔豬正常生長發育。

2.6 選擇性寄養

規?;B豬場, 寄養是必須做的工作。在母豬產仔過多或無力哺育自己所生的部分或全部仔豬時, 應將這些仔豬寄養給其他母豬哺育。在實踐中, 最好將多余仔豬寄養給遲1~2 d分娩的母豬, 為了使寄養順利實施, 可將被寄養的仔豬與收養母豬的仔豬合養在一個保育箱內一定時間。補窩時應注意: (1) 兩窩仔豬產期應當相近, 最好不超過3~4 d, 體重相近; (2) 補窩的仔豬在補窩前一定要吃到初乳; (3) 為防止母豬追咬補窩仔豬, 補窩時可用母豬的胎衣, 乳汁涂擦補窩仔豬, 也可將兩窩仔豬混在一起, 互相接觸一段時間或噴酒精、噴醋, 干擾母豬的嗅覺, 使其辨別不出補窩仔豬。補窩時間最好是夜間進行。開始補窩時要加強看護, 避免發生意外。

2.7 補鐵

鐵是合成血紅蛋白、肌紅蛋白及多種氧化酶的重要原料, 豬體內缺少鐵就發生缺鐵性貧血。初生仔豬體內儲備的鐵只有50 mg左右, 由于哺乳仔豬生長每天約需7 mg的鐵, 而每天從母乳中得到的鐵不足1 mg, 體內儲鐵僅夠1周, 不及時補鐵就會造成仔豬缺鐵性貧血出現食欲減少, 消化不良、下痢。因此, 給仔豬及時補鐵是促進仔豬生長, 增強抗病力的一項重要措施。給仔豬補鐵的方法有口服硫酸亞鐵, 肌肉注射鐵鈷針、富來血、牲血素等, 但最有效、最簡便、最便宜的還是首推牲血素。牲血素是一種新型高效的補鐵劑, 1 mL含有150 mg的鐵, 用于預防和治療仔豬缺鐵性貧血。牲血素的用法, 仔豬生后2~3 d內, 用7號針在大腿內側肌肉注射1 m L, 千萬注意不要隨意加大用量, 否則, 過量會抑制腸內其它微量元素如鋅、鎂的吸收, 造成缺鋅, 不但會降低仔豬的免疫功能, 增加仔豬對細菌的易感性, 而且會導致維生素E和硒的缺乏, 同時也引起其仔豬消化不良。

2.8 補料

補料可提高仔豬生長速度, 增強體質。仔豬生后7 d左右, 可采用自由采食法補料, 即在補料槽里放上顆粒料等, 讓仔豬自由采食, 為使仔豬盡快吃料, 開始幾天將仔豬趕到補料槽旁邊, 上下午各1次, 效果更好。仔豬經過早期誘食訓練后, 20日齡前后能較好的采食飼料。這時若仍用一般的誘食料, 已不能滿足仔豬對蛋白質及其它營養了, 從仔豬能很好認料開始要逐漸向全價乳豬料過渡, 自配混合料的要求是高能量、高蛋白、營養全價, 適口性好, 容易消化, 1 kg飼料消化能應在13.4 MJ以上, 粗蛋白質19%~22%, 賴氨酸0.8%~1%, 鈣1%, 磷0.6%, 仔豬最好補干濕料, 喂干濕料比喂稀粥料日增至提高20.9%, 因為稀料和熟料的干物質相對減少, 沖淡了消化液, 影響消化。

2.9 矯正母豬咬仔的不良行為

在養豬生產中, 母豬咬死或吃掉自己所生仔豬的現象時有發生, 分析原因, 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母豬饑餓或營養不良。長期飼料單一, 喂料不足, 缺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再加上饑餓, 從而造成母豬食仔行為。這種情況多見于瘦弱的老母豬或初產母豬; (2) 母豬母性過強。母豬曾經吃過別窩的仔豬或有異味的仔豬, 或吞食過胎衣、流產胎兒, 養成了吃仔惡癖; (3) 不能及時飲水。在母豬產仔過程中, 高度緊張, 呼吸急促, 胎水喪失, 從而導致母豬口渴, 若不及時補水, 導致母豬急躁, 就會發生咬傷仔豬現象; (4) 疼痛和恐懼。個別初產母豬未見過仔豬, 以為仔豬會傷害自己, 有恐懼心理。這種母豬見到仔豬時, 往往眼睛瞪得很大, 隨時準備攻擊, 一旦仔豬接近, 不是被咬死就是被咬傷。有時, 母豬難產, 疼痛難忍, 往往把痛苦發泄到仔豬身上, 從而咬死咬傷仔豬。

防止措施: (1) 加強懷孕母豬的飼養, 日糧組成應多樣化, 滿足母豬對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等營養的需要; (2) 認真做好接產工作, 做到母豬產完仔后人再離開, 及時清除死胎和胎衣, 不讓母豬吞食。如果有的母豬需用胎衣補充營養, 應煮熟切碎拌入飼料中喂給; (3) 不要讓仔豬串圈; (4) 產前讓母豬喝足水, 如產仔時間過長, 中間可給飲適量溫水; (5) 有咬仔惡癖的母豬, 可戴上嘴籠, 喂食時取下, 吃完食再戴上; (6) 淘汰連續幾胎咬仔的母豬。

2.1 0 注意飲水和環境的消毒工作

一般情況下, 畜舍1周消毒1次, 在疫病流行期間或存在疫病流行威脅時, 應增加消毒次數, 達到每周2~3次或隔日1次。噴藥時, 霧化好, 保證霧滴小到氣霧劑的水平, 使霧滴空氣中懸浮時間較長。既節省了藥物, 又降低了粉塵, 環境內空氣質量得到改善, 增強消毒效果。

2.1 1 剪犬齒

小豬出生后, 用專用牙剪將小豬出生時已長成的上下左右各一對尖銳的犬齒剪除, 剪口應平整, 不要傷及牙齦, 防止仔豬哺乳時咬傷母豬乳頭和仔豬搶乳頭時相互咬傷頰部。

2.1 2 對假死仔豬及早進行搶救

2.1 2.1 屈伸法:

先清除仔豬口腔黏液, 擦凈鼻部和身上黏液, 然后將其四肢朝上, 一手托住肩部, 另一手托著臀部, 一屈一伸反復進行, 直到仔豬叫出聲后為止。

2.1 2. 2 浸泡溫水法:

用手抓住仔豬雙耳, 把仔豬突然放入40~45℃的溫水里, 頭部露出水面, 浸泡仔豬2~3 min。在溫水的刺激下, 仔豬易被救活。對寒冷應激造成的假死效果很好。

2.1 2. 3 人工呼吸法:

先將仔豬仰臥, 用手拉住仔豬的兩前肢, 作前后伸屈, 一緊一松壓迫仔豬胸部, 每分鐘10~20次, 持續4~5 min, 直至仔豬發出聲音為止。

3 小結

哺乳仔豬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 體內能量儲備有限;缺乏先天免疫力, 抗病力差;消化器官不發達, 消化機能不完善;同時生長發育迅速, 新陳代謝旺盛, 利用養分能力強。并且斷奶重量基本上決定今后一生的生長, 所以必須加大對乳豬飼養管理的力度, 把影響其生長發育及發病的因素降到最低。

摘要:仔豬階段是豬生長最快、飼料利用率最高、生產成本最低、開發潛力最大的時期。同時又是可塑性較大、發病多、死亡多, 最難養的時期。因此, 多方面的分析哺乳仔豬的死亡原因, 并針對這些原因采用一些防范措施, 以降低哺乳仔豬的死亡率, 是養好仔豬的關鍵, 更是增殖養豬數量, 提高豬群質量, 降低生產成本的關鍵。

哺乳期避孕措施范文第4篇

1 加強妊娠母豬的飼養

妊娠母豬營養水平的高低, 對母豬的產子數和仔豬初生重影響較大。全程高營養水平飼養, 可顯著提高仔豬的初生重, 但母豬產子數減少;如果營養水平偏低, 母豬產子數增加, 但初生重減少。因此, 要注意妊娠母豬的營養調控, 采取前低后高的飼養方式。在妊娠中前期, 要控制母豬膘情, 投以中等偏低營養水平的飼料, 日投料量為2.2~2.5kg, 膘情控制在6~7成, 以增加產子數。在妊娠后期, 胎兒生長迅速, 因此, 要逐步提高飼料的營養水平及日飼喂量, 以滿足胎兒快速生長發育的需要, 提高仔豬初生重。日飼喂量從2.5kg逐漸增加至3.5kg左右。同時要根據母豬的膘情適當增減飼喂量, 保持母豬在7~8成膘為宜。要防止母豬過肥, 否則容易造成分娩困難, 在分娩前3d逐步減少飼喂量至1.5kg。

2 保證仔豬吃上足夠的母乳

母豬分娩后由于體力消耗較大, 食欲減退, 分娩當天要根據母豬食欲情況減少飼喂量或禁食, 有條件的可用溫水拌入小麥麩制成麩皮粥讓母豬飲食, 沒有條件的可用混合料制成粥料代替, 使母豬盡快恢復體力, 排便通暢, 提高食欲。日喂料量從0.5kg逐步增加, 經4~5d達到常量。母豬食欲可通過喂料時母豬是否站立并表現出采食動作來判斷。為促進母豬泌乳, 可在母豬預產期前一天給母豬注射催產素, 不但可促使母豬順利分娩, 還有促進母豬泌乳的作用。要經常觀察仔豬哺乳情況, 特別是產后24h要保證仔豬吃上初乳, 當有個別仔豬搶乳頭情況發生時, 可能是母豬個別乳頭泌乳不足或無乳, 應當用手逐個檢查母豬乳頭泌乳情況, 如果確是乳頭泌乳不足或無乳, 應將同窩較強的仔豬調到同時分娩、產子數較少的其它窩的仔豬群中。

3做好仔豬的防寒保溫

出生后的仔豬, 由于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 對體溫調節能力較弱, 環境溫度的變化尤其是低溫對仔豬的打擊較大, 容易受凍死亡。分娩豬舍的溫度應保持在22℃左右, 仔豬趴臥區的溫度:新生仔豬保持在32~33℃, 1周后降到29~30℃, 3周后降低到25~26℃。在仔豬的趴臥區, 應設立仔豬保溫箱, 上掛紅外線加熱燈或250W白熾燈供熱, 下墊橡膠墊隔涼。應根據季節和晝夜氣溫變化隨時調整加熱時間。通過仔豬在趴臥區趴臥的狀態可判斷溫度是否合適, 如果仔豬聚堆趴臥, 說明溫度過低, 應降低加熱燈的高度提高保溫箱的溫度;如果仔豬擠在邊角趴臥或頻繁出入保溫箱, 說明溫度可能過高, 應提高加熱燈的高度以降低保溫箱的溫度;如果仔豬均勻分布在趴臥區, 說明溫度合適。

4及時補充營養

初生仔豬體內鐵元素的貯存較低, 加上生后發育較快, 通過母乳難以滿足仔豬發育需要, 極易發生仔豬缺鐵性貧血, 應及時補充鐵制劑。一般在出生后3d之內, 在剪犬牙、斷尾的同時, 肌肉注射鐵制劑。鐵制劑的注射應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 劑量過小難以達到補鐵效果, 劑量過大容易產生中毒危害。新生仔豬補鐵劑量應掌握在150~200mg。盡早補飼是維持仔豬快速生長, 順利度過斷奶關的重要措施。母豬分娩后20d達到泌乳高峰, 隨后逐步下降, 哺乳期單純依靠母乳不能滿足仔豬快速生長發育需要, 必須及時補料。由于飼料的適口性不如母乳, 加上仔豬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完善, 對飼料的消化能力弱, 應訓練仔豬逐步適應采食飼料, 逐步適應飼料的口味, 刺激消化器官的發育。仔豬出生后5~7d, 在分娩欄內放置仔豬補飼槽, 添加仔豬料讓仔豬自由拱食, 以熟悉飼料味道。為提高飼料適口性, 可在飼料中添加少量奶粉或將飼料炒香, 吸引仔豬采食。

5搞好環境衛生及消毒

仔豬天性好奇, 探知欲望強, 對周圍物體喜歡拱聞、啃咬, 周圍環境不潔是造成仔豬下痢和發生呼吸系統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須注重環境衛生及消毒工作, 這也是豬場管理的重中之重。在仔豬斷乳轉群后, 要對分娩欄徹底清洗, 然后對豬欄等金屬物體火焰噴射消毒、再用消毒液噴灑消毒, 空欄一周。在母豬轉入分娩舍前, 最好用溫水將母豬身上的污物徹底清洗并消毒, 防止將污物帶入分娩舍。養成每天隨時清理分娩欄中糞污的習慣, 及時清理排泄物, 保持欄內衛生。每天應對分娩舍最少噴霧消毒一次, 重點對地面、四壁、天棚等進行消毒。每天對仔豬的食槽進行清理, 倒掉前一天的剩料, 清潔食槽, 補充新料。

6及時救治下痢仔豬

仔豬下痢的發生在生豬規?;B殖中難以避免, 但如果能夠做到盡早發現仔豬下痢, 及早采取治療措施, 可以將仔豬下痢控制在最小水平。重要的是養成每天觀察仔豬糞便的良好習慣,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觀察一次, 重點觀察產床上面及產床下方地面, 如果發現某一分娩欄有仔豬稀便存在, 說明該欄仔豬發生了仔豬下痢, 只要發現一滴稀便, 就要全窩用藥治療。治療方法:一是用土霉素等抗生素灌服, 灌服時用手食指和拇指捏開仔豬口裂, 將藥物擠入口腔舌根處, 一定要等仔豬將藥物咽下后方可松開, 否則仔豬會將藥物吐出而影響治療效果, 癥狀輕的一般連服3d可治愈。二是檢查母豬, 如果母豬有乳房炎、胎衣不下、子宮內膜炎等產后疾病, 會影響母乳品質, 造成仔豬下痢, 應對母豬進行抗生素治療, 同時抗生素也可通過母乳對仔豬產生治療作用。預防仔豬下痢可在母豬分娩前25~30d注射大腸桿菌、病毒性腹瀉等疫苗, 提高母乳抗體水平。

參考文獻

[1]曹衛華, 孫松林, 肖名濤, 等.我國船式耕作機械驅動輪動力學發展[J].湖南農機, 2008 (3) :1-3.[2]王煥章.新型耕滾兩用船研制成功[J].農業機械, 2000 (12) :31.[3]董亮, 謝方平.小型機滾船配犁的實驗研究[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 2002 (2) :139-141.[4]姚漢清.水田耕整機的結構、參數及性能分析[J].湖南農機, 1988 (6) :83-86.[5]韓樹明, 馮文化.SGTN-210型聯合整地機的研究設計[J].農機化研究, 2002:79-80. (008) 立并表現出采食動作來判斷。為促進母豬泌乳, 可在母豬預產期前一天給母豬注射催產素, 不但可促使母豬順利分娩, 還有促進母豬泌乳的作用。要經常觀察仔豬哺乳情況, 特別是產后24h要保證仔豬吃上初乳, 當有個別仔豬搶乳頭情況發生時, 可能是母豬個別乳頭泌乳不足或無乳, 應當用手逐個檢查母豬乳頭泌乳情況, 如果確是乳頭泌乳不足或無乳, 應將同窩較強的仔豬調到同時分娩、產子數較少的其它窩的仔豬群中。

[3] 做好仔豬的防寒保溫出生后的仔豬, 由于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 對體溫調節能力較弱, 環境溫度的變化尤其是低溫對仔豬的打擊較大, 容易受凍死亡。分娩豬舍的溫度應保持在22℃左右, 仔豬趴臥區的溫度:新生仔豬保持在32~

[33] ℃, 1周后降到29~30℃, 3周后降低到25~26℃。在仔豬的趴臥區, 應設立仔豬保溫箱, 上掛紅外線加熱燈或250W白熾燈供熱, 下墊橡膠墊隔涼。應根據季節和晝夜氣溫變化隨時調整加熱時間。通過仔豬在趴臥區趴臥的狀態可判斷溫度是否合適, 如果仔豬聚堆趴臥, 說明溫度過低, 應降低加熱燈的高度提高保溫箱的溫度;如果仔豬擠在邊角趴臥或頻繁出入保溫箱, 說明溫度可能過高, 應提高加熱燈的高度以降低保溫箱的溫度;如果仔豬均勻分布在趴臥區, 說明溫度合適。

[4] 及時補充營養初生仔豬體內鐵元素的貯存較低, 加上生后發育較快, 通過母乳難以滿足仔豬發育需要, 極易發生仔豬缺鐵性貧血, 應及時補充鐵制劑。一般在出生后3d之內, 在剪犬牙、斷尾的同時, 肌肉注射鐵制劑。鐵制劑的注射應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 劑量過小難以達到補鐵效果, 劑量過大容易產生中毒危害。新生仔豬補鐵劑量應掌握在150~200mg。盡早補飼是維持仔豬快速生長, 順利度過斷奶關的重要措施。母豬分娩后

[20] d達到泌乳高峰, 隨后逐步下降, 哺乳期單純依靠母乳不能滿足仔豬快速生長發育需要, 必須及時補料。由于飼料的適口性不如母乳, 加上仔豬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完善, 對飼料的消化能力弱, 應訓練仔豬逐步適應采食飼料, 逐步適應飼料的口味, 刺激消化器官的發育。仔豬出生后5~7d, 在分娩欄內放置仔豬補飼槽, 添加仔豬料讓仔豬自由拱食, 以熟悉飼料味道。為提高飼料適口性, 可在飼料中添加少量奶粉或將飼料炒香, 吸引仔豬采食。

[5] 搞好環境衛生及消毒仔豬天性好奇, 探知欲望強, 對周圍物體喜歡拱聞、啃咬, 周圍環境不潔是造成仔豬下痢和發生呼吸系統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須注重環境衛生及消毒工作, 這也是豬場管理的重中之重。在仔豬斷乳轉群后, 要對分娩欄徹底清洗, 然后對豬欄等金屬物體火焰噴射消毒、再用消毒液噴灑消毒, 空欄一周。在母豬轉入分娩舍前, 最好用溫水將母豬身上的污物徹底清洗并消毒, 防止將污物帶入分娩舍。養成每天隨時清理分娩欄中糞污的習慣, 及時清理排泄物, 保持欄內衛生。每天應對分娩舍最少噴霧消毒一次, 重點對地面、四壁、天棚等進行消毒。每天對仔豬的食槽進行清理, 倒掉前一天的剩料, 清潔食槽, 補充新料。

[6] 及時救治下痢仔豬仔豬下痢的發生在生豬規?;B殖中難以避免, 但如果能夠做到盡早發現仔豬下痢, 及早采取治療措施, 可以將仔豬下痢控制在最小水平。重要的是養成每天觀察仔豬糞便的良好習慣,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觀察一次, 重點觀察產床上面及產床下方地面, 如果發現某一分娩欄有仔豬稀便存在, 說明該欄仔豬發生了仔豬下痢, 只要發現一滴稀便, 就要全窩用藥治療。治療方法:一是用土霉素等抗生素灌服, 灌服時用手食指和拇指捏開仔豬口裂, 將藥物擠入口腔舌根處, 一定要等仔豬將藥物咽下后方可松開, 否則仔豬會將藥物吐出而影響治療效果, 癥狀輕的一般連服3d可治愈。二是檢查母豬, 如果母豬有乳房炎、胎衣不下、子宮內膜炎等產后疾病, 會影響母乳品質, 造成仔豬下痢, 應對母豬進行抗生素治療, 同時抗生素也可通過母乳對仔豬產生治療作用。預防仔豬下痢可在母豬分娩前

哺乳期避孕措施范文第5篇

仔豬生長發育快, 代謝機能旺盛, 利用養分能力強, 仔豬對營養物質的需要, 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高, 對營養不全的飼料反應特別敏感。仔豬的消化器官不發達、容積小, 機能不完善, 食物通過消化道的速度較快, 食物進入胃內排空的速度, 15日齡為1.5 h, 30日齡時為3~5 h, 60日齡為16~19 h。

仔豬出生時沒有先天的免疫力, 只有吃到初乳以后, 靠初乳把母體的抗體傳遞給仔豬, 以后過渡到自體產生抗體而獲得免疫力。仔豬出生后體溫下降的幅度及恢復所用的時間視環境溫度而變化, 環境溫度越低則體溫下降的幅度越大, 恢復所用的時間越長。當環境溫度低到一定范圍時, 仔豬則會凍僵、死亡。

2 仔豬死亡原因分析

據統計, 小豬從出生至斷乳時的死亡率高達10%~25%, 特別是生后7日齡內的死亡數量較高, 可占斷乳前死亡數的65%左右, 對初生小豬的護理工作特別重要。

2.1 母豬的擠壓和踩踏造成小豬死亡

由于母豬產仔后身體虛弱, 或體型較大、行動不便擠壓和踩踏的可能性大, 造成小豬的死亡, 產后應加強護理, 給母豬補料, 使其盡快恢復體力, 做好仔豬的看護, 工作人員日夜值班, 尤其是在吃乳時, 進行輔助。

2.2 營養不良造成小豬死亡

飼料中缺乏某些營養物質, 是導致胎兒死亡的重要原因??茖W合理地供給母豬日糧, 可使其保持良好的體況。發霉、腐爛、變質飼料中的有毒物質都可引起胎兒死亡。

2.3 發生疾病造成小豬死亡

小豬出生后易發生黃痢、白痢、紅痢, 吃料后易發生消化不良, 造成腹瀉;在傳染病多發季節易發生豬瘟、副傷寒等傳染病而使其死亡。

2.4 其他死亡原因

豬舍內環境溫度低, 仔豬扎堆;小豬轉群、合群造成的意外傷亡;小豬在閹割時, 由于手術不當或傷口感染而患破傷風等病造成死亡;小豬吃了有害物質, 造成各種中毒而死亡等。

3 預防措施

科學飼養, 維持母豬的種用體況, 使母豬保持八成膘。同時喂給全價配合飼料, 保證胎兒的營養需要。不喂發霉變質、有毒及有刺激性的飼料。喂給母豬青綠多汁飼料或麩皮等輕瀉性飼料, 防止母豬便秘。

3.1 母豬的飼養管理是提高成活率的關鍵

以商品豬為例, 從受精卵發育開始到出生后5個半月出欄, 其生命中約280 d, 從受精卵發育到出生約114 d, 其中在母體中的時間是整個生命中的40%左右, 可見加強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對于仔豬的生產的重要性。

3.2 把好母豬關增加母豬妊娠后期的能量水平

母豬分娩前一個月, 補喂200~250 g/d動物脂肪, 或多喂1~1.3 kg/d飼料, 母豬的泌乳量及乳脂率都高, 并且仔豬體內脂肪含量增加, 可使初生重不足1kg的仔豬成活率大大提高。

3.3 對妊娠母豬實行限制飼養

在哺乳期, 通過增加飼料的攝入量, 可使奶產量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產奶量的增加能夠提高哺乳小豬的生長速度。因此, 為了在哺乳期使母豬能有最大的產奶量, 就得控制母豬在妊娠期飼料的攝入量。

3.4 做好母豬防疫工作

產前免疫是為了保證仔豬通過吸食母豬初乳獲得母源被動性免疫。一般產前3~4周適合于大多數疫苗的預防注射。為防止新生仔豬感染大腸桿菌引起下痢, 要對分娩前21 d以及臨產前1個月的妊娠母豬, 分別注射k88、k89疫苗和仔豬紅痢疫苗, 以控制仔豬黃白痢和傳染性白豬紅痢的發生。

4 仔豬的護理是提高成活率的關鍵

4.1 分娩前的準備工作

產房要干凈清潔, 陽光充足, 通風良好, 空氣新鮮, 可有效減少疾病的傳播。

由于母豬分娩大多在夜間, 做好夜間的值班工作很重要。接產人員必須很熟練, 及時有效的接產也是提高成活率的關鍵。

4.2 接產的六大環節

為了減少仔豬的死亡, 使其盡快適應脫離母體后的新環境, 要做好仔豬的護理工作, 應做到掏、斷、擦、剪、燒、吃等六大環節。

4.3 仔豬的護理

要加強護理, 抓乳食, 過好初生關;抓開食, 過好補料關;抓防病, 過好斷奶關。尤其是冬春產仔季節, 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以防仔豬擠堆壓死或凍死。

4.4 仔豬的科學免疫

對可疑豬體進行體溫測檢, 如果發現有腹瀉、便秘、體溫升高、眼瞼腫脹等均不應進行接種, 等到身體完全康復后再進行。最好選擇在天氣晴朗、氣溫變化不大時進行。在天氣驟變的情況下容易引發疾病, 因此, 注意收聽當地氣象臺近期天氣預報。

仔豬要適應新的環境和條件下需要一個過程, 如從乳汁供給到自由采食飼料, 與母豬分欄等, 這個過程大約在一周或更長時間完成。等它們適應新的環境后, 再予以預防接種, 否則易引起應激反應。

仔豬在閹割后本來就受到一定的應激, 如果又對它進行預防, 往往會產生很大的應激反應, 甚至誘發疾病。

防疫接種后幾天飼料品種應本著少變化、漸進變化、營養全面、適口性好的原則。喂飼量也要適中, 一方面注意讓其充分的消化吸收, 減少浪費;另一方面應避免過飽引起消化不良等疾病。

5 小結

上一篇:中暑急救措施下一篇:嘔血護理措施

精品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