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辣椒栽培有機農業論文范文

2023-09-19

辣椒栽培有機農業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該文基于新疆南部土壤、氣候和栽培模式,提出了南疆棉花高產栽培技術,主要包括:棉田整地、種子種植、及時滴灌、化學控制、病蟲害防治、滴施肥、修剪、棉桃收獲等,以期助力棉農田間經營,實現棉花高產,提高經濟效益。

關鍵詞:機采棉;高產;栽培技術

文獻標識碼 A

機采棉是我國棉花種植的發展趨勢。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疆擁有國內外采棉機1600余臺,主要集中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014年,新疆兵團棉花的種植面積達60.1萬hm2,其中機采棉模式種植為49.2萬hm2,實際機采棉面積超過45萬hm2,占兵團棉花播種面積的75%,創歷史新高。目前,新疆地方植棉也正加大機采棉的推進力度,機采棉種植面積接近40%[1]。

1 機采棉品種特性

棉花品種需選擇高產、穩產、抗逆性強、生育期在120~135d左右的品種。植株高度在65~80cm,株型緊湊、果枝較短、第一果枝節位正常、莖稈粗壯、葉片大小適中、葉色深綠。結鈴性較強、脫落率低、鈴大殼薄、苞葉適中,呈倒三角形。后期穩長、不早衰、吐絮集中、易采摘。第一果枝節位6~7,第一果枝高度為15~20cm,集中吐絮程度85.3%,單 株 成 鈴 數 11.8,鈴 重 5.8g,籽 指 10.7g,衣 分39.2%[2],含絮力適中,減少撞落棉、掛枝棉和遺留棉采凈率高,降低清地勞動強度。纖維長度在30cm以上,長度整齊指數為85%,斷裂比強度在30~32cN/tex,馬克隆值4.5。

2 高產栽培技術

2.1 選用良種 根據本地區氣候、土壤、溫度等,選擇抗病性、抗蟲性強、出苗快、前期、后期長勢強穩定的種子[3]。

2.2 整地施肥 一般來說,棉花適合種植在地下水位在1.5m以下,鹽含量0.1%~0.24%的土地,保水、保肥性好的沙壤土、壤土。耕地前施基肥用量為施腐殖酸有機肥2250kg/hm2,復合肥750kg/hm2,過磷酸鈣750kg/hm2,硫酸鉀300kg/hm2,硼肥15kg/hm2,鋅肥15kg/hm2[4]。耕翻土壤后及時整地,要求上虛下實,達到“齊、平、松、墑、凈”的質量標準。

2.3 精量播種 根據南疆氣候及棉花品種的不同,適時選擇播種期。正常年份播期在3月20日至4月15日,日平均溫度穩定在10~12℃為佳。播種時地膜要做到“平、壓,直、準”,播深2.5~3cm,孔眼覆土0.5~1cm,覆土率98%以上,覆土均勻,錯位和空穴小于2%,行車速度小于3.5km·h-1。橫頭、邊角需人工松土整地鋪膜,然后人工點播覆土鎮壓,使出苗率在95%以上[5]。土地平整、地塊較大、四周建有防風林的田地使用1.85m或2.05m的超寬膜種植較好,同時每膜鋪設3或2根滴灌帶,水肥均勻、減少大小苗產生,整體增產保產。

2.4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是通過在棉苗出土后,進行補苗、追肥、殺蟲除草以及灌溉管理,以此來確保棉苗的正常生長[6]。如棉苗出土后,根據棉苗出土情況,對出苗率較差的區域要及時補種或補苗,盡可能減小苗間生長差距。

2.4.1 防風護膜 播種后要查膜、護膜、清理膜面,穴位或膜邊土厚要及時抓開,有利于出苗增溫。對于沒有壓好的膜要用濕土壓緊,保證較大的透光面。

2.4.2 放苗、補苗、間苗、定苗 一般棉花播種后5~7d出苗,出苗后放苗,一般在上午12時前、下午天氣涼爽時、陰天、夜間放苗;中午溫度高時、有大風、有雨、有寒流時不宜放苗或延遲放苗,同時孔口要用濕土封嚴。出苗后根據棉田出苗率及時補種。棉花齊苗后就要對棉苗進行間苗,拔除弱苗、病苗、蟲害苗等不健康棉苗,間距要適宜,若遇到低溫陰雨天氣,定苗要推遲,此時可進行二次間苗。棉花定苗是按預定密度的株距進行留苗,一般在出苗后長出2~3片真葉時進行定苗,避免產生因棉株密度較大、爭奪養分出現線苗或弱苗的現象,從而做到全、齊、勻、壯。

2.4.3 中耕、除草 中耕2~3次,中耕的次數和深度要根據棉花實際的生長和土壤情況來確定,中耕能疏松土壤,利于根系呼吸有利于根系呼吸和土壤好氣性微生物活動,增加土壤肥力。要將田間的雜草除凈,防止雜草和棉苗爭奪養分。

2.4.4 苗期追肥 一般基肥和種肥施的少或沒施基肥的棉田進行追肥,追肥以化肥為主,苗期追肥與中耕一道進行,方便省工。第一次追肥在定苗后進行,以磷為主,少量的氮。超寬膜棉花一般很少施肥或不施肥,只是根據苗情進行根外追肥。

2.5 蕾期管理

2.5.1 適時滴水 水和肥是影響棉花生產的2個重要因素,與肥相比,水是第一肥料。水既能控制肥力又能促進肥力,水在棉花生產中起著重要的促進和控制作用。滴灌技術主要應用于南疆棉田,根據南疆氣候特征,可以用以下幾個點來確定滴頭水的時間:(1)白天溫度高,中午枯萎,晚上恢復生長時灌溉。(2)進入花期早期,是生長最快的時期,1d能長出1片葉子,長到2~10cm,如果這個時候主莖3d不長出1片葉子,就意味著缺水。滴灌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棉花幼苗的實際情況,確定滴灌時間。邊緣膜應在滴水前揭開,頭水大約要滴300m3 /hm2 為最佳。頭水結束約7~10d后,進行滴第2次水,在第2次澆水時用尿素1800~22500kg/hm2 或滴灌專用肥料。

2.5.2 化學調控 在生長調控上,將水、肥、人、化控緊密結合,塑造理想豐產株型。實行“全程促調”,弱苗、僵苗采取中耕、噴施葉面肥、壯根劑、水肥管理等措施,促苗生長。對于旺苗,采取早控、勤控、輕控等措施。一般全生育期化控3~4次,其中打頂前化控2~3次,打頂后化控1~2次。根據棉花品種、種植密度、棉花長勢、水肥管理水平,合理掌握噴施縮節胺的時間和用量,實現棉花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協調[7]。

2.5.3 適時整枝 對于長勢旺盛的棉田,要及時做好整枝工作,提高棉田的利用率。(1)打頂:調節棉株養分(調節株高)。個別棉田要根據實際情況打頂。打頂原則:“枝到不等時,時到不等枝”。要求:無論棉株是否健壯一次性打頂徹底。方法:輕打頂。摘去頂尖及連帶一片剛展開小葉。打頂遲了可多帶1片葉,但是不能大把抓。(2)打邊心:通風、透光(調節株型)。自下而上分層次打去果枝頂尖。

2.6 花鈴期吐絮管理

2.6.1 滴水施肥 花鈴期的水肥管理關系到棉花的品質和產量,必須遵循科學的水肥控制,將控水與促控相結合,以贏得優質高產棉花。正常生長棉田的第2次滴水開始滴肥,滴肥4~5次。最后幾次不用滴肥?;ㄢ徠谕ǔ5嗡?~5次,灌水周期7d左右,灌水定額375m3 /hm2。分次隨水滴施尿素270kg/hm2、磷酸二氫鉀225~270kg/hm2,到盛鈴期施完。尿素37.5kg/hm2 作為壯桃肥在盛鈴后滴施,防后期早衰。如發現缺硼,噴施0.2%硼砂1次,每次用量為600~1050g/hm2。在進行化調時可適量加入一些葉面肥,尤其是早衰棉田應補施1次葉面肥。

2.6.2 噴施催熟劑 一般在9月上旬,當棉株上部鈴期大多超過45d、46d,距離初霜期20d左右,平均氣溫在20℃左 右 ,連 續 3d 放 晴 ,可 用 乙 烯 利(1250~2500g)+ 水(725kg/hm2)進行棉株催熟。采收前18~25d或者9月15日左右間隔7d分別噴施:80%瑞脫龍(300g/hm2+專用助劑300g/hm2)+乙烯利1200~1500mL/hm2,脫葉劑一般打藥兩次進行催熟脫葉。要注意的是:噴灑農藥時要站在上風口,穿好防護服以及護目鏡等,噴灑農藥結束后一定要將防護服護目鏡等脫下,并且用肥皂進行手臉等部位的清洗方可進食。當用無人機噴施時可適當減量。

2.6.3 防早衰、貪青晚熟

2.6.3.1 防早衰 7月中旬,當出現較多葉面無光澤,葉面積較小,紅莖比超過70%時,可能出現早衰現象??梢酝ㄟ^棉田供水,在滴水時可加入適量氮肥等方法進行防治。以葉面噴施為主,可適當增加微肥。

2.6.3.2 防貪青晚熟 在7月中旬棉株已封大行,紅莖比小于60%,葉片面積偏大,7月末棉田透光點小于3~4個/m2??赏ㄟ^早停水停肥促進棉株吐絮防治。

2.7 病蟲害防治

2.7.1 蟲害 棉花主要蟲害有棉鈴蟲、棉蚜、棉葉螨等,可針對害蟲的生長習性進行防治。

2.7.1.1 棉鈴蟲、棉蚜 棉鈴蟲、棉蚜主要發生在蕾期。棉鈴蟲以蛀食花、蕾等為主,可在卵期噴灑濃度為2%的過磷酸鈣的浸出液以減輕蟲害。棉蚜主要通過刺吸式口器吸食棉苗葉背、嫩尖和花蕾處等吸食汁液,可以用啶蟲脒等對環境友好型的藥劑噴施。

2.7.1.2 棉葉螨 棉葉螨主要發生在苗期和蕾期,常聚集棉葉背面,吐絲結網通過自身的刺吸式口器取食棉葉汁液。當棉葉背面葉螨數量小于2頭時,棉葉背面出現黃色或白色斑點;當棉葉背面葉螨數量3~5頭時,棉葉背面出現紅色斑點,棉葉表面出現紅褐色卷縮,伴隨葉螨數量增加,紅色斑點逐漸擴大,嚴重時葉面焦枯脫落??捎?0%三氯殺螨醇油稀釋1000~2000倍在田間噴霧防治。

2.7.2 病害 南疆棉花常見的病害有枯萎病、黃萎病,二者主要發生在苗期和生育期,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

2.7.2.1 枯萎病 枯萎病可在棉花生全生育期內,待出苗后可被侵染發病,嚴重時可造成棉田大面積死苗,當棉苗到現蕾期達到病害高峰期??梢约訌娞镩g管理,及時拔出田間病株帶出棉田就地銷毀。在苗期根外施肥減輕病害發生率,推廣膜下滴灌技術,實施秸稈粉碎翻耕冬灌技術和深翻耕技術??捎每莶菅挎邨U菌拌種或用15g多菌靈兌水35kg對棉株根部澆灌,每株大約300mL即可。

2.7.2.2 黃萎病 棉花黃萎病均可在整個生育期內發生,一般苗期很少出現癥狀。根據棉花黃萎病發病條件可以選播抗病品種和堅持水旱輪作和深翻有效降低黃萎病發病率。

2.8 棉桃采收

2.8.1 收獲標準 針對人工采集要做到“四凈四分”;棉殼凈、棉株凈、葉片凈、地上凈,分收、分曬、分存、分售。

2.8.2 采收時間 當棉株脫葉率高達94%,吐絮率高達96%以上時,進行機械采棉,采凈率高達95%以上,損耗率低于5%,籽棉水分雜質率均低于12%且無殘膜[8]。

參考文獻

[1]張應波,田松如,張翰林,等.新疆棉區機采棉推廣調研[J].中國棉花加工,2015(02):18-20.

[2]李丹,趙存鵬,耿軍義,等.抗病、優質、豐產、適宜機采的雜交棉品種欣抗棉963[J].中國棉花,2020,47(04):35-36.

[3]鄭新蘭.棉花管理技術[J].河北農業,2019(12):20-22.

[4]康河新.棉花高產栽培管理技術[J].農家參謀,2020(13):83.

[5]劉清明.優質長絨棉MCR3915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棉花,2020,47(04):40-41.

[6]賈俊偉.棉花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研究[J].河南農業,2018(5):23-24.

[7]覃琴,劉萍,陳小梅.長絨棉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河北農業,2017(07):16-17.

[8]王有武,王海洋,王為,等.新疆機采棉模式下新陸中67號高產栽培技術規程[J].中國棉花,2018,45(07):43-44,46.

(責編:張宏民)

辣椒栽培有機農業論文范文第2篇

自2014年4月1日,新版《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正式實施。

業內的共識是,經過本輪修訂,中國的有機產品監管制度堪稱最為嚴格。為規范市場,那些實力較弱的小農場將被擋在有機食品門外。

而有機農業界的主流觀點認為,真正的有機農業公司規模都不會太大,有機農業并非資本通吃。

“大規模的地塊不適合進行有機生產?!敝袊r業大學有機農業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杜相革說,有機農業的生產單元需要適度的規模,從管理成本、經營效益和盡量符合有機規范角度看,種植蔬菜500畝就是一個坎兒,大田作物是5000畝,茶園則不應超過1000畝。

原因在于,當有機種植的面積過大時,發生病蟲害的風險也會放大,一旦病蟲害蔓延起來,根本無法按有機種植的操作方法來對付和控制蟲害;而且,也難以做到完全按照有機種植規范來管理。

歐洲的有機農場都不大。美國雖有一些大型有機農場,但采取的是粗放化種植管理,不講究精耕細作,一個地塊種植一年,休耕三年,給土壤足夠的修復期。這種模式在耕地緊張的中國根本無法實行。

最嚴監管

從外觀看,無法分辨一棵白菜是否為有機蔬菜,也沒有任何科學儀器能加以區分。這就需要由獨立于交易雙方之外的機構對有機產品進行認定。目前,全球絕大多數的有機認證都是第三方認證。

中國有機產品認證始于20世紀90年代。當時,有機產品基本都外銷。初期是歐盟、美國的認證機構派檢查員來中國進行檢查,并頒發國外有機證書。1994年,原國家環??偩殖鲇诃h境保護的目的,牽頭建立了中國有機產品認證制度,并批準一些機構開展有機產品認證活動。2004年,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職責移交給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

當年,全國經批準可開展有機產品認證的機構共有36家,代行認證權力。認證機構主要來自部委下屬機構、掛靠大學或科研單位名下的公司和民營企業。

隨著有機理念升溫,在2008年-2010年期間,國內有機食品市場高速增長,產業亦亂象叢生。

2009年在北京開始經營有機農莊的孫德瑋稱,當時獲得有機認證的企業中,大多數都不符合有機技術體系的要求。相當多的認證機構在審批上過于寬松,甚至只要花幾萬元,就可以買到有機認證,“這個行業從根兒上在潰爛?!睂O德瑋說。

蔬菜、水果成了重災區,用普通食品冒充有機食品銷售的情況十分普遍。很多農企在獲得有機認證后,將普通蔬菜進行加工包裝,貼上有機產品標志售賣,其成本遠低于從源頭開始種植的有機蔬菜。

國內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信任度大為下降。形勢所逼,監管機構自2011年起,陸續修訂了《有機產品》國家標準和《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等一系列新規。一批造假的有機企業被淘汰出局,有機產品認證機構也減少到目前的23家。

杜相革稱,2012年部分新規實施后,“有機認證證書數量一度從1萬多張掉到7500多張”。

“一品一碼”,是新規的一項重要改進:有機食品在銷售時不但需要有機標志,還要有與其唯一對應的有機編碼,可以追溯產品的生產、流通過程。而且有機標志要按量核發。

比如,認證8000斤有機黃瓜,最小商品包裝是1斤裝的,就發8000個有機標志?!斑@讓企業手里沒有多余的標志,可以堵住魚目混珠的漏洞?!庇袡C食品推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孫永江稱。

行業的逐漸規范,吸引了新的企業和投資進入,有機認證證書的數量再次上漲,目前恢復到整頓前。

原計劃在2012年配套推出新版《管理辦法》,但拖延至2014年4月1日才正式實施。杜相革分析主要原因是其中關于停止使用有機轉換標識的條款,在業界引起很大爭議。

所謂轉換條款,即從開始有機管理到獲得有機認證之前,企業所生產的食品稱為有機轉換食品,可以在商品包裝上貼有機轉換標識。

國外沒有有機轉換標識,因為這容易造成消費者的混淆,本來想買有機食品卻選了處于轉換期的食品。然而,徹底取消有機轉換標識,會打擊國內產業發展和生產者的積極性,因此《管理辦法》討論不休,最終,處于轉化期的產品只能按普通產品銷售。

這輪有機產品認證制度的升級,也抬高了有機認證費。以前是基于一個生產基地整體進行認證,按面積收取認證費。

現在的程序不再是追溯到一塊地上,而是要追溯到每一個品種。比如,一塊地種植西紅柿,要認證一次,下次再種植其他作物,還要再認證一次。這樣下來,多利農莊創始人、總裁張同貴測算,多利農莊每年的有機認證成本大約占銷售成本的2%。

接受采訪的業內專家普遍的看法是,國內的有機產品認證制度已經成為全球最嚴格的,一些地方甚至過于苛刻。一位出口型有機農業公司的經理說:“國內制定標準的人缺乏從事有機生產的經驗,新標準過于嚴格,不切實際,不接地氣?!?/p>

比如,在允許使用的投入品方面,中國比歐洲、美國、日本都要少。以前的有機產品標準規定,有機產品中的農藥殘留不得超過國家食品衛生標準規定限值的5%;現在的規定是干脆不得檢出。

一位接近聯想控股的人士稱,聯想控股對農業定位是保證安全、放心的農業產品戰略?,F有情況下,真正做到有機標準,難度很大,所以聯想并未突出有機的概念。

即使在如此嚴苛的標準下,中國的有機認證仍未達成國際互認。

目前,只有歐盟和美國之間簽署了有機農產品互認協議,歐盟或美國認證的大部分有機產品在對方市場上銷售時,可以不再經過當地認證機構的進一步檢查和認證,但是,這不包括根據歐盟標準或者美國標準認證的其他地區的農產品。

由于國家之間沒有等效性協議,因此,生產者和出口者的有機產品還必須付出高昂的重復認證費,以獲得他國認證。

小農莊的突圍

小農莊的煩惱是,被關在有機認證門外,又缺乏渠道和品牌。

孫德瑋經營的小農莊,位于北京順義區的龍灣屯鎮大北塢村,50畝地按有機體系耕作,每年出產約20種蔬菜。如果進行有機認證,新規實施前的費用是四五萬元,現在每年的費用飆升至近15萬元。這使很多小農莊干脆不去申請認證。

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也認可“非認證有機農業”的存在,要求農戶能夠盡量按照有機標準生產,并公開生產方式,和消費者公平及時地交流。但所有產品都應遵守法律,按照國家標準進行標注。

這樣的運作模式,在國內其實一直有雛形:很多菜農都有兩塊地,一塊地里的蔬菜賣給市場,另一塊地自家吃間或送親戚朋友。前一塊地為了產量和賣相,會大量使用化肥、農藥;而另一塊地的種植未必能達到國家的有機標準,但產出相對有保證。

從“另一塊地”的種植模式出發,小農莊想出了一條出路——讓農民按照自己吃的“標準”種植、養殖,再向消費者提供這些農產品,并獲得合理的回報。

由此,兩條途徑應運而生:一是把菜拉到城市里,生產者與消費者面對面,北京有機農夫市集(下稱農夫市集)就是這樣的平臺;二是把城市里的人拉到鄉村來,讓消費者就地了解、體驗有機種植的不易。

這兩種方式,都是種植者和消費者直接交易。

2009年,小毛驢市民農園在北京市西郊成立,這是國內第一個開展“社區支持農業”實驗的農莊。所謂“社區支持農業”,是由一群消費者共同支持農莊運作的生產模式。這種有機小農發展模式在20世紀60年代發端于日本,隨后開枝散葉于歐美。

在小毛驢市民農園,消費者要提前支付一年或半年的菜金,然后每周獲得兩次蔬菜配送;消費者也可以選擇租種菜地。小毛驢市民農園總經理助理鐘芳告訴《財經》記者,農園雇傭當地村民,采用傳統的自然農法進行生產,并且承諾不施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等化學產品。

消費者分擔了農業生產者的風險,獲得了自覺安心的果蔬。目前,以租種方式一共包出去400多塊地,每塊約半分田,而小毛驢市民農園的產出并沒有申請有機產品認證,主要是靠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來增進信任感。

常天樂走的是另一條路,她和朋友們以志愿者身份創立了農夫市集,把北京周邊的一些農戶匯聚到市集的平臺上,介紹給城市里的消費者,讓雙方面對面交易。雖然名為“有機”農夫市集,但來趕集的農戶幾乎都沒有得到有機認證。

常天樂說,農夫市集會謹慎地挑選可以參與的商戶,甚至到了“挺官僚的”地步,“有時經過半年的接觸、了解,我們才會考慮去他的農場考察,還要看農戶的人品怎樣”。

農戶進入市集后,也要遵守相應的制度。每年年初,市集會讓農戶提交一年的生產計劃;每周開集前,農戶還要申報所銷售的產品情況,開集時,會有志愿者拿著單子到攤位核對。

農夫市集目前的收入來源有三個:一是,從2013年5月起,參與農夫市集的農戶們開始按照經營規模付費,不會超過其在市集銷售額的5%;二是,設立了一個固定的售賣點,代售農戶的農產品;三是,市集有多個提供場地的合作者,市集利用其既有的影響力,給場地提供方帶來客流,從而收取一定的費用。

農夫市集參與的農戶有40余家,常天樂也辭掉工作,專心運營市集。她想把市集做成一個社會企業,不同于純公益組織,市集要能夠自我造血,找到可持續發展之路。

這些有機食品從業者的奮斗與相對成熟的美國市場相差甚遠,2013年美國有機食品零售銷售額已達350億美元,其83%的有機產品是經由大型銷售渠道,直接銷售只占10.6%。

而且,盡管堅持有機生產理念,這些農莊的不規范之處還是不少。比如,在農夫市集的推介材料中,一位有機農戶介紹自己澆灌蔬菜用的是“自家人的大糞”。

按照《有機產品》國家標準的規定,有機食品生產不應在葉菜類、塊莖類以及根塊類植物上施用人的糞尿;在其他植物上需要使用時,應進行充分腐熟和無害化處理,并不得與植物食用部分接觸。

孫德瑋對小農莊的無證經營模式也表示質疑,沒有獲得有機認證標識,卻打著“有機”招牌,“這是對民間信任的濫用”。有機農場走向灰色地帶,無疑使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誠信面臨更大的考驗。

現在,與常規農業一樣,有機農產品也糾結于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信任危機。只有解決了信任問題,中國的有機產業才能逐漸成熟。

辣椒栽培有機農業論文范文第3篇

在使用和推廣大棚高效栽培技術的過程時首先要科學選擇所要栽培的品種, 辣椒、白菜以及黃瓜的栽培品種一定要具有很好的抗病性, 對于低溫的防御能力也十分強大, 具有良好的成長特性有助于提高蔬菜種植的產量。

播種育苗期間, 10月中下旬是最佳的播種時期, 使用大棚進行冷床育苗, 在十一月下旬的時候借助上蘊熱溫床或者是電熱線加溫苗床育苗, 第二期至第三期期間增強大棚的防寒工作, 提高保溫措施, 為幼苗的培育奠定基礎。

在定植期間, 選擇土壤肥沃的土地, 擴建排灌渠道, 在地勢高燥的田塊間完成定植的工作。在前茬收獲之后, 土地的翻耕作畦前施腐熟的農家肥3 000~4 000kg/667m2, 45%的三元復合肥50~80kg/667m2, 機耕完成后均勻地攪拌肥料, 開溝做壟, 壟寬大約在120cm, 溝寬酒40cm, 深度達到30cm, 在耕地完成之后施放適量的除草劑, 例如每667m2用96%精異丙甲草胺乳油60m L對水50L, 覆蓋上塑料微膜, 扣上棚膜烤地。覆蓋保鮮膜之后的5~7d內, 大棚內的最低溫度在5℃以上, 地面的溫度在12℃~15℃之間, 在之后的7d內會穩步的上升, 因此將蔬菜定植的時間控制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之間是最適宜的時間。

做好準備工作之后, 要對大棚種植的不同時節的蔬菜進行大棚種植, 辣椒在10月中下旬開始種植, 第二年的2月進行定植, 到了4月進行收割, 采收結束之后仔7月的上旬, 之后進行白菜的直接播種, 采收結束的時間在8月的下旬, 黃瓜的播種時間在9月初, 采收結束的時間在11月下旬。

2大棚春早辣椒高效栽培技術使用以及注意事項

在進行大棚辣椒栽培技術首先要進行品種的選擇, 選擇的春辣椒需要具有良好的抗性, 在低溫的環境下能夠高熟高產, 商品性能良好的品種, 在大棚早春栽培辣椒的前期, 溫度處在低溫、高溫以及日照少的條件下, 環境條件相比較而言較差, 低溫弱光, 在這樣的環境下辣椒非常容易長成早熟的產品, 為避免此類問題的出現, 應當對大棚內的辣椒進行抗病抗逆的處理, 對于大棚內的辣椒進行緊密的植株種植安排, 切實提高早春辣椒的密植率, 避免在大棚種植的過程中出現陡長, 坐果率較高以及果實膨大速度較快的問題, 使得早春時節, 大棚內的辣椒產量能夠有較快的提升, 且辣椒果實的商品性能更加完善, 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常見的大棚早春辣椒種植選擇的品種有博辣嬌紅、博辣一號、福祥早帥、湘早秀、蘇椒5號、杭椒一號、辛香二號等等。

大棚辣椒苗床的準備應當背風向陽, 選擇地勢高的地段, 為辣椒的生長養殖設置科學的排水系統, 并且確保種植的土壤疏松肥沃, 以往培育的過程中沒有種植過茄科的作物, 避免傳染病因素的蔓延對于辣椒的成長產生威脅, 在設置開廂的時候規格大約120~150cm之間, 高度地面大約25~30cm, 苗床四周開設20cm的深的排水溝, 使用大約40%田土、50%的腐熟有機物或者是草炭以及10%的細沙土制作營養土, 輔助使用70%的敵克松2 000倍溶液或者是50%的多菌靈可濕粉劑500倍液消毒液待用。

對于播種前的辣椒曬種一般要進行一次到二次左右, 每次需要使用55℃的溫水浸泡15min左右, 之后再在30℃的溫水之中浸泡4h, 取出種子將表面的溶液清洗干凈, 瀝干水分, 使用濕毛巾包裹好后放置在30℃的恒溫箱之中催芽, 每天淘洗一次, 利于透氣和水分補充, 當幼苗生長到80%的露芽之后, 可以完成播種的動作。

之后, 要進行播種育苗, 10月下旬開始播種, 播種的天氣選擇在晴朗的天氣的午后, 準備充足的水分作為底水, 最好使用溫熱水或者是深井水, 避免溫熱水或者是深井水, 以免辣椒培養的溫熱水在低于苗床溫度的之后成長質量受到影響。在大棚內開始冷床培育, 或者在11月使用溫床進行育苗, 當辣椒長出2~3片葉子之后進行分苗的保溫工作, 在定植完成之后, 定植的土壤必定要確保耕地營養豐富, 壟的深度、寬度以及長度都處在合理的規模內, 覆蓋上保溫膜之后溫度保持在合適的溫度上, 當辣椒的生長進入到緩苗期之后, 通過放風進行將地表的溫度控制在一個合適的標準內, 大棚內白天溫度保持在35℃, 地表溫度大約在18~20℃, 夜晚棚外的溫度在15℃, 大棚內的溫度大約在24℃。最后, 在辣椒成長的期間, 必要且科學的田間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緩苗期每天澆水3次, 當辣椒長到3cm之后追肥澆水, 在生長的盛期門椒不澆水, 追肥期每隔7~10d進行一次, 總噴的次數大約在4~5次, 并且在定植之后就噴施植物的生長素, 在花期的前后進行噴施辣椒靈和其他的農藥, 為辣椒的生長補充營養以及灰霉病, 與此同時, 在辣椒養殖的過程中要對辣椒的植株進行進調整, 根據辣椒成長的不同情況決定辣椒的采收, 還可以依據消費者對于辣椒的消費需求制定采收的計劃。

在大棚辣椒種植的過程中, 所有的田間管理要圍繞著溫度、肥水這兩項操作進行。溫度的管理要時刻關注棚內外的溫度以及濕度, 局經常關注天氣預報, 在寒流天氣發生的時候提高棚內外的氣溫和地溫, 加大通風量的管理, 讓外界的氣溫穩定在24℃以上。

肥水的管理要在幼苗定植一周后澆水緩苗一次, 連續種植兩次以上進行蹲苗的操作, 封行前除草并培土, 澆水量、澆水次數要根據幼苗的生長實際情況進行確認, 對于門椒澆水的次數要重點控制, 不輕易澆水, 避免由于植株陡長或者是落花落果而出現問題, 在盛果期, 每7~10d進行一次澆水, 一次清水一次肥水, 由于辣椒是淺根系作物, 澆水最好是在晴天的上午, 避免病害的發生。辣椒對于肥料的需求較多, 前期大棚需要堅持葉面噴用0.5%的磷酸二氫鉀, 配合使用光合促進劑、光呼吸抑制劑, 門椒和對椒在采摘之后沒收一次果子要追加肥料一次, 每次隨水追加尿素、復合肥或者磷酸二銨8kg~10kg, 結果中后期, 為防止早衰, 可用0.5%的磷酸二氫鉀或者是尿素水溶液進行葉面的噴施。

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 農業成為了社會經濟結構的最基礎層級, 經濟社會的進步同時帶來了科學技術的革新, 為農業社會的發展改革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契機, 實施大棚高效栽培技術能夠有效提蔬菜的產量, 對于完善當前的農業發展以及進步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本文闡述了大鵬栽培技術使用下辣椒、白菜以及黃瓜的種植, 重點分析了大棚辣椒的種植技術, 從幾類蔬菜的不同成長階段分析如何保障蔬菜的產量以及質量, 切實滿足社會大眾對于蔬菜的需求, 提高社會大眾的生活水平, 滿足社會大眾對于食品安全的要求, 為社會農業的發展以及耕種技術的革新奠定良好的基礎。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革新, 對于蔬菜產業的發展提出了許多全新的要求, 技術的進步促進了高產、優質以及高效的蔬菜種植模式, 大棚蔬菜種植的早辣椒、夏白菜以及秋延后的黃瓜等等蔬菜在技術的推動下已經實現了較高的產量。在大棚技術的高效栽培模式下, 多層覆蓋保溫技術提高了夜間溫度, 科學合理地應用了溫光資源, 切實延長了蔬菜的生長期, 本文重點研究了大棚春早辣椒的種植, 為土地使用率的提高以及大棚連作障礙的降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大棚保溫技術,辣椒,白菜,黃光,高效栽培技術

參考文獻

[1] 趙香梅, 申愛民, 王春燕.鄭椒11號辣椒大棚春早熟再生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 2012 (11) :159-160.

[2] 趙東風, 劉衛華, 王文質, 等.大棚辣椒春早熟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 2016 (01) :33-34.

[3] 袁登波.大棚春早辣椒、夏白菜、秋延后黃瓜高效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 2016 (9) :79-79.

辣椒栽培有機農業論文范文第4篇

我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已成為推行農業綠色發展的有力抓手、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據統計,目前已在全國創建了水稻、茶葉、畜產品、水果等有機農業示范基地24個,面積超過2000萬畝;農業系統認證有機產品企業1009家,產品3997個,其中境外企業66家,產品198個,共向272家企業審核發放有機防偽標簽和有機碼6.62億枚。

據介紹,建設全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就是把有機農業的抽象理論概念和美好愿景落實到田間地頭,形成看得見、摸得著、說得透、講得明的一種生產方式和生產體系的實踐典型。

辣椒栽培有機農業論文范文第5篇

有機農業概況

日本是世界上有機農業發展地區和有機食品消費地區之一。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起,日本就本著兼顧“食”與“綠”,即提高農產品自給率與環境保護并舉的原則,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致力于發展有機農業,并取得了顯著效果。日本的有機農業實際經歷了從“無機栽培”到“化學栽培”再到“有機農業”的發展道路。

從20世紀70年代,日本政府相繼出臺了《農業取締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各大城市農村相繼以一般民眾活動的形式開始了有機農業運動。1971年,日本成立了全國有機農業研究會。1971年到1985年,這一時期是日本有機農業發展的起步階段。

1986年至1995年的10年間,日本的有機農業進入了迅猛發展階段。這一階段,政府對有機農產品開始實行監管。1996年以來,日本有機農業發展一直處于無序徘徊階段,直到2000年日本的農林水產省(MAFF)制定了《日本的有機食品生產標準》(簡稱JAS法,2001年4月1日正式實施),JAS法規對農場、加工廠、包裝以及進口商都提出了具體的標準要求。只有符合JAS法規要求的產品,才允許使用JAS標志,否則將處以高額罰款,嚴重者還會判刑。同時法規也明確未經認證認可,不許有類似“有機農產物”、“有機栽培”、“有機”等容易引起誤解的用語,此外,日本政府還重新對認證機構進行了清理整頓。截止到2005年,日本已有4611個農場獲得有機認證,獲得認證的產品數量是47428噸。政府鼓勵消費者盡可能地購買自己本國生產的產品。但是,日本政府對有機農業并沒有支持政策或特殊基金。

組織管理機構及相關法律法規

日本關于有機農產品的法規和標準由日本農林水產省制定和實施。根據JAS法律關于認證和標簽的規定,對進入到日本市場的有機產品必需有在MAFF注冊的認證機構進行認證。這些認證機構都是非官方的,主要有日本有機和綠色食品協會、日本ICS有限公司、AFAS認證中心有限公司等。

日本有機產品法規和標準之間的關系見下圖,目前日本采用的是《日本的有機食品生產標準》(簡稱JAS法)包括下面的多個法規:《農林產品標準化和正確加貼標簽法》,適用范圍:除制藥法規定的藥用溶液、準藥和化妝品的農林產品;《農林產品標準化和正確加貼標簽法執行條例》,適用范圍同上;《農林產品標準化和正確加貼標簽法執行規章》,適用范圍同上;《日本有機農業產品農業標準》,適用范圍:有機農業產品(限于食品和飲料);《日本有機加工食品農業標準》,適用范圍:有機加工食品;《日本有機種子農業標準》,適用范圍:有機加工種子;《日本有機畜產品農業標準》,適用范圍:有機畜產品;《認證有機農產品和有機種子(限于精制的和挑選的)國內或國外生產加工管理者的技術標準》,適用范圍:國內和國外有機農產品和有機種子(限于精制和挑選的)生產加工管理者;《認證有機加工食品和有機加工種子(限于精制的和挑選的)國內或國外生產加工管理人員的技術標準》,適用范圍:國內和國外有機加工食品和有機加工種子(限于精制和挑選的)的生產加工管理者;《認證國內和國外有機畜產品生產加工管理者的技術標準》,適用范圍:國內和國外有機畜產品生產加工管理者;《認證國內和國外有機農產品、有機加工食品、有機種子和有機畜產品再包裝商的技術標準》,適用范圍:國內和國外有機農產品、有機加工食品、有機種子和有機畜產品再包裝商;《認證有機農產品和有機加工食品進口商通告技術標準》,適用范圍:有機農產品和有機加工食品進口商;《生產加工有機農產品、有機加工食品、有機種子和有機畜產品檢驗方法》,適用范圍:生產加工有機農產品、有機加工食品、有機種子和有機畜產品;《有機農產品和有機加工食品問答》,適用范圍:有機農產品和有機加工食品;《有機畜產品和有機種子問答》,適用范圍:有機畜產品和有機種子。

法規演變

1992年,日本的農林水產省發布了一個關于持續農業的自愿性指南,不需要單獨的有機認證。該指南直到2000年還適用。90年代,MAFF做了一項調查表明:1459家所謂的有機農場主,只有32%的是真正沒有化學品的農場,剩余的68%被定義為減少使用農藥的農場。

2000年4月,日本頒布了新的有機農業標準(JAS)。修訂的JAS標準包括了對易腐農產品的標簽要求,于2000年6月1日生效。另外關于加工產品的標簽要求于2001年4月1日生效。此項立法的通過主要是保護消費者區分出現在日本市場上很多錯誤使用“有機”名稱的產品。2001年4月1日起新實施的有機產品標簽要求由MAFF管理??梢哉f日本的有機標準經歷了從自愿規則到立法的過程。

這項法規的演變過程大概是:1992年4月MAFF制定有機標簽指南,由于它不是法規,因此違反該指南也不會受到處罰;1998年,MAFF決定在JAF法規中制定有機認證條例;1999年7月國會通過修改JAS法規的概念;2000年6月,修改的JAS法規生效,不遵守該規定的生產者和銷售者將受到處罰;2001年4月,管理有機標簽的法規生效。

JAS法規關于有機農業的規定都是基于CODEX關于有機農業的指南制定的。根據新的法規,有機認證機構需要在MAFF注冊(認可),也就是現在的注冊認證組織。

JAS項目有一位項目管理人和三位工作人員負責。MAFF的網頁是http://www.maff.go.jp,在該網頁上可以找到JAS法規的信息。想要了解有關認證程序方面的信息,就要瀏覽MAFF的網頁或者與任何一家日本的注冊認證機構聯系。這些機構可以提供最新的信息以及被認可的國外認證機構的信息。

根據JAS法律(2001年4月),所有標注有機的產品必須經過RCO認證,同時必需加貼JAS標志(見圖2)以及認證機構的名稱。在該法規執行初期,就有38家組織注冊為RCO。盡管海外機構也可以注冊,但是到目前為止,所有的RCOS都是日本的。

對國外有機出口者到日本市場,使用JAS標志有三種途徑獲得許可。

(1)申請獲取批準的國家狀況:對與日本有機法律規定有同等效力的認證系統進行認可。MAFF負責該批準程序,與JAS法規規定的認證系統不同的國家,在申請認可之前對該國的相關標準和認證體系進行審議。為了證明生產者應用JAS法律,獲得認可的國外的認證機構需要在MAFF注冊。一經注冊,國外的有機生產者就可在出口到日本的商品包裝上加貼JAS標志。

(2)上面說的是對申請認可具有等效認證系統的國家的基本要求。不過,國外認證機構(不需要在MAFF注冊)根據本國的有機標準認證的有機產品的情況有所不同。此產品加貼原產國有機標志而非JAS標志可以進口到日本。進口商在產品進入日本市場之前加貼JAS標志。

(3)如果某個國家的認證體系沒有被MAFF認可為等同與JAS法規,可以通過JAPAN-BASED或MAFFSX可的在原產國監察生產和種植的有機認證機構(RCO)或與MAFF注冊的RCO有互惠政策的當地的認證機構獲得認證。

新的標簽要求給有機加工食品帶來了一些復雜的問題。使用進口產品的加工者必需有符合JAS法規規定的ROC證書。本法規于2002年3月31日生效。因此,所有的加工者有一年的時間去適用RCO,為他們的原材料獲得等效的證書(2001年5月,有機標準)。

對每種產品的檢疫要求可以通過進口商或MAFF的CROP—BY—CROP BASIS檢疫部門(見MAFF的網頁)獲得。

1999年日本進口的“YUKI”產品(綠色標簽或有機)達80億日元。

日本于2000fg4月推出了有機農業標準,具體內容95%以上與歐盟標準相似,該標準于2001年4月正式執行,其農產品分常規農產品(施用化肥農藥)、環境保護型農產品(農藥、化肥用量分為3種類型,即為常規農業的50%、30%和10%)以及過渡期有機農產品與有機農產品等不同級別。

準備生產和向日本市場投入有機產品的生產者,應當與日本的進口商密切合作,確保自己產品的包裝、標簽和檢疫條件符合日本的規定。對于新的產品來說,產品的名稱十分重要,要注意避免使用日本法規規定禁止使用的名稱。對進入日本市場的新產品需要做充分的市場研究。對于了解具體市場要求的進口商和銷售者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意外發生。

辣椒栽培有機農業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從寧國市畜禽養殖業和商品有機肥產業現狀入手,分析了發展商品有機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找出了制約商品有機肥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有機肥;畜禽糞便;現狀;發展對策

近年來,寧國市畜禽養殖業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為人們提供了充足的肉蛋資源,極大地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但在滿足人們物質生活需要的同時,畜禽糞便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問題,成為“美好鄉村”建設的障礙因子。以2013年為例,全市規?;B殖業飼養量:豬約32萬頭,年產糞尿約35萬t;羊約0.8萬只,年產糞約0.8萬t;家禽約3 500萬只,年產糞約88.2萬t,也就是說,全市養殖業每年會產生124萬t畜禽糞便。按照4∶1耕地比例制作有機肥,每年可生產31萬t有機肥,按寧國市現有1.93萬hm2耕地面積計算,可為每667m2耕地提供1.07t有機肥。事實上,全市商品有機肥年使用量不上萬t,如此大量的畜禽糞便,在利用率極低的情況下,客觀上造成了資源浪費,也污染了環境,一方面給城鄉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各種畜禽的健康生長和養殖企業的健康發展。

1 寧國市商品有機肥產業現狀

我國是世界上施用有機肥最早的國家,早在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戰國時期就有殺草肥田的記載。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化肥的大量涌現和普遍應用,人們曾一度對有機肥重視不夠,施用面積逐漸減少,加上近年來大量農民外出務工,農民重化肥輕有機肥的現象更加突出,從而導致有機肥的使用量呈逐年下降。長此以往,導致土壤肥力下降,致使土壤板結,甚至造成水土流失、污染環境,化肥利用率降低,施肥效益遞減,農產品品質下降,成為制約糧食單產提高和品質改善的“瓶頸”因素。近年來,商品有機肥生產和使用有了較快的發展,這主要與當前提倡和鼓勵生產“綠色”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等有著密切的關系。

1.1 生產現狀 寧國市商品有機肥生產起步于2008年,截至2013年12月,全市現有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生產企業4個,設計生產能力年10萬t左右。分為以下3種類型:理以有機質和少量養分為主(不含有特定效應微生物)的精致有機肥;二是既含有一定比例的有機質,又含有較高的養分的有機無機復混肥;三是產品除了含有較高的有機質外,還含有改善肥料或土壤中養分釋放能力的功能性微生物的生物有機肥。從有機肥生產企業的實際生產規模來看,我市有機肥生產企業年生產量小,一般在1萬t~5萬t。從有機肥生產企業設計來看,安徽太陽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年設計生產能力為5萬t,可實際年生產能力僅2萬t左右;寧國市奕盛力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安徽五星養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寧國市明華農林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正處在起步研發、小規模生產階段。

1.2 生產原料與使用現狀 寧國市商品有機肥的生產原料主要有畜禽糞便、山核桃蒲殼、竹筍殼、農作物秸稈、中藥材的下腳料等。從應用的作物來看,主要是山核桃、有機水稻、茶葉、蔬菜、中藥材等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還有一部分有機無機復混肥應用到花卉苗木、瓜果等作物。近幾年,由于寧國市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設施農業、有機農業、特色農業的發展,有效地帶動了有機肥的使用,商品有機肥應用數量逐年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寧國市商品有機肥使用量已由2008年的剛剛起步發展到2013年已接近1萬t。

2 發展商品有機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2.1 重要性 有機肥是農業生產的重要資源,包括除化肥以外一切可作肥料的物質,通常以人畜糞尿、農作物秸稈、綠肥為主。有機肥養分全面,肥效持久均衡,既能改善土壤結構,培肥改土,促進土壤養分的釋放,又能供應作物養分,特別是對發展有機農業、綠色農業和無公害農業有著重要意義。當前隨著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人們對物質生活的需求不斷提高,對農產品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以施用有機肥為主而生產的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全球第六次飲食文化變革是由消費熱量食品轉向消費安全、衛生、營養食品,人們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對無污染、安全、衛生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需求日益增加。而有機肥是綠色食品的生產基礎,要形成和推動我國有機食品產業化,必須首先解決有機肥問題,重點是改革傳統有機肥的制造及使用方式,其根本出路是實現有機肥生產的工廠化、產品的高效化和商品化,以達到“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監管,進而實現農業增長方式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保證我國農業與國際的接軌。因此,加強有機肥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其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2.2 必要性 有機肥的有機質在土壤中被分解之后,除了為植物提供豐富的營養成分外,所產生的有機酸、糖類、酚類及含氮、硫的雜環化合物都是些活性基團,易與重金屬鉀離子和微量元素形成絡合物和鰲合物,從而提高鉀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率,減少流失,同時也降低了重金屬的危害性。另外,有機酸也增加了土壤中難溶磷酸鹽的可溶性,提高了磷的肥效。有機肥施入土壤后,分解所生成的有機質與土壤形成的團粒結構,可使粘性土壤疏松,砂性土壤形成土壤團粒,從而增強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氣性,提高保水、保肥和保地溫的能力。因此,增施有機肥不僅可以緩解化肥氮、磷、鉀比例失調和化肥總量不足的矛盾,還可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良土壤結構,改善土壤的生態環境,減少污染,對提高地力,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3 迫切性 隨著養殖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其產生的廢棄物數量驚人,目前畜禽糞便的出路主要有制作沼氣、有機肥、發電、飼料,但是制作沼氣后的沼渣還需要二次處理,用作發電成本太高,作為水產養殖飼料會污染水體??梢?,畜禽糞便的最好出路是制作商品有機肥,進入農田,實現廢棄物資源合理利用,既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減少對環境污染,又提高了農產品品質,更重要的是通過改土培肥,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因此,將畜禽糞便經處理制作商品有機肥用于農業生產,已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迫切任務,刻不容緩。

3 制約商品有機肥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3.1 農民對有機肥的認識不足 雖然國家農業部在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時已同步實施了土壤有機質提升項目,農業技術部門也一再強調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但寧國市目前只有果樹、蔬菜等經濟作物產區的農民對有機肥的認識有所提高,大多數的農民還是單純追求高含量化肥所帶來的短期效果,也就是追求產量而不重視質量。

3.2 有機肥生產企業規模小、技術不過關 目前,我市有機肥商品化生產雖初具規模,但商品有機肥農田的大規模施用尚未普及。其根本原因是有機肥產業集中程度低、企業規模小、整體實力較弱,競爭力水平與無機肥料企業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當前寧國市甚至全省的無機化肥領域已經出現了許多的有影響力的品牌,而有機肥生產這幾年雖然有所發展,但是缺乏品牌且影響力與化肥相比還相差甚遠,還沒有哪個有機肥品牌可以統領一方有機肥市場。相反,有的有機肥企業設備簡陋、技術相對落后,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甚至有些劣質產品流入市場,導致農民對有機肥質量和肥效產生懷疑,進而也影響了有機肥的推廣。有機肥的主要原料畜禽糞便,本身含有大腸桿菌、蛔蟲卵等有害成分,同時是各種有毒有害菌群生長的“溫床”。因此,有機肥生產要充分腐熟,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該類有機肥在農田進行二次發酵,導致農作物燒根燒苗。寧國市甚至全省現有有機肥生產企業,大多缺少技術支持,設備簡陋,肥料效果不明顯,燒苗現象時有發生,導致農民對商品有機肥不太信任。

3.3 畜禽糞便中含有重金屬成分 在現有畜禽養殖業范圍內,不少企業為了加快畜禽生長,控制并減少畜禽發病,在飼料中加入含砷物質,這種具有毒性的元素隨飼料進入動物體內,一部分被動物吸收,一部分被排泄出來。這種現象已在社會一定范圍內被知曉,特別是規?;N植蔬菜大戶對此類有機肥產生很強的抵觸情緒。

3.4 使用商品有機肥增加農戶成本 商品有機肥與無機肥在同等使用數量的情況下,增產效果無法顯現;如要達到無機肥的增產效果,使用量至少要達到無機肥的6倍以上,雖合格的有機肥每t生產成本價是無機肥的1/3,但折合單位面積投入,有機肥是無機肥2倍以上。對此,農民無法接受。

4 對策建議

4.1 增加科技投入,促進畜禽糞便生產有機肥的研發 各級各地要在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的基礎上,加大科技投入,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校等機構的合作,建立科研基地,加強科技創新,提高有機肥生產和無害化處理科研水平,加快畜禽糞便資源的開發利用。

4.2 加大宣傳力度,做好有機肥使用的試驗、示范和推廣 加大有機肥使用的宣傳和推廣力度,農業部門、生產企業和廣大經銷商等有關單位要正確引導農民、種糧大戶和農業龍頭企業,在搞好經濟作物施用有機肥的前提下,做好大田農作物有機肥的試驗示范推廣工作。

4.3 爭取領導重視,推動有機肥生產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農業部門特別是土肥、畜牧部門要積極建言獻策,力爭省、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把促進畜禽糞便資源肥料化工作盡快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并由各級政府設立專項基金,按有機肥生產企業在本省實際銷售的有機肥數量進行補貼,促進畜禽糞便資源的利用和有機肥生產的發展。

4.4 強化市場管理,嚴禁假冒偽劣有機肥進入市場 農業、工商、質監等部門要各司其職,相互協作,密切配合,加大市場管理和質量監督的監管力度,維護市場秩序。農業部門更要肩負起農業投入品監管和檢驗檢測工作,加強有機肥市場的監管力度,堅決打擊假冒偽劣有機肥流入市場,保護名優有機肥品牌,確保農民群眾用上放心有機肥。 (責編:張宏民)

上一篇: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論文范文下一篇:煤礦執法隊安全生產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