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拋錨式教學模式課例范文

2023-09-24

拋錨式教學模式課例范文第1篇

[摘 要]“拋錨式教學法”在化學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該模式的開展,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了,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因此,“拋錨式教學法”的應用,不僅創設了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關鍵詞]拋錨式教學法 有機化學 自主學習

“對應異構”一章在基礎有機化學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對建立分子的立體形象、研究有機化學反應的機制等方面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有機化學的教學難點之一。為了在課堂教學中更好的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學生的現狀及有機化學課程的特點,筆者認為近年來在認知主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非常適用于有機化學教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核心內容是以學生為中心,發揮教師的組織、指導、幫助和促進作用,利用情景﹑協作﹑會話、環境等要素,實現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在該理論指導下,采用“拋錨式教學模式”更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拋錨式教學模式”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即通過獲取直接經驗來學習),而不是僅僅聆聽別人(例如教師)關于這種經驗的介紹和講解。由于“拋錨式教學”要以真實事例或問題為基礎(作為“錨”),所以有時也被稱為“實例式教學”或“基于問題的教學”。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變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動的有意義的建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有相互的呼應與信息交流,形成信息交流的立體網絡,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拋錨式教學模式”的操作流程如下:

1.創設情境。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謂之創設情境。確定這類真實事件或問題被形象地比喻為“拋錨”,因為一旦這類事件或問題被確定了,整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也就被確定了(就像輪船被錨固定一樣)。

例如,“對應異構”這一章重點之一是要求學生建立“手性”這一概念。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舉出一些具有手性的宏觀物體的例子:一只皮鞋、一本辭典、一扇門板等等,使學生獲得真實的情境,然后通過對于Cabcd形分子的及其鏡像模型與左右手的形象比較,師生共同分析,使學生對“手性”這一概念得到更多的感性知識。

2.確定問題。在上述情境下,選擇出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讓學生面臨一個需要立即去解決的現實問題)。選出的事件或問題就是“錨”,這一環節的作用就是“拋錨”。

當學生對“手性”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之后,教師緊接著就提出:“當物質具有什么樣的結構時才具有手性呢”,“具有手性的有機化合物怎樣表示和命名?”

3.自主學習。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如需要搜集哪一類資料、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料以及現實中專家解決類似問題的探索過程等),并要特別注意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包括:①確定學習內容表的能力(學習內容表是指,為完成與給定問題有關的學習任務所需要的知識點清單);②獲取有關信息與資料的能力(知道從何處獲取以及如何去獲取所需的信息與資料);③利用、評價有關信息與資料的能力。

在提出了問題之后,不是老師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教材中相關的知識,介紹相應參考書(2~5本),充分運用球棍模型,認識分子的立體形象,提高空間想象力,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并把學習中產生的問題記錄下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協作學習。協作學習就是通過討論、交流,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討論課能更好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要繼續細心的加以指導。為了使討論進行的熱烈、生動,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準備階段教師要多和學生在一起,聽他們議論,給他們必要的啟發,發現并指定中心發言人,切忌教師包辦代替,也不要求完美無缺。

在討論中,學生圍繞討論題發表自己的觀點、見解,可相互提問、補充、爭論,相互解答,教師也可以發言。討論課的氣氛、效果與班內學風,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有關,但總能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對該知識進行總結,給出正確的結論。學生經過總結使知識在頭腦中加深印象。

5.效果評價。 由于“拋錨式教學”要求學生解決面臨的問題,學習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即由該過程可直接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效果評價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但對這種教學效果的評價往往不需要進行獨立于教學過程的專門測驗,只需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隨時觀察并記錄學生的表現即可。

“拋錨式教學法”受到學生普遍歡迎。學生說:“這種教學方法調動了我學習的主動性,克服了上課聽講、下課完成作業了事的不良習慣”,“為解決一個問題,有時要反復看書、觀察模型,自己費力,理解的深,記得也牢”,“討論課準備時要寫,發言時要說,對提高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都有好處”。

《對應異構》一章的教學采用以上的方法,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這畢竟只是一個初步探索,還有待今后不斷改進。

參考文獻:

[1]邢其毅.有機化學(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

[2]谷亨杰.有機化學(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上一篇:納稅自查報告格式范文下一篇:群眾座談會發言記錄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