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范文

2024-01-11

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范文第1篇

關鍵詞: 霧都孤兒

奧利弗

南茜

孤兒形象

人物分析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目 錄

一、 引言 2

二、 以奧利弗為主的人物形象分析 2

(一)性本善的奧利弗艱辛的成長之路 2

(二)南茜是諸多孤兒的綜合體 3

(三)狄更斯筆下塑造的一系列孤兒群像 4

(四)孤兒形象反映的諸多問題 4

1、孩子需要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 5

2、孩子需要正當的文化教育 5

3、孩子需要得到正常的家庭溫暖和愛 5

三、 狄更斯小說創作孤兒形象的重要原因 6

(一)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分析 6

(二)狄更斯自身童年的經歷 6

四、 孤兒形象的意義 7

(一)反映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 7

1、錯誤的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終身 7

2、社會風氣影響孩子們的價值觀 7

(二)霧都“孤兒”們給我們的現實啟示 8

五、 結語 9

六、 參考文獻 10

第 1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引言

《霧都孤兒》是英國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寫實小說。以霧都倫敦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孤兒悲慘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奧利弗在孤兒院長大,經歷學徒生涯,艱苦逃難,誤入賊窩,又被迫與狠毒的兇徒為伍,歷盡無數心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幫助下,查明身世獲得幸福。如同狄更斯的其他小說,本書揭露許多當時的社會問題,如救濟院、童工、以及幫派吸收青少年參入犯罪等。

本文以奧利弗和南茜等人物形象分析為出發點,結合一系列孤兒群像,試圖通過分析這一內涵豐富的孤兒形象,依據狄更斯創作孤兒的諸多原因來重新審視這一經典文學形象,積極探討孤兒形象所反映的現狀及帶給我們的啟示。

一、以奧利弗為主的人物形象分析

(一)性本善的奧利弗艱辛的成長之路

書中最讓人敬佩的是主人公奧立弗,在孤兒院長大,經歷學徒生涯,艱苦逃難,誤入賊窩,又被迫與狠毒的兇徒為伍,歷盡無數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幫助下,查明身世并獲得了幸福。他具有以下幾種品質。

1、勇敢:

由于他從小生活在救濟院,惡劣的環境使得他身體很是瘦弱,但是在別人對他心愛的母親口出不敬時,小小的奧利弗明明身體很羸弱,他卻為了維護媽媽的尊嚴不顧一切將那個比自己年長的童工打得落花流水。

2、守信義:

在所有的小孩子們因為饑餓不得不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抽簽決定由誰來對濟貧院的領導再要一碗飯,命運的不幸降臨到奧利弗的頭上時,他寄托了所有孩童的希望。最終他沒有失信于人,硬著頭皮大膽地向濟貧院的服務人員說“我還想再要一碗!”在那個年代,那個地方,結果可想而知„„雖然前方有未知的險情,但是依舊按照計劃行事。

第 2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3、堅強:

縱觀《霧都孤兒》全文,人們看到的始終是一個堅強勇敢的孩子,眼中閃爍的是堅定的信念,當他決心要離開棺材鋪的時候,我看到了他的決絕,小小的年紀,瘦弱的體格,堅持著走了七天七夜才到達倫敦„„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堅強!小小年紀,實在難得。而我們當今社會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小主角那樣的堅毅呢?

4、善良:

雖然小主角的命運因為竊賊團伙而更加曲折,尤其是團伙的首領費金,他一心阻礙奧利弗回到布朗洛先生的身邊,當然費金對奧利弗是十分喜愛的,對他寄予厚望希望有朝一日奧利弗能夠繼承他在他們這個行業里出人頭地。他對他的好,奧利弗沒有忘記,雖然費金總有令人厭惡的一面,但是他對奧利弗的恩情在奧利弗幼小的心里已經深深銘刻了。所以在最后費金接受絞刑之前奧利弗去看望了費金最后一面。當然,奧利弗的善良體現在好多方面但是此事給人們尤為深刻的印象。

5、感恩:

因為布朗洛先生救了奧利弗一命,澄清了他不是偷書人,并且將其熱病治愈,在那個兇殘的塞克斯命令他來協助自己偷盜布朗洛家時,奧利弗表示強烈的反對,并因此而挨了塞克斯的一槍。雖然奧利弗生活的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我們仍然要崇尚善良,不要去做壞事,善有善報,惡必有惡報。

(二)南茜這一悲慘而精明正義形象是諸多孤兒的綜合體

南茜在《霧都孤兒》里面并不是一個主角,但是她的形象卻有著非常復雜的氣質以及性格,這也是狄更斯文學的心血所在?!鹅F都孤兒》始終隱隱透露著一種憂傷的氣息,這種傷感和悲劇,在女賊南茜的身上表現的更具有典型的意義。

南茜總體上看是悲慘的,因為一直到死南茜也沒有弄清楚自己的身世。她在

四、五歲的時候就加入到盜賊的行列中,受到別人的棒打欺壓,最后死在了自己的養父費金的設計之中。但是南茜又是一個聰明并公義的女性形象,雖然身為盜賊,但是她卻有著一顆善良的心,而且還是個心思縝密的女性。雖然最

第 3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終被算計了,但是南茜仍然為了保護奧利弗做出了重要的努力,這也使的南茜之死,更像是對盜賊們的哀嘆和無奈人生的一種戲劇化演繹。

南茜命運輾轉流離,絲毫不由自己控制,她早年就是父母都不幸去世的孤兒,在被費金收留后,不得不成了小偷。她在長大后,又輾轉來到塞克斯這樣一個野蠻的賊盜頭目的身邊。因此,她的性格也更為復雜,從她身上我們可以看見很多孤兒形象以及社會意義。

(三)狄更斯筆下塑造的一系列孤兒群像

在這本小說中,更多的是狄更斯塑造的一系列孤兒群像。他們的命運是“要在濟貧院里慢慢地餓死;要在濟貧院外很快餓死。”因而有的餓死街頭,有的“意外的”死在慈善機構之手。由于濟貧院中生活低,教區的理事會都講究實際哲學,認為讓這些孩子的肉體保持不死就已經足夠了。只能給他們喝稀粥,不少的孤兒餓死了,倒是讓棺材鋪發了財。能幸存者十有八九由于貧困而墮落為妓女(南茜)、殺人狂(塞克斯),更多的成為了小偷(杰克)。他們代表了當時英國社會的陰暗面,但他們并非是由于與生俱來的劣根性,而是因為當他們面臨墮落和餓死的抉擇時,社會沒有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眼睜睜地把他們拋進那無底的深淵。正如狄更斯所說:這里包含著人類本性最好的和最壞的方面;有許多色彩丑惡不堪,也有一些極其美麗。塞克斯極其麻木不仁,全無心肝,確實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但可憐的南茜卻良心未泯。她是奧利弗第二次落入賊窩的加害者,又是他最后的解救人,并為此而被情人塞克斯殘忍地殺害了。

(四)孤兒形象反映的諸多問題

狄更斯在作品中給我們展示了各種類型的孤兒的不同命運。無論是幸運的,還是不幸運的;無論是高尚的,還是卑賤的;無論最終是獲得幸福的,還是遭遇悲慘,目的都是為了喚起社會對這些孤兒的同情、關心、愛護和幫助。狄更斯嫉惡如仇,站在人道主義一邊,對社會的罪惡勢力加以冷嘲熱諷,暴露了社會的丑惡面。他描述了兒童的處境和遭遇,從多方面剖析了他們的迫切需要,向社會呼吁要關心孩子們的成長。從狄更斯的作品中可歸納三個基本內

第 4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容:一是孩子們需要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二是孩子們需要正當的文化教育;三是孩子們需要得到正常的家庭溫暖和愛。因此,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兒童都需要家庭的愛、社會的關心和接受文化教育的權利,這正是狄更斯小說所具有的現實意義。

1、孩子們需要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

給予兒童良好的成長環境是熱愛和愛護兒童的基本,在《霧都孤兒》中,狄更斯廣泛而真實的描繪了孩子們溫飽無著的苦難生活,濟貧院把只有9歲的奧利弗折磨成蒼白消瘦的樣子,他身材小,腰更瘦,喝了一二個星期的稀粥之后,衣服就寬松了,在消瘦萎靡的身體上飄蕩了。

每一部描寫孤兒的作品幾乎都是黑暗社會罪惡的逼真寫照。這些無辜的孩子,盡管他們經歷各異,但遭遇卻是相同的,那就是習以為常的忍饑挨餓,苦難成了這個世界窮孩子逃避不了的魔影。他們往往會因為一頓晚飯或者一頓早餐的沒著落絞盡腦汁,費盡心思。這些稚嫩的小生命飽受人間不義的摧殘,社會沒有能給他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他們是那樣的孤苦無助,就像凄風苦雨中的落葉一般,四處飄零,無吃無穿,最終不是凍死就是餓死,淪為盜賊,落入監獄,成為苦役犯的后軍。我們應該給兒童以熱愛、保護、坦蕩蘊涵著人情的良好環境,讓他們成長于愛的氣氛里,對于現代社會來說,那就是社會應該向兒童伸出援助之手,保護兒童的正當利益。

2、孩子們需要正當的文化教育

教育問題幾乎在兒童文學作品中占據著中心地位,許多作家都以抽象的善惡觀念來認識社會問題,把調和寬恕、道德感化作為解決社會矛盾的良方妙藥。所以,通過非暴力的教育手段來使人們改邪歸正,就成為這些作家理想的消除罪惡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作者還憤恨于成人為自私的目的而強施以兒童的殘酷教育方式。種種損害兒童心里的教育體制給作家們的靈魂以強烈的觸痛,他們挺身而出為這些不幸的孩子以求衛護。

《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們的賊窩生活充分說明,教育是給有錢有地位的人準備的,而不是為這些孤兒們,他們之所以寧愿墮落也不愿意離開,就是因為賊窩教給他們“生存的本領”,雖然這些本領是違背法律和道德的,但他們需要接受教育,更需要接受的是正當的文化教育。

第 5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從這些關于教育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教育對兒童成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應重視兒童的教育。

3、孩子們需要得到正常的家庭溫暖和愛

常言道:“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對社會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是社會的未來,其成長的始發點正是家庭,父母及家人濃濃的關心是孩子最基本的需要。然而對于小孤兒們,這一點卻成了孩子的奢望。殘缺的家庭之愛對孩子一生的性格都會產生惡劣影響,他們生活在孤獨之中,沒有依靠,沒有伙伴,只有在自己心中自言自語,因而造成了性格上的膽怯和多愁善感。而有些孩子雖然有親人,甚至父母雙全,但相互之間的關系扭曲,也缺少家庭的溫暖,得不得父母的愛,他們雖然家庭富足,但卻只能得到物質享受,而得不到應有的精神需求。

作者通過這些兒童形象的刻畫向社會呼吁:給孩子們一個溫暖,人性的家,孩子需要完整,健康的家。

二、狄更斯小說創作孤兒形象的重要原因

(一) 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分析

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英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但繁華之下,是貧困和不幸。這種繁榮孕育在危險的工廠里,階級沖突越發明顯,在1836年到1848年中接連爆發,19世紀末,大英帝國國力逐漸下降。作為一個時代的產物,文學日趨多樣化,許多偉大的作家出現在那個時代。19世紀,《霧都孤兒》寫于《濟貧法》通過之時,英國正經歷一場轉變,從一個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轉變, 狄更斯反映了當時真實的社會,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丑陋。

(二)狄更斯自身童年的經歷

狄更斯的父母都是中產階級,但是不久他們的經濟蒙受重大損失,入不敷出。他11歲的時候,父親因債入獄,由于生存環境的困窘,他成為童工在車間工作。這段經歷是他人生中一段黑暗的時光,他的一生亦飽受影響,直到很久以后,他依然擺脫不了當時的陰影。因此寫下了這部批判現實主義的小說。

第 6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狄更斯對于社會當中的那種分配不均、階級之間的矛盾思考頗多,而他又是嫉惡如仇的,因此他往往通過塑造一系列性格鮮明、形象鮮活的小人物,如奧利弗和南茜這一栩栩如生的孤兒形象,令人難以忘懷。

三、孤兒形象的意義

(一)反映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

孤兒也是人,是不幸者,人的底層者,以兒童中的不幸者的眼光、思維來觀察思考世界,在顯示其純凈、溫婉的童真、童趣之美外,還能顯示其年齡、心理不相稱的孤獨、早熟和叛逆等。作者借助這些可對童年經歷、個體成長盡情書寫,并對生存環境、人文情懷、人性本質以及教育制度多方面進行反思。

1、錯誤的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終身

狄更斯小說中,無論是從他們的生活上還是精神上來講,他們都是不完整的。他們或無父無母,是真正意義上的孤兒,不過還好他們有親人或是保護人,童年命運雖然坎坷,但總的來說是幸福的;他們或有父有母,卻享受不到家庭的溫暖,這些可憐的孩子可以說是精神上的孤兒。

對于孩子來說,家庭是最重要的學習場所,家庭是孩子接觸社會、體驗社會的紐帶,家庭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如果家庭殘缺或畸形,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忽視。正如莫洛亞所說:“倘若說某種細膩的柔情成為英國家庭生活的主要色彩,某些野蠻的東西從英國的生活中消失了。”《霧都孤兒》中那些在貧民院里“用手指喂大”的、膽敢向管事請求添一點點稀粥的“叛徒”——貧兒奧利弗,真實的展現了那些得不到家庭溫暖,受不到家庭教育的兒童的苦難。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對孩子起著重大作用。

2、社會風氣影響孩子們的價值觀

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是資本主義在英國迅速發展的時期,英國成為當時的“世界工廠”。工業革命的完成為資本主義生產力的大力發展創造了前提,同時,也迅猛的沖擊著舊的社會經濟制度,在資本主義新制度建立過程中給社會各階層尤其是勞動群眾帶來劇大的陣痛,同時更暴露出根本性的弊端。“一些

五、六歲的小孩子在工廠里搖著紡車,每天干十二三個小時”。英國議會曾于

第 7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一八三四年通過“濟貧法”,決定在各工業城市建立為貧民提供基本食宿的濟貧院,把那些無業的孤兒投入濟貧院,那里等級森嚴,猶如監獄強迫被收容的人進行不堪勝任的勞動,借以過著半饑不飽的生活,讓他們慢慢餓死。以此,工人們憤怒地咒罵濟貧院是“窮人的巴士地獄”,奧利弗就親身經歷過給人印象最深的兩個場所——濟貧院和賊窩。

社會的最底層,代表著當時英國資本主義最陰暗的地方,那里暗無天日的日子,尤其嚴重地摧殘著兒童的身心發展。從《霧都孤兒》中可以看出,千百座的濟貧院就是千百座窮人的監牢,僅由于怕當倒斃街頭的餓殍,失業者才不得不走進這人間地獄。暴露了當時的慈善機構是如何殘害貧兒以及倫敦賊窩及黑社會是怎樣把一個個本性善良,甚至機智可愛的兒童引向歧途的。這里的兒童精神和肉體都備受摧殘和扭曲,他們得不到社會應該給予的愛護和教育。

在這部小說中,狄更斯塑造了一系列孤兒群像,他們的命運是“要么在濟貧院里慢慢地餓死;要么在濟貧院外很快餓死”,在濟貧院里的孩子們只能依靠食物中少的不能再少的一部分維持生命,在這樣的環境里,不少孤兒餓死了,能幸存者十有八九由于貧窮而墮落為妓女(南茜、貝特)、殺人狂(塞克斯),更多的成為小偷。他們的劣性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因為當他們面臨墮落和餓死的抉擇時,社會沒有向他們提供環境生存,眼睜睜的把他們拋進無底深淵?!鹅F都孤兒》反映了一系列嚴重的社會與道德問題。

(二)霧都“孤兒”們帶給我們的現實啟示

狄更斯是有著敏銳的社會觀察力,能把握時代的命脈,關注社會問題,作者借以《霧都孤兒》為例,對孤兒形象進行分析,以此來闡釋兒童人物的不同遭遇對現實的啟示。

優秀的文學作品在給人帶來審美享受的同時,往往能傳遞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引發讀者深度的思考。孤兒形象能以群體出現,是因為狄更斯對中下層人的深度關注,對兒童的不幸者、弱勢群體的關注。作家們通過對孤兒的生存現狀、家庭教育和社會方面的困境來引起社會各界對孤兒的關注。

我們知道,兒童之所以成為孤兒,主要是因為父母、家庭對他們的背離與拋棄。不論是父母家庭的主觀原因(主動拋棄),還是客觀原因(被動放棄),

第 8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推卸了父母職責,回避了家庭功能,孩子勢必成為孤兒。家庭的功能不僅僅是連結家庭成員的一根紐帶,還能增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它讓生活在其中的每個家庭成員都有不可推卸的家庭責任。如果父母分離、家庭破裂,家庭中的各種因素對其成員起的負面作用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父母處理不好心中的苦悶,受到挫折或傷害無人安慰、無處訴說,那勢必會對孩子造成難以彌補的心靈創傷,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的成長需要發揮家庭及父母的教育功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領路人,父母能讓孩子在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帶孩子認識世界上許多新的物和人,能指導孩子與外界的聯系、與他人和諧相處等,父母是孩子認識外界的第一扇窗戶,是孩子的堅強后盾,更是孩子成長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一。然而,孤兒是父母缺席的兒童,父愛、母愛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絕少出現,當他們孩子懵懂之時,就失去了父母的關愛,被迫關上了認知世界的第一扇窗戶。

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家庭和睦、溫馨是十分必要的因素,家庭成天吵吵鬧鬧,或長期冷戰,讓孩子在家庭緊張氣氛中戰戰兢兢地生活,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里壓力,使得孩子膽小、性格孤僻、自卑等,而父母的離異或去世,對子女造成的影響更大。這些傷害有些雖然沒有以激烈的方式爆發出來,但卻慢慢地通過對他們心理和性格的改變而滲透進他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些單親或離異家庭的孩子,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成了問題兒童、少年犯。

我們在這些弱勢的、脫離家庭的孩子身上,可以引發成人責任的思考。因此,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一個幸福的童年,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

結語

總之,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有些孩子雖然有親人,甚至父母雙全,但缺少家庭的溫暖,得不到父母的愛憐。這類孩子往往出生在中、上層家庭里。而有些孩子雖然家庭殷實富足,而孩子們卻只能得到部分的物質享受,而得不到應有的精神需求。猶如《霧都孤兒》中奧利弗雖出生在富貴的家庭,但缺少應有的父母之愛,處境很慘,生活艱辛。狄更斯認為人類的生活應該在歡愉溫和、友愛輕松之中度過,他通過兒童形象的刻畫向社會呼吁:給孩子一個溫暖、人性的家,孩子需要完整、健康的家。

第 9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參考文獻

[1] [英] 狄更斯,《霧都孤兒》,[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年版

[2] [英] 狄更斯,《奧利弗.特維斯特》,[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5年版

[3] 譚宗燕,《霧都孤兒》中南茜性格分析,[J] 時代文學出版社,2010(08)

[4] 袁玉梅,《論狄更斯中長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J] 學報論叢,2005(06)

[5] 何順莉,挖掘《霧都孤兒》中人性的閃光點,[J] 考試周刊,2011(38)

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范文第2篇

初次翻開《霧都孤兒》這本書,是在一個午后,陽光暖暖的射在我的臉。在此之前,我看過同名的電影,電影中小主人公清澈的眼睛給了我十分深刻的印象。但是電影畢竟是短短的一個多小時,很難講述出那長長的人生,于是我翻開了這本書??戳藥醉摵?,小奧力弗的形象便跳進我的腦海中。于是讀著這本書就不再是看著簡單的文字了,仿佛真實的生活在我的腦海中演繹著。

《霧都孤兒》 是維多利亞時期的著名小說家狄更斯,于1838年發表的個人第二篇長篇小說作品。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名叫奧力弗.退斯特的棄嬰在孤兒院里被悲慘地教育了9年,然后又被送到棺材老板那兒當學徒。由于難以忍受的饑餓和暴力以及侮辱,他逃亡倫敦。又不幸誤入賊窩,期間被一位善良的的老紳士班布爾先生收留。但又被那一伙賊綁回賊窩。最后善良的女扒手南希為了營救奧利佛,不顧賊頭的監視和威脅,向班布爾報信,說奧利佛就是他找尋已久的外孫兒。南希被賊窩頭目殺害,警察隨即圍剿了賊窩。奧利佛終于得以與親人團聚。

小說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主人公奧列佛·特威斯特是一名生在濟貧院的孤兒,忍饑挨餓,備受欺凌,由于不堪棺材店老板娘、教區執事班布爾等人的虐待而獨自逃往倫敦,不幸剛一到達就受騙誤入賊窟。竊賊團伙的首領費盡千方百計,企圖把奧列佛訓練為扒手供他驅使。奧列佛跟隨竊賊伙伴“機靈鬼”杰克—道金斯和貝茨上街時,被誤認為他偷了一位叫布朗勞的紳士(恰巧是他父親生前的好友)的手絹而被警察逮捕。后因書攤老板證明了他的無辜,說明小偷另有其人,他才被釋放。由于他當時病重昏迷,且容貌酷似友人生前留下的一副少婦畫像,布朗勞收留他在家中治病,得到布朗勞及其女管家貝德溫太太無微不至的關懷,第一次感受到人間的溫暖。竊賊團伙害怕奧列佛會泄露團伙的秘密,在費根指示下,塞克斯和南希費盡心機,趁奧利弗外出替布朗勞歸還書攤老板的圖書的時候用計使他重新陷入了賊窟。但當費根試圖懲罰毒打奧列佛的上時候,南希挺身而出保護了奧列佛。費根用威脅、利誘、灌輸等手段企圖迫使奧列佛成為一名竊賊,成為費根的搖錢樹。一天黑夜,奧列佛在塞克斯的脅迫下參加對一座大宅院的行竊。正當奧列佛準備趁爬進窗戶的機會向主人報告時,被管家發現后開槍打傷。竊賊倉惶逃跑時,把奧列佛丟棄在路旁水溝之中。奧列佛在雨雪之中帶傷爬行,無意中又回道那家宅院,昏到在門口。好心的主人梅麗夫人及其養女羅斯小姐收留并庇護了他。無巧不成書,這位羅斯小姐正是奧列佛的姨媽,但雙方都不知道。在梅麗夫人家,奧列佛真正享受到了人生的溫馨和美好。但費根團伙卻不能放過奧利弗。有一天一個名叫蒙克斯的人來找費根,這人是奧利弗的同父異母兄長,由于他的不肖,他父親在遺囑中將全部遺產給了奧列佛,除非奧列佛和蒙克斯是一樣的不肖兒女,遺產才可由蒙克斯繼承。為此蒙克斯出高價買通費根,要他使奧列佛變成不可救藥的罪犯,以便霸占奧列佛名下的全部遺產,并發泄自己對已去世的父親的怨恨。正當蒙克斯得意洋洋的談到他如何和班布爾夫婦狼狽為奸,毀滅了能證明奧利弗身份的唯一證據的時候,被南希聽見。南希見義勇為,同情奧列佛的遭遇,冒生命危險,偷偷找到羅斯小姐,向她報告了這一切。

正當羅斯小姐考慮如何行動時,奧列佛告訴她,他找到了布朗勞先生。羅斯小姐就和布朗勞商議了處理方法。羅斯小姐在布朗勞陪同下再次和南希會面時,布朗勞獲知蒙克斯即他的已故好友埃得溫。奧列佛得的不肖兒子,決定親自找蒙克斯交涉,但他們的談話被費根派出的密探聽見。塞克斯就兇殘的殺害了南西。南西之死使費金團伙遭到了滅頂之災。費根被捕,后上了絞刑架,塞克斯在逃竄中失足被自己的繩子勒死。與此同時,蒙克斯被布朗勞挾持到家中,逼他供出了一切,事情真相大白,奧利弗被布朗勞收為養子,從此結束了他的苦難的童年。為了給蒙克斯自新的機會,把本應全歸奧利弗繼承的遺產分一半給他。但蒙克斯劣性不改,把家產揮霍殆盡,繼續作惡,終被鋃鐺入獄,死在獄中。班布爾夫惡有惡報,被革去一切職務,一貧如洗,在他們曾經作威作福的濟貧院度過余生。

和大部分小說一樣 ,小說有一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結局,但它的結局是完美的!剛開始的時候對小奧列佛的遭遇感到同情和心痛,他在陰暗、罪惡、饑餓中勉強成長起來,從小奧列佛和他的伙伴身上,你能感覺到食物對于人來說的意義。班布爾那些所謂的紳士對待孩子,貧民的態度深知人性的罪惡,這也預示了他們必將滅亡,也許并不是現在。當奧列佛請求多吃一碗粥而被責罰時,你足以看到當時社會是多么的黑暗。當奧列佛被習藝所“拍賣”,最后被送到棺材鋪當學徒時,你能感覺到窮人的命運是什么樣的,他們不是自己生命的主宰,而是掌握在他人手中,即使到了棺材鋪,還是要讓老板娘欺辱!

奧列佛,終于忍不住了,他決定逃跑了,他是多么的勇敢,但那是生活所迫啊,人,有的時候就是被逼出來的。但是他不知道往哪里去,我也不知道他會去哪里,能去哪里,從生下來就是個孤兒,也許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人認識他了,我真的被那種孤獨,無助感染了,感觸了。當他被南希和賽克斯劫持回費根那里的時候,當他深知會傷了布朗勞先生的心,卻無能為力的時候,那種心情,那種心痛,也只有被深深誤解的人才能體會。

無可厚非,奧列佛是勇敢的,善良的。他膽小如鼠卻為了自己母親的尊嚴去和諾頓戰斗,為了自己起清白而試圖逃離、告發、即使都失敗了。無疑他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這種品格估計也是作者生活所向往的。

也許故事有點過于巧合,但是無巧不成書啊,但是你看這巧的多么合情合理,這也是作者的寫作藝術吧。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貝德文太太和他兒子的對話,不光是當時的英國,就是在現在的全世界都存在的問題,也許沒有那么嚴重了。

南希無疑是最可悲的,但是都能理解她當時的心情,她罪大惡極,做件好事是多么的困難,是她知道自己和羅斯相比是多么的卑賤,但是她想保持和別的女人,無論是窮是富,是好是壞一樣的東西——愛。這是她唯一值得驕傲的地方,即使是失去生命也不可惜。這也是人性最本質的東西,那就是自尊。

對于賽克斯殺了南希之后情形的描寫,可謂是入木三分,在內心深處發出的恐懼無時無刻不在籠罩著他,現實也是這樣的,一個殺人犯他先安享生活之美,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就像做了壞事心里永久的愧疚一樣,但這個壞事是無法彌補的。賽克斯感覺南希的陰魂一直跟著他的時候,最后他無處可逃,去救火,是多么戲劇的一幕啊,但是令人發笑的同時也深深的感覺到他那無比的恐懼。賽克斯的狗的死也不乏幽默,個人感覺狗和南希的命運是及其的相似,可恨、可悲、可泣、可敬。

奧列佛無疑是幸運的,因為他逃了出來,遇到了貴人,狄克的死,我想也是作者刻意加進來的,因為窮苦孩子大部分命運和他是一樣的,沒有人知道他存在,也沒有人在意他死去,也許奧列佛就有很少,也許就有一個,后也許就跟本就不會有。

有一種東西可以讓人堅挺的活著,也可以高傲的死去那便是自尊;有一種東西足以照亮這個世界,那便是希望;有一種東西足以溫暖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那就是愛。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個感觸就是:看著這本書,好幾次淚水打濕了我的眼睛。不僅是為了小奧力弗.退斯特的悲慘遭遇,更是為他的善良,南希和其他小扒手的無奈,甚至是老猶太費根。書中每一個人都有這鮮明的性格。奧力弗.退斯特雖是書中的主人公,但我覺得奧力弗不是他一個人,而是孤兒院里的所有孤兒甚至是所有的在苦難中的孩子,也許他們最后都沒有奧力弗的幸運,但奧力弗的幸運也只是作者對于生活的美好希望,在當時年代更多的人只能是擁有奧力弗的朋友狄克的悲慘結局。“這個孩子面色蒼白,瘦骨如柴,面頰凹了進去,眼睛顯得又亮又大。拼命省料的教區施衣——他的貧兒號衣——在他弱不禁風的身上仍顯得寬松肥大;他幼嫩的身體卻像老人一般干枯了”這就是狄克的真實形象,可以說是所有貧兒的形象,迎接他們的只有死亡??吹竭@,我哭了,眼淚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但至少代表著觸及靈魂的感觸。

在書中并不起眼,但是不能沒有的人就是女扒手南希,她的形象是世上母親的形象,看到可憐的而有善良的小奧力弗,她不顧背叛他所愛的人塞克斯,也不顧自己冒著被抓,被處以絞刑的危險,為小奧力弗逃出悲慘的生活,最后摻死于塞克斯的拳頭之下。沒有太多對于南希的描寫,但是她的內心世界讀者能略微感受得出來:無助,憤怒,矛盾。她與習藝所的曼太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稍鞯穆澙返貏兿髦切┛蓱z的小生命,卻從來不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可恥,也許我們也不能太多地責怪于曼太太,生活的殘酷造就了人們的殘酷。只是在一些勇敢的人心中殘存的那一點善良給予了我們那么一點感嘆,但是最后的命運仍逃脫不了悲慘的死去。

這本書給我的第二個很深的感觸就是主人公小奧力弗的勇敢的精神,雖然在黑暗的習藝所里飽嘗了生活的艱辛,但是并沒有給這么一個美好的心靈蒙上灰塵。由于饑餓他向干事提出需要一碗稀粥時,被那些干事認為“這2孩子將來一定會被絞死。在當學徒的時候他面對人們對于他母親的羞辱,奮起反抗。他啊也許是由于初生牛犢不怕虎,竭盡全力反抗著。后來逃亡到倫敦后,純潔的心靈讓人們感到可笑。其中有一段話讓我記憶尤深“那些都是老先生的,在我還熱病快死掉的時候,是那位好心的先生把我帶到他家里去,照看我養好了病。哦,求求你們把這些都送回去吧,把書和錢還給他。你們要我一輩子待在這兒都可以,我只求你們把這些東西送回去,不然他們應定會以為我逃跑了的,你們可憐可憐我,把書和錢送回去吧”這是小奧力弗被抓后說的話。我不禁被他維護尊嚴的行為所打動。一個人活著就要有尊嚴。

這本書給我第三個很深印象的就是作者的寫作手法個性化的語言是狄更斯在人物塑造上運用得十分出色的一種手段.書中的流氓,盜賊,妓女的語言都切合其身份,另外狄更斯的語言中充滿了譏諷的韻味。仿佛一個人的表情中帶著辛酸的笑,讓人讀完之后不禁無奈的一聲嘆息。

合上這本書我沒有太多的感慨,只有一個:人活著只要不斷地向這夢想千金不需要顧慮太多,不要向命運低頭,命運永遠在我們手中。初次翻開《霧都孤兒》這本書,是在一個午后,陽光暖暖的射在我的臉。在此之前,我看過同名的電影,電影中小主人公清澈的眼睛給了我十分深刻的印象。但是電影畢竟是短短的一個多小時,很難講述出那長長的人生,于是我翻開了這本書??戳藥醉摵?,小奧力弗的形象便跳進我的腦海中。于是讀著這本書就不再是看著簡單的文字了,仿佛真實的生活在我的腦海中演繹著。

參考文獻

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范文第3篇

關鍵詞: 霧都孤兒

奧利弗

南茜

孤兒形象

人物分析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目 錄

一、 引言 2

二、 以奧利弗為主的人物形象分析 2

(一)性本善的奧利弗艱辛的成長之路 2

(二)南茜是諸多孤兒的綜合體 3

(三)狄更斯筆下塑造的一系列孤兒群像 4

(四)孤兒形象反映的諸多問題 4

1、孩子需要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 5

2、孩子需要正當的文化教育 5

3、孩子需要得到正常的家庭溫暖和愛 5

三、 狄更斯小說創作孤兒形象的重要原因 6

(一)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分析 6

(二)狄更斯自身童年的經歷 6

四、 孤兒形象的意義 7

(一)反映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 7

1、錯誤的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終身 7

2、社會風氣影響孩子們的價值觀 7

(二)霧都“孤兒”們給我們的現實啟示 8

五、 結語 9

六、 參考文獻 10

第 1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引言

《霧都孤兒》是英國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寫實小說。以霧都倫敦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孤兒悲慘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奧利弗在孤兒院長大,經歷學徒生涯,艱苦逃難,誤入賊窩,又被迫與狠毒的兇徒為伍,歷盡無數心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幫助下,查明身世獲得幸福。如同狄更斯的其他小說,本書揭露許多當時的社會問題,如救濟院、童工、以及幫派吸收青少年參入犯罪等。

本文以奧利弗和南茜等人物形象分析為出發點,結合一系列孤兒群像,試圖通過分析這一內涵豐富的孤兒形象,依據狄更斯創作孤兒的諸多原因來重新審視這一經典文學形象,積極探討孤兒形象所反映的現狀及帶給我們的啟示。

一、以奧利弗為主的人物形象分析

(一)性本善的奧利弗艱辛的成長之路

書中最讓人敬佩的是主人公奧立弗,在孤兒院長大,經歷學徒生涯,艱苦逃難,誤入賊窩,又被迫與狠毒的兇徒為伍,歷盡無數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幫助下,查明身世并獲得了幸福。他具有以下幾種品質。

1、勇敢:

由于他從小生活在救濟院,惡劣的環境使得他身體很是瘦弱,但是在別人對他心愛的母親口出不敬時,小小的奧利弗明明身體很羸弱,他卻為了維護媽媽的尊嚴不顧一切將那個比自己年長的童工打得落花流水。

2、守信義:

在所有的小孩子們因為饑餓不得不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抽簽決定由誰來對濟貧院的領導再要一碗飯,命運的不幸降臨到奧利弗的頭上時,他寄托了所有孩童的希望。最終他沒有失信于人,硬著頭皮大膽地向濟貧院的服務人員說“我還想再要一碗!”在那個年代,那個地方,結果可想而知„„雖然前方有未知的險情,但是依舊按照計劃行事。

第 2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3、堅強:

縱觀《霧都孤兒》全文,人們看到的始終是一個堅強勇敢的孩子,眼中閃爍的是堅定的信念,當他決心要離開棺材鋪的時候,我看到了他的決絕,小小的年紀,瘦弱的體格,堅持著走了七天七夜才到達倫敦„„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堅強!小小年紀,實在難得。而我們當今社會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小主角那樣的堅毅呢?

4、善良:

雖然小主角的命運因為竊賊團伙而更加曲折,尤其是團伙的首領費金,他一心阻礙奧利弗回到布朗洛先生的身邊,當然費金對奧利弗是十分喜愛的,對他寄予厚望希望有朝一日奧利弗能夠繼承他在他們這個行業里出人頭地。他對他的好,奧利弗沒有忘記,雖然費金總有令人厭惡的一面,但是他對奧利弗的恩情在奧利弗幼小的心里已經深深銘刻了。所以在最后費金接受絞刑之前奧利弗去看望了費金最后一面。當然,奧利弗的善良體現在好多方面但是此事給人們尤為深刻的印象。

5、感恩:

因為布朗洛先生救了奧利弗一命,澄清了他不是偷書人,并且將其熱病治愈,在那個兇殘的塞克斯命令他來協助自己偷盜布朗洛家時,奧利弗表示強烈的反對,并因此而挨了塞克斯的一槍。雖然奧利弗生活的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我們仍然要崇尚善良,不要去做壞事,善有善報,惡必有惡報。

(二)南茜這一悲慘而精明正義形象是諸多孤兒的綜合體

南茜在《霧都孤兒》里面并不是一個主角,但是她的形象卻有著非常復雜的氣質以及性格,這也是狄更斯文學的心血所在?!鹅F都孤兒》始終隱隱透露著一種憂傷的氣息,這種傷感和悲劇,在女賊南茜的身上表現的更具有典型的意義。

南茜總體上看是悲慘的,因為一直到死南茜也沒有弄清楚自己的身世。她在

四、五歲的時候就加入到盜賊的行列中,受到別人的棒打欺壓,最后死在了自己的養父費金的設計之中。但是南茜又是一個聰明并公義的女性形象,雖然身為盜賊,但是她卻有著一顆善良的心,而且還是個心思縝密的女性。雖然最

第 3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終被算計了,但是南茜仍然為了保護奧利弗做出了重要的努力,這也使的南茜之死,更像是對盜賊們的哀嘆和無奈人生的一種戲劇化演繹。

南茜命運輾轉流離,絲毫不由自己控制,她早年就是父母都不幸去世的孤兒,在被費金收留后,不得不成了小偷。她在長大后,又輾轉來到塞克斯這樣一個野蠻的賊盜頭目的身邊。因此,她的性格也更為復雜,從她身上我們可以看見很多孤兒形象以及社會意義。

(三)狄更斯筆下塑造的一系列孤兒群像

在這本小說中,更多的是狄更斯塑造的一系列孤兒群像。他們的命運是“要在濟貧院里慢慢地餓死;要在濟貧院外很快餓死。”因而有的餓死街頭,有的“意外的”死在慈善機構之手。由于濟貧院中生活低,教區的理事會都講究實際哲學,認為讓這些孩子的肉體保持不死就已經足夠了。只能給他們喝稀粥,不少的孤兒餓死了,倒是讓棺材鋪發了財。能幸存者十有八九由于貧困而墮落為妓女(南茜)、殺人狂(塞克斯),更多的成為了小偷(杰克)。他們代表了當時英國社會的陰暗面,但他們并非是由于與生俱來的劣根性,而是因為當他們面臨墮落和餓死的抉擇時,社會沒有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眼睜睜地把他們拋進那無底的深淵。正如狄更斯所說:這里包含著人類本性最好的和最壞的方面;有許多色彩丑惡不堪,也有一些極其美麗。塞克斯極其麻木不仁,全無心肝,確實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但可憐的南茜卻良心未泯。她是奧利弗第二次落入賊窩的加害者,又是他最后的解救人,并為此而被情人塞克斯殘忍地殺害了。

(四)孤兒形象反映的諸多問題

狄更斯在作品中給我們展示了各種類型的孤兒的不同命運。無論是幸運的,還是不幸運的;無論是高尚的,還是卑賤的;無論最終是獲得幸福的,還是遭遇悲慘,目的都是為了喚起社會對這些孤兒的同情、關心、愛護和幫助。狄更斯嫉惡如仇,站在人道主義一邊,對社會的罪惡勢力加以冷嘲熱諷,暴露了社會的丑惡面。他描述了兒童的處境和遭遇,從多方面剖析了他們的迫切需要,向社會呼吁要關心孩子們的成長。從狄更斯的作品中可歸納三個基本內

第 4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容:一是孩子們需要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二是孩子們需要正當的文化教育;三是孩子們需要得到正常的家庭溫暖和愛。因此,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兒童都需要家庭的愛、社會的關心和接受文化教育的權利,這正是狄更斯小說所具有的現實意義。

1、孩子們需要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

給予兒童良好的成長環境是熱愛和愛護兒童的基本,在《霧都孤兒》中,狄更斯廣泛而真實的描繪了孩子們溫飽無著的苦難生活,濟貧院把只有9歲的奧利弗折磨成蒼白消瘦的樣子,他身材小,腰更瘦,喝了一二個星期的稀粥之后,衣服就寬松了,在消瘦萎靡的身體上飄蕩了。

每一部描寫孤兒的作品幾乎都是黑暗社會罪惡的逼真寫照。這些無辜的孩子,盡管他們經歷各異,但遭遇卻是相同的,那就是習以為常的忍饑挨餓,苦難成了這個世界窮孩子逃避不了的魔影。他們往往會因為一頓晚飯或者一頓早餐的沒著落絞盡腦汁,費盡心思。這些稚嫩的小生命飽受人間不義的摧殘,社會沒有能給他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他們是那樣的孤苦無助,就像凄風苦雨中的落葉一般,四處飄零,無吃無穿,最終不是凍死就是餓死,淪為盜賊,落入監獄,成為苦役犯的后軍。我們應該給兒童以熱愛、保護、坦蕩蘊涵著人情的良好環境,讓他們成長于愛的氣氛里,對于現代社會來說,那就是社會應該向兒童伸出援助之手,保護兒童的正當利益。

2、孩子們需要正當的文化教育

教育問題幾乎在兒童文學作品中占據著中心地位,許多作家都以抽象的善惡觀念來認識社會問題,把調和寬恕、道德感化作為解決社會矛盾的良方妙藥。所以,通過非暴力的教育手段來使人們改邪歸正,就成為這些作家理想的消除罪惡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作者還憤恨于成人為自私的目的而強施以兒童的殘酷教育方式。種種損害兒童心里的教育體制給作家們的靈魂以強烈的觸痛,他們挺身而出為這些不幸的孩子以求衛護。

《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們的賊窩生活充分說明,教育是給有錢有地位的人準備的,而不是為這些孤兒們,他們之所以寧愿墮落也不愿意離開,就是因為賊窩教給他們“生存的本領”,雖然這些本領是違背法律和道德的,但他們需要接受教育,更需要接受的是正當的文化教育。

第 5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從這些關于教育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教育對兒童成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應重視兒童的教育。

3、孩子們需要得到正常的家庭溫暖和愛

常言道:“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對社會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是社會的未來,其成長的始發點正是家庭,父母及家人濃濃的關心是孩子最基本的需要。然而對于小孤兒們,這一點卻成了孩子的奢望。殘缺的家庭之愛對孩子一生的性格都會產生惡劣影響,他們生活在孤獨之中,沒有依靠,沒有伙伴,只有在自己心中自言自語,因而造成了性格上的膽怯和多愁善感。而有些孩子雖然有親人,甚至父母雙全,但相互之間的關系扭曲,也缺少家庭的溫暖,得不得父母的愛,他們雖然家庭富足,但卻只能得到物質享受,而得不到應有的精神需求。

作者通過這些兒童形象的刻畫向社會呼吁:給孩子們一個溫暖,人性的家,孩子需要完整,健康的家。

二、狄更斯小說創作孤兒形象的重要原因

(一) 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分析

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英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但繁華之下,是貧困和不幸。這種繁榮孕育在危險的工廠里,階級沖突越發明顯,在1836年到1848年中接連爆發,19世紀末,大英帝國國力逐漸下降。作為一個時代的產物,文學日趨多樣化,許多偉大的作家出現在那個時代。19世紀,《霧都孤兒》寫于《濟貧法》通過之時,英國正經歷一場轉變,從一個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轉變, 狄更斯反映了當時真實的社會,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丑陋。

(二)狄更斯自身童年的經歷

狄更斯的父母都是中產階級,但是不久他們的經濟蒙受重大損失,入不敷出。他11歲的時候,父親因債入獄,由于生存環境的困窘,他成為童工在車間工作。這段經歷是他人生中一段黑暗的時光,他的一生亦飽受影響,直到很久以后,他依然擺脫不了當時的陰影。因此寫下了這部批判現實主義的小說。

第 6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狄更斯對于社會當中的那種分配不均、階級之間的矛盾思考頗多,而他又是嫉惡如仇的,因此他往往通過塑造一系列性格鮮明、形象鮮活的小人物,如奧利弗和南茜這一栩栩如生的孤兒形象,令人難以忘懷。

三、孤兒形象的意義

(一)反映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

孤兒也是人,是不幸者,人的底層者,以兒童中的不幸者的眼光、思維來觀察思考世界,在顯示其純凈、溫婉的童真、童趣之美外,還能顯示其年齡、心理不相稱的孤獨、早熟和叛逆等。作者借助這些可對童年經歷、個體成長盡情書寫,并對生存環境、人文情懷、人性本質以及教育制度多方面進行反思。

1、錯誤的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終身

狄更斯小說中,無論是從他們的生活上還是精神上來講,他們都是不完整的。他們或無父無母,是真正意義上的孤兒,不過還好他們有親人或是保護人,童年命運雖然坎坷,但總的來說是幸福的;他們或有父有母,卻享受不到家庭的溫暖,這些可憐的孩子可以說是精神上的孤兒。

對于孩子來說,家庭是最重要的學習場所,家庭是孩子接觸社會、體驗社會的紐帶,家庭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如果家庭殘缺或畸形,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忽視。正如莫洛亞所說:“倘若說某種細膩的柔情成為英國家庭生活的主要色彩,某些野蠻的東西從英國的生活中消失了。”《霧都孤兒》中那些在貧民院里“用手指喂大”的、膽敢向管事請求添一點點稀粥的“叛徒”——貧兒奧利弗,真實的展現了那些得不到家庭溫暖,受不到家庭教育的兒童的苦難。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對孩子起著重大作用。

2、社會風氣影響孩子們的價值觀

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是資本主義在英國迅速發展的時期,英國成為當時的“世界工廠”。工業革命的完成為資本主義生產力的大力發展創造了前提,同時,也迅猛的沖擊著舊的社會經濟制度,在資本主義新制度建立過程中給社會各階層尤其是勞動群眾帶來劇大的陣痛,同時更暴露出根本性的弊端。“一些

五、六歲的小孩子在工廠里搖著紡車,每天干十二三個小時”。英國議會曾于

第 7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一八三四年通過“濟貧法”,決定在各工業城市建立為貧民提供基本食宿的濟貧院,把那些無業的孤兒投入濟貧院,那里等級森嚴,猶如監獄強迫被收容的人進行不堪勝任的勞動,借以過著半饑不飽的生活,讓他們慢慢餓死。以此,工人們憤怒地咒罵濟貧院是“窮人的巴士地獄”,奧利弗就親身經歷過給人印象最深的兩個場所——濟貧院和賊窩。

社會的最底層,代表著當時英國資本主義最陰暗的地方,那里暗無天日的日子,尤其嚴重地摧殘著兒童的身心發展。從《霧都孤兒》中可以看出,千百座的濟貧院就是千百座窮人的監牢,僅由于怕當倒斃街頭的餓殍,失業者才不得不走進這人間地獄。暴露了當時的慈善機構是如何殘害貧兒以及倫敦賊窩及黑社會是怎樣把一個個本性善良,甚至機智可愛的兒童引向歧途的。這里的兒童精神和肉體都備受摧殘和扭曲,他們得不到社會應該給予的愛護和教育。

在這部小說中,狄更斯塑造了一系列孤兒群像,他們的命運是“要么在濟貧院里慢慢地餓死;要么在濟貧院外很快餓死”,在濟貧院里的孩子們只能依靠食物中少的不能再少的一部分維持生命,在這樣的環境里,不少孤兒餓死了,能幸存者十有八九由于貧窮而墮落為妓女(南茜、貝特)、殺人狂(塞克斯),更多的成為小偷。他們的劣性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因為當他們面臨墮落和餓死的抉擇時,社會沒有向他們提供環境生存,眼睜睜的把他們拋進無底深淵?!鹅F都孤兒》反映了一系列嚴重的社會與道德問題。

(二)霧都“孤兒”們帶給我們的現實啟示

狄更斯是有著敏銳的社會觀察力,能把握時代的命脈,關注社會問題,作者借以《霧都孤兒》為例,對孤兒形象進行分析,以此來闡釋兒童人物的不同遭遇對現實的啟示。

優秀的文學作品在給人帶來審美享受的同時,往往能傳遞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引發讀者深度的思考。孤兒形象能以群體出現,是因為狄更斯對中下層人的深度關注,對兒童的不幸者、弱勢群體的關注。作家們通過對孤兒的生存現狀、家庭教育和社會方面的困境來引起社會各界對孤兒的關注。

我們知道,兒童之所以成為孤兒,主要是因為父母、家庭對他們的背離與拋棄。不論是父母家庭的主觀原因(主動拋棄),還是客觀原因(被動放棄),

第 8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推卸了父母職責,回避了家庭功能,孩子勢必成為孤兒。家庭的功能不僅僅是連結家庭成員的一根紐帶,還能增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它讓生活在其中的每個家庭成員都有不可推卸的家庭責任。如果父母分離、家庭破裂,家庭中的各種因素對其成員起的負面作用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父母處理不好心中的苦悶,受到挫折或傷害無人安慰、無處訴說,那勢必會對孩子造成難以彌補的心靈創傷,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的成長需要發揮家庭及父母的教育功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領路人,父母能讓孩子在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帶孩子認識世界上許多新的物和人,能指導孩子與外界的聯系、與他人和諧相處等,父母是孩子認識外界的第一扇窗戶,是孩子的堅強后盾,更是孩子成長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一。然而,孤兒是父母缺席的兒童,父愛、母愛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絕少出現,當他們孩子懵懂之時,就失去了父母的關愛,被迫關上了認知世界的第一扇窗戶。

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家庭和睦、溫馨是十分必要的因素,家庭成天吵吵鬧鬧,或長期冷戰,讓孩子在家庭緊張氣氛中戰戰兢兢地生活,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里壓力,使得孩子膽小、性格孤僻、自卑等,而父母的離異或去世,對子女造成的影響更大。這些傷害有些雖然沒有以激烈的方式爆發出來,但卻慢慢地通過對他們心理和性格的改變而滲透進他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些單親或離異家庭的孩子,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成了問題兒童、少年犯。

我們在這些弱勢的、脫離家庭的孩子身上,可以引發成人責任的思考。因此,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一個幸福的童年,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

結語

總之,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有些孩子雖然有親人,甚至父母雙全,但缺少家庭的溫暖,得不到父母的愛憐。這類孩子往往出生在中、上層家庭里。而有些孩子雖然家庭殷實富足,而孩子們卻只能得到部分的物質享受,而得不到應有的精神需求。猶如《霧都孤兒》中奧利弗雖出生在富貴的家庭,但缺少應有的父母之愛,處境很慘,生活艱辛。狄更斯認為人類的生活應該在歡愉溫和、友愛輕松之中度過,他通過兒童形象的刻畫向社會呼吁:給孩子一個溫暖、人性的家,孩子需要完整、健康的家。

第 9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參考文獻

[1] [英] 狄更斯,《霧都孤兒》,[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年版

[2] [英] 狄更斯,《奧利弗.特維斯特》,[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5年版

[3] 譚宗燕,《霧都孤兒》中南茜性格分析,[J] 時代文學出版社,2010(08)

[4] 袁玉梅,《論狄更斯中長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J] 學報論叢,2005(06)

[5] 何順莉,挖掘《霧都孤兒》中人性的閃光點,[J] 考試周刊,2011(38)

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范文第4篇

出版社:中國出版集團,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0-07-01頁數:394

閱讀時間:2011年2月

初次接觸《霧都孤兒》這本書,首先是其名字吸引了我。因為小說也不厚,于是就帶著好奇和激動很快就把它看完了。不料看完之后觸動真的很大,尤其是對故事中的奧列佛和南希這兩個人物印象深刻,大概也是作為一個農村家庭出身的孩子,有些方面跟他們有著共同的境遇所以更容易產生共鳴吧。后來又看了電影版本,對這部小說的故事情節和反映的主題就更加記憶猶新了。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名叫奧利弗的棄嬰在孤兒院里被悲慘地教育了9年,然后又被送到棺材老板那兒當學徒。由于難以忍受的饑餓和暴力以及侮辱,他逃亡倫敦。又不幸誤入賊窩,期間被一位善良的的老紳士布朗羅先生收留。但又被那一伙賊綁回賊窩。最后善良的女扒手南希為了營救奧利弗,不顧賊頭的監視和威脅,向布朗羅報信,說奧利佛就是他找尋已久的外孫兒。南希被賊窩頭目殺害,警察隨即圍剿了賊窩。奧利佛終于得以與親人團聚。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個感觸就是:看著這本書,好幾次淚水打濕了我的眼睛。不僅是為了小奧利弗的悲慘遭遇,更是為他的善良,南希和其他小扒手的無奈,甚至是老猶太費根。書中每一個人都有這鮮明的性格。奧利弗雖是書中的主人公,但我覺得奧利弗不是他一個人,而是孤兒院里的所有孤兒甚至是所有的在苦難中的孩子,也許他們最后都沒有奧利弗的幸運,但奧利弗的幸運也只是作者對于生活的美好希望,在當時年代更多的人只能是擁有奧利弗的朋友狄克的悲慘結局。“這個孩子面色蒼白,瘦骨如柴,面頰凹了進去,眼睛顯得又亮又大。拼命省料的教區施衣——他的貧兒號衣——在他弱不禁風的身上仍顯得寬松肥大;他幼嫩的身體卻像老人一般干枯了”這就是狄克的真實形象,可以說是所有貧兒的形象,迎接他們的只有死亡??吹竭@,我哭了,眼淚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但至少代表著觸及靈魂的感觸。

奧利弗——一個孤兒,他被投入了一個充滿貧困與犯罪的世界,忍饑挨餓,挨打挨罵,從來沒有人關心他。邪惡的費金,殘暴的比爾•賽克斯,以及一大群竊賊強盜。他們把奧利弗訓練成一個神偷手,然后利用他去騙取錢財??墒菉W利弗不愿去干這些事情,費金就對他拳打腳踢,迫使奧利弗到處流浪。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一群善良的人,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奧利弗感到非常溫暖。當我想到一個九歲的孩子,在倫敦被迫加入罪惡累累、墮落不堪的小偷、強盜、亡命之徒的行列之中。但他并未放棄,在他的心中仍向往著一個美好的生活,多次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終于過上了自己所想往的生活。我真覺得奧利弗真勇敢、真堅強。而我們生活在蜜罐里,福窩里,卻總是抱怨,總是不滿足。但我們可曾想過,在世界上,還有許多孩子,正承受著巨大的痛苦;正和饑餓、寒冷、疾病作戰;正面對著失去親人,飄泊流浪的生活。他們需要別人的幫助,但更需要不屈的精神、勇敢的精神。我要學習奧利弗的堅強不屈的精神、勇敢的精神。我們也要學習善良的布朗洛,是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幫助奧利弗的。

在書中并不起眼,但是不能沒有的人就是女扒手南希,她的形象是世上母親的形象,看到可憐的而有善良的小奧利弗,她不顧背叛他所愛的人賽克斯,也不顧自己冒著被抓,被處以絞刑的危險,為小奧利弗逃出悲慘的生活,最后慘死于賽克斯的棍棒之下。沒有太多對于

南希的描寫,但是她的內心世界讀者能略微感受得出來:無助,憤怒,矛盾。她與習藝所的曼太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稍鞯穆澙返貏兿髦切┛蓱z的小生命,卻從來不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可恥,也許我們也不能太多地責怪于曼太太,生活的殘酷造就了人們的殘酷。只是在一些勇敢的人心中殘存的那一點善良給予了我們那么一點感嘆,但是最后的命運仍逃脫不了悲慘的死去。

奧立佛和南茜是這部作品中兩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這是不可否認的。讀完這部小說,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靜。奧立佛是個堅強、善良、聰慧和勇敢的天真男孩,卻經歷了坎坷的人生,最終雨過天晴,迎來了幸福的生活。而我們現在是生活在蜜罐里,在福窩中,卻經常抱怨,總是不滿足。

當我讀完了這部作品時,吸引我的不僅是作品中設置的層層懸念,還有狄更斯絕倫的藝術魅力,而我收獲的是無盡的感慨。(1700字左右)

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范文第5篇

關鍵詞: 霧都孤兒

奧利弗

南茜

孤兒形象

人物分析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目 錄

一、 引言 2

二、 以奧利弗為主的人物形象分析 2

(一)性本善的奧利弗艱辛的成長之路 2

(二)南茜是諸多孤兒的綜合體 3

(三)狄更斯筆下塑造的一系列孤兒群像 4

(四)孤兒形象反映的諸多問題 4

1、孩子需要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 5

2、孩子需要正當的文化教育 5

3、孩子需要得到正常的家庭溫暖和愛 5

三、 狄更斯小說創作孤兒形象的重要原因 6

(一)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分析 6

(二)狄更斯自身童年的經歷 6

四、 孤兒形象的意義 7

(一)反映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 7

1、錯誤的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終身 7

2、社會風氣影響孩子們的價值觀 7

(二)霧都“孤兒”們給我們的現實啟示 8

五、 結語 9

六、 參考文獻 10

第 1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引言

《霧都孤兒》是英國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寫實小說。以霧都倫敦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孤兒悲慘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奧利弗在孤兒院長大,經歷學徒生涯,艱苦逃難,誤入賊窩,又被迫與狠毒的兇徒為伍,歷盡無數心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幫助下,查明身世獲得幸福。如同狄更斯的其他小說,本書揭露許多當時的社會問題,如救濟院、童工、以及幫派吸收青少年參入犯罪等。

本文以奧利弗和南茜等人物形象分析為出發點,結合一系列孤兒群像,試圖通過分析這一內涵豐富的孤兒形象,依據狄更斯創作孤兒的諸多原因來重新審視這一經典文學形象,積極探討孤兒形象所反映的現狀及帶給我們的啟示。

一、以奧利弗為主的人物形象分析

(一)性本善的奧利弗艱辛的成長之路

書中最讓人敬佩的是主人公奧立弗,在孤兒院長大,經歷學徒生涯,艱苦逃難,誤入賊窩,又被迫與狠毒的兇徒為伍,歷盡無數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幫助下,查明身世并獲得了幸福。他具有以下幾種品質。

1、勇敢:

由于他從小生活在救濟院,惡劣的環境使得他身體很是瘦弱,但是在別人對他心愛的母親口出不敬時,小小的奧利弗明明身體很羸弱,他卻為了維護媽媽的尊嚴不顧一切將那個比自己年長的童工打得落花流水。

2、守信義:

在所有的小孩子們因為饑餓不得不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抽簽決定由誰來對濟貧院的領導再要一碗飯,命運的不幸降臨到奧利弗的頭上時,他寄托了所有孩童的希望。最終他沒有失信于人,硬著頭皮大膽地向濟貧院的服務人員說“我還想再要一碗!”在那個年代,那個地方,結果可想而知„„雖然前方有未知的險情,但是依舊按照計劃行事。

第 2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3、堅強:

縱觀《霧都孤兒》全文,人們看到的始終是一個堅強勇敢的孩子,眼中閃爍的是堅定的信念,當他決心要離開棺材鋪的時候,我看到了他的決絕,小小的年紀,瘦弱的體格,堅持著走了七天七夜才到達倫敦„„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堅強!小小年紀,實在難得。而我們當今社會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小主角那樣的堅毅呢?

4、善良:

雖然小主角的命運因為竊賊團伙而更加曲折,尤其是團伙的首領費金,他一心阻礙奧利弗回到布朗洛先生的身邊,當然費金對奧利弗是十分喜愛的,對他寄予厚望希望有朝一日奧利弗能夠繼承他在他們這個行業里出人頭地。他對他的好,奧利弗沒有忘記,雖然費金總有令人厭惡的一面,但是他對奧利弗的恩情在奧利弗幼小的心里已經深深銘刻了。所以在最后費金接受絞刑之前奧利弗去看望了費金最后一面。當然,奧利弗的善良體現在好多方面但是此事給人們尤為深刻的印象。

5、感恩:

因為布朗洛先生救了奧利弗一命,澄清了他不是偷書人,并且將其熱病治愈,在那個兇殘的塞克斯命令他來協助自己偷盜布朗洛家時,奧利弗表示強烈的反對,并因此而挨了塞克斯的一槍。雖然奧利弗生活的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我們仍然要崇尚善良,不要去做壞事,善有善報,惡必有惡報。

(二)南茜這一悲慘而精明正義形象是諸多孤兒的綜合體

南茜在《霧都孤兒》里面并不是一個主角,但是她的形象卻有著非常復雜的氣質以及性格,這也是狄更斯文學的心血所在?!鹅F都孤兒》始終隱隱透露著一種憂傷的氣息,這種傷感和悲劇,在女賊南茜的身上表現的更具有典型的意義。

南茜總體上看是悲慘的,因為一直到死南茜也沒有弄清楚自己的身世。她在

四、五歲的時候就加入到盜賊的行列中,受到別人的棒打欺壓,最后死在了自己的養父費金的設計之中。但是南茜又是一個聰明并公義的女性形象,雖然身為盜賊,但是她卻有著一顆善良的心,而且還是個心思縝密的女性。雖然最

第 3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終被算計了,但是南茜仍然為了保護奧利弗做出了重要的努力,這也使的南茜之死,更像是對盜賊們的哀嘆和無奈人生的一種戲劇化演繹。

南茜命運輾轉流離,絲毫不由自己控制,她早年就是父母都不幸去世的孤兒,在被費金收留后,不得不成了小偷。她在長大后,又輾轉來到塞克斯這樣一個野蠻的賊盜頭目的身邊。因此,她的性格也更為復雜,從她身上我們可以看見很多孤兒形象以及社會意義。

(三)狄更斯筆下塑造的一系列孤兒群像

在這本小說中,更多的是狄更斯塑造的一系列孤兒群像。他們的命運是“要在濟貧院里慢慢地餓死;要在濟貧院外很快餓死。”因而有的餓死街頭,有的“意外的”死在慈善機構之手。由于濟貧院中生活低,教區的理事會都講究實際哲學,認為讓這些孩子的肉體保持不死就已經足夠了。只能給他們喝稀粥,不少的孤兒餓死了,倒是讓棺材鋪發了財。能幸存者十有八九由于貧困而墮落為妓女(南茜)、殺人狂(塞克斯),更多的成為了小偷(杰克)。他們代表了當時英國社會的陰暗面,但他們并非是由于與生俱來的劣根性,而是因為當他們面臨墮落和餓死的抉擇時,社會沒有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眼睜睜地把他們拋進那無底的深淵。正如狄更斯所說:這里包含著人類本性最好的和最壞的方面;有許多色彩丑惡不堪,也有一些極其美麗。塞克斯極其麻木不仁,全無心肝,確實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但可憐的南茜卻良心未泯。她是奧利弗第二次落入賊窩的加害者,又是他最后的解救人,并為此而被情人塞克斯殘忍地殺害了。

(四)孤兒形象反映的諸多問題

狄更斯在作品中給我們展示了各種類型的孤兒的不同命運。無論是幸運的,還是不幸運的;無論是高尚的,還是卑賤的;無論最終是獲得幸福的,還是遭遇悲慘,目的都是為了喚起社會對這些孤兒的同情、關心、愛護和幫助。狄更斯嫉惡如仇,站在人道主義一邊,對社會的罪惡勢力加以冷嘲熱諷,暴露了社會的丑惡面。他描述了兒童的處境和遭遇,從多方面剖析了他們的迫切需要,向社會呼吁要關心孩子們的成長。從狄更斯的作品中可歸納三個基本內

第 4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容:一是孩子們需要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二是孩子們需要正當的文化教育;三是孩子們需要得到正常的家庭溫暖和愛。因此,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兒童都需要家庭的愛、社會的關心和接受文化教育的權利,這正是狄更斯小說所具有的現實意義。

1、孩子們需要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

給予兒童良好的成長環境是熱愛和愛護兒童的基本,在《霧都孤兒》中,狄更斯廣泛而真實的描繪了孩子們溫飽無著的苦難生活,濟貧院把只有9歲的奧利弗折磨成蒼白消瘦的樣子,他身材小,腰更瘦,喝了一二個星期的稀粥之后,衣服就寬松了,在消瘦萎靡的身體上飄蕩了。

每一部描寫孤兒的作品幾乎都是黑暗社會罪惡的逼真寫照。這些無辜的孩子,盡管他們經歷各異,但遭遇卻是相同的,那就是習以為常的忍饑挨餓,苦難成了這個世界窮孩子逃避不了的魔影。他們往往會因為一頓晚飯或者一頓早餐的沒著落絞盡腦汁,費盡心思。這些稚嫩的小生命飽受人間不義的摧殘,社會沒有能給他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他們是那樣的孤苦無助,就像凄風苦雨中的落葉一般,四處飄零,無吃無穿,最終不是凍死就是餓死,淪為盜賊,落入監獄,成為苦役犯的后軍。我們應該給兒童以熱愛、保護、坦蕩蘊涵著人情的良好環境,讓他們成長于愛的氣氛里,對于現代社會來說,那就是社會應該向兒童伸出援助之手,保護兒童的正當利益。

2、孩子們需要正當的文化教育

教育問題幾乎在兒童文學作品中占據著中心地位,許多作家都以抽象的善惡觀念來認識社會問題,把調和寬恕、道德感化作為解決社會矛盾的良方妙藥。所以,通過非暴力的教育手段來使人們改邪歸正,就成為這些作家理想的消除罪惡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作者還憤恨于成人為自私的目的而強施以兒童的殘酷教育方式。種種損害兒童心里的教育體制給作家們的靈魂以強烈的觸痛,他們挺身而出為這些不幸的孩子以求衛護。

《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們的賊窩生活充分說明,教育是給有錢有地位的人準備的,而不是為這些孤兒們,他們之所以寧愿墮落也不愿意離開,就是因為賊窩教給他們“生存的本領”,雖然這些本領是違背法律和道德的,但他們需要接受教育,更需要接受的是正當的文化教育。

第 5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從這些關于教育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教育對兒童成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應重視兒童的教育。

3、孩子們需要得到正常的家庭溫暖和愛

常言道:“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對社會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是社會的未來,其成長的始發點正是家庭,父母及家人濃濃的關心是孩子最基本的需要。然而對于小孤兒們,這一點卻成了孩子的奢望。殘缺的家庭之愛對孩子一生的性格都會產生惡劣影響,他們生活在孤獨之中,沒有依靠,沒有伙伴,只有在自己心中自言自語,因而造成了性格上的膽怯和多愁善感。而有些孩子雖然有親人,甚至父母雙全,但相互之間的關系扭曲,也缺少家庭的溫暖,得不得父母的愛,他們雖然家庭富足,但卻只能得到物質享受,而得不到應有的精神需求。

作者通過這些兒童形象的刻畫向社會呼吁:給孩子們一個溫暖,人性的家,孩子需要完整,健康的家。

二、狄更斯小說創作孤兒形象的重要原因

(一) 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分析

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英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但繁華之下,是貧困和不幸。這種繁榮孕育在危險的工廠里,階級沖突越發明顯,在1836年到1848年中接連爆發,19世紀末,大英帝國國力逐漸下降。作為一個時代的產物,文學日趨多樣化,許多偉大的作家出現在那個時代。19世紀,《霧都孤兒》寫于《濟貧法》通過之時,英國正經歷一場轉變,從一個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轉變, 狄更斯反映了當時真實的社會,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丑陋。

(二)狄更斯自身童年的經歷

狄更斯的父母都是中產階級,但是不久他們的經濟蒙受重大損失,入不敷出。他11歲的時候,父親因債入獄,由于生存環境的困窘,他成為童工在車間工作。這段經歷是他人生中一段黑暗的時光,他的一生亦飽受影響,直到很久以后,他依然擺脫不了當時的陰影。因此寫下了這部批判現實主義的小說。

第 6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狄更斯對于社會當中的那種分配不均、階級之間的矛盾思考頗多,而他又是嫉惡如仇的,因此他往往通過塑造一系列性格鮮明、形象鮮活的小人物,如奧利弗和南茜這一栩栩如生的孤兒形象,令人難以忘懷。

三、孤兒形象的意義

(一)反映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

孤兒也是人,是不幸者,人的底層者,以兒童中的不幸者的眼光、思維來觀察思考世界,在顯示其純凈、溫婉的童真、童趣之美外,還能顯示其年齡、心理不相稱的孤獨、早熟和叛逆等。作者借助這些可對童年經歷、個體成長盡情書寫,并對生存環境、人文情懷、人性本質以及教育制度多方面進行反思。

1、錯誤的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終身

狄更斯小說中,無論是從他們的生活上還是精神上來講,他們都是不完整的。他們或無父無母,是真正意義上的孤兒,不過還好他們有親人或是保護人,童年命運雖然坎坷,但總的來說是幸福的;他們或有父有母,卻享受不到家庭的溫暖,這些可憐的孩子可以說是精神上的孤兒。

對于孩子來說,家庭是最重要的學習場所,家庭是孩子接觸社會、體驗社會的紐帶,家庭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如果家庭殘缺或畸形,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忽視。正如莫洛亞所說:“倘若說某種細膩的柔情成為英國家庭生活的主要色彩,某些野蠻的東西從英國的生活中消失了。”《霧都孤兒》中那些在貧民院里“用手指喂大”的、膽敢向管事請求添一點點稀粥的“叛徒”——貧兒奧利弗,真實的展現了那些得不到家庭溫暖,受不到家庭教育的兒童的苦難。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對孩子起著重大作用。

2、社會風氣影響孩子們的價值觀

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是資本主義在英國迅速發展的時期,英國成為當時的“世界工廠”。工業革命的完成為資本主義生產力的大力發展創造了前提,同時,也迅猛的沖擊著舊的社會經濟制度,在資本主義新制度建立過程中給社會各階層尤其是勞動群眾帶來劇大的陣痛,同時更暴露出根本性的弊端。“一些

五、六歲的小孩子在工廠里搖著紡車,每天干十二三個小時”。英國議會曾于

第 7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一八三四年通過“濟貧法”,決定在各工業城市建立為貧民提供基本食宿的濟貧院,把那些無業的孤兒投入濟貧院,那里等級森嚴,猶如監獄強迫被收容的人進行不堪勝任的勞動,借以過著半饑不飽的生活,讓他們慢慢餓死。以此,工人們憤怒地咒罵濟貧院是“窮人的巴士地獄”,奧利弗就親身經歷過給人印象最深的兩個場所——濟貧院和賊窩。

社會的最底層,代表著當時英國資本主義最陰暗的地方,那里暗無天日的日子,尤其嚴重地摧殘著兒童的身心發展。從《霧都孤兒》中可以看出,千百座的濟貧院就是千百座窮人的監牢,僅由于怕當倒斃街頭的餓殍,失業者才不得不走進這人間地獄。暴露了當時的慈善機構是如何殘害貧兒以及倫敦賊窩及黑社會是怎樣把一個個本性善良,甚至機智可愛的兒童引向歧途的。這里的兒童精神和肉體都備受摧殘和扭曲,他們得不到社會應該給予的愛護和教育。

在這部小說中,狄更斯塑造了一系列孤兒群像,他們的命運是“要么在濟貧院里慢慢地餓死;要么在濟貧院外很快餓死”,在濟貧院里的孩子們只能依靠食物中少的不能再少的一部分維持生命,在這樣的環境里,不少孤兒餓死了,能幸存者十有八九由于貧窮而墮落為妓女(南茜、貝特)、殺人狂(塞克斯),更多的成為小偷。他們的劣性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因為當他們面臨墮落和餓死的抉擇時,社會沒有向他們提供環境生存,眼睜睜的把他們拋進無底深淵?!鹅F都孤兒》反映了一系列嚴重的社會與道德問題。

(二)霧都“孤兒”們帶給我們的現實啟示

狄更斯是有著敏銳的社會觀察力,能把握時代的命脈,關注社會問題,作者借以《霧都孤兒》為例,對孤兒形象進行分析,以此來闡釋兒童人物的不同遭遇對現實的啟示。

優秀的文學作品在給人帶來審美享受的同時,往往能傳遞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引發讀者深度的思考。孤兒形象能以群體出現,是因為狄更斯對中下層人的深度關注,對兒童的不幸者、弱勢群體的關注。作家們通過對孤兒的生存現狀、家庭教育和社會方面的困境來引起社會各界對孤兒的關注。

我們知道,兒童之所以成為孤兒,主要是因為父母、家庭對他們的背離與拋棄。不論是父母家庭的主觀原因(主動拋棄),還是客觀原因(被動放棄),

第 8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推卸了父母職責,回避了家庭功能,孩子勢必成為孤兒。家庭的功能不僅僅是連結家庭成員的一根紐帶,還能增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它讓生活在其中的每個家庭成員都有不可推卸的家庭責任。如果父母分離、家庭破裂,家庭中的各種因素對其成員起的負面作用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父母處理不好心中的苦悶,受到挫折或傷害無人安慰、無處訴說,那勢必會對孩子造成難以彌補的心靈創傷,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的成長需要發揮家庭及父母的教育功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領路人,父母能讓孩子在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帶孩子認識世界上許多新的物和人,能指導孩子與外界的聯系、與他人和諧相處等,父母是孩子認識外界的第一扇窗戶,是孩子的堅強后盾,更是孩子成長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一。然而,孤兒是父母缺席的兒童,父愛、母愛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絕少出現,當他們孩子懵懂之時,就失去了父母的關愛,被迫關上了認知世界的第一扇窗戶。

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家庭和睦、溫馨是十分必要的因素,家庭成天吵吵鬧鬧,或長期冷戰,讓孩子在家庭緊張氣氛中戰戰兢兢地生活,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里壓力,使得孩子膽小、性格孤僻、自卑等,而父母的離異或去世,對子女造成的影響更大。這些傷害有些雖然沒有以激烈的方式爆發出來,但卻慢慢地通過對他們心理和性格的改變而滲透進他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些單親或離異家庭的孩子,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成了問題兒童、少年犯。

我們在這些弱勢的、脫離家庭的孩子身上,可以引發成人責任的思考。因此,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一個幸福的童年,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

結語

總之,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有些孩子雖然有親人,甚至父母雙全,但缺少家庭的溫暖,得不到父母的愛憐。這類孩子往往出生在中、上層家庭里。而有些孩子雖然家庭殷實富足,而孩子們卻只能得到部分的物質享受,而得不到應有的精神需求。猶如《霧都孤兒》中奧利弗雖出生在富貴的家庭,但缺少應有的父母之愛,處境很慘,生活艱辛。狄更斯認為人類的生活應該在歡愉溫和、友愛輕松之中度過,他通過兒童形象的刻畫向社會呼吁:給孩子一個溫暖、人性的家,孩子需要完整、健康的家。

第 9 頁 共10頁

略論《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

參考文獻

[1] [英] 狄更斯,《霧都孤兒》,[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年版

[2] [英] 狄更斯,《奧利弗.特維斯特》,[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5年版

[3] 譚宗燕,《霧都孤兒》中南茜性格分析,[J] 時代文學出版社,2010(08)

[4] 袁玉梅,《論狄更斯中長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J] 學報論叢,2005(06)

[5] 何順莉,挖掘《霧都孤兒》中人性的閃光點,[J] 考試周刊,2011(38)

霧都孤兒中的孤兒形象范文第6篇

《霧都孤兒》是由英國作家狄更斯先生所寫的,主人翁孤兒奧立偉是上流社會一個有錢人的私生子,她年輕的母親因長期得不到關愛,只身一人飽經跋涉,思慮之苦,在生下他后就辭世了。他來到人世后,從未得到母親和家庭的溫暖,在當時所謂的慈善機構濟貧院里過者地獄一般的生活,九歲就被送到一家棺材店學徒。因不堪忍受非人的待遇,逃向倫敦,卻不想被小偷所騙,跌進一個為了金錢而事先安排好的夫異母,哥哥的陷阱。由于遇到好心人,才轉危為安,過上幸福的生活。

或許,你會說他很不幸,但是,我卻覺得他很幸運,雖然在他出生時,母親離他而去,可是,母親生前很愛孩子,雖然經歷了許多磨難,但最終不是也獲得了幸福,在危險大時,不斷有好心人的幫助,使他重獲自己,但如果不是奧立偉自己的善良,堅持沒有去偷東西??释饷?,那么即便身邊全是熱心人也于事無補啊!

相比之下,我們是幸運還是不幸運呢?我們衣食無憂,甚至可以穿金帶銀,每天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父母長輩把我們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吹了,視若珍寶,都說我們像小皇帝,小公主,我說“不”。因為,我們比小皇帝,小公主幸福多了,我們無須關心國家大事,也不要學太多禮節,只要學習就好,我們很“快樂”,我們有好玩的游戲機,有好看的娃娃,有好吃的美味,有好穿的衣服。。。。。。

我們真的快樂嗎?電視上的動畫片不斷,電視劇更是一濃有平,一起又波。于是我們更沉浸于此,殊不知,這一切看似美好的東西,正在青貯我們青少年的是魂,就像那美麗的玫瑰,嬌艷欲滴的花朵,總是埋伏著傷人的毒品后里,往往隱藏著死亡的鼓樓,奧立偉是無夫無母,飽經挫折,但是靈魂卻圣潔純美,而我們呢?現代社會的迅速發展,根本顧不上青少年的精神問題,越來越多的人們,為了利益,狠心向祖國的未來建設者進行猛攻,外國人不再大肆毒品,不再侵略我國,可是我們并不安全,他們把大量的無趣動畫,連續劇搬上熒屏,從精神上打擊中國的孩子們,好心人這個詞,在我們當今社會上已出現不多,等到災難真正降臨的時候,我們能向奧立偉那樣,由于好心人的幫助而轉危為安嗎?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魯迅的那句:“救救還在們吧?”還要喊多久?

上一篇:我的夢想是當一名醫生范文下一篇:外管證企業所得稅繳納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