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倫理反思的科技發展論文范文

2023-09-23

倫理反思的科技發展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儒家科技倫理思想由孔子開其端??鬃拥那笳嫜车赖闹螌W倫理、知德統一論與無神論傾向、惜生愛物的生態倫理與資源倫理思想以及將自然美與倫理美結合起來的比德教育方法,對中國傳統科技倫理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對當前科技倫理的研究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孔子;科技倫理;生態倫理;知、力;比德

文獻標識碼:A

倫理反思的科技發展論文范文第2篇

[內容提要] 習近平關于科技倫理重要論述集中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關于科技倫理的新思考、新認識、新理念,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創新性。習近平關于科技倫理重要論述有著特定的時代條件、社會基礎和理論淵源,有著馬克思主義科技倫理思想的深厚學理支撐、中國共產黨科技倫理思想的直接理論奠基和中國傳統科技倫理思想的豐富智慧滋養,其核心要旨包括:科技發展要關注現實,造福于民;科技工作者要正心明志,修身立德;倡導綠色科技,推進可持續發展等。習近平關于科技倫理重要論述是馬克思主義科技倫理思想不斷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科技事業健康發展的行動指南,為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供了有益啟示,為化解人類科技倫理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

[關鍵詞] 習近平;科學技術;科技倫理;科技為民

[作者簡介] 于安龍,法學博士,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當今時代,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科技活動與社會生活深度融合,同時,科技運用所引發的倫理道德問題也更加尖銳復雜。2019年7月,習近平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組建方案》等重要文件。會議指出:“科技倫理是科技活動必須遵守的價值準則。組建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目的就是加強統籌規范和指導協調,推動構建覆蓋全面、導向明確、規范有序、協調一致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盵1]“科技倫理”一詞曾是社會大眾較為陌生的概念,但近年來卻頻頻見諸報端,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尤其是近年來一些科研造假、學術不端、道德失范等負面事件的屢屢發生,表明科技倫理建設已成為需要人們高度重視并著力推進的重大課題。當前,在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斗爭中,科學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習近平強調:“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2]推進科技發展,充分發揮好科技促進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的作用,科技倫理問題不應被忽視。

一、 習近平關于科技倫理重要論述的思想淵源

近年來,習近平圍繞科技發展、科技創新進行了十分廣泛而深刻的系列重要論述,其中就包括對科技倫理的新思考、新認識、新理念,涉及生態倫理、生命倫理、網絡倫理等諸多方面。如對于人工智能的發展,他明確提出:“要整合多學科力量,加強人工智能相關法律、倫理、社會問題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倫理道德?!盵3]然而,任何思想理論的形成都離不開一定的時代條件和社會背景,同樣也離不開一定的思想淵源,習近平關于科技倫理重要論述也有其深厚學理支撐和豐富智慧滋養。

1. 深厚學理支撐:馬克思主義科技倫理思想

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時代,正是西方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科技成果廣泛運用的時代,科技發展對當時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都產生了深刻影響。在對社會現實進行考察和分析的基礎上,他們提出了科技倫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等思想,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科技倫理思想的基本內容,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資本主義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首先充分肯定了科技的重要作用,認為科學技術是促進生產關系調整、勞動方式變革的重要力量。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但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對人類社會發展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作用,應當辯證地來看待。對于科學技術和道德的關系,他們認為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道德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進步,科學技術的進步既能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也能推動道德的進步。同時,道德對科技發展具有反作用,科技人員道德素養的提高、道德情操的塑造,能夠產生強大的激勵作用,推動科學技術不斷向前發展,“科學絕不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享樂。有幸能夠致力于科學研究的人,首先應該拿自己的學識為人類服務”[4]。他們還認為,科學活動應建立和遵守一些倫理準則和行為規范,如在科學探索中的求真原則以及科學技術為人類服務的價值取向等。馬克思認為,科技人員要有熱愛真理、獻身科學的精神,要有頑強拼搏、不懈探索的精神,沒有這樣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毅力,是很難實現科技創新發展的。綜上,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倫理思想揭示了科學技術發展的內在規律,闡明了科技與道德之間的辯證關系,為習近平關于科技倫理重要論述提供了深厚的學理支撐和理論根基。

2. 直接理論來源:中國共產黨科技倫理思想

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科技倫理思想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人結合中國實際國情和科技發展實踐,對其進行了發展和豐富,形成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科技倫理思想??萍紓惱硭枷胍劳杏谝欢ǖ纳鐣F實和實踐基礎而產生,而每個時代所面臨的時代課題和發展任務是不同的,因此,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科技倫理思想既一脈相承而又具有特色,集中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科技倫理的深刻思考和時代探索。毛澤東就曾提出過“向科學進軍”的號召,強調科學發展要造福于民,即科學技術要服務于生產,服務于人民大眾。他還認為,搞科學研究要腳踏實地、謙虛謹慎,“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任何一點調皮都是不行的”[5]。鄧小平繼承了毛澤東的科技倫理思想,認為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發展具有巨大作用,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在強調科技發展的生產力功能的同時,鄧小平反復申明科技發展的價值取向,即要將之用來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我們引進先進技術,是為了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有利于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制度”[6]。他還特別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認為科技發展的核心之一就是培養人才。無論是在經濟體制改革還是科技體制改革過程中,他最關心的都是人才。正是在他的倡導和推動下,我國科技工作人員的社會地位有了大幅提升,“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風氣逐步形成,極大地推動了科技事業的發展。江澤民繼承了科技倫理思想的精髓,多次強調科技要造福于民、為人類謀福利,倡導科技人員要發揚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精神,進一步發展了獨具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科技倫理思想。胡錦濤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科技倫理思想,強調人在科技實踐活動中的主體性和重要性,要使科技成果普惠于民、改善民生,使科技與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他還強調,科技人員要繼承和弘揚優秀職業倫理精神,“發揚愛國奉獻、頑強拼搏、團結合作、開拓創新的精神”[7]。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形成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科技倫理思想,構成了習近平關于科技倫理重要論述的直接理論淵源。

3. 豐富智慧滋養:中國傳統科技倫理思想

科技倫理問題并非新生問題,人們對其思考和探索由來已久。眾所周知,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燦爛文明的民族,我們一度在科技創新方面領先于世界各國,習近平曾引用過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先賢名言,無不凸顯了中華民族崇尚創新、追求突破的品格。事實上,在中國悠久的科技發展歷程中,除產生了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外,也形成了一整套的科技倫理思想,如宣揚造福人類的科技倫理原則、頌揚相互協作的科技倫理規范等,這些都為習近平關于科技倫理重要論述提供了豐富的智慧滋養。具體而言,中國傳統科技倫理注重“以道馭技”,意指技術行為和技術應用要受道德規范的制約,對利于國計民生的技術發明要大力弘揚,對一些“奇技淫巧”要加以限制和禁止,即“術不可不慎”(《孟子·公孫丑章句上》)。墨家也強調要“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墨子·尚賢》),實現“德行”與“道術”的有機結合。正如李約瑟所言:“早期的墨家著意于倫理、社會生活與宗教;而后期的墨家則頗注重于科學的邏輯與科學及軍事技術?!盵8]不僅如此,中國傳統科技倫理還具有濃厚的以人為本傳統,認為人在科技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夫稼,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養之者天也”(《呂氏春秋·審時》)。在人與物的關系中,重人力而輕物力,強調人是器物的主宰,如“人為物本,物因人而用”“用水有良法,假物役機智”(王禎《農書》)。在技術應用方面,認為有利于人是技術發展的根本目的,“故所為功,利于人謂之巧,不利于人謂之拙”(《墨子·魯問》),即衡量科學技術、發明創造的功效價值,要看其是否對民眾有利。此外,天人合一、人與自然交融的價值理念也是中國傳統科技倫理的一大特色,這為解決當代科技與道德的關系問題提供了有益借鑒??傊?,中國傳統科技倫理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是中國先賢對科技發展的深刻思考,反映了科技發展的客觀規律,具有一定的當代價值。

二、 習近平關于科技倫理重要論述的基本內涵

習近平結合人類發展的時代特征和當前科技發展所面臨的現實問題,高瞻遠矚,洞察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深刻闡明了科技對于人類生活的巨大價值,創造性地發展了符合中國國情的科技倫理思想;同時對當前科技發展實踐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以深沉的歷史使命感和強烈的擔當精神,進行了深入思考和系統闡發,形成了新時代關于科技倫理的系列重要論述。

1. 科技發展要關注現實,造福于民

從歷史來看,人類的很多發明成果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深刻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但科學技術為誰服務始終是一個根本的價值取向問題。在習近平看來,科學技術要為全人類造福,而不是只為少數人服務。2014年6月,他在國際工程科技大會上發表演講時指出:“共創人類美好未來,是工程科技發展的強大動力,全球工程科技人員要切實承擔起這個歷史使命?!盵9]科學技術的發展不能“畫地為牢”,在科技發展、科技創新方面要有整體思維、大局意識,要致力于將科技進步成果應用于全人類,使其在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發揮出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對于關系人類整體福祉和前途命運的重大科技創新,習近平總是站在全人類的立場上觀察和思考問題。當前,人類面臨著許多共同的挑戰和難題,如環境污染、資源枯竭、貧富差距拉大等,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大力推動科技發展與進步,使其幫助人類解決現實問題,增進人類福祉。也就是說,在進行科學研究時,必須秉持正確的價值立場、價值導向,堅持科技發展服務于、造福于全人類,而不是脫離于、危害于全人類,這也是習近平關于科技倫理重要論述的核心內容,充分體現了他心系民生福祉的博大情懷和開闊胸襟,“我們要大力發展科技事業,通過科技進步和創新,……使人們在持續的天工開物中更好掌握科技知識和技能,讓科技為人類造?!盵10]。

科技發展的動力在于同社會發展和人民需求相結合,如果僅將其作為個人雅興而自娛自樂,把科技發展局限于實驗室,則會極大地隔絕科技發展與社會現實的聯系,束縛科技發展的生命力,因此必須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轉化,使科學技術滲透和作用于社會現實,將引發社會現實的巨大變化,如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等,繼而增強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所以說,科技創新是前提,科技應用是關鍵。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諸多方面的困難和挑戰,而應對之策就是要加快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使科技創新真正發揮出引領性、支撐性的重要作用??萍汲晒挥型瑖倚枰?、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唯有立足現實、關注現實,才能使科技發展在改善民生、造福于民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翱茖W研究既要追求知識和真理,也要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盵11]總之,習近平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衡量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標準,倡導把科技活動與人民群眾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主張用科技來造福人類、改善民生。這一主張彰顯了濃厚的民本思想和為民宗旨,為科技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2. 科技工作者要正心明志,修身立德

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在創新的道路上,他們不僅要有豐富知識、深厚學養這些“硬功夫”,而且要正心明志、修身立德,養成良好的職業倫理與道德規范,不斷修煉和提升“軟實力”。習近平十分重視人文價值對科技活動的指引和支撐作用,他指出:“在科技領域取得成就,不僅需要豐富的科技知識、創新的思維能力,還要有高尚的思想品格、頑強的拼搏精神?!盵12]

一是要有正確的價值目標和人生理想??萍脊ぷ髡邚氖碌氖聵I關乎千家萬戶,要把個人利益與國家、社會利益結合起來,在推動國家發展、民族振興中實現自我價值,持續為社會進步、民生改善作出貢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只有樹立造福國家、服務社會、惠及大眾的遠大理想,才能創造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科研業績來。習近平強調:“要教育和引導廣大科技人員特別是青年科技人員始終把國家和人民放在心上,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創新,報效祖國?!盵13]16從現實來說,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廣大科技工作者應堅持科學的價值導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事業觀、義利觀,學習鐘南山院士的“國士之風”和擔當本色,把科學精神、博愛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結合起來,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積極投身于疫情防控的斗爭中,在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非凡工作中實現人生價值。要強化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切實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科研成果運用于戰勝病毒的第一線,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努力為戰勝疫情貢獻力量,實現科學研究與服務社會的有機統一。

二是要有刻苦攻關、不懈鉆研的品質??萍紕撔虏皇且豁椇唵蔚墓ぷ?,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它需要科技工作者具備不懈探索和矢志鉆研的精神,踏踏實實搞研究,始終保持嚴謹求實、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和不畏艱險、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歷經無數失敗和挫折,才能最終取得成功。因此,沒有堅持不懈、刻苦攻關的精神品質,就不可能有科技創新、科技進步,“廣大科研單位青年要在深入鉆研學問、主動攻克難題中多出創新成果”[13]53。戰勝疫情離不開科學的力量,科學技術是戰勝疫情的強有力武器,無論是疫情的發現、預防還是病患救治、疫苗研制,都離不開科學知識的支撐以及科技力量和手段的運用,正如習近平多次強調的,要堅持“科學防治”。面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迎難而上、砥志研思,科學論證病毒來源,盡快查明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密切跟蹤病毒變異情況,為戰勝疫情提供科學依據,“要鼓勵專家學者增強擔當精神、職業責任,在科學研究的前提下多拿出專業意見和建議”[14]8。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正是廣大科技工作者全力以赴、潛心攻關,才使我們在與病毒的艱難較量中日益勝出。2020年5月,習近平在給袁隆平、鐘南山、葉培健等25位科技工作者的回信中,充分肯定了全國科技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中作出的重要貢獻。

三是要有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是中國老一輩科學家的優良傳統和鮮明品格?;厥走^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們之所以能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取得“兩彈一星”、結晶牛胰島素等重大技術突破,靠的就是上下一心、團結協作的精神。雖然近年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重大進步,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層出不窮,但這種精神依然沒有過時,在新時代依然具有重要時代價值和現實啟示。習近平高度重視我國科技界的倫理道德建設,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應繼承老一輩科學家同心合力、淡泊名利的精神,不斷增強大局意識和協作精神,齊心協力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而不懈奮斗。在與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作斗爭的過程中,需要加強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推動各行業、各領域科研力量的匯聚融合,做到群策群力、共克時艱,習近平強調:“對相關數據和病例資料等,除有法律規定需要保密的外,在做好國家安全工作的條件下,要向我國科技界開放共享”[14]7;需要科技工作者發揚“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腳踏實地進行抗疫攻堅,避免急功近利,克服好大喜功傾向,以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高度負責的精神和科學求實的作風,在破解病毒的攻堅戰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3. 倡導綠色科技,推進可持續發展

從整體上來說,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提高了人類社會的文明程度,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同時也改變了人類的自然觀??茖W技術的進步使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大為提高,也助長了人類駕馭自然、征服自然的欲望,以致在實踐中違背自然規律、過度開發自然的行為屢有發生,引發了一系列的生態問題,如水土流失、氣候變暖、土壤污染等,科學技術發展的負面效應不斷凸顯。非法銷售、肆意食用野生動物等不道德、不文明行為也日漸暴露于眾,引發了人們的深刻反思。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5.4%的受訪者認為食用野生動物行為常見,22.3%的受訪者曾食用過以野生保護動物為原料的食品、藥品及保健品,19.7%的受訪者曾使用過野生保護動物的制成品,如衣服、裝飾品等。[15]對自然資源掠奪性的開采和使用,對野生動物的濫捕濫殺、肆意食用,反映了一些人以征服者、主宰者自居,對大自然缺乏足夠的敬畏和尊重,是一種不文明生活方式和非理性自然觀的體現。破壞自然生態環境,打破生態平衡,不利于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極有可能會“引火燒身”,引發大自然的報復和懲罰,導致人類付出慘重代價。習近平深刻指出:“我們早就認識到,食用野生動物風險很大,……堅決取締和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堅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盵14]12所以,人類應深刻反思自己的行為,遏制自己的貪欲和狂妄自大,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構建人與動物共存共利的生命共同體。

隨著人類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山清水秀的綠色環境越來越期待。而無論是應對資源消耗過度、環境持續惡化的局勢,還是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都需要轉變發展思路,依靠科技創新建立綠色發展新模式?!熬G色科技成為科技為社會服務的基本方向,是人類建設美麗地球的重要手段?!盵9]所謂綠色科技,即以防治環境污染、維護自然生態平衡、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主旨的科技活動。倡導綠色發展,必須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加快發展綠色產業。習近平指出: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涉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生態文明制度建構、資源能源節約利用等諸多方面,“不僅要從政策上加強管理和保護,而且要從全球變化、碳循環機理等方面加深認識,依靠科技創新破解綠色發展難題,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11]。事實上,倡導綠色發展理念,不僅是發展問題,更是自然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問題,要從哲學、倫理學層面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類不能把人與自然定位為主仆關系,不能僅從自身利益出發對自然肆意掠奪、竭澤而漁,不顧子孫后代的發展利益,而是要為他們留下一定的發展空間。習近平反復強調應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通過技術創新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妥善處理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在發展問題上,要堅持正確的義利觀,不僅要看到經濟效益、經濟利益,而且要看到人的價值、自然的價值,更要重視科技的作用,“發展科學技術是人類應對全球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11]。唯其如此,才能實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三、 習近平關于科技倫理重要論述的價值意蘊

習近平在繼承我國科技倫理思想的基礎上,充分結合中國的現實國情,基于新時代的科技發展視角,深入研究探討了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科技倫理實踐中出現的許多重大問題,逐步形成了關于科技倫理的重要論述,立意深遠、內涵豐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1. 創新理論:馬克思主義科技思想的新發展

習近平關于科技倫理重要論述繼承了以往我國科技倫理思想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科技倫理思想在當代中國的最新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科技倫理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從本質上來說,習近平關于科技倫理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科技倫理思想的繼承、豐富和發展,二者是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關系,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開放品格。理論立足于實踐、根植于實踐,習近平關于科技倫理重要論述緊密結合中國科技發展實踐,順應世界科技發展潮流,深刻反映當代中國與世界的最新發展變化,是在不斷總結歷史經驗和現實規律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習近平關于科技倫理重要論述中關于科學技術與道德的關系、關于科技發展的原則等,既繼承了前人的優秀思想,也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時代特色,體現了歷史與現實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它集中體現了近年來中國共產黨關于科技發展與科技倫理的新觀點、新論斷、新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其巨大的理論勇氣和強烈的創新精神,彰顯了其敏銳的時代眼光和深厚的理論修養,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時代價值。

2. 面向實踐:中國科技事業健康發展的行動指南

當前,中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在這期間,保證科技事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皩崿F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必須具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盵16]當今世界,科技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沒有科技事業的發展和科技實力的提升,很難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16]。近年來,我國科技事業進步顯著,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科技創新能力不能增強,這些成就都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取得的,所以馬克思主義科技倫理思想是中國科技事業發展的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發展面臨著新的環境、新的任務。作為馬克思主義科技倫理思想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關于科技倫理重要論述深刻反映了世界科技發展的客觀規律,反映了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時代呼喚和現實要求,更加強調科技發展的為民取向,更加倡導科技人員的修身立德,成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行動指南,具有重要的實踐導向作用。

3. 價值引領:引導人們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有益啟示

在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廣大科技工作者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的相關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中涉及了科技活動的基本價值導向、科技人員的基本素養等方面內容,為科技工作者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供了有益啟示。具體來說,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樹立正確義利觀,注重科研成果的現實轉化,使科研成果在抗擊疫情的現實實踐中發揮出最大效用;要正確處理好整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把全部精力和才智投入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權益中;要打破“一畝三分地”的狹隘觀念,增強協作能力,做到通力配合、協同攻關,加強有關實驗數據、臨床病例、流行病學統計等數據、成果的開放共享,圍繞一線疫情防控需要,聚焦重大目標和核心關鍵技術,加強產學研深度合作,形成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不可否認,科學技術是戰勝疫情的有力武器,科技創新是征服病毒的不二法寶,但科技工作者只有弘揚“求真求實、求善求美”的科學精神,秉持“科研濟世、治學為公”的博大情懷,才能為人類以最小的代價、最高的效率破解病毒、戰勝疫情作出中國貢獻。對于廣大人民群眾來說,要樹立正確生命觀、生態觀,從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等方面進行深刻反思,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改變人類無所不能、可以為所欲為的錯誤認知,尊重自然發展規律,尊重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樹立生命之間共生共存、息息相關的新理念,并以實際行動承擔起保護自然的義務。

4. 貢獻世界:化解人類科技倫理難題的中國方案

科學技術是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有力工具,時至今日,科學技術深刻改變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的自由解放。但只有合理利用科學技術才能為人類帶來利益,否則,科學技術就有可能會給人類帶來極大危害。揆諸現實,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網絡技術的發展極大提高了人類的生產效率和生活便利性,但同時也帶來了個人信息泄露、網絡謠言四起等問題;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對核能的和平開發與利用,但核戰爭、核訛詐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此外,基因工程、器官移植、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也給人類帶來了無數隱憂和潛在威脅,引發了很多的倫理道德問題,深深困擾著人類社會。正如馬克思所言:“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破壞為代價換來的?!盵17]尤其是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興起,生命技術、信息技術等使人類社會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也給人們的倫理價值觀帶來一定的挑戰。對于這些人類社會普遍面臨的共同難題,習近平關于科技倫理重要論述提供了解決問題的創新思路和中國方案。事實上,所謂科技倫理問題,最根本的就是科技研究、運用中的道德關系問題,即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運用對人類社會有利還是有害的問題。雖然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對此問題的標準和衡量角度有所差別,但在習近平看來,最根本的是不能危及人類的整體利益和根本利益,這是科學技術發展的根本原則。習近平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角出發,認為科學技術應該求真向善,應以惠及民眾、造福于民作為終極追求,在推動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實現普遍繁榮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這無疑是飽含東方智慧、彰顯天下情懷的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強調 緊密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推動改革補短板強弱項激活力抓落實[N].人民日報,2019-07-25(1).

[2] 習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 協同推進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N].人民日報,2020-03-03(1).

[3]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加強領導做好規劃明確任務夯實基礎 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N].人民日報,2018-11-01(1).

[4] 保爾·拉法格,等.回憶馬克思恩格斯[M].馬集,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2.

[5] 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0.

[6]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33.

[7] 胡錦濤.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4-06-03(1).

[8] 李約瑟.中國古代科學思想史[M].陳立夫,等,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188.

[9] 習近平.讓工程科技造福人類、創造未來——在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4-06-04(2).

[10] 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4-03-28(2).

[11] 習近平.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6-01(2).

[12] 習近平.科技工作者要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多作貢獻——在中國科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祝詞[N].人民日報,2011-05-28(2).

[1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14] 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J].求是,2020(4).

[15] 55.4%受訪者感覺食用野生動物行為常見[N].中國青年報,2017-03-16(7).

[16] 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29(2).

[17]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0.

(編輯:牟世晶)

倫理反思的科技發展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科技回答的是“是什么”的問題,這是物質世界本身的客現存在;倫理回答的是“應該是什么”的問題,這是一種主觀的價值取向,從這一角度來說,科技與倫理本應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但近年來科技倫理確成了熱門話題。那么,科技本身究竟有無倫理問題,“科技倫理”這一概念及其所代表的學科門類能否成立,就目前而言,學術界是有不同看法的。筆者認為,科技倫理要有能夠存在的理由,就必須確立科技倫理研究的對象。

關鍵詞:科技倫理;科技人;社會人;角色主體

科技本身究竟有無倫理問題,“科技倫理”這一概念及其所代表的學科門類能否成立就目前而言,學術界是有不同看法的。在探討這一問題之前,我們必須首先弄清楚“科學”、“技術”、“倫理”的基本概念。

科學一詞的內涵與外延非常豐富,本文所說的科學,是指包含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科學??茖W,就是人類探求客觀物質世界的結構及其運動與變化的規律而進行的一種特殊的認識與實踐活動。技術。是人類根據科學知識有目的地利用、改造和控制自然界或客觀對象的手段和方法的總和。倫理,是指在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相互關系時應遵循的道理和準則。即人際之間符合某種道德標準的行為準則。

科學與技術兩者雖有所區別。但在科技一體化的今天、在大科學時代,兩者又是—致的,科學與技術的分界越來越模糊,出現了科學技術化,技術科學化的局面,“科學是理論化的技術,技術是物化的科學”。因此,在以下的論述中,本文不再把“科學”與“技術”分別論述,而是將“科技”與“倫理”對應論述。

科技回答的是“是什么”的問題。即客觀物質世界的結構及其運動與變化的規律是什么?!笆鞘裁础钡膯栴},是物質世界本身的客觀存在,沒有特別的“倫理”??茖W發現水流運動的規律是:水往低處流;這一發現本身不存在“倫理”問題,水流運動本身的規律一水往低處流,這一規律本身也不存在“倫理”問題。

倫理回答的是“應該是什么”的問題,這是從人類主體的需要的角度而形成的期望和評價標準,是一種主觀的價值取向。水往低處流,這是水流運動本身的規律,但人們卻有了“洪水猛獸、水深火熱,”與“水潔冰清、綠水如帶”的不同價值評價。評價的不同。取決于利益主體需要和期望的不同,而與水流運動本身的規律及發現這一規律毫無關系。

可見,科學技術是關于事實的知識,其對象是外在的自然I倫理道德是關于價值的判斷,其對象是人的內心世界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兩者屬于不同的領域?!獋€是客觀的事實存在,—個是主觀的價值取向。從這一角度來說,科技與倫理本應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但近年來科技倫理確成了熱門話題。對科技倫理持肯定態度的學者則認為,“科技倫理’這一概念決非‘科技’與‘倫理’這兩個概念的簡單相連,它實際上是源于人們對科技發展與人類發展關系的深層思考。是科技發展對我們現有倫理道德和哲學觀念所提出的嚴重挑戰,是事關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币驗?,“科技不會自動造福于人類,要使科學造福于人類的目標真正實現人類必須把對科學技術的運用置于正確的倫理控制之下。否則,科學只能成為把我們推向災難深淵的幫兇”??茖W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科學技術的發明與應用在給人類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其負面影響也愈演愈烈;大片森林毀滅、多種珍稀動植物物種絕滅、巨大的臭氧層空洞、與日俱增的溫室氣體效應、土地與食品的毒化以及核武器毀滅全人類的殺傷力等等,…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如何規范科學技術研究、發明的行為及其應用后果?科學家應對其發明承擔怎樣的責任?諸如此類的科技倫理問題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特別是“隨著經濟發展市場化與科學技術社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科技發展越來越多地受到外在因素的制約??萍既藛T面對的誘惑與掣肘大為增加辯技活動中的倫理失責現象屢有發生,科技倫理失責問題日漸凸顯?!庇捎凇敖詠淼目茖W技術早已不再是純思辨的理論知識,科技探索也因而不僅僅與客觀真理及其法則有關。相反,近現代科學技術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就已經是一種行動了,已經是和特定目的相關并且具有深遠社會影響的實際行為。因而,科技活動就與人類其他行為一樣,勢必要有關涉行為后果的‘責任’概念,要受法律與倫理的制約?!本C上所述,加強和推進科技倫理的建設就勢在必然。

疏理上述對科技倫理持肯定態度的學者觀點,有如下幾點:其一,科技不會自動造福于人類,只有在正確的倫理控制之下,才能實現造福于人類的目標;其二,科學技術的發明與應用在給人類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其負面影響也愈演愈烈;其三,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科技工作者面對的誘惑與掣肘大為增加,科技活動中的倫理失責現象屢有發生,其四,近代以來的科學技術早已不再是純思辨的理論知識,而是具有深遠社會影響的實際行為,因而要受倫理的制約。

那么,上述觀點能否充分支撐科技倫理的存在呢?換句話說,科技倫理作為一門學科是否成立呢?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前,我們先對上述觀點作一個粗淺的邏輯分析。

對科技倫理持肯定態度的學者的第一個觀點是?!翱萍疾粫詣釉旄S谌祟悺?。為說明這一觀點,他們在列舉出諸如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核武器可以毀滅地球幾十次、抗生素濫用給人類帶來危害、“克隆人”會成為一支可怕的異己力量、廣泛的農藥污染、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溫室效應、白色污染、空氣污染、水的污染、不斷增加的種種新的疾病等等,以此為根據來說明“科技不會自動造福于人類”;但與此同時,他們忘記了與此同理的另一個觀點,那就是“科技也不會自動危害于人類”。無論是“造福于人類”還是“危害于人類”都不是科學技術“自動”作用的結果。而是人類的自覺和不自覺“活動”的結果。

對科技倫理持肯定態度的學者的第二個觀點是科學技術的負面影響愈演愈烈。這里有個明顯的邏輯思維“跳躍”。就是從“科技本身”直接跳躍到“科技成果應用”。如前所述,科學技術回答的是“是什么”,是關于事實的知識,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因此,“科技本身”不存在正面效應還是負面效應、正面影響還是負面影響的問題;如核列變規律。無論是資產階級去認識它還是無產階級去認識它、無論是美國去認識它還是朝鮮去認識它。其反應原理都是相同的,核列變規律本身并不因此而發生改變,可見,核列變規律本身以及認識和掌握這一規律本身不存在正面影響還是負面影響的問題,只有將這一認識成果應用來造原子彈還是造核電站時才會有正面效應還是負面效應、正面影響還是負面影響的價值評價。因為,科技說到底所充當的僅僅只是作為實現人類某一需要(目的)的工具或手段。只有當科技成果應用于社會實踐之后才帶有事實上的價值判斷。

對科技倫理持肯定態度的學者的第三個觀點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活動中的倫理失責

現象屢有發生。這里有必要對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活動作一個具體分析:一是作為“科技人”的科技活動,一是作為“社會人”的科技活動。

作為“科技人”的科技活動。是指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活動??萍脊ぷ髡咴诳蒲谢顒又幸袷靥剿骶?、實證精神、創新精神、獨立精神等科學精神,做到不弄虛作假、不偽造數據、不抄襲剽竊,力戒浮躁,堅持嚴謹、嚴肅、嚴格的科學作風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自覺糾正科研工作中的不正之風和不良行為;這實際上提出的是科技工作者的職業倫理責任問題,而職業倫理、職業道德是任何一種行業、職業都存在的問題,是共性,共性的東西不可能成為一個學科門類得以成立的“獨特材質”。

而作為“社會人”的科技活動,是指科技工作者運用,科技成果于社會中的活動??萍既藛T運用科技成果的活動所涉及的倫理問題屬社會倫理而不是所謂的科技倫理,因為,這時科技工作者的活動已不是“科研活動”而是“社會活動”了。

在這樣的“社會活動”中,如涉及到政治問題,則屬于政治倫理,涉及到醫學問題,則屬于醫學倫理,涉及到商業問題,則屬于商業倫理,這時,倫理責任的承擔主體也不再是“科技人”而是“社會人”了。

對科技倫理持肯定態度的學者的第四個觀點是,近代以來的科學技術早已不再是純思辨的理論知識,而是具有深遠社會影響的實際行為,因而要受倫理的制約。按此觀點的邏輯是:作為理論知識的科學技術是不受倫理的制約的,只有作為實際行為且產生了深遠社會影響的科學技術才受倫理的制約。那么,這里的“實際行為”究竟指什么呢?科學技術中什么樣的“實際行為”才會產生深遠的社會影響呢?很顯然只能是科技成果的運用,純理論的科技知識,如果束之高閣而不被運用于社會實際中是不會產生深遠社會影響的??萍汲晒倪\用既超出了科技回答“是什么”的范圍,即科學事實、科學規律本身的范圍,也超出了科技人員所能掌控的范圍,因為??茖W的成果一旦出現就屬于全人類(科學的公益性),成果的生產者(科技人員)對這些成果如何使用完全沒有控制能力。發現核列變規律的科學家,決定不了核列變規律在運用中是造原子彈還是造核電站,發明青霉素的科學家不可能控制抗生素的濫用,發明汽車的人也預見不了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會超過戰爭死亡人數,可見,這里涉及到的倫理問題顯然不是科技倫理所能回答的問題。

從上述分析可知,對科技倫理持肯定態度的學者顯然是把由人類的科技活動引發產生的相關社會倫理責任、把科技成果運用中產生的倫理關系、把科技工作者應有的職業道德等都歸結為科技本身的倫理問題。用這種歸結來肯定科技倫理能夠作為一門學科而成立,其根據顯然是不充分的。

那么,科學技術能否進入倫理學的視野呢?換句話說科技倫理在什么維度上才能夠作為一門學科而成立呢?筆者認為,科技倫理要有能夠存在的理由。就必須確立科技倫理研究的對象。一些學者在論述科技倫理研究的對象時,似乎包括了從科學到技術的所有方面。從而走向一種“泛倫理主義”。

任何一門學科其研究對象都應是確定的而不是無所不包的,科技倫理要作為一門學科而成立研究對象僅限于以下兩個方面:

1.科技活動主體的后續研究倫理責任??萍脊ぷ髡呤强萍蓟顒拥闹黧w,如前所述,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活動同其它任何一種行業、職業的活動一樣都必須遵守職業道德,這是共性;但科技活動既然不同于一般的社會活動,那么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活動也就應該有它獨特的道德要求,這是個性。

對科技工作者獨特的道德要求是什么呢?這就是科技工作者必須回答與“是什么”相關的后續的一系列問題,即后續研究的倫理責任問題。如前所述,水往低處流這是水流運動的規律,這一規律本身不存在“倫理”問題,發現這一規律本身也不存在“倫理”問題;但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活動不能局限于或停留于只回答“水是往低處流”這一水平上,還必須回答與此相關的一系列問題,如水在什么情況下將不能往低處流?當水不能或不能順利往低處流時將引發什么嚴重后果?當地震導致山體滑坡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時,水就不能往低處流,當冰凌嚴重阻塞河道時,水就不能順利往低處流,但堰塞湖堰體的垮塌或潰決,冰凌導致的凌洪泛濫,這一切都會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重大損失,科技工作者必須從技術上提出應對這類嚴重后果的防范措施。如果從科技的常規工作來說,科技工作者只要回答清楚水為什么往低處流就行了,顯然這不是科技的常規工作,這是科技工作者基于責任倫理而應有的后續研究工作,這就是科技活動主體的后續研究倫理責任。

2.科技成果應用前的預見、通告、建議倫理責任。雖說科技成果的社會應用超出了科技工作者所能掌控的范圍,但由于科技活動獨特的知識要求,科技工作者作為專業人員,具有一般人不具有的專門的科技知識,他們對某項科技成果可能給人類帶來的福利或可能給人類帶來的危險,有著比一般人更早、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他們特有的專業科技知識和特殊能力決定了他們首先應該承擔“預見”的倫理責任。雖說發明青霉素的科學家不可能控制抗生素的濫用,但在對科技成果后續研究的基礎上。他們應該預見到如果抗生素被濫用將帶來的危害:雖說發明汽車的人也預見不了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會超過戰爭死亡人數,但他們也應該預見到如果汽車存在安全隱患(剎車失靈、輸油管漏油等)將帶來的嚴重后果。但是,由于現代科學技術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的歷史發展,現代科學技術已形成一個復雜的功能信息系統和發展系統,即已成為不同于以往的“大科學”了。在現代大科學背景下,單個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活動過程中的決定權有限,許多科技活動的進行必須多學科配合、協調,才能很好展開,象環境污染、生態平衡失調、人口膨脹、能源危機等問題都必須依賴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綜合研究才能合理解決?!斑@時,科技工作者就應履行‘通告、建議’的倫理責任。即將其預見結果如實通告有關決策部門,并積極參與決策者的決策過程,提出自己中肯的建議,正面影響決策者的行為?!ǜ?、建議’的倫理責任還包括科技工作者應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有效地向公眾傳播科學,促進公眾正確地理解科學”,積極引導科技成果的正確應用。

如前所述,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活動分為兩部分,一是作為“科技人”的活動——是作為“社會人”的活動,這屬于兩類不同的角色主體,不同主體應有不同的倫理道德要求??萍脊ぷ髡哌x擇作為“科技人”的角色主體,就只承擔作為“科技人”活動的倫理責任,而不能要求他們承擔科學成果應用中的所有社會倫理責任,因為,作為“社會人”角色應承擔的倫理責任不屬于科技倫理討論的范疇。

由于人們社會角色的不同,決定了人們承擔的社會倫理責任的不同??萍脊ぷ髡咦鳛椤翱萍既恕迸c作為“社會人”的不同角色決定了他們承擔著不同的倫理責任。毫無疑問,科技工作者作為社會中的個體,他們要用他們的科技活動服務于社會,對社會負有責任,但這種責任屬于社會倫理涉及的范疇而非科技倫理的職責??傊萍脊ぷ髡卟粦?、不可能、也無能力對全部社會問題負責任強行要求科技工作者個體承擔只有社會主體才能承擔的倫理責任,就會走向一種“泛倫理主義”。明確科技工作者應該恪守什么樣的倫理責任,我們才能確立科技倫理存在的理由和維度。結論:科技倫理只存在于科技活動主體的后續研究倫理責任和科技成果應用前的預見、通告、建議倫理責任的范疇中。

責任編輯 仝瑞中

倫理反思的科技發展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是一個完整的新的發展觀,其中蘊涵著豐富的經濟倫理思想,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終極關懷。發掘科學發展觀中的經濟倫理思想,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關鍵詞:經濟倫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目前,中國已經被視為世界經濟發動機(EconomicPowerhouse)之一,是繼美、日、歐之后的第四大世界經濟支柱[1]。然而,當人們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成果歡欣鼓舞的同時,一系列嚴峻的社會問題卻日益凸顯:倫理道德失范、生態環境惡化、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矛盾突出,等等。

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根據當今中國經濟、社會的現實狀況,提出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用“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茖W發展觀是中共和中國政府立足當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提出的切合當代世界發展趨勢的一種新的發展觀,蘊涵著豐富的經濟倫理思想。

二、科學發展觀與經濟倫理思想

所謂經濟倫理思想是指人們在現實的社會經濟活動中產生的調整人們利益關系,評價人們經濟活動,規范人們思想行為的道德理論和觀念。經濟倫理思想自古有之,而經濟倫理學則是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它的誕生有效地整合了經濟學與倫理學這兩大學科,為經濟領域不斷涌現的倫理問題的解決奠定了基礎。

三、科學發展觀中的經濟倫理思想

(一)科學發展觀以“以人為本”的經濟倫理思想為基礎

人是經濟活動的主體,也是經濟倫理的主體??茖W發展觀中的人本主義思想主要體現在:第一,它充分肯定了人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主人,居于社會歷史的主體地位??茖W發展觀要求以人為本,校正了傳統的以物為本的發展模式對GDP的盲目追求和對人的利益的漠視,要求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重視人的社會主體地位及歷史創造者的作用。第二,它把人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以往人們對人缺少人文關懷,對人本身的世界:如人的自由、人的權利、人的生存等關注不夠,不是以人為目的,而是否定人的社會價值和個性價值??茖W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本”即根本、關鍵、核心,就是在發展過程中,要堅持人的價值核心地位。第三,它把人的生存和發展作為發展的最高價值目標,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按婺谴嬖谥A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保?](P294)科學發展觀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的這一理論,它追求每個社會成員的平等發展、完整發展、和諧發展和自由發展。

我國古代由于儒家倫理主導社會的發展,人的發展側重于道德,人成為“道德人”。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由于人對物的依賴性,使人成為“經濟人”。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當代西方國家把人當成科技的“奴隸”,又使一些人成為“工具人”。從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過程來看,人類社會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條件下具有不同的主導價值取向,因而造成了人在發展價值取向上有不同側重的發展趨向,進而造成了人發展的片面??茖W發展觀為人的全面發展開辟了無限廣闊的前景。它克服了道德人、經濟人、工具人的局限,真正按照人的屬性實現人的物質與精神、政治與道德、心理與生理、知識與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二)科學發展觀凸顯了“公平和效率相統一”的經濟倫理訴求

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問題,是經濟倫理研究中的核心問題,也是任何一種發展觀都無法回避的問題。正如厲以寧所言:“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是經濟學倫理問題研究的重要課題。如果能把二者之間的關系講清楚了,那么可以認為,經濟學倫理問題的研究就前進了一大步?!保?](P1)

公平是倫理學的一個重要范疇,它指的是特定的社會歷史時期和特定的人群中,被人們公認是最佳的,或者說與別的規則相比不得不選擇它的,用于評價社會中的競賽規則、交易規則和分配規則等合理與否的價值尺度。在經濟倫理范疇中,公平是調節人們在經濟活動中利益關系的杠桿,它作為一種適當的“變數”成為調節利益關系的倫理尺度。

公平觀包括經濟方面的公平、政治法律方面的公平和倫理方面的公平。其中,經濟方面的公平在社會生活中起基礎性和主導性作用,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基本內容:第一,機會的平等。機會平等是指社會成員在基本平等的條件和規則下,享有平等的競爭機會、就業機會和通過勞動平等地獲取利益的機會,它否定除個人天賦和后天自身條件外的任何特權。第二,經濟公平的核心內容是利益分配的平等。利益分配平等要求利益的初次分配以按勞分配為主,其它分配方式并存;利益的再次分配,要以防止貧富差距過大為目的,把人們之間的收入差距控制在社會普遍接受的合理范圍之內。

效率是資源使用和配置過程中的投入產出比,即在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既定情況下,其產出產品越多,效率就越高,反之,效率就低。效率之所以被賦予倫理道德的意義,是因為:第一,過去純粹從經濟角度追求效率的活動,對人類本身產生了危害,如盲目開發和濫用自然資源,導致環境惡化、資源枯竭,人與自然關系嚴重對立,加速了人類的生存危機等。第二,人類生產活動所依賴的自然資源越來越稀缺,如果不注意科學、合理的利用資源的效率,將會導致這種稀缺性不斷加重。第三,效率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盡可能地滿足人們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它成為實現人類幸福的必要手段、途徑和條件。沒有效率,就無法實現人類的幸福,更談不上促進人自身的發展。

我國在計劃經濟年代,在解決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問題上,實際上堅持的是“公平優先,忽視效率”的原則。國家直接控制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實行“大鍋飯”的分配制度,嚴重損害了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事實證明,這種“公平優先,忽視效率”的原則既無法確保高效率,也無法真正實現社會主義的公平。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提出了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主張。但他同時指出,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并不允許貧富差距過于懸殊。先富是為了幫助后富,最終的目的是達到共同富裕?!吧鐣髁x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保?](P23鄧小平的這些觀點,充分體現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經濟倫理思想。

但是,從實踐來看,“兼顧公平”的原則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城鄉差距、東西部地區間的差距、貧富差距有逐步擴大的趨勢。據有關資料顯示:1997-2003年7年間,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只增加695.9元,不到城鎮居民收入增量的1/5;年均增長速度不到城鎮居民的一半。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1980年代中期的1.8:1,1990年代中后期的2.5:1,擴大到2003年的3.2:1。從人均GDP看,西部人均GDP從1998年的498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522美元,2002年比1998年增長33%。而同期東部人均GDP由1998年的1212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1704美元,增長41%,這說明東西部地區人們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目前我國年收入超過2萬元以上的人僅占人口總數的2.5%,年收入不足2000元的居民數超過了人口總數的50%。改革開放前,我國的基尼系數小于0.2,處于收入分配絕對平均狀態,1998年我國的基尼系數為0.386,接近0.4的國際警戒線,超過高收入國家同期0.328的平均水平,屬明顯偏高。收入差距的擴大使公眾不滿情緒滋生,并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產積極性與社會的穩定。因此,我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和實踐中,應該正確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關系,既要反對以犧牲效率來換取公平的做法,也要反對犧牲公平來換取效率的做法。公平與效率都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要實現的效率是‘兼顧公平’,并以實現公平為目的的效率,社會主義所要實現的公平是以效率為基礎的公平和有效率的公平?!保?](P120)

積極倡導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平觀和效率觀,不但是社會倫理道德發展的具體體現,也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茖W發展觀是我國在“公平與效率”關系問題上的認識的正確回歸,并更加凸顯了“公平與效率相統一”的經濟倫理訴求,蘊涵著使最大多數的人生活幸福的倫理精神和道德原則。

(三)科學發展觀徹底擺脫了“人類中心主義”的困擾

西方傳統的發展觀在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持人類中心主義的觀點。其思想實質是:把人看作宇宙的主宰和絕對支配者,一切從人的利益和需要出發來處理人與宇宙萬物的關系。

人類中心主義發展到極端,必然形成以無限度、無休止攫取自然為前提,以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為核心的發展觀。這種發展觀本質上是反自然的,必然導致人類無視自然界對人的優先性存在、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及各種原始的協調關系,完全根據人自身的需要、愿望去掠奪、索取自然界,最終導致環境惡化、資源匱乏、生態失衡,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陷入困境。

一段時期以來,我國由于受西方傳統發展觀的影響,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上過分強調經濟的發展,而忽視了對自然資源的必要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第一,人口的急劇增長使自然生態環境不堪重負。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一個多世紀以來,人口一直快速增長,人口壓力愈來愈大。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平均每5年增長1億人口。20世紀70年代開始,雖然我國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但由于人口基數過大及增長的慣性作用,目前我國年均人口增長量仍十分龐大,全國人口總數已經超過13億。與日益膨脹的人口相比,我國的自然生態環境卻顯現出先天的脆弱性。我國國土面積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每年受季風影響,33%是干旱或荒漠地區。也就是說,我國55%的國土面積不適宜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由于人口增長與自然的承載能力不協調,使人與自然的矛盾更為突出。第二,人均資源占有量貧乏和高能耗之間的矛盾突出。從資源總量來看,我國的總地質儲量占世界第三位,但從人均占有量來看,我國的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僅是美國的1/10,屬于典型的資源匱乏國家。其中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為世界平均量的1/4,人均耕地擁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氣、銅、鋁等重要礦產資源的人均儲量分別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25.5%和9.7%。[6]2003年我國消耗的鐵礦石和氧化鋁約50%、銅約60%、原油約34%都要依靠進口,許多大宗消費的戰略性資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已相當高。2003年全年,我國消耗了占全球總量30%的原材料和能源,創造的GDP卻只占到世界的4%。第三,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加劇。我國2000年的工業廢氣排放量是14萬億立方米,到2002年又增加了28%,達到18萬億立方米。我國因植被破壞,每年水土流失量達50億噸,相當于每年在全國所有耕地上剝去10毫米的沃土。目前,我國水土流失面積已占國土面積的37%。草原退化面積已經達到9/10,每年仍以200萬公頃的速度在退化;全國沙漠化面積已經達到174萬平方公里,每年仍以3400多平方公里擴展,18個省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

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主席挪威首相布倫特蘭夫人向聯合國提交了一份名為《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該報告的一個明顯目的是要構建一個全球性的倫理基礎。同時,該報告認為人類的生存和健康依賴于把可持續發展成功地提升為一個全球性倫理。[7]在該報告中,可持續發展被定義為:“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子孫后代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彼韵聨讓咏洕鷤惱韮群旱谝?,就空間方面的人與自然的關系而言,可持續發展觀要求用人與自然和睦相處、共存共榮的生態自然觀代替人是自然主宰的強權自然觀,從而確立了人與自然平等相待的經濟倫理關系。第二,就時間方面的現代與未來關系而言,可持續發展觀要求既考慮現在,更著眼于將來,確保子孫后代繁榮昌盛的經濟倫理觀。第三,可持續發展觀要求用理智戰勝欲望,走節制型發展道路,確立新型的發展觀。[78](P76-78)

旨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共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徹底擺脫了“人類中心主義”的困擾,體現了先進倫理文化的發展要求,蘊涵著和諧共處的生態倫理道德。它要求人類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必須限定在自然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之內,以解決人類社會的發展與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

四、結束語

科學發展觀構建了發展的理性精神與發展的倫理意蘊緊密聯系、和諧統一的嶄新發展理念。從經濟倫理的角度來詮釋科學發展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有助于實現社會、經濟、環境和諧發展的最終發展目標。我國正處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之中,經濟、社會的發展必須符合和體現經濟倫理規范,并以其為指導。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倫理反思的科技發展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20世紀90年代之后,企業倫理和利益相關者理論得以逐漸完善和發展。企業要加強基于利益相關者的倫理管理,以“雙贏”策略處理與其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這樣對內可以贏得員工的忠誠,建立良好的員工關系;對外可以贏得公眾支持、顧客滿意、投資者青睞和供應者信任,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企業倫理;利益相關者;倫理準則;價值取向

企業是在社會分工出現以后從事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組織,其參與了社會大生產中生產、消費、交換和分配的全過程,是經濟實體和道德實體的結合體。企業的管理包括研發、物流、生產、銷售、財務、人事、信息和政社關系管理等方面,但由于企業經營是一種合作活動,離不開所有者、員工、顧客、供應者、社區、政府、公眾的合作與支持,甚至也離不開競爭者的存在,企業倫理正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企業倫理概述

“倫”是指人的關系,即人倫,“理”是指道德律令和原則,所以倫理是指人與人相處應遵守的道德和行為準則。按照施泰困曼教授的觀點,道德是指一定的文化界域內占實際支配地位的現存規范,是倫理在實際中的規范,更多用于人,更含主觀、主體、個體的意味;而倫理傾向于一種理論,是指對道德規范的嚴密方法性思考,是高于道德的哲學,具有客觀、客體、社會、團體的意味。一般來說,道德與倫理可以看作同義詞,表示的基本涵義是一樣的。

企業倫理是指任何商業團體或機構以合法手段經營時應遵循的倫理規則,是企業在處理企業內部員工之間,企業與社會、企業與顧客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其基本任務是處理各種利益關系,基本準則主要有公平、公正、誠信、負責?!皞惱斫洜I”是一種極具時代特色的企業經營新理念和新趨勢,是以人為本,以崇高的價值觀為導向,以超越法律的自律精神,積極負責地、合乎倫理地開展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體現了產品營銷、產品推銷、市場營銷和社會營銷的演變過程。佩因在《公司道德:高績效企業的基石》中指出:衡量企業業績的最新標準就是有機整合了道德和財務兩個維度的卓越標準,即企業在追求經濟績效時必須堅持以倫理價值觀為指導。

倫理學是一門綜合科學,其研究的內容涉及到哲學、社會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諸多范疇,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仁愛”、“重義”、“尚禮”、“貴和”和“誠信”就蘊涵著豐富的倫理經營思想源泉。企業倫理問題是20世紀60年代以后管理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關于企業倫理的研究也隨著社會的發展,倫理道德研究的范疇和倫理管理的內容也在隨之改變。20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企業開始普遍接受對企業員工的“社會人”假設并改進諸多不合人性的管理方式;20世紀70年代以后,歐美等國企業開始對“社會公正”、“消費主義”等問題予以重視;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地球環境的惡化使企業對其“社會責任”問題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1974年11月在美國召開的第一屆全美管理倫理學討論會標志著企業管理倫理作為一名學科正式確立。20世紀90年代初期,弗里曼(Freeman)、布萊爾(Blair)、多納德遜(Donaldson)、米切爾(Mitchell)、克拉克森(Clarkson)等學者的共同努力使利益相關者管理理論逐漸開始引人注目,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理論框架,并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世紀70代起,美國、西歐、日本的一些先進的企業,就已經在組織內部建立起嚴格的倫理制度和監管制度,企業不再認為企業的競爭是赤裸裸的斗爭,不再認為打垮對手就是贏得了自己。2001年11月,美國安然公司因做假帳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2002年,美國安達信倒閉、世通公司財務丑聞等一系列惡劣事件震撼了美國與全球業界。中國“第一藍籌股”的ST銀廣夏,因偽造經營業績、虛報財務報表而受到中國證監會的處罰。由此可以看出,企業倫理已成為全球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

二、企業倫理的核心是利益相關者倫理管理

利益相關者最早出現于斯坦福研究中心(現稱SRI)1963年內部備忘錄中的一篇管理論文,最初被定義為“沒有他們的支持,組織就不再存在的團體”,利益相關者最早包括股東、雇員、顧客、供應商和社團。利益相關者是指能夠影響組織行為、決策、政策或目標的個人或團體,或是受組織行為、決策、政策或目標影響的個人或團體,他們或持有股票、有表決權,或者能夠從企業的日常運行中獲得既定的利益,這種關系通常是互惠互利的,即企業與個人和群體總是利益相關的,企業在運行中需要利用利益相關者的資源或影響力。利益相關者分為初級和高級利益相關者,前者包括股東、員工、消費者、債權人、供應商、經銷商和競爭者,后者包括社區、本國政府、外國政府、特殊利益團體、大眾媒體、支持團體和大眾。當代西方企業倫理學家把凡與企業產生利益關系,從而與企業發生雙向影響的個人和團體,包括股東、雇員、顧客、供應商、零售商、社區及政府等,都視為企業的利益相關者。

在傳統企業管理理論中,這些個人或團體都是從企業環境或外生變量的角度被定義的,因而多被排除在企業管理的視野之外。然而在現代西方企業管理理論中,這些個人和團體則被視為企業的構成要素或內生變量,被納入企業管理的范圍,即要求把企業與股東、顧客、社區和政府等關系,作為相互內在、雙向互動的關系,納入廣義的企業管理范圍。

公司的利益相關者的觀點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公司是什么,并且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思考公司應有的經營方式。1994年,美國、日本和歐洲的企業界領袖在瑞士通過的《CAUX圓桌會議企業商務原則》為企業經營提供了商業倫理的基本準則:即企業的經營活動應基于以“共生”和“人的尊嚴”為基點的倫理觀念中,所謂“共生”是指為全人類的利益和幸福而共同生活,共同勞作,使相互合作、共存共榮與正當、公平的競爭兩者并存;“人的尊嚴”則是指把個人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和真正價值作為終極目標。

利益相關者理論的一個重要概念就是社會責任,即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負責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和環境的社會責任。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也是道德規范和準則踐行的組織載體,“功利主義”和“道義論”并不是對立的,沒有永恒的先后順序。利益相關者的每一種權利對企業的決策和行動,都有可能產生支持或抵制,積極或消極的不同影響,這要求企業管理者必須承擔起對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和義務,企業倫理已經成為企業利益相關者管理的核心。

首先,企業倫理是企業正確認識和處理它在社會上、市場上的角色、功能、責任、義務所不可缺少的,可以為企業正確處理它和社會、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提供一種基本的理念、原則和方法,在企業和社會、環境之間建立一種融洽、和諧、協調發展的關系。企業作為一種生產經營單位,它的經濟功能是為社會為市場提供有益的商品和服務,但在提供商品和服務的過程中,會對社會和生態環境產生各種影響,有些影響是消極的負面的,社會為了克服或忍受這種消極的負面的影響,常常要支付一定的社會成本,這就要企業對社會對環境承擔一定的義務和責任,要求企業分清有益和有害、正當和不正當、合理和不合理的倫理道德界限,要求企業提供有益的而不是有害的供求,采取正當的而不是不正當的手段,獲取合理的而不是不合理的利潤和效益,要求企業正確處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三者之間的關系?,F代企業在社會上、市場上的競爭已不僅是經濟上的競爭,還是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上的競爭,是精神文化、倫理道德、文明程度上的競爭。一套建立在合理的倫理基礎上的組織價值體系也是一種資產,它可以帶來多種收益,這些收益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組織功效、市場關系和社會地位(佩因,1999)。

其次,企業倫理是正確處理企業內部各種關系、化解企業內部的各種矛盾、增加企業內部的團結和凝聚力所不可缺少的?,F代企業在管理過程中首先會碰到投資者、經營者、勞動者三者之間的責權利關系問題,這牽涉到如何認識和評價資本、勞動、管理在企業生存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牽涉到如何在分配過程中恰當地處理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問題,同時,這三者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貢獻及相應的利益關系,并不是完全能夠依據技術原則、經濟原則精確地定量確定的,因此在處理這三者關系的時候,還不同程度地要依賴倫理道德原則,即在進行分配的時候,既要從技術原則、經濟原則出發,根據三者的貢獻去分配三者之所得,又要使三者所得的差距符合倫理道德上的公正合理的原則。物質利益原則是現代企業管理中重要的激勵原則,因為人們進入企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一定的經濟報酬和物質利益,同時還有各種社會的、精神文化的、倫理道德上的需要和追求,這就要求企業在管理中除了貫徹物質利益、經濟報酬的原則之外,還要加強企業文化、企業精神、企業倫理的建設和培育,使人們在企業勞動和工作中同時得到文化上、精神上、倫理道德上的滿足、完善和發展。

第三,企業倫理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所不可缺少的?,F代企業制度是處理企業內外各種關系的原則、方式、方法的經?;?、持久化、穩定化、制度化的體現,其根本特點就是“管理科學”?,F代市場經濟正越來越成為一種規范經濟、信譽經濟、文明經濟、法制經濟,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要有經濟上、技術上的根據,又要有倫理道德、社會文化上的根據,即現代企業制度必須在經濟上是有效率的,在技術上是科學的,在社會文化上是文明進步的,在倫理道德上是公正合理的。管理決策的倫理性,是同企業的管理制度、企業文化和社會倫理觀念等方面緊密聯系的,在管理倫理道德標準認識方面,有三種觀點:功利觀、權利觀和公正觀?,F代市場上的企業家是講法制、講規矩、講道德、講文明的現代企業家形象,一個企業越是具有倫理道德水平,就越有可能在市場上和社會上贏得消費者和同行的信任和聲譽,而企業的信用、聲譽是一種無形的資本和潛在的市場,是企業發展中長期起作用的因素。從這個角度看,企業倫理建設雖然直接提高的是企業的倫理素質、倫理水平、倫理價值、倫理形象,但這種倫理素質、水平、價值、形象的提高卻可以轉化為企業的經濟效益,轉化為企業在經濟上的利潤和收入。

從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看,可能有的策略有:贏/贏、贏/輸、輸/贏、輸/輸、贏/輸或贏五種。斯蒂芬·R·柯維認為雙贏(贏/贏)是惟一可行的方案?!皬拈L遠看,如果雙方不能都贏,就會都輸。這就是為什么在相互依賴的狀態中雙贏是惟一正確選擇的理由?!睆亩唐诳?采取贏/輸或贏/輸或贏策略能獲得好處,而從長期看則是下策,這是因為誰也不想輸,看不到贏的輸誰也不愿持續下去,輸的一方自然就會脫離合作關系甚至會進行報復。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義與利是一個多維的價值關系系統,義的內涵包括:公益為義、人道為義和公平為義;利的界定包括:私利為利、物用為利和效率為利。各具三元要素的義與利,構成義利關系的三重結構,即公益與私利、人道與物用和公平與效率的關系。義利關系的三重結構體系,是一個相關的運動體系,在具有倫理二重性的市場經濟中,義與利是能夠和諧統一的。義利共存、共融和共生是義與利關系遞進的三個階段,處理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其實就是處理義與利的關系,這就要求企業從對社會的貢獻出發尋找企業存在的理由,并根據企業性質、行業特點和競爭優勢等選擇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義利”價值觀,至少作到:將企業的合法收入及時在股東、債權人和供應上之間合理分配;尊重員工;真正將消費者滿意視為企業銷售的最高目標;依法經營,照章納稅;保持與相關媒體的良好合作;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積極回報社會;維護生態環境,注重可持續發展。

對合乎倫理地對待企業利益相關者的重要性,強生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詹姆斯·貝克做了精辟的論述:首先,我相信,與我們有重要合作關系的人對信任、誠實、正直和道德行為有深刻而強烈的需求;其次,我相信,企業應該努力滿足所有利益相關者的這種需求;最后,我相信,總體而言,那些最能始終不懈地堅持道德行為的企業比其他企業更能取得成功。衡量企業道德實力的八項指標是:顧客忠誠度、員工忠誠度、股東忠誠度、融資資信度、供銷穩定度、同行聯系度、攝取融洽度和社會美譽度,企業利益相關者倫理管理是企業提高道德實力的過程,衡量的具體標準是:

1.公眾支持。被譽為“日本企業之父”的澀澤榮一認為,只要對國家公眾有益的事業,必定可久可大,而對國家公眾無益的投機之利,必不久遠。從道德層次看,“公”取代“私”上升到第一位的基礎價值地位成為道德判斷的價值標準,是近代經濟倫理思想的升華。價值合理性是近現代哲學凸顯的重要范疇和命題,其主體有充足的理由相信“真、善、美和利”是行為指導的命題和向度,經濟倫理就是規定經濟活動的工具價值合理性和倫理價值合理性的結合與統一。企業作為國家的“公民”,2004年全球CEO論壇認為,其必須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和道德價值;必須履行對人的責任、對環境的責任、對社會發展的廣義貢獻。因此,為避免企業損害社會的利益而遭怨恨,就必須用道德來規范其謀利的行為,并確信其行為合乎社會公眾的利益從而獲得公眾的支持。

2.顧客滿意。卓越倫理體現在企業與顧客的關系上,就是真誠地為顧客著想。為顧客著想意味著站在顧客的立場上研究和設計產品,了解顧客需求、引導顧客需要、滿足顧客需要。為顧客著想,就不會把提高質量僅僅看做是增加利潤的手段,而是企業對顧客應盡的義務,才會自覺抵制利益的誘惑,不做假冒偽劣、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的事情,真正把質量當回事。為顧客著想,就不會漫天要價,而是通過想方設法降低成本,既給顧客帶去實惠又給企業創造利潤。為顧客著想,才會尊重顧客,真誠地為顧客服務,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員工也可以作為內部客戶看待,就是要尊重員工,發揮其才能,根據貢獻度滿足其生理、心理和發展等方面的需要。

3.投資者青睞。投資者更愿意把資金投向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 2001年7月10日,倫敦股票市場推出了“環境穩定、股東關系良好、支持人權”為指標的道德指數后,投向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司的資金是以往的4倍。研究表明,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有更好的經營業績和更多的投資回報。而投資者的青睞,又進一步加強了這些企業的實力,促進其成長。如果投資者對公司采取“用手投票”而不是“用腳投票”,則說明企業的倫理管理是成功的。

4.供應者信任。供應者是企業生產鏈上最重要的利益相關者,資金、原材料、零部件供應者事關企業興衰,供應者一般愿意與信得過的企業打交道,因為與這些企業做生意,風險低,效率高。誠實守信、互利互惠是贏得信任的基礎,作為一種回報,供應商愿意以比一般公司低的價格供應質量可靠的貨源,并與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銀行對信譽好的企業也往往會放寬貸款條件,降低貸款利率。此外,經銷商也愿意為這類企業提供暢通的銷售渠道。

三、加強基于利益相關者的企業倫理管理

從前面的論述可以看出,基于利益相關者的倫理管理,對內有利于使企業贏得員工的忠誠、擁有高素質的員工、建立良好的員工關系、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實行卓越領導;對外有利于贏得公眾支持、顧客滿意、投資者青睞和供應者的信任,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而這些無一不是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這就要求企業以誠信為本,加強企業倫理管理,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1997年,合肥榮事達集團在北京公布的《榮事達企業競爭自律宣言》,其核心是提倡“和商”理念,即倡導相互遵循、平等競爭、誠信至上、文明經營、以義生利、以德興企和嚴格自律等,是中國企業加強企業利益相關者倫理管理的典范。加強企業基于利益相關者倫理管理的主要途徑有:

1.制定并執行企業倫理準則

倫理準則所規范的主要內容是企業與其利益相關者如員工、顧客、股東、政府、社區、社會大眾等的責任關系,它同時包含公司的經營理念與道德理想,不僅是指導企業計劃、決策和業績評價的倫理羅盤,它還能夠從組織倫理的角度指出企業預期的投資者、成員和業務伙伴,并通過一系列的獎懲、審核以及控制系統加以強化和執行。

在實踐中,企業可以從三方面來思考制定倫理準則:(1)目標:組織的最終使命是什么?在逐步完成使命的過程中它的目標有哪些?怎樣實現經濟目標與倫理目標的統一?這些問題將有助于探測組織存在的理由及其創造價值的方式。(2)原則:組織義務有哪些?其合理權利的范圍是什么?其理念是什么?如何作到“義利相融”,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這些問題旨在識別組織的義務、權利和價值觀念。(3)對象:組織的主要支持者有哪些?他們的權利、要求合理權益是什么?

以金融業為例,金融在當代經濟活動中被稱為“國民經濟的神經中樞”,商業銀行作為經營貨幣的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社會公眾對銀行的認識普遍是“嫌貧愛富,扶強不扶弱”,這一方面是社會對銀行的誤解,但也與一些銀行受“唯利是圖”、“見利忘義”和“損人利己”倫理的影響而導致的倫理缺失有關。要使倫理準則要更具效力,必須把倫理準則作為全體員工思想和行動的指南。商業銀行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的“義利觀”,要求全體員工對股東負責、對客戶負責、對社會負責,積極貫徹國家的宏觀金融和產業政策,以“正當、協同、價值、溝通和創新”為原則開展和諧營銷,從源頭上杜絕“違規攬存、以貸謀私、客戶欺詐和虛假披露”等行為,將企業倫理作為長期的資本投資,并在未來的經營活動中形成一種倫理優勢,再將倫理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即將今天的收益轉化為明天的所得。有些銀行通過不斷的摸索和實踐,制訂了倫理準則,包括指導思想、行為準則、服務規范等,教育引導員工并通過績效管理約束員工既要考慮銀行的利益,也要考慮客戶的需求,更要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

2.由上層開始推動倫理建設

中國的企業大致分為三種類型,老板-宗法型、制度-契約型和事業-同志型,分別對應著宗族權威、制度倫理和德性倫理三種模式。建立良好的企業道德行為體系,首先要有一個道德的領導者(安德魯斯,1989),作為成功的企業,應該是一個合乎高標準倫理的公司,高層領導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賦予企業的倫理準則以生命,建立一個支持倫理行為的環境,并在員工中灌輸一種共同承擔的責任感。組織領導率先示范是建立和維持組織倫理最重要的因素。領導要敢于承諾,敢于為自己所倡導的價值觀念采取行動,同時當企業行為與道德義務存在沖突時,敢于以身作則,先思倫理,再行決策,并置倫理價值于決策的全過程。特別是要杜絕三種錯誤認識:一是認為企業是營利組織而非公益性慈善組織,其任務是生產分配交換物質財富和經濟價值,因此無需講究企業倫理;二是認為倫理上有問題的企業采取非倫理的目的和手段,也實現了企業利潤的最大化的目標,因而無須講倫理;三是認為,講倫理道德會使企業增加投入減少收入,對企業來說得不償失。張瑞敏在家電行業里以“揮大錘的企業家”著稱,也正是這把大錘,使“精細化,零缺陷”變成海爾全體員工的心愿和行動,使海爾走向了世界。

倫理準則旨在闡明超越組織實際行為的一種渴望,它可能與驅動組織的體制和過程之間存在不一致性,同時,與傳統較大公司的層階制度相聯系的信息傳播和責任的分離也可能導致重大的義務缺口,因此,對組織結構和組織體制的設計給予充分的注重是加強企業管理倫理建設的必要措施。企業需要對下列體制給予特別注意:領導與監督、雇傭與提升、績效評價與工資報酬、雇傭開發與教育、計劃與目標設定、預算與資源分配、稽查與控制。近年來,西方一些公司創設公司倫理官員的職位或者任命倫理委員會,定期舉行會議討論倫理問題,向企業全體成員傳播溝通倫理準則,對可能出現的違反準則的行為進行檢查,獎勵遵守準則者,處罰違反準則者,不斷審議和更新準則,有力地支持了企業管理倫理的建設。

3.加強員工企業倫理教育

“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企業倫理最終要靠具體的行為個體來完成。管理是對人管理,也是為人管理,人是手段,更是目的,管理對象已經由物轉向人,人本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新模式,也是科學發展觀的新要求。中國銀行特別注重員工企業倫理教育,提高員工對企業價值觀的使命、態度、觀念、思考方式等的認知度和認同感,培養員工對身邊的人與物的敏感度,防止破壞性的道德淪喪。在倫理教育方面,必須根據一些有重大影響的典型事件如2008年的“抗冰救災、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毒奶粉”等,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等活動,開展“企業倫理和社會責任大討論”活動,采用課堂講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典型示范、環境熏陶等多種方法對員工進行倫理教育,加深他們對倫理意識和履行倫理規范的能力,從而改善自身行為,努力實現企業的倫理目標。這樣,道德倫理風范不再是企業必須維持的一個負擔,而是統治一個企業的精神風貌。

4.加強社會監督

企業作為社會的成員,對企業的監督應是一個全方位的監督,可以從法律監督和環境監督兩個方面來實施。

(1)法律監督。法律手段作為國家的一種強制性手段,是全社會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以法律監督為手段促進倫理建設,一是依靠國家強制力來執行,可以提高倫理的權威性,使企業倫理其獲得社會的普遍認同,成為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遵守的原則。二是可以增強道德的規范性,通過法律條文將一些倫理要求條文化,制度化,做到有章可循,并使企業其行為規范化。三是可以強化道德的監督性。法律監督以強制為特征,是更嚴厲的治惡性手段,對各種非道德行為必定會起到震懾作用,強制性地為企業行為確定價值取向。如國家頒布的節能減排、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法律就是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強制要求。

(2)環境監督。環境監督是檢驗企業是否履行道德義務必不可少的手段。嚴格的環境監督則能夠防患于未然,使企業棄惡性從善,加速道德風氣的改善。環境監督包括三種方式:第一,傳播監督,即大眾傳播媒體對企業善行的褒揚和惡性行的譴責,這種監督通過社會輿論效力,使善行者受到社會的尊重,惡性行者受到鄙視,從而提醒企業時時檢查自己的行為。第二,人際監督。目前,企業的人際關系流動性與陌生性也相應增加,企業的競爭者、合作者、服務對象的范圍越來越廣,通過彼此監督或通過成立官方的、行業的或民間的行業協會監督,可以使企業的行為進一步符合道德規范,這樣有利于企業間擴大交往,有效促進企業日常行為的改善,維護社會生活的正常秩序。

參考文獻:

[1]斯蒂芬·P·羅賓斯.管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2]龔天平.倫理經營詮釋[J].倫理學研究,2006(1).

[3]A.賣金太爾.德性之后[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4]王琦.當代金融活動中的儒教倫理探析[J].浙江金融,2006(12).

[5]StainerA Lan and Lorice Stainer. Is it Ethical to Compete onEthics? [J].Business,1995(4) .

[6]趙德志.現代西方企業倫理研究進展[J].哲學動態,2004(7).

[7]肖擁軍,李必強.國內利益相關者理論應用研究回顧》[J].商業研究,2008(7)

[8]丁瑞蓮.金融發展的倫理基礎[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6(6).

[9]歐陽潤平.衡量企業道德實力的八項標準[J].道德與文明,2003(4)

[10]葉國燦.倫理經營:現代企業管理創新的理性選擇[J].財經論叢,2006(3).

[11]歐陽潤平.義利觀新論[J].求索,2000(6).

[12]余衛東龔天平.組織倫理略論[J].倫理學研究,2005(3).

[13]成剛.企業與利益相關人的共生[J].上海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4)

[14]王家智.商業銀行倫理失范行為分析及預防對策[J].中國金融,2006(22)

[15]劉勝良.淺析企業倫理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的機理[J].宜賓學院學報,2008(4)

[16]嚴安.現代企業倫理經營的思想和實踐基礎[J].前沿,2006(10).

[17]賴海燕,舒曉村.企業管理倫理模式初探[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5).

[18]孫蓓.企業社會責任新探[J].商業研究,2004(9).

[19]王克嶺,姚建文.道德的管理者語境下企業決策的倫理思考[J].企業經濟,2008(3).

[20]陳宏輝.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理論與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3(9)

責任編輯:李建君

倫理反思的科技發展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生態社會主義和中國傳統“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重要理論來源。根據科學發展觀的倫理要求,以人為本倫理觀、可持續發展倫理觀、生態經濟倫理觀以及和諧倫理觀這四條倫理原則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倫理內涵體系。

關鍵詞:生態社會主義;“天人合一”文化;生態文明;科學發展觀;倫理內涵體系

傳統意義上狹義的“生態”概念,是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所依賴的自然環境。而從人與自然生態、經濟社會的整體關系角度看,廣義上的“生態”指的是人、一切生物系統共同的生存環境和發展空間,包括了自然環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文化環境、制度環境等?!拔拿鳌笔侵溉祟惿鐣煌l展階段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綜合進步因素的總和,因而“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1]。

一、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理論來源

在諸多關于生態文明的理論來源中,影響較大的主要有生態社會主義(也稱生態馬克思主義)、生態女性主義和深層生態學等。

生態社會主義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武器,解釋和批判西方現代化過程中的環境危機,在生態觀上對馬克思主義起著補充作用。具體來講,它是從資本主義生產本質與生態系統之間的基本矛盾出發,深刻揭示資本主義制度鼓勵人對人、國對國、人類對自然環境資源的侵犯和掠奪,從而引發經濟與生態的雙重危機。

“生態危機本質上表征的實際上是人們在生態資源占有、分配和使用上的利益關系的矛盾和危機,只有通過合理調整人們在生態資源分配和使用上的利益關系,生態危機才有可能得到根本解決?!盵2]生態社會主義認為,化解危機的唯一出路在于進行社會主義的生態文明重建,只有共產主義社會——包括列寧后來所指稱的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兩個階段——才是能夠徹底實現“人與人的和解”和“人與自然的和解”,實現人、自然與社會和諧統一的生態文明社會。馬克思曾作過解釋和總結:“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斗爭的真正解決?!盵3]

生態女性主義認為,生態失衡、精神迷失等現代性負面問題來源于現代社會男權主義的過度膨脹和不平等的父權統治邏輯架構?;趯ε院推渌苤涞淖匀画h境的關愛與認可,生態女性主義倫理觀重視女性精神和女性價值,要求重新建立男女平等、人與自然平等的新型關系,進而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共處。

深層生態學理論“強調自然的內在價值和生物的絕對平等性,否認人的特殊價值,認為人類只是所有物種中的一種,既不更好也不更壞,眾多物種在整個生態系統中都有自己的位置,人類世界與非人類世界沒有任何區別和分界線,堅持宇宙是‘不可分割’的整體”[4]。依據這種觀點,西方生態中心主義否定人的主觀能動性,鼓吹“主客對立”、經濟零增長的穩態經濟發展模式,試圖剝奪發展中國家發展進步的權利。

由上可知,生態社會主義具有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意義,是我國當前認識和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重要理論依據。

二、科學發展觀要求下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倫理內涵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它要求通過更好更快地發展去實現人與自然以及經濟社會的和諧與平衡,也就是要求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所建設的生態文明,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茖W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追求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相統一的現代經濟文明觀,它不只是一種經濟發展觀,也是一種價值倫理觀。在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有著內在的倫理涵義。

(一)以人為本倫理觀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出發點與歸宿。以人為本規定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人本精神,落到實處就是要求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和社會關系中尊重民智、服務民生、實現人民幸福。

為了解決生態危機和經濟危機,西方生態中心主義提出了“主客對立”、經濟零增長的穩態經濟發展模式。這實在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我們認為,發展中的問題必須通過更加科學的發展來解決。一方面,在人與自然關系中,人是主體,自然是客體,因而“建設生態文明,絕不是人類消極地向自然回歸,而是人類積極地與大自然實現和諧。人類既不能簡單地去‘主宰’或‘統治’自然,也不能在自然面前消極地無所作為”[5]。中國傳統文化中長期存在“制天”的思想。荀子說:“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與聘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與生物之所以成!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保ā盾髯印ぬ煺摗罚爸铺烀弥钡幕疽馑际窃谡莆兆匀灰幝傻幕A上加以利用,它和《易傳》提出的“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基本上是同一意義?!爸铺煺f”絕對不是要求人們盲目地征服和改造自然,而是強調“制天”的前提是“順天”。這是與西方近代的“征服自然”的思想所根本不同的。

另一方面,發展經濟是實現人類自身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并非人類發展的目的本身。人類發展的真正含義是什么呢?聯合國在1990年發表的《人類發展報告》明確告訴我們:“在人類發展的視角下,發展被定義為擴展人的選擇范圍的過程;其關注的焦點是人的生活質量,人所享有的實質的自由和機會,人實際能做些什么和能成為什么;經濟發展是人類發展的重要手段,但其本身不是人類發展的目標?!盵6]這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以人為本倫理觀和民生倫理觀作了深刻的注解,強化了以人為本倫理觀的現實意義。

(二)可持續發展倫理觀

《易傳》說:“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耙住笔亲匀粍摶谋举|,是自然的事實。而自然的創化是自然生生之德的實現,是自然的價值??茖W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其中可持續是指發展進程要有“持久性和連續性”。這就要求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可持續發展倫理觀包括兩方面的倫理要求。從縱向看,它遵循“不僅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而且要考慮下一代以及子孫后代的需要,當代人的發展不能以損害后代人的發展為代價”的人類代際平等原則[7]。從橫向看,它遵循“‘人——自然’共同體的協同進化與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把倫理關系擴大到自然,賦予自然應有的道德地位”的人與自然平等原則[7]8,實現人、自然生態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的永續生存、發展和繁衍創造出良好的生態環境、社會環境和財富基礎。

(三)生態經濟倫理觀

怎樣追求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狀態,是我們在高歌猛進的經濟活動中被迫進行反思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在生態與經濟的雙重危機背景下,社會精神生態的異化問題尤其突出。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并消除人的現代性精神危機問題。

隨著現代性危機尤其是生態危機日益加重,生態倫理學、經濟倫理學和生態經濟學之間逐步進行著交叉滲透、補充論證和有機融合,具體講就是發生了“生態倫理學向經濟領域延伸的趨勢、經濟倫理學向環境領域拓展的趨勢以及生態經濟學向道德領域滲透的趨勢”[8]。為“生態經濟倫理”概念的形成及其理論研究的興起奠定了基礎?!拔覀兯f的‘生態經濟倫理’主要是指人們在發展生態經濟過程中自覺協調和平衡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這三重價值追求的努力中所體現的道德意識、道德規范、道德關系和道德實踐的總稱,或者主要是指生態經濟發展所要求的道德意識、道德規范、道德關系和道德實踐的總稱?!盵8]7

生態經濟倫理觀認為,經濟發展(經濟合理性)與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生態合理性)之間的關系是協調統一的,致力于消解生態危機、資源危機、經濟危機和社會的精神危機。它主張統籌兼顧生態倫理(即環境倫理)、資源倫理、經濟倫理、消費倫理、財富倫理等諸多方面的價值追求,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最佳的生態效益的統一。自然資源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等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隨著人類發展水平的提高,人類對自然資源服務價值的需求會越來越高,自然資源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人文價值將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遵循生態經濟倫理規律,能夠實現人的發展、經濟社會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三者之間的合理、動態、健康、開放的平衡關系。

(四)和諧倫理觀

中國傳統文化主張天人調諧,不僅對于解決當今世界和中國由于工業化和無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帶來的環境污染、生態失衡等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對于當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民由于異化和無限制地膨脹欲望而帶來的道德污染、心態失衡等問題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天人調諧思想是思辨、實踐與審美的高度集成。中國文化與人生智慧向來主張親近自然,重視自然,人在倘佯山水、寄情自然之際,可以參禪悟道,領會宇宙、社會、人生的奧秘,是人類應該努力爭取的未來。

在科學發展觀看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是關涉和諧倫理觀的社會范疇,從人——自然生態——經濟社會三個層面構成和諧的“人——自然生態——經濟社會”系統,追求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資源的和諧,實現人、自然生態環境資源與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在生生不息的天地間、萬物中,人應當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將仁愛之心推廣天下,澤及草木禽獸有生之物,達到天地萬物人我一體的境界,天、地、人合德并進,圓融無間。這就是天人調諧的最高境界。

馬克思主義真正把握了“和諧”理念。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和諧是對立事物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具體、動態、辯證的統一,是不同事物之間相輔相成、互促互補、共同發展的關系,是具有差異性的不同事物的統一共存即“和而不同”?!昂椭C”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屬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是實現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重要保證。

和諧倫理觀是對人、自然生態和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是我們踐行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所必須遵循的價值觀與方法論。其中,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包含了人的精神空間(知情意結構)、人自身與自心、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和諧關系,其目的和歸宿在于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尤其是實現人的內在精神空間的完滿、和諧與自由,從而優化人的競爭合作觀和成功成才觀,進而推動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9]。人是不能脫離生態系統的。人與自然的和諧就是要求遵循整體的生態系統思維,呵護共同的綠色家園。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資源的和諧,要求解決諸如自然環境惡化問題、生態氣候失衡問題和資源能源安全問題等。

“極端人類中心主義”是一種未擴展到整個生態系統和生物圈的短視的、狹隘的思維,是一種不可擴展的、片面的、自私的精神品質的反映。而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和諧倫理觀主張在追求合理高效的經濟發展的同時要反對不合理的人類欲望膨脹,要求拋棄人類中心主義(利用和征服自然)和非人類中心主義(忽視人的積極價值)兩種極端思維,堅持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道路。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破解環境惡化、資源枯竭、人的精神異化等難題。

三、生態文明倫理內涵體系的內在關系

根據科學發展觀的倫理要求,以人為本倫理觀、可持續發展倫理觀、生態經濟倫理觀以及和諧倫理觀這四條倫理原則,共同構成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倫理內涵體系。

在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倫理內涵體系中,四條倫理原則的相互關系、所處地位是什么呢?以人為本倫理觀居于核心位置,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本質要求和最終目的,是原則問題和方向問題,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屬性??沙掷m發展倫理觀與和諧倫理觀都是基本要求和評價標準。生態經濟倫理觀是特色,是實現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以及和諧的基本途徑、根本方法和主要手段。它們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辯證統一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倫理內涵體系的本質中。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改革是促進發展、推動進步的活力,但也會引起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因而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的任務既緊迫又重要。這就決定了我們要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諧生態、和諧的人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只有把握機遇,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深刻變革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和人們的思想觀念,才能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參考文獻:

[1] 潘岳.論社會主義生態文明[J].綠葉,2006,(10):17.

[2] 王雨辰.生態文明理論研究的中國視野[N].光明日報, 2011-01-04(11).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97.

[4] 于文秀.生態文明理論研究的國際視野[N].光明日報, 2011-01-04(11).

[5] 俞可平.科學發展觀與生態文明[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2005,(4):5.

[6] 劉民權,俞建拖.環境與人類發展:一個文獻述評[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145.

[7] 林紅梅.生態倫理學概論·前言[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8.

[8] 向玉喬.生態經濟倫理初探[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 2002:1.

[9]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8-39.

責任編輯:羅振建

上一篇:房地產開發工程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信息技術下政治教學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