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千米的認識免費范文

2023-10-02

千米的認識免費范文第1篇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義,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產生對身邊事物長度的關注與好奇心,能積極地參與測量,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能在具體的情境中估計并測量物品的長度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

三、學具準備:

學生:直尺一把(帶刻度的,并且刻度要清晰)

硬幣一枚(一分的)

四、教學的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引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孫悟空嗎?誰能介紹一下孫悟空的本領?有一個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歡孫悟空,晚上在夢中還

和孫悟空比本領呢!我們一起看看他們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圖)

2.搜集信息: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問題: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根據學生的提問,板書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富有童趣的童話素材,有利于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搜集信息、提出問題?!?/p>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認識1毫米。 (1)猜測

師:孫悟空把金箍棒變成5毫米長,請猜一猜,5毫米有多長?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猜測的長度。

(2)驗證

師:5毫米到底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出直尺仔細觀察,把你的想法在組內說一說。

(3)交流

師:那個組愿意把你們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導學生說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 )

(4)鞏固

師:同學們想一想或觀察一下周圍的物體,哪些物體的長度(厚、高、寬)約是1毫米呢?(硬幣,身份證,公交卡,十張紙)請同學們學用手比劃1毫米有多長。

(5)練習

60毫米=(

)厘米

120毫米=( )厘米

8厘米=( )毫米 教材自主練習第二題 (6)小結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與前面我們認識的長度單位厘米(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阿福的新衣)有什么關系。

板書:1厘米=10毫米 2.認識1分米。 (1)猜測。

師:后來,孫悟空又把金箍棒變長了,變到10厘米長了,你認為現在的金箍棒有多長?把它在練習紙畫下來。

(2)驗證。

師:拿出直尺,驗證一下,你剛才猜的怎么樣?同桌互相說說。 (3)交流

師:誰愿意說說10厘米到底有多長?(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認識10厘米就是1分米。

板書: 1分米=10厘米

(4)鞏固

同學們想一想或觀察一下周圍的物體,哪些物體的長度(厚、高、寬)約是1分米呢?(小朋友的手長,粉筆盒的高度)請同學們學用手比劃1分米有多長。

(5)練習

60厘米=(

)分米

120分米=(

)厘米=(

)毫米

100毫米=(

)厘米=(

)分米 課本自主練習第十題 (6)小結

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分米,思考一下分米與前面我們認識的長度單位毫米、厘米、米有什么關系。

3.認識1千米。 (1)猜測。

師:孫悟空為了顯示出他的本領,他還把金箍棒一下子變成1千米長,仔細觀察圖畫,你能通過圖中提供的信息,說說1千米有多長嗎?

(2)舉例說明(也可以引導學生實地感受)。

A:一個人伸開雙臂大約1米,1千米大約需要1000名同學拉起手的總長度。

B:你知道我們學校操場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嗎?幾圈是1千米呢?引導學生借助計量單位“米”體會1千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用Km表示。

板書

1千米=1000米 (3)舉例體會。

師:同學們沿200米的跑道走5圈,體會1千米的距離有多遠,并記錄所用時間。

誰能說一說從你家到學校的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4)練習 1200分米=()米

5千米=()米

1千米=()米

1米=() 分米=()厘米=()毫米

課本自主練習第2題 (5)小結

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千米,思考一下千米與前面我們認識的長度單位毫米、厘米、分米、米有什么關系。

師: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計量物體長度的單位,叫做長度單位。

【設計意圖:結合故事情境,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感知---應用的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建立起長度單位的表象,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加深對長度單位概念的認識?!?/p>

三、自主練習,應用拓展 1.自主練習第1題。 (1)同桌交流。

(2)教師說長度,學生用手勢表示。要求:速度要快而且要準確。

2.第2題。(先猜單位再量一量) 量一量1元錢硬幣的厚度是(

) 量一量數學課本的長度是 (

) 量一量課桌的高度是(

)

3.自主練習的第4題。(重點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去辨析) 先讓學生獨立填寫,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理由。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趣味性和操作性的練習,讓學生在手勢游戲的比劃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猜測、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的理解?!?/p>

五、課堂小結、交流評價

本節課以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引入,把學生帶進了有趣的數學課堂,學生始終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通過放手讓學生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的實踐活動,體會1毫米、1分米、1千米有多長,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形成長度觀念,體驗學習的樂趣。教學中注重給學生提供自主練習與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反思

在一年級的時候,同學已經認識了兩個長度單位:厘米和米,能體驗1米和1厘米的長度,理解1米=100厘米。本堂課是在實際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長度表象。通過實際丈量使同學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理解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在實際操作中靈活運用。反思自身的教學,有以下可取之處與缺乏之處。

我認為閃光點有:

1.確立難點,重組教材。利用故事線貫穿其中,調動學生的學習

興趣與學習的積極性。

2.借助多媒體的一些演示,使同學建立直觀的表象。如毫米的認識,我讓同學利用手中的直尺進行學習。首先引導同學觀察尺子上從哪里到哪里是一厘米,然后找一找1毫米是從哪里到哪里,1毫米和1厘米是什么關系?再借助多媒體把1厘米長度放大,使同學能清晰地觀察到:1厘米被分成了10小格,每小格是1毫米。通過數一數得出1 cm =10 mm,形成毫米的概念。

3.通過用手比劃長度單位的游戲,手腦并用,加深印象。同學知道了一毫米有多長,但印象不深。如何使同學在腦中建立1毫米的表象,除了用眼觀察,還需要用手比劃。讓同學仔細觀察1毫米的長度,然后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通過動手比劃,加深同學對毫米的印象。

改進之處:

1.雖然準備了較多實物,以為同學很熟悉,就出現了一下,沒有讓同學摸一摸感知它們的長短。

2.1厘米的“一半”(中間的長線表示)就是5毫米,引導同學發現,可以不用逐一小格的數。

3.畫線段時應該演示,提醒同學注意畫上端點,標上長度,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4.課件的取與舍,怎樣少而精的用在點子上,課堂上如何不被課件牽著鼻子走,而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適時的調整。

千米的認識免費范文第2篇

學習目標:

1.熟練掌握千米和米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學會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

2.通過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習重點:掌握千米和米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學會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

學習難點:熟練地進行千米和米兩個長度單位間地換算. 學習過程: 復習舊知 引入新知

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和進率.

教師依次點擊鼠標出示: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做合格的小小列車員.(開火車回答出每節車廂上的題目,其余學生判斷,正確就發出火車鳴叫的聲音“嗚——”)

8米=()分米→50分米=()米→9分米=()厘米→60厘米=()分米

3厘米=()毫米←2米=()厘米←100厘米=()米←1千米=()米

二、自主探索 獲取新知

1.學習例1.

(1)出示:3千米=( )米 6千米=( )米(任選1題試做)

(2)自主探索,匯報交流.

提問:括號里應填什么?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先獨立探索,再小組討論、匯報.

說明:如3千米=( )米,因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個1千米,就是3個1000米,1000×3=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

想6千米=( )米,方法同上.

(3)歸納總結、概括算法.

提問:通過剛才的討論,你發現了什么?再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處?

明確:因為1千米是1000米,那么有幾千米就是幾個1000米就是“幾千”米

板書:3千米=3000米

6千米=6000米

(4)初步練習.

仿照例題,學生互相出題考一考.并說明思考過程.

三、展示交流 點撥歸納

(1)出示:5000米=( )千米 4000米=( )米(任選1題試做)

師問:括號里應填什么?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先獨立探索,再小組討論、交流.

(2)學生匯報.

說明:5000米=( )千米,因為1000米=1千米,5000米里面有5個1000米,就是5個1千米,5000÷1000=5(千米),所以5000米=(5)千米.

4000米=( )米,與此同理.

(3)總結算法.

問:通過例2的學習,你又有什么收獲?

明確:因為1000米是1千米,那么有幾個1000米就是幾千米就是幾“千米”.

板書: 5000米=5千米

4000米=4千米

四、鞏固練內 當堂檢測

1、練習二3,做完后同桌交流。

2、練習二4,思維訓練,小組內交流,集體展示。

3、自我檢測:練習二5

五、互評交流 體驗成功

千米的認識免費范文第3篇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義,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產生對身邊事物長度的關注與好奇心,能積極地參與測量,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能在具體的情境中估計并測量物品的長度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

三、學具準備:

學生:直尺一把(帶刻度的,并且刻度要清晰)

硬幣一枚(一分的)

四、教學的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引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孫悟空嗎?誰能介紹一下孫悟空的本領?有一個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歡孫悟空,晚上在夢中還

和孫悟空比本領呢!我們一起看看他們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圖)

2.搜集信息: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問題: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根據學生的提問,板書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富有童趣的童話素材,有利于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搜集信息、提出問題?!?/p>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認識1毫米。 (1)猜測

師:孫悟空把金箍棒變成5毫米長,請猜一猜,5毫米有多長?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猜測的長度。

(2)驗證

師:5毫米到底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出直尺仔細觀察,把你的想法在組內說一說。

(3)交流

師:那個組愿意把你們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導學生說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 )

(4)鞏固

師:同學們想一想或觀察一下周圍的物體,哪些物體的長度(厚、高、寬)約是1毫米呢?(硬幣,身份證,公交卡,十張紙)請同學們學用手比劃1毫米有多長。

(5)練習

60毫米=(

)厘米

120毫米=( )厘米

8厘米=( )毫米 教材自主練習第二題 (6)小結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與前面我們認識的長度單位厘米(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阿福的新衣)有什么關系。

板書:1厘米=10毫米 2.認識1分米。 (1)猜測。

師:后來,孫悟空又把金箍棒變長了,變到10厘米長了,你認為現在的金箍棒有多長?把它在練習紙畫下來。

(2)驗證。

師:拿出直尺,驗證一下,你剛才猜的怎么樣?同桌互相說說。 (3)交流

師:誰愿意說說10厘米到底有多長?(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認識10厘米就是1分米。

板書: 1分米=10厘米

(4)鞏固

同學們想一想或觀察一下周圍的物體,哪些物體的長度(厚、高、寬)約是1分米呢?(小朋友的手長,粉筆盒的高度)請同學們學用手比劃1分米有多長。

(5)練習

60厘米=(

)分米

120分米=(

)厘米=(

)毫米

100毫米=(

)厘米=(

)分米 課本自主練習第十題 (6)小結

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分米,思考一下分米與前面我們認識的長度單位毫米、厘米、米有什么關系。

3.認識1千米。 (1)猜測。

師:孫悟空為了顯示出他的本領,他還把金箍棒一下子變成1千米長,仔細觀察圖畫,你能通過圖中提供的信息,說說1千米有多長嗎?

(2)舉例說明(也可以引導學生實地感受)。

A:一個人伸開雙臂大約1米,1千米大約需要1000名同學拉起手的總長度。

B:你知道我們學校操場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嗎?幾圈是1千米呢?引導學生借助計量單位“米”體會1千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用Km表示。

板書

1千米=1000米 (3)舉例體會。

師:同學們沿200米的跑道走5圈,體會1千米的距離有多遠,并記錄所用時間。

誰能說一說從你家到學校的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4)練習 1200分米=()米

5千米=()米

1千米=()米

1米=() 分米=()厘米=()毫米

課本自主練習第2題 (5)小結

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千米,思考一下千米與前面我們認識的長度單位毫米、厘米、分米、米有什么關系。

師: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計量物體長度的單位,叫做長度單位。

【設計意圖:結合故事情境,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感知---應用的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建立起長度單位的表象,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加深對長度單位概念的認識?!?/p>

三、自主練習,應用拓展 1.自主練習第1題。 (1)同桌交流。

(2)教師說長度,學生用手勢表示。要求:速度要快而且要準確。

2.第2題。(先猜單位再量一量) 量一量1元錢硬幣的厚度是(

) 量一量數學課本的長度是 (

) 量一量課桌的高度是(

)

3.自主練習的第4題。(重點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去辨析) 先讓學生獨立填寫,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理由。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趣味性和操作性的練習,讓學生在手勢游戲的比劃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猜測、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的理解?!?/p>

五、課堂小結、交流評價

本節課以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引入,把學生帶進了有趣的數學課堂,學生始終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通過放手讓學生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的實踐活動,體會1毫米、1分米、1千米有多長,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形成長度觀念,體驗學習的樂趣。教學中注重給學生提供自主練習與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反思

在一年級的時候,同學已經認識了兩個長度單位:厘米和米,能體驗1米和1厘米的長度,理解1米=100厘米。本堂課是在實際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長度表象。通過實際丈量使同學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理解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在實際操作中靈活運用。反思自身的教學,有以下可取之處與缺乏之處。

我認為閃光點有:

1.確立難點,重組教材。利用故事線貫穿其中,調動學生的學習

興趣與學習的積極性。

2.借助多媒體的一些演示,使同學建立直觀的表象。如毫米的認識,我讓同學利用手中的直尺進行學習。首先引導同學觀察尺子上從哪里到哪里是一厘米,然后找一找1毫米是從哪里到哪里,1毫米和1厘米是什么關系?再借助多媒體把1厘米長度放大,使同學能清晰地觀察到:1厘米被分成了10小格,每小格是1毫米。通過數一數得出1 cm =10 mm,形成毫米的概念。

3.通過用手比劃長度單位的游戲,手腦并用,加深印象。同學知道了一毫米有多長,但印象不深。如何使同學在腦中建立1毫米的表象,除了用眼觀察,還需要用手比劃。讓同學仔細觀察1毫米的長度,然后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通過動手比劃,加深同學對毫米的印象。

改進之處:

1.雖然準備了較多實物,以為同學很熟悉,就出現了一下,沒有讓同學摸一摸感知它們的長短。

2.1厘米的“一半”(中間的長線表示)就是5毫米,引導同學發現,可以不用逐一小格的數。

3.畫線段時應該演示,提醒同學注意畫上端點,標上長度,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4.課件的取與舍,怎樣少而精的用在點子上,課堂上如何不被課件牽著鼻子走,而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適時的調整。

千米的認識免費范文第4篇

一、通過直觀感知,具體操作,建立新的概念

學生已經學習了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概念,但是對于毫米和分米,還沒有正式接觸,只是在尺子上見過。所以,這部分知識的教學,首先要通過直觀教具和具體實踐,讓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概念。

如:教學毫米的認識時,可以這樣進行:教師先出示一把尺子,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再讓學生每人拿一把尺子看上面的小格,找出1厘米,再從1厘米的小格中找出表示1毫米的小格,數一數1厘米中有多少個1毫米的小格,從而得出1厘米=10毫米。再實際量一量,感知1毫米有多長,用手比劃比劃,還可以拿出準備好的硬幣,量一量它的厚度,再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厚度,從而加深對毫米這個概念的認識。

又如:教學千米的認識時,考慮到千米是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觸,建立千米的長度觀念就比較困難。因此,我就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讓學生實際走一千米的路,這樣從實踐中感知1千米有多長,就比較容易建立千米的觀念。

再如教學噸的認識時,是通過實際參觀和推算來進行教學的。如: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共重1噸。我們班學生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就是1噸。而且還可以借助書上的插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來感知1噸物體的重量,加強對噸的認識,形成噸的概念,從實踐中得出1噸等于1000千克的觀念。

二、靈活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

教學量的計量,要遵循學習規律,逐步培養學生類推、概括、抽象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例如:單位換算,通過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推出5厘米是幾毫米,9噸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幾噸等,這樣教學重在啟發理解、思考。理解的東西才有助于記憶,有利于運用。

三、培養學生測量長度的初步技能

在計量單位的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培養學生測量物體長度的初步技能。一方面,結合教學長度單位,讓學生自制量具,并用來度量一些簡單的物體。另一方面,通過度量物體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掌握測量的方法。例如:讓學生量黑板的長、鉛筆的長、課本的厚度,還可以量幾條線段的長度等,通過這些活動,既能使學生初步掌握測量的簡單方法,還可以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

千米的認識免費范文第5篇

“千米的認識”教學片斷及反思 片斷一: 師:我們都學過什么長度單位?你們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嗎? 生:我們學過1厘米、1分米、1米。(用手比劃) 師:同學們真聰明,下面老師來考考大家:

教室的長約6 課桌的寬約5數學書的長約18 生:教室的長約6米, 課桌的寬約5分米,數學書的長約18厘米。 師:姜堰到南京的公路長約252000南京到北京的鐵路長約1160000 生:應該填厘米,因為252000、 1160000這兩個數太大了。 生2:我想應該填分米。因為厘米這個單位太小了。 生3:我想應該填米。 師:這道題看來把大家難住了,老師通過查資料得知:這兩個空應該以“米“作單位。

大家思考一下,假如用厘米或分米作單位,姜堰到南京的公路長還是252000嗎?應是多少? 生:應該把這個數擴大10倍。 師:這么大的數讀起來方便嗎?怎么辦? 生:不方便,應用更大的單位來表示。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更大的長度單位——千米。計量兩地較遠的距離我們通常用“千米”作單位。板書“千米的認識” 反思:《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指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歷數學的過程”。因此課一開始就復習以前

所學的長度單位,從學生的日常生活認識中導出千米這一長度單位,然后引導學生,并結合實際指出這些單位所表示的實際長度。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作用,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后一個環節通過填兩地路程的“單位”,讓學生感悟到到計量兩地較遠的距離時,用“米”不方便,必須尋找更大的長度單位來表示,讓新知產生于學生的需要之中。 片斷二: 星期六上午,小明和爸爸準備從姜堰坐出租車去泰州。 師:誰知道出租車是怎樣計價的? 生:起租價7元,每超過一公里付元。

教師就此說明:千米又叫公里,1公里就是1千米) 師:你見過這個標記嗎?請說明它表示的意思和作用。 生:說明小明此時離泰州還有12千米。到溱湖風景區也有12千米。 師指出:KM是千米的英文簡寫。 師:咦,怎么車速突然慢了下來?原來前面出現了一個限制汽車行駛速度的標志。 師:認識這個標志嗎?

生:這是限制汽車行駛速度的標志,它通

常設在車、人比較多的路口。 師:說明汽車的速度每小時不得超過40千米。 師問:請同學們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說什么? 反思: “千米”這一知識點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既然如此,我們教師就更應該從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出發。因此本節課教師抓住“乘出租車”一現象,引出一連串的數學問題,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

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通過設置各種問題情境,創設各種具有啟發性的外界刺激,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片斷三 課前老師要求同學們在學校的跑道上分組練習,現在匯報一下: 100米的同學你們走了多少步,累不累? 生1:100米我大約要走160步。不累 生2:我走了150多步。不累 生3:我走了162步。有點累。 師:100米大約要走150到160步左右。那么走1千米大約要走多少步呢?

生:大約1500到1600步吧!應該累。 跑道走一圈的同學你們走了多少步,累不累? 生:大約450步,有點累。 生2:大約400步,腳有點酸。 師:你們覺得走1千米的感覺如何。 生:應該很累。 下面請沿跑道走4圈的同學匯報一下: 你們知道你們走了多少路嗎?用了多少時間?你們的感覺怎么樣? 生1:走了一千米路,花了15分鐘多。比較累。 生2:大約16分鐘。很累。

…… 師小結:通過課前的練習,大家對1千米大約多長、大約要走多少步,累的感覺如何有了深刻的體會。把你家到學校的路線也閃現一遍,比較一下,是超過1000米,還是不到1000米。 生:我家到學校超過1000米。 師:你怎么知道? 生:我每天乘校車要走20分鐘 生1:我騎自行車要10幾分鐘。 生2:我家到學校不到1000米。因為我走路只要

5、6分鐘。 反思:“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盡管學生已經學習了米、分米、

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對新的長度單位不十分陌生。但三年級學生習慣于形象思維,要建立1千米這么大的一個長度觀念,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如果對“千米”認識不深入,必將導致重量單位使用不合適,以及估計估計物體長度不準確等錯誤。介于學生思維發展的階段特點,我采用利用步行、跑步、估等多種形式,有層次地展開了對長度的豐富表象,有效地消除了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抽象感、陌生感,使學

生感到數學概念原來就是這樣活生生、跟生活又是那么地聯系緊密。盡管這種體驗是在課前完成的,但學生的感觸還是很深的,學生只有在經歷主動的探索建構中習得的知識,才能學以致用,才會終身難忘。在生活情境中的學習,讓學生尋覓到了數學知識的源泉,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和魅力! 片斷四:

教師指出:千米是一個比較大的長度單位,應用非常廣泛。除了表示兩地距離之外,我們還在哪些地方用到了千米這個長度單位?學生討論,并匯報。 師同時讓學生匯報課前學生調查的自行車、汽車、火車、飛機的速度。 生:自行車每小時大約可行15千米, 生2:汽車每小時可行40千米,每小時最多可行駛100多千米 生3:火車每小時可行120千米, 生4:我從課外書中知道飛機每小時可飛800千米。 師:下面老師再告訴你們幾條信息 地球的赤道長約4萬千米,

我國的海岸線長約18000千米, 長江長約6300千米, 黃河長約5500千米。 神舟六號飛船每秒飛行8千米,光每秒可行30萬千米…… 反思: 新課程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數學只有回到生活中,才會顯示其價值和魅力,學生只有回到生活中運用數學,才能真實地顯現其數學學習水平。因此,教師必須數學的內容是開放的,我們的數學課堂不能僅僅是解題、推理,數學生活化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因此,多設計生活上的數學問題,不僅有利于

學生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而且可以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8

在跑道上建立“千米”的長度觀念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在準備上這節課時,我和徐老師仔細研究了教材。教材一開始是通過一幅含有里程標志的圖畫來說明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引入長度單位千米。在這幅圖下面緊接著出現了100米的跑道,然后說明10個100米連起來就是1000米,即1千米。雖然教材中連續運用了兩幅圖畫來說明1千米的長度,但由于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觸千米的實際長度,這樣的說明仍然顯得非常蒼白,學生即使看了、學了,對千米的理解還只是停留在表層。怎樣讓學生真切感受1千米的長度并形成1千米的長度觀念呢?

在思考中,我想到了這樣一段話:

聽過會忘記,看過能記住,做過才能學會。何不讓學生親身體驗千米這個長度單位呢?

于是,帶著自己的設想,試上了這節課,結果出乎意料。學生們都非常興奮。有的學生在小作文中寫道:這是一節我從來都沒有上過的數學課,從這節課中,我真正知道了1千米有多長。還有的學生寫道:這節課我很高興,想不到,還可以坐在地上上課,我聽得可認真了。甚至有的學生“強烈”要求以后的數學課都這樣上。

從孩子的臉上和課后作業中,流露出的是學習的喜悅。學生為什么這么喜歡這節課呢?我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

首先,學習場所的開放,創設了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無拘無束、心情愉悅、精神振奮的狀態下,真切感受到了1千米的長度,形成了 1千米的空間觀念。這說明,數學學習不一定都要在教室內完成,它可以發生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

其次,師生融洽的情感對這堂課非常重要。正是由于孩子們把我當作他們的好伙伴,他們才能輕松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正是我的心里裝著學生,我才會想怎

樣把這節課上好,才會生成“把草地當桌椅,把天空當教室”的想法;同樣,也正是師生之間的這種心心相印,課堂中的師生之情才表現得淋漓盡致,一跳(學生聽說要到教室外上數學課,高興得跳了起來)、一跑、一坐、一跨„„無論課程怎樣改,師生的感情永遠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

再次,這堂課給孩子呈現的是“好玩”的數學。數學課上還要跑步?數學課上還要寫作文?這些都是孩子們感到新奇和好玩的地方。實際上,整節課的教學就是處于一種游戲的狀態中,處在師生共同玩耍的狀態中。在玩的過程中,學生在認識知識的同時感受和理解知識的真實意義,獲得精神的奉富和心理的滿足。這樣的課堂,學生玩得痛快,也

學得扎實。遺憾的是,在這節課中,學生的思維始終“異常”活躍。諸如,在估計通訊塔的高度時,學生就問到了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的高度等問題,但我一個都回答不出來。而且,調控也成了問題,往往顧此失彼。

千米的認識免費范文第6篇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千米的含義;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2、 經歷數學學習過程中,能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簡單的換算,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3、 解決一些與千米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難點

解決一些與千米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電子課本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談話:我們之前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提問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

板書:毫米、厘米、分米、米(從小到大)

2、提問:如果要測量鉛筆的長度,用哪個長度單位比較合適呢?1枚硬幣的厚度呢?課桌的長度呢?教室的長度呢?

回答后拋出新問題:如果測量從北京到徐州的這么長的距離用哪個呢?

二、引入新課(初步認識千米)

1、 出示例1主題圖

讓學生觀察圖片,帶領學生一起說出圖一二三中出現的鐵路、公路。 提問:三幅圖中出現了哪個新的長度單位

追問:為什么用千米,而不用毫米、厘米、分米、米?

2、學生回答后出示

“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3、舉例:你在生活中看到過或聽到過“千米”這個長度單位么? 指示牌 限速標志 地圖上等等

三、進一步認識千米

1、 談話引導: 學生想象運動會百米運動員跑步時的100米跑道長度,跑10次就跑了1000米(10乘以100等于1000),并明確 1000米就是1千米。 板書:1千米=1000米

2、 指導學生讀上述算式

1(停)千米=1000(停)米

3、 應用算式

提問:如果學校的環形跑道一圈是200米,幾圈是1千米?舉手回答 一圈250米呢?一圈400米呢? 引導解釋:200乘以多少等于1000 200*4=1000米=1千米

四、總結

總結千米,是通常用來表示什么的長度? 與米之間的進率。

五、練習鞏固 想想做做 第一題 第二題 第三題 第四題

上一篇:哦香雪教學設計范文下一篇:汽修廠實習報告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