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機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論文范文

2023-10-06

機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全面質量管理在工業企業中取得的成功有目共睹,這促進了管理學界的學者們思考將其運用于其他領域的可行性。近年來,國內外的許多理論研究與實際案例向我們證明了TQM在其他領域包括教育界的質量管理上適應性良好,將從理論與實踐的可行性并輔以案例,說明高等院校教學管理工作應用TQM理論的可行性。

[關    鍵   詞]  高等教育;全面質量管理;教學管理

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以下簡稱TQM)指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于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成員及社會受益而達到長期成功的管理途徑。近年來,TQM被證明可以適用于工業企業質量管理以外的多個領域,斯蒂芬·P·羅賓斯稱其為“無論工商業還是公共組織都在發生的質量革命”。以下將從理論與實踐方面對TQM應用于高等院校教學管理工作的可行性進行論證。

一、理論可行性

TQM的典型特征可以概括成“三全”,即全體成員參與、全過程持續改進和全面的質量管理,這三個典型特征均可適用于高等院校的教學管理工作。

(一)全體成員參與原則

該原則指的是組織的全體成員均參與質量管理工作。這個原則可以讓組織成員從宏觀的角度對本組織的工作活動有一個整體的認知,樹立質量意識,提升自身責任感。另外,參與組織質量管理工作的前提是對自身工作環節的清晰認知及具備一定技能和經驗,促進了組織成員自我提升的積極性。[1]

在高等院校教學管理工作中,實施全員參與原則一方面可有效擴展教學管理工作的外延,增加教學管理工作過程中的實施途徑與群眾基礎,有效提升教學管理工作質量與效率。另一方面可化被動為主動,使學校其他崗位的教職工充分理解學校的教學目標、人才培養方向,能夠更好地理解學校在教學管理方面的相關決策,并自我思考如何為提升教學管理工作質量貢獻力量。

(二)全過程的持續改進原則

該原則指的是組織的質量管理不僅著落于工業生產環節,而且應著落于產品自設計至售后的全過程,以不斷提升顧客滿意度為最終目標,將質量持續改進變為組織的必需品[2]。以質量評價為例,目前學校對教學工作質量的評價方式通常包含學生與教師兩方面,學生以考核成績為主要評價方式,教師以學生網絡評教分數為主要評價方式。如果按照全面質量管理的提升顧客滿意度理念為比照,這種評價教學工作質量的方式明顯是片面的。高等教育已經脫離了應試教育的固定范疇,學生本身、家長及社會等“顧客群”對高等教育的要求是不僅帶來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還應提升人際交往、審美、道德等價值觀方向上的成長。所以,應將教學工作質量的評價方式與這些“顧客群”滿意度的角度對接,增加質量評價內容,把握滿意度指標的動態變化,形成教學工作質量的動態全過程持續提升。

(三)全面的質量管理原則

該原則指的是全面的方法管理全面的質量。全面的方法包括科學的管理方法、數理統計的方法、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等。全面的質量包括產品質量、工作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3]。高等院校的教職工自身在使用各類科學技術方法及定性定量的模型工具方面擁有自身的智力優勢,只要將原有的單一產品質量(人才質量)觀轉換為全面質量觀,結合前兩個原則擴大參與教學工作質量管理的教職工隊伍和教學工作質量管理的覆蓋環節,相信可以充分激發各類教職工的思想能動性,豐富高等院校教學工作質量管理的多路徑、多方法。

二、環境條件可行性

(一)政策環境需要

近幾年,我國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產業結構、行業方向、職業種類等均發生了不小的改變。高等院校作為社會人才的主要輸出口,必須牢牢把握經濟環境的變革方向,以適應市場、服務地方經濟為標準,調整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向和教學工作模式。自1994年《關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的發布開始,各類加強高等教育質量的政策性文件不斷出臺,近年更加入了美育教育、勞動教育、產教融合教育等新的教育范圍和模式。這些政策環境提出的要求預示著將來高等教育的教學工作成果必須不僅做到價值保質,還要做到多方面升值,全面質量管理可以幫助高等院校教學工作擴展外延,進行動態持續的質量改進,以符合政策的要求方向。

(二)企業人才需要

經過數十年人力資源市場的發展,企業在人才招聘方面已經逐步打破“唯學歷論”,對人才的需求條件已經愈發清晰。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近幾年企業在進行招聘時,更重視觀察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如是否獲得相關職業資格初級證書,是否參加過相關行業的技能大賽,是否有過相關兼職或實踐操作經驗。部分企業還積極與學校聯系建立校企合作委托項目或實習基地,從提升培養針對性的角度上為本單位儲備人才。從這些方面足以看出,高等院校的教學工作成果已經不能僅僅以學業成績合格作為唯一的質量檢測標準,而應加入更多符合企業人才需要的標準。在這點上,全面質量管理可以從全員參與的角度,發動學校多部門對接企業方,聯合制訂人才培養內容和人才質量檢測標準,采用多方面檢測的綜合素質考核體系,保證人才的輸出符合企業人才需要。

(三)高校辦學需要

眾所周知,我國高等院校目前的構成類型豐富,既包含國家體制內的公辦院校,也包括社會力量辦學成立的民辦高校,兩大類別的高校組織各有所長,公辦院校資源豐富,民辦高校辦學靈活。不管是哪一種辦學模式,如果不能與社會發展對接,時刻修正人才培養方向,就必然無法形成自身競爭力,面臨被淘汰的困境。全面質量管理應用于高等院校教學工作,其適應性不分院校的組織性質,在公辦院校、民辦院校均有實施的成功案例。全面質量管理理念的引入,也是對高等院校教學工作的一種管理改革,有助于學校教學工作由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的方向轉變,最終形成自身獨有的核心競爭力。

三、國內外教育組織的應用實踐

(一)國外教育組織應用實踐

英國在將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引入高等院校教學工作方面起步較早,并率先對照ISO9000系列質量標準建立了高校的相關職業體系。相關代表作《21 世紀的教育與訓練白皮書》(The White Pap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the 21th Century)、《高等教育中的教學標準與卓越》等均提倡大學應建立自己的全面質量管理系統。[4]其率先采用BS5750國家標準,將ISO9001標準移植到教育領域認證,并廣泛應用。[5]

美國的俄勒岡州立大學在引入全面質量管理上為一典型案例,現該大學已將全面質量管理應用至全校各部門事務。其應用方法主要是采取以企業戰略管理為起點,以顧客觀為中心,結合全校各部門工作進行徹底的制度革命。對本校的使命、目標、核心價值觀進行了重新定義,明確了對于學校組織來說顧客群所包含的概念,將顧客的需求和愿望作為學校工作的出發點,整體來說充分體現了TQM的本質特色,屬于TQM與學校質量管理工作充分結合的典型案例[6]。

除英、美兩國以外,還有很多國家的幾百所大學在應用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從世界趨勢看來,建立高等院校教學工作的全面質量管理體系被看作是對高等教育提升自治化、自主化的一種表現。這同時也證明了,將全面質量管理理論應用在高等院校教學工作中有極高的可行性。

(二)國內教育組織應用實踐

國內教育組織研究方面,經歷全面質量管理應用于高校教育管理的研究初期之后,目前較為集中的研究方向是考慮全面質量管理的PDCA工具如何良好地應用于高等院校教學工作。教育部高教司頒布的《高等學校教學管理要點》從教學計劃管理、教學運行管理、教學質量管理與評價、教學管理組織系統等六個方面闡述了高等院校教學工作管理方面的各項要點,而PDCA工具包括計劃、實施、檢查、反饋四階段,這與《高等學校教學管理要點》中的基本框架有共通之處,也從側面證明了PDCA應用于高等院校教學工作全面質量管理的可行性。

國內教育組織應用方面,據部分學者統計,已經應用ISO9001標準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高校主要包括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海運學院、青島船員學院、舟山航海學校、國際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清華大學學生宿舍、哈爾濱工業大學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山西國際商貿學院等[5],涉及的領域主要包括教學工作、學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就目前已實施的情況看來,總體是成功的,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包括:教職工對相關工作內容認知觀念的改變;學校管理官僚化程度降低,更多的學生、家長、企業群體參與學校的管理工作;提升了教學工作成果的顧客滿意度,學校自身的社會聲譽得到了提升。

綜上所述,從理論、環境條件、應用實踐三方面,TQM應用于高等院校教學管理工作有其充分的可行性??梢灶A見,TQM的理念與工具在不久的將來廣泛應用于高等院校教學管理工作后,必然會為其帶來更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盧宏炎.論高職教育的全面質量管理[J].人才資源開發,2019(3):37-38.

[2]斯蒂芬·P·羅賓斯,管理學原理與實踐[M].毛蘊詩,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3]全面質量管理[DB/OL].MBA智庫·百科,2020-05-11.

[4]Edward Sallis.全面質量教育[M].何瑞薇,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5]葛靜.我國高校教學全面質量管理的可行性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6.

[6]趙中建.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實施全面質量管理之研究[J].外國教育資料,2000(4):49.

編輯 常超波

機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本科專業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培養方案總體設計的科學性和實施方案的合理性與人才培養質量緊密相關。制定一個基本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性專業規范,以適應于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本科院校的需要,是一個急需解決的科學的關鍵問題。地方高等院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擔負著為地方及周邊省份輸送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因而既要保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規劃統一性,又要走競爭性差別化發展道路。從湖南省機械裝備制造業作為支柱產業的發展重點領域的實際出發,我校提出了根據各高等院校優勢傳統行業,構建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的特色發展之路。

[關鍵詞]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總體目標

一、前言

為了真正貫徹落實《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 號)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72 號)兩個文件精神,推動地方高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改和完善,在教育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的指導下,根據教育部高教司理工處關于《高等學校理工科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研制要求》,研究并實踐出適合于地方院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基本規范是十分必要的。專業規范是省屬高校設置同一個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依據,也是同類型本科院校專業人才培養必須滿足并完成教學內容的最低要求。教育部也要求理工科各教學指導委員會把《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要求和教學改革的成果吸收到專業規范當中去,推動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不斷改革,形成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新機制。

自1998年教育部實行專業大調整以來,湖南省屬高校設置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本科院校已經增加了湖南文理學院(1999)、邵陽學院(2002)、湖南工程學院(2000)、湖南工學院(2007)、長沙學院(2004)5所院校。從目前情況來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人才培養仍存在著不足,一是截至2013年底,全省開辦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達到16所,在校生達到3萬余人,占機械工程學科四個專業學生總量的85%。然而,許多地方院校是在2000年左右由高等??茖W校升為本科院校的,這類院校辦本科專業的歷史較短,師資隊伍較差,辦學經驗不足,教學基礎條件較弱。二是隨著地方經濟建設的發展,企業在加工制造產品、加工設備、企業管理、技術支撐與售后服務等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領域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如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在模具設計與制造、數控加工、精密制造、產品銷售等領域就業,在研究院所、企業設計單位工作的畢業生越來越少。由于制造加工企業在生產產品、生產綱領、生產規模、用人定位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導致其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的需求有著相當大的不同。地方院校按照統一的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培養人才,不能較好地適應社會和企業的人才需求,因此,作為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教師,我們必須突出專業特色,準確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二、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規范

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規范是地方院校保證本科教學質量標準的根本保證。指導性專業培養方案基本規范應該在教育部機械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專業規范的基礎上,以及在根據社會與經濟發展要求和確保該專業本科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做出相關規定,即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學生應該學習和熟練掌握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然后結合各個地方院校本身的具體情況,在滿足湖南省教育廳制定專業培養方案基本規范的基礎上,增加傳統優勢學科的一些課程,從中體現出各個學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

制定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方案指導性專業規范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要遵循規范與特色協調統一的原則,沒有指導性規范就難以保證機械專業本科教學的整體質量,而整體統一又不利于各校辦出特色和滿足人才市場多樣化的需求。

(二)要遵循夯實機械專業基礎的原則,對專業方向或專業模塊課程設置口徑不合理的情況,要做足前期市場調研,再研制專業培養方案規范。

(三)要遵循規范具有較大彈性的原則,如課程門數設置、理論課時與實驗課程設置,最好能夠提出一個學時或學分的控制范圍,給學生自主學習留出空間。

(四)要遵循核心內容最低標準的原則,標準過低則難以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標準過高則不利于分類培養不同層次的人才。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方案規范是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的重點項目,湖南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了專門的課題組,在深入領會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研制指導性專業規范的工作基礎之上,廣泛調研,深入研究,同時邀請大型機械制造企業的專家、技術人員參與,并廣泛征求工業界人士的意見,爭取在2014年之前完成研制任務。湖南省教育廳高教處以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名義正式發布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方案基本規范。

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立足于湖南省裝備制造業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為湖南省支撐產業——裝備制造業培養人才的主要途徑。根據湖南省裝備制造業對機械類人才培養的需求,培養工程機械、礦山機械、新能源機械、汽車制造與設計等行業人才是省內高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努力追求的目標。進一步貫徹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為將湖南省裝備制造業振興實施規劃(2011-2015年)貫徹落實,該規劃立足于國家和湖南省重大工程建設的主戰場,以國際國內工程機械、礦山機械、新能源機械需求為導向,緊跟國家產業政策的指導方向,努力做大做強裝備制造產業;以中聯重科、三一集團、湘電集團、江麓機械、南車集團等骨干企業為主體,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超級行業的企業集團,培育一批新型的制造加工企業;加快自主創新,大力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發展一批高、精、新的機械產品,努力形成具有國際水平的裝備制造基地。

湖南省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重點歸納起來有四點,具體如下:

(一)加快發展三大優勢裝備,即工程機械裝備、軌道交通裝備和輸變電成套裝備。

(二)培育壯大六大新興裝備,即新能源裝備、節能環保裝備、航空航天裝備、船舶裝備、數控裝備、電子信息裝備。

(三)改造提升四大特色裝備,即通用石化裝備(如鼓風機、離心機、壓縮機、大型水泵及閥門)、冶金礦山裝備(鑿巖設備、重型挖掘設備、寬/中厚板裝備、冷熱連軋成套設備、冶金設備成套控制系統、余熱回收裝備、特殊用途的成套輸送設備和有色金屬深加工設備)、農業機械裝備(農作物耕種收全程機械化裝備、精制米加工成套設備、大中型拖拉機、節水型噴滴灌成套設備、農產品精深加工成套設備、農村安全飲水凈化設備和輕型柴油機)、化工、輕工、紡織等行業機械裝備(大型橡塑混煉成型成套裝備、食品機械、造紙機械、包裝設備、食品安全檢測設備、高中檔卷煙包裝機械成套設備和新型紡織機械設備)。

(四)著力發展配套裝備。湖南省早就明確地將裝備制造業作為支柱產業,為了充分體現“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首先是服務地方經濟”的宗旨,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時必須堅持以下三個基本原則:1.堅持通用機械與專門機械課程設置相結合,堅持機械基礎理論與特色專業知識相結合,堅持傳統基礎理論與現代信息制造加工技術相結合,培養出適應湖南省及周邊地區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需要,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兼具的復合型人才,適應和促進湖南省的裝備制造業創新人才的教育理念。2.湖南省是裝備制造業的主要加工制造基地,機械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必須立足于服務湖南裝備制造業,服務于地方經濟,培養直接面向湖南省裝備制造業的應用型創新人才。3.湖南省普通高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根據各自行業的背景構建具有專業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煉和突出自己的專業特色,這也是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必須要協調、考慮的問題。

為此,湖南科技大學機械專業設置了相應的課程,如工程機械設計與制造、工程機械維修、礦山機械、采掘機械、風力發電機構、流體力學等課程。

四、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基本規范

(一)專業培養目標

本科生教育以培養機械工程寬口徑人才為目標,以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為主題,培養掌握先進制造技術、信息化制造技術,具有現代機械設計、先進制造加工技術的良好素質人才,培養出從事機械設計與制造、企業管理、機電一體化產品設計、試驗與研究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二)業務培養規格

機械專業學生系統地學習機械設計與制造的基礎理論,學習機械設計與制造技術和生產設備的運行及試驗研究,力求以最佳的經濟效益生產出合格的機械及相關產品。同時掌握一門外語,具有人文社科的基本知識,具有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電工電子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三)主干課程

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工程材料、機械設計、電工與電子技術、液壓與氣壓傳動、數控技術、控制工程基礎、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機械制造裝備設計等。

(四)專業特色

設置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的湖南高等院校,應該準確把握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特色,專業建設必須跟蹤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對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狀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掌握社會經濟對人才需求的整體發展趨勢。各高校應結合已有的學科專業優勢,根據湖南省社會經濟建設的人才需求,找準湖南省裝備制造業與本校傳統優勢學科的契合點,主動適應湖南省經濟發展的需要,提高本校機械專業的辦學水平和競爭力。為此在機械專業培養方案中,可將特色課程放在專業方向模塊中,發揮自己的已有專業優勢,辦出自己的專業特色。如湖南農業大學原來的農業機械和食品機械、湖南科技大學礦業機械、長沙理工大學的筑路機械、湖南工業大學的包裝機械、南華大學的采礦機械、湖南工程學院的紡織機械等等。同時,各高校還可以通過企業走訪、畢業生反饋、企業技術人員來學校座談等方式,收集湖南省機械制造加工企業對機械專業人才的要求的信息,并實時地調整專業培養方案,使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能更準確地反映機械制造加工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五、結語

基于教育部高教司理工處《高等學校理工科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研制要求》,我校以湖南省裝備制造業重點發展項目為基石,指明了適應湖南省國民經濟發展要求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要求,科學地構建了人才培養體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通過對現有教學資源的整合,突出了實踐教學在整個機械裝備制造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通過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建設,對其他相近專業起到了很好的帶動和示范效應,提高了人才培養的整體水平,并為后續的教學改革與實踐課程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彥鐸,王海暉.以專業規范為指導,科學構建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體系[J].計算機教育,2011(1):16-20.

[2]張鋼.依據專業規范制定分專業方向培養方案的實踐與問題探討[J].Computer Education,2008(1):106-109.

[3]易曉科.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選修課建設的定位思考[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11).

[4]謝宏全,周麗,高祥偉.基于測繪工程專業規范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測繪通報,2012(2):99-102.

[5]劉春榮.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與實踐[J].2006(11):157-158.

[6]聶時君,岳舟.地方高校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規范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14):3481-3482.

[7]王春海,陳明.應用型本科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教學體系的構建[J].華北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04(3):50-52.

[8]陸萍,宋可總.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6(1):49-51.

[9]周堃敏,蘇純.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的初探[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4(6):87-91.

[10] 徐敏.關于職業教育可持繼續發展的探討[J].大學教育,2012(7):28.

[責任編輯:覃侶冰]

機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建筑行業是國家的基礎建設,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相應的人民群眾對建筑行業也不斷提出新的需求。隨著科技發展而發展的是建筑工程中所需要的各種機械設備,施工企業要保證工程的質量,創造較大的經濟效益,必須要重視機械設備的管理和在成本上的控制。

關鍵詞: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機械成本;控制對策

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的成本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施工企業機械設備具有不同于其他企業的特征,機械設備管理模式也具有不同于其他企業的特點,本文以作者所在施工企業為載體,深入探討了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模式與機械成本控制要點,旨在規范企業機械設備管理,降低機械設備使用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

1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的特點

1.1施工企業機械設備使用地點分散,地區跨度大,機械設備調度頻繁

施工企業具有流動性大、施工項目多、施工地點分散等特點,施工機械分布于不同的項目,設備資源調度頻繁,機械設備的管理難度大。作者所在單位施工項目多達30多個,項目分布于全國各地,機械設備也分散在各個項目。

1.2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種類較多、數量較大

本企業作為國家大型施工企業,不僅參加鐵路項目、公路項目建設,還參與水上項目、隧道項目的施工。針對不同工程項目的施工需求,需要配置不同類型的機械設備,此外各種小型機具在企業中的使用非常普遍。

1.3施工企業機械設備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智能化設備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隨著我國施工建設事業的飛速發展和工程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工程機械向機電液一體化方向、自動化發展,工程機械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智能化機械設備在施工企業中的應用越來越來越廣泛。這就給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的技術能力帶來一定的挑戰。

1.4施工企業除自有設備外,還需要租用大量的外部設備

施工企業在自有設備不能滿足施工生產的情況下,需要利用大量的外租設備。據統計,目前我單位外租設備成本已經占整個機械成本的40-60%,與自有機械的成本大致相當,因些如何有效利用外租的機械設備,合理管理外租的機械設備,應受到各項目領導重視。

2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與機械成本控制現狀

2.1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在現在大多數施工企業中,沒有安排專門的設備管理人員來對企業的機械設備進行安排與管理,也沒有制定完善的設備管理制度,通常是由工程項目中的人員來進行管控,管理機構和制度都不完善。一方面,沒有專業的人員來管理,現有的管理人員可能會因為自身對工程的認識不足,而出現對設備疏于管理或管理不到位的現象,或者是根據自己的意識去調配項目中的施工人員和機械設備,就會跟實際情況相脫離,導致施工工作無法順利完成。另一方面,沒有完善的設備管理制度,在設備管理時就無據可依,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就會比較隨性,不會嚴格按照規定來執行,出現管理混亂的現象。

2.2機械設備檢查及維護保養制度不健全

前幾年的建筑行業是一大熱門行業,許多企業家紛紛投入到建筑行業之中,形成競爭極為激烈的市場環境,而體現一個建筑企業的實力和工程項目的效率主要就是看企業所具有的機械設備,建筑單位為保證施工進度的施工質量,自然會購置較為先進的設備,以提高市場競爭力。由于近兩年建筑行業不景氣,許多企業的施工設備都處于閑置狀態,可能也沒有定時進行維修和保養,當在新工程中投入使用時,設備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果維修不及時或需要更換新設備,就會直接影響到施工的進度,從而影響企業的信譽和發展。

2.3設備利用率及燃油成本控制乏力

施工設備的使用和其他設備使用不一樣,工程項目的生產周期是不穩定的,會根據公司承接項目的情況而定,就會出現忙時很忙,閑時很閑的局面,忙閑分布不均,設備的利用率不高。由于工程項目是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就會頻繁調動設備,如果因決策失誤,設備調度不合理,設備就會被長時間閑置,降低了設備的利用率。燃油是施工項目中的“血液”,設備的油耗也影響著設備的利用率,由于不同的項目施工工程是不一樣的,工藝復雜程度也不同,設備的油耗標準自然不同,加上操作人員的人為因素,就很難精確地控制機械設備的燃油指標,因此,機械設備的利用率和燃油控制難度大,設備的成本和管控相對較困難。

3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與機械成本控制對策

3.1對機械設備加裝GPS系統

在項目推廣單機核算,把各個項目使用的機械設備以單臺設備、單臺車輛為單位進行成本核算,將單臺設備在施工生產中所耗用的材料費、燃料費、維修費及其他操作人員可控制的費用進行統計,分析單位油耗與單位維修費超標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意見和處理措施。把機械管理人員和機械操作人員的績效考核與單機核算結果緊緊捆綁在一起,制訂獎懲措施,提高機械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與成本管理的積極性。

3.2提高機械設備人員的技能培訓,完善考核機制

對機械設備操作人員開展一系列以操作規程學習、日常技術培訓為主題的活動,使操作人員真正做到“三懂四會”即懂原理、懂性能、懂結構,會使用、會維護、會檢查、會排除故障,切實提升了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技術水平。邀請機械專家、機械設備廠家的技術人員對機械維修人員進行機械原理、設備性能、維修保養技能的培訓,搞高了機械維修人員的理論知識與維修水平。

3.3適時進行設備保養工作

建筑企業中的機械設備一般都是很大型的,使用年限也相對較長,這就要求在管理機械設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對設備進行保養。在使用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損耗設備本身的一些零部件,如果長期不對使用的設備進行檢查和保養,可能會出現施工事故。為保證機械設備和操作人員的安全性,降低管理風險,應該制定適合設備實際情況的檢查保養計劃和方案,由專門負責的設備安全員對設備定時定期進行各項安全專項檢查,對現場使用的設備,例如塔式起重機、物料提升機等機械設備,完成保養任務,消除事故隱患。

4結語

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建筑業已經進入低速發電機市場,建筑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建筑企業建設項目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加強成本管理已成為建設企業生存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李桂芳.建筑企業施工設備管理現狀分析與探討[J].大陸橋視野,2019(6).

[2]朱珊珊.施工企業大型設備使用的成本管理與控制[J].當代經濟,2018,9.

[3]范書金.談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的管理[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S1):65-66.

[4]杜秀波.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維護及管理[J].建材與裝飾,2018(24):198-199.

(作者單位:中鐵九局集團大連分公司)

機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電力系統作為資金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其行業內整體員工素質較高,在人才選拔方面也比較嚴格,所以,加強電力系統人力資源管理問題也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電力系統人力資源管理中仍然存在著一些管理問題,本文從我國電力系統的人力資源管理現狀進行分析,指出了我國電力系統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就如何解決相關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對電力系統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電力系統;人力資源;措施

一、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電力系統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電力系統內部人才的選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電力專業的技術人才還是社會服務型的管理人才,都需要加強相應的能力培養和挖掘,從而更好的保障電力系統的供、配、輸電系統的正常運營。然而,我國現有的電力系統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存在著工學矛盾突出、企業文化和市場經濟脫節、人力資源開發不足等問題,這需要電力系統管理人員加強人力資源的管理,通過加強企業員工的培訓力度、加強電力系統的企業文化建設和加快人力資源的人才開發,通過“師帶徒”培訓模式的應用來合理規劃和配置人才,從而形成一個穩定的電力系統的內部環境,增強企業員工的積極性,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建設更加美好的電力系統。

二、電力系統人力資源現狀和存在問題

(一)工學矛盾突出

就現有的所在電力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而言,績效考核和薪酬分配系統工作都已經基本完成,電力系統在薪酬分配水平上有所提高,實行人才崗位的津貼,不過這些系統仍然停留在形式上,缺乏運用的靈活性,在這種氛圍下,員工參與企業培訓的積極性降低,并且員工的學歷、素質、技能水平和理論知識都存在差距,集中起來參加培訓就使得整體的培訓操作難度增加,如果分開培訓,這會大量增加企業的培訓成本,在預定成本范圍內也無法使得員工培訓起到預期的效果。對于部分員工而言,企業的培訓不足會嚴重影響其工作的熱情,長期下來會感到工作的枯燥、單調、乏味,從而無法起到培訓教育所期待的能力提高的作用。

(二)企業文化和市場經濟脫節

在電力系統人力資源管理中就如何選人、用人、留人、育人等機制上缺乏創新,仍然停留在如何“管”員工的思想觀念,電力系統封閉式的行業特征無法從根本上擺脫傳統的管理理念,沒有把員工當作電力系統發展的一種重要資源,和現有的靈活的市場經濟嚴重脫節,這嚴重的約束了企業人才的成長,不利于員工創造性和積極性的發揮,也不利于企業參與激勵的市場競爭。長此以往會造成企業大量的人才外流,給企業的經營也帶來了很大的風險。

(三)人力資源開發不足

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只重視效益,但是對人力資源管理上的投入不足,沒有考慮到因公司的發展需要考慮的這一因素。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對于人才引進的目的性不強,這樣會導致電力系統人才的缺失,各種專業的大學生進入后,沒有專業實踐經驗,這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了一定的阻礙,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效率。所以,企業無論在專業技術人才方面還是高級管理人才方面都缺乏合理的分配和管理,對人力資源開發一定要站在戰略發展的眼光去看問題,加強電力系統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的科學化,對電力系統人力資源進行體系上的完善。

三、提高電力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人力資源管理機制

建立健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的選人、用人、留人、育人等工作機制,體現電力系統人力資源管理機制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確保公平的對待公司的每一位人才,合理的規劃員工的未來發展路線,使其個人的職業生涯和企業的發展緊密相連,從而提高員工所在崗位的工作積極性。電力系統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還可以為員工建立詳細的資料庫,結合員工的學歷水平、實際操作水平和個人的愛好等方面,合理的分配員工崗位,力求做到人力資源選用人才的科學化。加快推進電力系統激勵和考核雙重機制的建設,這對提高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企業通過對員工的各個工作環節進行深入細致的考核,加強員工的工作管理,切實的將績效考核機制有效的應用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去。

(二)加強企業員工的培訓力度

員工培訓是電力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部分,以往的培訓過于形式化和理論化,不利于企業工作效率的提高,也無法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電力系統的培訓工作應該結合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切實的將培訓工作做到實處,對于電力系統的管理層而言,要加大對員工的培訓工作的重視,充分認識到員工培訓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積極效果,鼓勵員工在工作之余積極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理論知識,在培訓的過程中,應該以調動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為中心,使他們主動學習接受新知識,將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機的結合,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員工的整體工作能力,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

(三)“師帶徒”培訓模式的應用

師徒培訓制是一種常見的傳統培訓方式,在電力系統管理中,通過確立培訓導師和參加培訓的人員,由師傅來帶徒弟。在雙方約定好一定的時間內,由師傅通過傳、幫、帶、教,使徒弟掌握所在崗位的專業技能,在實際操作中傳授一些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出師后能夠讓徒弟獨立或與他人配合下完成所在崗位的工作。這有利于促進新員工和轉崗人員技能的提高,在新員工上崗、轉崗和低技能人員的培訓中,在采用傳統“師帶徒”培訓模式的基礎上引入現代培訓理論和標準化管理培訓模式,從而有利于解決以理論、技術為出發點的課程培訓班效果不理想的問題。

(四)制定崗位責任制

對電力系統的人力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可以通過采取人才流動和崗位競聘的制度,擇優錄用、任用人才,結合企業的實際需要來設置部門崗位,通過定崗定員來保證電力系統內部的人事制度的精簡高效,保證崗位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制定崗位責任制時,要對員工的全部工作狀態進行分解、細化、量化,員工薪酬的多少和自身的職業能力和績效水平直接掛鉤。從工作品質、工作能力、工作業績等方面科學衡量員工的工作成果和業績,從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五)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

對于公司而言,企業文化是企業生產經營的靈魂,企業要想留住人才,留住人心是關鍵,而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關鍵就是讓員工對電力系統產生認同、認知,增強他們的認知感,在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同時,培養員工對公司的忠誠,為公司的穩定發展做好鋪墊,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促進企業的發展,增強企業凝聚力,有利于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激發員工的創造力,提高企業的競爭水平。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這個人才濟濟的社會,我國電力系統人力資源管理水平還有很大的提高,人才為了實現自身的價值會最追求更高的目標,這對我們電力系統人力資源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這需要我們積極的學習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結合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合理的規劃和配置人才,從穩定員工心理做好工作,運用人性化、情感化的管理模式留住難得的頂尖人才。企業文化的影響是對企業員工進行思想教育,在培訓人才的同時留住人才,逐步實現人才與企業的發展融為一體。也為企業的員工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從而形成穩定的電力系統的內部環境,這樣才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建設更加美好的電力系統。

參考文獻:

[1]劉文剛.芻議電力系統人力資源現狀及提升舉措[J].人力資源,2013(2):61.

[2]李劍.電力系統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對策探究[J].管理研究院,2014(5):63.

[3]付成英.淺談如何進一步提高電力系統人力資源管理水平[J].技術應用,2010(11):145.

[4]黃芳,平海永.知識型員工的激勵型管理模式淺析[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4,06.

機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制造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其規模越來越大,企業的財務管理也成為了整個企業的管理重點。根據當前制造業普遍面臨的現狀分析,生產流程的再造也成為了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制造業正積極地引進科學先進的管理方法,著力提高企業財務成本管理水平,對制造企業的發展壯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機械制造業 財務管理 生產流程再造

一、機械制造企業的特征表現

(一) 典型以離散生產方式為主,流程生產方式為輔

離散型生產方式是指產品的形成是由一個個單獨的零部件組成,由不同的材料經過非連續性的組合移動,經過不同的路徑,生產制造出不同的產品。而流程型生產方式主要是通過對原材料的混合、分離、成型等化學反應,連續地通過相同路徑,生產出有價值的產品。使其屬性或者是發生化學變化,形成新產品或者新材料。分為連續生產、批量生產和混合制造幾種類型。但是當前大多數的機械制造企業都是離散型生產方式,產品結構清晰明確,產成品的零件個數或者部件固定明確。企業的生產類型不同,企業管理的重點也不盡相同,因此,準確掌握企業的生產方式至關重要。

(二) 企業生產管理模式多樣,但生產流程相對簡單

機械制造企業的生產方式一般有很很多樣,有的是面向訂單進行設計的、也有面向訂單生產、裝配以及按照市場的預測進行生產的方式。但大多數仍然是面向訂單的,多品種和小批量地進行生產,生產設備主要是按照生產的工藝進行布置。因為每種產品的生產工藝過程不盡相同,所以進行同一生產加工的機械設備也有很多臺,在進行生產時對生產設備的設置主要按照生產工藝進行,另外也還需要對物料有適時適度的調整。

我國當前的機械制造業管理是很復雜的,由于原材料品種規格比較多,生產過程相對沒有連續性,制造過程相對復雜,因此對機械制造業的管理也比其他制造業顯得復雜。我國的機械制造業相對是大且全生產組織模式,專業化分工不夠細,企業內部的各項管理相對也要復雜。

(三)對產品生產能力及信息化水平要求高

機械制造企業的產品研發和設計是生產鏈中最主要的環節,在企業的發展中還要對一些老產品進行不同程度的優化,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設計和生產技術改進,因此機械制造企業就要求具備相對較強的產品研發能力和設計生產水平。隨著當前計算機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機械制造企業的信息化要求也大大提高,向智能化信息化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

二、機械制造企業生產流程再造

(一)生產流程再造

當前大部分的機械制造企業的生產流程再造都沒有將供應鏈管理作為企業的競爭策略,企業對企業物流的認識還停留在最初傳統、簡單的倉儲管理和運輸管理的概念里,雖企業的經營戰略規劃,常常是忽略了物流部門的利益,致使物流部門在企業中的總體地位逐漸低下。另外企業對物流計劃和物流信息資源的整合重視力度還不夠,手工作業速度較慢,沒有一定的準確性,與原材料供應商之間只是簡單的物材買賣交易,相對的信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另外企業還缺乏相對全面的供應鏈成本觀念,企業往往只重視了運輸、倉儲以及采購等的顯性成本,對物流管理的成本和庫存的持有成本以及機會成本的損失等一些隱性成本的重視不夠。而且顧客服務水平相對較低,企業的訂單的完成率一般只能達到百分之七十,大部份的訂單完成率只約有百分之五十。生產、采購、銷售以及設計物料等部門之間的協調較困難,相互間的扯皮推脫現象嚴重。由于供應鏈的管理提前期較長,導致了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非增值的活動上。

(三) 生產流程再造于企業財務的體現

機械制造企業的生產流程再造和優化在企業的財務管理上也有顯著的體現和作用,能夠充分改善企業的財務管理職能,將企業的財務管理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進行系統的整合,使企業的財務職能得以進一步優化,同時強化企業財務的造血機制,使企業的資本周轉循環順暢,減少企業資本的閑置和低效使用狀況,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不斷提升企業財務的協調能力,增強財務的全面控制能力,使企業能夠更好地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真正有效地實現財務管理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控制能力。

三、機械制造企業財務成本管理問題

(一)企業生產經營計劃模式落后

尚未實施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的機械制造企業幾乎全部采用相對傳統的臺套計劃模式,將產品的最長生產周期作為構成產品各種材料的采購提前期和生產提前期。其過分夸大的提前期往往造成在制品以及庫存的儲備超高,使企業流動資金的占用量大。產品的生產計劃和采購計劃出現脫節,造成零件的成套水平較差,不能做到準時交貨等問題。

(二)企業財務管理缺乏標準

機械制造企業缺乏標準化、制度化和程式化的管理,盡管企業幾乎都通過了ISO9001制定了相關系列程序文件,但往往執行的效果沒有達到預期,多因企業的管理模式而異。最后財務成本的管理控制還停留在成本核算上,就要求企業要有先進的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的管理系統,但是往往許多企業還沒有具備這些條件,結果導致企業的成本核算不夠及時,核算結果不準確,成本控制不標準。

(三)財務管理的理念不先進

機械制造企業多數是面向訂單進行生產的,容易形成重經營的訂貨、重生產的任務完成和輕成本管理的管理理念。多數企業的管理者對企業的財務成本管理的手段方面往往存在一些思想認識上的偏差,缺少對先進管理理念的深入研究,財務成本管理流于形式,不能與時俱進,不能將企業的戰略成本管理和價值鏈成本管理切實地運用到具體的實踐中去。缺乏企業內部的考核機制,將財務成本的管理局限在企業內部,不能著眼到市場的范圍,導致了企業財務成本管理的效果達不到預期。

(四)財務成本管理缺乏信息化

機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對施工企業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工程機械設備管理工作做了較為詳盡的論述,并提出了具體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公路;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

1 前言

近幾年,公路大建設、大發展已成為交通行業的主旋律,工程機械也得到了飛速發展,工程施工機械逐漸向大型化、專業化、系列化、智能化等方向發展。一方面,對推動高等級公路建設,提高公路建設質量,加快工程進度,縮短工期和減輕勞動強度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礎;另一方面,又為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的使用、管理、維修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更大地發揮設備的作用,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課題。筆者就新形勢下,公路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應采取的措施和對策,發表本人的一點看法。

2 完善管理體制,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目前,大多數公路施工企業內部機械使用與管理部門最主要問題是在工資分配方面靈活性很不夠,對職工缺乏有效的激勵手段,必須轉變觀念,進行徹底的改革,推行一套靈活多變的管理制度。推行新制度的結果必須要使技術水平高、業務技能強的人從改革中得到實惠,促進業務技能差的人主動學習,提高服務技術水平,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和需要,走出大鍋飯的老套。對此,最有效的實現方式應是進行月度單機核算時,要及時把機械的消耗、利潤與個人利益掛鉤,督促機械操作手進一步增強責任心、加強機械的保養,降低維修費用。這樣的單機核算才會起到應有的作用,而不只是形式上的算帳,同時也能真正實現對機械使用環節的控制管理。如果缺乏對這個重要環節的有效控制,有的機械到年底才發現出現了虧損,但此時為時已晚。當然,要科學、全面地反映其工作業績必須建立和完善各項考核制度,定出切實可行的考核內容,定期考核,考核結果與其工資收入掛鉤,獎罰分明,必然會達到理想的效果。

3 引進機械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管理手段現代化

現代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借助于微機進行機械管理和建立信息系統已是大勢所趨。機械設備管理信息系統是實現機械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對機械設備運作過程中發生的大量復雜的數據進行整理,轉換成規范化、系統化的信息,如進行數據處理輸出管理報表,提供管理決策、進行合理有效的作業調度管理等。通過對這些信息的處理,可以為強化機務管理提供有力手段,這種新興的機械管理模式必將替代傳統的管理方式,近幾年國內開發出的大批機械管理軟件即是明證。因此,機務管理部門必須大力推行以微機管理取代人工管理,實現機務管理的信息化、系統化和規范化,這是通向機務管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4 加強機械成本管理。提升經濟效益

4.1實行定額管理。因為定額管理是衡量和考核機手、維修工及其管理人員完成任務的數量和質量主要依據,是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通過廣泛的調查研究、統計分析、制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各項定額、如臺班工作定額、維修工時定額、修理用油定額、工具配備定額、材料消耗定額等,為推進機械科學管理和實行經濟核算奠定堅實的基礎。

4.2嚴格總成大件、油料、工具等材料的領取、更換審批手續,做到能修不換,能換部件不換總成,千方百計堵塞漏洞,做好增收節支工作。

4.3實施規范化作業。安全操作規程和機械使用保養說明書下發機手,通過定期檢查督促機手做好例行保養。對修理作業要完善各種修理標準,嚴格按《筑路機械保修規程》進行保修作業,技術部門制定詳細的保養計劃并予以實施,保證機械的完好率,減少停機損失。最后還要實行機械成本的動態控制管理,即注重施工過程中的中間考核,不要等年終才去考核成本管理的效果,此時對成本管理中的不足而造成的損失已無法彌補。因此應及時整理機械使用、維修和材料消耗記錄,建立設備臺帳,統計報表和機械核算表要及時呈送,使機械的基本消耗情況和盈虧情況一目了然。

5 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業務水平

機械化施工是一門綜合科學,它介于施工機械、施工技術和現代化施工組織之間,現代化施工機械隨著結構改進、功能提高,采取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越來越多。因此,為了提高機械化施工管理水平,必須通過各種形式對管理、操作人員開展業務培訓。通過聯系實際問題及受訓者的知識基礎,有計劃、有步驟地舉辦各級人員培訓班,加大培訓力度引入競爭機制,把培養機械管理人才放在重要位置。通過培訓,達到更新知識、拓寬視野。同時,還要學習現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論,掌握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建設一支技術化、專業化的機械設備用、管、養、修的隊伍,以適應公路機械化施工快速發展的需要。

6 重視職業道德教育。堅持設備評優工作

職業道德不僅是個人的修養問題,它與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息息相關,可以說是一種無形的資本。當前施工企業設備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的野蠻操作、缺乏保養、隨意浪費、馬虎維修、以次充優等行為,都是缺乏職業道德的表現。因此施工企業仍需不斷加強政治思想和職業道德教育,讓廣大職工樹立愛護設備的良好風氣,使機械設備發揮最佳職能。為了促進企業的管理,每年應組織開展機械設備檢查評比活動。檢查評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檢的方式,檢查評比的結果還應與獎懲制度相結合,要體現節約有獎,損失浪費要罰的原則,對管理優秀的企業和個人給予獎勵,對管理差的予以處罰。這樣,不但有效地推動企業的設備管理工作,還減少了設備的故障停機率,保證企業的正常生產,同時也提高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能動性。

7 結束語

總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施工企業要做好機械設備管理工作,必須以系統工程學的觀點對機械設備進行全面綜合的管理。主要以提高設備的完好率和利用率為目標,利用現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強化成本核算,提高全員的業務水平和道德修養。只有這樣,機械設備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上一篇:民族地區特色師德教育論文范文下一篇:工程質量與水利施工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