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縣扶貧辦工作匯報范文

2023-10-08

縣扶貧辦工作匯報范文第1篇

一、檔案管理工作整體情況

一是領導重視,組織健全。我局檔案管理工作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不完善到完善,從不規范到規范化管理的過程,逐步健全了檔案管理工作體制。2001年5月檔案升級以后,我局始終把檔案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來抓,不斷加強對檔案人員的政治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其自身素質,提高管理服務水平;每次機關人事變動,都及時對專兼職檔案員進行調整,對檔案鑒定小組進行調整,真正做到組織健全,人員到位。

二是加強制度建設,建立約束機制。近年來,我局認真貫徹執行《安徽省檔案管理條例》,隨著機構的變化和職能的日漸增強,結合工作實際,重新確定了各股室的工作職責,加強了對檔案調閱工作的管理,做到調閱檔案由分管領導親自審批。通過建立健全工作職責和檔案管理制度,通過對干部職工的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了大家的檔案意識和自覺遵守檔案工作制度的自覺性,使我局的檔案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的管理軌道。

三是加強軟硬件建設,實行規范化管理。我局檔案管理工作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幾年來,堅持不懈地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原有基礎上又擠出資金,添置了10組檔案柜,極大限度地改善了檔案保管條件,為檔案的管理、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二是推行各股室業務檔案資料由兼職檔案員預先組卷,綜合檔案在接收時嚴格把關,認真逐卷審查,對不完善的待完善后再上交。截止到今年6月份,我局綜合檔案室收集卷宗總數為13228卷,其中:綜合檔案1220卷,會計檔案178卷,土地管理專業檔案11806卷,聲像檔案24卷,各類檔案的立卷歸檔均符合規范化要求。三是在加強日常管理的同時注重檔案的開發利用,編制各類案卷目錄等多種檢索工具,編制了組織機構沿革、大事記、基礎數據匯編等編研材料,嚴格按規章辦理借閱手續,填寫檔案利用登記簿,建立了利用效果登記簿,促使檔案工作走向規范化管理的軌道。

二、專業檔案資源整合工作情況

根據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我局被列入2006年底以前完成專業檔案資源整合工作的單位之一,為按時完成整合工作任務,我局的主要做法:

一是認識到位。檔案資源整合,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更好地發揮檔案資源決策資政功能和社會服務功能的重要舉措。整合工作任務下達后,我局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充分認識檔案資源整合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布置整合工作,切實把整合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扎扎實實地抓好整合工作。

二是人員落實。按照縣政府的要求,確定了一名副局長分管檔案資源整合工作,負責督促、協調整合工作的開展和落實,由局辦公室具體抓落實,確定專職檔案員為聯絡員,具體落實資源整合和聯絡工作。此外,還專門抽調了一名精通電腦操作的人員具體負責各類專業檔案的微機錄入,從人員上保障了整合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是軟件落實。擠出6800元資金購置了“世紀科怡”綜合版檔案管理系統軟件,并多次邀請省、縣業務人員進行軟件和整合工作業務培訓,使參加整合工作的人員熟練掌握了整合工作的要求和軟件操作規程。

四是狠抓進度。專業檔案資源整合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加上我局檔案卷宗較多,整合工作任務十分繁重。為確保按時、按質地完成整合工作,參加整合工作的兩名工作人員以認真負責的精神,全力以赴加班加點抓落實、趕進度,已于9月上旬完成全部專業檔案的微機錄入工作,共計11806卷。

下一步,我局將按照《旌德縣檔案資源整合工作實施意見》確定的工作程序,與縣檔案局共同協作,作好各類檔案的整理移交工作,同時,建立健全檔案管理使用工作制度,全面完成檔案資源整合工作任務。

縣扶貧辦工作匯報范文第2篇

一、XX縣林業生態扶貧總體情況

(一)貧困基本情況。XX縣是甘肅58個集中連片特困縣之一,也是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縣內有2個深度貧困鄉鎮和80個深度貧困村。黨的十八大以來,XX縣嚴格按照中央、省委推進移民搬遷的決策部署和武威市委實施移民搬遷工程的要求,堅持縣級領導包村包組推進移民搬遷拔窮根責任制,堅定不移實施移民搬遷工程。截至2017年底,已開工建設黃花灘移民區12個移民點和綠洲生態移民小城鎮,有力推動了全縣脫貧攻堅進程。2017,經市縣驗收和省直行業部門比對反饋,全縣減貧3919戶1.64萬人,貧困人口下降到3.66萬人,貧困面下降到10.47%。

(二)林業生態扶貧的地位和作用。我縣地域山川沙各占三分之一,自然條件嚴酷、農業基礎條件差、自然災害頻發、生產條件惡劣。林業作為“三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林業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精神文化水平,對推動經濟、社會、生態和諧共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林業生態扶貧的做法與成效

(一)生態護林員

2018年,全縣公開選聘生態護林員894名,其中續聘594名,新聘300名,選聘人員均為建檔立檔貧困人口,每人每年發放補助資金8000元。目前,各鄉鎮、各林業工作站已按要求完成生態護林員前兩個季度的考核、培訓工作,根據考核結果,共發放上半年勞務報酬214.56萬元。在建檔立卡貧困戶中聘任村級草原管護員176名,每人每年發放報酬2000元。通過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生態護林員、草管員工作職責和具體任務,全面加強對森林、草原災害,非法占用、破壞森林、草原行為的監督管護,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目標。

(二)重大生態工程項目

1.退耕還林。2017年以來,在南部山區移民遷出區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累計完成新一輪退耕還林6.97萬畝,其中,2017年完成4.37萬畝,2018年完成2.6萬畝。組織農戶在生態移民遷出區坡耕地中集中連片栽植沙棘、檸條6.2萬畝,在沙區鄉鎮嚴重沙化耕地中集中連片栽植枸杞0.77萬畝,工程建設涉及12個鄉鎮31個行政村4120戶退耕戶(其中貧困戶1707戶),每畝補助資金1200元,現已兌付補助資金2185萬元。目前,正在組織開展2018年縣級檢查驗收工作。在《新一輪退耕還林信息管理系統》中將退耕戶中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逐個進行標注,建立退耕還林工程貧困戶受益臺賬,確保貧困戶及時享受補助資金。

2.三北防護林。自三北防護林工程實施以來,我縣嚴格遵循“南護水源、中建綠洲、北治風沙”的林業建設方針,突出“節水、治沙、造林、防污”四個重點,堅持山、川、沙綜合治理,相繼完成了三北防護林工程各期建設任務,并取得了顯著成績。累積完成投資7719萬元,其中國家投資6538.4萬元,省級投資7.9萬元,市級配套資金2萬元,地方配套及群眾投工投勞折資1170.7萬元。累計完成人工造林76.95萬畝(保存面積60萬畝),封山(沙)育林(草)98.85萬畝,森林覆蓋率由建國初期的1.3%提高到了現在的12.2%。

3.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全縣共區劃界定的公益林面積為110.8萬畝,納入中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國家級公益林面積為74.41萬畝。按林種分:有林地1.3442萬畝,灌木林地73.0728萬畝;按權屬分:國有54.8376萬畝,集體3.2356萬畝,個人16.3338萬畝。工程涉及16個鄉鎮和13個國有、集體林場(站)。2004年以來,我縣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累計完成投資6654.5萬元,其中森林生態效益補償6533.5萬元,公共管護資金121萬元。補償資金重點用于公益林管護人員勞務補助、補植與撫育、防災減災、資源監測、檔案管理、管護基礎設施、驗收培訓以及個體、集體的經濟補償等方面。每年積極與國有林場、鄉鎮、林業站簽定管護合同,聘用管護人員,通過層層落實管護責任,強化日常管護,填寫巡護日志,使我縣國有公益林得到有效保護,至今未發生森林火災,人員盜伐事故發生。集體和個人公益林面積共19.56萬畝,涉及農戶5321戶,其中涉及貧困戶920戶3667人,在公益林得到有效保護的同時,群眾也獲得了一定的經濟補償,對助推我縣精準扶貧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林業產業扶貧情況

將脫貧攻堅與生態建設、培育富民產業有效結合,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以優質梨、枸杞、紅棗為主的經濟林。2013年以來,以貧困村組為重點區域,組織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經濟林5.92萬畝。2018年,以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和綠洲小城鎮為重點區域,新建枸杞基地1.4萬畝。將防沙治沙與產業富民、精準扶貧相結合,積極探索發展沙產業,在黃花灘生態移民區9號移民點發展梭梭接種肉蓯蓉5300畝。

(四)其他扶貧方式

組建家庭林場4個,重點發展經濟林產業,積極開展造林綠化、防沙治沙等工作。在實施防沙治沙、防護林建設等項目過程中,按照就近原則,累計吸納項目周邊區建檔立卡貧困戶100戶參與埋壓草方格、栽植苗木、灌水施肥等工作,貧困群眾通過參與防沙治沙、防護林建設獲取勞務報酬。

三、林業扶貧的政策創新和機制創新

(一)林業扶貧的政策創新和模式機制創新

一是以促進經濟林提質增效為目的,通過補植補造、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措施,對黃花灘生態移民區2016年以來建成的2萬多畝經濟林進行全面撫育管護,目前,苗木成活率達90%以上,保存率達95%以上。二是推廣“合作社+管護+貧困戶”模式,吸納貧困人口參與林木管護,不斷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有效增加貧困群眾經濟收入。

(二)提高林業資金等扶貧政策的成效

為實現我縣貧困戶早日脫貧,我縣瞄準精準扶貧,堅持民生第一,從造林綠化、產業發展、資源管護等方面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積極探索創新林業扶貧資金使用方式方法,大力爭取林業扶貧資金,按照相關政策進一步整合涉農資金,加大項目向貧困村傾斜力度,加快涉林貧困戶資金支付力度,通過選聘貧困戶管護林木,吸納貧困戶參與治沙造林和發展林業產業獲得收入,每年約解決800多貧困人口就業脫貧。

(三)林業扶貧政策和機制創新的典型案例

2018年,我縣將防沙治沙與產業富民、精準扶貧相結合,按照“相對集中、連片開發、集中治理、集約經營”原則,引用《瀕危中藥材肉蓯蓉人工栽培試驗及產業化開發的研究》和國家科技部《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項目“肉蓯蓉人工接種及梭梭種植的產業化”技術成果,結合本地區沙漠治理的實踐經驗,由XX縣漠緣林業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依托內蒙古梭梭肉蓯蓉研究所科研成果,采用梭梭肉蓯蓉種植一體機在西靖鎮興民新村北側已平整耕地完成梭梭接種肉蓯蓉5000畝。項目于3月21日組織施工,止目前,共完成梭梭接種肉蓯蓉5300畝,栽植梭梭苗木600多萬株,點播肉蓯蓉種子125千克。其中9號移民點完成3500畝,2號移民點完成1600畝,黃花灘社會福利中心完成200畝。項目建成后,可為周邊群眾提供近300個就業崗位,人均年收入15000元,進一步增加了農民經濟收入,拓寬了群眾就業渠道。

四、林業扶貧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近年來,我縣先后在南部山區安排實施了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重點防護林、新一輪退耕還林、森林植被恢復、造林補貼試點等重點生態工程,累計在南部山區移民遷出區完成人工造林及封山育林61.09萬畝,目前,南部山區可實施人工造林的地段主要為農戶搬遷后的剩余耕地,且大部分屬基本農田,任務落實難度較大。二是全縣涉林龍頭企業整體水平不高,生產規模小,缺乏深加工能力,產品檔次和附加值不高,生產成本高,市場競爭力不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的后勁不足。三是上級部門下達的生態護林員建設項目,未將生態護林員的日常管理、業務培訓、檔案建立、巡護設備等相關費用列入其中,生態護林員開展日常工作的經費缺乏。四是全縣公益林管護面積和退耕還林面積較小,補償標準較低,農戶享受到的補償資金較少,加之公益林不能轉讓、抵押,生態補償和退耕還林惠及貧困戶的范圍窄、覆蓋面小。

五、完善林業扶貧政策的建議和保障措施

(一)今后三年林業脫貧攻堅總體思路和工作打算。 今后三年,我縣將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認真學習省、市關于生態扶貧的相關政策、文件精神,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認識,扎實推進生態扶貧到村到戶工作,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加快項目實施力度。全力實施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祁連山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規劃等林業重點項目,推動深度貧困地區生態恢復治理。

二是加強生態護林員日常監管。緊抓人員選聘續聘、林業資源管護、勞務報酬兌現、業績評價考核等關鍵環節,組織扶貧、林業、農牧等相關部門對各鄉鎮生態護林員項目實施情況定期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規范項目運行,提高項目實施效率。進一步加強對生態護林員的日常管理,做好培訓、考勤、考核、立檔等管理工作,充分發揮生態護林員的作用,保護生態環境,助推脫貧攻堅。

三是加大退耕還林工程項目爭取力度。加強與上級業務部門的溝通銜接,積極爭取將符合條件的新一輪退耕還林面積納入國家級公益林范疇,讓貧更多困戶獲得生態扶貧項目帶來的實惠。進一步創新扶貧模式,通過項目扶持、產業融資等方式,扶持壯大一批龍頭企業,帶動激發貧困戶發展林業產業的內生動力,實現自主脫貧。

四是動員社會資本投入林業產業發展。加快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充分利用南部山區閑置土地資源,按照“集約化、標準化”發展思路,引進有實力的企業或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公司+農戶+基地”等形式,引導貧困戶將林木資源使用權入股企業或專業合作社,在南部山區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等產業,讓更多貧困群眾獲得財產性收益。

(二)政策建議。

一是實現生態護林員進退機制的有序銜接??h林業局聘用的生態護林員中,部分由于異地扶貧搬遷政策,搬遷戶搬離了原居住地后,不便于認真履行護林職責。為此,建議出臺生態護林員進退機制,實現生態護林員進退機制的有序銜接,確保森林資源保護和易地搬遷脫貧都不受影響,助推脫貧攻堅。

縣扶貧辦工作匯報范文第3篇

一、2011年工作情況

(一)、認真做好了扶貧項目專項資金自查和迎檢工作。根據省、市、

縣關于開展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工作的統一布置和要求,

3、10月份我們會同縣財政局深入到有關鄉鎮和項目上,對XX年年和2011年的扶貧資金使用及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自查; 5月份,撫州市扶貧辦、財政局赴**檢查組對崇仁XX至XX年年度扶貧專項資金進行全面檢查,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我們及時進行了認真整改。XX年、XX年年我縣共有扶貧開發資金萬元。 XX年萬元,其中發展資金萬元(整村推進建設資金50萬元,整村推進資金51萬元,“雨露計劃”培訓資金萬元,省配套機動項目資金23萬元,移民扶貧資金萬元,項目管理費萬元,統計監測費萬元,科技培訓費2萬元),財政扶貧貼息資金萬元。XX年年萬元,其中發展資金萬元(新農村建設資金50萬元,整村推進資金54萬元,“雨露計劃”培訓項目資金萬元,省配套機動項目資金29萬元,項目管理費萬元,統計監測費萬元,科技培訓費2萬元,市配套項目資金萬元,

縣配套項目資金13萬元),財政扶貧貼息資金萬元。從檢查情況看,扶貧資金在改善貧困地區生態環境,提高貧困群眾生活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一定成效。

(二)、扎實做好重點村整村推進建設。

整合力量,整合資金,加大扶貧工作力度,從基礎設施、產業開發、村容建設、科技培訓等方方面面著力,抓好重點村整村推進建設。認真組織好2011年重點村扶貧項目的實施,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確保貧困人口真正受益。

抓好了2011年扶貧項目的申報工作。組織8個重點村本著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確保貧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則,根據群眾意愿,科學合理的從整村推進扶貧規劃中挑選項目,共上報公路建設、水利設施、學校建設、科技培訓等13個項目。已爭取到財政扶貧資金104萬元。

(三)、全力推進 “民生工程”。積極探索“雨露計劃”新途徑。

1、扎實做好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按照“實際、實用、實效”

的要求,注意發現、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要以產業為依托,以培訓新農民、提高農民素質為目標,整合社會資源,搞好實用技術培訓,以提高貧困群眾勞動技能,促進增收。

2、“雨露計劃”走進農民走近鄉村。在市扶貧辦及江西贛江職業技術學院關照和支持下,我們在**鎮、**鄉舉辦“雨露計劃”走進農民走近農民培訓班,針對留守農民,特別是留守婦女,拓展培訓內容,請本縣種養高級農藝師、拔尖人才講授通俗易懂的果樹栽培和麻雞散課,受到農民朋友們的熱烈歡迎,培訓人數600人。以縣培訓基地為依托,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200人,本縣工業園區培訓40人。根據市場和縣工業園區的需求,拓寬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渠道,正確引導農村勞動力的有序轉移,確保每一個貧困家庭有一個勞動力接受培訓,并穩定轉移就業。

(四)、社會扶貧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整合社會扶貧資源,樹立“大

扶貧”觀念,是新階段社會扶貧工作的重點,也是扶貧開發工作中深具潛力的重要方面。一是爭取到了中國扶貧基金會冰凍災害救援物資26萬元。今年1月12日到2月4日,**出現歷史罕見冰凍災害,給農村經濟和群眾財產帶來巨大損失。我們積極向中國扶貧基金會爭取冰凍災害救援物資,在我們的努力下,中國扶貧基金會及時援助26萬元支持我縣抗災自救,其中**鄉救災糧食6萬元、**橋鄉**村救災化肥20萬元。二是**省委黨校第32期青干班學員來我縣六家橋鄉結對幫扶。6月4日,省委黨校第32期青干班全體學員在常務副校長的帶領下,冒著烈日酷暑,來到崇仁縣六家橋鄉中心小學開展獻愛心捐助貧困學生活動。結對幫扶20名貧困學生,并決定將一直幫扶這些貧困學生至中學畢業,并解決學校一些基礎設施。三是落實黨政部門和企業定點包扶重點村工作。在縣直單位機關開展以“黨旗引領致富路,攜手共建新農村”為主題的定點包扶貧困

村工作,確保全縣“十一五”8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每個村都有一個縣直機關單位或企業定點幫扶。四是開展黨員結對幫扶貧困戶工作。和縣委組織部聯合在全縣黨員干部中開展“1+1”結對幫扶貧困戶活動,全縣結成470對幫扶對子。

(五)、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們在做好業務工作的同時,積極做好縣里的中心工作,把招商引資工作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我辦和縣政協到武漢和上市公司凱迪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恰談,凱迪股份有限公司準備來我縣投資上億元,下半年將落戶工業園區。我們已完成民生電氣、寶深達紡織有限公司等招商引資工作任務800萬元。

(六)、扶貧辦自身建設的到提升。 進一步組織扶貧辦干部學習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不斷提高政治和業務素質,提高為貧困群眾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加強廉潔自律教育,樹立愛崗敬業、清正廉明、奮發向上的良好風氣。進一步改善工作條件、提高辦事效率。

二、

存在的問題

(一)、上級扶貧項目和資金申批到位較慢。

申批到位較慢,影響了扶貧工程進度。在此方面我們望與各部門積極配合好相關工作,使之達到更快的效率。

(二).部分農村人口因災返貧。

今年我縣出現歷史罕見冰凍災害,給農村經濟和群眾財產帶來巨大損失。貧困鄉村自然條件差,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低。存在因災、因病返貧致貧現象。

(三).村集體經濟差,項目資金缺口大。

我縣重點村基本上沒有集體經濟。目前這些村在實施規劃中存在辦事越多,欠款越多的現象。財政扶貧資金投入不足,與重點村建設的需要存在較大的差距。

縣扶貧辦工作匯報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況 縣位于省西部,幅員面積 7303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3500 米以上,原有 22 個鄉(鎮)、219 個行政村、4 個居委會。鄉級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有 21 個鄉(鎮)、194 個行政村、4 個居委會,總人口數 7.07 萬人,藏族占 95%??h有可耕地 24 萬畝,糧食及經濟作物常年播面 16 萬畝,為全州之首,糧食產量占全州的七分之一,歷史上就是“糧倉”。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產業發展,特別是 2016 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把產業發展作為改善和發展民生的核心任務,立足資源、區位優勢,搶抓機遇,精準施策,縣投入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12310.2 萬元,非貧困村貧困戶產業扶持基金 363.5 萬元,培育發展龍頭企業 2 個,在 129 個貧困村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218 個,其中:建設新型經營主體且有 20 戶以上貧困戶的非貧村(建制調整后)26 個,帶動貧困戶增收總戶數 2319 戶,形成了“大中小、長中短”產業發展格局,勾勒出了產業轉型發展的新藍圖,實現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二、產業發展情況

(一)培育龍頭企業,做實農牧產業。依托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以規?;N養基地為基礎,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建設“生產+加工+科技”的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全縣具有規模以上的龍頭企業 2 家,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方式,帶動貧困戶發展達 610 戶。一是招商引進州級龍頭企業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投資 8000 萬元,建成全州現階段唯一集生產、加工、交易、物流配送于一體的綜合園——生態牦牛產業園。自產業園運營以來,園區優化利益聯結機制,與 40余家合作社或集體牧場簽訂了收購協議,實現了全縣集體牧場與牦牛產業園的有效承接。目前,園區收購牦牛 34000 余頭,帶動農牧民出欄增收 1.9 億元。二是縣素有“糧倉”的美譽,一直以來,由于缺乏深加工企業,青稞產值低,銷售渠道窄,青稞不出倉、不銷售的現象存在。為提高青稞產值,縣引進了貝瑪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在呷拉鄉投入資金 1.5 億元,建成集科技培育、產品加工、休閑觀光、創新研發為一體的現代青稞文化園。青稞文化產業園于 2019 年 9 月試運營,青稞收購價從市場現行的每公斤 3.0 元調整為每公斤 4.5 元,目前,已收購青稞 50000 公斤,直接增加群眾收入 22.5 萬元。青稞文化產業園全面投產運營后,預計當地群眾每年總增收將達到 3816.1萬元,實現戶均增收 7226.4 元,貧困戶人均增收 1376.8 元。

(二)提高組織程度,做細小微產業。至 2016 年以來,依全縣建設小微集體經濟 146 個,截止 2019 年底集體經濟收益達 450 萬元,貧困戶人均分紅達 10 元以上。涌現了一批如“軍糧”、“東讓然谷”等縣耳熟能詳的合作社產品,如:“東讓然谷”合作社通過線上、線

下銷售,年利潤達 30 萬元,真正將以往“輸血式”扶貧變為“造血式”扶貧。值得一提的是,縣大力推進集體牧場建設,積極探索推廣“1+6”(1 個核心:黨建引領+6 個注重:注重龍頭企業引領、注重集體牧場建設、注重牧戶牲畜出欄、注重政策機制保障、注重金融機構支持、注重信息技術應用)畜牧業發展模式,規范化建設 84 個集體牧場,集體牧場存欄牦牛 9000 余頭,牦牛年出欄達 1579 頭,產生經濟效益 789.5 萬元。積極推進“四鄉一鎮”飛地產業發展,在拖壩鄉移民新村投資 900 萬元,建設集牦牛短期育肥、生豬養殖等養殖基地,四鄉一鎮 18 個非貧困村年實現集體經濟收入近 40 萬元。

(三)抱團取暖發展,做強文旅產業??h有山無礦產、有江無水電,土地貧瘠,旅游資源匱乏,縣委、政府創新理念,審慎決策,以 129個貧困村抱團取暖的方式,投資 6.5 億元,高標準定位、高效率建設,建成以森珠達孜王宮為中心,文化區、濕地休閑區、草原體驗區、史詩觀光區的縣文化精準扶貧百村產業基地,形成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獨具特色的藏文化體驗城?;夭扇?ldquo;政府籌資統建+企業合作經營+村集體入股分紅”的模式經營,目前,已有 300 余家商戶成功簽約入駐,接待游客 11 萬人,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 1100余萬元,經營性收入 1500 余萬元。同時,文化精準扶貧百村產業基地引入水淘糌粑、石刻、茶扎泥塑等特色產品和手工藝品,拓寬了群眾就業渠道,實現群眾就業增收,帶動就業 761 人,實現每月人均增收近 2800 元。文化精準扶貧百村產業基地承載著全縣貧困村產業發展希望,托舉著廣大貧困群眾致富夢想,大產業實現“零”突破。

(四)完善帶貧機制,優化利益鏈接。因地制宜確定具體的收益分配方案,健全農戶參與機制和利益分享機制,切實保障村集體和貧困戶的收益。集體經濟取得可分配收益后,按照約定兌現貧困村和農戶的收益,并優先保障貧困戶的收益??h建立牦牛養殖、藏雞養殖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達 218 家,帶動貧困戶 2319 戶,實現農牧產業組織化經營,貧困村集體經濟年度分紅達到 10 元以上。目前,合作社產生分產生利潤 500 余萬元,有效促進貧困村退出,貧困戶脫貧。始終注重產業發展機制完善和保障,做好正向激勵,重點對發展較好合作社給予 5 萬元—15 萬元不等的產業扶持基金獎勵基金,出臺了《縣牦牛出欄管理辦法》,《縣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管理辦法》等,按照“一本書(檔案管理一本書)、兩本賬(實物賬、財務賬)的要求強化集體經濟,規范集體經濟賬檔管理,促進集體經濟與合作社發展,進一步保障村集體和貧困戶分紅。

(五)激發內生動力,鞏固發展成果。圍繞貧困群眾,大力宣傳各項技能、創業培訓,提高農牧民的技能水平和創業能力,采取“走出去、走下去”的方式,實施技術共建工程,組織開展青稞高產基地、蔬菜種植、果樹種植、家政服務、摩托車維修等各類培訓班達 15000 人次,提升貧困群眾脫貧技能,邀請省、州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提供技術指導和技術講座等活動,發放宣傳資料 12000 余冊,不僅激發了貧困群體的內生動力,而且培養了一批“土專家”和致富帶頭人。目前,貧困村實現 129 個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至少 3 人以上,致富帶頭人共計達到 410 人。深入開展“感恩奮進教育活動、幸福美麗家園建設活動、

文明家庭評比活動”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激活貧困群眾自主性,提升了人們主動脫貧意識和脫貧能力。

三、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通過近幾年來的不懈努力,縣產業扶貧取得了前所未有發展,目前集體經濟收入人均達 10 元以上,有力促進貧困村脫貧、貧困戶增收,但產業扶貧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如下:

(一)主動發展能力差。受傳統思想浸淫,群眾自我發展意識受到限制,一些消極的習俗慣例深入骨髓,求穩怕變,排斥變革、缺乏進取的小農意識,極大地抑制了其主動脫貧致富的自覺性。此外,長期與外界隔絕而難以理解幸福意義,難以理解現代生活的獲得感,群眾安于現狀,思想觀念落后。

(二)科學管理能力弱。全縣懂市場、懂宣傳、懂產業發展的人才缺乏,沒有自我發展和創新的意識,無法滿足群眾對種養、加工及市場銷售方面的技術需求,從而制約著相關產業的發展。新型主體對產業管理資金使用、賬務管理、臺賬管理上還缺乏相應的經驗,集體經濟管理較為粗放。

(三)正向激勵機制軟。在充分挖掘脫貧致富典型上少,榜樣的作用發揮的不夠,未能通過身邊人脫貧致富的典范來營造良好的外部氛圍

和壓力。針對到戶的政策方面,產業發展激勵機制和評判機制少,群眾自主培育發展產業愿望不強。

四、下步改進措施 立足縣實際,尊重客觀規律,綜合運用道德、利益、制度等相關機制,同時借鑒省內外成功經驗,全方位多層次激發和鞏固產業發展成果,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

(一)激發內生動力。積極開展扶貧政策知識、產業發展、思想教育、扶貧案例等相關內容,加大就業、創業宣傳,要為有就業創業意愿的貧困群眾創造條件,搭建“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和“一人創業、帶動就業”的就業創業平臺;繼續落實信貸政策,在產業發展上給予資金方面支持;通過鄉村的產業轉型積極發展旅游業,通過相關的優惠扶持政策吸引人才返鄉就業。

(二)提升管理水平。“三分建、七分管”,圍繞產業持續增收、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大力宣傳各項技能、創業培訓,提高農牧民的技能水平和創業能力,培養了一批“土專家”和致富帶頭人。抓好農技員駐村開展技術指導工作,扶持培養農業職業經理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等。

(三)完善激勵機制。針對貧困戶主動脫貧能力強,脫貧成效顯著、有一定典型引導的農戶給予獎勵扶持,繼續推行龍頭企業+集體經濟+專合組織+農牧民模式,對發展較好的合作社、龍頭企業給予更多

的扶持,切實把發展愿望強烈、增收能力強的合作社扶持起來,形成縣特有的優勢品牌。

縣扶貧辦工作匯報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況 縣位于省西部,幅員面積 7303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3500 米以上,原有 22 個鄉(鎮)、219 個行政村、4 個居委會。鄉級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有 21 個鄉(鎮)、194 個行政村、4 個居委會,總人口數 7.07 萬人,藏族占 95%??h有可耕地 24 萬畝,糧食及經濟作物常年播面 16 萬畝,為全州之首,糧食產量占全州的七分之一,歷史上就是“糧倉”。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產業發展,特別是 2016 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把產業發展作為改善和發展民生的核心任務,立足資源、區位優勢,搶抓機遇,精準施策,縣投入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12310.2 萬元,非貧困村貧困戶產業扶持基金 363.5 萬元,培育發展龍頭企業 2 個,在 129 個貧困村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218 個,其中:建設新型經營主體且有 20 戶以上貧困戶的非貧村(建制調整后)26 個,帶動貧困戶增收總戶數 2319 戶,形成了“大中小、長中短”產業發展格局,勾勒出了產業轉型發展的新藍圖,實現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二、產業發展情況

(一)培育龍頭企業,做實農牧產業。依托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以規?;N養基地為基礎,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建設“生產+加工+科技”的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全縣具有規模以上的龍頭企業 2 家,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方式,帶動貧困戶發展達 610 戶。一是招商引進州級龍頭企業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投資 8000 萬元,建成全州現階段唯一集生產、加工、交易、物流配送于一體的綜合園——生態牦牛產業園。自產業園運營以來,園區優化利益聯結機制,與 40余家合作社或集體牧場簽訂了收購協議,實現了全縣集體牧場與牦牛產業園的有效承接。目前,園區收購牦牛 34000 余頭,帶動農牧民出欄增收 1.9 億元。二是縣素有“糧倉”的美譽,一直以來,由于缺乏深加工企業,青稞產值低,銷售渠道窄,青稞不出倉、不銷售的現象存在。為提高青稞產值,縣引進了貝瑪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在呷拉鄉投入資金 1.5 億元,建成集科技培育、產品加工、休閑觀光、創新研發為一體的現代青稞文化園。青稞文化產業園于 2019 年 9 月試運營,青稞收購價從市場現行的每公斤 3.0 元調整為每公斤 4.5 元,目前,已收購青稞 50000 公斤,直接增加群眾收入 22.5 萬元。青稞文化產業園全面投產運營后,預計當地群眾每年總增收將達到 3816.1萬元,實現戶均增收 7226.4 元,貧困戶人均增收 1376.8 元。

(二)提高組織程度,做細小微產業。至 2016 年以來,依全縣建設小微集體經濟 146 個,截止 2019 年底集體經濟收益達 450 萬元,貧困戶人均分紅達 10 元以上。涌現了一批如“軍糧”、“東讓然谷”等縣耳熟能詳的合作社產品,如:“東讓然谷”合作社通過線上、線

下銷售,年利潤達 30 萬元,真正將以往“輸血式”扶貧變為“造血式”扶貧。值得一提的是,縣大力推進集體牧場建設,積極探索推廣“1+6”(1 個核心:黨建引領+6 個注重:注重龍頭企業引領、注重集體牧場建設、注重牧戶牲畜出欄、注重政策機制保障、注重金融機構支持、注重信息技術應用)畜牧業發展模式,規范化建設 84 個集體牧場,集體牧場存欄牦牛 9000 余頭,牦牛年出欄達 1579 頭,產生經濟效益 789.5 萬元。積極推進“四鄉一鎮”飛地產業發展,在拖壩鄉移民新村投資 900 萬元,建設集牦牛短期育肥、生豬養殖等養殖基地,四鄉一鎮 18 個非貧困村年實現集體經濟收入近 40 萬元。

(三)抱團取暖發展,做強文旅產業??h有山無礦產、有江無水電,土地貧瘠,旅游資源匱乏,縣委、政府創新理念,審慎決策,以 129個貧困村抱團取暖的方式,投資 6.5 億元,高標準定位、高效率建設,建成以森珠達孜王宮為中心,文化區、濕地休閑區、草原體驗區、史詩觀光區的縣文化精準扶貧百村產業基地,形成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獨具特色的藏文化體驗城?;夭扇?ldquo;政府籌資統建+企業合作經營+村集體入股分紅”的模式經營,目前,已有 300 余家商戶成功簽約入駐,接待游客 11 萬人,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 1100余萬元,經營性收入 1500 余萬元。同時,文化精準扶貧百村產業基地引入水淘糌粑、石刻、茶扎泥塑等特色產品和手工藝品,拓寬了群眾就業渠道,實現群眾就業增收,帶動就業 761 人,實現每月人均增收近 2800 元。文化精準扶貧百村產業基地承載著全縣貧困村產業發展希望,托舉著廣大貧困群眾致富夢想,大產業實現“零”突破。

(四)完善帶貧機制,優化利益鏈接。因地制宜確定具體的收益分配方案,健全農戶參與機制和利益分享機制,切實保障村集體和貧困戶的收益。集體經濟取得可分配收益后,按照約定兌現貧困村和農戶的收益,并優先保障貧困戶的收益??h建立牦牛養殖、藏雞養殖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達 218 家,帶動貧困戶 2319 戶,實現農牧產業組織化經營,貧困村集體經濟年度分紅達到 10 元以上。目前,合作社產生分產生利潤 500 余萬元,有效促進貧困村退出,貧困戶脫貧。始終注重產業發展機制完善和保障,做好正向激勵,重點對發展較好合作社給予 5 萬元—15 萬元不等的產業扶持基金獎勵基金,出臺了《縣牦牛出欄管理辦法》,《縣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管理辦法》等,按照“一本書(檔案管理一本書)、兩本賬(實物賬、財務賬)的要求強化集體經濟,規范集體經濟賬檔管理,促進集體經濟與合作社發展,進一步保障村集體和貧困戶分紅。

(五)激發內生動力,鞏固發展成果。圍繞貧困群眾,大力宣傳各項技能、創業培訓,提高農牧民的技能水平和創業能力,采取“走出去、走下去”的方式,實施技術共建工程,組織開展青稞高產基地、蔬菜種植、果樹種植、家政服務、摩托車維修等各類培訓班達 15000 人次,提升貧困群眾脫貧技能,邀請省、州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提供技術指導和技術講座等活動,發放宣傳資料 12000 余冊,不僅激發了貧困群體的內生動力,而且培養了一批“土專家”和致富帶頭人。目前,貧困村實現 129 個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至少 3 人以上,致富帶頭人共計達到 410 人。深入開展“感恩奮進教育活動、幸福美麗家園建設活動、

文明家庭評比活動”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激活貧困群眾自主性,提升了人們主動脫貧意識和脫貧能力。

三、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通過近幾年來的不懈努力,縣產業扶貧取得了前所未有發展,目前集體經濟收入人均達 10 元以上,有力促進貧困村脫貧、貧困戶增收,但產業扶貧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如下:

(一)主動發展能力差。受傳統思想浸淫,群眾自我發展意識受到限制,一些消極的習俗慣例深入骨髓,求穩怕變,排斥變革、缺乏進取的小農意識,極大地抑制了其主動脫貧致富的自覺性。此外,長期與外界隔絕而難以理解幸福意義,難以理解現代生活的獲得感,群眾安于現狀,思想觀念落后。

(二)科學管理能力弱。全縣懂市場、懂宣傳、懂產業發展的人才缺乏,沒有自我發展和創新的意識,無法滿足群眾對種養、加工及市場銷售方面的技術需求,從而制約著相關產業的發展。新型主體對產業管理資金使用、賬務管理、臺賬管理上還缺乏相應的經驗,集體經濟管理較為粗放。

(三)正向激勵機制軟。在充分挖掘脫貧致富典型上少,榜樣的作用發揮的不夠,未能通過身邊人脫貧致富的典范來營造良好的外部氛圍

和壓力。針對到戶的政策方面,產業發展激勵機制和評判機制少,群眾自主培育發展產業愿望不強。

四、下步改進措施 立足縣實際,尊重客觀規律,綜合運用道德、利益、制度等相關機制,同時借鑒省內外成功經驗,全方位多層次激發和鞏固產業發展成果,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

(一)激發內生動力。積極開展扶貧政策知識、產業發展、思想教育、扶貧案例等相關內容,加大就業、創業宣傳,要為有就業創業意愿的貧困群眾創造條件,搭建“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和“一人創業、帶動就業”的就業創業平臺;繼續落實信貸政策,在產業發展上給予資金方面支持;通過鄉村的產業轉型積極發展旅游業,通過相關的優惠扶持政策吸引人才返鄉就業。

(二)提升管理水平。“三分建、七分管”,圍繞產業持續增收、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大力宣傳各項技能、創業培訓,提高農牧民的技能水平和創業能力,培養了一批“土專家”和致富帶頭人。抓好農技員駐村開展技術指導工作,扶持培養農業職業經理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等。

(三)完善激勵機制。針對貧困戶主動脫貧能力強,脫貧成效顯著、有一定典型引導的農戶給予獎勵扶持,繼續推行龍頭企業+集體經濟+專合組織+農牧民模式,對發展較好的合作社、龍頭企業給予更多

的扶持,切實把發展愿望強烈、增收能力強的合作社扶持起來,形成縣特有的優勢品牌。

縣扶貧辦工作匯報范文第6篇

中國共產黨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委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

關于對口扶貧情況的報告

國家環??偩郑?/p>

自1992年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確定總局對口包扶圍場以來,總局各位領導高度重視、悉心關懷,全力幫扶,通過多種途徑,不斷加大對圍場的包扶支持力度,為圍

場縣域經濟、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和扶貧攻堅戰略的有效實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十五年來,在國家環??偩值拇罅χС窒?,圍場的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有力地推動了圍場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1996年圍場縣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扶貧攻堅先進縣”,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脫貧工作先進縣”,199

8、199

9、2000連續三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評為“扶貧目標責任制考核先進縣”??梢哉f:

這十五年,是我縣各族人民倍受總局關注的十五年??偩诸I導高度重視對圍場的對口包扶工作,解振華局長、宋瑞祥副局長、王心芳副局長、祝光耀副局長和王玉慶副局長等領導同志先后多次親臨圍場檢查指導工作和現場辦公。為我縣解決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問題。特別是總局確定的“不脫貧不脫鉤,即使脫貧也不脫鉤”和“到圍場扶貧就是要做圍場人,說圍場話,為圍場人民辦實事”的幫扶宗旨,更使我們倍感親切和鼓舞。為此,總局還專門選派3名優秀干部先后到圍場掛職,直接參與扶貧工作,使我們受益匪淺。

這十五年,是我縣開拓思維,更新觀念,智力扶貧的十五年??偩窒群蠖啻纬鲑Y組織圍場有關科局長、鄉鎮長和副縣級以上領導赴山東、江蘇、浙江、上海、海南等地考察學習,使我縣領導干部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拓寬了思路,為全縣扶貧開發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十五年,是我縣受益最深的十五年??偩止怖塾嫙o償投資近2000萬元,捐款捐物合計40多萬元。在改善圍場公益事業落后狀況,加快改變貧困面貌等方面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在重點企業污染治理、縣城自來水、民族文化活動中心、環境監測站、自然保護區、集中供熱、縣城形象建設等工程建設中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同時,對龍頭山鄉頭板村、道壩子鄉順上村、順下村、八家村、牌樓鄉廠溝村、楊家灣鄉小洼村等貧困村的基礎建設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特別是,在總局各位領導的傾力幫助下,在祝光耀副局長的親自關注下,姜家店鄉至塞罕壩機械林場公路建設項目,爭取交通部支持建設資金1350萬元,現已全線貫通,有效地解決了“姜塞”兩地多年來交通不便的瓶頸制約問題。與此同時,總局還通過科技貸款、爭取其他部門支持等多種形式扶持了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示范工程、圍場電力增容等項目。幫助協調武漢綠世界環??萍脊煞萦邢薰竞椭袊r業科學院,就馬鈴薯淀粉降解餐具用料生產基地建設、沙棘綜合開發項目等進行了合作洽談。

通過總局多年來一如既往的支持、關注和呵護,2006年,我縣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進一步長足發展。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突出加快發展這個主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實施了“以工業化為核心,推進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實現‘三化并舉’,富民強縣”的總體戰略。牢牢把握“縮小差距,加快發展”主基調,突出“創環境、強開放、快發展、求突破”這一主題,解放思想,真抓實干,拼博進取,全縣經濟呈現出速度加快、質量提高、后勁增強的良好勢頭。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開放項目工作實現新跨越,民營經濟主體地位和貢獻率穩步提高,薯、牛、菜、電、礦、游六大主導產業特色優勢更加明顯,城鄉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社會事業穩步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得到加強,和諧穩定的社會局面進一步鞏固。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6.5億元,同比增長8.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5億元,增長24.1;財政收入完成1.37億元,增長50.1;引進縣外資金5.2億元,同比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00元,增長5.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17.9億元,較2005年凈增2.6億元。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總局的長期關愛與扶持;得益于總局領導在百忙之中對圍場的指導和掛記;得益于總局對項目、資金的支持和傾斜。對此,我們代表圍場52萬人民向各位領導對圍場十五年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懷和厚愛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并借此機會向各領導匯報一下2005年王玉慶副局長帶隊赴圍現場辦公有關事項落實情況。

一、2005年總局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議定事項落實情況

2005年8月王玉慶副局長率領有關司處領導來我縣就扶貧有關情況進行調研和慰問,在對我縣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給予了充分肯定基礎上,表示總局將一如既往地對圍場的扶貧開發工作予以大力支持,幫助謀路子、持項目。并對我縣提出的

一些需要總局繼續給予支持和幫助協調的項目明確了意見。

紅松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能力建設項目。該項目于2005年上報國家環??偩趾?,經總局協商財政部,分別于當年支持資金100萬元,2006年支持資金80萬元,目前均已落實到位。

曉雅乳業養殖小區糞便無害化處理項目。該項目已按照申報程序呈報至總局,總局規劃司正在協調財政部進行

落實。

有機馬鈴薯基地建設項目??偩忠衙鞔_生態司幫助開展有機馬鈴薯基地的規劃認證工作。經生態司幫助,我們已與南京國家有機食品發展中心取得了聯系,目前正在進行規劃編制前的準備工作。

縣城垃圾填埋場建設項目。該項目通過總局協調國家發改委使用國債資金給予支持,目前資金已經到位,項目正在建設中。

縣城污水處理廠及管網配套項目。該項目總投資6244萬元,已上報國家發改委??偩忠雅c國家發改委協商,初步達成一致意見,將該項目列入了《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規劃》。

雙九馬鈴薯淀粉有限公司污染治理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400余萬元,已被列入國家污染治理重點計劃盤子,總局以國家專項治理資金支持600萬元。目前資金已到位,正在進行施工設計。

縣環境監測站能力建設項目。該項目總投資60.2萬元,經總局協商財政部支持建設資金25萬元,現已到位。

二、2007年扶貧開發工作中需要國家環??偩謳椭蛥f調支持的事項

馬鈴薯有機食品生產基地項目。該項目總投資401萬元,規劃種植用地0.7萬畝,年形成生產0.7萬噸有機馬鈴薯生產能力。投資概算:育種140萬元,土地整理70萬元,土壤、水、大氣等化驗、監測費140萬元,培訓費21萬元,基地開發科研費30萬元。該項目地方自籌101萬元,擬申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農產品生產基地項目專項資金300萬元。

承德曉雅乳業養殖小區糞便無害化處理項目。該項目計劃投資75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560萬元,流動資金190萬元。項目建成后,可實現產品銷售收入600萬元,實現利潤220萬元,稅金70萬元,年處理糞便21900噸,生產優質有機肥4500噸。該項目擬申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小康環保行動項目資金500萬元,企業自籌250萬元。

棋盤山鎮馬鈴薯淀粉加工廢水綜合治理工程項目。該鎮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了3萬畝,年出產土豆8.1萬噸,加工馬鈴薯的生產能力近10萬噸。據初步統計,2006年,該鎮生產干淀粉約為2萬噸。在淀粉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有機廢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產生了水環境污染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擬在棋盤山鎮建設馬鈴薯淀粉工業園區,集中處理淀粉加工廢水。該項目計劃投資4000萬元。擬申請國家級環境污染專項治理資金2000萬元,企業自籌2000萬元。

紅松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209.216萬元,其中申請國家投資898萬元,地方配套311.216萬元。2007年總投資582.9萬元,擬申請國家投入433萬元,地方配套149.9萬元,懇請總局協調相關部門給予支持。

縣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及大氣自動化監控系統建設項目。項目預計總投資970萬元(其中:投資760萬元,購置監測儀器設備64臺[套]及附屬設施;投資210萬元,購置大氣自動監控系統3套及附屬設施)。該項目自籌120萬元,擬申請國家監測能力建設專項資金510萬元,省級監測能力建設專項資金340萬元。

縣環境監測站生態與無公害產品檢測中心項目。該項目總投資466.7萬元,其中:投資380萬元,建設生態和無公害產品辦公、檢測實驗用房1200平方米;投資74.7萬元,購置專用儀器設備42臺(套);附屬配套工程12萬元。該項目自籌資金166.7萬元,擬申請國家監測能力建設專項資金300萬元。

2007年,我們堅信在總局的關懷與支持下,通過繼續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和2006年底,胡錦濤總書記來圍場視察慰問指示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發展全局,以扶貧開發工作為重點,以“強開放、快發展、求突破”為主題,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拓展思路,集思廣益,圍繞建設經濟強縣和構建“和諧圍場”兩大任務,突出一個目標(縮小差距,加快發展),立足四個定位(建設能源大縣、農業產業化強縣、生態旅游名縣、城鎮化特色縣),培育壯強六大產業(薯、牛、菜、電、礦、游),抓好四項工作(工業經濟、項目建設、改革開放、優化環境),加強三項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和黨的先進性建設),我縣經濟社會將會實現更快更好發展。

最后,我們在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祝愿國家環??偩指魑活I導新春快樂、工作順利、闔家歡樂、身體健康!

上一篇:消防演練應急方案范文下一篇:先進單位發言材料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