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出口食品質量安全管理論文范文

2023-10-02

出口食品質量安全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本次活動,還邀請了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到場,分別是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原所長陳宗懋、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大連工業大學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朱蓓薇,他們與多位食品科技界的專家共同參與了熱點話題的解讀與交流。

風險交流不懈積累,讓科學基礎日益堅實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宣傳司稽查專員李海鋒出席了本次活動,并就“食品安全謠言治理、科普宣傳工作有關情況”做了詳細介紹。他指出,保障食品安全,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每個參與食品安全事業人士的初心和使命。由于食品安全的社會性、傳播媒介的多樣性、輿論環境的復雜性,關于食品安全的話題總能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而本次媒體溝通會,以“科技界共識”的方式,對公眾所關心的食品安全事件進行了答疑解惑,同時提出了科學性建議。此項工作在治理食品安全謠言、保障我國食品安全水平有序提升方面發揮了特殊作用。

會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介紹道:“2017年全年,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監三司的指導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共計完成了29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共有128人次參與。”孟素荷表示,在29期的內容中,回應輿情熱點的有18期,占62%;主動進行預警提示的有11期,占38%。從整體趨勢來看,輿情熱點密度減少,熱度降低,而新熱點中與食品營養健康相關的內容顯著增多。與2013年熱點解析占比情況相對比,可以看出近年來公眾關注視角的變化,這也體現出我國對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管理更加主動、從容,也更加與世界接軌。

實力提升、監管到位,辟謠工作體現“共治”成效

孟素荷表示,在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中,具有中國特色的食品安全監管模式日趨完善、到位。2017年,在廣受各方高度關注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審批中,政府部門的高辦事效率,專業、有序的辦事風格,受到了企業的高度好評。針對治理難度最大的網絡謠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2017年成功地打出了組合拳。據李海鋒介紹,2017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在系統內建立了3960個涵蓋國家、省、市、縣四級的微信公眾號和頭條號;與科技界通力合作,全年共發布辟謠信息85條次,及時準確地澄清了謠言,凈化了輿論環境。2017年,公安、網信部門對食品安全謠言制造者實行治安拘留等處罰50件次,以正壓邪,顯示了較高的治理管理水平。

同時,政府、企業、消費者、科技界、媒體人共同參與的“社會共治”成果顯著。2017年顯現出兩個明顯的特征,一是主流媒體和網絡媒體成為“辟謠”的生力軍,騰訊科普頻道主編何建紅在“辟謠如何才能做到精準智能化”的報告中指出,騰訊僅一年發布的辟謠文章就達1411篇;二是企業、科技界、媒體在科普戰線形成集結。本次活動,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還特別邀請世界衛生組織(WHO)食品安全部主任彼得·本·恩巴瑞克(Peter Ben Embarek)博士就“世界衛生組織從未公布‘十大垃圾食品’以及食品工業必須應對的當前挑戰”進行了視頻報告,對由來已久的“垃圾食品”謠言進行了權威回應——WHO從未發布過一份名為“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單。

營養健康關注點增多,傳統食品評價有待深入

食品安全是食品工業發展的底線,隨著人們對這一理念的認同,公眾對于食品工業的審視也逐漸從過去單純的食品安全向營養、健康、安全轉變。Peter Ben Embarek在講話中特別強調,“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食品科學與技術的進步讓人們嘆為觀止。食品工業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已經能夠應對食物緊缺的挑戰,為人們生產出了足夠的、價格便宜的食品?,F在,食品加工有了新的挑戰——向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提供足夠、價格便宜且健康營養的食品。”

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梳理的近兩年的食品相關熱點中,與食品營養健康相關的內容逐漸增多,特別是對傳統食品的評價,出現了一些有爭議的觀點。此外,在中國食品工業健康轉型的大背景下,以中國傳統食品大規?;貧w為特征的消費升級需跨越“用科學的數據說明產品”的門檻,食品與生命科學的學科交叉、科技與產業的深度對接已成必然。

權威解讀給出啟示,以全球視野關注食品安全隱患

此次熱點溝通會上,來自食品科技界的權威專家先后對保健食品的問題與治理、普洱茶“致癌”、“網紅食品”顯現安全問題等十個熱點進行了解讀。

熱點一,保健食品的欺詐營銷。保健食品行業非法添加、假冒偽劣、虛假宣傳、違規聲稱現象屢禁不止,相關部門應加大對保健品科普的投入,讓科普宣傳更貼近銷售人群。

熱點二,普洱茶“致癌”。對此專家解讀稱,普洱茶中黃曲霉毒素風險可控,消費者可以放心飲用。

熱點三,“網紅食品”顯現食品安全問題。有些“網紅食品”、保健食品利用互聯網平臺銷售,游離于現有監管體系之外,容易滋生欺詐、傳銷和食品安全等問題。

熱點四,法國奶粉被召回。針對此事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應加強生產加工環節中沙門氏菌及其它腸桿菌科微生物的風險監測。

熱點五,中式咸魚的致癌風波。對于咸魚、燒烤、檳榔等含有致癌物的食物,應秉持盡量少食用的原則以降低風險。若是出于個人愛好偶爾吃一點也沒有必要緊張,因為只有長期較大量食用者才是高風險人群。

熱點六,喝白酒“抗癌”。對此專家分析稱,白酒中發現地衣素不等同于具有相應的生物活性功能,也不能得出“在白酒中發現了活性成分,飲酒就有益健康”的邏輯推論。因此,喝白酒抗癌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熱點七,無礬油條鋁超標。無礬油條不等于無鋁油條,含鋁食品添加劑可以在油條等油炸面制品中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只要食品中鋁殘留量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就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熱點八,喝王老吉“可延長10%的壽命”。沒有任何一種食品甚至藥品能夠延長壽命10%。相關動物試驗沒有得出延壽結論,該說法純系企業商業炒作。

熱點九,網絡餐飲食品安全問題。網絡餐飲快速發展面臨三大挑戰,即入網商家資質參差不齊與餐食偷工減料問題;外賣餐盒、配送箱的環保、安全問題;對派送員安全送餐的教育與培訓問題。

熱點十,掛面可燃。有人將“掛面可燃”的原因歸結為添加了塑料等非法物質,或使用了對人體有害的添加劑。物質可燃只需滿足物質燃燒的3個條件(可燃性、著火點和氧氣充足)即可,而面粉本身就具有可燃性。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顧問劉秀梅研究員、渤海大學副校長勵建榮教授針對2017年重要的國際食品安全事件進行了回顧與分析。綜合國內外食品安全熱點事件可以看出,在全球大同的趨勢下,我國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點已逐漸與國際接軌,而在全球視野下審視食品安全的隱患,也給中國的食品產業發展帶來更多啟示,未來食品行業需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的安全隱患。

關注一:微生物污染

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微生物包括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寄生蟲、食源性病毒等。實際上,對于中國乃至全球的消費者來說,微生物污染都是最大的健康威脅之一。為全方位保障我國人群的健康水平及健康公平的食品貿易,食品安全亟待政府等相關部門予以重視和加大投入,尤其應強化國家風險監測及溯源體系的建設。

關注二:食物致敏原標示

食品生產者應嚴格執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中的相關規定。對過敏體質的消費者而言,食品標簽中致敏物質的標示是對其健康的重要保護。同時,也應從美國召回事件中汲取教訓,避免因包裝和標簽失誤帶來的重大經濟損失。

關注三:獸藥殘留問題

獸藥是養殖業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的生產投入品。目前,我國食品中農獸藥殘留指標不合格問題仍較為突出,2017年該問題占抽檢問題總數的21.9%,較上年同期增長12.6%,原料污染成為中國食品安全的頑疾,且短期內難以化解。我國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獸藥使用的監管,建立和健全休藥期制度。生產企業應遵循國家獸藥相關法規,加強自律,嚴格遵守的獸藥使用規范,健全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和全程控制措施。

關注四:“食品造假”是全球問題

產地標識是食品價值的重要組成,而對國內外案例的分析發現,食品摻假已經成為需要全球共同應對的問題。不法商家利用消費者“無力分辨”或“無意分辨”的現狀,宣稱是“正宗”或“品牌”商品,賣的卻是贗品。該行為盡管沒有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產生直接危害,卻是對消費者的嚴重欺騙,屬于食品造假,應予以高度關注和嚴厲打擊。

關注五:網絡食品與餐飲成新焦點

極速發展的中國網絡食品和快餐配送平臺,既是中國食品消費的增長點,又是新一輪安全問題和矛盾的關注點,同時,亦是政府工作中的創新點。其在打磨出有效治理和監管“中國方案”的同時,各方需具有更多的耐心和包容心。

關注六:“陰性標簽”需有效管理,“養生節目”應清理規范

在國際上,以貶損同行為目標,以聲稱“不含有XXX”為內容的標簽,被稱為“陰性標簽”。在我國,部分產品廣告中“不加防腐劑、不加糖、不加食品添加劑……”的宣傳,將合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污名化,打擦邊球,具有不良誘導的嫌疑,應予以規范管理。此外,一些地方電視臺的養生節目中,大量傳播的“偽科學”觀點,養生節目成為謬論傳播的官方平臺,應予以有效治理。

與會專家表示,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以來的10年,是中國食品安全產業鏈梳理、構建和不斷強化的10年,也是食品安全水平逐漸提升的10年。建立強大的自身監管制度,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是輿情向好的基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指出“中國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是中國食品工業由大到強的重要標志。”

此外,本次活動同時作為中國科協“科普中國”2018年開年重點活動之一,主辦單位邀請了《食品安全導刊》等在內的60余家媒體參會,通過現場微信方式與媒體互動,并聯合中國經濟網進行直播,以食品安全科普信息化的方式,為公眾答疑解惑。

出口食品質量安全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 《食品安全法》;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

1 前言

近年來,蘇丹紅一號、三聚氰胺奶粉、毒豆芽、毒饅頭等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發生,引起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恐慌,使得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人們最關注的社會問題。食品安全問題不僅是指食品質量或者食品衛生問題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損害的問題,更表現在地方保護主義以及政府規制的不完善所加劇的食品安全問題[1-2],進而給人們造成身體和經濟上的損害,影響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這一問題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為了減少食品安全問題所帶來的損害,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但是由于監管和生產經營方面的漏洞,以及消費者的安全意識缺乏和技術支撐體系的不完善,這些法律法規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

為加強國家對食品安全的保障,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對《食品安全法》進行修訂,頒布新《食品安全法》。此次修訂主要體現在將食品安全的監管納入公共安全體系,建立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從源頭治理,標本兼治,形成覆蓋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制度。新常態下食品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無一能離開食品安全相關學科知識,所以新《食品安全法》的頒布對于高校教學改革及相關人才培養模式也有很多啟發。因此,如何將新《食品安全法》與高校學科背景、食品質量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有機結合,以培養出與社會需求接軌的高素質人才,就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

2 新《食品安全法》與專業課程的相關關系

2015年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用兩個字來概括其變化,一是新,二是嚴。

“新”體現在增加一些新的理念、制度、機制和方式。新《食品安全法》中新增加了50條,每一新增條款都從一個全新的思想和論斷來詮釋新的要求。例如:

第四十六條:“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就下列事項制定并實施控制要求,保證所生產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一)原料采購、原料驗收、投料等原料控制;(二)生產工序、設備、貯存、包裝等生產關鍵環節控制;(三)原料檢驗、半成品檢驗、成品出廠檢驗控制;(四)運輸和交付控制。”

第四十九條:“禁止將劇毒、高度農藥用于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藥材等國家規定的農作物。”

第五十五條:“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制定并實施原料控制要求,不得采購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原料。”

“嚴”則體現在對食品安全監管制度上,表現為嚴懲、嚴管、嚴賠。新增法律條款屬于強制性規定或者禁止性條款,要求食品企業必須執行或者絕對禁止,一旦觸碰該法律,將會受到行政處罰,追究刑事責任。而食品企業生產經營中需要控制的風險因素是不可估量的,也就要求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能力要具有一定專業性和技術性??梢娦隆妒称钒踩ā穼κ称废嚓P專業人才提出較高要求,因此,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只有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術能力,才能應用于社會,滿足社會需求。

《食品安全法》規范體系是法學和食品科學等專業多元化知識體系的綜合[3],其所約束的內容與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課程知識點緊密結合。比如食品原料生產安全控制課程重點講授植物、畜產、水產以及其他食品原料在生產環境、生產投入、生產操作以及加工等流程的安全質量控制。知識點的運用恰好可以結合新《食品安全法》新增第四十六條。食品包裝學是關于包裝材料、食品包裝原理、食品包裝技術設備、各類食品的具體包裝方法的科學。其中包裝材料也屬于食品原料一種,包裝材料的選擇、技術的應用以及產品貨架期都與食品安全關系密切。此外,課程設置中所包括的動植物檢驗檢疫、食品標準與法規、食品添加劑、食品質量管理等多門課程與《食品安全法》相關內容的解讀和實施起到很大作用,與《食品安全法》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所以,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課程設置與國家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密切相關,如果在講授相關專業課程時,能夠有機結合新《食品安全法》中新增法律條款的內容,可以從高校課程內容調整的角度宣傳新的《食品安全法》,而且培養掌握新《食品安全法》知識,符合社會需要的專業新型人才,同時為食品行業發展做好專業人才的儲備。

3 新《食品安全法》對高校教生的啟示

對教師培養學生的啟示 教師在教學當中起到主導作用,具有傳授知識并推進高校教學進步的任務。其中知識的講解要求任課教師除了熟練掌握教學內容之外,還要收集大量實例以及國家政策信息,強化知識點,使學生在消化理解書本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接受更多課外信息。這樣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來自我提高。

1)教師自主學習新《食品安全法》,結合相關內容講授專業知識。對于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教師來說,《食品安全法》大部分修改內容可以作為講授知識的引用實例,這樣就需要了解《食品安全法》相關內容,并能提取其中與教學相關的信息,輔助講解課內知識,以便于學生更好地了解國家政策,也將國家法律法規與教育工作結合起來。

2)教師應積極參加相關會議及培訓,促進溝通與交流。教師除了自我學習之外,還應該參加食品安全方面的相關培訓和會議,擴大眼界,促進各院校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加強領悟《食品安全法》精神。

3)通過多種途徑促進信息量的積累。通過QQ、微信訂閱號、微博等互聯網方式以及媒體和書籍等多種途徑搜集《食品安全法》相關報道及導讀信息,提高對相關信息的積累量,有助于《食品安全法》的學習以及教師教學的應用。

4)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更好運用新《食品安全法》。高校教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教材閱讀和課外閱讀來獲取相關知識。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結合《食品安全法》相關內容加強對相關課程的自主學習。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國家法律法規,引起其對國家政策以及社會的關注,以便于更好地適應社會大環境,滿足社會需求,學以致用。

對高校完善學生培養模式的啟示 新《食品安全法》是針對食品在生產及銷售環節中所出現的安全問題制定的相關法規。在日常教學中,學生大部分只是在書本中了解食品加工過程,缺乏實際實踐經驗,從而不能真正了解食品安全問題出現的源頭以及如何徹底解決相關問題。因此,高校應該完善學生培養模式,加強應用型人才在實踐能力上的提高。

1)結合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特色,建立校內食品模擬生產及安全檢測實訓平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要求學生經過四年專業培養應受到食品生產技術管理、食品質量檢測和安全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食品質量檢測、食品安全檢測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校內實訓平臺的建設應包括食品生產加工實訓車間、食品檢驗實訓室、食品微生物實訓室和功能性食品實訓室等[4-5],實訓平臺可使學生直觀了解產品生產流程、產品安全檢驗等環節,并激發學生思考在各個流通環節中可能出現的不安全因素,結合新《食品安全法》對不安全因素的控制提出建議和解決方案。同時,實訓平臺也是教師科研的平臺、成果轉化的載體、技術服務的窗口。

2)促進校企合作的建立。食品需要被采購才能進入工廠,此外要經過倉儲、運輸、裝卸、銷售和檢驗等環節,之后才能進入加工環節,包括清洗、分割、調配、分選、加熱、包裝、檢驗等。在諸多環節中都有可能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不可控因素較多。高校學生如果想要更好地掌握產品實際生產過程,課內理論知識遠遠滿足不了學生需要,因此實踐經驗非常重要。校內教學和實踐條件有限,高校應加強與企業合作,搭建校企合作橋梁,輸送學生去企業參觀和實習,并通過企業實戰加強學生對食品生產各個環節的深入了解,熟悉怎樣避免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并能及時解決所產生的問題。

4 小結

通過對比可以看到新《食品安全法》與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課程內容關系密切,而且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的輸出單位大部分是相關企業和一些食品檢測機構等。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只有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才能應對社會越來越高的要求。在新常態下,高校和教師也需要將國家新政策、新法律的重心與學生培養模式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校內實訓平臺與校外企業實習平臺相結合,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累更多課內外專業知識,以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p>

參考文獻

[1]周波.食品安全與政府規制[J].東方企業文化·產業經濟,2012(2):260.

[2]林閩鋼,許金梁.中國轉型期食品安全問題的政府規制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08(8):48-51.

[3]王瓊雯.食品安全法學課程設置淺談[J].中國輕工教育,2015(3):64-66.

[4]陳兵紅,陳茂銓,王東明,等.依托實訓基地培養高技能人才:以麗水職業技術學院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為例[J].中國林業教育,2015,33(2):2022.

[5]黃建初.李崇高.高職食品類專業生產實習教學的實踐探索與思考[J].現代食品科,2006,22(3):211-213.

出口食品質量安全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食品工業 質量管理

食品安全一直是影響我國公共衛生的主要問題,其不僅直接關系到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人身健康,同時也對我國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有著直接影響,所以加強食品質量安全與全面質量管理是新時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我國開始注重對公共衛生質量的全面管理,食品工業領域在近年來逐漸曝露出很多惡性問題,其中“三鹿奶粉”事件、蘇丹紅事件以及“地溝油”事件的出現,使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與健康遭受到極大威脅,同時也為我國食品工業整體發展帶來很多不良影響,所以強化食品質量安全與全面質量管理對我國食品工業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我國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起因分析

1.1 自然因素導致質量安全問題

食品質量安全出現問題的主要起因就在于自然因素影響,有害微生物對我國食品安全造成的影響最為普遍,根據我國衛生部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因有害微生物因素導致的食品中毒報告大約為150~200起,其中由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導致的食品中毒事件占絕大部分。隨著我國農業生產與工業生產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逐漸增加,農藥及有害物質的殘留會通過植物傳遞到動物身體中,當我們人類在食用這些經過污染的動物就會導致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食物中毒事件過于嚴重會對人民生命安全產生直接威脅,所以我國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業生產及工業生產的環境污染控制。

1.2 生產因素導致質量安全問題

現階段食品生產企業過注重在經濟市場中獲取經濟利益,導致部分不良生產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而使用有毒的原材料,部分食品企業在生產中減少設備和操作方面的成本投入,導致食品質量因設備及衛生環境消毒不達標造成的細菌污染,這些垃圾食品一旦被人所食用就會對身體健康帶來很多影響?,F階段部分不良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在食品中添加過量食品添加劑,過量的食品添加劑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很大傷害,例如,三鹿奶粉為了提高蛋白質含量不惜添加三聚氰胺,還有一些肉類食品廠家為了降低成本使用變質或有毒的肉類,這些都在我國不同地區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后果。

1.3 管理因素導致質量安全問題

現階段我國嚴重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標準,同時我國食品安全體系在實際使用中存在很多漏洞,部分食品企業在國家所制定的管理標準下又制定出企業內部的管理標準,這就直接導致企業食品安全管理標準與國家標準嚴重脫軌,同時企業所制定的內部管理標準容易受到食品企業規模限制,這就導致我國市場中出現大量的食品無標流動及無標生產現象?,F階段我國由于食品安全標準覆蓋性較差,導致我國食品工業中大量原材料生產過于粗獷,尤其是偏遠地區及農村地區所生產的食品原材料存在很多問題,而食品企業為了追逐市場利益不惜通過壓低原料成本實現企業生產成本控制,這就導致我國食品安全企業管理與國家管理存在很多漏洞。

2 食品質量安全與全面質量管理的措施

2.1 創新食品生產技術與工藝

創新食品生產技術與工藝是提高食品質量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在生產中加強食品質量安全控制的重要方法,所以我國相關技術單位及食品生產企業在發展中,要結合國外先進食品生產技術革新與創新食品生產技術,同時也要求食品生產企業在發展中要通過購置新生產設備革新生產工藝,這樣才能在根源上改善或解決我國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食品生產企業在發展中不僅要對主生產技術及工藝進行革新,同時也要注重引進與創新殺菌清洗技術及分離技術等,同時我國財政部門及相關部門要通過實際行動支持企業進行創新,同時也要求我國科研單位根據食品生產企業現狀進行定向開發,確保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的同時縮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2.2 完善質量控制與檢驗體系

食品生產企業在生產環節的質量控制對食品質量安全有著直接影響,所以我國食品生產企業在發展中要完善自身質量控制體系,要求食品生產企業要以我國相關部門制定的質量標準作為主要依據,要求食品生產企業在生產中要全面、系統的實現質量控制,同時也要對所生產的食品做好詳細記錄并上報有關單位。我國衛生管理職能部門應設立專業的檢測機構,要求定期、隨機、全面的對我國食品生產企業進行檢查,對食品質量沒有達到相關標準的企業應予以嚴肅處理,杜絕可靠性低及質量差的食品流入到我國食品市場中,同時要求食品生產企業在發展中建立專門的驗證機構,加強食品生產企業的內部質量控制力度與效率,這樣才能完全杜絕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在新時期的滋生。

2.3 加強企業質量意識教育培訓

食品生產企業的食品質量控制思想需要員工的有效執行,所針對這一問題食品生產企業在發展中要建立完善的質量意識教育培訓體系,同時將質量意識教育培訓成果融合到員工的績效考核中,聘請衛生部門及相關部門專業人員為企業開展質量意識教育培訓課程,在加強所有企業員工質量安全意識的同時增強其法律意識,只有通過以上措施才能使所有員工在生產中都能具有良好的質量意識?,F階段食品生產企業在發展中要完善員工考核評價獎勵制度,針對生產環節質量控制優秀的員工給予物質獎勵,針對生產環節質量控制不良的員工予以開除處理,這樣才能確保企業員工在生產中可以積極配合企業開展質量控制工作。

3 結語

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對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有著直接影響,所以我國有關部門要加強食品生產企業的食品質量安全與全面質量管理,針對沒有達到相關質量標準的產品及企業應予以嚴肅處理,徹底杜絕存在質量安全問題的商品流入到我國食品市場中,從而保障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以及飲食安全。

參考文獻

[1]肖玫,李銳,馬傳龍.我國食品質量安全問題與食品生產全面質量管理研究.江蘇農業科學.2011.

[2]楊志英.我國食品質量安全與全面質量管理探究.管理錦囊.2011.

[3]劉心偉.我國食品質量安全問題與食品生產全面質量管理研究.質量安全.2013.

出口食品質量安全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當前,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工作持續向好,各地疫情防控進入后疫情時期。武漢市作為全國疫情防控的中心地區,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較大挑戰。尤其是食品工業,其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而中小微食品企業自身規模小、實力弱、抗風險能力差,受疫情影響較大。因此,加強對中小微食品企業的政策扶持,不僅對恢復經濟、穩定就業意義重大,也對武漢市食品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基于對武漢市中小微食品企業的問卷調查,分析了疫情對武漢市食品企業的影響,以及在此情況下不同規模、不同類別企業的質量發展需求,并探討了后期高質量發展的對策。

一、調查對象及基本情況

2020年5月,武漢市標準化研究院面向武漢市300多家中小微食品企業開展網絡調研,調查對象為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包括董事長、總經理、質量負責人等。調研采用網絡問卷的形式開展,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企業經營狀況、質量與標準化的需求等方面,最后回收有效問卷175份。

從企業規模情況來看,本次參與調研的大部分屬于小微型企業,中型企業僅占2.9%,無大型企業,如表1所示。

從不同產品類別的情況來看,參與調研的企業主要集中在飲料、糕點、肉制品、糧食加工品、調味品、炒貨及堅果制品等行業,如圖1所示。

二、武漢市中小微食品企業質量發展需求及特點

1.總體需求分析。如圖3、4所示,食品企業在質量管理培訓方面最主要的需求依次為:生產管理相關、經營戰略相關、品牌營銷相關。在質量管理現場指導方面最主要的需求依次為:建立平臺提供在線指導和咨詢、生產成本控制、提升品牌價值,在資格認證、供應商管理、滿意度調查等方面并未表現出較大關注度。

總體來看,在疫情影響下,武漢市食品企業目前更關注成本、品牌、質量、戰略等方面的內容。同時,大部分企業希望建立平臺提供在線指導和咨詢。

2.不同規模企業質量發展需求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微型企業排在前三位的需求為成本控制、品牌提升和新產品開發;小型企業排在前三位的需求為成本控制、品牌提升和產品質量改進;中型企業排在前三位的需求為體系運作、現場管理和顧客滿意度調查。

總體來看,不同規模食品企業對質量與標準化指導需求各有不同,可以發現:企業規模越大,對體系運作、生產管理、產品改進、現場管理的需求越強烈;企業規模越小,對新產品開發、成本控制、行業現狀分析的需求越強烈。

3.不同食品行業質量發展需求分析。根據參與調研企業比例,本文選取了占比大于5%的食品行業,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產品類別的食品企業對質量發展的需求明顯不同,這可能與各類別食品的發展環境及法規標準現狀等相關。

三、討論及建議

本次疫情對武漢市食品企業造成了較大沖擊。進入后疫情時期,研究食品企業高質量發展,幫助中小微食品企業逆流而上、走出困境勢在必行。調查結果顯示,武漢市不同規模的食品企業以及不同產品類別的食品企業對質量發展的需求明顯不同,本文結合調查中了解到的企業需求,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幾點建議和對策,以服務中小微食品企業高質量發展。

1.加快相關的惠企政策措施落實落地。建議加強食品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組織領導,與企業保持溝通,了解企業訴求,建立各級各部門協同工作制度,加速推進食品企業質量安全相關的惠企政策落實落地,同時對惠企政策的執行情況與落地效果進行評估。

2.精準施策,提供定制化服務。調查結果顯示,不同規模、不同產品類別的食品行業對質量發展的需求明顯不同。為了更加精準地幫助企業,可通過評估疫情對不同類型、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的沖擊程度與具體需求,將企業與惠企政策分類分級匹配,尤其對部分疫情影響較大的重點企業或抗風險能力差的企業提供定制化服務,幫助企業提振信心。

3.加強在線技術服務的開展。疫情在影響企業復工復產的同時,也影響著企業的工作方式,在調研中有60%以上的企業提出建立平臺的需求,如建立平臺增進各個行業質量交流學習、建立平臺提供在線指導和咨詢等方式,說明企業已逐步接受服務方式。為此,可以通過構建高效、便利的政企溝通平臺,在門戶網站、公眾號、手機APP等開通服務平臺,結合當地的特點,一攬子分類納入政策法規、行業共性問題、食品安全信息、質量與標準化、培訓項目內容等信息,并增加遠程咨詢、人工服務、在線辦理鏈接等功能,同時與線下服務相結合,讓企業能更加快速、便捷、精準的接受高質量的技術服務。

出口食品質量安全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文章介紹了食品安全法律立法現狀,剖析了食品安全法律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食品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法

文獻標識碼:A

目前我國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凸現,有的食品安全事件讓人觸目驚心。分析食品安全法律立法現狀,剖析食品安全法律存在的問題,進而從法律上遏制住食品安全事件發生,成為我國目前的一項亟待完成的迫切任務。

一、食品安全法律立法現狀

完善的法律體系是食品安全的有效保障。我國食品安全法律從無到有,不斷完善,目前已經初步構筑起我國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律框架。

1.《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該法于1988年12月29日由七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并于1989年4月正式實施。該法對包括食品在內的工業產品標準,標準的制定與實施,相關職責及法律責任均作了明確規定。

2.《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該法于1991年10月31日由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該法對進出境動植物及其產品的檢疫進行了規定。

3.《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該法于1993年2月22日由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1993年9月1日正式實施。2000年7月8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對該法進行了修改。該法確立了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主管全國產品質量監督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產品質量監督工作的監督管理體制。同時還對產品質量監管制度,產品生產者、銷售者、檢驗機構、認證機構的行為及相關法律責任作出了明確規定。

4.《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該法于1993年7月2日由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2002年12月28日由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進行了修訂。為確保食品安全,該法規定國家采取措施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建立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質量檢驗檢測監督體系、優質農產品認證和標志制度、農產品地理標志制度、農產品加工制品質量標準,對可能危害人畜安全的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經營依法實行登記或者許可制度。

5.《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該法于1995年10月30日由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并公布實施。它是目前我國食品衛生法律體系中法律效力層次最高的規范性文件,也是我國食品衛生法律體系中的核心法。該法對食品衛生、食品添加劑衛生、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設備的衛生、食品衛生標準和管理辦法的制定、食品衛生管理、食品衛生監督等均作了較為詳盡的規定。

6.《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上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并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實施。該法的一大亮點是,在確立食品安全分段監管體制基礎上,設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加強對各個監管部門監管工作的協調和指導。此外,還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1994)、《刑法》(1997)、《進出口商品檢驗法》(2002)、《農業法》(2003)、《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農藥管理條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新資源食品衛生管理辦法》、《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糧食衛生管理辦法》、《食品包裝用原紙衛生管理辦法》、《餐飲業食品衛生管理辦法》、《衛生行政處罰程序》、《傳染病防治法》(2004)、《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2009)、《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監督管理辦法》(2009)、《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2007)等相關法律法規。針對個別產品,我國還制定了具體的管理辦法和規定。如為了保證乳制品的質量和安全,我國政府相繼出臺了《乳及乳制品衛生管理辦法》《乳制品企業生產技術管理規則》《乳品廠衛生規范》等一些專門針對乳及乳制品生產管理的規章制度。這些制度從奶牛的飼養管理到乳制品廠生產衛生管理等方面都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規定。

諸如上述法律法規,構筑起我國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律框架。但是,目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還未完善,亟需以《食品安全法》的實施為契機,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形成全國統一的標準。

二、食品安全法律存在的問題

1.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不健全。(1)缺乏一個權威的領導、監督、管理機構,監管效率低。盡管依據《食品安全法》,設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加強對各個監管部門監管工作的協調和指導,但它不是強有力的監管機構。不同部門負責不同的監管環節,但法律對各個部門的監管職責和權限劃分并不明確,這就導致了食品安全監管中職責不清、政出多門、監管重疊、相互矛盾和監管缺位等現象。(2)檢測機構分屬不同部門,缺乏溝通協調。截至2010年底,我國食品安全專門檢驗檢測機構以及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檢驗檢測機構已達6000多個。但由于他們分散在衛生、質檢、農業等不同部門,各自為戰,缺乏溝通與協調。(3)監管部門工作人員素質不高。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人員是整個組織的核心。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個別人員思想覺悟不高、消費者保護意識淡薄、業務能力低下、食品安全相關法律知識缺乏,不能適應崗位職責的需要,沒有能力及時糾正監管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部門領導抓源頭、保安全的意識較差,沒有真正負起責任來,部門責任落實不到位,基層局職能和責任不清晰,日常監管的相關內容、程序、要求和責任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導致食品安全監管能力下降。

2.食品安全法律責任不夠嚴厲?,F行法律制度的“軟法性”特點,是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如,《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不符合衛生要求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以5000元以下的罰款。罰款的上限太低,處罰力度不夠。又如,《食品安全法》中規定的處罰金額要根據有無“非法所得”來確定,這給執法部門執法帶來困難,實際上放縱了違法者。

3.食品安全法律體系不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內容不夠全面,對許多問題尚未涉及。目前,隨著轉基因技術、輻射技術、納米技術等新技術、新產品的不斷出現與應用,有害物質的種類和來源日益繁雜,不斷滋生食品安全新問題。我國缺少已被國際社會廣泛采用的一些重要法律制度,如食品安全風險分析與評估、食品安全預警預防、食品安全危機應急處理、不安全食品的處理與召回等。這些食品安全法律上的空白,使我國缺乏對來自生物、化學、物理層面風險的全面防范,食品安全法律內容亟待完善。

4.食品安全標準不健全。(1)現行標準缺乏統一性。我國現行的食品安全標準分散于多個部門,存在多種質量標準,各部門缺乏協調,導致標準重復、空白、矛盾,使企業、消費者混淆不清。(2)檢測指標設置過繁,費用過高。我國的食品安全檢測標準不僅不統一,沒有一個專門的食品檢測機構,沒有一個專門的食品監督抽查檢驗程序,而且食品安全的檢測指標設置過繁,費用過高。如,有關部門發布的無公害肉類標準需要檢測的指標達三四十個,僅“瘦肉精”一項檢測定性就要800元,定量分析要2000元,全部查完要1萬元左右,致使企業難以承受。(3)落后于國際標準。上個世紀80年代初,英、法、德等國家已經采用國際標準,日本新制定的國家標準中有90%以上采用了國際標準,而我國的國家標準中只有40%左右采用國際標準,食品行業國家標準的采標率僅有20%。(4)食品質量安全標準存在許多空白點。目前,在我國已頒布的兩萬多項國家標準中,涉及農業方面的標準僅占10%左右,采用國際標準的更是甚少。

5.食品安全監管制度不完善。(1)食品安全信息供給不對稱。主要表現有:第一,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生產者掌握的產品信息遠比消費者多。第二,經營者與監管者之間信息不對稱。政府監管機構掌握的信息不及經營者多。第三,監管者內部信息不對稱。不同級別政府之間或同一級別不同部門之間信息不對稱。(2)食品召回制度存在缺陷。目前我國的食品召回制度只有初步的框架,其中還存在著諸多缺陷,表現在:第一,食品召回法規不統一。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部門眾多,職能重疊,不能有效地跟蹤食品流通中的安全信息。食品召回牽涉到不同部門監管,部門間相互的協調和信息共享困難,容易造成部門之間相互推諉,拖延時間。多部門監管導致在我國的食品召回中,企業召回需要遵循多個部門規定,一旦對同一事項出現不同規定,就會導致召回難以實施。第二,食品安全信息發布規定存在缺陷。我國《食品召回管理規定》規定,只有在強制召回下,質檢總局才可以發布有關食品安全信息和消費警示信息。

參考文獻:

1.郝翔鷹.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缺陷與完善[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7,16(4)

2.李江華,趙蘇.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研究[J].食品科學,2006(10)

3.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食品法律法規文件匯編[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沈陽理工大學 遼寧沈陽 110168)(責編:若佳)

出口食品質量安全管理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由于市場監管不到位,糕點行業出現了嚴重的質量安全問題,因此,積極加強糕點食品生產、銷售等環節的管理,并重視市場監管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糕點;食品行業;質量安全;應對措施

引言:從當前的大環境的角度來分析,糕點行業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由于行業標準不規范,不能有效地對各項發展環節進行全面的監管。一些糕點的制作與米、面、油、糖、雞蛋等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些輔料在使用的過程中,如果監管不到位,也會對糕點的質量安全產生一定的沖擊。所以,針對這一發展現狀,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積極對糕點的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的控制,并了解食品行業質量發展中的一些安全問題是非常關鍵的。

糕點行業存在的質量安全問題分析

這一部分內容主要是結合市場的發展情況以及企業的運行狀況,對糕點行業質量安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全面的探索。

微生物檢測不到位。在對糕點食品進行制作的過程中,由于含有一定的水分,很容易滋生微生物。而一些小作坊或者是小企業,在制作糕點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污染,自身機械設備達不到一定的標準,對于衛生控制不夠嚴格,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會使得整體的檢測標準出現一定的問題。比如一些糕點在制作的過程中含水量較多,在不適宜的溫度環境之下,引起一些霉菌等污染,進而影響到整個糕點的質量。

防腐劑超標超范圍。糕點類的食品保質期是比較短的,一些企業為了延長保質期,提升經濟效益,就會超量、超范圍使用防腐劑。而在使用膨松劑的過程中,使用了國家禁止的硫酸鋁鉀等相關的膨松劑,使得食品當中含有過量的鋁等有害物質,不僅影響兒童的正常成長,也會對人體的身體健康造成非常不良的影響。

甜味劑添加過多。最后一個層面的內容主要討論的是甜味劑添加的相關內容。在實際制作糕點的過程中,甜味劑包含的內容是比較豐富的,包含蔗糖和其他的一些產品。但是,一些企業在實際制作的過程中,考慮到價格等問題,就會使用價格比較低的糖精等一些甜味劑,甚至會加入一些阿巴斯甜,并且為了提升整個糕點的檔次,在配料表中沒有注明其他的問題,使消費者在食用過程中受到傷害。

針對糕點行業質量安全問題提出的對策

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問題,積極通過市場監管、政策保障等,解決糕點質量安全問題非常重要。具體內容如下:

優化檢測方法,統一檢測標準。在對糕點進行質量檢測時,不僅要利用先進的智能化檢測方法來對食品安全進行把握,也要通過標準的統一,對檢查標準以及檢測方法進行全面的創新。比如,可以對通過智能化的檢測方法對含霉菌的計量進行把握,通過統一化的操作提升糕點質量。

完善監督檢查力度。從國家層面來說,要積極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從市場規范出發,相關部門要做好執行和監督工作,對于糕點生產企業的準入門檻進行提升,并通過市場情況的了解,對整體的生產環境進行凈化,使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可以保障產品的質量。

完善準入管理,提升污染處理水平。在對生產環節和銷售環節進行把握的過程中,對原料輔料的市場準入管理進行有效的強化是非常重要的。要明令禁止不良輔料的進入,并且通過定時與不定時的抽查,提升整體糕點生產管理的質量,并且積極防止流通環節的污染,不斷加強連鎖經營模式的推廣,進而提升糕點食品質量安全。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解決糕點行業質量安全問題,積極通過市場準入門檻、提升市場監管等措施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在未來的生產過程中,相關社會主體還要充分提起重視,不斷完善生產標準,從而切實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

楊明

上一篇:醫院安全保衛工作醫療論文范文下一篇:高職計算機一體化教學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