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消化內科護理管理論文范文

2023-10-10

消化內科護理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目的:分析神經內科護理管理的風險和護理方法,研究如何降低護理糾紛和護理事故問題,提高神經內科的護理質量水平。方法:按照實際情況識別有效的護理風險內容,找到適合的護理防范措施,加強護理意識的完善,建立持續質量改進辦法。結果:實施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控制,可以有效的提升護理風險管控水平,加強應對效果,逐步降低護理可能產生的各種風險問題,從而保證患者的基本安全,提高護理綜合質量水平。結論:采用有效的風險管理和護理質量規劃,實施合理的風險管控,減少護理風險級別,提升護理綜合質量水平。

【關鍵詞】神經內科;護理風險;護理質量

引言

護理風險管理是患者在接受護理過程中,對風險因素的直接或間接的管控,護理風險是客觀性的、不確定性的、復雜性的。護理風險是針對醫務工作者、護理人員、周圍環境、制度、程序、患者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分析的過程,對各類不安全因素進行判斷,明確實際管理活動的細則。采用有效的護理風險管控辦法,準確的分析具有系統性的,減少護理風險發生率的過程,從而有效的保證醫務工作人員、患者的安全。神經內科患者往往以老年人居多,往往以一病帶多病,長期住院,存在較為嚴重的安全隱患問題。任何疏忽都會導致嚴重的后果發生,對患者造成嚴重的危險。因此,需要根據實際的臨床護理工作內容,準確的分析神經內科的病癥特殊性,準確的判斷護理質量的評估標準,從而有效的提升神經內科護理風險管控效果。

1 護理風險識別分析與評估管理

護理風險的識別過程中,需要以有效的、客觀的護理風險管控標準進行識別分析,充分歸納護理風險管理控制原則,準確的判斷神經內科護理風險管理的步驟和要素。

1.1 明確護理工作不嚴謹類的風險問題

護理過程中,往往存在護士護理工作不嚴謹,責任心不強的情況,缺乏有效的謹慎護理精神,沒有按照預先的護理級別進行病房的巡視、護理分析,對于實際的病情觀察不仔細,缺乏對病情變化的有效識別分析。顱內壓增高,造成腦疝發生,未能識別,就會影響患者的有效搶救時機。需要使用甘露醇,尼莫地平配合,提升藥物刺激的滲透效果,盡可能的控制局部組織壞死風險的發生。

1.2 各類護理操作制度不規范,存在風險

護士在實際的護理過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管理,就會出現護理水平不足,沒有按照實際情況進行護理的過程,這直接引發護理風險問題的發生,造成護理配藥難度增加。不合理的護理,對患者的臨床治療造成嚴重的風險隱患,容易出現藥物劑量使用錯誤,弄虛作假的現象。

1.3 搶救護理配合制度不夠完善,存在較多的風險問題

護理人員新老交替,年輕的護士經驗不足,老資歷的護士大量流失,造成斷檔,在搶救危機時刻,醫生與護士之間配合不足,會影響搶救效果。年輕的護士經驗不足,技術水平差,在搶救過程中容易出錯。對于神經內科的患者,一旦出現腦疝、肌無力、氣管插管、切開等專業的搶救應急行為的時候,無法以熟練的方法進行處理,延誤病人的搶救時間。

2 神經內科護理風險管理護理水平的提高

2.1 強化護士的風險意識規范管理水平

以科學有效的醫療技術水平基礎,根據實際治療效果的需求進行分析,從保健、治療的角度上判斷,提升自身的生存質量管理水平。臨床活動中需要加強有效的法律制度管理,增強意識管理水平的建設。對于年輕的護士,法律意識不強、技術水平差的情況,需要加強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培訓,定期進行考核,加強法律法規意識的學習。針對護士《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理工作核心制度》等崗位制度進行分析,確定有效的法律、法規知識標準,明確其中可能存在的護理缺陷,加強有效的典型醫療護理糾紛處理,從中吸取各類教訓,嚴格的控制各類制度,明確法律、法規標準內容。通過晨會、例會對科室進行潛在問題的風險評估分析,及時討論和判斷,確定實際措施標準。按照每季度實際組織的活動,從法律、法規、知識內容上進行考核分析,逐步增強護士的安全化管理意識水平,提高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落實,。不斷提升護理風險管控。

2.2 完善落實護理制度的質量化管理

建立完善的質量管控體系標準,護士長為組長,對各個科室進行責任劃分,采用分層落實,確定各個質量控制的職責標準,充分發揮各級別護理人員的職能化管理。每個月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護理質量的檢查,落實各類規章制度檢查標準。針對實際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落實責任人員,在護士例會上及時談論、分析,踢出去有效的整改措施和建議,加強護理風險制度的管理,實現護理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有效管控。護士長需要加強監督管理力度,充分落實制度內容。護士長每天需要對護士進行交接班的檢查,不定期的深入病房,與患者及患者家屬溝通,充分了解患者家屬的實際病情和需求,做好有效護理的落實工作。重點需要檢查危重病人的實際情況,對患者的皮膚,氣管等護理情況進行檢查,對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理和整改,防止危險的發生。對于老年患者,聽力不良的,語言存在障礙的患者,護士長要叮囑當班護士對患者的實際情況詳細的了解,記錄患者的姓名,嚴格按照反問語氣方法進行詢問,如果不回答,就需要與患者家屬確認,防止直接叫,判斷錯誤。

2.3 科學化的人員調配

根據病區的不同,患者人數的不同,病情危險程度的不同,準確的分析基礎護理,。重點護理的工作安排,準確的分析每天排班的具體工作,對中午,夜間,節假日進行重點的排班護理安排,保證護士人員分配的合理性,保證每一班次新老護士的均衡,減少護理實力不足造成的危險隱患發生。

3 護理評價分析

采用有效的風險護理安全管理,可以提升神經內科護理風險管控意識水平,增強護理人員的技術責任管理水平,這是有利于神經內科護理工作需求的。通過有效的護理,提高護理管理工作的持續穩定性,不斷強化護理質量管控安全水平,建立完善的,健全的風險護理管理機制,以有效的、科學的、系統的護理質量管理標準,提高患者的安全護理,有序護理,優質護理,防止護理糾紛的發生。

4 結語

綜上所述,神經內科風險管理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方式和護理標準,從實際需求出發,準確的分析患者的護理需求,明確護理風險管控標準,加強護理質量的管理規范,提升神經內科的護理質量管理效能。

參考獻文

[1]汪炎明.神經內科臨床護理操作規范與護患禮儀溝通技巧及質量安全管理考核標準實用手冊.北京:人民衛生科技出版社,2016:334.

[2]胡淑萍.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基層醫學論壇,2016,13(6):552-553.

[3]李亞潔,張立穎,李瑛等.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中華護理雜志,2015,39(12):918.

消化內科護理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 對消化內科病房護理中細節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探討。方法 將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2月,消化內科接診的52例病患作為研究對象。全體對象按照護理參與情況,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治療與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嚴格的細節護理。治療期間,觀察兩組患者病情發展,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分析細節護理的應用價值。結果 治療6周后,經細節護理的觀察組患者相較于對照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自我護理責任感以及自我護理技能情況明顯更佳。另外,兩組患者護理后2周與護理后4周,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均明顯比對照組更低。結論 消化內科病房護理中細節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滿意度,增進醫患關系友好發展,使患者充分享受人性化服務,提高預后質量,對患者康復治療有著積極影響。因此,細節護理模式值得在消化內科臨床中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消化內科病房;細節護理模式;自我護理模式

近年來,我國消化道類疾病的患病率急劇增長,消化內科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眾所周知,臨床護理的質量會對疾病的治療效果產生極大影響?;谏鲜銮闆r,細節護理模式順應而生。細節護理模式對臨床工作進行了革新,要求臨床護理人員需按照規范嚴格執行各項操作,從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從主動服務轉變為微笑服務,進而發展到親情服務,使患者在和諧、舒適的氛圍中調養身息[1]。在本文中,筆者對消化內科病房護理中細節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探討。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2月,消化內科接診的52例病患作為研究對象。52例患者中,男患者有28位,女患者有24位,患者年齡范圍為21~64歲,平均年齡42.5歲。全體患者入院后,經常規檢測,均被確診為消化類疾病,其中疾病類型為消化道潰瘍的患者有31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13位,消化道良性腫瘤的患者有6位,其他2位。52例患者婚姻狀況:未婚的患者有24位,已婚的患者有21位,離異的患者有6位,喪偶的患者有1例。52例患者學歷情況為: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患者有15位,學歷為大專的患者有14位,學歷為高中/中專的患者有12位,學歷為初中的患者有8位,學歷在小學及以下的患者有3位。52例患者醫療費用支付方式:合作醫療的患者有32位,醫保的患者有13位,自費的患者有7位[2]。按照護理參數情況,將全體患者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病患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備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藥物內科治療與常規護理,主要是提醒患者盡量少量多餐,飲食宜清淡,避免食用具有辛辣刺激性氣味的食物。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嚴格的細節護理[3]。治療結束后,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分析細節護理的應用價值。

1.3觀察指標

①使用自我護理能力實施量表(ESCA),檢測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自我護理行為,從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自我護理責任感以及自我護理技能這三方面著手;②使用VAS,獲取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2周與護理后4周的疼痛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AS 9. 0 軟件對采集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 ± s) 表示,P < 0. 05 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4]。

2 結果

2.1自我護理行為對比

調查結果顯示,治療6周后,經細節護理的觀察組患者相較于對照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自我護理責任感以及自我護理技能情況明顯更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

2.2疼痛評分對比

調查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護理后2周與護理后4周,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5]。

3 討論

作為我院的主要科室之一,消化內科近年來接診患者的數量逐年遞增。經過本次研究不難發現,對消化道內科病房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的護理,使患者愿意主動配合,參與治療,能有效提高預后質量,提升患者自我保護能力,達到早日康復,縮短病程的目的。

細節護理模式對臨床工作帶來了革新,有利于提高患者滿意度,增進醫患友好關系的發展,拓展醫院服務領域,提升護士的綜合素質,完善護理管理制度,使護理工作進行得更加順利。在筆者看來,醫護人員在執行護理操作時,需注意端正態度,從主動服務轉變為微笑服務,進而發展到親情服務,使患者在和諧、舒適的氛圍中調養身息。另外,醫護人員應對細節服務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將細節服務培養成一種習慣,能夠及時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推行臨床護士責任包干制工作模式,采取分組層級管理模式對人力物力資源進行管理,能有利于提高醫療資源有效利用率。同時,筆者認為,有必要在病房內設置意見箱,廣泛征求患者與家屬的意見,進一步實現對護理服務的改良。

經過本文研究最終發現,消化內科病房護理中細節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滿意度,增進醫患關系友好發展,使患者充分享受人性化服務,提高預后質量,對患者康復治療有著積極影響。綜上所述,細節護理模式具備于臨床推廣的意義與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穎華,王萍.消化內科病房護理中細節護理模式的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3(35):7529-7530.

[2]鄧愛華.呼吸消化內科病房護患糾紛常見原因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0):140-141.

[3]張素梅.細節護理在消化內科病房的應用效果探討[J].醫學信息,2013(5):382.

[4]黎軍.綜合排班模式在消化內科病房優質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下旬刊,2012(11):96-97.

[5]彭冬梅,盧小紅,楊靜華等.床邊工作制護理模式在消化內科病房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2(5):62-64.

消化內科護理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目的:評價細節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方法:選取 2017 年 5月 -2018 年 3 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 110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按照計算機法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每組 55 例患者,參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予以細節管理,對兩組護理效果進行評價與比較。結果:兩組健康宣教、護理技術、護理態度及護理滿意度評分進行統計比較,參照組均顯著低于試驗組,組間差異明顯( P< 0.05)。結論: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細節管理,可顯著提高護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值得臨床借鑒和全面使用推廣。

【關鍵詞】內科護理管理;應用效果;細節管理

神經內科是臨床重要科室之一,其收治的多為慢性疾病者,治愈難度大,且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并發癥,預后效果不佳,大多數患者都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因此,做好臨床護理工作與臨床治療同樣重要。細節護理管理將滿足患者各方面需求作為目標,在不斷分析和完善護理措施的基礎上,做好臨床護理管理工作,切實提高護理質量 [1]。本文選取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 110 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現將護理效果作以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4 年 5 月 -2016 年 3 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 110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其中男 59 例,女 51 例,患者年齡 52-76歲,平均年齡(67.3±3.5)歲。其中腦出血 36 例,腦梗死 42 例,柱基地動脈供血不足 19 例,其他神經內科疾病 13 例,按照計算機法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每組 55 例患者。將兩組患者的自然資料進行組間統計比較,結果顯示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 0.05)。

1.2 方法

參照組予以常規護理,主要護理內容包括加強疾病知識指導,做好飲食管理和病情觀察,強化心理支持,囑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出院前進行有關宣教指導等。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予以細節管理,主要護理內容:①技術方面的細節管理:針對神經內科常用技術如輸液、留置胃管等,做好細節管理十分有必要。對腦血管疾病患者而言,由于其無法自主進行或不能進行嗆咳,所以需要留置胃管。護理人員在進行鼻飼飲食時也要強調細節。鑒于不同患者的身體情況、病癥都不盡相同,飲食計劃必須量身定做,制定個性化菜譜,增強營養,流質飲食必須保證配制比例,做好鼻飼管護理,以免發生嗆咳或誤吸現象??紤]到神經內科的患者血管條件比較差,耐受性不高,血管損傷情況比較常見。為有效保護血管,需要保證一次性靜脈穿刺的成功率,避免對血管進行反復穿刺。細節管理要求護理人員必須不斷增強自己的穿刺技能,通過經常進行綜合測試的方式進一步提升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責任意識。

②心理方面的細節管理:細節管理非常重視心理干預,住院期間,神經內科患者都存在一定的緊張不安、煩躁恐懼等不良心理,而這對疾病治療和預后均會造成不利影響。鑒于此,護理期間,護理人員必讀對每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準確評定,發現患者出現不良心理狀態時要及時進行心理寬慰與指導,充分了解患者的內心所想,給予其支持與鼓舞,通過列舉本院治療效果良好的病例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盡可能的滿足其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③藥物方面的細節管理:神經內科患者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因為一些老年患者記憶不好,常出現不明確藥物劑量的情況。所以,護理人員還必須做好用藥細節管理工作。

1.3 觀察指標

評價兩組護理效果,主要包括健康宣教、護理技術、護理態度等,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定患者護理滿意度,分數越高表示護理效果和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得到的全部數據全部借助 SPSS22.0 版本的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評分采用( x±s)進行表示,其組間比較則行 t檢驗,P< 0.05 表示組間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試驗組健康宣教評分為( 92.5±16.6)分,護理技術評分為(95.3±19.5)分,護理態度評分為( 96.9±18.5)分,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4.2±13.2)分;參照組健康宣教評分為(81.3±15.5)分,護理技術評分為( 81.7±17.6)分,護理態度評分為( 81.3±16.4)分,護理滿意度評分為( 86.4±14.2)分,組間比較,實驗組均顯著高于參照組,兩組之間具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3 討論

神經內科疾病屬于臨床中發病率較高的內科疾病,神經功能與患者機體健康存在密切關聯,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做好科學系統的護理指導十分有必要,其對提高整體治療效果和改善生活質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細節管理是近年來臨床新推廣使用的一種管理模式,其亦是現代護理管理服務不可分割的組成部位之一。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醫學管理也在不斷的改進與完善。以往的臨床護理工作只看重疾病的管理與康復,但現代管理觀念已經逐漸轉變成“以患者為核心”。所以,臨床護理管理模式也在逐漸趨近這種新觀念。細節管理對降低護患糾紛發生率具有重要價值,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減少不良事件、切實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實施細節管理,護理人員的責任感有所提升,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其對日常護理工作的熱情與積極性,從而使護理質量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3]。本組研究之中,試驗組健康宣教、護理技術、護理態度及護理滿意度評分與參照組相比,差異顯著( P< 0.05)。由此充分說明,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細節管理,可顯著提高護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張國梅 .細節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 [J].北方藥學,2013,50(8):172-172,173.

[2]林麗芳,周雪連 .細節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24):2995-2996.

[3]張春英,盧燕華 .細節管理對預防神經內科重癥患者院內感染效果觀察 [J].當代醫學,2014,52(26):114-115.

消化內科護理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 了解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內科病房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對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患者進行抽樣,選取74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對照組施以常規管理(未實施護理風險管理),觀察兩組患者管理效果。結果 實驗組各類型安全隱患發生率(8.10%)明顯低于對照組(45.94%),且患者滿意度(94.59%)顯著優于對照組(67.57%),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內科病房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應用效果,有效降低安全隱患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大力推廣使用。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神經內科

通常情況下,神經內科住院患者病情多處于危重狀態,且進展快,搶救風險高,護理工作量相對較大,為了保證護理質量,降低患者意外傷害風險發生率,故護理風險管理顯得尤為重要。護理風險管理主要是指在護理工作中對患者潛在傷害風險進行識別、分析與評估,并制定必要措施來進行預防管理[1]。為了深入探究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內科病房中的應用價值,本文主要對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患者進行系統研究,相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對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患者74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占有42例,女性有32,年齡(36-84)歲,平均年齡在(60.54±5.34)歲之間;疾病類型:21例慢性支氣管炎,12例自發性氣胸,1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3例肺血栓,21例支氣管哮喘,2例其他。采用隨機平行對照法,將這74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每組3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對照組施以常規管理(未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實驗組實施護理風險管理:(1)患者。做好護理工作,行動不便者增設床欄,確保床頭物品整齊,定期維修病床,保證醫院地面干燥,避免出現滑倒等風險;(2)藥物。不同藥品應作不同標記,領藥、輸液給藥時執行雙人核對法,避免用藥錯誤;(3)疾病。強化與患者的溝通,予以針對性心理疏導,掌握其心理狀況與病情進展,緩解其心理壓力。同時,按摩患者受壓部位,協助擦拭其身體,做好體位等護理;(4)環境。營造和諧的病房環境,確保光線充足、通風透氣,每天對病房進行消毒,執行探視制度,預防交叉感染;(5)護士。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定期開展培訓學習,增強溝通技巧與理論知識及法律常識;(6)其他風險應急措施。定期開展演練,預防出現自然性及人為性突發事件。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實施護理管理后患者是否存在醫患糾紛級燙傷,壓瘡、摔傷等安全隱患;(2)采用自行設計的患者滿意度調查量表,評估兩組患者護理管理滿意度,主要包括非常滿意、較滿意及滿意與不滿意四個等級。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資料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表示,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安全隱患發生狀況比較

實施風險管理后,實驗組壓瘡1例(2.70%),摔傷、燙傷等意外受傷1例(2.70%),醫患糾紛1例(2.70%),隱患發生率為8.10%;對照組壓瘡8例(21.62%),意外受傷4例(10.81%),醫患糾紛5例(13.51%),隱患發生率為45.94%。實驗組安全隱患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經調查發現,實驗組非常滿意21例(56.76%),較滿意8例(21.62%),滿意6例(16.21%),不滿意2例(5.41%),總滿意度為94.59%;對照組非常滿意13例(35.14%),較滿意7例(18.92%),滿意5例(13.51%),不滿意12例(32.43%),總滿意度為67.57%。實驗組患者總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伴隨著我國法律制度的逐漸完善,諸多患者及其家屬的法律維權意識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據有關調查發現,近年來,醫院風險事件發生率相對較高,醫患矛盾逐漸加深,尤其是神經內科風險事件呈增多趨勢[12]。與其他一般科室比較,內科具有復雜性與高風險性,故內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必須要構建護理風險管理機制。風險管理屬于一種管理程序,具有全面性,可對潛在風險進行系統識別、評級與處理,能減少醫療風險事件發生率,降低醫院與患者經濟損失。

神經內科重癥監護病房重視護理風險識別[3],采用風險管理理念,貫徹落實護理安全管理制度,推行護理風險管理,可降低護理差錯與護理投訴發生率,促使患者滿意度達至95%左右,從而保證護理質量。本文研究結果提示,實驗組各類型安全隱患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且患者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充分證實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神經內科病房中能有效降低安全隱患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諸多風險因素影響護理質量,管理者經對風險進行鑒定與評估,獲取適當管理方法,基于全體護士支持與積極參與下,順利完成風險管理過程,可確?;颊吲c護士安全[4]?,F階段,神經內科護士應自覺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護理服務。

綜上所述,神經內科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能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故護理風險管理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孫嬰.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內科的應用效果評價[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3,32(12):41-42

[2]陳海蕓.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內科病房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2012,08(14):2652-2653

[3]陳彩虹.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內科重癥監護病房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0,15(30):274-276.

[4]吳燕玲.腦卒中單元護理管理模式在神經內科病房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0,23(10):98-100.

消化內科護理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探究中醫護理模式對消化內科消化不良患者護理效果以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方法:選擇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消化不良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數字隨機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中醫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和護理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護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消化內科消化不良患者的護理效果及護理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薦。

【關鍵詞】中醫護理模式;消化不良;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

消化不良是消化內科常見的一種高發疾病,與患者的日常飲食、生活規律存在密切聯系。相關研究指出,消化不良患者因惡心、飽腹等癥狀,生活質量受到明顯的影響。由于該病屬于常見病,所以容易被人們忽略,引發疾病的加重、反復發作、治療依從性不高等[1]。本次研究對我院既往收治的80例消化不良患者的護理過程進行了回顧性總結,現將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腦卒中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數字隨機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27~55歲,平均(41.0±2.4)歲;病程2~7年,平均(4.5±1.2)年。觀察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28~59歲,平均(40.5±2.8)歲;病程1~8年,平均(4.3±1.4)年。兩組患者在性別比、年齡、病程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基礎護理、用藥護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導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中醫護理模式,具體如下:①情志護理:護理人員可建議患者日常生活中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放松心情,緩解負性情緒,日常溝通過程中注意語言溫和、態度委婉,鼓勵患者傾訴內心的煩悶,并正確看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及挫折,并讓患者了解到負性情緒對脾胃造成的影響,一定要保持積極、開朗、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②辯證施膳:根據患者的病情為其辯證施膳,其中脾胃虛寒證患者,應當多食用溫中健脾的食物,脾胃氣虛證患者則多食用健脾益氣的食物;引導患者日常飲食應當養成少食多餐、定時定量的原則,并根據患者的飲食偏好制定相應的食譜,盡量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防止出現反酸、燒心癥狀,飲食主要以清淡、質軟、易消化的食物為主[2]。③中醫養生運動:指導患者通過站姿、坐姿和臥姿等進行肌肉松弛訓練,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老年患者可選擇學習五禽戲等,達到調理脾胃、活動關節的效果。④生活起居:囑咐患者每日睡子午覺,參照午時小憩、子時大睡的原則,每天午時與子時應當入睡。⑤辯證施技:根據患者的病情、證型和需求為其進行穴位按摩、拔火罐等治療,具體療法參照《中醫特色護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診治中的療效研究》[3]。

1.3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出院時根據其癥狀改善評價護理效果,顯效:患者癥狀明顯消失,各項檢查指標提示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癥狀有所改善,各項檢查指標提示明顯好轉;無效:患者癥狀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各項檢查指標提示無變化或加重;護理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0%[4]。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評分表對兩組進行評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代表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其中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檢驗;計量資料以(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對比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92.5±3.1)分,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81.7±1.8)分,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討論

中醫將消化不良納入“胃脘痛”、“嘈雜”、“痞滿”等范疇,患者主要表現出惡心、嘔吐、飽腹、上腹痛等癥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與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中醫護理模式通過情志護理、運動護理、辨證施護等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干預,目的在于為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同時紓解患者的負性情緒,由此達到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的目的[5]。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以95.0%顯著高于對照組75.0%,說明通過中醫護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惡心、飽腹、腹痛等臨床癥狀,同時促進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另外,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分高達(92.5±3.1)分,顯著高于對照組(81.7±1.8)分,這說明通過多方位的護理不僅有效緩解了患者的負性情緒,同時提升了患者的治療積極性,建立了良好的生活習慣,讓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質量得到了認可。綜上所述,中醫護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消化內科消化不良患者的護理效果及護理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1]卓效芳,伍益秋.兒科中醫特色護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兒診治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8(17):75-76.

[2]王春琴.中醫護理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15(48):42-42.

[3]喬延平.中醫特色護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診治中的療效研究[J].系統醫學,2017,23(1):143-145.

[4]陳蘭敏.中醫護理在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運用[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7,17(24): 164-165.

[5]鄧曉紅.中醫情志護理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肝氣郁結證患者的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7,31(20): 130-131.

消化內科護理管理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隨著工作節奏逐步加快,生活習性多樣化。心內科病已是當今社會威脅人類健康最大的殺手之一,并且此病逐年顯現年輕化表現?;颊呋疾r間長多痛苦,容易反復切難根治。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對于此病,除了積極配合醫生進行藥物治療外,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以及科學合理的飲食,均衡的營養和適當的鍛煉也很重要。特別是日常恰當的飲食護理,更是既經濟實用,又效果明顯,能防能治,應大力提倡。本文就談談飲食護理對心血管病人的作用以及所遵循的原則,還有如何科學地進行飲食護理。

1 對心內科患者進行飲食護理應遵循四大原則。

1.1 飲食要清淡

心內科病患者一般都伴隨血壓不穩、血脂異常,年齡大者心臟各器官已老化或衰退,加上患疾病此時,清淡的飲食能有效減輕機體的負擔[1],讓各器官輕便運作,便可防止臟器、血管等加速老化,增加保養功能,起到防病治病、延長壽命的功相反,高熱量高脂肪重口味的食物容易造成身體臟腑“濕熱”、“積滯”,輕則腹脹、便秘,胃口變差,重則嘔吐、低熱引發感冒,不利心內科病的治療和康復。

1.2 多吃蔬菜和水果

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一般低糖、低脂、蛋白質含量適中、富含高纖維素,在減少食總量的同時,能增加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有利于改善腸胃道功能,軟化血管,其抗凝血因子可減少和預防血栓形成。有研究稱,蔬菜和水果食用量多的人比食用量少的人腦梗發生率低31%。由此可見,蔬菜和水果對心內科病的作用十分明顯而且具有預防性[2]。

1.3 膳食營養強均衡

營養與心內科病的關系非常密切,日常生活中制定合理的膳食食譜并遵照執行對療和預防心血管病至關重要,也是臨床上針對該病常用的護理手段。許多患者一聽大夫說“要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就在飲食方面萬分小心,甚至到了對肉類、雞蛋和牛奶都不沾的地步,長期以青菜等素食為伍,認為這樣可以遠離心血管疾病的擾。其實這種認識有失公允,是種‘矯枉過正“的做法·因為過分控制飲食,盲目調低脂食物會導致營養不良,反而對全身健康和心血管病的治療不利。而營養不良會使血流量減少,血紅蛋白的含量降低,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所以飲食上一定要科學搭配,葷索合理,營養均衡[3]。

1.4 適量飲水

人體血液70%左右是水,當肌體感到溺時兢已是“脫水”狀態,缺少了水份會出現血凝傾向,這就增加了血管堵塞的危險,嚴重時會導致心肌梗塞或腦卒中,因此適量飲水可增加血液循環量,稀釋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液流動。還能降低毒素對肝的損害,有利于養肝和護肝,幫助代謝廢物的排泄,讓臟腑各器官輕松運行。(僅限于心功能正常的患者)此外,補水還有利于腺體分泌,尤其是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那么如何進行飲食護理?具體該怎么做?

2 服藥期間的飲食護理

2.1 心血管病患者正在服用心腦血管病藥物期間,可適當吃些蛋類。蛋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能使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小,保持懸浮狀態,以便組織器官吸收利用,從而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同時蛋黃中的膽固醇與蛋白質結合后,可形成高密度脂蛋白,對清除附著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很有幫助,故能抗動脈硬化。

2.2高血壓病患者在服用部分降壓藥,如優降寧時,忌食扁豆、啤酒、紅葡萄酒、乳酪、雞肝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酪胺成分,酪胺具有升矗的作用,如果食用乳酪、雞肝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酪胺成分,醇胺具有升壓的作用,如果食用會影響藥效,對降壓不利,甚至會出現血壓升高,誘發高血壓危象、心律失常等情況[4]。

2.3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藥,如奎尼丁時,忌食或限制吃椰子,粟子、杏仁等水果。些食物成分能使尿液堿化,進而使藥物濃度增高,發生中毒現象,也增大了藥物的作用。

3 非服藥期間的飲食護理

3.1心血管病人合理的三餐很重要,每日應做到少量多餐,避免過飽。早餐應少而,粗細搭配,菜果均食:午鋸可以多吃些動物蛋白,葷素搭配,但不宜味重油膩,而缸脂的降低,使血液的黏稠度降低,更有利于血液循環,從而減少了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3.2心血管病人平時應多吃含纖維素,維生素的食物。比如蘋果、山植、胡蘿卜、茸瓜、木耳、香菇等,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降血壓及降血脂的作用。吃魚,有報道稱,每星期吃一次魚的人比不吃魚的人心臟病發生率明顯降低。多吃帶、紫菜等含碘豐富的海產品,碘能抑制膽固醇的吸收,降低血脂濃度。另外,水生纖維素(如大麥、燕麥、大豆等)還參與人體脂質代謝,促進低密度脂蛋白的清,艙有效地防止動脈硬化的形成。

3.3心血管病人日常飲食應低鹽,每天吃鹽量不得高于5克。包括醬油等調味品及腌制食品,也應盡量少吃。

3.4心血管病人應常吃些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豆類、瘦肉、魚等含鉀豐富的。鉀離子在體內可以對抗鈉離子所引起的升壓作用和起到保護血管受損的作用。上高血壓患者每天服1克鈣,能讓血壓下降,且作用持久。因此應多吃些富含鈣的食品,如牛奶、花生、蝦皮、紅棗等.,如牛奶、花生、蝦皮、紅棗等。

綜上所述:以上都是心血管患者最基本的食療護理常識,應牢記于心,時時對照去做才能起到藥半功倍的效用。簡便易行,只要用心就能做到,既經濟又實用,治病防病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1]許慶華,李海艷.營養治療在心內科患者療效中的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68):63-63.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68.052.

[2]張立娟.舒適護理在心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飲食保健,2017,4(26):215-216.DOI:10.3969/j.issn.2095-8439.2017.26.270.

[3]姚芳.心內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藥的護理干預[J].飲食保健,2018,5(6):133-134.

[4]趙忠梅.69例高血壓患者的中西醫飲食護理指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52):158-158.DOI:10. 3969/j.issn.1671-3141.2015.52.147.

上一篇:城鎮學校德育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中班幼兒德育教育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