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敘事分析理論范文

2023-09-22

敘事分析理論范文第1篇

摘    要: 作為近年影壇“新銳”,忻鈺坤的作品有著明顯的個人風格。2015年公映的《心迷宮》和2018年公映的《暴裂無聲》),均展現其非線性敘事的結構特點和冷峻的現實主義風格。本文探究這種跳脫出傳統線性結構的敘事方式及獨特性在影片中的表達。

關鍵詞: 忻鈺坤    非線性敘事    犯罪片

作為剛踏入影壇的新人,忻鈺坤目前僅有兩部獨立執導并公映的作品。2015年在大陸上映的《心迷宮》是忻鈺坤的處女作。這部僅有170萬投資的小制作電影之所以能夠拿下千萬票房,最出彩的當然還是其劇本敘事結構?!缎拿詫m》的故事原型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發生在河南葉縣農村“一口棺材換三家”事件。忻鈺坤在敘事結構上采用多線環形敘事,將這個換棺材的故事拍得懸念叢生,從不同人的視角剖析人性深處的復雜與黑色。忻鈺坤是科恩兄弟的影迷,因其處女作《血迷宮》,遂將本片取名為《心迷宮》。不僅是片名有致敬的意味,影片本身黑色懸疑的風格也頗有幾分科恩兄弟的神韻。

蟄伏幾年后,忻鈺坤在2018年推出《暴裂無聲》。它的劇本創作要早于《心迷宮》,而結合忻鈺坤導演內蒙古包頭人的身份,《暴裂無聲》更有濃厚的作者電影風格。在《暴裂無聲》中,忻鈺坤在敘事上沒有沿用《心迷宮》中錯綜復雜的多線索視點,在情節上使用更多的留白與延宕,畫面中充斥著大量視覺符號和隱喻,靠影像本身參與敘事。

本文從這兩部作品出發,對比同類型的其他作品,探究忻鈺坤的敘事藝術。

一、類型的突破

犯罪片作為類型片的一種,在商業上有較為固定的套路。一般都是正邪兩立,按照線性敘事發展,故事歷經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著公式化的情節、定型化的人物及圖解式的視覺影像在敘事結構上多以從前的線性敘事結構為主。忻鈺坤作品是對類型電影固有程式的突破,其中以2015年票房黑馬《心迷宮》為甚。

(一)多線環形敘事對于人物群像的刻畫

“所謂非線性敘事電影,指就一部電影的整體布局、整體結構而言,規模性地出現了非順序性的時空,以環狀、網狀等形態取代了服從時間先后順序的‘線條’,并以這種有意制造的非線性形式作為影片的主體結構”①。

而將同一個事件在不同人物的身上循環,在不同人物間的視點中呈現出少部分重合的地方(主要用于提醒觀眾時序),并使影片的結尾則可以與影片的開頭串聯,則構成環形敘事。在各個人物的視角之間需要觀眾借助理解進行整合與拼接,從而達到連貫對接情節、轉換時空的效果。環形敘事中最經典的作品:《低俗小說》(昆汀·塔倫蒂諾,1994年作品)即是如此。而《心迷宮》中,多線索敘事描繪的群像特征,又使其具備了《兩桿大煙槍》(蓋·里奇,1998年作品)的神韻?!缎拿詫m》講述了在五天之內居心各異的一群人因為各自的利益而機緣巧合發生的幾起命案故事。除影片的開頭結尾分別采用了一小段第三人稱視角敘述分別用于闡述故事背景設定和補充說明、還原時間線之外,主要人物:宗耀、村主任(即宗耀父親)、黃歡、王寶山、麗琴、大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視角,且是整體事件的相應局部。順著每個人的視角,觀眾便只能在這一時間段內獲取此人物所知曉的信息,以此進一步加深懸疑色彩與黑色氣息。在《心迷宮》中,這六個人物都難以看清事件的全部真相,在倒果為因的各種事件中掙扎:宗耀與父親矛盾重重,失手殺死白虎后驚慌不定;黃歡為了拴住宗耀,用懷孕作為借口相逼卻沒料想到這起命案才是拴住兩人的秘密;王寶山無法忘記年輕時的戀人麗琴,卻最終因為偷情飽含愧疚,屈服于妻子之下;麗琴慘遭家暴,還經歷一系列丈夫“死而復生”又“再次死去”的荒誕事件;大壯暗戀麗琴許久,隱瞞了真相的他最終沒有得到想要的愛情;村長做了一輩子好干部,為了兒子卻走上了毀尸滅跡的道路。面對抉擇時,這些人都暴露出自己貪婪的一面,無不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滿足自己的欲望或掩藏自己的罪惡。每個人物都在欺騙或藏匿罪行。片中的那口棺材就像是所有人想要埋掉的東西,而現實卻是:那棺材在光天化日之下置于亂石崗間望著村主任父子相對無言,仿佛是黑色而荒誕的嘲諷。

在多線索的敘事進程中,大量線索和細節為觀眾提供著信息,即是觀眾知而劇中人不知的敘事策略。例如:黃歡利用懷孕一事企圖拴住宗耀,但在后續情節中,觀眾卻可以從黃歡買衛生巾及片尾與閨蜜的電話中得知,其實她并未懷孕;又如尸體出現后,王寶山被認為是殺害黃歡的兇手,而觀眾經過麗琴及宗耀的敘事線已經清楚王寶山因在偷情,不可能作案。而死者并非與宗耀在一起的黃歡。正如懸疑大師希區柯克曾說過的期望式懸念,觀眾作為全知者會不自覺帶入劇中人物所處的情節中,時刻處于緊張狀態。

(二)時間線重組:偶然性與宿命感

縱觀全片,絕大部分的情節橋段都是利用巧合、誤會的手法推動劇情,展現出較強的戲劇性。例如大壯與陳自力的相遇,慶幸趕上車的陳自力當然不會想到在大壯眼里他此時應該是躺在棺材里的死人,大壯在抑制住自己殺人之心后也沒有料到陳自力會因為一通電話墜落山崖。這樣的偶然性事件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情節的因果關系,人物的情緒與心態處在強烈的波動中,展現出心底不可對人言說的欲望。

作為環形敘事,自然需要首尾呼應,黃歡與閨蜜的電話與白虎的進廟祈福讓時間線回到開始,至此,一個敘事的環形形成了。當然,《心迷宮》的環形敘事并不只是補足時間線,這樣的首尾呼應更為影片注入了一種宿命的氣質。片尾的拜佛有著深層的喻義:黃歡在給閨蜜打電話時,閨蜜正在拜佛,隱喻佛像“聽到了”黃歡的話;欠了錢的白虎來燒香許愿,希望自己可以還錢保平安;而在他身后有一位婦人,是宗耀的媽媽,她在劇中也有對佛祈福的鏡頭,她一直希望宗耀和父親和睦相處。影片中也出現了麗琴求佛希望家暴自己的丈夫陳自力死去的鏡頭?!鞍莘鹌砀!背蔀榘凳緞∏榈闹匾€索,在影片中,這些祈福的人的心愿都無一例外地“實現”了:黃歡目睹了宗耀意外傷人,這件事成為拴住他們的秘密;白虎的死去讓他不用為錢財而擔心;影片最后宗耀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麗琴的丈夫以一種非?;恼Q的形式死去。

這種籠罩著全片的黑色與荒誕雕刻出了一幅復雜而黑暗的群像。這些人在生活窘境下的屈從和反叛被呈現得如此真實。

二、影像的敘事與隱喻

在《暴裂無聲》中,忻鈺坤部分舍棄了《心迷宮》中的敘事手段,沒有了紛繁復雜的多角度敘事,核心情節始終圍繞在張保民找兒子的問題上,但依舊沿用了懸念嫁接的手法。在丟兒子、找兒子這一核心矛盾下,礦業公司老總昌萬年和律師徐文杰逐漸浮出水面,地域從農村向城市轉移。而在懸念嫁接的過程中,影像的敘事與隱喻毫無疑問起到關鍵的作用。

(一)懸念的轉移與情節的推動

影像本體的敘事往往比電影的文字敘事更具有力量也更為直觀。影片中第一個出現的視覺線索即是奧特曼。張保民兒子張磊失蹤前使用的水杯上有奧特曼的圖樣,喻示留下的奧特曼面具是屬于他的東西。而奧特曼面具在后面劇情中多次被羊肉販子的兒子所佩戴并做出諸多奇怪行為,成為線索之一;詢問了張保民兒子情況的昌萬年在自己的密室里張開了弓,這成為另一嫁接的懸念所在。而后續情節中羊肉販兒子曾多次模范其射箭的動作,使懸念逐漸轉移到了昌萬年的身上;在徐文杰和昌萬年的關系沒有徹底揭開之前,懸念又回歸了主線:尋找失蹤的孩子,不僅是張保民兒子磊子,還有徐文杰的女兒;在影片后段三人在樹林中對峙時,昌萬年與徐文杰的對話頗讓人尋味?!拔乙臇|西呢?”這個“東西”可以有多種解讀:是礦產吞并時留下的證據還是昌萬年射殺張磊的證據(即張保民在車后座掙脫時所發現的箭頭)。

當影片結尾羊肉販發現兒子在墻上的作畫時,觀眾才發覺事實的真相。就故事的主線而言,這樣的事實真相毫無疑問是出人意料的,因為影片中大量影像及情節鋪墊,觀眾并不會對這一結局產生排斥感。影片中有相當多的鏡頭表現羊肉販兒子的怪異行為,實際上是對昌萬年犯罪現場的再現。例如:在影片前端,他戴著奧特曼的面具奮力掙扎;又例如:徐文杰到達羊肉館等待張保民消息的時候,他對著徐文杰做出了張弓搭箭的動作。這一動作成為關鍵線索,在昌萬年一次次張弓搭箭之間懸念一步步揭曉。

(二)人物形象的刻畫與社會性隱喻

在《暴裂無聲》中,我們看不到大段對話,臺詞多半是精練簡潔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多通過畫面呈現完成。人物的第一次出場是人物形象塑造的關鍵。張保民第一次出場就與羊肉販子發生激烈的沖突,用羊棒骨刺瞎對方的眼睛,一個莽撞倔強的礦工形象很快樹立起來。昌萬年在小學做慈善,第一個鏡頭卻是對其吃西紅柿的嘴部特寫:大口大口吞吃著西紅柿,汁水流到了衣服上。昌便披上校長的衣服合影,喻示著他骨子里的貪婪和霸道。

較之前作劇情的離奇曲折,《暴裂無聲》的重心向人物轉移。釋懸也是在解釋三個主角分別代表的群體和身后映射的社會問題。張保民的“啞”作為一個很重要的意象和設定。蘇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隱喻》中寫道:“內心深處恐懼的各種東西(腐敗、腐化、污染、反常、虛弱)全都與疾病畫上了等號。疾病本身變成了隱喻?!背ヅc影片標題中的無聲對應外,這一設定將張保民符號化,象征著底層群眾的失語。他為了找兒子想盡了一切辦法,而在社會上層昌萬年和中層徐文杰的勾結下,他不管怎么努力,也無法獲得真相,甚至不知兒子尸首在哪里。影片后段礦山塌陷的超現實橋段是張保民內心崩潰的寫照。

影片中圍繞三個人物不止一次呈現金字塔式的社會階層劃分結構,從磊子用石塊堆成的小塔到昌萬年辦公桌上的金字塔形裝飾,無不是隱喻。張保民是暴烈的,他憤怒,他不肯認命,主演宋洋在飾演張保民時一直用舌頭頂著上顎,“你能感覺到他有一股勁在”。他有一身蠻勁,甚至能擊敗昌萬年的一隊保鏢,最終只有難以承受的絕望與無奈。他無聲地暴烈著,而他的暴烈因為深處底層及昌、徐的隱瞞影響甚微,最終變為無聲。羊在影片中多次出現,張磊放羊,昌萬年吃羊。在昌萬年的私人會所里,對于羊肉饕餮盛宴般的呈現令人印象深刻。昌同樣有很多大快朵頤的鏡頭,貪婪而嗜血的本性不言而喻。而羊作為食草動物,在叢林法則中注定是弱者,在上層的嗜血者面前,正義無法伸張,真相也難以浮出水面。

這些視覺化的符號與隱喻拓展了影像的意義空間,充滿著讓人涵詠不盡的“味外之旨”。

三、敘事的意義:作者電影的回歸

對比《心迷宮》與《暴裂無聲》,忻鈺坤在敘事策略上有所改變,留白與延宕的使用使得《暴裂無聲》在劇情線上不如《心迷宮》那樣復雜緊密,劇情結構雖然精簡,但尋找兒子這一主要動機非常明確。不同于《心迷宮》中的群像塑造,《暴裂無聲》意在表達三個主要人物及社會隱喻性??梢娫谔幣髦?,忻鈺坤在作品中加入了自己對社會的更多思考。

兩部作品都是犯罪懸疑的類型,在敘事上都有對于類型的突破,都是現實主義懸疑題材。在情節設置上可以找到許多“事件原型”。這些事件原型構成了記憶原型,將電影指向了更加深刻的現實意義。

誠然,忻鈺坤作為青年導演,作品中仍有一些瑕疵?!缎拿詫m》中受制于預算而導致的電影感不佳。情節上來說,麗琴在突然得知丈夫陳自力死訊后并沒有立刻打電話給他求證,而是在打給王寶山未果后接受了這一結果。這里導演沒有找到更合理的辦法讓麗琴的行動更符合一個“理性的殘忍者”?!侗┝褵o聲》中有一些暴力片段,用以表現張保民身手時的動作戲似乎過于夸張,在未知曉事實真相之前,觀眾難以帶入情緒與電影角色達到“共情”。在吳宇森的《英雄本色》中,暴力成為一種美學,是對男性陽剛及東方式兄弟情的歌頌;在昆汀·塔羅蒂諾的《被解救的姜戈》中,姜戈的暴力因伴隨著復仇使觀眾能有正義伸張、善惡終有報的快感。這都是建立在觀眾充分理解劇情的基礎上,而在《暴裂無聲》中,似乎張保民身上的暴力更多的是一種宣泄,伴隨著無常性和突發性,讓觀眾對真實感有些許質疑。僅有的兩部作品似乎不能挖掘忻鈺坤作者電影的氣質。

在聚焦于現實主義犯罪懸疑片的同時,影片中的非線性敘事結構在全知視角下打破了單一的時間向度,以多線索的敘事形式展現情節中的巧合與偶然,刻畫出立體人物形象。希望在忻鈺坤后續作品中,我們能夠持續感受到非線性敘事的魅力。

注釋:

①楊鵬鑫.論非線性敘事電影的九種敘事模式[J].南大戲劇論叢,2015(1):119.

參考文獻:

[1]賈磊磊.電影語言學導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2]楊義.中國敘事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蘇珊·桑塔格.疾病的隱喻[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

[4]楊鵬鑫.論非線性敘事電影的九種敘事模式[J].南大戲劇論叢,2015(1).

敘事分析理論范文第2篇

一、電視紀錄片敘事結構

在藝術創作中, 紀錄片的藝術特征直接決定了其敘事概念, 而真實性作為紀錄片的主要特征, 必須要在真實客觀的角度對其進行記錄分析, 要對事物的本質特征進行深入的分析, 電視工作人員必須要通過各種方式盡可能的還原最為真實的歷史, 在整個過程中, 其敘事的方式與手段, 直接影響著紀錄片的效果, 對此在實踐中必須要了解不同紀錄片的特征與內容, 科學的選擇敘事結構。在整體上來說, 在電視紀錄片的敘事過程中其主要應用的結構具體如下:

(一) 遞進式敘事

遞進式敘事結構就是基于被記錄事物的實際發展狀況、進程、清潔推進等因素對大眾事物的認知邏輯順序結構等對其進行系統的安排。這種敘事方式以及結構可以凸顯整個電視紀錄片的清潔發展以及內容, 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對不同的故事、人物進行提示, 進而捋順人們的思維, 強化敘事邏輯。

1. 基于時間為軸線

遞進式敘事結構主要就是基于時間為軸線, 將被記錄的事件、人物以及材料進行充分的整合, 此種敘事結構具有一定的嚴謹性, 在紀錄片拍攝過程中應用此種方式可以提升其內涵, 成功的彰顯其內在的人文價值。

2. 基于大眾對事物認知為主要的邏輯順序為敘事軸線

基于大眾對事物認知的邏輯順序為主要軸線, 此種敘事結構在一些科學類的電視紀錄片中應用相對較多, 這種邏輯認知順序作為主要的敘事結構, 可以對各種事件進行深入的分析, 通過由淺入深的方式, 密切結合內容, 進而強化紀錄片的效果。

3. 基于時間與空間組成敘事軸線

通過時間以及空間交叉構成的敘事結構在一些場景涉及范圍較廣的紀錄片之中, 這種交叉性的組合方式可以在相同的時間段中, 對不同的人物、事件以及地點在相同的場景中進行展示, 此種方式可以基于時間為軸線對不同的個體進行記錄以及有機結合, 在紀錄片中應用較多, 簡單明了, 可以讓受眾一目了然, 更容易理解紀錄片的內容。

(二) 串聯式敘事結構

串聯式敘事結構就是將多條貫穿紀錄片的線索, 對不同的資料信息內容進行整合, 繼而在不同的角度對紀錄片的主題進行突出, 通過一些相對零碎的資料以及線索將中心線索進行密切的鏈接, 這樣紀錄片的主題則更為鮮明豐富。

串聯線索構成的紀錄片, 其存在的線索不一定是記錄的核心內容, 可以將其作為紀錄片的開頭, 引出紀錄片的內容。例如在進行三峽水利樞紐建設為主題的《大三峽》紀錄片中, 就是基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方面以及環節中對三峽進行真實的記錄, 通過將政府、群眾、城市、土地、移民與三峽工程的各種關系進行深入的刻畫研究, 對不同的因素的內在關系進行系統的串聯, 進而豐富內容, 內化了其主題。串聯式的敘事結構可以將一些龐大、復雜的記錄主題變得更為簡單、這樣就會為紀錄片的編制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

(三) 隨筆式敘事結構

隨筆式敘事結構就是一種就與紀錄片創作者的眼光對事件進行記錄分析。此種敘事結構就是讓那個觀眾基于第一人稱的角度, 對事件進行分析, 具有一定的代入感以及體驗感, 此種紀錄片在整體上來說全片內容就是通過不同的紀錄片段構成, 這種模式給人一種真實、自然的感覺。

在現階段, 人們都會通過網絡上傳一些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事件視頻, 這也是一種隨筆式記錄的方式, 雖然這種記錄方式相對較短, 但是如果將其進行專題性的拍攝與整體設計, 就可以編制形成紀錄片。

(四) 嵌入式敘事結構

嵌套式敘事結構在電視紀錄片中的一個故事中涵蓋了另一個故事情景, 不同的故事情景相互穿插, 通過一條記錄線索引出其他相關線索。嵌入式敘事結構有著較為復雜的特征, 在記錄拍攝過程中應用相對較少, 其中較為經典的就是《命運》這部紀錄片。在此紀錄片中創作者進行敘事人物記錄完結之后, 通對其周邊的社會關系進行采訪就會引導出來下一個敘事人物, 此種敘事結構與方式, 豐富了紀錄片的內容, 應用效果較為顯著。

二、電視紀錄片的敘事藝術

電視紀錄片在敘事過程中相對較為樸實、平靜, 因此在實踐中必須要適當的增添內容, 保障紀錄片真實性基礎之上, 對其進行編輯處理, 增強紀錄片的清潔、通過曲折的情節與節奏, 充分的調動觀眾的觀看欲望, 對此必須要加強對電視紀錄片敘事藝術的重視。保障紀錄片內容的獨特性, 科學的選擇題材主體, 在不同的事件中探究真實的、感人的情感價值, 加強對細節因素的重視, 深入探究不同事物的本質, 融合不同的敘事藝術, 這樣才可以凸顯敘事的主題。

(一) 真實與情感

紀律片就是對各種事件信息進行真實記錄, 真實性是記錄的本質, 要想提升紀錄片的真實性, 工作人員在進行紀錄片的創作過程中必須要具有一定的職業道德, 要基于真實事件的基礎之上, 對其進行藝術的創作。在一些紀錄片中僅僅對事實較為重視, 卻忽略了與觀眾的情感交流, 導致紀錄片的敘事方式過于平淡, 觀眾在觀看紀錄片的過程中覺得枯燥乏味, 缺乏觀看的意愿, 這種背景在一定程度上給紀錄片的創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在實踐中為了保障紀錄片的真實性, 創作人員會通過真實的跟蹤拍攝方式對各種事件的進展狀況進行分析, 因為跟蹤拍攝導致其畫面存在晃動、噪音等問題, 而為了保持其真實性, 在對其進行剪輯處理過程中多數都是不會通過蒙太奇的剪輯以及長鏡頭的方式對其進行處理, 也不會對紀錄片進行配樂以及講解, 讓觀眾通過鏡頭的方式了解不同的事情進展狀況, 雖然此種方式合理敘事, 對不同事物的蘊含的價值以及進行了深入的挖掘, 但是整體上來說缺乏藝術性, 而在實踐中為了保障紀錄片的真實性, 將真實與情感進行充分的統一, 可以對其進行一定的藝術處理, 讓觀眾在情感的渲染中激發自己內在的真情實感, 這樣才可以提升紀錄片的整體的藝術性特征, 充分的凸顯其內在的藝術價值與特征。

(二) 合理應用現代技術手段

現代信息技術在發展中, 推動了影視藝術的發展??梢哉f影視藝術的發展與現代技術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電視紀錄片中也可以嘗試應用不同的技術手段, 將現代技術手段與電視紀錄片進行充分的融合, 通過數字特技動畫制作以及后期編輯等方式對紀錄片進行處理, 給人們一種全新的感受, 進而提升紀錄片的活潑性。例如, 在進行一些人物與動物的紀錄片的處理過程中, 可以通過對專家的了解, 了解不同動物的實際狀況, 通過三維動畫的方式展示其各種生活情景, 通過擬人化的方式加強溝通與交流, 倡導人與動物的平等交流。而在一些隨社會性紀錄片中則可以通過形象的畫面、圖表等方式對一些抽象的事物進行展示, 這樣才可以將一些抽象、乏味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 進而增強對觀眾的吸引, 這樣才可以提升紀錄片的敘事效果。

三、結束語

在對電視紀錄片進行創作過程中, 必須要了解其不同的敘事結構以及敘事藝術, 將二者進行充分的融合, 強化與觀眾情感的溝通與交流, 通過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對其進行詳實記錄, 這樣才可以讓人們深入的了解不同事件的內容以及其中蘊含的道理, 通過現代化的方式提升電視紀錄片的質量, 促進其發展可以在根本上推動紀錄片事業的長足發展。

摘要:在我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 人們對于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重視, 電視作為一種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娛樂工具, 有效的推動了影視行業的發展, 而電視紀錄片具有真實性、記錄性的特征, 有著一定的研究價值, 對此文章主要對電視紀錄片的敘事結構以及敘事的藝術進行了簡單的分析探究。

關鍵詞:電視紀錄片,敘事結構,敘事藝術

參考文獻

[1] 陳亮星.淺析電視紀錄片板塊式敘事結構[D].四川師范大學, 2016.5-6.

[2] 左揚.以《大國崛起》分析大型電視紀錄片敘事模式——裝置藝術[J].東南傳播, 2015 (07) :117-119.

[3] 王晗.電視紀錄片敘事藝術研究——以CCTV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 2015, 6 (05) :78+149.

敘事分析理論范文第3篇

一、如何想象南非

在過去, 多數國人無法親身到達南非, 認識南非。直至今日, 能直接前往南非親身體驗當地風俗人情的國人也是少數。隨著電影業的發展, 這一藝術樣式為世人打開了一扇了解南非的窗口, 也為南非向世界展示其民族文化提供了平臺。

回溯南非電影史, 其電影起步要先于撒哈拉以南的其他非洲國家, 但南非白人通過資本等形式控制、壟斷著南非的影視活動。因此, 以往南非電影多采用白人經驗敘事模式, 諸如《所羅門王的寶藏》等影片多表現出白人與黑人關系的和睦, 反映白人價值觀。影片向世界展現的南非多是原始、暴力而又血腥, 充滿著神秘的地方。在意識形態上, 影片充斥著西方白人對南非黑人的種族主義色彩, 單一白人經驗敘事模式旨在強化南非的黑人需要歐美等帝國主義的“幫扶”, 并進一步加深世界人民對南非是落后、血腥、暴力、動亂及恐怖等刻板印象。因此, 談起索馬里就是海盜, 這些都難免流于管中窺豹。

即便在中國的南非敘事影片中, 也常暗含南非民族的劣根性, 意識形態上所突出的通常是國人對南非人民的教化, 比如國產電影《戰狼2》, 在人性挖掘方面體現的是超越國界的人道主義, 展示大國風范, 且影片缺少軟處理, 同反映歐美白人價值觀的南非敘事影片一樣, 在價值觀念及意識形態上為黑人打上了落后、原始等標簽, 加深了世界對于非洲的錯誤認知。

二、南非作為一種奇觀

《Tsotsi》為還原真實的南非社會, 取材于常見的犯罪類問題, 反映了南非人民的真實生活, 挖掘了南非本土的民族文化。同時, 影片將觀眾定于于世界人民, 因此, 該影片創下了南非電影票房的奇跡。

影片片頭, 由小屋中四個黑幫青年嬉戲場景切換至地鐵人流處, 黑幫四人組為錢財而殺死胖男人并逃離地鐵。在酒吧中黑幫成員波士頓在醉酒后的胡言亂語刺痛了阿飛幼時的精神創傷, 阿飛將波士頓暴打后瘋狂地逃離, 拉開了故事的序幕。該酒吧實乃南非社會的一個縮影, 影射了南非社會本身不可避免的暴力。影片隨后把觀眾帶入了一個悲慘青年的內心世界。阿飛在黑夜中妄圖逃離世界, 腦海浮現種種童年創傷記憶, 阿飛的內心在顫抖, 渴望家的溫暖與溫馨, 這與其殺人時的果敢、打人時的殘暴兇狠在畫面及氛圍上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影片的主要情節是阿飛劫車并帶走了車上的一名嬰兒, 后將其帶回居所, 并威脅年輕媽媽照顧嬰兒, 在照顧嬰兒的過程中, 內心的良知被喚醒, 最終并將嬰兒還給其家人, 這一情節與《寶貝計劃》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寶貝計劃中, 人字拖等盜走了嬰兒而在與嬰兒的相處中, 喚醒了良知, 突出的是嬰兒對人性的感化與喚醒, 《Tsotsi》中阿飛是無意中帶著了嬰兒, 并不得已用槍逼迫一個單身母親幫助照顧孩子, 這種一波三折的敘事關系, 融入南非特有的本土經驗和民族文化心理。在《Tsotsi》的南非敘事中, 影片承擔起影視的意識形態功能, 融入南非特有的民族文化, 比如在不同情緒狀態下使用不同材質制作的手工藝品等, 黑人同樣存在善惡是非、母性、良知等情感, 有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有自己的愿望, 這種能比較正面反應南非本土文化及經驗的影片有重要創新意義。

三、南非電影及其民主化進程

南非的影視行業經歷了娛樂形式——以時事新聞片上映贏得尊重——發行美國影片——模仿美國影片——本土民族電影工業的發展——新電影運動等歷程。同時, 影片在人物設置和等方面處理地恰如其當。片頭以籠罩在暴力犯罪的恐怖陰云之下的約翰內斯堡為背景, 在地鐵中的殺死胖男人及酒吧中的血腥將阿飛的惡表現地淋漓盡致。但隨著敘事的推進, 影片中在風雨中狂奔、瘸腿男人、單身母親Miriam對嬰兒的照料等劇情中不斷閃現阿飛童年創傷記憶、孤獨及阿飛每次在行動、殺人時的緊張、害怕等心理無疑讓人懷疑這究竟是一個“暴徒”, 還是一個可憐“孩子”。正是童年的種種創傷造就了阿飛的惡, 其所遭遇的這種無家無國的狀態正是舊南非社會黑人群體的真實寫照。同時, 影片中單身母親Miriam在影片中的前后對照, 彰顯了非洲黑人女性的女性及內心的善良。這些人物的情感及自我意識的覺醒, 彰顯著南非人民自我意識的覺醒。

《Tsotsi》敘事的成功在于強化軟處理。影片中有一個情節令人印象深刻, 阿飛回憶起幼時種種創傷, 母親因病躺在床上的呼喚, 父親的酗酒與兇惡, 狗的吼叫, 爬行與呻吟, 小阿飛的內心在流血與顫抖。他滿懷著恨意逃離這個家, 不停地向外奔去。在那個籠罩著恐怖氣息的夜晚, 小阿飛就這樣走向黑暗, 開始了他的流浪、孤獨的人生。影片中的嬰兒如同南非新政體, 在黑白善惡中經長期博弈后得以生存, 如同作為黑人與白人斗爭結果的新南非, 影片的結尾蘊涵深遠, 既表明在黑白的兩道的斗爭中善的一方終將戰勝惡的一方, 也表明在人性中, 人性中惡的一面只能暫時獲勝, 人性中的善終被喚醒, 將嬰兒歸還給了善的一方, 更暗含白人執政黨將南非政權交給黑人之爭的巧妙隱喻。影片借助阿飛的童年創傷及由善到惡, 再由惡到善的回歸, 敘述了曼德拉領導南非人民經過艱苦長期奮斗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并建立民主南非、實現種族和解的歷程。

摘要:《Tsotsi》作為南非新電影運動的經典之作, 在南非影壇有歷史性意義, 彰顯了新南非政府對影視教育的重視及其電影實力的整體提升。影片基于本土視角, 在深入挖掘南非本土經驗、融入本民族文化, 在意識形態上為新南非的民主化搭建了過渡平臺, 有助于世界人民對南非認知水平的整體提升。

關鍵詞:《Tsotsi》,南非電影,南非敘事,南非認知

參考文獻

[1] 張勇.“電影節的魅惑”——西方電影節與非洲電影的文化身份研究[J].2015 (05) :86-93.

[2] 張勇.“電影節的魅惑”——西方電影節與非洲電影的文化身份研究[J].2015 (05) :86-93.

[3] [南非]馬丁·博薩, 單萬里譯.南非電影簡史[J].外國電影研究, 1997 (11) :75-76.

敘事分析理論范文第4篇

摘  要:我國發電技術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不斷進步,風電機組在生活中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風電機組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故障,機組一旦出現故障,就會直接導致其無法正常運作,直接影響到居民及企業的正常用電,造成生活不便和經濟損失。為了避免風電機組發生故障造成不良后果,就應該對風電機組不定期進行日常檢修,但目前我國檢修技術還不足以支撐風電設備的檢修,需要借助國外的先進理論?;诖?,本文就時間延遲理論對風電機組的不定期檢修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風電機組;不定期維修;維修策略

前言:目前我國對于風電機組采取的維修方式為事后維修、預防維修、計劃維修以及狀態維修相結合的方式。對于風電機組的檢修無論何時檢修、采取怎樣的檢修手段,都要保障數據記錄的真實性,在風電機組的維修過程中與實踐延遲理論進行融合,找到機組部件潛在型故障到功能型故障的規律并建模,建立起時間延遲維修模型,并以模型為基礎選擇相關維修策略。

1時間延遲維修

隨著國家環保的理念日益增強,風能由于環保、可再生的特質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風電機組的安裝量也逐年遞增,但是風能存在隨機性和不穩定性,若運行環境惡劣就會導致風機各部件的故障過多,存在維修費用昂貴、維修時間過長等問題。為此使用時間延遲檢修就可以對風電機組有針對性地進行維修,使其維修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時避免資源浪費。

1.1狀態檢修與P-F間隔

風電機組的檢修時在設備還在運行狀態時對其進行預防性檢修,多數設備故障都不是突然發生,設備在其功能喪失之前都會有潛在的問題預兆。我們將設備具有潛在故障到真正存在功能性故障的過程所用的時長稱作P-F間隔,如圖1。

對于風電機組部件的P-F間隔,在間隔內對于還未損壞部件進行提前更換,將風電機組的故障率減至最低,大大減少故障帶來的經濟損失。但在實際應用中,P-F間隔很難準確獲得,目前獲得P-F間隔的方式是由工程師憑經驗判斷,容易造成P-F間隔判斷不準確,會導致對設備維修不足或是維修過剩的情況。因此我國急需一種根據設備歷史運行數據,對風電機組的P-F間隔進行數學建模的準確量化的分析方法[1]。

1.2 DTMM

時間延遲檢修是一種綜合考慮設備故障損失、運行風險和維修成本的維修模型。在模型規劃中,設備從投入到產生潛在故障的時間間隔為u,u為隨機變量,密度函數為g(u),經過一段延遲時間為s,s也是一種變量,密度函數為h(s)。如下圖,若是在紅色區域進行檢測排查,是不能檢測出潛在故障,或潛在故障已經轉變成為功能性故障,所以想要判斷檢測周期是否合理,就是要看延遲時間是否能被充分利用,促使工作人員在綠色區域內對風電機組部件進行檢修,進行預防性更換。

經分析,在DTMM中,風電機組部件在時刻t前沒有發生功能故障可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在t時刻前沒有發生潛在故障;第二種情況中雖然風機部件在t時刻前發生潛在故障,但并沒有演變成功能故障。則部件可靠度R(t)表達式為

R(t)=

在上述公式中,等號右邊第一項為情況一發生的概率,等號右邊第二項為情況2發生的概率。

1.3參數估計

我們在這里采用極大似然法(MLE)對DTMM進行參數估計。與傳統的方法不同,在假定DTMM中,g(u)和h(s)這兩個變量分布類型的前提下,對DTMM進行參數估計所需要的似然函數,不能通過把現有數據帶入到密度函數中直接得到。因為風電機組進行參數估計的現有數據是一段時間內部件在維修人員管理下所發生的實際事件的記錄,似然函數只能由表征產生的這些數據的特定情形的似然概率得到,而這些特定情形需根據參數估計需求人為構造,即整個過程是一種基于運維日志和情形構造的極大似然估計過程[2]。

2風電機組維修相關性

2.1經濟相關性

經濟相關性可分為經濟正相關性及經濟負相關性。經濟正相關性是指若干部件進行統一維修要比單獨對每個部件進行維修要節省更多的費用。各種設備的生產一般通過流程作業的方式,如果對需要維修的設備進行分組檢修,很大程度上能提高設備的可用度,不僅減少了因停機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大大降低了維修費用。而經濟負相關性指的是將維修人員的安全及產品質量都考慮進去,多個維修部件一起維修要比單個部件維修費用更多。

2.2結構相關性

風電機組的結構一般都具有相關性,若一個部件出現故障需要進行維修,其他部件也必須進行維修。風電機組的結構相關性不是說設備各個部件之間的故障事相關的,而是指風電機組的部件維修之間具有關聯性。

2.3隨機相關性

隨機相關性指的是在一個風電機組系統內各個部件的劣化過程都會對彼此產生一定的影響,使一個設備間的不同零件或是不同設備上的同一零件所產生的故障都會相互進行作用。任何一個部件的狀態都會對其他部件狀態產生影響,因此將不同部件集中一起進行維修,能夠達到維修效率的最大化,對維修費用盡可能做出節省,使零部件的使用壽命能有效延長。

3風電機組檢修策略

3.1事后維修

事后維修是風電機組最合適的維修方式,在設備發生故障導致停工時對設備進行緊急修復,用最快的時間使設備可以繼續運行。這種維修方式費用較低,可以有效降低維修成本,但是會造成設備在維修期間無法正常工作,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3.2預防維修

在故障發生之前,設備可以運行的情況下對設備進行檢修就叫做預防維修。由于設備沒有損壞,所以只需要定期對設備進行保養和檢查,實時掌握設備的運行狀態,保障在設備發生故障停止運行前有時間采取方法補救,盡力排除設備發生故障停止運行的風險,在設備工作完成后對設備進行故障排查,避免因設備停運造成的經濟損失。預防維修的手段被廣泛運用,有效降低了維修費用。但是過多的預防性維修直接導致設備生產效率低,所以平衡預防維修與生產效率之間的矛盾也是必須考慮的一環[3]。

3.3計劃維修

在對設備進行充分了解的基礎上,不考慮設備是否處于運行狀態,根據一定的時間間隔或根據設備工作時長對其進行計劃檢修,使用計劃檢修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設備有明顯的損耗期,導致設備出現故障的幾率大大增加,大部分設備的部件都無法使用到預期時長。使用計劃維修的檢修方式,能夠對設備故障及時有效的進行改進,避免了重復性工作反復進行。

3.4狀態維修

很多設備發生故障都不是突然發生,而是有一定的時間曲線。所以工作人員也要采取狀態檢修的維修方式。在設備工作的狀態進行設備檢修,應結合技術設備來保障人員安全和維修任務的完成。使用檢測技術對設備進行檢測、診斷,結合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預防維修。在檢測過程中一旦發現了符合故障損耗的特征就要及時上報。對設備進行狀態檢修要結合設備的周期性評估,這也是對風電機組進行維修的必然發展方式。

對設備部件相應的狀態應采取針對性的計劃檢修方式。風電機組的部件發生故障后要使用事后維修的維修方式,但事后維修的修理手段容易產生修理不足的問題;相反,由于計劃檢修的修理手段是在設備運行狀態下對設備進行檢修,所以會造成維修過剩的情況。這兩種維修方式都無法再最大程度上發揮經濟效益。

結束語:總而言之,我國目前對于風電機組的檢修手段還有很多可以發展的空間,目前掌握的部件檢修手段多數是針對部件進行系統優化。在部件相關性上有更科學合理的決策,大幅度節省了維修費用。檢修人員要積累實踐經驗,多進行學習和提升,才能更好的做好風電機組的檢修工作,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劉恩仁,魏夢瑤,王建東.基于時間序列分段的風電機組調節速率估計[J].科學技術與工程,2021,21(27):11609-11614.

[2]劉坤杰,劉貴平,劉敏.風電機組檢修安全技術交底標準化建模實踐[J].水電能源科學,2019,37(11):170-172.

[3]符楊,李學武,黃玲玲.基于時間延遲理論的海上風電機組不定期檢修策略[J].電力系統自動化,2020,40(15):133-140.

敘事分析理論范文第5篇

摘 要:物流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提高運營效率、構建核心競爭力是物流企業的內在需求。文章在分析管理會計理論研究和應用現狀的基礎上,梳理了管理會計應用于物流企業的三大優勢,并構建了物流企業應用管理會計體系框架,研究得出:科學合理地將管理會計的先進方法和相關技術應用于物流企業經營管理中,可以加強內部精細化管理并完善企業內部責任單位的績效考核體制,是提高企業運營效率、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最后,提出了物流企業運用管理會計需注意的三個主要問題。

關鍵詞:管理會計;物流企業;業績評價;精細化管理

Key words: management accounting; logistic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ine management

引 言

隨著國內外對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深入研究,我國政府也越來越重視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建設和管理會計實踐工作的推進,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管理會計與傳統的財務會計不同,它是管理與會計的有機結合體,具有研究主題廣泛性、研究方法和應用理論多樣性等特點,將成本會計與管理、管理控制系統和外部導向型管理會計等方面的先進方法應用于企業管理中,不僅改變了會計領域的傳統理論和方法,在經濟管理領域的影響也很深遠。

如何以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為基礎,形成貼近企業管理會計實踐的具體方法,是理論界和實務界共同關心的問題。學術界一直在探索不同的管理會計方法的適用性和經濟后果,并揭示出其普遍規律性,而實務界的關鍵突破點是,如何選用適合企業的管理會計技術來創造價值。國外的管理會計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已非常廣泛,大部分的財務人員除了基本的財務會計工作外,主要承擔著管理會計的職責。我國的管理會計研究和應用起步較晚,雖然已經逐步從數量、定額管理向成本管理和價值管理過渡,從部門管理向全面預算管理、從運營管理向戰略管理演變,還沒有形成適合我國的管理會計體系,管理會計的應用現狀不能滿足不同規模、不同經營情況企業的需求,從事管理會計工作的工作人員達不到相應的標準和要求等。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物流企業作為支撐經濟運行重要服務機構,其運行效率、經營績效和發展戰略對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王斌(2014)提出拓展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領域,即由制造業向非制造業、由盈利組織向非盈利組織等延伸。因此,如何順應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趨勢,科學合理地將管理會計的先進方法和相關技術應用于物流企業經營管理中,通過加強內部管理并完善企業內部責任單位的績效考核體制,是提高企業運營效率、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1 物流企業運用管理會計的優勢

物流企業承擔著將商品從制造商送到顧客手中的重要職能,整個物流成本中,營運成本所占比重最大,如何降低物流過程中的營運成本,是提高其經營效益的關鍵途徑之一。雖然現代科技為物流信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保障,管理思想的轉變使得企業越來越重視自身的發展方式,現代的物流企業不斷利用EDI等現代技術,提高了企業自身的工作效率。但是,物流企業的內部管理機制還不夠健全,缺乏科學性管理模式,嚴重阻礙了物流企業的發展速度和質量。將管理會計應用于物流企業管理中,具有以下優勢:

1.1 有助于物流企業實現會計核算管理與控制

由于物流企業物流形式的多元化,服務過程具有多環節流轉性、多群體合作的復雜性等特點,其收入界定和成本確定也比較特殊而復雜,再加上國家尚未出臺物流行業的會計核算制度,物流企業沒有形成統一的收入計算口徑與成本歸集分配的方法,難以反映和對比物流企業經營業績的真實情況。傳統財務會計主要局限于單方面降低成本策略,戰略成本管理是從戰略角度研究成本形成與控制方法,物流企業可以將日常經營管理與長期計劃決策相結合,從多維度核算部門、產品或項目等業務,站在物流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將管理費用、交通費用、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管理等粗放式會計核算模式,轉變為精細化核算模式。實現了成本發生的前因、后果追蹤分析功能,能夠從源頭上識別產生的差異及原因,為戰略管理的每一個關鍵步驟提供戰略性成本信息。

1.2 有利于物流企業績效管理的變革

業績評價包括企業的財務業績評價和管理業績評價兩部分,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是實現企業經營狀況評價、管理決策和監督控制的主要方式。傳統的業績評價系統主要被視為部門或職員的獎懲工具,考核者和被考核者消耗大量的資源和精力于企業內部較量中,造成了企業人員的沉重負擔,忽略了業績評價系統的真正職能。管理會計的業績評價方法將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可通過局部的業績改善提高企業整體業績,并將企業的發展戰略滲透于日常經營管理中,使企業的運營活動均具有價值增值效應。

1.3 有利于物流企業制定科學的戰略決策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所處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不僅需要管理會計通過管理精細化提供相關信息,更需要其通過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為管理者戰略決策提供支持。相對于歐美物流產業來說,我國物流產業仍處于初級階段,主要是以企業化為中心,形成了專業化和多元化服務模式,如何通過科學決策和有效管理來增強價值創造力是物流企業的迫切需求所在。適合的管理會計體系能夠及時、準確、全方位地向管理者提供形式豐富、內容詳實的管理會計報告,為物流企業預測分析、短期經營決策、長期投資決策、全面預算等提供信息支撐,有效解決運營管理與戰略決策脫節問題,同時提升了風險防控能力。

2 物流企業管理會計體系構建

2.1 基于作業的物流成本管理

作業是指企業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過程中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在產品或服務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中產生的成本或費用。成本驅動理論認為,以作業為計算成本的中間橋梁,基于作業動因來確認和計量各作業中心的成本,可以依據不同的動因選擇不同的分配標準,進行費用的控制、歸集和分配,成本驅動能夠準確反映企業運營績效。由于物流企業的間接費用所占比重較高,采用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不能將成本的分配與所消耗的資源聯系在一起,難以全面、真實地反映物流企業的成本信息,從而影響企業管理決策的有效性。而且,物流企業成本管理具有較強的系統性,貫穿于包裝、運輸、流通、配送、倉儲、裝卸與搬運等各個環節,單獨降低某一環節的成本并不能保證降低整個階段的總成本,這與作業成本管理的核心理念——追蹤成本動因不同。因此,科學合理地擴大成本分配范圍,不斷優化價值鏈,將作業成本法應用于物流企業成本管理中是物流企業解決現存問題最佳的選擇。

作業成本管理方法比較適合間接費用較高的物流企業,通過資源——作業——產品的成本歸集路徑,較好地解決了傳統成本管理中成本扭曲問題。同時,通過區分各個環節增值作業與非增值作業對物流成本進行管理,可以系統化地分析作業成本動因,得到相對可靠的成本信息,使產品定價難的問題得以解決。

2.2 基于作業的流程優化與控制

物流企業是典型的以流程為核心實施運營管理并獲取收益的機構,每一種物品從包裝、運輸到最終消費者手中,經過一個個相互聯系的作業環節——作業鏈,是形成價值和實現價值增值的過程。因此,必須具有嚴格的全過程控制體系,企業才能達到降低成本并預防風險的目的?;谧鳂I分析,可以挖掘產品的資源動因和費用,梳理確認作業的增值性和有效性,通過消除或減少非增值作業,實現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從而優化或改造作業業務處理流程。這樣,可以從作業價值鏈角度分析并確定單元價值鏈上的成本與效益,并基于戰略目標調整作業環節之間的關系,從而提升作業執行效率和質量,使物流企業取得成本優勢,為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提供保障。

2.3 基于平衡計分卡的企業業績評價

基于作業成本管理與控制的業績評價體系,會給物流企業績效管理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將作業管理的思想引入企業業績評價中,既能提取定量(財務)指標又可以獲取與作業過程密切相關的定性(非財務)指標,而平衡計分卡方法是從四個維度進行績效評價研究,如財務、客戶滿意度、內部業務流程、學習和成長,同樣適合于物流企業開展業績評價,這種方法為物流公司的動態戰略管理提供了制度框架和結構分析。

平衡計分卡的核心理念在于將戰略層層落實,其基本框架可以幫助企業完善和規范企業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從而為構建和設計科學、全面、有效的物流企業運營狀況指標體系提供理論指標,是提升物流企業客戶服務水平、及時響應速度,完善管理體制和運作模式的有效方法。

3 運用管理會計過程中注意的問題

3.1 明確企業應用管理會計的核心目標

傳統的財務會計主要是基于真實的交易與事項,反映企業經濟活動及其結果,能有效解決“所有者—管理者”間的信息不對稱性問題,為管理者經營管理、投資和融資決策提供財務信息。而管理會計是內嵌于組織并為管理者服務的管理控制體系,系統所提供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既為管理者做出理性決策提供科學支撐,還有利于建立企業內部不同責任主體之間信息溝通渠道,能更準確地把握組織活動的運行狀態和可控制性。與財務會計不同,管理會計更加關注企業的經營性和控制性,其終級目標是落實組織戰略、為組織創造價值,從而實現企業價值增值。

3.2 重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

會計與管理信息系統的交叉和發展,不斷地變革著財務會計工作的內容和流程,而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是以戰略管理為根本、價值創造為導向,提供的信息將能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全貌,使財務會計成為其一部分。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設計和應用方式,大大制約了管理會計充分開發和利用信息技術發展的成果,只有運用會計領域的創新工具重構會計信息系統,將管理會計與公司數據庫設計思想有效融合,把大量的會計和業務數據轉換為對決策有用的信息,加強戰略決策、公司業績評價和信息系統設計功能之間的聯系, 才能確保管理會計人員積極、有效地參與到公司戰略管理和控制中(孔寧寧,2007)。

重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有助于管理會計人員深入地識別和分析價值鏈的增值節點,從而更準確地收集和提供管理決策所需要的相關信息,提高戰略指標和經營指標的有效性,從而實現企業控制和決策流程的增值。

3.3 提高管理會計人員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企業管理者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狀況,自身也應具有一定的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能力。通過研究國內外管理會計理論,將管理會計的先進技術和實踐應用有機結合,才能確保理論研究的有效性并加快管理會計研究成果的應用。將國外的理論本土化需要對該領域有深入了解的人員來完成,即管理會計師,因此,物流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特點,通過相關機構進行專業化管理會計人才培訓,并設置管理會計機構、組建專業化團隊,提升管理會計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和研究之中。只有提升管理者管理會計的意識和能力,才能更好地與物流企業的運營和管理特點相結合,深入理解和構建管理會計的理論基礎和實施框架,通過有效運用理論基礎來規范管理會計應用,形成一個適合物流企業的基于價值驅動的管理控制系統,為企業的經營決策、規劃與組織控制服務。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物流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越來越復雜,互聯網+將優化會計服務產業布局和會計服務流程(毛元青,2014),對管理會計人員所具有的技能或勝任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管理會計人員除具有最基本的管理會計理論和技術外,還需培養一些高級管理會計技能,如企業風險識別能力、戰略方案的評估能力和宏觀經濟對企業影響的預測能力等,實現企業運營過程的預測、參與、規劃和控制等職能。

4 小 結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經濟結構調整和要素驅動轉變的轉型時期,我國制造業和非制造業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機遇,如何結合企業的行業特性、經營管理特點和戰略目標,構建適用可行的現代企業管理會計體系,為企業經營管理和控制體系服務,優化企業的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提升企業管理效率和質量,構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新時期企業共同追求的目標。因此,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必須意識到管理會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運用的必要性,應運用理論基礎來規范管理會計應用,加強考核提高企業會計人員素質,規范管理會計在經營管理中的運用,加強企業管理者管理會計意識,強化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控制能力,使企業運營活動和持續競爭發展能力處于最優狀態。

參考文獻:

[1] 孔寧寧. 基于平衡記分卡的REA模型重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J]. 當代財經,2007(8):117-120.

[2] 熊焰韌,蘇文兵. 管理會計實踐發展現狀與展望——先進管理會計方法在中國應用狀況調查[J]. 會計研究,2008(11):84-91.

[3] 潘飛. 中國企業管理會計研究框架——以價值為基礎和戰略導向[J]. 會計與經濟研究,2012(2):3-12.

[4] 王宏偉. 物流企業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物流技術,2013(4):89-91.

[5] 王斌,顧惠忠. 內嵌于組織管理活動的管理會計:邊界、信息特征及研究未來[J]. 會計研究,2014(1):13-20.

[6] 毛元青,劉梅玲. “互聯網+”時代的管理會計信息化探討[J]. 會計研究,2014(11):90-92.

[7] 鄭濟孝. 管理會計與會計信息系統理論框架[J]. 會計之友,2015(5):17-19.

敘事分析理論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主要是對斯拉法價值理論與新古典價值理論進行比較研究,與以往注重比較兩者區別的研究不同,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斯拉法價值理論與新古典價值理論的共通之處,通過對斯拉法價值理論的前提條件的放松以及對其模型推導的變形,發現其與新古典價值理論的相通之處。并且在此基礎上,本文進一步嘗試是否可以通過斯拉法價值理論將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與新古典均衡價值理論聯通,證明三大價值理論之間的共通之處要多于他們之間的分歧,為我們進一步研究價值理論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關鍵詞]斯拉法價值理論;新古典價值理論;比較研究

一、引言

價值理論是經濟理論的基礎與核心,是理解整個經濟運行過程的樞紐,也是交換理論、分配理論、生產理論和消費理論的基礎。關于價值理論,當今經濟學界存在三大理論體系——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體系,新古典均衡價值理論體系和斯拉法價值理論體系。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體系是在批判繼承英國古典經濟學,特別是李嘉圖勞動價值理論的基礎上創建發展起來的,是揭露資本主義經濟運行規律最本質、最抽象的經濟理論,同時由勞動價值理論發展而來的剩余價值理論揭露了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根本對立,為無產階級斗爭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新古典均衡價值理論體系是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在綜合生產費用價值理論、邊際效用價值理論和供求價值理論的基礎上創建的,后又被庇古、??怂?、張伯倫和瓊·羅賓遜以及阿羅和德布魯等幾代經濟學家不斷發展和完善,現已成為當今經濟學主流價值理論,其以近乎完美的數理模型解釋了市場運行的規律和市場運行所帶來的效率。斯拉法價值理論體系是英籍意大利經濟學家皮埃羅·斯拉法在其著作《用商品生產商品》中提出的,是其在花費半生精力研究李嘉圖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批判新古典經濟學的邊際分析方法,復興從亞當·斯密到李嘉圖的古典經濟學傳統,所以,斯拉法的經濟理論也被稱為“新李嘉圖主義”。斯拉法價值理論是一種既不同于新古典均衡價值理論也不同于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獨立的價值理論。斯拉法價值理論是作為新古典經濟學邊際分析方法的反對者而提出的,與新古典經濟學有著截然不同的方法論和分析框架。同時,斯拉法價值理論也完全不同于馬克思價值理論,雖然在斯拉法分析的后半部其也將商品的價值歸結為勞動的耗費,“商品的價值是和商品的勞動耗費成比例的,就是說,和直接間接用于生產商品的勞動數量成比例”,但是,勞動在斯拉法的價值理論中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將勞動從他的整個理論體系中抽掉,余下的部分仍能夠組成一套完整的價值理論,在他的理論中,商品的價值最終還是決定于生產的技術水平和勞動、資本的分配比例。所以斯拉法價值理論在國內與國外都作為一種與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和新古典均衡價值理論并列的價值理論而存在。

《用商品生產商品》出版后,經濟學界對這部著作和斯拉法價值理論給予了高度重視,并由這部著作引發了許多關于價值理論與價值轉型問題的爭論。后凱恩斯主義者和新李嘉圖主義者認為斯拉法的理論體系從根本上否定了新古典經濟學的“邊際效用價值理論”,為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建立提供了價值理論的基礎。一些西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也運用斯拉法的理論體系研究馬克思主義,得出了許多有益的新觀點,同時有一部分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開始懷疑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認為可以用斯拉法的價值理論代替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

在國內,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經濟學家就開始關注斯拉法價值理論,一方面對斯拉法價值理論進行理論介紹,另一方面則對斯拉法價值理論與馬克思價值理論和新古典價值理論進行比較研究。丁堡駿(2001,2003)認為雖然斯拉法的某些概念和某些分析方法與馬克思的概念和分析方法非常相似,但是并不能就此說明斯拉法的這種實物關系體系與馬克思的價值關系體系是相互貫通的,更不可能按照斯拉法的思想去研究馬克思、放棄多余的勞動價值理論,而是相反,按照馬克思的思想研究斯拉法和斯蒂德曼。魏塤(2001)同樣也認為斯拉法的價格理論體系“與新古典主義的價格論和分配論相比,還是有其進步和科學意義的”,但是“與馬克思的價值、資本有機構成、生產價格以及固定資本等基本理論相互比較,斯拉法的理論遠不如馬克思理論科學、深刻、系統和全面”,所以“某些西方學者否定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試圖用斯拉法的價格理論取代馬克思的價值和生產價格理論是錯誤的”。魯品越(2001)將價格形成機制分成三個層次,“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與剩余價值理論最為深刻,是關于交換價值源泉與本質的理論”,而斯拉法的價格理論則居于中間層次,“指出了生產與生活過程中各個產品之間的客觀聯系決定不同商品之間的相對價格關系”,而居于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經濟學的價格理論則居于價格決定機制的最表層,“由理性人通過市場供求關系來確定成交價格”。通過這種價值或價格理論的分層分析,將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斯拉法的價值理論與新古典的價值理論做了分析,并統一了分析的框架。白暴力(2011)也有著相似的觀點,其認為價值的范疇包括三方面內容,價值價格理論有六個層次,而斯拉法的價值價格理論體系僅僅是完整的價值價格理論中的第三個層次“交換價值或價格直接基礎”的特殊形式“生產價格”的精確計算問題;而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則研究了價值與價格的本質,揭示了價值理論體系的第一個層次;古典經濟學的價值理論研究了第二個層次——價值的實體問題,而新古典經濟學的均衡價格理論則只是研究了價值價格理論的第四個層次市場價格理論。這種六層次價值價格理論將古典勞動價值理論、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新古典均衡價值論和斯拉法價值理論統一在一個分析框架內進行分析比較,使得經濟學界一直在相互爭論的三大價值理論體系的比較問題,得到了統一的認識。

而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斯拉法價值理論與居于主流地位的新古典價值理論進行比較。與以往注重比較兩者區別的研究不同,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斯拉法價值理論與新古典價值理論的共通之處,通過對斯拉法價值理論的前提條件的放松以及對其模型推導的變形,發現其與新古典價值理論的相通之處。在此基礎上,本文進一步提出可以通過斯拉法價值理論將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與新古典均衡價值理論打通,最終,我們發現三大價值理論雖有區別,但是更多的卻是共通之處,而這些共通之處才是價值理論的真諦。

二、斯拉法價值理論體系

斯拉法的價值理論體系是從建立簡單的僅能維持生存的生產方式開始的,這非常類似于馬克思的簡單再生產過程。假定起初只生產兩種商品小麥和鐵,其簡單的生產方程為:

280夸特小麥+12噸鐵→400夸特小麥

120夸特小麥+8噸鐵→20噸鐵

將價值或者價格引入其中得:

280Pw+12Pi=400Pw (1)

12Pw+8Pi=20Pi (2)

其中小麥的價格為Pw,鐵的價格為Pi,我們令小麥的價格Pw=1,求解上面的方程可得Pi=10,即一噸鐵的價值等于10夸特小麥。

再引入三種商品的生產,小麥、鐵再加入豬,其中生產方程如下:

240夸特小麥+12噸鐵+18只豬→450夸特小麥

90夸特小麥+6噸鐵+12只豬→21噸鐵

120夸特小麥+3噸鐵+30只豬→60只豬

同樣我們假設小麥的價格為Pn,并且令Pw=1,假設鐵的價值為Pi,豬的價值為Pp,則方程為:

240+12Pi+18Pp=450 (3)

90+6Pi+12Pp=21Pi (4)

120+3Pi+30Pp=60Pp (5)

解該方程組得:Pi=10,Pp=5。即一噸鐵的價值等于10夸特小麥,等于2只豬。

將上述生產方程擴展到K個部門,我們令A為每年所生產a商品的數量,B為每年所生產b商品的數量,C為……,依次類推。我們稱Aa?熏Ba……Ka為生產A的生產部門每年所使用商品a?熏b……k的數量;Ab?熏Bb……Kb為生產B的生產部門每年使用相應商品的數量;……;Ak?熏Bk……Kk為生產K的生產部門每年所使用的ab……k的數量。再假設Pa?熏Pb……Pk為商品a?熏b……k的價值,則生產方程為:

AaPa+BaPb+……+KaPk=APa

AbPa+BbPb+……+KbPk=BPb

……………………………

AkPa+BkPb+……+KkPk=KPk

以其中一種商品的價值當作自由變量,設其價值為1,則由K-1個未知數和K-1個方程最終可求解出各個商品的價格Pa?熏Pb……PK。其中Aa+Ab……+Ak=A,Ba+Bb+……+Bk=B,……,Ka+Kb+……+Kk=K。

三、新古典價值理論體系

新古典經濟學對商品價值的分析是運用邊際的方法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進行的。就需求方面來說,新古典運用了效用和預算約束的方法,利用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可以求出:

由此可以得出:

在此λ為貨幣的邊際效用。我們從這個公式中可以看出一種商品的價值等于商品的邊際效用與貨幣的邊際效用之比。一般的說,商品的價值與商品的邊際效用成正比,與貨幣的邊際效用成反比。這就解釋了為什么生產效率與單位商品的價值成反比例關系,也可以解釋過多的發行貨幣為什么可以引起通貨膨脹。但是,邊際效用只是從商品需求這一個方面說明了商品價值的決定。由于每個人的效用函數和約束條件不同,不同的人對同一種商品會形成不同的價值判斷,從零到無窮都有可能,這就需要從供給方面對價值進行規定。

從供給方面來看,廠商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即在給定產量水平下實現成本最小或者在既定成本約束下實現產量最大。無論用哪種方法都能得到價值與成本之間的關系:P=MC,商品的價值最終決定于生產該商品的邊際成本。如果PMC,則每多生產一單位商品廠商就會賺?。≒-MC)的利潤,所以廠商就會增加生產。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中會有無數個廠商,每一個廠商都有其自己的邊際成本,從極小到無窮都有可能。最終的價值如何決定呢?這就要由需求方面來決定。

將需求與供給結合起來,有無數的消費者和無數的廠商相互的、彼此的進行競爭,最終會達到一種狀態,即消費者對某一商品價值的評價完全等于生產它的邊際成本時,競爭達到均衡。這就決定了市場的產量,在這一產量下的價值就是其最終的價值。這一價值并非一成不變,它隨勞動生產率、生產規模、消費者的偏好、貨幣的價值等條件的改變而改變。這就是新古典簡單的價值決定過程。

四、斯拉法價值理論與新古典價值理論之比較

接下來,我們將對新古典的價值形成過程與斯拉法的價值體系做一個比較,從中得出有啟發性的結論。

斯拉法的價值理論體系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假設前提,即所有生產部門收益不變。斯拉法假設各個部門所使用的不同的生產資料的比例不發生改變,也就是生產規模不發生改變,所以產量也不發生改變,最終收益也不發生改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假設,它從根本上否定了新古典經濟學的邊際分析方法,是對從亞當·斯密到李嘉圖的古典經濟學的回歸。邊際分析方法“要求把注意力集中在改變上,因為如果在一個生產部門規模上或者在生產要素比例上沒有改變,就不能有邊際產品,也不能有邊際成本。在一個體系中,如果生產在這些方面日復一日的繼續不變,就不但很難找見一個要素的邊際產品(或者換一種說法,一種產品的邊際成本)——干脆在那里就找不見?!?/p>

如果我們放松斯拉法體系的假設條件,我們假定各個生產部門所使用的不同的生產資料的比例可以發生改變,生產規??梢园l生改變,產量也將隨之改變,最終收益也將發生改變。這樣我們就可以引入邊際分析的方法對斯拉法的價值理論體系進行分析。通過對斯拉法價值體系變形,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①:

由于生產資料的比例可以改變,所以我們假定不變資本不發生改變,而只增加可變資本的數量即只增加勞動的數量,這將必然會引起純產品數量的增加。另外,在不變資本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由于純產品數量是活勞動數量的函數即Q=q(V),所以, 。由此可知,商品的價值也是活勞動的函數即P=p(V)。

現在活勞動的數量做極其微小的變化即 ,則根據P=p(V) ,商品的價格不發生改變仍然是P。而當活勞動的數量做極其微小的變動時即時 ,產品的增加量也為零即 ,由此我們可以對 求極限,觀察其如何變動:

正是勞動的邊際產量MPL。所以,

將上面兩步合并:

由以上分析我們得出一個結論:

這個結論并不難理解,價值不但決定于活勞動和純產品數量,更加具體地說是決定于活勞動和純產品數量的變化量。上式中的分子為1,說明增加了一單位活勞動,而分母則為增加這一單位活勞動帶來的純產品的增加量。所以商品的價值就是一單位純產品的增加量中所包含的活勞動的量。

如果我們重新假定條件,則這個問題可以看得更加清楚,設活勞動是純產品數量的函數,即在固定資本不變的條件下,要多生產一單位純產品需要增加多少勞動量,用公式表示為V=v?穴Q?雪,則 ,同樣的推導過程可以推出:

即P=邊際活勞動

這個公式更加容易解釋,一種商品的單位價值就是多生產一單位該商品的純產品所付出的邊際活勞動。通過放松斯拉法體系的假設條件,引入邊際的分析方法我們得出了兩個結論:

(1)P=邊際活勞動

(2)P=1/MPL

這基本上可以完成從斯拉法體系向新古典的過渡。我們只需要從中引入一個計量單位就可以看到這一結果與新古典之間的聯系。我們給勞動量一個計量單位,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以勞動時間來計量勞動量,而在新古典經濟學中則以工資來計量勞動量。其實這兩種計量方法之間并不矛盾,但勞動時間仍然是一個極其抽象難以度量的指標,所以我們使用工資來對勞動量進行度量。設一單位勞動量就是一單位勞動時間,這一單位勞動時間的工資為W,所以增加一單位勞動量就相應的增加一個W。這時我們就可以用W來代替上述公式中的邊際勞動量。則P=1/MPL就變形為P=W/MPL,整理后得:P·MPL=W。這個公式就是新古典經濟學勞動要素市場中工資決定公式,這個公式告訴我們一單位邊際勞動所生產的邊際產品的價值不是別的,正是這一單位邊際勞動所表現的價值。按照這一公式,在固定資本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勞動的增加所帶來的價值的增加都應歸勞動所占有。由公式P=邊際活勞動,在固定資本不變的條件下,活勞動的額增加便是成本的增加,增加一單位活勞動就增加一單位邊際成本,即在這種條件下,邊際活勞動=邊際成本=W,因此,P=邊際成本=邊際活勞動。這一公式也可以將斯拉法的價值理論與新古典價值理論的供給方面機密聯系起來。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中P=MC,而在短期中,資本是固定不變的,所以邊際成本中只包含邊際勞動。由此可見,斯拉法的價值理論和新古典的價值理論,就其最根本的理論實質而言,并沒有根本對立的區別,只是分析方法有所不同。一個用的是平均的分析方法,一個用的是邊際的分析方法;一個是從生產的實物方面討論價值,一個是從供給、需求兩個方面討論價值。

五、通過斯拉法價值理論聯通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與新古典價值理論

本文寫作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希望通過斯拉法價值理論體系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新古典經濟學聯系起來,尋找二者的相通之處,并從中得到啟發。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1.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斯拉法價值體系和新古典經濟學都包含有勞動決定價值的成分,只是他們分析的側重不同。通過上文分析我們不難看出:馬克思注重宏觀層面上的分析,商品的總價值等于所耗費的總勞動;斯拉法則通過一系列聯立方程組可求得商品的價值,然后通過還原即用勞動量來代替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資料將商品的價值還原為勞動,但就斯拉法看來,商品的總價值仍等于所耗費的總勞動;新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與他們不同,新古典經濟學假定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的比例關系是可變的,他們能夠按照不同的比例增加,產出不能夠按一個固定不變的比例增加,所以必須引入邊際的分析方法,通過一系列推導可以得出單個商品的價值等于他的邊際成本,在一定條件下也就是其邊際勞動。生產資料與勞動力有一個最優的比例,如果這一比例保持不變,則在這一比例下生產的商品總價值就是其投入的總勞動。

2.不能將新古典經濟學的價值理論簡單地歸結為效用價值理論。上文已經論述過,效用的分析只是從商品的需求方面進行的分析,是消費者對商品價值作出的主觀判斷,由于消費者對商品中所包含的勞動無法作出判斷,所以只能對其效用進行判斷。根據邊際效用的大小來決定其愿意付出的價值。但僅僅依靠效用這一方面并不能夠決定商品的價值,它還必須受到供給方面的限制,只有當需求與供給相等時,即消費者的邊際效用與生產者所耗費的邊際勞動相等時,價值才最終被確定下來,而這時的價值量就是邊際商品上所包含的勞動量。

3.從效用角度理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勞動價值理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將商品的價值歸結為勞動,但并沒有否定效用的作用。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用“使用價值”一詞來代指效用?!吧唐返氖褂脙r值和價值這兩個因素的對立統一,就構成了商品。其統一性表現在:構成商品的二因素是互相依存、不可分離的。一個物品沒有使用價值,也就沒有價值,因而不可能成為商品;相反,一個物品如果僅有使用價值,沒有人類一般勞動凝結在內,因而沒有價值,也不可能成為商品?!边@句話通過商品的定義道出了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之間的關系。我們現在用新古典的語言來重新解釋這句話,一種物品如果沒有使用價值,那它的效用就是零,邊際效用也為零,則從商品需求的角度來看,P=MU/λ=0/λ=0,所以消費者對這一物品的主觀判斷為零。無論在供給方面這一物品花費了多少成本,耗費了多少勞動,這一物品價值的供求平衡點只能是零。相反,一物品如果僅有使用價值,沒有一般人類勞動凝結在內,也不可能有價值。沒有人類勞動的凝結即增加這一物品不增加成本,則MC=0,所以P=0,所以價值的供求平衡點也只能是零。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認為,“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時所耗費的勞動量來決定,而勞動量是由勞動的天然尺度——勞動時間來計量的,所以價值量便決定于勞動時間?!鄙唐返膬r值量不能決定于個別勞動時間,“只能按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商品的價值量?!薄吧鐣匾獎趧訒r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社會的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瘪R克思仍然只是從供給角度揭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我們換一個角度從需求方面來解釋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不是別的,就是能夠滿足社會有效需求的勞動時間。在不同的條件下它是不同的。例如在農業生產中是最劣等土地生產所需要的時間,在工業中則是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生產所需要的勞動時間。之所以是這樣,是因為最劣等土地生產的農產品仍不能滿足社會需求,而在工業生產中,超過平均勞動時間生產出來的商品超過了有效的社會需求。上文中提出價值在需求方面的決定公式為P=MU/λ,λ為貨幣的邊際效用,價值在供給方面為P=MC,當供求平衡時MU/λ=MC。也就是說社會必要的邊際勞動等于物品的邊際效用與貨幣的邊際效用之比。假設貨幣的邊際效用不變,所以令其等于1,則MU=MC,即邊際效用等于邊際勞動。兩邊積分,從零積到均衡產量,則總效用=總勞動。所以當效用一定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是可以達到這一效用的最多的勞動時間。

參考文獻:

[1]E.H.亨特(著),顏鵬飛(譯校).經濟思想史——一種批判性的視角[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2]M.C.霍華德,J.E.金.(著),顧海良,張新等(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史:1929?觸1990[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3]白暴力.價值與價格理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

[4]白暴力.價值轉形問題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5]丁堡駿.評斯拉法的價格理論[J].當代經濟研究,2001,(1).

[6]丁堡駿.按照馬克思思想研究斯拉法——答斯蒂德曼[J].稅務與經濟,2003,(1).

[7]格爾德·哈達赫,迪特爾·卡拉斯&本·法因?穴著?雪,李宗正,李樹?穴譯?雪,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簡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8]郭熙保.斯拉法標準商品理論評述[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5).

[9]胡代光.斯拉法的商品生產和價格決定理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3).

[10]魯品越.斯拉法模型的分析與重建——兼論三類價格理論的層次關系[J].財經研究,2001,(4).

[11]呂昌會.世界著名經濟學難題——價值轉形問題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12]馬克思(著),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資本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3]孟奎.經濟學三大價值理論比較[J].經濟縱橫,2013,(6).

[14]孟奎,劉永軍.斯拉法價值理論與馬克思價值理論比較[J].商業時代,2012,(18).

[15]米克(著),陳彪如?穴譯?雪.勞動價值學說的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16]斯拉法?穴著?雪,巫寶三(譯).用商品生產商品——經濟理論批判緒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

[17]邰麗華.論斯拉法學說的積極意義與消極影響[J].理論學刊,2006,(11).

[18]王巖.斯拉法價值理論與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比較研究[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3).

[19]魏塤.當代一種獨具特色的價格理論體系——斯拉法《用商品生產商品》介評[J].南開學報,2001,(6).

[20]吳樹青,衛興華,洪文達.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3.

[21]晏智杰.勞動價值學說新探[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2]揚·斯蒂德曼(著),吳劍敏、史晉川(譯).按照斯拉法思想研究馬克思[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23]楊玉生.馬克思主義價值理論研究——對西方經濟學界各種觀點的評析[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0.

[24]楊玉生,應該重視西方經濟學界關于馬克思經濟理論的研究[J].遼寧大學學報,1991,(2).

[25]楊玉生.價值·資本·增長——兼評西方國家勞動價值論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26]張峻山.斯拉法的價格理論與馬克思價值理論的比較[J].南開學報,1997,(1).

責任編輯 魏亞男

上一篇:歐陽修蝶戀花范文下一篇:采購管理問題點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