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移動圖書館互聯網論文范文

2024-02-03

移動圖書館互聯網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4G網絡;高校圖書館;移動學習;推送服務

摘 要:文章總結了在4G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移動學習推送服務的新特點,分析了在此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移動學習推送服務要素和服務模式,提出了4G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移動學習推送服務模式的創新。

隨著移動通信研究的發展,很多國家已經開始了對4G網絡的研究,也就是說,從數據傳輸速度來看,3G通信技術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應用需求。步入4G時代后,高校移動圖書館亟需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在用戶已有需求的基礎上把更高層次的服務提供給他們。

筆者對《2014 移動互聯網數據報告》進行研究發現,2014年我國產生了約10.6億的移動終端用戶,與2013年相比增加了2.3倍,增速遠超其他市場。通過對以上數據分析發現,移動互聯網已經跨越了萌芽期和初步發展期。因而,高校圖書館的使命已經不再局限于對信息資源的保存,而是更多地承載對文化的傳承、對知識發展的促進和學習教育等方面。因此,在4G網絡的大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應創新移動學習服務模式,并把這種模式應用到工作實踐中。

1 4G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移動學習推送服務新特點

1.1 移動學習推送服務質量提升

在高校移動圖書館中,讀者多是為了瀏覽信息、交流信息及在網絡上進行信息搜索等。4G技術的服務資費相對較低、數據的吞吐量相對較大,而且具有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所以4G網絡不僅更適合用戶的使用,而且服務資費反而降低。由于資費得以降低,移動圖書館與用戶之間的交流互動會有所增加。在4G的支持下,高校圖書館可以以多種方式把用戶所需的信息資源傳輸給用戶。與3G時代的被動服務相比,高校移動圖書館化被動為主動,提升了移動學習推送的服務質量。

1.2 移動學習推送服務資源更便捷

高校移動圖書館如果是建立在3G基礎上,那么在下載電子圖書時一般使用TD-SCDMA的方式,下載速度相對較慢,在一定程度上對移動閱讀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移動圖書館推送服務的質量,用戶的使用興趣隨之降低,很容易造成移動閱讀半途而廢。高校移動圖書館如果是建立在4G技術的基礎之上,將會產生比3G技術高50倍的通信數據傳輸速率,與普通寬帶速率相比,4G網絡的鏈接速率將提高200倍,有超過20M的傳輸速率。也就是說,基于4G技術,讀者可以更加便捷地利用信息資源,并全盤接受高校圖書館提供給用戶的移動學習推送服務。

隨著不斷增加的用戶規模以及越來越強大的智能終端功能,高校圖書館在新一代寬帶通信網絡基礎上提供的各項服務將會有越來越好的發展前景。但是,截至目前,在移動圖書館的研究方面,不管是理論研究,還是在實際運用上,人們仍側重于關注數字圖書館提供的信息瀏覽和查詢功能以及個人的移動設備上安裝移動學習推送服務平臺,便于用戶對數字圖書館的訪問,并沒有關注到移動圖書館更高、更寬的領域。

1.3 移動學習推送服務內容更加多樣化

在當前的高校圖書館中,用戶能夠享受到的移動學習推送服務多為瀏覽相關信息、制訂短信服務信息等。在3G條件下,服務內容受限于資費和網速,相對較為單一,但是在進入4G時代之后,用戶可以對移動圖書館的服務類型進行改變,讀者在享受移動學習推送服務時,可以把用戶的愛好和個性化需求考慮進去,不僅可以閱讀相關信息,還可以滿足學習和欣賞方面的需求。

2 4G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移動學習推送服務要素分析

2.1 用戶需求分析

在4G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正在逐漸轉變服務模式,尤其是移動學習推送服務模式。高校圖書館提供給用戶的服務包含了虛擬平臺及物理空間意義上的服務形式,但是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移動學習推送服務最終還是為了實現為移動信息服務的目的。也就是說,高校圖書館要想更好地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就要對用戶的信息需求進行足夠的調研和了解。在大學生群體中,4G網絡是信息和媒體的主要來源。面對不斷普及和發展的4G及無線網絡,大學生在每天的生活和學習中對手機產生了嚴重的依賴性,他們通過移動或無線網絡瀏覽新聞、收發郵件與外界溝通,通過移動APP如微信、QQ等平臺與他人互動,不斷推廣的4G網絡只會使他們對移動網絡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

2.2 移動終端設備分析

目前,高校大學生中已經有了多樣化的移動信息接收終端,較為常見的有電紙書、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等,這幾類移動信息接收終端各有利弊。其中手機的優點是靈活、便捷,缺點是待機時間較短(尤其是智能機)、屏幕尺寸較??;平板電腦的優點是屏幕較大,便于觀看,但其使用途徑弱化了學習和閱讀功能,其功能多體現在觀看視頻以及游戲娛樂中;電紙書的優勢是便于閱讀,但用戶在接收信息服務時很少使用這種終端。雖然移動終端呈現了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但是大學生使用的移動終端主體仍為智能手機,且手機正在逐漸改善屏幕較小的劣勢,越來越大的屏幕與用戶的閱讀需求逐漸匹配。軟件方面,手機終端可以實現與電腦的同步;費用方面,大學生都能接受一般品牌手機的價格。在4G網絡的環境下,手機等設備的使用促進了移動學習推送服務系統的無差異化發展。

邵海義:4G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移動學習推送服務模式研究

2.3 安全性分析

移動終端在發展中不斷加深其智能化進程,隨之出現了數據鏈接的安全問題及操作系統的安全問題。在移動終端操作系統中,較為常見的IOS等系統具有封閉性的特征,必須由系統認證之后才能進行軟件安裝,只要沒有人為干預,就無法給操作系統帶來安全隱患,通常情況下也不會發生惡意的下載或攻擊。但是在大學生群體中,大多數人使用的移動終端操作系統是Android,該系統具有開放式的特征,源代碼也是開放的,其安全權限可以輕易地被第三方獲取。如果手機中有惡意程序植入,那么用戶在登錄任意軟件時,都將會泄露用戶名和密碼,信息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為此,很有必要在手機等終端設備中加入相應的安全保護功能。

3 4G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移動學習推送服務模式分析

3.1 移動學習推送服務云平臺模式

用戶在4G網絡環境基礎上更加增強了個性化的推送服務需求,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建設具有移動推送服務的良好基礎。為了避免重復建設,實現資源共享,有必要構建用戶云平臺?;谠朴嬎愕姆掌脚_不僅安全可靠,同時還能把用戶所需的信息資源統一起來,發揮其高效性。通過云服務平臺,高校圖書館可以提供給用戶隨時隨地的移動服務。

3.2 移動學習推送服務微信平臺模式

在大學生群體中,微信的使用越來越流行,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微信平臺開展移動信息服務。微信雖然不是圖書館自主研發的,但是作為一款即時通信軟件,它在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上都可免費使用。圖書館可以使用基于微信推出的微信公眾平臺,該平臺具有開放性的特點,高校圖書館可以申請一個微信的公眾號進行內容的發布。而且基于微信平臺提供的API接口技術,高校圖書館還可以把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以及圖書館本身的需求考慮進去,實現二次開發,把更多、更全的移動學習推送內容提供給用戶。高校圖書館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實現與用戶間的實時互動,并且在信息的推送時還可以參考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

3.3 移動學習推送服務WAP網絡模式

無線應用協議是移動網絡的標準之一,是把互聯網上的信息進行轉換,使之可以在移動終端上顯示,所以,在高校圖書館中,WAP網站作為一種主流模式出現在移動學習推送服務中。在4G的技術支持之下,高校圖書館可以更人性化地設計WAP網站,使之更好地揭示館藏資源與服務。如:把圖書館的各類通知和公告等通過WAP進行發布,4G用戶可以在移動終端上實現信息資源的在線搜索,根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

4 4G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移動學習推送服務模式創新

4.1 個性化移動學習推送

隨著4G網絡的不斷推廣與普及,高校圖書館中會有不斷增多的海量數據,為此,高校圖書館要具備與之相對應的處理大數據的能力。通過分析和挖掘高校教師和學生群體的相關數據,高校圖書館可以對用戶的信息需求進行較為準確的預估,實現滿足用戶個性化的移動學習推送服務。雖然這項工作剛進入萌芽狀態,但從中不難發現高校圖書館的發展趨勢就是基于大數據實現的移動學習推送服務(見圖1)。

圖1 讀者個性化服務定制

4.2 創建圖書館聯盟

有需求就有市場,4G網絡在不斷發展壯大,高校圖書館在其技術支持下,也應該基于無線移動網絡對聯盟服務平臺進行設計和構建,把高校圖書館的移動信息集成到一起,提供移

動參考咨詢等服務。高校圖書館聯盟可以把不同學校、不同類型的用戶咨詢整合到一起,結合所有高校圖書館的力量把移動學習推送服務提供給用戶,滿足用戶的咨詢需求。但是高校圖書館聯盟要具備與時俱進的服務理念,以用戶為中心,基于4G網絡,對用戶需求進行調研,把推送服務隨時隨地提供給用戶。

4.3 嵌入式推送服務

在建設移動服務信息資源時,要以信息用戶為導向,主動嵌入信息用戶的實際需求;在建設移動服務的整個進程中,高校圖書館要提供主動服務,并適當地驅動用戶心理,使服務的需求度得到有效提升,使服務的輻射面得到有效擴大;在選擇移動服務模式時,要選擇具有較高的接受度和較明顯的嵌入性模式;在推送移動知識時,可以構建共享服務模式,不僅要使服務內容得到足夠的拓寬,同時還要把握信息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服務的定制以及個性化提供,能使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使用戶的滿意度得到提升(見圖2)。

圖2 高校圖書館嵌入式移動學習推送服務邏輯模型

我國高校圖書館已經具有多年的移動學習推送經驗,4G技術的使用給高校圖書館帶來了新的機遇,為此,高校圖書館要針對本館特點,創新服務模式,更好地為用戶提供移動學習推送服務。

參考文獻:

[1] 蒙德成.論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用戶信息需求新變化及應對舉措[J].現代情報,2011(2):88-90.

[2] 曾群,石曉旭.3G網絡環境下圖書館對移動學習的支持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3(6):57-61.

[3] 顧小清.終身學習視野下的微型移動學習資源建設[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7.

[4] 李菲,徐愷英,李天賀.圖書館移動文化知識服務系統模型構建[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3(8):50,69-71.

[5] 張艷豐,劉昆雄,毛爽.大學生移動閱讀訴求三維度實證分析[J].圖書館論壇,2013(5):95-98.

[6] 李浚.圖書館網站無障礙問題調查及解決策略[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1(11):78-83.

[7] 鞏林立.基于4G網絡的移動圖書館平臺功能優化與設計[J].圖書館學研究,2014(23):37-41.

[8] 李菲,徐愷英.高校圖書館嵌入式移動學習推送服務模式構建及效用實驗[J].圖書館學研究,2015(13):74-79.

(編校:馬懷云)

移動圖書館互聯網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移動網絡改變了圖書館的資源結構,同時也改變了用戶利用圖書館的方式。對于專業性強的高校圖書館,除了要充分利用移動網絡的便捷,更需要結合高校中的學科專業知識打造適合于各階段的用戶教育新模式。

關鍵詞:移動網絡;高校圖書館;用戶教育模式

伴隨移動網絡的發展,高校圖書館用戶的閱讀方式和使用習慣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閱讀方式從紙質時代步入了移動終端和紙質并存的時代,并且呈現出數字化、多元化及個性化的新趨勢。高校中的學生用戶是移動網絡的主要使用者,其圖書館用戶教育迫切需要和移動網絡相互結合。

1 移動網絡時代下高校圖書館用戶教育環境分析

1.1 圖書館資源結構的改變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以及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圖書館館藏資源結構發生了巨大改變,從過去的以印刷文獻為主,日漸發展為以電子文獻為主。各種類型、語種的數據庫檢索系統成為了各高校圖書館主頁的主要內容;伴隨智能終端的日益普及,許多高校圖書館已開發出自己圖書館的手機APP,形成了適用智能終端的“移動電子資源”,這些決定了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呈現出與日俱增的發展態勢[1]。

1.2 高校校區模式的改變

隨著高校擴招,同一所高校往往具有兩個或多個校區,而不同校區圖書館之間資源相互利用的問題成為多校區模式面臨的主要矛盾。用戶教育由于不同校區培訓場所和時間的限制,往往與多校區發展模式產生矛盾,導致部分圖書館用戶享受不到相應教育服務,即有些校區成為圖書館用戶教育的盲區。通過圖書館內部網絡的建立,可幫助多校區的圖書館用戶利用移動網絡共享教育服務。

1.3 用戶需求內容的改變

高校多學科專業的性質,使得圖書館資源難以滿足用戶的各類需求,這就為圖書館的用戶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年輕用戶希望通過更快捷方便的渠道方式,如微信、微博、移動圖書館APP、QQ、電話、短信、E-mail等來滿足他們的用戶教育需求。

1.4 數字資源利用率的改變

數字資源不受時空限制的訪問方式大大方便了用戶的使用,其眾多的優勢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青睞。然而,統計數字顯示,不是所有的數字資源都有良好的利用率,有些數據庫的點擊率并不理想,特別是一些外文數據庫。大部分原因是讀者對于外文數據庫的操作方式、檢索內容不熟悉,這些都需要借助深層次的用戶教育來予以改善[2]。

1.5 用戶使用方式的改變

伴隨移動網絡時代的到來,用戶不再必須親臨圖書館接受用戶教育,而是利用網絡終端和移動終端進行用戶教育,通過新方式輕松享受圖書館各種數字資源,用戶的利用方式表現出不斷變化的趨勢。

2 移動網絡時代下高校用戶教育模式構建

2.1 構建分階段的用戶教育方式

目前,高校圖書館的教育任務己經從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深化到以培養和提高用戶全面的信息素質為目的。在移動網絡時代,高校的用戶需求呈現階段性與類別性;同時,用戶教育傾向提高信息的快速獲取、鑒別、評價和利用能力。

圖書館應針對不同年級的大學生用戶定期推出適用于移動終端的各種不同階段的用戶教育主題。如圖1所示,對剛入學新生推出介紹圖書館的館藏情況、使用方法的教育主題,并初步培養其信息意識,對高年級學生推出專業的數據庫檢索技術、如何有效利用所獲取的信息內容的主題。通過這些專業的教育主題,利用移動終端,幫助大學生學習和掌握文獻、信息的基本知識,為深入的用戶教育做好鋪墊。而在學生進入到畢業階段,可針對其需求開展科學研究方法或畢業論文寫作的主題推介,進而滿足學生的畢業階段需求[3]。

2.2 構建多元化的用戶教育體系

2.2.1 加強同各個院系合作

用戶教育橫貫各個學科門類,圖書館可以借助專業學科教師力量開展用戶教育,滿足不同專業用戶深層次需求。在某些學科專業領域,專業教師在查找文獻資源方面的能力不可小覷,專業教師憑借自己的專業功底可快速、準確的判斷出所查到的文獻是否有價值。這樣的時候,圖書館員可開展與各個教學院系之間的合作。通過聯合專業教師,將用戶教育嵌入到日常的教學中,即“嵌入式用戶教育模式”。

2.2.2 建立信息共享平臺

信息共享是移動網絡時代下的圖書館全新的服務模式,它應當成為一個一站式的服務中心和協同學習平臺。利用便捷的互聯網、功能完善的移動終端和內容豐富的信息庫( 包括印刷型、數字型等各種資源),在圖書館員和專業教師的指導下,為用戶的學習、討論和研究等提供一站式服務。

由于各種學科的專業性不同,在建立信息互動共享平臺之前要先建立圖書館內部的信息共享:圖情類專業館員和其他學科背景館員相互學習、交流,形成內部共享信息庫。之后再和校內各院系師生共同交流學習。他們可通過移動設備連接網絡,相互學習、交流、分享,形成卓有成效的互動型信息分享平臺[4]。

2.2.3 構建互動的教育方法

除了以上院系合作、信息共享平臺的建立之外,開展各種有針對性的、更符合當代大學生習慣和需求的教育方法則會有更佳的效果。例如傳統用戶教育方法中的參觀館舍和講座教育,雖然有不少弊端,但也不可完全丟棄。同時,在現今的移動網絡時代,利用移動終端使用戶隨時隨地的接受用戶教育。如利用微信、微博、手機圖書館APP、電子閱讀器的推廣等。圖書館可以建立自己的官方微信、微博,實時發布一些資源介紹、最新信息、推薦書目、信息的獲取利用方法等,除了介紹圖書館自身資源外,也可以鼓勵全校師生一起分享一些課件、視頻講稿、習題、案例分析等,使圖書館微信、微博平臺真正成為一個資源共享共建的平臺。

2.3 構建完善的信息反饋機制

任何一種方法模式的實施都需要有良好的信息反饋機制,圖書館的用戶教育更是如此。擁有了良好的信息反饋機制,才能真正了解用戶教育的實施效果。因此,圖書館一方面要廣泛聽取讀者意見,及時了解讀者所思、所想、所需,可以通過圖書館的官方微信、微博、問卷調查、短信回訪、電話詢問、網上咨詢等方式收集用戶的需求和建議,構建一個平等的、交互式的交流平臺。另一方面,圖書館可以定期開展跟蹤服務,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網上咨詢對用戶教育的實施效果進行追蹤調查,認真分析總結,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更改,不斷修正用戶教育模式,讓圖書館的用戶教育達到最佳效果。

3 結束語

移動網絡時代的來臨,促使圖書館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開展順應時代的高校圖書館用戶教育模式是圖書館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用戶教育不僅要針對用戶對象本身,還要分階段通過新的媒介方法進行。利用發達的移動終端設備,提高對用戶教育的深度與廣度;通過圖書館員與專業教師之間的緊密配合,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學科用戶教育,加強高校圖書館用戶的信息資源檢索能力,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率。隨著移動網絡的大力發展,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國高校圖書館的用戶教育會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付凱麗.數字化時代的圖書館用戶教育模式探討[J].貴圖學刊,2013(02):39-41

[2]邵博云.美國圖書館用戶教育模式分析與啟迪[J].圖書館學研究,2010(12):90-93.

[3]成東娥.高校圖書館用戶教育模式創新研究[J].情報雜志,2007(06):141-142.

[4]盧小玲.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用戶教育探討[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4(02):10-12.

作者簡介:王瑜(1985-),女,陜西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多媒體和信息用戶教育。

作者單位:河海大學文天學院,安徽馬鞍山 243031

移動圖書館互聯網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現階 段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大學生既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主要服務對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教育對象。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與有效的進行,這就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標準要求。本文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角度,對如何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進行相關研究,對其中產生的問題,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見解。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 大學生 實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

我國高等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高校負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師肩負著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但是現階段,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投入的教學資源與收到的教學效果難以平衡。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人們獲得信息、知識的渠道更加的寬泛,尤其是隨著3G、4G技術的普及,無線網絡的覆蓋面積的擴大,一些以電子通訊設備為媒介的移動終端已經漸漸超過了以PC為終端的網絡,移動終端已經成為現階段人們上網獲取各種信息的主要渠道。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32億,較2013年底增加1442萬人。我國網民上網設備中,手機使用率達83.4%,首次超越傳統PC整體使用率(80.9%),呈現出移動互聯網帶動整體互聯網發展之勢。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使現階段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嚴峻的形勢,為了能夠更好應對這種形勢,更好解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統課堂教學方面的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利用現有的資源,積極研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移動互聯網的概念及發展

無線通訊行業的鼻祖Alston & Maqitalu(奧斯頓·馬齊塔盧)曾經說過以PC端為主的網絡時代只是一個過渡期,以移動電話為代表的無線通訊技術才是占據未來市場的主流互聯網技術?,F階段,隨著4G時代的來臨,使用手機上網的人每年都在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們感受到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無限魅力。據不完全統計,在手機用戶中,3G和4G用戶2014年1月至5月間增加6990萬戶,總數達到4.72億戶,滲透率達到37.5%,進入高速發展期。

(一)移動互聯網的概念

移動互聯網(Mobile Internet,簡稱MI)是一種通過智能移動終端,采用移動無線通信方式獲取業務和服務的新興業務。其中移動終端是指可以在移動中使用的計算機設備,廣義上包括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POS機甚至包括車載電腦。但是大部分情況下是指手機或者具有多種應用功能的智能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簡單來說,移動互聯網就是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的相互覆蓋。它既具有傳統互聯網即時性、交互性、延展性等特征,又具備便攜性、隨時隨地收發、瀏覽信息等優勢?,F階段,在一些新興媒體的幫助下,移動互聯網技術正在不斷迅猛發展,人們都在利用著移動媒體技術進行交流與溝通,隨著這些新習慣建立、4G時代的來臨,相關行業專家預測,移動互聯網將會成為21世紀最具有影響力的新媒體勢力。

(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1995誕生了第一代移動通訊設備,當時手機只能進行簡單的通話功能,沒有數字通訊功能,只能被稱為1G。1996年,中國電信首次開放了移動數據流量業務,也就是后來的2G網絡。九十年代的中國,科技發展水平落后,手機通訊行業的服務技術水平低,服務內容也是單一的。1999年WAP制式網絡首次以杭州為試驗基地開通運營,移動數字通訊行業從此進入WAP時代。2000年,中國移動首推移動夢網的概念。2009年初,國務院批準發放3G牌照,為移動通訊網絡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2013年12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頒發三張TD-LTE制式的4G牌照,這標志著中國移動通信正式步入上網速度更快、業務應用更多、流量價格更低的4G新時代,移動通信進入了全新的發展時期,移動互聯網也迎來了新的里程碑。

二、移動互聯網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作為伴隨著移動通信和網絡技術發展成長起來的一代新人,“90”后是使用移動互聯網的主要人群,在大學校園、教室、宿舍隨處可見拿著手機或平板電腦網上沖浪的大學生。移動互聯網在高校學生中被廣泛使用,對現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和挑戰。

(一)移動互聯網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地位的挑戰

移動互聯網的開放性、便捷性,使高校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查詢想要知道的信息,這使得高校學生已不滿足于傳統的思想政治課堂教育形式。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只是一味灌輸知識,學生在課堂只是扮演聽眾角色,根本沒有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年齡層次存在較大差異,加之日常工作生活壓力大等因素,致使他們無法像年輕學生一樣能在短時間內接受新興的移動互聯網技術,處于信息時代發展的劣勢地位。如果教師沒有及時了解時事新聞,緊跟時代腳步對所教授知識進行融合發揮,就會使學生懷疑教師的能力,影響課堂教學質量。這就是為什么很多高校思政課堂越來越多地出現了學生手機上網成熱潮,教師一個人唱著獨角戲的現象。

(二)移動互聯網對大學生的影響

一項關于“90后”大學生上網狀況的研究指出,當前用手機上網的大學生比例相當大,高達84.6%?!?0后”大學生每天上網平均時間為3.18小時,23%每天上網的時間超過5.5小時,43%為3~5小時,24%為1~2小時,只有10%低于1小時。此外,89.5%的“90后”大學生以QQ和短信作為人際交往的主要手段,其中77%全天24小時保持手機QQ在線,67.5%認為網絡給生活帶來了方便和樂趣,61%因為互聯網而減少其他課外活動,42.2%認為網絡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36.7%表示課余時間大多在網上度過,只有6.2%認為網絡在生活中是可有可無的。這些數據表明,網絡尤其是手機上網已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大學生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

第一,移動互聯網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的負面影響。

移動互聯網為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的便利,使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越來越嚴重,一旦離開了手機就會覺得全身不自在,無法專心致志的學習。大學生只要有空閑的時間,就會拿出手機,即使是課堂時間也隨意地拿出手機,這樣的習慣會使得大學生變得隨意懶散,漠視規則、紀律的約束,嚴重影響了學習效率以及學習效果。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問題不愿意動腦、動手去解決,而是一味依靠網絡,在網絡上下載他們需要的學習資料,這最終阻礙了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影響大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第二,移動互聯網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負面影響。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大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移動互聯網世界可以學習文化知識,體味學習的快樂,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思想、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等,但是移動互聯網也存在很多低俗信息,這些信息借助移動互聯網進行傳播,影響使用移動互聯網獲取信息的人們。此外,移動互聯網的存在使大學生無時無刻感受到發展變化的世界,會使大學生覺得,對于這個變化萬千的世界,似乎只有不斷進入網頁、刷新、查看,才能緊緊跟隨時代的發展,這使得大學生為此付出了大量的時間跟精力。大學生長時間海量的不斷接收新信息,使得他們對現實世界周遭發生的事情反應遲鈍。這些情況使得大學生對事物的判斷缺乏科學合理理解,對事物的看法一旦產生錯誤,很容易形成錯誤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第三,移動互聯網對大學生身心發展的負面影響。

移動互聯網的誕生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虛擬的網絡環境使大學生不必忌諱什么,可以隨心所欲發表自己的言論,進行情緒的宣泄,釋放生活、學習的壓力,這給大學生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和安全感,但這也促使越來越多大學生沉迷于網絡虛擬的世界。大學生對網絡世界的沉迷,使他們對現實世界越來越冷漠,導致大學生日常缺乏人際交流溝通機會,嚴重減低了現實社會中的人際交往能力,久而久之會使大學生養成封閉的性格。網絡虛擬世界的不穩定性和網絡人際關系的不確定性會使大學生對現實生活的人際交往信心不足,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并且,大學生長期進行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轉換,比較嚴重的情況是個別大學生的精神出現分裂,形成不一樣的人格。此外,大部分大學生缺乏自控性,不能控制上網時間的長短,長此以往,會嚴重地影響大學生的身體健康。

(三)移動互聯網對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影響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移動特點,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必再限制于特定的地點和時間,使大學生在只要能接受手機訊號地方都可以實現移動學習。使用移動互聯網技術進行網絡教學,可以使教學成本大大降低,方便快捷。移動互聯網虛擬性的特點避免了傳統課堂教學面對面的尷尬,大學生可以用別的名字,講出對教師教學方面存在的意見,這種方式就避免了大學生因為自身身份的顧忌,而對一些教學方面意見有所保留的情況發生。移動互聯網技術開放性等特點也促使學校、家長的溝通更加的便捷??傊?,移動互聯網新媒體技術對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課程標準和挑戰。

三、移動互聯網時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新途徑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移動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是社會發展趨勢的必然,我們應該積極的順應這種趨勢,順應時代發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教師想要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除了對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進行積極的改革之外,還必須要探索利用好移動在線教育,為此要不斷加強教師自身建設,在網絡技術運用及學習上多下功夫,使自身教學水平不斷提升。

(一)積極地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教學改革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要把大學生從五彩繽紛的網絡世界拉回到課堂上,改變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的局面,就必須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改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實效性。思想政治課應采取多種教學手段,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如啟發式教學法、討論法、案例教學法等,引導學生帶著疑問學習,在辯論中學習。在課堂中,結合教學內容,緊貼大學生生活實際,就社會熱點問題和各種社會現象,有的放矢地組織學生進行演講、討論、辨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思考,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此外,要想完成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改革,還必須要注重大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從大學生網絡習慣入手,使他們養成科學合理地使用手機的習慣,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觀念,在正確時間地點使用手機,使移動互聯網真正有利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面對移動互聯網的開放性和信息的復雜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開放思想,以當今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更加注重對不同的思想之間進行有效地互動。這就是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必須要對馬列主義基本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行深入思考,理解其根本內涵。另外,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對各種資本主義思想進行關注,研究其跟馬列主義的根本不同點,認清其危害,善于利用課堂環境,引導學生更好學習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門學科,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其對網絡信息的鑒別分析能力,提高個人思想道德修養,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的準則規范自身。

(二)充分利用移動在線學習將思想政治課堂擴大到無限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課堂教學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個人學習需求,利用互聯網進行在線學習必將獲得長足發展,而隨著智能手機和ipad等移動客戶端的普及,讓在線教育逐漸從PC端跨入到移動端則成為在線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線教育顧名思義,是以網絡為介質的教學方式,通過網絡,學員與教師即使相隔萬里也可以開展教學活動。近兩年在線教育最火的一個詞是MOOC(慕課),MOOC是Massive(大規模的)、Open(開放的)、Online(在線的)、Course(課程)四個詞的縮寫,指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2012年,哈佛、斯坦福等美國頂尖大學投入數百萬美元陸續設立了網絡學習平臺,在網上提供免費課程。與此同時,Udacity、Coursera、edX等多家專門提供MOOC平臺的供應商興起,這給更多學生提供了系統學習的可能,也引起了世界很多國家及地區高等教育界的高度關注,因此,2012年被有關學者稱作“MOOC元年”。2013年,北大、清華、復旦等中國的一流大學陸續加盟了Coursera、edX課程提供商,2013年又被稱作“中國的MOOC元年”。2013年10月,清華大學發布了中國大陸第一個由高校主導的MOOC平臺——學堂在線。此外,還有網易云課堂、過來人公開課、好大學在線,2014年5月愛課程與網易聯袂打造的中國大學MOOC平臺正式上線,這些網絡在線學習平臺定能更好的滿足廣大國內學習者們的需求。不同于網絡公開課和精品課程,MOOC有一套集“選課聽課——互動討論——課后作業——評價考核——結業”于一體的全套完整過程,免費的MOOC課程使更多的學生汲取到了更多更前沿的知識和科研成果,在比較中學習到了不同學校對同一門課程的不同解讀。如在清華大學“學堂在線”中清華大學公開課《馬克思主義理論》,網易云課堂中的上海交通大學公開課《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文化素質》、北京大學公開課《近代中國人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好大學在線中的上海交通大學公開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思想政治教育相關課程,都可使廣大學生在本學校教師教授的基礎上集思廣益,吸取其他學校教師講授的精華。

為加快推進學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豐富課程資源,筆者學校山東管理學院引進了“爾雅通識課”,作為我校全校任選課程,并于2014~2015學年第一學期開始初步實施。爾雅是以MOOC為基礎的定向課程體系學習平臺,爾雅通識課以高校通識教育課程為突破點,與國內外百余所名校合作,涵蓋6910名知名教師,通過網絡自主學習、修習學分的形式來進行第二課堂的教學,實現了MOOC與高校學分制學習的融合,開創了高等教育教學的新形式?!缎蝿菖c政策》課程開啟了我校思想政治課在線學習的先河,《形勢與政策》系列課程主要介紹了中國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黨的建設的論述與群眾路線教育、三中全會精神解讀等當今形勢政策的動態變化。本課程需要學生在線學習41集視頻(20分鐘/集),根據要求按時在線完成課后作業和考試,最終得到教務處確認的綜合成績達到60分以上者,可以認定相應學分。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的誕生,有利于克服思政課堂學生人數太多、缺乏互動等缺點,學生隨時可以通過論壇、在線即時通訊等工具與教師進行溝通,并獲得在線幫助。同時,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相結合,學生可根據具體課程安排,參加見面課程答疑或小組討論等,這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程的興趣及效果。

除了MOOC外,還有微課在線教育形式。所謂微課,是一種以5~10分鐘甚至更短時長為單元的微型課程,它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微課網通過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相結合,為所有希望獲取知識的人提供了碎片化、移動化的學習新體驗。為推動高校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能力的提升,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舉辦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并于2014年3月啟動了第二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2014年4月至7月中共山東省委高校工委和中宣部《時事報告》雜志社舉辦了山東省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微課教學比賽,這些比賽都極大地激發了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投身在線教育的熱情,提高了自己的教學能力,更好地應對移動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挑戰。無論是MOOC,還是微課,均利用網絡,將有限的課堂擴大到了無限,為實現“先教后學”向“先學后教”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奠定了基礎。

現階段,雖然PC是互聯網在線學習的最主要工具,但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在線教育也逐漸平移到了手機移動端。例如,過來人公開課為全力布局移動互聯網,陸續推出了iPad版、iPhone版、Android版客戶端,覆蓋全球10億移動互聯網人群。移動端學習方式已經開始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學習方式,特別在學生群體中?!?013-2014中國在線教育趨勢報告》數據顯示,在學生群體中,使用手機獲取知識的比例甚至超過了PC,二者分別為90.5%和71.5%。很多大學生手機用戶都下載了大量的教育類APP,如掌上新東方、英語流利說、超級課程表等。諸如此類的教育類APP便攜、靈活、互動性強、有很強的趣味性,這些優勢使得教育類App更好地實現了“寓教于樂”,深受“90后”大學生的歡迎。由此可見,移動應用開發是在線教育的必然趨勢,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移動式學習也將大有用武之地。

(三)優化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在移動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為了能夠更好地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更好地順應時代的發展,必須要積極地去接受學習移動互聯網新媒體技術,積極更新知識結構,通過在線教育平臺實現自我學習,優化自己的講課方式,促進教師專業知識、教學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全面提升,尤其是提高將信息技術融入學科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能力。此外,加強利用移動互聯網平臺,了解學生日常學習生活情況,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引導大學生健康的成長發展。

(四)建立校內網等自身移動媒體終端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為了能夠更好順應時代的發展,可以建立屬于學校自己的校園網絡,積極創建校園網絡文化基地。充分利用能夠為大學生帶來視覺沖擊的視頻技術、游戲技術等形式,以符合大學生網絡瀏覽習慣的方式,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幫助學生在吸收網絡文化的同時,剔除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學校還可以建立官方微博,公眾微信號等,讓學生們進行關注,形成一個綜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五)加強移動互聯網的信息監控

面對移動互聯網良莠不齊的信息,加強對網絡站點信息監管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就移動互聯網監控的技術來談,監控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完善、加強對移動互聯網信息的監控刻不容緩。為了幫助學生科學利用移動互聯網,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在學生使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時候,設置安全提示,通過這些安全提示,警示學生屏蔽不良信息。學校應該對校園微博,還有學校的貼吧等進行技術程序研發,借助高新技術智慧,分析學生日常在學校的動向,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自動化能力。

四、結束語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引導大學生對移動互聯網中信息進行批判性的吸取,遠離那些消極低俗網絡信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使大學生能夠規范、自律的使用移動互聯網。移動在線學習是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在做好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好移動在線學習平臺,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體合力,使移動互聯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優勢得到最大發揮。

參考文獻:

[1] 常潞煒,薛國偉.移動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J].數字化用戶,2013,(15):214-215.

[2]趙效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創新研究[J].職業教育(下旬),2014,(4):58-61.

[3]杜亮.3G時代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策略[J].輔導員工作研究,2010,(1):82-86.

[4]楊維東.“90后”大學生的網絡媒介素養與價值取向[J].重慶社會科學,2013,(4):36-42.

移動圖書館互聯網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物聯網技術作為國際最前沿的新技術被譽為“技術的第四次產業革命”,是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在綜述物聯網概念、發展現狀,以及物聯網應用的前景的同時,提出了我國要加快物聯網的策略。

[關鍵詞] 物聯網 現狀 策略

一、物聯網概念

目前,物聯網產業已被公認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世界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在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大學Auto.ID實驗室首次提出了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系統,即物聯網概念。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是通過各類傳感設備裝置、RFID技術、視頻識別技術、紅外感應、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根據需要實現物品互聯互通的網絡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智能網絡系統。

2010年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物聯網定義為:物聯網是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上的一種網絡,它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延伸和擴展的網絡。

就目前來說,人們的理解不同,對物聯網的定義各國家、各相關組織都給出不同描述,但是,從我國的實際情況,溫家寶總理給出的定義相對具體且易理解,對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具有明確的指引作用。

二、物聯網發展的現狀及趨勢

我國發展物聯網技術起步較早,目前在標準和技術等方面也具有一定優勢?!秶抑虚L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和“新一代寬帶移動無線通信網”重大專項中均將“傳感網”列入重點研究領域。中科院先后投入了數億資金用于標準制定、技術開發等工作。目前,我們物聯網標準體系已經形成初步框架,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的多項標準提案也已經被采納,這說明我國在傳感領域走在世界前列,正在與德國、美國、英國等一起成為“物聯網”國際標準制度的主導國。

在美國,奧巴馬期望利用“智慧地球”來刺激經濟,把美國經濟帶出低谷。其“智慧地球”的核心是指以一種更智慧的方法,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來改變政府、公司和人們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確性,效率、靈活性和響應速度。通俗地講,它是新一代IL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中,即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全球每個角落的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等各種物體中,并且被普遍連接,形成所謂“物聯網”,而后,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機”將“物聯網”整合起來,人類能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從而達到全球“智慧”狀態,最終形成“互聯網+物聯網=智慧地球”。在此基礎上,人類可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智慧”狀態,極大地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應對經濟危機,能源危機、環境惡化,從而打造一個“智慧地球”。作為新一輪IT技術革命,“智慧地球”上升為美國的國家戰略,被認為是挽救危機,振興經濟,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戰略。

歐盟委員會為了主導未來物聯網的發展,近些年來一直致力于鼓勵和促進歐盟內部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并將發展物聯網作為歐盟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歐盟專門在網絡企業和射頻識別司內任命一位物聯網總監,以具體負責物聯網的工作。

據悉,歐盟已經將物聯網作為實施今年5月提出的《歐洲數字計劃》的重要平臺之一。據了解,該計劃提出的100項主要行動中有許多都要靠物聯網來落實。早在去年6月,歐盟委員會就正式提出了《歐盟物聯網行動計劃》。有關專家認為,歐盟制定有關物聯網的行動計劃,標志著歐盟已將物聯網建設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歐盟希望通過構建新型物聯網管理框架來引領世界物聯網的發展。該行動計劃提出了促進物聯網發展的一些具體措施:嚴格執行對物聯網的數據保護立法,建立政策框架使物聯網能應對信用、承諾及安全方面的問題;公民能讀取基本的射頻識別(RFID)標簽,并可以銷毀它們以保護隱私;為保護關鍵的信息基礎設施,把物聯網發展成為歐洲的關鍵資源;在必要的情況下,發布專門的物聯網標準化強制條例;啟動試點項目,以促進歐盟有效地部署市場化的、相互操作性的、安全的、具有隱私意識的物聯網應用;加強國際合作,共享信息和成功經驗,并在相關的聯合行動中達成一致;組建歐洲利益相關者的代表團,以監督物聯網的最新進展,定期向歐洲議會和理事會匯報物聯網的發展情況。

2009年6月,歐盟委員會向歐盟議會、理事會、歐洲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及地區委員會遞交了《歐盟物聯網行動計劃》,其目的是希望歐洲通過構建新型物聯網管理框架來引導世界“物聯網”發展。目前有8個歐盟國家計劃普及物聯網,目的是讓物聯網為盡快擺脫經濟危機做貢獻。

在日本,政府出臺了數字日本創新項目CT鳩山計劃行動大綱,發揮政府引導示范與企業研發推廣的合力,啟動了物聯網的應用。

三、物聯網的廣泛應用前景

物聯網作為新興戰略新產業的代表,雖然當前雛形就像互聯網早期的局域網一樣,但是其昭示著的遠大前景已經不容質疑。

美國權威咨詢機構預測,到2020年,世界上物互聯的業務,跟人與人通信的業務相比,將達到30:1。僅僅是在智能網和機構防人侵系統方向的市場就有上千億元。因此,物聯網被稱為是下一個億極的信息產業。物聯網的應用創新已成為國家戰略級別的經濟科技制高點。物聯網將把高端技術、日常生活和產業發展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把人與所有物品通過物聯網技術鏈接在一起,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

在物聯網體系中,RFID(射頻識別)的廣泛應用是形成全球物聯網的基礎。RFID又稱電子標簽,是一種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得相關數據。RFID標簽可以快速讀寫、反復使用和耐高溫、不怕污染、長期跟蹤管理等優勢,是傳統條形碼不具備。RFID標簽還以短距、低功耗為特點的傳輸網絡的出現使得搭建無處不在的網絡變為可能;以微機電系統(MEMS)為代表的傳感器技術拉近了人與自然世界的距離;智能服務技術則為發展物聯網的應用提供了服務內容。據專家預測,RFID潛在著市場巨大,預計到2013年,全球生產的RFID數量可望激增到1000億個,屆時各種產品,包括建筑、護照甚至動物身上都將帶有RFID,而門類眾多的服務業更是普及RFID的重要領域。我國權威機構預測,2010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800億元,5年后可達7000億,市場投資前景巨大。

具體講,物聯網可以廣泛應用于農業、交通、安防、物流、零售、電力、金融、環保、公共安全、工業監測、醫療等領域。在我國每年國家金卡工程都推出新的RFID應用試點工程,項目涉及電子票證與身份識別、動物與食品追蹤、藥品安全管理、煤礦安全管理、電子通關與路橋收票、智能交通與車輛管理,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危險品與軍用物資管理,貴重物品防偽、票務及重大活動管理、圖書及重要文檔管理、數字化景區旅游等,有些應用初見成效。

我國鐵道部RFID應用已基本涵蓋了鐵路運輸的全部業務,截止2008年底,在全國鐵路1.7萬臺機車和70.8萬輛貨車上安裝了電子標簽,在機務段、局分界站、編組站、區段站、大型貨運站等安裝了地面識別設備2000多套,并開發了綜合應用系統,實現了對鐵路列車、機車、貨車的實時追蹤管理。

我國衛生部RFID主要應用領域有衛生監督管理、醫???、檢驗檢疫等方面。

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在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多路經識別、城市交通一卡通等智能交通領域。

無錫、北京、上海、深圳、重慶、杭州、南京、廣州等地紛紛規劃地區的物聯網城市藍圖,爭相將物聯網作為各地城市“標簽”,并作為各地城市轉型發展的著力點和主干新興戰略性產業業來抓。

四、加快物聯網發展的應對策略

面對物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國應盡快建立和物聯網有關的研究隊伍,一方面要加強相關技術開發,另一方面要積極地參與國際標準的建立,并逐漸地建立中國相應的法規等措施。

1.調動和發揮我國信息產業、電信運營商、服務商和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加快物聯網產業發展;產業的繁榮需要產業鏈的共同發展,需要多方聯合,通過終端的平臺化、中間件的標準化,解決方案的集成化、行業應用的規?;?推廣渠道的多元化來打造物聯網的成熟生態圈。

2.要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兼容相結合,支持物聯網標準體系建設和相關標準制定,加快核心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目前國內RFID產業仍然以高頻為主,在高端的芯片這一核心領域還掌握不了技術,從而也難以降低芯片成本,實現產業化和規?;?。如果物聯網廣泛應用,將會帶動傳感器市場需求,但是目前我國傳感器產業化水平低,高端產品幾乎給國外壟斷了,因此,我們需要技術研究部門聯合起來,加快核心技術研究。

3.要充分調動和發揮社會各界力量,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營造有利于物聯網產業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和政策環境;物聯網技術已被列入國家級重大科技專項,物聯網產業也被列入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因此,政府要引導企業打破地域封鎖格局,整合資源,促進企業跨地區的競爭與合作。

4.要堅持產用結合,形成產、學、研、用有機統一的信息交流與服務平臺,推動物聯網產業與應用協調互動發展。物聯網產業發展有賴技術的突破,有關部門要支持關鍵環節與重點產品的技術創新,重視感知領域的技術創新,爭取在芯片等產品的技術創新方面取得突破。

物聯網發展過程中將涉及人才培養、產業規劃、管理、協調,以及個人隱私保護等方面的問題,也還需要政府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和規范。

參考文獻:

[1]王志良:《物聯網現在與未來》.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年版

[2]劉志碩 魏鳳 柴躍廷 沈喜生:《我國物聯網發展的思考》.《綜合運輸》.2010年第2期。

[3]孟祥茹 張金剛:《EPC及物聯網在我國推廣應用的對策分析》,《江蘇商論》.2009年第1期。

[4]《促進物聯網全面發展》,《經濟日報》.2010年5月6日

[5]《中國物聯網搶攻國際標準 工信部欲奪國際話語權》.《21世紀經濟報道》2010年3月11日

移動圖書館互聯網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移動信息平臺成為當前主流的溝通渠道,給越來越多的人帶來便捷體驗。移動信息平臺有效克服了時間、空間和硬件設施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從事事務管理。文章對移動信息平臺運用到高校圖書館管理進行了實踐探索,以期使高校圖書館服務效率得到質的提升,真正實現數字圖書館的目標。

關鍵詞:移動信息;高校圖書館;服務管理;實踐探索;目標

高校圖書館在我國知識傳播與教育教學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師生提供交流、討論、學習的空間,使知識實現有效互通[1]。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采用“人工為主,信息為輔”的管理模式,圖書借閱、新書購置、圖書登記和信息反饋大部分都依賴人工方式完成,這給圖書管理人員帶來巨大壓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圖書館的運行效率。因此,借助移動信息技術提高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效率至關重要,學生借助自己的移動設備就能完成基本的圖書事務,不必花費時間在圖書館排隊等候,有效節約了學生的寶貴時間。移動信息平臺對提升高校圖書館服務管理效率大有裨益,高校圖書館需要做好對移動信息技術的引入,讓更多的人享受到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

1 高校圖書館的基本功能介紹及具體實現過程

高校圖書館服務管理效率的高低,更多地體現在功能的實現上。只有讓圖書館花費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就能正常運轉,才能讓全體師生從圖書館獲得更多知識,享受到高效的服務質量,這就需要圖書館全面深入剖析其基本功能及實現途徑,明確圖書館服務管理效率有待提升的內容。

1.1 高校圖書館基本功能分析

高校圖書館基本功能可以劃分為三種,即“圖書館—師生”功能、“圖書館—圖書管理員”功能和“圖書館—圖書采購科目”功能。首先,第一種功能主要是圖書的借閱、查詢和歸還。傳統圖書館一般通過借書證或校園一卡通,通過信息錄入設備將圖書信息注入磁卡中。但是,該模塊功能需要借助圖書館PC機和RFID掃碼設備,需要學生到圖書館才能完成[2]。第二種功能主要表現在圖書的具體管理與信息登記,圖書管理員需要對館藏圖書的使用情況有全面的了解,明確圖書在圖書館的劃區和具體位置,同時對新購圖書完成項目分類、登記入庫、條碼粘貼等。第三種功能就是對圖書館的圖書進行補充完善,將一些優秀圖書、出版年代新的圖書納入圖書館館藏,對一些殘缺不全、內容陳舊的圖書進行更新換代。其次,圖書館要針對師生實際需求購置圖書,滿足他們對知識的需求,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圖書館基本功能如圖1所示。

1.2 高校圖書館基本功能的實現途徑

圖書館的三種功能所依賴的條件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以人工為主、以信息技術為輔實現[3]。首先,“圖書館—師生”功能需要管理員和學生共同完成,缺一不可。學生在查閱所需書籍時,需要進入圖書館內網才能完成信息查詢。然而,圖書館所提供的機器設備是有限的,學生只能排隊使用PC機。這種問題在借書高峰期尤為突出,大大制約了借書的效率和質量。同時,學生在挑選好所需圖書后,需要在圖書登記區將圖書信息錄入卡內,這就必然會在登記區產生擁堵,給管理員帶來較大的工作壓力。其次,“圖書館—圖書管理員”功能需要管理員完成對館藏圖書的登記、將師生所借圖書擺放到規定區域、新書籍錄入圖書數據庫、對圖書情況進行歸納匯總等。這些基本功能都需要管理員人工完成,只有在圖書歸還時才會應用射頻技術。最后,“圖書館—圖書采購科目”功能依賴圖書管理員對全年圖書借閱情況和館藏圖書情況的分析統計,并制訂出下一年度圖書采購計劃。該模塊功能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所做的決策不能完全代表全體師生的意愿,具體實現途徑如圖2所示。

2 高校圖書館服務管理效率面臨的困境

圖書館服務管理效率對圖書館來說至關重要,它影響著師生對圖書館的使用體驗和管理員的工作效率。只有明確當下服務管理中面臨的問題,圖書館才能有針對性地予以解決。筆者通過對傳統圖書館的基本功能及其實現途徑的分析,得出以下圖書館所面臨的具體困境:第一,圖書管理員涉及領域較大,圖書館管理任務繁重。傳統圖書館都是圍繞管理員開展工作的,只有管理員的充分參與才能完成正常的運轉。然而,由于圖書管理人員數量和精力是有限的,他們只能按部就班地進行圖書管理。這種問題必然會導致工作效率得不到提升,不能很好地滿足師生對圖書館的需求。第二,信息技術滲透不夠全面,沒有充分發揮其便捷性的特點。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關鍵的作用,大大提升了工作管理效率,也方便了人們的工作和學習。目前,在圖書館服務管理中只是單純地應用到射頻槍、射頻碼和圖書管理數據庫,集中體現在借還書流程中,對其他方面滲透得不到位,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使用體驗。因此,信息技術要貫穿于整個圖書館管理,從圖書入庫到圖書查閱、從信息登記到意見反饋,在整個過程中充當“圖書管理員”角色,用現代信息技術更好地提升圖書館服務效率。第三,學生查閱和預訂圖書不方便,時間利用率不高。目前,圖書借閱和查詢都需要在圖書館內完成,空間約束性對學生來說極為不便。學生不僅需要到圖書館查詢所需圖書,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同時,學生在查詢時也會出現沒有所需圖書或已被借出的情況,讓學生白跑一趟。因此,圖書館需要完善移動信息平臺,讓學生借助該平臺就可以查詢所需圖書并進行預訂,大大提升了借閱效率。第四,學校師生較少參與圖書購置,圖書供求不能達到良性平衡。圖書館的立身之本是為了傳播知識,讓師生能從中獲取到所需信息。圖書館圖書購置應以師生為主體,根據他們的需要購買圖書[4-5]。然而,目前圖書采購權多集中在圖書管理員身上,只能由他們決定下一年度訂購圖書的類型和數量。由于他們依靠的是管理圖書的經驗和對師生借閱的主觀推測,因此他們的訂購決策不能代表全體師生的實際需求。要想更好地使師生從圖書館服務管理效率中獲益,圖書館就必須以師生實際需求為指導,更加科學地采購圖書。

3 基于移動信息平臺優化服務管理效率的具體措施

3.1 構建掌上圖書館,實現圖書查詢和網上預訂

智能手機在大學生中較為普及,它覆蓋了將近100%的人群。因此,構建掌上圖書館,使學生借助手機圖書館APP或微信公眾號,就能對圖書完成查詢和預訂。圖書館要實現移動端與PC端數據庫的共享,學生在移動端就能完成基本的信息查詢。學生將所需圖書名稱填寫到移動信息平臺上,該平臺對查詢信息進行初始化,以規范的格式上傳給圖書館服務器。服務器對請求信息的獲取完成Web層、sercice層、dao層數據調用,將查詢到的圖書信息反饋給手機端。這時,學生不僅可以看到所需圖書的具體位置,還能查詢到剩余數量,并且能夠在手機端完成對圖書的預訂。例如,某學生想要查詢《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時,他只需要填寫圖書名稱和圖書所在類別等信息,將其提交到服務器。服務器通過SQL語句“select*from圖書類where bookname=‘中華上下五千年’”查詢所需圖書。同時,學生想要預訂所需圖書時,只要將個人有效證件號碼上傳給服務器,圖書數據庫會將該圖書鎖定至指定個人,學生可以在有效期限內到圖書館借閱該圖書。這項功能不僅能讓借書更有效率,同時也減少了圖書館員查詢圖書的工作壓力。具體功能實現流程見圖3。

3.2 借助移動信息平臺完成圖書借閱

在成功預訂圖書后,學生可以到圖書館完成圖書借閱。在學生通過射頻器和PC終端完成圖書信息讀入時,會出現排隊等候的情況,影響借閱效率。借助移動信息平臺后,學生利用APP或者響應式網站,通過手機AR功能讀入信息,將該書記錄在個人名下。此時,該平臺將圖書數據庫信息由在館設置為借出,實現圖書信息的正?;?。該信息平臺具備實名制的功能,能夠將信息具體到每個師生。如此一來,學生就不必排隊在借書卡中讀入信息,節約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

3.3 應用移動信息平臺完成圖書登記與使用情況的錄入

對新書信息的登記和對館藏圖書情況的錄入,是圖書管理員的主要工作,也是較為復雜的工作流程。傳統圖書館對新書的登記是在射頻器和PC終端上完成的,而應用移動信息平臺就可以由多個管理員共同完成,不必受硬件設備的約束。它的基本功能和借閱圖書功能類似,圖書管理員以admin身份進入系統,通過手機AR掃描技術完成對圖書信息的錄入。此時,圖書管理數據庫完成對該數據的更新,將其納入館藏圖書中。管理員在對館藏圖書使用情況進行錄入時,傳統方法是兩個管理員依次對圖書進行信息登記,用文字記錄其基本情況。這種方法不僅會降低管理員的工作效率,同時在記錄信息時也會花費大量時間,影響圖書館的管理效率。而應用移動信息平臺后,圖書管理員只要進入“圖書使用情況”模塊,系統會自動提供多種圖書情況選項供管理員選擇,管理員只需通過掃描圖書碼并選擇具體選項就可完成信息錄入,大大提高了錄入效率。

3.4 應用移動信息平臺搜集師生需求信息

移動信息平臺最大的優勢是普遍性,它涵蓋學校的每位師生。師生可以借助移動信息平臺,將個人對圖書的需求信息和所屬類別上傳到服務器,通過后臺數據庫的統計分析完成信息登記。圖書管理員通過查看師生的圖書需求數據庫,明確師生對哪些類別圖書的需求程度高,根據師生需求制訂下一年度的圖書采購計劃,滿足師生的實際需求。

4 結語

移動信息平臺對優化圖書館服務管理效率起著關鍵作用,既方便學生查詢、借閱圖書,又減輕圖書管理員的工作壓力和負擔,并且能夠很好地指導圖書采購和需求信息獲取,讓圖書管理更加科學化。因此,高校圖書館要把移動信息平臺融入圖書管理工作中,真正實現數字圖書館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賈國祥.基于3G手機移動學習平臺的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5):53-56.

[2] 吳雪映.RFID技術應用與公共圖書館服務管理轉型[J].圖書館雜志,2012(11):51-52.

[3] 姚秀敏,路程.我國圖書館服務管理戰略的內涵及其實施[J].圖書情報知識,2002(2):23-25.

[4] 宋娟.圖書館理念下的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平臺的設計與應用[J].管理觀察,2013(21):78-79.

[5] 周耀.微信時代下的高校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研究[J].科技文獻信息管理,2014(3):3-5.

(編校:崔 萌)

移動圖書館互聯網論文范文第6篇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移動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

摘要:通過網站訪問方式調研了當前高校移動圖書館的建設情況,并就移動圖書館在我國高校的應用現狀和發展進行系統分析,提出了高校移動圖書館的發展對策和對今后的發展展望。

1.1調查基本情況

目前國內已有多家高校圖書館開通了移動圖書館服務,筆者以985高校、211高校和其他省屬普通高校為調查樣本,結合地域經濟發展特點,在每個地域范圍內隨機抽取這三大類高校移動圖書館的建設情況,以是否在其圖書館網站上掛載移動圖書館鏈接地址為調研標準(如表1所示)。

1.2高校移動圖書館的業務功能

在隨機抽取和訪問過程中,我們發現高校圖書館從數據提供商引入移動圖書館產品的居多,大多是超星集團和書生公司的移動圖書館解決方案。以書生公司的移動圖書館為例,在瀏覽訪問過程中發現,這些現成的解決方案在館藏目錄查詢方面,直接集成OPAC系統,包括匯文、aleph、金盤、interlib、innopac和sirsi等館藏自動化系統。館藏檢索結果與原有檢索方式的完全一致,并應用了LBS技術增加了館藏排架位置視圖功能;智能識別和認證用戶設備,能自動適配用戶的終端界面,并提供自定義界面的功能。在期刊論文、學位論文和電子書查詢方面,提供了原版圖片、文本和發送到郵箱等方式的閱讀,并能兼容多種文件格式。在文獻閱讀時,還提供文獻推薦、文獻評論、文獻批注和批注分享、文獻收藏和訂閱等功能。

而在自主開發移動圖書館網站的高校中,如清華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他們都是在數字圖書館原有業務基礎上擴展在移動互聯網環境的信息服務能力,包括在線書目查詢、催還、預約、續借、即時通知等服務,均是通過短信服務平臺向用戶提供圖書館的業務功能服務。

1.3高校移動圖書館的使用成效

自引入移動圖書館以來,很多高校拓展了信息資源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服務途徑,通過短信息服務和WAP服務兩種途徑提升了圖書館在智能終端上的信息服務能力。尤其在館藏目錄查詢、期刊、電子書、學位論文和報紙等信息資源方面,除了保持原有的圖書館服務功能外,還更加注重了與用戶的社交互動。如書生移動圖書館提供“云筆記”功能、檢索和瀏覽歷史及收藏的存儲,用戶在閱讀文獻時可以評論、推薦和批注,并能便捷地與其他人分享。

2當前國內高校移動圖書館存在的問題

2.1未能區分手機圖書館和移動圖書館的概念定位

手機圖書館并不等同于移動圖書館,將圖書館的一些服務功能延伸到手機這類移動通信設備上實現,就可以稱為手機圖書館 。但是手機的體積不可能無限增長,它的輸入方式從鍵盤、觸摸再到語音、圖像識別也就達到了想象力的上限了,現在很多信息服務依然受制于屏幕大小和輸入的流暢性。但是移動圖書館則涵蓋廣泛,與用戶的訪問終端種類無關,只要能瀏覽網頁并訪問到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各類移動終端,而不以用戶終端設備來定義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模式。只是說智能手機這個移動終端在圖書館用戶群體中非常普遍。只有帶著這樣的區分,我們才能更加準確地把握移動圖書館用戶使用特性,挖掘特定用戶群訪問移動圖書館信息資源的使用特點和瀏覽行為路徑,不斷提高高校移動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質量和用戶黏性。

2.2移動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的關系定位不清晰

移動圖書館是依托于原有豐富的館藏數字資源,延伸了數字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拓寬了用戶獲取信息服務的途徑,提高了數字資源的利用率,強化了“移動性閱讀”的特點,但本質上還是提供給用戶所需的信息服務。移動圖書館不能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數字圖書館,它必須建立在數字圖書館豐富的數字館藏基礎之上才能對外拓展信息服務能力,它是數字圖書館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中資源服務模式的有益補充。移動圖書館網站對于獲取信息服務的用戶來說,整個獲取信息的過程呈現“碎片化”的閱讀和即時性速讀的特點,由于在與傳統PC使用特點不同的移動智能終端設備上獲取信息資源,受到了屏幕變小、網速慢的局限,容易影響到用戶的信息搜索體驗,用戶的社交化及個性化信息需求得到滿足非常有限,由此帶來了高校移動圖書館使用率的降低。因此,清晰定位移動圖書館在整個數字圖書館建設的關系顯得尤其重要。

2.3移動圖書館尚缺乏足夠的用戶研究

高校移動圖書館的建設模式中,由于技術力量、人員和資金等因素的影響,自主開發相對較少,都是從數據庫商引進或者外包給軟件公司進行開發設計的。在投入使用時,大多數高校圖書館缺乏對移動圖書館的使用者進行用戶偏好研究,提供的信息服務資源與數字圖書館的種類和數量相當,還停留在“資源的一站式搜索、導航和全文獲取服務”的理念上,未能全面調研和考查用戶“碎片化時間”閱讀特征帶來的資源服務需求變化,用戶二次訪問率較低,根據有關文獻的論述,這個情況不局限于高校圖書館。另外,根據2012年高等教育版《地平線報告》的預測,未來5年的高校用戶隨時、隨地獲取信息的需求不斷增強,在輕松、及時地訪問網絡上信息的同時,出于社交互動的信息行為習慣,他們更加關注所獲取資源相關最新的用戶分析和評論。這些特征必然成為移動圖書館用戶研究的核心領域。因此,加強移動圖書館用戶信息需求研究,尤其要關注用戶的移動閱讀特點和移動社交互動需求等方面的用戶研究,對于移動圖書館的推廣和提升服務質量大有裨益。

2.4把網站界面設計等同于用戶體驗設計

提升移動圖書館的用戶體驗越來越受到圖書館學界的關注。在用戶的智能終端設備上,網站界面的優美和美觀可以給用戶帶來充分的信息搜索體驗過程,一次良好的信息搜索過程可以提升用戶對于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忠誠度。然而,網站界面設計只是用戶體驗中的一部分,移動圖書館的用戶體驗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還包括了網站可用性和移動社交等方面。網站可用性指的是訪問該移動圖書館時,流量費用、瀏覽速度和在用戶智能終端設備上的表現能力等,而移動社交,指的是能否及時與其他用戶分享、是否提供搜索歷史的云存儲方式及得到信息幫助的及時交互等服務。只有涵蓋了這些移動互聯網的用戶需求特征,才能更好地契合和提升高校移動圖書館用戶體驗質量。

3高校移動圖書館的發展對策

3.1加強高校移動圖書館的用戶信息需求研究

不論是從數據商引進的網站平臺還是自主開發的,移動圖書館都需要加強用戶的信息需求研究,定期開展移動圖書館的用戶問卷調查,關注用戶訪問移動圖書館各項信息服務獲得的使用體驗和感受,挖掘用戶在移動圖書館信息環境內的社交互動和個性化需求,這樣才能持續和系統地對用戶需求和使用體驗進行動態跟蹤,有利于豐富和完善移動圖書館的各項信息功能模塊,進一步提升圖書館整體的信息服務質量,增強移動圖書館平臺的用戶黏性。

3.2定期開展移動圖書館的讀者推薦

可以通過高校圖書館網站、微博平臺、學校論壇或者微信公眾平臺等信息平臺來開展移動圖書館的讀者推薦,結合各種圖書館培訓或者講座的活動宣傳移動圖書館,也可以定期開展移動圖書館的使用培訓和有獎問答,提高移動圖書館的使用率。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用戶閱讀特點的變化,對讀者移動閱讀使用的移動設備、時間、地點、目的、獲取資源的途徑、對移動閱讀的態度、影響因素及圖書館提供服務內容等方面系統地進行了調研,掌握移動圖書館在教師、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和??粕扔脩纛悇e的使用特點,結合他們的學習和科研需求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學歷層次開展讀者推薦。

3.3根據業務功能需求增強移動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能力

為不斷提升高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能力,拓展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信息服務能力途徑,提高高校移動圖書館用戶的黏性,移動圖書館可以根據業務功能的需求進行移動圖書館平臺的移植和服務創新。例如可以嘗試引入VNS(vertical networking service)垂直網絡服務,用戶基于共同的興趣愛好或專業定位而擁有穩定的共同話題,此平臺上構建的關系也比一般社交網站更能穩固。圖書館可以借此提供館藏資源與具體學科服務的內容定題服務,架構具有主題特色的交流平臺,滿足傾向此類主題的用戶需求,讓用戶容易獲取本學科的大量信息,又可以感受到圖書館數字資源的條理化和專題性。

3.4不斷完善移動圖書館的用戶體驗質量

移動圖書館作為移動互聯網下的圖書館信息服務的一種新模式,用戶使用各類智能終端尤其是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用戶體驗的質量較高,來自于用戶在用戶界面或者信息服務內容上的各種反饋,移動圖書館的管理者要系統收集和反饋,不斷在平臺升級中提升用戶體驗質量。積極探索將信息推送服務、二維碼(QR)、地理位置服務(LBS)、增強現實服務、有聲導引(Audio tours)和社交網絡服務(SNS)等移動終端開發新技術應用到移動圖書館平臺上,也可以針對移動終端本身有攝像頭、語音通信、短信、 GPS定位、近場通信功能等特征,研發以前數字圖書館上沒有做到的服務。在用戶瀏覽和獲取信息資源的同時得到非常豐富的用戶體驗。

4高校移動圖書館的展望

當前高校圖書館都在積極引入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移動圖書館平臺或者自主開發,整合本館已有的數字資源服務于師生的科研和學習。雖然自主開發容易帶來實施速度慢、技術難度大、難以攻克等不足,引入第三方提供的平臺也會帶來服務模式單一化、固定化,受第三方系統設計限制不易開發個性化服務等缺點,但是,未來高校移動圖書館將會朝著提升移動圖書館用戶體驗質量、不斷完善個性化服務,擴展各類業務服務功能,從而延伸了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服務范圍,提高了整個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競爭力。

參考文獻:

[1]Krista Rafanello.New Study Shows Library Users Want Access to Mobile Offerings Full details in Library Journal’s Patron Profiles: Mobile Device,Mobile Content,and Library Apps[J].http://c0003264.cdn2.cloudfiles.rackspacecloud.com/PatronProMobilePRFinal.pdf

[2]New Media Consortium. NMC Horizon Report 2012: Higher Ed Edition[EB/OL].[2012-09-24].http://www.nmc.org/horizon-project/horizon-reports/horizon-report-higher-ed-edition

[3]Lisa Carlucci Thomas.The State of Mobile in Libraries 2012[OL].http://www.thedigitalshift.com/2012/02/mobile/the-state-of-mobile-in-libraries-2012/

[4]史艷芬,陳欣.同濟大學移動圖書館服務的推廣實踐[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12(1):5-9.

(編校:嚴真)

上一篇:互聯網計算機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德育目標實踐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