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圖書館與圖書館事業范文

2023-10-03

圖書館與圖書館事業范文第1篇

1.1 電子書的出現為圖書館提供了便捷的服務

圖書館的服務是圖書館發展的基礎, 也是生存的根本。在信息科技快速發展的情況下, 用戶需要方便快捷的獲取信息, 圖書館傳統的借閱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用戶快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要求, 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所提供的各種工具來進行學習和工作, 如文檔的制作、即時新聞的瀏覽、游戲娛樂、網上購物、業務操作平臺、體育賽事直播、遠程教育教學、生活貼士、財經信息等, 只要是輕輕地點擊鼠標就能進入巨量的文獻庫藏, 以供人們隨意觀看瀏覽。所以要使圖書館跟上未來發展的步伐, 就要積極探索電子資源管理的發展, 網絡服務和電子閱讀器服務模式對圖書館來說已迫在眉睫。目前許多發達地區的圖書館都已推出免費電子書閱讀新體驗活動, 在原先外借電子圖書的基礎上再加上外借移動電子閱讀器, 實現了異地借閱、隨時隨地借閱圖書館的書、報、刊等數字內容, 從而享受電子圖書隨身讀的快樂。

1.2 電子書提供了圖書館閱讀方式的數字化

現階段由于人們生活活動節奏加快, 利用零碎的時間和一切可能的形式進行閱讀, 已成為數字化時代閱讀的特征之一。電子書正是滿足了這樣的社會需求, 以其“高普及、低成本、移動性、互動性、方便性”的特征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閱讀首選。因為紙質的圖書在攜帶外出時很不方便, 尤其是當數量較多時, 不僅是帶著笨重而且還占用大量的空間。不僅如此, 紙質的書相對來說不好儲存, 因為在保存的過程中要防止紙張腐爛、蟲蛀等損傷, 相對來說在保存圖書方面花費的精力比較大, 而電子書只是防止存儲介質的劃傷和病毒的攻擊, 不需要專門的保護。電子書使用方便、價格低廉、購買便捷, 需要什么樣的知識我們可以直接下載, 略去了查找大量圖書的時間, 提高了我們的效率。美國波士頓公共圖書館信息技術負責人邁克爾·科爾福德告訴《紐約時報》記者, “假如我們再不提供電子書, 人們可能會不再使用圖書館。”改變過去單一提供紙本閱讀的方式, 增加電子書閱讀的方式, 為用戶提供越來越多的閱讀選擇, 對圖書館來說勢在必行。

1.3 電子書對圖書館保存人類文化職能產生了影響

保存人類文化遺產是圖書館最古老的社會職能, 圖書館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 保存對象的形式在不斷發生變化, 從最初的龜甲獸骨、紙草泥版, 到近代的印刷型圖書, 再到現代的各種數字化產品等, 只要是人類進步所留下的文化遺產都是圖書館保存的對象。電子書屬于數字化產品, 它的保存需要統籌規劃、建立一個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技術平臺, 目前圖書館在保存電子書時面臨的一個問題是電子書格式不一且互不兼容、出版主體多樣化、電子出版商歸檔保存意識淡薄等, 為圖書館保存電子書增加了難度。電子書的保存需要從技術、管理和法律等多方面考慮, 圖書館要同出版機構、軟件開發商等多方共同協作, 確保電子書的永久保存。

2 電子書對公共圖書館事業的挑戰

2.1 對圖書館形態實體的挑戰

圖書館實體形態在用戶心中根深蒂固并享有較高的地位。但是由于社會環境的變化, 在信息技術不斷更新的時代, 以新技術為支撐的數字化信息環境提高了信息的可獲取性, 特別是電子閱讀器的發展, 為用戶提供了極為便利、個性化的閱讀, 使人們不必到圖書館就能閱讀大量的文獻, 獲得所需要的信息。人們不再經常去圖書館查閱資料獲取信息, 致使人們與圖書館之間變得疏遠和陌生, 人們將不再依賴圖書館實體形態, 如果圖書館繼續只以實體形態發展, 那么將面臨著用戶流失及被“邊緣化”的挑戰。面對挑戰, 圖書館不僅要以實體形態服務用戶, 更要依靠現代網絡以流動的形態提供服務, 要借助新的信息傳播技術拓展服務, 將服務推送至用戶觸手可及處, 重新喚回失去的用戶及吸引未來的用戶。

2.2 對圖書館資源可信性的挑戰

圖書館開展電子書服務就是利用電子資源為用戶提供遠程化與精細化的服務, 在全球不斷抬高知識產權門檻、版權保護趨向更加嚴格的法制環境下, 對圖書館資源提供的可信性產生了挑戰。在數字環境下, 電子書資源的增多給圖書館帶來許多選擇和決策的機會, 但是為印刷社會而設的版權法很難適用于當下, 圖書館需要特別重視數字環境下知識產權的管理問題, 否則會因開發館藏不當、信息導航不當、電子書供應商沒有解決好授權等問題而遭遇侵犯版權的尷尬。正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IT) 圖書館所言, “版權環境將會繼續帶來實質性的挑戰, 并且可能會為教育和研究帶來更多的問題”。圖書館只有確保資源的合法性才能維護圖書館資源權威可信, 才能更好地發揮圖書館資源與服務的功效。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 現代圖書館已不再是只具有保存文化、傳播知識、娛樂大眾等傳統功能的機構, 我們還希望它兼有信息樞紐的功能, 更希望它提供高水平的信息增值服務。這就需要圖書館采用新型方式和手段來保持其原有功能的同時還要承擔起時代所賦予的新使命, 這就對新時期圖書館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3 當代圖書館的發展

數字圖書館, 數字圖書館是一門全新的科學技術, 也是一項全新的社會事業。簡而言之, 數字圖書館就是一種擁有多種媒體內容的數字化信息資源, 能為用戶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的高水平服務機制。建立數字圖書館, 首先必須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 全面實現業務工作及辦公自動化, 在對圖書采訪、編目、流通、文獻檢索、參考咨詢實行計算機管理之外, 應重點建設中外文圖書、電子期刊、學位論文、經典著作、教學參考用書和其他重要文獻等全文數據庫, 以及聯合書目、現刊目次、重點學科導航等二次文獻數據庫、專題特色數據庫、部分工具性數據庫等, 形成以數字化圖書期刊為主, 覆蓋所有重點學科的學術文獻資源體系。其次應逐步建立起內容豐富、精確高效的館藏書目數據庫、全文數據庫和多媒體數據庫, 充分利用因特網共享信息資源的優勢, 開展網絡信息服務。最后要強化技術支撐環境建設和服務體系的建設, 形成“集中資源、分工合作、均衡負載、用藏結合”的、高效的中國高等教育數字圖書館。

圖書館的建設要放眼未來, 力求創新。按照“統一規劃、分工實施、緊密協作、共建共享”的原則, 加強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標準與規范、數字化文獻資源、技術支撐環境和文獻服務體系的建設, 進一步完善和強化系統的、統一的信息檢索、協調采購、聯機編目和參考咨詢等功能。

首先, 應當在地域信息網絡建設中成為地域信息服務系統中的一個要害的信息集藏地。這樣不僅可以通過資源共享平衡資源分布, 還可充分利用紙質資源, 實現館際互借, 達到優勢互補, 共同發展的效果, 將數字圖書館技術集傳統圖書館的自動化系統、信息服務系統為一體, 對信息基礎中的圖書館資源進行資源重組, 使其在網絡上最大限度的服務于讀者, 構建整體有序、可靠實用、結構開放和信息高度共享的系統信息網絡.

其次, 要立足于讀者服務這個中心, 實現讀者服務質的飛躍。拓展服務空間, 實現遠程檢索瀏覽;擴大服務深度, 不僅能夠利用本館的數據資源, 而且通過網上信息導航建立虛擬圖書館, 為讀者檢索利用因特網海量信息資源提供方便;數字圖書館是網絡時代的產物, 其目標就是通過網絡共享全社會的文獻信息資源。通過網上自動應答、智能檢索等手段實現讀者服務工作的智能化, 提高讀者利用圖書館的效率, 進一步加強服務支撐體系和服務運行體系的軟硬件建設, 提高服務和協調能力, 形成“集中資源、分工合作、均衡負載、用藏結合”的、高效的CADLIS服務體系。

再者, 要加強圖書館中工作人員的培訓。傳統圖書館員的主要工作是整理、分類圖書, 根據讀者的要求采購書籍, 還表現為工作人員與讀者間的溝通和交流, 了解讀者的需求, 為讀者提供書到書的服務, 在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始終是以書的實體為主體的。而數字圖書館中圖書館員工作的基本模式是工作人員與計算機的結合, 也就是所謂的“人機結合”。工作人員必須通過計算機和計算機通訊網絡來獲取或提供信息服務。因此, 數字化圖書館要求工作人員既要有扎實的傳統圖書館學的知識, 又必須兼備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知識、組織和檢索文獻等方面的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加強與信息專業機構的合作, 強化工作人員對數字化圖書館的認知和處理日常數字化資料的組織能力和工作水準, 拓寬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應用能力, 加強工作人員對數字化圖書館工作能力的培訓, 使其能夠適應數字圖書館的服務環境。

信息傳播職能和教育服務職能是公共圖書館最重要的基本職能, 也是圖書館自身價值的體現。信息資源系統與社會信息產業大系統的融合, 將成為未來圖書館發展的潮流。在未來信息社會里的人們將更迫切地希望利用現實的或虛擬的圖書館得到教育和學習的機會。探討新世紀公共圖書館教育職能的理論和實踐, 這對于實現21世紀提高國民素質, 培養跨世紀的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摘要:新時期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 大量新事物如雨后春筍般的呈現出來, 具體表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 在圖書館的發展中影響也較為突出, 正如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岡那贊所說的, 圖書館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有機體。面對挑戰, 圖書館只有不斷吸收先進的信息技術, 調整服務方式, 適應環境的變化, 才能持續不斷地發展。然而電子書的出現對圖書館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沖擊。下面就從電子書對圖書館的影響, 挑戰和圖書館的改進來談談電子書時代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電子書,公共圖書館事業,影響,挑戰,發展,管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安群英.未來圖書館的發展方向——數字圖書館[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8 (19) .

[2] 張麗虹.數字圖書館及其相關問題和技術研究[J].圖書館雜志, 1997.

[3] 李東來.遼寧省圖書館的數字圖書館設計與配置[J].圖書館學刊, 1998.

[4] 楊向明.21世紀圖書館發展的方向——數字圖書館[J].1997.

[5] 鎮錫惠.圖書館自動化系統與圖書館技術研究[J].北京圖書館館刊, 1998.

圖書館與圖書館事業范文第2篇

一、影響事業單位圖書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的原因

(一) 缺乏對人才的培養和引用。隨著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 圖書檔案管理不再是從前的勞動密集型工作, 而是依托現代辦公設備對圖書檔案進行建設、運用和普及新技術。因此, 高質量人才是檔案信息化建設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 出現兩種現象, 一是人員的計算機能力有限, 阻礙工作的開展進度;二是人員流動較快, 業務能力不扎實, 每個圖書檔案管理者的業務能力參差不齊, 計算機水平也各不相同, 這就導致了檔案數字信息化不能夠按計劃實施, 使圖書檔案信息化資源不能夠全面開發。

(二) 數字圖書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缺乏嚴謹的制度與標準。數字圖書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的成功與否, 取決于是否具有嚴謹的標準化的規章制度。在網絡這個大背景下, 標準化建設十分必要, 它牽扯到整個環節的正常作業與圖書檔案工作的每個環節。數據的質量與檔案的質量密不可分, 所以信息的處理要做到標準、規范, 數據格式也必須要標準。隨著新型媒體的應用, 必須建立健全圖書檔案的制度規范化, 標準化。

(三) 數字信息資源的建設資金不充分。充足的資金可以有效保障數字圖書檔案資源建設的順利實施, 但就當前發展情況來看, 財務不能夠為網絡資源提供有效保障, 事業單位的圖書檔案管理大多呈現缺乏資金的狀況, 數字化的建設也不能夠得到有力的資金支持。數字圖書檔案信息資源建設之所以發展得不夠快就是由于資金缺乏而造成的。大量極具價值的文獻得不到有效重視, 使事業單位圖書檔案得不到充分利用。比如, 大量與公眾利益緊密相連的, 經常用到的圖書檔案文獻, 不能夠及時運用數字化進行建設與管理所導致的流失或建設數據庫利用率低, 都會對事業單位圖書檔案建立產生影響。

二、如何加強圖書檔案信息資源建設

(一) 專題特色數據庫。為提升圖書檔案資源利用率, 應建立具有特色的數據庫, 其在事業單位發展的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書檔案信息數字化的同時也要創建專題全文數據庫, 開發出有特點的專題檔案數據庫, 滿足不同利用者所提的條件。利用好資源優勢和發揮好專題特色, 在增強圖書檔案編制制度的同時, 拓寬檔案信息的新途徑。

(二) 提升現存的電子文件采集, 存檔。事業單位目前的建設重心是提高電子文件的收集管理, 這也是新世紀事業單位檔案建設的核心。社會的不斷發展、網絡電子技術應用的盛行, 使電子文件儼然成為事業單位數字檔案信息資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子文件還可以進行實時自動歸檔, 保證其安全性與保密性。在不斷探秘檔案管理體系和事業單位的銜接時, 還要注意收集與本單位相關的重大新聞, 確保檔案信息資源儲備充足。

(三) 圖書檔案目錄數據庫的建立。圖書檔案目錄數據庫是圖書檔案資源建設的根本數據參考, 也是圖書檔案數字化建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圖書檔案目錄數據庫不僅可以實現圖書檔案自動化管理, 還可以讓圖書檔案實際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圖書檔案目錄庫可以為需要者提供方便, 快速查詢。在進行有序整理和加工事業單位圖書檔案信息的同時, 保障用戶的有效信息利用。在網絡信息發展的現狀下, 用戶利用圖書檔案目錄數據, 方便對信息資源的采納。

(四) 圖書檔案資源的數字化。貫穿信息化建設系統的根本是圖書檔案信息的數字化。如果沒有數字信息, 圖書檔案信息數字化也就無從說起。這要求我們, 要深入網絡信息。事業單位要加強對圖書檔案的規劃建設, 圖書管理部門要統籌協調, 建立符合本單位特點的虛擬圖書檔案, 要沖破傳統思想, 擴展本單位的資源, 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展現更完美高效的便捷服務。

三、結語

最后, 事業單位的數字檔案信息資源建設是一步步實踐完善的過程, 在進行圖書檔案數字化中, 要制定合理計劃, 顧全大局, 在合理分配的情況下, 要實現全面發展, 防止出現盲目建設、重復建設等多種問題。在提升數字圖書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的同時采用適合事業單位具體形式的建設計劃。保證提出正確的建設發展方向和策略, 為網絡提高技術型人才, 保障網絡建設的技術、人才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現。

摘要:在信息快速發展的現代, 要想實現數字圖書檔案資源共同分享, 事業單位的圖書檔案就要充分利用好現代先進的科技新技術, 數字圖書檔案也要快速建立起來, 高效實現數字圖書檔案信息資源的共同分享, 以此適應事業單位圖書檔案信息資源現代化的需要。

關鍵詞:事業單位,檔案信息,資源建設

參考文獻

[1] 任小梅, 胡加麗.新世紀信息資源管理大趨勢——淺談檔案、圖書、情報工作一體化[J].檔案與建設, 2001 (11) .

[2] 史薇.淺議事業單位圖書檔案信息資源的建設[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 2011 (10) .

圖書館與圖書館事業范文第3篇

1 社會閱讀的現狀、趨勢與問題

1.1 閱讀的數字化、多樣化

在知識和信息快速發展的今天, 閱讀不僅包括讀書、看報等傳統閱讀, 還包括以網絡技術為基礎的在線閱讀、網絡閱讀等新型閱讀方式。據統計數據顯示, 我國國民傳統圖書閱讀率近幾年呈持續走低態勢, 網絡閱讀率則大幅攀升, 每年平均增長率為107%[1]。

然而網絡閱讀較之傳統閱讀有許多不穩定的因素, 長期使用, 不利于人們細致深入的思考, 使思維趨向平面化, 弱化了思維能力, 但其快捷方便形象的獲取信息的特征使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網絡閱讀。

1.2 閱讀的功利化、實用化

社會競爭的壓力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導致功利性閱讀逐年的增加。世風的浮躁和生存的壓力導致新的“讀書有用論”正在悄然流行。通過訪談, 筆者了解到, 家庭藏書及個人書架更多的布滿了各類資格證書認證的考試用書和計算機、外語學習的各式書籍, 一些人反映“沒有時間”是影響閱讀的最大障礙, 不管是主觀因素還是客觀理由, 閱讀越來越向實用和功利方向發展。

1.3 閱讀的快餐化、娛樂化

在生活快餐化的今天, 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 人們的閱讀更多的滿足于一般的淺層了解, 難以消化的艱深的理論著作或大部頭的經典都被人們束之高閣, 快餐式的閱讀方式大行其道, 信息向廣度拓展, 相應的深度在不斷萎縮。2008年4月24日, 新華網發布了一篇文章, 《世界讀書日:透視部分大學生“淺閱讀”》引起教育界人士的高度重視??觳褪介喿x導致了人們不再把閱讀僅僅當作獲取知識的途徑, 而且還是消遣娛樂一種方式。琳瑯滿目的青春小說和八卦新聞雜志、畫報等充斥著大小書店的各個角落。長此以往, 難以培養國民的文化修養與積淀國家的文化底蘊。

2 公共圖書館與社會閱讀的關系

2.1 公共圖書館對社會閱讀的作用

圖書館是人類知識的中心、集合地, 是黨和政府向民眾進行思想教育和科學文化知識教育的重要陣地, 是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開展社會閱讀活動的最佳場所。在社會閱讀的大環境下, 公共圖書館將發揮重要作用。

1994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國際圖聯共同制訂的《公共圖書館宣言》指出:“公共圖書館是各地的信息中心, 用戶可以隨時得到各種知識與信息。公共圖書館應不分年齡、種族、性別、宗教、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 向所有的人, 如語言上處于少數的人、殘疾人或住院病人及在押犯人等提供特殊的服務和資料。不同年齡的人都應該在圖書館中找到適合其需要的資料”。[2]公共圖書館向一切人平等地提供閱讀服務, 每個公民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權利。推廣社會閱讀是公共圖書館的職能所在, 也是公共圖書館的義務和責任。在推進社會閱讀上, 公共圖書館以其專業性、權威性和獨有的豐富資源成為開展活動的主要陣地, 是聯系個人閱讀與全民閱讀的橋梁[3]。中國圖書館學會在2006年增設了科普與閱讀指導委員會, 研究圖書館在指導全民閱讀活動中的作用, 專門用來推動全國性的社會閱讀活動, 讓更多的人親近圖書館, 走進圖書館。

2.2 社會閱讀對公共圖書館的反作用

2.2.1 社會閱讀能夠促進圖書館事業良性發展

伴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 在社會閱讀的大環境下, 圖書館事業面臨著良好的發展契機。社會閱讀需求的增加和社會閱讀化程度的加深, 國民閱讀熱情的空前高漲, 必然會極大地推動一個國家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推動全民閱讀, 創建全民學習氛圍, 創建學習型和諧社會等一系列的發展目標和社會活動都要以圖書館為依托, 使圖書館事業煥發出更大的生機和活力。

2.2.2 社會閱讀能夠完善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功能體系

社會閱讀活動轟轟烈烈的開展必將導致圖書館功能的強化、服務方式和內容的改變。為滿足人們閱讀的多元化需要, 圖書館積極彌補自身不足, 加快圖書館自動化、數字化、個性化服務的建設與開展, 包括館際互借、書目導航、常見問題解答等, 設置讀者咨詢臺, 開展新書推薦、閱讀講座等活動。作為圖書館員, 要不斷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 明確職責, 加強學習, 努力使自己的知識在更新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以此才能更好地擔當起教育和培養讀者掌握豐富知識的重任[4]。只有這樣, 圖書館才能在高科技的推動下真正成為服務于廣大民眾的信息咨詢中心。

3 公共圖書館在推動社會閱讀過程中作用的發揮

3.1 加大宣傳力度, 打造公共圖書館強勢品牌

圖書館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一方面是人們對電視、網絡等媒體熱衷, 而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們不了解圖書館。為了發揮圖書館在社會閱讀中的作用, 我們應加大宣傳圖書館的工作力度, 向廣大群眾宣傳圖書館的性質、任務、服務內容、服務宗旨、藏書特色和服務方式, 介紹利用圖書館的方法, 報道圖書館活動, 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圖書館, 利用圖書館。公共圖書館應善于借助電臺、報紙、電視、網站等各種媒介大力宣傳本館的服務功能, 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開辦知識講座, 完善自己的服務內容, 通過各種良好有效的服務行為, 塑造獨特的品牌形象, 提高圖書館知名度, 提高人們對圖書館的依賴和信任, 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圖書館, 實現全民的社會閱讀。

3.2 提高人們利用圖書館的意識

圖書館在擴大自身影響后, 就要努力提高人們利用圖書館的意識, 這樣才能收到實質性的效果。目前, 仍有許多人不習慣使用圖書館, 而更樂于花錢買書。如果人們更多的利用圖書館, 就可以省下很多錢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于是, 提倡人們合理利用圖書館成了建立節約型社會的手段之一。圖書館應完善自身服務體系, 最大程度的滿足讀者需求, 使圖書館成為經久不衰的閱讀陣地和永不枯竭的文獻之源[5], 有效利用資源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 吸引社會各階層人參與, 讓去圖書館閱讀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 成為人們工作之余休閑、娛樂、放松心情的一種方式, 從而使人們認同圖書館方式, 提高人們利用圖書館的意識。

3.3 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良好的閱讀環境是公共圖書館吸引讀者的要素之一。一個對讀者有吸引力的閱讀空間應該具備舒適、自由、尊重、可實現性這四個因素, 因此, 圖書館館內空間的設計、閱覽座位的安排應該更加人性化, 保證陽光充足、空氣通暢, 適當的播放輕柔的音樂, 使讀者的身心愉悅;館員應積極提高自身素質, 改善服務態度和質量, 尊重讀者, 在閱覽室設置咨詢服務臺, 為讀者提供閱讀指導, 節省讀者時間;在每個樓層配備電子自動存包柜、飲水機、休息室、咖啡廳等, 使讀者到館學習、研究、活動、休閑各得其所。

3.4 提供個性化服務

公共圖書館和館員總是“坐等讀者上門”, 讓人望而卻步。為了提高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地位以及人們的利用率, 館內領導和館員就要想盡一切辦法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就是不錯的辦法之一, 可以讓社會各階層的人們都能享受到利用圖書館的實惠。

首先, 公共圖書館應擴大對弱勢群體的服務項目。對身有殘疾的弱勢人群和農民工等特殊群體免收一切費用;為行動不方便的讀者設置特殊通道或由專門的館員陪護;建立盲人閱讀室, 為盲人群體提供“聽覺閱讀”[6]等文化服務項目;調查分析農民工的閱讀需求, 并盡全力滿足。

其次, 公共圖書館在特殊節日開展特色活動, 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如在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讀書日, 舉辦圖書漂流、讀書征文、文化展覽、名人講座等一系列活動;在世界杯足球賽期間為讀者推薦最新的世界杯賽事攻略資料或提供場所進行賽事轉播;在抗日戰爭勝利日展示珍貴歷史資料和圖片并介紹有關抗日戰爭書籍, 播放愛國影片等, 讓人們了解歷史, 勿忘國恥。

再次, 為讀者提供各類閱讀指導服務。公共圖書館不再僅僅單純的只為讀者提供書籍閱讀, 而是更多的通過知識信息整合, 開發新的服務項目。館員通過長期跟蹤調查讀者需求, 編制社會閱讀推薦書目, 在館內公布或出版;通過圖書館網站的建設加強對網絡信息資源的組織和正確評價, 建立特色數據庫, 指導讀者篩選信息及閱讀的技能和方法, 評估閱讀指導效果[7]等, 這都是提高公共圖書館地位的非常好的舉措。

最后, 公共圖書館還可以根據自身能力提供其他服務, 如為讀者代買需要的書籍, 在館內開辦二手書交流市場等。

3.5 聯合社會各界力量, 開展特色閱讀活動

3.5.1 公共圖書館與中小學校

公共圖書館聯合中小學校開設“閱讀與檢索”課程, 組織舉辦各類型的“閱讀講座”, 使學生從小就對閱讀產生深厚的興趣, “一切從娃娃抓起”, 定期組織學生去圖書館參觀、服務, 感受閱讀氛圍, 讓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 以圖書館主人的身份集思廣益發揮孩子的想象力, 開發圖書館的服務項目, 讓學生在學習中實踐, 在實踐中提高。

3.5.2 公共圖書館與出版機構

公共圖書館聯合出版機構發布新書出版目錄, 指導讀者閱讀, 組織讀書分享會, 形成“產-銷-用”一條龍服務。

3.5.3 公共圖書館與社區

公共圖書館與社區聯合發展的社區圖書館, 是對現有的公共圖書館系統的一種縱向延伸和橫向的擴充, 是現代社會及城市發展的必然產物。社區圖書館更貼近居民, 有利于消除現代生活中鄰里之間缺乏溝通了解的弊端, 建立一個和諧文明的社區氛圍, 有利于和諧社會的發展。

4 結語

公共圖書館作為閱讀的主要陣地, 肩負著知識傳播、社會教育、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 必須提高自身的社會地位, 適應社會閱讀的快速發展, 滿足人們的日益高漲的閱讀需求, 提供更加周到細致的服務, 在創建學習型社會的道路上做出最大的貢獻。

摘要:圖書館是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開展社會閱讀的最佳場所, 為使社會閱讀向良性、健康方向發展, 就需要充分發揮以人類信息中心著稱的公共圖書館的重要作用。本文詳細闡述了公共圖書館與社會閱讀相輔相成的關系。

關鍵詞:社會閱讀,全民閱讀,公共圖書館,關系

參考文獻

[1] 2008世界讀書日主題[EB/OL].http://www.g w9080.com/Article/jrzc/43416.html2009-4-23.

[2] 蔡菲.中山市中山圖書館推廣社會閱讀的嘗試[J].圖書館學研究, 2007, 9:64.

[3] 王余光, 李雅.淺議社會閱讀的幾個問題[J].新世紀圖書館, 2007, 3:3~4.

[4] 徐瑞霞.論圖書館與社會閱讀的關系——以洛陽市圖書館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 2007, 8:110~112.

[5] 馬騰.社會閱讀——拓展圖書館的生存空間[J].圖書館工作研究, 2007 (29) :18~19.

[6] 伍萍.公共圖書館對社會閱讀的引導策略[J].四川圖書館學報, 2007, 5:58~60.

圖書館與圖書館事業范文第4篇

青年是時代的開路先鋒

每一個時代都需要弄潮兒,青年憑借其思想活躍、觀念新穎、精力充沛、行動快捷,往往走在時代的最前面,成為時代的開路先鋒。五四運動是由青年發動的,五四運動后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也充分展現了青年的開路先鋒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充分證明,中國青年是有遠大理想抱負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深厚家國情懷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偉大創造力的青年!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這一重要論述,是對中國青年歷史地位的高度評價和肯定,彰顯了中國青年在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過程中的作用。

青年是時代的覺醒者。一個時代的開啟,以思想的覺醒為先導。青年思維敏捷,易于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成為時代最早覺醒的群體。五四運動的發生,就是由于經歷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的洗禮,青年首先覺醒起來,意識到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所蘊含的民族危機,并在探尋國家出路的過程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以自己的行動喚起了全民族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覺醒。五四運動之后,在重要歷史關頭,青年也是最先覺醒起來的部分,無論是一二九運動的發生,還是“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的興起,青年都走在時代前列,成為時代的吶喊者、領跑者。

青年是時代責任的擔當者。一代人擔負一代人的責任,這是國家、民族發展的動力所在,也是歷史得以延續的基礎。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在使命感的驅使下,憑借其創造力、想象力,成為國家、民族發展的主力,成為時代責任的擔當者。五四運動的發生,體現了青年的時代責任擔當。當國家、民族遭遇危機,需要青年挺身而出的時候,青年發出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怒吼,展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開啟了中國革命歷史上新的一頁。此后,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青年都擔負了時代賦予的責任,成為時代的建設者、創業者。

青年是時代精神的倡導者。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時代精神既是民族精神的傳承,又是民族精神的發展。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維系、發展的精神紐帶,五四運動高揚了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正是在愛國主義的感召下,青年學生舉行集會和示威游行,表達自己的主張,采取具體行動,并得到社會各界關注和支持,使五四運動發展成為全國性的愛國運動。同時,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時代精神,經過青年的倡導與力行,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深入人心,為社會各階層認同和接受。青年既是民族精神的傳承者,也是時代精神的倡導者、實踐者。

新時代賦予青年新使命

對于國家、民族的發展而言,每一個時代都有歷史賦予的任務,完成歷史任務才不會辜負時代、錯過時代,才不會落后于時代甚至為時代所淘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今天,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有決心為青年跑出一個好成績,也期待現在的青年一代將來跑出更好的成績。”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使命。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然后再奮斗三十年,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最后沖刺階段,打贏三大攻堅戰,需要青年勇挑重擔、勇克難關、勇斗風險;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更離不開青年的擔當和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需要廣大青年在各行各業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一夢想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可能遭遇不少困難和障礙,需要青年接力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難而上、挺身而出的擔當精神。”這是對新時代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青年是有夢想的群體,樂于追夢、勤于圓夢,將民族夢想和個人夢想結合起來,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過程中成就個人夢想,是新時代青年應有的擔當。

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中國夢與世界夢息息相通,中華民族應該對人類社會作出更大貢獻。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有家國情懷,也要有人類關懷,發揚中華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為公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新時代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推動全球治理理念、治理體系變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廣大青年參與和擔當。新時代青年視野開闊,適應能力、溝通能力強,應穩步走向世界舞臺,向國際社會闡釋中國道路、展示中國智慧、傳播中國聲音、詮釋中國故事。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國際影響力的擴大,也為青年走向國際社會創造了條件。應當說,新時代是中國青年在世界舞臺、國際社會大有作為的時代。

中國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百年之前,在中華民族苦難深重之時,五四一代的先驅們上下求索、挺身而出,“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開辟出廣闊的新天地,迎來中國奔向黎明的曙光。百年之后,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秉承五四精神,立鴻鵠志、做奮斗者。而立足新時代,中國青年更應不忘初心,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志道弘毅、砥礪前行。

中國青年有時代使命。只有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勇立時代潮頭,爭做時代先鋒,切實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氣概主動擔當起祖國和時代賦予的偉大責任,把家國情懷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在擔當中作為,在磨礪中成長,在實干中推動國家和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中國青年有家國情懷。五四時期的青年“國土不可斷送、人民不可低頭”,奏響了浩氣長存的愛國主義壯歌。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務必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抓機遇、迎挑戰,承擔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傳播中華文明的歷史使命。把個人成長的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深刻認清世情、國情、黨情,保持危機意識,與時代共奮進、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共發展,奮發有為,做開拓者、奉獻者,以青春之我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中國青年有責任擔當。青年強則中國強,只有青年肩負起時代重任,我們未來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廣。新時代的青年身負著黨和人民的重托,黨要管黨治黨、科技攻關、國防建設、基層治理、創業創新等各項事業依然任重道遠,無不需要青年的接力奮斗、鐵肩擔當、責任堅守。中國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通過認真學習黨章和黨的理論知識,提升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覺悟,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真學真做中篤實求真,滴水穿石地把巨大的熱情轉化為服務人民、服務社會、服務大局、勇于創新的具體行動。

青年是這個新時代蓬勃發展的關鍵力量,新時代需要有志新青年,新時代離不開青年的責任與擔當。時代要發展,社會要進步,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成長在全新的時空環境中,有著全新挑戰和機遇,只有知行合一,履行所肩負的使命與責任,才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疫情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國難當頭,當以大局為重,等疫情被戰勝之日,陽光燦爛之時,我一定嫁給你!”鐵路義烏站90后情侶因堅守戰“疫”一線,不得不延期訂婚時,王丹玲對男友楊凱說下這段感人至深的話語。

他們是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一個小小縮影,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無數青年請戰參戰、逆行而上的真實寫照。無懼生死的青年醫務工作者、沖鋒陷陣的年輕公安民警、堅守一線的青年鐵路工人等等,為這場必勝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了強大的力量。

時代有呼喚,青年有擔當。在這場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全國各級團組織上下聯動,從團中央劃撥經費1230萬元支持基層團組織做好疫情防控,到全國鐵路1200名團委書記大年初二全部返崗;從湖北電力有限公司團委組建99支青年突擊隊保障供電并投入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等電力建設工程,到浙江共青團動員青年突擊隊支援醫護用品生產企業;從川籍26歲女醫生郎冰凝逆行1872公里支援武漢,到鐵路合肥電務段“共青團號”24名青年“疫情面前,絕不退縮”的一紙戰書等等,全國各級團組織和無數新時代中國青年,用行動宣示著自己的初心使命和擔當作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每一個青年都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或治病救人、或堅守崗位,或捐贈物資、或宣傳防護,希望之火正如燎原之勢展開。我們堅信,沖破烏云和寒流,陽光會更加燦爛,春天會更加溫暖。

青年在擔負時代使命中成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呼喚擔當,民族振興是青年的責任。”“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珍惜這個時代、擔負時代使命,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讓青春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廣闊天地中綻放,讓人生在實現中國夢的奮進追逐中展現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些重要論述,指明了在擔負時代使命中成長是新時代青年成長的必由之路。

強化擔負時代使命的責任。責任感是成就一切的基礎,也是擔負時代使命的基礎。新時代中國青年應該清醒認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使命,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使命,是時代和歷史賦予的,是國家、民族發展的內在需要。時代使命不可逃避和推托,必須由新時代的青年來完成,“躲進小樓成一統”的思想和行為,滿足于過安逸日子的生活方式,都有愧于這個時代。青年具有責任感,才能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與個人理想結合起來,自覺擔負時代使命。

涵養擔負時代使命的情懷。擔負時代使命要求青年有遠大理想,善于將信仰、信念、信心的力量轉化為奮進的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到人民群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斗中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擔負時代使命要求青年有愛國情懷。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新時代的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自覺接受黨的領導,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擔負時代使命要求青年有人民立場,充分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力量和智慧,深入人民之中,向人民請教,向人民學習,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擔負時代使命要求青年有世界意識和國際眼光,將中國夢和世界夢連通起來,既能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置于國際視野下來謀劃,又能思考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的解決之道。

錘煉擔負時代使命的品德。五四運動培育了永久奮斗的光榮傳統。擔負時代使命,中國青年永久奮斗的好傳統一點都不能丟。要奮斗就要能吃苦耐勞、流血流汗,就要實干和拼搏。擔負時代使命需要奉獻。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奉獻者,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在實現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利益,斤斤計較,瞻前顧后,不是新時代青年的處事風格。完成時代使命的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經歷挫折、困難是難以避免的,擔負時代使命需要青年剛健堅毅、迎難而上,不斷奮起、永不氣餒。

圖書館與圖書館事業范文第5篇

校園文化是發生在校園中的以師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擴展的一種文化現象。高品位的校園文化, 在高校教育中起著觸動靈魂、震撼思想、提升精神、催化超越的巨大作用, 使學生受到精神文化的熏陶、物質文化的感染和藝術文化的體驗。校園文化在促進大學對自身角色的認知、綜合素質特別是創新素質的提高上有著孵化器的作用。正是由于校園文化這強大的感染力和浸潤力, 才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得到不斷地充實和完善, 使他們的視野更遼闊, 思路更開闊, 知識面更寬闊, 靈魂的觸動空間更加廣闊, 并最終成為和諧發展的人。

2 高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圖書館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校園文化活動的中心之一, 是學校課堂教學的延伸, 也是培養全面發展學生的重要基地。圖書館作為大學生吸收文化信息的重要場所, 理所當然地應該成為校園文化資源的主要供給地、加工地、乃至貯存地和傳播地, 支撐著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的開展, 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 思想導向作用。高校圖書館是學校師生繼承前人文化遺產、豐富完善自身精神文化修養乃至創造精神文化新成果的集聚場所, 它具有強烈的文化輻射功能, 這種特有的文化功能, 使圖書館成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 圖書館的思想導向尤為重要。

(2) 精神陶冶作用。校園文化的作用在于通過生動、活潑、豐富的學習和文化活動, 使學生學會主動攝取精神的、文化的價值, 明了生命真諦, 找準人生的坐標, 進而陶冶自己的人格和靈魂。圖書館在這方面有其獨特的作用。一方面, 它以現代化的建筑和優美的環境 (物質載體) , 以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 (精神文化載體) , 通過讀者利用圖書館的活動 (行為主體) , 創造了一個啟迪智慧、陶冶心靈的場所, 以館風、文化傳統、價值觀念、人際關系等方式, 營造出一個高度和諧的精神文化樂園, 對人們讀書治學起著指導作用;另一方面, 圖書館優美、整潔、有序的學習環境, 又對置身其中的每個人起著培養審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和規范品德的作用。

(3) 信息獲取作用。高校圖書館是向校園文化輸入信息流的窗口。在信息聚增的環境下, 校園網迅速發展, 師生員工對信息需求越來越迫切, 促使圖書館順應社會外部環境和學校內部環境的新要求, 充分發揮自身的信息功能, 向讀者提供優質服務, 開展用戶教育、傳授網絡基礎知識, 介紹網絡信息源及檢索方法, 目的在于促使文獻信息交流, 以提高師生員工的信息利用意識和技能, 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圖書館信息功能的發揮, 不斷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內涵, 加速了實現校園信息化的進程。

(4) 教育促進作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 圖書館作為知識的寶庫和啟迪人們聰明才智的神圣殿堂, 具有一種特有的充滿生機、穩定和諧、健康向上的讀書環境。這種特有的環境文化, 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風。大學生都有著強烈的求知欲, 不可能只滿足于課堂上受到的思想政治、學科知識教育, 他們還要了解社會, 體驗人生, 需要在課堂之外, 尋找新的場所, 圖書館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天地。鞏固已學知識, 涉獵未知領域, 開發潛在智能, 凡此種種, 都可以在圖書館受到啟發, 獲得途徑, 因而使求知欲和課外生活的需求得到滿足??梢? 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 起著明顯的教育促進作用。

3 高校圖書館如何為校園文化服務

3.1 創造優美和諧的環境, 營造文化氛圍, 促進校園文化的開展

高校圖書館是校園文化的一道風景線, 是校園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 高校圖書館應重視自身文化建設, 如圖書館館舍的選址和設計、館內外環境的裝飾和美化、優良館風的營造, 通過營造良好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 造成濃濃的文化氛圍, 從而促進校園文化建設。良好的自然環境可以給人以感官的愉悅, 精神的振奮。在圖書館寬敞明亮的館舍中, 圖書館干凈整潔的環境, 寧靜、優雅的氛圍, 使讀者在圖書館里能產生輕松愉快的感覺。圖書館墻壁上的偉人畫像、名言警句, 會使讀者產生巨大的學習推進力。物化了的校園文化, 起到了激勵奮進、陶冶情操的效果。

3.2 重視館藏體系, 加大文獻資源建設, 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要想把圖書館建設成校園文化中心, 必須及時、準確、全面地提供各種類型各種載體的館藏文獻。根據學校的發展目標和教學科研的需要, 學科專業設置以及各類型讀者的不同需求, 根據館藏基礎及系統文獻資源布局的統籌安排, 科學合理地制定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方案, 及時補充館藏文獻, 保持重要文獻和特色資源的完整性及連續性, 注意收藏本校及與本校有關的出版物和學術文獻。通過有選擇的吸收那些適合校園文化、開展讀者教育、傳授網絡基礎知識, 介紹網絡信息源及檢索方法、精神文化穩定有序發展的社會文化成果, 不斷調整、充實、豐富發展的基礎上, 逐漸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神文化資料的藏書體系, 從而起到凈化校園精神文化的作用。

3.3 充分發揮網絡信息資源, 為校園文化建設服務

教育信息化是校園文化的基礎, 網絡信息資源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內容, 圖書館在校園網絡信息資源中占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進行網上導航是圖書館的一個重要服務內容, 通過圖書館對網絡信息的搜索、整理、排序, 使讀者通過校園網就能輕松自如地在網上查閱信息、在線咨詢等, 使圖書館對校園文化的影響更深遠, 使校園文化的品位不斷提高。同時, 圖書館應認識到網絡資源對大學生的心靈、價值觀、和各種行為的影響, 建立適合學校教學、科研和發展需要的網絡信息資源, 并能夠凈化校園的網絡環境, 提供一個健康、豐富的網絡信息, 為校園文化建設服務。

3.4 不斷提高館員的業務技能和素質, 適應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

隨著圖書館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數字圖書館的興起, 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于圖書館, 對圖書館員的專業知識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所以必須要提高圖書館員的綜合素質, 以豐富的學識、高雅的氣質、良好的職業道德贏得了讀者的尊重, 同時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環境, 使大學生受到熏陶和影響, 實現對自身健康心理、健全人格、人文精神的塑造。如果說圖書館是開展校園文化的一個載體, 館員則是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 館員的職業道德、業務能力、知識結構和組織能力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探討和研究圖書館與校園文化, 有助于推動校園文化豐富多樣的開展。探討和研究圖書館與校園文化, 可以使圖書館更多地了解別的部門在校園文化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對圖書館的可能的需要, 從而與之積極配合, 提供文獻資源的支持, 共同把校園文化活動推向前進。探討和研究圖書館與校園文化, 對高校圖書館的建設, 對校園文化的發展, 對學校良好風氣的形成, 對學生的成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摘要:高校圖書館是學校文獻信息傳播中心, 是為廣大師生服務的文化教育機構。高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探討和研究高校圖書館與校園文化的關系, 對高校圖書館的建設, 對校園文化的開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 鞏梅.淺談高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大學圖書館學報, 2002, 5.

圖書館與圖書館事業范文第6篇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移動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

摘要:通過網站訪問方式調研了當前高校移動圖書館的建設情況,并就移動圖書館在我國高校的應用現狀和發展進行系統分析,提出了高校移動圖書館的發展對策和對今后的發展展望。

1.1調查基本情況

目前國內已有多家高校圖書館開通了移動圖書館服務,筆者以985高校、211高校和其他省屬普通高校為調查樣本,結合地域經濟發展特點,在每個地域范圍內隨機抽取這三大類高校移動圖書館的建設情況,以是否在其圖書館網站上掛載移動圖書館鏈接地址為調研標準(如表1所示)。

1.2高校移動圖書館的業務功能

在隨機抽取和訪問過程中,我們發現高校圖書館從數據提供商引入移動圖書館產品的居多,大多是超星集團和書生公司的移動圖書館解決方案。以書生公司的移動圖書館為例,在瀏覽訪問過程中發現,這些現成的解決方案在館藏目錄查詢方面,直接集成OPAC系統,包括匯文、aleph、金盤、interlib、innopac和sirsi等館藏自動化系統。館藏檢索結果與原有檢索方式的完全一致,并應用了LBS技術增加了館藏排架位置視圖功能;智能識別和認證用戶設備,能自動適配用戶的終端界面,并提供自定義界面的功能。在期刊論文、學位論文和電子書查詢方面,提供了原版圖片、文本和發送到郵箱等方式的閱讀,并能兼容多種文件格式。在文獻閱讀時,還提供文獻推薦、文獻評論、文獻批注和批注分享、文獻收藏和訂閱等功能。

而在自主開發移動圖書館網站的高校中,如清華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他們都是在數字圖書館原有業務基礎上擴展在移動互聯網環境的信息服務能力,包括在線書目查詢、催還、預約、續借、即時通知等服務,均是通過短信服務平臺向用戶提供圖書館的業務功能服務。

1.3高校移動圖書館的使用成效

自引入移動圖書館以來,很多高校拓展了信息資源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服務途徑,通過短信息服務和WAP服務兩種途徑提升了圖書館在智能終端上的信息服務能力。尤其在館藏目錄查詢、期刊、電子書、學位論文和報紙等信息資源方面,除了保持原有的圖書館服務功能外,還更加注重了與用戶的社交互動。如書生移動圖書館提供“云筆記”功能、檢索和瀏覽歷史及收藏的存儲,用戶在閱讀文獻時可以評論、推薦和批注,并能便捷地與其他人分享。

2當前國內高校移動圖書館存在的問題

2.1未能區分手機圖書館和移動圖書館的概念定位

手機圖書館并不等同于移動圖書館,將圖書館的一些服務功能延伸到手機這類移動通信設備上實現,就可以稱為手機圖書館 。但是手機的體積不可能無限增長,它的輸入方式從鍵盤、觸摸再到語音、圖像識別也就達到了想象力的上限了,現在很多信息服務依然受制于屏幕大小和輸入的流暢性。但是移動圖書館則涵蓋廣泛,與用戶的訪問終端種類無關,只要能瀏覽網頁并訪問到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各類移動終端,而不以用戶終端設備來定義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模式。只是說智能手機這個移動終端在圖書館用戶群體中非常普遍。只有帶著這樣的區分,我們才能更加準確地把握移動圖書館用戶使用特性,挖掘特定用戶群訪問移動圖書館信息資源的使用特點和瀏覽行為路徑,不斷提高高校移動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質量和用戶黏性。

2.2移動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的關系定位不清晰

移動圖書館是依托于原有豐富的館藏數字資源,延伸了數字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拓寬了用戶獲取信息服務的途徑,提高了數字資源的利用率,強化了“移動性閱讀”的特點,但本質上還是提供給用戶所需的信息服務。移動圖書館不能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數字圖書館,它必須建立在數字圖書館豐富的數字館藏基礎之上才能對外拓展信息服務能力,它是數字圖書館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中資源服務模式的有益補充。移動圖書館網站對于獲取信息服務的用戶來說,整個獲取信息的過程呈現“碎片化”的閱讀和即時性速讀的特點,由于在與傳統PC使用特點不同的移動智能終端設備上獲取信息資源,受到了屏幕變小、網速慢的局限,容易影響到用戶的信息搜索體驗,用戶的社交化及個性化信息需求得到滿足非常有限,由此帶來了高校移動圖書館使用率的降低。因此,清晰定位移動圖書館在整個數字圖書館建設的關系顯得尤其重要。

2.3移動圖書館尚缺乏足夠的用戶研究

高校移動圖書館的建設模式中,由于技術力量、人員和資金等因素的影響,自主開發相對較少,都是從數據庫商引進或者外包給軟件公司進行開發設計的。在投入使用時,大多數高校圖書館缺乏對移動圖書館的使用者進行用戶偏好研究,提供的信息服務資源與數字圖書館的種類和數量相當,還停留在“資源的一站式搜索、導航和全文獲取服務”的理念上,未能全面調研和考查用戶“碎片化時間”閱讀特征帶來的資源服務需求變化,用戶二次訪問率較低,根據有關文獻的論述,這個情況不局限于高校圖書館。另外,根據2012年高等教育版《地平線報告》的預測,未來5年的高校用戶隨時、隨地獲取信息的需求不斷增強,在輕松、及時地訪問網絡上信息的同時,出于社交互動的信息行為習慣,他們更加關注所獲取資源相關最新的用戶分析和評論。這些特征必然成為移動圖書館用戶研究的核心領域。因此,加強移動圖書館用戶信息需求研究,尤其要關注用戶的移動閱讀特點和移動社交互動需求等方面的用戶研究,對于移動圖書館的推廣和提升服務質量大有裨益。

2.4把網站界面設計等同于用戶體驗設計

提升移動圖書館的用戶體驗越來越受到圖書館學界的關注。在用戶的智能終端設備上,網站界面的優美和美觀可以給用戶帶來充分的信息搜索體驗過程,一次良好的信息搜索過程可以提升用戶對于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忠誠度。然而,網站界面設計只是用戶體驗中的一部分,移動圖書館的用戶體驗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還包括了網站可用性和移動社交等方面。網站可用性指的是訪問該移動圖書館時,流量費用、瀏覽速度和在用戶智能終端設備上的表現能力等,而移動社交,指的是能否及時與其他用戶分享、是否提供搜索歷史的云存儲方式及得到信息幫助的及時交互等服務。只有涵蓋了這些移動互聯網的用戶需求特征,才能更好地契合和提升高校移動圖書館用戶體驗質量。

3高校移動圖書館的發展對策

3.1加強高校移動圖書館的用戶信息需求研究

不論是從數據商引進的網站平臺還是自主開發的,移動圖書館都需要加強用戶的信息需求研究,定期開展移動圖書館的用戶問卷調查,關注用戶訪問移動圖書館各項信息服務獲得的使用體驗和感受,挖掘用戶在移動圖書館信息環境內的社交互動和個性化需求,這樣才能持續和系統地對用戶需求和使用體驗進行動態跟蹤,有利于豐富和完善移動圖書館的各項信息功能模塊,進一步提升圖書館整體的信息服務質量,增強移動圖書館平臺的用戶黏性。

3.2定期開展移動圖書館的讀者推薦

可以通過高校圖書館網站、微博平臺、學校論壇或者微信公眾平臺等信息平臺來開展移動圖書館的讀者推薦,結合各種圖書館培訓或者講座的活動宣傳移動圖書館,也可以定期開展移動圖書館的使用培訓和有獎問答,提高移動圖書館的使用率。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用戶閱讀特點的變化,對讀者移動閱讀使用的移動設備、時間、地點、目的、獲取資源的途徑、對移動閱讀的態度、影響因素及圖書館提供服務內容等方面系統地進行了調研,掌握移動圖書館在教師、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和??粕扔脩纛悇e的使用特點,結合他們的學習和科研需求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學歷層次開展讀者推薦。

3.3根據業務功能需求增強移動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能力

為不斷提升高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能力,拓展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信息服務能力途徑,提高高校移動圖書館用戶的黏性,移動圖書館可以根據業務功能的需求進行移動圖書館平臺的移植和服務創新。例如可以嘗試引入VNS(vertical networking service)垂直網絡服務,用戶基于共同的興趣愛好或專業定位而擁有穩定的共同話題,此平臺上構建的關系也比一般社交網站更能穩固。圖書館可以借此提供館藏資源與具體學科服務的內容定題服務,架構具有主題特色的交流平臺,滿足傾向此類主題的用戶需求,讓用戶容易獲取本學科的大量信息,又可以感受到圖書館數字資源的條理化和專題性。

3.4不斷完善移動圖書館的用戶體驗質量

移動圖書館作為移動互聯網下的圖書館信息服務的一種新模式,用戶使用各類智能終端尤其是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用戶體驗的質量較高,來自于用戶在用戶界面或者信息服務內容上的各種反饋,移動圖書館的管理者要系統收集和反饋,不斷在平臺升級中提升用戶體驗質量。積極探索將信息推送服務、二維碼(QR)、地理位置服務(LBS)、增強現實服務、有聲導引(Audio tours)和社交網絡服務(SNS)等移動終端開發新技術應用到移動圖書館平臺上,也可以針對移動終端本身有攝像頭、語音通信、短信、 GPS定位、近場通信功能等特征,研發以前數字圖書館上沒有做到的服務。在用戶瀏覽和獲取信息資源的同時得到非常豐富的用戶體驗。

4高校移動圖書館的展望

當前高校圖書館都在積極引入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移動圖書館平臺或者自主開發,整合本館已有的數字資源服務于師生的科研和學習。雖然自主開發容易帶來實施速度慢、技術難度大、難以攻克等不足,引入第三方提供的平臺也會帶來服務模式單一化、固定化,受第三方系統設計限制不易開發個性化服務等缺點,但是,未來高校移動圖書館將會朝著提升移動圖書館用戶體驗質量、不斷完善個性化服務,擴展各類業務服務功能,從而延伸了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服務范圍,提高了整個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競爭力。

參考文獻:

[1]Krista Rafanello.New Study Shows Library Users Want Access to Mobile Offerings Full details in Library Journal’s Patron Profiles: Mobile Device,Mobile Content,and Library Apps[J].http://c0003264.cdn2.cloudfiles.rackspacecloud.com/PatronProMobilePRFinal.pdf

[2]New Media Consortium. NMC Horizon Report 2012: Higher Ed Edition[EB/OL].[2012-09-24].http://www.nmc.org/horizon-project/horizon-reports/horizon-report-higher-ed-edition

[3]Lisa Carlucci Thomas.The State of Mobile in Libraries 2012[OL].http://www.thedigitalshift.com/2012/02/mobile/the-state-of-mobile-in-libraries-2012/

[4]史艷芬,陳欣.同濟大學移動圖書館服務的推廣實踐[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12(1):5-9.

(編校:嚴真)

上一篇:石羊河流域生態治理范文下一篇:我國燈具行業的現狀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