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遼寧省省情范文

2023-10-06

遼寧省省情范文第1篇

簡略幾組數據便可清晰領略到新中國成立60余年來的巨大變化和發展。 1.GDP年均增長8.1%,由低收入國家躍升至中等偏下收入國家,1952年至2008年,扣除價格因素我國GDP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長,經濟總量增加77倍,位次躍升至世界第三。

2.城鄉居民儲蓄增加2.5萬倍,人民生活由貧困邁向總體小康,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44元提升到4761元,2008年底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達21.8萬億元,比1952年底增加2.5萬倍。

3.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由2.5億減為1479萬,減貧成效卓著,1978年全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仍有2.5億左右,約占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到2007年末,減少為1479萬,貧困發生率降至1.6%。聯合國和世界銀行認為,近25年來全人類扶貧事業成就中,三分之二應歸功于中國。

4.財政收入增長1104倍,有效提高了政府宏觀調控能力,1950年國家財政收入只有62億元,到1978年上升到1132億元,到1999年達到11444億元,進入新世紀,財政收入連續跨越新臺階,2009年達到68477億元,比1950年增長了約1104倍。

5.糧食產量增長4.69倍,不僅解決了吃飯問題而且支撐工業化進程。2009年我國糧食產量比1949年增長4.69倍,達到53082噸;2008年豬牛羊肉類產量達到5337萬噸,而1952年只有339萬噸。

6.粗鋼年產從16萬噸到5億多噸,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2009年,我國粗鋼產量由1949年的16萬噸增長到5.678億噸。紗產量由32.7萬噸增長到2405萬噸。我國由一個只能制造初級工業產品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根據聯合國資料,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額由1995年的5.1%上升到2007年的11.4%。在22個工業類中,我國制造業占世界比重在7個大類中名列第一,有15個大類名列前三。

7.對外貿易增長2500倍,從封閉半封閉走向全方位開放。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貿易額約10億美元;到2009年,我國日均貿易額就達70億美元,60年間我國年貿易額猛增2500倍。如今,中國已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

8.城鎮化率從10.6%提高到45.7%,走向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僅為10.6%,城鄉之間處于嚴格的分割狀態。改革開放依賴,城鎮化進入加速發展時期,2008年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到45.7%,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9.文盲率降至6.67%,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人口80%以上是文盲,學齡兒童入學率只有20%左右,2008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23.3%,高中毛入學率達74%,初中毛入學率達98.5%。小學凈入學率達99.5%。文盲率降至6.67%;2008年高中階段在校生人數4546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2057萬人。

10. 科技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2008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4570億元,占GDP的1.52%,比1991年提高0.87個百分點,科技成果大量涌現。

11.居民平均預期壽命由35歲提高到73歲,公共衛生體系初步建立,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村地區缺醫少藥,人民健康水平低下。經過60年建設,我國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體系初步建立,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1949年全國每千人擁有億元,衛生院床位數為0.15張,2008年未達到2.8張,居民平均預期壽命由1949年的35歲提高到2005年的73歲,在世界同等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中居于領先地位。

二、黨情

通過從一大到十八大90多年的發展脈絡,便可領略到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成為世界第一大執政黨的發展變化。

一大1921.07.23上海

確定黨的名稱:中國共產黨;確定黨的綱領: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12名代表來自七個地方,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

二大 1922.07.16 上海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提出“兩步走”計劃;通過第一部《黨章》。

三大 1923.06 廣州

決定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建立共同合作統一戰線。 四大 1925.01 上海

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 五大 1927.04 武漢

同年8月在漢口召開了著名的八七會議,批判了大革命后期以陳獨秀為代表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六大 1928.06 莫斯科

集中解決了兩大問題:一是在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問題上,指出現階段的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二是在革命形勢和黨的任務問題上,明確了革命處于低潮,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

遵義會議 1935.01 遵義

解決了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七大 1945.04 延安

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的政府報告,總結了黨的三大優良作風;理論聯合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

七屆二中全會 1949.03 西柏坡

標志著黨的工作中心的轉移,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革命轉變,提出黨的建設為題,毛澤東提出兩個務必:在革命勝利后,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八大 1956.09 北京

做出把黨和國家的中心由革命轉到建設上來,指出黨在新時期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九大 1969.04 北京

提出所謂“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的錯誤理論。

十大 1973.08 北京

十一大 1977.08 北京

宣告歷時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結束,次年12月召開了著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糾正了“左”傾錯誤,把黨的重心由階級斗爭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提出改革開放的重要思想。

十二大 1982.09 北京

鄧小平提出的關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是十二大的指導思想會后,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建速度推向全國。

十三大 1987.1 北京

闡述了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進本路線。 十四大 1992.1 北京

科學概括和系統闡述了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提出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指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設社會市場經濟體制。

十五大 1997.09 北京

收藏使用“鄧小平理論”這個科學稱謂,住處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提出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十六大 2002.11 北京

樹立“三個代表”重要愿想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

十七大 2007.1 北京

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

十八大2012.11.8北京

對全面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戰略部署,進一步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繼續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繼續改善人民生活,推進人民福祉,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三、貴州省省情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東毗湖南省、南鄰廣西自治區、西連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慶市,國土面積17.6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國土面積的1.8%,2009年常住總人口為3900萬人,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的內陸省份。

近年,貴州經濟繼續保持較快速度的增長,2010年,全省生產總值4593.97億元人民幣,增長12.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30.33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1800.06億元,增長16.6%,其中工業增加值1516.87億元,增長15.7%,第三產業增加值2163.58億元,增長12.1%,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貴州逐步實現了國民經濟總量增長從主要由第一二產業帶動轉為第二三產業帶動逐步的改變,形成了以電力、煤炭、飲料、煙草、醫藥等產業為支撐,特色優勢產業為依托,高端技術產業為先導的特色工業體系,以旅游業、科技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電信產業等為重點的服務業體系。

201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86.28億元,比上年增長30.0%。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2699.86億元,增長29.0%。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增長25.5%,更新改造投資增長24.8%。房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49.9%。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82.68億元,比上年增長18.9%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

費品零售額1206.82億元,增長19.0%;住宿業11.68億元,增長16.6%;餐飲業141.50億元,增長15.2%。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31.3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6.0%其中,進口總額12.19億美元,增長28.5%;出口總額19.19億美元增長41.3%。全年新投外商投資企業37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9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倍。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同金額3.24億美元,增長97.2%;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2.20億美元,增長60%。

四、貴陽市市情

貴陽作為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貴州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工業基地及商貿旅游服務中心,“貴陽”因位于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已有400多年歷史,古代貴陽盛產竹子,以制作樂器“筑”而聞名,故簡稱“筑”,也稱“金筑”,別名“林城”、“筑城”。

貴陽市土地總面積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積的4.56%,全市轄六區一市三縣,一個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2009年末全市總人口(常住半年及以上)為396.79萬人。

2009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902.61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252.05億元,地方財政支出168.98億元。貴陽市始終把解決民生問題擺在突出位置,每年財政支出中涉及民生的支出都占50%以上,“貴陽避暑季”生態旅游品牌效應凸顯,生態型工業經濟的發展后勁明顯增強,產業生態化格局漸顯。三次產業結構為5.5:44.6:49.9,全市第三產業比重連續三年高于第二產業,形成了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貴陽市地處東經106° 07′ 至107°17 ′,北緯26°11′至26°55′之間,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24℃,年平均氣溫15.3℃,與地球平均氣溫接近,適宜人類居住與多種植物生長,貴陽涼爽的氣候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氣候宜人數貴陽”的美譽。2007年8月,中國氣象學專家組向貴陽頒發了“中國避暑之都”匾額。

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占全市國土面積的85%,形成了峰林、溶溝、峽谷、溶洞為一體的絢麗景象,是名符其實的公園城市,從花溪、天河潭、南江峽谷到息烽溫泉,到處是景點,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

森林覆蓋率達41.78%,已經形成“森林圍城、森林綠城、森林護城、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生態大格局。2004年,國家林業局授予貴陽市中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森林的高覆蓋率使貴陽市空氣含氧量充沛,空氣質量優良率在95%以上,總長達374公里,總面積達228.51萬畝的一環林帶和二環林帶,就像環繞在貴陽周邊的兩條綠色項鏈;而城市周邊的幾個森林公園和正在建設中的林帶主題公園,就像點綴在項鏈上的珍珠,環城林帶提供了富足的負氧離子,平均每立方厘米達到2700個以上,超過正常值的幾倍,居全國各著名景區的前列,可謂“天然氧吧”。

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鋁土、磷、煤等50多種。其中鋁土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的五分之一,開陽磷礦是全國三大磷礦基地之一,清鎮煤炭儲量大。

貴陽居住著漢、苗、布依、仡佬等51個民族,這是一個多民族和諧相處的大家庭,長期以來,貴陽市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勞智慧創造著燦爛的民族文化,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多民族生態文化,形成了五彩繽紛、

百花齊放的民族文化“大觀園”。

2007年底,貴陽市作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決定,確定了貴陽生態文明城市的基本內涵和戰略目標:生態環境良好,生態產業發達,文化特色鮮明,生態觀念濃厚,市民和諧幸福,政府廉潔高效。

為了把貫徹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納入法制化軌道,貴陽制定了《貴陽市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條例》,這是國內首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地方法規;貴陽還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生態文明城市指標體系和檢測辦法,從生態經濟、生態環境、民生改善、基礎設施、生態文化、廉潔高效6個方面來衡量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成效。

貴陽市把解決民生問題擺在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突出位置,保護“兩湖一庫”,實施“暢通工程”、打擊“兩搶一盜”,縱深推進“三創一辦”,

件件關乎群眾生活,與此同時,貴陽通過實施“綠色工程”、“藍天工程”、“碧水工程”、“寧靜工程”四大工程來美化人居環境,“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風貌得以充分體現。

遼寧省省情范文第2篇

一、地理位置

福建地處中國東南沿海,位于北緯23。31′~28。18′,東經115。50′~120。43′之間。北界浙江,西鄰江西,西南與廣東相接,東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省相望,連東海、南海而通太平洋。全省東西最大寬度約480公里,南北最大長度約530公里,土地面積12.14萬平方公里。就海上交通而言,福建是中國距離東南亞、西亞、東非和大洋洲較近的省份之一,歷來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重要門戶。

二、地貌山脈

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由西、中兩列大山帶構成福建地形的骨架。兩列大山帶均呈東北-西南走向,與海岸平行。

蜿蜒于閩贛邊界附近的西列大山帶,由武夷山脈、杉嶺山脈等組成,北接浙江仙霞嶺,南連廣東九連山,長約530多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是閩贛兩省水系的分水嶺。山帶北高南低,有不少1500米以上的山峰,主峰黃崗山,位于武夷山市境內,海拔2158米,是中國東南沿海諸省的最高峰。山帶中,有不少因斷層陷落或古老河谷被抬升而形成的埡口,通稱為“關”、“隘”、“口”,自古為福建與江西、浙江陸上的天然通道和軍事要沖。 斜貫福建省中部的閩中大山帶,被閩江、九龍江截為三部分。閩江干流以北為鷲峰山脈;閩江與九龍江之間稱戴云山脈;九龍江以南為博平嶺。山帶中段的山勢最高,山體最寬。德化境內的戴云山主峰,海拔1856米,為閩中大山帶最高峰。

原先的古海灣,由于河海的交互堆積,形成沖積、海積平原。著名的福州平原、莆田平原、泉州平原、漳州平原,總面積1865平方公里,是福建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

三、地質與土壤

福建位于華南褶皺系東部。泥盆紀前處于地槽階段,奧陶紀末開始轉為準地臺階段,早侏羅世以來又進入瀕太平洋大陸邊緣活動帶階段。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中,形成多種類型的沉積建造,多旋回的構造運動,多期次的巖漿活動,多期的變質作用,構成復雜的構造,它們主要呈北東向延伸。

其構造單元劃分為:閩西北隆起帶、閩西南坳陷帶、閩東火山斷坳帶三個一級構造單元。另外是若干個隆起和坳陷和斷陷二級構造單元。在二級構造單元內,又可依據其所形成的主要褶皺,劃分為一系列復式背斜和復式向斜。

根據全國和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分類系統,福建土壤劃分為:鐵鋁、初育、半水成、鹽堿、人為5個土綱,赤紅壤、紅壤、黃壤、石質土、紫色土、石灰(巖)土、新積土、風沙土、潮土、山地草甸土、濱海鹽土、酸性硫酸鹽土、水稻土等13個土類,26個亞類。

福建地跨中、南亞熱帶,兩個地帶的代表性土壤系紅壤和赤紅壤,其分界線大致是:東北自福清縣的???,經該縣的宏路,莆田縣的常太,仙游縣的榜頭,永春縣的五里街,安溪縣的官橋,華安縣的仙都、城關,南靖縣的和溪,西南迄平和縣的九峰與廣東相接。紅壤與赤紅壤之間,并沒有一條截然明顯的界線,而是以過渡的形式存在。界線基本從戴云山脈東南麓展布。由于山麓分布著許多自西向東或自西北向東南敞開的河谷或斷裂谷地,有利于東南季風的濕熱氣流順河谷直入,因而赤紅壤也相應沿河谷深入,與紅壤形成鋸齒狀交錯分布。

同時,福建是一個多山的省份,丘陵山地的海拔大多在250~1000米之間。

四、海域港澳

福建海域廣闊,面積13.6萬多平方公里,超過陸地面積。海岸線北起福鼎的沙埕,南至詔安的洋林,長達3324公里,僅次于廣東省。其海岸線曲折程度,名列全國之冠。

曲折的海岸形成了眾多的港灣。全省有大小港灣125個,其中較大、較重要的,自北而南有沙埕港、福寧灣、三沙灣、三都澳、羅源灣、馬尾港、興化灣、湄洲灣、后渚港、廈門港和東山港等。這些海灣一般水深港闊,不凍不淤,口外有島嶼屏護,兩側有半島或岬角環抱,形成“口小腹大”的天然良港。其中以廈門港、福州馬尾港、湄洲灣的秀嶼港和肖厝港、

寧德三都澳、東山港條件最為優越。

五、氣候條件

福建省處于北緯2331′~2818′之間,靠近北回歸線,屬于典型的亞熱帶氣候。全世界亞熱帶氣候的共同特點是氣溫較高,氣候干燥。而福建背山面海,山清水秀,森林茂密,橫亙西北的武夷山脈,像屏障般擋住北方寒冷空氣入侵,海洋的暖濕氣流可以源源不斷輸向陸地,這就使得福建大部地區冬無嚴寒,夏少酷暑,雨量充沛,形成暖熱濕潤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其主要特征:一是季風環流強盛,季風氣候顯著。氣候的回暖和轉涼,四季的開始和結束,都隨季風環流活動而轉移。二是冬短夏長,熱量資源豐富。全省無霜期在250~336天之間,多數地區接近或超過300天,與兩廣和臺灣相近,具備優越的三熟制氣候條件。三是冬暖,南北溫差大;夏涼,南北溫差小。四是雨、干季分明,水分資源充沛。五是地形復雜致使氣候多樣。六是災害天氣頻繁。水、旱、風、寒歷年可見,氣候偏離常態是經常的。水災主要是霉雨型洪澇和臺風型洪澇。風災主要有三種類型,即臺風、大風、冷空氣活動造成的沿海大風和局地強對流天氣下的大風。旱有春旱、夏旱和秋冬旱之別。寒有倒春寒、五月寒、秋寒和隆冬寒四種。

福建境內,以福州-福清-永春-漳平-上杭一線為界,可分為中亞熱帶和南亞熱帶。福建山地,地形復雜,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地方性氣候,而且氣候的垂直變化也比較顯著。一些較高的山地(如黃崗山等),除山麓基帶屬于中亞熱帶外,隨著高度上升,就會出現北亞熱帶、暖溫帶,甚至中溫帶氣候,降水量也隨著高度不同發生變化。復雜多樣的氣候,形成不同的生態環境,為各種生物的生息繁衍,為發展豐富多樣的農、林、副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福建植物種類繁多,計有5000多種,而且生長快,長勢好。以人工營造杉木為例,便可見福建氣候條件的優越:在中國南方10省中,福建杉木生長最快,20年左右便能成材。根據1973年普查資料,福建杉木成熟林每畝蓄積量為12.9立方米。閩西北的建溪、富屯溪和沙溪谷地,氣候暖濕,陽光不太強烈,風力較小,十分有利杉木生長,是福建杉木的主要產區。

福州以下沿海,屬南亞熱帶氣候,光熱條件較中亞熱帶優越,適宜發展亞熱帶水果和經濟作物。20世紀60年代,全省果樹共120種,種植面積140多萬畝。其中,龍眼產量居全國第一位;荔枝產量僅次于廣東,居全國第二位;香蕉產量居全國第四位;柑橘、菠蘿、柚子、枇杷等名果也聞名于世。經濟作物中茶葉、甘蔗的產量,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甘蔗單產和出糖率均居全國首位。福建南部的一些縣份,如詔安、云霄、漳浦、平和等,利用向南開口能避寒、避風的馬蹄形盆地,引種橡膠等熱帶經濟作物取得成功,所產橡膠基本上能滿足全省工業的需要。 資 源 礦產資源

福建省屬于環太平洋成礦帶中的重要成礦區之一,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已知礦產116種,其中金屬礦產53種、非金屬礦產63種,發現礦產地4836處(含礦床、礦點及礦化點)。截至1990年底,全省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80種,其中能源礦產2種,金屬礦產33種,非金屬42種,地下水及地下熱水、礦泉水3種。累計列入省礦產儲量表中的礦產地634處。全省已探明大型礦床51處,中型礦床81處,其中居全國前5名的礦產有19種。在已探明的礦產中,占重要地位的有鎢、鐵、錳、鉬、鈮、鉭、鉛、鋅、稀土礦以及葉蠟石、重晶石、高嶺土、石英砂,花崗石、螢石、石灰巖(含水泥灰巖、熔劑灰巖、化工灰巖)和煤等。其中優勢礦產資源有鎢、鉭、葉蠟石、螢石、石英砂、高嶺土、花崗石和重晶石。它具有明顯經濟優勢的礦產有鐵、錳、石灰巖、地下熱水和磚瓦粘土等,金、銀、銅、鉛、鋅、錫、稀土等礦產具有潛在的優勢。磷、石膏以及陸地上的石油、天然氣等為短缺的礦產。 植物資源

福建山地多林,是中國主要林區之一。1994年森林覆蓋率為52.4%,次于臺灣省,居全國第二位。林木以用材林為主,其次為毛竹。

福建省植物種類繁多,總數達5000多種。地帶性植被為常綠闊葉林,主要樹種有紅栲、

栲樹、格氏栲、苦櫧、大葉櫧、甜櫧、青岡櫟、石櫟、厚殼桂、肉桂、黃楠、紫楠、香葉樹、紅桂木、白桂木、榕樹、阿丁楓、蚊母樹、木荷、黃杞、石楠等幾十種。杉木是福建優良樹種之一,材質好,生長快,在建筑工業上有廣泛的用途。藤木植物也很豐富,主要種類有密花豆藤、花皮膠藤、倪藤、金纓子等。竹類有毛竹、麻竹、苦竹、蘆竹、綠竹、黃竹、青竹、剛竹、方竹等。此外,還保存有許多白堊紀和第三紀遺留下來的古老植物,如銀杏、金錢松、羅漢松、三尖杉、紅豆杉、建柏、鵝掌楸、長葉榧、鐘萼木等。為了保護珍稀樹種,福建已先后建立建甌萬木林保護區、南靖和溪季雨林保護區、三明莘口格氏栲保護區和武夷山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資源

福建省野生動物主要屬于東洋界動物區系,但由于高海拔的地方存在著跨地帶性氣候,所以一些古北界的動物也可以在福建省棲存。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各種野生動物有數千種,僅在脊椎動物方面,即有:獸類130種,占全國四分之一;鳥類540種,占全國二分之一;爬行類115種,占全國三分之一;兩棲類44種,山溪魚類幾十種;昆蟲類5000種以上,占全國五分之一。在各種野生動物中,屬國家明令保護的珍稀動物有獼猴、大小靈貓、黃腹角雉、紅嘴相思鳥等12種。屏南白巖溪一帶,每逢秋冬季節,有大量鴛鴦棲息其間,被譽為“鴛鴦之鄉”。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是福建省野生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過去中外生物學家在那里采集過許多珍稀動植物,發現過不少新種,因而以“模式標本采集圣地”聞名于世。 海洋資源

福建海區屬于亞熱帶海洋和大陸架淺海,是寒、暖流交匯的地方;據調查,閩東漁場浮游生物以硅藻占優勢,浮游動物以橈足類為主;閩南漁場浮游生物以藍藻和硅藻居多,浮游動物主要為糠蝦和橈足類。浮游動物豐富,吸引大量魚類匯聚,所以福建海區魚類資源豐富,此外,福建灘涂面積約有280萬畝,可作圍墾、養殖和曬鹽之用。 水力資源和水資源

福建瀕臨東海,海岸線曲折,全省沿??衫玫某彼娣e約3000多平方公里,可開發的潮汐能蘊藏量在1000萬千瓦以上,年可發電量約280億千瓦時,為國內潮汐能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福建河流眾多,共有24個水系、663條河流,總長度達12850公里,全省較大的河流有閩江、九龍江、汀江、晉江和木蘭溪,其中閩江長541公里,流域面積6.09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九龍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主流長258公里,流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汀江是閩西最大的河流,在廣東大埔附近注入韓江,全長285公里,流域面積1.47萬平方公里。福建地處豐水帶,年總降水量為2011億立方米,河水徑流總量平均每年為1.2萬立方米,加之山地坡度大,所以水力資源頗為豐富。據省水電部門資料,全省水能理論蘊藏量為1168萬千瓦,年可發電量916億千瓦時。其中可開發的,裝機容量在500千瓦以上水力地點1000處,總容量705萬千瓦,年可發電量320億千瓦時,居華東首位。 旅游資源

福建瀕臨東海,眾多的山脈、交錯的河流、茂密的森林、遼闊的海域,構成迥異于中國北方大平原的自然風光。福建旅游資源豐富而且獨特,奇山秀水美不勝收,文物古跡遍布八閩。武夷山、廈門鼓浪嶼-萬石巖、泉州清源山、福鼎太姥山、泰寧金湖、永安桃源洞-鱗隱石林、平潭海壇、連城冠豸山、屏南鴛鴦溪等9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景色奇異秀麗,其中武夷碧水丹山,“奇秀甲于東南”;鼓浪嶼素稱“海上花園”、“音樂之島”,萬石巖石奇巖怪,萬石植物園被譽為“綠色博物館”;清源山唐代就是游覽勝地,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稱;太姥山依山面海,石奇洞怪,人稱“海上仙都”。福州鼓山、福清石竹山、連江青芝山、寧德支提山、周寧九龍漈瀑布、東山風動石-塔嶼、龍海云洞巖、南平茫蕩山、將樂玉華洞等19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或以山勝,或以水名,或以洞聞,或山水俱佳,各有特色。以地貌形態分,有花崗巖型,多分布在閩東至閩南沿海一帶,如鼓山、萬石巖、清源山、石竹山等;巖溶型,如玉華洞、明溪玉虛洞、寧化天鵝洞、龍巖龍硿洞、鱗隱石林等,多集中在閩西到閩

西南一線;丹霞型,主要有武夷山、金湖、桃源洞、冠豸山等;火山巖型,有平和靈通巖、仙游菜溪巖、閩侯十八重溪、寧德支提山等;海岸島嶼型,如鼓浪嶼、湄洲島、平潭島、東山島等,平潭島還有典型的海蝕地貌。全省適合開辟為海濱浴場的沙灘長約300公里,已開辟東山馬鑾灣、廈門港仔后、石獅永寧、晉江衙口、平潭龍王頭、長樂下沙等10余處,總長20多公里。

福建還有許多秦漢至明清各朝代的名勝古跡。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隨后福州、漳州、長汀被列為歷史文化名城。省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其中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筑物4處,古建筑及歷史紀念建筑物10處,石刻及其他類2處,古遺址1處,古墓葬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167處。泉州洛陽橋、東西塔、老君巖坐像、九日山摩崖石刻,晉江安平橋,南安鄭成功墓,惠安崇武古城,泰寧尚書第,上杭古田會議會址以及東山銅山古城,漳浦趙家堡,永定土樓,南靖土樓等,還有朱熹、鄭成功、林則徐等眾多的名人故居遺跡,都是名聞遐邇的人文景觀。

福建宗教文化發達。西晉太康年間始有佛教寺院。唐宋時期,佛教興盛,尤以禪宗為著,禪門五宗的興起都與福建有密切關系。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的有14座,如閩侯雪峰寺、福州涌泉寺、福州西禪寺、福清黃檗山萬福寺、寧德支提寺、莆田廣化寺、泉州開元寺、晉江龍山寺、漳州南山寺、廈門南普陀寺等都是蜚聲海內外的古剎名寺,在臺灣及東南亞、日本等地有很大影響。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館”之稱,其中清凈寺有近千年歷史,是世界伊斯蘭教歷史悠久、保存完好的五大清凈寺之一;靈山圣墓是世界上除穆罕默德墓和阿里墓之外,現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蘭圣跡。晉江摩尼草庵是世界少有的摩尼教遺址。媽祖、陳靖姑、祖師公、保生大帝、廣澤尊王等主要民間信仰在海外也有廣泛影響,擁有眾多的信徒。

福州脫胎漆器與北京景泰藍、江西景德鎮瓷器并列中國傳統工藝品三寶;閩菜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花色品種有200多種,其代表名菜“佛跳墻”、“雞湯汆海蚌”等。福建民間戲曲中南音被稱為閩南“鄉音”,梨園戲、高甲戲和莆仙戲被視為地方戲的“活化石”。 人口狀況

由于福建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社會歷史背景,人口發展還具有自己的特征:

一是人口起落變化大,有時呈急升陡降態勢。福建歷史上曾出現兩次人口大的起落。第一次人口增長高潮是在唐宋時期,第二次人口大增長在清代,從雍正二年(1724年)到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 173年間增長了17.77倍,這是前所未有的直線上升;

二是人口的遷徙流動量大。歷史上福建人口遷移頻繁,宋代以前,以北方人口遷入為主;宋代以后,逐漸演變為向國外和臺灣省遷出人口為主。人口“大進大出”,促進民族融合,使福建成為全國著名的僑鄉和臺灣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三是人口增長速度比全國快。 建置與行政區劃

福建,福建省人民政府駐福州市,直轄福州、廈門2市,分設8個專區、67縣。 1994年,全省共設地級市7個,2個地區;縣級市15個,48個縣,18個區。 地 理

福建省地處祖國東南沿海。最南端是東山縣的兄弟嶼大柑山,北緯2332′,靠近北回歸線;最北端是浦城縣忠信鄉的無名坑,北緯2819′;南北緯度相差447′。最西點是武平縣東留鄉的南坑,東經11550′;最東點是福鼎縣臺山列島的門前嶼,東經12043′;東西經度相差453′。全省東西寬約540千米,南北長約550千米。陸域的北、西、南三面,分別與浙江、江西、廣東三省為鄰;東瀕東海,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省相望,兩省最近處相距僅70海里。

福建的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決定了福建的氣候屬于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光、熱、水資源比較豐富。

福建是全國陸域面積較小的省份之一,僅大于江蘇、浙江、寧夏、臺灣和海南等省區。全省陸域土地面積12.14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陸域土地總面積的1.26%。

福建東瀕東海,海域面積為13.6萬平方千米,其中200米等深線以內的近海漁場面積就有12.51萬平方千米,比全省陸地面積還大。有32個臨海的縣、市、區。岸線曲折,港灣眾多,近岸島嶼星羅棋布,海洋資源豐富多樣,為建設“海上福建”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

福建省具有三個自然綜合特征,即山多、海闊和亞熱帶氣候。 福建多山,向有“東南山國”之稱。

福建山地的排布很有規律。境內有兩列北北東走向的大山帶,一列為閩西大山帶,由武夷山脈組成,位于福建與江西交界處;另一列為閩中大山帶,由鷲峰山、戴云山脈和博平嶺組成,位于本省中部。這兩列山脈平均海拔約1000~1100米,寬約70~80公里,相互平行,綿延達500余公里,構成了山地的主體。地勢由山脊線向兩側漸次降低,地貌類型由中山、低山、高丘陵、低丘陵、臺地平原,作有規律的分布。但在閩西大山帶西側,因受邵武-石城深、大斷裂的控制,多形成懸崖陡壁。

在武夷山脈中,有許多與山脈直交或斜交的埡口,它們有的由斷層陷落而成,有的是古老的河谷。這種埡口,都以“關”、“隘”、“口”命名,是閩、贛兩省間和閩、浙兩省間的交通孔道和軍事要沖,也是冬季北方冷空氣入侵的通道。著名的有浦城縣的楓嶺隘,武夷山市的分水關和桐木關,光澤縣的鐵牛關和杉關,邵武市的黃土關,建寧縣的甘家隘,寧化縣的姑嶺隘,長汀縣的古城口及武平縣的黃土隘等。

福建多山對自然環境影響極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兩大山帶和海岸輪廓基本線的排布態勢,使福建氣候、植被和土壤的緯向地帶性分布發生明顯的偏向。也就是說,它們不像緯線一樣呈東西方向分布,而是呈北北東-南南西或北東-南西方向分布。福建境內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紅壤地帶與南亞熱帶季雨林-赤紅壤地帶的界線,大致在連江黃岐半島-福州-福清宏路-永春蓬壺-華安-永定下洋一線。

第二,兩大山帶及其中間長廊狀谷地所形成的馬鞍狀地形,對冬夏季風的運行有很大影響,從而導致氣溫、降水的地區差異。冬季,兩大山帶能重重阻擋北方冷空氣的入侵,即使冷空氣沿埡口侵入后,也因崎嶇地形的阻滯而迅速變性,寒勢大減,所以福建冬溫較同緯度的江西高;夏季,暖濕的海洋氣流源源不斷地向內陸輸送,由于山帶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全省降水量的分布明顯地呈現出“兩多兩少”,即沿海和海島地區因地勢較低,風力較大,水汽凝結的可能性較少,故降水較少,年降水量多在1100毫米左右,特別是閩東南沿海突出部和島嶼地區,臺灣海峽的“狹管效應”顯著,風速特大,降水量少,年降水量僅900~1000毫米。向內陸隨著地勢的上升,降水逐漸增多,至閩中大山帶東坡,年降水量達到1700~1800毫米,其中周寧、德化和南靖、平和是多雨中心;兩大山帶之間的長廊狀谷地,因處于背風坡,降水較少,年降水量在1500~1600毫米之間;到了閩西大山帶,因地形抬高,年降水量可達1800~2000毫米,武夷山市西部地勢全省最高,黃崗山(海拔2158米)一帶年降水量可達2200毫米以上,是全省降水量最多的地區。

第三,閩西大山帶是福建閩江水系、汀江水系與江西鄱陽湖水系、浙江新安江水系的天然分水嶺,也是閩江和汀江(下游為韓江)的發源地;閩中大山帶則是九龍江、交溪、晉江等的發源地。受地勢的影響和北西向斷裂構造的控制,河流多自西北流向東南注入海洋,支流因受北北東向構造的控制,流向多與干流呈直交或斜交,構成了典型的格子狀水系。福建的河流屬于山地性河流,河床比降大,流速快,加以水量充沛,故水力資源十分豐富,且有良好的筑壩建庫的地質地貌條件。

第四,福建山地丘陵面積大,而平原面積卻很小,沿海所謂“四大平原”,實際面積都不大,最大的漳州平原,面積不過566.7平方千米,且在平原內還有不少殘丘、孤山。平原面積小,山地面積大,制約了種植業的發展,但卻適宜于發展林業,而且山地也需要森林保護。 第五,福建的山間盆地自然條件一般較好,利于發展農業生產,而且可以根據層狀地形的特點發展立體農業。但從環境保護角度考慮,這里風力小,靜風頻率高,加以冬春多霧,并有逆溫層存在,對廢氣擴散極為不利,易引起大氣環境污染。目前許多城市,如三明、永安、

龍巖、漳平、邵武、南平等,多處于這種狀況。

福建海岸屬基巖海岸,岸線漫長而曲折,岸線長達3051.02公里,僅次于山東省,居全國第二位,岸線曲折率為1∶5.7,居全國第一位。

沙埕港、三都澳、羅源灣、湄洲灣、廈門港和東山港是福建省六大深水港灣。福建的港灣一般深度較大,兩側有半島和岬角環抱,形成“口小腹大”的形勢,風小浪弱,不凍,少淤,港域廣闊,掩護條件好,具有較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福建沿海島嶼星羅棋布,經統計,全省共有島嶼1546個,總面積1324.13平方千米,岸線長2811.75千米。較大的島嶼有海壇島、東山島、金門島、廈門島、江陰島和瑯岐島。島嶼緊靠大陸,近者相隔不過數百米,最遠的東引島距大陸也不過51公里。島嶼的高度相差很大,最高島嶼是大崳山島,海拔達524米。島嶼上海蝕地貌發育,尤以海壇島為最,海蝕洞、海蝕平臺、海蝕柱、海蝕崖、海蝕拱橋等比比皆是,奇秀多姿,具有很高的旅游價值。東山島“風動石”,迎風而動,堪稱一絕,已作為典型列入《地貌學》教材。

沿海斷斷續續分布著片片海灘,按其組成物質的差異,可分為沙質海灘和淤泥質海灘兩種。前者主要分布在閩江口以南的河口區南岸和迎風海濱,以長樂的梅花、文武砂、江田,莆田的石城、平海,惠安的崇武,漳浦的赤湖,以及平潭、東山等地出露較廣,其物質主要來源于閩江、九龍江等河流,以中、細砂為主,常有沙堤、沙嘴、沙壩等海積地貌發育,在此基礎上常發育成沙堆、沙丘、沙垅等風沙地貌;后者多分布于深入陸地的港灣頂部、河口附近及島嶼的背風坡較靜水的部位。大致以閩江口為界,以北多淤泥質海灘,以南多沙質海灘。 福建位于中低緯度,枕山面海,屬中亞熱帶、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這一氣候類型的特點是:氣溫較高,降水量多,風向、氣溫和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地域變化都較明顯;結合福建的地貌特點,氣候的垂直變化較為突出。

福建夏長冬短,氣溫較高。除海拔較高的山地外,全省各地年平均氣溫多在17℃~22℃之間,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多在28℃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多在6℃~13℃之間。全省各地日平均氣溫≥10℃的穩定積溫大多在5000℃~7700℃之間,北部武夷山區和鷲峰山區活動積溫則僅4500℃左右,是全省熱量最少的地區。 土地管理

福建省地處東南沿海,位于北緯2333′~2819′,東經11550′~12043′之間。陸地從南到北依次與廣東省、江西省、浙江省相鄰,東南隔海與臺灣相望,海岸線長,島嶼眾多。1997年,全省陸地面積12.14萬平方公里。境內多山,素有“東南山國”之稱。閩江從北向南貫穿福建中部地區。地處中南亞熱帶,西北部有山嶺屏障,可阻擋或減弱北方寒潮。東南部受海洋濕熱氣流影響,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征顯著。全年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7℃~21℃,平均無霜期240~330天,年平均降水量1400~2000毫米。山區林木茂盛,丘陵和平原適合作物生長,沿??砂l展海水養殖,是北回歸線附近的一塊“綠洲”。 人 口

一、福建從舊石器時代晚期起,就有人類活動。迄今發現的省內最早人類化石“清流人”,源于華南晚期智人,距今1萬余年。從東山海域、漳州北郊發掘的人類化石,其年代也在1萬年左右。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遍布福建境內各個流域。西周時期,福建為“七閩”之地。閩江下游曇石山文化遺址發掘的幾何印紋硬陶,建甌黃窠山出土的青銅大鏞鐘,武夷山的船棺崖葬,展示了福建先民創造的燦爛文明,幾可與中原相媲美。

由于福建的特殊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歷史社會背景,人口發展具有兩大特征:

一是人口起落變化大,有時呈急升陡降態勢。福建歷史上曾出現兩次人口大的起落。第一次的人口增長高潮是在唐宋時期,從唐建中(780~783年)到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440年間人口增長5倍,這一增長速度在當時是很快的。之后,從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到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268年間人口減少62.83%。第二次的人口大增長是在清代,從雍正二年(1724年)到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73年間增長了17.77倍,這是前所未有的直線上升,緊接著急劇下降到民國36年(1947年)的1105.73萬人,50年間減少58.79%,其下降的速度

是驚人的,呈急升陡降態勢。這兩次的起落與全國的情況有所不同,尤其是民國時期的大衰降與全國同期人口的增長,形成明顯的反差。

二是人口的遷徙流動量大。歷史上福建是個人口遷移頻繁的省份,宋代以前,以北方人口遷入為主;宋代以后,逐漸演變為向國外和臺灣省遷出人口為主。人口的“大進大出”,促進了福建的民族融合,使福建成為全國著名僑鄉和臺灣同胞的祖籍地。

人口移居海外,始于唐代。截至1990年,旅居海外的福建籍華僑和華裔約800萬,其人數僅次于廣東省,居全國第二位。

歷史上福建人口的流向,大體上遵循著這樣一條路線:中原人口大量遷入閩北和閩西山區,部分山區人口向沿海遷移,部分沿海人口又向海外轉移。

福建是以漢族為主、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畬族是福建的主要少數民族?,F在大部分聚居閩東北。其他人數較多的少數民族,有回族、壯族、滿族、苗族、蒙古族等?;刈逶缭谔拼瓦M入福建,分布于以泉州為中心的閩東南沿海,聚居形成晉江陳埭丁姓、惠安東園鄉白崎村為中心的郭姓回族村,和泉州、廈門、福州清真寺周圍的回族聚居點,他們的祖先與宋元時期入閩經商留居、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有血緣關系;邵武肖家坊鄉琢石大隊朱姓回族村的回民祖先,是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河北遷入的。蒙古族是元代入閩官兵的后代,70%聚居惠安涂嶺鄉小壩村,其余散居福州和漳州市區。滿族多集中在福州市和晉江、建陽、南安等地,他們是清初進駐福建的旗營官兵及其家屬的后代,長樂洋嶼、航城、琴江已成立滿族村。還值得一提的是:北方漢族入閩人口中有一支入遷閩西、閩南的漢族民系--客家,他們雖屬漢族,但在漫長歷史演變中,逐漸形成語言和生活習俗較為獨特的“客家文化”。

福建歷史上長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本上是手工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現代工業寥若晨星。主要集中在福、廈兩市,其余分布在沿海一些城鎮。

福建作為人口密集的一個省,人均耕地0.6畝,只有全國的一半,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福建農村人口比重大。 氣 象

福建省地處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一年中寒暖暑涼交替出現,干濕季分明。各地年平均氣溫在17~21℃。西部的武夷山、中東部的鷲峰山、戴云山、博平嶺,由于地勢高峻,終年成為低溫區,海拔在1402~1653米的七仙山、九仙山更低到12℃上下。1月平均氣溫自北而南大部地方在6~13℃,7月平均氣溫在27~29℃。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地方在1000~1800毫米,西北部的崇安一帶和東北部的周寧一帶以及南部的德化、龍巖、平和一帶為多雨中心,東南部沿海岸地帶、大陸突出部以及一些島嶼為全省最少雨地區。降水在一年中分布很不均勻,3~9月占全年總雨量的80%以上,而10~2月僅有20%。形成春至夏初常濕,秋冬常干,夏季旱澇兼有。 地 震

福建屬華南地震區,與地震活動強度大、頻度高的臺灣島隔海相望。福建最早的地震見于《晉書五行志》記載:“西晉武帝太康八年五月壬子,建安(今建甌縣南,作者注)地震。” 大致以閩清-德化-南靖為界,福建分為2個地震活動帶,東部屬東南沿海地震帶外帶,南延到廣東沿海和海南島,是華南地震區地震活動水平最高的地區。以北北東、北東走向展布,長約375公里、寬約80~90公里的長樂-詔安斷裂帶為主要發震構造。長樂-詔安斷裂帶與東西向構造及閩江、興化灣、晉江、九龍江等北西向斷裂交匯地區是強震發生的主要部位。 海 洋

福建是海洋大省,海域戰略地位重要,海岸線長達3051公里,居全國第三;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大于陸域面積;島嶼1545個,占全國總數1/6。

福建堪稱中國近代海洋科學的發祥地。近代海洋學諸分支學科,大多為在閩工作的科學家所引進,這些海洋學先行者,被國內學界尊為鼻祖。 福建海洋地質地貌

全省大陸岸線曲折率1∶5.6,居全國首位。海岸類型較多,基巖岸占20.4%,砂質岸占18.8%,

其中分布有玄武巖古火山口、全國沿海最大的陸連島砂洲及優質沙灘等。

福建是多海灣省份,在地質斷裂構造基礎上自北而南形成有沙埕、三沙、羅源、湄洲、廈門、東山等6個深水海灣。其中三沙灣地形險要,灣中有灣,港中有港,水道深邃,最大水深110米,堪稱為世界一流天然良港。

福建海區可劃分為閩東北海區與臺灣海峽。閩東北海區海底地形、地貌較簡單,總的趨勢自西向東漸深。臺灣海峽海底起伏不平,南淺北深。特別是南部的臺灣淺灘最淺處僅在10米以淺,個別甚至在低潮時露出水面。該淺灘分布有全國大陸架海底地形中罕見的水下砂丘密集群,還不斷發現人類及古動物遺跡、遺骨等,推測是遠古時期聯系閩、臺之間的古“陸橋”。 城鄉建設

遼寧省省情范文第3篇

一、填空題:

1、貴州東與( 湖南)交界,北與( 四川)和( 重慶)相連,西與( 云南 )接壤,南與(廣西 )毗鄰。

2、省情是一個省自然、( 地理)、( 政治)、 ( 經濟)、 ( 文化)等方面歷史、 現狀和發展規律的綜合反映,是一個多要素相互聯系、 相互作用、 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系統。

3、貴州是一個海拔較高,緯度較低、( 喀斯特)地貌發育的淺內陸山區。發育地貌出露面積占總面積的(61.9 )%。

4、貴州地貌屬于中國西南部的( 高原山地 ),平均海拔(1000 )米左右。境內地勢( 西高東低),可分為三級階梯,自中部向( 北東南 )三面傾斜,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第三級階梯平均海拔( 800 )米以下。

5、貴州最高地區是西部(威寧),平均海拔( 2166 )米;最低地區是東部( 玉屏 ),平均海拔( 541 )米;最高處是赫章( 韭菜坪 ),海拔( 2901 )米;最低處是( 東南部黎平水口河 ),海拔( 148 )米。

6、貴州氣候屬于(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降水豐富。年平均氣溫( 15 )℃左右。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銅仁 ),最高達( 42。5 )ºC;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威寧,最低達( --15。3 )ºC。年降水量( 850--1600 )毫米左右,雨水最多的地區分別是(苗嶺西段 )南坡的晴隆、丹寨和( 武陵山的 )東南坡,雨量最少的是( 赫章 )。

7、貴州河流以苗嶺為分水嶺,分屬( 長江 )和( 珠江 )兩大流域。苗嶺以北流域,包括( 牛 欄江橫江 )水系、( 赤水河綦江 )水系、( 烏江 )水系和( 沅 江 )水系。苗嶺以南流域,包括( 南盤江 )水系、( 紅水河 )水系和( 北盤江 )水系。

8、貴州省土地總面積為( 176167)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和丘陵占( 92。5)% 。在各類土壤中,( 黃壤 )面積最大。

9、貴州森林覆資源豐富。分布以(黔東南 )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盤水和安順。山地草地資源也較多。草山草坡最多的是(黔南和黔東南 ),最少的是( 貴陽和六盤水 )。

10、貴州成煤地質條件好,煤田分布廣、儲量大、煤種齊全、煤質較優。全省煤炭資源總量超過( 2400 )億噸,保有儲量居全國( 5 )。煤炭資源相對集中分布在( 六盤水和畢節 )。

11、貴州河網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產水模數高,水能資源十分豐富。水能總蘊藏量居全國(第六位 )。按單位土地面積占有量計算居全國( 第五位 )。

12、貴州的史前文化是以(觀音洞文化 )為代表的。

13、貴州隨唐時期的“土流并治”,表現為烏江以北實行(經制州 ),以南實行( 羈 縻州)。西部則接受中央王朝封號,成為( 藩國 )。

14、為了扭轉“大躍進”造成的被動局面,從1961年開始,貴州貫徹中央的“(調整 )( 充實 )( 鞏固 )( 提高 ) ”的八字方針,全面調整國民經濟。

15、1964-1978年貴州成為全國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國家投資近百億元建成了(航空)、( 航天)和(電子 )三大國防科技工業基地。

16、貴州的行政區劃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共設了( 4 )個地級市、( 3 )個自治州、( 2 )個地區、和( 88)個縣(市、自治縣、區、特區)。

17、人口的自然構成是依人口的生理屬性來劃分的,主要有( 性別 )和( 年齡 )。 20、國際上一般將( 65 )歲及以上人口稱為老年人口或老齡人口,一個國家的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或超過( 10% ),成為該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主要標志之一。

21、民族是指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 共同語言 )、( 共同地域 )、( 共同經濟生活 )以及表現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

22、第五次人口普查時,貴州省共有56個民族成分。世居民族包括漢、苗、布依、( 侗 族 )、土家、彝、( 仡 佬 )、( 水 )、白、回、( 壯 )、蒙古、畬、瑤、毛南、仫佬、滿、羌 等18個民族。全省總人口中,少數民族占( 37。85 )%。少數民族中人數最多的是( 苗 )。

23、貴州在建立民族民主政府的基礎上,逐步實現民族區域,目前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 )、彝、(仡 佬 )、( 水 )、回8個民族。全省共有( 3 )個自治州、( 11 )個自治縣和(253 )個民族鄉,覆蓋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 55。5 )%。

24、貴州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現在已建立的自治州是(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25、貴州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產業結構按三次產業的排序在1999年實現了由( 二 一 三 )向( 二 三 一 )的歷史性轉變。

26、貴州農村和農業經濟發展首先是在農村全面推行以( 包干到戶)為主要形式的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不斷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27、貴州的生產力布局各具特色,貴陽市以( 高新技術產業)、(航空航天工業 )、汽車、冶金、有色金屬、化工、煙草、食品、醫藥、電力、輕紡等為主,是(黔中)產業帶的核心;遵義市以( 航天)、電力、煤炭、( 冶金 )、有色金屬、化工、煙草、醫藥等為主,是( 名酒 )之鄉;六盤水市以(煤炭 )、電力、( 鋼鐵)、水泥等為主,是中國南方重要的(煤炭 )生產基地;畢節地區以煤炭、(電力)、( 化工)、有色金屬、輕工、煙草等為主,是貴州工業發展(較快)地區。

28、目前貴州共有2個國家級和10個省級開發區。國家級開發區是(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和(貴陽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省級開發區包括( 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 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黎陽高新技術工業園區 )以及白云、都勻、頂效、紅果、鐘山、凱里、大龍等經濟開發區。

29、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貴州工業經濟的所有制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目前正在形成工業以公有制為主體,以股份制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大力發展(國有資本)、( 集體資本)和( 非公有資本 )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格局。 30、貴州的工業布局主要分布在(黔中 )地區,以貴陽為中心,以遵義、安順、(六盤水 )、都勻、凱里為次中心,沿(黔桂 )、湘黔、( 川黔 )、貴昆鐵路干線展開,形成各具特色的6個工業區。

31、貴州工業產值雖然全國排名較后,但許多行業卻有突出之處:( 國防科技工業 )整體實力僅次于四川、陜西,居第三位,( 航空航天 )工業規模全國最大;是中國南方重要的(能源 )工業基地、三大( 磷礦和磷化工業 )基地之

一、十大( 有色金屬 )工業基地之一;有規模最大的( 鋁 )廠、鈦廠、釬鋼廠、鋼絲繩廠、錳系鐵合金廠、人造金剛石磨具磨料廠等,許多產品名列全國前茅。

33、貴州電力工業2001∽2004年以( 黔電送粵 )為主,實施“西電東送”戰略,水火并舉,建設了一批大型企業和輸電線路。

34、貴州水電主要分布在( 烏江)及其支流,呈梯級分布;( 南北盤江 )等河流也建有大中型水電站?;痣娭饕植荚?黔中 )、( 六盤水)和畢節地區。

35、貴州的化學工業主要布局在4個工業區,(貴陽 )以磷煤化工、橡膠、涂料工業為主;( 安順 )以重化工為主;( 遵義 )以化肥、精細化工為主;( 黔南 )以化學礦山開采、化肥工業為主。

36、貴州( 釀酒、特色食品 )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創造和總結出了一套獨特的生產工藝。生產技術還形成了絕招絕活。大大增強了市場的競爭能力。

37、貴州的交通運輸網絡已形成了以( 貴陽 )為中心,以( 高速公路 )、( 一級、二級 )公路、( 電氣化 )鐵路為骨架,縣鄉公路、支線鐵路、內河航運、民用航空相結合,連接渝、湘、桂、滇、川和全國各地,并輻射省內各地州市縣四通八達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和西南南下出海通道。

38、貴州的公路建設目前基本形成以( 貴陽 )為中心,以( 高速 )、 ( 一級 )和( 二級 )公路為骨架,橫連東西、縱穿南北的公路網。

39、目前貴州鐵路網絡已形成以( 貴陽 )樞紐為中心、( 六盤水 )樞紐為次中心,以( 電氣化 )為骨架,連接周圍( 5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東西橫貫連接華中、華東,南北縱接長江、南海,省內連接( 9 )個市(州、地)的格局,在西南地區起著重要的樞紐作用。

40、服務業可分為( 流通部門 )和( 服務部門 )兩大部分,具有龐大的產業群體。

41、貴州旅游網絡是西南地區旅游網絡的一個重要部分,并與華中華南相聯。貴州境外

東有( 張家界 )風景區、南有( 桂林山水 )、西有( 路南石林 )、北有( 長江山峽 ),旅游發展勢頭良好。

42、在城鄉規劃方面,貴州堅持“( 嚴格保護 ),( 統一管理 ),( 合理開發 ),( 永續利用 )”的原則,加強對城鎮和風景區的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

43、貴州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 協調發展 )的原則,小城鎮建設,突出重點,全面推進。

44、貴州文化構成形態復雜,文化的( 多元并存 ),( 共同發展 ),成了貴州文化的特殊現象。

45、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基本含義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 依法治國 )。

46、貴州省工商業聯合會是貴州省委、省政府聯系(非公有制經濟人士 )的橋梁和紐帶,是省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經濟 )的助手。

47、1996年國務院確定( 大連 )、( 寧波 )、(青島 )、( 深圳 )4個計劃單列市對口幫扶貴州。

48、中共貴州省委高度重視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認真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 )、( 榮辱與共 )”的方針。

49、中共貴州省委把( 黨風廉政建設 )和( 反腐敗斗爭 )作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一項重大任務來抓。

50、社會主義法制的中心環節是( 依法辦事 )。

51、貴州第一批“五個一工程”是指(一本好書 )、( 一篇好文章 )、( 一部好電影 )、( 一出好戲劇 )、( 一部好電視劇 )。

52、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貴州把( 生態建設 )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根本和切入點。

53、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現( 先富帶后富 ),最終達到( 共同富裕 )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給貴州的發展帶來了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

二、單項選擇題(請在列出的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

1、從面上看,全省最高處是:( C )

A、赫章 B、玉屏 C、威寧 D、黎平

2、從面上看,全省最低處是:( B )

A、赫章 B、玉屏 C、威寧 D、黎平

3、從點上看,全省最低處是:( D )

A、赫章韭菜坪 B、玉屏 C、威寧 D、黎平水口河出省處

4、貴州最大的河流是:( B )

A、綦江 B、烏江 C、南盤江 D、清水江

5、貴州省內危害最大的災害性天氣是( A )

A、干旱 B、秋風 C、凌凍 D、冰雹

6、貴州的氣候,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 D )

A、赫章 B、玉屏 C、威寧 D、銅仁

7、( B )是貴州自然條件的基本特點。

A、自然生態比較脆弱 B、喀斯特地貌發育 C、高原山地 D、盆地

8、貴州水資源豐富,居全國第( C )位

A、7 B、8 C、9 D、6

9、在貴州省總面積中耕地面積占( C )。

A、43.55% B、9.38% C、26.68% D、3.6%

10、春秋時期興起的夜郎國,其范圍主要在:( D )

A、廣西 B、云南 C、四川 D、貴州

11、貴州歷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在:( C )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12、貴陽市人民政府和貴州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時間分別是( B )

A、1949年的11月15日和11月22日 B、1949年的11月23日和12月26日

C、1949年的11月15日和12月26日 D、1949年的11月23日和12月16日

13、從( C )年起,國家開始制定和實施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逐步建立經濟建設的計劃管理體制。A、1949 B、1950 C、1953 D、1978

14、“一五”計劃時期,貴州的建設主要以( B )為重點。

A、工業 B、農業 C、商業 D、服務業

15、社會構成是依據人口的( D )來劃分的。

A、自然屬性 B、生理屬性 C、地理屬性 D、社會經濟屬性

16、貴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 B )

A、安順 B、銅仁 C、六盤水 D、黔東南

17、貴州水族主要分布在( C )

A、黔東南 B、黔西南 C、黔南 D、畢節

18、貴州少數民族大都通用漢語,但許多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語言,國家還幫助( A )創制了以拉丁文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A、苗族、布依族、侗族 B、苗族、侗族、仡佬族C、苗族、布依族、瑤族D、侗族、彝族、水族

19、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貴州農業實行優質高產綜合配套技術的集約化生產,在( C )年實現農村人口糧食生產基本自給的跨越。A、1978 B、1998 C、2000 D、2004 20、在1915年舊金山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的酒和茶分別是( B )

A、青溪酒和湄潭綠茶 B、茅臺酒和都勻毛尖 C、湄窖酒和鳳崗青茶 D、董酒和余慶苦丁茶

21、貴州是中國蕎麥的主要產區之一,其生產地主要集中在( C )

A、黔東南的河谷地帶 B、黔西南的峽谷地區 C、黔西北的高寒山區 D、黔東北的溫濕地帶

22、貴州經濟體制改革的探索,是從( B )開始的。

A、城市的企業改革 B、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責任制 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 D、農村合作社

23、貴州農業和農業經濟結構明顯變化,2002年與1978年相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變化是:( B ) A、農業下降,林牧漁業上升 B、農牧業上升,林漁業下降 C、農漁業下降,林牧業上升 D、林業上升,農牧漁業下降

24、貴州河網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產水模數高,水能資源十分豐富。水能總蘊藏量居全國( C )

A、第二位 B、第五位 C、第六位 D、第八位

25、貴州工業中利稅總額就居全省第一位的是( B )

A、釀酒工業 B、煙草工業 C、軟飲料工業 D、特色食品工業

26、在貴州所有的運輸方式中客、貨運輸量最大的分別是( B )

A、公路和鐵路運輸 B、鐵路和公路運輸C、鐵路和水路運輸 D、航空和鐵路運輸

27、建筑業屬于( B )

A、第一產業 B、第二產業 C、第三產業 D、跨第

二、三產業

28、貴陽郵政總局成立的時間是:( C )

A、1901年 B、1905年 C、1910年 D、1920年

29、到2003年貴州省下列不屬于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是( D )

A、黃果樹 B、紅楓湖 C、織金洞 D、花溪 30、1987年被列入“國際生物圈保留地網”的是( A )

A、梵凈山 B、赤水竹海 C、習水原始林 D、花溪公園

31、貴州國家級的風景名勝區有( C )個

A、10 B、11 C、12 D、13

32、貴州具有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最高,勞動就業崗位最多特點的產業是( C )

A、第一產業 B、第二產業C、第三產業 D、第二和第三產業

33、貴州清代最知名的區域文化是( B )

A、清明文化 B、沙灘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34、1907年周素園創辦的貴州第一張日報是( D )

A、《貴州日報》 B、《西南日報》 C、《筑報》 D、《黔報》

35、貴陽市解放的時間是( C )

A、1949年9月30日 B、1949年10月1日 C、1949年11月15日 D、1950年1月1日

36、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除了遵義會議會址、息烽集中營舊址,還有(C )

A、遵義紅軍烈士陵園 B、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塔 C、王若飛故居 D、黎平會議會址

37、貴州的第一所新式學堂是:( D )

A、 陽明書院 B、 沿河鸞塘書院 C、 貴陽師范學院 D、 經世學堂

38、( B )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社會上層建筑賴以建立的基礎。

A、文化

B、經濟

C、法律

D、哲學

39、 中共貴州省委確定每年( A )月為公民道德集中宣傳月。 A、3 B、4 C、5 D、6 40、( B )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基本組織形式。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

D、“一國兩制”

三、多項選擇題(在所列出的答案中有一個以上為正確答案,請選出)

1、研究和認識貴州省情需要要我們用哪些正確的觀點:(ABC )

A、系統的、全面的觀點 B、直接的觀點 C、用辨證的觀點 D、發展的觀點

2、認識貴州省情的目的和意義是( BCD )

A、是行政區劃的需要B、是實行科學決策的需要 C、是培養各級干部和教育各簇人民的需要 D、是實行對內對外開放的需要

3、貴州除下列(ABD )縣市以外,其地貌均為石灰巖等酸質巖石發育的喀斯特地貌。

A、赤水 B、雷山 C、黃平 D、榕江

4、貴州省主要的氣候災害有( ABCD )

A、干旱 B、秋風 C、凌凍 D、冰雹

5、貴州流域面積在10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 ABC )

A、赤水河 B、綦江 C、珠江 D、烏江

6、貴州自然的有利條件是:( ABCD )

A、多種土地資源與多種氣候資源相結合,有利于多種生物的繁衍生長 B、受地形影響,溝壑縱橫,河流較多,河床較陡,天然落差大,水能資源較豐富

C、在地質歷史上,經歷了活躍的地質構造運動,成礦條件優越 D、千資百態的巖溶奇觀,形成了獨特的自然風光資源

7、貴州自然條件的不利因素是:( ABCD )

A、自然生態比較脆弱

B、可耕地資源數量少,水資源貧乏,不利于發展耕作業 C、災害性天氣較多,對經濟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威脅較大 D、層巒疊嶂,河谷深切,極不利于交通運輸和通信事業的發展

8、貴州土地資源的特征是:( ABCD )

A、山地丘陵多、平地少,土地類型多樣。 B、喀斯特土地面積大,特征明顯。 C、山高坡陡,中低等土地比重大。 D、林牧地分布不平衡。

9、貴州水資源有以下特點( ABCD )

A、資源豐富 B、時空上分布不均勻 C、巖溶水分布廣、水量豐富D、地表天然水質污染大

10、貴州野生植物種類繁多,下列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植物有( BCD ) A、馬尾松 B、貴州蘇鐵 C、鐘萼木 D、珙桐

11、貴州是中國( BC )的三大產區之一

A、重晶石 B、鋁土礦 C、磷礦 D、黃金

12、代表中國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三種文化類型是:( ABD )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候度 C、盤縣的大洞遺址 D、貴州黔西觀音洞

13、貴州土司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BCD )

A、流官 B、世官 C、世土 D、土民

14、貴州清王朝統治時期,官府和地主勾結欺壓百姓,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先后爆發了( AD )

A、 乾嘉起義 B、順康起義 C、康乾起義 D、咸同起義

15、本世紀中葉,貴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爭,主要有:( ABC )

A、青巖教案 B、遵義教案 C、開州教案 D、安慶教案

16、鄧小平視察中國南方時提出的“三個有利于”是:( BCD )

A、有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B、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 C、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 D、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7、20世紀90年代,貴州開始制定和實施“三大戰略”,具體是指:( ABD )

A、科教興黔戰略 B、開放帶動戰略 C、計劃生育戰略 D、可持續發展戰略

18、貴州扶貧攻堅取得的明顯進展是( ABCD )

A、一批貧困人口陸續越過了溫飽線B、貧困地區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C、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后勁有所增加D、貧困區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和文化教育落后狀況有一定改善

19、普查的特點是( BCD )

A、全面性 B、一次性 C、周期性 D、全國性 20、貴州目前的2個國家級開發區是( AB )

A、貴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B、貴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C、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 D、黎陽高新技術工業園區

21、國家在貴州的重點生產力布局是( ABCD )

A、烏江流域以電力、煤炭、鋁、磷、錳為重點綜合開發區 B、以六盤水——攀西能源、冶金、化工為重點的產業開發區 C、南北盤江——紅水河以能源礦產為重點的產業開發區 D、建設南(寧)貴(陽)昆(明)網絡圈

22、貴州糧食種植面積居前三位的是( ABD )

A、水稻 B、玉米 C、小麥 D、薯類

23、大豆也是貴州的糧食作物,生產較為集中,產區主要有( AC )

A、遵義 B、安順 C、畢節 D、銅仁

24、貴州的烤煙與油菜所共同的主要產區是( CD ) A、六盤水市 B、畢節地區 C、遵義市 D、銅仁地區

25、貴州的鋁工業主要分布在( AB )

A、貴陽 B、遵義 C、安順 D、六盤水

26、現行計劃生育的主要內容包括( ABD ) A、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B、提倡一對夫婦生一個孩子 C、漢族和少數民族一樣 D、農村寬于城市

27、下列屬于貴州醫藥工業的特點是( BCD )

A、醫藥工業已跨入全國先進水平B、民族醫藥開發得到加強 C、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D、生產布局比較均勻而又相對集中

28、貴州郵政通信業的主要特點是( ABD )

A、面向市場,加快發展 B、以人為本,郵政服務程度提高 C、市場競爭激烈 D、依靠科技進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營造服務特色

29、貴州電信通信業的主要特點是( ABC )

A、多種信息傳輸服務網趨向互聯互通,通信基礎網絡現代化水平提高 B、電信市場出現激烈的競爭

C、電信通信業具有較好的電子通信設備制造基礎D、固定資產投資最高 30、貴州服務業的主要特點是( AC )

A、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最高 B、依靠科技進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C、勞動就業崗位最多 D、與工業化發展階段基本適應

31、金融業的行業分類包括( ABC )

A、銀行業 B、證券業 C、保險業 D、房地產業

32、下列哪些是貴州的特色食品( CD )

A、手扒羊肉 B、過橋米線 C、牛頭牌牛肉干 D、老干媽辣椒

33、下列屬于貴州民族民間文化的是( ABD )

A、地戲 B、花燈舞 C、反彈琵琶 D、泥哨

34、貴州教育發展的特點主要有 ( ABCD ) A、從本省的實際情況出發多種形式辦學 B、堅持全社會辦學的方向 C、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加強 D、發展潛力大

35、貴州目前的教育網包括( ABD )

A、基礎教育網 B、高等教育網 C、成人教育網 D、職業教育網

36、貴州科學技術發展的優勢和條件是( ACD )

A、貴州的自然資源比較豐富 B、有國家的重點投資支撐

C、有先進的國防科技工業及其設備和科技人員 D、經濟實力有所增強

37、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是( ABCD )

A、實現公民的思想道德修養、科學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觀念顯著提高 B、它堅持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民主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 D、實現安定團結、政府廉潔、全國各民族團結和睦、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38、貴州開展依法行政工作,具體要求執法人員( ABD )

A、持證上崗,亮證執法 B、加大對行政執法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力度

C、行政賠償由責任人自行賠償制度 D、對不具備行政執法主體資格的單位,取消其執法權

39、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全面啟動的工程項目有( ABCD )

A、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 B、“西電東送”工程建設 C、退耕還林和天然保護為重點的生態建設D、“南水北調”水利工程 40、貴州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目標包括:( BD )

遼寧省省情范文第4篇

黑龍江省“八大經濟區”:

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區、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區、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區、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

黑龍江省“十大工程”:

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程、老工業基地改造工程、重點工業項目建設工程、現代交通網絡建設工程、貿易旅游綜合開發工程、科教人才強省富省工程、生態環境建設保護工程、創建“三優”文明城市工程、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

哈爾濱“六大新興戰略產業”

生物產業規劃———哈爾濱市將以科技創新城和哈南工業新城為重點區域,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產業,打造“一極三園”生物產業的核心區。一級:指哈藥集團;三園:指利民、經開區和阿城新華三個生物產業園區。

民用航空規劃———抓住國家批準哈爾濱市建設國家民用航空產業基地的有利時機,依托哈飛集團、東安集團、

東輕公司等龍頭企業,加快提高哈爾濱市民用航空產業的產業集聚度,力爭建成我國最大、國際知名的民用直升機、通用飛機研制和營銷維修、航空發動機及傳動系統研制、航空用鋁鎂合金復合材料產業基地。

新材料產業規劃———逐步實現“兩基地、兩園區、多強點”的空間布局。“兩基地”,即在哈南工業新城區域內,實現集約化布局,建設國家批準認定的“哈爾濱國家民用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和“哈爾濱國家鋁鎂合金材料產業化基地”。“兩園區”,即在科技創新城區域內,打造江北新材料產業研發園和新材料產業示范園。“多強點”,即對歷史形成的分散布局的新材料優勢企業進行空間整合。

新能源裝備產業規劃———以哈南工業新城為載體,重點培育和發展以核電裝備、水電裝備、風電裝備、光伏產業為代表的新能源裝備產業,打造一批專業化產業園區,建設具有地域特色的LED產業技術創新示范基地和LED產品研發生產基地。

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加快建設航空電子、汽車電子、電力電子、電子傳感器等電子信息制造業的聚集區。 綠色食品產業規劃———立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資源優勢,依靠科技進步發展綠色食品工業,積極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名牌產品,增強綠色食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部門業競爭力。加快推進乳制品、飲料、啤酒、大豆加工、

肉類食品加工、糧食加工等重點產業發展,積極開展深度加工和綜合利用,延長產業鏈,提升產品檔次。哈爾濱“四大傳統支柱產業”:

裝備制造 醫藥行業 食品工業 化工

哈爾濱新目標:

哈爾濱新戰略:

遼寧省省情范文第5篇

一、填空題:

1、貴州東與( 湖南)交界,北與( 四川)和( 重慶)相連,西與( 云南 )接壤,南與(廣西 )毗鄰。

2、省情是一個省自然、( 地理)、( 政治)、 ( 經濟)、 ( 文化)等方面歷史、 現狀和發展規律的綜合反映,是一個多要素相互聯系、 相互作用、 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系統。

3、貴州是一個海拔較高,緯度較低、( 喀斯特)地貌發育的淺內陸山區。發育地貌出露面積占總面積的(61.9 )%。

4、貴州地貌屬于中國西南部的( 高原山地 ),平均海拔(1000 )米左右。境內地勢( 西高東低),可分為三級階梯,自中部向( 北東南 )三面傾斜,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第三級階梯平均海拔( 800 )米以下。

5、貴州最高地區是西部(威寧),平均海拔( 2166 )米;最低地區是東部( 玉屏 ),平均海拔( 541 )米;最高處是赫章( 韭菜坪 ),海拔( 2901 )米;最低處是( 東南部黎平水口河 ),海拔( 148 )米。

6、貴州氣候屬于(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降水豐富。年平均氣溫( 15 )℃左右。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銅仁 ),最高達( 42。5 )ºC;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威寧,最低達( --15。3 )ºC。年降水量( 850--1600 )毫米左右,雨水最多的地區分別是(苗嶺西段 )南坡的晴隆、丹寨和( 武陵山的 )東南坡,雨量最少的是( 赫章 )。

7、貴州河流以苗嶺為分水嶺,分屬( 長江 )和( 珠江 )兩大流域。苗嶺以北流域,包括( 牛 欄江橫江 )水系、( 赤水河綦江 )水系、( 烏江 )水系和( 沅 江 )水系。苗嶺以南流域,包括( 南盤江 )水系、( 紅水河 )水系和( 北盤江 )水系。

8、貴州省土地總面積為( 176167)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和丘陵占( 92。5)% 。在各類土壤中,( 黃壤 )面積最大。

9、貴州森林覆資源豐富。分布以(黔東南 )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盤水和安順。山地草地資源也較多。草山草坡最多的是(黔南和黔東南 ),最少的是( 貴陽和六盤水 )。

10、貴州成煤地質條件好,煤田分布廣、儲量大、煤種齊全、煤質較優。全省煤炭資源總量超過( 2400 )億噸,保有儲量居全國( 5 )。煤炭資源相對集中分布在( 六盤水和畢節 )。

11、貴州河網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產水模數高,水能資源十分豐富。水能總蘊藏量居全國(第六位 )。按單位土地面積占有量計算居全國( 第五位 )。

12、貴州的史前文化是以(觀音洞文化 )為代表的。

13、貴州隨唐時期的“土流并治”,表現為烏江以北實行(經制州 ),以南實行( 羈 縻州)。西部則接受中央王朝封號,成為( 藩國 )。

14、為了扭轉“大躍進”造成的被動局面,從1961年開始,貴州貫徹中央的“(調整 )( 充實 )( 鞏固 )( 提高 ) ”的八字方針,全面調整國民經濟。

15、1964-1978年貴州成為全國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國家投資近百億元建成了(航空)、( 航天)和(電子 )三大國防科技工業基地。

16、貴州的行政區劃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共設了( 4 )個地級市、( 3 )個自治州、( 2 )個地區、和( 88)個縣(市、自治縣、區、特區)。

17、人口的自然構成是依人口的生理屬性來劃分的,主要有( 性別 )和( 年齡 )。 20、國際上一般將( 65 )歲及以上人口稱為老年人口或老齡人口,一個國家的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或超過( 10% ),成為該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主要標志之一。

21、民族是指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 共同語言 )、( 共同地域 )、( 共同經濟生活 )以及表現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

22、第五次人口普查時,貴州省共有56個民族成分。世居民族包括漢、苗、布依、( 侗 族 )、土家、彝、( 仡 佬 )、( 水 )、白、回、( 壯 )、蒙古、畬、瑤、毛南、仫佬、滿、羌 等18個民族。全省總人口中,少數民族占( 37。85 )%。少數民族中人數最多的是( 苗 )。

23、貴州在建立民族民主政府的基礎上,逐步實現民族區域,目前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 )、彝、(仡 佬 )、( 水 )、回8個民族。全省共有( 3 )個自治州、( 11 )個自治縣和(253 )個民族鄉,覆蓋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 55。5 )%。

24、貴州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現在已建立的自治州是(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25、貴州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產業結構按三次產業的排序在1999年實現了由( 二 一 三 )向( 二 三 一 )的歷史性轉變。

26、貴州農村和農業經濟發展首先是在農村全面推行以( 包干到戶)為主要形式的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不斷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27、貴州的生產力布局各具特色,貴陽市以( 高新技術產業)、(航空航天工業 )、汽車、冶金、有色金屬、化工、煙草、食品、醫藥、電力、輕紡等為主,是(黔中)產業帶的核心;遵義市以( 航天)、電力、煤炭、( 冶金 )、有色金屬、化工、煙草、醫藥等為主,是( 名酒 )之鄉;六盤水市以(煤炭 )、電力、( 鋼鐵)、水泥等為主,是中國南方重要的(煤炭 )生產基地;畢節地區以煤炭、(電力)、( 化工)、有色金屬、輕工、煙草等為主,是貴州工業發展(較快)地區。

28、目前貴州共有2個國家級和10個省級開發區。國家級開發區是(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和(貴陽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省級開發區包括( 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 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黎陽高新技術工業園區 )以及白云、都勻、頂效、紅果、鐘山、凱里、大龍等經濟開發區。

29、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貴州工業經濟的所有制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目前正在形成工業以公有制為主體,以股份制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大力發展(國有資本)、( 集體資本)和( 非公有資本 )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格局。 30、貴州的工業布局主要分布在(黔中 )地區,以貴陽為中心,以遵義、安順、(六盤水 )、都勻、凱里為次中心,沿(黔桂 )、湘黔、( 川黔 )、貴昆鐵路干線展開,形成各具特色的6個工業區。

31、貴州工業產值雖然全國排名較后,但許多行業卻有突出之處:( 國防科技工業 )整體實力僅次于四川、陜西,居第三位,( 航空航天 )工業規模全國最大;是中國南方重要的(能源 )工業基地、三大( 磷礦和磷化工業 )基地之

一、十大( 有色金屬 )工業基地之一;有規模最大的( 鋁 )廠、鈦廠、釬鋼廠、鋼絲繩廠、錳系鐵合金廠、人造金剛石磨具磨料廠等,許多產品名列全國前茅。

33、貴州電力工業2001∽2004年以( 黔電送粵 )為主,實施“西電東送”戰略,水火并舉,建設了一批大型企業和輸電線路。

34、貴州水電主要分布在( 烏江)及其支流,呈梯級分布;( 南北盤江 )等河流也建有大中型水電站?;痣娭饕植荚?黔中 )、( 六盤水)和畢節地區。

35、貴州的化學工業主要布局在4個工業區,(貴陽 )以磷煤化工、橡膠、涂料工業為主;( 安順 )以重化工為主;( 遵義 )以化肥、精細化工為主;( 黔南 )以化學礦山開采、化肥工業為主。

36、貴州( 釀酒、特色食品 )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創造和總結出了一套獨特的生產工藝。生產技術還形成了絕招絕活。大大增強了市場的競爭能力。

37、貴州的交通運輸網絡已形成了以( 貴陽 )為中心,以( 高速公路 )、( 一級、二級 )公路、( 電氣化 )鐵路為骨架,縣鄉公路、支線鐵路、內河航運、民用航空相結合,連接渝、湘、桂、滇、川和全國各地,并輻射省內各地州市縣四通八達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和西南南下出海通道。

38、貴州的公路建設目前基本形成以( 貴陽 )為中心,以( 高速 )、 ( 一級 )和( 二級 )公路為骨架,橫連東西、縱穿南北的公路網。

39、目前貴州鐵路網絡已形成以( 貴陽 )樞紐為中心、( 六盤水 )樞紐為次中心,以( 電氣化 )為骨架,連接周圍( 5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東西橫貫連接華中、華東,南北縱接長江、南海,省內連接( 9 )個市(州、地)的格局,在西南地區起著重要的樞紐作用。

40、服務業可分為( 流通部門 )和( 服務部門 )兩大部分,具有龐大的產業群體。

41、貴州旅游網絡是西南地區旅游網絡的一個重要部分,并與華中華南相聯。貴州境外

東有( 張家界 )風景區、南有( 桂林山水 )、西有( 路南石林 )、北有( 長江山峽 ),旅游發展勢頭良好。

42、在城鄉規劃方面,貴州堅持“( 嚴格保護 ),( 統一管理 ),( 合理開發 ),( 永續利用 )”的原則,加強對城鎮和風景區的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

43、貴州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 協調發展 )的原則,小城鎮建設,突出重點,全面推進。

44、貴州文化構成形態復雜,文化的( 多元并存 ),( 共同發展 ),成了貴州文化的特殊現象。

45、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基本含義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 依法治國 )。

46、貴州省工商業聯合會是貴州省委、省政府聯系(非公有制經濟人士 )的橋梁和紐帶,是省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經濟 )的助手。

47、1996年國務院確定( 大連 )、( 寧波 )、(青島 )、( 深圳 )4個計劃單列市對口幫扶貴州。

48、中共貴州省委高度重視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認真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 )、( 榮辱與共 )”的方針。

49、中共貴州省委把( 黨風廉政建設 )和( 反腐敗斗爭 )作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一項重大任務來抓。

50、社會主義法制的中心環節是( 依法辦事 )。

51、貴州第一批“五個一工程”是指(一本好書 )、( 一篇好文章 )、( 一部好電影 )、( 一出好戲劇 )、( 一部好電視劇 )。

52、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貴州把( 生態建設 )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根本和切入點。

53、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現( 先富帶后富 ),最終達到( 共同富裕 )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給貴州的發展帶來了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

二、單項選擇題(請在列出的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

1、從面上看,全省最高處是:( C )

A、赫章 B、玉屏 C、威寧 D、黎平

2、從面上看,全省最低處是:( B )

A、赫章 B、玉屏 C、威寧 D、黎平

3、從點上看,全省最低處是:( D )

A、赫章韭菜坪 B、玉屏 C、威寧 D、黎平水口河出省處

4、貴州最大的河流是:( B )

A、綦江 B、烏江 C、南盤江 D、清水江

5、貴州省內危害最大的災害性天氣是( A )

A、干旱 B、秋風 C、凌凍 D、冰雹

6、貴州的氣候,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 D )

A、赫章 B、玉屏 C、威寧 D、銅仁

7、( B )是貴州自然條件的基本特點。

A、自然生態比較脆弱 B、喀斯特地貌發育 C、高原山地 D、盆地

8、貴州水資源豐富,居全國第( C )位

A、7 B、8 C、9 D、6

9、在貴州省總面積中耕地面積占( C )。

A、43.55% B、9.38% C、26.68% D、3.6%

10、春秋時期興起的夜郎國,其范圍主要在:( D )

A、廣西 B、云南 C、四川 D、貴州

11、貴州歷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在:( C )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12、貴陽市人民政府和貴州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時間分別是( B )

A、1949年的11月15日和11月22日 B、1949年的11月23日和12月26日

C、1949年的11月15日和12月26日 D、1949年的11月23日和12月16日

13、從( C )年起,國家開始制定和實施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逐步建立經濟建設的計劃管理體制。A、1949 B、1950 C、1953 D、1978

14、“一五”計劃時期,貴州的建設主要以( B )為重點。

A、工業 B、農業 C、商業 D、服務業

15、社會構成是依據人口的( D )來劃分的。

A、自然屬性 B、生理屬性 C、地理屬性 D、社會經濟屬性

16、貴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 B )

A、安順 B、銅仁 C、六盤水 D、黔東南

17、貴州水族主要分布在( C )

A、黔東南 B、黔西南 C、黔南 D、畢節

18、貴州少數民族大都通用漢語,但許多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語言,國家還幫助( A )創制了以拉丁文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A、苗族、布依族、侗族 B、苗族、侗族、仡佬族C、苗族、布依族、瑤族D、侗族、彝族、水族

19、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貴州農業實行優質高產綜合配套技術的集約化生產,在( C )年實現農村人口糧食生產基本自給的跨越。A、1978 B、1998 C、2000 D、2004 20、在1915年舊金山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的酒和茶分別是( B )

A、青溪酒和湄潭綠茶 B、茅臺酒和都勻毛尖 C、湄窖酒和鳳崗青茶 D、董酒和余慶苦丁茶

21、貴州是中國蕎麥的主要產區之一,其生產地主要集中在( C )

A、黔東南的河谷地帶 B、黔西南的峽谷地區 C、黔西北的高寒山區 D、黔東北的溫濕地帶

22、貴州經濟體制改革的探索,是從( B )開始的。

A、城市的企業改革 B、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責任制 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 D、農村合作社

23、貴州農業和農業經濟結構明顯變化,2002年與1978年相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變化是:( B ) A、農業下降,林牧漁業上升 B、農牧業上升,林漁業下降 C、農漁業下降,林牧業上升 D、林業上升,農牧漁業下降

24、貴州河網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產水模數高,水能資源十分豐富。水能總蘊藏量居全國( C )

A、第二位 B、第五位 C、第六位 D、第八位

25、貴州工業中利稅總額就居全省第一位的是( B )

A、釀酒工業 B、煙草工業 C、軟飲料工業 D、特色食品工業

26、在貴州所有的運輸方式中客、貨運輸量最大的分別是( B )

A、公路和鐵路運輸 B、鐵路和公路運輸C、鐵路和水路運輸 D、航空和鐵路運輸

27、建筑業屬于( B )

A、第一產業 B、第二產業 C、第三產業 D、跨第

二、三產業

28、貴陽郵政總局成立的時間是:( C )

A、1901年 B、1905年 C、1910年 D、1920年

29、到2003年貴州省下列不屬于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是( D )

A、黃果樹 B、紅楓湖 C、織金洞 D、花溪 30、1987年被列入“國際生物圈保留地網”的是( A )

A、梵凈山 B、赤水竹海 C、習水原始林 D、花溪公園

31、貴州國家級的風景名勝區有( C )個

A、10 B、11 C、12 D、13

32、貴州具有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最高,勞動就業崗位最多特點的產業是( C )

A、第一產業 B、第二產業C、第三產業 D、第二和第三產業

33、貴州清代最知名的區域文化是( B )

A、清明文化 B、沙灘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34、1907年周素園創辦的貴州第一張日報是( D )

A、《貴州日報》 B、《西南日報》 C、《筑報》 D、《黔報》

35、貴陽市解放的時間是( C )

A、1949年9月30日 B、1949年10月1日 C、1949年11月15日 D、1950年1月1日

36、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除了遵義會議會址、息烽集中營舊址,還有(C )

A、遵義紅軍烈士陵園 B、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塔 C、王若飛故居 D、黎平會議會址

37、貴州的第一所新式學堂是:( D )

A、 陽明書院 B、 沿河鸞塘書院 C、 貴陽師范學院 D、 經世學堂

38、( B )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社會上層建筑賴以建立的基礎。

A、文化

B、經濟

C、法律

D、哲學

39、 中共貴州省委確定每年( A )月為公民道德集中宣傳月。 A、3 B、4 C、5 D、6 40、( B )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基本組織形式。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

D、“一國兩制”

三、多項選擇題(在所列出的答案中有一個以上為正確答案,請選出)

1、研究和認識貴州省情需要要我們用哪些正確的觀點:(ABC )

A、系統的、全面的觀點 B、直接的觀點 C、用辨證的觀點 D、發展的觀點

2、認識貴州省情的目的和意義是( BCD )

A、是行政區劃的需要B、是實行科學決策的需要 C、是培養各級干部和教育各簇人民的需要 D、是實行對內對外開放的需要

3、貴州除下列(ABD )縣市以外,其地貌均為石灰巖等酸質巖石發育的喀斯特地貌。

A、赤水 B、雷山 C、黃平 D、榕江

4、貴州省主要的氣候災害有( ABCD )

A、干旱 B、秋風 C、凌凍 D、冰雹

5、貴州流域面積在10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 ABC )

A、赤水河 B、綦江 C、珠江 D、烏江

6、貴州自然的有利條件是:( ABCD )

A、多種土地資源與多種氣候資源相結合,有利于多種生物的繁衍生長 B、受地形影響,溝壑縱橫,河流較多,河床較陡,天然落差大,水能資源較豐富

C、在地質歷史上,經歷了活躍的地質構造運動,成礦條件優越 D、千資百態的巖溶奇觀,形成了獨特的自然風光資源

7、貴州自然條件的不利因素是:( ABCD )

A、自然生態比較脆弱

B、可耕地資源數量少,水資源貧乏,不利于發展耕作業 C、災害性天氣較多,對經濟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威脅較大 D、層巒疊嶂,河谷深切,極不利于交通運輸和通信事業的發展

8、貴州土地資源的特征是:( ABCD )

A、山地丘陵多、平地少,土地類型多樣。 B、喀斯特土地面積大,特征明顯。 C、山高坡陡,中低等土地比重大。 D、林牧地分布不平衡。

9、貴州水資源有以下特點( ABCD )

A、資源豐富 B、時空上分布不均勻 C、巖溶水分布廣、水量豐富D、地表天然水質污染大

10、貴州野生植物種類繁多,下列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植物有( BCD ) A、馬尾松 B、貴州蘇鐵 C、鐘萼木 D、珙桐

11、貴州是中國( BC )的三大產區之一

A、重晶石 B、鋁土礦 C、磷礦 D、黃金

12、代表中國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三種文化類型是:( ABD )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候度 C、盤縣的大洞遺址 D、貴州黔西觀音洞

13、貴州土司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BCD )

A、流官 B、世官 C、世土 D、土民

14、貴州清王朝統治時期,官府和地主勾結欺壓百姓,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先后爆發了( AD )

A、 乾嘉起義 B、順康起義 C、康乾起義 D、咸同起義

15、本世紀中葉,貴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爭,主要有:( ABC )

A、青巖教案 B、遵義教案 C、開州教案 D、安慶教案

16、鄧小平視察中國南方時提出的“三個有利于”是:( BCD )

A、有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B、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 C、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 D、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7、20世紀90年代,貴州開始制定和實施“三大戰略”,具體是指:( ABD )

A、科教興黔戰略 B、開放帶動戰略 C、計劃生育戰略 D、可持續發展戰略

18、貴州扶貧攻堅取得的明顯進展是( ABCD )

A、一批貧困人口陸續越過了溫飽線B、貧困地區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C、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后勁有所增加D、貧困區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和文化教育落后狀況有一定改善

19、普查的特點是( BCD )

A、全面性 B、一次性 C、周期性 D、全國性 20、貴州目前的2個國家級開發區是( AB )

A、貴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B、貴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C、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 D、黎陽高新技術工業園區

21、國家在貴州的重點生產力布局是( ABCD )

A、烏江流域以電力、煤炭、鋁、磷、錳為重點綜合開發區 B、以六盤水——攀西能源、冶金、化工為重點的產業開發區 C、南北盤江——紅水河以能源礦產為重點的產業開發區 D、建設南(寧)貴(陽)昆(明)網絡圈

22、貴州糧食種植面積居前三位的是( ABD )

A、水稻 B、玉米 C、小麥 D、薯類

23、大豆也是貴州的糧食作物,生產較為集中,產區主要有( AC )

A、遵義 B、安順 C、畢節 D、銅仁

24、貴州的烤煙與油菜所共同的主要產區是( CD ) A、六盤水市 B、畢節地區 C、遵義市 D、銅仁地區

25、貴州的鋁工業主要分布在( AB )

A、貴陽 B、遵義 C、安順 D、六盤水

26、現行計劃生育的主要內容包括( ABD ) A、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B、提倡一對夫婦生一個孩子 C、漢族和少數民族一樣 D、農村寬于城市

27、下列屬于貴州醫藥工業的特點是( BCD )

A、醫藥工業已跨入全國先進水平B、民族醫藥開發得到加強 C、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D、生產布局比較均勻而又相對集中

28、貴州郵政通信業的主要特點是( ABD )

A、面向市場,加快發展 B、以人為本,郵政服務程度提高 C、市場競爭激烈 D、依靠科技進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營造服務特色

29、貴州電信通信業的主要特點是( ABC )

A、多種信息傳輸服務網趨向互聯互通,通信基礎網絡現代化水平提高 B、電信市場出現激烈的競爭

C、電信通信業具有較好的電子通信設備制造基礎D、固定資產投資最高 30、貴州服務業的主要特點是( AC )

A、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最高 B、依靠科技進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C、勞動就業崗位最多 D、與工業化發展階段基本適應

31、金融業的行業分類包括( ABC )

A、銀行業 B、證券業 C、保險業 D、房地產業

32、下列哪些是貴州的特色食品( CD )

A、手扒羊肉 B、過橋米線 C、牛頭牌牛肉干 D、老干媽辣椒

33、下列屬于貴州民族民間文化的是( ABD )

A、地戲 B、花燈舞 C、反彈琵琶 D、泥哨

34、貴州教育發展的特點主要有 ( ABCD ) A、從本省的實際情況出發多種形式辦學 B、堅持全社會辦學的方向 C、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加強 D、發展潛力大

35、貴州目前的教育網包括( ABD )

A、基礎教育網 B、高等教育網 C、成人教育網 D、職業教育網

36、貴州科學技術發展的優勢和條件是( ACD )

A、貴州的自然資源比較豐富 B、有國家的重點投資支撐

C、有先進的國防科技工業及其設備和科技人員 D、經濟實力有所增強

37、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是( ABCD )

A、實現公民的思想道德修養、科學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觀念顯著提高 B、它堅持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民主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 D、實現安定團結、政府廉潔、全國各民族團結和睦、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38、貴州開展依法行政工作,具體要求執法人員( ABD )

A、持證上崗,亮證執法 B、加大對行政執法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力度

C、行政賠償由責任人自行賠償制度 D、對不具備行政執法主體資格的單位,取消其執法權

39、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全面啟動的工程項目有( ABCD )

A、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 B、“西電東送”工程建設 C、退耕還林和天然保護為重點的生態建設D、“南水北調”水利工程 40、貴州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目標包括:( BD )

遼寧省省情范文第6篇

二、單項選擇題(請在列出的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 1.從點上看,全省最高點是:( A )

A、赫章韭菜坪 B、銅仁梵凈山 C、威寧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處 2.貴州的氣候,極端最低氣溫曾經出現在( C ) A、赫章 B、玉屏 C、威寧 D、銅仁

3.貴州同時具有“生態河”、“美酒河”、“歷史河”美譽的河流是:( D )——P22 A、紅水河 B、烏江 C、北盤江 D、赤水河 4.在貴州的各類土壤中,面積最大的是:( A ) A、黃壤 B、石灰土 C、紫色土 D、水稻土

5.貴州植物種類繁多,分布錯綜復雜,呈現過渡變化。在高大山脈具有垂直分布特點,一般從山腳到山頂依次表現為:( C )

A、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灌叢和灌草叢 B、常綠闊葉林—針葉林—落葉闊葉林—落葉闊葉混交林 C、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落葉闊葉混交—針葉林 D、常綠闊葉林—針葉林—落葉闊葉林—灌叢和灌草叢

6.貴州河網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產水模數高,水能資源十分豐富。水能蘊藏量為1874.5萬千瓦,居全國( B )位 A、5 B、6 C、7 D、8 7.春秋時期興起的夜郎國,其范圍主要在( D )。 A、廣西 B、云南 C、四川 D、貴州 8.貴州的疆域范圍基本定型是在( D )。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二) 單項選擇題(請在列出的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 1.從面上看,貴州最高地區是:( C )。(P2) A、赫章 B、玉屏 C、威寧 D、黎平 2.從面上看,貴州最低地區是:( B )。(P2) A、赫章 B、玉屏 C、威寧 D、黎平 3.從點上看,貴州的最高點是( A )。(P2) A、赫章韭菜坪 B、銅仁梵凈山

C、威寧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處 4.從點上看,貴州最低點是:( D )。(P2) A、赫章韭菜坪 B、銅仁梵凈山

C、威寧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處

5.貴州地勢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是:( A )。(P2) A、大方、織金、普安一線 B、威寧、赫章、納雍一線

C、沿河、思南、錦屏一線 D、荔波、平塘、羅甸一線 6.貴州的氣候,極端最高氣溫曾經出現在( D )(P5) A、赫章 B、玉屏 C、威寧 D、銅仁

7.貴州的氣候,極端最低氣溫曾經出現在( A )。(P5) A、威寧 B、玉屏 C、赫章 D、銅仁 8.貴州最大的河流是( B )。(P8) A、綦江 B、烏江 C、南盤江 D、清水江

9.貴州河網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產水模數高,水能資源十分豐富。水能蘊藏量為1874.5萬千瓦,居全國( B )位。(P17) A、5 B、6 C、7 D、8 10.貴州水能資源十分豐富,可開發量達1683.3萬千瓦,按單位面積占有量計,每平方千米就有1069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5倍,全國排名第( C )位。(P17) A、一 B、二 C、三 D、四

11.貴州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其多年平均水量居全國第( D )位。(P8) A、6 B、7 C、8 D、9 12.貴州成煤地質條件好,煤田分布廣、儲量大、煤種齊全、煤質較優。全省煤炭資源保有儲量居全國第( A )位。(P18) A、五 B、六 C、七 D、八

13.貴州是一個海拔較高、緯度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發育的山區,其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 D )%。(P2) A、50 B、72.8 C、80 D、61.9 14.貴州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06年,森林覆蓋率達到( D )。(P15) A、18.2% B、 28.8% C、34.6 D、 39.9% 15.貴州由于地處冷暖空氣經常交鋒的地帶,加上特殊的地形條件形成了( C )的獨特天氣。 (P6) A、陰雨多、日照多 B、陰雨少、日照少

C、陰雨多、日照少 D、陰雨少、日照多

16.貴州鋁土礦質佳量大,保有儲量達4.18億噸。以( B )分布最多,占全省鋁土礦儲量的74%。(P19) A、貴陽、清鎮 B、清鎮、修文

C、修文、遵義 D、貴陽、遵義 17.在貴州目前的自然保護區中,下列不屬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是( D )。(P22) A、梵凈山 B、雷公山 C、赤水桫欏 D、瑤人山

18.截止2006年1月1日,在貴州9個市(州、地)中,下列沒有設立自治縣的地方是( A )。 (P29) A、貴陽市和六盤水市 B、遵義市和安順市

C、畢節地區和銅仁地區 D、黔南自治州和黔東南自治州

19.2006年貴州國民生產總值達到( B )億元,比1949年增長55.08倍。(P87) A、1820.44 B、 2267.43 C、 3002.56 D、4452.11 20.改革開發以來,貴州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連續( C )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P87) A、7 B、8 C、10 D、 11 21.貴州的疆域范圍基本定型是在( D )。(40)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22.貴州經濟體制改革的探索是從( A )開始。(P58) A、農村推行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

B、增強企業活力的經濟體制改革

C、加強與兄弟省、區、市開展經濟技術協作 D、利用對外開放大力發展旅游業

23.苗瑤、百越、氐羌幾大族系先后進入貴州,與古老的濮人錯雜而居,在經濟、文化上進行廣泛交流,使其成為貴州民族大遷徙、大融合的時期是( D )。(P35) A、唐朝 B、元朝 C、明代 D、魏晉南北朝時期

24.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先后有6支紅軍在貴州活動。從1930年開始,首先率領紅七軍進入貴州荔波、黎平縣境內的是( C )。(P44) A、賀龍、關向應 B、任弼時、肖克

C、鄧小平、張云逸 D、毛澤東、王震 A、高速公路和高等級公路 B、高速公路

C、

一、二級公路 D、高等級公路

31.至2005年,根據輕重工業總產值的比例,貴州以( D )占絕對優勢。(P101) A、知識密集型的重工業 B、深度加工型的輕工業

C、粗放開發型的輕工業 D、資源開發型的重工業

32.貴州的國防科技工業,技術工藝先進,生產設備精良,已形成( B )結合,機、電、光一體化,科研、生產、經營綜合化的科技工業體系。(P104) A、軍品和機械制品 B、軍品和民品 C、軍品和電子產品 D、軍品和光學制品 A、陽明書院 B、沿河鸞塘書院

C、貴陽師范學院 D、經世學堂

43.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獨領中國西南文化之風騷”的( B ),為中國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藝術遺產。(P147 A、清明文化 B、沙灘文化 C、屯堡文化 D、西南文化 44.1907年周素園創辦的貴州第一張日報是( D )。(P147) A、《新黔日報》 B、《西南日報》 C、《筑報》 D、《黔報》 45.下列分別屬于貴州相應少數民族的體育項目有( A )。(P160) A、苗族的劃龍舟、爬花桿 B、布依族的搶花炮、摔跤 C、侗族的丟花包、板凳操 D、彝族的賽馬、打手毽。

46.貴州歷史上第一個由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政府——貴州省人民政府于( D )成立。(P180) A、1949年10月1日 B、1949年11月15日 C、1949年12月20日 D、1949年12月26日 47.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是( A )。(P171) A、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B、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C、加強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C、中國民主促進會貴州省委員會 D、貴州省工商業聯合會

(三)多項選擇題(在所列出的答案中有一個以上為正確答案,請選出。) 1.研究和認識貴州省情需要我們用哪些正確的觀點:( A C D )(P《概述》) A、系統的、全面的觀點 B、直接的觀點 C、用辨證的觀點 D、發展的觀點

2.貴州省主要的氣候災害有( A B C D )(P7) A、干旱 B、秋風 C、凌凍 D、冰雹

3.貴州成煤地質條件好,煤田分布廣、儲量大、煤種齊全、煤質較優。全省煤炭資源相對集中分布在( A C )。(P18) A、六盤水 B、安順 C、畢節地區 D、銅仁地區

11.代表中國舊石器時代早期三種文化類型的是( A B D )。(P32)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候度

C、云南元謀人 D、貴州黔西觀音洞

12.二十世紀中葉,貴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爭,主要有( A B C )。(P12) A、青巖教案 B、遵義教案 C、開州教案 D、安慶教案

13.貴州清王朝統治時期,官府和地主勾結欺壓百姓,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先后爆發了(A D )。(P41) A、 乾嘉起義 B、順康起義 C、康乾起義 D、咸同起義

14.下列屬于中國工農紅軍在貴州活動的歷史紀念勝地是( A B )。(P

45、P113) A、黎平會議會址 B、遵義會議會址

C、息烽集中營舊址 D、榕江紅七軍軍部舊址 15.20世紀90年代,貴州開始制定和實施“三大戰略”,具體是指( A B D )。(P59) A、科教興黔戰略 B、開放帶動戰略

C、計劃生育戰略 D、可持續發展戰略

16.貴州完成土地制度改革以后,逐步開展的“三大改造”是( A B C )。(P51) A、對個體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B、對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C、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D、對少數民族資本家的社會主義改造。

17.下列民族中哪些屬于貴州的世居民族?( B C D )。(P70) A、黎族 B、瑤族 C、土族 D、滿族 18.目前貴州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有下列:( A B C )(P80) A、苗族 B、仫佬族 C、土家族 D、滿族

19.貴州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主要有:( A B C D )。(P74-75) A、舉辦各類少數民族干部培訓; B、大力發展民族教育;

C、采取錄、轉、聘等傾斜政策,擴充少數民族干部隊伍; D、在少數民族地區創辦“三校一部”,培養少數民族干部。

20.貴州彝族主要分布在下列( A B )。(P71) B、只有原生態自然風光才是貴州的旅游特色。 C、增長方式已由數量型轉向質量型。

D、產業形態已由單一的觀光型轉向多元化發展。 25.貴州飲料制造業以( A B )為重點。(P106) A、白酒制造業 B、制茶業 C、果汁制造業 D、汽水制造業

26.到2006年,貴州通過“兩基”攻堅達標驗收的4縣(自治縣)包括下列( A C D ),使全省“兩基”教育人口覆蓋率提高到100%。(P64) A、威寧 B、納雍 C、赫章 D、望謨

27.清代貴州奪魁天下的狀元下列有( A C )。(P124) A、趙以炯 B、趙以奎 C、夏同龢 D、孫應鰲

28.抗日戰爭期間,敵占區的部分學校遷入貴州,促進了貴州教育事業的發展。當時遷入貴州的學校有( A B C D )。(P125) A、私立大夏大學 B、私立湘雅醫學院 C、國立浙江大學 D、國立交通大學分校

37.社會保障,是指國家對社會成員在年老、疾病、( B C D )等情況時,給予物質幫助的制度。(P191) A、死亡 B、失業 C、遭受災害 D、生活困難

38.中共貴州地方的基層組織建設,在農村實施的“四個一”工程是指( A B C D )。(P169) A、配強一個班子 B、選還一個支部書記

C、找到一條致富路子 D、制定一條管理和服務制度

39.貴州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工作中提到的“一府兩院”是指:( B C D )。(P177) A、各地、州、市人民政府 B、省人民政府

C、省高級人民法院 D、省檢察院

40.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要解決好的“三農”問題是指( A C D )。(P190) A、農村 B、農田 C、農業 D、農民 (四) 問答題

1、貴州土壤的耕作條件具有什么特點?(P11“四”~P13“

(四)”黑體字)

2、請描述貴州的能源資源優勢。(P17“二”)

3、請描述貴州自然風光資源的特點。(P20“四”~P20“

(五)”黑體字)

4、請描述貴州隋唐時期的“土流并治”。(P35)

5、為什么說明代是貴州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P36“一”)

6、貴州的“三大教案”在全國有什么歷史影響。(P42“青巖教案不僅是……先聲”P43“三大教案”震驚……)

7、請說明中國工農紅軍在貴州活動的重要作用。(P45“中國工農紅軍在貴州貴州……重要作用”)

8、請結合實際說明“三線建設”對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P55“改變了……P56“未能充分發揮……”)

9、請結合實際說明貴州90年代制定和實施的“三大戰略”的具體含義。(P59~61)

10、結合實際描述貴州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所取得的偉大成就。(P62“經過六年……P64“

(六)”)

11、請說明貴州的民族構成狀況。(P70“2000年11月1日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37.8%)

12、請說明貴州少數民族地區解放后的經濟社會發展概況。(P81“2005年,……”~P83“

(四)”)

13、請結合實際說明貴州國民經濟的發展現狀以及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P87“二”~P88“三”)

14、請描述解放后貴州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特點。(P88“一

(一)”~P90“

(五)”)

15、請結合實際說明貴州以森林營造為核心的生態建設和以產業化為核心的林業發展情況。(P95“四”~P96)

16、請描述貴州的工業結構特點。(P101“二(一)”~P102“

(四)”)

17、請描述貴州目前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現狀。(P109“一

(一)”~P110)

18、貴州的旅游具有什么特色?目前形成了哪些旅游線路?(P114“增長方式……旅游者歡迎”、P113“旅游線”P114“黔北……”)

4.下列屬于中國工農紅軍在貴州活動的歷史紀念勝地是(A、黎平會議會址B、遵義會議會址D、榕江紅七軍軍部舊址)。

5.下列民族中屬于貴州世居民族的有(ACD)苗水畬

6.貴州發展畜牧業已具有的優良品種有下列:( BCD )B、大耳白兔 C、可樂豬 D、竹鄉雞

7.貴州彝族主要分布在(A畢節地區各縣、B六盤水市各縣) 決好的“三農”問題是指( ACD)。A、農村 C、農業 D、農民

洼地石林;既有灰白色石林;又有黑褐色石林2.瀑布與峽谷多而壯舉。全省有大小瀑布和峽谷景觀1000多處。

3.洞穴類型多、數量大、洞景美。全省長度大于2000米的洞河就有1000多條,旱洞數量更多。著名的織金洞被《中國國家地理》稱為“夢幻織金洞”,被詩人贊為“黃山歸來不看岳,織金洞外無洞天。”4.森林美景多。貴州山多林茂,森林物質豐富,類型多樣,生態系統完整,森林美景齊全。5.河湖、泉水景觀多,水質良好,景色美。A級風景名勝區79個。

貴州期間,宣傳北上抗日、反蔣抗日統一戰線

3)以退耕還林為重點的生態建設成效明顯。相繼實施了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防護林體系建設、石漠化治理、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建設,為建設長江和珠江上游生態屏障奠定了基礎。2006年全省自然保護區達到130個,比2000年增加58個,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比重為5.5%。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農業生產技術得到大力推廣。 4)以解決工程性缺水為重點的水利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已開工建設王二河水庫、玉舍供水工程、遵義灌區一期工程等,完成了一批病險水庫治理和縣城防洪工程項目;開展黔中水利樞紐一期工程的前期工作;“滋黔”一期工程、“煙水配套工程”、水利“三小”工程進展順利。

5)以“兩基”攻堅為重點的教育事業取得顯著成就。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實施了“兩免一補”。到2006年,威寧、赫章、望謨4縣(自治縣)通過了“兩基”攻堅達標驗收,全省“兩基”教育人口覆蓋率由2000年的31.0%提高到2006年的100%。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加快,公共衛生基礎設施也得到了改進。組建了新的貴州大學,并成功進入了國家“211工程”建設行列。

6)國民經濟戰略性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全省“

二、

三、一”的產業格局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第一產業的比重下降7.8個百分點,第

二、第三產業的比重分別上升4.4和3.4個百分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特色農業發展加快,工業結構調整邁出實質性步伐,重點、優勢行業發展加快,能源工業成為全省第一支柱產業,鋁、磷等優勢工業進一步壯大,煙、酒傳統支柱產業地位得到鞏固,高新技術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服務

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城市化進程穩步推進。 苗侗文化生態、綠色喀斯特森林生態、丹霞桫欏生態文化及民族文化、頓堡文化、長征文化、酒文化、陽明文化、夜郎故地遺址文化等在內的旅游特色。建立起以貴陽為中心的4條跨省骨架旅游線:

1、以喀斯特生態景觀和多民族文化為主的貴陽-紅楓湖-安順-龍宮-黃果樹-織金洞-馬嶺河峽谷,延伸至云南路南石林、昆明的黔西旅游線;

2、以苗、侗民族文化和苗嶺風光為主的貴陽-凱里-榕江-從江-黎平,延伸至廣西三江、桂林以及施秉-鎮遠舞陽河-銅仁梵凈山,延伸至湖南張家界的黔東民族文化與自然生態旅游線;

3、以喀斯特原始森林生態和布依、水、瑤民族文化為主的貴陽-都勻-三都-荔波,延伸至廣西的黔南旅游線;

4、以長征文化、酒文化和丹霞桫欏生態為主的貴陽-息烽-遵義- 茅臺-赤水,1985—2005年,全省持續開展了以世界環境日為標志的經常性的環境保護宣傳活動,公眾的環境保護參與意識有了較大提高。環境保護管理體系不

斷完善。1979年2月,貴州省環境保護局成立。1995—2004年,貴州依法理順了各級人民政府對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各有關部門按照法律授權在其管轄范圍內對環境保護實施監督的體制,逐步形成了環境保護分工協調、齊抓共管的局面。

1990年,中共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作出了《關于加強林業建設、改善生態環境的決定》,經過10年的努力,貴州森林覆蓋率已由過去的18.3%提高到30.83%,林業結構日趨合理,生態環境有較大改善。實施了長江上游、珠江上游防護林工程和沙土保持重點防治區工程,構筑“兩江”上游綠色屏障。推動了全省群眾性造林綠化的廣泛開展,促進了林地面積的增加、森林資源總量的增加和造林質量的提高,減少了水土流失。退耕還林還草工程于2000年啟動,到2004年,完成退耕還林約88萬公頃,營造林面積以每年47萬公頃的數量遞增,已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累計200多萬公頃。全省已建立森林生態系統類型、野生動物類型、野生植物類型、內陸濕地類型、古生物遺跡類型等130個自然保護區,保護面積96.1公頃。2004年起,對13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進行綜合治理。水資源保護工作受到重視,建立了一批以飲用水資源和水資源涵養林為主要對象的自然保護區。加強了大型水庫保護,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強了工業污染防治力度,嚴格實行工業排污總量控制、排污許可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建設項目實行基建、技改、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對城鎮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嚴格控制煙塵、噪音、排污。2004年,全省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的城鎮比例達41%。城鎮綠化也有新的進展,形成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的綠色生態圈。2004年,國家林業局授予貴陽市“國家森林城市”的稱號。

9、試從貴州三次產業結構的排序變化說明經濟發展趨于協調。

13、寫一篇作文:我的家鄉——貴州

14、學習“地域文化”(貴州省情)課程的心得體會 (

13、14這種題型會有)

《貴州省情》考試題庫(填空、單選、多選)

一、填空題:

1、貴州東與(湖南)交界,北與(四川)和(重慶)相連,西與(云南)接壤,南與(廣西)毗鄰。

2、貴州是一個海拔較高,緯度較低、(喀期特)地貌發育的淺內陸山區。發育地貌出露面積占總面積的(61.9)%。

3、貴州地貌屬于中國西南部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可分為三級階梯,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第三級階梯平均海拔(800)米以下。

4、貴州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北部有(大婁山),是赤水和烏江的分水嶺。東北部有(武陵山),是烏江和沅江的分水嶺。西部有(烏蒙山),是北盤江、烏江、赤水河、牛欄江的分水嶺。中部有(苗嶺),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

5、貴州最高地區是西部的(威寧),平均海拔(2166)米;最低地區是東部的(玉屏),平均海拔(541)米;最高處是(赫章韭菜坪),海拔(2901)米;最低處是(東南部黎平水口河出省界處),海拔(148)米。

6、貴州氣候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 ),冬無嚴寒,夏無酷 暑,降水豐富。年平均氣溫(15)℃左右。 極端最高氣溫曾經出現在(銅仁),最高達(42.5);極端最低氣溫曾經出現在威寧,最低達(-15.3)。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雨水最多的地區分別是

苗嶺南坡的(晴隆)、(丹寨)和武陵山的(東南坡),雨量最少的是(赫章)。

8、貴州省土地總面積為(17.6167)萬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和丘陵占(92.5)% 。在各類土壤中,(黃壤)面積最大。

10、貴州成煤地質條件好,煤田分布廣、儲量大、煤種齊全、煤質較優。全省煤炭資源遠景儲量超過(2400)億噸,保有儲量居全國(第五位)位。煤炭資源相對集中分布在(六盤水和畢節地區)。

11、貴州河網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產水模數高,水能資源十分豐富。水能總蘊藏量居全國(第六位)位。若按單位土地面積占有量計算,則居全國(第三位)位。

12、貴州的史前文化以(觀音洞文化)為代表。

14、為了扭轉“大躍進”造成的被動局面,從1961年開始,貴州貫徹中央的“(調整 )(鞏固 )(充實 )(提高)”的八字方針,全面調整國民經濟。

15、1964-1978年貴州成為全國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國家投資近百億元建成了(航天)、(航空)和(電子)三大國防科技工業基地。

16、貴州的行政區劃截止2005年12月31日共設了(4)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2)個地區、和(88)個縣(市、自治縣、區、特區)。

18、人口的自然構成是依人口的生理屬性來劃分的,主要有(性別)構成和(年齡 )構成。

19、貴州省2005年末總人口為(3931.12)萬人,人口密度為()人/平方千米。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有所下降。根據抽樣調查,貴州(銅仁地區)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最高,(貴陽)最低。

20、國際上一般將(65)歲及以上人口稱為老齡人口,一個國家的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或超過(10% ),成為該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主要標志之一。

22、第五次人口普查時,貴州省共有56個民族成分。世居民族包括漢、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 )、(水)、白、回、(壯)、蒙古、畬、瑤、毛南、仫佬、滿、羌等18個民族。全省總人口中,少數民族占( 37.8 )%。少數民族中人數最多的是(苗族)。

23、貴州在建立民族民主政府的基礎上,逐步實現民族區域自治,目前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回8個民族。截止2004年全省共有(3)個自治州、(11)個自治縣和(253)個民族鄉,覆蓋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55.5)%。

26、目前遵義市管轄的2個自治縣是(道真仡佬族苗族 )自治縣和(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安順市管轄的3個自治縣是(關嶺布依族苗族 )自治縣、(鎮寧布依族苗族 )自治縣和(紫云苗族布依族 )自治縣。

29、貴州農村和農業經濟發展首先是在農村全面推行以(包干到戶 )為主要形式的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不斷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30、貴州的生產力布局各具特色,貴陽市以(高新技術產業)、(航天航空工業)、汽車、冶金、有色金屬、化工、煙草、食品、醫藥、電力、輕紡等為主,是(黔中)產業帶的核心;遵義市以(航天工業)、電力、煤炭、(冶金)、有色金屬、化工、煙草、醫藥等為主,是(名酒)之鄉;六盤水市以(煤炭)、電力、(鋼鐵)、水泥等為主,是中國南方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畢節地區以煤炭、(電力)、(化工)、有色金屬、輕工、煙草等為主,是貴州工業發展(較快)地區。

31、目前貴州共有2個國家級和10個省級開發區。國家級開發區是(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貴陽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省級開發區包括(遵義

經濟技術開發區)、(安順經濟技術開)和(黎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白云、都勻、頂效、紅果、鐘山、凱里、大龍等經濟開發區。

33、貴州的工業布局主要在(黔中)地區,以貴陽為中心,以遵義、安順、(六盤水)、都勻、凱里為次中心,沿(黔桂)、湘黔、(川黔)、貴昆鐵路干線展開,形成各具特色的6個工業區。

34、貴州工業總產值雖然在全國排名較后,但許多行業卻有突出之處:(國防科技工業)整體實力僅次于四川、陜西,居第三位,(其中航空航天)工業規模全國最大;是中國南方重要的(能源 )工業基地、三大(磷礦及磷化工業 )基地之

一、十大(有色金屬 )工業基地之一;有規模最大的(鋁)廠、鈦廠、釬鋼廠、鋼絲繩廠、錳系鐵合金廠、人造金剛石磨具磨料廠等,許多產品名列全國前茅。

上一篇:佳作薦讀一范文下一篇:你的笑好美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