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畢業生就業壓力社會學論文范文

2024-04-28

畢業生就業壓力社會學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傳統模式已不能滿足疫情帶來的多樣化需求,高校亟須轉變工作思路,調整工作模式,積極應對就業形勢新變化、就業工作新挑戰。本文詳細梳理了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高校畢業生精準就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深入剖析了高校畢業生精準就業的內涵與要求,從就業管理、就業畫像、就業指導、就業幫扶四個方面提出高校畢業生精準就業的路徑,以保障畢業生順利就業。

【關鍵詞】疫情防控;精準就業;“云招聘”;就業幫扶

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屆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預計突破千萬,創歷史新高。畢業生供給規模大幅增加,部分行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發展下滑明顯,使得畢業生面臨更加嚴峻的就業挑戰。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工作已經進入常態化階段,但接連不斷的聚集性疫情及境外疫情的嚴峻形勢,仍給高校畢業生就業帶來持續挑戰,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將在一定時間內繼續受疫情影響。

一、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高校畢業生精準就業的基本內涵

目前,國內疫情防控已從最先的應急狀態進入了常態化階段。所謂疫情防控常態化,主要包含三層內涵。第一層,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持久戰,新冠病毒可能會與人類長久相處,且由于病毒的復雜性和防控措施的不平衡性,很可能出現多個疫情高峰。第二層,疫情防控常態化是保障國內社會運轉的大前提,沒有落實到位、持之以恒的疫情防控措施,一切工作都無從談起。因此,需以更有力的措施、更科學的手段,做到抓防控和抓復產“兩手硬”。第三層,疫情防控常態化是由“戰時狀態”轉向“平戰結合”的新階段,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的嚴峻形勢下,國內卓有成效的防控成績來之不易,需要全社會以“謹慎之心”保持定力、慎終如始,把防控措施與日常生產、生活結合起來,把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到底。

2016年,精準就業工作理念首次提出,此后有關精準就業工作的內容不斷豐富,包括優化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人崗精準對接服務、健全精準信息服務機制、強化重點群體精準幫扶等具體措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就業市場波動明顯,高校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就業不確定性問題凸顯。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研判就業整體形勢,關注就業環境變化,調整就業目標定位,掌握畢業生信息,細化就業服務類別,做好就業困難幫扶,是高校做好畢業生精準就業服務的重點工作。

二、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高校畢業生精準就業的環境分析

(一)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高校畢業生精準就業面臨的挑戰

1.社會轉型、國際競爭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疊加影響導致就業機會減少。當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但發展不平衡、發展不充分等問題仍然突出。更充分以及更高質量的就業,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和多樣化需求的必然要求。受全球疫情沖擊,中小微及民營企業發展困難增大,高校畢業生就業機會減少。

2.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長帶來了就業領域的新變化?,F階段,國內高等教育正式進入普及化發展新階段,逐年增長的高校畢業生人數給就業領域帶來了諸多新變化。不同行業間的就業景氣與就業市場行業結構矛盾明顯;經濟欠發達區域受招聘需求人數減少和求職申請人數增加的影響,受到的沖擊較大;薪酬待遇優厚、科技含量較高、發展空間較好的新經濟行業吸引力更大,期望進入國有企事業單位的畢業生比例增大。

3.高校畢業生面臨更多就業挑戰。畢業生求職途徑發生改變,“云招聘”“云求職”成為企業招聘、畢業生求職的新途徑。就業形勢的復雜性、招聘方式的轉變使得就業焦慮情緒不可避免地在高校畢業生中蔓延。社會經濟的下行壓力加劇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云招聘”也對畢業生的信息篩查能力、評判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非接觸情況下展現自己、謀得理想職位,是畢業生們需要認真應對的問題。

(二)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高校畢業生精準就業面臨的機遇

1.國家、地方政府重視和支持高校畢業生精準就業。擴大基層就業、扶持新就業形態等,一系列保障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的政策陸續推出,各地以及各高校堅決貫徹落實,同時,各級各層面加強領導和組織保障,政策性就業崗位覆蓋面得到進一步拓寬,就業指導服務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2.新就業形態的快速發展豐富了就業新領域。移動互聯網時代,一種以互聯網平臺為勞動力資源組織者,將勞動者和消費者直接對接聯系的新就業形態應運而生。

3.“云求職”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質量再提升。為應對疫情影響,創新就業指導服務,“云就業”成為畢業生就業的主要途徑?!爱厴I班輔導員就業工作平臺”為就業指導人員和畢業班輔導員提供智能化、信息化“云管理”服務;“互聯網+就業指導”直播課提供在線就業“云指導”服務;“24365校園網絡招聘服務”網站提供24×7、無障礙、不間斷“云招聘”服務;“全國高校畢業生網上簽約平臺”提供無接觸、安全、便捷“云簽約”服務。

三、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高校畢業生精準就業的路徑探索

(一)精準就業管理,加強領導,規范就業工作機制

高校應將畢業生就業工作納入學校年度重點工作計劃,提前謀劃部署,在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流程指導方面進一步強化,構建全員化參與、全程化指導、信息化處理的就業工作體系,建立“學?!獙W院—年級—班級—宿舍”五級就業網格。針對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高校應及早研究制訂就業工作方案,根據市場需求完善學科建構、調整培養計劃。同時,高校應根據畢業生人數按一定比例配備一支專業素質高、業務水平強、服務能力好的專職就業服務隊伍,全過程指導、全方位開展精準就業管理與服務。

(二)精準就業畫像,把握方向,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近幾年,畢業生就業呈現“三高”特點。一是較高的升學率,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推動了畢業生升學深造人數的逐年攀升;二是較高的“二戰率”,在升學比例一定的情況下,必然存在部分學生升學失敗,導致“二戰”比例逐年上升;三是較高的企事業單位就業意向率,畢業生在選擇意向崗位時,編制崗位更受青睞。

高校應以學校發展規劃和人才培養目標為前提,準確把握畢業生畢業去向,從實際出發,將就業指導貫穿學生教育管理的始終,優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從入學到畢業進行系統化、分層次的“階梯式”職業生涯規劃與實踐課程。

(三)精準就業指導,整合資源,完善就業服務體系

高校應認真開展國情社情教育,做好就業政策解讀、就業形勢分析與研判,鼓勵學生將個人理想、職業發展和國家建設相結合。高校應抓住國家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的契機,精準把握整體市場就業趨勢,充分研判就業市場形勢,利用好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為支持畢業生在新就業形態領域就業做好基礎工作。此外,高校還可通過就業市場開拓、校園宣講會等方式主動與各類企業取得聯系,與就業單位建立良好關系;活用校友資源,發揮校友聯動作用,邀請優秀校友所在企業單位返校招聘,為畢業生謀求更多就業崗位。

善用網絡新媒體平臺,提升畢業生就業服務質量。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高校應及時將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網絡新媒體陣地,以政府為主導建立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就業信息平臺的同時,根據實際需要加快建設“互聯網+就業”智慧平臺,利用好平臺資源開展求職活動,搭建校企資源共享平臺,豐富和完善線上業務辦理相關功能,讓企業和畢業生獲得多元化、菜單式的選擇。

(四)精準就業幫扶,關注特殊群體,保障學生順利就業

疫情防控期間,國家高度重視特殊群體學生的就業政策支持,對高校提出明確要求,具體應做到:全面掌握特殊群體畢業生情況,實行分類幫扶、“一人一檔”、“一人一策”分級管理,有針對性地制定策略,開展教育引導工作。就業困難學生分為三類:一是認知偏差型就業困難畢業生,他們往往沒有明確規劃,對自身缺少明確定位,對就業抱有過高期望,導致屢屢碰壁,失去信心;二是能力偏低型就業困難畢業生;三是身心障礙型就業困難畢業生,他們主要是由于身體缺陷、心理障礙等造成就業困難。針對不同類型的就業困難學生群體,高校應建立就業困難學生精準幫扶長效機制。首先,要重點加強對就業困難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其次,要建立就業困難學生精準認定機制;最后,根據就業困難學生類型,分類別建立精準幫扶機制:一是建立學業困難幫扶機制,二是建立就業技能幫扶機制,三是建立有心理障礙學生的幫扶機制。

參考文獻:

[1] 任紅禧.“常態化疫情防控”意味著什么?[J].黨的生活(黑龍江),2020(5):1.

[2] 姚智新,李杏余.新媒體時代高校精準就業服務工作的重新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8(5):43-44.

[3]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2020-11-03.

[4] 秦玲,王兵.基于社會需求的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改革探索[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0(11):7-8.

[5] 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EB/OL].http://www.cier.org.cn/ShowPaper.asp?ID=293,2020-04-24.

[6] 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s3265/202003/t20200306_428194.html,2020-03-05.

[7] 關于做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s3265/202012/t20201201_502736.html,2020-11-26.

[8] 李心萍.新就業形態脫穎而出[N].人民日報,2020-09-02(18).

[9] 莫繼承.高校就業困難畢業生精準幫扶長效機制探索[J].中國輕工教育,2020(5).

(作者單位:中國礦業大學材料與物理學院)

畢業生就業壓力社會學論文范文第2篇

1 影響大學畢業生社會心理承受能力的因素主要有

1.1 對求職的態度和心理準備

對變化所持的態度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會直接影響到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就業形勢和本專業的就業前景如果沒有正確的態度和心理準備, 勢必會影響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導致無法面對現實。因此, 是否形成正確的求職態度和心理準備是影響其心理承受能力的主要心理因素。

1.2 對求職的認知因素

在認知因素中影響心理承受能力的是對刺激的感知強度, 即主體感受性的高低。感受性越高, 即對刺激越敏感, 能承受的刺激水平就越低。影響認知的因素主要有: (1) 刺激事件的判斷、理解能力。刺激事件的判斷、理解能力越強, 對事物的發展變化趨勢了解越清楚, 信心也就越強, 相應的社會承受能力也就越高。 (2) 掌握信息的程度。對刺激事件了解的信息越多, 應付事件的主動性越強, 對不利的結果的擔憂程度越低, 心理承受能力就越強。 (3) 個人經驗。社會心理學家認為, 是否有過“緊張刺激”的經歷或者挫折經歷是影響心理承受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 畢業生在個人經歷中所受的挫折次數及其在求職過程中所遇到的困境經歷都對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起到鍛煉的作用。

2 大學畢業生就業心理承受能力所面臨的問題

(1) 焦慮急躁。焦慮是由心理沖突或挫折引起的一種復雜的情緒反應。主要表現為恐懼、不安、憂慮及某些心理反應。就業對畢業生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在激烈競爭的社會里, 理想的職業并非唾手可得, 需要自己做出合理定位, 不懈努力:用人單位在選擇人才時也不是一錘定音, 往往需要經過多方面的了解與考察。許多畢業生在苦苦等待中, 形成了焦慮的就業心理??謶滞怯捎谌狈蕚? 不能處理, 不能駕馭某種不可知情境時所表現的情緒體驗。 (2) 盲目從眾。從眾心理是指個體在群體壓力下, 在認知、判斷、信念與行為等方面與群體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現象。部分大學生缺乏社會實踐鍛煉, 獨立性不強, 容易接受暗示, 在困難和矛盾面前不知所措, 不敢果斷地作出選擇和決定。因而放棄目標、計劃和興趣愛好, 盲目地以眾人的選擇來作為自己的擇業標準, 很少從實際出發, 認真地做出合適的擇業選擇。 (3) 失衡心理。這類大學生或因自身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的不足, 或因自身社會背景缺乏, 或因機遇時機把握不準, 導致部分大學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單位。但這些大學生往往不正確歸因, 怨天尤人, 從而產生不平衡心理。這種不平衡心理往往導致少數大學畢業生對社會對人生產生偏頗看法, 過激者甚至出現問題行為。 (4) 自卑失望。自卑是一種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現。一些大學生過低地估價了自己, 在求職擇業中, 他們往往缺乏自信心, 缺乏勇氣, 不敢競爭。這種現象多見于自我意識發展不健全以及性格內向或有生理缺陷的大學生, 在貧困生、女生中也有出現。在屢遭挫折之后, 一些大學生容易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 膽小、畏縮、面試中不敢表現自己, 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過度自卑, 會使學生產生精神不振、消極、沮喪、失望、脆弱等心理現象。 (5) 嫉妒攀比。攀比心理是指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不從實際出發、不量力而行, 與他人攀比的心理, 表現為主觀性很強的不切實際的自我欣賞, 理想成分居多的求職期望過高, 容易導致不能積極地對自己進行正確、客觀、公正的分析, 相互攀比。在求職過程中受環境、機遇以及其他諸多因素的影響, 對于同等資歷的求職者來說, 求職結果也會產生落差, 反映到自身就會生成一定的嫉妒心理。

3 提高大學畢業生就業心理承受能力的對策

3.1 提高就業的認知程度

學校在就業指導上要進行一系列的就職講座, 實施就職模擬考試、面試;提供就業信息等活動, 通過這些活動對學生進行就業的思想準備及具體做法的指導。同時學生也要積極主動收集就業信息, 首先需要對所處的社會環境進行比較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弄清楚當前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形勢, 畢業生求職前必須從宏觀上理解國家的有關政策, 從微觀上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就業的基本情況。

3.2 調整就業心態

要注意引導大學生樹立職業的社會意識和長遠意識, 把自己的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 因為職業的選擇不僅是謀生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也是體現其社會價值的手段。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社會需要的關系, 只有做出正確的選擇, 才能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 積極開拓自己的事業, 為國家做出貢獻, 最終真正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

大學生應具有發展的眼光和對未來的預見性, 在求職和就業過程中既有對自己的正確評價, 也有對社會長遠發展的認識與判斷, 進而準確定位自己的職業坐標, 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 做好全面的準備, 積極增進職業適應, 形成開放的大職業觀。

3.3 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競爭, 正確對待挫折

高校就業制度改革為畢業生提供了很好的競爭機會, 大學生應樹立競爭意識, 珍惜競爭機遇, 積極參與競爭, 在競爭中找到能充分發揮才華的崗位, 并最終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競爭遵循的是優勝劣汰的原則, 大學生要不斷充實知識、培養能力、增強素質, 提高參與社會競爭和承受風險的能力。參與競爭難免會遇到挫折, 要對挫折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敢于面對困難與挫折, 把挫折看成是鍛煉意志、增強能力、提高心理素質的一場考驗: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 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擇業目標, 鼓足勇氣, 爭取新的機會。

3.4 消除不合理的心理壓力來源

對于盲目夸大就業嚴峻形勢, 導致消極情緒的傳染應及時加以糾正和引導。就業是對自身利益關系密切的大事, 在擇業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失敗, 不能因一時的挫折和失敗而盲目消極悲觀。更不能主觀地擴大就業難度??傊? 學校相關人員不但要做好引導工作, 畢業生更應該積極排除不良情緒以足夠的理性來面對擇業和就業。

摘要:本文從社會心理承受能力的概念談起, 分析了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因素, 并對大學畢業生的社會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大學畢業生,社會心理承受能力,就業,對策

參考文獻

[1] 孫智憑, 初鳳林, 柳建營.大學生心理健康概論[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5.

[2] 陳核來.大學生畢業生就業指南[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3.

畢業生就業壓力社會學論文范文第3篇

1鹽城市中職畢業生的就業現狀

俗話說“本科生就業不如高職生, 高職生就業不如中職生”。據統計, 近幾年我國大學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始終在75%作用徘徊 ,而中等職業學校 (含職高、中專、技校 )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早已突破95%[1]。鹽城市中專畢業生的就業去向是:73.23%的畢業生就業于各種所有制企事業單位;10.4%的畢業生合法從事個體經營;16.37%的畢業生選擇繼續升學深造。同時, 中職生的高就業率背后也隱藏著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一是對口就業率低,只占了總就業率的30%,有接近六成比例的中職畢業生面臨著專業完全不對口的就業問題。而是職校畢業生勞動合同簽訂率不到15%,大多數畢業生目前與用人單位均為簽訂正式勞動合同。三是就業無保障,穩定性差,很多畢業生跳槽頻繁,對就業單位的忠誠度較差。

2中職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方的需求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大多數中職畢業生已經意識到了就業形勢的嚴峻, 已經做好了先就業后擇業的準備,主要從今后發展和工作穩定程度思考。還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認為只有提高綜合能力,強化專業技能,才能在人才競爭中有一席之地。當然,大部分學生仍然熱衷于大中型企業,不愿意從事勞動強度大的一線服務工作,從而妨礙了他們就業的成功。從調查來看,中職生要克服以下幾點心理誤區:就業期望值過高、就業被動性心理、就業自卑心理、主動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意識不足、怕苦畏難心理以及欠缺創業意識。

當前我國工業化已經進入新的階段,現代化制造業急需技術工人,而這些技術工人50%以上都是中職畢業生。調查顯示,企業對中職學生的歡迎程度高于大專院校學生,因為他們更加關注學生的技能培養[2]。隨著工業化的不斷發展壯大 ,企業未來5年對中職生的需求量將增加5倍。根據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和人才市場雙選過程中反饋的信息,用人單位更加青睞具備綜合思想政治素質高、責任感強、工作踏實、對企業忠 誠度高、有創新精神、適應能力強、吃苦耐勞、技術能力高等素質的中職畢業生。

3影響中職畢業生的就業因素

(1)中等職業學校的就業導向。學校作為學生形成就業思想的第一樂園,應該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就業指導工作。學校應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和市場辦學,積極適應社會需要, 大力發展面向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專業,突出職業教學的特色。

(2)中職畢業生的自身素質。中職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青睞的最主要原因是中職生擁有一技之長。在就業方面,中職生有動手能力強、專業技術好等優勢,但是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也是刻不容緩的。

(3)社會技術行業的需要。隨著第二 、三產業的迅速發展 ,社會各個行業需要有技術的中專生、技校生。盡管企業需要高素質人才,但是也同樣需要高級技工人才,因為在金字塔尖畢竟是少數,更多的需要金字塔下面的人[3]。

4增加中職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建議

(1)加大國家政策的支持力度。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增加就業渠道,能夠解決社會就業緊張的問題,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制定優惠政策,為中職生創業消除障礙,如銀行貸款優惠、工商辦證方便、稅務稅收減免、城管寬松環境等政策和措施。加強對中職生就業和再就業的培訓, 只要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專業知識和勞動技能培訓,能夠為社會創造更大的財富。

(2)中職生提高自身素質 ,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很多中職畢業生眼高手低,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的定位不準確,對待遇期望值過高;缺乏誠實,腳踏實地的敬業精神;對綜合素質重要性的認識不足;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在就業是應該樹立以下幾點意識: 1樹立正確的服務意識; 2打破體制局限,樹立廣泛就業的開拓意識;3強化技能訓練,樹立競爭上崗的意識;4學習求職技巧,樹立自我推銷的公關意識;5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樹立為社會服務的奉獻意識;6提高綜合素質,樹立繼續學習的意識;7保持濃厚的創業意識

(3)各個中職院校注重人才的培養。中等職業學校不同于普通的大學,它有自己鮮明的教學特色。在進一步深化改革教育教學的基礎上,應該不斷更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進教育教學方法,突出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方面的學習力度,給學生灌輸創業教育和就業服務的理念和方法。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改變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推進產教結合和校企合作,積極開展“訂單式”培養[4]。

5結語

就業教育、就業工作指導是每個中等職業學校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的課題。通過對鹽城市總等職業學校就業現狀的調查和分析, 在充分了解中職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方的需求以及影響中職畢業生的就業因素的基礎上, 對增強畢業生競爭力提出指導性建議。從而能為鹽城職校進行專業設置提供依據,為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與企業提供相關有價值的信息, 促進學生就業起到積極的作用,并為鹽城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摘要: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各個職業學校面臨著“解決學生就業難”的重要發展問題。由于城市化進程速度的加快,企事業用人制度的改革,以及市場化的沖擊,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增就業人員和失業再就業人員產生。與之相比較,就業崗位的增加卻相對不足,因此就業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性。本文立足于鹽城市中職學校,通過對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三個層面的調查和了解,分析中職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及社會需求調查。

畢業生就業壓力社會學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介紹了職業指導的含義和意義,認為當前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存在以下問題:師資隊伍基礎過于薄弱,對就業指導定位存在偏差,職稱評審等制度保障發展方向不清晰。對此,文章提出了高校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專職化”的路徑:加強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專業化建設,推進就業指導師資隊伍職業化,最后推動實現高校就業指導師資隊伍的“專職化”。

[關鍵詞]就業指導 師資 專職化

[作者簡介]趙勁(1982- ),男,山東費縣人,大連交通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就業創業和社會學理論與應用。(遼寧 大連 11602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度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專業化建設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G11DA021)

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以及就業政策的調整,我國大學生就業出現了結構性難題。為此教育部要求加強就業指導,促進更高質量的就業。而要推進就業指導由粗放型向專業化發展,就要抓住就業指導課程建設這條主線,在師資建設方面打好基礎,遵循一條從專業化到職業化,專業化、職業化互相促進的“專職化”道路。

一、就業指導的含義和意義

就業指導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就業指導是針對畢業生在就業政策、求職技巧以及就業程序方面的專門輔導。而廣義的就業指導是基于生涯發展理論,啟迪學生規劃意識,使學生認識各階段任務,從而為職業選擇和個人成長打下基礎。如今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理念的進步,狹義的就業指導逐漸被其廣義概念所代替,而且日益專業化。廣泛的就業指導的開展具有如下意義:

1.適應了社會分工的要求。涂爾干認為分工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見多識廣,很多知識都可以通過網絡等途徑獲得,以前行政性、事務性的就業指導方式已經很難滿足學生的需求。而在信息泛濫、思想多變的現代社會,學生在求職就業方面也面臨更多的選擇困惑,這時的就業指導就應該與時俱進,發展專業方法,提高專業技能,實現從粗放型向專業化的過渡。

2.推動了教育理念的進步。我國高等教育從2004年開始進入大眾化階段,這一跨越是與我國快速發展的經濟形勢相適應的,但教育理念卻停留于過去精英教育時期,學科專業調整滯后,人才培養定位和模式傳統,培養了許多不適應市場需求、眼高手低的理論人才,也從某種程度上導致了大學生的結構性過剩。為此,專業化的就業指導在高校與社會之間搭建橋梁,適時把握市場變化,實現高校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的對接,在潛移默化中促進高校教育理念的轉型。

3.有利于大學生自我成長。大學是個人成長的重要階段,但現在大學生面臨各種誘惑,許多人荒廢了學業。傳統的思想教育工作往往引起學生的排斥,而傳統的教育模式使許多熱衷學習的好學生也養成被動學習的習慣,很難做到自我成長。專業化的就業指導可以喚醒學生的生涯意識,開闊學生視野,從未來視角審視大學生活,從而明確發展方向,制訂計劃,更充分利用大學的各種優越條件,實現自我發展,不僅順利畢業、就業,而且為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經過長期努力,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較大發展,但在外延擴展的形勢下,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內涵建設仍存在著諸多問題。

1.建立了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但基礎過于薄弱。當前我國高校大部分都建立了幾十人的就業指導教師隊伍,但人員構成仍以兼職為主。例如在大連市內高校中東北財經大學、大連醫科大學和大連交通大學三所學校有專職教師,其中只有后面兩家是教師系列的專職教師,這與《教育部關于做好201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教學[2011]12號)(以下簡稱《通知》)中,設立就業指導教研室、就業指導教師為專職教師的要求仍不相符??梢哉f,近幾年就業指導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由于基礎過于薄弱,仍呈現粗放型的狀態。比如說雖然開設了相關課程,但師資隊伍卻不夠穩定;雖成立了專業教研室,但其學科性質卻難以界定;雖出版了一系列教材,但內容卻千篇一律;雖將教師納入專業技術崗位,但具體政策卻難以落實。隨著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學生對專業化就業指導需求的增加,建構一支專業化的就業指導專職教師隊伍勢在必行。

2.建構了以就業指導課程為依托的師資體系,但對就業指導定位存在偏差。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可以說是拓荒性的,我國大部分高校都從無到有開展了就業指導工作。但這些工作大都是以就業指導課程為基礎的,而就業指導課程是教育部明文要求開設的必修課程,如果離開了這些硬性規定,許多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又會歸零。也就是說各高校在開展就業指導方面仍缺少主動性,在大連市內高校中只有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大連交通大學在就業指導課程之外開設有個體咨詢等工作。也就是說,當前許多高校仍將就業指導看作少數幾個部門的事情,對就業指導的定位存在偏差,從而導致專業課教師忽視就業指導的缺位以及就業指導部門片面追求就業率的越位。在今后發展中,各高校要提高對就業指導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工作主動性,探索適合各自高校特點的就業指導體系。提高專業課教師、思政教師、心理教師對就業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建立制度調動各領域教師就業指導的積極性,形成就業指導教師的全員化和就業指導模式的創新,這也是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就業教育轉變的必然要求。

3.在職稱評審等制度保障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但發展方向仍不清晰。我國高校就業指導日益受重視,但在快速發展的背后也存在著些許困惑。首先,教育部要求開設不少于38學時的就業指導課程,但在許多高校教師都是兼職教師,只負責上課領取課時費。對于課程建設、研究等方面缺少關注和投入。其次,有些高校組建了專門的就業指導教研室,但教研室的歸屬比較模糊,有的歸屬于招生與就業處,有的歸屬于人文學院,有的歸屬于思政部,還有的歸屬學生處、團委等,機構設置上的混亂導致就業指導教師責權不清,也導致就業指導教師身份認同的尷尬。最后,在職稱評審方面有些高校走德育系列,有些走研究系列,只有少數高校走教師系列,職稱評審的標準也不統一,導致就業指導教師在關系個人發展的職稱方面存在邊緣化趨勢。

總之,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在課程管理、教研室建設、職稱評審等方面仍缺少統一的標準,就業指導在高校的架構存在許多模糊混亂的地方,也使就業指導教師在科研方向、職業生涯發展、歸屬感、榮譽感等方面存在諸多困惑,而這也是需要決策層思考和做出統一規劃的重要之處。

三、促進高校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專職化”的路徑分析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就業指導的意義和存在的問題都有所認識,而要促進就業指導工作的持續發展,就要沿著從專業化到職業化、專業化與職業化相輔相成、最終實現“專職化”的路徑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1.立足現有基礎,不斷加強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專業化建設。首先,建立師資準入制度。為了實現就業指導由狹義向廣義的發展,高校就業指導教師除了需要熟悉就業環境、就業政策,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外,還需要掌握生涯規劃理論、心理咨詢知識以及思想教育方法等專業知識。所以選拔就業指導教師要側重于具備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背景的輔導員和行政人員。隨著學科的不斷成熟,逐漸效仿律師、社會工作師等學科推出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只有取得了職業規劃師等專業資格的人員才能從事相關職業,從而加強學科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其次,對現有師資加強專業培訓。目前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師資多是輔導員和行政人員,專門的教師也是從別的專業轉過來的,因此要加強現有人員的專業培訓。培訓要采取校內培訓與校外培訓相結合的方式,使教師既了解學校各專業實際情況,又能掌握先進的就業指導理論。要及時更新培訓內容,采取參與式和體驗式培訓,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既能開闊學生眼界,又能解答學生實際困惑。

最后,促進就業指導學科的專業化。目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有序展開,但就業指導相關學科的發展卻相對滯后。因此為了提高就業指導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教育部門需要在高校開設相關專業,或者在原來專業基礎上增加就業指導方向;在全國層面建立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制訂統一的教學計劃;使就業指導在專業理論、方法、倫理等方面不斷完善,真正被社會所認可,被高校所接納。

2.把握工作特點,不斷推進就業指導師資隊伍職業化。首先,促進高校就業指導教師的職業化。就業指導對任課教師實踐能力有著較高要求,而就業指導教師從學校到學校的成長背景使他們缺少職場體驗。為了解決就業指導教師職業理論知識豐富而職業實踐經驗欠缺的問題,各高?;蚪逃鞴懿块T應該借鑒大學生實習實訓的做法,安排就業指導教師到企事業單位鍛煉實習??刹扇∨c用人企業“結對子”,送就業指導教師到企業人力資源部門掛職,讓其在真實的崗位上感受職場規則等做法,了解企業文化,熟悉招聘流程,認知崗位任職標準,進而提升職業化水平。

其次,聘請職場人士擔任兼職教師?;诰蜆I指導教師的特點,除了提高在校教師的職業體驗外,向社會招聘兼職教師是提高就業指導課質量,彌補師資不足的有效方式。如果直接聘任有困難或有限度,那可以定期邀請有實踐經驗的相關部門人員來校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師進行座談,及時、準確地將最新的HR理念和人才使用標準傳遞給就業指導教師,再通過他們將上述信息傳遞給學生?;蛘咄ㄟ^舉辦專題講座的形式使學生了解企事業單位的用人標準,豐富職場經歷,提高職業化水平。

最后,推動就業指導行業的職業化。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職業咨詢的需求越來越大。但目前我國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仍數量有限,具有專業資格認證的人員更是欠缺。因此為了滿足社會需要,也為了提高就業指導的職業化水平,需要設立全國各級職業咨詢協會,扶持建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推廣職業規劃方面的資格認證,從而提高職業規劃的社會認可度,吸納更多的人從事這一行業。

3.推動實現高校就業指導師資隊伍的“專職化”。首先,建立科學的就業指導管理體系。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是以就業指導課程為依托建立起來的,而就業指導課程涉及面很廣,需要有效的組織架構來保證其實施。為此有高校設計了就業指導專家協會—就業指導教研室—就業指導教研組—職業與發展協會的模式。其中就業指導專家協會由學校分管領導、政府就業部門人員、企業人力資源專家和學校專職教師組成,將就業指導與學校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相結合,實現高校與市場的有效互動;就業指導教研室由專兼職教師組成,統一安排對教學大綱、課程內容和科研等活動;就業指導教研室下設就業指導教研組,可按學校專業大類劃分,針對不同專業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同時在學生中建立職業與發展協會等社團,開展實踐教學等環節。

其次,設計充實的就業指導內容。第一,就業指導課程要更具可行性。就業指導不僅僅是求職指導,需要更加立體化的課程體系??偨Y諸多高校不同的做法,比較切實可行的做法是:大一學生剛剛進入大學,對一切充滿新奇,這時可以設置專業導航類的相關課程,由各專業組織有經驗的教師開設;大二階段,學生對大學有所了解,并且在諸多方面有所困惑和思考,這時可以開設職業生涯規劃類課程,適時介入,喚醒學生的規劃意識;大三時學生對自己的目標有了一定的判斷,此時可以開設專題類的課程,如考研輔導、出國輔導、創業課程等;大四普遍進入求職階段,實用性的求職方法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課程。除了課程體系的設置之外,在課程內容方面要突出本土化和實效性、實用性,在課程講授方面要采用體驗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能夠學有所用。第二,積極開展個體化的就業咨詢。大班授課的方式可以喚醒學生的生涯意識,在求職技巧方面對學生也有所幫助,但只有一對一的個體化咨詢才能真正為學生答疑解惑。而個體化的咨詢對于教師的咨詢技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在前面提到的專業化的基礎上,各學校根據自身實際,在場地、流程、師資、宣傳等方面做好整體設計,利用相關測試軟件,為學生從生涯規劃到職業決策等方面提供個體化咨詢,使咨詢工作成為就業指導課程的延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就業水平。第三,提高相關校園活動的專業性。當前許多高校都開設有生涯規劃大賽、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但這些活動往往難以避免作秀成分,參與的學生也畢竟有限,因此應該在大型活動之外,在學生中間開展一些更具實效性的專題活動,并將活動定期化、常規化,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其中。并適時邀請人力專家、心理老師、職業規劃師等參與活動,從而使學生近距離地切身體會職業規劃、求職指導對自身起到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最后,為就業指導教師的職業發展提供保障?!锻ㄖ芬舐鋵崒⒕蜆I指導專職教師納入專業技術崗位系列的政策。這進一步明確了就業指導教師的身份,但在具體操作環節卻存在諸多困難。因為就業指導很難進行學科歸類,有的學校與管理學院或法學院一起參評,這樣在科研課題論文等方面就不具備優勢;有的學校將就業指導教師劃歸到輔導員等學生工作隊伍參與職稱評審,又會模糊其專業性,從而承擔大量的日常事務性工作。因此,鑒于就業指導工作的特殊性,可以在職稱評審中設立單獨標準,除教學科研外還要看對學生的實際指導情況,進一步可以參照會計、編輯等在本行業設立晉升體系,從而建立更符合行業特點的職業發展路徑。

[參考文獻]

[1]曲曉瑩.淺析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學生就業指導工作[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10).

[2]白劍波.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及就業指導隊伍建設的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8(5).

[3]楊光萍.武漢理工大學為就業指導工作引進專職教師[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4).

[4]王昕.提高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水平[J].中國高等教育,2004(Z2).

[5](法)涂爾干.社會分工論[M].渠東,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

[6]張景勇.教育部部長:我國高等教育開始進入大眾化階段[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4-08/27/content_1898054.htm,2004-08-27.

畢業生就業壓力社會學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智力資本”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碩士作為高學歷人才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他們一方面掌握著豐富系統的基礎知識,而另一方面又有著較高的創新科研能力,是一個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推動作用和深遠影響的高智力群體。然而,目前碩士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將基于經濟學的消費者弱偏好性,探討碩士畢業生的“弱勢群體”地位,并提出一系列應對策略。

關鍵詞:弱偏好公理;碩士畢業生;就業

一、碩士畢業生就業特征分析

“智力資本”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企業對科技與人才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碩士畢業生大多具有扎實的科研基礎與實踐能力,具有突出的創新意識,因此,在就業大軍中無論是從需求角度還是從自身能力的供給方面來看,都有著比較優勢,他們的就業形勢從理論上來講,應該也是非常樂觀的,但是現實的狀況并非如此。[1]分析認為,目前碩士畢業生就業主要有以下特征。

1.就業滿意度不高。碩士畢業生中,只有少數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形勢表示樂觀,而大部分的學生表現出茫然,甚至含有悲觀情緒。分析表明碩士畢業生對于就業的悲觀情緒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首先是自己的“出身”,是否是名牌大學,是否是熱門專業,這些都成為大部分畢業生的“短板”;其次是前一兩年的“考研熱”與大量擴招,[2]使得大量的具有研究生學歷的人才涌入就業市場,碩士畢業生的就業優勢不再像從前那樣明顯。兩大因素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研究生的就業滿意度。

2.就業選擇范圍狹窄。目前碩士畢業生就業選擇范圍狹窄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就業崗位及就業地點。對于就業崗位的選擇,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越來越多的碩士畢業生開始選擇高校和科研機構,因為這些單位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工作有成就感,有發展前途,收入穩定;其次選擇是大型企業,其原因在于收入高;第三的選擇是政府公務員或事業單位,選擇的考慮因素是福利待遇、工作穩定。碩士畢業生對就業地點的選擇較集中,大都是選擇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碩士學生的來源是全國的,多元化,而畢業的選擇去向單一,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和大中型城市,這就造成“僧多米少”的現象。

3.就業不如本科生。據2008年《網絡招聘下北京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與職業發展調研報告》顯示,研究生就業不如本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業率差別較大,研究生的就業率明顯低于本科生,二者的就業率分別是64%和73.4%。在智聯招聘對多家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的調查中顯示,如果不是崗位對學歷有必須的強制要求,他們更傾向于選擇本科生,他們認為本科生的優勢在于三點,即年齡、薪酬和穩定性。換句話說,對于碩士研究生來講,這三點就是他們的弱勢。

二、碩士畢業生就業的弱偏好性分析

碩士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現象表明,碩士畢業生與本科生相比,并非是“強勢群體”,從經濟學的弱偏好性角度出發,碩士畢業生屬于“弱勢群體”。

1.何謂弱偏好性。經濟學中的消費者行為理論中,對消費者的偏好有這樣一種界定,面對兩個消費束:

X=(x■,x■)   Y=(y■,y■)

可以存在三種關系:①嚴格偏好關系,即(x■,x■)?酆(y■,y■),其含義是消費者認為消費束X確實比Y好,在需要從兩者進行選擇時,消費者總是選擇X消費束。②無差異關系,即(x■,x■)~(y■,y■),其含義是X與Y兩個消費束對于消費者來說,同樣好、無差異。消費者可根據自己的偏好消費X消費束,但如果讓其選擇另一個消費束Y,消費者感到同樣的滿足。③弱偏好關系,即(x■,x■)■(y■,y■),其含義是消費者對于兩個消費束有偏好但又不在乎,認為兩者至少一樣,消費者對于消費束X的偏好弱甚于Y消費束[3]。

第三種關系就是本文中所引用的弱偏好性。

2.碩士畢業生是弱偏好性群體。在碩士畢業生就業市場中,用人單位——企業、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都是勞動力的需求者,他們對勞動力有自己的關注和偏好,非常類似于消費行為偏好理論。對于一個職位,在眾多的求職者中選擇哪一個,取決于用人單位的意愿和偏好。從用人單位的角度出發,來應征某一職位的求職者很多,碩士畢業生是一類型的求職者,除此之外,還有數量眾多的本科畢業生,選擇哪一類求職者,這是用人單位的主觀判斷和偏好。在這樣的背景下,碩士畢業生相對于本科生來講是弱偏好性群體,也就是說,用人單位認為碩士畢業生比本科畢業生好,比如,在素質、學歷背景等方面都要略勝一籌,但是用人單位并不在乎,認為兩者至少一樣,因為接收碩士畢業生后,需要給他比本科畢業生較高的工資收入和待遇,但從用人單位本身的需求上或業務需要上,本科畢業生也能勝任。此外,在年齡和穩定性上,本科生比碩士研究生又有比較優勢。因此,比較而言,用人單位對于碩士畢業生的偏好弱于本科畢業生,在進行選擇的時候,碩士畢業生并沒有絕對的優勢,不是“強勢群體”,相比之下,反而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

三、碩士畢業生就業對策分析

鑒于碩士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的“弱偏好”地位,碩士研究生需要不斷完善自己,使其從“弱偏好”地位變為“嚴格偏好”地位。此外,高等院校作為碩士畢業生培養單位對其就業市場也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高校應該做好“質”的培養和就業指導兩個方面的工作,具體對策如下。

1.碩士畢業生的就業對策。①提高個人素質。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增強就業力。就業力的體現,不僅僅體現在畢業生的專業素養、科學知識,在當今社會畢業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良好的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基本的社會知識、較強的外語能力、開放的學習態度、健康的心理等等,也都是適應新形勢下市場需要的重要就業能力。對于“弱勢群體”的碩士生來說,更要注重綜合素質的提高,除了要拓寬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還要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組織協調、團隊合作等綜合性素質,要全面培養自己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和創新精神,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使自己的素質嚴格好于本科生。②正確理解“成功”的內涵。雖然畢業生自我成才意識比較強烈,但是大多數學生對成才的定義和自我成長的目標都不明確。畢業生認知中的成才途徑非常狹窄,僅僅局限于找個好工作。對于什么是好工作,大多數學生卻沒有非常明確的認知。成功、成才、價值都是相對而言的。碩士畢業生要摒棄狹隘的成功觀、成才觀、價值觀,只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和特長,都是一種成功、成才、價值的體現?!把┲兴吞俊北取板\上添花”要更為珍貴難得。所以,碩士畢業生要開闊眼界去就業,不要“好高騖遠”,不要片面追求“穩定性”,或許更能體會到一種成功和價值。③主動適應市場。碩士畢業生要主動走向市場,適應市場。碩士一入學,就要密切關注就業形勢的變化,看看人才市場上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然后根據社會用人需求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素質結構,這樣才不至于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所淘汰。要認清用人單位的需求,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努力培養良好的品德和綜合能力。用人單位認為碩士畢業生最缺乏的是實干精神、團隊精神和綜合素質[5]。而現在的碩士畢業生只注重英語水平、計算機運用、專業知識等技能性、學術性水平的提高,對社會的發展與運作了解不深,不能深刻地認識到自身素質與崗位要求的差異。

2.高等院校的就業對策。①注重畢業生“質”的培養,“質”的培養首先要做的就是改革課程結構,加強綜合素質教育。要構建具有創業教育特色的課程結構,重視創業實踐活動。創業品質和創業能力的培養重在實踐,學校要為學生提供實踐鍛煉的環境和條件,使學生在創業實踐中磨煉創業意志、培養創業能力,得到創業技能訓練。學??山M織學生參觀一些大中型企業,參與小企業的設計,同時學校也可嘗試建立一些小型企業讓學生身臨其境,使學生得到創業教育的體驗,通過體驗使學生獲得創業的感性認識。其次,在教學模式上,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有開放性和靈活性,讓師生共同參與探索知識的過程。從強調積累知識走向發現知識和創造知識,通過探索,使知識結構不斷得以充實和完善。②就業指導勢在必行,學校應該圍繞碩士研究生就業實施多項措施,進行適時的指導,以確保碩士研究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就業指導重點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和職業道德教育。就業指導要與畢業教育相結合,教育畢業研究生正確處理國家利益與個人發展的關系,走與實踐相結合的成才之路。要讓碩士研究生看到職業的冷熱是相對的,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有長期和短期之分,克服只顧眼前利益而放棄專業特長的弊病,自覺地選擇到既符合國家需要又能發揮專業特長的地區和部門工作。同時要引導畢業研究生認識到大城市、開放地區的物質待遇雖說不錯,但人才過于密集,更容易埋沒人才。而到條件相對艱苦的地方,則較容易脫穎而出。

碩士研究生就業指導需要充分發揮研究生導師的作用。對處在人生十字路口的畢業碩士生來說,要正確把握就業方向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僅僅依靠碩士畢業生個人的判斷很難選擇出適合自身發展的理想職業。這就要求我們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幫助他們正確分析不同崗位、不同職業的要求,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客觀條件,做出明智選擇。

研究生就業指導工作要緊跟社會形勢發展。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各個方面的變化,都會對畢業生的職業選擇產生重大影響。

參考文獻:

[1]謝中清.基于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18):69-70.

[2]邢志杰.我國高校擴招對大學生就業影響的分析[J].北大教育經濟研究,2003,1(1):15-17.

畢業生就業壓力社會學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政府及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新冠疫情的到來,更是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增加了難度。高校輔導員進行大學生就業工作需要進一步完善就業創業機制,改善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窘狀。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新冠疫情

據國家人社部門統計,新一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90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1]。面對本就嚴峻的就業形勢,新冠疫情的爆發無疑使大學生的就業創業雪上加霜。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4.4%。然而就業崗位卻沒有隨之增加,最近幾年每到畢業季,幾乎都被大家稱為最難就業季。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不僅關乎大學生自身的發展,也關乎社會的穩定。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多措并舉減小疫情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不良影響,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對加強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從公共衛生領域延伸至政治、經濟、社會、外交等領域的重大社會危機。根據相關學者的測算,2020年度我國第二三產業及其總供給增長率將會出現不同程度下行,特別是第三產業,2020年全年經濟總供給率預計將會持續下行。部分行業的不景氣和眾多中小企業面臨的破產危機直接導致了就業崗位的供給不足,在供給側方面對高校畢業生產生了基礎性、源頭性的消極就業影響,使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范圍也呈現縮小趨勢[2].

畢業生的求職過程需要經歷備考、投簡歷、筆試、面試,到和用人單位擬定就業協議,這個流程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更加困難重重。在智聯招聘發布的春季求職競爭周報顯示,約有57% 的用人單位準備延遲復工,23% 的用人單位處于觀望狀態,僅有不到 20%的用人單位準備復工。由于疫情后發展狀況不確定性等因素的影響,絕大部分線下招聘會被迫取消,2021年的春季招聘時間普遍延后,疫情期間高校畢生獲取就業信息、投遞簡歷、求職面試基本依靠互聯網進行線上操作[3]。不少用人單位出于安全性、公平性的考慮,一再延后筆試和面試時間,在給畢業生帶來心理上由于未知造成的緊張焦慮和不安全感的同時, 也使求職戰線普遍被拉長。

與此同時,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意向選擇一方面受學科專業特性的限制, 另一方面無形中也容易被同學科專業往屆生的就業方向所引導,集中于某幾個就業方向, 從而導致畢業生的就業范圍窄、就業選擇少、就業質量不高的問題[4]. 從我們的問卷調查和其它研究者的研究結論來看,可以粗略的把當前大學生的就業挑戰分為以下五類:(1)部分大學生就業觀念老舊,無法以開闊的眼光看待當前的就業形勢;(2)部分大學生專業知識不夠扎實;(3)部分大學生在校期間缺乏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4)部分高校缺乏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專業設置不滿足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脫節;(5)高校的就業創業服務缺乏針對性,未考慮學生特點、個性、職業規劃,未發揮大數據優勢。

針對以上嚴峻的就業形勢,高校畢業班輔導員應該做好以下幾類工作以保障大學生的就業。

1. 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心理疏導員

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高校畢業生的求職進程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礙, 容易滋生焦慮、迷惘、膽怯等心理問題。根據相關學者研究,畢業生心理健康狀況與態度同就業預期之間呈現出極為明顯的正相關性。因此,高校輔導員應該時刻關注求職學生的心理狀態、積極引導畢業生科學認識疫情、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做好就業規劃。具體來說,畢業班輔導員應當深入學生生活,敏銳捕捉學生的不良情緒,精準洞悉畢業生的求職心態,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做好心理關懷工作,把解決畢業生思想問題與實際困難結合起來。引導畢業生辯證看待疫情對就業的影響,及時將中央、地方發布的利好政策傳達給學生, 并鼓勵畢業生樹立樂觀積極的求職心態,冷靜、客觀地把握機遇,主動出擊,實現高效、高水平就業。

2. 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觀念引導者

將就業創業教育貫穿學生整個培養過程。高校輔導員應該不斷完善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和實踐課程等,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職業技能大賽等提升創新實踐能力。指導學生根據人才市場供求狀況適當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制訂合理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就業觀念,加強職業道德和契約精神教育

3. 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精準服務者

廣泛實施就業服務“云”模式。高校輔導員要加大畢業生就業工作網絡建設,在生涯規劃、求職定位、招聘信息篩選、面試指導以及就業手續網上辦理等方面開展形式多樣的在線輔導,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和競爭力。

與此同時,高校輔導員應當加強職業培訓素養,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和崗前培訓,為符合條件的畢業生爭取職業培訓補貼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靈活就業辦理實名登記、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一定數額社會保險補貼,鼓勵畢業生投身新業態、從事新經濟。

幫助落實好學生就業后續工作。對延遲離校本地應屆畢業生 , 相應延長報到接收、檔案轉遞、落戶辦理時限。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可將戶口、檔案在學校保留 2 年或轉入生源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靈活就業并辦理實名登記、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一定數額社會保險補貼。

對從事創業的大學生給予更多的政策幫扶,如審批手續、工商登記、融資、提供創業擔保、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和激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力度,符合申請條件的大學生從事個體經營、合伙經營、創辦企業的,可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地方政府投資開發的孵化基地等創業載體,酌情安排一定比例場地,免費向高校畢業生提供。

近幾年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較以往更為嚴峻。國家針對疫情期間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在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多方增加就業崗位、精準提供就業服務。高校及輔導員多措并舉,豐富畢業生就業信息獲取渠道,便利求職途徑,進行精細化、個性化的指導。相信在國家、高校、輔導員的共同努力下,疫情期間的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能夠在危機中育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

參考文獻

[1] 吳建平.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N].人民日報, 2019-03-01.

[2]楚河.努力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升學機會、開展精準指導服務教育部多措并舉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0(05):4-5.

[3] 彭正霞,陸根書,李麗潔.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影響因素及路徑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20(1).

[4]肖敏.利用大數據平臺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03):247-248.

上一篇:建筑行業施工安全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學生自主學習教學體會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