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新發展黨員工作細則范文

2023-09-26

新發展黨員工作細則范文第1篇

最近,我認真學習了習近平同志所著的《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一書,該書輯錄了習近平同志擔任中國共產黨浙江省委書記期間的重要報告、講話、文章和批示,閱讀后讓自己有了一些啟發和感悟。

《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一書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總書記精深的政治素養、寬廣的戰略眼光、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領導藝術。該書系統展現了習近平同志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彰顯了深厚的理論功底和精深的政治素養。該書全面反映了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八八戰略”等戰略部署和戰略舉措,凸顯了寬廣的戰略思維和戰略眼光。該書客觀強調了習近平同志對領導班子要團結共事、領導干部要公正無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做人要大氣一些的要求和諄諄教誨,展示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該書真實記錄了習近平同志在浙江的工作經歷和實踐經驗,暢談了“激濁揚清、敬業樂業、樂在人和、力戒浮躁、貴耳重目、求知善讀、戒奢節儉”的28字從政體會,體現了高超的領導藝術。

《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一書使我加深了對干在實處與走在前列兩者關系的認識。干在實處是方法與要求,走在前列是目標與追求。干在實處是走在前列的基礎與前提,走在前列是干在實處的反映與體現。只有干在實處,才能走在前列;要想走在前列,須得干在實處。

《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一書給了我深刻的教育和啟示:領導干部要作“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表率,要謀得深、干得實、行得正,著力提升自己的智慧、能力、素養,在領導管理的工作實踐中充分展露個人魅力。

一、潛心理論學習,拓展戰略視野,增強“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智慧。做任何事,都要謀在先,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也應謀在先。要有謀,就要有智慧。智慧從何而來,從扎實的理論功底中來,從寬闊的戰略視野中來。夯實理論功底,無捷徑可走,只有狠下功夫強化理論學習。理論學習要有總書記強調的三種境界:一是理論學習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志存高遠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通讀苦讀;二是理論學習要勤奮努力,刻苦鉆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撓,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即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三是理論學習貴在獨立思考,學用結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學習和實踐中“眾里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這也就是要達到著名學者王國維論述治學的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夯實理論功底的同時,要拓寬戰略視野,以世界的眼光和開放的思維,來謀劃戰略目標、戰略舉措、戰略重點、戰略任務,增強戰略引領、科學發展的智慧。

二、駕馭發展大局,講求發展實效,提高“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能力。有了“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智慧,還需有“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能力。要有駕馭大局的能力、組織協調的能力、推動落實的能力。要增強總攬全局的能力,善于立足一域謀全局,把握形勢謀大事,以“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氣度和胸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始終把全局作為觀察和處理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本單位、本部門的工作放到國際國內大背景和鐵路改革發展的工作大局中去把握。要提高組織協調能力,黨委要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加強與行政之間的協調聯動,充分發揮各種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善于通過組織和宣傳,引導好,發揮好職工群眾在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形成發展的強大合力。要提高推動落實的能力,一把手要善于“彈鋼琴”統籌抓,班子成員要分工負責全力以赴抓,落實責任制,明確責任人員、完成時限,確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回音。要克服抓而不緊、抓而不實等現象,真正做到一級一級地抓、一步一步地展開、一項一項地分解、一件一件地落實、一年一年地見效。

新發展黨員工作細則范文第2篇

一、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檔案管理部門盡職盡責, 管理人員細心認真, 在此基礎上進行透明公開方便各行各業的查詢咨詢, 大到政府部門小到學生, 都有義務有權力了解政府各部門工作, 有機會翻閱檔案, 對自身發展做到心知肚明, 對未來生活和發展方向定義更加準確, 判斷未來形勢更正確。檔案的記錄是給人方便的, 是給群眾普及的重要知識, 讓人們意識到國家和大家的聯系是緊密的, 國家對大家的關心是一直存在的。隨著人口的增多, 中國人數的變化不穩定, 各種自然非自然因素的影響, 檔案管理需要越來越多的精力去投入, 分支的細膩才會有參天大樹的壯觀, 工作的努力才會有能力的提高;檔案室給人的感覺繁瑣無序, 一間大大的房間卻配有并不大的窗戶, 一排排整齊排列的架子里插著數不清似上千或萬的黃色檔案包, 來不及熟悉, 翻閱于與自己相關的一冊;連接了互聯網讓時間節省, 快速的網絡環境讓管理更細致, 但管理工作更需要管理人員充滿責任感的工作與付出, 在于對每一份工作的認真熱情, 擺正態度, 加強管理。一個人如果沒有服務意識, 沒有辨別是非能力, 沒有對工作的喜好, 祖國的熱愛, 沒有信心, 是無法管理的, 更無法管理檔案, 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當前檔案管理工作需要改進之處

任何事情都有兩方面因素影響人們對它的認識, 正或負, 隱約擺動著, 左右人們判斷;任何人都有優缺兩方面影響其他人對自己的喜愛程度, 深或淺, 那么不經意撥動心弦, 挑撥離間。認識是一個艱難過程, 也永遠是過程, 就像人會成長, 也一直在成長, 無窮無盡, 消逝也是一種延續, 認識瀟瀟灑灑, 由淺入深, 檔案記錄認識, 認識檔案回味過去, 展望未來。加強認識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強化人員認知能力, 認識對自身、社會、他人的影響, 自然而然改進散漫, 順其自然改進效率低下造成的鏈條問題。查閱的便捷是效率高的有力支持, 改進查閱方法手段解決排隊等候時間, 人們用在一件事上時間短了, 辦事效率高了, 幸福感也會增強;看似簡單的環節卻需要前后很多環節的緊湊才能實現, 看似非工作的部分卻需要工作人員前后做很多準備, 人流的忽多忽少影響輕松程度, 控制每天合理查詢人數, 做到松弛有度, 應對自如。

三、當前檔案管理工作的創新與建議

檔案管理工作的歷史悠久, 之所以發源早, 除了它是復雜人類文明運作的基礎, 也是人類實踐探索中發明的產物, 實驗證明關鍵時刻的意義重大, 價值重要, 因而對傳統檔案管理的延續創新是有必要的。傳統與創新是要結合, 相互吸收優良品質改良發展, 創新離不開法律框架, 少不了法律援助, 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保障體系的穩定堅固, 時刻不忘法律責任, 才會有緊迫感、壓迫感, 工作效率才會上升, 整個市場環境才會綠色健康。檔案管理工作似嚴肅古板, 日復一日難免怠慢松懈, 工作性質決定態度認真, 工作環境緩解疲勞緊張, 管理室也可以以淺色調的色彩為主, 渲染溫馨氣氛, 外圍更可以大膽嘗試夸張醒目, 每一棟建筑和自己職責聯系起來更個性, 城市才吸引人們, 適合居住。記錄是檔案管理的基礎, 由人工轉向技術, 結合統一記錄都是現在乃至將來一直會用的手段, 完善電腦在基礎運用的能力, 為人們繁瑣的工作減輕負擔, 為不必要的體力勞動代過;工作時間更加合理和有為了群眾查閱早班晚班甚至夜班的工作人員, 有整理檔案固定點的工作人員, 而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通過考試熟諳法律、檔案和民生基本問題, 態度和藹, 語氣溫柔, 普通話標準等等, 要求嚴格才能服務好并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一向沒有輕松工作, 所以一天應該格外充實, 即使休息也是與光陰賽跑, 有充實的部分, 緊繃的神經;人在社會上的聯系是絲絲縷縷緊密且廣泛, 人創造了工作, 繼而工作也密集聯系著人和事, 所以工作的重要性很大, 每份工作都如此, 既然做好可以惠顧他人, 也會收獲驚喜。

四、總結

檔案管理工作雖然枯燥, 但如果將繁冗的步驟流程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結合在一起, 其過程將會變成一種享受, 是一種學習;合作團結讓工作添加樂趣, 使每天都能保持穩定的工作狀態與昂揚的工作干勁。工作內部需要團結統一, 外部需要一同守護, 經過創新化、人性化的改進之后, 檔案管理工作才不顯那么沉重。當前檔案管理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每天大量的文件資料, 每時每刻發生大大小小的意外, 各種需要記錄的點點滴滴都匯集在工作人員身上, 需要加倍努力, 使每一天都有奮斗目標, 使不可能變成可能, 汗水澆灌著希望, 使成就愈發顯著。守護現在, 展望未來。

摘要:本文介紹了當前檔案管理工作的新的形式, 正是管理體制的規范化, 重視法律性以服務人民群眾。加強檔案信息化建設與科技人才建設, 正是檔案管理工作展開的新突破。

關鍵詞:檔案管理,新發展,人性化,規范化

參考文獻

[1] 周燕.對檔案管理的點滴看法[J].檔案管理, 2005.06.

新發展黨員工作細則范文第3篇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有序開展,已經滲透到政治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現出強大生機和活力。進入新時代后,協商民主的戰略任務就是繼續“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眹@充分發揮政協在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中的作用,人民政協需要聚焦黨政中心履行職能,深入推進政協協商民主,加強和改進政協民主監督,加強委員隊伍建設。這是新時代對做好政協工作的新要求。

關鍵詞:新時代;協商民主;新要求

協商民主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內部各方面圍繞改革發展穩定等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開展廣泛協商,努力形成共識的重要民主形式。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全面展開”,充分肯定了過去五年協商民主建設取得的成績。同時,還把“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并對“如何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重要作用”做出專門部署。十九大報告關于協商民主的重要論述和部署,與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協商民主的系列重要論述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成為我們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基本遵循。

一、十八大以來協商民主的新發展

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來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戰略任務時,根據十八大提出的“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的要求,提出要“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并把這一任務作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對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做出全面深刻的論述,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推動下,我國協商民主有序開展,已經滲透到政治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現出強大生機和活力。

(一)協商民主體系基本建立。過去,我國協商民主主要通過專門協商機構來展開?,F在,開展協商民主的渠道十分廣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拓寬中國共產黨、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政協、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基層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各類智庫等協商渠道,深入開展政治協商、立法協商、行政協商、民主協商、社會協商、基層協商等多種協商,建立健全提案、會議、座談、論證、聽證、公示、評估、咨詢、網絡等多種協商方式?!焙髞碇修k《意見》將協商民主概括為3種類型7條渠道,即繼續重點加強政黨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積極開展人大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逐步探索社會組織協商。

(二)協商制度建設不斷加強。黨中央著力加強協商民主的頂層設計,出臺了一系列有關協商民主的政策性文件。2015年1月,黨中央印發了《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同年6月和10月、2017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政黨協商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工作的意見》;2015年7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城鄉社區協商的意見》。這些政策性文件,有力推動了我國協商民主建設的進程,成為指導我國協商民主發展的基本遵循。

(三)協商內容得到豐富發展。以往,我國協商民主主要是政治協商,協商討論的是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進入新時代,面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實際,黨中央把協商內容拓展為“改革發展穩定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兩個方面。

(四)參與協商的主體逐步擴大。新中國成立時,參與協商的主要是“各黨派、各民族、各團體的領導人物”,改革開放后逐步擴大至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黨的十八大后,協商民主的主體擴大到了全體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涉及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體人民和全社會中廣泛商量;涉及一個地方人民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這個地方的人民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眾利益、特定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這部分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基層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層群眾中廣泛商量?!?/p>

(五)協商活動日益活躍。以政協協商為例,十二屆全國政協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建立制定年度協商計劃工作機制,增強了政協協商的權威性、可操作性。堅持協商議題和協商形式相匹配,增加協商密度,協商議政以全體會議為龍頭,以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和專題協商會為重點,以雙周協商座談會、對口協商會、提案辦理協商會等為常態。創設雙周協商座談會制度,每年召開20次左右,圍繞切口較小的議題,以黨外委員為主,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雙周協商座談會已成為全國政協履職的一個重要品牌。

二、協商民主的性質定位

開展協商民主,必須準確把握協商民主的性質定位。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深深嵌入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全過程,在我國有根、有源、有生命力。

(一)協商民主是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創新。協商民主植根于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形成的天下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優秀政治文化傳統。協商民主也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它源自近代以后中國政治發展的現實進程,源自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源自新中國成立后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實現的偉大創造,源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政治體制上的不斷創新?!?/p>

(二)協商民主體現了中國民主政治的獨特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在中國,這兩種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構成了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特點和優勢”。與西方那種選舉民主有了缺陷和毛病需要協商民主來修修補補不同,我國的協商民主,“既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又發揮了各方面的積極作用;既堅持了人民主體地位,又貫徹了民主集中制的領導制度和組織原則;既堅持了人民民主的原則,又貫徹了團結和諧的要求”,有利于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更好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利于促進科學民主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利于化解矛盾沖突、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有利于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鞏固和擴大黨的執政基礎,有利于發揮我國政治制度優越性,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黨的領導的實現方式有很多。十九大報告提出:“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這是對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協商民主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的提升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強調:“民主和協商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通過發揚民主、廣泛協商,可以使統一戰線廣大成員更加普遍地認同黨的主張,更加自覺地團結在黨的周圍、跟黨走?!睅资陙?,共產黨正是通過發揚民主、廣泛協商的方式,把黨的主張轉化為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的共識,讓他們自覺接受共產黨的領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的一切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都應該來自人民,都應該為人民利益而制定和實施。而在人民內部各方面廣泛商量的過程,就是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意愿的過程,就是實行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過程,就是實現黨的領導、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過程。只有這樣,黨治國理政才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才能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擁護。

三、新時代協商民主的新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總結十八大以來協商民主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重申和明確了新時代推進協商民主的戰略任務及其實現路徑。

新時代協商民主的戰略任務就是要繼續“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彼^廣泛,是從協商民主的橫向覆蓋領域來說的,協商民主絕不是某一方面、某一領域的民主形式,而是廣泛存在于我國政治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應該是實實在在的、而不是做樣子的,應該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個方面的,應該是全國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級的?!彼^多層,是從協商民主的縱向布局層級來說的,協商民主既有國家層級的協商民主,也有地方層級特別是基層的協商民主;所謂制度化,是指要完善協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協商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實現上述戰略任務,首先要“統籌推進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逼渲?,政黨協商作為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直接協商,需要繼續加強,探索協商形式,規范協商程序,加強保障機制建設,支持民主黨派加強協商能力建設。人大協商是各級人大在依法行使職權的同時在重大決策之前根據需要進行的協商,需要積極開展。一方面要深入開展立法工作中的協商,另一方面要發揮好人大代表在協商民主中的作用。政府協商是圍繞有效推進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而進行的協商,需要扎實推進,探索制定并公布協商事項目錄,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政協協商是通過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三大職能來完成,需要進一步完善,明確協商內容,加強與黨委和政府工作的有效銜接。人民團體協商是為了有效反映群眾意愿和利益訴求,需要認真做好,建立完善人民團體參與各渠道協商的工作機制,健全人民團體直接聯系群眾工作機制?;鶎訁f商與人民群眾的利益密切相關,面廣量大,需要穩步推進,按照協商于民、協商為民的要求,建立健全基層協商民主建設協調聯動機制,推進街道、鄉鎮、行政村、社區和企事業單位的協商。社會組織協商是個新生事物,需要探索開展、積累經驗,更好為社會服務。其次要“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參與實踐,保證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苯涍^十八大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協商民主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經基本建立,接下來我們要繼續不斷完善,并切實提高制度的執行力,確保協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規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

四、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用

人民政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圍繞充分發揮政協在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中的作用,十九大報告提出:“人民政協工作要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把協商民主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完善協商議政內容和形式,著力增進共識、促進團結。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重點監督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增強人民政協界別的代表性,加強委員隊伍建設?!边@是新時代對做好政協工作的新要求。

(一)聚焦黨政中心履行職能。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政協要堅持議大事、抓大事,自覺立足大局,緊緊圍繞大局,聚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扣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履職盡責,做到政治協商聚焦大事、參政議政關注實事、民主監督緊盯難事,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貫徹落實這一重要要求,人民政協就要將自身工作放到黨委、政府工作大局中去謀劃、推進,把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獻計出力作為工作主線,切實做到黨政工作推進到哪里,政協工作就跟進到哪里,協商民主就開展到哪里,民主監督就深人到哪里,智慧和力量就凝聚到哪里,更好彰顯政協工作在服務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的獨特價值。

(二)深入推進政協協商民主。人民政協作為發揚民主、參與國是、團結合作的重要平臺,不是權力機關,也不是決策機構,是協商載體而不是協商主體。政協必須把協商民主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堅持實事求是、敢于直言,堅持體諒包容、求同存異,堅持商以求同、協以成事,提倡熱烈而不對立、真誠而不敷衍、尖銳而不極端的討論和批評,努力營造既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氛圍。

(三)加強和改進政協民主監督。人民政協民主監督是我國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政協開展民主監督不是靠強制約束力,而是靠政治影響力。要準確把握政協民主監督性質定位,堅持從協商式監督的要求和原則出發,協助黨委、政府解決問題、改進工作、增進團結、凝心聚力。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黨委、政府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通過調研察看發現問題、提出批評、督促改進。要集成運用民主監督形式,堅持形式與內容相一致,同履行政治協商、參政議政職能相結合,在參與中支持、在支持中服務、在服務中監督。

(四)加強委員隊伍建設。政協委員是榮譽更是責任,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過硬。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政協委員提出的“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新要求,引導政協委員勇于擔當責任、提高能力素質、保持良好形象,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和政協章程,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好界別群眾的代表、本職工作的模范、政協履職的主體。

新發展黨員工作細則范文第4篇

摘要:針對我國轉基因植物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構建與完善,運用規范分析和比較分析方法,對轉基因植物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立法及其經驗進行梳理和歸納,并對轉基因植物的專利保護與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進行比較研究,認為我國應實行以專利制度對轉基因植物予以整體保護的單軌制模式,以促進我國生物技術水平的提高和轉基因植物的產業化發展。

關鍵詞:轉基因植物;專利權;植物新品種權

以基因工程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生物技術是21世紀最引人矚目的科學技術領域之一,它為人類解決食品短缺、能源匱乏、環境污染等重大問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希望。我國很重視轉基因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自行研究的轉基因抗蟲棉已經開始大規模推廣,種植面積約330萬公頃,約占全球種植總面積的3.7%,列第5位。此外,批準中間實驗的轉基因植物48項;批準環境釋放的轉基因植物7種,主要是水稻、玉米、大豆、馬鈴薯、西紅柿、甜椒和線辣椒。這些成就已初步顯示我國在轉基因技術領域的實力。

轉基因作物的產業化對于有效解決我國糧食安全問題和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而這一進程的加快又取決于我國轉基因研究的原始創新能力的增強以及具有比較優勢的轉基因植物新品種的培育。各國轉基因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經驗表明,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會大大促進轉基因技術的開發和新植物品種的種植。較之其他國家,我國在轉基因植物的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任務更為艱巨。不僅存在轉基因植物是否具有可專利性方面的立法障礙,現有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法規亦缺乏對轉基因植物進行保護的具體條款。本文對我國轉基因植物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進行探討,以期完善相關立法,促進我國轉基因植物產業化的發展。

一、轉基因植物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立法及其經驗

各國轉基因植物知識產權保護模式的確立是基于其特定的農業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知識產權保護水平以及轉基因技術研發者、商業育種者和種植者等不同訴求者利益平衡結果而做出的選擇。隨著轉基因技術和物種國際貿易的日益發展,轉基因植物知識產權保護也經歷了由國內法保護向國際法保護延伸、由專門制度保護向專利法保護過渡、由單一保護模式向多元保護模式轉變的歷程。

(一)轉基因植物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公約框架

1961年《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的誕生和“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UPOV)的成立標志著植物品種專門法律制度的建立,該公約的第2條規定,成員國可以選擇對植物種植者提供特殊保護或給予專利保護,但兩者不得并用。而事實上,多數成員國均選擇給予植物品種權保護。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尤其是轉基因技術的發展,UPOV組織分別于1972年、1978年和1991年對1961年文本進行了三次修改,至今已有60個國家加入。UPOV1991文本第14條第3款規定,如果成員國認為有必要,可以將保護范圍擴展至生殖物質以外部分,任何以受保護的品種為原料而獲得的產品甚至受保護品種的加工品及其派生品種,未經權利人同意,均不得進入流通市場,并允許成員國對植物品種提供專門法和專利法的雙重保護,從而放棄了原先禁止雙重保護的立場。然而,上述公約文本均沒有對轉基因作物的保護進行明確的標注或說明。

隨著轉基因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單一的專門保護制度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出來,對轉基因植物品種給予專利法保護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以美國、歐盟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1994年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中,強力推動將知識產權保護納入世界貿易體系,制定TRIPS協議對農業領域內植物新品種的知識產權保護做出專門的規定。協議第27條第3項(b)規定:WTO成員應以專利或有效的專門制度,或兩種制度結合,給植物新品種提供有效保護。但TRIPS協定對有效的專門制度并沒有給予確切的定義。TRIPS協定的形成,標志著植物新品種保護進入全球化、多元化發展時代。

(二)各國轉基因植物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發展

1、歐盟 早在1942年,荷蘭就建立了植物品種保護制度,后得到德國等其他歐洲國家的效仿。1961年歐洲國家率先發起創立了UPOV聯盟,以植物新品種專門立法來保護育種者的權利而將植物品種排除出專利保護的范圍成為歐洲各國的立法傳統?!稓W洲專利公約》(EPC)第53條b款明確規定:“有關動植物品種以及本質上屬于制造植物的生物方法不能被授予歐洲專利,但本規定不適用于微生物方法及其產品”。

然而,面對轉基因生物技術的蓬勃發展,歐洲專利局(EPO)在司法實踐中開始改變立場。在針對Giba-Geigy Case一案中作出的裁定(T49/83)中,歐洲專利申訴委員會對植物和植物品種進行區別。申訴委員會認為,如果EPC有意排除對所有植物授予專利,它應當明確這樣說,但它只是排除對植物品種授予專利,是因為EPC認為植物新品種權更適合保護植物品種;對于不能授予植物新品種權的植物可以授予專利,只要它符合授予專利的相關條件。1998年歐盟頒布的《關于生物技術發明的法律保護指令》第4條2款規定:“如果一項涉及植物或者動物的發明的技術可行性不限于特定的植物或者動物品種,則該發明應具有可專利性?!痹撝噶钜蟪蓡T國應該根據國內專利法保護生物技術發明,必要時根據該指令調整其國內專利法。在1999年發生的Novartis AG案中,申請人就一種含有抗病特點的轉基因植物提出專利申請,而并未以一種植物新品種的名義提出申請。擴大上訴委員會G1/98號決定認為:一項申請如果并未就一種植物品種單獨提出申請,就不能根據《歐洲專利公約》第53條(b)排除在可專利性的范圍之外,即使它可能包括植物品種。通過上述字面解釋的方法,使轉基因植物被授予專利權成為可能。

2、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給予植物新品種以知識產權保護的國家之一。美國對植物新品種發明的保護有3種形式,包括授予植物專利(PPA)、植物品種權(PVPA)和實用專利(Utilty Patent)制度。1930年5月美國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對無性繁殖植物給予保護的專門性法律——《植物專利法》。1970年,美國通過了《植物品種保護法》,對有性繁殖植物予以品種權保護。1983年美國加入UPOV聯盟,1994年國會通過植物新品種保護法修訂案,1999年加入UPOV公約1991年文本。1980年著名的Diamond v.Chakrabraty案確立了微生物發明可以獲得專利保護的先例,1985年以Exparte Hibberd案為標志,美國正式開始對植物授予實用專利。在該案中,美國專利商標局的專利申訴與沖突委員會裁定,“美國專利法第101條的適用范圍不受PPA或

PVPA的限制,由于它們的保護方式和保護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上述每一法令都能有效適用。即使植物可以通過PPA或PVPA進行保護,它仍舊可以是美國專利法第101條項下的實用發明專利的法定主題?!敝链?,美國給植物提供了專利和植物品種保護的重疊保護方式,可由申請人自主選擇,此舉大大促進美國轉基因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3,日本 日本對傳統的新植物品種是通過《種苗法》來保護的,對轉基因植物還可通過專利法保護。日本專利法中沒有規定對可專利性主題的排除條款。1975年,日本特許廳發布《關于植物品種的審查標準》,承認如果所培育的植物新品種可以得到反復驗證且與其親代植物的特點不同,具有創造性,則可視為與一般專利相同。日本認為種苗法和專利法在保護對象和具體要求上各有差異,專利法要求的是技術構思,種苗法要求的是植物品種,因此用專利法和種苗法進行分別保護是適當的。

綜上,無論是UPOV公約還是TRPS協議,對于在基因植物的保護,均給成員國留出了較大的立法空間;各國各具特色的實踐反映了一個共同的立法趨勢,即植物新品種制度對轉基因植物的保護已然不足,專利保護制度的合理性優勢日益凸現。

二、轉基因植物的專利保護與植物新品種保護比較研究

無論是專利法還是植物新品種保護的專門立法,其核心內容都是授予育種者對基于其創造性智力勞動育成的品種及衍生物享有排他的獨占權,他人在商業化使用該品種、繁殖物或利用其特有育種方法時,需要尊重育種者并向其支付一定的費用,由此鼓勵育種者對新品種的研究開發和投資的積極性。因此,育種者的專利權與植物品種權均具有知識產權的專有性、地域性、時間性、無形性、法定性等共同特性,同屬知識產權范疇。

然而,就轉基因植物的知識產權保護而言,采用專利保護與植物新品種保護在立法動因及制度設計上仍存在較大的差異。筆者認為,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保護范圍不同

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比起植物新品種權要寬很多。從保護客體來看,一切符合條件的與植物相關的發明、技術方案或構思,包括但不限于植物品種本身,植物細胞、植物的繁殖材料(種子、根、葉、莖、塊等)以及培育植物所用的非主要的生物學的方法都可納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之內。依據發明專利的傳統分類方法,轉基因植物涵蓋的專利發明可分為產品專利和方法專利兩大類,其中產品專利的客體為轉基因植物品種及其組織細胞培養物等;方法專利可保護培育植物所用的轉基因技術。而植物新品種權僅涉及植物品種本身及其繁殖材料的生產和銷售。對于可用來培育植物新品種的轉基因技術而言,真正有價值的不僅僅是培育出的轉基因植物新品種,還有轉基因技術和基因本身。當相同的外源基因以相同的方法植入不同種類的植物時,如果僅申請保護某一品種植物的品種權顯然不足以保護發明者在發現、保存、剪接基因的全過程中付出的創造性勞動成果。

(二)授權條件不同

授予專利權所要具備的實質條件是“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各國對這“三性”都規定了嚴格的審查標準?;仡欀参锲贩N的法律保護史,最初選擇在專利制度之外專設植物新品種權制度就是緣于對植物可專利性的質疑。轉基因植物能否獲得專利保護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其是否具有可專利性。對此筆者持肯定態度。首先,轉基因植物的產生是人工技術實質性干預的結果,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對植物原有基因進行修飾、改造,生產出一種自然界以往沒有的、具有一定目標性狀的轉基因植物,它不是自然產品,不是普通的科學發現,而是人類創造性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具有專利保護客體的本質屬性。其次,就新穎性而言,現有技術是用來衡量發明創造是否具有新穎性的客觀標準。轉基因植物發明也不例外。如果相關的轉基因技術發明并非自然界本來就存在的方法,所培育的轉基因植物具有與自然界已經存在的植物品種不同的基因類型和組合,即滿足新穎性的要求。事實上,利用轉基因技術,很容易創造出帶有某種顯著新性狀的轉基因植物。一般情況下,新穎性不會對轉基因植物的可專利性構成障礙。再次,專利授權要求的創造性是指發明對于現有技術、對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非顯而易見的;發明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相比能夠產生有益的技術效果。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即使一種轉基因植物發明所具有的一種新特征對一個普通的育種者來說是顯而易見的,但育種者所用的遺傳材料和方法并不為公眾所知,那么利用該遺傳材料和方法而獲得的新性狀就不是顯而易見的,就可以認為他培育的轉基因新品種具有創造性[6]。同時,從轉基因技術解決了某項技術難題、克服了技術偏見等方面來判斷、論證其創造性也是可行的。最后,實用性首先是指一項發明創造能夠在產業上進行制造或使用,并且能夠產生積極的效果。只要一種具備抗蟲性、觀賞性、高產性等新型性狀的轉基因植物能夠通過產業化生產滿足人們的特定需要,即具有實用性。事實上,正是轉基因技術及植物品種巨大的產業化價值吸引了研發者的技術創新投入,授權也符合專利制度激勵商業競爭、維護產業利益的立法初衷。實用性的另一個要求是再現性,即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公開的技術內容,能夠重復實施該技術方案并得到含有目標性狀的轉基因植物。較之傳統育種方法中基因組合的隨機性,轉基因技術的可控性預定了其技術方案的可再現性。此外,基于轉基因技術的可重復實施性,可以采用類似微生物的保藏,即對轉基因植物或其部分進行保藏的辦法來滿足轉基因植物發明必須充分公開的程序性要求。

相比較而言,植物新品種權的授權條件較為寬松,只要該物種具有新穎性、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就可以獲得保護。以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為例,授予品種權的植物新品種應當具備的新穎性是指“申請品種權的植物新品種在申請日前該品種繁殖材料未被銷售,或者經育種者許可,在中國境內銷售該繁殖材料未超過1年;在中國境外銷售藤本植物、林木、果樹和觀賞樹木品種繁殖材料未超過6年,銷售其他植物品種繁殖材料未超過4年?!边@一規定與UPOV公約的原則相一致,主要是指申請品種的商業銷售方面的新穎性,與專利法中的新穎性所強調的首創性相比,要求低得多。特異性是指申請品種權的植物新品種應當在外觀、構成等方面明顯區別于遞交申請以前已知的植物品種。與專利發明的創造性所要求的技術手段的非顯而易見性相比,特異性要求相對更容易達到。一致性是指申請品種權的植物新品種經過繁殖,除可以預見的變異外,其相關的特征或者特性一致。穩定性是指申請品種權的植物新品種經過反復多次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結束時,其相關的特征或者特性仍保持不變。申請植物新品種需要提交說明書和照片,但對說明書的要求比申請專利低,不需要達到“能夠使本領域技術人員實現”的程度。因此,從總體

上看,專利權授權的要求高于植物新品種權授權的要求。

(三)保護強度不同

專利權與植物新品種權在保護強度上的差異集中體現在權利內容以及對權利的限制方面。專利權的主要內容是權利人享有利用其發明創造的專有權和處分權;有權禁止他人非經許可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專利產品及利用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各國專利法中雖然也有在先使用、權利耗盡、科學研究等各種權利限制制度,但具體到轉基因植物專利,多數國家并沒有明確規定農民免責制度,即農民有權在自己的土地上為繁殖的目的收獲和使用受保護的植物品種,無須經過育種者的授權,也無須支付許可使用費。而這項規定恰恰是植物新品種權的主要限制性條款之一??v觀各國立法,植物新品種權多覆蓋植物繁殖材料、收獲材料及直接加工產品,品種權人享有生產、銷售、許諾銷售、繁殖、為繁殖而進行調整、進出口的專有權。農民免責、研究免責、權利耗盡原則、強制許可等是對品種權的常見限制。兩者相比較,專利制度在處理育種者和農民之間的利益沖突方面更傾向于對育種者的保護,轉基因植物專利權的行使可能會給農民和農業帶來一定沖擊。

概言之,隨著轉基因植物的可專利性得到普遍認可,專利制度以其廣泛的保護客體、強勁的保護力度贏得轉基因技術擁有者和育種者的青睞;而植物新品種權授權條件的相對寬松以及植物新品種制度在平衡育種者和種植者矛盾方面所顯示的靈活性又凸顯其特有的價值。當前,植物品種資源和生物技術研發能力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配置嚴重失衡,各國均積極謀求參與全球基因技術成果及利益的分享,無論采用何種模式來保護轉基因植物的研發和產業化,均應在遵循國際法框架的前提下,結合本國的技術、經濟實力和政策目標做出理性的選擇。

三、我國轉基因植物知識產權保護模式的選擇

(一)現有模式及其評價

我國《專利法》第25條明文規定對動物和植物品種不授予專利,但對生產動物和植物品種的非生物學方法可授予專利。同時,根據2006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新頒行的《專利審查指南》第2部分第9章的解釋,可以借助光合作用、以水、二氧化碳和無機鹽等無機物合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來維系生存的植物單株及其繁殖材料(如種子)屬于植物品種,而植物的細胞、種子和器官如不具備前述特征,則應在專利授予的范圍之內;首次從自然界分離或提取的基因,如果其堿基的排列順序是現有技術不曾記載,且能被確切表徵,在產業上有利用價值,則該基因及其得到的方法屬于專利保護客體。同時該章還明確規定,轉基因植物是通過基因工程的重組DNA技術等生物學方法得到的植物,其本身屬于植物品種,不能被授予專利權。植物品種可通過植物品種權得到保護。

通過分析,我們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兩個結論:第一,我國專利立法認定轉基因植物的產生技術屬于生物學方法而非可授予專利的非生物學方法;第二,將轉基因植物等同于轉基因植物品種,從而排除了對轉基因植物及其生產方法提供專利保護的可能性。筆者對這兩點均不敢茍同:首先,判定生物學方法與非生物學方法的主要標準是人的技術介入程度,如果人的技術介入對該方法的效果實現起到控制性和決定性作用,該方法就不屬于由自然現象構成的生物學方法,這一標準在我國《專利審查指南》第2部分第1章亦有明確界定。通過基因工程重組DNA技術等方法得到的轉基因植物恰恰就是人力作用的結果。忽略轉基因植物生成過程中的人力技術因素及其作用程度的差異,而將轉基因技術一概歸為生物學方法的理解值得商榷。其次,轉基因植物所包含的可專利性客體部分不僅限于植物品種本身,還包括首次從自然界分離或提取的外源基因、基因提取或重組方法以及符合授權條件的轉基因植物的細胞、種子和器官,實踐中專利申請者基于獲得整體保護和便于申請的考慮,往往會選擇專利申請覆蓋轉基因技術、植物及其組成部分?,F行專利法及其配套辦法將轉基因植物的含義限定性解釋為植物品種而排除專利保護,筆者揣測除了有對轉基因技術的可專利性存有疑慮的成分外,更多的是基于對已有植物新品種制度進行遷就、維持既有格局的考慮,以避免產生植物品種的雙重保護體制。

對于轉基因植物品種,按照專利法的指引,可由以UPOV公約1978年文本為藍本、并于1997年10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進行保護。值得一提的是,該條例對轉基因植物品種并無專門規范。與各國踴躍加入的反映植物新品種國際立法最新發展趨勢的UPOV公約1991年文本相比,我國植物新品種權的保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保護客體有限。我國植物新品種權的保護對象僅限于繁殖材料;而UPOV公約1991年文本已將品種權保護對象延伸至由受保護品種繁殖材料生產的收獲材料、直接加工產品以及實質衍生品種。第二,對植物新品種權的內容及侵權范圍界定較窄。我國植物新品種權包括生產、銷售、使用權,未經品種權人許可,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為商業目的生產或者銷售該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或將該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重復使用于生產另一品種的繁殖材料;而UPOV公約1991年文本將授權擴展至生產、銷售、繁殖以及為繁殖目的進行的馴化、進口、出口、儲備行為,任何人未經授權而實施上述行為均構成侵權。第三,對品種權的限制較為嚴格。我國植物新品種權的限制主要包括研究免責、農民免責和強制許可。其中,對研究免責、農民免責的適用沒有限制性條件,利用授權品種進行育種及其他科研活動或者農民自繁自用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均無需權利人許可,也不必向其支付使用費。而UPOV公約1991年文本一改研究免責、農民免責等強制性限制條款,規定各成員國可自行決定農民免責條款的有無及農民特權行使的條件,而歐盟各國、美國等國家的國內立法對農民免責例外的適用附加諸多條件,顯示出擴張保護、收縮限制的趨勢。第四,保護期限相對較短。我國植物新品種權的保護期限為自授權之日起,藤本植物、林木、果樹和觀賞樹木為20年,其他植物為15年。UPOV公約1991年文本則規定一般植物的保護期限為20年,林木、果樹等木本植物為25年。此外,我國植物品種權保護僅限于列在植物品種保護名錄中的植物,對于未列在植物品種保護名錄中的植物未作進一步規定。由此可見,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的保護層次較低,對品種權人的保護力度有待加強。

綜上所述,較之其他發達國家,我國對轉基因植物的知識產權保護仍處在較低水平,專利法完全排除了轉基因植物品種及其培育方法的可專利性,對與轉基因植物密切相關的基因、細胞等部分的專利保護規定含混不清,而植物新品種制度在規范整體滯后的現狀下難以對轉基因植物品種實施充分而有效的保護。面對日新月異的轉基因技術發展,重構我國轉基因植物知識產權保護模式已是現實而迫切

的需要。

(二)模式選擇與重構

目前可供選擇的主要模式有單軌制和雙軌制兩大類:單軌制即明確由專利制度或者植物新品種制度中的一種對轉基因植物發明進行整體保護;雙軌制則包括由兩種制度分別予以部分保護和兩種制度重疊保護兩類情形。筆者認為,一國對轉基因植物的法律保護必須尊重轉基因技術的自身發展特點和保護需求,結合該國的技術研發實力和產業貿易政策,并考慮國內立法傳統、現時立法水平和國際立法趨勢,達到保護技術研發者、商業育種者和廣大農民種植者各方利益的最佳平衡點。對我國來說,雙軌制模式缺乏適用的基礎;應實行單軌制保護模式,轉基因植物新品種保護只是過渡階段的權宜之計,轉基因植物的專利保護模式是必然的選擇。

首先,筆者不贊同一些學者提出的我國可對轉基因植物實行雙軌制保護的觀點。如前所述,轉基因植物并不簡單地等同于植物品種,轉基因植物的培育者希望獲得法律保護的也不單純是物種本身,而是包括植物發明的各個方面,如基因、細胞、種子、果實以及植物培育方法等。就分別保護來說,無論是列入植物新品種名錄中的轉基因植物品種由植物新品種制度加以保護、其余的轉基因植物交由專利法保護這樣一種“塊狀分割”,還是轉基因植物品種交由植物新品種制度保護,轉基因植物培育方法、植物細胞、基因等由專利制度保護這種“條形分割”,都會人為地割裂轉基因植物、方法、基因、細胞、種子等要素之間的固有聯系及對法律一體化保護的需求,增加制度運行的成本和法律資源的浪費,而且兩種制度所存在的沖突與差異還會使權利人和使用人無所適從。假設育種人甲就培育一轉基因植物品種的方法獲得方法專利,而另一育種人乙獲得相同品種的品種權,那么甲利用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品種繁殖材料,按照專利法是允許其生產、銷售的。但這顯然與乙的植物新品種權存在權利沖突。就重疊保護而言,可能會出現一種轉基因植物新品種的發明分由不同人取得專利權與品種權,專利權人可排除品種權人制造、販賣、使用或進口該新品種植物,而品種權人卻專有該新品種植物之推廣、銷售及使用權,并可排除該專利權人推廣、銷售或使用,權利沖突更為直接和難以解決。目前實行專利制度與植物新品種制度重疊保護的只有美國。這一模式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立法背景和歷史淵源,而且“重疊”的并不是實用專利制度和植物新品種制度,而是分別保護通過無性和有性繁殖方法獲得的植物品種的特有《植物專利法》和《植物新品種保護法》,與其說是“重疊”,不如說是“互補”更為恰當。

就單軌制的保護模式而言,保護客體單一的植物新品種權制度雖然授權條件相對寬松,但無法反映轉基因植物品種對轉基因技術的天然依賴性,不能勝任對轉基因植物的全方位保護,更遑論我國現行植物新品種立法的滯后和低水平?;谧畲笙薅鹊乇Wo育種者利益、激發育種企業研發熱情、提升我國轉基因植物產業研發能力、促進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升級等角度,選擇保護范圍廣、功能強大的專利制度對轉基因植物發明給予整體有機保護顯然比植物新品種制度的有限保護更為合適。第一,如前所述,轉基因技術及其應用植物的可專利性問題已不是障礙,各國的立法實踐說明以專利制度加以保護不存在技術操作問題。第二,我國在轉基因植物的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方面所具備的實力,為開放轉基因植物的可專利性提供支持。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之所以傾向于排斥專利制度對轉基因植物的保護,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對自身生物技術研發水平落后的無奈,和對生物技術大國借專利制度進行生物圈地和基因掠奪的擔憂。相對而言,中國還算是一個轉基因植物的研發強國,據有關統計顯示,1985-2004年中國專利局收到與植物相關的發明專利申請共1431件,其中與轉基因植物研發相關的發明專利申請共1045件,中國占38.76%,美國占21.82%、歐盟國家占17.32%、日本占9.38%、瑞士占5.07%、其他國家或地區占7.6696%。從授權情況來看,在與植物相關的1431件發明專利申請中,中國申請的授權率為27.02%,高于平均授權率23.48%。因此,開放轉基因植物的可專利性不僅可以鼓勵自主研發,還可以引進發達國家最先進的生物技術為我所用。第三,承認植物品種的可專利性從根本上說是承認農業經營方式的轉型,有助于我國農業從農戶分散經營走向農業企業集團主導的農業發展模式;加大專利保護轉基因植物發明的力度可以帶動企業向育種研發領域的投資,改良農業種植品種,提高產量和質量,并改變我國土地密集型農產品國際貿易嚴重逆差的不良格局。第四,對于現有專利制度不支持農民的留種權是否會給農民造成沉重負擔這一問題,筆者認為不必過分憂慮。就制度本身而言,可以仿照一些國家的專利法規定農民免責例外,考慮有條件地允許農民留種,以彌補專利制度過多保護育種者權利而忽視農民利益的不足;就我國農民的種植習慣而言,雜交作物品種的推廣及其在F1代后性狀遞減的特點使大多數農民已養成每個播種季節都購買種子的習慣,何況當農民確信專利種子能夠給他帶來更多的收益時,農民會樂于接受。

轉基因植物專利化對專利制度的影響是我們進行模式選擇時不可回避的問題。作為調整與科技領域密切相關的社會關系的重要手段,科學技術每向前發展一步,專利法律制度必然要作出適時的回應和變革??疾旄鲊鴮嵺`,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及其專利化的進程已然觸動和改變傳統的專利權客體范圍、專利審查標準、專利權適用例外等基本原則和制度。利用轉基因技術這一非生物學方法培育的植物品種挑戰了凡植物品種即為發現因而不屬于專利保護客體的定論,確立了植物品種可專利性與其培育方法間的密切相關性,擴充了專利權客體的范圍。傳統專利審查標準中新穎性、創造性的內涵也更加復雜,實用性標準更是因為轉基因技術的工業化應用價值而獲得前所未有的重視;專利審查充分公開的要求不僅包含了可專利轉基因方法的步驟,也包括了轉基因產品的功能、產業用途等。以審查轉基因植物公共安全性為內容的社會公共道德和社會公共秩序條款成為轉基因技術申請專利的限制性規定之一。此外,農民留種權等例外規定的增設也在不斷加強專利制度的利益平衡功能。這些變革是新技術對法律調整的需要,也是專利制度自身發展的需要和生命力的體現,專利制度有足夠的彈性來包容這些新的需求。質疑或擔憂這種變革是不必要的,轉基因植物的專利保護實踐再一次印證了專利制度的本質:任何可以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科技成果都將尋求專利的保護,“專利制度完全是一種商業競爭的工具,產業利益才是根本的法律原則?!?/p>

從具體制度設計和立法修改層面來看,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在于《專利法》的修訂??煽紤]將《專利法》第25條第1款第4項的“動物和植物品種”修改為“用傳統生物學方法培育的動物或植物品種”,并將該條第2款規定為“對前款第(四)項所列產品的非生物學生產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規定授予專利權?!背蜂N《專利審查指南》第2部分第9章對轉基因技術及轉基因植物性質的不當界定以及不能被授予專利權的規定。增加農民留種免責條款,保障農民通過合法交易獲得專利植物后,自動取得使用其種植收獲物進行再繁殖并在自己農地上使用的權利。同時,總結在專利審查實踐中逐步形成的針對轉基因植物品種發明的可適性規則,最終納入到《專利法》的司法解釋中。鑒于專利法修改的周期性和時滯性,目前可采取的過渡性措施是先修改較低位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擴大對植物新品種的保護范圍,加強對育種者權利和育種成果的保護力度,延長品種權的保護期限,從整體上提高我國對包括轉基因植物品種在內的植物品種的保護水平。

四、結語

我國轉基因生物技術的創新和植物新品種的培育需要合理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加以保護和促進。與其他國家轉基因植物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相比,我國目前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不盡合理,保護水平也相對較低。筆者認為,采用專利制度對轉基因植物進行全方位的法律保護不僅符合轉基因技術自身的發展特點和保護需求,順應轉基因植物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發展趨勢,而且與我國的技術研發實力和農業產業貿易政策相適應。應盡快確認轉基因植物的可專利性并對現有立法進行變革,以提高我國的生物技術水平、植物品種的產業化種植水平和農業國際競爭力。

[責任編輯 霍 麗]

新發展黨員工作細則范文第5篇

【學習路上按】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前段時間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全會期間,習近平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介紹,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為此,‚學習路上?將連續推出‚習近平談‘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系列策劃,今天推出‚創新發展篇?。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無論是在推進改革中強調“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還是在經濟轉型中提出“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在習近平的執政思路中,“創新”始終占據著重要位置。以下為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創新”話題的部分精彩話語摘編: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3年5月14日,習近平在天津視察時表示

背景:在天津考察期間,習近平來到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觀看了該院自主研發產品展示,察看了分析測試中心、藥物篩選中心等,詳細了解國家創新藥重大專項課題研發情況。他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們要充分發揮科技資源豐富、科技人才眾多的優勢,建設科技創新高地,不斷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促進科技和經濟深度融合。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全黨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

——2013年9月30日,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指出 背景: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全黨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實施好。機會稍縱即逝,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為緊迫的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

▌“我國經濟發展要突破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關鍵是要靠科技力量。”

——2013年11月4日,習近平在湖南考察時強調

背景:習近平到中南大學,視察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了解高校進行科技創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項目情況。他強調,我國經濟發展要突破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關鍵是要靠科技力量。要充分發揮高校人才薈萃、學科齊全、思想活躍、基礎雄厚的優勢,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面向民生建設大領域,加強科學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進的創新成果。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

——2014年1月6日,習近平在會見嫦娥三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強

調 背景:習近平會見嫦娥三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嫦娥三號任務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復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是貨真價實、名副其實的中國創造。取得這樣的成就,最根本的一點,就是中國航天事業始終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中國是一個大國,必須成為科技創新大國。嫦娥三號任務圓滿成功,既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成果,又為加快實施這一戰略提供了有益經驗。

▌“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2014年5月24日,習近平在上??疾煺{研時表示

背景:在上海汽車集團技術中心,習近平參觀了汽車造型設計、樣車試制和新能源聯調試驗。習近平指出,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成為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進步的強大引領,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要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和頂尖水平,力爭在基礎科技領域有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要牢牢把握產業革命大趨勢,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把科技創新真正落到產業發展上。要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舉措,加強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創新條件建設,完善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機制,讓各類人才的創新智慧競相迸發。

“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

——2014年6月9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

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開幕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背景: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中華民族是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面對科技創新發展新趨勢,我們必須迎頭趕上、奮起直追、力爭超越。歷史的機遇往往稍縱即逝,我們正面對著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歷史機遇,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必須緊緊抓住。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國家創新體系,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

▌“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必須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好。”

——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強調 背景: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研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習近平強調,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正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必須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好。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堅持需求導向和產業化方向,堅持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創新是文藝的生命。文藝創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同創新能力不足很有關系。要把創新精神貫穿文藝創作生產全過程,增強文藝原創能力。”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 背景: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創新是文藝的生命。文藝創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同創新能力不足很有關系。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就多處講到,作家詩人要隨著時代生活創新,以自己的藝術個性進行創新。唐代書法家李邕說:“似我者俗,學我者死。”宋代詩人黃庭堅說:“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文藝創作是觀念和手段相結合、內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創新,是各種藝術要素和技術要素的集成,是胸懷和創意的對接。要把創新精神貫穿文藝創作生產全過程,增強文藝原創能力。 ▌“要從健全國家創新體系、提高全社會創新能力的高度,通過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把公共財政投資形成的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讓它們更好為科技創新服務、為社會服務。”

——2014年10月27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深改組第六次會議強調 背景: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總體上看,現在一些地方和部門,科技資源配置分散、封閉、重復建設問題比較突出,不少科研設施和儀器重復建設和購置,閑置浪費比較嚴重,專業化服務能力不高。要從健全國家創新體系、提高全社會創新能力的高度,通過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把公共財政投資形成的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讓它們更好為科技創新服務、為社會服務。推進這項改革要細化公開有關實施操作辦法,加強統籌協調,一些探索性較強的問題可先試點。

▌“要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切實把創新抓出成效,形成有利于出創新成果、有利于創新成果產業化的新機制。”

——2014年12月14日,習近平在江蘇調研考察時表示

背景:習近平在江蘇調研時強調,把經濟發展抓好,關鍵還是轉方式、調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要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切實把創新抓出成效,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形成有利于出創新成果、有利于創新成果產業化的新機制。要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把中央通過的各項改革方案落到實處,大膽探索,勇于實踐,積極試點,積累經驗。要增強出口競爭力,增創開放型經濟新優勢,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

“著力破除制約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規,創造有利于激發創新活動的體制環境。”

——2015年2月10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時強

調

背景: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聽取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確定的新型城鎮化規劃、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重大事項貫徹落實情況的匯報。習近平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增強緊迫感,把更多精力用在研究增強創新能力上,著力破除制約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規,創造有利于激發創新活動的體制環境。

▌“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歷經考驗磨難無往而不勝,關鍵就在于不斷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

——2015年2月14日,習近平在陜西考察調研時指出

背景:2月14日一早,正在陜西考察調研的習近平來到延安楊家嶺,瞻仰中共七大會址。習近平強調,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歷經考驗磨難無往而不勝,關鍵就在于不斷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中國化、時代化。習近平指出,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永無止境。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都是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我們要繼續與時俱進,推進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詳細]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

——2015年3月5日,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

議時指出

背景:在認真聽取代表發言后,習近平作了發言。習近平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必須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使創新成果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根本在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要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實施更加積極的創新人才引進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和能力的領軍人才。

▌“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在于創新。”

——2015年5月26日,習近平在浙江杭州高新區視察時表示 背景:習近平來到位于杭州高新區的??低晹底旨夹g股份有限公司視察。察看產品展示和研發中心,對他們擁有業內領先的自主核心技術表示肯定。習近平指出,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在于創新,各類企業都要把創新牢牢抓住,不斷增加創新研發投入,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培養創新人才隊伍,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爭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軍。

▌“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創新的競爭。要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2015年5月27日,習近平召開華東7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時

指出

背景:習近平在浙江召開華東7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聽取對“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他強調,“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在保持經濟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改革體制機制、推動協調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扶貧開發等方面取得明顯突破。習近平指出,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創新的競爭。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要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性戰略調整,把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15年6月18日,習近平在貴州召開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

談會上強調

背景:習近平在貴州調研時強調,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呈現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要深刻認識我國經濟發展新特點新要求,著力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要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性戰略調整,把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不創新就要落后,創新慢了也要落后。”

——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在長春召開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

會上強調

背景:習近平在吉林調研考察時強調,無論從東北地區來看,還是從全國發展來看,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都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強調,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推動發展的著力點更多放在創新上,發揮創新對拉動發展的乘數效應。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不創新就要落后,創新慢了也要落后。要激發調動全社會的創新激情,持續發力,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要積極營造有利于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對看準的、確需支持的,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差別化的激勵政策。

▌“要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下好創新這步先手棋,激發調動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

——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在吉林調研時強調

背景:考察期間,習近平聽取了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對吉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和各項工作給予肯定。習近平強調,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要一以貫之抓,同時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要在新形勢下、新起點上開始新征程。要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培育新興產業,發展服務業,擴大基礎設施建設。要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下好創新這步先手棋,激發調動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要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全面深化改革,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努力形成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

▌“提高創新能力,必須夯實自主創新的物質技術基礎,加快建設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創新基礎平臺。”

——2015年10月,習近平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

背景:習近平在說明中指出,我國同發達國家的科技經濟實力差距主要體現在創新能力上。提高創新能力,必須夯實自主創新的物質技術基礎,加快建設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創新基礎平臺。當前,我國科技創新已步入以跟蹤為主轉向跟蹤和并跑、領跑并存的新階段,急需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為導向,瞄準國際科技前沿,布局一批體量更大、學科交叉融合、綜合集成的國家實驗室,優化配置人財物資源,形成協同創新新格局。主要考慮在一些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打造聚集國內外一流人才的高地,組織具有重大引領作用的協同攻關,形成代表國家水平、國際同行認可、在國際上擁有話語權的科技創新實力,成為搶占國際科技制高點的重要戰略創新力量。

習近平談“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之二:協調發展篇

【學習路上按】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前段時間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全會期間,習近平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在說明中,習近平進一步指出,第四部分講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從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4個方面展開。學習路上推出‚習近平談‘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系列文章,今天推出‚協調發展?篇。 區域協調發展

目標要明確,通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

——2015年2月,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強調 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戰略定力,加強調查研究,看清形勢、適應趨勢,發揮優勢、破解瓶頸,統籌兼顧、協調聯動,善于運用辯證思維謀劃經濟社會發展。

——2015年6月,習近平在貴州調研時強調

希望貴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培植后發優勢,奮力后發趕超,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

——2015年6月,習近平在貴州調研時強調

無論從東北地區來看,還是從全國發展來看,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都具有重要意義。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已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國家要加大支持力度,東北地區要增強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精準發力,扎實工作,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

——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在長春召開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

會時強調

城鄉協調發展

要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堅持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

——2015年1月,習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時指出

提高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要把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改善和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生活水平作為根本的政策取向,加快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工農城鄉關系。

——2015年5月,習近平在浙江調研時表示

“十三五”時期是我們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握時間節點,努力補齊短板,科學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

——2015年6月18日,習近平在貴州召開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

談會時強調

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薄弱環節是農業現代化。要著眼于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在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2015年5月28日,習近平在華東七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強

調

要采取有力措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加快欠發達地區發展,積極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2015年5月28日,習近平在華東七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強

調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

——2013年8月,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我們要繼續鍥而不舍、一以貫之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前進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 ——2015年2月28日,習近平在會見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

明單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時強調

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以辯證的、全面的、平衡的觀點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全過程、滲透社會生活各方面。

——2015年2月28日,習近平在會見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

明單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時強調

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梢哉f,這個夢想是強國夢,對軍隊來說,也是強軍夢。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努力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

——2012年12月,習近平在廣州戰區考察時強調

要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努力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進一步做好軍民融合式發展這篇大文章,堅持需求牽引、國家主導,努力形成基礎設施和重要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

——2013年3月11日,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解

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強調

要在國家層面加強統籌協調,發揮軍事需求主導作用,更好把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體系。

——2013年12月27日,習近平在一次重要會議上的講話。摘自《習近平關

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

實現強軍目標,必須同心協力做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這篇大文章,既要發揮國家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市場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軍隊要遵循國防經濟規律和信息化條件下戰斗力建設規律,自覺將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地方要注重在經濟建設中貫徹國防需求,自覺把經濟布局調整同國防布局完善有機結合起來。 ——2014年3月11日,習近平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

全體會議時強調

習近平談“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之三:綠色發展篇

【學習路上按】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前段時間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全會期間,習近平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為此,學習路上連續推出‚習近平談‘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系列策劃,今天推出‚綠色發展篇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從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以來,習近平曾在多個場合對綠色發展理念進行了系列闡述。以下為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綠色發展”話題的部分精彩話語摘編:

▌“全社會都要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切實增強生態意識,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把我國建設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

——2013年4月2日,習近平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指出

背景:4月2日上午,習近平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習近平對一起植樹的同志們說,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重要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生態保障。不可想象,沒有森林,地球和人類會是什么樣子。全社會都要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切實增強生態意識,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把我國建設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詳細]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3年4月8日至10日,習近平在海南考察工作時指出

背景:習近平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有關活動后,到瓊海、三亞等地深入漁港、特色農業產業園、國際郵輪港考察調研。習近平十分關心海南生態文明建設,每到一地都要同當地干部共商生態環境保護大計。他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最大本錢,必須倍加珍愛、精心呵護。他希望海南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著力在“增綠”、“護藍”上下功夫,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當個表率,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詳細]

▌“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背景: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4日上午就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行第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講話。他強調,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詳細]?。

▌“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

——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

強調

背景: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4日上午就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行第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指出,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整體謀劃國土空間開發,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要堅定不移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主體功能定位,劃定并嚴守生態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推進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提高生態服務功能。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詳細]

▌“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

——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背景: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4日上午就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行第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強調,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詳細]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2013年7月18日,習近平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的賀信 背景: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20日在貴陽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發來賀信。他強調,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維護能源資源安全,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將繼續承擔應盡的國際義務,同世界各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成果分享,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詳細]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回答學生問題

時指出

背景:在回答關于環境保護的問題時,習近平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系民族未來的大計。中國要實現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必須要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中國明確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我們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任務,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詳細]

▌“要給你們去掉緊箍咒,生產總值即便滑到第

七、第八位了,但在綠色發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氣污染、解決霧霾方面作出貢獻了,那就可以掛紅花、當英雄。”

——2013年9月23日至25日,習近平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

活會時指出,摘自《習近平關于全面神華改革論述摘編》

背景:習近平9月23日至25日在河北參加省委常委班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要給你們去掉緊箍咒,生產總值即便滑到第

七、第八位了,但在綠色發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氣污染、解決霧霾方面作出貢獻了,那就可以掛紅花、當英雄。反過來,如果就是簡單為了生產總值,但生態環境問題越演越烈,或者說面貌依舊,即便搞上去了,那也是另一種評價了。[詳細]

▌“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

——2014年2月25日,習近平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強調 背景:2月25日,習近平來到北京市就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首都更好發展特別是破解特大城市發展難題進行考察調研。他指出,像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詳細]

▌“經濟要發展,但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任務,要久久為功。”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時指出

背景:1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來到昭通、大理、昆明等地,看望魯甸地震災區干部群眾,深入企業、工地、鄉村考察,就災后恢復重建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在洱海邊,習近平仔細察看生態保護濕地,聽取洱海保護情況介紹。他強調,經濟要發展,但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任務,要久久為功。[詳細]

▌“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時指出

背景:1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來到昭通、大理、昆明等地,看望魯甸地震災區干部群眾,深入企業、工地、鄉村考察,就災后恢復重建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調研??疾炱陂g,習近平聽取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習近平指出,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詳細]

▌“這里是一個天然大氧吧,是“美麗經濟”,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

——2015年5月25日至27日,習近平在浙江調研時表示

背景:2015年5月25日至27日,習近平在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省長李強陪同下,來到舟山和杭州,深入企業、社區、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等考察調研,就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做好“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進行指導。在以開辦農家樂為主業的村民袁其忠家里,習近平察看院落、客廳、餐廳,同一家人算客流賬、收入賬,隨后同一家人和村民代表圍坐一起促膝交談。大家爭著向總書記介紹,他們利用自然優勢發展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收入普遍比過去明顯增加、日子越過越好,習近平表示,這里是一個天然大氧吧,是“美麗經濟”,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詳細]

▌“要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2015年5月27日,習近平在浙江召開華東7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

談會時指出

背景:習近平27日在浙江召開華東7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聽取對“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習近平指出,協調發展、綠色發展既是理念又是舉措,務必政策到位、落實到位。要采取有力措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加快欠發達地區發展,積極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詳細]

▌“要正確處理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在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把提出的行動計劃扎扎實實落實到行動上,實現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在貴州調研時指出

背景:6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來到遵義、貴陽和貴安新區,深入農村、企業、學校、園區、紅色教育基地,就做好扶貧開發工作、謀劃好“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調研考察。習近平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呈現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要正確處理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在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把提出的行動計劃扎扎實實落實到行動上,實現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詳細]

▌“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強化綜合治理措施,落實目標責任,推進清潔生產,擴大綠色植被,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在吉林調研時指出

背景:7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在來到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長春市,深入農村、企業,深入廣大干部群眾,就振興東北等地區老工業基地、謀劃好“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調研考察。習近平強調,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要一以貫之抓,同時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要在新形勢下、新起點上開始新征程。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強化綜合治理措施,落實目標責任,推進清潔生產,擴大綠色植被,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詳細]

習近平談“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之四:開放發展篇

【學習路上按】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前段時間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全會期間,習近平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為此,學習路上連續推出‚習近平談‘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系列策劃,今天推出‚開放發展篇?。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從自由貿易試驗區戰略實施到“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未曾停頓。習近平曾在多個場合對開放發展理念進行了系列闡述。以下為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開放發展”話題的部分精彩話語摘編: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習近平在廣東考察工作時強調

背景:習近平12月7日至11日在廣東考察工作,他強調,黨的十八大向全黨全國發出了深化改革開放新的宣言書、新的動員令,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團結奮斗。[詳細]

▌“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動搖,不封閉、不僵化,打開大門搞建設、辦事業。”

——2012年12月5日,習近平同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代表座談時指出 背景:習近平5日在人民大會堂同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代表親切座談。來自16個國家的20位外國專家參加了座談,習近平同他們一一握手,互致問候。習近平說,我們的事業是向世界開放學習的事業。關起門來搞建設不可能成功。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動搖,不封閉、不僵化,打開大門搞建設、辦事業。“滿招損,謙受益。”中國已經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但我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然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還有許多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我們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更加注重學習吸收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同世界各國相互借鑒、取長補短。[詳細]

▌“我們的事業是同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的事業。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2012年12月5日,習近平同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代表座談時指出 背景:習近平5日在人民大會堂同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代表親切座談。來自16個國家的20位外國專家參加了座談,習近平同他們一一握手,互致問候。習近平說,我們的事業是同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的事業。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復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一枝獨秀,這就要求各國同舟共濟、和衷共濟,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增進人類共同利益,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詳細]

▌“我們要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時我們要樹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統一起來,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系起來。”

——2013年1月28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

的講話

背景: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8日下午就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指出,世界繁榮穩定是中國的機遇,中國發展也是世界的機遇。和平發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們能不能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我們要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時我們要樹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統一起來,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系起來,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不斷擴大同各國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努力為全球發展作出貢獻。[詳細]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中國將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2013年4月8日,習近平在同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的中外企

業家代表座談時表示

背景:習近平8日在海南省博鰲同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的中外企業家代表座談。習近平表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過去10年,中國全面履行入世承諾,商業環境更加開放和規范。中國將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中國的大門將繼續對各國投資者開放,希望外國的大門也對中國投資者進一步敞開。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愿通過協商妥善解決同有關國家的經貿分歧,積極推動建立均衡、共贏、關注發展的多邊經貿體制。[詳細] ▌“我們要放眼長遠,努力塑造各國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的世界經濟,堅定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

——2013年9月5日,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關于

世界經濟形勢的發言

背景: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八次峰會5日在俄羅斯圣彼得堡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說,形勢決定任務,行動決定成效。為此,我們要放眼長遠,努力塑造各國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的世界經濟,堅定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詳細]

▌“為了使我們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重要演講 背景:習近平7日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題為《弘揚人民友誼 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盛贊中哈傳統友好,全面闡述中國對中亞國家睦鄰友好合作政策,倡議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將其作為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習近平說,為了使我們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詳細]

▌“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愿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重要演講時表示 背景:習近平3日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題為《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演講,全面闡述中國對印尼和東盟睦鄰友好政策,提出加強中印尼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習近平說,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愿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愿通過擴大同東盟國家各領域務實合作,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同東盟國家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詳細]

▌“我們將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2013年10月7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演講 背景:習近平7日在印尼巴厘島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并發表《深化改革開放 共創美好亞太》的重要演講。習近平說,我們將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促進沿海內陸沿邊開放優勢互補,形成引領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開放區域,培育帶動區域發展的開放高地。堅持出口和進口并重,推動對外貿易平衡發展;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提高國際投資合作水平;深化涉及投資、貿易體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規,為各國在華企業創造公平經營的法治環境。我們將統籌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推動同周邊國家互聯互通。[詳細]

▌“利用好比較優勢,找準深化同周邊國家互利合作的戰略契合點,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

——2013年10月24日至25日,習近平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背景: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10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開,這是黨中央為做好新形勢下周邊外交工作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說,要著力深化互利共贏格局。統籌經濟、貿易、科技、金融等方面資源,利用好比較優勢,找準深化同周邊國家互利合作的戰略契合點,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要同有關國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好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要以周邊為基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擴大貿易、投資合作空間,構建區域經濟一體化新格局。要不斷深化區域金融合作,積極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完善區域金融安全網絡。要加快沿邊地區開放,深化沿邊省區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詳細]

▌“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為推進新形勢下改革開放提出的一項重大舉措。” ——2014年3月5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

議時強調

背景:習近平5日下午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在談到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時,習近平強調,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為推進新形勢下改革開放提出的一項重大舉措。要牢牢把握國際通行規則,加快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盡快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制度,加快在促進投資貿易便利、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范等方面先試出首批管用、有效的成果。要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引進國際先進經驗,提高服務業能級和水平。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要做點壓力測試,把各方面可能發生的風險控制好,切實防范系統性風險特別是金融風險。[詳細]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2014年4月1日,習近平在歐洲學院發表重要演講

背景:習近平1日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發表重要演講。他說,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中國已經進入改革的深水區,需要解決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個時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不斷把改革推向前進。我們推進改革的原則是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隨著中國改革不斷推進,中國必將繼續發生深刻變化。同時,我也相信,中國全面深化改革,不僅將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推動力量,而且將為世界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詳細]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

——2015年9月15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六

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背景:習近平9月15日上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改革必然要求開放,開放也必然要求改革。要堅定不移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堅定不移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堅定不移引進外資和外來技術,堅定不移完善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詳細]

▌“改革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也是今后推動中國發展的根本動力。” ——2015年9月24日,習近平在華盛頓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中美元首會

晤時指出

背景:24日下午,習近平抵達美國首都華盛頓不久,即應奧巴馬邀請來到白宮。奧巴馬在門前熱情迎接。然后,兩國元首沿賓夕法尼亞大街一同步行前往布萊爾國賓館。兩國元首邊走邊談。習近平強調,改革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也是今后推動中國發展的根本動力。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外國企業今后在華投資興業,將會有更為開放、寬松、透明的環境。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的戰略選擇,是我們基于對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所得出的結論。[詳細]

▌“中國將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堅持開放發展,順應中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2015年11月2日,習近平會見基辛格等中美‚二軌?高層對話美方代

表時表示

背景:習近平2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出席中美“二軌”高層對話第五次會議的美方主席、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以及前國務卿舒爾茨、前財政部長魯賓、前貿易代表希爾斯、前參議院軍委會主席納恩,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哈德利、多尼倫等美方代表。習近平表示,剛剛結束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一系列推進中國改革發展的重大舉措。“十三五”期間,中國將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堅持開放發展,順應中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相信“十三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將推動中國經濟在更高水平上持續發展。這將為中美挖掘合作潛力、拓展合作空間提供更多機遇。[詳細]

習近平談“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之五:共享發展篇

【學習路上按】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前段時間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全會期間,習近平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為此,學習路上連續推出‚習近平談‘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系列策劃,今天推出‚共享發展篇?。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習近平曾在多個場合對共享發展理念進行了系列闡述。以下為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共享發展”話題的部分精彩話語摘編: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

講話

背景:在黨的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15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同采訪十八大的中外記者親切見面。習近平指出,我們的人民是偉大的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勞、勇敢、智慧,開創了各民族和睦共處的美好家園,培育了歷久彌新的優秀文化。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詳細]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

時指出

背景:習近平12月29日至30日到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考察扶貧開發工作。他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詳細]

▌“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

時指出

背景:習近平12月29日至30日到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抵達阜平縣后,習近平連夜聽取了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扶貧開發工作的匯報。他表示,由于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有為數不少的困難群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詳細]

▌“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的講話 背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圓滿完成各項議程,產生新一屆國家機構組成人員后,17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閉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閉幕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習近平說,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記使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13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詳細]

▌“中國將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

——2013年9月25日,習近平在聯合國‚教育第一?全球倡議行動一周年

紀念活動上發表視頻賀詞

背景:“教育第一”全球倡議行動一周年紀念活動于當地時間9月25日上午在聯合國總部舉行。習近平應邀在紀念活動上發表了視頻賀詞。習近平指出,中國將繼續響應聯合國的倡議。中國有2.6億名在校學生和1500萬名教師,發展教育任務繁重。中國將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不斷擴大投入,努力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詳細]

▌“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是滿足群眾基本住房需求、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目標的重要任務,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證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必然要求。”

——2013年10月29日,習近平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的

講話

背景: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9日下午就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和供應體系建設進行第十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是滿足群眾基本住房需求、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目標的重要任務,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證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各項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努力把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辦成一項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德政工程。[詳細]

▌“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在會見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干部群

眾代表時指出

背景:1月20日,習近平在昆明親切會見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干部群眾代表。習近平指出,獨龍族和其他一些少數民族的滄桑巨變,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前面的任務還很艱巨,我們要繼續發揮我國制度的優越性,繼續把工作做好、事情辦好。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詳細]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在中國延安干部學院主持召開陜甘寧革命老

區脫貧致富座談會時指出

背景:2月13日下午,延安干部學院1號會議室。習近平主持召開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同來自陜西、甘肅、寧夏的24位市縣委書記一起,共商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大計。

“我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特別是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這就是我常說的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的涵義。”習近平說。[詳細]

▌“給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改革發展進程、共同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2015年4月30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

調

背景: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下午就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進行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戰略任務,也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我們一定要抓緊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統籌城鄉關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別是要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給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改革發展進程、共同享受改革發展成果。[詳細]

▌“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2015年5月23日,習近平致信祝賀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開幕

背景: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23日在山東青島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習近平表示,中國堅持不懈推進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我們將通過教育信息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詳細]

▌“社會建設要以共建共享為基本原則,在體制機制、制度政策上系統謀劃。”

——2015年5月25日至27日,習近平在浙江考察調研時強調

背景:5月25日至27日,習近平來到舟山和杭州,深入企業、社區、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等考察調研,就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做好“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進行指導。習近平強調,一個好的社會,既要充滿活力,又要和諧有序。社會建設要以共建共享為基本原則,在體制機制、制度政策上系統謀劃,從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堅持群眾想什么、我們就干什么,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多一些雪中送炭,使各項工作都做到愿望和效果相統一。[詳細]

▌“在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每一位婦女都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

——2015年9月27日,習近平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并主持全球婦女峰會

時指出

背景:習近平27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并主持全球婦女峰會。習近平在開幕式上發表題為《促進婦女全面發展 共建共享美好世界》的重要講話,就促進全球婦女事業、加強國際合作闡述中國主張。習近平說,在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每一位婦女都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中國將更加積極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發揮婦女“半邊天”作用,支持婦女建功立業、實現人生理想和夢想。中國婦女也將通過自身發展不斷促進世界婦女運動發展,為全球男女平等事業作出更大貢獻。[詳細]

▌“讓兩岸同胞繼續開創和平安寧的生活,讓我們的子孫后代共享美好的未來。”

——2015年11月7日,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時強

調

背景:習近平于11月7日下午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就進一步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交換意見。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習近平強調,我們今天坐在一起,是為了讓歷史悲劇不再重演,讓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成果不得而復失,讓兩岸同胞繼續開創和平安寧的生活,讓我們的子孫后代共享美好的未來。[詳細]

習近平談“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之四:開放發展篇

【學習路上按】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前段時間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全會期間,習近平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為此,學習路上連續推出‚習近平談‘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系列策劃,今天推出‚開放發展篇?。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從自由貿易試驗區戰略實施到“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未曾停頓。習近平曾在多個場合對開放發展理念進行了系列闡述。以下為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開放發展”話題的部分精彩話語摘編: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習近平在廣東考察工作時強調

背景:習近平12月7日至11日在廣東考察工作,他強調,黨的十八大向全黨全國發出了深化改革開放新的宣言書、新的動員令,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團結奮斗。[詳細]

▌“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動搖,不封閉、不僵化,打開大門搞建設、辦事業。”

——2012年12月5日,習近平同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代表座談時指出 背景:習近平5日在人民大會堂同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代表親切座談。來自16個國家的20位外國專家參加了座談,習近平同他們一一握手,互致問候。習近平說,我們的事業是向世界開放學習的事業。關起門來搞建設不可能成功。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動搖,不封閉、不僵化,打開大門搞建設、辦事業。“滿招損,謙受益。”中國已經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但我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然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還有許多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我們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更加注重學習吸收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同世界各國相互借鑒、取長補短。[詳細]

▌“我們的事業是同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的事業。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2012年12月5日,習近平同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代表座談時指出 背景:習近平5日在人民大會堂同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代表親切座談。來自16個國家的20位外國專家參加了座談,習近平同他們一一握手,互致問候。習近平說,我們的事業是同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的事業。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復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一枝獨秀,這就要求各國同舟共濟、和衷共濟,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增進人類共同利益,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詳細]

▌“我們要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時我們要樹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統一起來,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系起來。”

——2013年1月28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

的講話

新發展黨員工作細則范文第6篇

第一,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擺在第一位,是因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對我國這么大體量的經濟體來講,如果動力問題解決不好,要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兩個翻番”是難以做到的。當然,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都有利于增強發展動力,但核心在創新。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堅持創新發展,是我們分析近代以來世界發展歷程特別是總結我國改革開放成功實踐得出的結論,是我們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把握發展主動權,更好引領新常態的根本之策。

回顧近代以來世界發展歷程,可以清楚看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創新能力,從根本上影響甚至決定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

16世紀以來,人類社會進入前所未有的創新活躍期,幾百年里,人類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創新成果超過過去幾千年的總和。特別是18世紀以來,世界發生了幾次重大科技革命,如近代物理學誕生、蒸汽機和機械、電力和運輸、相對論和量子論、電子和信息技術發展等。在此帶動下,世界經濟發生多次產業革命,如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信息化。每一次科技和產業革命都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面貌和格局。一些國家抓住了機遇,經濟社會發展駛入快車道,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軍事實力迅速增強,甚至一躍成為世界強國。發端于英國的第一次產業革命,使英國走上了世界霸主地位;美國抓住了第二次產業革命機遇,趕超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從第二次產業革命以來,美國就占據世界第一的位置,這是因為美國在科技和產業革命中都是領航者和最大獲利者。

中華民族是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的民族。前面說到我國歷史上的發展和輝煌,同當時我國科技發明和創新密切相關。我國古代在天文歷法、數學、農學、醫學、地理學等眾多科技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些發明創造同生產緊密結合,為農業和手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英國哲學家培根這樣講到: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3種發明曾改變了整個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狀態,以致沒有一個帝國、教派和人物能比這3種發明在人類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一些資料顯示,16世紀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300項發明和發現中,我國占173項,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我國發展歷史上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我國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發展、科學技術以及其他許多方面對周邊發揮了重要輻射和引領作用。近代以來,我國逐漸由領先變為落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錯失了多次科技和產業革命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

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依賴于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創新,國際競爭新優勢也越來越體現在創新能力上。誰在創新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擁有引領發展的主動權。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其主要特點是重大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科技成果轉化速度加快,產業組織形式和產業鏈條更具壟斷性。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出臺新的創新戰略,加大投入,加強人才、專利、標準等戰略性創新資源的爭奪。

雖然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強、臃腫虛胖體弱問題相當突出,主要體現在創新能力不強,這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塊頭的“阿喀琉斯之踵”。通過創新引領和驅動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發展的迫切要求。所以,我反復強調,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整體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正處在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的重要時期,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但是,總體上看,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創造新產業、引領未來發展的科技儲備遠遠不夠,產業還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軍事、安全領域高技術方面同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我們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通過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塑造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創新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堅持創新發展,既要堅持全面系統的觀點,又要抓住關鍵,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帶動全局。要超前謀劃、超前部署,緊緊圍繞經濟競爭力的核心關鍵、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國家安全的重大挑戰,強化事關發展全局的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科技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力爭實現我國科技水平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領跑轉變。要以重大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快構建產業新體系,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增強我國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人才發展體制和政策創新,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實施更開放的創新人才引進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第二,著力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有上則有下,有此則有彼。”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整體,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統。堅持唯物辯證法,就要從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系去把握事物,去認識問題、處理問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十分重視并善于運用唯物辯證法來認識和探索人類社會發展中的矛盾運動規律。比如,馬克思提出,社會再生產分為生產資料生產和消費資料生產兩大部類,兩大部類必須保持一定比例關系才能保證社會再生產順利實現。

我們黨在帶領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長期實踐中,形成了許多關于協調發展的理念和戰略。新中國成立前后,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了統籌兼顧、“彈鋼琴”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說:“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要產生好的音樂,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奏,要互相配合。黨委要抓緊中心工作,又要圍繞中心工作而同時開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們現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軍、各部門的工作,都要照顧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問題而把別的丟掉。凡是有問題的地方都要點一下,這個方法我們一定要學會。”《論十大關系》是毛澤東同志運用普遍聯系觀點闡述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典范。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毛澤東同志進一步提出了“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方針。

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針對新時期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現代化建設的任務是多方面的,各個方面需要綜合平衡,不能單打一”。在改革開放不同時期,鄧小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兩手抓”的戰略方針。江澤民同志提出了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必須處理好12個帶有全局性的重大關系。胡錦濤同志提出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后來我們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等等。這些都體現了我們對協調發展認識的不斷深化,體現了唯物辯證法在解決我國發展問題上的方法論意義。

新形勢下,協調發展具有一些新特點。比如,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再比如,協調是發展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乃至一個行業在其特定發展時期既有發展優勢、也存在制約因素,在發展思路上既要著力破解難題、補齊短板,又要考慮鞏固和厚植原有優勢,兩方面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實現高水平發展。又比如,協調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強調協調發展不是搞平均主義,而是更注重發展機會公平、更注重資源配置均衡。還比如,協調是發展短板和潛力的統一,我國正處于由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階段,國際經驗表明,這個階段是各種矛盾集中爆發的時期,發展不協調、存在諸多短板也是難免的。協調發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補齊短板上多用力,通過補齊短板挖掘發展潛力、增強發展后勁。

下好“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我們要學會運用辯證法,善于“彈鋼琴”,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從當前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突出問題出發,我們要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這是五中全會在部署協調發展時強調的重點。

要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促進生產力布局優化,重點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構建連接東中西、貫通南北方的多中心、網絡化、開放式的區域開發格局,不斷縮小地區發展差距。要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工農城鄉關系,不斷縮小城鄉發展差距。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用優秀文化產品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人民提供豐潤的道德滋養,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要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建立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相一致,使兩者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兼容發展。

第三,著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這個規律誰也無法抗拒。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寫到: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毀滅了森林,但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為不毛之地,因為他們使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積聚中心和貯藏庫。阿爾卑斯山的意大利人,當他們在山南坡把那些在山北坡得到精心保護的樅樹林砍光用盡時,沒有預料到,這樣一來,他們把本地區的高山畜牧業的根基毀掉了;他們更沒有預料到,他們這樣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內枯竭了,同時在雨季又使更加兇猛的洪水傾瀉到平原上。

上個世紀,發生在西方國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對生態環境和公眾生活造成巨大影響。其中,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先后導致近千人死亡、75%以上市民患上紅眼病。倫敦煙霧事件,1952年12月首次暴發的短短幾天內,致死人數高達4000,隨后2個月內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統疾病,此后1956年、1957年、1962年又連續發生多達12次嚴重的煙霧事件。日本水俁病事件,因工廠把含有甲基汞的廢水直接排放到水俁灣中,人食用受污染的魚和貝類后患上極為痛苦的汞中毒病,患者近千人,受威脅者多達2萬人。美國作家蕾切爾·卡遜的《寂靜的春天》一書對化學農藥危害的狀況作了詳細描述。

據史料記載,現在植被稀少的黃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脈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毀林開荒、濫砍亂伐,這些地方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蔓延,湮沒了盛極一時的絲綢之路。河西走廊沙漠的擴展,毀壞了敦煌古城??茽柷?、毛烏素沙地和烏蘭布和沙漠的蠶食,侵占了富饒美麗的蒙古草原。樓蘭古城因屯墾開荒、盲目灌溉,導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河北北部的圍場,早年樹海茫茫、水草豐美,但從同治年間開圍放墾,致使千里松林幾乎蕩然無存,出現了幾十萬畝的荒山禿嶺。這些深刻教訓,我們一定要認真吸取。

在對待自然問題上,恩格斯深刻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每一次勝利,起初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卻發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這個道理要銘記于心、落實于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這是值得我們自豪和驕傲的,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羨慕我們的地方。同時必須看到,我們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成為明顯的短板,成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比如,各類環境污染呈高發態勢,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這樣的狀況,必須下大氣力扭轉。

我們的先人們早就認識到了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墩撜Z》中說:“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網打魚,不射夜宿之鳥。荀子說:“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黿鼉、魚鱉、鰍鱔孕別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呂氏春秋》中說:“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這些關于對自然要取之以時、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我講過,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我們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前不久,在重慶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我強調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就是這個考慮。

各級領導干部對保護生態環境務必堅定信念,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和做法,決不能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的經濟增長。要堅定推進綠色發展,推動自然資本大量增值,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讓老百姓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第四,著力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我國30多年來的發展成就得益于對外開放。一個國家能不能富強,一個民族能不能振興,最重要的就是看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能不能順應時代潮流,掌握歷史前進的主動權。

經濟全球化是我們謀劃發展所要面對的時代潮流。“經濟全球化”這一概念雖然是冷戰結束以后才流行起來的,但這樣的發展趨勢并不是什么新東西。早在19世紀,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資本論》等著作中就詳細論述了世界貿易、世界市場、世界歷史等問題?!豆伯a黨宣言》指出:“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馬克思、恩格斯的這些洞見和論述,深刻揭示了經濟全球化的本質、邏輯、過程,奠定了我們今天認識經濟全球化的理論基礎。

經濟全球化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一是殖民擴張和世界市場形成階段,西方國家靠巧取豪奪、強權占領、殖民擴張,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基本完成了對世界的瓜分,世界各地區各民族都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之中。二是兩個平行世界市場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一批社會主義國家誕生,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世界形成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在經濟上則形成了兩個平行的市場。三是經濟全球化階段,隨著冷戰結束,兩大陣營對立局面不復存在,兩個平行的市場隨之不復存在,各國相互依存大幅加強,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演化。

與之相對應,我國同世界的關系也經歷了3個階段。一是從閉關鎖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階段,先是在鴉片戰爭之前隔絕于世界市場和工業化大潮,接著在鴉片戰爭及以后的數次列強侵略戰爭中屢戰屢敗,成為積貧積弱的國家。二是“一邊倒”和封閉半封閉階段,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在向蘇聯“一邊倒”和相對封閉的環境中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之路,“文革”中基本同世界隔絕。三是全方位對外開放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充分運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實現了我國同世界關系的歷史性變革。

實踐告訴我們,要發展壯大,必須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改革開放初期,在我們力量不強、經驗不足的時候,不少同志也曾滿懷疑問,面對占據優勢地位的西方國家,我們能不能做到既利用對外開放機遇而又不被腐蝕或吃掉?當年,我們推動復關談判、入世談判,都承受著很大壓力。今天看來,我們大膽開放、走向世界,無疑是選擇了正確方向。

20年前甚至15年前,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今天反而是我們被認為是世界上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積極主動同西方國家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作斗爭。這說明,只要主動順應世界發展潮流,不但能發展壯大自己,而且可以引領世界發展潮流。

我們現在搞開放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同以往有很大不同,總體上有利因素更多,但風險挑戰不容忽視,而且都是更深層次的風險挑戰。這可以從4個方面來看。一是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積極變化,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正在改變全球政治經濟版圖,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大勢難逆,以西方國家為主導的全球治理體系出現變革跡象,但爭奪全球治理和國際規則制定主導權的較量十分激烈,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政治、軍事上的優勢地位尚未改變,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形成依然任重道遠。二是世界經濟逐漸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陰影,西方國家通過再工業化總體保持復蘇勢頭,國際產業分工格局發生新變化,但國際范圍內保護主義嚴重,國際經貿規則制定出現政治化、碎片化苗頭,不少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持續低迷,世界經濟還沒有找到全面復蘇的新引擎。三是我國在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我國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最大貨物出口國、第二大貨物進口國、第二大對外直接投資國、最大外匯儲備國、最大旅游市場,成為影響世界政治經濟版圖變化的一個主要因素,但我國經濟大而不強問題依然突出,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更是同發達國家不可同日而語,我國經濟實力轉化為國際制度性權力依然需要付出艱苦努力。四是我國對外開放進入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階段,我國對外開放從早期引進來為主轉為大進大出新格局,但與之相應的法律、咨詢、金融、人才、風險管控、安全保障等都難以滿足現實需要,支撐高水平開放和大規模走出去的體制和力量仍顯薄弱。

這就是說,我們今天開放發展的大環境總體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有利,同時面臨的矛盾、風險、博弈也前所未有,稍不留神就可能掉入別人精心設置的陷阱。關于下一步怎么開放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已經作出部署,我在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也提出了要求。希望大家不斷探索實踐,提高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自覺性和能力,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

第五,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來的,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了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觀。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驅動,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物質精神產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要全面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各行業各方面的勞動者、企業家、創新人才、各級干部創造發揮作用的舞臺和環境。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解決好收入差距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也是自古以來我國人民的一個基本理想??鬃诱f:“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禮記·禮運》具體而生動地描繪了“小康”社會和“大同”社會的狀態。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構想,共產主義社會將徹底消除階級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和差別,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實現社會共享、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當然,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不能做超越階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說在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方面就無所作為,而是要根據現有條件把能做的事情盡量做起來,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

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同志就指出:“現在我們實行這么一種制度,這么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共同富裕。1990年12月,他在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指出:“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江澤民同志強調:“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本質特征,絕不能動搖。”胡錦濤同志也要求“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經過長期艱苦奮斗,我國人民生活質量和社會共享水平顯著提高,這是了不起的成就。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共享發展理念,其內涵主要有4個方面。一是共享是全民共享。這是就共享的覆蓋面而言的。共享發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數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二是共享是全面共享。這是就共享的內容而言的。共享發展就要共享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方面建設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權益。三是共享是共建共享。這是就共享的實現途徑而言的。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過程也是共享的過程。要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匯聚民智,最大激發民力,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動局面。四是共享是漸進共享。這是就共享發展的推進進程而言的。一口吃不成胖子,共享發展必將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不均衡到均衡的過程,即使達到很高的水平也會有差別。我們要立足國情、立足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來思考設計共享政策,既不裹足不前、銖施兩較、該花的錢也不花,也不好高騖遠、寅吃卯糧、口惠而實不至。這4個方面是相互貫通的,要整體理解和把握。

上一篇:外語系志愿活動方案范文下一篇:小學除四害工作制度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