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華僑城交通范文

2023-12-11

華僑城交通范文第1篇

目 錄

第一章

集團定位 第二章

文化品格 第三章

運行機制 第四章

管理體制 第五章

持續成長 第六章

人力資源 第七章

管理方略 第八章

序 言

華僑城集團的崛起,是中國改革開放壯美進程的縮影,是幾代創業者艱辛奮斗、開拓進取的見證。

面對新的更嚴竣的挑戰,為了集團的可持續發展,有必要提煉經驗,整合理念,明晰戰略,統一意志,優化行動,特制定本憲章。

本憲章以未來10年為時間跨度,以知識經濟、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經濟體制轉軌變革為宏觀背景,以制度創新、經營創新和管理創新為主題,以變革為核心,提出集團產權革命和經濟形態升級雙重戰略任務,確定集團未來發展的一些重大戰略選擇以及運行機制、管理體制變革的基本思路;闡明集團的價值主張和文化取向。她是華僑城集團面對環境變化所作出的主動、系統并具有未來意義的回應。

本憲章是各級管理人員的行為綱領;是指導各項經營管理工作的基本準則;是統領其他管理制度、政策、規范、戰略、對策等的基礎法則。

本憲章來源于實踐智慧的常青之樹,將指引、幫助華僑城人推開新世紀的成功之門。

第一章 集團定位

第一條 基本性質

華僑城集團公司是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企業組織,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競爭主體。

華僑城集團是由華僑城集團公司作為核心企業發起的,以及由其投資的子公司即全資、控股和參股企業所組成的企業集團。

第二條 使命和愿景

華僑城集團致力于人們生活質量的改善、提升和創新,以及高品位生活氛圍的營造,致力于將自身的發展融入中國現代化事業推進的歷史過程中。

華僑城集團是企業家創新的舞臺,是明星企業的孵化器,是創業者夢想成真的家園,是具有高成長性和鮮明文化個性的國際化企業。

第三條 主要目標

華僑城集團追求實現可持續成長和確保業界一流地位。在未來10年內(自2000年起),總體發展目標是:資產規模以提高資產質量、優化資本結構為前提迅速增長,凈資產達到300億元人民幣的總量水平;同時,在經濟發展質量上,實現經濟形態的升級,提高主營產業競爭力。

三大主導產業的發展目標是:

(一)消費類電子工業:康佳集團的主體產品按市場占有率指標排名居全國前兩位,并具有國際競爭能力。

(二)旅游業:“旅游城”成為中國大陸主題公園旅游景區第一品牌,與境外同類景區交映生輝。

(三)房地產業:在華僑城開發區內、外開發建成具有國內房地產業發展典范意義的“中國二十一世紀生活居住示范區”。

第四條 基本經驗

華僑城集團成立14年來,經歷了奠定基礎、產業突破和發展壯大三個階段,在消費類電子業、旅游業、社區綜合開發及房地產業三大產業領域形成了市場優勢。應繼承的基本經驗有:

(一)經營理念和戰略選擇。“規劃就是財富”,“環境就是資本”,“結構就是效益”等超前、創新的經營理念以及開發區開發建設模式是華僑城人經營智慧的結晶,是集團成功的內在根據。產業領域選擇的合理和產業結構的優化,是集團高速成長的關鍵之一。

(二)市場導向行為。堅守企業本位,遵循市場規律,立足于企業的長遠發展;逐步剔除政企合一的遺傳基因,擺脫慣性思維的掣肘,不追求與企業目標相背離的其他目標。

(三)著名品牌培育。在資源配置上向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品牌傾斜,在10余年時間內培育出康佳、錦繡中華、世界之窗、中國民俗文化村、歡樂谷、華僑城地產等著名產品品牌以及“康佳A”、“華僑城A”等著名國內資本市場品牌,為民族工業、旅游業的發展增添了光彩。

(四)社會資源整合能力。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中,在經濟體制轉軌和特區經濟發展宏觀背景下,充分利用多種資源并優化資源組合,駕馭多種矛盾關系,敏銳抓住市場機會,超常規高倍速發展。

(五)不良資產退出機制。內部資產的調整和重組,產業結構調整和資產結構調整的有機結合,是集團快速發展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不良資產的清理,突破了國有資產存量調整的制度性障礙,保證企業肌體的健康和集團經濟總體質量的提高。

(六)多民族移民文化。華僑城人(其中包括歸國華僑)來自五湖四海,既有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淵源,又有國際化文化背景。在經濟特區的環境里,在艱苦創業的實踐中,孕育產生了充滿創造力和活力的華僑城文化。開放意識,創新精神,包容心態,變革勇氣,是華僑城之魂。主題公園等多項國內首創,是華僑城創新文化的結晶和象征。

第二章 文化品格

第五條 文化基調

華僑城集團在匯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吸收借鑒世界優秀文化,創造充滿活力的文化生態。

源遠流長、博大浩闊的中華民族文化,乃至全人類文化是華僑城集團成長的無盡源泉。民族化和國際化是華僑城文化的基本取向;熱愛祖國、走向世界是華僑城文化的基點——“中國心,世界情,華僑城。”

第六條 宗旨和核心價值理念

集團的宗旨是:

致力于顧客利益的最大化;

致力于所有者權益的充分實現;

致力于與員工共同成長;

致力于為社會作出貢獻。

集團的核心價值理念是:

創造新的生活品質。

集團的基本價值主張是:

貫通中西文化;

重視知識資本;

堅守市場導向;

強調責任意識;

倡導敢為人先。

第七條 企業精神

全體員工應認同和信奉的企業精神是:

同根,同心,求實,求精;

敬業,合作,學習,創新。

第八條 品牌的文化個性

華僑城集團是以文化含量高為特征的企業。“華僑城”這一品牌綜合的文化特色是:

時尚——雅俗交融,恢弘氣派;

典雅——品質高貴,追求一流;

現代——開放文明,面向未來。

第九條 企業文化積累和建設

華僑城人重視企業文化的積累和繼承光大;誠摯總結、提煉企業前輩所創造的優良文化基因,使之成為集團發展的底蘊。還將吐故納新,對企業文化進行滋養、豐潤和淘洗,永葆企業文化的青春活力和對環境的高度適應性。需要防范和消除小生產文化、封建文化對企業發展的制約。

每位員工都有培育、認同、維護、發展和傳遞企業文化的使命和責任。

集團以統一的企業文化指導、規范內部企業子文化;同時,允許并鼓勵企業子文化的培育、創造和個性發展。企業子文化的成熟、健康發展是集團企業文化向縱深發展的堅實基礎。

第十條 組織氛圍

集團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組織氛圍。遵循人權理念和相互尊重、人格平等的人際關系準則;在理性的基礎上,按法治的原則確定組織倫理(價值分配原則和用人基本準則);創造內部有效溝通的體制和制度環境;形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融洽配合的良性互動。

第十一條 文化是土壤,人才是種子

集團將企業文化作為吸引人才的重要機制。同時,為優秀人才尤其是企業家人才提供豐富的企業文化營養和優良的企業文化環境,使之在成長過程中擺脫滯后的文化理念的制約,不斷開闊視野,提升境界,增強競爭力。

第三章 運行機制

第十二條 制度變革

集團追求企業制度的變革和創新,對其中不適應企業發展和環境變化的部分進行大膽的改革,保持企業制度的超前性,并以此獲得超額收益。

第十三條 內部產權革命

根據產業結構調整和內部機制轉換的雙重要求,集團將在部分產業及企業推行產權置換,實現產權結構的多元化;逐步擴大企業股份中員工尤其是經營管理人員和高科技專業人員持股的比例,使員工的“主人翁”地位具有產權上的依據。

第十四條 新分享經濟

集團重視并承認經營者和員工尤其是知識勞動者對企業價值創造的重要作用,并在企業收益分配中予以體現。

集團依據知識經濟時代勞動尤其是智力勞動的貢獻法則,進行以勞動價值論為淵源的企業分配制度的創新,對智力勞動起決定性作用的部分高科技和現代文化經營領域實行分享制度,即企業經營者及員工除工資性報酬之外,可分享企業利潤。分享比例視不同情況由集團公司派駐的產權代表、企業經營者和員工代表協商確定。

第十五條 資產責任人格化

集團公司確定子公司中所屬資產的人格化責任主體,并將其公布于眾。責任人的個人利益,與資產的保值增值狀況密切關聯。若群體共同負責,則要具體劃定群體中各人的責任邊界。

第十六條 經營者選拔考核的市場化、外部化

市場化和外部化是集團公司選拔子公司經營者的有效途徑之一??蛇x擇公開方式,可引入出資人和經營者之間的談判機制;可邀請集團外部專家或委托社會專業機構對候選人進行評價,提出咨詢意見或參與決策。對子公司經營者考核時,同樣可以通過外部化方式,依據市場標準進行。

第十七條 經營者選拔的連帶責任機制

凡參與子公司經營者選拔的決策者,無論集團內還是集團外,均需承擔用人不察之責。用人不當時決策者要承擔收入、職權、機會、聲譽等方面的損失。

第十八條 經營者激勵與監控

集團公司通過目標責任制向子公司經營者傳遞資產保值增值責任,使其報酬與業績直接掛鉤。

經營者激勵形式主要有:享受年薪,參與贏利分配,持有企業股票(包括股票期權)等形式,以及其它配套的長期報酬政策。不同成長周期,不同規模和效益水平,不同性質的企業,其經營者激勵形式和力度不同。

對子公司經營者的監控由該企業董事會、監事會實施,主要方式有:

(一)績效考核制。在目標管理制度下,以實體績效考核為基礎,以個人績效考核為基準來監控經營者的工作表現,分析評價個人的貢獻與失誤。

(二)財務監督制。對企業的經營、財務運作情況及經營者行為進行有效的過程檢查和審計。

(三)企業監察制。以企業的管理哲學、管理制度、管理規范為準繩,核察、監督企業經營者的工作行為。

第四章 管理體制

第十九條 集團公司領導體制

集團公司經營機構即集團公司經理層,是集團公司經營管理決策中心。集團公司總經理是集團公司法定代表人。

集團按《中國共產黨章程》以及中央有關政策、規定建立黨組織,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作用。集團公司黨委是集團的政治核心。

集團公司經理層和集團公司黨委成員可雙向進入,互相兼任。

第二十條 集團公司職能

集團公司根據資本經營和實業經營相結合的經營性質定位,具有財務投資和產業統籌的雙重角色,主要行使投資決策、資本經營、子公司監管、資金資產管理和戰略管理等職能。

根據集團公司的職能定位,其職能部門包括:戰略研究部門、投資管理部門、企業管理部門、財金管理部門、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行政管理部門等。

第二十一條 集團公司和子公司管理關系

集團公司以產權關系為依據確定與各類子公司及委托管理的企業之間的管理深度和分權方式。對子公司的管理,集團公司依據以下原則:

(一)集團公司對于具有法人資格的子公司的獨立經營地位和獨特經營個性,給予充分的尊重;通過相應的管理制度,保障子公司對其法人資產擁有占有權、支配權、處分權和收益權。

(二)集團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管理關系主要在集團公司與子公司董事會之間發生。集團公司職能部門與子公司職能部門之間的管理關系主要是業務系統內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

(三)集團公司和子公司之間的授權關系嚴格按《公司法》規范確定。對于有彈性的部分,如投資項目審批權限等,將按子公司的資產存量、經營規模、經濟效益、發展階段等不同情況,在集團公司、董事會、經營班子之間作適當的劃分?;驹瓌t是:在監管約束有效的前提下充分授權。

第二十二條 完善子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集團公司保障和推進子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的規范化有效運作。集團公司向子公司選派合格的董事和監事。集團公司的決策意志通過子公司董事會中的董事來體現;集團公司的監管目標通過子公司監事會中的監事來實現。

集團公司未來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是:培養、發掘、引進能勝任董事和監事之職的高級人才。同時,建立健全董事、監事的評價考核、激勵約束制度。

集團公司所派董事、監事需維護集團權益,忠實執行集團公司的決策,盡職盡守,并不斷提高決策及監管水平。

集團公司將在子公司董事會中逐步導入外部董事制度。

第二十三條 集團公司對子公司的監控

集團公司對子公司的監控以不影響子公司活力及正常的經營活動,保證所有者權益為原則??刂品绞桨ǎ?/p>

(一)股權控制。集團公司作為出資人,以資本為紐帶,行使公司法中規定的股東權力,包括管理監督權、利益分配權、股份處分權等。

(二)財務控制。集團公司按“大財務”理念對子公司的投資規模和方向、資產結構、資產安全、成本利潤等實施監督、指導和調節。

(三)人事控制。集團公司向子公司派出董事或監事作為產權代表。同時透過子公司董事會掌握子公司重要管理職位的任免權。集團公司將不斷完善產權代表管理制度。

(四)制度控制。按照國際慣例對子公司實施定期報告制度,實體考核制度,監督審計制度等。

(五)信息控制。集團公司憑借信息網絡動態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作出反應。

第二十四條 集團公司職能部門的創新功能

變革創新是集團公司職能部門的最基本功能和存在的主要理由。職能部門務必保持危機意識、變革沖動和創新激情,成為集團新的運行機制、管理體制、經營戰略的設計師、倡導者和推進器。

第五章 持續成長

第二十五條 經濟形態升級

鑒于集團所擁有的資源條件變化和環境的變化,經濟形態升級是未來幾年內統攬集團發展全局的戰略任務,是集團持續經營變革的主題。

經濟形態的升級,意味著集團經濟質量的根本改善和提高,經濟內在活力的增強和新的增長點的培育、形成,集團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它有兩方面的含義:

(一)從資源型經濟向知識型經濟轉變。即從主要憑借得天獨厚的土地資源以及其他物質資源發展經濟轉變為主要憑借文化資源、科技資源以及智力資源發展經濟;進言之,發揮知識資本的決定性作用,增加經濟中的科技、文化含量。

(二)從區域型經濟向跨區域型經濟轉變。即從主要在華僑城開發區范圍內開發經營轉變為在更大的空間范圍(國內、國際)內投資經營。集團經濟要從擁有政策優勢轉為擁有企業優勢,要走出華僑城,走向更廣闊的市場,進入更為復雜、更富挑戰性也更加充滿機會的新環境。

第二十六條 知識就是優勢

根據經濟形態升級的戰略要求,集團要通過良好的體制、文化環境,富有吸引力的機制和政策,強有力的投入,著重開發、培育、保護、增加知識資源,在國內形成知識資源優勢,同時營建走向世界的知識資源基礎平臺。

集團的核心競爭力表現為組織的整體經營智能和科技創新能力。前者具體表現為學習能力,決策能力,管理輸出能力,創造具有市場優勢的運作模式和業績的經營能力。后者具體表現為專有技術以及新產品等的開發能力。

集團提倡營造“工作+學習”的工作氛圍,比別人更善于學習是華僑城人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第二十七條 激活就是價值

激活資本要素,即物質資本、無形資本和人力資本,是集團經營管理的核心命題。激活是指將沉寂的資本要素轉為充分利用和充分實現價值;以現有的資本要素為基礎,在更為廣闊的空間內整合利用更為豐富和博大的資源,即以“小資本”驅動“大資本”,以“無形資本”驅動“有形資本”;重新發現和評估資本要素價值;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進入波瀾壯闊的國內外資本市場。

集團通過各類資本的綜合營運,通過資本在集團內部、外部的流動和交易提高集團整體資產的市場價值。資本經營運作時,依照實業經營與資本經營相結合,戰略調整和資產重組相結合,內部重組與外部重組相結合,資產重組和金融運作相結合,資產重組與管理整合相結合的基本原則。

集團將充分利用內地、香港及國際資本市場,拓展融資能力。通過資產重組及金融創新,順利進入新產業,退出部分經營領域,迅速實現技術水平的提升,擴大利潤來源,提高資產收益。

第二十八條 創新就是未來

創新是集團經營管理過程中恒久不變的主旋律。在經營創新方面,重點之一是資源模式的創新——以新的方式和途徑開發、增加集團所擁有的各類資源尤其是具有獨特價值的資源;重點之二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改變市場游戲規則,創立或導入新的商業運作方式;重點之三是產品模式的創新——開發新的產品和項目引導市場潮流。

員工的創新意識、組織的創新機制和團隊的創新能力是三位一體的創新基本結構。對這三項要素,集團采取有效、有力方式進行改善和提升。集團力求成為創新項目生根、開花、結果的沃土。

第二十九條 國際化戰略導向

集團在國際市場背景下,審視自己的位置,練就自身的能力,增強與國際市場的互動,取得生存與發展的機會和空間。國際化包括市場的國際化——現有產品生產和營銷外移,選擇主要面向國際市場的新興產業,開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以及旅游游客構成的國際化等;包括研發的國際化——到國外嫁接或組建高科技研發平臺;還包括資本運作的國際化;企業管理的國際化以及人才隊伍的國際化等。

國際化并不僅僅是一種戰略選擇,而是集團在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加入世貿背景下的必由之路。在實施過程中,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防范風險。

第三十條 產業結構和新的增長點

依據“結構就是效益”的成功法則,集團在產業結構選擇上以“專業化為主,

1 多元化為輔”為指導思想。在不斷提升主營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上,按照市場統一性或技術統一性或資源統一性原則,實現相關產業的多元化。

繼續保持以消費類電子工業、旅游業和房地產業為主導產業的格局不變,同時逐漸開拓和進入一些新的產業領域。由此,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方面來自于現有主導產業的經營深化——產品升級換代,以及拓展經營寬度——產品的相關多元化;另一方面來自于新的產業須域:

(一)具有“大產業、大市場”前景的高科技產業;

(二)適應集團資本經營要求和資源積累要求的新金融項目,以及收購兼并等資產重組項目;

(三)與主導產業關聯性強的諸如影視、媒體、演出等文化產業。

集團努力提高各產業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提高各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和長期的競爭能力,以高科技打造長壽公司。

第三十一條 主導企業和新興企業

與產業格局相適應,集團將形成以三大企業集團為主體,以新興企業及其他有關企業為輔的子企業結構。其中主體企業集團為:消費類電子工業集團;旅游文化投資集團;房地產開發集團。

新興企業包括:高科技投資企業(主要負責集團高科技項目的投資以及整合、協調);金融服務企業(主要負責以集團為客戶的投資銀行服務以及有關資本經營項目的操作)等。

集團知識經濟的組織載體和組織依托以主體企業為主。同時重視和扶持具有良好前景的中小型高科技項目和企業。集團在未來將努力書寫出中小企業從丑小鴨到白天鵝的精彩篇章。

第三十二條 華僑城,旅游城

華僑城開發區集中外文化、生態環境、先進科技于一體,以旅游為主體概念,將成為具有未來意義的“中國二十一世紀生活居住示范區”。要把華僑城開發區建成城市環境優美,服務功能齊全,社會風尚健康,管理先進,富有文化內涵的文明社區。

第六章 人力資源

第三十三條 基本勞動關系:契約制

華僑城集團與員工之間建立以競爭、自由選擇和契約為基礎的長久合作關系,雙方結為同命運共成長的利益共同體。契約制破除注重個人資格品位的“身份制”,承認市場交換關系,尊重、維護、保障員工權益。

勞動契約和心理契約是連結集團與員工的雙重紐帶。前者是雙方利益關系的基本規則,后者則是雙方精神上的依戀和融合。

第三十四條 人本主義

人力資源是集團成長的第一要素。集團發展的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員工素質,拓展員工發展空間,保障并提高員工經濟所得,充分實現員工的價值。提高人的積極性是集團全部管理工作的中心之一。

全體員工要遵守職業道德,強化責任意識和角色意識,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技能。集團內各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要形成相互尊重,融洽配合,理性高效的良性互動關系。

第三十五條 功績原則

功績原則是集團人力資源政策和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原則:以業績多寡論英雄,業績面前人人平等。

從功績原則出發,集團建立客觀、公正、有效的人才選拔機制、績效考核管理體系和價值分配制度。

第三十六條 人力資本優先投資

造就出一支諳熟市場脾性、具有創新精神和競爭力的企業家隊伍,一支具有企業經驗、善于經營管理的職業經理隊伍,一支掌握科技知識、精通專門技術的科技及專業人才隊伍,一支具有熟練的崗位技能、精力充沛的基層員工隊伍,是集團持續、長期的任務之一。要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力度,并將其放在優先考慮和安排的位置,為廣大員工創造、提供學習和訓練的機會,使集團成為工作、學習一體化組織,使集團整體人力資本迅速增值。

全體員工需強化自我人力資本投資意識和終身學習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技能。

第三十七條 內部競爭機制和內部創業機制

集團創建公開招聘、公開競聘、競爭上崗、內部勞動力市場等形式的人才內部競爭機制,向集團內部傳遞市場壓力,發現優秀人才,適當淘汰不合格人員;集團防范和消除人員臃腫,剩余人員沉淀等組織老化現象;妥善安排和處理新老員工及管理人員的交替。集團向具有創業意愿和能力的員工提供創業資源和創業機會,鼓勵員工內部創業。

第三十八條 價值分配

集團以市場原則、功績原則為價值分配的基本準則,運用支付月薪、頒發年薪、賦予職權、提供個人發展機會及培訓學習機會、持有股份等形式以及不同的報酬組合,滿足員工多元化混合需求;同時,作為調節集團內部利益關系和激勵機制的多重手段。

集團針對不同類別的員工實行分類分層的分配制度。不同類別的員工各自行走在彼此有一定對應關系的收入軌道上;每類員工又區分為若干分配層次;伴隨著員工的職業生涯,其收入具有豐富的變化空間。

忠誠企業、肯于奉獻、精通業務的經營管理骨干和專業技術人才是企業的中堅力量,要在發展機會、經濟利益、組織權力等方面明確地向他們傾斜。

第三十九條 企業家的搖籃

基于集團的經營性質和戰略任務要求,集團要花大力氣發現、培養企業家尤其是青年企業家人才。提供高層次的培訓和經營實踐機會,是企業家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

少年的華僑城呼喚少年英雄。華僑城集團將培育出面向新世紀的青年企業家群體,保證事業后繼有人。

第七章 管理方略

第四十條 成長風險管理

華僑城人應始終居安思危,在高速成長中對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

(一)規??刂?。嚴格執行集團產業政策,遵循已達成共識的投資理念;遵守效益優先,適度擴張的準則,力忌頭腦發熱的思維方式和“大躍進”式的發展情結。尤其在集團高速成長階段,要對風險防微杜漸,保持足夠的控制力。

(二)財務保守。恪守穩健的財政政策,保持合適的負債率和良好的資產結構。規范集團公司與子公司的資產關系和責任限度,防范子公司將債務負擔轉嫁到集團公司。

(三)沖突緩解。在集團快速發展過程中,通過制度規范及時有效地調整組織內部利益關系,通過疏導溝通化解可能造成風險的各類沖突和矛盾。

(四)危機處置。設立風險預警系統;設定危機處理的程序;明確危機事件的處置責任人;提高處理危機事件的能力。

(五)領導架構。實踐充分證明,領導班子的穩定是降低、消除企業風險的重要條件。集團要通過制度,保證領導體制的規范,領導班子的穩定,領導人的平穩過渡和理念、政策、戰略的延續。

第四十一條 決策管理

決策管理的目的在于保證決策過程的科學性和決策結果的有效性。主要原則有:

(一)在各級決策主體之間規范而明確地劃定各自的決策權限范圍,避免越級決策或推逶責任的現象出現。

(二)各級經濟實體的決策主體均按法定的決策程序決策。任何人不得搞非程序決策。

(三)各級決策主體決策時,每個參與決策的人員均需承擔相應的決策責任。各項決策,均需保留可核實和查證的記錄。

(四)決策中主張多體現民主,決策后強調體現集中。對決策過程、執行情況、實施結果要進行制度化的監控。

(五)決策應廣泛汲取集團內外各方面的智慧源泉,尤其對利用外腦給予充分重視,并視為順應知識經濟的明智之舉。

第四十二條 信息網絡管理

信息管理是新世紀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集團重視采用計算機和網絡新技術,改進企業管理手段。

(一)導入數字化管理概念,積極發展和推進電子商務。在集團內部各企業構建信息網絡平臺,提高內部信息資源共享的程度;對外與國際互聯網絡高速互聯,逐步實現集團業務管理和商務活動電子化,信息流轉扁平化,從而提高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和運行效率,增強信息時代的適應能力和前瞻行為能力。

(二)以超前的思維、積極的態度和實用高效的原則建設信息網絡。在信息網絡系統運行管理上,明確各環節的責任人和操作規范,注重信息的真實性、安全性和時效性。

(三)充分利用集團在互聯網上的信息窗口,宣傳集團形象與品牌,加強與顧客的聯系和溝通,為未來發展尋找機遇。

第八章 附 則

第四十三條 憲章的制定和修訂

集團公司負責制定本憲章及其相關的制度、政策文件,推動本憲章實施。

本憲章將隨著集團的發展而補充、完善。原則上每五年修訂一次。修訂的程序、方式和責任人由集團公司決定。

本憲章由集團公司或由其指定的職能部門負責解釋。

二○○○年一月

華僑城交通范文第2篇

房地產客戶會,是由房地產企業經營者組織成立,會員在自愿、互助、互惠的基礎上自主參加,并享有相應權利和義務的團體。房地產企業客戶會的建立對于企業為消費者創造更多的服務價值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而目前我國房地產商在建設房地產客戶會時存在著重形式輕內容、重營銷輕服務等問題。

◆房地產客戶會的功能

近幾年來國內各房地產商紛紛建立自己的地產客戶會,比如萬科的萬客會、中海的中海會、金地的金地會、招商地產的招商會、合生創展的合生會、華潤置地的置地會、綠城的綠城會等。不同的企業客戶會形式多樣,各具特色。根據客戶會成員的性質,客戶會可以被劃分為兩類:一類是面向公眾開發,即只要填寫了基本信息和問卷之后就能成為客戶會的成員,目前國內絕大多數客戶會屬于此類,包括萬客會、中海會、萬達會、置地會、復地會、綠城會等;還有一種客戶會只向業主開放,像招商會、合生會等屬于此類。兩類客戶會形式側重點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客戶會對企業產品的營銷效果,后者更注重對業主權益的維護和服務。兩種形式均基本具備了以下功能:

◇營銷功能

這是房地產企業設立客戶會的根本目的。房地產企業通過分發企業宣傳資料、最新推出的樓盤資料和售樓全套資料,使客戶會會員了解到企業產品的詳細信息,并且給予會員優先得到選購房產的權利,同時獲得相應的折扣。設立客戶會的企業通過這些措施吸引廣大潛在消費者,并引導客戶購買企業產品,實現房地產企業銷售的根本目的。這也是目前房地產客戶會所共有的功能,萬客會和招商會中老會員重復購買和老會員介紹新業主購買的比率占到了樓盤銷售量的30%,客戶會會員已成為房地產企業銷售時的重要目標對象。

◇服務功能

目前房地產發展的趨勢正由從以產品營造為中心向以客戶服務為中心轉變,優質的服務使得產品得以增值,客戶會是房地產企業實現部分服務功能的載體,不少房地產企業借助客戶會實行物業管理、聽取意見、處理投訴,客戶會成為了企業向客戶提供服務的良好平臺。如萬科、綠城的業主都可以在線發表對小區建設的意見和看法,進行“愉悅的投訴和細致的反映”。 ◇便利功能

目前不少客戶會皆為會員提供便利服務,即與多家廠商達成戰略聯盟,為會員牟取便利。這些廠商中包含了會員們方方面面的需要,包括裝修、飲食、醫療、購物、休閑等。房地產企業編制的品牌優惠網絡為會員們提供了便利,創造了價值。招商會擁有近500家聯盟,為招商會會員提供源源不絕的優惠。同時招商會還與僑城會、e龍網等組織合作,將會員享受的商家消費優惠擴大到全國近 5000家。社會各方面的資源的連接為業主們帶來了生活上的便利。

◇社區功能

客戶會會員的招募營造了新穎的社區概念,客戶會中并不局限于企業與會員的雙向溝通,會員彼此之間的溝通也成為客戶會的不可或缺要素,客戶會舉辦的聯誼、旅游、娛樂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成為了會員們參與最多的增值服務,有效地促進了會員彼此間的感情,進而形成了獨特的客戶會會員的歸屬感,提高了會員對企業的忠誠度。有些俱樂部針對不同年齡層次、不同興趣愛好、不同職業特點,定期策劃舉辦各類品位不同的會員活動,如財經服務類、女性保健類、社區競技類、節日娛樂類、老人健康類、少兒教育類等。招商會的會員廣泛參與的互動相繼被列為社區的重大節日,如Family day(家庭日)、登山日、新年音樂會等。目前,招商會下也已形成了諸如招商會童子軍、但昭義鋼琴藝術中心、美倫葡萄酒客戶會、青年動力營、老年大學等子品牌??蛻魰袚纳鐓^功能使得業主們更多的得以參與和交流。

◆房地產客戶會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絕大多數客戶會建立時間不長,在客戶會建設和運作方面欠缺理論指導和經驗積累,因此客戶會建設水平參差不齊,還存在一些問題尚待改進:

一是建設虎頭蛇尾,缺乏戰略性考慮。目前部分企業的客戶會建設基本隨項目的動工而開展??蛻魰_始階段往往做大規模宣傳和布置,但在為企業獲得較大社會影響和豐厚收益后便沒有后續安排。即客戶會在完成營銷階段的任務之后便流于形式,嘎然而止。這是企業缺乏持續性發展和戰略性思考的表現。這往往使客戶對企業產生不信任感,從而影響企業在當地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并為企業再次開發項目埋下隱患。

二是服務停留表面,缺乏實質內容和深度。由于大多數企業對客戶會的建設和運作仍停留在建立機制、招募會員、發布銷售消息等方面,客戶會只是簡單承擔起了介紹企業銷售樓盤,方便潛在客戶查詢信息的作用,而其他如服務、便利、社區三方面的作用甚微薄弱。這一方面受限于開發商自身的經營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則體現出了企業對客戶會建設的重視程度。企業在客戶會建設上配備的人員和資金是企業是否花大力氣投入建設客戶會的基本條件。萬科深圳分公司每年就要在萬客會的會刊上投入 100多萬元,顯示出了萬科對萬客會建設的重視程度和戰略眼光。 三是激勵制度欠缺,缺乏完善獎勵機制??蛻魰闹匾康脑谟谙M麜T能夠與身邊的潛在客戶進行相互溝通、傳遞信息,引發潛在客戶購買物業,但在缺乏激勵機制下僅憑客戶自身原因介紹和傳遞信息有悖于目標。因此,建立起有效的激勵體制在客戶會的發展歷程中是當務之急,目前萬客會、坤和會、綠城會采用的積分獎勵計劃是一種良好的解決途徑。積分獎勵計劃即會員在推薦親友購買物業時享有推薦購房積分獎勵,根據會員積分等級的不同,企業每年為會員提供旅游、現金或者物業管理費等獎勵,定期回饋一次。

◆房地產客戶會的發展對策

客戶會作為一種網絡營銷方式目前已得到房地產企業的廣泛關注和應用,未來的客戶會將扮演多重的角色:為企業客戶關系搭建資源平臺、宣揚企業品牌形象、創立企業整合營銷框架、為業主開展增值服務??蛻魰⒃谄髽I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而加強客戶會建設,完善運營機制、提高運作效率則是當前眾多客戶會發展的重要任務。

◇注重形象的塑造與維持

當前大型房地產企業大多建立起了自己的客戶會,但彼此之間差距甚大,運作正常的客戶會定期會舉辦活動吸引會員參與,而部分客戶會則死氣沉沉,忽略與會員的交流,這種有始無終的行為變相損害了企業的形象和品牌。因此,針對會員需求開展定期活動,保持一定的參與度是必須的,讓會員感覺到客戶會的正常運作和精心準備是客戶會賴以生存的前提,客戶會的創建可以塑造企業形象,但更需要注重到企業對客戶會的投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維持客戶會正常的運作才是“立會之本”。

◇目標市場細分,利用客戶資源

目前部分房地產企業進入某地市場前往往是客戶會先行,招收大量新生會員來獲得潛在客戶的資料,然后針對這些資料發展出企業的客戶。這一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對客戶資料的分類還遠未達到“細膩”二字,美國的Pulte Homes將潛在客戶分成 11類,包括首次置業者(年輕未婚比較多)、常年工作流動人士、單人工作丁克家庭、雙人工作丁克家庭、有嬰兒的夫婦、單親家庭、成熟家庭、富足成熟家庭、空巢家庭、大齡單身貴族、活躍長者,企業針對每類客戶進行針對性的培養和發展。因此,善于利用目前存在的客戶資源,進行市場細分將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效益和收獲,而客戶會根據分門別類的客戶和細分市場開展針對性的活動將是未來客戶會發展的重心。

◇建立明確有效的獎勵體系 建立明確有效的獎勵體系,合理引導已有會員介紹、推薦企業產品,建構廣泛“人際銷售網”,是客戶會發展的重要目標,目前房地產企業可以采用積分、優惠、折扣等多種形式的制度來引導消費者,以免除物業管理費、贈送精美禮品、參加旅游(休閑)活動,享有購房優惠、年度表彰大會等多種措施來進行獎勵,讓獎勵體系成為客戶會會員積極參加活動的有效保障。

華僑城交通范文第3篇

13:38

深圳商報

1955年7月17日,全球第一個迪士尼樂園在美國加州橘郡安那翰市盛大開幕。51年過去了,迪士尼已在全球擁有總面積達232公頃的5大樂園度假區、11個主題樂園及41間配套酒店。然而,迪士尼的生意卻遠不止“樂園”這么簡單。事實上,為它貢獻最大邊際利潤的業務,并非主題公園而是地產開發,在迪士尼每一個主題公園附近,所開發的商業與住宅項目,面積較之主題公園都大過數倍——地產已經成為迪士尼最賺錢的業務,相反,主題公園的收入過去兩年僅僅微升3.5%。

由動畫制作而始,從主題公園到地產開發,最后以品牌產品和連鎖經營收尾,迪士尼開創的一整套被稱之為“輪次收入”的產業運作模式,成為它全球擴張史上屢試不爽的招數。

在地球另一端,同樣的故事也在發生。無論是區域擴張戰略,還是“模式可復制與否”的爭議與回應,華僑城與迪士尼的故事都那么異曲同工。

1989年,華僑城集團在深圳推出了第一個主題公園“錦繡中華”。隨后,相繼出現了民俗村、世界之窗和歡樂谷四大主題公園,深圳成為名副其實的旅游城。旅游帶旺片區,隨即為地產開發帶來良好條件,同時,旅游和商務活動向景區集中又引來了源源客流,而酒店管理經驗又給房地產物業管理輸送先進的理念,從而旅游、地產、酒店形成環環相扣、良性循環的產業鏈——“華僑城模式”獲得了空前成功,華僑城成為中國城市區域發展的一個經典范本。華僑城模式,用華僑城集團CEO兼總裁任克雷的話就是,以“旅游、地產”為核心,具有文化特色的開發運營模式。

與多年前的迪士尼一樣,腳下4.8平方公里的土地也承載不了它的夢想,華僑城集團渴望更廣闊的海洋和天空。2002年,華僑城集團悄悄開始了全國戰略擴張,上海新浦江城、北京華僑城、成都華僑城、上海華僑城、深圳東部華僑城、深圳歡樂海岸等等,“華僑城模式”——再現了獨有優勢與魅力。

“有夢的人最美”,任克雷強調:“華僑城的成功,源自對自然和人的尊重,源自追求中國人新生活的創想與實踐”。北上京城,東至上海,西出成都,南守深圳。4年來,在華僑城全國擴張的版圖中,能否再造N個華僑城,一度成為業界分歧最大的話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今年,北京華僑城帶來了好消息:北京歡樂谷開園迎客僅84天,收入就突破了一億元;北京華僑城主題社區一期930余套房子也全部售罄——正如華僑城集團副總裁董亞平所言,華僑城發展模式中唯一可以復制的核心是“創想文化”和“優質生活”,憑借這獨特的生命基因和價值規律,華僑城就擁有了復制、再造和擴張的能力。

? 鏡的兩面:始于“不可復制”的“可復制性”

華僑城集團副總裁、華僑城地產總裁陳劍指出,超前,以人為本,功能混合,規劃與產業結合互動是華僑城的重要優勢。

在“華僑城模式”下,華僑城地產建立起了“以旅游主題地產為特色的成片綜合開發和運營”的核心競爭力——超前科學規劃,有序建設;與產業結合,營造鮮明主題;可持續發展經營與不斷創新的顧客體驗;資源系統有效整合,實現生活多樣化。

當我們試圖去研究“華僑城模式”的可復制性,不妨從它的反面“不可復制性”開始切入。

“旅游主題地產”絕不是一個簡單的符號,而是與整個華僑城集團產業互動的結果。華僑城是一個成片綜合開發運營的概念,內在業態非常復雜,客戶層次也比較多,華僑城地產在產品把握、招商引資、整合資源上所擁有的杰出能力一方面依托于華僑城集團,另一方面則隱藏著一條20年不間斷的價值沉淀和模式構造線索。面對這樣的競爭門檻,小企業無法有足夠的實力去駕馭旅游與地產的資源,即便是有實力的大企業,恐怕也沒有誰如同華僑城,20年如一日地“雕琢”那極其有限的地產精品。

人們常說,華僑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指的不僅是時間成本——20年的開發、建設才有了今天良性的發展空間;更涉及到現實的資金成本——無論是深圳華僑城,還是任何一個戰略擴張項目,無不需要前期投入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資金來改造環境,眾多但求短期盈利的企業大多難有此氣魄;最重要的,或許還是這種模式本身的偶然性——承載著中國改革開放試驗田的重擔,“華僑城模式”更多是特定環境下催生出來的一個個成功案例,它的機遇與成就,都是唯一而不可再生的。

不可復制的,除了產業互動模式,還有優秀的主題公園運營能力。在進行“主題公園”定位的時候,華僑城集團的經驗是:主題公園的成功是“旅游主題地產”整體成功的基石。公園的主題不是隨便定下來的,它們需要經過精密的測算和規劃。在深圳,四大主題公園——錦繡中華、民俗村、世界之窗與后來的歡樂谷——從國內旅游到國際旅游,從獵奇式旅游到體驗式旅游,主題文化的確定是隨著人們旅游心理需求變化而變化的。華僑城之后,模仿它的大部分主題公園門可羅雀,至今中國90%的主題公園都告失敗,留下幾千億元的廢棄資產。惟獨華僑城,卻總能在主題公園的管理上獲取相當豐富的回報和利潤。

“旅游主題地產”決不是簡單的一加一,它需要相當的專業化。正是在充分理解其“不可復制性”的基礎上,華僑城的每一個“復制”項目才能因勢利導,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完美的“升級版”。旅游主題地產規劃的長遠性和相關資源的整合非常重要,它強調產業鏈的延長,從公園到住宅,從商業配套,延伸到健身、體育方面的管理,都可以成為開發商獲得回報的途徑。

始于“不可復制”的“可復制性”,這聽起來多少有些拗口的結論,似乎正是“華僑城模式”的辯證哲學了。有趣的是,這樣的華僑城就像鏡的兩面,哪一面都不再是絕對,哪一面都相得益彰。

同樣的例子還有“藝術界的華僑城模式”。中國有兩家國家級美術館,一個是北京的“中國美術館”,另一個就是深圳的何香凝美術館。1997年4月18日,何香凝美術館在深圳華僑城建成開館,這在深圳文化史上具有跨時代的意義,曾經被人稱為“文化沙漠”的深圳從此擁有了一座國家級美術館。

華僑城地產副總裁吳學俊告訴記者,在深圳華僑城東部,還有一片老工業區,華僑城借鑒了紐約藝術家們散居的LOFT概念,把這片廠房改造成OCT-LOFT創意產業園,而OCT當代藝術中心——這個由華僑城地產提供運營支持的當代藝術機構,在短短一年內就被營建成為城市藝術的“磁場”,“首屆深圳城市/建筑雙年展”等諸多藝術盛事就在這里舉行。

從企業角度而言,地產的盈利能力最強,其次是旅游,但核心卻是文化對前兩者的滲透與融合。正是基于文化資源與企業資本的完美結合,華僑城才得以迅速、有效地突破地產業最大的區域障礙,一路高歌猛進。

? 北京華僑城:開篇之作,由“克隆”到“升級”

華僑城走出深圳,全方位“復制”自己的開篇之作,便是北京華僑城——一個包括100公頃的主題公園和建筑面積83萬平米主題居住區、6.5萬平方米商業廣場的總用地面積達1.5平方公里的超大規模綜合項目。

坐飛機從深圳到北京,時空的距離不過是一起一落。但面對如今初具規模的成功,我們已經很難想象4年前的艱難,那些追夢的華僑城人士如何耗費他們的全部心力,在中國政治文化中心建造一座備受矚目的新城。

北京華僑城肩負這樣一個使命:要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京城布局,站穩腳跟,并將華僑城在深圳的顯赫聲名移入皇城根——這場乾坤大挪移的復雜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了由南至北地理意義上的遷徙。

在深圳取得巨大成功的“華僑城模式”能否移植到其它地方?尤其是從沿海城市移植到內地,南國公園如何適應北京水土?華僑城人最初踏上這片土地,滿懷激情地希望將華僑城建設的精髓都“移植”到北京。然而,北京與深圳的情況確實有很大不同,“可以這樣比喻,兩個不同地區的馬路,車轍寬窄、空氣阻力、材料、動力等都不一樣。”

在夢想與現實的轉化中,機遇與風險永遠并存。品牌如何落地、如何把華僑城經典的規劃理念移植到北京,如何科學搭配、充分互動成片綜合開發項目中必有的構成元素?如何迅速解決成片綜合開發所必然面臨的合理資金調配和控制資金成本的問題,如何科學安排旅游和地產的開發進度、實現利潤最大化?——由于華僑城集團是首次嘗試大規模區外項目投資、首次嘗試將旅游和地產兩個行業集中在一個企業進行運作,因此,這些對于公司來說都是新課題。

蟄伏三年,北京華僑城結出“碩果”——2005年6月主題社區開盤便創下市場佳績;今年7月9日才開門迎客的北京歡樂谷,在第一個黃金周就創下喜人業績,接待游客12萬人次,僅次于久負盛名的京城旅游業老大——故宮。

不僅如此,處處可見深圳華僑城影子的北京華僑城,如今已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在這里,“城”不是一個修飾規模的形容詞,而是關于“城”的龐大運營功能,這里全都具備。作為京城CBD東擴的執行者,北京華僑城以城市扛鼎之作的力度描繪出一幅整個北京城未來的理想藍圖,承載起促使地區轉型的重擔。在此意義上,它已經全然不是深圳華僑城的“克隆版”,而是“華僑城模式”的“升級版”。

? 上海天祥華僑城:成片綜合開發運營魅力再現

如果說北京華僑城是對“華僑城模式”的一次完美演繹,那么,上海天祥華僑城(新浦江城)的誕生過程,就是成片綜合開發運營的魅力再現。

新浦江城的誕生正來自于一個綜合社區的創想。這是一個充滿體驗與想象的綜合社區,它以“造城”的精神來規劃與演繹理想的人居,通過“超前混合型城市規劃”,帶給上海的不僅僅是房子,更是一座舒適、便利、高品質的城市。它將是一個有著居住、旅游、工作、商業、文化等各種功能的完整城市,這里的居民將不僅是生理上的人,還是精神的、社交的人。

作家馮驥才曾對中國目前的“新造城運動”做出這樣的批評:一無個性,二是模仿,三是功能主義規劃,四是粗鄙。即便在中國城市文明程度最高的上海,從“一城九鎮”中也能看到許多喪失個性的模仿與粗鄙的商業思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原創的理念和思維去進行區域開發運營,綜合所有人居理想而后形成“一個前所未有的城市”,新浦江城在上海乃至全國的“造城運動”中都具有典范作用。

這種典范作用,或曰區域影響力,正是上海市政府邀請華僑城參與“一城九鎮”建設的初衷所在。2003年華僑城進入上海,聯手上海天祥投資公司,落定新浦江。在此之前,上海市政府曾多次考察華僑城,雙方就當前中國新鎮建設的原則進行數次溝通,之所以選中華僑城,看中的正是它卓越的成片開發運營能力。

曾有一個統計,每在華僑城主題公園和休閑商業消費1元,帶動的其他消費如住宿、購物休閑等就達到7元——事實上,“旅游主題地產”對于整個區域經濟的拉動、區域模式的奠定、城市價值的推動,其意義遠遠不是“1:7”的簡單比例可以概括。

旅游為當地帶來各類周邊產業的巨大發展空間,旅游對自然、人文環境的良性改造,地產對當地居住環境的提升,華僑城社區打造出良性生活空間等等。這一模式作為一種獨特的循環經濟模式,不僅解決大量人員的就業問題,還拉動了交通、餐飲、酒店、零售等服務業發展,“華僑城模式”無疑充滿了吸引力,可復制的“華僑城模式”已在中華大地上全面輸出。

如今,在華僑城集團戰略規劃和產業支持下,華僑城地產的“1+3”全國戰略版圖已初見雛型——以深圳本部為中心基地的珠三角區域發展平臺、以北京為中心的環渤海區域發展平臺、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區域發展平臺、以成都為中心的西部區域發展平臺。

盡管模式復制的挑戰仍然存在,盡管這些都是巨無霸的“城”未來仍面臨嚴峻的產業考驗,但它是華僑城集團——只因“華僑城”三個字,我們便能夠堅信,最美好的藍海戰略就在不遠處。

華僑城交通范文第4篇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或“華潤集團”)是一家在香港注冊和運營的多元化控股企業集團,其前身是1938年于香港成立的“聯和行”,1948年改組更名為華潤公司,1952年隸屬關系由中共中央辦公廳變為中央貿易部(現為商務部)。1983年,改組成立華潤(集團)有限公司。1999年12月,與外經貿部脫鉤,列為中央管理。2003年歸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管理,被列為國有重點骨干企業。

華潤集團是全球500強企業之一,2013年排名第187位,自2005年起連續獲得國資委A級央企稱號, 2012年度業績綜合排名第六。

集團核心業務包括消費品(含零售、啤酒、食品、飲料)、電力、地產、醫藥、水泥、燃氣、金融等。

消費品:

華潤萬家:中國最具規模的零售連鎖企業集團之一。旗下擁有華潤萬家、蘇果、歡樂頌、中藝、華潤堂、Ole’、blt、V>nGO、Voi_la!、VIVO采活、Pacific Coffee等多個著名品牌,其中超市業務已連續多年位居中國連鎖超市第一位。經過20多年的發展,華潤萬家已進入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100多個重點城市。

華潤雪花啤酒:

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生產、經營啤酒的全國性的專業啤酒公司。目前華潤雪花啤酒在中國經營超過95家啤酒廠,旗下含雪花啤酒品牌及30多個區域品牌,共占有中國啤酒市場23%的份額。2013年華潤雪花啤酒銷量達到1172萬千升,公司總產銷量連續八年遙遙領先國內其他啤酒企業。2013年雪花啤酒品牌銷量達到1062萬千升,連續九年全國第一,成為中國首個銷量超千萬千升的啤酒品牌。

1964年,中國啤酒權威云集的產品評比會上,一種新產品擊敗中國所有的老牌啤酒,奪得第一。此啤酒因其泡沫豐富潔白如雪,口味持久溢香似花,遂命名為“雪花啤酒”。

2002年,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全力將雪花啤酒塑造成為全國品牌,雪花啤酒一直以清新、淡爽的口感,進取、挑戰、創新的品牌個性深受到全國消費者的普遍喜愛,成為當代年輕人最喜愛的啤酒品牌。

2007年9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認定“雪花”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

2005年至2013年,雪花啤酒連續九年蟬聯中國啤酒行業單品銷量第一的桂冠。2013年雪花品牌價值達735.36億元,榮獲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頒發的2013年度消費者最信賴品牌,雪花啤酒成為中國成長最快、最具價值的啤酒品牌。

華潤創業 由華潤萬家、華潤雪花、華潤五豐和華潤飲料組成的香港上市公司華潤創業位列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截至2012年底,華潤創業資產總值超過1,274億港元,營業額超過1,101億港元。華潤創業在2012年《財富中國》之中國500強企業榜單中名列第46位,并在2012年《福布斯》全球2000強企業榜單中位列第861位。 實力

中國及全球銷量最大的單一啤酒品牌。2005年以來,雪花啤酒單一品牌銷量位居全國第一。2006年以來,公司總產銷量位居全國第一,兩項排名均保持至今。2011年,成為中國第一個年銷售量突破千萬噸的啤酒公司。

華潤五豐

1951年成立于香港的綜合食品企業集團,集食品研發、生產、加工、批發、零售、運輸和國際貿易于一體。主要業務包括肉食、生鮮和綜合食品三大模塊,同時負責運營華潤希望小鎮產業發展項目,業務區域涵蓋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及海外市場。公司旗下擁有五豐、五豐行、五豐上食、聯合康康、富春、黎紅、喜上喜、上口愛、爽一族等多個知名品牌。

華潤飲料

中國領先的飲料企業之一,主營“怡寶”牌系列飲用純凈水。“怡寶”牌純凈水被認定為中國名牌產品,“怡寶”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以及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致力于成為中國領先的多元化產品飲料公司。

電力

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中國效率最高、效益最好的綜合型能源公司之一,業態涉及火電、煤炭、風電、水電、分布式能源并策略性投資核電,跟蹤研究光伏發電等領域。

地產

華潤集團旗下地產業務旗艦,中國內地最具實力的綜合型地產開發商之一。華潤置地擁有獨特的住宅開發+投資物業+增值服務的商業模式,己進入北京、上海、深圳等43個城市,開發中的項目共80個。住宅開發已形成萬象高端、城市高端、郊區高端、城市品質、城郊品質、城市改善、郊區改善、旅游度假等八大產品線;投資物業以持有經營為主,包括萬象城都市綜合體和五彩城商業中心兩大系列,已開業和在建項目共有27個;以收納空間、活動/變形家具以及公共空間為主體的增值服務已經廣泛應用于各條產品線,并深受市場歡迎。

水泥

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股份代碼:1313.HK) 是國家重點支持的大型水泥企業集團之一。憑借獨特的資源布局優勢及水泥和商品混凝土縱向一體化的生意模式,華潤水泥控股已發展成為華南區域最大、最具競爭力的水泥和商。華潤水泥控股以西江和近海航道為物流主通道,建立起完善的水泥中轉和配送網絡,已成為業務覆蓋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山西、云南、貴州、內蒙古及港澳等地區內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管理最強的水泥和商品混凝土供應商,是所在區域水泥和商品混凝土行業的強勢品牌。品混凝土供應商,在中國水泥行業中具有重要地位。

燃氣

華潤燃氣控股有限公司主要在中國內地投資經營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城市燃氣業務,包括管道燃氣、車用燃氣及燃氣器具銷售等。華潤燃氣秉承專業、高效、親切的服務宗旨,供應安全清潔燃氣,努力改善環境質量,提升人們生活品質,堅持海納百川、包容開放的用人理念,塑造簡單、坦誠、陽光的組織氛圍,致力于在“十二五”期間內,成為綜合實力“中國第

一、世界一流””的燃氣企業。

Numbers數字(2013年末)

簽約項目總計196個,已開始經營項目176個,跟進項目達逾280個; 業務分布于全國20多個省、3個直轄市的200多個城市逾1841萬戶居民用戶; 燃氣銷售量120.91億立方米。

醫藥

華潤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是華潤集團根據國務院國資委“打造央企醫藥平臺”的要求成立的,集藥品研發、制造與分銷為一體的企業集團,業務遍及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綜合實力居中國醫藥行業前三強。

華潤醫藥旗下擁有華潤醫藥產業發展(北京)有限公司、創新孵化事業部、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華潤醫藥商業集團有限公司五家華潤集團一級利潤中心,以及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紫竹藥業有限公司、華潤賽科藥業有限公司、安徽華源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華潤片仔癀藥業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其中華潤三九(000999)、雙鶴藥業(600062)和東阿阿膠(000423)為國內A股醫藥上市公司。

金融

華潤金融

華潤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擁有華潤銀行、華潤信托、華潤投資、華潤資產和漢威資本,并戰略持有國信證券、鵬華基金、華泰保險等國內金融機構。華潤金融基于華潤集團多元化的產業基礎,通過產融結合、融融結合的商業模式,致力于成為中國獨具特色及領先的金融服務平臺。業務涉及銀行、信托、基金、證券等領域,為客戶提供全面的金融解決方案,讓資產更智慧,讓財富更具價值,為百姓的幸福生活貢獻財智力量。

旗下公司

珠海華潤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華潤深國投信托有限公司、華潤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華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漢威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策略投資

華潤元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華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實力

華潤銀行于2012年度榮獲《經濟》雜志社頒發“全國中小銀行卓越發展獎”、“全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十佳商業銀行”、“金融行業最佳企業社會責任獎 ”;

華潤銀行于2012年度榮獲《金融界》網站頒發2012金融界領航中國“銀行業最具成長性獎”、“現金管理最具潛力獎”、“銀行理財產品最佳創新獎”;

華潤銀行于2011年度榮獲《當代金融家》雜志頒發“全國中小銀行卓越發展獎”;

華潤信托是中國盈利能力最強,知名度、信譽度和美譽度領先的信托公司之一;

華僑城交通范文第5篇

一、背景概況

沈陽建筑大學(原名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始建于1948年。歷經50余年的建設和發展,它面臨著與許多老校相似的問題,如學科設置發生變化,規模擴大,要建新圖書館、體育中心和校舍等。面對這些問題,是就地發展還是另辟蹊徑?實踐證明,有限的基地已經不能從實質上滿足學校發展的需求,所以學校做出了建設新校區的決定。

經反復論證,新校區所選用地位于沈陽市渾河南岸的沈陽高新技術開發區內,為沈陽大學城規劃用地的一部分?;氐貏萜教?,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長660米;交通條件比較好:南臨沈撫鐵路,東臨張官河,西為開發區的規劃次干道(此路上空將設有向北跨渾河,通往市中心的高架輕軌線);可達老校區的公交線路224路直抵新校區門口。從新老校區聯系方面,老校區東院距離新校區用地較近,有利于土地置換過程中的過渡。

2001年8月16日,沈建大新校區建設正式破土動工。迄今為止,一期工程(教學單元、學生宿舍、運動區、室外景觀場地及配套設施)已于2002年12月16日竣工,目前已有30萬平方米的建筑投入使用,入住學生達1.1萬人。預計全部工程將于2005年年底完成。

二、競標方案

共有六家單位參加新校區方案的投標,它們分別是:德國GMP建筑設計公司(以下簡稱“GMP”)、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以下簡稱墨爾本大學)、上?,F代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中深建筑設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建筑設計院和沈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合作)。新校區規劃設計投標方案的評述在2001年第12期建筑學報中由陳伯超教授已做了詳盡介紹,在此我們不再贅述。

從這次招投標我們可以欣喜地看到,6個方案分別在不同層次和角度上,體現出各自對新世紀大學辦學模式和現代大學校園建設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達成共識:新的校園不僅是擴大校園空間,更在于改革目前的管理模式—使之更有利于后勤社會化,有利于設施設備的開放使用,有利于新教學運行機制的建立。其中以“中深”、GMP、墨爾本大學的方案表現較為突出。前二者均在設計中運用了模數化設計手法,功能分區明確,便于達到方案的整合性,并利于可持續性發展;所不同的是“中深”的方案基于資源共享的思路,將整個教學區統一于顯性的80米×80米網格中,而GMP在保持院系相對獨立性的前提下,將整個校園的規則和變化統一于一種“隱性而非物化”的網格中,反映出了對發展、適應性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思考,其單體建筑設計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墨爾本大學則以城市設計的手法去設計校園,從什么是大學開始及對什么是沈陽的大學、進而什么是沈陽的建筑大學,逐一發問,他們提出校園發展的過程中應該謹慎對待擴展和密度問題,并盡可能保持與校園內自然因素的平衡;方案注重校園特性、生態和可持續發展;采用開放的交通模式。但很遺憾的是,后二者的方案由于經濟上和技術上和中國國情、地情、校情存在著一定差距,而使得校方不得不忍痛割愛。其他三個方案(上?,F代、沈建大、中國建筑研究院)雖然也在探索大學校園時代性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它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解決功能要求和追求構圖與形式美上,雖然方案較為成熟,但似乎在探索新的辦學模式對校園設計的影響方面略顯薄弱。

三、中標方案

2002年9月,沈建大新校區規劃方案招投標落下帷幕。經專家組評審,最終確定由深圳中深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的資深建筑師湯樺主持設計的方案作為實施方案。

該方案整體規劃分區明確,主要由教學實驗區、學生生活區和運動休閑區三部分組成。教學區設計思路區別于傳統的“院系獨立設置”的做法,運用模數式設計原則,以80米×80米的網格為基本單元形成網格式平面,令各學院(系)相對獨立又共處一樓,模糊、淡化了建筑個體概念,以強調各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和交叉,并實現教學設施的資源共享。教學區和學生生活區除地面交通外,以一長廊“橫跨水域,飛架東西”、貫穿整個教學區和學生生活區,成為校園規劃的結構主干。這條全長為756.31米的“建藝長廊”不僅僅是一條通道,在靠近教學區的部分,它與教學樓的內部空間結合成一體,布置有教室和制圖教室。長廊二層為室內空間,給師生在惡劣的天氣里提供了一片“人造晴空”;三層露天,晴朗之時同學行走其中,可以充分享受到陽光、空氣,環顧四周,開闊的水景使人心曠神怡。位于校區東北角的兩座高層學生公寓,打破規劃方案中普遍的水平線條,成為了校區的豎向視覺焦點,在那里新校區的風貌可盡收眼底。同時從城市設計角度來講,高層也成為了一個地區的景觀要素和構圖中心。

談及設計初衷,新校區規劃總設計師湯樺說,考慮到沈陽6個月的漫長冬季,在設計這樣的一座大學城時,他首先想到的是應與傳統上分散的布局、院系獨立設置的做法不同,希望把校園建筑設計成一種集約式的空間形態,這樣學生進入到房子里就很溫暖。這是他設計的一個很重要的出發點。另一方面,瞬間的靈感還來自于他對基地的初次印象,當時用地上惟一的參照物就是場地南部的沈撫鐵路,還有鐵軌上冒著濃煙的火車飛馳的動人場景;基地上農田強烈的“塊、線”肌理,給場地帶來某種方向性,加之長形的用地本身具有一種沿著東西向延展的趨勢。于是他在設計時,試圖在形式上建立一種與場地上的火車、鐵軌、田埂的內在呼應關系,長廊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火車的“隱喻”,體現出沈陽作為老工業基地的城市面貌,以及設計師對原有地貌的尊重。這種思想反映在形式上,構成了“點、線、體”系統—交通筒首先構成“點”的元素,再用“線”性的玻璃廊子把它們連接起來,最后將體塊構成附加其上。每個體塊就是一個功能空間(教研室,教室等)。這三種構成要素,實際上體現了三種密度的組合,“筒”被期望得盡量結實,像錨固的點;“線”則體現運動,希望盡可能通透,采用玻璃連廊;教室等“體塊”按照功能要求開窗。

四、方案變更

教學區:設計初期,格網沒有旋轉45°。方案進行中,考慮到東北氣候對南向的需要,旋轉45°,可以平衡最不利的北面朝向,讓房間都有陽光射入的可能。

實驗區:起初認為它位于校園邊界,是教學區邊上L形體量的結構部分,采用不同于教學區的布局模式,后來為了加快建造速度,就采用與教學區相同的形式作法。

博物館:起初規劃任務書并沒有要求,是項目進行過程中添加的項目,因此設計的想法就直接讓它游離于原規劃體系之外,處理較為個性化,使之成為整個校園肌理中的特定景觀。經過反復論證,位置定于中心景觀軸一側,臨近水面。同時緊鄰教學區,方便聯系。

學生生活區:起初是自由的村落式布局,希望恢復原有村落的肌理,也希望在教學區的特定教學功能完成后,學生在生活區能夠獲得輕松自由的生活氛圍,就像在一個縮小的城市中活動一樣。后由于朝向以及功能問題放棄。其主要問題是:原來的布局方式難以避免出現東西朝向的房間;另外,村落式的規劃布局尺度較小,較為分散,管理不便。

. 圖:實施方案總平面圖

圖:校園局部透視 項目合作

該工程的施工圖配套是由東北設計院(教學區)和沈建工建筑設計研究院(學生生活區)來共同完成,總體上保證了構造做法符合當地冬季寒冷期過長的實際情況。主要的技術處理緊緊圍繞在“保溫防寒,減少能耗”的重心上,比如考慮到“長廊及其首層教室和教學樓以及核心筒的玻璃窗面積大,大面積玻璃窗對于北方寒冷的氣候耗能較高”的問題,技術上采用了中空玻璃、苯板和保溫性能比較好的塑鋼窗;“教學樓墻面飾帶原設計為鋼板,考慮到會造成銹蝕污染,所以經協商使用氟碳鋁板”等。

施工方面,教學區的網絡式模數化的布局理論上可以滿足快速施工建造的需要,而實際施工過程中,設計者很遺憾地發現:由于國內缺少工廠統一大規模預制標準化構件的前提,施工采用現澆方式,這種想象中的效率沒能實現。

五、景觀規劃設計

新校區景觀設計由北京土人景觀規劃設計研究所完成。整體設計體現了設計師對已有規劃及現有場地的認知,著重表現在對已有規劃中建筑、場地等元素的提煉與概括上。

綠蔭掩映下,延綿的緩丘、隱約可見的鐵藝欄桿在保持了校園的私密和安全性的同時,向城市展現了親切友好的姿態,表達出新世紀開放式教育的理念。在校區內部,建筑、道路、植物、水體等一系列元素在一種網格秩序的控制下,共同創造了校園空間的肌理。始于西北、止于東南部體育中心的大片完整的理性化水面,和從東北到西南的一條稻花飄香的綠線共同組成一個景觀的“十”字形結構。它是校園最主要的視線通廊和景觀綠帶,將教學區、學生生活區、運動休閑區組合在一起,又分隔開來。配合著步行系統,“十”字形景觀帶被營造成為一個不受外界干擾的“世外桃源”。在這里,綠樹掩映,水波蕩漾,同學們或低聲吟讀,或促膝長談。在炎炎夏日,人們通過棧橋能近距離接觸到水,感受到自然的勃勃生機;冬日,水面結成冰場,又成為了學生的休閑娛樂之所,其樂融融。橫跨東西的“建藝長廊”為欣賞開闊的水面提供了完美的空間視角。高40米的太陽能生態鐘,躍出水面,向人訴說著沈建大日新月異的變化。教學區建筑首尾相連,圍合成九個相對封閉的院落空間。院落中的“九宮格”廣場是對建筑群空間的結構抽象。作為一個空間場所,也是標志性的實體,從行為和視覺上對整個庭院產生了強有力的控制作用。

六、文脈延續

目前的快速建造,常常帶給我們一個問題:新校區建設即便做得再好也會缺乏一種歷史感—精致下無法傳達歷史的優雅氣質。我們不禁感慨歐美的名校中,歷史使建筑本身散發出那種令人感動的人文氣息。

新校區建設時,校方和設計師同時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們在極力塑造一個高文化環境的同時,有意識地創造具有歷史意義的空間場所和建構實體,從而引發師生的歷史認同感,并賦予新校區以人文精神。設計者保留了許多老校區的符號,眾多承載著師生記憶的東西,被應用到各個設計細節中,如老校門、斗拱、壁畫、地磚、碾子、課表板;另外,老校區的舊磚、桌椅也被“移師新區”。學生生活區長廊入口的鐵石廣場上,一組名為“滾滾向前”的群雕格外引人注意,設計者圍繞來老校區的鐵碾子做文章,將老校區建設時的歷史場景重新展現在師生面前。場景設計中共有十幾個學生在拉磙子,人物塑像會在每屆學生畢業時增加一個,直至把它完成。畢業生對此很有感情,已成為學校留影紀念的必經之處。大門部位的路牙石,是拆下的沈陽城市道路的路邊石,它們是當年完全以手工制成的剁斧石,收回它們并用于地面鋪裝,同時也是對城市歷史的記憶。景觀設計中恢復了該場地中的原有稻田,體現出對原有地貌的保護。

七、調研實錄

正當我們對封閉型校園的幽閉、構成型校園的僵硬和功能型校園的平庸發出無限感慨的時候,我們欣喜地看到了沈建大、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鄭州大學、廣州大學城等富有特色和創新意識的校園規劃設計,它們針對面向21世紀的開放、多層次、教學互動的教育模式,以嶄新的大學校園規劃理念做出自己的探索。目前,沈建大新校區建設已經初步完成,對它的評論和關注也正隨著時間的推移,從設計階段轉為使用階段,人們更加關注著這些設計中新的探索和嘗試是否真的行之有效。

為此,本雜志對沈建大進行了實地調研。在調研中,我們采用直接觀察法、晤談法,主要是采訪了當初的評審組專家、專業教師,并隨機采訪了一些在校學生。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對新校區建設闡述了各自的看法。 1.大學城建設

2000年8月,全國第一所大學城—東方大學城投入使用,一個全新的事物在非常短的時間中,迅速地發酵、催熟,直至形成大學城建設的熱潮,各地大學城項目紛紛上馬。但是建設大學城應該具備哪些條件?除了積極的意義,同時我們不得不接受:城市中心高校紛紛外遷,入駐大學城,造成城市中心區綠地率下降,容積率增大,從而帶來了城市活力降低的現實。與此同時,隨著校園規模的擴大化,動輒幾千畝地的大學城建設使得“城市孤島現象”愈發明顯。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規劃專家評論會上,馬國馨院士也曾經談及這個問題,“大規模的校園建設,自成一體,城市不方便,學校也不方便。目前,在保持校園內部的人車分流方面的主要做法是:外面一環形機動車道,里面是步行系統,比較下來機動車道路密度不夠繞行很多,對于消防、供應等使用都很不方便”。

所以,大學城應該具有良好的城市尺度,雖然校園相對的獨立性對城市造成的割裂是無可避免的,但在設計時應當盡量保持城市總體格局的完整性,真正建成開放型的、資源共享的大學園區。

采訪中,師生普遍認為:在當前大學城熱潮中,有些地區的大學城選址遠離大城市,不僅交通基礎設施落后,而且通訊設施落后,更重要的是它們不能提供大城市應該提供的大學發展所需具備的各種條件,因此這些地方并不適合建大學城。針對目前的沈陽渾南大學城,較為遺憾的就是:大學城的氣氛沒有營造好,沒有一個完備的外部設施環境,故吸引入駐的學校較少,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并沒有實現。還有教師提出,大學城內的成員似乎應該不單單通過內部的整合達成統一的系統,還應當注重形成與周邊社區持續地進行的物流、人流、信息流的充分交換,其運作模式應更像一個城鎮。當然這將會是一個長期運作的過程。

綜上,一個成熟的大學城首先應該有宏觀的管理機構來進行整合,這樣才能確保其夠積極面對建設中的各種不可預見性干擾因素。其中“城主”的作用不可或缺,它需要吸引社會力量和社會資金,構筑完備的基礎配套設施環境,來吸引大學入駐,其中包括良好的道路交通系統、管網設施、公共的學生宿舍、圖書館和教工宿舍、中小學、商場超市等等。這樣有效地避免了重復建設,從真正意義上達到資源共享。 2.總體布局

高校校園的規劃模式總是與其所處社會的經濟文化、科學技術水平以及高等教育模式發展相適應,它從13世紀的封閉型校園模式開始,先后經歷了工業革命后的“功能分區型”、19世紀以后美國為代表的“自然交往型”,直至20世紀規劃模式呈現出多層次、多元化的特點,網絡型、智能型、網格型、傳統型、組團型等眾多類型均有所體現。高校規劃模式的選擇一定要因地制宜。面對21世紀知識經濟的時代,我們應該何去何從?采訪中,陳伯超教授、鮑繼峰教授以及部分專業教師就沈建大新校區網格型規劃模式的優缺點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陳伯超教授認為,“傳統手法由于院系相互獨立,減少了學科間的交流,而教學區網格式布局,淡化了個體性,將教學區整合為一個大的學習單元,促進了同學們在行進中的相互交流,更加接近了現代大學的辦學方向,是對新世紀大學模式的一種積極的探索和嘗試”。鮑繼峰教授認為,“校園規劃應該和學校今后的教學發展密切相關?,F代教學網絡化設計思想對推行真正的學分制發展很有利,減輕了學生課間的„奔波之苦?,利于選課”。

在討論中,有教師談到網格型教學區優越性還表現在:其可以充分適應學校院系機制的轉化和教學規模的變動?,F在的辦學模式需要與社會需求相適應,規劃模式一定要做到靈活多變。一定時期內有的專業要求擴大,有的要縮小,比如建筑系由1萬平方米擴大到1.5萬平方米,機械系由1萬平方米縮小到4000~5000平方米,對此網格式格局就可以毫無痕跡的做到。另外,模數化設計可以滿足快速施工的需要,也便于今后的彈性發展。

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經調研結果顯示,網格型布局也反映出一些問題:

(1)外部交通室內化 相應交通面積增多,有效使用面積系數降低。

(2)教學區樓內交通識別性差,對新生來說需要靠地圖來進行定位,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同學的活動范圍。今后可能需要在二次設計時,利用廊子自身不同的色調、內部裝修、細部處理來增加識別性,并應尊重各學院的個性化設計。

(3)室內聯系不便,本應四通八達的網絡XX通在局部位置,由于雙向采光的階梯教室大空間的出現,而變得不暢通,造成繞行現象。

(4)網格型平面形成的內置化、均質院落存在一定的通風問題,師生反映盡管一層南北向架空,但是夏季里庭院內仍溫度較高,所以在今后的設計中,底層架空高度和院落進深需要經過嚴格地量化計算。

(5)功能分區,目前看來新校區規劃分區很明確,教學實驗區、學生生活區和運動休閑區三部分劃分得較為嚴格,雖然從功能上講,結構清晰、便于管理,但同時給學生們帶來一個問題—各區間距較遠,通行的時間較長,因此在實際生活中,略有不便。如規劃中,食堂、超市是在生活區內集中布置,由于教學區和生活區距離較遠,師生很難在課間操的時間加以利用。試想功能單元適當分散開來,可能方案會表現得更加人性化。

3.校園交通

校園交通系統是校園空間的骨架,它不僅承擔了人流、車流的組織、疏通的責任,而且起到輔助劃分功能分區的作用。交通組織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校園規劃的優劣。

[校門]

校園規劃設計有四個入口,分別在渾南主干道上(位置適中,與景觀水面、體育中心同軸),另外三個設于新校區用地東西兩側的規劃次級道路上,分別服務于實驗區、學生生活區和運動休閑區。目前處于建設初期,學校只在教學區長廊開口處設置一個校門,位置偏向西側教學區,離學生生活區較遠。調研中,學生普遍反映:高層學生公寓處的校門應該開放,以方便同學輕松到達224公交車站,使路徑更加便捷。

[道路]

新校區規劃的室外交通受規劃思路的影響,有其特殊性:由于整個教學區是個大網格,交通室內化造成了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內部道路體系,外環環路把整個教學區環起來,最后與學生生活區和運動休閑區相連,成為各功能之間的聯系紐帶。長廊成為教學區到學生生活區的步行系統的惟一元素。

在沈建大實地調研中我們發現:道路系統目前使用狀況良好,12米寬的環形干道平時并不擁擠,機動車和非機動車車流量較小。長廊利用率較高,人流通行量大于地面交通,寬度適宜,尚不擁擠。只是在高峰期(學生上下課、就餐前后)時略顯擁擠。同時也發現兩個問題:第一是自入口到學生高層公寓段環路人車混行現象嚴重。主要是由于單個校園出入口造成了環路人車流量分布不均。入口至高層學生公寓段是從校門到辦公區再到生活區的必經之路,人流、車流非常集中,存在不安全隱患。但隨著今后高層公寓附近的入口開放,估計情況會有所好轉;第二是環路方向感較弱,另外,因為一些必要的設施而有較多轉折,在可達性方面尚存在問題。但總體來說,尚不影響校園幾個大的功能區的正常使用。

[長廊]

是教學區和生活區主要的交通聯系。由于功能分區的明確劃分,長廊承擔了來自教學區的大量人流,功不可沒。從存在的意義上來看,這條號稱“亞洲第一”的長廊功能性更為顯著,它為莘莘學子的求學之路遮風擋雨,其次才是其標志意義。調查問卷的結果表明,同學們通過長廊到達教室的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這與他們認為理想的10分鐘步行時間相比,有52.8%的同學表示還可以接受,也有5.7%的同學表示“在20分鐘以下,沒問題”。長廊寬8米,長756.31米,內設置座椅、提供網絡插口、展覽空間,供學習、交流之用。實踐證明8米的廊寬,空間并無浪費,只是內置功能有待進一步整合。在采訪中,同學提出是否可以考慮局部空間的收放,以提供停留空間的設想,比如增添一些小型表演的場所等。也許你會疑問,長時間步行會不會有視覺枯燥感。經調查者親身體驗,人行走其中,長廊南向有開闊的視野:遠處的學生宿舍區塔樓高聳,運動場上同學們虎躍龍騰,中央水帶微波粼粼,近處有九宮格庭院的動態風景,能夠讓人在觀賞間忘記行走的疲勞。但也有同學提出:人為規定的行走路線是否不太人性化;把設計者的意愿強加在了同學身上,有些人并不愿意走那么遠的路到食堂,或者覺得“生活質量下降”,使他們因為沒有其他的選擇,而感覺心理不太舒服。

[停車空間]

在沈建大,主要體現在停車空間的位置規劃方面。目前學校規模不大,長廊盡頭就在學生宿舍邊上,自行車使用并不普遍?,F在教師停車后進入教學樓大概需要7分鐘,最遠10分鐘,這個距離相對較遠,似乎設計時應該在教學區500米范圍內設置一個停車場來解決這個問題。另外在校門附近也應該增設自行車停車場,解決校門到宿舍間距離遙遠給同學們帶來的不便。

4.生活、運動設施

運動設施

目前,學校內足球場、網球場、排球場、籃球場均已建成,游泳館和風雨操場正在建設中,基本體育運動設施較完備,基本可以滿足使用。在實地調研中,調查者發現了由于校內車行量較小,在傍晚時分,常有同學在環路上從事小型體育運動,如打羽毛球、排球、五人足球等。交談中,同學們反映較為突出的問題是運動場所布置得過于集中,認為應該分散設置。特別是在學生生活區應該布置零散的活動場地。

生活設施

規劃中,設計者在靠近學生宿舍區的長廊端口處,結合長廊首層設計了一條室內商業街,其中功能齊全,小商品琳瑯滿目。目前,同學反應良好,認為日常生活需求基本可以在校內解決。

在住宿條件方面

學生生活區有后勤集團統一管理,秩序井然。住宿標準,本科男生4~6人一間,研究生2~3人一間,博士和留學生1人一間。高層學生公寓配有中央空調。同學們普遍反映,住宿條件令人滿意,同時表達出對宿舍內公共活動室的需求,研究生希望宿舍樓內配備自修室,便于研修。

5.校園景觀

校園景觀作為文化精神傳承的重要載體,對大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有著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優美的校園環境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心靈,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風化雨,豐富著學生的情趣和審美能力,使大學生的個性得到不斷的完善和豐富。

大學校園是一個特殊的環境,它面對的人群是特定年齡階段的、從事高層次學習和研究的高素質人才。故校園景觀設計應該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使用者的年齡、職業、生活背景、個人喜好等都是影響設計的重要因素。面對當今20世紀80年代的學生,我們應該認識到,他們的心理和行為已經和以往相比發生很大的改變。所以應該更加關注新時代學生群體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我們應該警惕由于建造周期有限,而造成校園規劃追求速成的大效果的傾向。景觀不應該是用來展示和炫耀的“櫥窗”,而應充分體現無微不至的關懷。

沈建大新校區景觀設計采用自相似性的手法,延續原有規劃網格秩序,采用幾何構圖的處理手法。采訪時師生普遍反映:對于工科院校來說,純幾何構圖式的景觀有點過于理性,雖與建筑協調性強,但是缺少人情味,似乎柔性化的處理少了些。綠化配置,缺少層次感,應該考慮有不同種類(色彩、高低、花期)的樹種和遮陽設施的設計。樹木的栽種方式,也由幾何引線定位,似乎太過機械,流于形式。目前無樹陰的大面積鋪裝在烈日下讓人望而卻步;第二,由于人主要在長廊中通行,地面交通人流量很少,中央景觀帶似乎只是長廊行進中的一種動態風景,實際利用率不高。師生對稻田景觀的創意表示基本滿意,認為稻田有三種含義:一是延續當地文脈;二是較種植草皮更具有經濟效益;三是水稻一年四季的景觀很不同,是一種動態的景觀,具有趣味性。另外蕎麥景觀效果不錯,僅是在管理方面尚存在問題,比如蚊蟲、氣味等,有待進一步解決。

庭院

教學區建筑首尾相連,圍合成九個相對封閉的院落空間。建筑首層局部架空,形成四條時斷時續的帶形院落空間。在九個形狀界面極為相似的院落空間中,設計者保持了庭院基本結構的整體性、聯系性和原有秩序感,通過兩條步行路由東南向西北方向沿建筑而行,貫穿各庭院,強化了庭院的方向感也將各庭院緊密聯系在一起。步行路成為各庭院的骨架,每個庭院由三部分組成:“九宮格”廣場、步行道、下沉廣場。九宮格是對建筑群空間的結構抽象。采訪中師生反映:目前的景觀設計似乎停留在形式上,庭院較適合觀賞,不適合停駐。

分析原因,鮑繼峰教授認為,“教學區是網格化布局,綠化也追求幾何構圖,感覺上直來直去,缺少停留的空間。從行為科學的角度看,庭院設計應以如何留住人,如何吸引人為主要目的。設計師應該營造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的幾種不同的活動空間,為同學們在不同的情況下使用。人的行為心理常希望自己坐在一個背后有依靠或者有樹木遮擋的地方。目前座椅的位置和布置方式不太人性化”。另一方面,陳伯超教授提出“在網格化教學單元圍合出的均質空間里,庭院應該突現個性化設計”的觀點,“它們應該反映出不同的專業性質,比如給排水專業的庭院,鋪地可采用管道圖案;工民建專業的庭院,可以采用受力的裂紋之類的紋案;機械專業的庭院則可能采用齒輪的鋪底圖案。雕塑也是如此,應反映專業特點,走在庭院內能夠直接感受到這是到了什么館”。

節點

老校門門柱的形體帶有漢闕的傳統符號,曾經與老校區的主樓一同作為老校區的象征。它記載著沈建大的歷史,承載著莘莘學子的昔日記憶。新校區建設時期,老校門的四座門柱也遷移至此,成為新校區景觀之一。珍藏四座門柱,體現了沈建大追求文脈的意識。采訪中,師生們對此做法表示認可,表示學校需要歷史,同時也需要不斷地創造新的校園文化。另外提出:老校門作為景觀,目前沒有觀賞區域,其前廣場較為局促,似乎放在博物館廣場上更為適宜。

八、調研問卷及分析

為了使成果更進一步具有普遍性和實踐指導意義,我們面向沈陽建筑大學新校區、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鄭州大學新校區的學生發出調查問卷,發放問卷共210份,收回率95.4%,調查問卷涵蓋了六方面的內容:大學城建設相關問題、校園的總體布局、校園的道路交通狀況、學習空間使用情況、學生生活環境狀況、校園人文精神建設。

其調研結果有時出乎意料,但亦感受益匪淺,統計數據表明: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對高等教育規律性的認識和高校使用者真實需求的理解上尚有一定的偏差。我們需要及時地掌握使用者的實際需求,使設計更加人性化。

1.大學城建設相關問題

從城市規劃角度來說,大學城選址是重中之重。調查問卷結果已經可以清楚地說明這一點:

(1)對城市區位的調查

35%的學生表示由于新校區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不能經常利用城市中心的文化資源,但還可以安排一些特定時間集中去;31%的同學則抱怨由于交通不便,根本無法利用;26%的學生認為雖然路途遙遠,但交通尚方便,如果必要,可以實現;8%的同學則表示學校提供的資源已經足夠,無需另尋途徑。調查中發現,研究生和博士生對于城市中心文化資源共享的需求較為突出。

(2)對學生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的調查

較之以前,新校區普遍處于市郊,偏離城市中心。這對同學的出行時交通工具的選擇有著很大的影響。調查中71%的學生出行主要靠學校附近的公交系統;11%的學生使用自行車;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4%的學生會選擇出租車作為出行工具;另外14%的同學表示不能確定。

(3)對學生去城市中心周期次數的調查

42%的學生表示2周會去一次市中心;28%的學生1個月去一次;22%的同學1周可以去一次;而3天左右可以去一次的同學只有8%。

調查結果說明:選址的優化程度會直接影響到校園與城市的交通聯系、師生的生活質量以及對城市資源的高效使用。

2.校園的總體布局

(1)對校園功能分區評價的調查

在關于校園布局評價的調查中,功能分區是出現頻次較高的詞語。功能分區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師生的學習、工作、生活的效率和品質。在對現有校園功能分區的評價的調查中,僅有11.9%的學生認為所在學校功能分區明確,非常合理。另外,88.1%的同學都或多或少地提出該校功能分區存在問題。在這些人中,認為生活區與教學區距離過遠的學生占總調查人數的46.7%;認為功能太整合,沒有關注零散的交往和運動場地的占26.8%;而認為功能太過單純,缺少各功能間滲透和融合的學生占14.6%。

(2)對理想中校園生活模式的調查

45.7%的學生對功能分區型校園情有獨鐘;

34.3%的學生向往“書院式”校園布局(以院系為單位,生活區、教學區、運動區等集中在一起,方便易達)。調查中也有同學提出了自己理想中的校園模式,例如:①“告別純粹的功能分區,主要功能適當的分散”;②“向居住區規劃學習,使人口規模、基礎設施按一定服務半徑來分配”;③“相似性質院系按照組團布局,教學生活試驗形成小的生活單元,再環繞一個大的景觀綠地或者開放交流空間布置”等。這些建議可以作為今后規劃設計的參考。

3.校園的道路交通狀況

(1)對所在校園交通結構的評價調查 如圖顯示,37.1%的同學表示自己所在校園的道路方向感明確;29.5%持相反的態度,認為交通混亂,方向感較差;22.0%的同學認為校園交通可達性強;還有11.4%的同學表示學校交通真正實現了“人車分流”。結果表明,大多數同學認為方向感是校園交通的首需解決的問題。其次是“交通便捷,利用方便,已實現道路的高使用率”。

(2)對校園中理想道路寬度的調查

雖然我們不能籠統地說一個學校的主干道的寬度應該多少,實際道路寬度應根據學校的規模、人流量、車流量的大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我們在調研中還是設計了這樣的題目,以期對今后的設計有實踐性的參考價值,統計結果如下:

主干道:10~15米;次干道:6米左右;人行道:1.5~2.5米。

(3)對所在校園自行車停放狀況的調查

目前學生的校內交通工具還是以自行車為主,故自行車的停放問題依然是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問題,它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校園環境整齊化。調查問卷中顯示出的焦點問題,主要是停車場的位置、數量。53.8%的學生提出學校有組織停車,收效良好,但是數量不能滿足要求;35.2%的同學認為,有組織停車,數量能夠滿足使用;還有11%的學生反映校內無組織停車,秩序混亂,有待改善。存在自行車停放問題比較嚴重的區域,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學生公寓區、教學區、運動區、實驗區。

另外,中國城市快速發展階段,校園規模不斷擴大,巨大的環境和空間尺度,往往超出了使用者合理的步行范圍。調查者中有76.4%提出學校應該配備校園巴士,以提高通行效率,加強各功能區的交通聯系。

4.學習空間的使用狀況

(1)對學生自修地點的調查

學生自修地點的使用頻率由高向低依次為:圖書館、專門教室、宿舍。學生對自修教室數量較大的需求與目前校園提供的有限數量間有很大的差距。

(2)對學生生活區到教學實驗區合理通行時間的調查

人性化的校園設計的最主要的一個方面,是根據學生的行為規律,盡量減少無效路程,提高交通效率。對于宿舍和教學單元的通行時間,50%的同學認為10分鐘較為合理;33%的同學認為是15分鐘,還有14%的學生認為20分鐘以下可以忍受。

5.關于生活環境的調查

(1)運動娛樂設施

數量和多樣化的需求仍是學生討論的焦點問題,50.9%的學生認為學校運動設施不夠,不能滿足高峰期的使用;37.6%的同學認為設施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只有11.5%的同學認為情況令人滿意。

在關于體育設施多樣性的調查中,71.7%的同學認為功能太過單一。需要增加網球場、游泳館等設施。

對于體育運動場地的布置,63.2%的同學認為應該分散、靈活布置。尤其是在學生生活區有零散場地的布置,便于同學就近使用。

(2)理想的住宿條件 關于理想的住宿人數的調查:

58.1%的同學認為4人一間較為合理;28%的同學認為應該2人一間;7%的同學同意3人;4.6%的同學認為應該是6人。還有2.3%的學生認為1人。理想的朝向為南向、北向。

關于衛生間位置要求的調查:69.4%的學生認為衛生間應該內置,另有30.6%的同學提出衛生間應該分層統一設置。其中存在性別差異特征,女生對環境衛生更為關注,普遍認為衛生間應該內置;男生則有一部分人認為分層統一設置,更衛生、更便于管理。

配套功能的需求調查:

6.校園人文精神建設

(1)關于校園建筑風格的調查

19%的同學認為所在校園建筑風格和諧統一,34%的學生認為校園具有現代感;而32%的同學認為太過理性,缺少人文氣息,15%的同學提出新校區過于呆板和單調。這體現了學生多元化的心理需求和對新環境的認知程度的差異。同時,意見反饋中有同學反映出大學校園趨同化的問題。

(2)關于校園中標志性建筑的調查 同學們心目中標志性建筑依次是:圖書館、教學樓、博物館、體育館。

(3)關于建筑色彩的調查

無論從采訪還是調查問卷方面,同學普遍認為教育建筑具備自身特點,應該在統一中尋求變化,典雅、素凈、端莊的色彩應該是主色調??梢赃m當的點綴活躍的色彩,以活躍氣氛。

(4)關于理想中的人文環境的調查

同學在選擇理想中的校園人文環境時,按照要求程度從第一位到第四位依次是:①有展覽、演講、交流的場所;②校內有古樹、傳統意味的庭院空間;③具有歷史積淀和表現藝術家情感的雕塑;④年代久遠的校園建筑。

(5)關于休息座椅的調查 調查中,有77.1%的同學反映:校園內供人休息的座椅較少,不能滿足使用要求;數目及位置都缺乏人性化考慮。

(6)關于幾何式景觀綠化的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64.1%的同學認為幾何化的景觀綠化形式可以接受。另外,32.9%的同學表示純幾何構圖式景觀化設計太過理性,抹殺了浪漫的情緒,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在反饋意見里,同學們提出目前校園景觀綠化缺少層次和種類上的變化,在今后的設計中應該引起注意。

(7)對于校園中心引進水面景觀的調查

64.8%的同學認為學校需要水環境景觀設計,它可以令校園充滿活力,增加空間層次感。有24.3%的同學提出引進水域維護較難、費用較高的問題;調查中,另有同學對“校園中心區域設置大面積水域,會增加無效路徑”的問題提出質疑。同時,規劃中引進水面一定要注意當地環境條件,因地制宜,避免大面積開挖造成的浪費。

結果表明,學生渴望交流,向往開放、自由、富有文化氣質的校園環境。但是這在快速建設的校園,場所感和環境精神的建立很難一蹴而就,它往往需要長時間的積累,究竟如何在“物化”的建筑環境中滲入精神的內涵,這一點需要引發規劃師、建筑師和景觀設計師更深層次的思考。

華僑城交通范文第6篇

在我國, 領事保護是保護海外華僑的一項重要方式, 領事婚姻登記作為領事制度中諸多領事職務之一, 屬于廣義的領事保護范疇。領事婚姻登記通常包括結婚登記和離婚登記。領事離婚登記是指領事婚姻關系的當事人在協議的基礎上向原領事婚姻登記機關提出離婚請求, 由該領事婚姻登記機關依照相關的法律對當事人的離婚請求審查, 并決定是否準予其解除領事婚姻關系的活動。

目前, 中國領事婚姻登記的主要法律依據有:中國參加的國際公約———《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中國政府與外國政府簽訂的中外雙邊領事條約、中國國內的法律規章———《婚姻登記條例》、《婚姻登記工作暫行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等。在這些法律淵源中, 48個有“婚姻登記”相關條款的中外雙邊領事條約中, 有9個規定“領事有權辦理結婚和離婚登記”, 其余的條約均概括性地規定可以進行婚姻登記。2003年10月1日開始施行的《婚姻登記條例》將出國人員婚姻登記和華僑領事婚姻登記與國內人員的婚姻登記統一規定在此條例中, 其第6章“附則”第19條概括性地規定我國駐外使領館可以為男女雙方均居住于駐在國的中國公民辦理婚姻登記, 但沒有具體表明登記范圍。至今, 我國國內法律中尚無領事婚姻登記的專門規定, 領事離婚的主體、條件、法律適用以及效力的承認與執行都沒有相關規定。

為此, 本文就領事離婚的主體、條件、法律適用、效力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 希望能為不斷完善的中國婚姻法律體系提供有益的參考, 以期更好地保護海外華僑的權益。

一、領事離婚的主體

領事離婚登記的進行以領事婚姻關系的存在為前提。我國《婚姻登記條例》規定華僑領事婚姻登記的主體雙方都必須為中國公民。在現行或有待生效的中外雙邊領事條約中, 大多數只允許登記雙方必須均為派遣國國民。但也有少數中外雙邊條約規定,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意大利共和國領事條約》, 在某些條件下, 可以辦理派遣國與第三國國民間的婚姻登記。

筆者認為應當明確將領事婚姻登記的主體規定為“一方或雙方為本國公民”, 理由如下:首先, 領事婚姻登記在本質上是一國領事為便利本國僑民提供的一種服務, 應以方便本國僑民為宗旨, 當華僑與第三國居民締結婚姻之時, 出于對本國法律的信任和熟稔以及省卻程序麻煩的初衷, 華僑可能會選擇到中國駐當地使領館要求領事婚姻登記, 華僑的這種合理期待應該得以保護。其次, 就法律前瞻性而言, 已經有2個中外雙邊領事條約在此方面做出了規定 (中國—意大利、中國—越南) , 將領事婚姻的主體拓展為另一方可以為第三國公民, 能為將來可能發生的特殊狀況提供解決的依據。因此, 在以后重新簽訂或修訂中外雙邊領事條約之時以及修訂或解釋《婚姻登記條例》時, 可以在這個領域明確界定領事婚姻的主體為“一方或雙方為本國公民”, 并相應地在我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 (以下簡稱《法律適用法》) 的司法解釋中規定相應的法律適用。

二、領事離婚的條件

婚姻關系關涉一國的社會公共利益, 婚姻與家庭關系的穩定與否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社會穩定與和諧 (1) 。離婚相較于結婚更為復雜, 因此對我國駐外使領館為華僑辦理離婚登記條件必須嚴格限定。

首先, 駐在國必須承認我國使領館為中國公民辦理離婚登記。駐在國的法律承認是領事離婚登記的關鍵, 只有駐在國認可領事離婚的效力, 該領事離婚的結果在派遣國、駐在國和第三國才均有約束力。其次, 當事人的婚姻關系必須在該使領館締結且雙方自愿離婚并對子女撫養和財產分割達成一致。由于婚姻家庭領域是最能體現一國公序良俗的領域, 各國都對其進行嚴格的規定, 使得盡量適用本國法律。但基于婚姻關系于同一使領館締結, 且雙方自愿離婚, 對婚姻關系中爭議較大的子女撫養和財產分割達成一致, 使領館予以登記離婚不僅不會造成對居住國公共秩序的破壞, 同時又能保持適用法律的前后一致性, 有利于維護華僑的權益。最后, 基于離婚登記是具有人身性質的民事行為的特點, 雙方需要具有完全行為能力并親自到使領館進行辦理, 不得委托他人代理行使。

三、領事離婚的法律適用

中國駐外使領館為華僑辦理離婚登記最關鍵的就是適用哪國法律, 該國法律的范圍, 具體如何適用的問題, 以下將從法律適用的四個方面分別論述。

(一) 領事婚姻中“不違背駐在國法律”的義務范圍

《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規定“領事婚姻登記”作為領事職務之一, 其基本原則是“以接受國法律規章無禁止之規定為限”。筆者認為“接受國法律規章”的內容應區分其是關于婚姻的實質要件還是形式要件。

對于形式要件方面, 如果駐在國承認領事離婚的效力, 那么對于形式要件方面的要求, 即使駐在國的法律與中國的規定不同, 我國使領館按照中國法律的相關規定予以辦理, 也不應當認為違反了駐在國的法律規定。因為由于各國思維方法和立法模式的差別, 形式方面的規定也會有所差異, 但不會影響到一國的公共秩序。

對于實質要件方面, 也并非所有駐在國與中國法律不同的規定都應當遵守。借鑒國際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理論, 駐在國法律中那些不得違背的“法律”應是體現駐在國“公共秩序”的法律。應當明確規定“不違背駐在國體現公共秩序的強制性規則”, 并盡量采取直接列舉的方式表述。這樣能更突出必須遵守的法律規范的判斷標準, 并且更切合婚姻家庭領域法律沖突極度凸顯的實踐。

(二) 領事離婚依據的法律范圍

在有規定了“領事婚姻法律適用”的35個中外雙邊領事條約中最一般的表述為“在與接受國法律規章不相抵觸的情況下, 根據派遣國法律規章辦理”。此時被指向的“派遣國法律”就應當考慮是包括沖突規則與實體法規范在內的統一的法律體系還是僅指實體法。

筆者認為, 應當明確界定領事婚姻登記應適用的法律及范圍。首先, 應在所有的中外雙邊領事條約中明確規定領事離婚登記應依據“派遣國的法律”進行。其次, 應厘定適用法的范圍, 明確規定所依據的“派遣國的法律”是指“派遣國法律”的整體, 既包括實體法規范也包括沖突法規則。有人擔心此種規定會使得雙方都是中國華僑的領事離婚登記最終在法律選擇上適用了雙方的共同“經常居住國”法律而違背了實際上他們意圖適用中國境內的實體法的初衷。但筆者認為, 鑒于領事婚姻中的“婚姻締結地”應識別為中國, 因而此種偶然具有涉外因素的情形下應作為類同國內婚姻法律關系定性進行法律適用, 即直接適用中國實體法律, 既符合法理又不違背當事人的正當期望。而當另一方是未在居住國有經常住所的第三國公民之時, 依據沖突規則, 由于“婚姻締結地”識別為中國, 最終的法律選擇也將是中國實體法律。最后, 在《法律適用法》司法解釋中應增加領事婚姻的內容, 包括結婚與離婚的法律適用規定。領事婚姻雖然具有涉外性, 但因其締結地是相當于我國“浮動領土”的使領館, 又不同于一般的涉外婚姻, 但領事婚姻考慮到數量相對較少, 可不在《法律適用法》中以單獨條文規定, 可考慮以司法解釋的形式對領事婚姻的形式與實質要件的法律適用予以明確的細化規定。

(三) 領事離婚的形式要件的法律適用

在前面我們討論過, 我國駐外使領館為華僑進行離婚登記, 依據的法律為“派遣國法律”, 也即我國的法律。涉及到離婚的形式要件與離婚實質要件的法律適用, 筆者認為由于形式要件與實質要件的法律適用體現不同的價值與利益, 應當區別對待。進行領事離婚登記的駐外使領館是作為我國的國家行政機關代表我國依法行政的, 其所執行的是“公法”。根據屬地權威的原則, 國家無權在其他國家的領土內為主權行為, 一國國內行政機關無義務而且也不能依外國法律為行政行為。因而, 領事婚姻的當事人到領事館辦理離婚手續的時候, 該使領館只能按照派遣國的法律規定的程序及要求辦理離婚登記事宜, 不允許當事人進行法律選擇。但目前我國并沒有法律對領事婚姻登記的事項進行專門規定, 領事離婚登記目前沒有法律依據可循。對于這個問題, 可以參考國內行政機關辦理離婚登記的程序進行辦理同時考慮領事婚姻的特殊性。

(四) 領事離婚的實質要件的法律適用

華僑擁有派遣國的國籍, 同時又在駐在國生活, 兩個國家的法律都與其有密切的聯系, 離婚所涉及的實體問題因其不具有形式要件所具有的公法性質, 且為協議離婚, 故而應允許當事人在辦理離婚登記時就離婚的有關事項包括離婚所帶來的財產分配、子女撫養等問題達成協議并確定其法律適用, 只要雙方當事人的協議并不違背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所以在協議離婚中, 如果當事人選擇了法律適用, 應依其選擇;但如果當事人雙方沒有協議選擇離婚應適用的法律, 在決定協議離婚的法律適用時應參照上述原則予以確定, 即基于行政機關執行本國法的要求, 在辦理協議離婚時, 應適用辦理離婚登記機關或主管機關所在地法律, 即派遣國的法律。

四、領事離婚的效力

與領事離婚法律適用密切相關的問題是當事人在使領館辦理的離婚登記在駐在國和第三國是否能夠予以承認的問題。由于離婚問題關涉一國的的公共利益, 而各國由于文化傳統、社會結構等的差異, 對待領事婚姻的態度差別很大。如果中國駐外使領館的駐在國法律承認領事離婚的法律效力, 在這種情況下, 我國使領館為中國公民辦理的離婚登記在中國、駐在國和第三國均有效。反之, 中國駐外使領館的駐在國的法律不承認領事離婚的法律效力, 在這種情況下, 我國使領館為中國公民辦理的離婚登記在我國有效, 在駐在國為無效, 在第三國的效力則要看該國法律是否承認領事婚姻的效力, 若承認, 則有效;若不承認, 則無效。我國應當通過與駐在國簽訂中外雙邊領事條約, 并細化領事婚姻的具體范圍, 使得在駐在國承認領事婚姻的前提下為華僑辦理婚姻登記, 從而避免領事婚姻關系當事人因婚姻關系在駐在國和第三國無效而造成的人身和財產關系損失。

摘要:華僑是一個國家拓展海外利益的重要資源和力量, 我國駐外使領館為華僑辦理領事婚姻登記是為華僑提供領事保護的方式之一。但目前, 我國還沒有任何法律對“領事婚姻”進行專門規定, 對于領事離婚的成立與法律適用沒有相關規定。但隨著華僑離婚現象的增多, 對于領事離婚進行詳細規范成為必要。本文擬對領事離婚的主體、條件、法律適用以及效力四個方面進行論述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議, 以期更好地保護海外華僑的婚姻家庭權益。

關鍵詞:華僑,領事保護,領事婚姻,領事離婚,法律適用

參考文獻

[2] 任正紅.中國領事婚姻登記有哪些法律效力?[N].中國人民日報 (海外版) , 2014-1-4.

[3] 許育紅.可否為已被居住國當局接受的“事實婚姻”辦理領事認證[J].中國公證, 2010.

[4] 彭思彬.論華僑領事婚姻之法律適用——以中外雙邊領事條約 (協定) 為視角[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13 (2) .

[5] 許育紅.漫話婚姻制度中的“領事婚姻”[J].中國公證, 2010.

[6] 史旭亮.淺析領事婚姻制度與國家的管轄權[J].改革與開放, 2010 (10) .

上一篇:很美的詩歌范文下一篇:衡陽市紀委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