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范文

2023-10-10

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范文第1篇

(一)個人預防措施

1. 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 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

3. 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 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癥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機構及小學等集體單位的預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2. 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3. 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

4. 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6. 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采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7. 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教育和衛生部門可決定采取托幼機構或小學放假措施。

(三)醫療機構的預防控制措施

1. 疾病流行期間,醫院應實行預檢分診,并專辟診室(臺)接診疑似手

足口病人,引導發熱出疹患兒到專門診室(臺)就診,候診及就診等區域應增加清潔消毒頻次,室內清掃時應采用濕式清潔方式;

2. 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每一位病人后,均應認真洗手或對雙手消毒; 3. 診療、護理病人過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儀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 同一間病房內不應收治其他非腸道病毒感染的患兒。重癥患兒應單獨隔離治療;

5. 對住院患兒使用過的病床及桌椅等設施和物品必須消毒后才能繼續使用;

6. 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糞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 7. 醫療機構發現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腸道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時,要立即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和疾控機構報告。

資料鏈接: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傳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區均有此病流行的報道。1957年新西蘭首次報道該病。1958年分離出柯薩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發現的手足口病的病原體主要為Cox A16型,1969年EV71在美國被首次確認。此后EV71感染與Cox A16感染交替出現,成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體。

20世紀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亞、匈牙利相繼暴發以中樞神經系統為主要臨床特征的EV71流行,1975年保加利亞報告病例750例,其中149人致癱,44人死亡。1994年英國發生一起由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發,患者大多為1-4歲嬰幼兒,大部分病人癥狀較輕。英國1963年以來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間隔期為2-3年。20世紀90年代后期,EV71開始東亞地區流行。1997年馬來西亞發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人發病,4-6月有29例病人死亡。

我國于1981年上海首次報道本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東、湖北、青海和廣東等10幾個省份均有本病報道。1983年天津發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發,5-10月間發生了7 000余病例。經過2年低水平散發后,1986年再次暴發。1995年武漢病毒研究所從手足口病人中分離出EV71,1998年深圳市衛生防疫站也從手足口病患者標本中分離出EV71。

1998年,我國臺灣地區發生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流行,監測哨點共報告129106例病例。當年共發生重癥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為5歲以下的幼兒。重癥病例的并發癥包括腦炎、無菌性腦膜炎、肺水腫或肺出血、急性軟癱和心肌炎。

手足口病流行無明顯的地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冬季的發病較為少見。該病流行期間,可發生幼兒園和托兒所集體感染和家庭聚集發病現象。腸道病毒傳染性強、隱性感染比例大、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在短時間內可造成較大范圍的流行,疫情控制難度大。

傳染源和傳播途徑

人是腸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為本病的傳染源。腸道病毒主要經糞-口和/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經水或食物傳播尚不明確。發病前數天,感染者咽部與糞便就可檢出病毒,通常以發病后一周內傳染性最強。

病人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內衣以及醫療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傳播。

易感性

人對腸道病毒普遍易感,顯性感染和隱性感染后均可獲得特異性免疫力,持續時間尚不明確。病毒的各型間無交叉免疫。各年齡組均可感染發病,但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是由兒童感染腸道病毒EV71引起的非法定報告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的嬰幼兒,可引起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潰瘍。

預防手足口病常用的10種消毒方法作出介紹:

蚊蠅:可用5%氯氰菊酯(奮斗吶)、2.5%溴氰菊酯或其他殺蟲劑,按說明書使用。

飲用水:用每升1毫克—3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如漂白粉、優氯凈等作用30分鐘。

垃圾:用每升10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噴霧作用120分鐘。 生活用具、書籍、玩具、交通工具:用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時間30分鐘,或用0.3%過氧乙酸作用60分鐘,或用紫外線燈直接照射

30分鐘。

食具、飲具:用每升25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作用30分鐘。 生活污水:用每升5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作用120分鐘。 人畜糞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與其攪拌均勻消毒。

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作用120分鐘。 患者衣、被單:煮沸20分鐘或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作用30分鐘。

廁所或其他污染地面、墻: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消毒。用量每平方米200毫升。旱廁也可用生石灰覆蓋。

多數手足口病一周能治愈 八大措施進行預防

專家提醒:腸胃病毒EV71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屬于可防可治的普通傳染病,但因傳播途徑多,嬰幼兒易感染,因此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夏秋季要做好預防措施。

多數患兒一周治愈

據專家介紹,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EV71等20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夏秋季多發,5歲以下的嬰幼兒最易傳染。大多數患兒病情較輕,一般為發熱38度左右,同時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現皮疹,或出現口腔粘膜皰疹。有的患兒不發熱,只表現為手、足、臀部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病情較輕,這時就應馬上到正規醫院就診。通常一周內體溫會下降、皮疹消退,康復痊愈。個別患兒可發生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

八大措施進行預防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楊維中提醒人們,EV71腸道病毒主要通過空氣、唾液或糞便傳播,通常病后一周內傳染力最強,該傳染病和個人的衛生行為、以及環境和衛生條件都有一定的關系,可以通過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進行預防,因此市民應注意以下八點:

1.講究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

2.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暴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

3.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4. 飯前便后、處理尿片或糞便污染的衣物后應及時洗手; 5.多給孩子吃蔬菜、水果,多飲白開水或清涼飲料; 6. 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

7. 對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應消毒處理,患兒糞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陽光下暴曬;

8. 可適當給孩子服用板藍根、維生素C防病。 專家提醒:一旦感染病毒切勿濫用藥物

專家介紹,春季是呼吸道病毒傳染的高發期,而隨著氣溫的升高,腸道細菌和病毒的感染發病率也升高。最近的急診個案比較多見呼吸道病毒,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流鼻涕、咽痛、咽干、頭痛、發熱、肢體疲乏等,還有部分患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表現,即胃腸型感冒。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腸道病毒和呼吸道病毒呢?專家表示,最主要是注意鍛煉身體,提高自身的肌體免疫力,這樣才能減少感染,即使感染,癥狀也會比較輕。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工作和生活的場所多通風,使用空調時不要貪圖涼爽讓室內外的溫差太大,最好少去人群密集的場所,如超市、商場等,注意多吃青菜水果,保證人體的需要。

專家還強調,老年人和兒童要特別注意遠離有感冒癥狀的人,必要時可接種流感疫苗,以度過流感高發期。如果已經感染了病毒,不要濫用藥物,沒有明確的細菌感染不要預防性應用抗生素,38.5度以下的中低燒可以不用退燒藥物;如果癥狀較重,可服用一些抗感冒的藥物,但時間不要過長,也可服用一些中藥制劑,例如板蘭根沖劑,維C銀翹片等,注意多休息,多飲水,保證充足的睡眠。如果癥狀沒有好轉,就要及時就醫。

綜合服務處 衛生所

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范文第2篇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消毒。

4.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范文第3篇

一、病原學: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為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的柯薩奇病毒(Coxasckie virus) A組

16、

4、

5、

7、

9、10 型, B組

2、

5、13 型;??刹《?ECHO viruses)和腸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 Al6型最為常見。

二、流行病學:手足口病流行無明顯的地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冬季的發病較為少見。該病流行期間,可發生幼兒園和托兒所集體感染和家庭聚集發病現象。腸道病毒傳染性強、隱性感染比例大、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在短時間內可造成較大范圍的流行,疫情控制難度大。

三、傳染源和傳播途徑

1、 人是腸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為本病的傳染源。腸道病毒主要經糞-口和/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經水或食物傳播尚不明確。發病前數天,感染者咽部與糞便就可檢出病毒,通常以發病后一周內傳染性最強。

2、 病人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內衣以及醫療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傳播。

四、易感性:人對腸道病毒普遍易感,顯性感染和隱性感染后均可獲得特異性免疫力,持續時間尚不明確。病毒的各型間無交叉免疫。各年齡組均可感染發病,但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臨床表現——急性起病,發熱,手掌或腳掌部出現斑丘疹和皰疹,臀部或膝蓋也可出現皮疹。皮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的皰疹,疼痛明顯。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癥狀。

五、重癥病例

1.有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的患者,同時伴有肌陣攣,或腦炎、急性遲緩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腫等。2. 手足口病流行地區的嬰幼兒雖無手足口病典型表現,但有發熱伴肌陣攣,或腦炎、急性遲緩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腫等

2、實驗室診斷病例

臨床診斷病例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即為實驗室診斷病例

(1)病毒分離

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糞便或肛拭子、腦脊液或皰疹液、以及腦、肺、脾、淋巴結等組織標本中分離到腸道病毒。

(2)血清學檢驗

病人血清中特異性IgM抗體陽性,或急性期與恢復期血清IgG抗體有4倍以上的升高。

(3)核酸檢驗

自病人血清、腦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糞便或肛拭子、腦脊液或皰疹液以及

腦、肺、脾、淋巴結等組織標本等標本中檢測到病原核酸

六、疫情報告

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納入丙類傳染病管理。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傳染病防治法》和《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的有關規定,對符合上述病例定義的手足口病病例進行報告。

七、預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染的關鍵。

(一)個人預防措施

1. 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 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

3. 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 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癥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機構及小學等集體單位的預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2. 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3. 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

4. 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6. 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采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范文第4篇

一、病原學: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為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的柯薩奇病毒(Coxasckie virus) A組

16、

4、

5、

7、

9、10 型, B組

2、

5、13 型;??刹《?ECHO viruses)和腸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 Al6型最為常見。

二、流行病學:手足口病流行無明顯的地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冬季的發病較為少見。該病流行期間,可發生幼兒園和托兒所集體感染和家庭聚集發病現象。腸道病毒傳染性強、隱性感染比例大、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在短時間內可造成較大范圍的流行,疫情控制難度大。

三、傳染源和傳播途徑

1、 人是腸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為本病的傳染源。腸道病毒主要經糞-口和/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經水或食物傳播尚不明確。發病前數天,感染者咽部與糞便就可檢出病毒,通常以發病后一周內傳染性最強。

2、 病人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內衣以及醫療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傳播。

四、易感性:人對腸道病毒普遍易感,顯性感染和隱性感染后均可獲得特異性免疫力,持續時間尚不明確。病毒的各型間無交叉免疫。各年齡組均可感染發病,但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臨床表現——急性起病,發熱,手掌或腳掌部出現斑丘疹和皰疹,臀部或膝蓋也可出現皮疹。皮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的皰疹,疼痛明顯。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癥狀。

五、重癥病例

1.有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的患者,同時伴有肌陣攣,或腦炎、急性遲緩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腫等。2. 手足口病流行地區的嬰幼兒雖無手足口病典型表現,但有發熱伴肌陣攣,或腦炎、急性遲緩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腫等

2、實驗室診斷病例

臨床診斷病例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即為實驗室診斷病例

(1)病毒分離

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糞便或肛拭子、腦脊液或皰疹液、以及腦、肺、脾、淋巴結等組織標本中分離到腸道病毒。

(2)血清學檢驗

病人血清中特異性IgM抗體陽性,或急性期與恢復期血清IgG抗體有4倍以上的升高。

(3)核酸檢驗

自病人血清、腦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糞便或肛拭子、腦脊液或皰疹液以及

腦、肺、脾、淋巴結等組織標本等標本中檢測到病原核酸

六、疫情報告

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納入丙類傳染病管理。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傳染病防治法》和《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的有關規定,對符合上述病例定義的手足口病病例進行報告。

七、預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染的關鍵。

(一)個人預防措施

1. 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 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

3. 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 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癥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機構及小學等集體單位的預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2. 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3. 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

4. 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6. 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采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范文第5篇

一、加強宣傳,落實檢查

向教師講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規知識。使各教師了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臨床上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潰瘍等表現為主。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皰疹或破潰成潰瘍為主要特征的兒童傳染病。

手足口病知識:

1.潛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臨床表現 發病突然,約半數病人可出現發病,體溫38 oc或 略高,可持續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發病次日出現疹子,先為玫瑰紅疹或斑丘疹,皮疹呈離心性分布。主要見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圍及足跟邊緣,部分病人還可見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內側等部位,1-2天出齊。1天后部分形成皰疹,呈橢園形,大小2-5mm,最大 10mm,內含混漿液,2-4天后可吸收??谇粌深a黏膜與唇內、舌邊、軟腭出現紅疹或皰疹,呈灰黃色或灰白色??谇话捳钜灼撇⑿纬蓾?,因灼痛明顯,流涎,患兒拒食。預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長者可達10天。偶爾有并發心肌炎、腦膜炎等并發癥。

二、預防及應急措施:

1、由于目前是該傳染病的好發季節,故建議孩子家長不要帶孩子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通過宣傳欄等形式向家長講解手足口病的發病癥狀、預防措施、傳播途徑、病兒的護理等方面的知識,讓家長全面了解病理知識,家園配合做好預防工作。

2、做好晨午檢。幼兒入園期間,帶班教師做好晨午檢,通過一摸、二看、三問、四查的方式,細致地觀察每一個孩子的情緒與身體狀況,有發燒癥狀的幼兒,勸其在家休息。

3、做好消毒工作。每天由老師清理好衛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徹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噴灑、浸泡、擦拭及蒸煮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曬。

4、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期開窗通風,保證活動室內空氣新鮮,溫度適宜。

5、適當鍛煉身體,平衡膳食營養,增強抵抗能力。教育幼兒注意休息的同時,鼓勵幼兒多飲溫開水、多吃新鮮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細搭配,保證幼兒攝入足量的、均衡的營養,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6、教育幼兒注意個人衛生。教育幼兒飯前便后一定要洗手,經常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并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

7、控制集體活動,不到公共場所玩耍,避免與患兒接觸,以減少感染機會。

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范文第6篇

為切實保障廣大兒童的身體健康,防止手足口病病毒對兒童身體的侵襲,提高基層醫務人員手足口病防治水平,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根據上級文件精神要求,我衛生室于4月16日在衛生室門口開展宣傳教育講座。請廣大農民群眾前來聽講。

衛生室

2013年4月13日

上一篇:實驗室認可內審員培訓范文下一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流程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