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東北現代文化地域文化論文范文

2023-09-24

東北現代文化地域文化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全球化語境下,地處中國北疆的內蒙古也不可避免受其影響。審視內蒙古地域建筑文化發展現狀的同時,深入剖析其衰落原因,呼吁在經濟現代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深入地認識、整理和重構內蒙古地域建筑文化。

關鍵詞:全球化;內蒙古;地域建筑文化

Key words:Globalization;Inner Mongoli;Reg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1 引言:全球化及其特征

全球化(globalization)這一概念始于國際經濟學,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世界范圍日益凸現的新現象,是當今時代的基本特征。全球化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一般講,從物質形態看,全球化是指貨物與資本的越境流動,經歷了跨國化、局部的國際化以及全球化這幾個發展階段。在此過程中,出現了相應的地區性、國際性的經濟管理組織與經濟實體,以及文化、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精神力量的跨國交流、碰撞、沖突與融合。

總的來看,全球化是一個以經濟全球化為核心、包含各國各民族各地區在政治、文化、科技、軍事、安全、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多層次、多領域的相互聯系、影響、制約的多元概念?!叭蚧笨筛爬榭萍?、經濟、政治、法治、管理、組織、文化、思想觀念、人際交往、國際關系十個方面的匯聚融合。

2 全球化對地域建筑文化的影響

在建筑領域,全球化帶來了最新的建筑技術、建筑材料以及先鋒的理念、時髦的建筑語匯,使建筑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面貌。與此同時,全球化也對全球每個角落的地域建筑文化產生了不同程度地同化,這種同化作用有時對于地域建筑文化是毀滅性的打擊。

“技術和生產方式的全球化帶來了人與傳統地域空間的分離,地域文化的多樣性和特色逐漸衰微、消失;城市和建筑物的標準化和商品化致使建筑特色逐漸隱退。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出現趨同現象和特色危機。由于建筑形式的精神意義植根于文化傳統,這勢必導致建筑魂的失落?!盵1]在全球化語境下,建筑師如何應對這些存在于全球和地方的變化?建筑創作受地方傳統和外來文化的影響有多大?這些是對全球建筑師所提出的共同問題。

由于地域建筑文化根植于特定地域和文化,是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和自然條件、氣候條件長期作用形成的居住生活模式,面對全球化的沖擊,大多數地域建筑文化仍然保持著頑強的生命力。而且,在與全球化廣泛的斗爭過程中,地域建筑文化也發生著不同程度的更新和發展,異化著全球化。實質上,正是這種全球化同化地域建筑文化與地域建筑文化異化全球化的有機統一過程,構成了當今建筑發展的主題。所以,全球建筑師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地域建筑文化,把弘揚地域建筑文化作為對抗全球化的有力武器。

1999年于北京召開的國際建筑師協會第二十屆大會通過了吳良鏞先生起草的《北京憲章》,《北京憲章》對于21世紀的建筑發展方向起到了指導作用?!霸诮洕蟪?、國際建筑文洪流的沖擊與交融之中,呼吁捍衛自己的文化,發揮自己的文化特色的聲音日益高漲?!盵2]隨著世界文化多元化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建筑師將更多的目光關注與不同地域的建筑保護、繼承與發展。建筑的地域性、民族性以及建筑創作中對傳統的繼承和發展問題已經成為近年來建筑理論與實踐的重要內容?!侗本椪隆犯用鞔_了全球化背景下,建筑師的地域化、民族性的創作和研究方向。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國一方面實現了經濟的巨大進步和繁榮,并帶動了建筑業的大發展;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導致了新時期欣欣向榮的建筑市場面臨地域文化的失落所導致的建筑文化的嚴重危機。吳良鏞先生對此不無憂慮地指出:“繁榮的建筑市場中的設計競賽,廣義地看,是科學技術與經濟實力的競爭,也是地域文化的競爭。一般說來,科學技術與經濟競爭的目標和要求較為明顯,‘指標’具體,而建筑文化的競爭、設計藝術匠心的醞釀則較難捉摸,但非常重要?!腥苏f21世紀競爭將取決于‘文化力’的較量,對建筑來說,頗為確切。中國建筑師理應熟悉本土文化,才能夠贏得這方面的競爭……”[3]

第四屆“梁思成建筑獎”獲得者新疆設計研究院王小東先生在其獲獎感言中指出:“在西部的建筑師同樣會遇到全球化與本土化,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繼承與創新,統一性與差異性,確定與模糊,整體與個體,碰撞與吸收,建筑與非建筑等在當代建筑創作領引人思索的諸方面的問題”。[4]作為立足少數民族地區的建筑師王小東傳達出一個信息——地域文化、本土文化和全球化并存、碰撞并吸收其時代精神重生已獲得了建筑界的認可。了解建筑文化的真實含義,尊重人、尊重社會、尊重環境、尊重歷史,具有高水平的建筑文化鑒賞力成為對一個建筑師的基本要求。

3 迷失的內蒙古地域建筑文化

全球化的影響無處不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內蒙古地區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響。雷姆·庫哈斯曾概括說:“亞洲等大陸渴望擁有廣普城市,它是完全‘人工化’的,就像好萊塢攝影棚一樣,每周一清晨都煥然一新”[5],快速發展的中國沿海地區亦然,身處中國北疆的內蒙古亦然。在過去半個世紀里,內蒙古地區和其他長期處于經濟落后的地區一樣,急于“追趕”發達地區。在追求改革發展的名義下,漸漸拋棄自己原有的地域建筑文化。內蒙古在歷史長河中積淀而成的深厚而獨特地域建筑文化漸漸迷失在快速發展的滾滾洪流之中,結果正如藝術家陳丹青所言:“幾代人的歷史失憶造成的文化失語,導致當代城市建筑風格沖突、歷史沖突、文化沖突中呈現出一派行政景觀。甚至這種政府主導的建設行為一度接近瘋狂的地步?!?/p>

2005年5月17日,是一個值得被歷史銘記的時間。正是在這一天,隨著一聲巨響,剛建成四年的呼和浩特市公安局11層指揮大樓瞬間灰飛煙滅。這次爆炸當然不是恐怖襲擊,而是政府主動拆除,規模之大被稱為“西北第一爆”,其目的是給擬建的所謂169m高的“西北第一高樓”——金鷹CDB騰地方。富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瘋狂的建設行為卻是源于一個騙局。最終,“西北第一高樓”沒有建立起來,這場鬧劇以政府被騙巨資而騙子被繩之以法的結局草草收場。由“西北第一爆”,筆者聯想起建筑史上另一個著名的爆炸——1972年7月15日密蘇里州圣路易斯城帕魯伊特·伊戈(Pruitl Lgoe)居住區的幾棟樓被爆破拆除。[6]如果說詹克斯先生把其作為現代主義死亡的標志,筆者認為這“西北第一爆”也理應成為目前建設方式終結的標志。

2011年4月5日,美國《時代》周刊一篇題目為《鬼城》的文章把鄂爾多斯康巴什推向了中國城市建設的風口浪尖。這座一期工程方圓32km2的新城鎮,目標是打造可容納100萬人的新城鎮,並將它定位為鄂爾多斯的政治文化中心,總投資達50多億元人民幣。 作為可與成吉思汗的“恢弘皇城”媲美的公共建設工程,康巴什充斥著各式各樣“舶來”的豪華建筑。但是,這座炫富式的城市群落從2004年建設至今,僅兩萬八千多人入住,甚至出現了“車頭比人頭多、街上的清潔工比行人多”的“鬼城”現象。當然,任何新建城市,如南昌的紅谷灘新區、廣州的天河區都是經過多年發展才演變成繁華都市,加之內蒙古地區本身地廣人稀,康巴什“鬼城”的出現是暫時的也是必然的過程。

由康巴什“鬼城事件”我們也可以清晰地看到,經濟快速發展,疾風暴雨般的城市建設,各種文化和建筑思潮爭相登陸所帶來了正負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近五十年來,地區間的交流在不斷增強,是本土建筑文化的視野也得到了拓展,這對內蒙古地區的進步和建筑文化的繁榮,已經產生并將繼續產生積極的影響;另一方面,由于內蒙古地域建筑文化的自身的脆弱性及外來建筑文化的強勢性,在交流中本土文化明顯的處于劣勢,面臨著被完全同化的危險,少數地域建筑文化在保護和弘揚地域文化的旗號下,淪為了商業操控下城市建設的噱頭(圖1)。同時,外來的建筑文化若不尊重本土地域建筑文化,不能很好地與之融合,也不會被當地民眾所認可,從而漸漸失去光澤,甚至枯萎死亡。

內蒙古是一片神奇的熱土,在歷史的長河中,多種文化的交融與共存孕育了深厚的傳統地域建筑文化。然而,在全球化語境下,內蒙古傳統地域建筑文化在迷失中步入衰落,狀況令人擔憂,其直接原因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內蒙古豐富而深厚的歷史文化形成特定的文化語境,“在某種特定的文化語境中的建筑創作幾乎等于嚴格的命題作文”[7],極大地增加了建筑創作的難度。而活躍于內蒙古建筑領域的大多數建筑師、規劃師所接受的“標準化”、“模式化”的建筑教育,使他們缺乏對內蒙古各地地域建筑文化的深入了解,沒有保護、弘揚地域建筑文化的意識。在實踐中,往往體現為照搬或模仿外來建筑形式的能力有余而挖掘本土地域建筑文化潛力的能力不足。各種所謂“追趕世界水平”的嘗試更加劇了本土地域文化的衰落(圖2) 。

其次,在內蒙古城市現代化的建設進程中,陳舊簡陋的密集老城區與高樓林立、馬路寬闊的新城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圖3) 。這種對比也進一步強化了公眾、政府和建筑師、規劃師普遍輕視本土地域建筑文化的思想。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他們習以為常的對有著深厚內涵和廣泛影響的本土地域建筑文化視而不見?!叭P否定”和“徹底重建”的論調日漸高漲,在這種形勢下,客觀真實的延續地方建筑文化和深入具體的挖掘民族建筑文化的聲音日漸衰弱(圖4,圖5)。

第三,對內蒙古地域建筑文化研究長期滯后,導致建筑師、規劃師在繼承和發展地域建筑文化的實踐中無據可依。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歷史環境和研究條件的限制,幾十年來未能系統地開展這項工作;另一方面,不少學術權威受到文化中心論的影響,始終把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作為研究的重點地區,而對地處邊疆,經濟相對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的研究,往往不夠系統深入。正如北京大學副教授王昀所指出的:“對于中國來說,建筑本身是多樣化的,不同的民族對于建筑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所以形成的形式也是不一樣的,它是豐富多彩的東西。而我們現在把建筑變成了一個好像有正確道路的事,這太確定了?!盵8]現在,這一趨勢還在延續、擴展,它的影響已波及內蒙古地區建筑文化的方方面面。

4 結語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內蒙古正經歷著一個前所未有的建設高潮。在快速的城市化過程中,一方面是成片的歷史街區被徹底拆除,為一幢幢不倫不類的仿古建筑或 “舶來建筑”取而代之;另一方面,“地域建筑文化符號”的隨意拼貼已到泛濫的地步,卻鮮有能夠體現地域特色的新建筑問世(圖6,圖7)。面對地域建筑文化發展的困境,作為活躍于內蒙古地區的建筑師的代表人物——內蒙古工業大學的張鵬舉教授深深地體會到由建筑師和公眾不同程度的“集體失憶”引發的“文化危機”所導致的尷尬后果,深刻地指出:“歷史上,內蒙古地區建筑、城市、文化的關系是有機的、統一的和互依互存的。內蒙古地區傳統建筑中所體現出有關‘場所感’、‘全面可持續發展性’、‘以文化為中心的城市發展’,以及他們背后的游牧文化的深層內涵,都是等待我們去繼承和發展的傳統文化,也是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當代某些重要問題的可依之據?!盵9]

在經濟現代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深入的認識、整理和重構內蒙古地域建筑文化,是一項意義重大且十分緊迫的任務。

參考文獻:

[1] 陳凱峰.建筑文化學[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1996:1-14.

[2] 吳良鏞.國際建協《北京憲章》——建筑學的未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3.

[3] 吳良鏞.《中國建筑文化研究文庫》總序(一)——論中國建筑文化的研究與創造[J].華中建筑,2002(6):1.

[4] 王小東.第四屆梁思成獎獲獎感言[J].建筑學報,2007(3):2.

[5] [荷]雷姆·庫哈斯.廣普城市[J].王群,譯.世界建筑,2003(2):64-68.

[6] [英]查爾斯·詹克斯.后現代建筑語言[M].李大夏,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4.

[7] 佚名.當代西部城市與建筑論壇[J].時代建筑,2006(4):78-85.

[8] 朱雷,臧峰.差異性的建筑教育對非工科院校建筑學院的訪談[J].時代建筑,2007(3):40.

[9] 楊永生,王莉慧.建筑百家談古論今:地域篇[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36.

責任編輯:于向鳳

東北現代文化地域文化論文范文第2篇

“如果一種符號是從外界引進的,而不是被引導到原始的活動中去……便是一種空洞的純粹的符號,它是僵死的和貧乏的東西?!薄皠撛斓慕逃且陨顬榻逃?,就是在生活中可求到的教育”

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钡赜蛭幕悄骋坏赜虻娜藗冊诤妥匀?、社會的互動中形成的,一個人在既定的地域文化中生活久了,他的身心和周圍的一草一木、周圍人們的一言一行會達成默契,他身上也會不自覺的現出種種的文化烙印,體現某種地域文化性格特征。比如一個生活在吳地的人雖然依靠現代科技可以體驗大江南北的風土人情,但這畢竟只是外在的臨時參觀欣賞;而他與吳文化之間卻是水乳交融難以分離的,他的生活本身就是吳文化的本體所在,他要借助這個文化場維護自己的生存,他就不只是觀賞者,更是實踐者和創造者。唯有在教學中引入地域文化,讓學生與自己的生活相通,與自己所在的地域文化對話,才能讓學生看到教學內容對于自己生活的有機聯系,消除學生與課程之間的對立激發其學習動力,才會有個性的發展并進發創造的靈感。

長久以來溫潤秀美的自然環境、富庶的社會經濟條件和相對安定和平的社會政治環境,使現今太湖吳地呈現出一派和諧、寧靜的氣象,歷經3000年滄桑歷史積淀的吳文化,富有江南水鄉特色的物態文化:吳地水城、運河驛站、水鄉古鎮、江南民居、水鄉古橋……與方言曲藝、園林書畫及日常生活等因素相互交融下,呈現出婉約、含蓄、內斂,精致、風雅等特征。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物育一方情,吳文化的特征剛好與中國古詩詞的文化意蘊相融,本人據吳地師生教學實踐以吳文化為例探討地域文化與古詩詞鑒賞教學的有效整合之策。

一、地域風物與古典詩意的交匯

縱橫交錯的水港,河街相鄰的老街,粉墻黛瓦的古宅,古樸幽遠的小巷,精致典雅的園林,滄桑的牌坊老井,遍布的寺廟庵堂……這一切賦予江南濃郁而獨特的古風情韻。姣好的容顏、欸乃的槳聲、柔滑的蠶絲、醉人的吳語……“小橋流水人家”江南水鄉的意象組構著閑適、淡遠的詩意生活,處處給人以感官上的寧靜,心靈上的慰藉。

察地域風物以見象。詩人的才能就是去尋找并發現情感的同構物、對應物。自然中的物象雖只在不同環境、不同季節表現不同的生長姿態,但是詩人以目觀之、以情滲之,將其成為內心抽象情感志趣的代言,物象不同的表現姿態也就成了詩人不同情感志趣形象的物化表現。古詩詞教學中在引導學生調動感官感知物象具體形態時,引入能觸動他心靈的那些和他們自幼看見的、聽到的、聞到的、觸摸的周遭環境息息相關風物,讓其深入生活的細節之處體味出詩人蘊于其中的情感因素。如李商隱的詩歌素以寄情深微,意蘊幽隱,朦朧婉曲著稱,在教學其《無題》鑒賞頷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時,要感受蘊含其中的眷戀纏綿、熾熱濃郁、焦灼苦悶、堅貞不渝的兒女至情,非細嚼“春蠶”“蠟炬”兩意象不可得。吳地本就是蠶桑之鄉,吳江盛澤又素有“綢都”之稱,鄉間幾乎各家都養蠶,“春蠶”的形象本融合在學生自身真切的日常生活中,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從審美的角度審讀這一細讀物象,讓學生聯想比對中悟得這一妙句?!敖z”諧音“思”蠶絲即是“情思”,由蠶絲瑩白綿長重重纏繞可想見情思真摯纏綿無限眷戀,春蠶作繭自縛可想見詩人自困情網自苦自樂,蠶絲到死方盡可想見情思熱烈執著至死方休,在意象的特征的多角度觀照中讓學生真正體味出詩人那份濃烈又痛苦,無望又無悔的至情。這僅僅比對南朝樂府西曲歌《作蠶絲》:“春蠶不應老(不應,這里是“不顧”的意思),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的造意更能貼近作者復雜的心理狀態。另外通過園林古宅幽幽解“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的幽深阻隔,通過春江水漲滔滔解“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的綿長無盡,通過江南美女溫婉解“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閑逸生活……均是水到渠成,自然不過的。

借地域風光以悟境。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造出來的“意與境諧”的藝術境界。意象的解讀只是讀詩的基礎,意境感悟才能品出詩美和意蘊。地域風物、山水風光是學生舉手可觸、舉目可見的,引入生活情境想象構建文本情境相對要容易多了。古詩詞課堂帶領學生神游吳地山水人文,讓古詩詞教學超越文本、課堂延展到地域物質、精神文化場中,提升其鑒賞古詩詞和感受地域文化創造地域文化的能力。如在教學南唐詞人馮延巳的《鵲踏枝》,體會“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一句的優美意境時,可調動學生聯想生活中那暮色深沉風急人初靜,佇立小橋對新月的情境去感受詩人在凄冷孤寂之境中婉曲傳達的迷離恍惚又沉重綿遠的閑愁。本詞那忘不掉、拂不去、擺不脫、斬不斷悠長不絕的情思正與江南獨有的煙雨迷離柳絮紛飛的景象切合,又與江南人獨有的含蓄閑雅之風相應,極易引起吳地學生的內心深處的共鳴?!耙粭l曲折的小巷竟然變化無窮,表里不同,櫛比鱗次的房屋分隔著陸與水,靜與動。一面是人間的苦樂和喧嚷,一面是波影與月光。還有那低沉回蕩夜磐聲,似乎要把人間的一切都遺忘?!边@蘇州的市井風貌可能是學生早晚上學下學行過的這與姜夔《揚州慢》中所繪揚州二十四橋昔日勝景又是何其相似,只要稍加點撥“淮左名都,竹西佳處”即現眼前。游太湖三山感“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的贊嘆,走暮春姑蘇橫塘路感“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惆悵,如此在地域風光風情中喚醒學生身上的地域文化性格去感悟詩詞意境,方得其中真味。

二、風俗名人于古詩教學的援引

古詩詞是傳統文化的中一朵奇葩,其中自然涉及傳統文化中的很多元素如傳統佳節風俗禮儀等等,很多極具地域色彩的風俗承襲千年而今依然是人們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風景。于一方風俗的飲食游樂祭奠中發懷古幽情,走近古人當年的生活情境,感悟詩人在佳節際遇中對生命的體悟。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將課堂延伸至生活,讓學生在游吳江同里元宵燈會中感辛棄疾“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讓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欣喜,在端午節吃“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清貧,半世煎熬”的粽子時感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忠直不屈,在姑蘇冬至夜親友齊聚團圓祭祖,圍坐閑談敬酒美餐時感受白居易“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者遠行人”的孤寂。

引名人軼事以激趣。高中生對古詩詞鑒賞興趣普遍不高,而文學鑒賞是一種感覺與理解、感情與認識相統一的精神活動,脫離了鑒賞者的感覺和情感投入不能稱為文學鑒賞。生于斯長于斯,鄉土情結就在不覺中烙在心頭。在古詩詞教學中,援引也是在這熟悉的山水中亭臺下歷史中消逝了的名人軼事,帶領學生穿越時空的阻隔走入詩詞之境,可以激發其對古人生活情趣、思想情感等的探尋,點燃學生的心靈方可照亮整個文學鑒賞活動。如在教學姜夔的《揚州慢》介紹姜夔通曉樂律時可援引蘇州石湖老人范成大愛其才贈以色藝雙全的小紅的故事。因譜二曲而得一美人,學生方折服于他的才華,明《揚州慢》小序中所言“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之意。鑒賞“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時,再引姜夔與小紅的故事,昔日過松陵垂虹橋姜夔吹簫小紅輕唱,“自琢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保ā哆^垂虹》)行過人生美妙的一段旅程。五年后姜夔獨自再過垂虹橋寫下“酒醒波遠,正凝想、明素襪。如今安在,唯有闌干,伴人一霎?!保ā稇c宮春》)讓學生在熟悉的垂虹橋邊真實的生命故事中感嘆“物是人非”之悲慨,理解“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的深意。聯系地方名勝,巧借名人故事,讓學生在可觸可感的地域文化中融合古詩詞中的文化因素進而深入鑒賞古詩詞。援名人風采以明旨。地域文化中的志士文人是百姓喜聞樂道的,也是學生易親近觀照的。古詩詞傳情常喜用典故,典雅風趣含蓄有致同時也給學生解讀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地方的名人學生相對要更關注,引名人風采解析典故更易明詩文要旨。如教學趙嘏的《長安晚秋》分析“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時,細說西晉時吳郡人張翰(字季鷹)在洛,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莼菜羹、鱸魚膾,竟然辭官回鄉的歷史佳話,吳江古名“鱸鄉”,“莼鱸之思”于故鄉特色美味中寄托鄉思深情對于自幼飽嘗莼菜羹、鱸魚膾的吳江學子去假想漂泊異地飯食不合胃口而格外思家的情感就不難體悟詩中所傳“昨夜秋風又起,扁舟誰賦歸歟”的羈旅思歸之心。再如鑒賞唐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尾聯“惆悵無日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時明范蠡助勾踐興越滅吳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穿一襲白衣與西施西出姑蘇,泛一葉扁舟于五湖之中,“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的故事,吳江震澤思范橋相傳就是范蠡攜西施出游的渡口,動人的故事溶入在千年的吳門煙水,讓學生在太湖的煙波浩渺中感棄富貴名利泛舟湖光山色的隱逸情懷,亦以明杜牧厭倦官場意圖縱情山水的逍遙之念。

三、方言音韻與詩歌吟誦的整合

吳方言歷史悠久,語音保留了更多的古音因素,在詞匯和語法上也有許多特殊之處,與北方方言有很大差別,北方語音較“陽剛”,吳語則婉轉、清脆,吳語特有的輕快、細膩、圓潤加上活潑的音韻會增加詩詞吟誦中的地方風味和特殊的語言美。

依方言語音以析韻。古今語音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今天使用的普通話已經沒有了入聲字,過去很多的入聲字在普通話里面已經讀成平聲了,如果用普通話讀古人的詩,有些詩詞的平仄、音韻就會覺得很別扭,不協韻。而古人作詩是比較講究格律章法的,如果用普通話朗誦再做晦澀的文化常識解說,學生還是難有直觀的感受;而如果在誦讀中引入方言中存留古音的某些讀法,則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既古詩詞韻律的解讀得到直觀的呈現,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融合生活影響深刻,便于知識的遷移運用。比如在教學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講到其音韻美時,四句一轉韻,每韻自成段落,全詩九韻自然流轉?!白蛞归e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幾句中,“斜”為韻腳字,用普通話讀成xie,則與“家”(jia)“花”(hua)不協?!靶薄弊止乓糁惺莻€濁聲母字,《廣韻》的反切注音是“似嗟切”,在唐代應讀為zia或者dzia,這與現在蘇州的讀法一致,方言讀音就與“家”“花”協韻,聽來悅耳了。

融方言音韻以吟詠。吳儂軟語本身長短疾徐,輕快活潑,音調溫軟,細膩圓潤,悅耳動聽,常被稱為“水磨腔調”。在某些古詩詞(尤其是寫閑情逸趣的小令或纏綿悱惻的婉約派詞作)的吟誦中融入吳語似水一般柔婉的腔調,可謂是別具風味,將文人的曲徑通幽的淡雅情趣和小兒女撩人的情思演繹得淋漓盡致。如教學晏幾道的《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時,讓清秀的江南女子用柔婉的吳語吟誦,那才子佳人你儂我儂的相思情韻已在方音吟詠中盡顯,此亦頗有當年“二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之態。吳語中的依然保留了古音中的音調短促而急入聲字,融方言入詩詞誦讀,析平仄,明音節頓挫,情感流轉。如《登高》被古人稱為七律壓卷之作,仄起入韻式,律法森嚴,是杜甫“沉郁頓挫”詩風的典型代表。在教學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時要解開學生韻律上的困惑,只要引入方言讀法即可,首聯的“急”“白”均是入聲,頸聯“獨”為入聲,尾聯“濁”也是入聲,這些若用吳方言讀急促之音十分鮮明,方言融入是學生親近古音韻律,在音調由高亢渾闊轉低沉凝重中將慷慨深沉到悲涼抑郁的情感盡顯。

“對現實生活世界的遺忘是傳統哲學的致命之處”,而今新課程改革就是要極力扭轉的教育界遺忘現實個體生活的弊病。新課標下的語文教材是開放的,它在呼喚語文教師把地域文化融入到教學中。學生在蘊含著濃厚歷史積淀的地域文化場中從出生起就在他們生長的鄉土風光、風俗人情中承襲著隱性遺傳,完成特定的心理同構。多角度整合地域文化,豐富語文教學資源,拓展學生閱讀視野,在古詩詞教學中讓學生帶著社會生活的體驗走進課堂,讓地域文化浸潤古詩詞課堂,讓學生吸其文化精華后走向社會生活創地域文化,推動文化傳承。

東北現代文化地域文化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文化政策對藝術創作的高度重視,富有地域特色的新疆油畫在中國油畫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新疆女性油畫家在油畫創作過程中具有獨特的風格,為新疆油畫的創作發展提供了更多角度與研究視域。文章從新疆女性油畫家的藝術創作入手,從個體的藝術作品與藝術經歷中分析新疆女性的創作視角與繪畫特征,進而對新疆女性油畫家的內在情感表達進行研究,充分剖析新疆女性油畫家藝術風格的呈現特點以及在藝術發展上的創新。

關鍵詞:新疆油畫;女性油畫家;創作視角;繪畫特征;內在情感

一、新疆女性油畫創作的地域特色

(一)新疆油畫的發展特點

1.新疆油畫具有明顯的地域性

油畫作為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經歷了時代人物的摸索,受到不同地域特色的影響,在新疆落地扎根,呈現出不一樣的地域特色。獨具風格的地形地貌,讓新疆油畫呈現出不一樣的發展特色與繪畫風格。新疆獨特的沙漠和草原綠洲等自然景觀,成為新疆油畫創作的重要題材和色彩來源,在色彩選擇上受地域影響以艷麗飽和的色彩為主,在視覺上更吸引人。濃艷的色彩搭配讓新疆油畫呈現出獨特的色彩審美觀。

2.新疆油畫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在新疆的地界內存在著多個民族,不同少數民族在新疆得以融合與發展,而這樣的民族文化在新疆油畫上也有所呈現。在繪畫主題上,新疆油畫主要展現的是新疆當地的民族風情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這也讓新疆油畫在創作上呈現出強烈的民族性,與其他的油畫派別形成明顯的風格區分。新疆油畫家有意識地將不同民族的審美觀念和少數民族的民族風情以視覺藝術的形式呈現出來,從而讓新疆油畫具有鮮明的文化內核。

(二)新疆女性油畫家的藝術發展背景

女性繪畫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崛起的,在這一階段,大量新觀念和新藝術的傳入,使得中國女性在藝術領域也受到了較大的啟發,開始進入自覺自為的藝術創作階段。文化環境的開放與創作空間的自由,使得一大批女性藝術家在這一階段開始藝術創作,其中極具特色的便有新疆女性油畫家。新疆女性油畫家具有獨特的價值標簽,將新疆油畫的地域特色與女性獨特的審美價值結合起來,由此使得新疆女性油畫家的藝術發展在新疆油畫發展歷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新疆女性的油畫創作過程中,女性油畫家除了吸收新疆油畫本身所具有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之外,還融入了獨特的女性視角,將女性獨有的語言形式和內在情感通過油畫這一藝術形式呈現出來。

二、新疆女性油畫家的創作視角與繪畫特征

(一)獨具特色的創作視角

1.女性油畫創作具有獨特思維

在傳統的新疆油畫創作過程中,新疆油畫的創作者以男性為主,而新疆油畫在內容呈現與色彩搭配上也多以大氣磅礴和絢麗濃艷的顏色為主,呈現出明顯的男性繪畫特征。新疆的女性油畫創作者在創作思維上與男性有明顯的不同,雖然在色彩審美上雙方有共同之處,但是在油畫的場景和風格選擇上,更能體現女性思維的細膩之處,多以微小的場景來表達豐富的感情。在新疆女性的油畫作品中可以看出女性的柔美與溫婉,在風格上與男性創作者進行了明顯的區分,在創作主題上則會更加注重對感情的表達,作品中充斥著其內在情感的抒發和對生活的熱愛與贊美,而并不是單一地去描述重大事件的發生。

2.女性油畫創作與生活密切相關

男性在進行油畫創作的時候更加注重油畫場景的敘事性、歷史性,而女性在進行油畫創作的時候,則是將日常的生活背景融入油畫內容里。新疆女性的油畫作品所呈現出來的特點,便是在繪畫作品里呈現出自身的生活狀態和自身的成長變遷。比如,喻紅在進行油畫創作的時候所選擇的繪畫素材多源自自身的實際生活,而且大多素材呈現出來的是母女之間的互動和日常生活的細節部分,以生活為創作的源頭,進而確定油畫的風格和顏色。

3.注重女性特有的母性表達

女性所特有的創作視角與女性本身所擁有的情感有密切聯系,而在女性先天擁有的情感中,母性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不管是在少女時期,還是真正成為了一名母親,母性都始終隱藏在女性的天性里,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得以抒發和表達。而女性油畫創作者在擁有了油畫這一藝術創作途徑之后,自然而然會將先天所具有的母性填充進自身的作品中,在新疆油畫的大氣磅礴之外,將母性的溫柔細膩融入進去,從而使得新疆油畫在內容呈現與場景表達上更加多元化,讓欣賞者能夠看到更多的創作視角。

4.在創作上更加注重內在情感的挖掘

獨特的地域特色讓新疆油畫家在進行創作的時候,更加關注民族文化的發展與民俗風情的變遷,在情感表達上更加直觀鮮明。新疆女性創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感性和內在情感為出發點來繪制油畫,通過細小的事物和女性偏愛的存在來勾畫整體的繪畫場景。不少女性畫家都將花作為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油畫作品里通過花來傳遞女性意識。在閆平的油畫創作中,有不少作品借用花卉來描述美好的生活場景,進而表達作者內心的豐富情感。

(二)鮮明的新疆女性繪畫特征

1.色彩運用更加靈活

新疆女性畫家在繪制油畫的過程中,非常注重色彩的搭配運用。在整體的色彩審美風格上與新疆油畫保持一致,但是從細微的色彩處理上,更能彰顯新疆女性油畫家的創作風格和色彩運用方法。大多數新疆女性油畫家在其油畫作品里都會使用到大量豐富的色彩,這些色彩讓人在欣賞她們的作品時,能夠感受到其內在感情的變化。對色彩的靈活運用讓其油畫線條中的筆法和線條變得更加明快流暢,在情感表達上也更加細膩。在色彩運用上更加注重色彩布局和美感的表達,在油畫的繪制技巧使用方面,則是以內在情感抒發為先,而繪畫技巧與色彩都是為女性想要表達的油畫主題服務。

2.油畫作品充分體現女性情感和思維方式

一般女性油畫創作者在進行繪畫創作的時候,首要考慮的并不是繪畫技巧的運用,也不是對宏大歷史事件的記敘,而是從日常的生活場景入手,將個人的思想感情與生活進行有效的融合,進而將這種情感在油畫作品中體現出來。在線條和色彩之外,能夠引起欣賞者共鳴和重視的便是油畫所要表達出來的作者的內在情感。

女性的油畫作品是需要慢慢去欣賞的,也需要觀者去體悟作品里所體現出來的文化精神與情感態度。喻紅、夏俊娜等當女性油畫創作者的繪畫作品在場景構造和技巧使用上并不復雜,但是其中所體現出來的情感是非常迷人的,也是極其打動人的,這種內心情感的展現更能體現普通人的內心思想事件,從而讓藝術作品能夠被更多的人欣賞。細膩的女性思維與油畫藝術的結合,讓女性藝術變得更加深刻,情感也變得更加豐富,其作品既包含了對自然生命的思考,也包含著對人性的探索,但是這些意義都是在自我情感的表達中呈現出來的。

三、女性油畫家的藝術表現與內在精神的關聯性

(一)女性油畫家的內在情感表達

在油畫作品的創作過程中,作者會通過自身的經歷以及繪畫技巧,讓油畫擁有自身的生命力,并且將這種生命力傳遞給觀眾,使之延續下來。不同創作者對油畫作品所采取的創作態度是不同的,女性油畫家在進行油畫創作的時候,就更加側重于自我感情的抒發,通過優化技巧來將復雜細膩的內在情感在作品中呈現出來,將豐富多元的內在情感通過固定可視的客體展現出來,讓情感寄托在一定的載體上,與更多的人進行思想上的交流。

在藝術領域的內在情感表達上,想象力的抒發,藝術形式的區分,讓情感在作品上有了不一樣的溫度,在繪畫的情感表達上,通過構圖、色彩和線條的搭配,構成了獨一無二的油畫作品。在這些油畫作品里,能夠讓觀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態度以及所要表述的油畫主題。女性油畫家更加注重油畫作品中的情感表達,一方面是將明確的女性立場融入油畫作品中,另一方面是將日常生活的真實場景在油畫中呈現出來,以此來表達自身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真實感受。

(二)通過油畫上的藝術表現來彰顯真實生活的力量與人文精神的崇高

女性油畫家在油畫上的藝術表現是非常驚人的,其蘊含的情感價值也是非常高的,從這些油畫作品里可以看到真實生活是什么樣子的,也可以從女性油畫家的作品里感受到崇高的人文精神的存在。女性畫家在進行創作的時候,大多數所采用的場景都是真實,直觀地將生動的生活場景搬到畫布上,用油畫的藝術形式記錄下來。女性油畫家更加注重其自身的真實感受,更加注重事實描述,以現實為出發點,讓真實的世界具有了更多的藝術價值。喻紅的作品便體現了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將日常生活以藝術的形式呈現出來,在真實的生活場景里去表達她的真實情感?!蹲仙は瘛泛汀?9歲和女兒在家中》這兩幅作品對生活場景進行了極其細致的描繪,在這些場景里能夠明顯感受到人物日常生活場景中所體現出來的內心活動,也能夠讓觀者感受到當時作者所處的情感氛圍,從而讓這種內心情感的表達在畫面中能夠變得更加直觀與形象。而這樣的日常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便是對人文精神的一種追求,也是對人文精神的獨具特色的表達,將豐富、深刻的人文精神以這種日常的場景記錄形式表達出來,更能讓觀者感受到人文精神的崇高理想,女性油畫創作者會用這樣的創作特征表現來呈現女性藝術家所特有的對世界的認知和對人文精神的追求。

四、結語

新疆女性油畫家的創作視角與繪畫特色,都體現了女性自身的力量,讓新疆油畫有了不一樣的表達風格,變得更加豐富多元。而新疆女性油畫家所取得的藝術成就也成為中國女性藝術成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女性藝術發展來講具有重大意義。新疆女性油畫家的藝術成就具有極高的人文價值,也讓女性的藝術創作空間變得更加廣闊,從而提升女性藝術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劉俊.中國當代具有代表性的幾位女畫家的油畫藝術風格及情感表現研究[D].海南大學,2017.

[2]常迪.解讀新生代的女性繪畫藝術:中國20世紀90年代女性油畫家的自我凝視與繽紛呈現[J].美與時代(中),2015(9).

[3]陶慶麗.論中國當代女油畫家作品中的內在情感表達:以喻紅作品為例[D].江蘇師范大學,2014.

[4]李勇.試論新疆當代油畫創作的現狀與發展方向[J].美術觀察,2007(10).

[5]卓然木·雅森.新疆油畫創作的區位優勢及其地域特色[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0(3).

[6]董振輝.論地域資源對新疆油畫創作色彩的影響[D].新疆師范大學,2009.

作者單位:

新疆藝術學院

東北現代文化地域文化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以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面臨的挑戰為邏輯起點,深入剖析校企合作所面臨的理論性研究滯后、法律法規缺失、辦學層次較低、運行低效所帶來的挑戰。同時,以廣西職業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為視域,從頂層設計、主體架構、建設手段、運行模式、評價體系等五維度構建了以教研為抓手助推廣西中職示范校校企合作的建設框架:以教研為校企合作“理論—實踐”轉化的抓手,助推廣西中職示范校實踐探索;以教研為校企合作“?!蟆敝黧w共建的抓手,加強校企合作的內生性動力;以教研為校企合作“淺—深”轉型的抓手,提升深度合作的層次;以教研為校企利益“失—得”契合的抓手,尋求多主體內生性的訴求。

關鍵詞 廣西;中職示范特色校;校企合作;教研;抓手

當前,如何在內部結構和內涵建設層面上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和學校綜合競爭力,已經成為職業教育界普遍關注的問題?!稄V西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建設100所辦學質量好、社會認可度高的中職示范特色學校。廣西職業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從2008年至今,歷經探索研究、成果應用和推廣輻射三個發展階段的研究,探索出以教研為抓手助推廣西中職示范特色校建設的全新范式,并在校企合作中得以實踐和檢驗。

一、廣西示范特色學校校企合作過程中面臨的挑戰

職業教育的學科屬性具有天然的跨界性,具有知識、技術與文化傳承等教育屬性,同時還具有一定的社會屬性,即職業教育的發展要與社會、經濟、行業保持動態性、持續性以及緊密性的聯系。隨著國家大力推進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校企合作的社會屬性受到普遍的關注和研究,校企合作被視為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之一。然而,校企合作在理論研究、政策制度、辦學層次以及運行機制等方面面臨著一定挑戰,制約中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這也是廣西示范特色學校校企深入合作的挑戰。這種挑戰既有來自外部環境不斷變化而帶來的不適應性,還有來自內部內生性的發展瓶頸,同時還包括先天性的制度困境。

(一)校企合作理論性研究滯后,嚴重制約了實踐操作

理論研究是實踐探索的先導和基礎。從學制的縱向布局來看,中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基礎性教育階段,是以培養一線技術型工人為目標。受“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傳統思維定式的影響,我國中職教育面臨著意識層面上的困境,導致中等職業教育學制整體發展存在著一定的“先天性”短板,雖然近些年國家加大職業教育的支持和投入,但仍未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劣勢。就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理論性研究情況而言,高等職業教育的理論研究要優于中等職業教育,主要表現在研究機構設置、專業研究人員配比、學術成果發表、理論研究質量等維度。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從功利角度來看,有些學者認為中等職業教育是一種就業教育,即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在于學生就業,實現職業人的轉型即可,因此理論性的學術研究便成為中職校園內的奢侈品,導致中職研究基礎薄弱,缺少科學性、系統性以及專業性的研究機構。另一方面,從人才就業選擇和流動角度來看,一般來說學制層次越高,越對人才具有吸引力。而中等職業教育是中等教育,屬于基礎性的教育。相對于高等教育來說,不具備吸引高層次人才和資源的條件,缺乏開展科學研究的智力團隊。因此,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與變革的時代背景下,鑒于中職教育校企合作的獨特性和特殊性,理論性研究的滯后使校企合作實踐者面臨著缺乏科學、系統的理論指導,盲目地開展實踐探索,其運行機制往往還停留在“政府干預、行政驅動、盲目開展”的層面上,存在大量低效合作、僵尸合作。

(二)校企合作法律法規缺失,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動力不足

法規政策提供了事物存在和運動的合理性的保障,也是職業教育發展最為重要的法理依據。從世界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來看,德國“雙元制”之所以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德國完備的職業教育法規政策體系。自上世紀50年代至今,德國已經頒布了10多項宏觀的職業教育政策與法規,其中1969年聯邦德國頒布職業教育基本法《職業教育法》和1981年聯邦德國頒布職業教育的配套文件《職業教育促進法》,正是德國職業教育在法律層面的規范化[1]。同時,為了保障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德國各個州又頒布了《州學校法》、聯邦經濟與勞工部會簽教育與研究部頒布了《職業教育條例》以及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指導文件《學??蚣芙虒W計劃》等。目前我國只有《職業教育法》,但該法也僅屬于《教育法》框架下的子法,而非本法。隨后頒布的《關于實施職業教育法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等文件也沒有明確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地位、內容、屬性等。僅僅是在政策文件層面對校企合作的作用等作了框架式規定,同時對于校企合作各方的權利、責任和義務等規定比較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同時,對于中等職業教育的特殊性、獨立性、地域性等屬性考慮不足,導致地方性職業教育法規缺位、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動力不足?!笆濉逼陂g,各省市陸續出臺校企合作法規和條例,有效促進了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開展[2]。但是,有關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主體地位的法律保障、企業自主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教育的法律動力等問題還有待加強,亟需從法律、法規等政策層面加以確定。

(三)校企合作層次較低,過度依賴企業人力資源需求

校企合作的內容決定了校企合作的層次,而合作層次又決定了合作的質量。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特征,也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途徑。無論是中等職業教育,還是高等職業教育,都是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對于職業教育來說,就業導向這一培養目標是顯性存在的[3]。相對于高等職業教育來說,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在學制層次、生源質量、辦學實力等硬件方面均處于劣勢地位,因此,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有些中職學校在功利主義的驅使下,扭曲了“就業為導向”的精神內核,錯誤地認為就業就是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目的。為了就業而開展校企合作,在這一意識挾裹下的校企合作,其精神意圖往往走向“唯就業論英雄”的思維極端。例如,從中職學校校企合作重要的形式—冠名班來看,其實質就是一種定向培養人才的就業模式,這種模式有利于學生的快速就業,但極易忽視校企合作內部結構的合理性發展。同時,這種校企合作模式過度依賴企業人力資源的需求,受企業規模和效益等外部因素影響較大,另外還存在著人才培養過度按照特定企業生產標準化進行培養,無疑是將學生的能力結構和考核標準固定化。而理想狀態下的校企合作不僅僅是為了學生就業,更需要強調中職學校內生性的合作需求,諸如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建設、實訓教學建設等方面,在校企雙方達成一定的利益契約背景下,通過一定的合作載體、方法和平臺,實現雙方長期穩定的人、財、物、技術、經驗等因素的優化組合[4]。

(四)校企合作運行低效,校企雙方缺乏內生性的契合點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根本屬性,也是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癥結。雖然我國中職學校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從整體來看還是低效的合作。有學者運用“兩模塊五維度”的評價模型開展評估,發現廣西中職示范特色學校在校企合作實踐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包括政策導向普遍存在,向度的內涵難以深化;校企合作項目較多,合作質量無法保障;短期合作普遍存在,合作的持續動力不足;校企合作側重“廣泛”覆蓋,忽視“專一”性延伸;校企合作成效有限,低效合作“居高不下”等[5]。這些問題的產生往往是由于校企雙方缺乏內生性的合作契合點,導致低效的校企合作實踐長期存在。校企合作是學校與企業的一種特殊的利益契約,屬于國際上通稱的合作教育[6]。從企業角度來看,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的數量和質量、獲取更多教育資源和經濟利益;從中職學校的角度出發,引入企業最前沿的技術技能、管理經驗、技藝工匠等,以便改革學?,F有的專業、課程、教材、實訓等,同時也依托企業對于人力資源的需求,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避免校企合作運行低效的根本點在于找準雙方合作內生性的契合點,激發校企雙方合作的意愿和積極性,切勿為了合作而合作。

二、廣西中職示范特色校校企合作的建設框架

廣西中職示范校在校企合作探索中所遇到的問題涉及到國家法規層面、行政機關政策層面以及中職學校、企業的意識操作等層面,如何運用現有的教育資源解決好這些問題便成為廣西中職示范特色校校企合作的關鍵環節。廣西職業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以教研為抓手構建了廣西中職示范校校企合作的建設框架,并且在歷經10年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中不斷完善,對于中職學校校企合作具有獨特的指導作用。其建設框架主要包括頂層設計、主體架構、建設手段、運行模式、評價體系等方面。

(一)頂層設計

根據廣西中職示范特色校建設的實際情況以及教研抓手的內部結構,研究中心提出了“四教一體”教研模式,具體包括以“教改立項”“教研指導”“教師培訓”“教學競賽”四個部分為核心的一體化教研模式。其中,“教改立項”就是通過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為抓手,以建設一批精品專業和精品課程等為載體,引導全區教育教學改革,提升中職示范特色校辦學質量?!敖萄兄笇А笔侵竿ㄟ^研究中心組建多學科背景的專家庫,全程式、跟蹤式地指導教研項目,并且凝練成為推廣性強的教學成果,發揮教研成果的輻射功能?!敖處熍嘤枴笔情_展教師定制化培訓,以提升師資隊伍教育教學能力?!敖虒W競賽”則是以“以賽促教、以賽促訓、以賽促改”為宗旨,運用培訓、指導、服務等教研手段,提升教師的教學競賽能力,以服務于教育教學。

(二)主體架構

主體架構主要解決“參與主體是誰”以及“各主體的功能是什么”的問題。廣西中職示范特色校建設項目屬于政府性的戰略規劃行為,《廣西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就明確指出,壯大優質職業教育資源……組織實施職業教育示范特色學校建設項目,重點建設一批示范特色職業院校,加強學?;A能力建設,推進辦學機制改革創新,全面提高辦學質量[7]。并且在頒布實施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5-2020年)》等文件中多次提及建設中職示范特色校的重要性。同時,為了推進項目建設,在頂層設計中構建了“政-研-校-企”四位一體的主體架構,即政府為主導、研究機構為主體助推單位、中職學校為主體實施單位、企業為主體參與單位。其中,政府為主導的功能集中在校企合作政策制度的頒布、宏觀指導。研究機構主要是指研究中心,是校企合作主要的主體助推單位,其功能集中在項目實施的頂層設計以及微觀指導,其職能表現為“研究、咨詢、指導、培訓、服務”等方面。中職示范特色學校為主體實施單位,負責校企合作的具體實施。企業為主體參與單位,主要是與中職學校開展專業內涵建設、課程體系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社會服務體系構建、信息化建設、雙師型教師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促進中職學校示范特色發展,實現校企合作的可持續發展。

(三)建設手段

建設手段主要解決“用什么方法”的問題。廣西中職示范特色校建設是由上而下的建設順序,在主體架構中各構成主體在項目運行中所處的地位、角色各異,所以在項目建設期間所產生的功能也不一樣。其中研究機構、中職示范特色校、企業三者處于項目建設的主體地位,研究機構作為項目建設的助推者,其助推手段是“教研抓手”。特別是對于涉及到校企合作的問題,以教研為抓手是研究機構的使命所在,同時也是校企合作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第一,教研為抓手是研究機構微觀指導最優化的選擇,是項目建設的充分條件。研究中心是廣西教育廳設置的省級教研機構,是以研究廣西職業教育的教育教學問題為使命、解決職業教育重大問題和決策的研究機構。其中校企合作是主要的研究范疇之一,教研是該中心核心的業務范圍之一,對于開展校企合作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具有學術理論上的優勢。第二,教研為抓手是以教育教學問題為導向,發揮研究中心的學術理論研究優勢、依托中職示范特色校的辦學優勢、借助企業社會資源豐富的優勢,將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中心主張中職示范特色校擔任校企合作實踐研究的主陣地,在研究機構的微觀指導下,自我構建研究型團隊,提升問題式研究的能力,更有助于解決校企合作中出現的問題,是項目建設的充分必要條件。

(四)運行模式

運行模式主要解決“教研抓手如何實施”的問題。在主體架構的基礎上,研究機構、中職示范特色校、企業三方為建設主體單位,其運行模式是以中職學校校企合作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和急需解決的問題為導向,發揮研究機構教研的功能和作用,助推中職校的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其中研究中心以研究者的視角將中職學校所產生的問題作為課題,組織開展校企合作理論研究,并通過業務不定期咨詢、業務全程指導、有針對性的定制化培訓以及相關教育教學服務等教研手段,對校企合作中產生的問題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以提升中職學校示范性與特色性,同時也引導企業積極參與中職學校的專業、課程、教學、師資、實訓等環節的建設,為中職學校校企合作提供實質性的社會資源。

(五)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主要是解決“教研抓手效果”的問題。為了評價以教研為抓手助推廣西示范特色校校企合作建設項目的成效,本研究對中職示范特色校8年的建設進行跟蹤式的數據采集,構建了校企合作“兩模塊五維度”模型。該模型分為向度、量度、持續度、深度、有效度等5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指標、39個三級指標[8]。如圖1所示。

該模型系統地對中職示范特色校建設期間校企合作項目的政策導向、合作數量、合作持續時間、合作深入程度、合作的有效性等幾個方面進行全面的評價,既為中職示范特色校校企合作建設作系統的過程性評價,同時研究機構根據采集到的評價數據,對校企合作的情況作全局性的掌握,為中職學校開展進一步的校企合作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和調試策略。

三、以教研為抓手助推廣西中職示范特色校校企合作路徑

研究中心以頂層設計為框架、以主體架構為治理體系、以建設手段為抓手、以運行模式為路徑、以評價體系為保障,著力凸顯研究中心的教研優勢和特色,在示范特色校校企合作的建設框架下,以教研為抓手貫穿于中職示范特色校校企合作的全過程建設之中,針對校企合作所出現的癥結架構了具體的、可操作的實施路徑。

(一)以教研為校企合作“理論—實踐”轉化的抓手,助推廣西中職示范校實踐探索

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轉化是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不斷前進和發展的定式,也是實踐探索必需的方法論基礎。由于中職學校缺乏優勢明顯的理論研究團隊,其教研能力偏弱,無法對校企合作中產生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剖析和解決。在廣西中職示范校校企合作的建設框架中,以研究中心為核心的頂層設計的框架中,構建了“政-研-校-企”四位一體的主體架構,其中研究機構是連接政府與校企之間的橋梁,在信息傳遞中不僅僅起到政策文件解讀、落實的功能,同時還承擔著理論研究的職能,特別是針對廣西中職學校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難點開展理論層面的研究。一方面,加強應用型的理論研究,著力解決校企合作中的現實問題。研究中心以教研為抓手,側重以現實問題為邏輯出發點,以問題為導向開展理論研究?;趶膯栴}中來到問題中去的理論研究思路,通過組建專家組、確定研究課題、提出整改方案、加強實踐驗證等環節加強理論研究與實踐環節的適配性,實現了理論研究向實踐整改的轉化。另一方面,以教研為抓手,著力做好研究成果的全程式、立體化、多維度的輻射。研究中心在中職示范特色校建設的頂層設計中構建了“一個中心兩個主體六種方式”的推廣機制,通過成果發表、案例報告、專題交流、考察指導、發展簡報、互訪交流等形式實現理論成果的輻射,助推廣西中職示范校教研成果的落地、推廣和輻射。從2008年至今,研究中心以教研為校企合作“理論—實踐”轉化的抓手,共指導示范特色校申報有關校企合作的研究項目539項,這些項目都是根據學校辦學過程中涉及到校企合作的疑難問題,具有極強的針對性、適配性和前瞻性研究導向。同時,研究中心通過建立現代職業教育專家庫,積極開展咨詢、講座、指導等教研活動,加強對研究項目的全程跟蹤診斷,及時解決中職示范特色校校企合作中的問題和困難,有效地助推了廣西中職示范特色校校企合作的可持續發展。

(二)以教研為校企合作“?!蟆敝黧w共建的抓手,加強校企合作的內生性動力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核心動力,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普遍面臨著“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發展窘境,表現為學校方面積極,企業卻應付了事。因此,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客體參與的層面,而應該作為主體參與者參與其中;不能僅僅在外在利益化驅動下參與其中,而應該是內生性驅動的參與合作?,F存中職校企合作的癥結就在于校企雙方合作利益切合點不對稱、合作內驅動力不足,同時加之現存的校企合作法規、條例對于企業的合法利益也沒有相關的保障。如何激發企業主體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便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中職示范特色校校企合作建設過程中,研究中心以教研為校企合作的抓手,積極開展縱向多層次合作機制,在現有法律和政策的框架下,激發了企業參與中職學校辦學的積極性。一方面,以教研為抓手,明確了教研的主體實施者地位、角色和職能,并以教研課題和項目作為合作的載體,搭建校企合作的平臺,使研、校、企三方在同一平臺上實施合作,項目成果實施共育、共研、共享,這樣的合作方式不僅學校受益,企業也會享受到項目的研究成果,無疑可以促進校企雙方合作的內生性合作動力。另一方面,以教研為抓手,構建校企雙主體共建軟性合作網絡。相對于校企合作設備等合作項目之外,校企之間在專業、課程、教學、師資、實訓、信息化、社會服務等內容的合作均屬于軟性合作。研究中心以教研為抓手,以具體的項目為載體,找準校企合作的結合點,著力提升中職示范特色校的軟實力,實現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同時,學校作為合作單位為企業提供了可拓展性的教育資源,為企業提供了在職人員培訓、后備技能人才培養以及技術研發平臺,這些也是企業內在所需要的。例如,廣西石化高級技工學校通過以教研為抓手,根據廣西工業重點千億元石油化工產業發展情況為建設基礎,通過校企合作下的“模擬煉油廠”示范特色校建設項目,準確把握校企雙方主體建構的內驅動力,改善了學校專業實訓室和專業辦學條件,無縫對接企業生產崗位,為校企雙方技工培養、職工培訓、技能競賽、技術服務等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實訓平臺。同時,項目的開展也促進了教師能力的提升以及辦學質量的提高,服務石油化工產業發展的能力顯著提升[9]。

(三)以教研為校企合作“淺—深”轉型的抓手,提升深度合作的層次

校企合作的深度與質量是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與保障,直接關乎學生就業與產業發展等國計民生問題。但由于諸多原因,我國實然狀態的校企合作仍處于初級階段,并已成為制約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10]。廣西中職示范特色校校企合作的實然狀態與國內校企合作的狀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校企合作的深度與質量具有一定層級和進階的關系,從層級來說,深度是質量的前提條件和邏輯起點;從進階角度來看,質量是深度的邏輯歸屬。因此,傳統的校企合作往往停留在淺層級的合作實然狀態,與應然狀態的差距結癥在于合作是否是深層次的,而深層次合作要在數量、時間、質量、效果等維度上實現立體化的構建。在廣西示范特色校建設期間,研究中心、中職示范特色校和企業三方聯手以教研為抓手,以校企合作的問題為導向,特別是將專業和課程建設放在校企合作建設的首位,著力將校企合作的質量提升作為問題的核心關鍵點,通過多主體介入、理論研究實踐探索、多元路徑跟蹤診改等手段,提升了專業課程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實現校企合作由“淺”至“深”的轉型。例如,橫縣職業教育中心以教研為抓手,在示范特色校建設期間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建成了一個集種植、生產、加工、交易、文化傳播和品牌建設于一體的茉莉花茶生產與加工實訓基地,建立了有機茉莉花種植實驗基地及茉莉花標準化加工實訓室,構建了基于工作過程的市場營銷實訓和電子商務綜合實訓“雙平臺”,進一步充實了專業辦學條件。同時,通過教研項目《茶葉生產與加工專業品牌課程與教學資源庫建設》《〈茉莉花手工藝制品〉特色課程建設》《校企合作、保護與發展傳統手工制作茉莉花茶技藝的實踐探索》等著力通過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構建了“教、學、做、評”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施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及教學評價改革,建設了一支專兼結合的專業師資團隊,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創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的建設,推動了以區域特色產業為目標的全產業鏈典型人才的培養[11]。

(四)以教研為校企利益“失—得”契合的抓手,尋求多主體內生性訴求

校企合作主體的邏輯起點有所不同,企業遵循經濟學的理性人假設原理,將對經濟利益的獲取奉為合作的標尺,而中職學校則謀取合作中辦學質量的提升,特別是企業的技術、文化、思維、管理等都是學校所必需的教育資源。我國職業教育數十年的發展經驗表明:校企合作中雙方的利益是合作的基石和價值取向。在廣西中職示范特色建設期間,中職學校以教研為抓手,對校企合作中出現的校企雙方低效合作、無效合作等開展深入的調研和剖析,并通過人類學研究、調查研究等方法,著力挖掘校企雙方內在合作結構中的影響因素,找尋利益結合點、滿足校企雙方內在的合作需求,以此提升校企合作的有效性?;诖?,以教研為抓手的著力點就是要將校企雙方框架式的合作變為富有雙方利益結合點的實質性合作;將外部驅動下的“被合作”角色轉變為內部發展驅動下的“求合作”角色,激發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南寧市第四職業技術學校以教研為抓手,校企為辦學主體,構建了“工學結合、職業導向”人才培養模式及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實施了以適應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改革,并利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實境模擬體驗中心”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為載體,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為社會輸送學歷教育高技能人才,開展在職人員培訓與鑒定,與企業合作培養專業人才,依托中心進行城市軌道交通知識科普推廣,為市民開設知識講座,為兄弟院校提供師資培訓[12]。

參 考 文 獻

[1]姜大源.當代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趨勢研究[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302.

[2]于志晶,劉海,等.“十二五”以來我國職業教育重大政策舉措評估報告[J].職業技術教育,2017(12):10-32.

[3]姜大源.職業教育要義[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42

[4][5][8]王屹,方緒軍.“兩模塊五維度”:廣西中職示范特色校校企合作探索[J].職教論壇,2016(36):15.18-19.18.

[6]余祖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機制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4):3-11.

[7]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1.

[9][11][12]王屹,李春春.廣西中等職業教育示范特色學校建設的實踐探索[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77.285.157-164.

[10]王為民,俞啟定.校企合作“壁爐現象”探究:馬克思主義企業理論的視角[J].教育研究,2014(7):54-62.

Challenge, Framework and Path: Promotion to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Guangxi Secondary Demonst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Vocational Schools through Teaching Research

Wang Yi, Fang Xujun

Key words Guangxi; Secondary Demonst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Vocational School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eaching research; gripper

Author Wang Yi, professor of Guangxi Research Center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Nanning 530001); Fang Xujun, lecturer of Guangxi Research Center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東北現代文化地域文化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包裝設計在產品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如何在現代的包裝設計環節與民族地域文化進行有效的融合,是一個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本文介紹了民族文化與地域文化的定義以及與包裝設計的關系,然后對現代包裝設計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研究民族地域文化對現代包裝設計的影響作用。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民族地域文化的分析進行其在現代包裝設計的應用研究,為以后的包裝設計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民族 地域文化 包裝設計 應用

引言

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文化與消費觀念的不斷進步,而隨之改變的是對產品的審美特性與產品效益觀點的變化。為了實現企業的最大效益,必須進行產品的審美性與當地的風俗文化聯系的包裝設計,其在企業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產品包裝設計也伴隨著文化與經濟的進步而不斷進行革新,但是設計環節必須將民族地域文化與現代包裝設計相互融合,形成具有與當地民族文化相適應的產品,這樣才能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

一 民族地域文化與包裝設計

1 民族地域文化

民族文化是指各個民族在發展過程形成本民族特有的物質與精神內涵,具有很強的民族性特點。在其歷史的發展進程中受到自然條件與社會條件的共同作用形成具有本民族特有的價值理念與審美觀念。

地域文化指的是長時間內在一定區域內形成的特定的社會風俗、生活習慣、文化形態等,具有明顯的地域性與獨特性的特點,其中我國的地域文化伴隨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地域文化與自然、人文、社會環境進行相互聯系與關聯,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吸取當地本民族的多種風格與文化內容形成獨特的地域文化。

2 現代包裝設計內涵與不足

包裝設計隨著時代的發展,具有新的時代內涵?,F代包裝設計指的是根據產品特定的形態以及流通目的,通過構思將包裝技術與藝術審美觀進行有效的結合,實現對商品的安全流通與銷售便利的目的,是為產品服務來進行的設計?,F代包裝設計是一個綜合的學科,囊括了生活觀念、創意與藝術等內容,并且將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F代的包裝設計與文化的相結合,對社會文化進行豐富,實現良好的社會新氣象,滿足人們對物質生活與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作為文化信息載體的包裝設計,表現的主要方面為人們的生活觀念、消費觀念、審美觀念等?,F代的包裝設計不斷吸取新的時代文化內涵,并使用新時代潮流的發展,通過現代設計的方式,采用鮮明的文化元素,從當地區域的地域文化出發設計出具有時代特點與鮮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產品?,F代包裝設計的主要特征具有文化、互動、綠色、人性化特征等,其中在產品的包裝設計中具有民族地域性的文化特征在企業的發展中至關重要。

但是在我國的包裝設計環節,往往不重視文化的重要性,大部分還是進行照搬的方式,沒有根據特有的地點、時間、民族特色等進行有效的結合,造成消費者的視覺疲勞與心理反感,我國的現代包裝設計存在的問題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在包裝設計環節,不能有效的與市場進行結合,設計定位不準確,市場意識性不強,使得包裝設計在企業中發揮不出很好的作用。

(2)包裝設計中進行大量的過度設計,使得消費者的承擔費用增加,造成大量的浪費。

(3)沒有一個設計機制,往往通過模仿的方式進行包裝設計,使得自身的品牌能力不足,技術專利性不強。

(4)包裝設計中與當地的文化結合度不高,大部分還是根據地點共性進行文化元素的設計,將諸多文化元素進行混雜,與當地的文化相偏離,造成視覺感官不足與破壞。

在包裝的設計過程中,不能只依靠包裝的感官設計來使得產品占據市場,必須設計出一種與當地文化適應的產品包裝,使得消費者對產品思想上產生美感。

3 民族地域文化對現代包裝設計影響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文化的進步,對整個包裝設計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不僅包含了設計理念,而且對生活觀點、審美觀念、民族觀念等一些精神因素產生重要的影響。包裝設計出的產品根據不同的民族、地區以及文化特點形成不同的設計風格,其都體現出本國、本民族在特定時期內的不同文化內涵。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商品的更新速度日新月異,現在的包裝設計僅采用單純的包裝設計已經不適合當前經濟的發展,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要。在包裝設計的環節中,運用現代的設計理念以及科學技術,將民族地域文化引入到設計的環節中,對產品的銷售以及文化底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響,

中華民族經歷了長達五千年的發展,形成自身獨有的民族文化與審美觀,在包裝的設計中不斷地汲取傳統的民族特色形成不同形式的藝術風格。通過把民族文化與時代性進行有機結合,有利于中國民族元素的再次創新與不斷發展。在我國的包裝設計中包含著現代設計與民族文化相結合的例子。例如,老字號的板城燒鍋,其包裝的設計就很具有特點,設計大方、美觀,很具有藝術美學欣賞性,圖片優雅,文字秀氣,其掛穗采用中國紅的形式,具有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內涵與精髓。

同時無論在何地都是在一定的地域內進行的,在不同的地域環境中在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影響下形成特有的地域文化,包裝設計中需要進行地域性文化的吸收,只有這樣才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與文化效益。在包裝設計的過程中,針對民族地域的文化特點以及內涵,設計中必須充分考慮其對包裝設計的影響,把握包裝設計的文化內涵與地域信息,實現產品效益的最高。

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地域文化中的文字、色彩、風俗、材料等方面進行考慮,巧妙的運用在特定地區的包裝設計中,符合該地區的地域風俗文化,對企業在當地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個地區的文化發展水平的典型代表是包裝設計的水準,地區性的包裝設計與文化風俗以及時尚有機結合后,形成很好的社會效應與經濟效應。例如,在玉堂醬園包裝設計中,根據玉堂醬園處于的地理位置以及文化背景,設計的包裝作品,可以明顯感受到儒家文化的思想與精神,將儒家的思想融入到作品的欣賞過程,使得人們在欣賞作品時可以產生強烈的思想共鳴。其色彩的選用也體現了當地地區的文化特色。整個作品設計采用黃色為主要基調,代表著豐收的含義,并穿插著中國的幸運色紅色作為作品畫龍點睛之筆。整個包裝作品簡單樸素,具有很強的親和力,有效地結合了地域文化,對包裝的設計起著重要的作用。

包裝設計與民族地域文化相結合的方式,可以認為是將文化中的元素例如圖案、文字、色彩等進行設計。包裝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的考慮適用性與藝術觀賞性,提高產品的知名度與地域文化的傳播度,滿足當地產品設計的需求。

二 民族地域文化在現代包裝設計的應用

民族地域文化是記載著整個地區發展過程中人文、思想、風俗等內容,是整個發展過程的文化的載體。在現代的包裝設計中,要充分的利用民族地域文化的相關有力元素,進行產品的包裝設計,并隨著時代發展的不斷改革,汲取國內外先進的設計理念,結合當地風俗文化,提升產品的文化內涵與經濟效益。

1 色彩的民族地域文化在現代包裝設計的應用

在不同的區域中,各個地區色彩的喜歡程度不同,色彩的選擇對包裝設計具有重要的影響。包裝的色彩根據人們視覺的反映情況可以分為單純、浪漫、實用等,色彩在產品中不僅能夠襯托出產品的美觀性,而且能得到大量銷售。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與內涵可以通過色彩的方式進行辨識,將民族地域文化中的色彩元素很好地應用在包裝設計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產品的包裝設計中,每一類產品都具有自身的色彩屬性,通過一類的產品會具有不同的色彩形式,這些色彩放在不同的區域內,根據地域文化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情感,因此對地域文化中不同的色彩感情傾向進行考慮是必要的。在包裝設計環節選擇合適的地域文化色彩可以將當地的色彩感情傾向以及感情表示出來,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點。例如,在不同品牌酒的包裝設計,不同的色彩選擇代表著酒的質量、種類等酒的特性,消費者選擇過程中通過色彩可以來判斷酒的類型、質量等相關信息。通過民族地域文化的色彩在現代包裝設計的應用,可以有效地顯示出產品的屬性及其檔次水平,提高消費者對其審美觀賞性及其可分辨性。

2 民族地域文化的圖形在現代包裝設計的應用

現代包裝設計采用圖形方式,可以直觀地顯示產品的特性,具有很強的可視化性與可了解性,表達了產品的屬性具有很好的作用。在民族地域文化中,形成特定圖畫,是對該地域文化的一種凝結,具有對感情與地域極強的視覺化表現特點。

地域文化下的圖形元素通過將圖形與抽象畫圖形兩種方法應用在現代包裝設計過程中,可以通過地域性的圖形有效的對產品進行識別以及對當地的文化風俗了解,具有很強的地方適用性與民族性。例如,在古越龍山的包裝設計中,采用當地的韶山石窗應用在其包裝設計中,有效地結合了韶山的地域文化,具有很好的欣賞性與價值性。

3 民族地域文化的文字在現代包裝設計的應用

文字在包裝設計的運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產品的文化與商業家價值,并傳遞著商品的信息,是包裝設計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地域因素。它與圖形進行相互結合,能夠更清晰地表達產品的屬性信息。根據民族地域文化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文字書寫方式,設計出具有地域性的包裝設計產品。文字根據地理位置、文化背景以及年代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書寫風格,根據地域文化的特點,選擇出合適的書寫格式,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西藏地區,可以采用藏文與漢文結合的方式進行設計,并穿插著當代佛經的圖形方式,形成西藏自治區自身獨有的文化素質以及包裝設計特性,對當地文化與文字信息進行融合設計,這在當地的包裝設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4 民族地域文化的材料在現代包裝設計的應用

包裝材料的選擇在現代包裝設計中是必不可少的,材料選擇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產品的經濟性能與文化內涵。因為地域環境的不同,會形成不同的物產。包裝材料選擇中,不同的材料特性會給予消費者不同的感官美感。材料的選擇符合現代包裝的質感美、神韻美、自然美等,適應本地區的審美感覺。在現代包裝設計環節,重視當地材料的價值,選擇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材料,不僅可以實現很好的經濟效益,而且還可以向外界傳遞當地的文化,在現代包裝設計應用中也是相當重要的環節之一。

5 民族地域文化的造型設計在現代包裝設計的應用

一個地區的造型設計體現了當地的文化內涵以及設計理念,中國傳統造型追求的目標是一種中國文化特征與審美觀來決定的。一個地區的造型方案,體現了該地區民族地域文化的特點,是地域文化的有效載體,承載著某類文化寓意及其感情內涵。在現代包裝設計中,不斷地進行與當地民族地域文化造型之間進行融合、比對,吸取對方的思想與文化內涵,實現二次開發與設計。

結語

現代的包裝設計對產品的審美性以及經濟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將現代的包裝設計與彌足地域文化進行有效地結合,對提高產品的效益與美學感官性相當重要。民族地域文化對現代包裝設計環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產品的效益以及文化發展是必須考慮的內容。通過民族地域文化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實現了現代包裝設計良好的社會效益與文化效益,促進整個包裝設計不斷向前發展,為現代包裝設計在以后的發展過程提供了很好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周潔:《傳統元素在中國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2] 彭雅莉:《基于地域文化的湛江旅游產品包裝設計》,《包裝世界》,2012年第4期。

[3] 王銳:《民族地域文化對現代包裝設計的影響》,《民族藝術研究》,2010年第3期。

[4] 張杰、張偉:《地域文化對現代包裝藝術設計的影響》,《中國美術館》,2008年第2期。

[5] 彭琳、傅珊珊:《中國民間美術與現代包裝設計結合性傳播模式研究》,《中國-東盟博覽》,2012年第7期。

[6] 孫宇欣:《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民俗風探覓》,《包裝工程》,2011年第18期。

[7] 曾潤:《地域文化在益陽土特產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美術大觀》,2011年6月。

[8] 段陽:《包裝設計中的傳統文化應用研究》,江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作者簡介:馮俊,女,1977—,河南南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廣告設計、視覺傳達藝術,工作單位:南陽師范學院。

東北現代文化地域文化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高校在地域文化研究與社會參與中具有很大的潛力,在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事業中,能夠以自身的信息、科研、教育等優勢,推動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的開展。本文主要從高校人文教育優勢的發揮,區域文化引領功能的實現,科研教育優勢的彰顯三個層面探討齊齊哈爾金長城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

[關鍵詞]金長城;文化引領;高校

金長城是中國長城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然金長城的修建源于戰爭的需要,是一種軍事防御工程,但近代以來,金長城的軍事防御作用已經消失,金長城的文化、歷史研究、地理生態及其經濟價值正在與日俱增的凸顯。自從2001年金長城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來,齊齊哈爾市有關部門在搶救、保護和開發金長城文化資源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金長城文化資源目前的現狀還是令人擔憂的,金長城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工作更是任重而道遠的?,F就高校文化引領作用角度談一下對齊齊哈爾金長城文化資源的保護及開發的看法。

一、發揮地方高校人文教育優勢,探討金長城文化研究思路

高校作為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集結地,在文化研究與社會參與中具有很大的潛力,在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事業中,能夠以自身的信息、科研、教育等優勢,推動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的開展,這已經得到了國內教育界的認同,各高校也紛紛加入地域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序列當中。就黑龍江省地方高校而言,哈爾濱師范大學的金源文化研究、牡丹江師范學院的渤海文化研究、佳木斯大學的赫哲文化研究,黑河學院的界江文化研究都在國內學術界聲名顯赫,具有很大的學術影響力。作為地方高校的齊齊哈爾大學也具有這樣的學術自覺,把金長城文化為代表的齊齊哈爾地域歷史文化研究納入學校的發展規劃中。2009年齊齊哈爾大學率先開啟了“黑龍江省西部地區文化傳承與發展產學研基地”校地合作建設,2010年11月,簽署《齊齊哈爾市政府—齊齊哈爾大學文化傳承與發展產學研合作框架協議》等5項合作協議,在傳承、發展、引領區域文化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目前,校地合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高校文化引領作用在邊疆文化、區域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得到了有力彰顯。

但是關于高校如何真正有效的參與地域文化遺產保護?應該怎么去保護?由高校的那個群體去參與保護?還存在一些爭論,國內的研究成果主要側重于從高校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教育、科研優勢發揮、學科體系構建、人才培養培訓、高校文化教育傳承等角度開展研究,這些研究成果把高校如何參與地域文化遺產保護問題闡述研究的非常深入,透徹。但這些研究的側重點主要強調高校及其文化的作用和功能,片面夸大了高校的文化作用,某種程度上自覺不自覺的把一些地域文化,地方文化視為一種瀕臨滅絕、傳承困難的弱勢文化,高校參與地域文化遺產保護是“扶貧”,而沒有把這些地域文化置于同等地位。

所以結合這一現實,在金長城文化遺產保護問題上,地方高校要積極探討扎實、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地方高校的優勢與金長城文化的資源作為兩個獨立主體,把雙方置于平等的、對稱的地位,以文化作為兩者的連接點,開展兩者的雙向互動研究,運用歷史學、社會學、民族學和文化學等學科的理論及方法,開展地方高校與金長城文化發展上的相互交換和合作研究,探討地方與金長城文化的雙向互動,互利共贏,開展相關文化研究,從高校課程體系的構建、從高??蒲辛α康恼?、從高校校地合作途徑的拓展、從高校師資力量的培養,從金長城文化與校園文化的結合,從高校開展專業教育實踐教育,以及原生地保護等角度開展金長城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探討和研究,是一個特別需要關注的問題。

二、發揮地方高校區域文化引領功能,創新金長城文化保護途徑

金長城文化資源的保護是一項巨大而艱巨的系統工程。不是一個單位一個部門能夠獨立承擔的,需要發揮地方政府、學術機構、地方高校、文博機構、新聞媒體等的綜合合力。其中高校作為文化遺產的重要傳承基地,具有得天獨厚的教育教學資源和教育傳播優勢,能夠在金長城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發揮其教育功能、宣傳功能和引領功能。

(一)強化師資力量,構建學科體系

由于一些高校特別是師范院校教書育人是其首要功能,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高校的文化引領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一些高校沒有重視地方歷史文化教育,沒有學科專業作為支撐,專門從事地方文化教學科研的專業教師數量不多,缺乏系統的專業訓練,而且科研方向比較多元零散,沒有形成科研合力,對地方歷史文化的研究理論成果較多,指導現實的成果較少,不能對相關職能部門提供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從理論成果向實際應用的轉化缺乏媒介。為此,必須從強化師資力量,構建學科體系角度,開展高校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教育和科研。

一是為了使金長城文化保護工作高效有序,必須盡早建立必要的學術機構,形成相對固定的學術隊伍。研究任務相對集中的單位可以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其它研究單位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科建設,在相關學科的本??普n程中加入金長城文化遺產相關知識教育,并注意高校之間的互動和配合,如科研方向的選擇上,科研力量的整合上,科研項目的申報上,科研信息的收集上應加強各高校之間的橫向合作,以更廣闊的視角打造高校金長城文化保護、研究體系。

二是高校要建立從事金長城文化遺產教育和科研的師資隊伍。為避免科研方向分散,形成不了學術影響力,要充分運用學科交叉,可以從高校的歷史、美術、音樂、社會學、語言學等學科中挑選科研能力強、文化素質高、熱衷于從事地方歷史文化研究的教師,由幾個學?;蛞粋€學術團體組織起來,確立統一的科研方向,以各學科的理論為支撐,開展金長城文化研究。目前,齊齊哈爾大學的“嫩江流域歷史文化研究基地”被確立為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已經把金長城為代表的齊齊哈爾地方文化納入基地研究,組織科研力量,實現學科交叉,積極開展校地合作,開展相關研究。

三是高校有必要開設相關課程,強化黑龍江地方史教學。文化遺產進課堂、進教材、進校園是文化遺產保護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舉措,也是國外文化遺產保護的成功經驗。把金長城為代表的齊齊哈爾歷史文化資源納入到教育體系中,這無疑是對齊齊哈爾文化遺產最好的傳承和保護。把金長城文化遺產教育與大學的校園文化、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培養、文化活動、科學研究結合起來。利用專業課程,公選課程和平臺課程,并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相結合,大力開發和構建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有序、合理、科學的開展高校的文化遺產教育。

(二)運用校園文化,培育文化風尚

高校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在當今高校教育改革和學校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根植于大學,大學又地處一定的地域,地域文化精神已經內化為大學的精神品格。地域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需要高校的積極參與,高校文化建設又離不開地域文化的滋養。實施地方高校文化與黑龍江地域文化的雙向互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首先,通過校園文化活動,展示金長城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如,在高校各社團開展以金長城文化為主題的圖片展、征文活動、攝影作品比賽、書畫藝術交流,金長城文化資源保護設計大賽等,對廣大青年學生進行民族民間文化教育、鄉土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其次,通過校園文化藝術節、科技節和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等校園載體,鼓勵學生參與地域文化研究,開展科研實踐,開展文化遺產方面的文藝演出、專題報告、講座、比賽、設計、藝術展演、社會實踐等活動。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在濃厚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氛圍中得到良好的熏陶,調動大學生們身上潛藏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只要把它們激發出來,這批年輕人就會成為金長城或其他的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主力。

最后,正確引導學生創建文化遺產保護的社團組織,發揮社團的育人功能、服務功能、培養功能、示范功能,最大限度地將各種優秀的文化遺產融人到社團的各項活動之中。使校園文化活動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讓地域文化去豐富高校學生社團內容,促進社團的積極健康發展,使地域文化在校園里產生極強的影響力,進而成為高校學生活動的一個鮮明特色。

三、利用地方高??蒲薪逃齼瀯?,開展金長城文化保護研究

金長城文化資源的保護工作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這項保護工作和傳承發展離不開教育學術力量的帶動,需要更多社會力量的多方關注和共同參與。廣大高校應當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在地域文化的傳承中充分發揮科研教育優勢,推動金長城文化的保護與傳播。

(一)加強金長城文化研究的科研立項

要在國家和黑龍江省的人文社科規劃項目和自然科學基金軟科學立項中將金長城文化遺產的研究工作列入。其他行業系統的科研立項也應當對口資助與本行業相關的或本地區范圍內的文化遺產項目。爭取國家社科基金的支持,佳木斯、大慶、黑河等地的地方歷史文化都爭取到了國家社科基金的扶持和資助。齊齊哈爾市的地方歷史研究還沒有形成強大影響力,目前還沒有申請到國家社科基金的支持。

(二)建設高校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

以金長城文化遺址的普查、考察、參觀、研究為方式,建立相應的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讓大學生深入下去,走出去,讓他們走進文化遺產地進行田野考察。深人相關市縣區收集、整理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積極 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來,融入地域文化遺產的氛圍中,經受本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熏陶和影響,為金長城保護事業搭建人才培養基地和社會實踐平臺。

(三)舉辦金長城學術會議和講座

圍繞金長城文化遺產研究和保護的學術會議開的還不夠多,學術成果的層次還不夠高,參會人員還不夠多,應有計劃、有組織的籌辦此類會議和學術講座,這既是宣傳齊齊哈爾地域文化成果的契機,也是深入開展金長城文化研究的媒介,加強各高校溝通交流的平臺。

總之,金長城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傳承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地方高校應該主動擔起金長城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的義務,不遺余力地為金長城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地方經濟文化建設奉獻力量,同時,也不斷地在此過程中構建自己獨特的文化個性,彰顯地方高校的人文魅力。

〔責任編輯:張平凡〕

上一篇:食品工業產品質量檢測論文范文下一篇:考研失利畢業生就業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