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消防工程類論文范文

2023-09-23

消防工程類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工業工程是一門技術與管理的交叉學科,注重實踐是工業工程課程的重要特征,而知識創新直接關系到工業工程課程的教學質量。本文區別于傳統的正式知識交流,基于非正式的實踐社群知識交流,構建了“實踐社群-知識創新-教學質量”工業工程課程教學質量提升框架,具體從教師實踐社群、學生實踐社群和師生實踐社群三個維度來研究實踐社群,從知識擴散、知識重組和知識集聚三個視角分析知識創新,研究實踐社群對工業工程課程知識創新的促進作用,進而探索工業工程課程教學質量提升的基本路徑。

[關鍵詞] 實踐社群;工業工程課程;教學質量;知識創新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9015

工業工程是一門技術與管理融合的交叉學科,研究如何配置生產要素(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使生產力更高和運行更有效的系統。工業工程隨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豐富和發展,其課程體系的時代特征也更為明顯。工業工程學科的知識領域較為分散,如何提升工業工程課程教學質量,是很多高校面臨的難題。在工業工程課程體系建設中,知識的有效集成與創新是學科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問題。工業工程學科主要包括運籌學、人因工程(包括方法研究與時間研究)、生產與運作分析、工程管理(包括工程經濟)、制造與設施設計、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六大知識領域[1]。提升工業工程課程教學質量,需要強化工業工程學科知識的集成與創新,注重教師、學生工業工程教學知識的流動與集聚。而實踐社群能促進社群成員間知識的有效流動,增強知識管理能力,促進知識創新[2]?;诖?,本研究從實踐社群視角,關注工業工程學科知識創新,研究工業工程課程教學質量提升的路徑。

一、工業工程課程教學質量提升路徑模型

教學質量提升依賴于有效的教學知識流動,教學知識流動是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實驗、視頻等各種教學手段,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掌握知識并能運用到學習和工作中。教學知識流動涉及教師、學生、知識、情境、媒介等因素。其中,教師和學生是教學知識流動的主體,教學知識流動不僅包括師生間知識流動,也包括教師間、學生間的知識流動。師生間有效的知識流動是很多高校關注的焦點,很多學校也通過各種方法,如師生研討、實驗教學、輔導答疑等各種方法來強化師生間的知識流動。事實上,教師間知識流動與學生間知識流動也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另一方面,通過課程知識交流,實現教師、學生間的知識擴散、知識重組和知識集聚,推動了知識創新,有助于教學質量提升?;诖?,本研究構建了“實踐社群-知識創新-教學質量”工業工程課程教學質量提升模型,如圖1所示。

二、實踐社群

實踐社群,又稱實踐社區或實踐共同體,與傳統組織方式不同,它是一種非正式組織,實踐社群成員是自愿選擇加入,以專業技術或對一個主題的熱情為基礎,社群每位成員所具有的知識聚合在一起,融合成一個知識網絡,社群成員通過各種非正式方式交換工作經驗、技能和訣竅等[3]。在這種開放的氛圍下,促進社群成員間知識的有效流動,提升成員的知識水平,推動組織創新,達到構建學習型組織的目標。雖然不同的實踐社群在成員構成、時間框架、組織認同程度上有差別,但所有實踐社群都包括三個基本要素:定義一組問題的知識領域;關心該領域人的社群;社群中成員希望在該領域中取得進步的有效實踐活動[4]。

(一)教師實踐社群

現有高校招聘新教師,更多關注學歷、海外經歷、年齡、科研成果、職稱等,往往忽略企業實踐經驗。工業工程專業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許多課程如基礎工業工程、生產與運作管理、人因工程、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質量管理等均涉及大量企業實踐知識,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對工業工程課程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現有高校工業工程教師不少都缺乏企業實踐知識。如何豐富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是許多高校面臨的難題。構建工業工程教師實踐社群,大家聚集在一起,就共同關心的工業工程主題,分享知識和技能,并不斷進行知識創新。有企業工作經驗的教師作為知識發送者,可以將經驗、知識、技能與其他教師分享,共同探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并探索解決方法,其他缺乏實踐經驗的教師作為知識接受者,認真聆聽、吸收和消化知識與技能,并與自身理論知識結合,形成新的教學表現形式,以較低的成本實現知識傳遞與知識創新,并運用到工業工程教學中,實現學以致用,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二)學生實踐社群

工業工程課程授課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課程實訓等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認真理解、消化和吸收,將知識為自己所用。然而,學生學習過程中,由于工業工程各門課程難易程度存在差異,學生的基礎和理解能力也不相同,學生并不一定能全部領會教師講解、理解課程內容、熟悉實踐操作,在學習中會遇到各種難題。有些問題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分析及反思予以解決,然而也有不少問題需尋求其他幫助。同時,因學生知識的異質性,學生對工業工程課程的想法與學習困惑也不同,此時就需要一種能解決不同學生課程難題、集聚學生課程想法的平臺。而實踐社群恰好能充分發揮此作用,基于此構建學生實踐社群,學生可聚集在一起,對工業工程的難題和共同關心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既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也可積極回應其他社群成員的問題,通過知識溝通與分享,吸收其他成員知識并與自身知識重組和集聚,實現知識創新,促進工業工程知識的有效運用。

(三)師生實踐社群

師生間良好的知識互動與情感交流,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教師理論知識豐富,思考問題的立足點較高,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課程知識的關聯度與邏輯性,主要從課程體系出發進行系統地傳授知識。對學生而言,如未能經過系統的訓練,在學習中大多是零散地接受新知識,很少將知識融為一體,也難以從課程體系的整體性來理解和吸收知識,這對實踐性非常強的工業工程課程教學尤為突出。教師與學生知識技能與思考角度的差異,是教師與學生對知識理解不在一個“頻道”的主要原因。傳統的學校召開師生座談會、網上評教、對學生問卷調查等,因學生出于隱私、他人的看法、評獎評優等各種顧慮,很難全面、真實地反映教學中的問題,而構建師生實踐社群,能有效克服這個難題。教師與學生就關心的工業工程課程知識聚集在一起,展開交流與研討,在知識溝通中“微調頻道”實現“師生對焦”。學生可充分表達對工業工程課程的認識、學習中的課程疑惑、工業工程發展的想法、工業工程實踐運用的認知等,這些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真情流露很難通過其他正式的途徑獲得。同時,教師可以就學生對課程的問題給予認真解答,并在與學生知識交流中分享工業工程知識,對學生不正確的認識予以糾偏和引導,同時還可以對工業工程的發展進行共同暢想。

三、知識創新

知識創新是在現有知識資源的基礎上開發、導出和產生各類新知識的過程,如新的產品知識、新的業務知識、新的組織文化知識等。實現工業工程知識創新,是提升工業工程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而通過教師實踐社群、學生實踐社群和師生實踐社群的知識交流與共享,非常有利于工業工程教學的知識創新,進而推動工業工程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知識擴散

通過社群成員的知識交流,知識可以在社群內得到擴散和傳播,使原本僅是某個成員或少部分成員所具備的知識,上升為整個實踐社群所擁有的知識,這反映了社群知識的普及性。知識擴散雖然不能增加社群的新知識,但它保證了相容知識結構和文化背景成員之間的知識共享以及對實踐社群的認同感。知識經濟時代,工業工程課程知識越來越呈現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社群成員教師和學生只有必備一定的知識基礎,才能更好地學習和接受新知識。通過教師、學生知識擴散,能夠將原本僅是某個或某些教師、學生的知識傳播至整個教師、學生群體,并上升為整個實踐社群知識。知識擴散既反映了知識在社群的輻射范圍,也豐富了社群成員知識儲備,有助于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也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知識重組

知識重組是將知識組合對象按其屬性類別加以集中整序和組合的過程,將大量分散的、隨機的、無序狀態的特定知識,采用一定方式和原則進行整合、優化和重新組配,使之形成一套有序和便于有效利用的特定知識系統[5]。知識重組的過程是知識集中化、精煉化和整序化的過程[6]。在知識重組中,內容上的重組是知識重組的核心,不僅是對知識單元的有序化,而且還通過知識整序和加工,使得知識內部結構發生改變,并重新組合,產生大量的新知識。在教師實踐社群、學生實踐社群與師生實踐社群中,社群成員通過知識交流,接受、儲存、理解其他成員的知識,并將知識納入自身的知識體系。此時,這部分知識會與成員原有知識發生融合,自身知識與新吸收的知識實現知識重組,使社群成員知識結構得到優化并創造出新的知識。在工業工程教學中,教師間、學生間與師生間的有效知識重組,能拓展知識功能,挖掘知識的潛在價值,使分散的知識更加集中,加強知識的有機聯系,避免知識的散亂狀態,知識流得到優控,創造出新的知識,進而有助于工業工程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知識集聚

創新依賴于多方面的知識,知識的有效集聚對創新有著重要影響[7]。知識集聚并非簡單將知識匯聚在一起,它需要一定的臨近關系,或是地理空間上的臨近[8],或是社會關系上的臨近[9]。知識集聚主要表現在知識之間的互補性、利益相關、共同目標、知識載體之間結成的聯盟等。知識集聚有助于知識創新和經濟發展,能夠產生知識創造、傳播、交易和使用的規模經濟效應,同時形成知識和人才雙向增強的正反饋效應,能推動教學的創新活動與教學質量的提升。對于工業工程課程教學,由于教師實踐社群、學生實踐社群與師生實踐社群中教師成員、學生成員地理位置上較為臨近,成員之間溝通方便快捷,相互間關系的親密性也使交流溝通鮮有障礙。社群成員之間通過面對面溝通、圓桌會議、線上討論等形式,圍繞工業工程課程教學的某個主題聚集在一起,共同學習和相互交流,分享知識,形成課程教學問題解決方案和新的工業工程知識,實現知識集聚,進一步推動工業工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四、工業工程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路徑

(一)創建實踐社群,搭建課程知識流動平臺

高校應提高對實踐社群的認識,實踐社群是提升工業工程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平臺。創造實踐社群形成的條件,鼓勵教師、學生創建教師實踐社群、學生實踐社群和師生實踐社群,合理引導具有不同知識結構但有相近學科背景的成員加入實踐社群,并能根據實踐社群知識交流的進展,提出有意義的工業工程課程建設與教學研究的主題,推動實踐社群知識交流。同時也需注意,實踐社群知識交流主要是基于成員的自主參與,高校行政部門一般情況下不要干預實踐社群知識交流,讓社群成員在無外界干擾下,暢所欲言,充分交流知識,探討工業工程教學研究、課程建設、學科發展等問題,實現有效知識流動,推進工業工程教學質量提升。

(二)提高成員知識收發能力,營造交流氛圍

工業工程課程知識交流既需要社群成員較高的知識收發能力,也需要知識交流氛圍與渠道。實現工業工程課程知識交流,依賴社群成員準確地表達知識和深入理解別人傳授的知識,但并非所有教師和學生都具備較強的知識表達與知識吸收能力,高校應對社群成員教師和學生進行溝通技能的培訓,提供知識分析的工具,暢通知識流動的空間,培養社群成員教師和學生分析、消化和整合知識的能力。另外,高校應鼓勵社群成員根據研究與社會需要,反思工業工程課程教學,對工業工程教學改革提出建議,并包容社群成員教師和學生在教學研究中的小失誤,讓社群成員能愉悅并安心地進行知識交流,保持社群成員對知識交流的熱愛,實現工業工程課程實踐社群知識交流的可持續性。

(三)創設激勵機制,激發師生的交流熱情

多數工業工程教師同時承擔教學與科研工作,參與課程知識交流,有可能使教師在其他方面有所損失,比如在實踐社群工業工程課程知識交流中分配過多時間,則分配在科研工作的時間會縮短,對學術論文寫作與課題申報會產生一定影響。又如,若當天社群知識交流時間較長而錯過班車時間,教師需自己掏錢打車或坐公交回家。因此,高校應設計科學的激勵機制,一方面,對積極參加工業工程實踐社群課程知識交流的教師與學生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允許成員有部分自由活動時間,為知識交流提供一定的聚會場所和實驗室,允許成員在學習網站上建立知識交流園地等。另一方面,高校還應對知識交流表現優秀的教師實踐社群、學生實踐社群和師生實踐社群給予獎勵和表彰,對特別突出的教師和學生,可在全校進行經驗交流,激發社群成員進一步探索工業工程課程教學研究熱情,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孔繁森. 高等學校工業工程本科專業類課程體系模型框架[J]. 工業工程, 2016(6):131-137.

[2]Wenger E C, Snyder W M.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The organizational frontier[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0(1): 139-146.

[3]Wenger 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4]埃蒂納·溫格, 理查德·麥克德馬, 威廉姆 M. 施奈德. 實踐社團: 學習型組織知識管理指南[M].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3.

[5]徐樹棟. 知識創新與知識重組[J]. 情報雜志, 2002(6): 24-25.

[6]李克征. 圖書館知識重組技術方法[J]. 情報雜志, 2006(7): 51-53.

[7]Arvanitis S, Kubli U, Woerter M. University-industry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in Switzerland: What university scientists think about co-operation with private enterprises[J]. Research Policy, 2008(10): 1865-1883.

[8]Maskell P. Towards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geographical cluster[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2001(4): 921-943.

[9]Breschi S, Lissoni F.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local innovation systems: a critical survey[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2001(4): 975-1005

Research on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 of IndustrialEngineering Curriculum Based on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ZHU Xuechun

(School of Management,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212013, China

Key words: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eaching quality; knowledge innovation

(責任編輯:趙淑梅)

消防工程類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機械;工程實踐;教學;教學方法

目前我國的機械工程教育正向著復合型人才和工程應用能力培養的趨勢發展,學生不僅需要有堅實的理論方面的科學知識,同時需要工程方面的實踐訓練,強調理解知識、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獨立分析與解決工程實踐的能力。

一、構建完善的工程實踐教學體系

機械工程類專業主要培養的是工程技術人才以及技術人員,其培養的主體是大學本科生和大中專學生,經驗表明,培養一名合格的工程師、工程技術人員,要經歷工程科學知識的學習、工程實踐的訓練和工作實踐的鍛煉,學生畢業后,需要到企業工作幾年,取得實際經驗后才能成為現代高素質的技術人員。其中工程實踐的訓練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它能夠促進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培養實際動手能力,因此全面改革工程實踐教學,大力加強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力求突出專業特色,是工程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主要內容。

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應根據社會需求,從培養多類型、多規格的人才培養思想出發,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工程意識、工程實踐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出發,對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社會調查、畢業設計(論文)和課外科技活動等實踐性教學環節進行整體的、系統的優化設計,明確各工程實踐教學環節在總體培養目標中的作用。把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術知識與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通過教學、實踐等各個環節的共同作用,注重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并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向,逐步形成完善的、能夠體現基礎性、系統性、實踐性和現代性教學內容的工程實踐教學體系。

二、實施全方位的工程實踐活動

全面系統安排實踐性教學環節,就是在每個學期均安排有不同的實踐教學環節,保證工程實踐訓練不間斷。在實驗教學方面,減少驗證性實驗,更新實驗內容,有計劃地開設設計型、創新性等實驗項目,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開發他們的思維潛能;實習作為培養學生的實踐環節,是各院校的必修課,它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和對學生進行機械制造裝備和工藝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數控機床等現代設備的操作和編程能力的培養、先進制造工藝的熟悉,因此應該把工作的重點放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讓學生通過更多的生產實踐去掌握所學到的技能知識,達到硬件軟件兼備;加強課程設計環節,建立課程設計系列,加大綜合設計力度,鼓勵改革課程設計的教學內容,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每個專業至少設置一個綜合性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要著重加強現代設計方法和創新能力的訓練,要強化學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同時應結合社會融入工程意識和經濟觀點。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

工程實踐的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內容要靠制度來體現,制度要準確、合理、可行、方便。首先應明確和理順各級管理部門的職責范圍和內容,明確工程實踐在各個環節和各階段上的建設方向、重點和主要任務,建立和完善各項工作和管理制度,使管理全面步入規范化和制度化的軌道;其次網絡技術為實驗儀器的運行狀況、材料管理與統計、信息交流、管理手段的更新等方面實現科學的管理提供了基礎和條件,應用網絡技術對工程實踐的實施和執行狀況進行網絡化管理,能夠提高工程實踐環節的服務水平,促進設備和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優化,提高實驗室和設備儀器的利用效率,提高管理的檔次、快捷性和全面性,也有助于領導層進行評定、分析和決策。

四、改革工程實踐教學的方法和手段

機械工程類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以培養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專業,因此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配合相應的工程實踐教學,來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在實驗儀器設備有限、實習條件相對較差的情況下,通過引入計算機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改變傳統的“定時定點”的同步教學方式,構建一種工程實踐教學的新模式,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解決難題。

(一)購買或錄制大型現代化制造企業的高性能加工裝備、先進制造過程和生產管理方面的錄像或光盤,可以使學生對工程實踐有直觀形象的認識,對現代制造技術在企業的應用有更深的了解,尤其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清楚地了解工程實踐在制造業中的地位,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二)借助計算機和高檔圖形軟件,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開發數控機床及其編程仿真系統,如上海宇龍公司的數控加工仿真系統,在計算機上模擬數控機床的控制系統、操作、編程和加工過程、故障檢測;利用計算機某些軟件,開發虛擬儀器、虛擬仿真系統。

(三)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形式靈活多樣的工程實踐教學,對實踐教學中的操作步驟、要領與技巧,以及實踐中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微觀組織、結構變化、形成過程等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如動畫等形式直觀體現出來,以提高教學的起點和授課信息量,提高教學的質量。

(四)探索合作教育的模式,把單一的培養模式改變成靈活多樣的培養模式。合作教育是一種將校內學習和校外工作相結合的一種教育模式,通過與本地區企業聯合建立實習基地或將學生送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煉,如高職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實行的“二加一教學(即二年學校教學加一年企業教學)”、或每學年設置為三學期制,其中兩學期在校內學習,一學期在校外進行實踐工作,目的是為了加強學習過程中的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廣泛接觸社會,積累工作經驗,畢業后順利就業提供機會。

五、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要有計劃地開設機構創新設計、產品造型設計、電子設計、包裝裝璜設計等方面的選修課;引導學生開展各種有益學生身心健康、擴展知識面、開拓視野、培養能力、陶冶情操的活動,開展自主實驗、自主設計、自主實習等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性實踐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全面素質;要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以擴大視野、啟發科學思維,創造條件把學生引導到各種科學研究活動中去,他們可以參加大學生科協組織的科技創新活動,也可以參加教師的科學研究工作;要積極組織各類科技競賽,倡導學生參加科研活動,促進學生逐步實現學習知識與工程實踐相結合。通過第二課堂活動,開展以學生為主體和中心的集體性自主實踐教育活動和課外科研活動,如CAD設計大賽、計算機繪圖大賽、機械加工仿真操作大賽,培養學生工程設計思想、敢于創新的精神、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培養一批訓練有素的師資隊伍

參加指導工程實踐的教師和指導創新訓練的理論課教師要協調配合,精心策劃出實踐教學每個環節,編寫優秀的實用的教學實踐教材,解決學生在工程實踐和創新過程中遇到的構思、設計、工藝等諸多實際問題。要做好這項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一方面教師自身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實踐,另一方面,學校領導要充分認識到加強工程實踐的重要意義,有計劃地培養一批理論知識深厚、經驗豐富、實踐能力強、德才兼備、勇于奉獻、訓練有素的師資隊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工程實踐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時銘顯.美國工程教育改革與發展趨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5)

[2]時銘顯.面向21世紀的美國工程教育改革[J].中國大學教法,2002(10)

消防工程類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軟件工程碩士;工程報告型論文;研究型論文;論文撰寫

對學位教育而言,畢業設計(論文)是對學生數年所學知識的一次檢閱,以某個問題的解決為依托,表現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包括知識、技術和寫作表達水平)。一般按所在專業職場選題,以本專業術語、概念、方法陳述問題的解,并論證本解決方案可行和結論的正確。最重要的是突出本文的創新。因為論文是給人看的,是對本論題的新做法、新理解,或新結論。哪怕是只有一點點參考價值,也是論文的價值所在,屬作者的知識產權。通篇無創新的論文是毫無意義的。軟件學院軟件工程碩士培養目標是面向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和發展需要、面向企事業單位對各類軟件工程人才需求,培養高層次實用型、復合型軟件工程人才,自然撰寫工程報告型論文居多。本文擬為軟件學院作工程型畢業論文的學生提出一些參考意見。

1工程報告型論文

眾所周知,畢業論文有理論型、研究型和工程型三種類型。軟件學院的工程碩士按現有的培養方案,至少要有一年的企業工程實踐,結合工作選作工程型課題是很自然的,但不等于說只限于工程型。比如該企業研究所作一探索型的原型開發,那么就要作研究型的課題。甚至為了原理和方法的完備要作理論型課題。之所以分為三種類型是論文的內容結構形式不一樣。

理論型課題在于創新性和嚴謹性,在設定的前提與假設下證明所提出的原理、方法的正確性。即前提加規則可導出結論,并給出數學或形式證明,或給出實例驗證的數據和圖表。因數學和形式證明不強調實例的完備性和實用性,故比驗證更具普適性。

研究型課題是新原理、新方法的首次應用,以及對實踐結果(工程原型)作出評價。只求研究點的完整正確,不求實用,是理論到實踐的實施過程,不像理論型只注重結果,而是過程和結果均重要。

工程型論文一般以工程制作(最常見為工程項目)為背景,是已有原理、方法、技術在目標系統上的綜合實現。如果是前所未有的綜合實現,也屬創新。創新可以在實現過程上,也可以在過程某些環節的技術層面上,如同樣采用新的調試方法,同樣功能設計新算法等??傊?不能和相同類型的論文雷同(因為采用的技術步驟相差無幾),要有自己特色。工程型論文要求論文系統完整(在概念上的,而非完整文檔,如三個相似模塊均要提到,但只詳述其中一個),所述的背景項目是可實用的,是本人在工程實踐中的總結和提高。論述的重點可以是工程過程改進、工廠技術改進、管理完善、社會效益等,非常重視驗證數據和量化指標,如測試用例15組等。

軟件學院的軟件工程碩士培養目標強調實用型人才,所以論文選題以工程型為主,但不等于只作工程型選題,因為科學技術的發展,都是在解決工程實踐中的難題,也因此才有原型研究,才有理論探索,所以在工程型論文中嵌入小型算法推導、部分原型研制也是極其自然的。

2常見的困惑

盡管大家對論文撰寫的基本要求比較了解,但在實際撰寫中經常會碰到許多困惑,歸結起來可以分為論文層次、內容、與工作的關系、讀者層次把握幾個方面,下面談談我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

2.1論文是對工作的總結和提高

一年工作下來有許多體會,實際工作有的寫了不少代碼,有的寫了不少文檔,有的代碼文檔都很少,討論方案、協調需求居多,要寫出相對完整的論文不知從何下手。

論文不是工作匯報

論文要講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一年換了三個地方,每個地方都是協調別人工作,也編寫了不少程序代碼——寫什么?把你最得意有收獲的地方編到一個“故事”中,所以不是干什么,寫什么。為了故事的系統性,有些工作就寫不進去了,要舍得丟棄。要系統完整則會把別人的工作寫進來,那么就得尊重知識產權,交待了原理功能特色之后要聲明××地方是別人做的,也不要著力發揮。

論文要反映學術價值,不反映勞動價值

畢業論文屬學術論文范疇,你開發數萬行代碼,加了不少班,在極不理想環境下完成了任務,但原理方法都很一般,說不出什么,怎么寫?只談“功勞”,不談“苦勞”,最多只能在行文中說明本項目工作量不小,影響或學術成果更高。把重點放在你對問題的分析上,解決同樣的問題有很多種方法,要有針對性地分析這些方法的優勢與不足,說明你采用某種方法的理由。

2.2論文要有中心論點

反問一下,這篇論文到底要突出什么問題?工程報告類論文仍然是論文,因此要有中心論點。在撰寫中需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與工程文檔的區別,文檔更注重結論的陳述,要求全面翔實。論文強調結論的導出過程,要充分突出“論”字。二是不同于一般的報告,論述、評價要客觀,實事求是,切忌夸大的商業用語。切忌為了表現水平抄一些與本主題無關的功能、性能和用途。

在說明自己論點正確時,所用術語不能錯,要掌握本課題當前發展方向,要站在正確的立場談過時的技術,因為每種軟件技術都只能在限定的條件下起作用。因此,大量抄錄,沒有觀點、論點的論文不是好論文。

論文中應明確表述:在什么背景下,討論什么問題,范圍如何限定。本文要討論的問題當前非研究解決不可的理由,國內外解決此問題的途經,本文將采取什么途經?對于首次應用于我國某行業的成熟技術論述的重點在具體實現上,對于非首次實現的技術應該明確給出被采用的理由,如出于成本考慮,或某項性能考慮等。

2.3論文面向的讀者是本專業研究生層次

論文強調邏輯性,工程課題強調概念動作要以業務動作導出各項需求,要求什么技術,相互為何關聯,需要什么樣的基礎設施支持,象講故事一樣談原理和機制。盡量不要指定關鍵、重點,而是在行文中突出重點,所以每章小結可以起到畫龍點睛作用,不怕重復。不要以為自己知道的別人一定知道。論文的讀者水平應設定為與你具有同樣研究生水平,但不做你這個課題的人,所以有些概念術語要介紹。高水平的幾句話就可說明,難度大的要講詳細,切忌忽高忽低。還要避免大段代碼、圖或表的堆砌問題。

3論文的形式結構

學習過軟件工程,軟件學院的工程型論文最好寫,基本上按背景項目的工程過程寫。下面談談如何撰寫以“×××系統的設計與實現”為題的工程報告類論文。這類論文是以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為驅動力,因此,建議論文結構包括緒論、系統需求分析、系統解決方案、系統詳細設計與實現、系統測試與部署、總結與展望幾個部分。

因為是將是否解決實際問題作為主要考察點,因此在論文的緒論部分,應以最簡捷的方式向讀者介紹與本論文主體相關的待建系統所依托公司或組織的背景,說明論文的價值。如果要構建這樣一個系統,接下來要考慮的問題是要建成一個什么樣的系統。在國內外現狀分析中,應針對目前國內、國外同類產品進行比較,其目的有二:一是了解構建這樣一個系統應具備哪些基本功能;另一方面要說明盡管市面上有很多(也可能沒有)同類產品,但以實用、價廉或知識產權等因素綜合考慮后,無法通過商購實現目標,因此做出自己開發的決定的理由。接下來明確系統的建設目標和需要重點解決的關鍵問題。

第一部分主要是交待背景,明確待建系統目標。第二部分則要描述具體要解決的問題,即系統需求分析。需求分析中最好首先對待建系統所承載的業務進行概述,使讀者盡快進入業務語境。業務概述中應重點描述當前阻礙業務發展的主要問題,它們也是待建系統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為后續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分析做鋪墊。這部分要把系統的關鍵需求談透,以便后續章節可以集中精力論述設計與實現方案的探討。

論文的第三部分是系統解決方案。這部分最好從需求分析中提出的關鍵問題入手,逐一探討對系統影響面大,或技術實現風險大,或涉及用戶商業決策等的問題,給出針對本系統的最佳解決策略,然后匯總成系統總體架構,最后給出系統的模塊劃分。

如果本項目采用的是新技術,新規范,新平臺工具或部分新原理,則在需求分析前后,開辟一章介紹這個新技術、新規范、新平臺工具、新原理,如軟件Apach剛出,第一次采用Vista操作系統等,并作為本論文的重要技術內容。

論文第四部分是系統的詳細設計與實現。論文只談工程實現中有特點的子系統/模塊,如果一點兒特色沒有,誰來都會這么干,就籠統論述有多少模塊/對象,用什么工具開發,要什么支持,怎樣集成的。如果有必要寫,則重點討論某些有代表性的重要模塊的詳細設計與實現思路。如具體算法復雜,或技術實現難度大、工作量大等,對于實現情況類似的模塊則一帶而過(這也是文檔與論文的區別)。

論文第五部分是系統測試與部署。該部分應針對待建系統特點有針對性地提出測試部分需要重點驗證與確認的主要需求指標,并選擇具體的測試策略和測試過程。討論系統部署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最后給出系統的總體評價。在此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該部分是對需求分析部分提出的要求回應做得如何的直接體現。因為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驅動力,因此做的結果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部分,論文的實際意義就不存在了。

論文的第六部分是總結與展望,主要是在總結成績的情況下,談談以后如何克服不足。最好首先總結自己的論文工作及后續的改進,然后抒發較理想的結果(從工程技術角度)。

上述論文結構對大家并不陌生,但能寫好的關鍵是在全篇中都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源動力,所有技術、方案的優劣都以是否在組織現有資源可承受的范圍內提出最適合的解決方案為目標,這實質就是在貫徹軟件工程的思想。

4結束語

對于軟件工程碩士研究生來說,作為基本要求“能干活”,都能達到,但能干活的同時又能寫出好論文的學生卻相對匱乏,這也是我國軟件高層次人才斷檔的主要原因。能寫出直接指導實際工作的好論文的人,一定工作完成也很好。因為好的實踐總結的出爐,不但需要有大量的實踐積累,同時還必須具備在實踐中勤于思考、善于總結、抽象提煉的良好習慣。軟件工程碩士論文撰寫能力的訓練正是為了培養學生在實踐中思考、總結與提高的能力,以期在后續工作中能更好地舉一反三,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件學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件學院軟件工程碩士培養方案[Z]. 2003.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手冊——電子信息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消防工程類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畢業設計;工程預算;施工組織;施工方案

Creation and exploration on construction graduation design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application-type universities

HE Xi-ping,DING Ke-wei, LI We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Hefei,Anhui 230601,China)

Key words:graduation design;engineering budget;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construction project

畢業設計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 手段,也是理論學習向工程實踐過渡的一個教學環節。通過畢業設計,可以提高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應用,加強綜合素質和工程能力的 培養[1]。由于土木工程專業涉及的學科范圍很廣泛,各高校根據自身的特點在大三下學期開設不同的專業方向,畢業設計依據專 業方向選題。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然后結合我建筑工程專業方向,介紹我院10多年來在 施工類畢業設計方面的選題、要求和實施方面積累的經驗,以供參考。

一、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應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是到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工程監理單位就業,其中施工單位與工程監理單位占到就業人數 的80%以上,近年來還呈上升趨勢。學生在學校學習的主要是力學與結構類課程知識,施工類課程相對較少,且還是書本知識。如何在畢 業設計階段使學生將所學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與工程實際相結合,畢業后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施工與監理工作崗位,是我們必須要研究的 課題。畢業設計是鍛煉學生的最好時期,然而目前的畢業設計在此方面卻存在諸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2-4]:

(一) 畢業設計內容與大多數學生從事工作不符

目前,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主要還是進行結構設計,涉及到施工類的內容很少,有的方向一點都不涉及。例如,我院土木工程專 業地下結構方向、道路與橋梁工程方向是撰寫論文和進行結構設計,建筑工程方向大部分學生進行多層框架的結構設計,極少部分學生進 行施工類的畢業設計。然而大部分學生的就業單位卻是施工單位,在校期間很少有學生識讀一套完整的施工圖。因此,從學生將來的工作 角度來看,在畢業設計階段使學生熟讀一套完整的施工圖、基本掌握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全過程,理解建筑施工中的結構問題并能 進行設計計算、掌握工程預算的編制等內容,達到綜合訓練、學以致用的目的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必須對土木工程專業傳統的畢業設計選 題、內容和要求進行改革和探索。

(二) 畢業設計內容與工程實際脫離

目前學生的畢業設計題目大多是指導教師給出任務書和建筑方案,學生根據要求進行一榀框架的結構設計計算、配筋和繪圖,由于缺乏實 際工程背景和有關工程資料,學生“假題假做”或“真題假做”,涉及的實際工程問題很少。即使是真題,多數沒有比對分析,沒有經過精心提 煉和消化,達不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能力的訓練要求,出現了理論——應用——工程之間脫離、畢業設計內容與工程 實際脫離。學生普遍感到缺乏工程真實感,沒有積極性和創新欲望,主觀能動性發揮不足。

(三) 畢業設計選題面太窄

就建筑工程方向而言,目前近90%的畢業設計題目為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結構,且沒有施工類設計的內容,結構設計與施工設計相脫離, 達不到綜合訓練的目的。若畢業設計選題從結構型式方面部分選擇輕鋼結構、網架結構、組合結構、高層建筑結構等,從基礎型式方面部 分選擇箱形基礎、筏形基礎、和各類樁基礎等,并且要求學生根據結構設計內容完成部分施工類設計的內容,則不論結構設計還是施工設 計選題面將更加廣闊,從而體現結構設計與施工設計的有機結合,達到綜合訓練的目的,盡可能滿足社會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越來越高的 要求。

(四) 畢業設計內容狹窄,不能得到全面的訓練

畢業設計根據給定的建筑方案主要進行結構設計,先手工計算,后計算機復核,沒有利用國家和地方的標準圖集,沒有對設計成果進行經 濟分析和實施方案分析。然而學生畢業后卻離不開標準圖集,對設計圖紙要進行概算和經濟指標分析,要進行實施時的可行性分析。學生 畢業后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對此感到很茫然,因此在校畢業設計期間必須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學校培養方式“重結構輕施工”“重理論輕應用”外,還與學校的教學管理、教師的知識面和敬業精神、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社會對學校的評價方式等密切相關,這些方面有的是深層次的,但僅就教學方面,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如何以突 出“應用”為主要目標的教學過程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二、加強土木工程專業施工類畢業設計的必要性

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80%以上到生產現場從事施工技術員工作,工作性質要求他們不但要懂設計,而且還要掌握每 一道施工工藝和工程造價的計算,同時要具有吃苦耐勞的品質和綜合協調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在學校這方面訓練少,若思想準 備不足,往往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后才能適應,實際工作中要求他們必須做到以下或了解幾點:

1.熟讀圖紙,融會貫通設計規范中的構造措施,施工質量驗收規范標準要求,熟練掌握施工過程中的每一道施工工序的施工方法和驗收方法 ;

2.能編制施工過程中的專項施工方案和質量問題的處理方案,重大問題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3.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的有機結合。如:模板受力系統與施工工藝的關系;腳手架受力體系與施工工藝的關系;鋼筋下料、連接區段、連接 方式等與施工現場材料和工藝的關系等;

4.施工過程與經濟結合緊密,每月申報工程進度款,計算班組完成工程量,企業內部成本核算等,這些都離不開工程預算;

5.主要是露天作業,工作環境艱苦,工期緊,節假日少;

6.所面臨的人員,普遍文化素質偏低;

7.往往企業要求學生一專多能,既是技術員,又是預算員和質量檢查員等。

綜上所述,利用畢業設計這半年的時間進行與施工技術與管理類工作的綜合訓練,使學生專業技術上遇到問題知道如何尋找答案,對從事 的工作從思想上、技術上有所準備是非常必要的。

三、土木工程專業施工類畢業設計探索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在土木工程專業建筑工程方向施工類畢業設計方面,經過10多年的探索和積累,獲得了一些經驗,從畢業生信息反饋來 看效果明顯。我院施工類畢業設計共有16周時間,由幾個主要模塊組合而成。完整的一套施工圖識讀、結構設計、工程量清單編制、工程 量清單組價、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專項施工方案編制、監理細則編制、工程招標文件編制等[5],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與指導 教師協商選擇某幾個模塊。

(一)幾個主要模塊要求

1.完整的一套施工圖識讀:指導教師發給每位學生一套不同的施工圖,結構形式框架結構、框剪結構、鋼結構等,以多層為主,教學生如何 識讀建筑圖、結構圖、給排水施工圖、電氣照明安裝施工圖。其中結構施工圖要求對基礎、柱、梁、樓板、樓梯每一構件和節點的配筋進 行詳細識讀。

2.結構設計:指導教師給出建筑方案,由于每位學生要完成幾個模塊,時間很緊,所以通常選擇3-4層的框架,結構選型以簡單為宜,主要 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結構設計過程,繪制基礎圖、框架配筋圖、樓層結構圖、屋面結構圖、樓梯結構圖等[6]44。

3.工程量清單編制:根據發給的圖紙,依據安徽省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計算基礎、主體、裝飾裝修的工程量清單,要求有計算過程,注明主要計算規則,清單項目編碼,項目特征等。同時對基礎或主體 結構中的部分鋼筋要抽筋計算。

4.工程量清單組價:先計算工程量清單,然后按照安徽省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消耗量定額和市場信息價格進行組價,要求用預算軟件編制。

5.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根據發給的圖紙,首先計算工程量清單,然后編制主要部位施工方案,包括:模板支設的設計與施工方案、腳手 架支設設計與施工方案;勞動力計劃;進度計劃(橫道圖、雙代號網絡圖、雙代號時標網絡圖、單代號網絡圖、搭接網絡圖等)和現場平 面布置方案;臨時用電、臨時用水設計與施工布置方案等。

6.專項施工方案編制:深基坑支護設計與施工方案、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方案、降水方案、幕墻施工方案、外墻外保溫施工方案等。對于深基 坑支護設計,指導教師給定不同的實際工程的地質勘察報告,每位學生根據地質條件選定不同的支護形式,進行支護土壓力計算和支護內 力計算,并繪制支護平面圖、剖面圖、節點圖等。專項施工方案編制由指導教師選擇某個內容,所發的圖紙若能滿足要求,則依據發的圖 紙編制,否則指導教師給定工程背景和部分圖紙給學生進行訓練[7]14。

7.監理細則編制:根據發給的圖紙特點,結合現行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主要編制土方工程、鋼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裝飾工程的 監理方式、措施、需要注意的問題等。

8.其他:如:監理大綱、監理規劃、招標文件編制等。

(二)土木工程專業施工類畢業設計選題模塊組合

我院施工類畢業設計選題模塊組合多樣、各有特點(見表1)。

四、土木工程專業施工類畢業設計需要注意的問題

施工類畢業設計內容多,涉及的面很廣,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同的選題要保證工作量飽滿,以突出應用為目的,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 決問題的能力為宗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 設計模塊聯系松散,要精心組織安排

施工類畢業設計由若干模塊組成,模塊之間聯系相對較松散,要以所發的圖紙為依托,合理安排若干內容,在時間安排,內容深淺、內容 廣度等方面精心組織。

(二) 指導教師要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

施工類畢業設計與工程實際結合緊密,設計內容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要求指導教師要有豐富的工程研究與實踐的經驗,因此各高校根據 自身的特點,一方面提高本校教師的業務水平,同時也可聯合企業進行畢業設計的共同指導。

(三) 要確保有一定的設計經費

進行施工類畢業設計時,每位學生都需要一套施工圖、可查閱的標準圖集、清單計價規范、當地的消耗量定額和綜合單價、以及預算軟件 、施工組織設計中需要的項目管理軟件等,因此需要一定的經費投入,有的一次投入可使用若干年,只有這些配備齊全才可進行有效的畢 業設計。

(四) 畢業設計與就業的矛盾

畢業設計期間正是學生就業的高峰期,往往直接影響到學生畢業設計的進程,指導教師要規劃好講解、答疑、檢查的時間,根據學生情況 實時做出調整,必要時實行個別輔導,同時也可實行網上答疑等[6]45。如果有些學生與用人單位已經簽約,可利用用人單位現有 的工程進行選題,這樣更具有針對性,也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五) 創新和激勵機制的建立

對于畢業設計中態度認真、設計成果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且對工程實際有參考價值的學生,則給予一定的獎勵,激發他們對畢業設計的熱情 ,起到榜樣的作用。

對于在畢業設計選題、指導、主觀能動性、創新性等方面做出突出表現的指導教師給予適當鼓勵。由于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繁重,學校 對教師的考核機制往往也是“輕質重量”[7]15,使得畢業設計指導日漸程式化,疲于應付,建立一套相對完善的創新與激勵機制 ,激發學生與指導教師對畢業設計的投入和重視是很有必要的。

五、結束語

畢業設計是土木工程專業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實踐性環節。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在此階段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 使學生盡快適應工作崗位,學以致用,是我們不斷要研究和探索的課題。我院施工類畢業且在施工單位就業的學生,大部分用人單位的評 價是:動手能力強,適應工作崗位快,專業素質強、肯吃苦,對現場的工作環境準備充分,團結協作精神較強,具有較高的道德素養等, 充分體現了施工類畢業設計所達到的社會效果。

參考文獻:

[1] 孫文彬.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J].長沙大學學報,2006,20(5):97-101.

[2] 蔣永生,邱洪興,陳以一.土建類專業工程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2):120- 124.

[3] 王威,姚繼濤.指導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實踐與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5):140-143.

[4] 舒贛平,盧瑞華,吳京,等.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2):105-112.

[5] 盧瑞華,舒贛平,范圣剛,等.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調查與剖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2):96-99.

[6] 龐永師,劉玲,陳德豪.工程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8(9):43-45.

[7] 蔡敬民,魏朱寶.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8(6):14-15. [責任編輯:吳曉紅]

消防工程類論文范文第5篇

《意見》指出,深化工程技術人才職稱制度改革,對于提高我國原始創新能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及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具有重要意義。要通過健全制度體系、完善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機制,以及實現與人才培養等制度有效銜接等措施,形成設置合理、覆蓋全面、評價科學且管理規范的工程技術人才職稱制度。

《意見》強調,要健全制度體系。增設正高級工程師,擴展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空間;實現與工程領域職業資格制度的有效銜接,實行職業資格考試的專業,不再開展相應層級的職稱評審;實行評審專業動態調整,促進評審專業設置與國家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同步。要完善評價標準。分專業領域完善評價標準,淡化學歷、論文和獎項要求,突出對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的評價,重大原創性研究成果可“一票決定”。要創新評價機制。建立以同行專家評議為基礎的業內評價機制,注重社會和業內認可;對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程技術人才,采取“定向評價、定向使用”方式;對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入國際同行評價。要促進職稱制度與人才培養、使用相結合,推動與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有效銜接;強化協同育人理念,發揮企業等用人主體作用,實現評價標準與培養標準深度融合。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加強對職稱評審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健全公共服務體系,精簡證明材料,減少證明事項,減輕人才評價負擔。

《意見》指出,工程技術人才職稱制度改革涉及廣大工程技術人才的切身利益,改革工作復雜,社會高度關注,要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加強組織領導,抓好貫徹落實。各地區、各部門要精心組織,穩滇實施,抓緊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配套辦法,細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預案。要加強宣傳引導,搞好政策解讀,引導工程技術人才積極支持和參與工程技術人才職稱制度改革,營造有利于推進改革的良好氛圍。

聯想與NetApp合資公司“聯想凌拓”宣布正式成立

2019年2月25日,智能數據管理解決方案和服務供應商聯想凌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想凌拓”),在北京宣布正式成立。聯想凌拓由聯想和NetApp在中國共同注冊成立,將利用包括閃存、存儲與數據管理基礎架構等在內的已有先進技術優勢,賦能在華企業實現IT架構的現代化,并充分釋放自身數據潛能。同時,聯想凌拓還將把全球領先的存儲解決方案和數據管理技術注入本土定制化和自主可控的解決方案,驅動人工智能、物聯網、5G和機器學習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聯想凌拓的成立將進一步改寫中國當前的IT產業格局,為中國存儲與數據管理市場樹立新的里程碑。

聯想凌拓首席執行宮(CEO)一職由前埃森哲董事總經理陸大昕(Erie Lu)出任,下設銷售部、技術部、產品與市場部和服務部等重要職能部門,并即將在國內建立研發中心。

聯想凌拓首席執行官陸大昕表示:“當今,數字化轉型浪潮已席卷中國,海量的數據正拍打著各行各業。數據可謂是企業撬起數字化轉型杠桿的支點。數據的爆發讓企業級用戶更加需要從本地到多云環境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來對數據進行端到端管理。與此同時,企業級用戶也越發青睞簡化的基礎架構來陜速構建新服務。聯想凌拓的成立不僅將聯想和NetApp的高性能數據管理技術與產品優勢形成合力,還將產生更多更新的智能數據管理技術突破,賦能在華企業、釋放其自身數據的潛能,從而拓展業務廣度、加速轉型創新并優化運營效率。”

消防工程類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從我國引導一批非研究型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院校轉型的背景出發,以應用型課程改革為切入點,闡述了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對普通高校應用型課程改革的借鑒意義,提出了應用型課程開發的基本原則,應用型課程目標的三個向度與實現路徑,以期為我國高校應用型課程的深入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突破口。

【關鍵詞】工程教育認證應用技術型院校應用型課程改革

基金項目:2017年陜西省教育廳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理念下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改革實踐探索》,項目負責人:唐學學,項目編號:17BZ051。

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的核心問題是構建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方案,而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是應用型課程體系的構建和課程開發,如何建立科學、清晰、可行的應用型課程體系和課程開發模式是擺在所有向應用型院校轉型的普通本科高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應用型課程改革研究的背景和現實意義

我國于2013年6月成為《華盛頓協議》預備成員。2016年6月2日,我國成為國際本科工程專業學位互認協議《華盛頓協議》的正式會員。這一事件對我國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意味著通過中國科協所屬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CEEAA)認證的中國工程專業本科學位將得到美、英、澳等協議中所有正式成員的承認,這將有效督促中國工程教育質量的提高,推動中國按照國際標準培養工程師并不斷提高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同時,這是推動中國工程師跟國際對接的基礎,對中國工程技術領域參與國際競爭有著重要意義,也是中國工程師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2014年,國務院提出引導一批非研究型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型。這兩個重大事件在時間上高度重合,可以說都是我國教育管理層引導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實踐應用能力的戰略部署。這一戰略的實現就是要把過去以學術和學科標準構建的人才培養體系轉變為以核心職業能力來構建人才培養體系。

課程開發是對學生接受教育期間的全部教學活動加以規范和設計,是對教學過程進行具體規劃。從教學過程來看,如果說課程開發是方案設計,那么,教學則是方案實施。所以,課程開發更多的是具有決策性質,是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型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課程開發存在一般性模式,但不同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定位對應不同的課程開發模式。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定位是設計課程開發模式的前提。因此,高職高專院校、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研究型大學這三個層次教育的課程開發模式的邏輯起點也就各不相同,見圖1所示。

高職高專院校的課程開發應以技能為起點,重在培養學生技能性的實踐操作能力,圍繞職業崗位要求來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即能夠熟練運用崗位對應的職業技術,按照崗位職業規范操作。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的課程開發應緊密圍繞行業對應的工作任務,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突出學生綜合和靈活運用知識和技術的能力。而研究型大學以將學術知識作為課程開發的起點,要求學生在系統掌握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理論研究,因此,是以學科體系來組織課程和教學內容,重在研究和創新。


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對普通本科高校應用型課程改革的借鑒意義

以美國《2014—2015年度認證性工程教育計劃標準》為例,它適用于三個層次,分別是本科一般標準、碩士一般標準和碩士專業標準。根據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工程教育認證標準(2015版)的說明部分第一條:“本標準適用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工程教育認證?!边@一認證標準體系對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與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層次完全一致。

美國《2014—2015年度認證性工程教育計劃標準》的專業標準是在滿足通用標準基礎之上適應于具體學科專業的教學計劃要求,包含對28個不同的工程分支學科課程、師資方面的詳細要求。從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的工程教育認證標準(2015版)可以看出除通用標準之外,還包括了安全工程、材料、化工與制藥類等八大類專業補充標準,這些標準正是面對不同行業而設置的,與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定位(面向行業培養應用復合型人才)完全一致,而這種定位與高職面向崗位培養的技能型人才有著明顯的區別。因此,借鑒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理念和體系對構建應用型院校課程體系并進行課程開發十分具有針對性。工程教育的認證標準與我國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人才類型標準完全一致。

認證標準是工程教育認證的核心,基于“產出”的評價與認證原則在國際上是工程教育認證遵循的共同評價準則,這樣對人才培養質量就擁有一個清晰且完整可量化的評價體系。其基本原則可表述為:1.你設定的目標是什么,即你要做什么;2.你為實現這個目標做了什么,即你是怎么做的;3.舉證說明你所做的。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蘊含的以學生為中心、以目標為導向、持續改進質量的理念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和應用型課程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鑒和指導作用。首先,“以學生為中心”是一種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范式的更新。其次,“以目標為導向”第一要滿足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第二要滿足學科發展的需要,第三要符合認知規律,滿足學習者在未來社會變革中的可持續發展?!俺掷m改進質量”是工程教育認證中質量保證的關鍵點。所謂持續改進,是質量管理中一種先進的管理原則和思想,是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核心。它在教育結果和目標評估的基礎上,對教學計劃進行改進,同時也將學生發展作為標準,在教學中形成持續質量改進的機制?;谶@樣的核心理念,課程內容要注重專業知識、技能及未來的專業發展;課程評價要持續改進,重視過程考核和突出專業技能考核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并對課程的實施建立質量監控與反饋機制。持續改進質量應一方面堅持認證時所設定的嚴格標準,另一方面又利用評估結果進行持續的教學質量提升,它是一種簡單的、柔性的質量認證理念。

綜上所述,借鑒工程教育認證標準推動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改革主要基于以下三個原因:第一,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與我國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層次完全一致。第二,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與我國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人才類型標準完全一致。第三,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其科學性和權威性已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工程教育認證標準涵蓋了應用型人才的合理培養目標、明確的出口要求、完備的內容覆蓋、足夠的條件支撐、可靠的實施效果五大部分。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理念科學,體系完備,標準清晰,對我國應用技術型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工程和課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價值。
基于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對普通本科高校應用型課程改革的幾點建議

1.明確應用技術型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與課程開發模式

從2014年開始,國務院提出引導一批非研究型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型后,我國高等教育除研究生教育外,現在實際存在三個層次:普通本科高校中研究型大學的本科、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為應用型后的本科、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以學科體系為本位的教學模式是學術型本科高校的特征,這類院校通常是以學術為標準劃分學科體系、設置專業,以培養研究和創新型人才為目標。高職高專院校的特征是以職業崗位要求為本位,也就是說設置專業的標準是職業崗位,最終的目標是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而應用型的本科院校則是將行業需求作為導向,將行業作為設置專業的標準,將培養應用復合型人才作為自己的目標。因此,應結合各高校實際情況,增強學校服務社會發展的有效度,增強學校與行業企業的合作度,增強培養過程與學生實踐的結合度,提高培養質量與行業需求的匹配度。培養模式體系如圖2所示。

通過該培養模式的試運行,逐漸摸索出一套更適合目前應用技術型大學的人才培養體系。按照該體系進行人才培養,預計一到兩年內可以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兩張皮”向有機融合轉變。

2.完善和升級應用型課程開發的基本原則

“大工程教育思想”是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主體思想。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院長喬爾·莫西斯提出了“大工程思想”;美國工程教育學會發表《面對變化世界的工程教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表《重建工程教育:集中于變革工程教育專題討論會報告》。這些建議、報告反映當時美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回歸工程”的動向。這一動向同時預示著,美國工程教育由此進入“使建立在學科基礎上的工程教育回歸其本來含義,更加重視工程實際以及工程教育本身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的“工程模式”階段。具體而言,“大工程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強調工程教育的系統性;第二,強調工程教育的綜合性;第三,強調工程教育的實踐性?;凇按蠊こ探逃枷搿钡娜齻€方面我們可以概括出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開發的三個原則,即系統性、綜合性和實踐性。

系統性主要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系統地提升學生的學習。這里系統地提升學習不只是簡單地獲取知識和信息,而是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提高和學習能力的提升。二是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即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的是面向行業的復合應用型人才。任何一個行業在社會這個系統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立足本行業知識技術的應用,同時,還應掌握與本行業相關的科學、技術、社會、政策、經濟、環境和文化知識。

綜合性包含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微觀層面主要指圍繞工作職責和任務,綜合運用本行業知識和技術解決問題。宏觀層面則指將本行業的活動放在社會大系統中考慮其所帶來的后果和影響,采用社會、管理、經濟、環境、文化等多種學科綜合知識來解決在社會大型系統中的存在問題。

實踐性包括模擬實踐、行業實踐、創造性應用三個階段。所謂的模擬實踐是學生動手進行實踐的基礎,也是學生不斷積累并運用所學的行業知識和技術解決模擬行業問題的起點。而行業實踐則是學生基于模擬實踐以解決具體行業問題的探索和提高。創造性應用則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實踐要求,學生只有在掌握了實驗并且完全具備行業實踐能力,才可以達到創造性應用的要求。從模擬實踐到行業實踐再到創造性應用,體現的是學生實踐的三個層次,前一個層次為后一個層次的基礎,后一個層次促進前一個層次的提升,這三個層次是不斷遞進的過程。

3.應用型課程目標的三個向度與實現路徑

大工程人才的素質可以概括為專業素質、綜合能力以及工程倫理素養三個維度。這三個維度也是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目標的三個向度,即通過課程使培養對象具備專業素質、綜合素質、倫理素質。工程教育認證標準指出實現這三個維度的素質,應分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通過大專業教育方式強化大工程人才的專業素質;奉行“全人教育”理念提升大工程人才綜合能力;從“知”到“行”內化大工程人才倫理素質。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目標的實現路徑相應可以由以下三部分構成:第一,通過大專業教育方式實現人才培養的專業素質目標;第二,通過通識教育(包括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實現人才培養的綜合素質目標;第三,通過職業道德和社會道德教育實現人才培養的倫理素質目標。
結語

本文首先界定了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與研究型大學和高職高專院校的區別,以此為依據提出了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課程開發模式。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核心理念和體系對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開發的借鑒意義。借鑒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理念和認證體系,提出了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開發的基本原則,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目標的三個向度,并指出了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目標的實現路徑。
參考文獻:

[1]余天佐、劉少雪:《從外部評估轉向自我改進——美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EC2000的變革及啟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6期。

[2]李志義:《解析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學生中心理念》,《中國高等教育》2014年第21期。

[3]董耐婷、韓燕:《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對大學外語教育的啟示》,《外語界》2015年第8期。

[4]胡琪:《大工程人才素質構建》,學位論文,中南大學,2012,6。

[5]吳曉明、李冬林、孫金風、鄔述暉:《中國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研究》,《機械工業標準化與質量》2017年第5期。

作者單位:西安培華學院陜西西安

上一篇:數學教研活動總結范文下一篇:歐姆定律的決定式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