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誠信建設論文范文

2023-09-16

誠信建設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誠信政府是誠信體系建設的核心內容,是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保障。誠信政府建設有著重要的時代價值,與社會治理是有機統一的,具有緊密的內在關聯。從社會治理角度來看,當前誠信政府建設面臨著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行為等方面的問題,需要著力從觀念層面、制度層面、決策層面、執行層面等方面破解難題,提升政府公信力,實現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關鍵詞:社會治理;誠信政府;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行為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0.02.001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1]。社會治理的目標是增強社會認同、維護社會秩序、化解社會矛盾、凝聚社會力量、實現社會公平公正,這一系列目標的實現需要以誠信作為倫理道德基礎,需要誠信政府作為支撐和保障。社會治理與誠信政府兩者相互促進、有機統一。增強社會治理能力水平是加強誠信政府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抓手。誠信政府建設是社會誠信體系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是新時代破解社會治理難題、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誠信政府與社會治理的內在關聯

(一)誠信政府的價值引領功能有助于提升社會認同,為社會治理提供價值導向

誠信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道德理念之一?!睹献印るx婁上》這樣定義誠信:“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睆墓糯娜柿x禮智信,到當代把誠信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可見誠信一直是不同時期中華文化推崇和倡導的時代價值。誠信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法則,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石。誠信作為重要的倫理要素,其涉及的內容和蘊含的價值理念、道德準則在規范和引導政府和社會成員行為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誠信涉及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其中政府誠信是誠信體系的核心,對社會誠信、商務誠信和司法公信等起到示范和引領作用。誠信政府建設能夠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構建社會價值認同,對社會公眾進行價值引領,提升政府行政人員以及其他社會群體的思想道德水平。反之,政府失信行為會造成信任危機,失去價值目標的神圣感和權威感,降低政府公信力。政府誠信是整個社會誠信狀況的風向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社會誠信水平,影響著社會價值取向和道德環境。因此,加強誠信政府建設需要從文化觀念和價值取向入手,不斷培育誠信的行政理念和行政文化,提升服務型政府的服務理念、服務能力和服務效果,為整個社會提供價值判斷標準和正確的價值導向。

(二)誠信政府的規范功能有助于改善社會秩序,提升社會治理的有效性

誠信可以廣泛融入到社會習俗、道德、法律制度、行政規范等方面,將倫理道德文化的軟約束和誠信法律法規的硬約束結合起來,將自律和他律相結合,約束和引導人們的行為,能夠起到社會規范作用。誠信政府建設能夠起統領作用,政府能夠把誠信體系中涉及的資源、文化、制度等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制定政策、出臺制度文件、健全評價體系、加強宣傳教育等方式,不斷完善和細化各行業、各領域的誠信標準和規則,約束和規范社會主體的失信行為,創造誠實守信、公平公正、按規矩辦事的社會環境,為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提供良好的社會秩序保障。

(三)誠信政府的協調功能有助于化解社會矛盾,緩解不良的社會情緒

在現實社會交往活動中,以往“熟人社會”的人際交往模式被打破,不同社會主體之間由于認知水平、知識結構、社會地位、實踐經驗等方面的差異,社會關系往往會出現摩擦、緊張、猜疑甚至沖突,如果人際間和群體間的不信任進一步加劇,會從社會心理問題轉變為政治文化問題,引發不良的社會后果。如何緩解不同社會主體,社會階層之間的緊張關系,夯實信任基礎,進一步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實現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政府與民眾之間的協同共治,成為當前社會治理的重要任務。誠信的協調功能能夠改善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公眾與政府之間的關系,緩解不良社會情緒,增強有效的溝通與合作,起到社會潤滑劑的作用。建立在互相信任基礎之上的社會關系結構更加穩定,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在《信任:社會美德與創造經濟繁榮》一書中指出,“信任是一種社會資本,它區分了低信任社會和高信任社會。在低信任社會中,個人除了血緣組織,缺乏有機的聯結,血緣之外便如一盤散沙;高信任社會則能夠通過無數社群、團體為中介,聯結成一個縱橫交錯的信任網絡”[2],從而推動經濟繁榮發展,實現社會體系的有效運轉??梢?,建立在誠信基礎之上的信任網絡是社會治理的有效保障。誠信政府建設是構建高信任社會的推動力,政府通過網格化管理和服務,搭建和完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的渠道和平臺,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和危機干預機制,減少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猜疑、焦慮和不信任心理,增強不同社會成員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四)誠信政府的動員功能有助于凝聚社會力量,調動多元社會治理主體積極性

社會動員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是指國家、政黨和社會團體為了達到治理目標,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動員廣大社會民眾積極參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全過程,目標是充分了解民意、匯聚民智、傾聽民聲。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建設“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充分體現了多元社會主體在公共事務和社會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同社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的廣度和深度與政府誠信有著密切關系,社會公眾和社會組織信任政府,就會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為社會治理出謀獻策,政府也會因此提高政策的執行力和有效性。政府的公信力以及官民互動互信是良好社會治理格局的重要保障,誠信政府建設有助于調動社會治理主體積極性、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形成政府、社會組織、民眾之間良好的信任合作、共建共治共享關系。

(五)誠信政府的監督功能有助于降低社會治理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有效監督是社會治理的有力抓手,誠信政府建設離不開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誠信監督功能可以有效彌補政府監管不足,喚起社會民眾的誠信意識和責任擔當,按照社會倡導的誠實守信的價值理念和道德標準約束自己、監督其他社會主體的行為,對失信行為進行有效監督、揭發和追蹤,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行政監督不到位或者弱化,降低社會治理成本。誠信政府建設,一方面有利于加強對自身的誠信監督,尤其是涉及民生領域的公共服務、公共資源、公共治理等方面,充分發揮誠信的法治監督、大眾監督、輿論監督,盯緊權力運行各個環節,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偏差、精準問責,維持法規政策制度的穩定性。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可以對其他社會主體的誠信現狀進行有效監督,對誠實守信者在行政審批、行政監管、公共服務等方面給予優先和優惠政策,讓失信者受到懲戒和處罰,增加失信成本。完善誠信政府監督功能,能夠充分發揮各種監督方式的有效性,增強不同社會主體的安全感和彼此信任度,簡化行政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二、當前誠信政府建設面臨的問題

(一)誠信政府的治理理念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需要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治理理念是否符合時代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要,決定著治理成效。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經濟體制變革和社會結構變遷,我國在社會治理方面的理念認識和制度設計在實踐中不斷深化,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治理之路。當前,從傳統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要求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水平的提升,對政府治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社會治理過程中,有些地方政府對誠信為代表的道德倫理要素的認識不足,沒有充分認識到誠信是行政法律法規得以長久有效的重要倫理價值基礎。缺乏誠信的政府行為必然會導致效率低下、公信力降低、行政成本過高。有的地方政府對于誠信治理理念認識不足、不到位,存在欺上瞞下、數據作假、朝令夕改等現象。打造服務型政府,誠信理念為先,迫切需要政府率先垂范,在履行行政職能、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過程中提升服務意識,以誠實守信取信于民。

(二)基層政府治理的方式方法亟待提升

部分基層政府社會治理手段比較單一,習慣自上而下行政化、命令式的治理方式,甚至存在政治口號叫得響,實際工作做得不到位;發展規劃做得好,虎頭蛇尾沒結果;社會發展目標定得高,不符合當地發展實際情況;經濟發展指標脫離現實,弄虛作假影響公信力等情況。一些地方的政府治理,除了運用傳統的行政手段之外,還缺少有效的方式方法;部分地方基層社會治理過程中存在過度解讀、簡單粗暴、層層加碼等問題,個別地方甚至漠視法律規則,言而無信、忽悠群眾,造成了民眾對政府的心理疏離,嚴重的會造成把對個別行政機關和行政人員的不滿、排斥、不信任遷移到黨和國家層面,出現不當的言論和行為,為政府社會治理增加了難度。

(三)治理行為的偏差影響政府公信力

政府治理行為的偏差是影響誠信政府建設的重要因素。當前,政府治理行為偏差帶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些黨員干部存在的貪腐和特權現象造成了民眾的不公平感和被剝奪感,引發了民眾的政治不信任情緒;一些地方政府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現象仍然存在,部門之間還存在遇事推諉扯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某些領域存在行政壟斷、與民爭利、以權謀私、弄虛作假等問題,社會治理中還存在“缺位”“錯位”“越位”,這些現象和行為與黨和政府提倡的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大相徑庭,違背了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

(四)政策失信和規則失信損害了公平公正的社會原則

當前誠信建設的突出問題是政策法規的持續性、穩定性不足,朝令夕改現象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的地方政府出臺的文件、制度只持續了幾個小時、幾天時間就被廢止,形同虛設。有的地方官員把政務信用當成個人利益交換的籌碼,損害公平公正的社會原則,加大了人際交往和政務運行成本。社會治理過程中,政府無法唱“獨角戲”,只有民眾的大力參與和支持,才能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五)政務“信息鴻溝”影響政府與民眾間的有效溝通和互信

政務信息公開、透明,保障每個公民有平等獲取爭取信息的權利和渠道,是誠信政府建設的前提,是腐敗行為的“殺菌劑”,也是民眾和政府的“粘合劑”。政務信息公開不僅是讓民眾了解政府治理決策的內容和執行過程,而且也是促進民眾參與社會治理和政府事務的重要前提。我國一直致力政務信息公開,先后頒布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及一系列制度文件,保障民眾的信息知情權。但在實踐中一些地方政府信息公開的力度和范圍不足,渠道有限,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壟斷,尤其是當突發性的公共事件和公共危機發生時,政府與民眾之間由于信息溝通不暢通、發布不及時,極易影響政府誠信。

三、社會治理視域下誠信政府建設的有效路徑

(一)觀念層面:提高誠信意識,營造誠信文化氛圍

要把誠信政府建設作為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保障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推動力,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營造誠信文化氛圍。首先,把以誠信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治理過程中,政府部門和行政人員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誠信道德規范內化為個人的精神追求,外化為行為準則。其次,加強誠信教育。在社會治理過程中,政府部門要以合作和服務為目標,增強誠信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法治意識。通過教育培訓,讓行政人員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充分認識誠信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明確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帶頭講誠信、守誠信,把誠信的道德規范貫穿到政府行為的各個環節。再次,加強誠信文化的學習宣傳。大力宣傳各行業各領域誠實守信的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進行總結表彰,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對于政府失信典型案例進行反思,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二)制度層面:充分發揮誠信在政府制度安排過程中的軟約束作用

任何政府治理行為都需要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制度規定的約束和調解,制度和規范是政府治理的依據和保障,影響著政府治理的成效。在整個制度安排過程中,都要注重誠信的作用,制定前的信息搜集、目標設定,制定過程中對各方信息匯集,執行中對過程的控制,實際運行中的效果反饋和對制度執行的監督[3],都需要以誠信為基礎進行。首先,要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政府誠信范圍廣泛,現有的法律制度不足以全面保障政府誠信,不足以形成全面的震懾和約束作用,政府部門應梳理有關行政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對于失效的文件制度及時進行清理,出臺并完善現有行政法規,在制度的設計、出臺和運行過程中,切實提高可操作性和針對性,對于招商引資、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和環節,要細化完善立法立規工作,建立公平公正、誠實守信的制度導向,推動各項工作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其次,完善誠信政府評價指標體系和誠信修復機制。地方政府應該結合發展實際,制定完善誠信政府發展規劃,設計好地方誠信政府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明確具體內容、職責,進一步加強政府誠信的考核、督導和監督,從信息公開、失信測評、責任追究、危機補救、申訴復核等環節出臺明確的規范內容,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委托第三方機構、運用大數據手段等方式,對政府誠信狀況進行評價,不斷完善政府誠信預警機制、應急處理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為誠信政府建設提供完備的制度保障。再次,加強對基層政府失信行為的整治。將守信踐諾情況納入基層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對街道和鄉鎮醫保、養老、就業、擁軍等社會治理工作的誠信狀況進行多渠道監管,建立失信記錄。

(三)決策層面:將誠信作為政府決策機制的倫理衡量要素

首先,將行政考量和倫理考量相結合。任何政府治理行為都是決策的結果,當遇到具體問題時,政府根據既定的治理目標,通過多種途徑得到多樣化的決策方案,進行比較分析,提出科學化的解決方案,從提出決策議題、設定決策目標到擬定和優選決策方案,整個決策過程既要考慮到經濟、社會、技術、法律等方面的因素,也要考慮到社會責任、倫理道德、價值導向等因素,體現合法性與合理性的有機統一。對議題的合理性以及決策通過之后的社會影響和隨之而來給決策者帶來的困境,也要有充分的行政考量和倫理考量。在這一過程中,誠信原則必須貫徹決策過程始終,如果決策中失去誠信原則,與民爭利,不僅達不到政府治理目標,還會失去民心。其次,堅持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規范化。在決策過程中,要堅持以民為本、取信于民的價值導向,充分反映民情、體現民意,健全完善專家咨詢制度、聽證會制度、公示制度、信訪制度、信息公開制度,充分發揮新型智庫在政府決策中的積極作用,對政府決策的合理性、合法性進行評估和審查,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權,采取科學方法,確保整個決策流程公平民主、科學規范。在決策的步驟、方法、時間安排、執行能力、預期效果等方面更要堅持誠信原則,優選出科學合理的決策方案,確保執行各個環節公正公開,并結合實際情況對決策進行科學合理的修改完善,不能只算經濟賬,只考慮本部門本地區本行業的利益,而失去了決策目標的真正價值。再次,建立健全決策失誤責任追究機制。對于重要任務和重點領域,政府部門一定要進一步厘清責任、確定責任主體,細化違反誠信原則的具體情況和應承擔的責任,對于由于失信造成的決策失誤等問題,加大曝光和懲處力度,嚴肅追責問責,失信行為多發易發的地區和部門要重點治理。

(四)執行層面:將誠信原則貫穿政府治理執行過程的各個環節

再好的制度和決策也需要在執行過程中體現,政府治理行為如行政執法、行政救濟、行政處罰等過程中,要始終堅持誠信原則,敢擔當、敢作為,尤其是在重大突發事件的治理過程中要以誠信為本,積極回應各方質疑,加大信息公開力度,進行權威發布,組織權威部門、專家學者、利益相關方進行答疑解惑,不回避不推責。首先,要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拓寬政務信息公開的渠道和內容,凡是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政策法律法規、制度規定等內容要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定期、及時、準確地進行信息公開,并組織力量做好相關解釋工作,真正賦予人民群眾知情權、監督權。加強信息公開技術平臺建設和應用,打破信息壟斷,實現政府和公眾的良性有序互動,及時回應民眾的質疑、需求和建議,消除“信息鴻溝”。其次,建立獎懲分明的誠信考核機制。將誠信作為單位和個人考核的重要標準之一,完善公務員誠信數據庫,在選人用人導向上大力提倡誠實守信,德才兼備。對于誠實守信,贏得良好誠信形象和口碑的典型事件和榜樣人物應該給予獎勵和宣傳。第三,加強政府誠信平臺建設。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健全強有力的行政執行系統,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盵1]要進一步完善誠信政府的網絡平臺建設,搭建社會治理平臺,建立健全守信踐諾機制,通過網絡平臺,對各級政府和公務員的行政事項、行政服務等工作的質量承諾、期限承諾和保障承諾進行準確、真實的記錄,并對其履行情況進行定期提醒、追蹤、反饋、評價。第四,加強誠信監督。充分發揮媒體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在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執法、行政許可、行政合同等方面的監督作用,政府有關部門要對那些嚴重影響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的行為加大處罰力度,防止誠信成為一句口號,流于形式。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 .人民日報,2019-11-06(01).

[2] [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會美德與創造經濟繁榮[M].郭華,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208.

[3]沈記,鄭翔.社會誠信體系與社會公共治理體制的關系探究[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17(3).

責任編輯:顧榕昌

收稿日期:2020-03-10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科規劃重點項目(L19ASH001)。

作者簡介:陳東冬,女,遼寧社會科學院科研處副處長、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社會治理。

誠信建設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對推進資本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提升檔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針對當前我國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在誠信檔案內容構成方面有待細化、利益相關者權屬不明、信用檔案信息管理面臨安全挑戰等問題,提出了明確資本市場誠信檔案的內容構成、明晰利益相關者的權責劃分和加強資本市場誠信檔案信息安全建設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資本市場;誠信檔案;信用建設

分類號:G275.9

Some Consideration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ity Archives in the Capital Market

Chen Yanhong, Wang Congro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Hunan 411105)

資本市場是現代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金融的樞紐。[1]中國資本市場在三十年發展歷程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例如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證券市場規模與規范化程度不斷提升、資本市場法治體系日臻完善等。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出現了較多損害交易公平、影響市場秩序的失信行為。社會各界對如何建立資本市場信用監管體系,治理和懲戒失信行為表示高度關注。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既是對資本市場進行信用監管的信用治理工具,同時也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學界對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展開的專門研究很少,部分國內學者圍繞誠信檔案建設展開了一定的研究。譬如,孟思涵指出我國數字金融檔案建設存在管理安全性差和檔案資源大數據化不全面等問題;[2]姚一凡提出開展法律規范清理整合工作,明確誠信檔案的范疇、屬性和外延,建立權利救濟渠道的對策建議。[3]國外學者主要對金融市場信用信息安全和共享等展開研究。譬如WANG P等探討了美國信用評估機構 Equifax用戶信息泄露事件反映的數據安全問題。[4] Teeranutranont C考察了2005-2013年間105個國家15558家銀行,得出信用信息共享可以降低銀行風險的結論。[5]總的來說,對該主題研究的重視程度還略顯不足,研究內容也亟待進一步拓展與細化。本文擬對我國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展開全面分析,以期為推動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進程,遏制資本市場失信行為,提升資本市場誠信水平提供理論參考和有益借鑒。

1 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的必要性

1.1 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是推動資本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

如前所述,我國資本市場在三十年的發展歷程中,為中國企業創造了大量投資機會,也為我國市場經濟的高速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但需要指出的是,頻頻發生的資本市場不誠信行為,如證券從業人員使用他人名義或者虛構身份買賣股票,上市公司實施財務虛構、利潤造假、違規披露重要信息,中介機構不正當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等,已成為阻礙我國資本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因素。首先,這些不誠信行為會侵害廣大投資者利益,破壞公眾參與資本市場交易的信心。這關系到社會資本的參與,也會影響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穩定發展。其次,這些不誠信行為會破壞資本市場公平公開的原則,造成資源分配極度傾斜,形成信息壟斷和資本壟斷。譬如,部分企業通過不誠信手段獲取發展機會,勢必會擠壓通過正當途徑獲得資源與利益的企業,最終造成市場資源向本該被淘汰的企業流動,使市場資源大量浪費。最后,這些不誠信行為也會嚴重損害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形象和聲譽,既影響域外資本的引入,也不利于中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在全球化格局下,國內企業需要國際資本市場的助力以做大做強,我國資本市場也需要吸收域外投資增加自身體量。

正因如此,2021年7月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要“強化資本市場誠信監管,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全面記錄資本市場參與主體誠信信息?!闭\信是開展商業活動的道德基礎,誠信建設是資本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基石。由此可見,通過誠信檔案建設為資本市場參與主體敲響信用警鐘,促使其提高道德信用素養,從而形成資本市場良好的自我約束機制,建設崇法守信、規范透明、開放包容的資本市場良好生態。

1.2 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是檔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檔案事業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全面推進檔案治理體系建設,提升檔案治理效能。檔案治理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檔案治理現代化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環節。加強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對于提升檔案治理體系和檔案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具體而言,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從國家經濟信用層面促進檔案事業民主化、法治化、高效化和協同化,從而實現檔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首先,從民主化建設而言,一方面,資本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通過銜接前中后全監管環節,使信用監管機制能貫穿市場主體的全生命周期。另一方面,資本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鼓勵市場主體自愿注冊資質證照、依法履約和參與社會公益,提高了市場主體的參與能力。其次,從法治化建設而言,《證券期貨市場誠信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將資本市場誠信檔案采集、管理、公開和查詢的全流程系統化,進一步重視和發揮誠信信息共享的作用,同時也明確監管部門誠信監管、約束的管理手段,進一步適應了新形勢下檔案工作法治化的需要。再次,從高效化建設而言,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重視檔案管理信息化的推進,對誠信檔案進行數字化管理,對信息平臺進行統一化建設,有效整合和利用誠信檔案信息資源為資本市場管理服務,提高了誠信檔案治理效能。最后,從協同化建設而言,檔案部門、各級人民政府、執法司法機關、行業組織等進行多領域、跨部門聯動,充分調動各方主體的智慧和力量,使社會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檔案事業發展,推動形成國家、社會、個人良性互動,多元共治,共同建設的檔案事業發展新格局。

1.3 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是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

當前,我國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渡鐣庞皿w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指出: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對增強社會成員誠信意識,營造優良信用環境,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促進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6]目前,我國在旅游、科研、網絡信息管理等領域的誠信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譬如,在旅游領域,國家旅游局2015年頒布《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提出建立“游客黑名單”制度。在科研領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18年5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研誠信狀況與學籍管理、學歷學位授予、科研項目立項、職務評聘……人才基地評審等掛鉤”, 同年7月發布的《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進一步明確“要建設完善嚴重失信行為記錄信息系統,對納入系統的嚴重失信行為責任主體實行‘一票否決’,一定期限、一定范圍內禁止其獲得政府獎勵和申報政府科技項目等”。在網絡信息管理領域,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于2021年9月17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壓實網站平臺信息內容主體責任的意見》,要求編制違法和不良信息清單目錄,建立用戶信用記錄和評價制度,建立并留存處置用戶違規行為記錄。資本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關鍵一環。[7]全面記錄資本市場參與主體誠信信息,健全誠信信息共享機制,不僅有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而且有利于從整體上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樹立誠實守信的社會風氣,營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

2 我國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資本市場誠信檔案的內容構成不夠清晰

明確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到底由哪些具體的內容構成,是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工作應解決的關鍵問題。從理論研究層面來看,目前學界對以個人和企業為主體的誠信檔案的內容都進行了一些探討。譬如,有學者提出個人信用檔案的構成主要包括個人信息及社會關系、個人收入來源及收支風險、個人資產構成、個人信用記載情況和其他資料等。[8]有學者認為企業征信檔案的內容是第三方征信機構對企業信用信息的各方面考核,包括經濟要素、經營要素、財務要素等內容。[9]由此可知,學界對誠信檔案的范圍進行界定主要是依據主體的不同來進行區分。其中,對個人誠信檔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學生和科研人員,對于企業誠信檔案的研究大多著眼于企業的經營范圍,如電力、林業、建筑等。但無論是個人誠信檔案還是企業誠信檔案的內容構成都缺乏針對資本市場這一特殊領域的專門探討。

從實踐操作層面來看,值得肯定的是,《管理辦法》的第七條、第八條對證券期貨市場誠信信息的主體和具體內容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但需要指出的是,《管理辦法》的部分規定與上位法的銜接和協調存在問題。譬如,《管理辦法》第十三條規定,因證券期貨違法行為被行政處罰、市場禁入、刑事處罰和判決承擔較大侵權、違約民事賠償責任的信息,其效力期限為 5 年。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第三款明確對公司、企業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的,自該公司、企業破產清算完結之日起未逾3年不得擔任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這意味著因證券期貨違法行為造成公司破產而被禁入市場的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被取消禁入后,其誠信信息仍不能刪除,與《管理辦法》第十二條:“記入誠信檔案的誠信信息所對應的決定或者行為經法定程序撤銷、變更的,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相應刪除、修改該誠信信息”的規定不符,將導致誠信信息內容采集與處理出現混亂的局面。

2.2 利益相關者權屬和職責模糊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是一項跨部門、多領域、多層面、流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牽涉到眾多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者如果權屬不明、職責不清,將會極大影響到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的有序推進。筆者在此仍以《管理辦法》為例來進行分析,《管理辦法》第二條指出,“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建立全國統一的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記錄證券期貨市場誠信信息”。同時,第六條規定,“中國證監會可以和國務院其他部門、地方人民政府、國家司法機關、行業組織、境外證券期貨監管機構建立誠信監管合作機制,實施誠信信息共享,推動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由此可知,《管理辦法》明確了中國證監會為建立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和記錄證券期貨市場誠信信息的第一責任主體,同時可以和國務院其他部門、地方人民政府、國家司法機關、行業組織、境外證券期貨監管機構建立誠信監管合作機制。毋庸置疑,這在對利益相關者的權責劃分上有著值得肯定的地方,但還存在表述不夠清晰和準確的不足。具體來說,第六條使用“可以”一詞授權中國證監會與其他機構合作開展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工作。從法律邏輯層面來看,通過“可以”一詞,相關主體被授予了包含“可以自由處分”性質的行政權。如根據《國務院組織法》第十一條規定,國務院“可以”設立直屬機構和辦事機構,但國務院根據精簡原則不設置這一類機構并不違反《國務院組織法》。[10]但筆者認為,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工作的跨領域、跨部門屬性很強,一方面誠信檔案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專業問題離不開檔案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另一方面誠信檔案的保管、移交、評價、利用、監督等環節也需要中國證監會與其他政府機關、社會組織等進行協調。因此,該處使用授權性語句“可以”是對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相關方權責歸屬的一種弱化。如果不能通過法律法規確立明晰的共建共享機制,明確利益相關者的權利與義務,將極大影響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的順利推進。

2.3 誠信檔案信息管理面臨安全挑戰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資本市場誠信信息在采集、歸檔、保管、轉換、移交、開放的全過程都存在安全風險。譬如,在誠信信息采集過程中,收集者可能超越法律法規規定的目的和范圍收集誠信信息;在誠信信息歸檔和保管過程中,系統的更新換代可能導致安全隱患,容易出現信息內容丟失、無法識別等問題;在誠信信息轉換、移交過程中,可能在節點中遭遇病毒入侵;在誠信信息開放共享過程中可能因為操作不當造成公民隱私外泄等。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技術原因。即由于安全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本身的缺陷引發的安全問題。譬如,由于 Experian 應用程序編程界面(API)功能缺陷導致大量美國公民信用評分數據泄漏,其他人只需提供名字、出生日期和郵寄地址,就可以訪問美國公民的FICO評分,該評分用于美國90% 以上的信貸決策。[11]二是政策法規原因。即因為相關政策法規不健全導致實踐操作缺乏依據產生的安全問題。一方面,從已有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規來說,不可否認,近些年我國出臺了多部涉及安全問題的重要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以下簡稱《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以下簡稱《數據安全法》)等。但還缺乏下位法規或實施細則對這兩部數據安全領域的基礎性法律進行細化,同時也缺乏結合資本市場行業特點的相關法律法規和配套制度,立法的可執行性不高。另一方面,從已有行業標準來看,目前我國還沒有強制性國家金融標準規定資本市場誠信信息開放共享中應采取的安全制度、技術和措施?!蹲C券期貨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引》(JR/ T 0158-2018)、《金融數據安全數據安全分級指南》(JR/T 0197—2020)、《金融數據安全 數據生命周期安全規范》(JR/T 0223—2021)等均屬于推薦性行業標準,不具有強制實施的效力,在資本市場主體未約定采用的前提下,不能對當事人產生約束力。[12]換言之,目前我國并未建立起完整、規范的資本市場數據安全制度體系,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妨礙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的順利進行。

3 加強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的對策建議

3.1 明確資本市場誠信檔案的內容構成

誠信檔案的內容構成是牽涉資本市場誠信信息安全和誠信檔案建設部門職責的關鍵問題,只有科學確定誠信檔案的內容構成,才能協調信息共享與信息安全關系,明確各利益相關者的職責范圍和合作機制。筆者認為可以按照主體分類細化資本市場誠信檔案的內容構成。即首先按自然人和企業兩大主體進行分類,再根據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內容的特殊性對每類主體應當收集的誠信信息進行細化。其中,個人誠信檔案主要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自然人基礎信息包括身份信息、聯系方式、工作單位及處分情況、資質證明等;二是公共信用信息,包括行政管理信息、司法信息、聯合激勵信息、聯合懲戒信息、信用修復信息等;三是市場信用信息,包括銀行賬戶、貸款歷史及償還記錄等;四是資本市場誠信經營承諾書。企業誠信檔案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基礎信息,包括注冊及變更登記信息、聯系信息、股權結構信息、企業關系信息、主要高管人員信息等;二是經營信息,包括交易信息、財務信息、經營風險信息等;三是公共信用信息,主要內容與自然人公共信用信息類似;四是市場信用信息,包括專業評價信息、市場評價信息、“紅黑名單”信息等;五是其他信用信息等。

3.2 明晰利益相關者的權責劃分

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的利益相關者可以概括為三大類,第一類為市場投資交易者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和資本市場服務機構及其相關從業人員等法人、非法人組織、自然人;第二類為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國務院其他部門、地方人民政府、國家司法機關等國家機關和境外證券期貨監管機構;第三類為檔案業務外包機構、信用評估機構、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以上利益相關方應在明晰自身建設職責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各自的功能,積極開展對話、交流與合作,構建有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誠信檔案管理體系。

對于第一類主體而言,一是要遵守誠實守信原則,堅守契約精神,提升專業水平,在道德和法律的框架內進行民事活動。二是積極配合資本市場誠信信息采集、記入、審核、使用和誠信狀況評估等工作,提供真實準確的原始記錄。三是應擁有對自身誠信信息的知情權、追溯權、隱私保護權等權利。

對于第二類主體而言,一是從宏觀上對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進行統一規劃與指導,把握建設的方向與主線,推動開展與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相關的立法工作與標準建設,科學界定各建設部門的權責。二是加強與其他行政部門和社會組織的協調合作,做好誠信信息的采集、管理和公開工作。

對于第三類主體而言,一是在市場主體與建設主體間建立雙向溝通渠道,平衡各方利益,配合建設部門進行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并及時向有關部門反饋報告,保證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工作穩定有序進行。二是加強行業自律和監督,對市場主體定期組織開展誠信教育,引導其樹立自覺抵制失信行為。三是發揮咨詢、檢測、監督功能,建立健全行業經營管理評價體系和信用風險管理制度,推動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工作的健康發展。

3.3 加強資本市場誠信檔案信息安全建設

第一,構建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安全技術保護屏障。即積極采用開源技術、云存儲技術、區塊鏈技術等新技術來提升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的安全技術水平。譬如,在用戶管理上,可應用身份認證、加密技術、訪問控制等安全技術,防止未經許可的用戶擅自進入誠信信息系統,確保檔案數據的安全性。又譬如,可探討把數字加密、入侵檢測、數據動態備份等技術作用于維護檔案數據安全,確保其在采集、傳輸、保管和利用過程的安全性,防止因黑客攻擊、系統漏洞、病毒傳播或是管理人員錯誤操作引發安全問題。

第二,細化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建設制度。一是對誠信檔案建設全過程進行標準化管理。在誠信檔案收集、移交、存儲、開放、利用的全過程要注重規范化運作和安全管理。在收集階段,要明確誠信信息采集的來源、渠道和方式。在移交階段,要避免信息遺失和信息泄露的發生。在存儲階段,要抵御病毒侵入、黑客攻擊和系統漏洞。在開放階段,要規范審核流程,防止不適當開放、公布檔案。[13]在利用階段,要防止檔案損壞、違法竊取和違規利用;二是構建起面向供給側即提供誠信信息的各行政部門的激勵制度。[14]由國家對誠信檔案的建設情況進行考察,使誠信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結果關系到建設部門業績評估,成為政府工作績效考核的一部分。

第三,完善相關的網絡安全法律和行業標準體系。一是統籌兼顧制定數據安全規范與標準體系框架。一方面要做好立法工作規劃,根據《數據安全法》《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制定配套措施,提高法規的可操作性。例如,進一步細化《個人信息保護法》中金融賬戶作為敏感個人信息的處理規則和資本市場個人誠信信息跨境提供規則。另一方面建立科學、規范的數據安全標準與體系,在基礎共性標準、關鍵技術標準、安全管理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情況,結合資本市場自身發展情況和數據安全保護需求,制定相關數據安全標準。[15]二是建立誠信檔案分級分類管理制度,明確誠信信息的公開范圍,規范誠信信息披露和使用。按照數據敏感度、重要級別、隱私程度等對誠信信息進行分級分類,一般可分為面向社會全體公開的誠信信息和依申請公開的誠信信息,并聯合各利益相關方合作建立、發布和遵守統一的分級分類規則與標準,采取對應級別的安全保護措施。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創新平臺開放基金項目“湖南省公共信用信息資源開放的政策保障研究”(項目編號:19K091)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與參考文獻

[1]吳曉求.奮力抵達中國資本市場彼岸[J].中國金融,2019(23):14-16.

[2]孟思涵.大數據時代數字金融檔案建設與應用研究[J].蘭臺內外, 2021(03):33-34.

[3]姚一凡.證券市場誠信檔案制度的法治化省思與構筑[J].檔案管理,2021(03):30-32.

[4]WANG PING,JOHNSON CHRISTOPHER. Cybersecurity incident handling: a case study of the Equifax data breach[J].Issu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2018(3):150-159.

[5]TEERANUTRANONT CHANON. The Impact of Credit Information Sharing in Banking Sectors[D].Durham University,2017:136.

[6]國務院.關于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 年)的通知[EB/OL].[2021-09-19].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 content_2711418.htm.

[7]顧敏康,謝勇,王偉,等.我國誠信建設法治化核心命題筆談[J].求索,2020(03):13-24.

[8]毋非非.中美個人信用檔案的比較研究[J]. 檔案與建設,2012(02):15-17.

[9]王英,舒潔.辨析企業誠信檔案、信用檔案與征信檔案[J]. 北京檔案,2020(11):14-17.

[10]喻中.論授權規則[D].山東大學,2006:96.

[11]Bekker Eugene. Experian Date Leak: What This Means for Your Digital Financial Wellness [EB/OL].[2021-09-25].https://www.identityforce.com/ blog/experian-api-data-breach-impactsnearly-every-american.

[12]柳經緯.論標準的私法效力[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9(06):69-79+156.

[13]張思峰.基于全過程安全管理的檔案保護新模式分析[J].蘭臺內外,2021(21):46-47.

[14]胡業飛.定位與激勵:政府數據開放的兩個現實議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04-03(007).

[15]季常青.證券業的數據安全與保護[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04):121+124.

誠信建設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大學生 誠信缺失 誠信機制 建設

誠信,簡言之就是誠實守信,內涵在于務求真誠、恪守信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要求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都要堅持誠信為本、求真務實原則;特別是在多元價值觀念、市場經濟功利取向等因素影響下,社會要想健康發展堅守誠信就顯得格外重要。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主體——大學生,在上述諸多因素影響下,出現越來越多的考試作弊、行為失范、惡意拖欠學費及就業違約等誠信缺失現象,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亟待解決??偨Y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分析其產生的深層次原因及有效的應對策略,特別是探討機制建設方面的長效解決措施,對于我國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的根本解決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的主要表現

(一)考試作弊越發普遍

俗話說,有考試就會有作弊,但是在世人仰慕的高等學府里“作弊”總有一種讓人惋惜的感覺,原因在于高等學府里的培養的是“人才”,作弊的存在證明了人才培養的一種“失敗”。已有調查統計,有過作弊行為的大學生占到83%,大學生考試作弊之嚴重可想而知。大學生考試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學生是怕“掛科”影響畢業,有的學生則希望通過作弊提高成績為評優評先增加砝碼,而有的學生則完全是受他人作弊影響。

(二)學術失范逐年增加

論文抄襲事件媒體多次曝光,即所謂的學術失范,可以說已經嚴重到影響高校形象的地步。存在著大學生在畢業論文、畢業設計中捏造、篡改他人實驗數據、照抄照搬他人學術成果等問題。受到本科生、大專生對畢業論文、畢業設計要求相對不高的影響,學術失范雖然存在,但還不是很嚴重,問題主要集中在研究生教育,這主要源于研究生教育對學生的科研能力要求較高,而學生的水平又有限,只能走“邪路”。

(三)貸款違約時有發生

大學生貸款違約主要是指大學生的國家助學貸款違約現象。國家為了有效解決貧困大學生的入學、就讀困難專門向貧困學生發放貼息貸款,可以說這項措施非常的好,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因為部分大學生的誠信缺失問題而變得舉步維艱,助學貸款違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學生利用虛假證明來騙取助學貸款來滿足自己的高消費,有的學生則在畢業后拒絕向銀行提供有效聯系方式、甚至惡意拖欠貸款,導致銀行助學貸款成為呆賬、壞賬。

(四)求職簡歷惡意注水

眾所周知,我國各高校普遍存在著學生就業難問題,主要原因在于畢業生就業市場的供大于求現狀,加之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部分學生為了騙取用人單位“賞識”,故意在求職簡歷中“注水”;據最近的一項用人單位調查顯示,有近30%的大學生提供的簡歷與學生實際情況有出入,有的學生虛構在校工作、實踐經歷,主觀夸大在校成績,甚至偽造各類等級證書,等等。

二、高校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的主要原因

導致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的原因較多,但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學校、社會誠信管理的缺失或者缺位。

(一)專門的誠信管理機構缺位

世界各國都比較重視大學生誠信,美國作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發達的國家,為了維護大學生誠信,堅決防治不端行為,各高?;径荚O有專門的誠信管理機構,主要負責學生誠信管理工作,各學校的機構名稱雖然有所不同,但職能都是履行學校的誠信規定程序、監督學生誠信行為。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我國各高校有必要針對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專門負責學校學生誠信建設與管理工作。

(二)大學生學術誠信管理欠缺

大學生學術失范問題在我國還是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雖然已經有了“學術不端檢測系統”,但是在大學生學術失范管理規章制度方面還有所欠缺,可以說是有檢測沒有防治,或者存在一些防治管理內容的空白,即使有相關方面的內容也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等而流于形式。對于助于貸款違約的管理高校方面更是顯得“力不從心”,作用僅僅發揮在學生在校期間,在校外對學生基本不具有約束性。

(三)誠信管理中學生參與不夠

現代社會管理理念較為重視行為主體的參與,特別是在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權利意識越來越強的情況下,大學生誠信管理中應該有學生的身影,而不是奉行傳統的“行政人員主導”,應該考慮在大學生誠信制度建設、管理中疏通與豐富學生參與渠道。在大學生誠信規章制度制定、實施過程中廣泛聽取學生意見,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大學生參與到高校誠信管理工作中。

三、大學生誠信問題對策與誠信機制建設

(一)探索成立專門的大學生誠信信息管理中心

成立的大學生誠信信息管理中心,主要負責三方面工作,分別是誠信信息收集(征信)、學生誠信度評價及大學生誠信服務功能。第一、收集大學生誠信信息,建立誠信檔案。全方位、全面的收集學生入學前、在校期間、畢業離校后、工作期間的誠信信息,建立個人誠信檔案并與社會誠信體系對接。第二,依據誠信檔案,評價學生的誠信度,形成信用等級,以及追蹤觀察學生的誠信信息,不斷修正其誠信等級。第三,依據學生的誠信等級,向學生提供誠信服務,如是否給予獎學金、在校補助及繼續提供助學貸款等。

(二)建立公正的評價機制,深化學生誠信認識

對于大學生誠信的評價,誠信檔案是主要依據,但也離不開評價方式、方法,需要綜合運用定性與定量的方法對學生的誠信水平作出評價、分級。第一,要明確學生誠信評價要素,如把求真務實、正直友善、遵紀守法等道德品質作為評價的主要因素。第二,明確細化誠信評價指標,如學業誠信指標、經濟誠信指標和社會誠信指標等。第三,依據確定的誠信指標,制定詳細的評價標準,如考試作弊、畢業論文抄襲、故意拖欠學費、就業違約等,都可以作為量化的指標??傊?,通過在校的學生態信評價,提醒大學生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

(三)建立賞罰的激勵機制,激發學生誠信意識

第一,建立失信懲罰機制。我國高校的大學生行為失范管理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但僅靠教育、道德軟約束作用非常有限,還需要從制度上予以約束,有必要建立失信懲罰機制,對各種失信行為進行不同程度的懲罰,第二,建立守信獎勵機制。有懲罰就要有獎勵,嘗試建立大學生守信獎勵機制,可以提高學生的誠實守信的回報,能夠有效增強學校誠信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可以先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給表揚、授予榮譽等,必要給予物質獎勵,如給予獎學金、入黨、保研等等,以此將鼓勵大學生誠實守信。

(四)建立健全誠信監督機制,完善學生誠信行為

缺乏嚴格監督機制的誠信管理必然是無效的。第一,及時公布學生誠信信息,可以考慮建立專門的學生誠信信息公示、查詢系統,接受學生、社會的監督。第二,發揮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在校園學生誠信中的監督作用,建立一個針對大學生的社會機關、團體聯動的監督體系,編織一個包括電信、銀行、保險、醫療、公安、公共事業單位、社區等在內的一張強大監督網絡。第三,發揮校園輿論監督作用,積極接收學生舉報,對在校學生行為形成一種無形約束。

參考文獻:

[1]劉麗.大學生誠信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14,(07).

[2]劉興華,周順,許穎.建立大學生誠信教育長效機制的思考[J].價值工程,2014,(21).

[3]張新鑫.當代大學生誠信品質建設研究[J].西安航空學院學報,2014,(04).

[4]趙明家,潘玉環,夏躍軍.和諧社會背景下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14).

誠信建設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近年來,企業誠信文化建設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而建筑企業的文化建設目前尚處于基本形成和醞釀探索階段。創新能力是建筑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硬件,而誠實守信的商譽就成為建筑企業競爭力的軟件,二者有機地結合才能相得益彰。作者根據建筑企業的實際情況,針對建筑企業文化建設特點問題進行了獨立思考,提出了建筑企業誠信文化建設需要創新與拓展,確立企業誠信守譽文化建設的主體和核心,全力打造建筑企業優秀品牌文化。

【關鍵字】企業管理;誠信守譽;品牌文化

企業誠信文化和企業核心競爭力是近年來企業界、學術界廣泛討論的問題,前者涉及企業經營理念、職業道德、企業形象、企業商譽、市場開拓能力、產品品牌等方面問題,后者涉及資金、產品、技術、管理、發展潛力等方面的問題。二者對企業的健康發展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那么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企業又應該如何培養自己的誠信文化,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呢?

一、建筑企業誠信文化與企業良好形象

企業誠信文化是指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活動中逐步形成的、并為企業員工認同的誠實守信的經營理念、人生價值觀和行為準則,處事規范。誠信文化體現于企業中每一位員工、每一個單位、每一個群體對待消費者或社會公眾的態度和道德習俗。誠信文化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領域。

根據企業誠信文化的概念和涵義,可以把企業誠信文化分為表層、中層、深層三個層次。

表層企業誠信文化,指可以見之于形,聞之于聲的企業誠信文化現象,其最具代表性的是企業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

中層企業誠信文化,指企業的質量管理體制,包括企業的組織機構、管理網絡及誠信經營管理的規章制度等。

深層企業誠信文化,是指沉蘊于企業全體員工心靈中的誠實守信的經營意識與觀念。包括誠信思想方式,行為準則,道德價值觀,企業風氣與習俗。它是員工對誠實守信的個人響應與情感認同,是企業誠信文化的核心與靈魂。是表層、中層企業誠信文化的基礎和保證。

誠信文化對企業的功能可歸納為兩個方面:

規范員工的生產與服務行為,提高員工素質。誠信文化的價值觀一旦深入到每個員工的頭腦中,則員工的心理就能產生與之相應的感覺和認識,就會在其工作和生活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按誠信價值觀處事。一旦違反這種價值標準,無論別人知道與否,自己都會感到內疚與自責。并能在員工中形成互相監督、互相幫助,規范其行為的局面。

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增強企業競爭力。企業產品質量優異并穩定,服務質量人人稱道,言而有信,言出必行,毫不隱瞞自己的缺點與缺陷,及時糾正不利于消費者的經營行為,消除影響,天長日久,在社會公眾中必然樹立起自己企業的良好形象,提高自己的商譽。

二、建筑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概念與內涵

早在90年代初期美國企業戰略管理專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就提出了核心競爭力的概念,又簡稱核心能力,它是建立在企業核心資源基礎上的企業在智力、技術、產品、管理、文化諸多方面的綜合優勢在市場上的反映。但企業核心競爭力究竟包括哪些內容要素,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與企業競爭力的概念和涵義在學術界早已形成共識不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概念和涵義一直是理論界至今爭論不休的問題。

我們認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指的是企業組織中的積累性知識,尤其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生產技能和多種技術的知識與技能,并據此獲得超越其他競爭對手利益的獨特能力。

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如下特征:

特殊性。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以特定方式沿特定技術軌道逐步積累起來的,是其個性化發展過程的產物,不易被競爭對手完全掌握。即使競爭者知曉了其中的方法、要素,也無法模仿或復制。

相融性。企業核心競爭力與特定企業融為一體,它不僅包括企業獨特的技術性能,而且更包含企業理念,企業管理,企業文化等無形資產。與企業實物資產不同,核心競爭力難以從企業主體中分離出來,從而使企業與競爭對手產生質的區別,成為企業差異化競爭的根本源泉力量。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內容包括:掌握專項技術;具有創新能力;專有的品牌形象;擁有可靠的市場網絡;有特色的顧客服務;有特色的企業文化。

上述六點如果從深層次分析,實質上可以歸納為二點:一是企業創新能力,二是企業誠信文化。前者可看作企業核心能力的硬件,后者可看作企業核心能力的軟件。二者相輔相成,融為一體,缺一不可。

三、建筑企業誠信文化建設與優秀品牌文化

關于企業創新能力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決定關系,企業界、理論界早已心知肚明,形成共識,所以我國企業界已經形成一股奮力打造企業創新能力的熱潮,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和入世后的經濟全球化的沖擊,但是對于誠實守信的企業文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決定關系,至今卻未形成足夠的認識。在實踐上更是嚴重滯后。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智力、技術、產品、管理、文化的諸多優勢在市場表現中的反映,是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而企業誠信文化則滲透于企業智力、企業產品、企業管理、企業文化、企業經營活動等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各個方面或領域,其對于形成和加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企業誠信文化反作用于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必然要求加強企業誠信文化建設。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必須加強企業誠信文化建設才能真正提高核心競爭力,從而保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誠信文化與產品品牌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從非品牌經濟向品牌經濟發展過渡的歷史時期,非品牌經濟意味著不發達經濟,消費者側重于以價取物,消費者注重的是產品的質量而不是品牌,而當一個國家富裕起來時,當社會大部分消費者脫離溫飽進入小康階段時,品牌的作用便逐漸放大起來,品牌發展戰略就有了用武之地。品牌產品的利潤在很大程度上不與其生產成本相聯系,比如一件消耗了同樣物質成本的服裝,如果是品牌產品其價格往往要高于非品牌產品。所以品牌往往是昂貴的代名詞,非品牌往往是廉價的代名詞。

品牌所以有力量,主要表現在它是建立在質量、科技含量和先進文化的基礎之上的,依仗著技術和文化的優勢,品牌產品與消費者建立起熟悉和密切的聯系,從而擁有較大的市場并可以獲得比非品牌產品高很多的利潤。從表面上看,品牌產品主要依靠其先進科技含量而擁有優異的性能,質量保證市場地位。但是從深層意義上看,真正的能長久地贏得消費者信賴的品牌,必須依靠企業對廣大消費者誠實守信的經營承諾。1985年可口可樂公司向全世界宣布可樂類第一品牌的可口可樂要煥然一新,口味讓消費者更喜歡,但是事與愿違,可口可樂口味的改變,讓消費者大為不滿,可口可樂的銷量迅速下降,可口可樂被逼無奈,只好宣布恢復原來口味,僅僅三個月這場改變原有產品核心特征的舉動以失敗而告終。事后可口可樂認識到,可口可樂品牌不僅屬于公司,也應該屬于其廣大忠實的消費者,包括口味在內的一切核心特征都是不應該輕易改變的。

2、企業誠信文化與企業管理

企業管理是指企業為了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統一協調而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一系列工作,最有效地利用企業的人力、物力和智力等資源,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但是企業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則取決于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取決于企業誠信文化建設水平,取決于企業員工的高度組織性、紀律性和自律自制能力。1944年冬,盟軍已完成對德國的合圍,此時德國百姓生活陷入困境。冬天非常寒冷,燃料極其缺乏,政府只有讓居民自己上山砍樹生火取暖??硺淝跋扔闪謽I人員尋找老弱病樹和劣質樹,并在這些樹上畫一個紅圈,再讓居民去砍,砍伐沒有紅圈的樹要受到處罰。而當時的德國,行政管理已名存實亡,公務員已被調往前線,市內找不到警察。全國基本是處于管理真空狀態,但直到戰爭結束也沒有發生過一起居民亂砍濫伐事件,他們忠實地執行這個沒人監督的規定。這樣的奇跡是日耳曼民族的嚴格自律創造出來的。

反觀我們許多企業,規章制度繁多,措施規范應有盡有,管理機構完善,管理人員過剩,但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質量不高,其原因就在于企業誠信文化建設水平低下,員工自律性差。

3、誠信文化與技術創新

應該說技術創新與誠信文化建設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針對目前我國許多企業急功近利,只做表面文章,不肯下功夫,不肯花錢投資于實質性技術開發,甚至有的企業把心事和智力用在造假冒偽、偷稅騙稅、以次充好坑害消費者的旁門左道上,誠信文化建設與技術創新的關系便變得直接和嚴峻起來了??匆幌聦W生考場的紀律我們就會清楚地認識到,考場上只有那些刻苦努力、用功學習、遵守紀律的誠實學生才會有真正的出息,即使他們考不出好成績。而那些不肯用功學習,在考試時應付突擊一下,依靠打小抄、傳條子、違規作弊的考生,即使偶爾也能考出好成績,他們也是不會有作為的。

企業更是如此,只有那些具有長遠規劃而苦練內功,踏實認真地搞開發研究的企業,才會真正搞出創新性技術成果,而那些只熱心于擺花架子,應時整景,做表面文章,無長遠打算的企業是不可能搞出創新性技術成果的。

誠信對于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政府,一個組織或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是至關緊要的,有一則廣告說的好:企業是船,市場是海,品牌是帆,商譽是風。企業的品牌是依賴長期的質量保證而在廣大消費者心目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品牌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要素,屬于企業核心生產力的外在形式。而商譽與創新能力作為企業核心競爭的構成要素,是屬于其內在形式。企業必須努力建設自己的誠信文化,全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生產力,才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優秀品牌。

誠信建設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誠信是會計的靈魂和生命,會計誠信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一直以來人們把會計誠信歸屬于道德范疇,主要是依靠會計人員的自覺性來實現。會計誠信缺失造成會計信息失真是社會普遍存在且有著龐大群體而又無法考量并難以追究法律責任的現象。本文提出要對會計誠信進行管理,重新認識會計誠信的行為特征,改變對會計誠信屬性的認識,會計誠信問題并不是一項無法量化界定的質量指標,而是一項可以分析記錄統計考核的數量指標。要研究制定會計誠信管理體系的方法和措施,建立一套完整的會計誠信管理體系,運用法律和制度的手段,從根本上遏制和杜絕會計誠信缺失所造成假賬泛濫的危害。

關鍵詞:會計誠信 管理體系 研究

近年來,企業單位假賬泛濫,會計誠信危機不僅關乎到整個會計行業的健康發展,更是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人們面對會計誠信缺失造假的行為既憤慨又無奈,一方面它給國家和人們造成的危害極大,另一方面它又是社會普遍存在且有著龐大群體而又無法考量并難以追究法律責任的現象。人們把會計誠信歸屬于道德范疇,而職業道德是要依靠會計從業人員的自覺行為來遵守。

因此,要重新認識會計誠信的行為特征,改變對會計誠信屬性的認識,運用法律和制度的手段,從根本上遏制和杜絕會計誠信缺失所造成的危害。由于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和執業環境千差萬別,會計誠信不能僅僅依靠會計從業人員的自覺行為來實現,建立一套完整的會計誠信管理體系,對徹底改變目前會計誠信缺失造成假賬泛濫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會計誠信管理體系的主要內容

一直以來,我們把會計誠信列入道德范疇,只能用加強職業道德的思路和方法來教育廣大會計人員?,F在要在傳統認識上對誠信指標難以判別和考量上作出重大突破,當會計誠信可以分解設定具體指標,而且是一項可以統計分析記錄考核的數量指標時,會計誠信管理就進入了可操作的實施階段。會計誠信體系的建立和培育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只有站在高度全面、系統的建立和完成頂層設計以及各個子系統的指標體系,才能確保會計誠信管理積極穩妥的有效實施。

(一)建立會計誠信管理指標體系

會計誠信管理是會計領域一項革命性的改革,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建立一套完整的會計誠信管理綜合指標體系是保障實施會計誠信管理的關鍵。

首先,建立會計誠信管理指標體系的基本準則和規章制度。會計誠信管理指標體系是針對會計數據和資料的收集、加工、處理、復核、發布、審計等相關業務的單位和個人,它涉及到所有企業單位、社會組織機構、審計機構和會計從業人員的誠信管理體系。會計誠信管理應根據指標設定標準的要求建立實施誠信管理體系,并將實現相關要求、界定誠信信息和誠信管理體系的范圍形成準則制度。其次,設置一套科學合理的量化指標項目和內容。會計誠信管理指標體系所包含的基本信息內容主要涉及有個人基本信息、配偶及家庭信息、執業單位信息、職業情況信息和獎勵處罰信息等等。這些基本信息根據每項內容制定標準統一的指標和分值,以便統計分析判斷并用來界定和判別會計誠信情況。難度較大也是最關鍵的是要根據重要性原則設置一套界定和確認會計信息造假嚴重程度和主客觀等因素相結合的扣分標準,設置不同權重的數量指標分值來評判會計誠信的優劣,還可以設立“會計誠信專業評審委員會”來判定。第三,建立會計誠信管理指標分析評判系統。會計誠信問題不僅僅是涉及道德范疇,當會計資料經過會計人員的加工處理,最后作為會計信息披露,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偏差,就可以根據偏差程度和對社會、他人造成的危害性設置量化指標,會計信息披露都是通過會計報表和資料以書面的形式對外公布的,這也為追溯和確認會計信息造假提供了方便。從這個角度來看待會計誠信問題就是一項可以分析判別的量化指標。會計誠信管理就是要通過一系列的計算方法對造假行為分析和評判直接反映會計誠信狀況,主要衡量指標有:誠信度、誠信星級標準、誠信指數、誠信評價指數、處罰等級和頻次,還有工作質量評價指標,差錯率指標等等。

(二)建立會計誠信管理評價體系

會計誠信管理要實行量化界定考核,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評價系統,對涉及的企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和單位法人、機構負責人、會計、審計人員分別進行綜合誠信評價。首先,建立會計人員誠信評價機制。對會計人員、注冊會計師的評價,應當根據財政稅務審計的檢查、會計管理機構的檢查、社會審計機構的審計和單位對會計人員的檢查等資料,對會計人員的違規行為建立評分系統。其次,對失信造假的企業單位采取從重處罰。企業單位的評價應當根據其造假的嚴重程度和頻次以及所聘用的會計人員和單位法人的會計誠信分值計算單位的會計誠信分值,對分值達到一定程度的核算單位可以分級次實行行政問責和經濟處罰,經濟處罰要根據性質從嚴從重,情節嚴重的追究法律責任。第三,將會計誠信評價作為選擇社會審計單位的重要標志。根據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誠信評價分值情況劃分成不同等級,明確規定各個等級可承擔的審計業務。同時還應將會計師事務所按誠信評價分值作為參與政府招標項目的重要參考指標。第四,金融單位的信用等級要和會計誠信評價相結合。對會計誠信評價較差的企業單位申請銀行貸款時,要嚴格控制。另外,財政、稅務、審計等有關部門,對會計誠信評價較差的企業單位和會計師事務所等,在審計和管理上要從嚴掌握,迫使企業單位和會計人員重視自身的會計誠信建設。

(三)建立會計誠信管理信息平臺

會計誠信管理必須依靠會計誠信管理信息系統,借助于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建立全國連網的會計誠信管理平臺,將企業單位和會計人員的誠信情況上網公布,讓會計管理部門、行業協會和社會了解他們的誠信情況,實現全方位監督。建立會計誠信信息共享平臺不僅會大大降低信用查詢的成本和時間,也有利于信用資源的優化配置,使全社會都能有效地監督企業和會計個人的信用行為。在共享的信用信息平臺之下,一旦出現失信造假等不良記錄,其必將承擔較大的經濟損失和代價,要讓失信行為遭受慘重的教訓。建立全國統一的會計職業人員誠信檔案,今后無論會計人員到何地執業,誠信信息都將終生可查。

(四)建立會計誠信管理獎懲制度

建立一套科學完備的獎勵和責任追究制度能讓企業單位和會計人員不敢造假,也為會計人員履行職責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要對企業單位會計信息造假者實行嚴厲的懲罰,要加大經濟處罰力度,讓失信造假者付出巨大成本;另一方面,造假的直接會計人員也將面臨行政和經濟處罰,從訓誡、警告、罰款、扣證到暫?;虻蹁N職業資格證直至終生禁止從事會計行業,情節嚴重或造成經濟損失較大的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由此促進企業和會計人員遵紀守法。

(五)建立會計報表統一管理系統

會計報表是企業單位會計信息公開披露的主要途徑,除了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是由證監會提供的平臺統一發布外,其余絕大部分企業單位會計信息的公開披露和會計報表的報送都是根據需要來提供的。企業去銀行貸款就將資產做大,去稅務所交稅就將收入做小,向上級邀功就將利潤做大,欲私設小金庫就將利潤隱瞞,這實際上是各個職能部門所獲取的企業單位的會計報表和信息的不對稱造成的。要改變這種現狀只有建立企業單位統一的會計報表管理平臺,需要會計資料和報表信息的各部門應從同一渠道獲得會計資料和報表信息,堵住了企業單位可以隨意改動會計信息的漏洞,確保企業單位披露會計信息的唯一性,從源頭上控制會計信息造假行為。

二、建立會計誠信管理體系的措施和建議

會計誠信管理體系的建立不僅要依靠社會誠信環境的改善,還需要建立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措施來保障實施,除了制定科學規范的會計誠信管理體系外,其他的單一措施都將會顯得蒼白無力。在會計誠信管理的問題上決不能避重就輕,要以猛藥去疴的決心一抓到底。

(一)建立會計誠信管理法律體系

會計誠信表面上看是會計個體的道德問題,但其本質所表現的行為是一個法律問題。會計信息是人們在經濟活動過程中,運用會計理論和方法,通過會計實踐獲得的反映會計對象價值運動狀況的數據和資料。事實上,做假賬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行為最終都是由會計人員來完成的,這既是一種侵權行為,也是一種犯罪行為,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因此,建立會計誠信管理體系應當立法先行,要有嚴密的法律體系作保障。盡快增加會計誠信管理的法律條款,制定和補充會計誠信管理有關的法規和制度,修改有關涉及會計誠信行為的法律規定。

首先,建議修訂《刑法》,增設“會計信息造假罪”。會計信息造假是我國經濟領域的造假重災區,針對當前會計信息造假處罰過輕,責任難以分清,應該加大打擊力度,尤其對會計誠信缺失,有意偽造、編造會計資料、提供虛假財務報告等會計違法行為要從重處罰,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重點治假,絕不姑息。其次,建議制定《首席會計師條例》。會計誠信管理要進行依法管理,必須要明確法律主體,才能確保會計誠信管理和依法治信的有效實施。推行首席會計師制度是明確會計責任前提,是有效防止和遏制會計人員誠信缺失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最好選擇。第三,完善會計的相關法律和法規體系。避免出現法律法規上的漏洞和灰色地帶,修訂《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和《總會計師條例》等相關法規,真正做到有法可依。第四,要建立會計誠信管理法律監督機制。強化監督,加大執法力度,特別是對會計信息的提供和披露以及企業信用、單位負責人和會計人員的誠信要重點監督管理,出現會計失信問題決不能手軟,必須依法予以懲處,為會計市場營造公平競爭、誠實經營的市場環境。

(二)明確判別會計誠信管理的責任主體

會計誠信管理要作為一項具體實施和可操作性的制度,必須要能明確地判別責任主體,要能厘清哪些是企業單位的責任,哪些是會計人員的責任,而在單位眾多的會計人員中如何區分責任大小是件非常復雜困難的事情。一個單位涉及到財會事務的人員就有單位負責人、財務審批人、財務審核人、總會計師、財務負責人、出納、會計、統計人員等等,而會計資料和會計報表的產生還會有更多的人參與。因此,只有分清各個環節的責任,才能給予獎懲處理。首席會計師制度就是要能明確劃分會計誠信的責任主體,

確保會計人員的獨立性,打破受利益驅使或迫于壓力使會計和單位抱成團做假賬的格局,徹底改變當前弄虛作假的惡性循環鏈。首席會計師如果還是受制于他人,有意或屈從做假賬,造成嚴重后果的,他個人將全部承擔責任,如果受到處罰就意味著他將失去自己之前所付出的全部努力得來的成果,包括職稱和待遇。所以首席會計師的簽名和蓋章就是決定他自身命運和價值的試金石。

(三)建立會計誠信管理行業監管機制

加強會計行業自律和監管是會計事業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會計誠信管理需要建立“以行業監管為主,審計交叉監督,政府各職能部門重點監督”的監管機制。一是要建立會計行業管理協會或者會計誠信管理協會,專門從事會計的誠信管理工作,加強對總會計師、首席會計師、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從業人員的誠信管理。二是會計行業管理協會要健全規章制度,制定《會計誠信管理行業標準》,根據會計執業誠信情況,實行職業審核、評價管理、考核培訓、獎勵處罰、誠信檔案記錄等等。要賦予會計行業管理協會對會計誠信有嘉獎或處罰的建議權,以便于切實承擔起管理職責。三是會計行業管理協會要重點加強會計誠信管理,要建立會計誠信檔案管理,獎罰分明,對誠信差的或受到嚴重處罰的會計要建立黑名單制度,防止到處做假賬。同時還要加大會計審計造假行為的成本,要使得會計師事務所在失信違規時面臨的風險以及責任加大,鋌而走險的幾率才有可能大大減少。四是會計行業協會要建立統一管理平臺,并及時與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溝通,政府各監管部門要加大對會計誠信的監督力度,財政、審計、稅務、統計、銀監、證監、保監等部門在各自監管的同時,要形成合力,對違規處罰的信息要及時共享。

(四)建立會計誠信教育體系

建設會計誠信管理體系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在強調建立會計誠信量化考核管理的同時,也需要注重意識形態領域的建設和教育。好的制度能讓想犯錯的人犯不了錯,而誠信教育能讓有機會犯錯的人不愿意犯錯?!巴庖颉敝皇亲兓臈l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本。會計人員的誠信道德素質將對會計誠信建設發揮主導作用。因此,開展誠信教育是會計誠信建設的重要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將會計誠信教育作為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會計誠信教育起著使外在的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得以轉化為會計人員內在品質和行為的重要作用。會計誠信教育不僅要傳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識,而且要灌輸道德標準和敬業精神,樹立起會計職業的尊嚴感。其次,要加強在校學生和在職會計人員的誠信教育。會計專業應開設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在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中應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只有加強對會計人員進行適應時代要求的會計誠信培訓教育,才能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誠信素質。第三,要把會計誠信教育的重點放在會計誠信信念、誠信文化、誠信制度的建設上。會計誠信教育應當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要求,突破原有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思維定式和模式,創建新的會計誠信教育內容和體系。第四,要實行會計人員上崗誠信宣誓制度,在學校里,會計專業的學生要組織舉行誠信宣誓制度,會計在上崗執業前會計行業管理協會要組織舉行誠信宣誓制度,用莊嚴的儀式、崇高的誓言震撼會計的心靈深處,能保住一份神圣而純潔的良心圣潔之地。

(五)建立會計誠信管理研究機構

會計誠信管理是一項全新的概念,研究的領域很廣內容很深,尤其是要推行首席會計師制度和會計誠信管理,所有的指標設置、評價體系、信息系統、獎懲制度、報表統一管理平臺等等,都需要從理論上專門研究形成共識,找到突破口再指導實踐。要加強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相結合,堅持理論聯系實踐、理論指導實踐。因此,建議中國會計學會成立“會計制度與誠信管理專業委員會”,以填補會計研究領域的這一空白。

中國會計學會專業委員會是中國會計領域最高的學術機構,具有最權威性的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其不但要具備與國際接軌的前瞻性,還要有解決會計領域的重點和難點的堅韌性。目前中國會計學會13個專業委員會還是難以涵蓋會計學科的一些重要領域,如:涉及會計制度及深層次的體制研究,會計誠信管理的指標體系和評價體系研究,會計人員誠信缺失的防范和監督措施研究等等。當前這種普遍的會計誠信缺失現象是不可回避的。作為中國會計領域最高的學術團體,應該成為會計領域攻堅克難的主力軍,承擔起這份重任。

三、結束語

會計誠信管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文明風尚,需要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的綜合治理,需要每個會計用一生的誠信執業信念來時刻堅守。好在中央整治社會誠信的行動已經開始實施,2014年1月16日,中央八部門共同召開發布會,正式出臺《“構建誠信,懲戒失信”備忘錄》,將限制失信被執行人高消費行為和采取其他信用懲戒措施,對失信欠債不還的“老賴”們不僅將無法得到銀行授信,還將被禁止購買飛機票與軟臥火車票。這必將極大地打壓失信人的生存空間,也為推動會計誠信管理建設提供了最佳契機,相信會計講誠信不做假賬的時代必將來臨。

參考文獻:

[1]楊雄勝.會計誠信問題的理性思考[J].會計研究,2002(3).

[2]劉延紅.建立會計誠信制約機制問題研究[J].財會通訊,2008(9).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市地稅局)

誠信建設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隨著習總書記中國夢的提出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中國今天的經濟在飛速地發展,構建社會誠信體系也顯得越來越重要。誠信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未來社會的通信證。雖然以前也有對社會誠信度的研究,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國社會當代的社會誠信度仍面臨著諸多問題。本文以當今四川省社會誠信度調查為基礎,通過資料搜集、實地調查和網上問卷調查,對四川省社會誠信度的現狀及其影響進行了分析研究,并針對如何建設社會誠信體系找出了最優化方案,以保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有助于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

關鍵詞:社會;誠信體系;分析研究;最優化方案

前言:誠信不僅是個人的立身之本,市場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國家和民族的立國之基,更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和現代社會文明的標志。受西華大學“西華杯”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編號:2014080)資助,本小組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后寫作本文。本文通過對社會誠信狀況的調查研究,通過分析社會誠信缺失的現狀和危害,提出了對社會誠信體系構建的看法和建議,希望能夠拋磚引玉,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

一、四川省社會誠信度的現狀

社會誠信是國家形象及民族精神的標志,是社會綜合因素的反映,是社會安定進步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其社會誠信問題也日益嚴重。目前的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與社會誠信已經出現了脫節現象。

(一)大學生社會誠信問題現狀:

1、信貸誠信危機

調查顯示,16.47%的大學生存在惡意拖欠貸款、學費的現象。為了保證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1999年國家推行國家助學貸款,但是此項政策卻遭到了“誠信危機”的重棒。

2、考試中的誠信問題

調查顯示,近45%的大學生存在考試作弊的行為,并且還屢禁不止。對學生而言,不斷發展的通訊技術大大降低了作弊的“成本”,同時大學生的作弊現象也由“個別”迅速發展成為“群體”或“團體”作弊。

3、學術誠信問題

調查顯示,30%的大學生在學術問題上養成了剽竊、抄襲的習慣。普遍的大學生存在抄襲他人作業,從網上下載論文作為自己的論文等情況,學術腐敗問題已成為一個困擾學術深度發展的障礙。

(二)企業誠信問題的現狀:

調查顯示,四川省在被調查的樣本企業中,至少有35.78%的企業被假冒產品侵權;偷稅、漏稅活動猖獗,走私、騙匯、騙取出口退稅屢禁不止;社會信用紊亂,合同違約、商業欺詐現象嚴重。同時,一些中國企業為了謀取暴利置企業誠信于不顧,無視社會責任,作出有違市場公平、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的行為。

二、社會誠信度缺失的原因

(一)誠信建設與經濟建設的矛盾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誠信建設與經濟建設的矛盾愈加突顯。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主要分為兩個階段: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當我國還處在計劃經濟時期的時候,經濟建設與誠信建設之間的矛盾還不明顯,其原因在于計劃經濟時期的中國處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高度集中的政策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少,人與人的交流局限于僅與親人,朋友等熟人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失信行為不會太多。而當我國過渡到了市場經濟時期,高度集中的政策不再適用,相對封閉的環境也逐漸被打破,市場變為了經濟往來的主體,人與人交流的主體由熟人變成了陌生人,在這種“陌生人社會”的情況下,人們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欺騙,傷害他人,社會誠信逐漸缺失,直到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社會誠信的缺失已經演變成為一場誠信建設道路上的一幕悲劇。

(二)政務誠信的缺失

社會誠信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政務誠信,商務誠信以及個人誠信。其中政務誠信是社會誠信的基礎,是市場經濟的基石。而在當今社會,政府的誠信度早已大幅度降低,貪污腐敗,官商勾結,官官相護等行為已經在公眾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各省級高官的相繼“落馬”更是顯示了政務誠信的缺失,而這種情況已經大大減慢了誠信建設的腳步。

(三)教育體制的不完善

教育是社會誠信建設中的奠基石。但是我國的教育體制不甚完善,學校教育的重點是為社會提供智力型人才,而忽視了道德建設,加上學校自身存在著各種腐敗行為,學校老師的表里不一等等,都會給學生造成“誠信不如成績重要”的心里暗示,在這樣的形式主義教育制度下出來的青少年,會被功利主義蒙蔽了心智,缺乏自身最基本的誠信意識。而青少年又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在他們都不再誠信的狀況下,社會誠信意識當然也日益薄弱了。

三、建立健全社會誠信體系

(一)建立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基礎條件

1.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為社會誠信體系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2.政府職能轉變為我國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前提。

3.全社會人民對社會誠信問題的高度重視。

4.“以德治國”、“依法治國”的方針為社會誠信建設創造了法制環境。

(二)建立個人誠信體系

個人誠信體系是社會成員在立身處世、社會交往、家庭倫理等方面遵誠守信的行為規范總和。建立個人誠信體系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培育以“誠信”為核心的社會道德規范。通過建立規范的個人信用體系,從而使全社會范圍內的人們受到誠信的教育,并增強其誠信觀念和意識,使其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之上。

2.增強全民的公正意識。只有整個社會呼喚公正,各種教育、文化、藝術等方方面面才能達到公正,從而形成高揚公正的氣氛。每個人都應該形成自己強烈的道德觀念。

3.樹立企業家個人誠信。企業經理人的道德素質決定著企業誠信的現狀。企業家必須明確最基本的商業倫理、懂得最基本的經營理念、遵守最基本的經營原則才能管理好一個企業,同時還需注重培養員工的誠信意識。

4.培養青少年的誠信觀念?!吧倌陱?,則國強;少年富裕,則國富?!?,提高少年的誠信意識,有助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5.建立適合國情的個人信用制度。首先要營造一種信用氣氛,其次是建立科學的信用評價體系,再次是培養合格的信用管理人員,最后要適當的借鑒國外個人信用制度的經驗。

(三)建立企業誠信體系

企業誠信體系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遵循的誠信原則的總和。建立企業誠信體系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建設優良的市場誠信環境。只有當市場誠信壞境被建設起來時,才會形成市場競爭能力。

2.強化企業信用管理的功能。其中企業內部和外部的信用管理功能尤為重要。

3.建立企業信用管理體系。通過建立企業信用管理部門,從而實行優良的征信服務,加強信用管理咨詢服務,以達到企業誠信的目的。

(四)建立健全信用評價體系

目前我國的信用評級行業存在諸多問題,對此,提出一下幾點建議:

1.信用評估機制的建設。通過對中介機構的設立,從而采集個人資信信息、向中社會提供有償服務。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建設個人信用體制積累了經驗。

2.加快信用評價體系建設的立法,促進信用的規范和失信懲罰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3.建立企業和個人的信息披露機制,為建立誠信社會監督體系構筑技術平臺。

4.建立和完善誠信的監督約束機制。通過培育多元的社會誠信中介機構,完善相關配套的失信懲戒機制,積極發揮新聞輿論在誠信道德監督中的作用。

四、結束語

誠信不但是一個社會道德范疇,還是一種行為規范。建立社會誠信體系必定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國家、政府、社會應采取高度的重視,并且落實相關的政策,采取教育、鼓勵和懲罰等多種手段,正確地引導和規范社會成員的價值取向。使人們自覺地選擇誠信,共同促進社會誠信水平的提高,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保障經濟的繁榮和發展,使人們過上幸福而又安定的生活。

參考文獻:

[1]王良.社會誠信論.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

[2]榕汀.誠信,未來社會通行證.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

上一篇:??飘厴I論文范文下一篇:ui設計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