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宜居城市評價指標體系范文

2023-10-10

宜居城市評價指標體系范文第1篇

宜居城市建設是城市發展到后工業化階段的產物。他是指宜居性比較強的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宜居城市(多倫多)空間環境、人文社會環境、生態與自然環境和清潔高效的生產環境的居住地。1996年聯合國第二次人居大會提出了城市應當是適宜居住的人類居住地的概念。此概念一經提出就在國際社會形成了廣泛共識,成為21世紀新的城市觀。

宜居城市是指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協調發展,人居環境良好,能夠滿足居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適宜人類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

宜居城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宜居城市是一個全方位的概念,強調城市在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各個方面都能協調發展,人們在此工作、生活和居住都感到滿意,并愿意長期繼續居住下去。狹義的宜居城市指氣候條件宜人、生態景觀和諧,適宜人們居住的城市。在實踐中,有的城市把生態環境建設放在宜居城市建設的首要位置,突出園林綠化的作用。

宜居城市有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的含義。從宏觀層面來看,宜居城市應該具備良好的城市大環境,包括自然生態環境、社會人文環境、人工建筑設施環境在內,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從中觀層面來看,宜居城市應該具備規劃設計合理、生活設施齊備、環境優美、和諧親切的社區環境;從微觀層面來看,宜居城市應該具備單體建筑內部良好的居室環境,包括居住面積適宜、房屋結構合理、衛生設施先進,以及良好的通風、采光、隔音等功效。 從城市發展進程的歷程看,城市發展經歷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后工業社會、信息社會等幾個階段。在由低到高的進化過程中,隨城市的拓展和經濟的迅速增長,逐步出現了城市擁擠、交通堵塞、環境污染、空間緊張、生態質量下降等一些列伴隨而生的城市問題。與此同時,人們對生活環境、生活質量、生存狀態的要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并且總體上需求越來越復雜、要求越來越高,這個必然的進化趨勢導致人們越來越關心人居環境及自身的生存狀態。

宜居城市建設與人居環境建設是一個互為因果的關系,由于人居環境問題是在面臨城市居住擁擠、秩序混亂、質量下降等問題時提出的,因此,起初對人居環境的認識是比較具體而微觀的,如關注居住區、鄰里環境、居住建設項目等,而后,這個概念在學者們的關注下不斷發展,具有了更為廣泛而宏觀的內容,細分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基因”:

宜居城市應該是經濟持續繁榮的城市

因為城市是區域經濟的組織、管理和協調中心,是經濟要素的高密度聚集地,是各種非農產業活動的載體。城市只有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先進的產業結構和強大的發展潛力,才能為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和較高的收入,才能為宜居城市物質設施建設提供保證。

宜居城市應該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城市

只有在政局穩定、治安良好、民族團結、各階層融洽、社區親和、城市城鄉協調發展的城市,居民才能安居樂業,才能充分享受豐富多彩的現代城市生活,才能將城市視為自己物質的家園和精神的歸宿。

宜居城市應該是文化豐富厚重的城市

城市的文化豐富厚重有如下含義:歷史文化遺產豐富;文化設施齊備;文化活動頻繁;城市文化氛圍濃郁。只有具有文化豐厚度的城市,才能稱之為思想、教育、科技、文化中心,才能充分發揮城市環境育人造人的職能,才能提高城市居民的整體素質。

宜居城市應該是生活舒適便捷的城市

生活的舒適便捷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居住舒適,要有配套設施齊備、符合健康要求的住房;交通便捷,公共交通網絡發達;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如教育、醫療、衛生等質量良好,供給充足;生態健康,天藍水碧,住區安靜整潔,人均綠地多,生態平衡。

宜居城市應該是景觀優美怡人的城市

城市是一個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復合體,景觀的優美宜居城市(維也納)怡人是城市建設的基本要求。這既需要城市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互協調,又要求人文景觀如道路、建筑、廣場、小品、公園等的設計和建設具有人文尺度,體現人文關懷,從而起到陶冶居民心性的功效。

宜居城市應該是具有公共安全的城市

宜居城市評價指標體系范文第2篇

件對宜居性的影響較大。谷同鋒等l3] (201 1) 在構建宜居城市的評價指標體系基礎上, 采用因子分析法對遼中南城市群進行分析和評價, 認為生態環境和生活便捷度對遼中南城市群宜居性有著重要的影響:2宜居度的TOPSIS綜合評價2.1 T O P S I S綜合評價法TOPSIS (r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綜合評價法是K.Yoon和C.L.Hwang下1981年提出的一種對if價對象進行排序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過構造正負理想解ffl/j<評價對象與理想11標的接近程度.以對評價對象的tl I討優劣進行評價, 是一種在多7/案、多指標情況下進行分析和決策的系統評價方法本文利刖熵值法進行賦權結合TOPSIS J]法對數據進行分析2.2指標構逑原則1) 針對性原則從環境、人居等特點f I;發.有針對性地選擇指標, 以對城市的宜居性作出客觀評價和反映.2) 可比性原則指標的選擇應盡量具有相對意義, 使其在時間軸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41。3) 層次性原則城市人居環境本身具有多n位、多層次性, 足一個綜合體系.w此影響這個綜合體系的閃素Lti足?多層次的故指標體系的建立應按該綜合體系進行分層并進行分析, 冇利于做出加客觀的評價4) 可操作性原則指標體系足n?以M化的’以便做定量分析數據應盡覺采丨官方統計數擬, 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和權威性2.3指標選擇《宜居城市科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及W內外研究中均有對宜居城市評價指標的選擇和評價狀況據此, 本文選取了生態環境、經濟狀況、居住條件、城市基礎設施以及社會文化作為五大綜合指標, 并在此基礎上選擇r 24個單項指標, 如表1所示, 作為對四川省各城市宜居性進行評價的指標體系。由于保密等w索, 有關社會安全方面的因素無法獲得, 故在此不作為評價指標進行討論。表1城市宜居度評價指標指標層因子城市居住條件 (I) 人均住房面枳、房地產投資占閬走資產投資比重、人口密度城市環堍狀況 (I I) 建成K綠地擬蓋率、人均公共綠地如積、生活垃圾兄窗化處理率、生活污水處理率城市經濟水平 (III) 人均G丨) P?人均n了支配收人、第、產業占GDP的比f:、城鎮登id失業率、在崗職工平均r資, 城鎮化率城市社保狀況 (IV) 每萬人擁a的K院床位數, 養老保險參保率、每萬人擁打的醫生數.每萬人擁有的飯療機構數生活便宜程度<V) 公路容運M、叫水普及率、燃氣呰及率、每西人擁有的公共閣書藏量.每萬人擁有的影劇院數M?、每萬人擁有中小卞^彳r:教師數、每//人抑打的通信設備數2?4指你I對權歌的確定本義選取了3種具有代表型的權覓方法, 在朱瑩151的研究|j|, 采用了較為成熟的2種丨f?算權重的) i法, 即主觀性的層次分析法和客觀性的熵值法, 由于本文是在朱瑩論文中數據的基礎I:進行TOPSIS方法的分析, 因此選用了她的方法算得權重.利用層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別對各評價指標的權重進行確定, 然店結合這兩種方法所確定的權?就"f以獲得系統評價指標的綜合權?本文對指標綜合權重的確定主要使用加權求和根據《2013年四川省統計年鑒》、《2013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13年四川裨環境公報》中對以上24個指標的統計數據, 本文采用了TO PS丨S系統評價法對各城市進行綜合if價, 并通過指標權《的確定對其進行排序, 確定了各城市的現狀水平及其相對優劣順序, 了解四川省各城

市的宜居程度的現狀。采用熵值法各指標的權重如表2所示。表2各評價指標權重指標權重人均住房面枳0.050城鎮化率0.050房地產閬定投資比改0.033人口密度0.046建成K綠地銜蓋率0.046人均公共綠地面枳0.046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0.038人均GDP 0.042人均可支配收人0.044第\產業占CDP的比重0.040城鎮徑記失業率0.0474:崗職丁平均丁.資0.045指標權重每萬人擁有的K療機構數每萬人擁有的醫院床位數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每萬人擁有的醫生數公路客運M/ (次/萬人) 用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每K人擁有的公共閽書館藏Q每萬人擁有的影劇院數域每萬人擁打的中小學專任教師數發每萬人擁有通信設備數/ (萬臺/萬人) 生活污水處殫率0.0430.0450.0440.0440.0290.0380.0380.0330.0310.0440.0400.050根據TOPSIS if價法原現, 利丨丨]MAT1.AB軟件, 按照汁箅得到權茁指標值, 得到的貼近度和分配比對比如表3所示c表3四川各城市宜居度指標貼近度城iff名貼進度排名成都市達州市德陽市綿陽市攀技花市貧賓市雅安市#充市廣安市0.6260.5420.5000.4860.4740.4530.4220.4150.408城市名貼進度排名資陽市0.392 10遂寧市0.388 II眉山市0.387 12滬州市0.384 13巴中市0.383 14廣元市0.381 15樂山市0.370 16n貢市0.357 17內江市0.308 183結果與分析3.1城市環境條件和城市經濟發展狀況是宜居城市的核心要素數據處理表明, 成都市在四川各地市中宜居程度較高, 排名第一, 也與四川的“首位城市”定位相契合另外縱觀閃川〗8個地市的貼近度排名, 不難發現經濟發展水平和城市環境對叫川城市宜居性的評價影響較大, 盡管經濟因素是影響城市宜居的關鍵因素, 但不等于經濟發展狀況好的城市就一定適合居住, 還需要經濟發展模式是健康、良性、高效和可持續的。在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下, 以花費最小的方式尋求高速、短周期的社會經濟利益, 勢必會導致居住舒適度、社會環境、生態環境等條件的滯后。從長遠來說, 這種發展方式會降低城市的綜合宜居程度, 阻礙宜居城市的發展。一個城市的宜居性體現在其對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兼顧上。攀枝花、達州、宜賓等城市, 其綜合宜居性位居前列, 因為這些城市實現了在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均衡。因此, 各方面平衡發展是宜居城市的?要標志, 經濟繁榮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只是最基本的兩個方面, 除此之外如舒適的居住條件、良好的社會文化、健全的基礎設施以及完善的社會公共事業等lli是必耑條件。3.2整體宜居水平較低且呈不均衡發展態勢四川各城市整體宜居水平較低, 平均貼近度為0.426, 且城市之間ff居性差異較大, 只冇成都、達州、德陽、綿陽、攀枝花、宜賓在平均綜合得分以上, 最高成邡市與最低的內江市差距達0.3184對策與建議4.1大力發展經濟, 加大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從綜合得分和初指標的原始數椐來肴, 四川省各」{要城if/的城鎮化水平還比較低, 城…規模效應較弱, 市政基礎設施等還有待加強<各市應加快經濟建設步伐, 旅顧各方而利益, 實現乂好乂快發展。4.2加大民生工程投資力度, 構建更廣闊范圍內的民生體系城市社保狀?兄足構建宜陸城市時需耍重點考慮的W素社保體系的健令與否不僅體現了一個城市的文明發達程度.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城市市民對城市的認同和歸屬感。四川各市社保類各指標表現出社保水平不高, 且存在醫療資源分配不平均的狀況。需要各市加大投人, 減少差距, 更大程度地普及利民、惠民工程。4.3加強城市群環境的治理, 打造干凈舒適的宜居條件環境的宜居度對城市的宜居性來說是較為直觀的表現。目前, 對四川各主要城市來說, 城市發展的主要目標和基調是經濟增速, 因為其城市化和工業

化程度都處r高速增長階段, 但是, 對經濟增長的肓g追求可能會導致未來城市生態環境的惡化, 變相增加社會其他方面的發展成本, 從而影響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6四川各城市在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的進程中, 已經出現了不少的生態環境問題, 如水土流失、霧?、水源污染等, 這些問題是建設宜居城市的隱患, 建議從以下兩方面著手改善, 1) 調整產業結構, 在優化的基礎上推廣清潔生產對城市的燃料使用情況進行調整, 優化燃料結構, 減少對空氣的污染程度;加快污水、廢水處理設備的建設速度;對城市中有毐冇害間體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和妥善處理, 要從源頭入手, 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 方能從根本上對環境進行深人治理2) 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 幵展節水措施并提高利效率鼓勵和倡導節水產業的發展, 對水資源利用率高的產業進行政策性優惠, 對高耗水、低利用率的產業進行限制;調整農田種梢結構, 通過農作物的合理搭配以及節水灌溉器材的使用, 減少灌溉水的無效蒸發, 提高水資源利爪系數。4.4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并?發展, 提高城市經濟質量1) 大力發展“綠色GDP”?以內涵擴大再生產作為經濟增長的發力點7?內涵擴大冉生產的最終H的是擴大生產規模, 主要迠通過技術進步、勞動效率提高和生產要素質M改善實現, 以提高經濟效益, W此對傳統產業應從技術、效率和生產要素等方面進行改造和提升在汽車、機械及化工等行業, 選擇一批企業作為重點進行以上方面的改造和提升, 提高勞動效率以及工藝、裝備水平;加強對環保技術的開發和使用, 進一步提高環保技術和設施的工藝水平及質量, 推廣和普及對環保產品的有效使用;利用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的低污染、經濟效益高、市場前景廣以及節約資源等特點’提高城市的經濟質id;鼓勵生態產業的幵發, 建立相應的開發優惠政策, 推進繭要生態技術項丨:丨的研發2) 以循環經濟為依托, 發展企業生態產業鏈循環經濟模式下企業生產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和循環利用通過對資源和廢棄物的循環使用, 形成內部的循環生態鏈;對新建的工業閌K, 利用工業生態學原理進行園IX;規劃, 對已々的園區則進行改造和提升;對于園K的規劃和改造提升, 通過優化其信息流、資源流以及1?) 基礎設施的配合使刖, 在閌K企業之間搭建合理的鏈接, 達到廢弁物交換、資源循環利用以及淸潔生產的U的, 形成一種共生和代謝的企業群生態網絡。3) 利用”成渝經濟K“規劃契機, 帶動四川K域城市宜居性建設2011年國務院對《成渝經濟IX:[X;域規劃》的正式批復, 是充分發展K域城市宜居性的取要機遇, 通過跨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堪礎設施和人銦T.程的建設, 可以改善城市群的生態環境同時通過龍頭城市宜居性建設的帶動效應以及IX:域內其他城市的齊頭并進, 促進城市飪居性建設的K域I"辦調發展, 建立適應K域經濟發展的宜居城市環境參考文獻:[1]朱鵬.姚亦鋒, 張培剛.?人的"耑求層次”現論的"SW?城市?’評價指標初探[J]?河南科學, 2006 (1) :134-137.[2], 虹穎, 張安明.貨屆城ffi的主成分分析評價-以重慶屮主城九區為例[JJ.中國農學通報, 2010, 26 (24) :322-325.[3]谷閡鋒, 申駕, 黃亮.遼中南城市群宜居性評價研究[J].卞習與探索, 20丨丨 (3) :162-丨64.[4]游志遠, 侯典安?山東半島城市群貧居性if價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 2008 (36) :3865-3868.[5]朱瑩.基于熵權法修改權誑的城市宜居價[Jj.合作經濟4科技, 2011 (21) :8-9.[6]趙傳松, 仟詿蘭?山東申?島城山?化進程屮的生態環境問題[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006 (0:49-50.[7]劉新芳.林凡元, 李玉江?濟南ili?社會經濟U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演進分析與對策[J].山東師范大學卞報:f彳然科, 版, 2007, 22 (3) :98-101.

摘要:對宜居城市的概念進行分析, 建立宜居城市的評價指標體系, 利用TOPSIS模型評價方法進行綜合評價研究, 并通過熵值客觀賦權法得到評價指標的權重, 然后對四川各主要城市的宜居度進行綜合評價, 根據所得到的四川各城市宜居度結果, 給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宜居城市,居住適宜度,熵權法,TOPSIS

參考文獻

[1]朱鵬, 姚亦鋒, 張培剛.基于人的“需求層次”理論的“宜居城市”評價指標初探[J].河南科學, 2006 (1) :134-137.

[2]李虹穎, 張安明, 宜居城市的主成分分析與評價-以重慶市主城九區為例[J].中國農學通報, 2010, 26 (24) :322-325.

[3]谷國鋒, 申雪, 黃亮.遼中南城市群宜居性評價研究[J].學習與探索, 2011 (3) :162-164.

[4]游志遠, 侯典安.山東半島城市群宜居性評價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 2008 (36) :3865-3868.

[5]朱瑩.基于熵權法修改權重的城市宜居性評價[J].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1 (21) :8-9.

[6]趙傳松, 任建蘭.山東半島城市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問題[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006 (1) :49-50.

宜居城市評價指標體系范文第3篇

通過研究國內外有關城市宜居性水平構建的文獻,本文選取10個指標,構成評價35個大中城市宜居性的指標體系。指標數據均來源于2014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鑒,X12指標通過各市環保局、各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及網上資料查得。

二、數據的預處理

1. 逆指標的處理。

在上述12個指標中,人口密度指標是逆向指標,逆向指標的數值越大代表城市環境越差;其余指標均為正向指標,正向指標數值越大代表城市環境就越好。學者劉新華通過對比研究表明不對逆向指標進行處理會導致結果偏差較大,從而提出兩種逆向指標正向化處理的方法:一是把逆向指標的數據加負號;二是把逆向指標的數據取倒數。本文采取將人口密度指標數據取倒數的方法。

2. 數據標準化處理。

由于本文所選指標數據量綱不一致,數量級變化差異較大,故先用SPSS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再進行因子分析。

三、因子分析

1. 因子分析適用性檢驗。

由相關系數矩陣可知,大部分相關系數都大于0.3,表明各指標變量間存在較強的線性關系,可以從中提取若干公共因子。同時進行KOM檢驗,KMO=0.725>0.7,巴特利特檢驗的近似卡方值為286.909,對應的概率值p=0.000<0.01,因此可放心地使用因子分析。

2. 公因子的提取。

通過分析,提取了4個公共因子,其累計貢獻率達到77.258%,所以認為這4個因子較好的反映了原變量的絕大部分信息。

3. 因子旋轉。

旋轉前的因子載荷矩陣中很難用原始變量來解釋各個公共因子的含義,因此通過因子旋轉后得到數據,通過方差極大值法進行正交旋轉后得到的向0、1兩級分化的數據,此時公共因子與原始變量的關系比較明確。由結果可知每個公共因子分別在不同指標上具有較大的因子載荷,因此根據因子載荷矩陣輸出的結果將指標劃分為4類,并結合前述評價指標所代表的具體含義對各主因子進行命名。

第一個公共因子F1在X1、X4、X5、X6、X7上的載荷系數較大,這些指標主要反映了城市的公共服務水平和基礎設施建設,因此可將F1命名為“生活便宜水平”;F2在X2、X3、X8上的載荷系數較大,,而這些指標主要反映了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因此可將F2命名為“城市經濟發展水平”;F3在X9、X10上的載荷系數較大,這些指標主要反映了城市居住環境以及城市對污染治理的重視程度,因此可將F3命名為“環境保護因子”,;F4在X11、X12上的載荷系數較大,主要反映了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水平,因此可將F4命名為“空氣因子”。

4. 計算因子得分。

由前文知,四個公共因子分別從不同方面反映了35個大中城市各市的宜居性水平,單獨使用某一公共因子并不能對各城市的宜居水平做出綜合評價。綜合評價分數是因子得分的線性組合,并將各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占公共因子總方差貢獻率的比重作為權重。則定義各城市的綜合評價分數為:

每個城市的綜合得分F反映了該市宜居性水平的高低,按照綜合分數的大小將35個城市進行排序。從實證分析結果可看出,不同城市在“生活便宜水平因子”、“城市經濟水平發展因子“、“環境保護因子”、“空氣因子”上存在著較大差異。本文根據綜合因子得分,將35個大中城市劃分為3類,即綜合得分F>0.3,屬于I類城市,反映城市宜居水平居上,包括深圳、廈門、北京、廣州、上海。綜合得分0.3>F>-0.5屬于II類城市,反映城市宜居水平居于中游水平,包括天津、太原、西安等28個城市。綜合得分F<-0.5的城市屬于第III類,反映城市宜居水平相對落后,包括蘭州、鄭州、拉薩。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口涌向城市,導致城市出現了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一系列令人堪憂的問題,而如何營造一個適宜人們居住的城市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本文通過因子分析法對我國35個大中城市的宜居性進行了綜合評價,并得出了結論:各城市的宜居水平存在較大差異,且城市宜居性水平與經濟的發展大致呈正向相關關系。進而本文基于我國實際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對各城市的宜居性建設提出了指導意見。

宜居城市評價指標體系范文第4篇

城市宜居性這一概念最早源于David L.Simith所著的《宜居與城市規劃》, 這本書主要從物質和環境角度定義了宜居性的內涵。1961年世界衛生組織在總結滿足人類基本生活要求的條件后, 提出了宜居環境的四個概念。目前, 關于城市宜居性的評價研究主要從對居住環境的客觀實體的評價和對居住環境的主觀認知的評價兩方面進行, 前者通過GIS軟件對空間數據進行分析計算從而建立評價指標體系, 定量評價居住環境的優劣程度。后者通過問卷調查方式, 對居民進行調查從而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

國內學者吳良鏞最早于1990年進行了人居環境的理論和實證研究, 建立了人居環境科學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之后, 寧越敏建立了包括居住條件、生態環境質量、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三大類20項指標的人居環境評價指標。周志田等建立了包括經濟發展水平等6大類63個具體指標的中國適宜人居城市評價的指標體系。這些評價體系多是從城市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環境等客觀指標入手對城市居住環境進行評價, 具有一定科學性和參考價值, 陳浮等以南京為例, 通過社會調查統計方法對城區代表性居住區進行了綜合評價。張文忠等建立了宜居城市的系統評價體系, 與空間數據相結合, 對北京進行了社會調查分析。

本文采用人工神經網絡法構建一個城市宜居性評價體系, 與傳統的層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相比, BP人工神經網絡法是更接近于人類思維模式的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

2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本文從城市的經濟水平、城市生活舒適性、社會和諧度、環境健康性和社會安全性五個方面的內容入手, 通過調查問卷和訪問的形式, 向城市管理等各方面的專家和資深從業人員廣泛征詢意見, 構建一個體系較科學完整、指標較精煉實用、以城市宜居性為評價對象的評價指標體系 (見表1) 。該指標體系由5個一級指標和19個二級指標構成。

3 基于BP人工神經網絡的城市宜居性的評價模型

3.1 基本原理

人工神經網絡是模仿生理神經網絡的結構和功能而設計的一種信息處理系統。大量的人工神經元以一定的規則連接成神經網絡, 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及各連接權值的分布用來表示特定的信息。神經網絡分布式存儲信息, 具有很高的容錯性。每個神經元都可以獨立的運算和處理接收到的信息并輸出結果, 網絡具有并行運算能力, 實時性非常強。神經網絡對信息的處理具有自組織、自學習的特點, 便于聯想、綜合和推廣。神經網絡以其優越的性能應用在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模式識別、控制工程、信號處理、聯想記憶等極其廣泛的領域。1986年D.Rumelhart和J.McCelland等發展了多層網絡的BP算法, 使BP網絡成為目前應用最廣的神經網絡。

BP網絡是一種按照誤差反向傳播算法訓練的多層前饋神經網絡?;贐P算法的二層網絡結構包括輸入層、一個隱層和輸出層, 三者都是由神經元組成的。輸入層各神經元負責接收并傳遞外部信息;中間層負責信息處理和變換;輸出層向外界輸出信息處理結果。神經網絡工作時, 信息從輸入層經隱層流向輸出層 (信息正向傳播) , 若現行輸出與期望相同, 則訓練結束;否則, 誤差反向進入網絡 (誤差反向傳播) 。將輸出與期望的誤差信號按照原連接通路反向計算, 修改各層權值和閾值, 逐次向輸入層傳播。信息正向傳播與誤差反向傳播反復交替, 網絡得到了記憶訓練, 當網絡的全局誤差小于給定的誤差值后學習終止, 即可得到收斂的網絡和相應穩定的權值。網絡學習過程實際就是建立輸入模式到輸出模式的一個映射, 也就是建立一個輸入與輸出關系的數學模型:

Xi (t=1) =fi[ui (t+1) ] (1)

標準的BP算法是一種梯度下降學習算法, 其權值的修正是沿著誤差性能函數梯度的反方向進行的。這種算法可以寫成公式 (2) 的形式:

其中XK為第K次迭代各層之間的權值和閾值向量, EK為第K次迭代神經網絡的輸出總誤差, undefined為第K次迭代總誤差曲面的梯度, a為學習速率。網絡的實際輸出值yi與要求的目標值ti由公式 (3) 求出總誤差, 帶入公式 (2) 中, 便可以逐次修正權值及閾值, 并使總誤差向減小的方向變化, 直到達到要求的誤差性能為止。

3.2 模型的建立

通過問卷調查, 獲取不同專家對各指標重要性評判的信息, 采用利克特5級量表法, 根據各評價指標重要性的得分, 計算出權重系數, 從而得到不同專家對城市宜居性評價指標體系各指標權重的判斷。通過編寫計算機程序, 隨機生成30組項目的評價指標評價值, 指標的評價值5、4、3、2和1分別代表優秀、良好、一般、及格和差。依據專家對指標權重的判斷, 計算出項目的專家評價值 (見表2) 。

基于BP人工神經網絡的城市宜居性評價模型的算法的實際操作過程過程為:

(1) 確定BP網絡結構參數。

本文所選用的城市依據性評價的指標一共有19個, 在本次神經網絡的設置中, 各層神經元節點數設置為19。采用3層BP網絡結構, 輸入各評價指標值。同時, 根據經驗優化關系, 我們可以計算出隱含層節點數L= (qn) /2 (L表示隱含層節點數, n表示輸入層節點數, q表示輸出層節點數) , 即隱含層節點數為9。輸出層只有一個神經元, 是一個代數值, 取值范圍是[1,5], 表示對城市宜居性綜合評價的結果。分值越高, 表示該城市宜居性水平越高。

(2) 建立人工神經網絡。

以Matlab為工具, 建立一個輸入層、隱含層、輸出層神經元節點數分別為19, 9, 1的人工神經網絡, 選用trainscg訓練函數、初始化網絡的權值和閾值, 設置網絡學習精度為10-6。

(3) 網絡訓練。

網絡設置完畢以后, 將表2中前24組數據當成學習樣本, 輸入到設置好的網絡中, 通過不斷執行迭代過程, 最終經2834次訓練, 網絡收斂, 達到預定學習精度10-6, 得到了能夠準確輸入與輸出之間的非線性映射關系的內部神經網絡, 結果見表3。

(4) 網絡驗證。

通過上述學習樣本得到了神經網絡, 現在再將表2中后6組數據作為校驗數據輸入訓練好的神經網絡, 對網絡準確性的驗證, 同時得到綜合評價結果 (見表4) 。我們可以從中看到, 綜合評價結果與專家評價結果基本一致, 說明得到的神經網絡所反映的輸入與輸出之間的關系是正確的, 可以有效地應用于城市宜居性的評價。

(5) 網絡存檔。

將訓練好的神經網絡存檔, 它可以作為一個城市宜居性評價的有效工具, 當我們遇到類似的問題時, 只需輸入待評價項目的指標得分矩陣, 啟動網絡, 由計算機進行運作, 即可得到評價結果。

4 案例分析

山西省太原市是一個重工業城市, 近年來, 政府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財力致力于城市面貌的改善, 取得的明顯的效果, 現對太原市杏花嶺區的城市宜居性做出評價, 采用專家評判方法, 對各個指標從優至劣劃分優秀、良好、一般、良好和不及格5個等級, 分別給以5、4、3、2和1分。該項目的各項評價指標得分見表5。

將表5中的數據輸入保存的神經網絡模型, 經網路計算, 得到太原市宜居性綜合評價得分為3.0245, 表明宜居性總體水平一般, 該評價結果基本符合太原市的實際情況, 證明基于神經網絡的評價模型可以應用于城市宜居性評價。

5 結語

基于BP人工神經網絡的城市宜居性評價模型, 通過神經網絡提煉, 反映了城市宜居性評價中各個評價指標與綜合評價結果之間復雜的非線性關系, 降低了城市宜居性評價過程中的主觀因素影響, 是解決城市宜居性評價問題的有效方法。經實踐檢驗, 該模型應用于城市宜居性的評價, 可以取得較滿意的結果。

參考文獻

[1]寧越敏.大都市人居環境評價和優化研究[J].城市規劃, 1999, 23 (6) .

[2]周志田, 王海燕, 楊多貴.中國適宜人居城市研究與評價[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4, (1) .

[3]陳浮, 陳海燕.城市人居環境與滿意度評價研究[J].人文地理, 2000, (4) .

[4]張文忠.城市內部居住環境評價的指標體系和方法[J].地理科學, 2007, (1) .

[5]吳良鏞.人居環境科學導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1.

[6]潘大豐, 李群.神經網絡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研究[J].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1999, 15 (2) :105.

[7]董愛華, 閔洲源.基于BP人工神經網絡的建筑廢料管理評價方法[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 38 (1) .

[8]諶麗, 張文忠, 李業錦.大連居民的城市依據性評價[J].地理學報, 2008, 63 (10) .

宜居城市評價指標體系范文第5篇

“翡翠城”項目位于杭州城西西溪板塊, 緊鄰約1 0平方公里的西溪國家濕地公園, 總占地約1 4 0 0畝 (約9 3萬平方米) , 總建筑面積約1 5 0萬平方米, 規劃建有多層住宅 (桂花系列多層、地中海庭院洋房、法式平層和聯體住宅等) 、高層、小高層住宅、社區商業中心、幼兒園、運動中心、酒店和醫療服務中心等豐富物業形態。自2004年9月開工以來, 累計實現開發面積68.2萬平方米, 占總開發面積約45.4%, 已交付東南區塊 (1~8組團) 面積近32萬平方米。

翡翠城整個項目布局科學、配套完善, 建筑典雅大氣, 充滿美感, 是杭州罕有的低密度、低容積率、高綠化率的集居住、休閑、商業、娛樂、運動、教育于一體的大型城市社區。

發展綠城·留莊高級公寓項目介紹

留莊項目總占地約78畝 (約5 1 0 6 2平方米) , 總建筑面積約7.8萬平方米。該項目由十四幢單體組成, 為三~四層、帶電梯的精裝修平層住宅和精裝修單身公寓, 同時在項目東側入口處設置了一幢二層樓的4000多平方米的豪華會所, 為業主提供健身、娛樂、生活、文化、醫療等公共服務, 主要有室內、外游泳池、健身用房、書吧、餐廳等服務功能。

留莊高級公寓采用純正的新古典主義建筑風格。在建筑比例處理上, 借鑒古典三段式手法, 劃分為基層、中部墻體及上部屋頂三部分, 追求整體恢弘與莊重。在材料色彩上, 外立面全部為暖色調天然石材, 配深灰色坡屋頂, 并有廊柱、雕花等細節裝飾, 方寸之間, 盡顯純粹的高貴。

作為綠城法式平層大宅, 留莊高級公寓在開發過程中, 首先注重的是對設計的把控。建筑師在設計時追求建筑藝術與審美藝術的高度融合, 建筑布局合理、科學, 空間宜人。

宜居城市評價指標體系范文第6篇

珠海自2012年開始連獲“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最優質生活城市、宜居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外國人最喜歡十大中國旅游城市”后,再獲多項“宜居城市”殊榮。

其實,“建設一座居住體驗良好,生態和人文各有千秋的宜居城市。”——這一直是珠海三十多年來的城市夢想。

“選擇注重生態環保,擯棄‘先發展后治理’的發展模式。城市定位‘風景游覽區、新型的邊境城市、現代花園式海港城市’。將宜居作為城市追求,守住青山綠水、藍天白云,在珠三角地區獨樹一幟。”——這也是珠海三十多年前做出的選擇和定位,以及珠海三十多年經濟社會發展中嚴格遵守的底線。

現在看來,城市夢想日漸成真。

深入骨髓的宜居理念

珠??諝赓|量、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人均污水處理能力等多項宜居指標居全國前列。人均GDP、入均收入、人均居住面積位居全省前列,城鄉差距低于全省水平。走在人口最密集的主城區街道,迎面而來的是怡人的海風、清新的空氣、錯落有致的建筑、隨處可見的綠地。“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生態示范區”等美譽不斷擦亮“宜居”招牌。珠海走的是環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資源節約型科學發展道路。

沒有人能忽視近年肆虐的霧霾天氣和年年上漲的高額房價??稍谥楹?環保部公布的2013年全國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珠海躋身前十,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88%。在北京、上海和深圳新建住宅均價已超過3萬元之際,珠海至今保持2萬元以下。

這些結果是珠海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發展理念換來的。而在當下,第五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城市概念性空間發展規劃……珠海全面啟動新一輪高標準規劃。劉太格、吳志強、張庭偉、李曉江、彼得·卡爾索普等紛紛成為珠海城市規劃新智囊。如今,新加坡先進的規劃理念、歐洲“小尺度街區”概念、卡爾索普TOD即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發展模式——正在融入珠海宜居城市規劃建設之中。

從社會到經濟,珠海發展主題都離不開“宜居”。珠海全國率先實施中小學12年免費教育;全國率先建立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構建低污染、低耗能、附加值高、競爭力強的“三高一特”產業體系,推動城市綠色發展。珠海已成為相對發達地區環境質量最好、土地開發強度最小、人口密度最合適、低端產業布局最少和社會最和諧平安的城市之一。

距離國際標桿仍有差距

“中國最宜居”如何一腳踏入“國際宜居”的行列?

然而,“中國最宜居”的珠海與歐美宜居城市在社會、經濟和環境的指標上,尤其是社會和環境清潔上仍有不小差距。城鎮就業、人均醫生擁有量、工業廢氣、污水處理率等仍待加強。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規劃司司長孫安軍直言,珠海與歐美宜居城市相比,存在文化底蘊挖掘不足、城市安全體系不強、公共服務細節粗糙、城鄉發展仍舊分化、規劃缺乏公眾參與五大差距。即使如此,珠海潛力仍然引人注目。新加坡交通部部長呂德耀訪問珠海后表示,珠海經濟特區從成立之初就非常注重可持續發展,能夠把發展的成果與人民共同分享,這是珠海最吸引人、最成功之處,值得新加坡政府和企業界關注。

珠海何去何從?

6年后建成國際宜居城市

近年來,隨著港珠澳大橋即將建成通車、橫琴新區高水平開發起步,我市國際化發展水平正在迅速提高。在此背景下,我市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必須體現國際視野,體現自身優勢,體現標桿和示范的作用。因此,建設國際宜居城市,是我市全面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創新實踐,是我市加快實現“生態文明新特區、科學發展示范市”目標定位的必然選擇。

事實上,從2012年開始,珠海就確定了打造“環境宜居與歐美先進國家相媲美”海濱城市的目標,并在生態經濟、生態文化、生態人居、生態制度等方面系統探索。

今日,我市召開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建設國際宜居城市大會。珠海提出,到2014年,建成全國生態市;到2016年,率先建成人口均衡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三型”社會,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市;到2020年,基本建成生態安全和諧、功能與國際接軌、空間集約高效、設施綠色低碳、生活和諧宜人、管理高效便捷的國際宜居城市。

為此,珠海要加快建設橫琴新區和西部生態新區、唐家灣科教新城和金灣航空新城等四個新城、28個TOD新鎮和209個幸福村居;著力推進情侶路浪漫風情海岸帶和前山河藍色活力走廊,九洲大道動感活力軸、迎賓大道綠色景觀軸和上沖TOD小鎮、鳳凰旅游小鎮,香洲港、九洲港、洪灣新漁港和城市之心、九洲商貿中心、拱北商旅中心等環境宜居重點項目。計劃用五年左右時間,全面提升我市城鎮化水平和質量。

同時,珠海還提出,著力打造國際珠海、生態珠海、美麗珠海、低碳珠海、智慧珠海、幸福珠海,努力建成生態安全和諧、功能與國際接軌、空間集約高效、設施綠色低碳、生活和諧宜人、管理高效便捷的國際宜居城市。

上一篇:幼兒園中班班學期計劃范文下一篇:岳麓版七年級歷史教案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