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溶解教案范文

2023-09-23

溶解教案范文第1篇

活動目標:

1、通過孩子觀察、比較和探究的過程使孩子初步了解物質的溶解現象,了解溶解這個詞的含義。

2、通過幼兒大膽描述自己在實驗中看到的現象,培養傾聽他人的能力。

3、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一次性杯子、綠豆、米、鹽、糖、果珍、攪拌棒

活動過程:

一、引出部分

1、老師:今天我們要一起做一個有趣的游戲。

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摸一摸,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么東西,請吧。

2、幼兒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老師:大家輕輕地走回來,坐好,乖。誰愿意舉手告訴我你都看到了什么?

二、大膽猜測材料的溶解性

1、 老師:猜猜,這些東西分別放到水里會怎樣?

老師:到底會怎樣呢?我們等會再試試?,F在請小朋友看看老師這杯水里有什么東西?

2、老師:我請一個小朋友來嘗一嘗,誰愿意來試試。好,你來!

一名幼兒上來嘗水的味道。

三、幼兒大膽操作嘗試,驗證自己的猜測

1、教師請幼兒自己嘗試探索,讓這些材料融解,如果鹽暫時溶解不了,我們請小木棒來幫幫忙,幫我們攪拌一下,看看會怎么樣?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個別交談。

老師:現在請小朋友把桌上的東西都用上,看看哪些能取出來,哪些取不出來了。

3、幼兒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老師:做完了的小朋友誰來講一講,你發現了什么?

三、教師小結

1、老師:這些東西躲到水中了,我們把這個現象叫什么?剛才非非說的是對的,它們都被水溶解了。這些水時間長了會變質,顏色會發生變化?到底會怎樣呢,我們把它們放到陽臺上去,過幾天再去看看有什么變化,好不好?

幼集體:好!

溶解教案范文第2篇

(上冊)

小賀學校

第一課

老師你好

教學目標:

1、在聽賞《走過老師的窗前》后,能說出歌曲所表現的情緒,能設計形體動作參與歌曲表現。

2、能學會《老師最理解我》,表現歌曲的情緒,能選擇合適的節奏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3、能嘗試把寫給老師的祝福語填寫到歌曲中演唱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唱《老師最理解我》這首歌,并能選擇合適的節奏用打擊樂器伴奏。能將寫給老師的祝福語填寫到歌曲中并唱出來。

教學準備:

各種樂器,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入學教育

師生相互介紹認識 音樂課堂常規訓練,

起立音樂:12 34 | 56 71 | 1 11 | 1 -|| 師生問好:12 34 | 5 - | 15 5 | 31 1 | 54 32 |1 -|| 坐下音樂:17 65 | 43 21 | 1 11 | 1-|| 節奏訓練,

碰鈴和三角鐵:× - - -

× - ×- 響板:× ×× × ×

×× × ×× × 手鈴:× × × ×

× × × - 沙錘:× ×× ×× ×

× ×× × ×

第二課時

一、聽賞歌曲《走過老師的窗前》

1、邊聽《走過老師的窗前》的音樂邊拍手。

2、;“老師是怎樣關心、愛護我們的”等等。

3、聆聽歌曲并回答問題(1)歌曲贊美了誰,再用談話的形式讓學生談談“自己喜愛的老師”。(2) 欣賞樂曲第二遍,讓學生自由討論老師好在哪

歌曲的情緒和速度是怎樣的?(3) 引導學生有禮貌地說:“謝謝你老師。”

(4) 欣賞樂曲第二遍,跟著樂曲輕聲哼唱。

(5) 在老師帶領下跟著樂曲小聲地唱。

4、聽賞歌曲并參與表現

- 1讓學生在中國地圖上找臺灣的位置,觀察其形狀,量一量與大陸的距離;找出一些臺灣的著名山水、地名。

(2)談臺灣

讓學生介紹自己了解的臺灣,說說其風土人情與富饒的物產。后老師綜合。 (3)聽相關音樂

播放《鼓浪嶼之波》,讓學生體會幾十年來大陸與臺灣人民不絕的思念之情。 新歌教學

1、聽賞全曲:

讓學生先聽歌曲,說出歌曲表達的內容或聽賞后的感受。

2、隨樂律動

讓學生手拿紙船,隨著旋律進行方向移動。使學生體驗到船兒在起伏的海上進行的情景,又使他們熟悉歌曲的旋律。

3、隨琴哼唱

4、演唱歌曲

采用小組唱、男女聲對唱等形式 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折紙船》

二、活動導入

創設一個“吹紙船”的游戲,紙船漂在水中央,我們要把它“吹”向臺灣島。不能太用力,否則會把紙船吹翻,只能均勻地、連貫地吹,以這種方式訓練學生的氣息控制能力。引導學生唱《風兒的歌》。

三、聽賞歌曲

1、讓學生分別聽三首歌曲《小背簍》《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小螺號》

2、體會不同演唱者的聲音特點 讓學生了解與討論人聲的分類。

再聽幾首歌唱作品,讓學生運用掌握的知識進行判斷。 課堂小結

第三課

山野童趣

《采 山》

教學目標:

1、 在學習《采山》一課,通過聆聽、參與、體驗,使學生感受小朋友在濛濛小雨中光著小腳丫去采山時的靈活身影和愉快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2、 學習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朝氣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采山》。通過音樂參與和實踐,使學生潛移默化的接受歌曲中多變的節奏。

3、 通過完整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完成對歌曲的學習(體驗)。小組合作,集體參與,豐富的表現,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愛好。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地面圖譜的游戲,使學生親身感受歌曲中的節奏,即掌握知識有增強了樂趣;

2、系統的學習和理解歌詞并較好地表現歌曲情緒。 教學準備: 錄音機、電子琴、響板、地面圖譜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音樂《采山》進教室,讓孩子初步感知音樂旋律。

二、表演《采山》:

新課導入:談話(有關山里的知識包括民族風情、山里的物產、山里的景色等等都會激發起孩子的興趣)

小朋友們好,很高興跟大家一起走進今天的音樂課堂。首先,老師帶小朋友到美麗的大山里看一看,走一走,然后告訴請你告訴老師你都聽到、看到了什么。(使學生對歌曲有初步的認識,同時展現“采山小姑娘演唱”、“山里的物產”、“山里的景色”等)

我們今天就學習這首新歌《采山》。

1、歌曲學唱。(用跟唱法教學)

2、找出自己演唱覺得困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

3、設計表演動作,邊演唱邊表演。

4、分組選小小表演家來臺上表演,其他小朋友演唱。

5、跟著老師拍擊歌曲的節奏。出示歌譜中提煉出的節奏。如。

6、跟著歌曲拍一拍,找出在歌曲中出現的地方。

三、編創與活動:

“孩子們快看,老師這里有許許多多的小蘑菇,我們一起來克服困難,把他們采摘回去,好嗎?”

1、讓學生將蘑菇上的節奏拍一拍。

2、分小組組合節奏,按著課本右上方的例子每人組合四拍,然后將一組幾個人組合的節奏連起來讀拍,形成一條節奏長龍,一個人接著一個人,讀一讀,拍一拍自己組合的節奏。

3、每人選擇一種打擊樂器,分組用打擊樂器一人接著一人來表現本組所編的節奏。 四 、 小結

- 4盡之感。本段也聽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現的內容好象又回到第一樂段:兩個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對歌,并且趕著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賞全曲分段分析,分段欣賞全曲后,教師應讓學生完整無缺地把全曲“聽”一遍,以便學生加深對全曲(整體)的印象,這一遍,教師不能在中間作任何插話,以免打斷學生的思路。

(五)討論、談體會全曲已欣賞三遍,學生對本曲的旋律、節奏情緒以及作品所表現的內容已有一定的感受,這時,擠出一點時間讓學生作個非常短暫的討論以加深對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師作個概括性的欣賞小結。(時間如充許,讓學生再聽一遍樂曲)

三、課堂小結及布置作業:

教師對本課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課堂紀律等作個簡短的小結,表揚上課表現突出的同學,鼓勵上課發言不夠大膽的同學,激勵同學們課后多聽一些音樂,多看電視文藝節目,養成經常欣賞音樂愛好習慣,努力提高欣賞音樂的水平。

第四課 音樂家聶耳

第一課時 《賣報歌》 教學目的:

1.通過學唱《賣報歌》使學生了解解放前貧窮兒童的苦難生活,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指導學生用輕快有彈性的聲音演唱這首歌。

2.認識降號及一個降號調各音的位置,通過視唱,模唱,初步熟悉一個降號調各音的位置。

3.介紹人民音樂家聶耳,了解男聲齊唱的演唱形式,感受勞動歌曲的風格特點和音樂形象。

教學重點難點:

1.《賣報歌》旋律色彩是明朗的,但所表現的情緒又與一般歡快,活潑的歌曲不盡相同,教師應啟發學生正確認識與表現音樂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

2.一個降號調各音位置。重點介紹聶耳創作思想,以及他創作的歌曲所產生的社會作用,讓學生了解什么才是優秀歌曲,培養他們健康的審美情趣。課前準備:掛圖,錄音機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檢查坐姿。

二、新課

(一)、簡介聶耳

1、導入(聽國歌):同學們,每當你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高舉起右手,向莊嚴的五星紅旗敬禮時,腦海里一定閃現出一個個畫面,你仿佛看見什么?總結:《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叔叔為電影《風云兒女》創作的主題歌。

2、簡介聶耳:欣賞了莊嚴雄壯的國歌,你們一定想認識這首歌的曲作者聶耳叔叔吧。(出示聶耳畫像,邊掛邊說:這就是聶耳叔叔)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聶耳叔叔的故事,聽聽,唱唱他寫的歌。板書:聶耳叔叔和他的歌。指讀:聶耳繁體字聶耳的名字是這樣寫的(板書)??纯从惺裁刺攸c?哇,他的名字是由四個耳組成的,聶耳早先名字叫聶守信,后來為什么改名為聶耳呢?我們來聽個小故事。(放錄音:聶耳的耳朵)總結:聶耳的耳朵是平時練出來的。

(二)、學唱《賣報歌》曲譜

1、聶耳叔叔還為我們寫了一首至今還在傳唱的歌,這首被列入20世紀華人經典作品。你們知道是什么歌嗎?(放錄音學生回答)

2、簡介報童“小毛頭”

3、欣賞歌曲錄音。請同學們說出歌曲音樂情緒是怎樣的

4、出示歌曲名稱。簡單介紹:這首歌一直在少年兒童中廣為流傳。歌曲的樸實、生動的語言,深刻表現了舊社會報童的痛苦生活,但同時它又表現了報童們對明天充滿了希望。

2、引導學生分析歌譜中使用了幾個音。(do re mi sol la)

4、在學生默唱后,請個別學生分部視唱,再全體學生視唱。

5、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歌曲中可以分成幾個樂句。(4+4+4+4)找出相同句與不同句,貼上標記。唱一唱,每樂句的結尾音是否相同。

6、.難點訓練:A、5 3 5 3 2 | 1 3 2 |B、3 3 2 | 6 1 2 |不能唱成3 3 2· 1 | 6 1 2 |

7、在老師伴奏下完整地視唱歌譜,錯處老師及時指導糾正。

(三)、課堂小結,下課。

音樂欣賞《金蛇狂舞》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教學,讓學生初步了解人民音樂家聶耳的生平作品,引導學生感受樂曲所描述的端午節賽龍舟的情景,體會樂曲的情緒。指導學生感受民族打擊樂,簡易樂器參與表現樂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通過民樂合奏《金蛇狂舞》的欣賞,培養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對民族器樂的情感。

教學重點:

感受音樂情緒,初步了解人民音樂家聶耳簡介。 教學難點:

體會音樂情境,表現音樂場景,能運用打擊樂器隨樂演奏。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 7B 你追我趕的緊張場面

這一段音樂中運用了哪些打擊樂器:

A 鈴鼓

B 堂鼓 C 鑼 D 碰鈴

E 木魚 F 舞板 學生評價:哪一組的答案正確? 第三樂段:

欣賞后思考:A 音樂的情境是什么? B 與第一樂段是否相似?

師歸納:A:隨著賽場氣氛越來越激烈,人民的情緒越來越高漲,激動的心情無法用言語來表達,于是鑼鼓聲更強了,樂曲聲更歡快了。

B: 為什么和第二樂段相似呢?因為樂曲的結構是;A+B+A` 三段體結構。 師問:為什么這首樂曲聶耳要取名為《金蛇狂舞》?

(四)復聽全曲,參與表現

要求:學生分組討論,設計方案,并用身體動作,打擊樂器表現出來,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創作力。

(全班學生集體隨樂表演) 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的欣賞就到這兒,其實我國民族音樂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音樂表現性強,今天我們欣賞的《金蛇狂舞》就是典型的代表,今后我們還要欣賞更多更好的民族音樂作品,下課!

第五課 在祖國的懷抱里

教學目標

1、能學會唱歌曲《在祖國的懷抱里》,并創編歌表演,享受表演的快樂。

2、能積極參加音符之家的教學活動,認識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和全音符的形狀,能分辨它們的時值及差別。

教學重點

1、用自主學習的方式學會歌曲,用熱情、歡快的聲音表現歌曲。

2、掌握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和全音符的基本知識。 教學準備

課件、音樂娃娃卡片、音符之家小房子卡片、打擊樂器等。 教學過程

一、活動《音符之家》 (課件展示音符之家畫面)

1)師:歡迎同學們乘著火車來到音符之家,音符之家歡迎你,今天老師先介紹音符之家的成員。

全音符

二分音符

四分音符

- 9

5、(分女同學、男同學對唱及齊唱的形式進行演唱。)

三、創編歌表演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國家一共有多少個民族嗎? 生: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

師:對!我國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國家之一,那你們知道我國有哪些少數民族? 生:苗族、壯族、阿佤族

1、創編歌詞與表演動作。

2、交流與評價

3、設計伴奏形式

4、分組展示

5、綜合評價

四、教師總結

我們生活在祖國懷抱里是那么的快樂,歡喜,在政府的翔下是多么高興,甜蜜,讓我們全國各民族的小朋友一起幸福成長!

(播放《娃哈哈》的歌曲,學生自由律動下離開教室。)

我為祖國守大橋

(《在祖國懷抱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認真聽賞手風琴獨奏《我為祖國守大橋》感知作品的音樂形象,并積極參與全曲的表現活動。

2、能認識到節奏、旋律、力度、速度等是表現音樂形象的重要因素。 教學重點

感知音樂作品的音樂形象。 教學難點

認識節奏、旋律、力度、音區、和聲等是表現音樂形象的重要因素。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唱解放軍的歌。

師:隨著解放軍的腳步聲漸漸遠去,我們來唱一唱老師要同學們找解放軍的歌,如果碰到你會唱的,請跟他一塊唱。

師:今天我們要聽賞由手風琴演奏的表現解放軍的樂曲《我為祖國守大橋》

二、初聽全曲

1、聆聽全曲

師:同學們聽到了什么聲音?題中的“我”是誰? (課件展示樂曲的音樂主題)

2、熟悉音樂主題

- 11擺手舞風格的模仿及隊形的排練。 課前活動

課前,學生用課余時間收集土家族及擺手舞的有關資料,并自備具有土家族特色的道具。

課時安排 四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土家風情蠟染一幅、照相機一部。 教學方法 引導模仿。

第一課時

教學過 程 教學形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說明 走進土家寨 情境導入 播放《土家喜愛咚咚喹》。 導入情境。

播放CAI土家族民族風光片。 進入情境。

看風光片,聽民俗介紹。 通過小小的師生互動,拉近師生距離,同時創設身臨其境、走進土家山寨的氛圍。

體驗土家樂 了解風格 組織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素材并討論、交流。 ①引導從舞蹈方面談。 ②引導從音樂方面談。 ③引導從服裝、家居方面談。 ④引導從民俗方面談。 ⑤引導從自己的親身經歷談。

播放《咚咚喹》錄像。簡介咚咚喹。引導學生掌握“咚咚喹”、“舍巴日”等具有土家特色的節奏。

播放錄相,重點介紹“打溜子”。引導學生即興模仿表現。 展示素材。 展開討論交流。

與教師互動喊:“舍巴日”。

觀看錄相,思考“打溜子”的形式特點并模仿。

展開即興打擊樂表演。 師生充分交流,但不深入。為后面從“舞、樂”方面進一步展做鋪墊。

進入第一個教學重點:土家樂器演奏。讓學生親身體驗“打溜子”這一“民族之花”的魅力。

唱唱擺手歌 學唱新歌 展示《擺手舞》歌譜,引導學生感受土家歌曲的旋律風格。 特別指出“伢兒”這一湖南方言的發音方法。 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學唱。

- 13教學目標

能熟練掌握《乃喲乃》的旋律,學會唱這首歌。

能學會簡單的豎笛吹奏方法,并能自信地參與歌曲《乃喲乃》的表現。 能認真聆聽口笛獨奏《苗嶺的早晨》。 教學重點

學會吹奏“1”和“5”兩個音。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對樂曲進行體驗和理解,大膽地參與演唱和演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CAI課件、豎笛若干、音符卡。 教學過程

課件:播放口笛獨奏《苗嶺的早晨》片段,教師帶學生

1、師:剛才聽到的樂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你能模仿一下演奏這種樂器的動作嗎?(幾位學生回答)

2、師:說得真不錯,是由笛子演奏的,你們喜歡聽笛子吹奏的聲音嗎?

2、復習豎笛的吹奏技巧

師: 我們以前也認識過一種樂器,也是笛子的一種,還記得它么? 師:請一位同學上臺來說一說我們是怎樣拿著它的? (學生上臺。)

(教師根據學生的描述歸納出演奏的姿勢。)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依次按住六個孔,大拇指托住笛身。 師:你們也拿出豎笛,照這種姿勢!

還記得老師教過應該用怎樣的氣息來吹?(

)(學生自由練習。)

師:我們按住豎笛的六個孔來吹,每個人吹出來的音是不是相同的呀?

(學生回答。)

師:這個音是“5“,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全班齊奏。) 3.找一找,吹一吹

師:你們能用什么方法吹出其他的音來嗎?

(學生分小組邊討論邊嘗試。)

(分小組交流討論結果。)

師:如果松開一些孔我們能吹出不同的音來,那么我們松開右手按住的三個孔來試著吹一吹,然后大家將這次吹出來的音和按住六個孔吹出來的音比一比,看看我們又吹出了一個什么音符?

(學生回答“1”。)

師:真棒!這個音是“1”,我們一起再來吹一吹。

(全班齊奏,) 練一練,吹一吹

教師出示寫有“5”和“1”兩個音符的卡片,學生根據出示的卡片練習吹奏相對應的音符。

說明:學生通過吹鋼筆套而體會到吹奏豎笛的方法,使學習的難度降低,便于學生掌握;通過分小組合作的形式尋找不同音的吹奏方法,使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小組的協作能力。

三、唱一唱土家的歌 聽一聽,找一找

師:你們的豎笛吹得真棒!我準備了一首湘西土家族的歌,想請你們當一當小樂手來為歌曲伴奏,首先我們來唱一唱。

課件:出示《乃喲乃》歌單,播放歌曲。 師:請你們找一找這首歌是哪幾個音符組成的?

(學生回答“1”“3”“5”。)

(學生跟琴唱準“1”“3”“5”三個音。) 玩一玩,唱一唱

學生跟琴唱1~5的上行音階和下行音階。 教師和學生接龍唱1~5的音階。

學生默唱1~5和音階中的“2”和“4”。

教師出示寫有“1”、“3”、“5”三個音符的卡片,按歌曲《乃喲乃》的曲譜排列順序出示,學生依次唱出音符。

3.試一試,唱一唱 學生跟著琴聲齊唱歌譜。 學生加詞跟琴演唱。

(教師介紹這首歌的歌詞:具有土家族語言的特色。)

說明:通過引導學生尋找歌譜的組成規律,有利于學生唱譜,并結合卡片的游戲,調動了學生的學唱的積極性。

四、編一編土家的旋律 找一找,吹一吹

師:這首歌曲中的哪兩個音是我們用豎笛吹奏過的呢?

(學生回答“5”“1”。)

溶解教案范文第3篇

1.使學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溫度對一些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影響;了解溶解度曲線的意義;

2.使學生對氣體溶解度受溫度、壓強的影響關系,有一個大致的印象;

3.使學生掌握有關溶解度的幾種基本計算。 能力目標:

會利用溶解度曲線查找常見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 情感目標:

通過對不同物質溶解度的比較和外界條件對物質溶解度的影響的分析,體會事物內外因關系和質變與量變辯證關系。

教學建議

關于溶解度曲線的意義

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有兩種表示方法,一種是列表法,如教材中表7-1;另一種是坐標法,即在直角坐標系上畫出坐標曲線,如課本圖7-1??梢韵认驅W生說明溶解度曲線繪制原理(不要求學生繪制),再舉例講解如何應用這種曲線圖。

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表示如下幾種關系:

(1)同一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不同溶解度的數值;

(2)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時的溶解度數值;

(3)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的大小;

(4)比較某一溫度下各種物質溶解度的大小等。

進行這些分析之后,教師還可以就某物質在曲線上的任一點,請同學回答其表示的含義,來驗證學生是否已了解溶解度曲線。例如,橫坐標是60,縱坐標是110的點表示什么含義。學生應該回答(1)代表60℃時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10克;(2)代表60℃時,100克水里,達到飽和時可溶解硝酸鉀100克等等。當然,可以提出教材中表7-l中未列出的溫度,例如讓學生說出35℃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多少,這時學生可以利用溶解度曲線順利地作出回答,使學生體會到曲線圖在這方面所表現的特點。 關于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區別與聯系

物質的溶解性與物質的溶解度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為了使學生深刻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就必須先了解物質溶解性的知識,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區分這兩個概念。

物質的溶解性,即物質溶解能力的大小。這種能力既取決于溶質的本性,又取決于它跟溶劑之間的關系。不論其原因或影響物質溶解能力的因素有多么復雜,都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這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例如食鹽很容易溶解在水里,卻很難溶解在汽油里;油脂很容易溶解于汽油,但很難溶解于水等等。食鹽、油脂的這種性質,是它們本身所固有的一種屬性,都可以用溶解性這個概念來概括。然而溶解度則不同,它是按照人們規定的標準,來衡量物質溶解性的一把“尺子”。在同一規定條件下,不同溶質,在同一溶劑中所能溶解的不同數量,就在客觀上反映了它們溶解性的差別。因此,溶解度的概念既包含了物質溶解性的含義,又進一步反映了在規定條件下的具體數量,是溶解性的具體化、量化,是為定量研究各物質的溶解性而作的一種規定后形成的概念。

關于氣體溶解度的教學建議

對于氣體溶質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有三點應向學生做常識性介紹:

(1)定基地描述物質溶解性時,不論氣體還是固體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只是規定的條件和表示方法上有所不同:固體溶解度用質量(克)表示,規定溶劑的量是100克;氣體溶解度則是用體積表示,規定溶劑的量是1個體積(一般以升為單位)能溶解若干體積氣體,而其它條件如達到飽和、一定溫度等都是一樣的。

(2)所以規定不同標準,是因為氣體的體積容易測量、而質量不易稱量,因此就用體積來表示。

(3)由于氣體溶解度受壓強的影響很大,所以規定其溶解度時,對于壓強作出規定—101千帕。這一點可以用打開汽水瓶蓋后,放出二氧化碳氣體所形成的泡沫為例來加以說明。

氣體溶解度在實際測定時比較復雜,非標準狀況下的數據,還應該換算成標準狀況下的值。初中學生很難掌握,因此對這部分內容不必過多要求,只要知道如何表示,就可以了。 關于溶解度的教學建議

1.對學生來說,物質在水中溶解是一件非常熟悉的事情。但是對學生而言,溶解度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對表征物質溶解性的大小的規定不像質量分數那樣容易理解,因此溶解度觀念的建立時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在教學中宜從學生的現有經驗出發,可以從質量分數的概念出發去建立溶解度的概念。對于溶解度概念的表述應加以適當的分析,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概念。

2.要注意實驗在學生形成概念時的重要作用。本節安排了若干實驗,可以有教師邊講邊演示,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安排學生親自動手做。

3.注意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合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本節在教學的編排上特意設置了以學生活動為主的內容,具有活動性和開放性相結合的特點,要精心組織好相關活動,有條件的學校根據學生的設計、論證,應對學生設計的方案予以實施。

對具體活動的建議如下:

[實驗4-9]:(1)取過量硝酸鉀和一定量的水,制成飽和溶液。然后按下面兩種思路進行操作,第一,設法將飽和溶液除去,測定剩下的未溶固體;第二,設法將固體除去,在將飽和溶液蒸干。至于如何除去飽和溶液、如何除去未溶固體,則完全由學生取設計。建議先發散,再歸納、再評價、再實施。(2)本實驗關鍵問題在于溫度的控制,教師應根據溶解度曲線設定要求學生測定的溫度。為了獲得較穩定的溫度值,建議用水浴的方法,水浴中的水量可適當大一些。

根據相關數據用描點法畫出硝酸鉀、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這是另一種學生活動方式。數據點在圖中后所連成的曲線可能不夠平滑,教師應講明可能的原因,并說明處理方法。 關于溶解度計算的教學建議

關于溶解度的計算,教材只列舉了三種類型。若沒溶解度為r,飽和溶液為a,溶劑量為b,溶質量為c(均以克為單位),三種類型是:

(1)已知b、c 求r (2)已知r、a 求b或c (3)已知r、c 求b 這幾種類型的計算都統一于固體溶解度的概念,即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有以下關系式:

教學中可以通過對三種類型例題的分析,歸納出上述關系式,以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為了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和解題的規范性,也可以按下列格式要求,例如課本中例2:

解:設1000克氯化銨飽和溶液里含氯化銨的質量為x。

溫度 飽和溶液 = 溶質 + 溶劑

20℃ 137.2克 37.2克 100克

1000克 x

需水的質量為:1000克-271克=729克

答:20℃時,配制1000克氯化銨飽和溶液需氯化銨271克,水729克。

教學設計方案1 重點:溶解度的概念,固體溶解度曲線的含義與應用 難點:溶解度的概念,固體溶解度曲線的含義與應用 教學過程:

[引言]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酒精可以任意比例與水互溶,那么,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所能溶解的溶質的質量有沒有一個限度呢?我們用什么方法來表示這種限度呢?

[板書]第三節 溶解度

[思考]

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實例,說明氣體在水中溶解性受哪些外界條件的影響,這些條件對氣體的溶解性產生怎樣的影響。

[板書]

一、溶解度

[講解]溶解性是物質的一個重要性質,怎樣才能比較精確地表示一種物質在水中溶解性的大小呢?

[板書]1.固體物質的溶解度

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布置思考題]理解溶解度概念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板書]關鍵詞:一定溫度(指條件);100g溶劑;飽和溶液;克(單位)。

[布置討論題]“20℃時食鹽溶解度是36g”的含義是什么?

[板書]2.溶解度曲線

[講解]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溶解度的大小與溫度有關??梢砸詸M坐標表示溫度,以縱坐標表示溶解度,畫出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這種曲線叫做溶解度曲線。

溶解教案范文第4篇

可溶性的固體物質在水中的快慢與物體顆粒的大小(即表面積的大小)、水的溫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攪動等因素有關。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經歷 “ 問題 —假設 —驗證 — 證實 ” 科學探究過程和控制單個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愿意將對比實驗這種科學的方法運用到解決同類科學問題的研究當中去,發展公平實驗的意識。體驗研究影響溶解快慢因素的樂趣。 【教學重點】方糖溶解實驗的研究

【教學難點】對比實驗過程中,各種相同條件的控制

【教學準備】分組實驗:筷子

1、玻璃杯

2、熱水和冷水、糖塊

3、食鹽

1、勺子

1、水槽1。 【教學過程】

一、哪一個溶解的快。

1.復習:一個物體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2.提問:取兩份同樣多的食鹽,每份大約10克,同時放入同樣多的水中(25ml),觀察比較哪一杯中的食鹽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學生觀察實驗。(教師指導對比方法) 4.整理觀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條件:溫度對溶解有沒有影響呢?(60攝氏度左右,強調安全。) 6.學生觀察實驗。(教師進一步指導實驗操作) 7.整理觀察信息進行交流。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一塊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呢?

2.學生猜想形成假設:用攪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熱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將肥皂切成小塊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制定實驗設計。(小組設計實驗,用圖示或文字等方法記錄設計方案。) (1)小組討論:怎樣利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每組設計一兩個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 (2)各組實驗設計交流匯報補充完善。教師板書相同條件和不同條件。(重點指導對比實驗中變量的控制。)

(3)請一組演示其中一個對比實驗,其余學生觀察評議確保每組都能正確操作。

4.學生分組實驗,匯報實驗結果,回應假設,總結評價。(注意引導學生反思實驗過程中的不足)

5.整理課堂共識記錄在科學筆記本上。

6.下面讓我們來吃一塊方塘,猜猜看,一塊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時間?

三、課后總結:

四、課后作業:

1.在探究物體溶解的快與慢活動中,我們采用的試驗方法叫(對比實驗 2.(即加熱又攪拌)能使砂糖很快溶解。

溶解教案范文第5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仁們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溶解度》,根據化學課程標準“化學源于生活,實踐于生活”的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么教和為什么這樣教的理念”,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等方面來對本節課進行如下分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分為飽和溶液和溶解度兩部分,以學生親身參與的兩個“活動與探究”和兩個“討論”為線索組織教學過程。兩個活動后通過討論引入溶解度的概念,再練習鞏固和應用溶解度概念,最后通過討論引出氣體溶解度的概念。

學生雖然對于一般物質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現象比較熟悉,但是從定量的角度去認識物質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種種狀態卻很少思考。上一課題從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課題將從定量的角度來研究物質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問題。

基于以上分析我認為本課第二課時的重點、難點是: 【重點、難點】

1.重點了解溶解度的含義,探究溶解度曲線。 2.難點溶解度的概念的認識。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了溶液的形成,雖然對于一般物質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現象比較熟悉,但是從定量的角度去認識物質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種種

狀態卻很少思考。對生活中的現象雖熟悉卻不一定會解釋,如家里沖糖水時,加到一定量時就不再溶了等等,所以本節課通過一些生活中實驗引入本課的內容,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分析,本節課要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和技能】

1、通過假設實驗探究,討論分析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物質溶解度的涵義并會運用知識解釋生活中現象 【過程與方法】

初步培養活動與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方案→分析實驗→比較、歸納→得出結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溶解度曲線,逐步建立用辯證的、發展的思想觀點來看待事物的變化,引導學生體驗數據處理過程,并培養學生互相協作、友好相處的健康心態。

四、教學方法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準備采用“啟發——再現,引導——探究,歸納——總結”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下面談談授課過程的設計,授課過程分為五個環節: <引入課題> 我先設計了課前小測驗:

什么溶液是飽和溶液? 什么溶液是不飽和溶液? 它們之間的轉化是怎樣的? 如何比較兩種物質的溶解能力大小? 并根據假設的實驗是否合理,引導同學如果要比較多種物質的溶解能力,僅用“大”或“小”不能分得清,由此總結得出溶解度概念。

創設這些情境與問題是為了把同學們引入角色,通過思考及回答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尤其對兩個聯系生活實際似簡單又一下說不清的問題,激發了同學產生對知識要求了解的心理需求,這時引入課題《溶解度》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

<步入重點> 在老師講述溶解度涵義后,我設計了兩個練習:使學生對書本上的定義有了完整、精確的理解。

接著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來了物質在不同溫度是的溶解度。然后,探究溶解度曲線——包括繪制溶解度曲線、分析和應用溶解度曲線、比較溶解度數據表和溶解度曲線的區別,同學們展開了討論,從分析的啟迪中逐步對溶解度涵義及溶解度曲線有了進一步認識,使這個過去一直用數據來解釋的問題變得讓人更容易理解與接受。

這一教學過程是以分析為主要線索,以教師的設疑、演示、點拔和學生的觀察、分析、釋疑關聯互動為主要教學手段。為啟發式教學創設了成功的前提,加上具有坡度的思考性題目與之相結合,誘導和激發了同學思維的積極性。

<突破難點> 為了突破這個難點,在分析溶解度概念時,我展示了一些數據表并設計了關于NaCl、KCl兩道練習題,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思考、討論,很快加深了對溶解度涵義及溶解度曲線有了進一步認識。最后,簡單介紹了氣體的溶解度,并結合有關汽水的討論,說明氣體的溶解度與壓強和溫度密切相關。

六、教學反思

溶解教案范文第6篇

一、本章在學科知識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本章教材是“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化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要素,是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和將來適應現代化社會生活大好基礎所必需的。 本章學習將從微觀角度更深刻認識上章知識,為以后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本章主要內容

本章我們講學習:分子、原子、相對原子質量、元素、元素符號、純凈物、混合物、單質、化合物、氧化物、化學式、相對分子質量及有關計算。

三、本章知識與社會熱點、生產生活、科技前沿等方面的聯系或體現

人們認識了原子的構成,制造出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1978年我國科學院北京電子顯微鏡試驗和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合作設計研制成功了新的掃描隧道顯微鏡,分辨率達到原子級,圖像質量達到了國際水平。張青蓮教授對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是對學生引進愛國教育的素材。在有關相對原子質量計算學完后,可讓學生查閱商品(如藥品、洗滌劑、化學試劑、食品等)的標簽或說明書,弄清其成分,含量或純度,在生產、生活中如何使用?,F代原子能的利用(核能發電)、原子彈的爆炸以及新發現的基本粒子(光子、輕子、介子、重子),將在科學領域中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學法建議

學習中為更好掌握新課標要求,應采用以下學習方法:

1、 通過原子的構成的學習,進行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

2、 以張青蓮教授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做出卓越貢獻的資料為中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

義教育。

3、 元素概念比較抽象,且與原子有一定聯系,所以可運用概念的辯證來理解,即用列表

或提綱式進行分析對比。

4、 由于本單元的內容比較抽象、難于理解,可運用多種方法或手段,如比喻法、列表法、

歸納法以及電影、錄像、多媒體等電教手段,以加強教學的直觀性。

上一篇:統計學大學課程范文下一篇:定制家具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