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內蒙古的民族特色范文

2024-02-24

內蒙古的民族特色范文第1篇

縱觀內蒙古現代民族陶藝的發展, 國際間多元化的審美觀念激活了本土現代民族陶藝的創作, 國內也越來越多的關注傳統文化與民族性的傳承, 內蒙古現代民族陶藝藝術風格已經確立, 隨著本土院校開設陶藝專業, 使得大量優秀人才輩出, 但在藝術創作上卻也產生了許多復雜錯綜的問題。

(一) 對現代藝術的誤讀

現代陶藝是指“藝術家借助陶瓷材料, 或以陶瓷材料為主要創作媒體, 遠離傳統實用性質的觀照, 表現現代人的理想、個性、情感、心理、意識和審美價值的作品形式” (1) 內蒙古現代民族陶藝受到現代文化發展的影響, 同時注重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 但是一部分陶藝家一味追求所謂的傳統之上的“現代”性, 熱衷于追求標新立異的現代藝術形式, “照抄西方”、機械模仿組合在一起, 其作品喪失了自身的文化品格, 究其根源是藝術觀念上的錯誤認識和功利心態下的盲從。

(二) 對民族藝術文化繼承的尷尬

內蒙古現代民族陶藝創作的大部分素材來源于對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生活、勞動、信仰的認識與理解, 這是對民族文化的一種繼承與發展。當創作手法及其內容簡單重復、千篇一律時, 則不能推陳出新, 究其原因:

1. 部分藝術家固守傳統, 從作品的技法本身來看沒有問題, 但從題材上看不思創新, 沒有跟隨時代的大環境。

還有一些年輕的藝術家, 因為專業造型能力不足, 或人云亦云, 一味追求市場價值, 而置文化內涵而不顧, 不再去探究造型的歷史根源和寓意傳達, 僅僅是簡單的結構重組, 隨意把民族紋飾與器皿結合在一起便以為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陶藝作品, 完全不考慮繼承與創新應根植于傳統的深厚積淀。

2. 對傳統的因襲改造, 簡單修飾, 為迎合取悅市場買家而忽視藝術作品具有傳達給觀者更多藝術情感的創作初衷。

對傳統造型和裝飾進行變形或簡單的分解重構, 或者采取一種折衷手段, 簡單的將民族藝術加現代藝術的手法, 追求表面形式的多變而忽視內在品質塑造, 形成一種與文化信仰相悖的作品。

二、對內蒙古現代民族陶藝創作方向的思考

縱觀藝術發展的歷史, 任何優秀的藝術作品都會傳達一定的創作觀念, 真實表達作者內心的情感, 現代陶藝亦不能例外。在藝術趨向多元化發展的今天, 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觀念和公正的態度, 認真面對和思考在全球化語境中內蒙古現代民族陶藝的創作方向。

1.民族藝術是傳統文化的時代體現

具有民族性的陶瓷作品, 不僅能引人注目, 作品的深處更折射出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思維的創作風格、語言的藝術風格形式。內蒙古現代民族陶瓷藝術作品的魅力在于:

其一它更多地保留了原始文化的原發性特質, 更能表現人們質樸的情感的回歸;其二由于受到地域環境因素、生活因素以及思想意識等因素的影響, 形成特有的地域性民族藝術風格;其三以物寄情, 其具有象征意味的各種符號性的裝飾語言和造型體現深刻的內涵和美好的寓意, 因而具有傳承性的特點。世代相傳的民族藝術傳承著祖先的印記, 同時也在吸收、借鑒和改造每個時代留下的筆觸, 同時保留了自身的初始特點, 形成了內蒙古現代民族藝術形式的多樣性。陶瓷藝術也傳達著熱情、豪放、質樸的藝術風格, 這與景德鎮青花瓷精致、內斂、溫婉的特點形成強烈的對比, 因此我們就不難感覺到北方游牧民族個性, 所以, 民族性與個性在潛意識中昭示著今日內蒙古現代民族陶藝的創作方向。受現代藝術影響, 有時我們很困惑, 似乎現代的就不民族了, 民族的就不是現代藝術, 但是我們應該意識到當我們懷抱著內蒙古地區的民族文化這個文化寶藏而不自知, 西方現代陶藝卻己經開始轉向對傳統文化的探索。

2.個性化是民族藝術多元化的內在需求

內蒙古現代民族陶藝創作中同樣需要個性化, 既是藝術家的個人價值的自我實現, 也是現代審美多元化的要求。在繼承與發展民族傳統、借鑒與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 提倡個性化便成為一個重要的現實需要, 而這正是藝術創新的宗旨, 更是內蒙古現代民族陶藝創作群體的歷史使命。“藝術的個性是指由藝術家的修養、氣質、性格、審美內涵、藝術特長和對生活對大自然潛意識的不同理解、不同感覺等因素構成的獨特藝術特征” (2) , 而個性語言是藝術家在特定的文化語境下形成和確立的精神價值與美感取向的集中體現。開啟心靈, 在泥與火的的千變萬化中獲得生命意義和人文情懷的精神體驗, 通過陶藝家們獨特個性化表達方式形成風格各異的陶藝作品。

3.工作室是實現內蒙古現代陶藝發展的有效途徑

隨著內蒙古現代民族陶藝的發展, 工作室模式的建立對于實現現代民族陶藝作品多樣化將起到有利的推動作用。“陶藝工作室是現代陶藝的搖籃, 是陶藝家抒張個性的自由場所” (3) 。工作室的建立是現代陶瓷藝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首先, 今日內蒙古從事現代民族陶藝創作人群有兩部分, 一是陶藝專業教師與在校學生, 他們受過系統的藝術教育, 觀念新穎, 注重作品的設計;還有一部分是職業陶藝家, 他們與消費市場緊密聯系, 對消費需求具有敏銳的洞察力, 創作能力強, 作品風格成熟;盡管這兩部分群體所組成工作室各具特色, 但卻是今日內蒙古現代民族陶藝發展的主要力量。其次, 工作室更注重具有個人風格的原創作品, 通過工作室自我宣傳與推廣, 使內蒙古現代民族陶藝可以被更多人所了解, 也不斷促進工作室創作得以推陳出新。

三、結語

今日內蒙古現代民族陶藝創作的發展方向, 關鍵在于把握住內蒙古本土的文化底蘊, 借鑒現代觀念的美學原則和原創性的構思, 充分利用新科技和精湛的工藝合理地體現民族性的精神內涵, 建立現代民族陶藝工作室, 促進內蒙古現代民族現代陶藝在設計理念、創作手段、藝術性等方面的發展, 使內蒙古現代民族陶藝不斷發展與創新。

摘要:本文通過對內蒙古現代民族陶藝發展現狀的剖析, 從對傳統的繼承, 民族文化個性化的挖掘, 以及工作室的建立幾個方面的思考, 希望能為內蒙古現代民族陶藝的未來發展方向提供一些可供探討的參考

關鍵詞:內蒙古,現代民族陶藝,藝術創作,現狀,思考

參考文獻

①潘晶.苗祥瑞現代陶藝創作中的審美取向分析[期刊論文]-時代文學2009 (19)

②秦錫麟、張婧婧《現代陶藝的世界性, 民族性, 地域性和個性》, 《陶瓷學報》, 2005年第1期。

內蒙古的民族特色范文第2篇

其中理科班錄取了8位清華北大學生!文科班錄取了2個北大清華學生!

赤峰文科狀元:張建寧 總分 606分(0分加分),不加分排赤峰市第三!

赤峰理科狀元:高凌宇 總分 712分(包括20分加分)

翟老師經常在兩個班中放簡單學習網王大績老師的語文復習課,這兩個班中,語文考134分以上的有10個人左右,理科班語文平均分117.6分,文科班語文平均分117.5分!

另外,赤峰市二中理科第一名 李天一同學以674分被清華大學錄取!

最新喜報:簡單學員孫天馳同學榮膺山西省臨汾市文科狀元!

內蒙古的民族特色范文第3篇

體育產業化是我國體育經濟學一項重要的研究內容。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形式下的要求,如何培育開發體育市場,合理有效的整合體育相關資源,使體育自身實現可循環發展就成為了體育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民族傳統體育以其自有的地域性,和自身的獨特文化內涵在眾多的體育形式中獨樹一幟,與常規體育項目比較在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上具有更大的潛力和優勢。

本文以內蒙古地區高校范圍內開展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校園“那達慕”為突破,展開調研,結合實踐,來進行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發展的探索研究。

內蒙古地處我國西北部,少數民族眾多,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相對于發達地區還較為落后,體育產業的發展也受到一定影響。但內蒙古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民族風情和人文環境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尤其當地蒙古族傳統的“那達慕”活動在國際國內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因而結合當地特色和自身優勢,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產業,是發展體育產業一條可行道路。

2、研究對象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為內蒙古地區高校范圍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那達慕”

2.2、采用實地考察、專家咨詢、文獻查詢和理論分析法

研究參與成員對內蒙古地區的呼和浩特、包頭、赤峰、通遼、鄂爾多斯等地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進行了實地調查。與當地有關專家和高校、體育局、民委、旅游局等部門進行了走訪座談。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數量、開展情況和產業化發展的現狀進行了咨詢。

3、現狀分析

3.1、內蒙古地區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及民族傳統體育現狀

3.1.1、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資源豐富

內蒙古幅員遼闊,東西直線距離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國境線長4200公里,民族眾多。轄9個地級市、3盟,共計22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17個縣、49旗、自治旗。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獨具當地特色的原為傳統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活動一般在每年的七、八月舉行。包括競技類項目被蒙古族稱為“男兒三藝”的摔跤、賽馬、射箭和賽布魯、賽駝等;益智類項目蒙古象棋、鹿棋、嘎拉哈等;舞蹈類項目安代舞、圈舞等。

3.1.2、規模較小、活動分散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在內蒙古地區的分布呈現“分散零星、組織規模小、參與人數少”特征,組織單位多為“縣(旗)、鄉鎮(蘇木)、村(嘎查)”一級,受人力物力資源的制約,加之內蒙古地區地廣人稀的客觀原因,使活動內容的深度廣度都有所限制。大中城市則因場地限制,和缺少專業人才,少有大規?;顒拥拈_展。

3.1.3、認識不足、保護不夠

隨著時代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生活等方式的改變,過去用于休閑娛樂舉行的體育活動逐漸被現代流行的文化體育娛樂方式替代。在整理發掘相關資料時我們發現,有記載一部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項目目前已處于失傳和消亡的狀態,

此外,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人們缺乏對民族傳統體育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自身優勢的認識。忽略了民族體育在旅游、經濟、文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沒有很好的與之協同發展,致使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內容局限、參與人數少、缺乏影響力。

3.1.4、缺乏產業化開發的系統思路

通過實地考察、調研我們發現,以前內蒙古地區范圍內所舉辦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絕大多數是由政府單方面出資,政治性強,活動主題明確。大多僅僅為活動而活動,缺乏對相關資源的合理整合利用,致使其結構單一,無法形成產業化。其次,活動參與者熱情來的快退的快?;顒咏Y束后缺乏與之相關品牌的開發與維護,沒有系統深刻的對自身內涵挖掘與宣傳,缺乏延續性與系統性。

3.1.5、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缺乏有效組織普及率不高

在調查內蒙古地區50所大專院校發現,由于民族傳統體育一些項目與常規體育項目相比需要的場地、器材、設備投入較大。加之缺乏專業的指導教師,所以造成設有民族傳統體育專業、課程、社團的院校不足總數的四分之一。而開設有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大多數也是以競技、教學、保護傳統項目為目的,經費多數依靠上級有限的財政支持,發展較為緩慢。其他民族傳統體育社團則更加缺乏有效的組織與支持,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

高校在組織大型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方面,雖有場地人員方面優勢,但缺乏與外界資源的聯合對接,整體處于封閉狀態,發展沒有形成良性循環,后勁不足。

3.2、民族傳統體育在新形勢下產業化發展的有利因素

3.2.1、政策的支持

201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提出了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體育產業體系,體育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消費需求愈加旺盛,對其他產業帶動作用明顯提升,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產業體系更加完善。健身休閑、競賽表演、場館服務、中介培訓、體育用品制造與銷售等體育產業各門類協同發展,產業組織形態和集聚模式更加豐富。產業結構更加合理,體育服務業在體育產業中的比重顯著提升。體育產品和服務層次更加多樣,供給充足。產業環境明顯優化。體制機制充滿活力,政策法規體系更加健全,標準體系科學完善,監管機制規范高效,市場主體誠信自律。產業基礎更加堅實。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群眾體育健身和消費意識顯著增強,人均體育消費支出明顯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5億,體育公共服務基本覆蓋全民的宏偉目標。

2015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把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作為根本目標,解放思想、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激發活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形成有效競爭的市場格局,不斷豐富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推動體育產業成為擴大居民消費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促進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全面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以上政策的實施都為民族體育產業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持和指明了發展方向。

3.2.2、社會發展的趨勢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適應新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變化,對體育事業的發展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體育在市場經濟中將不再是依賴國家,依附于其他事業的福利型公益事業,而是同其他產業一樣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的普遍規律,按照市場經濟機制運行,充分發揮體育的經濟功能,建立體育市場運行機制,培育和開發體育市場,最終形成產業化發展。這也是任何體育事業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

3.2.3、高校自身建設的需要

少數民族地區高校以突出辦學特色,擴大學校知名度,提高影響力,健全學校的課程設置,豐富各民族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維護和諧統一的民族關系,構建和諧校園為目的。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是一條有效途徑,而使得民族傳統體育在校園中能夠快速繁榮的發展,除學校自身的重視與投入,產業化發展則是一條可行的道路。

3.3、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發展的可行性分析

3.3.1、高校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的優勢

以內蒙古幾所較大院校為例,通過歷年來校內和聯合校外成功舉辦的大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總結我們可以看出,高校在主辦大型活動與社會力量相比較主要具有:人員、人才、場地、設施、組織等幾方面軟硬件優勢。人員方面,高校學生人數眾多且集中,組織大型活動也自然就成為了參與者;人才方面,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學生中少數民族生源所占比例大都超過三分之一,部分高校超過半數。在眾多的少數民族學生中,有些學生長期生活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從小掌握本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運動技術,是優秀的少數民族體育人才,而且在學校開展本民族的體育活動也是其自身的愿望和要求;場地器材方面,學校自身通過多年的發展、積累、建設與外界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組織方面,高校在一般情況下,每年會舉行數次大中型體育活動,在賽事的組織、策劃、編排上具有一定的經驗。

3.3.2、產業化發展可采取的形式

以內蒙古地區范圍內為例,極具當地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則為“那達慕”大會?!澳沁_慕”原意為娛樂游戲大會,內容以民族體育項目競技為核心,與通常所指的“運動會”類似。但與“運動會”不同之處在于“那達慕”比賽項目和內容可根據場地、環境等因素適時而定。那么,在高校范圍內開展少數民族體育活動我們則可采用校園“那達慕”的基本形式,根據自身場地設施的情況,選取適合開展的民族體育項目如:搏克、射箭、布魯、歌舞等。合理規劃,先期為活動的開展建立基礎平臺。

在具體實施方面,高校利用上述自身基礎優勢,以開展民族傳統體育為途徑聯合當地政府和相關管理部門,組織邀請社會上的民族食品、民族服裝、民族特色工藝品、民族文化用品、民族特色旅游、民族文藝等相關行業共同參與,各項資源有機搭配。將“那達慕”組織擴展成為除民族傳統體育以外,還包含其他民族特色文化內涵的綜合性盛會。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最終以聯合會或其他形式形成組織,建立相應品牌,產生收益,使其走向產業化發展。最終實現“良性循環”發展。

3.3.3、產生的社會效益

校園“那達慕”這種以民族傳統體育為主體,其他多種行業聯合參與的組織形式可以發揮其各自優勢,使活動內容豐富多樣,參與人數與單一行業相比也會大大增加。除自身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活動的影響力也隨之擴大,即解決了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發展遇到的一些實際困難又對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發展與保護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又對區域民族經濟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4、結論與建議

有了合理的組織形式,還需要有效的管理機制。由于組織形式內部涉及行業眾多,各行業自身要求也不盡相同。為使其健康協調的發展,就必須建立起相應的管理機制,適時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管理人才,制定合理有效的戰略發展目標。求同存異,最終實現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

[2]王文長,等.西部特色經濟開發[M].北京:民族出版社.

[3]繞遠,等.云南少數民族體育資源產業化發展對策[J].上海體院學報,2000(4).

內蒙古的民族特色范文第4篇

近年來隨著內蒙古經濟的迅猛發展, 內蒙古建設文化大區和文化強區的步伐也在日益加快, 作為內蒙古文化產業發展重要組成部分的民族工藝美術產業也初見規模。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產業是在實用、裝飾、藝術欣賞、收藏等多方面發展的產業, 同時又與草原文化旅游、民族商品貿易等眾多產業聯系緊密。內蒙古自治區幅員遼闊, 草原文化獨具特色, 民族工藝美術內容豐富、源遠流長, 如蒙古族皮畫、蒙古傳統家具、蒙古族服飾、牛角制品、皮酒壺、赤峰石雕藝術、和林格爾剪紙等各式民族工藝品都頗負盛名。但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產業形成規模和產業化起步較晚, 所以現在仍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赤峰等文化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如呼和浩特各類民族工藝品生產廠家和店鋪逐漸增多, 以大召文化產業景區久久商業街為主形成了民族工藝美術產業集群, 以及各類藝術品展示和交易場所、民族畫廊;赤峰的力王集團也有多家頗具實力的民族工藝美術品生產企業。

從現在的發展態勢不難看出, 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產業已逐步走上了快速、規?;?、效益型發展的軌道, 但同時面臨的問題和存在的不足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同發達地區相比, 我區文化藝術產業和市場建設較晚, 民族工藝美術產業集約化程度較低, 產業規模偏小。民族工藝美術產業對于草原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充分, 市場活力不足, 工藝美術品文化附加值不高, 缺乏運用富有草原文化內涵的藝術形式講述草原故事的能力。這使得民族工藝美術產品的價值往往要通過材質和工藝來體現, 而忽視了文化附加值。

因此, 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 首先應加強對適合地區工藝美術產業發展模式的研究。應該看到, 國內如遼河文化產業園、廈門烏石浦、福建莆田等其它工藝美術產業區, 無論在展示當代藝術, 還是在繼承傳統藝術方面, 所取得的成績都引人深思。在發達國家通常的情形則是藝術品博物館、畫廊、展示中心、經紀人、理論家、媒體等各方面人員結合在一起, 立體地推動整個文化產業發展, 搞活藝術市場。我們必須學習借鑒國內外藝術產業的成功發展模式和經驗。其次, 現在雖然對于民族工藝美術本體的研究比較多, 對產業的研究也有涉足, 但從民族地區的角度對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專題性研究還有待深入。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產業更應加強對草原文化資源——歷史文化、民俗風情、民族藝術精髓的挖掘和對草原文化核心價值的詮釋, 加深對草原文化內涵的研究, 提升草原文化的品牌效應, 使其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在全國比較知名的安徽省工藝美術產業, 在發展的過程中就十分注重“徽文化”對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大到產業模式、企業文化, 小到具體的工藝品制作, 都能道出一個個文化內涵深刻的徽州故事, 使得到過那里的人們不得不佩服徽文化的深厚底蘊。

如何從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產業生存發展的角度, 深入挖掘草原文化內涵和體現草原文化藝術精髓的創意元素, 在強化民族工藝美術產業發展模式的探索和研究的同時, 更好地推動草原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這既是民族工藝美術產業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也是突破現有局面實現長遠發展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是草原文化的物態形式之一, 它是“物化”的文化工具, 是具有精神因素的物化存在。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產業作為草原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發展在借鑒成功經驗的同時, 不能只是對其他地區相關產業發展模式進行簡單復制, 而更應該在內容、形式、社會功能等層面凸顯草原地區文化的特點和形態特性。比如長期以來, 人們認為只有長江和黃河流域的文化才是中華文化的兩大源流, 而對遙遠的中國北方存在的另一種文化形態——草原文化的地位認識不足。實際上, 內蒙古相繼發現的大量考古遺跡和史料證明, 中華民族許許多多文化傳承的源頭都可以追溯到草原地區。草原是中華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 同樣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從體現內蒙古區域特征和民族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 草原地區民族元素又是體現民族個性和傳統文化意義的代表, 它既是滋養工藝美術創作的不竭源泉, 也是豐富工藝美術作品形式的載體。不論對傳統造型元素的選擇和利用, 還是反映地域概念與傳遞文化背景的手段, 它們都處處體現著傳統民族元素的影響。其中, 民族符號是民族元素的骨肉, 民族故事是民族元素的血液, 民族情感是民族元素的靈魂, 它們是一個民族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價值觀, 以及建立在共同的價值觀基礎上的道德標準。所以我們要將代表草原文化特色的民族元素融入到產業文化當中, 在發展過程中更多地貼近草原民俗, 重新感受草原文化, 更好地將草原文化的內涵注入到民族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當中, 體現出對草原文化的自覺和自信。

民族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應在地區工藝美術傳統和當代審美文化與產業發展趨勢之間找到一個結合點, 在凸顯民族工藝美術品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 增強其時代感、親和性和傳播力。如果把內蒙古工藝美術產業比作一只意欲展翅翱翔的雄鷹, 那么適于在當代文化產業發展潮流中生存的模式就是助其飛翔的羽翼, 而對于草原意識的強化和地區民族工藝美術傳統的傳承則是永遠流淌在其體內的血液。蒙古族傳統工藝美術作為內蒙古草原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極富草原特色的藝術形式和獨特的文化內涵已成為草原文化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 在商業化十分嚴重的今天, 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產業樹立好草原文化的品牌形象顯得尤為珍貴。然而, 當前對于我區傳統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內涵研究的欠缺, 成了制約民族工藝美術水平提升的一個軟肋。這一點, 我們或許能從盛行于20世紀之初、對世界現代工藝美術產生過廣泛影響的新藝術運動中得到一些啟示。當今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眾流行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 工藝美術產品日益成為大眾消費品, 大眾消費者成為工藝美術產品的檢驗者, 無形中也成了傳播一個地區傳統文化的最好載體。這提示著我們, 在民族工藝美術產業發展中, 應著力多推多出精品力作, 力求在產業發展中起到示范帶頭作用, 以免民族工藝美術產品在開發中出現低檔次的簡單的照搬照抄和重復開發, 以免造成大眾對草原文化理解的片面化和誤讀。

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產業應當繼續踐行草原文化的優良傳統, 從草原文化的角度加強對民族工藝美術產業發展思路的研究和發展模式的探索。草原文化是開放的、發展的、動態的, 而非固守和封閉的。相關學者認為, 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就是“崇尚自然, 踐行開放, 恪守信義”。從歷史上看, 草原文化經歷了多次區域內外的大規模的交流和融匯, 證明它并非是封閉和固守的, 而每次交流和融匯的結果, 是不僅沒有使其失去本身的特色, 反而因為其開闊的包容性, 通過吸收、借鑒其它優秀的文化成果而變得更加豐富和壯大。民族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應以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為坐標, 在挖掘好內蒙古傳統民族工藝美術內涵的同時, 以更為開放和包容的姿態做到兼收并蓄, 將民族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和地區文化產業的整體發展掛鉤, 在帶動內蒙古經濟發展的同時, 更好地弘揚草原文化, 讓草原文化走向世界。

黨的十八大強調,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 同時也提出要為人民提供一個“讓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動的廣闊舞臺, 期待全民族開創一個讓“文化創造活力”持續發展的嶄新局面。文化創造源泉的充分涌動和文化創造活力的持續發展, 既是文化強國建設的必然舉措, 也是建設民族文化大區的必然取向。一個民族, 只有文化體現出比物質和資本更強大的力量, 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進步;一個國家, 只有經濟發展體現出文化的品格, 才能進入更高的發展階段。內蒙古民族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亦是如此, 它的發展、繁榮將有助于內蒙古的民族文化也越來越受到世界的青睞。

參考文獻

[1]宋生貴.生態文明視野中的民族藝術——全球化背景下發展民族藝術的美學研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6 (02)

[2]烏力吉.蒙古族民間美術及其生存現狀.美術觀察, 2011 (04)

[3]王海榮.深化草原文化研究和開發推動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第七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草原文化主題論壇學術綜述.實踐 (思想理論版) , 2010 (Z1)

[4]阿木爾巴圖.蒙古族工藝美術〔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2007

內蒙古的民族特色范文第5篇

一、對征服自然的批判

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把批判的矛頭指向“人類中心主義”的觀念, 他們痛斥人類在草原上、森林中隨意征服自然, 濫用科技工具及日益膨脹的欲望, 以此表達對自然生態的關懷。

鄂溫克族作家烏熱爾圖是我國生態文學創作的先鋒作家, 他始終堅持以民族作家的身份進行寫作, 寫出大量反映鄂溫克人生活的小說。他關注本族人的生存狀況, 關注呼倫貝爾草原和大興安嶺生態環境的變遷。他的許多生態小說都圍繞“鹿”與人的關系展開敘述和描寫, 如《七叉犄角的公鹿》、《老人與鹿》、《越過克波河》等。鹿是鄂溫克民族的動物圖騰, 是烏熱爾圖系列森林小說的主線, 成為他批判人類隨意破壞自然、征服自然行為和反思“人類中心主義”觀念的重要載體?!独先撕吐埂肥菫鯚釥枅D早期生態小說的代表作, 小說中的老人與鹿的關系是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的象喻, 生動地體現作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整體思想。曾經的鄂溫克獵手———老人, 熟悉森林的每一棵樹、每一條河, 常與松樹喃喃私語。他每年都要來森林里住上幾日, 聽野鹿鳴叫的聲音, 看朝陽映襯下七叉犄角公鹿矯健的身姿, 他說林子里的聲音才是真正的歌。但當八十一歲的老人帶著孫兒最后一次來到森林, 再也不能聽到野鹿的鳴叫聲, 再也不能看到野鹿矯健的身姿。他明白是人類為滿足自己貪欲而毫無止境獵殺, 導致“樹林里已經沒有鹿了, 一只也沒有了”。他告誡孫兒:“人永遠離不開森林, 森林也離不開歌, 就像愛你的兄弟, 就像愛你的母親, 那樣愛吧, 愛吧?!敝罄先似嗳浑x世, 魂歸自然。是的, “鹿沒有了”, “人也消逝了”, 象征著生態和諧的“老人和鹿”, 在人類貪婪野蠻的暴行下已經不復存在?!奥贡M人亡”的殘酷現實預示著人類在破壞、征服自然的同時, 也在毀滅自己, 自然的悲劇也是人類的悲劇、生態的悲劇。

與烏熱爾圖森林生態小說交相輝映的是蒙古族作家郭雪波以草原沙化為題材的生態小說。有著“大漠之子” (崔道怡語) 之譽的郭雪波, 從處女作《高高的烏蘭哈達》就開始關注草原沙化這一生態問題, 此后幾十年直到今天, 他仍孜孜不倦地書寫沙漠、風沙、治沙, 以及在改造沙漠生態進程中的人與人、人與自然界中其他自然物的矛盾、沖撞, 他努力探究生態失衡的根源, 并不斷加大批判力度。不論是早期的《沙狐》、《沙灌》等中短篇小說, 還是后來的《大漠狼孩》、《銀狐》等長篇小說都是如此。進入新世紀, 郭雪波仍然把目光投向大漠, 《天風》、《樹上人家》、《騰格爾山的一只兔子》等小說繼續揭露與批判的主題, 反映人對自然的肆意踐踏, 最終使原本適合人類居住的樂園變成一片沙海, 人們不得不離開自己居住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家鄉而移居別處。在談及《大漠狼孩》的創作時, 郭雪波說:“我考慮較多的一個問題, 就是人要擺正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人類不是自然征服者, 而是自然的依附者。宇宙有宇宙的法則, 地球有地球的法則, 人類是生存在地球上的生命群體, 不是地球的主宰者。我們只能是了解宇宙, 找到自己生存的軌跡。過去人們忽略了這個問題, 比較狂妄。什么‘人定勝天’‘征服自然’啦, 人本身是宇宙自然的東西, 不能本末倒置?!惫┎ǖ乃伎碱H具代表性, 反映少數民族作家的共識。由此可見, 少數民族作家的生態小說創作, 并非對生于斯長于斯的家園遭到破壞的憤怒之情的感性抒寫, 也是對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存共榮的生態哲學理性思考的結果。

二、對人性危機的反思

曾經是百鳥飛鳴、野生動物棲息的蒼郁茂密的山林, 如今卻是“樹斷了根, 枝葉焦黃, 鳥兒費力地抖動濕透的翅膀, 飛離迷霧的叢林” (烏熱爾圖《薩滿, 我們的薩滿》) ;曾經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遼闊草原, 如今變成“浩瀚而洶涌的沙海, 在它波瀾壯闊地向著天邊推進的時候, 突然凝固下來, 變成條條高聳的沙瓏。環顧周遭, 全是死一般的靜寂、蒼荒” (滿都麥《馬嘶狗吠人泣》) 。是什么, 又為什么造成這樣的惡果?

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認識到了生態危機背后其實潛藏著人性危機。他們發現欲望的膨脹導致人對自然的征服, 人對自然的征服強化人性的危機, 人性的危機又進一步造成生態的危機。如此惡性循環, 造成自然生態和人的精神生態的雙重危機。處于人性危機中的人們心胸變得狹窄, 心眼狠毒, 極端自私, 喪失草原人原有的心胸寬廣、坦蕩、真誠和善良。在他們眼中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求而存在的, 是供人類利用和征服的工具, 只有人類才是這個世界的真正主宰者。這些貪欲十足的人們并不把狐貍等動物看做是和人類一樣有生存價值的生命, 而只是看到它們身上能夠滿足自己物質欲望的經濟價值。在郭雪波的筆下, 狐類不僅有著美麗迷人的外表, 而且充滿靈性。如《沙狐》中充滿母性的溫潤的老沙狐, 《狐嘯》中風情萬種且彌漫著神秘氣息的銀狐, 它們對人類友善, 熟悉沙漠環境, 當人類面臨生命危險時, 它們總是勇敢相救。然而人類卻無視它們的善意, 為了獲取狐貍美麗的皮毛, 獲取眼前的經濟利益, 竟然殘忍地殺害這些生靈。更有甚者, 為了滿足物質欲望, 泯滅良心, 恩將仇報。蒙古族作家阿尤爾扎納的小說《絕地》的主人公巴德拉奇, 為了挖蓯蓉只身赴沙漠深處并遠離水源, 就在他滿載而歸的時候, 沙漠就像被掠奪心愛之物顯出它狂怒的一面, 作品寫道:“平靜而慷慨的沙丘頓時揮舞起白色沙塵, 像被掠奪蓯蓉的堅硬利刃刺傷的脊背。剎那間已是沙礫飛揚、天昏地暗, 為收獲而喜悅的巴德拉奇別說是找到歸去的路, 就連自己手掌的紋路也看不清了?!卑偷吕嬖谏衬杏坞x了兩天, 無奈之下只好以背上的蓯蓉維持生命, 蓯蓉吃完后, 巴德拉奇依然被困沙漠。就在他幾乎已經放棄生的希望的時候, 沙漠中的一只母駝用自己的乳汁挽救他的生命, 并帶他走到高地看到回家的路??墒前偷吕鎱s背信棄義, 置救命之恩于不顧, 貪婪地薅拔母駝的駝絨, 想以此彌補自己失掉蓯蓉的損失。不僅如此, 他還欲將母駝正在傲嗽待哺的幼駝牽出沙漠換取金錢。面對巴德拉奇的貪婪, 大自然狂怒, 頃刻間狂風大作, 飛沙走石, 清晰的路再一次消失, 最終巴德拉奇被掩埋在茫茫沙漠之中。巴德拉奇的死告誡人們:那些隨意破壞草原自然生態, 迷失在財富欲望中的靈魂終將得到自然的懲罰。

三、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理想的建構

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生態寫作的最終目的, 是要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系, 傳遞一種新型的生態整體關愛倫理價值理念, 建構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富有善良、寬容、博愛的人性之美。為此, 他們做了以下努力:

1. 追求人與自然的親情同一關系。

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繼承了薩滿教的自然萬物皆與人有親情關系的觀念, 在作品中作家們常常讓主人公最終與自然融為一體, 以這樣神秘的方式表達對人與自然和諧建構的決心。達斡爾族女作家薩娜小說《達勒瑪的神樹》中的達勒瑪老人在母熊的召喚下, 最終回到大自然;烏熱爾圖小說《灰色馴鹿皮的夜晚》中芭莎老奶奶最喜愛的動物是馴鹿, 風雪交加的夜制造了一個虛幻的馴鹿奔跑的世界, 吸引了老人。她光著腳打開門, 興奮地走進灰暗的叢林里, 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將最后的一絲溫暖留在那里。她死后被放在“給徒具四壁的木房添了幾分暖意”的馴鹿皮上, 人與馴鹿真正融為一體。

郭雪波的《大漠狼孩》以更曲折的故事情節和復雜的人與動物的關系, 重新審視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小說講述的是在一場人們獵殺狼群的浩劫中, 我救出一條小狼崽, 母狼卻叼走我的弟弟小龍, 從此人與狼之間開始了曠日持久的慘烈爭奪戰———爭奪狼孩兒。小龍喝著狼奶長, 變成心屬荒野的狼孩;母狼將自己的滿腔母愛灌注在狼孩身上, 并與其一起度過生命中的幸福與艱險。我和家人費力地追蹤母狼, 并曾成功地解救回小龍。最終, 在母狼凄厲的哀嚎中, 被誘捕回家的小龍毅然選擇荒野作為自己的歸宿, 隨狼而去, 消失在茫?;囊爸?。狼孩的選擇格外具有深意, 作為人類后代的小龍在經過對自然文明 (以母狼為代表) 和人類文明的比較乃至猶豫后, 最后選擇自然荒野而非人類社會。在與自然的交融中, 他尋找到生命中不可遏抑的自由, 回歸到自然本性, 實現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作品旨在告訴我們:人性的不完整是由于人類脫離自然造成的, 因而只有回到自然、感受自然才能喚起人類對自然萬物的親近之情。人類只有回到自然, 親近自然, 才不會對自然進行妄為的、肆意的掠奪, 人與自然才能真正達到和諧, 世間萬物才真正融為一體。

2. 致力于“生態人”形象的塑造。

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在生態小說中塑造一批具有生態人格的“生態人”形象, 表達對于人與自然和諧理想的建構。少數民族作家筆下的“生態人”大致分為兩類:

一類是天生具有維護生態平衡等生態意識, 為生態系統的整體利益和自己肩負的生態職責, 永不停止地同破壞生態平衡的行為做著艱苦卓絕的抗爭, 如郭雪波筆下的云燈喇嘛、白海、老雙陽、老鄭頭, 《沙狐》中的老沙頭等都是具有生態人格的人?!渡吃帷分械脑茻衾锷屏?、悲天憫物, 反對人類自居為萬物主宰的人類中心主義, 認為人類在考慮自己的同時要想到自然中的“他者”, 才能與“他者”共享和諧的甜果。在熱沙暴中, 沙井周圍的各色生靈向人求救, 他向所有的生靈們敞開救助的大門。當侄子鐵巴質疑反對他這種做法, 認為人比動物更重要時, 云燈喇嘛說:“人重要?那是你自個兒覺得。由狐貍看呢, 你重要嗎?所有的生靈在地球上都是平等的, 沙漠里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一樣可貴, 不分高低貴賤》……我們作為萬物之靈的人, 比他們高明的人, 更應該帶領他們一塊兒躲過這個共同的災難。停止仇恨和殺斗, 找出一條一塊兒活下去的出路。這是佛的旨意啊!”并將僅剩的一點水分給各色生靈。當看到貪婪無知的鐵巴為一張值一百五十塊錢的狐皮欲追殺狐貍時, 不禁憤怒地感嘆:“人是個太殘忍太霸道的食肉動物, 看看你們這些不信佛的人, 啥不吃, 天上飛的, 地上跑的, 水里游的, 吃得那個全乎, 那個貪勁。人啊, 早晚把這個地球吃個干凈吃個光!唉, 你說說, 人這玩藝兒還有救嗎?”《沙狐》中的老沙頭經過二十年的艱辛努力, 終于在茫茫無際的沙漠中開辟了一片“沙漠綠洲”, 這綠洲成為野生動物避難的家園。期間, 老沙頭救助了一只瘸腿的小狐貍, 而小狐貍幫助他消滅了鼠害, 保住了沙漠植物。從此, 人與狐“之間有了一種默契, 誰也不傷害誰, 在這荒漠深處一起生活, 相安無事, 在漫長的孤寂中成了互相的慰藉”。人與自然在和相處中共存共榮的一幕著實令人感動、令人唏噓?!洞竽辍分械睦想p陽不在乎村民的嘲笑, 堅持自己的想法, 義無反顧地帶著干兒子狗蛋闖進大漠種植紅糜子。一天又一天, 在沙坨子上開荒、種植、研究、反復播種, 苦苦守著沙坨子。老雙陽在沙坨子上尋找能種植紅糜子的地方, 不斷地探索, 面對沙漠里惡劣的環境, 沒有水源, 缺乏食物, 他沒有退縮, 在沙坨中挖沙井, 牛趴下了, 自己背起犁頭播種耕作。他分秒必爭, 和沙漠抗爭, 這種精神是無人能比的。文化館的人請他跳“安代”并以給返銷糧為報酬, 但他對此沒有興趣, 依舊回到沙坨上尋找種植紅糜子的地方, 實現自己恢復草原面貌的愿望, 他的心中就只有恢復草原原有的面貌的想法。

另一類“生態人”則是經過內心復雜矛盾的斗爭后, 由自然生靈的獵殺者轉換為保護者。烏熱爾圖的《七叉犄角的公鹿》中的獵手“我”本來是要獵殺公鹿的, 但最終演變為“我”極力保護公鹿。我的心理轉折點在于, 當看到受了傷的公鹿還拼死保衛者家庭, 勇敢地與公狼進行殊死搏斗時, 潛藏于我內心的憐憫及對動物生命的敬畏幫助“我”完成角色的轉換———由公鹿的敵人變成公鹿的朋友, 進而從內心產生一種對獵殺對象從未有過的人道情懷:“我的心疼極了, 想不出它承受著多大的痛苦, 也為自己對他無能為力覺得慚愧?!边@種由渴望捕獵野生動物轉換為希望盡己所能保護野生動物的心理變化, 充分表達作者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望。烏熱爾圖的另一篇小說《胎》更細致地描寫獵人舒日克為獵殺一頭懷孕的母鹿而真誠的自責、真心慚悔的心理。舒日克捕獲了一頭懷孕的母鹿, 由母鹿聯想到自己懷孕的妻子, 不忍心殺死它。但經過內心痛苦的掙扎后, 舒日克還是殺死了這頭母鹿, 然而沒有了往日獵殺動物后的快感, 母鹿和妻子、鹿胎和胎兒在他腦海里交替閃現, 使他感覺殺死的不是母鹿, 而是自己的妻子。自責、懊悔、醒悟、恐懼、厭惡諸般感情交集于心, 揮之不去。舒日克的自責和懊悔, 讓我們看到希望, 隨著人們生態意識的增強,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系定會有美好的前景。

3. 褒揚人性之善之美, 揭露人性之惡之丑。

如前所述生態危機折射出的不僅是自然的危機, 人性的危機才是核心。所以, 生態批評鼓勵作家們要充分利用文學的特殊形式, 糾正人性的危機, 將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自然情感重新灌注回人自身, 喚醒人類沉睡已久的完整健全的精神生態, 重建人與自然的親和關系。

在人的精神生態建構問題上, 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主要通過兩類人物形象的對比來完成。

一類是有健康理想的人格的人, 他們心胸寬廣, 熱愛自然, 為保護草原生態進行著奮斗與抗爭, 是人性善的代表, 如布日古德、阿杰、納木吉拉等。蒙古族女作家烏蘭小說《灘狼》中的主人公阿杰有魁梧的身軀, 年近七旬還能打敗三個年輕的盜墓賊, 雖然脾氣暴躁卻遵守自然的規則熱愛著自然中的一切。他不讓外地人挖發菜, 因為這破壞了草原的植被;不讓“我”打狼因為狼已被人類幾乎打絕, 而且狼又是草原生態平衡的重要維持。除此之外, 阿杰還有博愛之心。當欺騙了阿杰的兩個外地人遭到風雪的圍困時, 阿杰毫不猶豫地救了他們, 因為在阿杰的眼中, 錢不算什么, 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另一類則是人格低劣、心胸狹隘、自私自利的人, 他們為滿足自己的私欲便大肆掠奪破壞生態平衡, 是人性惡的代表。如大胡子主任、鐵巴等?!渡澈分械拇蠛又魅? 無論老沙頭怎么阻攔, 他一心要把老沙狐打死, 即使最后老沙狐救了他的命, 也不能逃過這場劫難;《沙葬》中的鐵巴, 為了得到動物的皮賣錢, 為了一點點利益, 看見野生動物就要捕殺, 在躲避熱沙暴的路上, 發現有狐貍的蹤跡, 不顧風暴的危險也要捕殺狐貍, 最后沒有躲過災難。這些人的心已經被利益淹沒, 他們漠視一切生命。

新時期少數民族作家正是通過對有著理想人格、善良人性人物的褒揚, 對人格低劣、人性丑陋人物的批判, 高揚人性之善之美, 揭露人性之惡之丑, 表達一種對完美人格的渴望與追求。這也許是具有高度生態責任感的少數民族作家為拯救自然危機、拯救人性危機, 重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世界所開具的一劑良方。

摘要:在生態批評的理論和實踐的推動下, 挖掘和探討文學作品中的生態思想成為文學批評領域的一個亮點。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小說有豐富的生態思想內涵, 主要體現為對以“人類中心主義”為旨歸的隨意征服自然行為的批判, 對人性危機造成自然危機惡果的反思, 以及積極建構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理想的努力等方面。

關鍵詞: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生態思想,征服自然,人性危機,生態理想

參考文獻

[1]黃薇.當代蒙古族小說概論[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0.

[2]賽音塔娜, 托婭.達斡爾族文學史略[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7.

[3]王諾.生態批評與生態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4]張曉琴.中國當代生態文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3.

[5]李長忠.生態批評與民族文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3.

[6]烏熱爾圖.薩滿, 我們的薩滿 (短篇小說集) [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 2014.

內蒙古的民族特色范文第6篇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 物流業作為國民經濟中一個集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為一體的新興產業, 在國民經濟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正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國際上, 物流產業被認為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和基礎產業, 其發展程度成為衡量一國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被喻為經濟發展的加速器。

1.1 內蒙古自治區物流現狀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 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 連續八年經濟增速一直在全國名列前茅。而內蒙古經濟的發展, 又集中體現在西部呼、包、鄂、烏海、巴彥淖爾、阿拉善等盟市第二、第三產業的快速崛起。內蒙古地區作為國家資源和能源基地的特點進一步加強區域性功能逐步顯現, 物流需求與服務趨于專業化與多元化, 第三方物流的產業規??焖贁U張等特點, 物流專業人才的匱乏越來越成為物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物流服務需求的快速增長必然帶來對高技能物流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

1.2 內蒙古地區物流市場與沿海城市物流市場的特點分析

(1) 沿海城市物流市場。就深圳地區物流市場而言, 正如美國物流協會專家馬斯·福瑞斯先生所說:“深圳是中國現代物流業的起點之一。”由于地理位置是沿海開放城市, 形成了港口產業群。港口作為國際運輸體系的節點聚集著高密度的物流企業, 港口產業群物流企業的物流市場需求主要是碼頭裝卸、運輸、報關、貨運代理等方面從業人員, 所以在人才培養方向上側重于港口。

(2) 內蒙古地區物流市場。內蒙古地區獨特的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及區位優勢, 決定了其強大的物流需求及廣闊的物流發展空間。2010年自治區黨委又提出在內蒙古西部及銀川、石嘴山的廣大地區, 要打破地區限制, 建設沿黃經濟帶, 并且國家交通運輸部“十二五”規劃中已將臨河列為國家交通運輸樞紐, 例如, 內蒙古西部的兩大口岸策克口岸和甘其毛都口岸的常年通關, 蒙古國的大量煤炭資源, 主要是通過汽運等物流運輸方式運出的, 針對地域特點決定了我們的人才培養側重于鐵路、公路運輸及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2 物流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2.1 物流人才培養目標的依據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預測, 我國目前物流專業人才的需求量為600余萬人。去年內蒙古地區對高級物流人才的需求達到了2萬人左右, 對中初級物流人才的需求達到了10萬人左右, 而目前內蒙古地區物流管理專業的培養規模每年不足200人, 僅占總需求的0.5%, 顯而易見我們急需培養大批優秀的物流專業人才來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內蒙古地區物流行業的產業化發展一直以來速度緩慢。原因一是由于內蒙古的地理位置臨近俄、蒙邊界, 物流完全依賴于鐵路運輸, 輸送能力不足, 高空載率, 高成本;二是大多數物流公司還停留在作坊式起步狀態, 擁有立體化倉庫的大型現代物流企業非常有限;三是內蒙古地區物流管理專業的培養規模不足, 對物流從業人員素質要求低, 對培養和使用專業人才認識不足;四是政府對物流業支持政策與引導不足, 市場準入沒有完全放開, 審批注冊不規范, 物流企業稅收管理不完善, 缺乏統籌協調等。

2.2 物流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通過以上分析, 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物流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培養具有適應內蒙古地區經濟發展的高素質高級技能型的專門人才。

(1) 內蒙古地區經濟發展。內蒙古自治區獨特的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及區位優勢, 決定了其強大的物流需求及廣闊的物流發展空間。初步形成東部以滿洲里口岸木材加工貿易為主、通遼蒙東物流園區, 霍煤物流中心為核心的中西部以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林格爾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的呼和浩特牛奶制品、電子產品物流基地、以包頭市九原區、巴彥淖爾市為中心的區域物流體系。至2010年基本實現物流的社會化、專業化、規?;托畔⒒? 物流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初步形成區域性鐵路物流中心;至2020年, 全區物流業增加值以年均12%的速度遞增。

(2) 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物流實驗室的建設是搭建理論與實踐的橋梁, 為學生提供物流實訓的平臺, 深化學生對現代物流理論的理解, 為真正培養出具備一定操作技能的實用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 保證達到既定的培養目標, 實現專業主干課程與實踐更好的融合與消化, 我們將課堂知識實踐化, 即通過在校的理論課學習和到校外實訓基地的實踐, 全面提高學生操作能力的同時也使學校效益最大化和企業效益最大化進行了有機結合。另外, 通過“物流仿真模擬實訓操作”的訓練以及到物流企業的認知實習, 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 而且培養和提高了學生基本職業素質。

3 適合地區經濟發展的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路徑選擇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 內蒙古進一步擴大交通運輸線路規模, 物流是構建“貫通區內、暢通三北、聯通俄蒙”的物流大通道的高架橋。物流園區和專業物流中心作為主要物流節點設施與物流通道銜接構成物流網絡體系。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結合內蒙古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物流發展趨勢要求, 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發展的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畢業生具備現代物流企業經營理念, 面向不同功能類型的物流企業和企業物流崗位, 具備物流管理基

Logistics物流商論

礎理論知識與相關崗位操作技能, 較強業務能力和管理能力。

3.1 現有的課程體現診斷

我們在培養學生能力和素質的過程中, 構建注重實踐和職業技能、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中心, 具有高素質高級技能復合型人才需要的課程體系, 初步建立起了一套模塊化、組合型、遞進式的實踐教學培養模式 (如下圖) 。定期分析崗位和職業能力的變化和新要求, 從實際的行業需求中重新定位專業的發展, 圍繞職業能力調整課程體系, 及時修改教學大綱, 以培養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為中心進行專業方向調整及設計課程。首先, 在課堂教學上安排供應鏈管理、第三方物流、倉儲管理實務等課程的環節周實訓, 使學生完成第一部的模塊化的教學內容。其次, 在內蒙古安快物流集團、宅急送內蒙古分公司等校外完成第二部分的職業能力模塊。最后, 在內蒙古利豐集團完成第三部分專業基本技能訓練。堅持課堂教學與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 教師啟發式教學和實踐性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變被動為主動,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2 構建與適應內蒙古地區經濟發展的課程體系

內蒙古地區的物流業起步晚, 發展處于初級階段, 急需大量的具有專業技能的專業技術操作人員。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現代化自動倉儲技術等的運用及相應現代化設備在物流企業的應用, 以及不斷完善物流市場對服務質量提出新的要求, 對物流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及素質要求也在迅速提高。因此, 我們在培養物流專業人才時廣泛利用社會資源進行校外基地實訓, 不斷推進實訓項目建設, 在專業教學過程中, 始終堅持一種觀念:以教育部關于高職教育的指導意見的精神, 培養目標定位準確、課程設置符合認知規律和職業崗位的知識、素質、能力要求, 制定程序符合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規律;為適應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技能人才的要求, 同時兼顧到行業人才需求的調整, 盡量適應本地區行業、崗位群的需求。我們的學生不僅要在物流管理這門學科上具備廣闊的知識結構, 而且一定要在物流的實踐操作環節上具備較熟練的操作技能, 成為物流管理的實踐者。

3.3 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2010年, 物流專業將緊緊圍繞學院建設骨干院校建設這一中心任務, 按照院黨委十二五規劃工作重點, 繼續深化和實施“校廠一體, 產學結合”、“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由于物流是一個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相結合的產業, 所以, 企業需要大量既懂基礎理論又具備動手操作能力的各類層次人才。

在與內蒙古利豐集團簽訂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方案后, 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出發點, 通過與專業指導委員會和企業需求相結合, 對專業培養方案進行了重新審定, 對相關課程進行了內容整合。如在配送中心管理實務的教學中融合了工科中的汽車構造、維護與保養、客戶服務等內容, 以突出教學的實踐性, 加強學生學習能力與應用能力的培養。圍繞集團的實際需求修改教學計劃設置教學內容, 以課堂教學+頂崗實訓, 增加學生實訓時間, 努力探索創新課程形式, 以保證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4 創建學習型的教師隊伍

目前物流專業的教師大部分是從經濟學、管理學等相關專業轉過來的, 科班出身的極少, 不僅專業教學水平有限而且缺乏物流行業的實際經驗, 我們現在必須創建學習型的教師隊伍。學院領導也非常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發展, 始終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較強實踐能力、專兼職結合的師資隊伍。學院與企業合作, 通過實施“雙送”、“雙掛”工程的方式聘請來自企業一線、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 同時采取定期培訓、組織到企業研修實習等方式, 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還有及時更新教學理念, 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 運用視頻教學、網絡教學等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

5 結語

物流業在我國是一個正在迅速發展的新興行業, 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對人才的需要量越來越大, 要求越來越高。因此, 如何培養出適合地區經濟發展的物流人才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文根據內蒙古地區物流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物流管理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特點, 針對目前高職高專物流管理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提出自己的看法。要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適應地區經濟發展的物流管理人才, 首先要從社會、企業和地區的需求出發, 按照物流專業人才對應的職業層次、就業崗位群來確定培養目標, 其次, 建立一支數量適當、結構合理、業務精良的物流師資隊伍, 同時, 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

摘要: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 內蒙古進一步擴大交通運輸線路規模, 其中物流是構建“貫通區內、暢通三北、聯通俄蒙”的物流大通道的高架橋。如何培養具有內蒙古區域特色的物流人才成為高校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的一個新課題。

關鍵詞:物流,培養目標,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關于加強物流專業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作的建議, 2005 (1) .

[2]北京絡捷斯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國內外物流教育對比分析[J].物流技術, 2008, 27 (7)

[3]陳彥, 凌云.對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職教論壇, 2004 (5) .

上一篇:溺水預防教育教案范文下一篇:難忘的八個字課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